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学基础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护士资格考试;护理;策略
本文为河北省教师学会课题(课题号:JJS2010--055)相关论文
进入21世纪护士职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GLEN,我国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每年举行一次,而2009年报名范围发生了变化:在校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可以参加考试了,而且考试由两年滚动通过改为一年通过,使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这项全国性的考试成为护生进入卫生职业队伍的准入证,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从业资格和法律效应。而其考试范围的改革更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为护理人员的资格获得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院要发展必须靠教学质量,而护士资格证考试在在校生中进行,正是考验教学水平,做好社会宣传的最好途径,也是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保障。本课题期望了解近两年初级护士考试各个科目的过线情况及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想法和复习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为提高今后考生的过线率并为今后的考试辅导提供事实依据。尤其是研究资格考试改革对在校护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为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安排具有指导意义。
一、护士资格考试各个科目的过线情况统计
1.对象和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0年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大专班的学生。采用历史性研究方法,对参加护士资格考试的611名全体大专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见表1~2)
表1:2009、2010年初级护士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表2:2009、2010年初级护士资格考试4个科目通过情况[n(%)]
从表1、表2可看出两个特点:一、是由于人们对考试的重视,过线率显著提高;二、是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这两项过线率低,特别是基础知识最低。
二、问卷调查
1.对象和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0年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大专班的学生。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在报考初级护士资格考试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向其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11份,回收有效问卷611份,有效回收率100%,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
2.结果
(1)100%的学生在参加考试之前都做过模拟题或看过相关辅导资料,说明学生都很重视考试。
(2)2009届学生在参加考试之前均未参加考前辅导班,因为学院未举办这类辅导班,院外辅导班也很少;2010届学生考前有1.3%的学生参加了考前辅导班。且参加辅导班的42名学生(36名过线,过线率为85.7%)的过线率高于未参加辅导班的281名学生(229名通过,过线率为81.5%)的过线率。
(3)参加考试之前感到紧张的学生2009年占97.6%,2010年占96.6%,说明学生普遍有考前紧张,需要进一步的心理疏导。
(4)我国是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的国家,无论经济状况如何,绝大多数家庭其独生子女均视为掌上明珠,成为几代人呵护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怕苦怕累、娇生惯养成为这类学生的通病。我校生源进入独生子女高峰期,本次调查中,在未过线的学生中,2009年独生子女占76.7%,2010年独生子女占74.1%,均较高。
(5)本次调查中,在过线的437名学生中,农村学生过线率为79.4%,明显高于城镇学生的53.1%。可以说明农村学生成绩优于城镇学生。
三、讨论与策略
护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护士对其执业能力负有法律责任。对护士进行严格的考试,注册制度是一种国际惯例,如美国CGFNS国际护士注册考试等考试在国际上40多个国家开设考点。我国从1994年开始了护士执业考试(GLEN),这对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工作安全,巩固护理教育成果,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2003年度起护士执业考试与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轨。我国护士资格考试报考条件:(1)获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护理专业设置评审合格的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证书;(2)获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证;(3)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境外中等或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毕业证和护士执业执照,其中外国人应当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汉语水平考试合格证明,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中见习3个月以上。2009年报名范围发生了变化:在校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可以参加考试了,而且考试由两年滚动通过改为一年通过,使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这项全国性的考试,成为护生进入卫生职业队伍的准入证,具有从业资格和法律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考试范围的改革更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为护理人员的资格获得提出了更高要求。
初级护士专业资格考试分为4场4个科目,即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其中前3个科目内容又包括临床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知识,内、外科知识各占35%,妇、儿科知识各占15%;专业实践能力均为护理学基础知识。但不管是哪一个科目没通过,都不能拿到初级护士执业资格证[2]。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关专业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用实验室检查,X线等辅助检查,一些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专业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并发症、护理;技能操作主要指专业实践能力,其主要内容涵盖护理学基础知识的有关理论与操作。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过线率低,特别是基础知识最低。说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往往只重视实践和动手机会,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再提高。因此在临床实习期间要教育他们改变重临床、轻基础的观念,注意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双向渗透,结合“三基”训练,通过临床实践来印证所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解答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学科界限,并通过考试或自测形式,对所学医学基础理论有一个巩固和再认识的过程,以此来实现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扎实、打牢理论根基。
护士资格考试内容涉及面广,只有全面复习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内、外、妇、儿等科的知识才能考出好成绩。考生要想在短时间内通过考试,必须端正态度、全面复习知识:既要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忽视理论的学习;既要重视护理专业知识,又不能忽视护理学基础理论。学校在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任不能忽视他们的理论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不要错误地认为考生毕业及资格考试没有直接的考试科目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另外考生在学校学习及实习后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基础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掌握差的基础和相关知识,应肯下功夫、多下功夫,做到有的放矢。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村学生过线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而独生子女低于普遍过线率,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城镇学生和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怕苦怕累、娇生惯养,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为改变生活环境而学习的愿望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因而影响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其热爱护理事业,主动学习护理知识,提高资格考试的提高率,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准备有效的“敲门砖”。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考前培训能够明显提高过线率。增加考前培训、进行集中、系统的复习对学生考前知识的查漏补缺是效果显著的一种好方法。考前培训,可以保证考前学习的时间,尤其对那些自控能力较差、实习工作繁忙的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有组织的形式帮助他们系统地完成复习任务、保证复习的成效。学院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考前培训,当然培训的教师、教材和内容选择都应该做到有针对性,高效率。我们2010年的做法是根据全国卫生专业资格考试护理学考试大纲,充分利用全国护理学卫生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等权威院校编写的模拟试题,指定各科有经验并参加了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师资培训的教师讲解相关内容,课时培训方式以集中讲解为主,针对全国护士资格考试涉及知识面广、重视基础理论的特点,根据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授课,详细地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并依照授课内容及复习进度定期安排考试。参考资料也显示随时了解学生对本阶段复习内容的掌握以及教与学之间的配合,授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及时解答学员的疑问,可以有效提高过线率[3]。
