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源管理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作用越来越重要。水上交通作为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水上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到水上交通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使得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安全威胁对于我国的水上交通来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源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风险源的辨识、风险的评估、风险的控制、应急处理以及持续改进等等。
风险源的辨识:主要是通过日常工作以及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来发现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源进行初步的判断;
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就是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某种风险可能会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测评,目的在于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分级,从而可以进行重点的管理。此阶段是判断风险的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工程,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区分的等级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出不可接受的风险源进行重点管理。
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对风险源进行监控以及管理。此过程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确定出控制的风险源、找到风险因素、制定出风险管控措施、指定负责组织、现场进行跟踪监控、进行周期性的排查、风险源的时时更新。
应急处理:应急处理是控制风险非常重要的环节。应急处理不单单是处理现场发生的风险情况,还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制定出应急方案、准备好应急救援资源等。对于应急方案要经常性培训、演练并改进,并且要利用现代科技将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资源、信息资源、物资资源、专家资源以及地理信息资源等等。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风险源管理的最终环节,主要包括对于造成险情原因的调查以及处理、整改实施的跟踪、最终检查验收以及隐患的消耗等等。此过程是促进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向上发展的关键环节。
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风险因素
1、水文以及气象条件
全国每个地区的水文以及气象条件都是有差异的,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水上交通的安全。例如在南方地区的水域,在春夏季节处于暖湿且多雨的气象条件,在冬春季节则会出现频繁的雾天,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船舶航行的视线。并且风向以及风力都是随季节性变化的,潮汐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很难掌握水域的风流压差情况,给航行造成困难。
2、通航的条件以及港口的建设情况
随着水上交通行业的逐渐发展,我国的港口以及水域开放程度不断增加,使得进行安全管理的水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特种船舶的种类及数量的不断增多,港口的航道越来越多,很多的水域都不满暗礁,对于水上交通情况稍有不熟悉者就会造成一定的航行风险。
3、船舶的种类及交通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上运行的船舶种类会越来越多,主要包括:客货运输类船舶、旅游类船舶、农用类船舶、渔业类船舶、渡口类船舶以及采砂采金类船舶等等。不单单是船舶种类得到了快速的增加,船舶的数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船舶的种类以及数量的增加使得交通量大幅提升,交通安全管理难度逐渐加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也越来越大。
4、违章船舶的影响
很多船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常常会违章操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吸沙船和运沙船,这些船舶常常会超载运行、冒险运行,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船舶之间的碰撞和沉船的事故。并且这些船舶的违章操作常常会影响船舶的正常运行,对于船舶的航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另外个体的渔运船舶也常常出现违章的问题。包括:没有营运许可证便进行商业运营,违章搭客、冒险航行、违章运输危险物品等等,使得事故发生频率较高。
5、船舶的质量以及船员的素质相对较差
很多的私营渔船以及运输船舶质量较差,船员的整体素质也较低,这些对水上交通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这些船舶的整体结构、操纵的性能以及助航仪器等状况都较差,有的船员甚至对水上交通的相关规定及法律一无所知,完全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船舶操纵,很大程度的扰乱了水上交通的协调性,极大的增加了水上交通事故的概率。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大对老旧船舶的管理力度
老旧船舶严重影响水上交通安全,应加大管理力度,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相关管理部门应严格监督水运企业按照交通部的《老旧船舶的管理规定》进行执行,需要维修的进行维修,到期该报废的报废;第二,船舶的相关检验部门要严格控制船舶的质量情况,不合格船舶禁止运营;第三,对于船舶的进口渠道要严格控制,防止劣质船舶入境;第四,对于运营国际航线或者航行距离较远的船舶,在航行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2、加强危险品船舶的安全管理
载有危险品的船舶(包括油轮、化工品船舶以及液化气船舶等)需要进行重点的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船舶进出港口时停靠离开时的安全以及危险品装卸时的安全两方面,对于其是否严格按照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管理要严格的监督,特别要注意的是船舶的防火、防爆、防止污染以及防止撞击等方面。
3、加强对于个体船舶的安全管理
第一,要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的通知内容进行管理,管理部门要从县、乡直到船舶的管理者逐级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第二,对于从事跨海域运输作业的船舶进行严格管理,对其运输许可证按照年审的制度进行严格审查,对于船舶的管理情况要严格审查;第三,对于个体船舶进行危险品运输不予审批,对于其出现的违章搭客以及超载等现象进行重罚,并停止其运输资格。对于吸沙船以及运沙船要建立档案制度,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性教育。对于其作业过程加大监管力度,要划定特定的吸沙作业区域,以确保水域的航道顺畅以及船舶通行的安全。
4、管理部门要促进航运企业加强船员培训,特别是对于船舶的驾驶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
船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水上交通安全情况的好坏。所以,航运企业要制定船员培训计划及制度,定期的对船员进行安全教育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管理部门有责任对其进行监督,推动航运企业正常实施。
对于普通的船员要进行基本的安全教育工作,包括:在甲板以及机舱等区域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船舶出现碰撞情况、出现漏油、发生火灾以及搁浅时的快速反应;船舶防止污染的教育(例如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MARPOL73/78公约;船员的自我保护教育(例如海上的急救、海上求生等)。对于船舶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来说,除需要进行上述的教育之外,还要定期的对自身业务知识进行考核培训,例如对于国内相关壁碰撞法律法规理解掌握的情况、对于海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从而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5、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加强管理的效能
通过船舶交通管理信息系统(VTS系统)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来提升船舶交通管理的效能。整体的系统主要包括:一整套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等。
此系统可以对船舶相关信息进行收集、评估,并进行决策;可以对船舶、船舶的拥有者以及相关的港航单位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可以对航道、港口等进行时时监督;可以进行时时的监控以及跟踪管理等。此系统对于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综合的评估、分析之后,对于船舶的交通运行情况可以实施相关的监督、管理以及控制,从而提升对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的管理效率,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几率。
