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个体化延续护理;高血压;生存质量;效果
高血压是指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 mmHg现象,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症状并不显著,后期逐渐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夜尿增多、乏力、胸闷及心悸等[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5月~2015年8月,将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90例高血压患者中,轻度高血压患者26例,中度高血压患者39例,重度高血压患者25例,按照高血压病分级[2]:一期患者38例,二期患者35例,三期患者17例;实验组90例高血压患者中,轻度高血压患者28例,中度高血压患者40例,重度高血压患者22例,按照高血压病分级:一期患者39例,二期患者34例,三期患者17例。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无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9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一般护理,主要有药物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及生命体征指标监测等;实验组9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健康资料填写、血压值监测、电话随访、家庭随访等,达到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高血压患者躯体疼痛、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生存质量的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分数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高[3];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质量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见表1。
2.2生存质量 两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对比,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同时可能伴随血管、心脏、脑及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4],高血压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身体健康,我院针对收治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延续护理,通过制定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案将护理工作落实到患者日常生活中[5],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3.1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实际情况为其讲述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手段、护理方式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2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疾病、疾病带来的不适及长期治疗等因素,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为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多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告知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
3.3健康资料填写 患者出院前,让其详细填写健康档案,档案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入院血压值、出院血压值及用药剂量等,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并告知患者将每次测量的血压值记录下来,告诫患者及患者家属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的保持[6]。
3.4血压值监测 患者来院后,将血压监测仪及患者记录的血压值进行回收,根据患者动态的血压值,调整用药方案及护理手段,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询问患者的饮食及作息,以便对方案作出更好的调整[7]。
3.5电话随访 第3 d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主要了解患者的自测血压情况、有无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针对患者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症状做出解答并记录下来。
3.6家庭随访 第10 d去往患者家中进行家庭随访,携带水银柱式血压计为患者进行血压的测量,针对出现负面情绪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及鼓励、支持,告知患者家属多陪伴、照顾。
个体化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生存质量的评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李艳红.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9(15):48-49.
[2]穆文霞.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7):5712-5713.
[3]汪才侠.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5):125-127.
[4]徐,陈雪薇.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4,56(34):7737-7738.
[5]丁兆梅.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15):238-239.
篇2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护理
老年性高血压是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者。临床症状以血压波动大并发症与合并症多见。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复杂,与一般成人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差别,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及严重并发症,对降压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差异性很大,重视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殊性,对老年性高血压病的防治及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本文通过对本院148 例老年高血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针对特征进行护理并分析护理与否后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 年6 月~12月接收的98例老年高血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取门诊随诊治疗病人50例,1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63例,年龄为60~81 岁,平均年龄(70.2±7.6)岁。
1.2方法 记录患者临床特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并作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的实验数据经正态性检验,数据呈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各组之间比较用Mann Whitney U检验(非参数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疾病特征 依据统计发现,所有患者的疾病具有血压波动性较大,收缩压增高为主,诊室高血压多见、容易出现性低血压、容易并存多种疾病且并发症多、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易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的临床特点。
2.2两组血压情况的比较 两组数据比较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住院治疗后经过优质护理血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门诊随诊治疗病人中有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护理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见表1。