另外,还应该在考试之前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学生应试前的紧张情绪,做到心情轻松、准备充分的参加考试,从而有效提高考试通过率。
日前,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已经公布,最新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和科目均有较大变动,考试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改革后的考试内容主要按照各个系统进行编写,打破了原有的内、外、妇、儿基础护理学的分类方法,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学科,并且增加了疾病的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等板块,说明护士资格考试在不断地随着现代护理观念而改变,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应该不断地跟随职业的需求而改变,才能使学生考试通过率提高,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护理职业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4-227.
篇2
护理专业主要学什么
护理专业主要培养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知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研究等专业的高级人才。护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的迷信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木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术的培养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施行全体护理系社区安康服务的能力。
主要学习人文社会相关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并具备对客户买施整体护埋部门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主干学科为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诊断学基础、药物医治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等。
女生学护理专业怎么样
相对女孩子来说护理学专业是一个稳定的专业,并且很热门。在大小医院护士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岗位,很多崇尚白衣天使的女孩子乐于从事护士的行业。
女生比较细心,很会照顾人,更容易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护主。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
篇3
1.1研究对象
根据我院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计划,随机抽取2012级护理本科学生7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人,女生64人,年龄19岁~21岁。将72名学生随机分到6个模拟病房进行授课,其中第1模拟病房~第3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观察组;第4模拟病房~第6模拟病房的学生36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所修课程、基础知识、入学成绩、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授课内容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均按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实验教程》内容进行授课,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融入护理美学相关知识,对照组按照原教材内容未刻意加入护理美学知识。
1.2.2美学相关知识培训
在上实验课前利用周末和晚上对观察组的护生进行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美学基本原理;②规范着装仪表;③规范行为举止,包括推治疗车、端治疗盘、持病历夹、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训练;④培养语言沟通能力;⑤培养人文关怀能力。
1.2.3评价方法
1.2.3.1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进行评价,理论考试采用统一试卷闭卷笔试,满分70分,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老师集体阅卷;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参照我院自编教材《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评分标准》,满分30分,考核内容以抽签形式由学生随机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交叉考核。总成绩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成绩之和,以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1.2.3.2调查问卷测评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服务态度、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思想、职业形象。分好、一般、差3个等级进行评价。问卷相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87。共发放问卷72份,有效回收72份,回收率100%。
1.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课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护生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护理美学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卫生部2005年8月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护理美学作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美学修养,树立护生的职业形象,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及职业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美学素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忠实于护理事业的职业精神是现代护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塑造美好职业形象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其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在校护生和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对照组护生在上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课时,特别是学习铺床、床上擦浴、晨晚间护理时,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低落,甚至质疑护理专业的前途,部分护生萌发转专业的念头,由于缺乏学习动力、机械被动地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观察组将护理美学知识融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使护生对护理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巩固了护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的理论成绩和实验操作技能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实验操作技能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4
【关键词】临床护理 职业教育 计算机应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2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a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follow the care and discipline of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different levels of nursing staff to meet the needs of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s. Metho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aching systems of care, emphasis on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education, teaching the use of book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capabilities, focused on training and on-site to explain the combination to rais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Goal: a comprehensive computer integrate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kills to meet clinical needs and carry out research and teaching needs.