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1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城市化进程也非常迅速,与此同时,交通拥堵问题更加严重,导致人们出行存在严重的问题,影响城市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具备较高节能性、通行便捷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被人们所关注,很多城市都在投入大量的精力组织开展建设,为当前我国地铁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2国内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地铁建设规模很大,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而轨道交通建设施工的环境比较复杂,所处的环境也比较恶劣,所以,要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管理和分析。轨道交通工程与其他工程存在明显的区别,规模大、风险高是主要特点,而地铁工程主要是在地下空间进行施工,所以,隐蔽性大、不可预见的因素也比较多,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会导致工程的质量难以达到标准的要求,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地铁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施工中,主要是在城市中心区域进行,周边建筑物比较多,地形条件也非常复杂,地下管线埋设比较复杂,影响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因此,地铁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期要求紧张、社会影响比较大,因而导致其风险极高。因为存在这些因素,加上很多单位对于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或管理方式比较差,造成安全事故问题比较普遍。结合目前的地铁工程安全管理实际情况,传统的事后管理方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以促进总体安全水平的提升,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3国内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该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效果得不到提升。这些问题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已经应用的标准和规范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于工程的实际指导不会产生有效的作用。从工程实际情况分析,对于一些风险较高的区域内,地下工程施工环节中极易存在某些指标难以有效地控制,或不能发出相应的预警,而有些指标值的控制过于严格,致使投入资金过多而导致损失严重。即使同一指标,也会因为不同环境而产生不同要求。因此,在制定地下工程施工方式时,应该结合不同城市特点、地质条件因素综合分析,且风险等级要进行合理的划分,使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经济、工期、质量协调进行,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进行技术规范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要结合原有的规范标准进行更新,使其能够满足整体工程开展的要求,减少交通工程风险问题产生。
3.2建设单位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应该设置专业的管理机构,比如,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监管部门要实现全面的安全管理和控制。但当前企业在人员配置方面欠缺,导致一些经验不足的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岗位,也有很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情况,使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都不能有效地进行,从而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同时,在安全管理上,缺少安全管理方法。
3.3第三方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水平欠缺
当前,我国的安全风险管理咨询评估工作人员并没有具备相应的资质,企业对于资质的管理也比较松懈,导致很多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主体单位还主要是科研单位,以科研项目的形式存在,对于工程安全风险咨询评估管理却不能有效地开展和进行,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致使各项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此外,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差,也会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如果风险评估人员素质较差或不能按照标准开展工作,导致安全风险监控管理难以有序地开展和进行。
3.4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
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当前地铁建设施工城市已经逐步建立完善的安全信息工作平台,但应用效果一般,主要是经验不足、技术人员设置不合理所造成的,很多平台只能进行信息数据的监测,缺乏相应的监督与预警管理,经验总结工作也不能有效地进行。同时也没有积极地应用大数据技术,不能总结分析当前的安全事故实践经验,造成安全管理的总体效果较差,给整个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
4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4.1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风险指标管理体系
我国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相差比较大,市区内部的环境比较复杂,根据当前设定的监控指标值,与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还有着明显的差异,极易导致工作中存在缺陷,或造成施工成本的上升。要想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参数值很难,监控指标值应综合分析周边环境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后再确定,这样才能够反映出当地的地理条件和特征。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环境来确定合适的指标值,进而充分掌握各项工程力学的变化规律,为整个地铁施工提供指导,以保证地铁工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在进行本地区风险指标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指标的要求进行构建。并且在该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制定风险指标的管理原则,从而保证构建出来的风险管理指标内容满足当地的要求【1】。
4.2应考虑对于重大风险源的应对措施
当前设计理念相对比较落后,要合理确定当地的风险指标,并充分考虑地铁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同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工程风险等级,然后组织专项设计工作,这是很多城市都在使用的方法。但很多专项设计却只能从机构自身的安全性考虑出发,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却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导致整体的效果较差。地铁在穿越这些周边围护结构的情况下,虽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建筑保护措施,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建筑进行区分对待,造成防护措施的管理比较差,现场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充分的掌握,使施工费用增加,产生不利的后果,所以,需要通过重大风险源的分析来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3严格执行施工阶段重大风险源的条件验收
对于重大风险源在具体实施前,就应该组织相关专家来论证、分析,然后确定最为合理的专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根据工程验收的程序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得验收工作可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确保工作可以顺利完成。在施工阶段,重大风险源条件验收的过程中,还要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验收的指标内容进行研究,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相应的方案制定出来,从而保证该项工作的开展能够符合实际要求。
4.4深入开发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要结合实际工作的管理需要进行建设,同时,系统中应该明确具体的风险等级、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等,对于当前所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合理的划分,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明确具体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更好地落实各项风险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对于超出安全标准的事故问题要及时发出一定的警报,做到能够随时监控整个隧道项目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问题,将一些安全事故排除掉,排除安全风险,提高隧道工程的总体质量水平。比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将预警响应体系建立起来,具体操作可以由以下方式进行;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分为单向预警和综合预警,并且对于每种预警的方式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例如,黄色、橙色,红色作为三级预警警示。同时,根据不同分层的预警进行综合管理,配备相应的救援队伍,当交通工程出现预警情况时,就可以采用救援模式。这种方式能够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降低安全风险问题。
5结语
篇3
【关键词】道路客运安全;问题;管理措施;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道路客运安全事故一直在道路事故中占很大比例。每年都有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打击,引起全国人民的震惊,客运公司和交通管理部门都应该认真考虑客运旅客的安全问题。
二、当前客运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道路运输业是社会服务性行业,特别是客运行业,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当前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客运行业市场化经营的环境,客观决定了其既具有公益性质,又以赢利为最终目的。政府管理部门及客运企业对自身公共性质的根本属性认识相对不足,社会责任感缺失,导致在政策制定、体制设置、日常管理等方面较多倾向企业经营者效益,是造成客运车辆管理漏洞的根本原因所在。
1、社会定位方面
过分强调市场化经营,政府职能缺位,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方面,客运车辆重特大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另一方面,客运市场经营不规范,人民群众坐车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仅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进行利益调配,显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将解决群众安全出行问题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事项,突出自身在客运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建立更加注重企业自身安全管理和群众利益的客运市场运营机制,统一协调交通、公安等部门,运用行政管理这只“有形的手”,将公路客运作为一项便民利民的大事抓紧抓好。
2、企业内部管理方面
法人主体资格不明确,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1)由于客运车辆的所有权、运营权由经营者自行负责,经营者购车经营目的就是为了谋利,大多数安全意识淡薄,在缴纳一定数量的管理费用后,一方面尽量压缩车辆日常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一方面又尽可能地多拉快跑,提高经营效益,直接导致交通安全问题的发生。