3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血压波动性大,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又或是平均动脉压波动性均比年轻患者大,尤其是收缩压最为明显;②以收缩压增高为主,年龄的增加致使主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弹性减低,血管的顺应性下降,心脏收缩时,动脉血管不能有效扩张血管来缓冲血流带给血管壁的压力;心脏舒张时,血管壁又不能靠弹性回缩来维持一定的舒张压。故在老年人群中,收缩压增高更常见;③诊室高血压多见,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较,诊室高血压更为常见,容易导致治疗过度。因而,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加强血压监测,尽量做到家庭自测血压,需要时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是否存在诊室高血压,避免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④容易出现性低血压,性低血压是指患者站立3min后,收缩压在仰卧时比站立时降低20mmHg以上或舒张压降低10mmHg以上,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2]。老年人颈动脉体、主动脉弓、心肺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肾脏排钠增加,脑血流降低,窦房结功能减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对生理刺激的反应性降低,随着增龄口渴机制损害引起的血容量体积降低,这些因素均可诱发性低血压。据报道,24%的老年人存在性低血压,且经常无症状[3];⑤容易并存多种疾病且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脑血管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慢性支气管炎、缺血性肾病及老年痴呆等疾病。较常见的为脑血管病变,且预后不好;⑥昼夜节律异常,健康成年人的血压的高峰时间是6Am~10Pm,血压的低峰时间是10Pm至次日6Am。即昼高夜低型,日间血压水平较夜间高10%~20%(即杓型血压节律)。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增高幅度>20%(超杓型)或夜间血压下降幅度
针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特点以及病人的依从性和不良生活方式,临床治疗后应进行相应护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通过优质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及相关并发症,分析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住院治疗后经过优质护理血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与国内许多学者研究相同[5]。老年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肾病变的危险因素,也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护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特征,作出合适的护理方案,加强患者心理护理、饮食和运动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护理,可使治疗效果最大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6]。本研究显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方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综上所述,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逐年递增以及治疗中药物对各器官功能的损害,提供优质护理对疾病的后期治疗尤为重要,能够改善预后,延长患者寿命。
参考文献:
[1]薛金岭.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5:2416.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579-616.
[3]Psifz,L.Orthostalic hyperlension in the elderly[J].N.En-J.Med,1989,321:9.
[4]Kario K,Shimada K,Risers and extreme dippers of noctumal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on:antihypertensive strategy for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J].Clin Exp Hypertens,2004,26:177-189.
篇3
【关键词】 自我管理; 认知情况; 专项护理;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6-0080-03
高血压属于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类型之一,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1]。目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主要依靠降压药物服用,但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率仅为30%~40%[2]。加强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保证长期遵医用药被认为是高血压控制效果的关键[3]。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实施专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血压达标率,高血压疾病知识认知及自我管理行为情况等,探讨专项护理干预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诊断标准[4],且年龄>60岁;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者,合并心脑血管严重病变者,恶性肿瘤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专项护理干预,包括:(1)专项指导。责任护士需要根据针对患者生活习惯、个体差异及运动状况进行评估,实施针对性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血压测量方案,尽量进行人工测量,降低误差水平;每日测量3次血压,并详细记录数值;同时根据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及时改变药物种类及治疗方案,从而有效进行血压控制。耐心向患者解答疾病相关问题;指导患者制定低糖、低盐、低脂饮食方案。每日盐摄入量为6 g以下;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太极拳、散步等运动方法[5-6]。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帮助其确定每日应完成运动量,并对饮酒、吸烟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2)专项讲座。每周开展一次高血压专项讲座,针对高血压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检查、预防及治疗等相关知识进行宣教,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采用差异化讲解方式,尽量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完成宣教[7]。(3)心理干预。老年患者因疾病原因,极易出现情绪波动,导致血压受到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交流,进行心理评估,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预防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出现;指导家属多陪伴、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8]。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患者干预后血压达标例数,计算血压达标率;血压达标标准为诊室血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压达标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压达标率分别为78.72%(37/47),95.74%(45/47);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高血压认知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高血压标准、与饮酒、与饮食、与体重关系及危害程度等高血压认知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通过针对性干预后,主观能动性提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主动配合检测血压,坚持定时运动,有意识的规律服药、控制饮食和戒除烟酒,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观察组坚持运动、规律服药、饮食控制及戒烟戒酒等自我管理行为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已有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发生率高达45%~50%,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0]。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血压波动大,降压效果差及并发症多等特点。自我管理行为是一种以增强战胜疾病信心为目的,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建立的管理临床症状、治疗、身心及生活方式变化的能力[11]。而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升对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用专项护理干预,通过专项指导、专项讲座及心理干预等方面,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指导患者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并通过心理安慰、支持显著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同时在个体使用降压药物基础上,加强每日血压监测执行力度,并针对服用药物进行专门降压机制讲解,解除患者疑虑,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信心。
本次研究结果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压达标率分别为78.72%(37/47),95.74%(45/47);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合上述,专项护理干预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增加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并有助于改善自我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郝静,杨辉.独居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65-67.
