如何教孩子独立思考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教孩子独立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爱因斯坦
我们都知道,宝宝的大脑发展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给予丰富的刺激会发展得更完善。然而作为父母却过于关注宝宝学习的结果,轻视了学习的过程。其实让宝宝学会独立思考,是他一生最大的收获,我们要做的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美国人特别推崇孩子的独立思考。要陪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就要提拱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英国剑桥大学的迪-博诺教授说:“一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只是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但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和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一辆汽车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有一辆很好的汽车,但如果驾驶技术不好,同样不能把车开好。相反,你尽管开的是一辆旧车,然而驾驶技术高超,照样能把车开好。很显然,这里在智商高和会思考之间画上了不等号。”
多向宝宝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宝宝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大脑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因此,父母要想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就要多向宝宝发问。向宝宝发问,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宝宝的能力,问一些答案不是惟一的开放性问题,如回形针有些什么用途?如果让你去郊游,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可见,向宝宝发问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向宝宝发问的技巧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了“十字诀”就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发问时以“假如……”开头,让孩子进行思考。
“例”:就是让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多举例子。
“比”:就是让孩子比较两件事物的异同。
“替”:就是让孩子思考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就是多问孩子“除了……还有什么”。
“可”:就是让孩子思考可能的情况。
“想”:即让孩子想像各种情况。
“组”:教孩子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并思考组合在一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让孩子类推各种可能性。
引导宝宝提问
一张脏了的白纸,宝宝会提出将它洗一洗;一只洁白可爱的绒毛小狗,宝宝偏要给它画条花裙子;一颗发了芽的蚕豆,宝宝会问:“它为什么会长叶子?”……您也许会奇怪,为什么这些我们大人看来荒唐甚至可笑的事儿,却常常在宝宝的脑中闪烁不停?
宝宝对事物提出自己的疑问,那是开始独立思考的进一步的提升。
爱因斯坦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一语道破了创新的真谛:好奇心、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地探求是成功的前提。
请宝宝多一些提问,他就会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此时,您最好为宝宝提供创造探索的条件,支持、鼓励他大胆提问,相信他的能力将在一次次的提问中获得提高。当然,在回答宝宝的提问后,您还要适当地启发提问,或对宝宝的提问进行深一步的发问,引导他思考,帮助他掌握学习的方法。疑问是知识的钥匙。
给予宝宝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总是关注太多,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其实放手让宝宝自己玩。这并不等于说父母可以对宝宝任意,而是在必要的指导和引领之后,远观孩子、“解放”孩子。自己玩并不是大宝宝的专利,父母可以尝试让小宝宝体验自己“当家作主”的乐趣。
3岁半的鸣鸣正摆弄着自己的毛绒玩具,一会儿扮演熊妈妈,一会儿又充当兔妈妈,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喜欢的游戏或玩具,她总是很投入,能独自玩上很长时间。宝宝对于喜欢的游戏,思维能力也特别的活跃。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宝宝一个人在房间里玩得不亦乐乎,你应该为他感到高兴,这是宝宝独自游戏的开始。千万别打破这个小小的私人空间,让他充分享受独自游戏的机会和乐趣。
允许宝宝犯错
宝宝由于年龄和经验都还少,思维逻辑能力还没发展完善,因此常常会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但我们必须要允许宝宝出错,用宽容的心对待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不要责备宝宝,更不要对宝宝失望,因为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他总能在一次次错误中总结着成长,在一次次错误中纠正着前进。
篇2
孩子自由飞翔独立思考孩子是父母心里永远的牵挂,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父母,当孩子背起行囊离开我们的那一刻,你准备好了吗?你会拍拍孩子的行囊潇洒的说“孩子出发吧!”不用再交代任何的话语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成功了。但是很多的父母则是孩子要出发了,心里满满的放不下,担心孩子吃不好,担心孩子不能处理好和朋友的关系,担心孩子在外不能照顾好自己,担心担心还是担心……怎样才能叫孩子独立思考问题,自由去飞呢?
一、尝尝自己劳动成果被别人破坏的滋味
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选好了积木在各自玩着,这个调皮的小家伙总是在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到桌子下面,伸出手拿别人的积木,再不就是把别人搭建的积木弄乱,我说过好多次了不管用,这次我决定改变方法,我悄悄地告诉他周围的小朋友,小长秀再抢别人的积木就帮我把他的积木收起来,他又开始搞破坏了,我给他周围的小朋友使了个眼色,小朋友快速地把他搭建的积木拆开放进收纳盒里,他回来会看到积木没有了,跑着到我这儿来告状:“老师,他们把我的积木给拆了!”“是哪个捣蛋的家伙拆的啊,那怎么办啊?再重新搭吧!”“可是那是我搭了很久才弄好的啊,坏蛋!”说着就哭了起来。“怎么了?是不是心里很难受?那你有没有给别人捣过乱?你给别人捣乱,把别人的积木弄乱的时候,小朋友的心里也很难受啊!”他不停地点着头,“哼,都给我弄坏了,我还要重新摆。”“是啊,这个小朋友做得不对,那你说你把别人搭好的积木弄坏做得对么?”“做得不对,我以后不弄坏别人的了,老师!”“我就知道陈长秀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来老师和你一起把刚才的积木搭好!”我拉着他的手来到他的桌子前和他一起搭起了积木。经过这次之后,他好了很多,有时会不由自主的跑到别人跟前想搞破坏,我用暗示的眼神看看他,他笑着对我说“老师我不给人家弄坏,我看看他怎么的!”我点点头,对他竖起大拇指。他笑着跑回自己的位置。
二、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学会选择,学会玩
俗话说,会玩的孩子不用愁,会玩的孩子聪明。活动时,我通常不会指派孩子固定去玩什么,活动前给孩子一到三分钟时间,让孩子想想自己要选择什么玩具,这样做是让孩子有目的的选择,避免一窝蜂去选择同样的玩具,因为是自己选择的,玩的时间也会长久一些,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的能力。我会建议孩子们一种玩具玩出很多新花样,比如积木是搭建的,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排序,来组成图案;呼啦圈不仅可以放在腰上转,还可以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转,还可以在地上滚动,玩飞去来,还可以几个小朋友玩抛接,也可以放在地上玩跳圈。甚至每周有一天就给孩子发5片积木,鼓励孩子们想办法怎么玩的有趣,开始时孩子会抱怨,“这么少怎么玩啊?没意思!”慢慢的他们学会了合作,几个小朋友在积木少的时候在一起玩搭高高,玩排列,还有的甚至把某个积木当成某样东西。比如,几个孩子用积木玩过家家,开始我真佩服孩子们的“匪夷所思”,把圆扁的积木当成碗、盘子,把方的积木当成当成桌子、凳子、电磁炉,玩的不亦乐乎,孩子们在我的“逼迫”下玩出了新花样,我很开心,不停地夸赞他们真有办法,他们也很有成就感,向我介绍他们的新玩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游戏中如果有孩子向我求救,我也不会直接帮着他去解决,而是引导他怎么去解决。在玩中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自主选择,学会了分工合作,具备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给孩子有独立的见解,学会思考
阅读课、故事课我通常都不会先给孩子讲,我会安排他们自己先看,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周围的朋友听,或者讲给我听,我会穿梭孩子中间当个“看客”。
有时也会驻足听他们讲给我听,我的讲述通常是在孩子们讲述的基础上稍稍加工,最后书本上的故事是让孩子来欣赏的,这种方式很好的锻炼了孩子的思维习惯,独立思考,组织语言,而不是被动接受,欣赏部分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拔高。
提问时为防止孩子人云亦云,答案重复别人的,养成不思考懒惰的思维习惯,我要求孩子自己要想出一种答案,在心里先说一遍给自己听,站起来回答问题就回答自己的想法,孩子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总结的习惯,成为有独特见解的独立儿童。
四、教给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孩子出现状况时,我不会立刻出现,而是远远地观察。户外活动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状况,比如,昨天户外活动小耀琪不知怎么把小睿凝弄哭了,小耀琪紧张地看着我,我装着没看见,她一边给小瑞凝擦着眼泪,一边躬下身子看着她的脸安慰她,期间有孩子来告状,说小耀琪把小瑞凝打哭了,我说老师知道了,我去看看,答应着孩子,我稍微挪动了下脚步,走到离他们比较近的地方,听着小耀琪还再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把你碰疼了,我给你揉揉好不好,我明天给你带巧克力吃!”看来真是碰疼了,小耀琪安慰了好一会,小瑞凝才不哭,两个人手拉手去玩了,我大声地对全体小朋友说“小朋友玩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别人,不要受伤!”孩子们大声答应着“知道了!”这样的事情是经常的,只要不出现“险情”,我一般会“抽手旁观”,任由孩子自己去处理。
