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认知情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3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50-02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免疫能力较弱,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我国老年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知识缺乏、护理不当所导致的并发症时有发生。面对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社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加强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对老年人卫生保健和老年病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是当前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知识认知情况进行了相关思考。
1老年护理工作的必要性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比例的上升,高龄老人对护理有更为迫切的需求,老年护理工作应运而生,其具体内容如下:
1.1人口老龄化比例的上升人口老龄化推动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老年护理工作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无关系,就目前而言,不同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和比重不一。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老龄化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的转移,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老龄化程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农村老龄化变得比城市严重,迫使我国老年护理工作提上日程。
1.2高龄老人对护理的需要高龄老人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表现在经济困难与、人交往减少、身体功能逐渐下降、老年慢性疾病多。高龄老人护理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其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精神安慰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同时高龄老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要求提供各种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等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
2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老年人的身心脆弱以及老年护理教育缺口两个方面,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老年人的身心脆弱老年人的身心脆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老年人具有特殊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各种器官的储备功能明显减退,免疫力也降低,常常患有老年疾病,如脑血管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痴呆等,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感到孤僻、焦虑、多疑、恐惧、情绪不稳定等。
2.2老年护理教育缺口老年护理教育缺口较大也使得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陷入困境。目前我国老年健康和护理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将规范的老年护理课程列为一门必修课的院校还较少,目前绝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老年护理知识。最近几年,虽然部分院校开设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由于此门课程内容多,而学校安排的课时少,也导致许多临床护士不能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老年护理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势在必行。
3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的水平,在深入了解老年护理工作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上述临床护士老年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对策如下:
3.1更新老年护理观念更新老年护理观念是优化临床护士对老年护理的关键。对临床护士而言,临床护士应意识到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更新老年护理知识,进而提高临床护士的老年护理技能。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全院护士老年护理知识的培训,增强全体护士工作者在对老年患者的服务中提高护理质量。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培养社区护士,以便于从医院到社区以至家庭在护理方面的衔接。
3.2加强老年心理辅导加强老年心理辅导也是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重要环节。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必须加强护士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心理知识和素养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临床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辅导作用,加强临床护士对老年人心理沟通。如有计划地请心理护理专家到院举办老年人心理护理讲座,进而达到加强老年人心理辅导的目的。
3.3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在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对临床护士而言,老年护理工作临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应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护理骨干。具体说来,培养老年护理人才,要鼓励临床护士开展老年护理科研工作,并结合专科护理特色进一步完善老年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加强对老年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提高老年护理质量。
4结语
总之,人口老龄化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的需求。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时,应更新老年护理观念、加强老年心理辅导、培养老年护理人才,不断探索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水平,促进老年护理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安花,席淑华.临床专科护士胜任力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0(02.
[2]石瑞君,孙丽娜.日本老年护理见闻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思考[J].护理学报,2009(19.
[3]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04.
[4]刘晓梅,曹煜玲.中国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3.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区380名老年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4例,女性156例;年龄60-91岁,平均(69.1±7.2)岁,其中60-69岁者218名,70-79岁者124名,80-89岁者38名;职业:农民23名,工人103名,教师52名,医务人员15名,企业职工91名,公务员67名,无业者12名,其它17名;文化程度:小学114名,中学及高中192名,大专及以上74名;婚姻状况:丧偶68名,夫妻健在305名,独身7名。
1.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①受试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②受试者的健康水平: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等11种老年常见疾病史;③制定社区护理的需求问卷,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护理、健康促进三个方面,共23个条目;④采用GQOLI-74生活质量的综合评定量表[1],内容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共74个条目,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调查问卷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入户发放,使用统一指导用语向受试者讲解。调查表由受试者本人填写。本次共发放400份问卷调查表,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8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2结果
2.1老年群体疾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380名老年人中,患病者273名(71.8%)。其中患1种疾病165名,2种及以上108名。患病率最高的的前五名疾病是高血压(125名)、关节炎(76名)、心血管病(63名)、糖尿病(46名)、白内障(19名)。
2.2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影响因素
