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逻辑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的逻辑数学思维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的逻辑数学思维训练

篇1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符合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追切需要,对于小学素质教育来说,是着眼于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怎样使刚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呢?这特别重要。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智慧来自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主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才能在数学中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通过目标教学,应当从小抓起,从兴趣入手。

一、以物激情、以情兴趣、营造逻辑思维的环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育家夸美组斯曾经说:“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产生的追求,探索知识的迫切性,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要全全神贯注,形成积极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没有兴趣的学习,无疑是一种苦役,必然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封闭填鸭式教学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教学中进行多次单调的重复,迫使儿童咀嚼已知的知识,就象巴甫洛夫在实验室里常说的那样:“老是叮在一个细胞上,就会进入无兴奋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显然,在这种疲惫的状态中,学生不可能产生学习和知识求知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只能是在机械地学习知识,更谈不上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今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达目标。”共同努力,密切协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教师给他们创设的情境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人学习,奔向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形象教学,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数学教学的游戏化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儿童的兴趣,能使每个儿童都认识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数学王国里。更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具的设置和使用,要恰到好处的展示。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利用学具,进行直观的观察,既加强了对学生的有意注意,又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了兴趣做基础,教师怎样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呢?这就需要巧妙的设计,精心的准备。例如:教学自然数与数之问的关系,我是这样进行的,,先利用实物(6个苹果),再结合教具(计数器),最后再通过有趣的游戏,教师准备好6张鸽子图案的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数字,找6位同学分别拿上与卡片上的数相同的小棒放上小鸽子的音乐,跟着节奏,从左往右,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让他们发现这些数的排列是有始的,有序的,是以“1”为单位的,每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并掌握速增递减的规律。学生在这种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有序的思考方法,有条理的表达,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大大促进了儿童的认识知识的建构,激发了他们的感情波湖,智意的浪花。使学生陷入“深思”、“获得”、“发现”。一旦儿童获得已有知识的规律,教师应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自然亲切的教态去感染,启迪儿童的求知心扉,点燃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火花,诱使学生思维畅通。有了兴趣的前提,与之相辅的创设逻辑思维的条件尤为重要。

二、以动达标、以标立意,创设逻辑思维的条件

加强动手操作训练,进而再表达其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要求儿童“高度活动”,认为把活动实施于教学过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索事物,通过活动,逐步发展学生高智慧能力。实施“目标教学”教师为帮助学生“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上,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再“表述”。逐步培养学生会听,认真听老师讲话,听同学发言;会说,说出不同看法,从想到说,这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飞跃;会做,边做边说出操作过程,发现总结规律。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1)是利用动作对直接感知事物进行认识;(2)是利用表象通过语言对事物进行理解;(3)是以概念为基础,对事物进行推理(即直观、动作、思维)。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思维,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如:思维训练题9十8=7十,用9十8=17,再用17-7=10,是一般的方法,填“10”。经过思维训练的儿童,除了基本方法外,还可以通过等号两边部分数进行比较,7和8比,少1,要求的数就一定比等号左边的9要多1,即10,或7和9比,少2,要求的另一部分数就比8多2,即10。这几种方法对比,哪种更有逻辑性、求异性、创造性呢?由此可见,思维训练不仅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开阔思路,同时也提高了解题的策略水平、教学中大量色彩和图画、教具、学具、投影等来帮助儿童积累大量的表象,使儿童在丰富有趣的思维训练的丰润土闹校提高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以苦为乐、以乐创新,深化逻辑思维的步h

当然,对儿童的逻辑恩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不间断的,经常的训练,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从小打好数学基础,有了兴趣、习惯、方法、意志,是今后学好数学的巨大动力,它将终身受益,也是“教书育人”的必要内容。想到此,教师以苦为乐,以乐创新,值得!