[2]黄宝延,李峥,夏京华,等.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经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773-776.
[3]高佩蓓.护理干预对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179-181.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5]冯青云,方萍,肖红霞,等.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2):225-226.
[6]董飞男.对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72,91.
[7]郑蔚,史艳萍,张利霞.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6B):1565-1566.
[8]陈广秀,王忠梅,万青,等.强化饮食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9):80-81.
[9]陈德美.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71-72.
[10]周寒亮.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及其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1):25-27.
篇4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 老年高血压; 血压;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8-0101-02
doi:10.14033/ki.cfmr.2015.28.048
高血压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不断上升,高血压已经逐渐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2]。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和免疫力的下降,患高血压后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危及生命安全[3]。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健康进行改善,笔者所在医院特对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了不同方式的护理,以论证个体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5~85岁,平均(73.66±3.84)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为12年,平均(7.28±2.24)年。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5~84岁,平均(73.37±3.79)岁;
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为12年,平均(7.14±2.31)年。
两组患者的相关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是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定期血压监测、遵医嘱用药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心理护理。为避免老年高血压患者因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以耐心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疑问予以耐心的解答,以使患者放宽心态,加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2)个体化用药护理。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年龄、体质等因素的不同,分别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并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按时发放药物,同时监督患者按时用药,如患者的血压逐渐处于控制平稳状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用药方案进行适当调整。(3)饮食护理。为避免患者因过度摄入食盐造成血容量与机体循环系统负担的增加,应将患者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 g/d以下,尽量以高纤维素、高蛋白的饮食为主,同时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彻底杜绝烟酒,将饮食习惯调整至科学规律。(4)康复锻炼。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对于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可在适当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通过散步、骑自行车等轻度运动来促进患者康复进展。(5)睡眠护理。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病情恢复进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在睡眠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可有效减轻精神因素对血压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意识催眠等方式保证患者的良好睡眠质量,如有必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患者助眠药物进行用药催眠。(6)出院护理。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可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按时服药、保持科学健康的饮食规律与睡眠规律,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血压情况,如有必要则再次返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作为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情况比较
以不同的方式分别实施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121.35±8.51)mm Hg、(81.35±7.39)mm Hg,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在年龄因素与病情因素的双重影响下,身体机能出现大幅度下降,稍有不慎则将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体化护理是一种基于人性化原则、以患者为主体的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全方位包含了心理、生理、用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制定出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符的护理方案[4-8]。本研究结果论证了个体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经护理后的血压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由此可见,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同时对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叶小红,黄惠香.个体化护理在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6):861-863.
[2]吴叠恩,陈倩萍.个体化护理在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控制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38-339.
[3]马玉青.观察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2(12):142-144.
[4]施苏媚,楼香桂.个体化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7):1118-1119.
[5]贺晓娟,姚依群.个体化干预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5):637-638.
[6]龙秀红.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317-318.
[7]吉云兰,崔秋霞,殷晓红,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403-4405.