表1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影响因素
2.3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
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平均(61.72±9.84)分,躯体功能平均(60.11±11.86)分,心理功能平均(67.31±12.62)分,社会功能平均(63.34±10.76)分,物质功能平均(55.76±13.52)分。
2.4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
表2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r)
注:*表示P
3结论
3.1护理工作利用情况与影响因素
本调查显示,社区老人的护理服务利用率较低。通过调查结果可知,380名社区老年人中273名患病,患病率高达71.8%。而患病率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高血压(125名)、关节炎(76名)、心血管病(63名)、糖尿病(46名)、白内障(19名)。此类疾病与老人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也说明老人对于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较高。社区老人生活质量平均(61.72±9.84)分,这与国内外相关资料[2-3]的研究结果相近。该现象也说明老人有较高社区护理需求,但目前我区护理服务的状况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区护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服务站工作宣传不充分,老人对于社区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方法、意义等缺乏深入了解;而社区老人对社区护理不接受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费用问题,老人对于费用考虑与平时经济收入和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同时也可反映出老人对于护理工作认识的缺乏[4]。
3.2增强护理服务工作
3.2.1全面了解社区老人护理需求,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 实施健康宣教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老人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的能力,提倡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调查显示社区老人主要患病为高血压、关节炎、心血管病、糖尿病及白内障,因此,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开展健康宣教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干预对策[5]。
3.2.2增强对社区老人生活质量的检测,对生活质量较差的老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特困老人与空巢老人属于社区老人中的困难群体,护理工作人员应增强对该类群体的护理。可将该类老年人资料进行分开保存,让护理人员心中有数,定期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护理。
篇3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骨折
老年骨折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体质和病情的特殊性更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笔者为全面改善和提高老年骨折病人的临床治疗水平,深入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病人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特对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老年骨折病人应用了新型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以期为老年骨折病人的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老年骨折病人114例,其中男72例,女42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为70.46±8.35岁。上述入选病人均经入院各项指标监测和常规检查而彻底排除由于骨髓炎、骨肿瘤所导致的骨折,以及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和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将入选病人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并且在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其两组病人比较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老年骨折病人均行一般常规护理,而研究组病人则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 ①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针对不同骨折部位给予相关及时的宣教,主要包括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对于存在焦虑、抑郁以及悲观等不良情绪的病人,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耐心倾听病人心中对疾病的疑惑及顾虑,并采用通俗的语言给您细致的讲解,以最大限度消除病人不良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状态积极配合治疗。②护理:依照各自病人的实际病情,正确指导其选择舒适、合适的,积极协助病人开展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每天定时为病人进行翻身和拍背等常规护理操作,对于存在压疮高危因素的病人应实行重点监护,及时给予相关预防措施。③饮食护理:指导病人进行营养均衡的饮食搭配,多以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以达到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损伤组织恢复的目的。同时需鼓励病人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以避免结石的发生。④舒适护理:按时为病人进行清理,尤其要协助已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进行简单的活动,积极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休息环境,确保病房内环境的温、湿度适宜,护理操作应做到娴熟、轻柔,尽可能保持病房的安静。 ⑤并发症的护理:密切观察病人体温及切口感染的变化情况,对于出现红肿和疼痛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机体功能的尽快恢复。
1.3 评价指标[2] 分别对两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其中骨折愈合情况的评定标准:痊愈为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功能完全恢复,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有效为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功能有所恢复,X线片示骨折愈合情况一般;无效为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功能未恢复,X线片示骨折愈合不佳。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和有效率之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评定标准: 完全正常为100 分;优秀为91~99 分;良好为75~90分;尚可为50~74分;差为50分以下。优良率为完全正常和优秀及良好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病人骨折愈合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人痊愈的比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则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病人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人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秀的比率和总的优良率均显著提升,而尚可的比率则明显减少,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老年骨折病人而言,由于其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身体康复情况相对较慢以及家属难以长期留院陪护等原因,使得其心理孤独感较为强烈而进一步影响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于老年骨折病人而言尤为重要[3]。
优质护理模式主要是医护人员在服务病人的宗旨下,给予老年骨折病人合理的知识宣教,促进病人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指导病人增强膳食营养,进一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病人骨折部位的愈合;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功能性锻炼,改善骨折部位及全身的血液循环,避免或减轻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了病人关节功能的恢复[4]。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质护理病人痊愈的比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则显著降低;同时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秀的比率和总的优良率均显著提升,而尚可的比率则明显减少。由此可见,优质护理对于老年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均具有全面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英姿,冯水土,刘玉芬,等. 优质护理对高龄骨折患者心理的影响和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202-203.