篇2

一、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教学时,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把6、7、8、9、10、11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可以怎么分?学生在操作后产生了疑问:有时正好分完,有时还有多余?这时,我适时地加以总结:“像平均分后有多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有余数除法的性质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揭示,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人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人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给出条件让学生探究相应的结论、给出结论让学生探究结论成立的条件、一题多解、多变、多问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例如:有一批零件,南甲单独做需要12小时,乙单独做需要10小时,丙单独做需要15小时。如果三个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解答后,要求学生再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可能提出如下一些问题:甲单独做,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乙呢?丙呢?甲、乙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做完?甲单独先做了3小时,剩下的由乙丙做,还要几小时做完?甲、乙先合做2小时,再由丙单独做8小时,能不能做完?甲、乙、丙合做4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通过这种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和解法,还可预防思维定势,同时也培养了发散思维。

篇3

【关键词】思维 迁移 合理想象 练习 逻辑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

1.1 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1.2 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1.3 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进行合理联想,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具有当机立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运算过程的正确迅速,观察问题的避繁就简,思维过程的简洁敏捷。因此,我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为目的,要求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办法有以下两点:

2.1 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始终有速度。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应注意抓好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狠抓速率训练,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一次速算练习。形式有口算。如“每人一题”,“一人计算,全班注视”,发现错误,立即更正或“对口令”,老师说前半句乘法口诀,全班同学回答下半句乘法口诀,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速算比赛,如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题的数量,比完成规定习题所需时间,使全班学生人人都能正确迅速地思考问题。

2.2 计算过程中传授一些速算方法。

例如:在学习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借鉴珠算的长处,教给学生“互补法”使学生知道1和9,2和8,3和7,4和6等互为补数。如计算9+2时,因为9和1互为补数,就能见9想10,得11;训练学生敏锐的感知,例如,①10 5 210÷5 210÷(5 2)10÷5÷2;②8÷4+8÷48÷4 8÷48 4÷8 4;③32-8÷432÷8 432+8÷4.

通过反复训练,引导学生合理联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3.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篇4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

1.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1.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

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

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

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1.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进行合理联想,培养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 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 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 400个零件。这时把 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 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 之中。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3.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如:教学"整万数的读法"时,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感性材料之后,首先让学生说了计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义,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了整万数的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提供了支柱,然后,又摆脱计算器,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读出"0"在不同位上的五个数,再让学生说出每个数中的"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读法。这样,使学生用讨论的方法对比整万数与万以内数读法的异同,从而概括出整万数的读数法则,促进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4.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篇5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6

一、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中展开思维。

思维的基础材料是表象,表象是对直观材料的初步概括,必须依靠感知去形成和积累。因此,充分感知积累表象是思维展开的前提和基矗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应用题的内容,借助直观形象让学生充分感知,从中积累反映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表象,继而根据表象思考解题思路,寻求解题方法,进行逻辑思维。例如教行程应用题:“张华和李诚同时从家里向学校走来,张华每分钟走65米,李诚每分钟走75米,经过4分钟,他们同时到校,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在理解题意阶段,教师必须通过“图象直观”(挂出题目内容示意图)和“动作直观”(让学生根据图意表演),以及符号直观(线段图)等,让学生多角度充分感知题意,从中积累反映“相向”、“同时”、“相遇”、“速度”、“速度和”、“时间”、“距离”等概念的表象,理解表象间的相互关系,为思考解题思路奠定基础。然后,才能对表象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找出决定整体特征的本质联系。即:距离=速度和×时间,而速度和指张华速度与李诚速度之和。这样,解题方法自然而然在分析过程中归纳出来。

二、在分析、综合中发展思维。

分析和综合既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作为一种思维过程,是指将事物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加以研究,进而认识事物的构成和本质。综合则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和各个层次联系起来加以研究的思维过程。应用题解答的思维过程一般就是对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例如分数应用题:商店运来苹果200千克,梨是苹果的4/5,运来梨和苹果共多少千克?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图象直观让学生感知题意后,抓住题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求问题与条件的数量关系。分析时可设计系列问题,解剖题目中的“问题”部分,启迪学生思考、探究:运来的梨和苹果共多少千克中的“共”由几部分数量组成;苹果数量与条件中的什么数字联系;梨的数量与条件中的什么数字联系;如何从梨与苹果的联系中求出梨的数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得出解题方法:先根据梨与苹果的数量关系及苹果的数量求出梨的数量,然后将梨与苹果的数量相加,得出“共多少千克”。即:200+200×4/5,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中单位“1”与部分的关系,简化列式为200×(1+4/5)。