(2)现行管理体制使得作为直接管理者的客运企业普遍存在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对客运车辆及驾驶员不愿管、不想管,甚至管不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安全教育浮于表面,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3、源头管理方面
市场准入资格较低,日常管理措施不到位。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交通运管部门作为客运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着客运线路、车辆、驾驶员、乘务员的资格审批、客运企业监督管理、客运市场调节等职责,对从源头上提高驾驶员及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水平、根椐客源需求及时调整运力、规范车辆运营秩序等方面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
中,对安全生产源头管控措施的执行和督导力度明显不够。
4、应急处置方面
机制不够健全,动作迟缓,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客运车辆行驶过程中突况较多,科学有效的现场处置可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但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处置要求较高,实际工作中许多应急措施落实不到位,间接造成了事故的发生或损失的增大。
三、加强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措施
1、认真策划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
所策划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要体现其适宜性、创新性。把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国企”整体管理战略、运营方针、质量目标和安全生产实践及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中,贯穿于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生产活动及管理的全过程。要在计划中明确其风险管理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根据各个管理岗位、职责、要求的不同,对安全生产的质量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要充分提供、利用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资源,从组织、实施、检查、监督、管理上满足应急机制的资源需求。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生产过程管理,从单车安全驾驶到车属单位安全服务过程,从每个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到每个车属单位的安全管理,关注、监测、收集、记录各项安全活动过程所产生的风险信息及风险管理过程所反映的动态、变化、状况及其趋势,运用常用风险评估技术(包括情景分析、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风险矩阵)收集、统计、汇总、分析、评估、反馈,全面把握和报告已知的风险,监控正在形成的风险,识别剩余的风险,预测未知的风险。要明确风险信息反馈的要求,按照职责要求,及时反馈到相关工作责任人。要明确持续改进的要求,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的持续改进。
2、夯实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基础管理
根据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策划和计划的要求,结合安生生产及管理的实际,夯实基础管理,重点抓住每一次活动,重点关注每一个过程,重点落实每一件事项。认真抓管理细节,从细节中寻找所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从每一个细节开始。紧紧跟踪每一个细节过程,从细节管理的执行到落实,从细节管理的检查到监督,从细节管理的改进到评估,进行全过程控制。通过组织、实施、检查、监督、整改、评估及不断的持续改进,逐渐整合成为高度成熟的管理要素、管理动态、管理过程、管理规范、管理机制,形成能抵御、抗衡、降低甚至是可能消除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坚实基础。
(1)关注文件化管理。把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根据风险偏好的可操作性、风险承受度的适宜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等三方面的要求,对风险管理文件编写进行设计、策划,包含风险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规范、风险应急方案及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经过文件评审和批准,赋予相应的规定效力。通过文件控制规范,执行文件修改和更新的批准及文件的发放、使用、记录、修改、更新、报废、保存等程序管理。根据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的要求,对文件化管理进行细化、量化,制订、编写适宜各分(子)公司场所文件,对各项安全管理的子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2)关注应急过程的管理。一是严格按照规范文件的要求,提供风险应急培训、教育和演练及风险现场处理所需的各项资源,确保参与应急人员具备风险应急处理的素质,包括指挥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应急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根据风险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规范和风险应急方案等的要求,组织实施风险应急培训、教育和演练,包括常见风险、潜在风险所要求的各项应急处理。三是采取运用有效、应急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及技巧,组织实施、应急处理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四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及现场监控等方式,对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及分项子过程进行检查监督,获取监控信息。五是按照要求,对常见风险、潜在风险进行监控,收集、记录、汇总所产生的风险信息,及时分析、分类、评估、反馈及应对风险信息。六是根据追踪所获取的风险信息,采取有效的预防纠正措施,不断进行改进。
(3)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制定GPS系统、RNSS系统和车载3G系统实时监控管理制度。根据GPS、RNSS和车载3G系统等各项监控功能,对车辆运行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风险隐患(包括劫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超越经营班线运行、占道行驶及车辆运行状况等)进行提醒、警示、记录,对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发生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抓拍,获取风险防范的客观证据。善于收集、汇总、分析、分类、反馈实时监控信息,为风险防范提供客观证据,抵御、抗衡、降低甚至消除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
四、结束语
道路客运安全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和客运企业共同加强管理,严格客运环节的各个管理细节,只有精细的管理,才是行车安全的最大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道路工程;系统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飞速发展,北京机动车数量激增。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20万辆,导致道路拥堵,不仅造成交通参与者时间的浪费,也造成额外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间接造成很多经济损失。
一、道路拥堵影响要素分析
通过对北京市道路拥堵的严重现象进行宏观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
2) 路网先天不足,南北向主要干道缺乏
3) 道路增长速度与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速度严重脱节
4) 国事、其他活动以及特殊时间人流大,采取交通管制影响正常交通
5) 交通安全意识普及率低
从微观入手分析拥堵成因,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 道路设计不合理,包括道路过窄、车道数不满足流量需求等方面
2) 道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如无信号灯控制交叉口,信号灯配置缺乏静空时间等等
3) 平面交叉口设计缺乏合理性,主要包括交叉口自身设计畸形或者设计交叉口过多
4) 桥区交叉冲突点多,匝道设计不合理,通行能力低
5) 公交车站设置不合理,主要包括进出站过于频繁、公交车线路过于集中,影响其他车辆的停车设施建设以及停车总站设置不当等
6) 开通新路段时导致车流量集中增大,产生拥堵
7) 大规模的小区陆续建成,受新建居民区的影响,加上部分道路设计不规范,车流量明显增加,产生拥堵
8) 商业区进出口多,违规停车现象严重,造成车辆频繁交叉,引起道路拥堵
9) 特殊地点特殊时间车流量、人流量过于集中,导致路段拥堵严重
10) 交通事故引起道路拥堵
11) 部分道路施工对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的拥堵
12) 恶劣的天气,包括风、雪、雨等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13) 城际间出入口,主要是高速公路出入口处,由于收费体制或者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交通拥堵
14) 除了上述一些原因以外,还存在交通安全教育不够普及的问题
二、影响要素层次分析
下面运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1、可达矩阵构建
1) 通过小组内讨论沟通,判断19个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相连关系,做出邻接矩阵A:
进行矩阵运算,求出可达矩阵
2) ,得到可达矩阵 。
3) 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
可达性集合、先行集合和共同集合分解图
4) 区域内级间分解
设 为区域内元素分级集合,L为级数,根据公式:
经过计算,得到如下分级的结果:
3、模型分析
19种因素形成了不同的传导机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影响道路工程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导致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应对措施
提高风险意识,施工企业要不断的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对风险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界定,层层落实责任制。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工程管理人员要注重风险决策管理,避免因决策不当而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施工过程中可能要遇到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并对风险的影响力进行准确估计。■
参考文献
[1] 傅纪军. 工程项目管理全面风险管理[D]. 重庆大学研究生处.2002:21-23.