【Key words】clinical car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computer applications
引言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医学护理的方方面面,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应用技术成为当代护理人员必备技能。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相对滞后,各医院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现状与临床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给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如何与时俱进,加强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的计算机教学,使临床护理人员掌握更多、更有用的计算机相关知识,以适应当前医学护理学的发展需求,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1 计算机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
1.1 护理信息管理系统
将计算机作为先进的管理工具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的控制与评价,是现代护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的集中体现,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1]。目前,我国已有较多医院应用计算机来开展与护理有关的行政和事务上的管理,他们主要包括护理质量综合评价[2]、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管理[3],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管理[4]和护理部综合信息管理[5]等。
1.2 护理病历辅助管理系统
护理病历辅助管理系统是一个能收集、储存、处理、接收和及时交流患者情况的标准化的护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通过它,能规范化地完成护理计划的制订、书写,既能真实地反映病人的病情,还能实时记录和直观的反应规范化的整体护理实施过程[6]。
1.3 病房护士工作站
病房护士工作站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7]。该系统以护士的日常工作为目标,将病人住院期间的个人信息、诊治活动、药品使用、经费管理等都集中体现在护士站系统的应用中。
1.4 医疗仪器信息技术含量的增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护理人员使用的许多现代化仪器均由计算机自动监控,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监护仪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医疗仪器的使用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分析与检索,使危重病人得到严密的监护与及时的救治,为医疗、科研提供了现代化的服务。
1.5 远程护理
远程护理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传输医学信息以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和教学的一门应用型学科,这将是未来医疗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6 护理教育与在职培训
互联网提供大量内容新、知识面广、成本低廉的护理资讯。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网络教育更经济、及时、丰富,将成为未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医护人员可以利用E-mail、视频、语音、远程控制与远程操作等提供在职技术服务,跨越时间、地域、人员限制,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2 临床护理人员计算机教学现状
2.1 认识不足,观念落后
计算机信息学课程在我国护理院校开设较晚,导致医院的大部分临床护理人员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观念都跟不上现代医院信息学发展的步伐,甚至有部分护理人员将计算机应用能力排斥在自己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外,对信息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学习积极性不高。
2.2 计算机基础知识匮乏
许多临床护理人员特别是高年资护理人员,由于从未接受过任何计算机基础教育,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匮乏导致他们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常常因电脑主机电源松脱、显示器未开、网线接触不良、数字键盘关闭,大小写键转换等应用问题作为电脑故障要求计算机专业人员处理,影响日常工作。
2.3 人员素质两极分化严重
医院的护理人员来至不同地区和不同院校,计算机水平参差不平,很多的护理人员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基础很差,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在工作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不要说运用计算机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两极分化,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2.4 未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受体制、观念等因素影响,各级医院投入到临床护理计算机教学的力量也远远不足,医院对医学护理人员的计算机再教育也未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护理人员只是在工作需要时被动的学习,学习内容也大都限于一些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操作,缺乏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系统教学,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均简单、枯燥、机械,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故而学习的效果也不好。
3 对临床护理人员计算机培训教学方式探讨
3.1 制订系统的护理计算机教材
医院的相关部门应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制订护理计算机教材与教学大纲,例如:加大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力度,强调护理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拓展网络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医学护理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知识和护理信息系统远程应用能力的培训等,制订出一套能满足护理人员不同层次需求的应用教材。
3.2 集中培训与动态教学相结合
医院护理人员人数众多,工作繁忙,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院护士的集中培训很不现实,可考虑对全院护士进行计算机知识水平测试,抽调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然后让他们回到各自的部门科室对本科人员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分别帮教培训。同时,医院的计算机人员在处理科室的计算机应用故障时,还要尽可能将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的应用常识通俗地讲解给现场的护士。这样以点带面,因材施教,尽量做到教学难度与量度符合不同护理人员的需求。
3.3 改变观念,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拓宽教学内容,除了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让他们掌握临床信息系统的日常操作外,还应开设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高护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比如,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让他们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性能,操作系统的应用常规和功能特点,网络系统的架构、传输功能,应用范围等,使其能认识和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计算机应用小疑难;开展医学统计学教学,提高护理人员处理护理信息的能力和医学护理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加深护理人员对互联网相关知识的认识,为护理人员参加远程护理,远程在职培训打好基础。
3.4 重视师资历素质的提高
参与护理人员计算机教学的计算人员除了加强本专业学习外,还应该学习一些医学护理知识,了解计算机在医学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程度和存在的不足,了解学生在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实际需求,并要注重语言艺术的学习,在教学中,应考虑大多数护理人员对计算机专业术语的认知理解程度,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计算机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我院至1998年始,首先在病区护士站开展计算机应用,经过了三次升级改造,目前,计算机信息网络已涵盖医院的所有部门和工作流程,实现了以医疗信息、经济信息、物流信息、人力资源信息为主线的全过程、全方位医院数字化管理,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在长达十多年的信息化实施工作中,对全院1000多职工进行了分批的计算机轮训,其中,仅对全院700多护理人员(包括助理护士),培训人次就在2000人次以上。在对护理人员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中,我深深认识到,在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中,应顺应护理学科对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需要和学科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医学护理人员的视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菁 计算机机在我国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3,16(2) 156.
[2]吴妙玲,陈秀强,何伟民,等.护理质量综合评价软件的开发.护理研究,2001,15(3):175.
[3]王晋.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护理学杂志,2002,17(4):301.
[4] 郭天健,张晓静,宋忠良,等.应用计算机技术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研究.中国医院管理,1999,19(5):12.
[5] 张玲莉,付云霞,范德兰.护理部信息管理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山西护理杂志,1999,13(5):204.