篇5
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管理,为60例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药物治疗以及定期随访干预,并且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观察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结果:对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有所提升,所有患者用药依从性都有所提高,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护理干预能提升高血压患者对疾病危害的认知程度,高血压治疗的用药依从性提高以及血压也得到很好的控制,护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病情,降低患者血压有着积极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干预影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6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13-02
高血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尤其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出现高血压疾病的几率越来越大,这种现象也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必须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基本知识普及,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全面准确的认识高血压疾病的危害,让老年人能及早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如果高血压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就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而本次研究就是希望通过护理干预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从而更好地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和病死率。本次护理干预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6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高血压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44.6±5.2)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3.2±4.3)岁。60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均没有明显的并发症,意识清晰,并且主动接受调查,排除患者心、肝、肾脏等重要器质性疾病以及意识不清和不愿意合作情况。
1.2一般方法。医护人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且求得患者同意,为患者讲解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在护理干预前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本组选取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经济状况、家庭支持、工作情况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都具有随机性,且存在显著性相关性。本次研究中,不愿意依从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不够、态度、疗程长、生活不规律以及忘记或漏服药等。
1.3护理干预方法。纠正错误的认识和态度:帮助高血压患者提高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能力,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性;促进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得到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对帮助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是对患者的督促,增强患者的信心,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因素。通过这些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2结果
本组选取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患者护理干预后服药依从率与干预前相比明显上升,如表1。
3结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高血压最好的治理方法就是控制患者心情、饮食和用药,通过患者自我调节和控制,进而能保持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平衡,不会引发一些的并发症[1]。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低知识、低控制、低治疗[2],正是由于患者缺乏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水平,无法全面了解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性。目前,由高血压疾病引发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给造成比较高的病死率[3]。而控制血压是降低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4],但是很多患者在服药期间,认为疾病症状有所缓解时,就随意停止用药,或者是患者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开始恢复正常,就自行停药,最后造成病情反复。
本次临床研究就是针对这种现象展开的探讨,希望通过医护人员的干预,帮助高血压患者提升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本次研究中对60例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均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由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提升,相较于干预前,患者用药依从性有了进一步提升。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医护人员的干预之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进而影响患者的行为意识,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本次研究结果说明,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重要和积极的影响,通过实施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提升血压控制率,最终达到降低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玲,张家光,孙冬梅.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09):213-214
[2]刘丽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15):1102-1103
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 高血压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10-02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疾病发生早期,患者仅有头痛、眩晕、恶心、心悸失眠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升高的血压持续损害血管、肾脏、心脏、大脑等器官,患者可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病、脑卒中等并发症[1]。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由此可见,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防止病情加重、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本实验通过对2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分析了其在高血压预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选取某社区正在使用药物控制血压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患者123例,女患者77例,年龄在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74±1.74)岁。以上患者的血压经多次测量,均符合WTO制定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
1.2 方法。对以上全部受试对象进行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1.2.1 健康教育前进行调查评估。工作人员通过分析病历、和患者进行沟通交谈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生活方式(饮食状况、运动状况、是否饮酒吸烟)、文化程度、对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等。
1.2.2 健康教育方式。
1.2.2.1 集体宣教。定期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通过授课的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并向所有受试对象分发健康知识宣传单,小卡片,相关书籍等。
1.2.2.2 分组讨论。将以上200例患者根据文化程度分为10组,制定针对性的小组教育方案。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健康知识讲解,组织其进行健康问题讨论。鼓励其进行沟通交流,分享高血压控制的经验。
1.2.2.3 个体沟通。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谈,了解患者对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在健康教育实施时面临的问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1.2.3 健康教育内容。
1.2.3.1 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高血压的诱发因素,高血压在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高血压的并发症、治疗方法、控制血压的意义等相关内容。