篇5
[关键词]民航 交通管制 风险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需要按照相应的目标指导,结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内容进行实施管理措施。从而保障空中交通管理的质量提高。通过从理论上对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以及风险管理加强研究,就能有助于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水平提升,促进我国的民航空中管理良好发展。
一、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目标及管制差错成因分析
1、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目标分析。从新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在目标上要进行合理化的制定。交通管理的任务主要就是对空中交通安全加强科学管理,在管理的内容上也比较多,交通服务以及流量管理等,都是提高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管理目标的实现方面要结合实际,将目标进行分解,然后逐步的加以落实。在生产指标以及安全指标和措施指标方面,都要能和实际的管理需求相结合,保障各项指标能得以有效落实。
2、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分析。民航空中的交通管制差错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客观的影响因素方面,受到恶劣工作环境的影响,如空气以及噪音等,对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会造成相应的影响,使得人的工作效率大大的降低。这样就比较容易出现人为的差错问题,对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也会大大的增加。再有就是在气象的条件方面比较的复杂化,这对风行的安全性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民航交通管理差错的成因从主观因素的影响上表现的也比较突出。主要就是管制人员在相应的专业知识层面比较缺乏,以及在工作的经验方面比较缺乏等,不能够及时性的将工作任务有效完成。这就使得交通管制的质量受到相应影响。还有是交通管制员自身的精神状态以及心理素养的因素影响下,也会使得在空中交通管制方面产生很大负面影响。造成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管理因素也是比较突出的。在这一因素方面主要就是管制的空域划分没有得到明确化,在各区域的航线设计过程中没有科学化,以及在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相应的缺陷等。这些方面的管理问题对管制的效果就会造成影响。还有就是在管制差错的技术设备方面的因素,也会造成管制的质量问题出现。
二、民航空中交通风险管理策略探究
为能加强民航空中交通风险管理的水平提高,笔者结合实际探究了相应的策略。在这些策略的实施下,就能对民航空中交通风险管理的效率水平有效提高。
第一,注重对风险管理战略的科学制定。要能将安全优先级以及主动战略的制定科学实施。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是对航空运输安全以及正常飞行的基础,安全第一是交通管制的核心发展观。在主动战略的制定中,对空管的安全管理就要能得以科学化实施,在战略的制定上要在综合性以及全局性等战略观念得以充分重视,在风险管理的能力进行提高。只有在风险管理的主动战略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空中交通管理的质量提高。第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要能从多方面进行着手,在管理员的防范策略上加以科学化实施。对管制员的良好工作习惯的培养要加强。民航的飞行安全关乎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管制人员,就要能充分注重工作的态度端正以及有良好的工作习惯等。这样才能将业务能力不断的提高。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对工作的流程严格的遵循。对管制员的管理也要能在应激管理的方法应用上进行科学实施。第三,在风险管理系统的科学制定方面要能充分重视。从具体的方法落实上,要能充分注重规章制度的科学化以及系统化的制定,在相关的规章制度上结合实际进行完善,通过在管理的作用上进行有效提高,就能保障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在管制班组的搭配方面要能科学化呈现。严格遵循职权梯度原则进行搭配等,加强组间的协作,在信息的交流上要加强。在这些基础层面得以加强,就有利于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第四,要能在危机处理的预案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以及在民航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上进行加强,从法律层面进行加强和完善,才能有助于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要能在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以及业务水平上进行提高,从这些层面得到有效加强,就能保障整体的管理水平提高。
篇6
一、建设工程风险影响的因素分析
对于具体城市的轨道交通来说,在整个工程建设的阶段,建设工程的分享主要是工程自身安全的风险和环境的安全风险。当中工程自身的风险是因为结构的平衡状态破坏,对结构受力产生影响是风险因素。在结构安全的范围里面,工程结构能够用自身稳定的状态来恢复到平衡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外部条件的改变将平衡的条件满足。可是在特点的情况下面,超过结构安全的范围,工程结构局部破坏会使得结构发生连锁的反应,指导整个结构坍塌。工程环境的安全风险主要是因为在工程实施的过程里面对于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一旦影响超过环境自身承受之后,会带给环境很大影响。整个工程建设对于环境影响主要是表现在很多方面,直观影响为地面沉降变形和建筑物变形等。在整个城市的中心区域里面进行轨道交通的建设,一定会对环境有影响,特别是运营、房屋轨道交通的工程以及城市生命线的工程,并且环境制约会受到社会上面公众广泛的关注。从整体上面来看,在边界的条件稳定前提之下,工程的事故与风险两者之间有统计学的规律,其表现是特定的条件下面工程的事故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并且只要是对工程受力的平衡条件有影响的因素发生变化时,都会使得统计的结果不适合。并且中国建设的轨道交通各个地方地质条件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不是一个工程建设的方案就能够适应中国所有地方的工程建设,只是依靠概率控制工程的风险情况是非常不合理的。城市轨道的交通建设工程风险,从整个风险来源上面来看可分为工程的本体特征、水文地质的条件、环境的制约条件以及施工工艺的工法限制条件,其中涵盖工程的建设、、规划和运营全生命的周期。在整个工程勘察设计的阶段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非常重要。
二、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展望
现在我们国家城市建设轨道交通有了迅速的发展,在国家各个地区安全的管理工作里面去的一定成就,可是和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们国家还是在起步的阶段,整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在安全风险的管理上面还是有一定的缺陷。就目前安全管理的形式与轨道交通的建设特点来看,之后城市的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的管理能够在下面几个方面有一定的提升。
(一)建设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在全市共享和统一标准基电子地图的基础之上,建立出对轨道交通的风险管理与应急指挥的决策支持地理的信息系统,同时更新动态,不断建立与完善整个风险的评估与应急指挥的数据库。将各种事故的隐患与风险工程的监控数据、应急决策的专家库和应急的预案库建立好,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保证数据质量,确保可以事先对于突发的事件应急的处理可视化的定位和分析决策的支持。消防、安全和卫生等相关的部门需要配合轨道的交通风险来建立动态的数据库,对相应机构与部门资源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将城市轨道的交通风险处理能力与紧急处置的能力全方面提高。将状态判定的方法、基础的数据与专家的系统和案例库结合在一起安全风险的管理系统也是切实、可行、科学的管理方法,整个城市轨道的风险管理系统需要给予政府相关的部门留有一个接口,及时处理与地方部门和政府相关风险与应急的时间处理的界面,将其整体归纳为城市风险的管理和应急的事件处理和统一指挥里面的一个部分,让其变为有机组合的模块。
(二)诞生多学科交叉新兴学科安全的风险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管理科学,同时是一个需要经济、管理、分析、行为组织与工程技术安全等多种方面知识的新兴学科,只要是灵活、综合运用并且创造性的运用在轨道交通的工程风险的管理中,才可以了将其控制于规避风险作用发挥出来。例如,可以用拓展性的思维与模糊数学的理论相结合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