三、在比较中深化思维。

比较是探求事物间异同,发现事物间联系的思维过程。进行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避免概念混淆,分清方法优劣,找出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分数应用题:(1)有两捆电线,一捆长120米,比另一捆短1/3,另一捆电线长多少米?(2)有两捆电线,一捆长120米,另一捆比它短1/3,另一捆长多少米?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线段直观图让学生充分感知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中引导学生明白:由于比较的标准不同,比较所得结果的含义当然也不相同,因此两题的数量关系所表达的式子也不相同。在学生经过比较列出两题算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三个数量间关系的理解,从中分清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指思维沿着多种方向展开,以获得不同思维结果。它具有多向性、独特性的特点,可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实践证明,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特性,还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数学知识巩固和技能提高的重要环节,大量地重复练习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合理必要的练习会使学生获得真知,兴趣盎然。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练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创新能力的思维发散训练,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把同一个问题作多种思考,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解题思路。如:在中填上适当的数:+12=52,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可以由“加法想减法”等一些逆向思维方法来解决。当然,也同样鼓励学生的其他解决方法。又如在教学进位加法35+7= 这节课时,通过“实验、探索”、“验证、运用”几个步骤,让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凭借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体会,小组协作讨论,探索计算的方法:①35+7=5+7+30=42;②35+7=35+5+2=42;③35+7=35+10-3=42总而言之,在解法上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更强烈。

篇7

最近在一本美国杂志里看到这样一个数据:30%的美国父母都害怕教孩子学数学,而更愿意教一些自己更擅长的科目,比如阅读。即使在号称基础教育更优秀的中国,我们中的多半人,也能想起自己学生时代,数学课及数学老师联手留下的梦魇回忆。为什么非要学数学?首先,它是求学生涯至少12年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坎儿。其次,它涵盖的知识与思维内容更是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为了不让孩子们重蹈覆辙,我们确实需要想一些办法,帮助他们在学前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好,我们有“数学游戏书”这个大帮手。

这种游戏书,俗称“做题书”。大多都是用儿童化的图案和方式,把数学知识和思维训练的内容无形中输送给孩子,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小学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不过,市面上这么多种数学方面的思维游戏书,父母该如何辨别和使用呢?针对这个问题,Parents专门请教了国内著名学前数学教育家,从事“儿童数学智力开发”课程教学近40年的秋光老师。

Parents:请问适合学龄前孩子的好的做题书应该是什么样的?

何秋光:数学常常给人抽象、枯燥的印象,因而贴近孩子的生活、有具体形象的游戏书变得非常必要。首先书里的画面要吸引孩子,比如经常出现他们喜欢的动物、食物、交通工具等。另外,难度要符合孩子现阶段的年龄特点,经过努力,孩子能够不费力地完成,题目设置不以灌输知识而以启发思考为主。

Parents:目前国内也引进了不少原版的思维训练类书籍,这些书有什么特点?

何秋光:国外的很多优秀作品在数学游戏化、生活化方面做得非常突出,题目的编设大多都是针对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能让孩子在思考的同时认识到,原来数学这么有用!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而我自己的这套“儿童数学智力潜能开发”则是依托我国自行颁布的学前教育纲要,按照小班、中班、大班的教育目标和要求编写的,对孩子顺利过渡国内的幼小衔接很有帮助。

Parents:父母总认为做题书封面上标注的年龄低估了孩子的实际水平,更喜欢让孩子多思考,挑战难题,这样对促进孩子思维发育有帮助吗?

