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0 17:4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训练是否会束缚想象力,希望能帮到你。
为什么一定要“讲逻辑”?采访中,也有家长认同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观点,但并不清楚“逻辑”在思维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网友黄炯林说:“‘逻辑’是个外国词儿吧?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老祖宗就没讲过‘逻辑’。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逻辑呢?”
哪些方法简便易行?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阿芸比较认同对孩子进行科学思维方法培训的观点。阿芸说:“我们小时候从来就没有关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不知道解决问题时该从哪里入手,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棘手的问题时,马上就手忙脚乱了,感觉很无力。”
“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了,有这么多培训从小就可以参加。不过这种培训班也挺贵的,动辄几千块呢。不知道在生活中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最好能有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又实用,又省钱。”
专家看点
科学思维是成才关键家长究竟要不要帮助孩子训练科学思维方式呢?知名心理学专家肖计划教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中国孩子最缺逻辑能力“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据专家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思考能力。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
小学开始学最合适“一般来说,建议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从小学开始比较合适。”专家表示,学龄前的孩子们还处于知识的积累期,大脑中可供思考的“原料”还不够充足,并且具有“思维无限驰骋”的特质。过早地训练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入学后,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少走弯路,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家长是引导关键现代研究表明,个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与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关,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启蒙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现在多数家长都了解从小培养孩子大脑潜力的重要性,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教学,但往往缺乏科学性,而这其实是耽误了孩子形成正确思维方式的关键期。科学思维最好从家长做起,并且把对孩子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专家建议
培养思维从趣味性着手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锻炼准确表述—— 语言心理学专家林洁明建议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训练其“准确表述”的能力。因为语言表达是孩子日常交际和作文写作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日常交际的自信心。“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专家建议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绕口令”、“词语接龙”等内容的练习。
创造思考环境 ——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在与孩子去博物馆、一起阅读、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还可以经常和孩子做“智力游戏”,如比赛谁能想到最多的“找到水”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提出违常问题——“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的。”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
篇2
调查显示,95%的人仅用了大脑的一半,即左脑,这主要与人类习惯用右手有关。语言中枢、逻辑分析、数字处理、记忆等都由左脑处理,加之许多学校和家庭不重视右脑的开发,不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家长要想打破左右脑开发不平衡的状态,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训练,对孩子的右脑实施一些特殊的教育:
学音乐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尤其古典音乐对孩子右脑的开发有很大影响。听钢琴曲时让孩子用左手模仿按琴健的姿势、听小提琴曲时让孩子模仿压琴弦的样子。此外,还可以在孩子从事其它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
培养绘画感觉能力
右脑具有绘画感觉能力。让孩子练习绘画,能培养其观察能力。尽情欣赏绘画作品、自然风景,陶醉其中。带孩子参观花展、盆景展,直观整体地欣赏作品。涂鸦也是一种综合训练,包括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能力,对右脑刺激也是多方面的。
干力所能及的家务
家长先有意把房间弄乱,然后同孩子一起清理房间。开始时孩子可能会做不好,分不清垃圾的种类、不知怎样用抹布擦桌子等,家长要耐心地指导,教几遍后孩子就会做好。
体育运动
右脑在运动中对形象的感知及细胞的激发比静止状态更快更强。每天跳半小时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多重复几个动作,以刺激右脑。
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是右脑形象思维能力开发的最佳方法。童话富于幻想,听童话故事,孩子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情节的发展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场面和情景,这对右脑的图形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促进。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这时右脑呈现最佳状态,开发孩子想像力的效果比白天紧张时要好得多。
训练空间识别能力
经常变化孩子的环境,送孩子上幼儿园时不妨有意改变路线;玩玩捉迷藏游戏;只给孩子看小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让他想象整个小动物是什么样子;将一幅画的一部分遮起来,让他猜其他部分是什么样等;放一堆糖果在桌上,训练他用目测法判断糖果的数量;下棋也会对孩子的右脑产生很好的刺激。
带孩子逛商场
带孩子一同去商场是开发孩子右脑的另一种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孩子综合各种知识及判断的能力。可以教孩子独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教孩子如何根据价格来挑选面包或水果等。
手指训练