篇5
1 精神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1.1 专业特点对规范化培训的要求:由于精神疾病的特点,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以及具有一定的精神科专业知识,精通有关业务技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沟通能力.
1.2 要求精神科护士具备精神疾病相关知识:除掌握内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精神科护士掌握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掌握精神病人的特点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
1.3 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精神病人常常因受症状的影响,往往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病人有自杀、自伤、伤人或暴力等侵犯行为,甚至在大庭广众面前做出失态、幼稚的行为,任意大小便,或出现突发性攻击行为等。遇到此类事件时,要求护理人员了解病人行为的真正意义,是病态的表现,是属于疾病的一部分,而不应以社会规范中道德标准来衡量病人的一切表现,避免造成病人过分依赖或退缩。当病人行为失控时,护理人员应以冷静、沉着的态度处理,为病员提供必要的保护或适当的限制措施。但必须向病人说明执行制约的目的原因,同时,态度要真诚、坚定,使病人能够感受到护士确实是在帮助他,而不是报复或者惩罚。
2 培训内容
2.1 医德医风教育:从优质服务入手,将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为病人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入院接待、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各个环节都制定标准化服务程序和具体要求,并要求护士熟记在心。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独特性,要求护士从基础护理做起,诚心对待病人及家属。
2.2 岗位职责教育:对护士岗位职责进行每日工作职责及阶段工作职责教育。每日职责按工作时间分段为:晨间护理、治疗巡视、午间护理、健康教育、晚间护理等,阶段工作职责教育分段为:每月以科室为单位,根据病种特点制定特色职责教育。
2.3 专科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精神科护理学和三级理论以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每月都有计划要求,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学习内容,护理部、科室实行逐级考核,理论成绩达到80分,操作考核须达到85分。
2.4 整体护理知识:包括护理程序、健康教育等内容。目的是让护士掌握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能熟练地对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5 医疗法律法规及各科规章制度: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执业管理办法》、《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精神科护理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及管理制度》等。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各条款,提高法律意识,建立依法施护的观念,严格遵章守法,在工作环境中避免医疗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
3 培训与考核方法
3.1 专人负责制:科室选派1名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专业知识全面的高年资护士专门负责护士的培训考核,协同护士长做好护士的知识评估,做好培训计划,按计划内容进行授课、检查、考核,将护士考核情况汇总存档并反馈,做出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报护士长。
3.2 制定计划:对所有护士实行月考核,年度综合考评,每年制定培训月计划,以及学分制。
3.3 落实计划:实行以自学为主,科室安排授课为辅。授课内容严格按计划实施,保证学员学习时间,并做好学分记录管理制。带教老师、护士长定期抽查学习情况。
3.4 考核方法:实行分层考核。护士长负责本科护士考核,护理部不定时抽查考核。考核结果实行奖惩责任连带与科室挂钩。
3.4.1 护士长考核:考核护士在临床中运用情况、岗位工作质量、本人意见反馈等。采用晨会提问、病例分析、健康教育、各班工作质量、病人意见反馈、护理文书书写、意外事件防范能力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实行百分制记分,记录存入个人档案,上报护理部。作为护士续聘、转正、奖惩的参考依据。
3.4.2 护理部考核:护士在1年内,每月由护理部考核1次,不定时考核。以业务知识、工作能力、责任心、医护患满意度考核为主。采用座谈、项目抽考等形式进行。将考核结果与科室进行综合评定。作为护士续聘、转正、奖惩的重要依据。
4 效果评价
篇6
1.1中医护生来源缺乏二中医护理人才的充足是发展中医护理的关键而中医院校又是人才的主要来源。我院是中医医院海年来院实习的护生中几乎没有中医护理专业的汉新疆院校近十年中就没有培育中医护理人才,而我们院护理人员都是从西医院校毕业的基本上没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欠缺,中医护理三基知识及临证能力薄弱。
1.2中医院校办学无中医护理专业定向二目前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办学大多数是定位在中西医结合方向,也就是说学习中医的同时也学习西医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由于总的学时数不多,为了满足就业市场需求适应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时数一般受到压缩这让学生对中医知识掌握比较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
1.3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缺乏系统性二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与专科护理岗位教育均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实用性。如今崖国各地还缺乏统一的中医护理专业认证体系洛个医院进行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起点、深度、广度及课程课目各不相同。有的医院把培训、考核的重点放在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上忽略了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造成了护理人员在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时候缺少理论和技术的支撑这就形成了护理人员培训之后只是会做是不会运用的局面。
二、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展望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沐们的养生保健需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等问题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焦点与难点。中医护理因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古老而又先进的护理知识理论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技术历史久远的养生保健方法在现在与将来的社会发展中肩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在很多如糖尿病合并症、老年病、骨伤病、肛肠病、眼病等专科中,中医护理的运用能够有宽广的实践前景与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深入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使中医护理逐渐从医院发展至社区、家庭充分发挥其在老年病、‘漫性病、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作用。
三、作为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员建议:
①高等中医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应成立教学联盟洪同改革和发展中医护理教育,探析培养的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置、岗前教育内容与评价体系等。
②各级中医护理管理机构与中医护理学会应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与学术带动作用,依据中医护理专业的特征与对护士知识、技术、能力的要求广泛开展护理专题研讨。
③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医药的立法工作净取把中医护理的立法工作融入其中制定法规、规章与规范使中医护理事业能够向着健康、规范、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
篇7