[2] 李靖.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1,25(9):2398-2399.
篇4
[关键词] 舒适护理;老年痴呆;认知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68-02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病症之一,以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属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老年痴呆包括血管性痴呆、阿尔兹海默病及混合性痴呆。老年痴呆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经处于老年人致死疾病的第4位[1],此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为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而目前临床还无完全治愈手段,因此及早发现疾病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病情发展是治疗的关键。舒适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也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为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该次研究对该院2010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2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满足美国国立精神病学、语言技能障碍及中风研究所(NINCDS-ADRDA)《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有关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61~80岁,平均(75.10±8.12)岁,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且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测、常规给药护理等。观察组基于舒适护理理念与认知障碍护理采取以下措施。
1.2.1 认知障碍舒适护理 记忆强化护理:护理中应该通过数字、图片、实物等不同的记忆方式让患者反复记忆,并鼓励患者定期看报纸、看电视,刺激其大脑皮层,进而提高记忆能力。老年痴呆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智力下降,因此必须加强脑部练习,必要时可给予增强认知功能的药物。思维障碍患者应该给予引导,以信息和语言进行刺激,同时给予充分的关心和鼓励,使其大脑兴奋。
1.2.2 心理舒适护理 尽管老年痴呆患者的脑功能明显下降,但仍对爱和关心充满渴望,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其对环境的陌生感与恐惧感。首先应该关心体贴患者的生活,对其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为其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打扑克、下象棋等,使患者在玩耍中保持乐观情绪,建立良好的心态,使其能够自主从生活中发现乐趣和满足,这对改善患者认知能力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2.3 生活舒适护理 ①睡眠舒适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养成正常的生活作息,睡前控制饮食,必要时可服用少量镇静药,睡前应用温水泡脚,不应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用物及食物,睡眠时间保持在6~8 h,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②安全护理: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与舒适,同时考虑患者可能存在空间与时间的定向障碍,当患者活动时应专人陪护,避免跌倒或走失等护理风险出现。另外应该在病房内关键处设置醒目标志,例如床位、坐便器、防滑地面等,病床应维持原状,不可随意移动。病房内若有危险物品,例如绳索、刀具等应该收回。③饮食护理:患者应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以增加脑细胞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促进细胞功能的活跃,所以应该多食用豆制品、瘦肉、鱼类、蛋类、谷类等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同时食用果仁、花生等有益大脑功能的食物。④环境舒适护理:病区应保持整洁、舒适,注意采光与通风,温度维持在22~24°C,湿度60%。⑤身体舒适护理: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进行一定的体力锻炼,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包括穿衣、吃饭、上厕所等,并通过简单的智力游戏来刺激大脑,延缓疾病进程,长期卧床患者应采取气垫床或胶原蛋白泡沫敷料防止压疮发生。
1.2.4 社会舒适护理 观察患者社会角色的变化,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参与积极性,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应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并定期让患者家属前来看望,维持患者与社会的正常交往关系。闲暇时可通过谈话或物品来激发患者回忆过去,刺激其产生远期记忆。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MMSM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3]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与语言能力,总分30分,27~30为正常,低于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②家庭功能评分采用APGAR家庭功能评估表[4],包括家庭适应度、成长度、亲密度、情感度、合作度5个指标,分别对应0~2分,0分很少,1分为偶尔,2分为经常,0~3分为重度家庭障碍,4~6分为中度家庭障碍,7~10分为无障碍。③采取改编版老年痴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ADL量表)[5]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于护理3个月后进行评价,包括穿衣、卫生、营养、活动能力、安全性、居家生活共6个指标,每个指标分为5个等级,分别对应1~5分,1分为完全自理,2分为少量需协助,3分为部分需协助,4分为少量自理,5分为无法自理。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对比
2.2 两组护理前后ADL量表对比
3 讨论
舒适护理最早由台湾学者萧丰富提出,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创造性、个体化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护理活动与患者舒适感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目的为了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获得舒适的状态,可缓解病症为患者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达到恢复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目前老年痴呆还无具有特异性的治疗方式,且此病进展缓慢,一般7个月~11年,平均4.7年[6]。患者需长期住院,且生活质量出现下降,并以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人格行为改变等为临床表现。后期会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外界事物无认知能力和应激反应,最终因身体多器官衰竭引发感染、压疮死亡。其具体发病及病情进展机制不明,但此阶段患者的认知能力仍有较大的可塑空间。胡竹芳[7]等人研究发现,采取迎合老年患者心理的干预方法能够提高对患者行为的控制能力,改善其认知能力,进而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难度较大,关键在于早期的护理干预,这是延缓患者认知能力下降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通过覆盖各个生活细节的舒适护理可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最终实现舒适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8-9]。
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认知障碍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生活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护理,目的均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脑功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面对疾病。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指标均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穿衣、卫生、营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与护理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可证实优质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康复进程中的临床价值,与李华[10]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贺敏,曾俊.腹腔镜下胃转流术的手术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73-474.