用左手剪东西、抓玩具、玩石子,玩豆豆等,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可以增强手指的柔韧性;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活动,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玩积木、橡皮泥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经常让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爬行和梳头
平时多用梳子或以手指代梳给孩子梳理头发,特别是多梳右侧头发,强化对右侧头皮的刺激,加快头皮血液循环。从小训练爬行,对孩子的平衡感及运动细胞都有帮助。
益智玩具
益智玩具是开发右脑的最佳工具。主要以拼插、组装、游戏等活动形式为主。电脑游戏机也是锻炼孩子右脑的好工具,要为孩子选择一个以图形为主的游戏,如想象游戏、猜图游戏等。买新玩具后,父母没有必要按说明书告诉孩子应该怎么玩,放手让他们去摸索。
学外语
研究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因为当孩子只学会一种语言时,仅需大脑左半球,如果培养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就会“启用”大脑右半球。
篇3
偶尔会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脑子不够聪明,又担心孩子遗传了自己这方面的缺点。可是科学家们指出,终其一生,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使用了自己的左脑,而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这是一个令人吃惊和遗憾的数字,同时它也传递给我们一个好消息,就是说如果能够做好全脑开发,那么,每个家庭都会拥有聪明宝宝!从这一期开始,我们会陆续介绍一些方法,使宝宝更加聪明。
婴幼儿期是人生中脑部和智力发育的最宝贵时期,使其左右脑协调并用、充分整合是儿童智能全面发展的根本,但是有些家长对左右脑职能的区别没有深入地了解,甚至存在误区。有的孩子是左撇子,家长却强硬改变孩子的习惯,其实这是不对的。
■左脑+右脑=画美丽图画
左脑与右脑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同等重要。左脑是管理逻辑抽象思维,右脑则是管理形象结构思维。运用左脑,宝宝可以分辨出红、黄、蓝等色;加上右脑,他能运用色彩画一幅美丽的图画。会让妈妈大吃一惊,这就是左右脑全面发展的威力。
■左右脑启智秘方:金字塔
专家说,三角金字塔塔尖是指营养。即为宝宝提供好的物质营养,特别是对脑部和视觉发育非常重要的ARA和DHA。因此妈妈应在宝宝的饮食中添加海鱼类或藻类食物。充分的ARA和DHA可以满足宝宝左右脑的营养,让脑部发育更全面。
中间部分即益智游戏。根据宝宝发育的不同阶段,设计出有助于开发左右脑智能的新奇有趣的玩具。有针对性地开发宝宝的逻辑思维和创意思维,让他们智力迅速升级。
最下面部分是指妈妈参与。妈妈要为宝宝提供最好的营养,与宝宝一同参与游戏,用科学的方法抚育宝宝。
■不同阶段宝宝不同激发方法
1至3岁―活跃期
脑部特征:语言逻辑能力迅速提升,左脑作用显现,右脑也处于活跃期,开始用画表现看到的东西,逐渐能判断多少和分辨方位。
左脑开发:可利用益智图卡,教宝宝看图识字,同时教他分类、排序,锻炼他的逻辑思维;向宝宝提问时,可多出现名称、动态等词汇,如“小鸭子是不是在水里睡着了?”培养他的语言思维。
右脑开发:鼓励宝宝绘画及多用左半身,如用左手拿东西,用左耳听音乐,增加左视野游戏等;并用和谐悠扬的乐曲锻炼他的右脑;用右脑记忆法训练他的记忆,培养他对图形的认知。
3至6岁―学前期
脑部特征:左脑有更好发挥,词类范围扩大,能说较复杂的句子,数学逻辑能力提升;右脑形象及创造性思维起作用,语言中有明显感彩,对音乐很敏感,手能做出更多精细动作。
左脑开发: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妈妈可以一面教他背成语,一面锻炼他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还要加强他对数的应用,用算盘进行传统的心算训练。
篇4
【关键词】幼师英语;全身反应策略;分析
全身反应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施行能够有效打破这一局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幼师英语教学中应用全身反应策略能够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效促进幼师教育的发展。
1全身反应策略的涵义
全身反应法的概念由西方国家引进而来,这种教学方法提倡把肢体语言应用到课堂中,通过肢体动作配合语言进行英语教学。研究者认为人的左脑主要是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通过全身反应教学手段,可以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
2全身反应策略实施手段分析
2.1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英语教学应该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孩子们全面发展。英语教学最大的一个难题是缺少语言环境,由于存在中西文化隔阂,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语言的应用情景,往往会出现语言应用不当的问题。老师应该利用自己的语言技能积极帮助孩子们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把孩子带入到语言情境之中。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听英语儿歌,观看英语动画视频,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以请外教和孩子们进行交流互动,借助教学设备和外界手段来模拟英语环境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2.2师生互动进行角色扮演
在学习英语短对话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配合老师扮演课本中的人物。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教材中的人物,然后使用教材中的语言进行沟通,老师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起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指导孩子们进行交流,既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2.3设计游戏环节
玩是孩子的天性,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活泼爱动,不受老师的控制,老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天性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供孩子们玩乐,游戏环节的设置要为老师的英语教学服务,让孩子们在玩儿的同时快乐学习。比如让孩子们玩“你来模仿,我来猜”的游戏,老师可以把孩子们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学生负责通过肢体动作模仿动物的行为特征,另外一部分学生负责通过英语口语来猜他们模仿的是什么动物。游戏环节的设置可以帮助孩子们解放天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3幼师英语教学中全身反应策略的应用分析
3.1与绘画教学法结合运用
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全身反应教学法可以配合其他方法一起应用,以增强教学效果。比如与绘画教学法相结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色彩鲜艳的卡片辅助教学,比如在教孩子们关于动物、水果的英文单词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观看带有相关物体的图片,通过对孩子们的视觉刺激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忆。当孩子们已经对相关单词进行了一定的掌握之后,老师可以给他们单词,让他们在卡片上画出单词所代表的物体,如果学生在回忆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或者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帮助学生回想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2与音乐教学法结合运用