[关键词] 护理模式 综合素质 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要求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给予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个方面的护理。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护理教学中应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1.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培养的依据
1.1 护理工作的作用日益重要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在病人康复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某些疾病中护理起到的作用甚至和治疗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在以往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方法是执行医嘱和护理常规。上世纪70年代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这一新的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病人的疾病本身,而且重视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心理及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它的提出将促进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在这一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人们认识到医护双方是合作伙伴,护理工作的方式是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这就真实地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1.2 护士的心理特点
护士正处于青春晚期(17―20岁),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强。教师在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才有助于护士拥有丰富的联想和向纵深发展机会;才有助于护士对问题全面、正确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解决;才有助于护士智力及非智力的共同提高。这样既可以满足她们认识和情感的需要,又可以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
2.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护士素质教育观念
回顾护理教育的实践,笔者认为在护士素质教育中有三个误区值得注意。第一,护士素质教育简单化。把素质教育理解成仅仅是开设一些与素质有关的讲座式课程,如护士的仪表、举止、语言等。素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简而言之,是使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作用的品格修养、功底或发展的身心基础,从结构上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可见护士素质教育是全方位、全时空的。第二,是护士素质教育片面化。近年来,在护士素质方面,时而强调业务素质,时而强调心理素质,把护士素质割裂开来,以偏概全,以某一方面的素质替代人的综合素质。实质上,素质是人的体质、性格、气质、知识、品质等多种要素的综合,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因此,如果只重视某方面素质的教育,难以培养出较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第三,是护士素质教育局限化。考虑学生的个性因素较少。学生各自的特质差别很大,入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原因及对护理工作的看法迥然不同。因此,在录取护士时,应尽量优先录取热爱护理专业的学生,以稳定护理队伍,提高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护理人才的成功率。[3]
3.在护理教学中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3.1 加强思想素质的培养
思想素质是根本,是当前影响护士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因此在护士素质教育中,应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在护士的两年理论学习期间,注重在护理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护士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培养,护士要具备较高的慎独精神,正确的道德行为,自爱、自尊、自律、自强。能够正视现实、救死扶伤、廉洁奉公、实行人道主义。
3.2 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
护士除必须掌握护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外,为适应社会和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养成正确的审养观,培养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文化素质是基础,提高文化素质符合社会的实际,有助于护士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思维能力、业务素质。由于护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文化水平偏低,加之中专护理教育偏重于业务技能的培训,因此文化素质教育一直是护理教育的薄弱环节。护士的文化基础不宽厚,限制了今后的发展,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处于被动地位,发达国家把护理教育放在大学进行是很有道理的。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护理教育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纳入高等教育,因此,对护理专业应增加文化基础课学时。可根据学业生的不同层次,开设文学写作、医学哲学、美学等课程,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授课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搞好护理专业的文化建设,在有限的条件下,使学生文化素质有一定提高。
3.3 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
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现代护理专家说:“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护理的艺术性,在于护士通过自己的形象表现出专业的独特的美。所以,护士只有对护理本身不断地学习、练习、领悟、尊重和理解,才可能不断地丰富、完善自我,从而在社会中树立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
3.4 加强身心素质的培养。
加强身体素质的培养。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特殊的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具备健全的体魄,精力充沛。所以要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健康的食谱,追求合理的营养,并积极开展健美操、韵律操等的运动与比赛。另外还要护士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规律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护士的综合素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如何在护士的心理不成熟,在校学习时间短的客观条件下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笔者在教学中收到一定效果,但还需深入探讨,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4.1 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抓住她们的心理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贯穿护理教学过程。首先,可以通过观看录像、医院实习等让她们切身感受一下护士素质的美与重要性。其次,通过学习,提高她们对护士素质的认识。最后,让她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练习,让这些素质逐渐具备在自己身上。
4.2 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注重采用诱导的方式。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尤其是基础护理学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她们良好的素质最能诱导学生产生美感,进而不自觉模仿,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模范诱导作用是不容忽略的。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胡佩诚.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5.
[3]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4]马培芳.美育基础知识[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8.
