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篮球裁判培训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篮球裁判培训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保定学院;篮球裁判;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篮球竞赛成为活跃社会及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而篮球裁判员及裁判工作是篮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裁判能力是篮球专选课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能力的重要体现[1]。
1研究对象
保定学院体育系篮球专选的学生。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篮球裁判培养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搜集有关文献。
2.2 问卷调查法
对保定学院体育系篮球专选的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06份,回收率88.3%;其中有效问卷102份,回收有效率96.2%。
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调查结果,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汇总。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定学院体育系专业篮球裁判培养现状
保定学院体育系学生篮球裁判能力情况调查表
是%否%
1.是否进行过专门的篮球裁判培训1000
2.做过篮球裁判员1783
3.是否掌握一些篮球裁判知识8218
4.认为自己能胜任一般篮球比赛裁判员1189
从表可以看出,保定学院体育系学生参加篮球裁判培训的人数为100%,对篮球裁判知识有一定掌握的占总人数的82%,但是做过篮球裁判员的仅占总人数的17%。结果表明,学生对篮球裁判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有所了解,但是普遍存在着对裁判规则认识不准确不清晰的现象。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过临场执裁,普遍对临场执裁工作缺乏信心。
3.1.1 保定学院体育系篮球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据调查,保定学院体育系对于学生的篮球教学,主要以基本技能为主,占44.4%,篮球基本战术的学习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占36.1%,裁判知识的学习仅占19.5%。对于篮球裁判法的学习,理论部分的学习在多媒体教室里用集中讲授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部分在篮球场采用集中讲授和练习的方式进行。
3.1.2 保定学院体育系学生对篮球裁判的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75%的学生认为篮球裁判技能的学习对于提高篮球执裁能力很重要,20%学生认为重要,5%的学生认为一般。绝大多数学生对篮球裁判工作有兴趣,普遍认为掌握篮球裁判专业技能有助于增加毕业后参加各种类型比赛的机会,可以提升未来工作竞争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1.3 保定学院篮球竞赛活动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篮球活动在保定学院开展相对活跃,每年学校都会组织系与系之间篮球竞赛,体育系每年也都会组织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篮球竞赛。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篮球文化的传播,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凝聚力的作用。在进行篮球比赛时,每场由一名体育教师和两名篮球专选的学生作为裁判员,这就为篮球裁判教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1.4 保定学院体育系学生篮球裁判能力考核与评价体系
根据调查发现,保定学院体育系篮球考试分为专业技能考试和理论知识考试两部分,专业技能占总分70%,理论知识占30%。关于篮球裁判技能能力的考试,是由学生分别执裁吹一场篮球比赛为考试内容,其中包括对裁判手势、犯规判断等临场执裁能力的考核,并计入考试总成绩。关于篮球裁判等级考试,系里严格考试制度,理论不及格就等于考试不及格;理论考试要求试卷分数达到80分以上才算通过,才有资格拿到篮球裁判等级证书。学生要拿到证书就必须参加理论考试,这就要求学生更好的掌握裁判理论知识。
3.2 影响保定学院体育系学生篮球裁判培养的因素
3.2.1 教学时数少,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
保定学院体育系篮球专选课开课一学年,每周4学时,总学时144学时。而一般院校篮球专选授课时数三学期,每周4学时,总受课时数216学时。由于课时有限,许多知识只能让学生达到了解、掌握的程度,而不能熟练理解。关于篮球裁判的教学先教裁判理论知识与犯规手势,然后进行临场观摩,虽然理论讲授学生普遍理解,但在临场实践方面差强人意。
3.2.2 执裁心理因素
篮球裁判员在临场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裁判员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与专业的裁判能力。心理状态不佳会导致各种判罚错误,引起赛场混乱。保定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裁判员,面临的比赛大多都是院系之间的篮球比赛,少部分校外高水平比赛,这就要求学生裁判员的心理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保定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篮球教学,有关裁判法教学仅占6个学时。大多数学生对篮球裁判规则有一定了解,但并不精通。改革现有篮球裁判理论教学方法,从篮球规则、裁判法与技战术理论的结合,引导学生从球员与裁判员两种角度思考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另外可以从校外联系篮球竞赛活动,为学生实践创造更多机会。指导学生在体育局注册并登记信息,积极参与篮球裁判工作,不断努力晋级更高水平的裁判级别。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篮球裁判;开展现状;培养优势
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民健身的提出和推行素质教育,篮球运动已经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学校开展篮球运动离不开篮球裁判工作,该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篮球裁判技能,不仅有利于全面、深刻的认识篮球运动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今后从事篮球教学工作和篮球竞赛工作。