[2] 李华,慕P萍,常亭玲,等.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3):28-31.
[3] 郑娜,沈军.养老院老年痴呆护理员压力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3):1491-1495.
[4] 江芳辉.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8):721-723.
[5] 郑红云,蔡叶佩.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12-13.
[6] 盛志娟,向梅,金雅君,等.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估表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805-3806.
[7] 胡竹芳,吴慧群,邓乒翻,等.情感护理法对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1152-1154.
[8] 王敏,刘宇,孙静,等.伴有行为问题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员的照顾体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9-12.
[9] 帅苏蓉.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1):30-32.
篇5
西双版纳州农垦医院外科,云南西双版纳 666101
[摘要] 目的 对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手术病人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从我院随机抽取12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观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其行全程优质护理。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要劣于观察组,并且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秀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地差异(P<0.01)。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减少老年手术病人焦虑抑郁的情绪,并且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
关键词 ] 全程优质护理;焦虑抑郁情绪;老年患者;手术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b)-0053-02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尤其是老年患者,对于任何手术而言,其本身就具有一定刺激性,进行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一般都会比较大,并因此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进而影响到患者手术后的病情归转,因此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对于治疗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1]。本文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分别对其行常规护理与全程优质护理,并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以及其依从性所产生的影响,以此得到相关性的资料,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60~80岁之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其中34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其平均年龄(69.3±5.6)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69.7±5.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等一般性资料比较无显着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行全程优质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术前准备:有针对性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性的知识以及发生紧急状况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手术前的相关护理,有关于患者自身的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医疗和护理指导,使病人对自身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减少其对未知恐惧的情绪。心理干预: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在护理时要做到一对一进行,初步评估患者基本情况,比如性格、文化素养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继而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在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时的解决方式。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要充分肯定并鼓励其在手术期间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进步,使其自信心得到提高,进而可以勇敢的面对病痛的挑战。同时,要尽可能将患者的担忧减少,对其进行及时心理疏导,使其情绪适中得以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②术中护理:每个护理人员应对所负责的患者在手术全过程的具体状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在有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在巡回时要注意将患者摆好,协助手术人员将准备工作完成,并且要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管理相关器械的护士应与手术医生进行良好的配合,相关的医疗器械提前准备妥当,不要让患者因此而感到紧张,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患者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时。③老年患者术后应去枕去枕平躺6~8h,等到麻醉消除后再改为半卧状态。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随时畅通,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智恢复状况以及血氧饱和度,对于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要进行及时治疗。认真指导患者的饮食,密切关注患者的手术伤口愈合状况,并告知患者以及其家属,要使伤口处保持清洁以及干燥,从而防止各种并发症出现,定时检查患者的相关恢复情况,以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关的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老年患者手术期的专业护理。
1.3疗效与评价
依从性划分标准:①依从性好:患者对于医生治疗方案完全依从,并接受治疗,将整个手术过程完成,对于医生所提出护理措施积极配合。②依从性一般:老年围手术期病人接受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案,对于医生提出的护理措施,部分接受。③依从性差:患者无法理解手术后期出现的反应和部分副作用,不愿配合医生的护理措施。本研究采取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此评定老年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所得出的结果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的比较
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得出对照组的依从性劣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秀于对照组,其具体比较结果如下表2。
3讨论