篇8
【关键词】 护理从业人员;科研能力;问题;主客观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科学研究作为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对护理学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由于广大护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促进了国内护理科研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探究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工作,加快护理队伍科研能力的建设成为一种必要。只有护理人员科研能力提高了,才能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 影响护理从业人员科研能力的主客观因素
1.1 护理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满意度 有研究认为,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与其科研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对其科研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大。同时,满意度反应的是一种工作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其工作积极性就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其科研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其科研能力的一个因素。
1.2 护理从业人员的职称和教育程度 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不同。主任护师的写作知识水平高于护师和主管护师,护师和主管护师的写作知识水平高于护士;主任护师的科研基础知识高于护士,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组间科研基础知识无差别。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科研能力有差别,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较中初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有非常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其科研能力相对较高。在教育程度方面,教育层次偏低是影响护理人员专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护理教育水平相对比较滞后,护理教育长期以中等专业教育为主体。由于我国护理人员教育起点低,导致其科研能力较低。教育程度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有影响,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居第二位,除大专和本科学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无差异外,其他各学历组间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及各维度均有差异。因此,护理教育应加强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强化和促进护理人员知识的更新,加快护理师资队伍的培养。
1.3 护理从业人员的培训机会 参与过不同培训和学习机会的护理人员其科研水平不同,通常接受培训和学习机会多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高于接受培训和学习机会少的护理人员。由于多数护理人员未接受过正规的科研教育,很多护理人员的科研知识大都是在进行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学到,所以需要专门的科研培训和学习。医院应该有计划地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护理科研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聘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级护师对护理人员进行科研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
1.4 护理从业人员的支持环境 支持主要指来自家庭和医院,其中家庭支持主要指爱人的支持;而医院的支持主要指医院领导及其他医务工作者的支持。
1.5 护理从业人员的科研时间 时间和精力是困扰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障碍,是影响护理人员科研水平的原因之一。由于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很多护士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时间的多少影响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只有拥有充沛的时间,护理人员才有精力对问题进行思考,才有时间进行资料查阅分析和研究。因此,医院应给予护理人员适当的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时间,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
2 我国护理科研现存问题
2.1 护理科研范围不够广泛。我国护理学研究的范围多局限于医院中,未深入社会、家庭中去,内容也以专科护理为主。心理护理,人文护理等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护理成果都停留在借鉴国外护理的基础上。在具体问题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无具体详尽的内容。由于护理人员人文科学知识的溃乏,加之护理人员查新意识淡薄,所研究的内容,更谈不上创新性。总之由于我国护理科研研究内容不够广阔,使我国护理科研的发展相对缓慢。
2.2 护理科研的科学性不强。我国的护理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从研究方法上讲,国内护理文献中前瞻性的研究文章仍然较少;在研究设计上,选用量性研究方法的多,并以调查法为多见,而质性研究方法采用较少;在科研的思路方面,只停留在解决问题的阶段,未上升到研究的台阶。
2.3 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应用于实践。护理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护理实践,但现实中,护理研究成果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困难,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很少得到应用。除了护士没有权力更新护理常规或技术操作规程外,护理研究可信度不高。我国护理有些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相对较低,影响临床应用。同时,护理人员缺乏科研意识和信息意识,导致研究成果无人及时发现和运用。
3 推动护理从业人员科研发展前景
3.1 护理研究更具科学性。随着护士学历水平的提高,继续教育不断深入,这将有利于推动护理科研事业的发展,护理研究的方法及手段将趋于多样化、多方法、多手段。护理科研成果将广泛进行交流。
3.2 护理科研领域不断拓宽。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范围已经由单纯的护理疾病扩展到护理社会的人,医疗护理扩展为医疗、康复护理。
3.3 护理研究的方法将进一步完善。随机临床试验的概念在目前的护理研究领域也广被国内外的研究者所重视,将会有较快的发展。质性研究的应用将更趋完善和成熟,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3.4 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护理科研队伍。护理学科需要应用科学研究促进专业的发展,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未来我国将拥有一批具有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的综合护理人员。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促进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项目教学法;信息传播模型;实践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水平逐渐提高。护理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与技能基础,还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沟通与综合处理问题的职业能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我院一直积极探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践行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日前也已经在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中进行了试点与推进。我们在《基础护理学》项目教学法的改革与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进行如下的思考与探讨。
1基于信息传播模型的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1.1传统课堂的信息传播内涵