音乐教学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优美的旋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孩子们播放好听的英语儿歌,在选取歌曲的时候老师要尽量选词汇比较简单,并且歌曲中出现的词汇是孩子们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老师可以将歌曲进行反复播放,然后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听到的单词。当这一环节结束之后,老师可以通过操作放慢歌曲播放的速度,帮助孩子们检验他们所写的单词是否是歌曲中出现的,并检查单词的拼写是否正确。
全身反应法与音乐教学法结合应用的好处就是它可以锻炼学生听和写的能力,而且可以使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充满兴趣。
4总结
幼儿智力尚未发育成熟,对于外界事物还未形成较清晰的认识,对于语言没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如果只通过语言进行教学,不便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他们需要多种手段来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和思考,全身反应策略采用肢体与语言相结合的形式,具有视觉上的直观性,易于理解,还能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波.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4,44:122-123.
[2]郑向云.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12:91.
篇5
【关键词】家长 老师 合作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44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就是在为我们祖国的未来积蓄更多的力量。数学作为学生求学路程上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令莘莘学子头疼,但又不得不学习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小学数学在启发小学生思维、锻炼小学生逻辑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尚不成熟,数学对他们来说就是很难的科目,不管是课堂上亲眼所见还是课下家长的反应,都时常能接收到学生被数学“逼哭”的信息。但是基础教育从来不会因为个人爱好而增减科目,更何况是重中之重的数学,相比较来说感性化较强的语文等科目会更能讨学生的“喜欢”,相比较其他科目老师来说数学老师在小学生心中也常常是较为严厉的形象。因此,怎样让小学生改变对数学的认识,学好数学甚至爱上数学就需要教师下一番工夫了。
学好小学数学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将主要从家长与老师的合作方面来浅谈小学数学的教与学。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期望,因此两者的密切配合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家长合作的实践成绩告诉我,这一方法值得我们细细考量。
一、老师与家长合作的必要性
以前旧有的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要靠老师,至今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按时送到学校就可以了,自己不必与老师有任何联系,甚至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闻不问,只单方面地把责任推给老师,这样的做法是逃避责任的表现。对于孩子的教育各位家长应该与各任课老师老师密切配合,这样双方用力才能真正把孩子教育好。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条件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不在小学生能学到多少数学知识,关键在于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其对于数学的兴趣。小学生自理能力差,对家长的依赖性强,每天除了在校学习,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父母在一起,不管是生活起居还是家庭作业都需要家长监督并帮助孩子一起完成,可以说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所占据的分量一点不比老师少。在课后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家长的监督是孩子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最有效手段,除了家庭作业,学生课后的自主学学尤其是数学的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若仅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需要家长的帮助,这样才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双方压力双方动力
古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都是有惰性的,小学生尤甚,一不注意就有被“惰性”控制。在学校中老师会注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动向,但是课下时间就鞭长莫及了,因此只能靠家长的监督,适当地给其施加压力,这样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下才能时刻提醒小学生努力学习,不被旁事所误。另外,很多小学生还不能理解学习是为自己,在他们心里是“为父母而学”。如果自己学习不好就会造成父母不高兴等等后果,因此,来自父母的压力也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当然我们不提倡给小学生过多的压力,但是适当的压力是必需的,在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密切配合下适当施压让孩子时刻保有前进的动力。
(三)现代小学生的特点
现代小学生已经不同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学了,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的飞速传播,小学生接受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这对于辨别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危险的。而且现代小学生自我意识极强,他们急于表现在自己,急于知道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在多数孩子的身上都能看出一种“匹夫之勇”,所以很是令人担忧。对于小学生这些特点,老师的教育也是防不胜防,只有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二、老师与家长合作的重要性
老师与家长合作有其必要性,更有其重要性,现在已经有更多的家长认识到了这一点。老师与家长之间应该多一些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更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