高等师范体育院系向社会输送体育人才,培养高水平的裁判人员,有利于篮球项目的发展。本文将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为更好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登陆中国期刊网查阅大量有关篮球裁判培养方面的文章以及大量教育学方面的著作和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全面了解高校篮球裁判课程的开展情况,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咨询相关专家并设计关于该校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共发放学生问卷180份,回收176份,回收率为97.8%,有效问卷170份。
2.2.3数理统计法。本研究将所收集到的全部调查问卷均采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
3.研究结果及分析
3.1该校体育系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现状
3.1.1体育系学生对学习篮球裁判的兴趣及认识。调查显示,体育专业有71%的学生喜爱篮球运动,有55%的大学生喜欢从事篮球裁判工作,表明愿意从事篮球裁判工作的学生还是较多的,但接受过培训裁判工作的学生过少。但有7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裁判能力培养,认为没必要的学生仅有5%,分析原因: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发展趋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也从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向专业综合能力的转变,裁判作为重要的应用技能之一,学生在思想上比较重视篮球裁判能力的提高。
3.1.2体育系学生学习篮球裁判的课程及教学时数。调查显示,在教学中,篮球课程的教学时数比例分别为基本理论知识占l0%、基本技术与战术占55%、基本技能占30%、考核占5%。教学内容主要以学习篮球技战术内容为主,组织竞赛和裁判能力只是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中的一部分,并且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基本没有专门开设篮球竞赛裁判课程或体育竞赛裁判课程。并且,64.7%的学生认为篮球规则和篮球裁判法教学学时不够,知识掌握较浅;30%的学生认为篮球规则和篮球裁判法教学学时合适,知识掌握适应需要。仅有5.3%的学生认为教学学时过多,知识掌握庞杂。由此可见,篮球裁判教学内容的设置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3.1.3体育系学生篮球赛裁判临场的次数。调查显示,体育专业60%的学生没有参与过篮球竞赛的裁判工作,有33.8%的学生参与10场以下的篮球裁判工作,有42.6%的学生参与11―2O场次的篮球裁判工作,有23.5%的学生参与过20场以上的篮球裁判工作;能够参与市级以上比赛的学生就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对于该校体育专业学生裁判员来说,基层比赛是实践的主要场所,从而制约了学生向高水平篮球裁判的发展,致使学生对理论学习重视不足,在实践比赛中缺乏理论知识的有效指导,学生担任临场裁判的自信心不足。
3.2对于体育系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优势
3.2.1具备大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的文化环境。通过该校体育系有关部门与大学生的社团组织,如大学生篮球社团、体育系裁判组等携手,定期举办不同级别的篮球裁判员学习班,使他们能有机会到赛场上展示自己的技能、能力和“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裁判员精神,不仅对大学生观众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也为大学生裁判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大学生裁判员的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帮助。
3.2.2高校大学生中具有篮球裁判员潜质的人才资源。高校是青年集中的地方,有许多篮球运动爱好者和热心于篮球裁判的“业余裁判员”,他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扎实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他们思维敏捷,爱好广泛,接受能力强、心理素质稳定;这些都是篮球裁判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加之他们理解能力强、可塑性大,在他们之中选拔、培养篮球裁判员有着非常好的智能优势。
3.3制约我系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因素
3.3.1传统篮球教学中裁判知识教学不足。体育院系传统的篮球课教学中教学内容、教法运用上倾向于篮球技、战术方面,教师也不注重裁判知识的讲解。学生在裁判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比较欠缺,临场执裁能力经验不足。对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认为实践不足。有调查研究表明,只有少数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场执裁能力。能胜任一般比赛。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独立执裁能力,因此,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篮球裁判能力。
3.3.2临场时间、出场次数少、经验不足。临场时间、出场次数太少是影响体育院系学生篮球裁判实践能力的具体表现。很多体育院系的学生,只能在篮球课教学比赛中临场执裁很短的时间。专业学生人数多、比赛少,在校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级别的比赛。由于学生临场执法的场次太少。所以直接导致专业学生严重缺乏临场执法的经验,对于篮球裁判来说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占到了成功的40%,而临场执法的经验也同样有着40%的重要性.剩下的20%便是各种裁判的基本功。缺少正式比赛的临场执法,对提高学生篮球裁判能存在很大困难。
3.3.3现场观看高水平的比赛太少。体育院系学生对于篮球裁判方面的学习仅限于在校内的学习,校内的篮球水平有限。学生只有通过电视网络观看高水平的比赛,很少有机会临场观摩高水平的比赛。这也是影响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体育院系学生是篮球裁判队伍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制约体育院系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因素由传统篮球教学中裁判知识教学不足,学生篮球裁判的实践比较少,接触高水平的比赛少造成。要想全面体育院系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就应该优化我系篮球课教学内容,加强裁判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篮球基本功训练,完善篮球裁判培训内容和裁判等级考试。
4.2建议