信息传播模型认为,信息的传播有四个要素:信源、信息、通道、接收者。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学习的过程可以概括为“知识传递”、“知识内化”两个过程[1]。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信源(课程知识点)经过教师的加工理解,进行信息编码,经过通道(学生的听、看等途径),进行二次的编码综合,还原为学习到的信息成果。通过信息传播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传统课堂的两大弊端:一是信息传播过程中,教师的信息理解偏差、学生的堂上关注度及纪律等要素,都能成为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干扰信息。根据香农的信息传播模型[2],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噪音信号的干扰,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二是,传统课堂的传播方式为“教师学生”单向传播,限制了学生的主观创造性。
1.2基于信息传播模型的项目教学法,能有效的翻转课堂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驱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2001年,“项目教学法”被引入我国[3],主要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转化为“项目”。从信息传播视角,项目教学法优势在于:一是降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错误信号(噪音)干扰。改变传统的堂上“知识传递”、堂外“知识内化”的过程。课前“知识传递”、课上“知识内化”。学习的第一步是先主动获取信息,信源又是规范的视频与直接资源,可以避免教师编码偏差及堂上纪律等要素造成的师生噪音干扰,提高了知识传递的质量。二是,将信息的传播拓展为双向循环过程,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堂上讨论体验式的“知识内化”,也更有利于相互的启发与知识吸收。可以说,根据信息传播模型原理,利用项目教学法,能有效的实施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与信息(知识)传播的有效性,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值得尝试的一种途径。
2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基础护理学》的设想与实践
2.1《基础护理学》的课程地位与性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必修课,属于职业能力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护理实践技能。它承接着医学基础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开设于护理专业第二学期,是临床各专科护理课程的基础与桥梁。在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涵盖两方面的意义,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护理技能的训练[4],所以从课程性质上来说,我们一般将它界定为理实一体课。
2.2我院《基础护理学》项目化教学组织
本院自去年开始,为满足教师对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需求,先后派出骨干教师外出系统性学习了项目化教学方法理论,并将专家请进校园,开展全院性项目教学法培训。《基础护理学》作为全院第一批项目化教学改革课程,在去年与今年的上半年,通过教研组老师的讨论与修改,基本完成了项目教学法的项目重组与内容设计,并在对口护理班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2.2.1内容组织重新整合的项目教学法,以阑尾炎、股骨颈骨折、肺心病、糖尿病、宫外孕、贫血、颅脑损伤、小儿腹泻等病例情境将常用护理技能与急救技术进行贯穿。共整合出11个模块(见表1)与子项目若干(见表2)。2.2.2教学形式以项目一子项目3《运送法》为例,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APP在班级群里推送《运送法》课件与微课视频及任务导学单,让学生观看自学。(2)学生以组为单位参照导学单进行学习与练习体验(理论学习运用学院图书馆与教师网络微课资源;练习以组为单位,运用了本人前期课题建立的开放式实训中心资源)。(3)通过课前的准备,学生基本掌握了《运送法》的操作,课堂上,将运送法分解为三个板块:运送前的与患者沟通交流、运送前的各种准备、运送操作。分别小组情境展示三个板块操作情景剧—小组间讨论与互评—教师指导及结合掌握程度的技能规范。(4)分组规范性体验与技能完善练习。(5)情景剧评比形式,检测技能掌握度。
3项目教学法引入《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有效性
3.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以学生为主导,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学生分组课前根据任务自学准备,课上结合项目情境进行角色模拟等展示,然后学生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这种先自学后授课[5]的教学形式,以学生先行体验为主,学生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源的构建者,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3.2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以“学习-实践-创新”为主线[6],坚持实践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性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自我分析与解决任务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自我的思考结合教师的指导,摒除了堂上关注度、纪律等要素的噪音干扰,比单纯性教师讲授更有效。
3.3丰富了课堂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
将授课内容整合到职业情境中,通过学生自学,在课堂上展示学习的效果并讨论,这过程中用到的诸如情境模拟表演、小组式讨论等方法,改变了传统职业教育课堂氛围差、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学、找、演、看、想、听、议、做”的过程中,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与互动性。
3.4强化了职业实践
有别于传统课堂的“老师讲授-操作演示-学生模拟练习”形式,项目化教学法以“会做”、“解决问题”为最终落脚点与评价标准,符合《基础护理学》课程性质要求,强化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职业实践教学效果。
3.5有利于教学相长
在课堂讨论与教师指导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提出的问题与视角,并不是每位老师都可以预期的。作为项目化教学的指导老师,必须不断的丰富自己专业与相关知识,提高课堂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对教师的自我发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4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4.1问题
在《基础护理学》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项目化教学,将理论知识整合融入到项目的设计中,以学生“做中学”为主旨,特别适合《基础护理学》中单一实操项目。可是,用几个项目贯穿整个《基础护理学》所有的理论知识点,很难做到,势必影响诸如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等理论知识的系统性。(2)结合职业教育学生的学情,《基础护理学》应用项目化教学,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自学能力及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发现,有部分学生自学能力欠佳,学习较为吃力。(3)一个项目的课堂组织与完成,需要同学课前的大量自学与准备,也需要课堂上的因势利导及课后的指导延伸。这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很高。(4)由于护理技能操作与工学实践有一定的区别,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而非机械,这就要求《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学生不但生会做,而且要做规范,还需要做的让患者满意。这里面涉及到复杂的人文护理与评判性思维的方法。有些项目,传统的两学时无法完成,要保障项目教学法的实效而非走过场,还需要学时的调整。
4.2对策与思考
(1)提高认识在项目化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也有很多争议:有些老师是唯项目教学论,认为项目化教学是改变目前职业教育瓶颈问题的万能良药;有些老师与同学则是反对项目化教学,认为这种教学不利于医学教学的规范性与严谨性。其实,项目化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与理念,它为我们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善于接受新的方法,把它与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很好的磨合、与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的整合,做到真正的“以教促改”。(2)注重团队的协作项目化教学改革,需要老师以团队的力量对课程进行整体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老师与同学的集体智慧去不断完善。(3)整体设计做到一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需要从课程自身、课程与专业其他课程衔接等角度整体设计,比如改变传统的授课组织形式、课时分配及授课时间等等。(4)素养提升项目化教学改革,对学生与教师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人文素养都是一个挑战。学生需要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中不断改进学习方式与方法;教师需要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更好的指导项目的开展。(5),灵活运用项目化教学改革,并不是对其他教学方法的否定,我们在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的优势,展开任务教学。比如,有些理论知识,我们可以结合讲授与PBL,来保证理论的系统性;有些操作,堂上情景表演可能观看效果不强,甚至由于同学操作的不规范性,可能会起到误导作用,那我们就可以结合目前的在线教学APP及同学都有的移动手机,将同学自己的操作转为视频,利用多媒体形式堂上展示,保障了操作的可视性与讨论规范的及效性。