对于很多患者而言,由于其所存在的身体疾病,在心神上也会有一些问题存在,造成其失去治疗信心或者是对治疗没有足够信心,而且,手术本身也会对患者造成强烈刺激。所以,手术前患者特别容易心理反应变得强烈,其中紧张焦虑的情绪尤为突出,不及时解决甚至会影响手术的治疗[2]。如果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此外,使患者焦虑情绪减轻,能够使其更好地与治疗相配合,对于患者本身的健康及手术过程前后的恢复状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患者进行激励、鼓励等行为能够使患者在长时间内都保持兴奋,而本研究中的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能够对老年患者在生理及心理状况方面定期定质进行有针对性宣传指导以及情感支持,从而使患者潜在危险因素减轻或者消除 [3]。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对比之后发现,对患者手术期进行访谈式的心理干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心脏病患者的应激能力,减少手术的危险程度。此外,在访谈过程中,增加必要的多媒体的方式也可以使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的有关情况,并且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也有文献认为,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使其焦虑水平得到缓解。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患者的依从性要优于对照组的,并且差异显著。观察组心理状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其原因据推测可能是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集现代化与人性化为一体的具有创造性和有效性的全新的综合护理模式,可以使老年围手术期患者的身心状态有一个良好发展,进而将病人不愉快以致焦虑抑郁的情绪降低及缩短,对提高老年手术患者的病情缓解具有重要的意义[4]。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全程优质护理模式,以此来提高治疗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 曹亚琴.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手术病人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82-283.
[2] 张云萍,薛小玲.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62-1064.
[3] 唐华英,郭真,赵巧云.心理干预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10-512.
篇6
(一)专业培养目标
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我国医疗护理事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基本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技能,能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性质
“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本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定位
“老年护理学”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考查课程。
(四)教学内容
“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探讨有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现存、潜在的各种健康问题的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等。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老年护理的进展,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评估,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的变化,老年人的保健与健康促进,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等几个方面的专科知识及操作方法。
(五)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与前期课程知识点的衔接,使学生不仅掌握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各类老年人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教学难点
如何将抽象、复杂的老年人各种护理技巧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理论及技能并与临床有机结合。
(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老化的概念,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老年人安全用药原则。(2)熟悉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特征,日常生活护理要点,心理变化特征。(3)了解国内外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
2.能力目标:能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和护理,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为老年期常见疾病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3.素质目标:具有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的博爱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学情分析
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系高职护理四年级学生,已具有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一定程度的医学临床知识和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思路灵活,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耐性、求知欲、自制力较普通大专学生差。
三、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科学性、职业性、实践性。
2.设计思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学用一致,“教、学、做”合一。
(二)内容的选取
1.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必须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
2.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1)总论。任务一:绪论;任务二:老年人的健康评估。(2)各系统、组织老化性改变及相关问题护理。任务一:老年人认知与感知的护理;任务二: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任务三:老年人清洁与舒适的护理;任务四:老年人休息与活动的护理。(3)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一:老年期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二: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采用较为通用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学讨论法以外,笔者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改革:
1.以抢答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选代表进行抢答,最后优胜组给与加平时成绩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方案设计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设计目标和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阐述设计方案并解答学生疑问,以非参与小组长和教师评分方式选出优胜组给予平时成绩加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