五、教给孩子学会承担,让孩子起飞
篇3
——大卫·埃尔凯特(美国心理学家)
虽然有国家和文化的差异,但如果说父母应该给孩子最基本的两样东西是根和翅膀,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也会认同的。但我们理解的根和翅膀又是什么呢?
根,就是给孩子安全感。而安全感在为数不少的父母眼里就是富足的物质生活,就是有个有权有势的爹可以拼,是有个要什么给什么的妈可以炫耀。翅膀,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和机会。而这些,对很多父母来说就是送孩子参加最贵的学习班,进国际名校……这样的认知,来自父母们的确信:只有让孩子今天“赢在起跑线”,才更有可能在未来出人头地。
可是,我们认真想过吗?当我们把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求定义为给孩子根时,是不是正是因为我们自身就缺乏安全感?当我们把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定义为孩子人生竞赛的开始时,是不是反而阻碍了一个孩子潜在的无限可能性,而将孩子的翅膀捆绑,扔进了我们自己意志的囚笼?
真正扎实,能为成长提供养分的根,是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用心守护孩子当下的快乐和幸福,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良好的自我认知,让孩子从小能体验发自肺腑的快乐,从而形成一条与未来的精神通道。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上学乃至成年后,即使身处低谷,被爱滋养过的心灵,依然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即使挫折不断,做一些妥协,童年时被植入人性深处的光辉,依然还有剩下的力量去改变现实实现自我。而孩子高高飞翔最需要的翅膀,是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唤醒孩子内在的自觉,给孩子获得选择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帮孩子建立起他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让孩子有机会成为他所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
篇4
1、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2、懦夫不是天生的,懦夫是父母培养出来的。不劳动的孩子,害怕重量和重负,他猥琐、畏惧,遇到困难完全没有主意和力量,只有慌乱和恐惧。
3、不能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4、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5、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经验,而这些有限的教育经验又因为祖父母的溺爱和放纵而派不上用场。
6、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7、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8、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和完成的方法。
9、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10、成功的教育是“虎父无犬子”,失败的教育是“母强子弱”。有修养的父母总是把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
11、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12、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13、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14、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15、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16、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7、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
20、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21、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22、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推动摇篮的手,也推动国家的发展。
23、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24、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25、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26、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27、父亲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影响我,熏陶我,使我的言谈举止带上一副绅士的派头。他认为这是待人接物的最重要的技巧。
28、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9、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30、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33、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34、谋生型父母不能因外出打工而对孩子有愧疚感,更不能因愧疚而迁就孩子的胡闹。
35、孟子的教育理想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按照孟子的标准,现代人都是小矮人。
36、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37、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38、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39、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40、了解并欣赏孩子的特长,让孩子因自己的特长而有成就感。()让孩子因成就感而凌云壮志、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指点江山。
41、谋生型父母必须让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和辛酸。
42、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43、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44、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45、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46、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47、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48、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49、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50、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51、谁能让孩子有主见又懂得妥协,既果敢又懂得顺从,谁就遏住了教育的关键。
52、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53、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54、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整个人生就失败。
55、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56、事业型父母必须有一个人在家里陪伴孩子,或者为孩子聘请家庭教师。
57、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58、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59、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60、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6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62、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63、如果孩子的聪明不被学校承认,聪明的孩子就会视为坏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坏孩子往往比较聪明。聪明的孩子往往比较坏。
64、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65、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66、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67、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68、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69、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70、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71、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7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73、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74、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75、让孩子玩“自食其力”的游戏,让孩子离开父母,到苦难的地方:如果他不劳动,他就饿死。改变孩子不劳而获的坏毛病的唯一办法是让孩子暂时离开父母。