5总结
篇10
【摘要】目的:观察探究式学习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07、08级专升本护理学生60名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2个班各30名,对照班按课程标准进行正常的教学,实验班在此基础上加以探究式学习法教学模式。结果:两班在学习兴趣、创新实践、研究能力及总分上有差异(P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护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32-02探究式学习法也称为“课题式学习”、“专题学习”[1],是目前教育界推崇的旨在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法[2]。探究式学习法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探索、勤于钻研的精神,发掘对学习的兴趣和潜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亦可提升任课教学老师的自身素质。其以发展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3]。我院2009年9月-2009年12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了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的教学活动,本文将实施过程与初步成效总结,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将在我院07、08级专升本护理专业学生60名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2个班。实验班30人,年龄18-20岁,均为女性。对照班30人,年龄18-20岁,均为女性。两班入校成绩、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均无差别。
1.2方法:对照班按课程标准进行正常的教学,实验班在此基础上加以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教学模式。操作方法如下:①准备阶段。对实验班护生及参与探究式学习法的老师进行探究式学习法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对科学研究基本步骤开展专题讲座,分别召开指导老师及学生小组会议,以明确对学生的要求和指导老师的责任。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护生和指导老师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探究式学习法和相关知识后,成立探究式学习法小组,每班5组,每组6人。③制订研究计划。在探究式学习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自主”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诱发他们对研究问题的兴趣,师生共同选取并确定《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血液科护理》教学内容为课题研究。护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并制订计划表。计划制订后,指导老师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④课题研究实施。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开会,讨论和交流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护生采用查阅文献、上网检索等方式收集资料,获得研究资料或数据,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及时了解课题活动情况,并提供适当的指导。
1.3判定标准:对07、08级护生实施探究式学习法,教学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调查问卷法对两班教学效果进行比较。问卷参考相关科研论文[4]自行设计,其中,自学能力、协作精神各3项;学习兴趣、沟通交流、创新实践各4项,研究能力为12项;每选1项为2分,共计100分。85-100分为优秀、70-84为良好、60-69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该问卷经相关专家审定,效度合理,另外预实验中测得其Cronbach,α值为0.826,证明信度可靠。
1.4数据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均数t检验,P
2.1两班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比较,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班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比较(χ±s,分)
班别例数 学习兴趣 自学能力沟通交流协作精神创新实践研究能力总分实验班30 8.77±3.157.91±2.859.76±2.978.36±2.198.74±2.3735.85±7.7779.26±10.70对照班30 7.05±4.216.12±2.688.21±3.116.15±2.407.08±3.1930.11±9.6170.32±12.47由上表可见,两班在创新实践、学习兴趣、研究能力及总分上有差异(P
2.2学生对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实验成绩的评价结果,具体数据,(见表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学生探究式学习法实验成绩的评价结果
班别组数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组数百分比组数百分比组数百分比组数百分比实验班5360%2 40%0 000对照班5240%120%120%120%3.讨论
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随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导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改革中逐渐得到认可,如何培养护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直为护理教师所关注。
实质上,探究式学习法的精髓就是“模拟科学研究”的学习过程。将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引入《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向由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的转变。通过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学生不仅可学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可培养其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了今后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方式都应当有益处,为以后护理科研打下坚实基础[5]。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方式的实施,要求指导老师不仅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较广的知识面;既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又要有较高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因此通过探究式学习法引入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班在学习兴趣、创新实践、研究能力及总分上有差异(P
课程结束后,对授课教师进行满意度测评,学生对授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满意度均在95%以上。该课程意见反馈会上,学生代表们也表示:此项课程改革是成功的。通过研究小组的合作,完成解决临床问题,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当然,在课程改革的执行过程中,有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如团队中各成员参与程度不一致、课题时间经费有限、研究例数偏少(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只有30例)等等。有关学时分配、考核形式、教师指导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完善《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参考文献
[1]王晓杰,沈宁.探究式学习法及其对内科护理学的提示.中华内科护理学,2005,2(1):9-11.
[2]霍益萍.探究式学习法.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234.
[3]王升.探究式学习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26.
[4]何佩仪,冯秀兰,郭小云,等.探究式学习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04,3(1):39-41.
- 上一篇:乡镇宣传文化工作总结
- 下一篇: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