4.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工作的兴趣,不但要让学生在执裁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还要让学生掌握篮球执裁的精髓。
4.2.2合理设置教学时数,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篮球赛裁判临场次数。
4.2.3提高学校重视程度,加强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力度,引导鼓励学生获取裁判等级。(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篇3
比赛,是期望大家不要一味盯在课堂上,还就应更多关注外面的世界,关注别人、别的系部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借鉴别人的经验,逐步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实现认识上的提升。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篮球赛的总结1,方便大家学习。
篮球赛的总结120_年旅游学院“电信杯”篮球赛历时21天,于20_年4月26号顺利落下帷幕。在本次篮球赛中我体肓部的工作总体上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现我们体肓部对此次活动的总结如下:第一:赛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参赛队伍的确定到裁判人员和计分人员的选拔及培训,都做得有条不紊,但在赛程的安排上我们遇到很大的困难,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不能与各班代表队的课程相冲突,还有不可控的天气因素。针对上述特殊情况,我们不得不临时对赛程进行调整,并最终确保所有比赛顺利完成。当然也离开各班代表队和裁判、计分员的大力支持。
第二:前期的宣传工作比较到位。我们此次活动的宣传方式主是海报、横幅。宣传部、纪检部对此做了辛勤工作,宣传部精心做好宣传海报,并及时张贴到各宣传栏。在校区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纪检部及时在外联系好横幅及时挂在校园各醒目处。
第三:体肓部成员能及做好场地的布置。在比赛开始前体肓部各成员提前到场清扫好场地。(特别是积水)并确定各计分员裁判人员是否就位,为运动员提供最好的比赛环境。比赛中,他们认真做好比赛记录。总之所有的比赛组织者和基层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涨,保证了此次篮球赛的圆满结束。
但是这次活动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由于裁判判罚尺度不一,比赛中难免出现失误,造成个别球员对裁判的不满。在比赛过程中还出现了球员对裁判发生了小小的摩擦。由于比赛竞争较为激烈,队员与队员之间难免有摩擦,进入复赛尤为如此。特别是女队的队员。由于对篮球赛第规则不是很熟悉,经常发生为球发生小争执。
二:各部之间的协作虽有,但不够紧密,各部门的成员或多或少有部门之分。这是各部门分工不明确造成的。
三:由于我们的比赛都是在后篮球场且多是在中午进行,同学因为天气炎热或其它原因并没有到场观看比赛,使得比赛现在气氛不浓。四:开幕式、闭幕式准备不够充分,现场场面混乱,人员调配不合理。各班的代表队也没有完全如期到场。
本次活动总体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达到了预先的目的。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班级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了很好的体现。通过活动让各个年级的同学有了交流。希望同学能将在比赛过程中的拼搏精神延续的接下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院领导和团总支学生会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你们的指导和支持,加之我们的共同努力,球场上才会有如此多的笑脸在绽放,才会有锣鼓声声响的呐喊加油。希望老师们继续支持我们,我们也一定会尽自己的全力,把以后的活动做得更好,把体育的快乐送到每一位同学手中的。
旅游学院体育部
篮球赛的总结2一年一度的迎新杯篮球赛在二教篮球场又拉开了序幕。篮球最为我院的传统强项,不断在校级篮球活动中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在院内也有很深的群众基础。此次迎新杯篮球赛,更是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重视。
活动目的:
加深新生对彼此的了解,认识到团结互助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性,使新生更快的融入到集体中。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周六周天13:30
活动地点:篮球场体育馆(决赛)
此次比赛小组赛采用的组内循环,a1组由11计算机、10计软计信、12计算机组成。a2组由11通信、12通信、10通信基本组成。通过激烈的争夺,最后11通信那女篮、10计软计信男篮、10通信计本女篮、11计算机女篮、12通信男篮、12计算机女篮脱颖而出进入淘汰赛。经过淘汰赛11通信男女篮、12通信男篮、10通信计本女篮顺利挺进决赛。
决赛在校体育馆举行,这是山师长清校区体育馆建校以来首次承办非体育学院的篮球比赛。在此次比赛中,不仅由精彩纷呈的篮球决赛,体育部还请来了吕洪斌老师,联合了女生部和文艺部加入了各式各样的文艺表演,并与科技部借了音箱与电脑,在比赛中播放歌曲,信息部也参与了决赛的全程录制工作。这样文体活动的综合,不仅更活跃了现场的气氛,而且加深了与观众的交流。
决赛于下午一点半开始,首先是由大一新生的两首歌开始,而后进行的是女子决赛,两队实力相近,每队都有院队的主力球员,比分交替上升,最后11通信女女篮以两分之差险胜获得了冠军。随后是由吕洪斌老师带领的院学生会成员与大一见面,并进行了表演赛,让大一新生看到了信息学院老师与学生会的风采。在动感的歌曲中,男篮决赛开始了,也将现场气氛推向了。12通信男篮淘汰了强大的11计算机进入决赛,队中更是有4名院队成员,11通信男篮作为去年的卫冕冠军,更是以全胜的战绩进入决赛。比赛由吕老师开球,比赛开始两方旗鼓相当,双方展开拉锯战,中场结束,11通信以2分暂时,中场由文艺部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健美操表演为大家缓解紧张的气氛。易边再战,12通信冲劲十足,但11通信男篮更显老辣,最终11通信男篮以4分取得了胜利,蝉联了迎新杯的冠军!赛后由吕老师为或将球队颁奖,并亲切合影。自此迎新杯篮球赛圆满结束。
篮球赛的总结3我怀着一种了解些什么、发现些什么、收获些什么的想法,和我系同学一齐观看了我院举办的篮球比赛。
此后的几天,我都在用心回味此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感悟细节背后的丰富情感和艰辛劳动。我感受到我系学生对篮球比赛的认真态度。
我期望透过此次篮球比赛能给大家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启示,并用心领会每一次活动的出发点和好处。