(一)教学考核
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含课堂提问10%、学习态度15%、出勤率5%、单元自测10%。
(二)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督导组、教学组、自我反省等多种途径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人;生活质量
1关于健康教育的研究
现如今,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逐渐衰老退化,导致部分功能逐渐降低。产生一些慢性疾病,这些病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恢复起来比较慢,需要大量和长期护理,再加上年轻人不在身边,生活护理需要社区的医生进行。因此,中老年人在社区中,进行家庭治疗是最好的选择。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概率比较高,老年人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高,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
2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比较高,生病的时间也比较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相对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患病的老人比较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各个领域的影响。通过这项研究可以发现,老年人有一种或者几种疾病的人数大约占到3/4,由于疾病通常会限制老年人活动时间和区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情绪,还会降低他们日常生活能力。所以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1]。由于生病会影响心理的变化,而且老年人比较容易感到孤独。这些负面的情绪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对老人进行心理护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
3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作用
3.1给每个老人建立一个健康档案现在社区为老年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这样社区卫生工作者就会了解他们的基本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文化程度,他们的听力情况和生活习惯。还有对疾病的自我保健,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制成健康教育评价表,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这样能够掌握每位老人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对老人的健康大有帮助。
3.2采用讲解和老年人自己阅读的方式讲解和书面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将各种健康教育的书本发给老年人,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家里学习这些健康的知识,针对老年人不懂的地方进行解释。还有,针对个体进行健康教育,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强,接受新知识比较快。但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老年人就会有很大的麻烦,需要社区医生由浅入深地编写教育内容,语言要通俗易懂,突出重点,最好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这样能够有助于老年人的理解。
让老年人自己掌握健康知识,他们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健康。这样比他们生病住院才发现自己该注意什么要好得多。
3.3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社区医生可以采用每月家访的机会,进行一些护理的指导,传播一些科学的健康行为方式。对于日常生活需要援助的老人,应该加强心理的护理,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尽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确保老年人在不离开家庭的情况下,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老年人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医生应该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开展定期对老年人健康检查的活动。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有效降低慢性疾病和各种风险的发生几率,老年人之间需要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对他们的疾病的长期控制有很大的好处[2]。
4健康教育需要完善的一些地方
4.1不断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老年人的护理工作是一个重点,其特点很多老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比较差,社区服务的内容比较有限。许多研究表明,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人的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的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病人的家庭护理,慢性病预防教育,残疾人需求的一些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应该宣传一些预防传染病和其他项目的知识,我国社区卫生保健行业还有待完善。
4.2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在社区里面,许多老年人对自身的健康不是很了解,他们对社区卫生工作特点的理解是不够的,这必然会影响到社区医疗工作的开展。社区服务站工作应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老年人了解社区卫生工作目标的一些基本特性和方法意义,尽快消除老年人的一些疑虑,使得老人们能够理解并且接受社区的工作模式[3]。例如,家庭访谈的形式使患者能在自己的环境中得到有利于病情好转的信息,健康教育的模式应该多样,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宣传,让老年人能够引以重视,并且能够学会采用正确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健康。
4.3加强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健康需求,社区应该提供专业的工作人员,采用适当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理解自己日常的生活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提高健康的相关知识,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寻求医疗帮助的意识,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人需要专业的医生和护士来满足他们的健康和护理需求,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需求,所以必须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疗工作人员为人们服务。
5结论
健康教育是传播健康知识和行为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社区老年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还是不够的,这对社区服务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通过对社区老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知识,逐步消除老年人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侯利华.健康教育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7):38-39.