(三)建立一体化风险的管理体系为了能够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点,需要用体系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对风险进行安全的管理,按照相关管理的原则与要求,与城市轨道的交通工程特点结合起来,将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管理与大质量观相融合,用大质量观的协调功能对能够导致损失的点进行控制,将国际上面的标准和我们国家相关的建筑行业生产管理的要求整合成整体,最终形成的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体化管理的系统,能够覆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各个环节和领域。实际上,在具体轨道交通的项目过程里面,会是多种的风险结合,对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和规避防范,将切实可行方案确定好,将参与整个工程建设的人员风险的意识提高,是将城市的轨道交通做好重要的因素。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标准;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私家车数量也有了增加,这样一来就给地上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轨道是在地下开展的建设项目,它有助于解决地上运输的安全问题,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出行方式,加快运输的速度。然而,与地上施工工程不同,地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难度较大,工作周期长,涉及到工程的规划、实施、运营的内容,且对技术专业要求高,再加上地下施工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更是加大了施工的风险系数。面对复杂多样的环境,和难度系数高的各类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技术的运作能力,研究关键技术与核心工程,制定系统的施工方法,并保证贯穿于全过程建设,完善风险识别,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性,为城市的基础建设发展作保障。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的识别与分级
第一,安全风险的识别。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开展风险识别,是控制好技术标准,提高技术质量的关键。在轨道施工中,不同的施工方式和地质条件发生的危险事故和等级都有很大的差异,明挖方法、矿山法和TBM方法在施工中的危险不尽相同。施工单位必须对这些风险进行安全性识别,才能确定风险的类型和危险系数,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安全防范。第二,安全风险的分级标准。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的严格把关,将技术更好的作用于城市轨道的施工,就必须明确安全风险的分级标准,结合建设存在的风险,并研究城市轨道的交通运输压力现状,对风险实施分类管理。当然,在划分标准的过程中,必须分析能够促使危险的各种可能,对严重程度加以控制,不断调险工程的分类,真切的做好深度安全防范。
2轨道交通风险控制技术的标准
首先,工程前期与设计阶段。前期工程与设计是轨道交通风险控制的基础环节,它与初步设计、施工图纸、文件等的全面预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在此阶段,要对工程进行风险上的判别,根据工程总体目标,完善设计方案,提出指导。其次,工程实施阶段。为避免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存在风险问题,工程施工阶段的工作压力要适宜,风险管理要有明确的组织体系,分配好各方的职责和义务,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在工程风险控制中强化源头控制工程风险,做好工程风险的预控和防范工作。最后,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控制技术必须满足信息化要求。由于轨道交通运输道路众多,点多、面广,运行和管理都存在困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应当建立第三方监测管理,配合视频监控等功能,以信息化风险管理为平台,突破单一的信息模式,做好风险控制。
3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的标准及其应用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已经能够清晰直观的了解到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安全等级分类,加强风险识别能力的重要意义。想要进一步突出其能力,就必须对安全问题进行风险控制,衡量技术指标,并完善应用工作。
3.1工程前期与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控制应用
严格的调研、勘察是安全风险防范,加强设计控制的首要环节。在这一时期要做好管理,为风险技术的控制提供保障。在工程开展前期首先要对复杂特殊的地下工程进行勘探,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并明确专项勘探工程,做好施工核查;其次,对轨道施工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了解地层空洞、断裂等地质问题,防止施工后没有防范对策的情况发生;最后,明挖和矿山施工方法具有较大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勘察技术,要重点评价施工工作。矿山法应重点查明岩石的组成、性质及厚度,分析隧道围岩的稳定性。盾构法应重点查明灵敏度高的软土层、高塑性的粘性土层、含漂石或卵石的地层等地质特殊条件。必须事先做好勘察,分清两种施工方法,然后再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施工。
3.2在工程实施阶段必须开展环境调查,做好安全性评估
前期工程开展完成后,在施工阶段必须进行详细调查和专项调查,对环境开展分阶段研究,然后结合调查对象评判等级,加强风险控制。当然,在调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工作的规范性,做好查询收集、调查走访以及现场勘察等设计,组织专业的团队进行定期巡查,安装预警设备,一旦有危险存在能够及时给予警告,并根据调查资料得出的数据开展安全性评估,计算出安全的数据指标,从而在源头做好防范,实施动态化的监管。
3.3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化设计
在分析目前技术标准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安全风险这一主线进行总结,能够得出城市轨道建设不同时期的原则与施工方法,并根据其中的不同开展分阶段的设计。当然,在这一工作中必须做好分工,坚持突出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对风险实施可视化控制,加强信息管理。第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风险进行工程设计。从工程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地质条件选择安全的施工办法,从区间线位、基坑深度等方面尽量减小工程风险,通过信息手段对比施工方法和施工参数,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第二,工程环境风险的信息技术应用。有针对性的对工程风险开展测定,对地下工程强烈地区实施测控,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势,是保证周边环境良好的关键。因此,信息技术要从改易、拆除、补强等方面加以探讨,然后比较相关参数数值,选择对周边影响较小的设计办法,开展全方位信息控制。第三,其他安全风险信息控制。全面遵循风险规避原则,做好规划科研,提出有效的控制风险办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根据工程得出反馈内容,实施动态的风险控制。
4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对交通进行扩展的有效对策,能够缓解地上运输存在的交通压力和问题,降低风险概率。但是由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属于地下施工,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加强全面把控,以完善技术工程。对此,要做好安全风险等级分类,控制好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加强对周边环境的勘测,从而确保轨道运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树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标准应用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4,02:16-22.