比赛,是期望大家不要一味盯在课堂上,还就应更多关注外面的世界,关注别人、别的系部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借鉴别人的经验,逐步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实现认识上的提升。务必看到,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在校学生,我们的工作环境又相对闭塞,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我们的思维、语言、行为必然体现出儿童化的倾向。表现为,与外界交往的意识淡薄,适应环境的潜力差,回避公开场合,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意识,拘谨、偏激、无所适从。我们就是要凭借各种交流平台,打破思维和行为的局限,首先成为一个适应环境的社会人,然后成为有职业素养和层次的职业者。
我们首先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交流。交流是一个人了解社会、驾驭生活的必备素质,是双向和多向对等互动的成长方式,传播个人见解,学习别人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增加生活阅历,促进事业发展。对待交流活动,大家务必把握用心的心态,寻求正确的方法,逐步学会沉下心来,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想,用心记,用心悟,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为我所用。辩证看待别人身上的问题,客观分析交流中的疑惑,换位和多位思考,理解人家的初衷和苦衷。这样,我们就会由“看热闹”上升为“看门道”,才会有所启迪和感悟。
交流的机会是很多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把握。首先利用好学校带给的机会,像听课、级部教研组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和演讲、成果展示等竞赛、评比活动,还有各种培训和参观等活动。我们个人做到经常与周围同事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工作方法,解答工作疑问。经常到不同班级听听课、看一看、学一学,学会透过表面作深层次、本质上的分析和把握。工作之余,接触社会,了解不同行业,经历不同场合。在遵守职业规则的基础上,大胆参与,用心交流,适时展示新时期教师的知识层次和良好素养。
篮球赛的总结4经过为期三周的全校篮球比赛活动最后落下帷幕,本次校级篮球比赛活动我部有十四个代表队参加,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
此次比赛举行得很顺利,取决于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比赛过程中队员没有出现大的损伤和打架现象,班级之间友好的完成每场比赛,做到了“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本次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透过群众活动能够分散同学的学习压力,增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同时改善心理健康状态。透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注意到就应“动静”结合,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劳逸结合。活动过程中,体现更多的是同学们间的友谊,场上打球场下加油,也吸引了一些其他班级的同学观看。但是,本活动中也出现一些不足,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很多工作人员和裁判员都是新手,对篮球规则认识不够,裁判员把握不住激烈场面,对违例和犯规球没有及时的做出反应。总结这次的活动经验,期望
在下次组织类似的比赛上能更上一层楼,努力做得更好。
篮球赛的总结5三、四月份的广州,到处盛开着预示一年寒冷已经结束的红棉花。校园里,篮球场边上高大的白兰树长满了翠绿的枝芽,微风轻拂飘来了阵阵白兰的清香。忽然,蓝色的天空渐渐得变暗了,乌云密布,入春的南方天气说变就变,天边传来沉闷的雷声,风雨即将来临了。今天在这里将进行一场初一级际篮球赛,是由我们二班对六班,六班是级里篮球较强的一个班,这场赛事将决定坐二望一。下午放学的铃声响起,就像古战场的号角配合风雨欲来的气氛,大战即将开启,我们穿上了锃蓝的队服,走向操场,比赛还没开始,队员们就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教学楼旁、篮球场四周站满了同学,为篮球队员助威呐喊。热身一番后,激烈的篮球级际赛开始了,我们12个上场与未上场的队员们围了一圈,伸出右手互叠一起,彼此传递着必胜的信心。
六班可真名不虚传,个个凶猛异常,刚上场,就杀了个措手不及,赢了4分。我们见此情况,不甘落后,沉着冷静,勇猛奋战,不一会儿,便追了回来。时间还在继续,比赛还在进行,比分交错上升,场上同学们是比技术,比斗智,场下同学们是比信心,比团结。
突然,六班的9号队员传一个高空球,另一个队员,纵身一跃,把球接住,边喊边将球向朝篮框投去,“嘭”球应声入框。我们的比分逐渐落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队员们接了球后,就往篮框抛去,可那球就是不愿进去似的,总在篮框上打圈,落了下来,糟糕!上半场14:10六班领先结束。这时队长让大家集在一起小结,“我们还是互相配合不够,大家要注意穿插掩护配合,不要泄气”。哗啦啦,哗啦啦,雨水打在场地上,打在我们身上,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下半场,一开场我们就逼抢,只见我们10号队员做了个漂亮的假动作,飞身过人轻轻地将球投入篮框,我也来个弯弓射月3分中的,我们掩护配合,抢断迅如猛豹,每球必争。就这样,分数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球又一球地射入篮框……赶上啦,加油声彼此起落,最终,我们二班以29:28险胜六班,比赛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了。
篇4
【论文关键词】篮球规则;调查;大学生
引言
篮球运动在我国是一个极为普及且深受广大大学生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作为篮球运动技术发展的指导性法规——篮球竞赛规则,可为组织、裁判篮球比赛提供客观统一的依据;更是开展及参与欣赏篮球运动竞赛的重要条件,所以对篮球规则的了解和熟知在扩大大学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热爱和积极参与篮球运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热衷于篮球运动但对于篮球规则知识的学习相对滞后;由于学生对篮球规则的不甚了解,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在校际学校篮球比赛中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普及和校园秩序的正常维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校的普修篮球课200名爱好篮球运动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0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4.74%。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论文,收集整理并吸收有关国内学生篮球规则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文献资料。
1.2.3 数理统计