76、所有纨绔子弟都是富裕子弟,尽管并非所有富家子弟都是纨绔子弟。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77、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78、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79、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80、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成一种游戏的。
81、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82、让孩子有机会真正作决定。
83、如果事业型父母双方都无法陪伴孩子,就必须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家庭教师,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移交给祖父母或保姆。
84、孩子摔倒之后,赶紧将孩子扶起来,狠狠地踩踏地面,对孩子说:“它坏,我们踩它!”大地并不坏,是家长坏。
85、如果家长教训智慧发达而教育智慧不发达,如果家长只有教训而没有教育,孩子会成为唯唯诺诺的“家奴”,失去堂堂正正地做人的自信、尊严和激情。
86、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87、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8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89、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90、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篇5
关键词:童真日记 生活日记 观察日记 感悟日记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04-01
很多小学生不会写作文或大多数小学生写不好作文,已成不争的事实。自“语文”单独设科一百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有识之士从各种角度去探索有效的作文之路,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然而,时至今日,究竟如何教学生作文,仍然是见仁见智,没有形成语文界一致公认的有效作文教学法。
1 借鉴母语习得之法,训练学生写生活日记
韩军先生曾提出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对学生进行长期耳濡目染的侵润,就像婴儿学习母语一样反复刺激,才能学好语文。笔者很赞成韩军先生的观点。这里试从婴儿学习母语的过程,谈谈小学生从童真日记入手,如何来突破写作的瓶颈。
众所周知,婴儿出生时,都不会说话,然而,有经验的家长每天都对着孩子说话,在不明就里的儿童看来,大人们就像对着“木头”在不停地唠叨。一年过后,奇迹发生了,孩子能吐出简单的一两个音节,两年过后,几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儿孩子都能用语言表达了,尽管很幼稚,甚至吐字不清,有时还借助手势,但家长是心领神会,非常开心。孩子之所以能在一两年内学会说话,得益于家长每天不停的在他耳边刺激,虽然婴儿开始听到大人的讲话像听天书一样,但日积月累,只要不是耳聋的孩子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听力训练,都可以由不懂到似懂非懂,由模仿到学会说话。
写作,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小学生开始到学校上课,很多话都已经会说,只是字不会写。于是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主要任务就是担负起教孩子识字的任务。因为识字量的限制,大多数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下意识里并没有想到要教孩子如何去写话。等到三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学生慌了,不知如何下笔者有之;在老师的再三指导下,仍写得语无伦次者有之;基本功不扎实,写出病句和错别字者有之。于是语文老师大呼:作文难教、难改。
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作文难的困境是可以摆脱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学习和思考,尝试从一年级起,就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写”童真日记,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学生识字不多,很多字根本无法“写”下来,我就让他们以“说”的方式来“记”童真日记。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指名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不清楚的地方,其他小朋友可以帮言。开始,每人说一句,班级人多,5分钟不够,下节课再接着说。保证人人都有机会练习“说”出童真日记。一个多月后,等汉语拼音学完,再指导学生真正地用笔“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喜欢画画的小朋友也可以用画来稚嫩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既可以巩固新学的生字,又避免单调的反复抄写字词。总之,形式不拘,兴趣为主。
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由于认识了几百个汉字,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用笔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这个时候,要求他们用学过的字词写出完整的句子,写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事,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趣的事,学生很感兴趣。对学生写的过程中出现的别字、错字,反复纠正,不厌其烦。到二年级下学期,因经过一年多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吾手写吾口”,写出一小段完整的话来。因为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人人都会说,写起来又没有其他限制,所以,学生写的兴趣很浓。总之,习惯为主,写话次之。
2 搭建各种表达平台,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
由于一二年级学生已具有写雏形童真日记的经历,到三年级对学生记童真日记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他们学写观察日记。对一时不适应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再写一段时间日常生活话题的日记,这样一步步为学生铺设写作日记的平台,课堂上再让学生写自由命题的作文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作文并不难。
经过一年观察训练和如实记录,学生的观察能力明显增强,班级布置出现了什么些微的变化,老师或同学穿着有什么变化,都逃不脱学生的“火眼金睛”;由于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随之而来的变化是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写日记的条理性也增加了。在学生交作文本之前,笔者让同桌互当小老师,找找对方作文中的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句子,学生兴趣很浓,甚至连书写不规范的地方都给对方指出来。最明显的变化是批阅他们的作文时,错别字也少了,病句也少了。作文教起来省心多了。
四年级时,笔者对学生进行生活日记、观察日记穿插训练,目的是避免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当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时,笔者不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每周只让他们写两三次,不过要特别强调的是,写日记时,一定要记录真实的人和事,不要掺杂虚构和想象的成分。总之,观察为主,辅以条理。
3 提供各种生活素材,训练学生写感悟日记
五年级,笔者再用半学期,让学生温习写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然后再上升一个层次,教学生学写对生活的“感悟日记”。开始,学生不知如何写,笔者就示范写下水感悟日记,并指导学生多看书报,多与同学讨论,进行思想碰撞,这样才能写出有见地的感悟日记。
篇6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平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平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平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中国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习学习“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上半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微信朋友圈中的育儿贴子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觉得内容很是能涤荡人的心灵,我就按着网址寻了过去,并在百度上搜索了关于“正面管教”的介绍,我震撼了: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群爱孩子的妈妈,原来还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管教工具!
平时我也挺喜欢看一些育儿的文章和信息,但都不是系统的学习,杂乱无章,而且大多数的理论均是看时知道所阐述的理论和道理,也能认同,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做?而“正面管教”却像一盏明灯一下子让我迷茫的、困惑的心找到了方向,于是急不可待地买了本《正面管教A-Z》,同时关注了正面管教的一些公众微信号。
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没能上家长课,今年终于报了芜湖本地的Lily老师的第四期家长课,我兴奋至极,终于可以亲眼见见我们当地的讲师和那些爱孩子的可爱妈妈们,终于可以不是一个人来学习这本书,终于可以体验一下这个奇特的课堂。
一直很迷茫该以如何的态度养育孩子,看了很多书并,也请教了一些大孩子的父母,得到的也只是各种观点和方法的碰撞,有认同的,有不认同的,而且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最终还是没能拿捏住管教孩子的尺度,这也成为我们家祖辈与我们这代父辈之间不断冲突焦点。
公公:你怎么老是将孩子骂哭!