[2]王艳辉,罗俊,张晨琛.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04:33-37.
[3]金淮,刘永勤,钟巧荣.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现状与展望[J].工程勘察,2008,S2:216-220.
[4]吕培印,廖弈棋,罗凤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05:37-40.
篇8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防撞;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186-01
航空飞机一旦在飞行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空中事故的处理并不想地面事故处理的形式,空中交通所包含的极大危险性、滞后性和不可挽回性,使得做好空中交通的防撞问题变得非常重要。为了保障空中交通的安全性,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先进的防撞策略,从而在根本上保障空中的交通安全。
1 制定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防撞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1.1 实事求是
为了能够保证空中交通的安全管理更加有实用性和现实性,制定防撞措施必须要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特点,加上社会的现实问题以及以往的空中交通管理经验,总结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空中交通的管制方式。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民航事业开始蓬勃发展,飞行航班量在大幅度的增加,虽然航线相比之前有了一定的优化,但是航班量的增加仍然造成了航路交叉点的增多,也大大增加了空中交通撞机事故发生的概率。
1.2 严格监督
空中交通的管制中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因此对风险进行管理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包括对空中撞机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对撞机风险进行持续监测、制定有效降低撞机风险的策略,才能够保障空中交通的稳定和安全性[1]。
1.3 逐步前进
任何一种工作都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因此,空中交通的防撞管理也是一件需要长期探究并总结经验的工作。现阶段,我国的空中交通风险的管理工作还没有成熟,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去探索。现阶段对空中的管制中风险识别和上报已经成为交通管制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管理部门也加强了针对防撞措施的持续监督和监测,但是此项工作因为起步较晚,需要吸取先进的防撞经验和理论培训,因此,在制定空中交通防撞措施的时候需要遵循逐步前进的原则。
2 构建空中交通管制防撞策略的方法
2.1 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坚持人本主义的精神
在国家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空中的交通管制工作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将对人的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空中管理中人的力量。空中交通部门的领导要充分的将安全预防工作做好重视,将空中安全和防撞策略放在一个宏观的地位上,充分的将人本主义的精神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关心交通管制的员工情况,制定定期的针对安全与防撞主题的员工培训计划,增加员工本身的工作专业性。
2.2 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空中交通管制的防撞工作上来
空中的交通管制工作需要重视风险识别工作,充分的将防护机制做到位,将信息收集工作做好,而空中交通中的L险信息来自于一线的工作人员,因此必须要激励全体航空工作人员积极的参与到交通防撞的工作上来。针对不同等级、不同部门的人员要做好人性化的管理,运用一种激励的策略来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员工高度重视空中交通的防撞和安全管理工作,充分的展开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2]。
2.3 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员
空中交通中的防撞策略在制定的过程中,对风险的全面评估是管理的重要手段,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出风险发生源头,并针对性的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数据的分析,最后形成详细的评估。而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工作都是技术性和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要想做好空中交通的管制工作必须要先培养一批优秀和高度专业性的人员,构建一致空中交通管理的优秀精英队伍。现阶段安全的管制人员基本上都是在从事一线工作中挑选出来然后进行此项工作的,他们的专业性和经验都十分强大,但理论知识可能会有所欠缺,因此,加强对人员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培训工作,才能够充分的提高空中交通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从而有效防止撞击事故的发生。
2.4 构建一个无死角的风险管理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的实施空中交通的管制防撞措施,构建一个无死角的风险管理机制成为必然,在对航空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严格的监测风险动态,并及时的上报和反应情况,对内部的航空工作做好定期的审查,通过在线管理和监控来进行防撞的监督管理工作。在交通的管制工作中通过不断的自查和他查,有问题及时的上报,将专业人员配备到监督工作中去,将风险控制划分到个人,使用问责制度,保证管制人员的高度责任感。
3 结语
空中的交通相撞事故发生概率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如果对风险不加以控制就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要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坚持人本主义的精神,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空中交通管制的防撞工作上来,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员,构建一个无死角的风险管理监督机制,才能够保证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导助航 船舶预警 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U6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72-01
伴随着上海、天津、大连、厦门四大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我国沿海及内河航线的日益密集和水路运输需求的持续高位,水路通航密度增大,船舶大型化发展日益明显,发生重大海上安全事故和大规模海洋污染灾难的风险大幅增加。加之海上极端恶劣天气呈常态化趋势,通航环境变化复杂,近年来水上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沉船事故在带给我们沉重教训的同时,也暴露出风险隐患的监控和预警仍然是当前水路交通运输工作中需重点加强的环节。
一、水上交通安全和信息服务管理现状