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收回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关于我校学生获取篮球规则知识的渠道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目前我校学生篮球规则知识的来源广泛。但体育课仍然是学生尤其是女生了解、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主要途径,61.18%的女生主要通过体育课堂获取相关知识;另外,有23.53%的女生通过大众传媒的各种方式获取篮球规则的相关知识,而女生通过课外培训获取相关知识的比例仅为2.3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长及女生本人对篮球运动的认识程度还较低。我校学男生对篮球规则知识的获取主要得益于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所选比例为68.42%,位居第一;远超过体育课教师对篮球规则知识的传授,我校学男生通过体育课获取篮球规则知识的比例为18.95%;而男生接受课外培训的学生为数不多,比例仅为8.42%。对教师在课上讲解规则情况的调查显示,有8.33%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师经常讲解篮球规则知识,有77.78%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师只是偶尔讲讲篮球规则知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篮球教师在篮球规则知识的讲授方面还远远不够,应引起篮球教师的高度重视。
分析认为,由于过去新闻媒体的落后,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也只是在学技术的同时较为零散地了解一些体育规则知识和概念。随现今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国际性重比赛的日益增多,观赏高水平赛事已经成为学生们的生活内容和体育素质的表现方式。而目前我们的体育教学在学生获取相应的体育知识的实效性方面已经受到以大大众传媒(电视、网络、报纸等)的冲击;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观赏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益?这也对我们目前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我校学生对篮球规则知识掌握及状况
我校学生掌握篮球规则知识的情况不容乐观;男生有比例为29.48%的同学对篮球规则知识相当精通,有39.22%的学生了解一小部分规则知识,但仍有31.58%的学生对篮球规则知识完全不了解;调查显示我校学女生对篮球规则知识精通的人竟为0人,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仅有7.06%的女生对规则知识了解大部分,然而仍有48.24%的女生对规则知识完全不了解,可见抚顺市大部分学学生对规则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多数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男生掌握程度稍好于女生。
分析认为,虽然目前学学生获得篮球规则知识的途径较多,但是这些途径在篮球规则的解释上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同时,学生对于篮球规则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有着较高关联。目前,体育新课程把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实践证明,由于规则知识的缺乏,反过来也阻碍和影响了学生参与、欣赏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另外,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对于篮球规则知识的了解程度要远低于高年级学生;我们认为除以上原因之外,也与学生在初中时的体育教师自身掌握的篮球规则知识相对缺乏,有些教师脱离实际地理解、解释规则有一定关联。
2.3 我校学生对篮球规则知识求知态度
我校学男生中有26.32%的同学非常想了解篮球规则知识;有61.05%的学生持“一般”态度,所选比例位居第一;有12.63%的男生不想了解篮球规则相关知识,对篮球运动不感兴趣,求知欲低,持无所谓的态度;我校学女生有17.65%的学生非常想了解篮球规则知识,有42.35%的女生想了解篮球规则知识,但女生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为40%,所选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男女生对于规则知识的学习持积极态度的分别占26.32%和17.65%,我校学男生对篮球知识的求知欲要比女生强。
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较高,大部分学生过于偏重篮球运动的娱乐成分,虽然客观上存在着学学生对规则知识的求知欲相对篮球技术要低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的学学生篮球规则知识求知态度还是积极的,部分学生认为篮球则知识的要求和难度较其他运动规则相对高,学习起来有困难。同时学生们认为在自己想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时候,苦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对于规则的解释。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体育课仍然是学生尤其是女生了解、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主要途径,男生对篮球规则知识的获取主要得益于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
3.1.2 我校学生掌握篮球规则知识的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同学只了解一小部分或完全不了解,可见抚顺市大部分学学生对规则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多数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男生掌握程度稍好于女生。
3.1.3 虽然客观上存在着学学生对规则知识的求知欲相对篮球技术要低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的学学生篮球规则知识求知态度是还是积极的
3.2 建议
3.2.1 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篇5
摘 要 篮球运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充满魅力的项目。孩子们也喜欢打篮球,小学生通过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多方面的身体素质,也可以从小养成一个运动的好习惯。本文通过对昆明市一些小学篮球运动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小学生篮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好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篮球运动 小学生 解决措施