我:我也是初为人母,我也要学习如何做一个正确教育孩子的母亲,没人教我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我也很无措。
这是孩子很小时,家里经常的对话,现在孩子都11岁了,可我还是不知道自己做得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到底应该怎么做?《正面管教A-Z》的一开头就告诉父母——和善而坚定。
我将书看下来,认为在学习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一、 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让我认识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态度影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在养育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他的爱,还有原则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实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础,父母要在不断学习中首先做到改变自己。自己的改变,就会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家人和孩子,从中也就会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变。
二、 让孩子感觉自己是重要的,是被当作平等的主体来对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员需要的。这样孩子就不为了寻求家庭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变得毫无责任心。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些手势或动作来表达孩子的被关注需求。在关注过程中,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点,以便孩子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这点,父母要多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正确的选择。
三、 孩子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么就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上来,最好的就是要长期的组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规则的制定、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参与到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则及解决问题的互相监督中来。家庭会议通过实践下来,可以实行家庭成员轮流组织、主持会议,孩子的积极性显得特别得高,由此激发孩子参与自我管教的主动性。
四、 行大于言。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事又该怎么去做?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着呢。父母只有弄清楚这些,还要注意到“说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家长课上,Lily老师让我们和她一起做一个动作:将右手以“OK”手势放在下巴上,结果12位妈妈有10位都跟着Lily老师将手势放在了脸上,因为老师是放在脸上的,我也是其中一位。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平时的唠叨、催促、提醒浪费了多少言语这项功能,更让我深信我女儿已经五年级了,没有时间观念、作业拖拉都是因为我的行为在引领着女儿这么做的,因此女儿自动忽略了我的唠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用正确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坚持不懈。
五、 不允许惩罚孩子。将孩子做错事的情况转变为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弥补错误,长此以往,培养并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儿时一直接受被惩罚式的教育,也习惯性地去惩罚孩子,要做到不惩罚孩子是多么大的挑战!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实践下来,发现原来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不惩罚是多么令双方都感到轻松的事儿。父母可以根据“矫正错误的三个R”,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做错事的后果,引导孩子从错误行为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行动方案,支持孩子弥补错误,引导孩子主动吸取此次的经验,为孩子今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书中一共介绍了27种基本工具,我觉得这些工具需要父母始终在坚持上面的原则下实施,在实施的开头,会有一些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做到一半时,做不下去了,有种卡住了的感觉,这些在家长课上,我们这些爱孩子的妈妈都有切身体会,但在Lily老师的鼓励下,我们仍坚持一点一点地改变,一点一点地去做。我好期待每周的与Lily老师和家长共聚课堂,进行学习、感受、分享的这个特殊时光,我相信只要有这群爱孩子的导师、讲师、家长,正面管教的理念及方法一定会在中国人的家庭中开花结果。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寒假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看完书,我将作者如何进行赞扬作了简单几个小结: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及时的赞美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在给予孩子的赞扬和鼓励时,老师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张和缩小。比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在画“春天里的花”,她画了两朵小小的、红色的花,一个老师走过去看了看,用很夸张地表情说:“XX,你真聪明,画的真漂亮啊,继续吧!”当孩子们听到这个赞扬,她非常高兴,继续画了起来……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画面,表面看看,该教师运用了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继续乐意的画画,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读了《正面管教》,我们就会了解到,鼓励是帮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取得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进行鼓励和赞扬。对于上面的情况,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说:“XX,这图画的真不错,如果你能在画的大一些,颜色再运用的多一些,那么你肯定会画的更棒!”孩子就会肯定自己的行为并继续努力。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试一试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贡献来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那么一个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范文4近期,我读了一本书叫《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简.尼尔森博士之笔,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读这本书时,我就在想,作为家长,我要如何的运用书中的理念来教育好我的孩子。书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时是否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平时,每天都要面对孩子,他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犯一些错误,我们要怎么面对呢,当然我们要从正面教育我们可以运用本书矫正错误的三个R的概念,来帮助孩子矫正错误:一是承认,即我承认我在家时跟孩子大声讲话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后不会这样大声讲话了;三是解决,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声讲话的问题。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累效果。
通过这本书,使我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早听说《正面管教》这本书如何好,是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我带着期盼从学校图书室借阅翻看,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通读下来,果然让我受益匪浅,真的是本好书!
合上书本,“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说道:“在和善而坚定之中,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许多家长把和善而坚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两个词。”“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等。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孩,对自尊的挫伤等。”其实,简单说来,“和善”就是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尊重,这样可以“赢得”孩子,让孩子得到尊严,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而“坚定”却是让我们尊重自己,并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减少“赢了”孩子而带给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了和善,骄纵的方式却缺少了和善,和善和坚定才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虽已从教四年,但是对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还没有更多的自我见解。回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做法离正面管教还有些差距。
我们班的三个孩子因为上课表现好,我上课的时候许诺奖励给三个人每人一本作业本,可是,本还没发到这三个孩子手里,我就发现放在桌子上的作业本被撕了一半,我非常的生气,问是谁干的,没人承认,最后还是有人说出了那个男孩的名字,我问那个男孩他才承认下来,我非常恼怒,要给他的爸爸打电话,那个男孩默默的掉着眼泪,抽噎着,这种无言的“抗议”让我愣在那里,班主任老师告诉我,这样的孩子一定要通知家长,这又不是第一次了,这个男孩总是捣乱,上课也不认真听。可是看着孩子因为哭泣良久而涨红了的脸,让我觉的很不忍心,很难过,却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个孩子无疑是一个活泼爱动的孩子,可是对于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好好管教呢?
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一句话: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后来我有意无意的关注这个男孩,发现他有的时候上课表现的特别积极,他对同学也特别的热情,突然觉得以前总是关注他的不好表现,对他一通批评,甚至让全班的学生笑话他,这是一件多么伤人的事情!也许以后我可以多在他身上花费一些心思,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给他更多的关爱。这样反而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让他担任一些英语对话活动的主要角色,给他更多的机会让他展示自己。当然前提条件是他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并且努力的把课堂活动中的对话学会,融入角色表演。或许这样的尊重让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勇气,在以后的课堂中,他总是努力的做好我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每节课的内容总是倒背如流。他的改变让我为之一振,也让我明白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更好地成绩!