1.2.3.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行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告诫患者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少于5g,并向患者介绍生活中的隐形高盐食品,例如面包,火腿,腌制食品、啤酒等[3]。帮助患者制定均衡饮食方案,在平衡营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减少脂质的摄入。注意多食用水果蔬菜,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1.2.3.3 运动指导。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运动方案,讲解运动疗法在高血压控制中的积极作用;为肥胖患者制定减肥运动方案,告诫其减肥的必要性,并发动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监督协助。
1.2.3.4 用药指导。向患者介绍高血压常用药物以及其不良反应,并告诉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规律用药。
1.2.3.5 心理指导。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安慰沟通,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实验效果评价。根据教育前后患者血压水平的整体变化,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试卷分数评价患者知识掌握状况,试卷得分90分全部掌握;生活方式有无发生改变:是否减少食盐摄入、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是否规律服药等进行结果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收缩压的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并接近于正常水平;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增高;多数患者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低盐饮食、参加体育锻炼、规律服药人数明显高于从前。P
3 分析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该病病程长,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4]。本实验通过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使其对高血压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了解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的重要意义;通过相关的饮食、运动、用药等指导,纠正了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避免了病情的加重。综上: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桂芝.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不良行为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2008,15(8):79
[2] 刘丽萍,何华,黄金萍,等.连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7,14(6):88―90
篇7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整体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科学的整体护理干预,78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康复,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整体护理;老年;高血压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的常见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⑴。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对于护理的需求也不断的扩大,整体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整体护理是在常规的护理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开展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护理工作,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⑵。为了探讨整体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6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在未使用任何抗高血压并且安静的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2护理方法
1.2.1建立档案老年患者的血压会随着季节与运动而发生变化,一天的不同时间血压也会存在差别,准确的评估血压是有效防止与规范治疗高血压的前提与关键⑶。为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前,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准确评估血压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由经过专业的护士每天早、中、晚为患者进行血压测量,记录3次的测量结果,平均值即为患者当日的血压,对患者的血压等级进行评估。同时,为患者进行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其心血管的危险层级进行评价,为患者建立档案,收录评估结果。
1.2.2健康教育以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如布置展板,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定期在病区举行专题讲座,请相关专家讲解高血压的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等,介绍当前高血压的相关研究。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的不同程度,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床上翻身及活动技巧,需要注意的事项,饮食及营养补充要求。
1.2.3心理护理目前,对于高血压尚无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常常需要终身服药,患者常常伴有焦虑、不安、恐惧、消极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反过来又会升高血压,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的聆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心理,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合理的利用专业的心理、伦理及社会等相关知识,帮助患者缓解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减轻其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细心,积极的配合治疗,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1.2.4用药护理控制血压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血压等级、基础疾病、靶器官的损害情况及患者的经济状况为其选择降压药物。根据患者的情况,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充分的发挥药物的降压效果,维持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足够,减少对药物的耐药性。叮嘱患者切勿私自增加或减少药量,持续记录患者的血压,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协助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1.2.5家庭护理高血压是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经常住院治疗和长期维持治疗,家属难以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消极情绪,导致患者更加的悲伤、抑郁,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护理人员应当积极的与患者的家属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做好其思想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⑷。
1.2.6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进食低盐、低脂及低胆固醇的食物,应清淡适中,如瘦肉、鱼类等;选择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芝麻、海参等;减少动物内脏、脂肪、高蛋白及高糖的饮食;限制浓茶、咖啡等饮料的饮用,宜选用豆浆等。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记录耗盐量,限制钠盐的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
1.2.7运动护理如果患者的病情与体力许可,可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种花。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体操、太极、散步等,改善新功能及其心理状态,要注意劳逸结合,切忌剧烈的运动。肥胖的患者应当适当的减肥,控制体重。
2结果
经过精心、科学的整体护理干预,78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后出院。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服药依从性、生活习惯均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3讨论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升高,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老龄化的进程也逐渐加快,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⑸。高血压是老年患者中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及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严格的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给药,减少患者血压的波动,将降压效果发挥到最佳。我院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的血压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服药依从性有所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⑴聂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策略.[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6):330—331.
⑵古艳芳,刘仲寅.整体化护理干预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7):112—113.
⑶杨仲辉.整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03(6):18—19.