篮球运动在小学是非常易于开展的一种运动项目,也深受广大家长朋友们的喜欢。除了平时孩子们的文化课学习外,他们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学会课堂之外的知识。篮球运动可以培养孩子们更加顽强拼搏的性格,也可以提高孩子们的人际交流水平。但是,目前篮球运动在小学开展状况不是很理想,出现了好多问题。本文对目前小学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一些好的发展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昆明市的一些小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登录中国知网文献资料库搜寻相关的论文,并查阅相关的一些图书资料,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2.访谈法。通过访谈一些小学生和一些家长朋友,了解他们对篮球的一些看法,并访谈一些小学体育老师,得到关于本论文一些支持。
3.逻辑分析法。通过自己的分析,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对篮球运动的认识与分析,运用逻辑学方法并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得到一些更好的理论知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开展篮球运动的好处
孩子们通过篮球运动可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在篮球比赛中,可以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1]。现在的孩子们都不太喜欢跟其他人交流,篮球运动是团队项目,孩子们通过和其他孩子一起打篮球,可以更好地与人交流。在一天的学习之余,通过打篮球,出出汗,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缓解他们的情绪。 (二)学生们刚开始接触篮球运动的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这群小学生刚开始接触篮球项目的方式不一样。大部分学生初次认识篮球这个运动,是通过学校体育老师上篮球课;有的学生是因为父母本身喜欢篮球运动,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还有部分学生通过在校外上篮球培训班;有的是通过观看电视上的篮球比赛,了解到了篮球项目。总之孩子们刚开始接触篮球项目,方式是各不一样的。 (三)制约篮球运动在小学发展的因素
1.学校和社会上篮球场地设施缺乏。众所周知,完整篮球场和篮球设备对于学生们发展篮球运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篮球场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们开展篮球运动的需要。还有一些学校的篮球场地已经有了破损,但是又没有人去修补这些篮球场。还有一些学校的篮球场地是标准的成人场地,这些学校没有考虑小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标准的成人篮球场的篮筐对于小学生们来说过高,他们投篮就很困难,慢慢的就会降低孩子们打篮球的兴趣。好多小区的篮球场也是这种情况,篮筐偏高,不利于孩子们投篮。而且好多篮球场都是商业化运营的,都是需要收很多费用。对于广大家长朋友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2.因为一些安全问题,家长和学校不支持学生们广泛开展篮球运动。现在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家长眼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长眼里,他们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安全问题。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非常激烈的运动项目。一些家长就非常担心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就不太鼓励自己的孩子们从事篮球运动,相应的减少了学生们的发展。学校的体育老师们也是很担心上篮球课的安全问题,也就相应地会减少篮球课的上课次数,使得篮球运动在小学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
3.一些学校体育老师的篮球教学知识缺乏。学生们刚开始接触篮球运动,体育老师们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对于孩子们的兴趣的启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的一些体育老师,不是很了解篮球运动,不懂得目前篮球教学的最新方式方法,也不懂得篮球的裁判知识。这些因素就会阻遏孩子们未来篮球运动发展。 三、对小学生篮球运动开展的建议 (一)学校和社会增加篮球场地的设施投入
广大学校应该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力度,并且要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加一些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篮球场。学校可以购买那种可调节高度的篮球架,而且应该增加篮球场的数量,也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学校维护部门,定期进行篮球场的维护工作。我们的小区也应该多设立一些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篮球场。 (二)家长们应该转变观念,体育老师们增加安全意识
家长们应该转变陈旧的体育观念,体育老师们应该脑海里应该时刻树立安全的意识。在上课之前,体育老师们也要给孩子讲好篮球课上的注意事项,带他们做好课前的热身活动。体育老师们也应该掌握必要的伤病救护技能,这样更能够保护好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上课之前,体育老师要检查一下篮球场上的器材设备是否安全。 (三)体育老师要加强师资培训
体育老师们要多参加一些篮球的教研活动,多学习现在先进的篮球教学方法,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从各方面全面提高体育老师们的教学能力[2]。学校应该多邀请一些篮球教学方面的专家,在学校给年轻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使得老师们拥有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完善体育老师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西安;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89-02
0引言