教育孩子需要忍让,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尊重。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不能一味的生气,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出犯错误的原因至关重要。在教育犯错误的孩子时候,我们要有错必改的原则,不能骄纵他们,不然会积少成多,错上加错。
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会先做好自己,并且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待发生的事情,与孩子们彼此尊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那么我和孩子们的相处一定会充满爱和快乐,促使我在教师道路上始终温柔而坚定的走下去。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20xx年前我就开始关注儿童心理学,学习如何做母亲,这些年我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并去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希望给她最好最恰当的关爱,希望真正能做到与孩子有效地进行沟通,培养她自律勤奋、有责任感,希望她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成为一个阳光、幸福的人。
几年前,当我在书店的书架上和网上看到《正面管教》这本书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主要是书名没有引起我的关注,这几年大家都流行高喊正面、正能量。的所谓大彻大悟的语录似文字,而“管教”这个词让我更不太以为然,从了解蒙特梭利和华德福教育开始了解儿童心理学的我特别反感“管教”这个说法,心想这个无非就是用鼓励、赞美去教育孩子吧,又是一本骗稿费的书,因此,就这样与《正面管教》失之交臂,现在想起来当年的自己真是非常主观而不包容的看待教育了。
当我从朋友那里了解到正面管教的理念源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我便先找来了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还没有看完整本书,已让好奇而热爱儿童心理教育的我重新审视自己自以为是的态度,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和善与坚定并行”更是吸引了我,当在书中看到深入浅出的理论和切实有用的案例时,我觉得这正是我20xx年来感兴趣的,并在苦苦追求的教育理念,这些简单明了的话语和案例让我彻底改变了对“正面管教”这个书名的理解,并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好的研读这本书,我报读了家长普及班。
当我用精读完整本书,就如同与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一位教育经验丰富的导师畅谈完一般,正面管教是将我们普通家长和老师的日常生活上升到心理学的层面,重视并关注的不仅仅是处理好当下的“现场”,而更在乎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达到的长期效果。书中不仅谈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日常家庭、学校里与孩子沟通时常常出现的场景和争执案例重现给读者,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生动地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演示给读者看如何处理这些状况。
书中详细清晰地阐述了为什么我们和善与坚定并行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现今社会是如此重要,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教育方式的改变,书中提到“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德雷克斯指出: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这就意味着妈妈不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这是社会的进步。”,书中还指出“必须强调的是,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我们需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书中谈到要培养孩子成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比说明了“严厉”、“娇纵”、“正面管教”三种不同管教方式带出的结果,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和善与坚定并行的互动方式。“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做出决定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书中通过“3岁的乔尼不肯吃早餐”这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上述的理论和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运用方式。这就是我文章开始提到的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不但有理论,更重要是每个理论都有切实的案例去帮我们更清晰、更感性地理解这些结合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让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的读者、父母、老师都能很好地理解,并在日常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能学会运用到这些理论
综合了正面管教里谈到的沟通方式,让我很好地说服了女儿开始上舞蹈课,这是我5年来第一次成功说服她上舞蹈课。女儿4岁半开始接触幼儿舞蹈课,一年后当她正式开始舞蹈基本功学习时,第一次压腿的疼痛,老师的严厉让她从此无论如何不愿意再走进舞蹈教室,即便当她因为唱歌优秀被选为主唱需要舞蹈动作配合时,也无法说服她去学习舞蹈,如今5年了,当我第一次运用正面管教中“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与孩子沟通,与其共情,尊重她的感受,“看”到并对她描述出她行为背后的感受时,女儿非常认同我,并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因为年龄问题,她希望选择单独上课,今年虽然是5年级了,学习任务相对较重的情况下,她还是选择开始尝试舞蹈学习。当我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女儿也开始转变了,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学着我的处理方法去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了正面管教后,每当我不耐烦孩子吵闹想让步时,我就会想起“和善而坚定”,当我和善地坚持时,孩子总是会找到和善的方式配合我的。
书中阐述的“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好时机”观点,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和善与坚定并行”。把犯错误看作是学习的好机会,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坚定并不代表不允许犯错,当孩子和我们都把犯错当成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时,孩子和父母就不会因为错误而焦虑、忧郁、甚至是暴力了。这也是心理学上说的扩容,学会包容自己和他人的不足是我们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必不可少的。
篇7
在新课程中,如何实施民主开放式教学,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学观念
创新教育要求“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材”。因此,教师应彻底摒弃“一心装着升学率,两眼盯着好学生”的做法,树立“为了一切孩子”的观念,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提高,于是老师就要“三管齐下”:一要培优,二要补差,三要抓特长。只有这样做了,才是对创新教育的全面理解。有的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晴转多云”,甚至“寒风呼啸”,对好学生“多云转晴”“春风习习”,试想,这样的老师怎么能在课堂教学中冷静地处理好学生质疑的声音呢?所以,更新教学观念是接纳学生质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确立新型师生关系
如今的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条件也越来越优越,大多数父母因为工作忙而顾不上管教孩子,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任性。旧的师生关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老师与学生已决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了。如果老师不转变自己的观念,不确立新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就会少了理解、少了引导,多了批评、多了抱怨。实际上,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是严父,及时纠正,决不迁就;学生有困难时,老师应是慈母,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有进步时,老师就是医生,及时对症下药,开出一副副鼓励与告诫的药方;学生高兴或痛苦时,老师应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分享喜悦或悲伤……总之,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
三、要正确看待“学生质疑”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学生慢慢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不再是人云亦云。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发现并指出教师的错误也很正常。敢于质疑,这是学生会学习的表现,他们也并不是有意为难老师,而是“教学相长”,说明教师知识还不够丰富,还需不断自我充电,如果把被学生问倒看成是有损师道尊严的事,不仅不利于自己提高教学水平,而且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更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积极探索,更新教学方法
面对学生的质疑,我们要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如果方法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教师,要善于接纳学生的声音,要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教师面对学生的质疑时,应从容应对,力求为学生提供满意的答复。
五、发扬教学民主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对于学生的异想天开,教师不仅不能求全责备,还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式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8