(一)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重点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启发其对于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就更是难上加难。目前我国的小学班级划分还不能完全做到小班制,普遍情况就是每个班大约50人左右,这么多的学生,老师即使在课堂上尽量照顾,也难免百密一疏。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完全依靠课堂是不现实的,只有家长与老师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有助于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社会压力也逐渐加重,这种压力透过家庭也传染到了小学生的身上,一方面父母殷切的期望,造成其沉重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学校为了提高成绩也不断加大作业量,小小的身躯与大大的书包极其不协调。小学生本来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厚厚的作业本以及上不完的辅导班已经逼得他们呼吸困难。压力太大导致很多小学生抑郁甚至轻生,一幕幕触目惊心,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相反,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够密切合作,在沟通中为其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那么小学生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这样才更有助于其健康发展。
篇6
一、“玩”中满足孩子的多种心理需要
需要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情境下,对客观事件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映。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小学生,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自我评价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随之强烈起来。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主动的需求、表现自我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团结合作的需求和对爱的需求。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世界也不总是阳光灿烂,他们也有不顺心的时候,“玩”可以使孩子忘掉烦恼和不快。在和孩子一起“玩”时双方都感受了爱,享受了快乐,这种“玩”增进了双方的情感,满足孩子对唉的需求。
二、“玩”中发展智慧
“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提高了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在“玩”中,他们能接受到听觉、视觉等多方位信息的刺激,能探索和尝试各种活动的途径和方法,这为孩子发展感知觉、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中国式教育一直都是填鸭式的,一般教师总会把课堂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寓玩于教的教学模式对孩子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让孩子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大小、形状或者其他的特征)进行多种角度的分类、排序活动,用不同的方法使两排数量相差1的物体变成一样多,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等,这些活动均要求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伴随着这种边玩,边交流,孩子们的语言水平也得到了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体交往智能、自然博物智能、自省智能等;人与人之间并无多少智能的差别,只有同一类型智能的强弱差别;先天的智能差异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改变,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在各项智能上达到很高的标准。多元智能理论给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启示:一方面数学学习不再是单一枯燥的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而是通过边玩变学习,尤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起来,以提高孩子的各种多元智能的发展。另一方面,它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它采用不同模式的多元课程,运用不同的途径,鼓励他们将知识运用到除数学以外的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上,促进孩子知、情、意、行和谐发展,同时鼓励发挥其独特智能,或把不同智能组合,发挥最大的潜能。
三、“玩”中提升能力
孩子在“玩”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与他对自己的看法、自我意识相联系,因而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得到发展。人的智能五要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其他四种能力都是以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又包括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判断及抽象的能力。而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是最能锻炼思维能力的。如让孩子自己收集数据,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习题;让孩子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进行操作、应用等。针对不同的孩子,提供有争论性的学习内容,扩大研究的范围,都有利于扩展孩子的知识与思维视野。
有一种开放式的教学,主要主张教师与孩子的学习互动,使他们在参与中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通常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的想象力,解决问题具有自己的独创见解,如;提供一些数据让孩子自己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联系生活实例,自己编制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一般说来,问题的现实性与开放性越强,对孩子挑战性也越大,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创造”、“发明”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里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这都是由孩子的创新精神得到的。
合作学习活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不仅能学习到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知识的学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里的环境,对某一课题进行统计调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孩子的亲力亲为,而并非教师或活动组织者的包办代替,注重每一个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过程,活动效果与孩子的主动投入和合作意识有关。积极实践并通过分工合作收集数据,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锻炼了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篇7