篇8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护理和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29-01
1 自信疗法让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不失为一个比较可行的护理方法。方法为让他们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点,尤其是特长和能力,哪怕是极小的一点也尽量为其指出。让老年人明白,虽然他们的生理机能有所减退,但是人生经验和判断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提高,对生活的基本看法及乐趣不应改变。
2 “职业”疗法 根据老年人闲不住的特点,可以建议老人从事一些较轻松的工作,比如手工劳动、园艺劳动、园艺、工艺制作等。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劳动打发空闲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精神老化,提高生活乐趣和信心。应该注意的是,让老年人从事一些工作主要强调的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乐趣,而不能单纯强调劳动成果。
3 学习疗法 不断学习是维护心理健康的促进剂。老年人通过学习能够排除消极情绪的干扰,避免和减少对自身的过分注意,从而提高有效地自我调控能力。老年人可以学习一些老年生理学、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及配偶的心理状态,做到互敬、互爱、互信、互谅、深化夫妻感情,以达到心理和谐。
篇9
随着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数的10%,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贵州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2.25%,安顺市于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老有所医”、“为老服务”。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2]的建设。而中医护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中医护理技术简、便、验、廉,能满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会特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及护理模式, 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及中医护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②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护理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我国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的开展欠佳。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中医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中医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有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普通护理专业应将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课程列为必修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另外,对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进行“养老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士的老年护理意识,引导其主动提高老年护理的技能[4]。
篇10
进入21世纪,我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3%,2040年进入老年化高峰期。老年人跌倒将日益严重。而老年人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了老人的生存质量。主要的原因是跌伤和骨质疏松二大类,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与生存质量,骨折后2年内的死亡率在我国高达30%。因此,老年人骨折的防治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严重问题。针对这一社区老年问题实施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对社区老人的防跌倒干预、骨质疏松的知识行为性干预二大主要内容。具体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又可分为健康教育干预和社区行为知识干预。通过连续不断的、多层面的社区护理干预降低了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般资料
深圳某一花园小区总人口2553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611人。调查发现:曾经发生各种老年人骨折55例,占老年人口3.4%;其中腕部骨折23例,脊柱骨折15例,下肢骨折10例,锁骨骨折5例,前臂骨折2例。
分析骨折发生原因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随增龄而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异常,骨脆性增高,骨强度减小,骨正常抵抗外力作用减弱,即使轻微外力或扭伤或跌倒均易造成的骨折,是老年性骨折发生常见原因。有资料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在5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按指数比例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广东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12.2%,其中脊柱骨折发生率7.8%,髋部骨折率0.4%。本文未对老人进行骨密度测定。
跌倒:资料显示,长期生活在保健机构老人有近半数的人都跌倒过。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而且跌倒的概率随着年龄递增,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50%。其中5%~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的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时下跌倒已成为美国老年人死因的第6位[1],是英国75岁老年人受损害后主要死亡原因[2]。在世界各地,70岁以上老人跌倒死亡数占跌倒总病死数的40%。多数因为视力下降,神经系统疾病及其后遗症、损害腿功能的关节炎、性低血压、镇静剂和其他药物的作用。另外,反射减慢、肌力减弱和协调动作能力下降均可降低老年人对跌倒冲击的身躯保护能力,增加骨折的机会。本社区环境属于山形,高低错落,老年人因跌倒致发生骨折65%。
交通事故损伤:因机动车辆事故引起的骨折占35%,是老年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常见发生原因,正确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所调查研究的该社区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健康状况与精神状况一般,经济来源也相对不足,获取知识的来源较窄导致预防骨折的相关知识不足。因此加强社区老年人对骨折发生的防范及保健知识的宣传,显得尤其重要。并敦促社区加强环境改善。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①集中进行老年人骨折专题讲座,耐心讲解,每个月1次;②制定防跌倒、防意外损伤措施宣传小册子,定期把宣传资料发放到每户居民家中,以引起老人及家人的关注;③现场指导防跌倒及促进骨密度增加的有氧运动训练;④家访,电话询问或咨询有关问题。
社区行为知识干预:①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积极宣传改善老人的生活方式,鼓励老人参加各种适宜的锻炼活动,如:散步、游泳、气功、打门球等,加强户外活动,增加光照时间,促进骨吸收;杜绝吸烟、高盐饮食、大量饮用浓茶及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增加钙的吸收及骨形成,适度增加膳食中的肉禽蛋奶等含钙物质的摄入。做到合理膳食,科学膳食,尤其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更应关注。②加强老年人个人防护及居住环境设施的建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身患各种疾病,身体的反应能力及平衡能力减退,易跌倒、滑倒致伤。因此,老年人平时注意穿摩擦力大的鞋子,防止跌倒。对行走不方便者要借助拐杖等辅助设置;在房屋结构上尽量简洁,房间光线明亮,地面砖要防滑防潮,在老年人居住区增加扶栏等设备;社区管理处及时将行人道的一些坎改成小斜坡。建议老人出门最好有人相伴,随时提醒,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确保出行安全。
讨 论
经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后,社区老年人普遍反映良好,受到社区居民好评。半年来未接到有老人因在社区跌倒或滑倒而受伤或骨折或发生交通意外。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年性骨折,尤其是创伤性骨折是可以避免的。通过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来预防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及老年人跌倒发生,在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生率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 下一篇:关于篮球的战术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