“无意识”德育
美国是一个多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移民人口占相当比例的国家。据悉,联合国曾对21个国家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美国教育得分最高,排名世界第一。一个多月的美国之旅,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民的友善和自律。
第一站,我来到了西雅图。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当地的朋友建议我去看看这所大学。没有向导,我只能拿着地图,一边找一边询问路人。在两个小时里,我先后向9个陌生人问路。幸运的是,他们都非常热心地帮助我这个“外国人”。其中有位女士还特意带我走了两个街口,以确保我走对路;另一个小伙子则用GPS为我确定行走路线。到了华盛顿大学,我才发现这所大学竟然没有校门!美丽的校园更像是一个大公园。在大学里又一次迷失方向后,我决定向学生求助,其中一个学生主动为我当起了向导,给我介绍这所大学的历史、办学特点等。美国人的真诚、友善、乐于助人,令我十分感动。
第二站,我来到圣地亚哥。圣地亚哥海洋世界以其独一无二的娱乐项目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一个娱乐设施之间都隔着一段距离,需要步行或乘扶梯前往,扶梯很宽,可以并排站4个人。在乘扶梯的过程中,我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Excuse me!”回头一看,我发现身后的人全都站在扶梯的右手边,只有我一个人站在左边。我尴尬地挪到了扶梯的右边,让出通道。女孩快速地往上走,似乎有十分紧急的事情。我观察后发现,人们在乘扶梯时都习惯性地靠右边站,在左边空出两到三个人的宽度,形成一条“通道”。陪同的朋友对我说:“大家自觉靠右边站,是为了给急需帮助的人留下‘爱的通道’。”我不由得想起了国内的公共场所,虽然随处贴有“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标语,却很少有人能够自觉做到这一点。
据美国当地的朋友介绍,美国的中小学校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德育教育课程,但有着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那就是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是合格美国公民的基本素质。学校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区活动等渗透完成。我负责德育工作多年,始终认为社会环境与德育目标越一致,德育目标越容易在h境的熏染下得到实现。美国的经历使我意识到,美国社会环境给美国德育提供的支持氛围是比较浓厚的,这能够较好地实现利用社会环境达到德育“无意识”的功效。
一天,我坐在公共汽车上,一边欣赏车窗外的风景一边听音乐,中途上来两个说笑打闹的女孩儿,当她们找到位置坐下之后,便不再说话了。我很好奇:这两个女孩怎么一上车就没话可聊了呢?后来我才知道,只要上了车的人,就会自觉保持安静,他们有的看书,有的用耳塞听音乐,有的即使有话要说,也会朝着对方的耳朵喃喃细语,绝不影响他人。
自主的学习
在纽约的6天时间里,我先后参观了航天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这些博物馆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每一个博物馆的展品都很齐全,最重要的是,相应的展品都设计了可以让参观者进行操作和体验的平台。例如,航天博物馆有退役飞机,参观者可以进入机长操控室,模拟飞机操作;也有太空仓,参观者可以穿上航天服,“体验”探索太空的奥秘。
在科技博物馆,我看到当地一名教师带领一群小学生参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很想知道这位老师是如何给学生讲解的,便安静地跟在学生的身后。这位老师先是和学生们一起观看介绍地下水资源的影片,让学生了解现有水资源的情况,接着指导学生动手做水污染的实验,分辨未被污染的水与被污染后的水的异同,以及污水经过净化后的形态,进而分析水的特征。做完实验后,这位老师又让学生做“净化水”的实验。在学生忙于做实验之际,我向这位领队老师请教:“为什么一直要学生做实验呢?”带队老师对我说:“做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为净化水资源所付出的努力,从而树立环保意识。这些学生年龄小,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不是十分理解,通过实验操作,对知识的了解就会更深入。”领队老师带着学生走远了,我不禁在想,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实践中掌握知识也许比单纯的讲解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小琳是我的一个学生,小学毕业后全家移民到了美国。在美国的家里,小琳对我说:“老师,以前我总觉得国内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到了美国我才发现,虽然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但基本上是以写报告的形式为主,完成一个主题报告大约需要两周时间,为了完成报告,还要查阅各种资料,和国内相比,做作业的时间真是一点儿都没少。”在小琳的书房,我看到了摆在书桌上的学习报告,有历史、科学、文学、科幻等,在国内,这样的作业形式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太大,只有到了高中或者大学才会有。听小琳妈妈说,小琳进入美国学校就读,从入学到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就拿做报告来说,要想拿出一份优秀的报告,需要查找各种资料,阅读大量的书籍,花费的时间确实很多,但小琳的变化也很大,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思维逻辑能力确实有了提高。
这天,小琳的班级开家长会。出于好奇,我跟着小琳妈妈一同前往。家长会上,老师讲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与家长交流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怎样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如何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等。对于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老师没有在全班学生面前公布考试分数,也没有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公布学生的成绩,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绩袋”,里面详细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等级,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日常行为习惯评价等,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成绩袋”查询。
不一样的家庭教育
美国的家庭教育主要有3个特点:民主开放、独立思考、经济意识。在美国,中小学校的课程安排主要集中在上午,每天下午3点左右放学。放学后,学生可以在学校参加喜爱的运动项目,也可以由父母安排课外活动。在安排课外活动方面,父母通常不会直接给孩子做决定,而是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理解和尊重。
我在美国朋友Linda家中住了几日。Linda有一个8岁的儿子,名叫John。一天,Linda问John:“下个学期的课外活动,你是选择参加体育项目还是补习班?”John回答:“学习是很重要,但希望你同意我参加体育项目,因为可以锻炼身体。”Linda十分关心John会选择什么样的体育项目,便问他打算参加什么体育项目。John回答:“当然是打乒乓球了。”Linda感到有些意外,说:“乒乓球不错啊!可是你的大多数同伴都在玩橄榄球,你不想跟他们一起吗?”John却说:“妈妈,确实有很多朋友在玩橄榄球,虽然橄榄球很棒,但我非常想尝试打乒乓球,因为这太酷了!”John的想法虽然很有见地,可妈妈还是想让他多感受一下美国文化,于是提议:“橄榄球是美国人民最喜爱的球类运动之一,特别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你认为呢?”征求的语气得到了孩子的认同,John接受了妈的建议,决定一个星期参加两次橄榄球活动,三次乒乓球活动。Linda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孩子做出合理的判断与恰当的决定,使孩子能够自信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美国,大部分家庭都有私家车,但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长很少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一般情况下,学校有校车接送学生,学生上学只要走到离家最近的候车点等候校车即可。美国的孩子长期独立乘坐校车上下学,慢慢地,也就养成了守时、独立的品质。
为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大多数美国父母在孩子3―10岁时会教孩子认识美元,区分不同面额的钞票;到孩子10岁左右,为孩子设立个人银行账户,强化孩子的储蓄意识;在11―17岁,让孩子了解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鼓励孩子学会赚钱。美国孩子可以通过做家务(浇花、修草坪、打扫卫生)或照顾弟弟妹妹等方式挣取零花钱,也可以利用假期送牛奶、送报纸打工赚钱。当然,父母还会有意识地教导孩子如何有计划地花钱。期间,家长会要求孩子准备一本账本,记录每个月的收支情况,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经济意识。可见,家庭教育在美国整个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篇9
51.孩子在每一个关键年龄都需要有关键能力的发展,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孩子的某些潜能就会长期被压抑甚至终身丧失某种能力。
52.3岁前后(尤其是3岁之前)的孩子处于无忧无虑的、天真无邪的无自我意识的状态。他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没有边界意识,没有规则意识,不接受任何禁忌。
53.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54.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
55.孩子3岁前后,父母需要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三个关键教育。一是语感的教育。二是情感教育。三是感觉教育。
56.在孩子9岁前后,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三个“父亲的课程”:一是自食其力的独立教育。二是严慈相济的规则教育。三是劳逸结合的情绪教育。3岁前后的教育更多地显示出成长的自由与自然,而9岁前后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显示出“成长的残忍”和“成长的壮美”。
57.13岁前后的三个关键教育是,第一,精神独立,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第二,学会自学,鼓励孩子以课外自学的方式走在老师的前面,让孩子学会“超前”学习。第三,设计自己喜欢的职业并尝试“职业生涯规划”。
58.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放任型父母,不要对孩子构成太多的控制和干涉;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权威型父母,让孩子因权威而建立规则意识;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民主型父母,让孩子独立思考、亲自决策。