关键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这正是幼儿语言教育领域的总目标。幼儿开始用眼睛认识这个世界,然后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幼儿与人沟通的能力、思维能力,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健康成长。
一、让学生在温馨愉悦的环境下畅所欲言
环境的舒适愉快促使幼儿与他人之间的语言交流,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舒适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促使幼儿积极与人交流,把想说的话通过自己的逻辑组织起来,并传递给身边的教师、家长或者同伴,这个过程就是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锻炼了幼儿说话的胆量与自信心,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下,不断进步不断提高。通过教师和幼儿亲切友好的交流使幼儿逐渐熟悉环境,开始讲话,愿意交流。可见,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二、正确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正确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以教师提问为主,通过教师的层层点拨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创新和探索,提高语言组织能力,激发兴趣,发散思维。
2.利用拼图。教师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拼图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拼起来,然后进行讲解。这种方法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利用绘画。绘画可以发散幼儿的思维,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在对自己作品的讲解中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家长要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不仅是父亲与母亲的身份,更应该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家长要与孩子能够平等愉快地交谈,通过玩游戏、参与亲子活动、郊游等,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温馨舒服的环境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平等地交流,健康幸福地成长。
总而言之,在幼儿成长阶段,良好的语言环境,正确有效的方法,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孩子的家长,应该给予幼儿舒适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从小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为将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8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表明,只有进化阶梯上位置较高的动物才有游戏,游戏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儿童的一种天性,是孩子童年幸福的源泉。从较高级动物的幼仔到人类的儿童,游戏作为进化的礼物得以延续。那么,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到哪些作用呢?
首先,能促进孩子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操作性游戏中,孩子兴致勃勃地反复摆弄游戏材料,不断增强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变得“手巧心灵”。在运动性游戏中,孩子乐此不疲地奔跑跳跃,不仅锻炼了走、跑、跳、攀、爬等基本动作,而且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孩子十分陶醉于“有节奏地走”和“听到特定回答立即扭头跑”的过程中,他们既享受了游戏的乐趣,又锻炼了身体。
第二,促进孩子语言和思维能力。游戏是轻松、愉快的,在这种气氛中,孩子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在语言游戏中,孩子的吟唱和富有创意的改编有助于充分感知语言的韵律,从语音、语法规则、语义等方面理解语言。如“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当孩子看到天线宝宝,马上会改为“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宝宝没回来,谁来也不开”,父母可以从中欣赏孩子充满智慧的创造性发挥。智力的核心是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游戏中,孩子面临着许多有待动脑子去解决的问题,如拼出图案、在沙堆里挖出隧道等,这些问题能激发孩子的思维,促使孩子不断地想办法,将办法付诸实践,失败了再去尝试新办法。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
第三,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孩子的游戏常常离不开游戏伙伴。在与游戏伙伴的交往中,孩子懂得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以及如何回应他人,以游戏材料为媒介,学习分享、协商、轮流、谦让、公平竞争等交往规则。在同伴交往中,冲突常常不可避免,每一次冲突的产生及其解决的方法都为孩子经验的积累、心理的发育提供了机会。正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交往中,孩子明白了怎样与人相处。也逐渐懂得了社会行为规范。
第四,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游戏具有独特的心理保健功能。它可以缓解孩子内心的焦虑和不满。孩子在“挤、压、搓、摔”黏土活动中可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扮演“警察”、“医生”、“爸爸妈妈”,学小狗“汪汪”地叫,学蝴蝶翩翩起舞。游戏是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孩子的游戏,还可以初步诊断孩子的发展状况。如果一个孩子某方面发展存在缺陷,或者具有特殊的经验背景,那么这些信息会在游戏中真实自然地表露出来。
人们渴望孩子能够像喜爱游戏那样热爱学习。事实上,游戏与学习并不对立,二者完全可以融合起来。将学习变为游戏的方法有很多,如亲子换位体验角色、引入竞争因素、学习方式多样化等。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爸爸妈妈考孩子背唐诗,其实,可以尝试亲子比赛学习唐诗嘛,让孩子当考官考父母,然后用绘画、泥塑、讲故事等方式表达唐诗的内容,在家中召开交流会。总之,早期家庭教育只有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早期教育若脱离了游戏这个基础,那就像一个蠢人在春天抱着苹果树拼命摇晃,希望能够摇下几个苹果,只见苹果花纷纷落地,原本有望在秋天收获的苹果也就无望了。
11.儿童游戏的特点
今天,高科技一步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享受高科技所提供的效率和品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孩子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坐在电视机、计算机、游戏机前。不可否认,电视、计算机这些新兴教育方式给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是,这种从电视和计算机上获得的二手经验,绝对、也永远无法替代孩子们直接从玩耍和游戏活动中学习的知识和技巧。
曾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是在游戏的熔炉里铸造出来的。那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如何引导、理解和提供给他们合适的游戏呢?