(一)我国水上交通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侧重于事故后的应急、经济损失的统计以及当事人责任的追究,对水上交通事故发生规律的前瞻性研究和时效性的预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各级海事部门正在积极开展了水上安全风险及预警管理研究工作,部分海事单位提出了相关预警指标体系,通过设置指标阈值,实现指标的监控和评价。
(二)e-Navigation及风险评估发展现状
在NAV53会议上,IALA提出e-NAV是通过电子方式在船舶和岸上协调收集、集成、交换、显示和分析海事信息,以增强船舶从码头至码头之间的航行及相关服务,实现海上安全、保安和海上环境保护的目的。
e-NAV的核心目标是充分利用水文、气象、航海和风险信息,有利于航行船舶安全和保安;建立高精度、集成和连续性的安全评价体系;通过人工界面合成并显示船上和岸上的信息,以使安全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等。
2015年4月,国际导航与航标协会IALA的第十六次会议讨论了e-NAV关于通用岸基系统架构CSSA的规划和技术模型,并提出风险估计与管理计划,要求岸基技术架构要以用户需求为基础,通过差距分析、风险分析形成独立服务体;船基技术架构通过船上各类传感、通信、导航设施,按需服务不同的船员,并通过通信与岸基e-NAV体系有机衔接。
(三)国际海事服务发展现状
为提高海事对外服务能力,国际导航与航标协会IALA提出了CSSA(通用岸基系统架构)建设。CSSA主要是建立岸上的综合系统,通过统一标准的接口和数据转换将多个系统的数据集成整合为服务,并通过对服务进行配置,实现对外服务的综合应用及服务提供。
CSSA架构主要由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服务、数据处理服务、应用服务组成,主要是通过采集、整合各类船岸通信和保障系统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和存储等处理操作,根据岸基操作人员实际应用需要,开发各类应用服务。基于我国海事在信息化方面多年积累起的建设基础和数据资源,海事部门可基于IALA提出的CSSA架构建设综合系统,与国际发展相接轨。
(四)导助航综合应用系统建设运行
导助航综合应用系统主要基于航海保障数据中心数据资源,以满足海事管理和监管需求为出发点,面向部海事局、直属及地方海事局提供导航、助航应用服务。
在导助航综合应用系统前期工程中,开发的应用功能包括:导助航设备设施管理、安全控制子系统、船舶航行动态监控、通航要素管理、水文气象动态监控、统计分析、电子海图显示、用户管理、订阅管理、CCTV视频监控、航标设置审批管理、危防船舶动态监共计12个功能子系统,并基于网站提供船舶位置、水文动态、航标配布查询API接口服务,面向海事系统开发人员提供模块化应用服务,提升导助航综合应用系统服务深度。
二、船舶预警和信息服务系统构想
对于该系统的建设,应以“提升风险预警管理能力、满足海事安全监管需求”为导向,依据e-Navigation关于通用岸基系统架构规划和技术模型,基于航海保障数据库、导助航综合应用平台,借助本系统实现风险源信息收集、评估、分析,参考IALA的IWRAP模型构建适用于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船舶预警系统。
(一)建立合理、实时、全面的水上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1)建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参考IALA的IWRAP模型建立一套航道交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主要风险指标包括航道、通航、航行、水文、气象因素等。指标特征量要能敏感地反映航运事故的发生或发展动向,具有实时动态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科学性和相对独立性,以便更有效的实现事前监控和防范的预警目的。
(2)建立风险预警模型
参考IALA的IWRAP模型构建适用于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航道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现有数据的计算,得出不同指标的安全等级并给出安全风险预警信息。
依据多因素评估模型把安全风险因素相互关联的要素进行耦合,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当前状况下多因素造成的影响,并得出不同类指标的安全等级并给出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3)建立风险源主数据库
完善航海保障数据中心建设。依据航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对现有AIS、电子海图、通航、水文、气象等信息的整合与评估分析,构建航道风险源主数据库。
(二)完善港口水上交通安全预警和船舶航行调度信息服务
(1)船舶预警系统
通过对AIS、航道、通航、水文、气象、船舶航行状态等数据分析,基于风险预警模型进行交通密度、船舶流量等风险预警指标的评估分析,根据可能引发水上险情或事故紧迫程度、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确定预警信息的风险等级;实现风险源信息和评估结果数据的管理,包括查询、统计、评估分析等;实现风险预警信息的。
(2)信息服务系统
为加强引航调度和安全管理能力,需为引航员提供直观、便捷、实时安全信息。通过加强引航员智能装备,搭载基于AIS的船舶引航应用,实现基于电子海图实时显示航道、灯浮、岸标、航线、水深、码头等信息,驾驶员可通过智能终端申请航道规划,系统接收到请求后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反馈给驾驶员,向驾驶员推荐当前航道、航速、航向信息,并提示航行计划所涉及的前方航道现在的拥堵情况、平均的航速度,为驾驶员实际航行提供更丰富的参考数据,尝试减少船舶事故发生率,提高航道利用率,降低船舶进港时间。
(三)落实外部数据接入,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导助航综合应用系统已掌握船舶AIS、通航环境、电子海图、船舶动静态等信息,为实现风险源信息的全面采集,还需接入气象、地质灾害、台风预警等信息,因此需建立稳定的外部数据来源渠道,通过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形式,多渠道收集各种海上风险信息。同时,应加强数据共享机制的研究,注重本系统风险预警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协调行动,切实提升风险监测和预警管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水上安全事故发生。
三、结语
篇10
一、安全环保质量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年初公司对xx钻探公司下达hse目标、指标进行了分解,与各站、队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应完成的控制指标。截止目前为止,公司未发生任何交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也无职业病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发生一起轻伤小事故,未突破xx钻探公司的控制指标范围;组织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建立健全了职业健康档案;各作业点对废水进行了物理或化学处理后达标排放。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统一固化处理。全年节水节能折合标煤五十吨左右,比xx钻探公司下达的节能节水任务多完成约三十吨标煤。在质量指标方面,进一步加强过程产品的质量检验,确保出站产品质量满足井队生产的需要,全年钻具事故四十九次,在xx钻探公司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
二、qhse管理体系实施运行情况
今年是xx钻探公司q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后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体系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指南等已基本建立,员工对管理体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体系管理也日益与生产现场管理融合起来,在此基础之上,公司提出进一步加强体系宣贯,规范体系运行,促进安全管理的工作思路,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加大体系宣贯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