59.9岁前后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的关键。9岁前后的孩子开始出现比较明晰的自我意识,这是孩子走向“懂事”的关键阶段,也是孩子能否形成某些好习惯和改变某些坏习惯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父母想改变坏习惯,会比较困难。
60.在孩子3岁前后,母亲的作用大于父亲,历史上有不少寡母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为“重要人物”,但很少有重要人物是由“父亲”一个人带大的(除非这位父亲能够扮演母亲的角色)。但是,孩子9岁前后,父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61.在放任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难与其他人合作或者相处,在权威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没有决断能力,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成为适应能力最强的人,他们能够自己做决定、遵守规则、善于与他人合作。
62.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让孩子的身边有一个或几个最喜爱又最敬畏的人。好家长就是让孩子既“敬畏”又“喜欢”的那个人。坏家长就是只让孩子畏惧而不让孩子喜欢的人。一两“威信”,胜过一公斤“说教”。
63.给孩子的成长留出自由的时间,不要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也不要用太多的“兴趣班”把孩子的时间全部挤满。农民种庄稼,他们会让秧苗有足够的空隙,并享受充分的光照。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隙,又没有享受充分的光照,秧苗长大之后,只能结出干瘪的谷穗。自由的时间不仅对孩子的成长重要,它对所有人都重要。
64.一直忙碌的人是可耻的,腾不出时间娱乐的人,早晚会被迫腾出时间生病。
65.除了带领孩子亲近自然,也要让孩子亲近他的同龄人,让孩子寻找自己的玩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卢梭则把爱弥儿带到了乡村。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力之前,不让孩子有过多的伙伴,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66.不要借口“人是理性的动物”,也不要借口“非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就让孩子处于无休止的思考与训练之中。除了思考,人必须过不思考的生活。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67.除了玩和活动,最好以美好的文学艺术培养9岁前后孩子的情趣生活。不重视情趣、文艺的民族,是野蛮的民族;缺乏情趣、文艺含量的教育,是野蛮的教育。
68.过审美的生活,就是过有情趣的生活,过休闲的生活。
69.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儿童遥远的精神导师。童话是孩子建立健康人格的“成长之桥”。
70.不要小看童话的价值。童话让孩子领会如何成为受人欢迎的人,童话让孩子在内心深处建立“好人”的标准形象。
71.如果说孩子9岁前后的教育是严慈相济的规则教育、劳逸结合的情绪教育和自食其力的独立教育,那么,这些教育在13岁前后的孩子那里则聚拢为比较彻底的独立生活,尤其独立自学。
72.让孩子在参与家庭决策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让孩子成为独立思考的、有主见的人。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地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够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73.在孩子13岁前后,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如果在孩子9岁前后纵容孩子,而在孩子13岁前后严格要求孩子,会遭到孩子的强力反抗。给青春期的孩子定规则是最危险的事情。
74.父母最好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逐步由自理生活习惯发展为自学习惯。自学是让孩子在学校不掉队的唯一可靠的办法。
75.一般而言,孩子长到13岁,整个“早期教育”差不多就已经完成。甚至可以认为,孩子长到13岁,整个“教育”就已经完成了。如果孩子成长顺利,13岁之后,就不需要再接受父母的教育,他自己会往前走,父母只需要站在孩子的后面,看着孩子走向远方。对于那些在13岁前后还没有形成自理生活的习惯和自学习惯的孩子来说,他需要的已经不是教育,而是“治疗”。
76.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成长的秘密,这些秘密构成了儿童之间的差异:一是性格上的差异;二是智力上的差异;三是性别上的差异,即男人(男孩)和女人(女孩)的差异。
77.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优势,也有自己的性格弱点。父母不要急于改变孩子的性格弱点,与其急于改变,不如先坦然地接受。如果父母坦然地接受孩子的性格弱点,那么,孩子的性格弱点会逐渐转化为高贵气质。
78.长善救失或扬长补短是有意义的,但是,“长善”比“救失”更重要,“扬长”比“补短”更重要。不要让孩子放弃自己的长项而长时间地郁郁寡欢地补救自己的短处。特长发展比全面发展更重要。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和“优势”,以自己的特长发展带动自己的全面发展。
79.用“书山有路勤为径”来鼓励孩子,但不要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恐吓孩子。勤奋是必要的,但不必过于刻苦。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努力,那是勤奋;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努力,那是刻苦。千万不要在你没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因为你得跟那些真有兴趣的人竞争。没有兴趣,你怎么争得过人家?
80.所谓的“片面发展”不仅不是成长的障碍,反而是成长的基本秘密。家长和老师需要考虑的教育思路是:如果孩子已经显示出自己的特长,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和爱护孩子的特长。在尊重和爱护的前提下引导他顺便学习其他的科目。如果孩子尚未显示出自己的特长,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他发展“多方面兴趣”,通过“多方面兴趣”逐步聚拢、聚焦,从“多方面兴趣”中选择一项或几项兴趣,作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81.智慧的父母往往给孩子提供三种“赏识”:一是关注;二是赞扬;三是信任。表面看来,最强烈的赏识是表扬,实际上,信任的赏识效果可能最强烈且最持久。
82.赏识孩子并不意味着不要批评。赏识并不与批评或惩罚对立,赏识的反面不是批评或惩罚,赏识的反面是“不善于赏识”。赏识是一门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父母善于赏识,掌握了赏识的技艺,就完全不必考虑所谓的批评或惩罚的问题。
83.作为一门高级的教育技艺,赏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真诚而及时地给予赞扬,而且多赞扬孩子努力的过程或方法而不是赞扬他的结果或运气。二是以关注和信任为主而以奖励为辅。三是以赏识孩子的生活习惯或交往行为为主,而不要仅仅赏识孩子的学业成就。
84.男孩的身上的雄性激素使男孩天生就喜欢破坏、冒险,具有攻击性,他必须处于活动之中。女孩与男孩不同。女孩可以整天逛街,她们愿意在百货商店里来回穿梭。
85.不见得一定要采用所谓“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办法,出色的父母只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以不同的方式养育男孩和女孩。
86.由于双性化的人既具有男性特质又具有女性特质,他们在各种情况下能应付自如。在学业优秀的小学和中学生中,双性化特质的个体比例最高,而学业不良者中未分化特质的个体占了绝大多数。双性化特质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兴趣广泛、全面发展,不少在班级、院系和学校中担当学生干部。
87.正当的家庭教育虽然显示为“性格――身体本位”,但是,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尤其需要帮助孩子逐步建立强大的自学习惯。限于篇幅,这里主要讨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语文、数学和外语学习的自学习惯。
88.有效的语文学习往往显示为三个特点:一是课外自学。语文出色的学生很少来自“上课认真听讲”,更多来自学生课外大量阅读。二是整体学习。语文出色的学生很少来自课堂教学中的细读、精读,更多来自课外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整体泛读。三是有主见的学习。语文出色的学生不仅因为大量阅读,而且因为大量写作,以写带读。
89.有效的数学学习往往显示为三个特点:一是超前学习,不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后面学习数学,最好走在教师的前面自学数学,不让自己因偶然的开小差而掉队。二是整体学习,尽可能进入“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的状态,尽可能站在整体的高度俯视具体的数学问题,尽可能经由超前学习之后而回头来理解前面的简单数学。三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尽可能使数学显示为生活数学,同时又需要建立稳定的“数感”,使生活问题“数学化”。
90.学习外语的第一个秘密是“听领先”。学习外语的第二个秘密是,不仅“听领先”,而且“整体地听”。如果期望孩子学会外语,家长或老师所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寻找适合孩子听的外语材料(最初最好是视听材料而不是纯粹的录音材料)。让孩子在看外文电影或电视剧的过程中听纯正的外语。
91.所谓“问题儿童”,常常是正常儿童,只是因为成人的某种偏见而对某些特别的孩子贴上的标签。而且,恰恰是所谓的问题儿童,他们的身上可能蕴含了人类的最宝贵或最高贵的元素。
92.最幸福的人,是那些有游戏精神的人。如果家长没有引导孩子以古典的方式展开学习生活或以古典的方式展开游戏生活,那么,孩子拥有网络游戏的生活,也好过那种没有任何游戏感的乏味的生活。
93.即使不必提倡恋爱从小学就开始,但至少应该从小学就开始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情感教育”课程,包括爱异性和爱一切他人。从初中开始,就应该为孩子提供坦然的、科学的“性教育”课程。既让孩子了解“性”的美好,也让孩子了解“性”的危险。
94.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那些夫妻关系混乱、家庭生活异常的孩子容易发生所谓的“早恋”,那些在家庭生活中找不到爱的孩子容易发生所谓的“早恋”。如果一个女孩在家庭中享受了足够的父爱,她就不会因为某个男孩轻轻触碰她的头发而发生触电般的兴奋和颤栗。如果一个男孩在家庭生活中感觉足够的天伦之乐,他就不会轻易在别的地方寻找慰藉和温暖。
95.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尽可能带孩子游览外面的世界,让孩子开阔眼界。让孩子从小积累“一览众山小”的高峰体验。视野开阔的孩子会逐步领会: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值得等待的,而且,只有那些有见识的、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事物。只有那些视野狭窄的人在说话或做事时才会容易走极端。