何秋光:如果书里大部分内容孩子都会,觉得简单,这就对了,说明这本书选得正好符合孩子的年龄,孩子做起来才会有兴趣、有动力。比如上学前加减法学到什么程度就算可以了呢?国家纲要要求,学前孩子只需掌握10以内加减法,我觉得最多20以内就可以了,而且没有进退位,比如10+2,而5+8就算是超纲,但父母会觉得这么简单,孩子怎么就不会呢?其实都是因为父母不懂孩子思维水平的发育进程,孩子的年龄必须要足够,才能理解抽象、符号式的数学语言和意义。很多东西虽然他现在不会,不代表以后也不会,就算现在都会,也不表示他上学后就是最棒的。学数学是要基于孩子认知水平的发展和方法的运用,不是靠死记硬背和多做题。

Parents:对于做题书,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恨不得一天能做一本。有的孩子却根本不愿意碰,这是怎么回事?

何秋光:孩子不喜欢做题书原因很多,可能是这本书激发不起他的兴趣,可能是之前老师或父母的教法让他反感,并对数学有了逆反的情绪。父母应该从孩子的角度找到原因,在挑书的时候,选一些儿童化、游戏化的,别着急做,先让孩子看,如果他有兴趣了再开始,每次做的时候也不要太长,10分钟就够了。学习数学不是只有做题这一条途径,对于学前的孩子来说,从生活中学数学,比做题更重要。去剧院看演出,顺便告诉孩子单双号的概念;饭前让孩子数数家里几口人,应该准备几双筷子。几枚扣子,就可以渗透给孩子按规律排序、相邻数、加减法、数的组成等概念。总之,生活中有太多可以增加孩子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的机会和方式,关键看父母是否有心。

Parents家族正在玩的“数学游戏书”

《儿童数学智力潜能开发》

接力出版社

推荐人:邱晓亮(Parents翻译,儿子4岁)一直认为,孩子学数学并不等于认识123、算算1+1。数学是一种抽象的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非常推荐这套书。在这里,孩子通过连线、涂色、贴纸等小游戏,锻炼的是对应、比较、分类等简单逻辑能力,认识几何图形和数字等基本知识。书里的题目生动有趣,有时候,果果甚至不用我念题就能明白该怎样做!

《逻辑狗儿童思维升级训练系统》

幼儿家庭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推荐人:李婉(Parents专题编辑,儿子5岁)国内最早做上“逻辑狗”的那批孩子已经快上初中了吧,可现在看起来,它还是这么经典,这套引自德国的思维训练题设计巧妙、形式新颖,推动五颜六色的颜色旋钮,就像玩停车场游戏一样,每道题附有清晰的答案,让孩子自己就完成了自我更正的工作,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非常有好处。

《微笑数学》

中国城市出版社

推荐人:达西(Parents作者,女儿3岁)传统对数学的理解主要是加减乘除,后来知道归类、对比、形状等都属于数学认知与启蒙的范畴。而这些是可以在日常游戏中贯彻和加深的。这套韩国人编写的数学启蒙书,分上下册+游戏,内容有数数,有对比,有找茬……形式有趣,内容也很生活,加之难度适宜,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一玩就是20多页还觉得不过瘾。

《天才!儿童IQ训练100题》

接力出版社

推荐人:刘欣欣(Parents主编助理,儿子3岁)

在接触“思维训练”类的书之前,我一直认为,它应该是很刻板的那一类,觉得孩子肯定不会喜欢。第一次开始“做题”后,发现里面的内容还真是丰富。由于孩子年龄还比较小,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能想明白,比如“找出和积木数目一样多的气球”这类的,我就用积木来演示给他看,演示几次后他就慢慢明白了。这种亲子互动的练习更有意思!

重磅推荐

《365个艺术创意Ⅲ》

中国城市出版社文、图:菲欧娜·伟特

适合年龄:3+定价:78.80元

作为Usborne出版社知名儿童艺术创意书系列作品,《365个艺术创意Ⅲ》的出版又将为孩子们带来一次艺术狂欢之旅:拼贴剪纸、绘画,365个精彩案例,在家里就可以充分施展孩子的想象力潜能,创作出足够多彩的艺术作品。同时,这本书中加入了大容量精美全彩图解,引导孩子独立操作,让孩子手眼结合、协调发展。365,每天一个新创意,还等什么?快动手吧!