篇8
【关键词】高血压;家庭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9%,即目前高血压患者达到1.8亿;在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控制率并不高,美国1988-1992年的调查为28%,英国最近的调查为7%,我国北京方庄的调查为19.5%[1]。血压控制率低与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差密切相关,有学者指出,家庭护理干预是影响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庭护理是对有后续照护需求的个案及其家庭,能在自己的家庭环境中,获得定期性的专业健康照护服务,并达到健康促进、健康维护与疾病预防的目标。因此,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质量对其依从性与控制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探讨程序式家庭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依从性的影响,为开展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1方法
以同年龄组(以5年为年龄组的划分标准)、同性别、同高血压等级为配对条件,以1∶1为比例进行配对。从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出,4对满足配对条件的高血压患者,将同一对的两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程序式家庭护理(下称家庭组)与常规社区护理(下称常规组),共干预6个月。
1.1家庭组干预方法:评估的实施:本研究进行2次评估。首次评估指第1次对患者身心状况总体的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再次评估指除首次评估及定期评估外,其他时间段随访的评估,评估主要的重点是护理措施的效果、新的健康问题及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定期评估是指干预第3、6个月时对患者的评估,除包括再次评估的内容外,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生存质量、依从性进行整体评估。
1.2家庭组干预内容:家庭组干预内容以患者需求为导向,选择慢性病普遍存在的家庭护理需求,并将其分为优化疾病知识结构,调适负性心理,强化健康支持体系三大范畴。其中优化患者疾病知识结构,包括:①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如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发生发展过程、并发症等;②生活方式知识宣教,如饮食种类、热量的计算、运动的种类、运动时间、服药的注意事项、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等。心理干预措施:①认知疗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心理问题,采用积极态度对待疾病如采用现身说法,介绍其与心理状况良好的患者认识并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参与种植花草、下棋、练习书法等;②放松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及音乐治疗,如听舒缓音乐、放松技巧等。
③行为矫正疗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采用设置闹钟提醒、放置醒目标牌提醒患者服药。强化健康支持体系措施:①指导家属给予患者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如经常提供患者喜爱的食物、足够的生活用品、陪伴患者身旁等;②介绍病友相互认识,并介绍与其疾病抗争的经验;③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④指导患者有效利用家庭资源,指导患者运用家中最有知识者、最亲密最有话说者说服并鼓励家庭成员选取健康行为的决策、指导患者积极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遇到困难要主动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以获得帮助与支持。
1.3干预方法: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宣教方式,其流程包括:①知识评估-分析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确实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②知识评估,应用自制疾病知识评估问卷对患者疾病进行评估,将患者疾病知识分为3层即患者已掌握的知识、不了解的知识、想了解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确定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归类如知识缺陷、知识转化行动障碍、错误健康信念等。对存在的问题探究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患者是由于经济原因引起,采取争取低保或社会救助的方式;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说服家属为患者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③实施严格按家庭护理方案的要求、时间、方式以及频率、实施流程图有序地实施;④第2个月每周入户干预2次,电话随访1次;第2、3个月每两周入户1次;第4-6个月每月干预1次,包括即时提问、行为疗法、电话监督。
2程序式家庭护理对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
社区干预使血压下降,主要从两个方面起作用。一方面避免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包括:情绪激动、便秘、饱餐、肥胖、 吸烟饮酒、缺少运动、失眠、食盐摄入过多、不合理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这些知识,通过定期随访及增加社会支持进行监督、采用行为矫正疗法纠正其的不良习惯。另一方面从直接将低血压角度出发,采用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包括让患者了解服药的注意事项,正确服用降压药的方法,家属的督促及设置服药提醒措施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据相关资料显示,90%的降压药能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因此患者掌握正确用药,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是血压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2]。
3结论
程序式家庭护理能提高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促进血压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本家庭护理模式还体现了良好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制订了具体的、可行的流程图与护理步骤实施程序,使操作简便易行[3];选择需求量大、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家庭护理服务,从而既能满足高血压患者的需求,又能适应社会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因此,程序式家庭护理模式值得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解.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中医药导报,2007,13(9):60-61
篇9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患者;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43-02
高血压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大多需接受药物长期治疗,社区患者由于未接受有效监督,或者不知晓疾病危险因素,而导致血压控制率较低,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全科医生为基层慢病防治的主力军,可有效进行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促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是目前全科医生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学者认为[2],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是相关研究较少,对其应用可行性尚未证实。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对其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判断其管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社区登记的高血压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中制定的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0.8±6.2)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2±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0.1±6.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8±1.5)年。