96.轻度的“自闭”不仅不是某种疾病,相反,它是人类的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在以“躁动不安”、“心浮气躁”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适度的“自闭”即便不是拯救现代性的唯一出路,至少也是一个悬隔杂念、维护宁静的重要方案。
97.自然的,就是好的。比较自然的,就是比较好的。最自然的,就是最好的。当人类对高科技依赖成瘾之时,灾难将接踵而至。科技越高深、高速发展,人类越灾难深重。
98.警惕转基因食品。即便我们无法避免,也最好尽可能少吃转基因食品。
篇10
1、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2、让孩子有机会真正作决定。
3、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4、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5、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6、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7、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8、孟子的教育理想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按照孟子的标准,现代人都是小矮人。
9、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0、如果孩子的聪明不被学校承认,聪明的孩子就会视为坏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坏孩子往往比较聪明。聪明的孩子往往比较坏。
11、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12、如果事业型父母双方都无法陪伴孩子,就必须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家庭教师,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移交给祖父母或保姆。
13、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14、性格好的标准是“文明其精神”,身体好的标准是“野蛮其身体”,学习好的标准是“自学自得”。
15、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成一种游戏的。
16、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17、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18、让孩子玩“自食其力”的游戏,让孩子离开父母,到苦难的地方:如果他不劳动,他就饿死。改变孩子不劳而获的坏毛病的唯一办法是让孩子暂时离开父母。
19、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20、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21、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22、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23、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24、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并对孩子说:“我也不会干这个。”
25、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推动摇篮的手,也推动国家的发展。
26、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27、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28、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29、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30、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31、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32、谁能让孩子有主见又懂得妥协,既果敢又懂得顺从,谁就遏住了教育的关键。
33、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34、孩子摔倒之后,赶紧将孩子扶起来,狠狠地踩踏地面,对孩子说:“它坏,我们踩它!”大地并不坏,是家长坏。
35、好母亲把儿子当朋友,坏母亲把儿子当情人。
36、不能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37、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38、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39、当一个人只有很有限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时,他自然会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管我怎么忙、怎么累、怎么不舒服,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和我的儿子一块玩,一块读书。
40、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41、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42、所有纨绔子弟都是富裕子弟,尽管并非所有富家子弟都是纨绔子弟。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43、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44、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45、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46、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47、事业型父母必须有一个人在家里陪伴孩子,或者为孩子聘请家庭教师。
48、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49、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50、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
51、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52、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53、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54、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5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56、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57、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58、了解并欣赏孩子的特长,让孩子因自己的特长而有成就感。让孩子因成就感而凌云壮志、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指点江山。
59、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经验,而这些有限的教育经验又因为祖父母的溺爱和放纵而派不上用场。
60、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6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62、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63、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64、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6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66、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整个人生就失败。
67、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68、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69、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70、谋生型父母必须让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和辛酸。
71、谋生型父母不能因外出打工而对孩子有愧疚感,更不能因愧疚而迁就孩子的胡闹。
72、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73、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74、父亲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影响我,熏陶我,使我的言谈举止带上一副绅士的派头。他认为这是待人接物的最重要的技巧。
75、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76、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77、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78、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79、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80、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81、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82、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83、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84、如果家长教训智慧发达而教育智慧不发达,如果家长只有教训而没有教育,孩子会成为唯唯诺诺的“家奴”,失去堂堂正正地做人的自信、尊严和激情。
85、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86、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87、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88、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89、懦夫不是天生的,懦夫是父母培养出来的。不劳动的孩子,害怕重量和重负,他猥琐、畏惧,遇到困难完全没有主意和力量,只有慌乱和恐惧。
90、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91、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92、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二十条家庭教育格言,定能成就优秀孩子哦。
- 上一篇: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
- 下一篇: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