《聪明豆绘本》系列珍藏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文:茱莉亚·唐纳森等

图:阿克塞尔·舍夫勒等 适合年龄:3+定价:167.5元

英国桂冠作家朱莉娅·唐纳森、世界插画大师阿克塞尔·舍夫勒,这些如今在中国儿童和父母耳中最顶顶大名的作者,他们的成名作尽在“聪明豆绘本系列珍藏版”!这次出版社的叔叔阿姨为经典的“咕噜牛”“小海螺”们穿上了精装外套,为孩子们带来更完美的阅读体验!

《普鲁士勒绘本典藏》

21世纪出版社 文:奥特弗雷德·普鲁士勒等 图:蕾吉内

施蒂克洛尔等 适合年龄:3+ 定价:90.00元/全6册

当代德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大师普鲁士勒从小在德国的山区长大,深受热爱故事的父亲和祖母的影响,他的整个童年都浸润在富于民间色彩的神奇幻想世界中。本系列精选普鲁士勒的传世短篇作品,并配以不同风格的绘画大师的作品,极具吸引力。

《眼》

接力出版社 文、图:伊娃娜·奇米勒斯卡

适合年龄:1+定价:39.8元

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什么?喔,这是眼睛呢!但翻过页去,马上就会发现,眼睛的瞳仁原来是画面里的花蕊、是衣服上的扣子、是插座的孔……十分有趣!有趣的洞洞书往往能迅速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仔细翻看,这本书里还藏有事物间联系与对应的秘密!

《小鹦鹉咔咔嘟》

启发童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文:西尔克·兰贝克 图:卡斯滕·泰希

适合年龄:3+ 定价:29.80元

小朋友,你有没有自己特别的爱好呢?爸爸妈妈鼓励你发展自己的兴趣吗?小鹦鹉咔咔嘟最近就碰到了同样的难题:她特别喜欢吹风笛,可爸爸妈妈却认为写作业最重要,还把咔咔嘟心爱的小风笛给没收了。那天,爸爸去买东西了,咔咔嘟悄悄进去拿回自己心爱的小风笛,走出家门,去大森林寻找能让自己尽情吹小风笛的地方。咔咔嘟能找到吗?请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这个小故事吧,也许他们会若有所思哦……

《这不是我的帽子》

信谊图画书明天出版社 文、图:乔恩·克拉森

适合年龄:3+ 定价:32.80元

一条小鱼戴一顶圆圆的蓝色帽子游进我们的视野,它一边游,一边自言自语:“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偷来的。帽子的主人可能不会发现,因为它睡着。就算发现了,也不会知道是我偷的;就算知道是我偷的,它也不会找到我……”可是帽子的主人,一条很大很大的鱼正悄悄地尾随其后……下面发生了什么?作者在画面细节的描绘上运用了许多微妙的技巧,尤其是小鱼的眼神变化极有喜感,故事充满戏剧性,读着、读着,你就会笑出声来!

爱吃的灯塔守护人格瑞灵先生,厨艺超棒的格瑞灵太太,还有大猫哈密士,贪吃的海鸥们,搁浅的鲸鱼,跑丢的小金毛犬……这套书是围绕主角格瑞灵夫妇展开的一系列幽默故事,如何阻止那些贪吃的海鸥来抢守塔人的午餐,怎样拿出灯塔里的钥匙?他们不时遇到小麻烦,有些小烦恼,但又会通过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正在看故事的你,有没有受到感染呢?

《小人儿帮手》系列

蒲蒲兰童书21世纪出版社

文:中川千寻 图:古寄纯嗣

适合年龄:2+ 定价:98.40元/全3册

小小人儿人虽小,发动机械力量大!《小人儿帮手》系列是一套充满读图乐趣的关于机械车的绘本,书中有各种各样的工程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功能齐全,各尽其责,热热闹闹,然后再加入可爱的小人儿们,光看封面就让孩子爱不释手。帮小男孩儿做生日蛋糕,在平安夜为孩子们快递礼物,帮老奶奶寻找她的宠物猫…一哪里有麻烦,工程车和小人儿们就会来大显身手喽!