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签署合约;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可正常交流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妊娠期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健康于信息收集后建立档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宣教:以口头宣教、宣传栏宣教及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高血压饮食相关注意事项,严格控制肉食及食盐摄取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新鲜蔬果;运动指导:每日饭后1h散步30min左右,根据身体耐受程度制定运动计划,坚持每日锻炼。观察组由全科医生签约管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制定管理方案由全科医生与高血压患者签约,收集患者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估,分析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指导患者积极与团队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实现健康计划目标[4]。团队首席医生需要不定期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的保健知识。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健康情况变化再次调整计划,促使健康状态与管理方案协调,从而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1.2.2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应用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记录高血压患者健康状态及服药、住院、合并症等情况,经过管理软件分级执行管理。1级管理主要为诊断轻度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合并症;需每3个月随访一次,若经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效果不佳时,需增加药物治疗;2级管理主要针对中轻度患者,或同时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需1~2个月随访一次,给予适当药物控制病情,并及时进行药物效果评估;3级管理为高血压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或者存在靶器官损伤者,需20~30d随访一次,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密切注意用药情况及副作用、并发症等情况,一旦病情异常需立即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1.2.3激励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实行签约服务积分奖励制度,为患者建立健康储值卡,可根据患者接受不同的服务内容及完成情况获取健康币,可通过健康币获取相应服务项目,以此提高患者依从性[4]。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变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知晓,80分以下为不知晓;高血压经早中晚三次测量,均为130/90mmHg,平均波动幅度≤5mmHg为达标,反之为不达标[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率以(%)表示,采用χ 检验,P
2结果
2.1血压水平变化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33%,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89.58%,与对照组64.58%、72.92%相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健康管理为新型卫生服务模式,可通过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收益。社区健康管理不仅能帮助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降低医疗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主要手段。高血压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6]。有学者研究发现[7],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国内针对全科医生签约管理高血压的可行性尚处于探讨阶段,尚无确切依据。
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48例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年后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也能提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度,利于患者预后,是高血压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娟.社区全科医生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6):900-901.
[2] 杜兆辉,梁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0):844-846.
[3] 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4] 冯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52-355.
[5] 王会奇,李东升,何松明,等.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26-28.
[6] 王秋英,钟华,郑晓英,等.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56-157.
[7] 丁平俊,张华,王春梅,等.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6):410-413.
[8] 吴仿东,彭惠容,李淑清,等.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5,31(21):3001-3003.
[9] 俞蕾蕾,陈利群,王敬丽,等.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77-681.
篇10
对于两组急诊高血压患者,医护人员给予的常规护理项目包括:降压治疗,为患者妥善办理离室登记及做好护理记录,指导患者饮食、运动和用药方面的注意事项,安排患者定期来院复诊,依据患者病情稳定状况安排出院事宜等。个性化延续护理比常规护理更加细致和人性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措施:①对每位即将出院的患者给予常规性指导,给每位患者发放24h动态血压监测仪[2],方便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②出院3d后,患者将血压监测仪归还给医院,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血压的起伏变化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疗程,以方便患者在家进行治疗,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的叮嘱,在家一旦发生异常现象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以免错过抢救最佳时期;③医护人员在每位患者出院5d后,还应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操作心得,有任何疑问都应为患者详细解惑;④患者出院10d后,医院制定专门人员对患者进行家访,进一步确定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并对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适当疏导。统一观察所有患者1个月和3个月内再次就诊的情况。
2观察指标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密切关注所有患者的血压指标变化,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将护理后的指标与护理前进行对比;实验结束以匿名调查方式,采集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其护理方案的满意度情况;留意观察患者出院1个月和3个月内再次就诊的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根据观察指标,所有数据结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患者的血压指标,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情况接近;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132.1±3.7)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82.3±2.6)mmHg均低于对照组(144.9±5.2)mmHg和(89.5±3.4)mm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4.12%(80/85),对照组满意度75.29%(64/8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个月内,实验组再次就诊患者1例(1.18%),对照组再次就诊患者5例(5.88%);3个月内,实验组共3例(3.53%)患者再次就诊,对照组有11例(12.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