2006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陕西省积极响应文件精神,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陕西省各个地区农村逐步实施。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努力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意见》文件精神,更有效地促进我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本文就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存在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我省农民体育工作继续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有关农民体育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 问卷调查法以未央、临潼、长安、灞桥、雁塔5个城乡结合部乡镇、街道办、基层农村及广大农民为对象,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其中针对基层体育负责同志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回收率91.67%。
1.3 数理统计法对收回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为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2结果与分析
2.1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
2.1.1 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条件较好、资金到位、时间富余在调查的5个区中有69%的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到位,大都拥有各自的活动场地,总体基础建设较好;79%的乡镇、街道办每年用于开展农民体育活动的经费在2万元左右,16%的乡镇、街道办农民体育活动经费介于2万元到5万元之间,5%的乡镇、街道办农民体育活动经费高于5万元,活动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和社会企业赞助。由于地处城市边缘,拥有偏远乡村不具备的许多便利条件,结合部农村农民自主经营相对较多,经济基础较好。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与偏远乡村的最大区别在于耕地较少,从事农活人员比过去大幅减少,早出晚归的进城务工人员占绝大多数,每逢周末、节假日业余时间较多,成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主体力量。
2.1.2 农民重视身体健康观念和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意识、热情逐年提高调研发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由于在思想上受城市居民“宁请出汗、不请吃饭”、“动的适当、活的轻松”等健康积极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和城市居民一样,在享受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也开始逐渐重视自身健康水平、业余文化生活的充实方式等问题,渴望参与有组织、成规模的体育健身活动。
2.1.3 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经常,活动形式多样调查显示,城乡结合部乡镇、街道办和农村每年举办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固定在元旦、春节、劳动节、重阳节、国庆节等几个节日上,还有少部分的农村利用周末假日、重大喜事的机会开展各类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大部分农民群众每周自主锻炼次数保持在1-3次,近三分之一的农民群众每周自主锻炼达到了3-5次,少数农民养成了每天一次的锻炼习惯。农民群众重点爱好的体育项目主要是拥有自己的优势项目和普及性好、趣味性的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绑腿跑、跳绳、象棋、锣鼓、秧歌、中长跑、象棋、秦腔、锣鼓、健美操等。
2.2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存在问题
2.2.1 农村体育场地利用率不高,没有作为活动平台来推广调研发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普及率较高,经济条件好的农村自主建设的活动场地也很多,像未央区蔺高村2009年该村投资154000元,修健身广场4个共2800平方米;临潼区行者街道行南村2008年投资6.8万元修建了“农民体育健身广场”;雁塔区长延堡街道为社区建立了12处文化娱乐场所,10个健身广场,并建设了“篮球一条街”等;长安区共筹集专款327.2万余元,为24个村率先建成了总面积39.5万平方米的农民健身休闲广场;灞桥区建60多个文体活动广场,全区40%以上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体育健身广场。应该说这些地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应该是如火如荼的开展,但结果却是相反。究其原因,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健身场地的总体利用率偏低,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不够高,没有将其作为组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固定平台来推广,缺乏号召力和影响力,辐射、示范作用不明显。81%的乡镇、街道办的体育工作负责同志认为,开放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农民群众在无组织、无引导的状态下开展活动对场地的爱护不够、使用方法不得当造成很大耗损。
2.2.2 农民体育工作骨干力量缺乏,专业培训不够城乡结合部农村在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时缺乏中心组织力量和专业单项骨干,参加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拥有等级裁判证的骨干人员较少。调查显示,只有36%的乡镇、街道办有5人以上参加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而拥有篮球、乒乓球和象棋等项目三级以上裁判证的人员只分布在17%的乡镇、街道办中,且工作职业大多与体育无关。骨干人员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大多数农村不能够有组织、有规划地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
2.2.3 农民体育活动开展缺乏正规组织,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许多结合部农村都是自发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组织形式和指导方式。大多数的农民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中,凑热闹的心态较重,目的性不明确,思想认识高度不够。有89%的乡镇、街道办体育工作负责同志认为结合部农村在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探索阶段,整体发展较慢,不能很好地总结积累组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2.3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对策