《灯塔守护人》系列

蒲公英童书 贵州人民出版社

文:朗达·阿米塔奇 图:大卫·阿米塔奇

适合年龄:4+ 定价:108元/全9册

我们最爱的书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这是开篇的那段献词:“你是上帝特别为我派来的黑天使,你是我此刻生命中最清晰的镜子,让我无所遁形,谢谢你。”也许我们无力控制外界的人和事,但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和思路。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那些“折磨”你的人和事,就可能变成宝贵的经验和良机。所以,对身边的黑天使说句谢谢吧。

《我和我的“小情人”》

推荐人:Nancydoudou(Parents读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这本书讲了台湾散文家郑明娳与爱子的故事。感触最深的是,面对一个颓废、厌学、自卑的问题儿子如何转变的艰难过程。亚洲教育体制,看来都面临着桎梏幼小心灵的问题,出逃多伦多,可能不是唯一的力法,但确实能将孩子带入充满阳光的环境。

妈妈书屋

《有益的父母,有害的父母》

河合隼雄 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这本书的作者是世界级教育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他从数以万计父母提问中,精选出48个最典型的问题,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告诉处于困惑中的父母:如何远离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确保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健康成长。

《养孩子,我们可以不吵吗?》

吴恩瑛 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为何父母之间还会争吵不休?拥有多年咨询经验的吴恩瑛博士指出,这是因为,爸爸和妈妈“不同的自我满足”造成的。为此,针对57个爸爸妈妈之间常见的教养冲突,看看作者是如何化解的!

《塑身女王完美曲线伸展操》

郑多燕 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瘦身救世主”、韩国著名的妈妈级健身教练郑多燕发现,身体僵硬的人,通常瘦身超辛苦,成效不明显,柔软有弹性的身体,才是健康窈窕的第一步。为此她独创38式完美曲线伸展操,该套装,还包含120分钟伸展操正版DVD。

本月重磅原版书

《咕噜牛小妞妞》和《小猴子找妈妈》套装

——撕不烂的卡板故事书Macmillan出版社

本套装含两本精致的礼品卡板书,并附有一张正版的身高尺,被誉为最好的睡前故事。作者朱莉娅·唐纳森是英国著名的童书作家,其作品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荣获英国国家图书奖最佳儿童读物的《咕噜牛小妞妞》和《小猴子找妈妈》,都是有趣并蕴含寓意的宝宝成长故事,撕不烂的卡板设计,非常适合小朋友们反复翻看。

篇8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就目前在农村数学教学来看,课堂往往会因为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不到位,使得在课堂上虽然出现热热闹闹的场面,看似一堂成功的课,但仔细分析下来,偏离了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但连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掌握。比如:在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单元中,它要求学生能直观的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能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感知,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需要对物体的特征做出规范的语言描述。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学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均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能认真听讲了、会提问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课堂活动,让学生的大脑得到思维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嫌这样的活动麻烦又耗时,担心上不完课程内容,而只是照本宣科把课上完,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数学是严谨的,不容许教师有半点马虎,从数字、算式的学写到算理的掌握以及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都需要教师有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功底厚薄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单位名称都说错,如:面积单位是1平方米而教师却说成平方米,单位名称与面积单位混淆。因此,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扎实训练教学基本功。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科学的设计问题

数学是以课堂逻辑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仍然是传统的知识教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爬坡,不要给学生搭“梯”,不能牵着学生走。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传授知识,而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向学生呈现问题时,不要急于为学生牵线引路。学生解答问题,需要一个对问题全方位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现问现答。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不懂的问题、不同的问题、想知道的问题。在平时就要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让数学与生活互通,把学生带入现实的生活情景中