按照体系管理要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公司积极宣贯四川石油管理局hse管理手册,并在今年三月份召开的第一次安全生产经营分析会上,由公司安全环保质量办组织参会人员即公司各单位职工代表、工会会员代表及关键岗位作业人员共53人进行了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掌握风险辨识的方法、范围,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风险控制的措施。这些骨干人员对体系认识、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大大加强了生产现场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月中旬,考虑到生产任务较重,人员分散等特点,公司通过安全办下发资料、各基层单位自行组织,最后由公司抽查考核培训效果的方式,对全体职工进行了一次“四会精神”、体系基础知识、特种设备现场管理要求以及工业生产安全常识等内容的培训学习。通过对27人抽查考试的情况来看,职工的安全知识、风险意识得到提高,体系管理更加深入人心。
2、从危害和环境因素辨识入手,突出hse体系核心管理
上半年组织进行了新一轮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公司要求全员参与,特别是对新工艺、新设备等新增风险进行辨识。组织各岗位骨干员工、工程技术、管理、安全环保及内审员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对收集汇总上来的危害和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让每一个员工通过辨识本岗位存在的危害和环境因素,自觉规范自身的不安全行为、发现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从而进一步认识体系风险管理的实质。通过对这些基础资料的归纳、筛选,形成了公司的危害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清单,识别出危害因素105项,环境因素37项,其中三级以上危害因素10项,重要环境因素5项。提升了公司风险控制能力。
3、加强基础管理,以持续改进体系业绩
经过两年的磨合、运行,为更加适宜生产管理的需要,公司今年初对机构、人员、作业状况作了部分调整,安全环保质量办也及时对《钻具与井控作业指导书》进行了修订换页,更新了公司的应急预案,拟定并实施了应急演练计划,储备了应急物资。对体系记录重新进行了清理,删减作废表格,增补部分质量检验表格。三月份完成员工岗位作业指导卡的印制和下发工作,结合上半年全员参与的危害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活动,促使每个员工掌握“五个清楚”的具体内容。五月份重新修订了设备及工艺操作规程,要求各岗位按新的规程执行。六月份组织各站、直属队对本单位执行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规定进行补充更新,精简班组的作业指南,使员工操作有规程、执行有依据。十月份按照xx钻探公司的要求对公司各种管理制度进行了清理、修订、补充,最后汇编成册,下发给各基层队执行。十一月初完成了集团公司要求的“hse系统”建立工作。
今年1月公司接受了北京中油健康安全环境认证中心的认证审核,10月又通过了xx钻探公司的体系内部审核。两次审核都对公司的体系管理给予了肯定,但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开具了一个不符合项、十三个问题整改项。公司安全环保质量办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如期完成了整改。
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举措,公司的qhse管理体系从建立到运行又上了一个台阶,员工的素质在不断提高,体系记录日渐规范,基本实现对生产服务过程的全过程控制,体系得到了持续改进。
二、健康安全环保管理
1、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 1 2 到 部门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2、组织、实施各项安全活动
公司一季度组织实施了 “百日安全活动”,六月份开展了以“综合治理,保障平安”为主题的“全国安全月”活动。活动期间各单位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努力提高员工自觉遵守安全法规的意识;对公司不规范的安全帽进行了更换,根据生产需要对部分行车吊钩安装了防滑脱装置;进一步规范班组安全资料,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治理,杜绝人员的“三违”行为;加强驾驶员每周的安全学习,严格执行车辆回场检验制度,调度室派车实行“三交待”,杜绝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公司在活动期间生产安全平稳的运行。
3、开展春季电气安全检查
公司安全办及电工技师组成春季电气安全检查小组于xx年年4月2日至6日对各基层单位进行了春季电气安全检查。检查发现,除遂宁民主钻具队由于历史原因,电器线路存在一定的老化、自贡站电网正在进行改造外,各基层单位的电气状况良好,日常维护保养基本到位,楼房、配电设施及设备的防雷接地设施齐全、有效可靠,各单位对检查出的问题也全部进行了落实整改,目前自贡站电网主干线改造已完成。
4、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活动 5、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八月份落实了“压车速、反违章,确保交通安全,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专项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全公司开展了交通安全和岗位责任制检查。活动期间,各单位制作标语大力宣传交通安全相关规定,并把管理局安全行车“十不准”的内容制成卡片下发每个驾驶员手中。强调了驾驶员的“三检制”和回场检验制工作,完善了车辆的维护保养制度,加强了gps和行车记录仪的监控使用力度。
6、做好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为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从源头杜绝职业病的发生,公司年初对职业危害场所及定期监测情况、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及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情况开展了职业健康基础调查,建立了调查档案;五、六月份根据xx钻探公司的安排,公司各片区基层单位分别在川西北、川中、川西南中心职工医院完成了全体职工(包括外协工)的健康体检和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职业病体检;夏季高温天气期间,公司以个人或队为单位发放了防暑降温药品,要求各单位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防止员工高温中暑;九月份争取资金为遂宁民主钻具队配备了净水装置,彻底解决钻具队职工饮水超标问题。
7、推行清洁生产,做好环保和节能工作
6月份公司开展了 “6.5”世界环境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宣传活动,各单位利用网络、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对节能环保知识进行宣传。公司推选出3篇征文参加“剑南春杯”四川省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征文活动。下发了“xx公司节能节水管理办法”,从管理上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今年柴油汽车和生产任务增加导致柴油消耗同比去年增加了五十多吨,但水电气及汽油消耗的大幅减少,使公司仍然超额完成xx钻探公司下达的节能节水指标约30吨标煤。
- 上一篇: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范围
- 下一篇:企业策划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