作为家长,引导孩子玩耍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孩子游戏的特点,才能理解孩子的世界。1岁以内的婴儿游戏是成人一婴儿游戏,由成人发起的主动性游戏;2岁婴儿的游戏,是实物性游戏,即从简单摆弄实物到以实物的功用做游戏;快到3岁时,以模仿性游戏为多。到了幼儿期,孩子常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性游戏,如用竹竿当马骑等。这时孩子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过程,而不重视结果。而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学龄期的孩子则是喜欢规则性的游戏了,在这种游戏里,情境和角色扮演虽然不是很明显,但这种有组织的游戏,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儿童之间彼此协调合作的能力,可在其中得到体现。
篇9
你知道吗?在普通人的一生中,大脑只运用了不到5%,尚有95%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绝大部分的脑潜能都沉睡在右脑中。这显然非常可惜。
6岁之前正是右脑最活跃的阶段。我们该怎样把握这个黄金期,让孩子的左右脑协调发展呢?
一个常识:
大脑对身体的功能的支配属于交叉式,即左脑负责身体右侧,右脑负责身体左侧。
两点原则:
1.重视对身体左侧的运用,借以激活右脑。
2.注意左右脑的分工和配合,仅仅注重右脑开发是不全面的。
三种方法:
*音乐健脑
1993年,戈登・肖教授主持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学生的空间推理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莫扎特效应”。可见借助音乐的力量可以开发右脑。
学习音乐可以从欣赏开始。比如,在孩子从事其他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音乐由右脑感知,左脑不受影响,仍可独立工作,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右脑就得到了锻炼。
让孩子练习弹琴,实际上也是音乐健脑的一种方式。手指的准确运动会激发出大脑皮层中相应的活力,尤其体现在左右手并弹钢琴、电子琴上。
*运动健脑
适度而有规律的运动有利于孩子各种感觉器官的发育和统合,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所以与其让孩子整天埋头于书桌,还不如抽出一个小时来做运动,比如跳舞、做操、游泳、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多重复几个动作,以刺激右脑。
运动时人的右脑比静止时更活跃,此时左脑的活动受到抑制。摆脱了左脑的逻辑思维方法,孩子的灵感往往会脱颖而出。
*学习健脑
大脑遵循的是“用进废退”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大脑的结构、脑细胞的数量都差不多,但大脑功能却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所以开发孩子的大脑,也可以通过学习的方式进行。这里的学习更确切的说是“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培养”,比如学习画画、书法、朗诵等等,让孩子从单一的知识学习中走出来,真正做到全脑开发。
全脑开发游戏举例:
瞎子哑巴猜物
让孩子闭上眼睛,给他一个玩具,他可以摸、敲、摇,也可以咬、舔、闻,然后不用语言,而是用动作比划,“告诉”妈妈这个玩具是什么。
这是在不使用语言和视觉的前提下调动孩子的手、脚、皮肤的触觉感知,体会物体的质地及形状,如冷暖、轻重、大小、粗细、软硬等,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将更多信息储存入大脑。
局部整体相互猜
先看虚线的图案,让孩子判断是什么,然后再做连线练习,看看他猜得对不对;
看隐藏的图形,如蝴蝶隐藏在蝴蝶花中,找找有几只蝴蝶、几朵蝴蝶花;
看一张复杂的图片,里面有人物、动物和各种色彩,先让孩子看整体,再遮住其它,看某个局部,说出这是整体的哪一部分。
先着眼局部,后顾及整体是左脑的功能,而把握整体再类推局部是右脑的功能。这个游戏有利于左右脑的相互配合。
编故事和唱诗歌
讲个长篇故事,每次留一点悬念,让孩子猜测后面会有多少种可能性。
故意把孩子熟悉的故事说错几个小情节,然后请孩子找出来。
鼓励孩子把幼儿园里的事情编成故事。
给孩子几张图片,要他排列图片然后编故事;重新排列图片,再编另一个故事。
听带有音乐的儿童诗,让孩子随着音乐边唱边跳,或是做出相应的动作。
篇10
关键词:中国象棋;大班幼儿;智力开发
中国象棋活动内容丰富,棋局发展千变万化,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充满趣味、富有挑战的棋类游戏。培养一个孩子的智力关键要从小培养,幼儿在大班的年龄段,正处于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段,让大班幼儿接触象棋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培养做事细致的好习惯,同时也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
一、在大班教学中引进中国象棋的作用
1.培养幼儿的专注能力
幼儿年龄小、好动、做事容易分散注意力,在上课的时候引进中国象棋,让幼儿进行棋局对弈,让他们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就得经过周密的策划,在反复交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从原来的好动逐渐地专注起来,思想不再抛锚,在对局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了,注意力、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相应的增强了,从而使幼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2.丰富了幼儿的课余生活