课堂教学要实现情感、心理、思维定向,而不是只看热闹。

课堂设计要具有现实生活性、趣味性与数学性、思维性、思维导向性。

比如:在教学10+几时,如果领学时学生只看图片的内容,不归结为数学问题,不让学生去发现数学信息,就缺乏数学性。

教学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1、低年级设计生活情景2、高年级设计数学情景,如:四边形的认识,直接出示教具引入新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直接进入数学情景研究,让学生直接去测量。

篇9

一、思维及逆向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他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什么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由果索因,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的一种思维方式.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 逆向思维新颖独特,与其他思维方式相辅相成,是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逆向思维,在“逆”字上做文章,摒弃常规的顺向思路,从对立的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创新思维训练的好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

二、小学儿童思维现状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而小学阶段正处于皮亚杰所论述的具体运算阶段. 一年级的学生是具体运算刚开始的阶段,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发现,对于年龄较小的一年级儿童,思维水平和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习惯于顺向思考问题,对于一些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很难理解,可逆性思维发展就相对缓慢.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书包45元,小明付了一些钱后,找回5元,问付了多少钱?对此,一年级的小朋友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再如:一共要做18朵花,做了一些,还剩8朵,问做了多少朵. 对于一些找规律的题目,学生顺向思考非常容易,一旦反过来,学生就抓耳挠腮了,例如:找规律填空,2,4,6,( ),( ),12,这道题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来,对于这道题目:20,( ),16,14,( ),( ),学生思考起来就很吃力. 还有一些问题,在小学阶段正向思维根本无法解决,只能逆向思考. 例如:有一种癌细胞分裂速度很快,它们每天增加1倍,经过100天,癌细胞长满了试管. 经过多少天试管中的癌细胞的面积为试管面积的一半?一些学生凭直觉得到答案为99天,但很少有人能说清理由. 此题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则可迎刃而解.

三、逆向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结合我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 由顺而倒、由正即反. 低年级的学生对顺向思维还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让学生从0数到10,学生很容易数出来,但是让反过来数,那么就有些困难. 如果遇到类似于:20,( ),16,14,( ),( ),这样的题目,学生就感觉很困难. 有的学生不能理解题目意思,经常按照自己的顺向思维方法去做题目. 例如: 一年级下册第53页的想想做做:湖边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了一些还剩5只,划走了多少只?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运用加法去计算,他是这样想的: 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了22只,还剩5只,用划走的22只加上剩下的5只就是27只,所以他们的列式是22 + 5 = 27(只). 这是采用习惯的顺向思维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乐于运用,也是较直观的思维方法,但往往是错误的思维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一个符合逻辑的结论,再根据学生习惯的顺向逻辑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如教一年级的小朋友数数,开始教总是顺着数,熟练了这一顺向的次序和结构后,及时引导学生倒过来从10逐步数到0;对于应用题,可以先做符合孩子思维的题目,例如:湖边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了5只,还剩几只?这类题目熟练掌握后,再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就显得容易的多.

2. 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小学生逆向思维.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与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也与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然而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理解能力比较欠缺,更应该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 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66页,想想做做第3题,(1)学校买来21台电风扇和16台电脑,一共买来多少电器?(2)学校买来电风扇和电脑一共37台,电风扇有21台,电脑有多少台?这两道题目联系很紧密,如果学生不能够理解,很容易全部写成加法,所以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学生理解起来也会容易得多. 例如:一共有27棵花,还有2棵没有浇,小军已经浇了多少棵花?另外,提高阅读能力,也可以通过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 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 总之,语言能力提高了,对培养逆向思维很有帮助.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思维能力;综合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207-01

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因此,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

一、让课堂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课堂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1、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的工具的镜子”(苏霍姆林斯基语)。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地劝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某一教片段应用较为普遍。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圆片、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体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圆等操作方式主动认识分数,都属于这种形式。又如在“认识物体”教学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模拟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运用统计图表分析NBA篮球技术统计;还可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方案、铺地砖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孩子们边画边想,这样不但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养了数学美感。模拟性实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一二个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可以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