大班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中国象棋进行娱乐性教学不仅提高了幼儿的专注能力,同时还丰富了幼儿的课余生活。幼儿年龄小,处于成长的阶段,在他们的眼中,娱乐是最重要的,中国象棋让
他们在课余时间可以体验游戏的快乐,从而丰富了他们的课余
生活。
二、利用中国象棋开发大班幼儿智力的措施
中国象棋活动是幼儿园的特色教育之一,幼儿在象棋游戏中眼、手、脑并用,促进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如何利用中国象棋来开发大班幼儿的智力是值得深究的。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好动、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偏差等多方面因素,寻找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非常重要的。
1.大班幼儿园要营造浓厚的象棋游戏氛围
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在大班幼儿园中要营造浓厚的象棋游戏氛围,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逐渐走入象棋世界,对象棋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在大班教室里设立一个象棋小天地,在里面设立下棋的地方,并贴上象棋的游戏规则,在幼儿园的走廊里以及四周贴上有关中国象棋的照片,广播站实时播放象棋游戏儿歌,还可设立家庭象棋站,让孩子积极地带着自己的家长与自己参与中国象棋的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从而激发幼儿智力的发育。
2.合理设置中国象棋游戏“三部曲”
这里所说的中国象棋“三部曲”就是知象棋、说象棋以及下象棋,其中下象棋是关键,是培养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部分。对大班幼儿的教育要不断丰富幼儿的象棋文化知识,加深幼儿对象棋知识的了解,在幼儿对中国象棋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学习记录,帮助幼儿掌握象棋的记录方法,最后学习一些基本的下法,掌握中国象棋的走法,引发幼儿对残局进行正确判断,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一切遵循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幼儿对象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象棋技能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幼儿的智力在游戏中得到提升。
3.家长要帮助幼儿进行象棋的学习
家庭其实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幼儿最初是从自己的家庭环境中学习一些基本的东西,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家长要言传身教,鼓励孩子,并积极地参与到中国象棋的游戏学习中去,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在快乐中不断成长。在幼儿期要发展智力,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大班幼儿主要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运用游戏无疑是最好的办法,游戏是幼儿的兴趣所在,兴趣是刺激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
4.幼儿园可以举行各种中国象棋比赛
为了更好地锻炼和发展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智力的发展,促进孩子之间的棋艺交流,激发孩子持续下象棋的兴趣,在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中国象棋比赛,如,“大班幼儿象棋擂台赛”,努力营造比赛的氛围让幼儿沉着思考,独立走棋,并坚持下完,赛后和他们一起分析对弈过程中的得失,让幼儿多思考,多了解对方走棋的目的,分析自己每步棋的作用,在象棋比赛中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随着社会对全方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从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在幼儿的教学中利用中国象棋来开发幼儿的智力有着长远的意义,通过象棋教学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开发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中国象棋的娱乐性教学能够保证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是实现幼儿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海外市场报告
- 下一篇: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