2.3.1 将开展农体活动与提高基层领导和农民意识相结合,促进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和谐健康发展要做好农民体育工作,就要让基层领导和广大农民正确看待组织开展和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真正内涵,让他们充分了解体育健身活动与增强凝聚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提高自身身体健康水平的密切关系,将体育的表现形式和健身功能普及到广大基层领导和农民群众中去。因此,加强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表现方式和健身功能的宣传教育、培养基层领导和农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是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和关键。一方面,基层领导有了体育意识这种内在动力,才能通过体育手段逐步引导广大农民在参与健身活动中建立交流话题,培养协作意识,增强凝聚力,不断提升本地区农村的和谐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有了体育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来促进自身健康水平的提高,随着活动的深入和农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在思想上对体育与健康也就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2.3.2 依托城乡结合部农村资金、场地、时间上的优势,加强组织指导,加大推广力度,逐步产生平台效应,形成制度化城乡结合部农民自发开展体育活动,随意性和随时性都很大,如果没有上级相关部门的组织指导,就不会形成长效机制,时间长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就会降低。根据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经济基础较好、场地建设较好、农民业余时间充裕的特点,省、市、区三级农体部门应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在农体活动经费、场地建设资金、活动宣传手段等各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增加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工作的推广力度和深度,不断探索当前农民体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符合结合部农民体育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坚持计划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抓好经常性体育锻炼,注意保护和挖掘乡村民间特色体育项目,多举办具有农村特色、健身性强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让农民群众养成阶段性开展农民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拓宽健身途径,使广大农民群众在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过程中慢慢接触并学习组织的方法和程序,形成规范化的良性模式和固定模式,形成制度化,使城乡结合部组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走上正轨。
2.3.3 加强基层农民体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力度,以点带面推动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工作不断发展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离不开正规的组织、严密的规则和公正的裁判,如果不具备这些必要因素,那将直接影响着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有效组织开展,可能降低健身活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活动乐趣。想要从根本上规范城乡结合部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程序、方法和过程,就需要下大力度来培养更多专业知识丰富的单项裁判骨干和组织能力过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来规范、组织农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只有加大对农民体育活动骨干力量的培训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培养方式,增加骨干力量的数量,提高现有农民体育骨干的质量和种类,才能真正以专业骨干力量为圆心,带动半径内的农民群众有秩序、有组织的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推进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工作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卫军.陕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1):127-128.
篇7
【关键词】职高体育,篮球教学,教学方法,策略
1.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的职高体育教学改革是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履行“教育为社会服务”这一原则的综合要求。职高培养体育人才必须要全面化,从体育人才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专业水平、道德水平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为以后的就业之路和大学之路打好基础。同时,我国职高教育也提出了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教育模式。
然而,多年来我国的体育教育,由于一直沿用前苏联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体育课程体系,学生虽然接受多年的体育教育.但投身社会时,对体育的兴趣依然较为寡淡,体育情感、体育价值观仍处在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与学校体育的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与学生需求长期脱节有必然的关系。以篮球教学为例,职高生对于篮球知识的认识匮乏,老师并不特别注重教给学生们专业的篮球知识与技能,职高篮球教学更多的强调了“玩”,而忽略了学习这一重点;职高篮球教师的知识技术水平也不高,一方面自身的专业技术和执教篮球的能力不够,同时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内容上与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一致。
2.职高体育篮球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篮球教学中学生摄取的知识量不够
在传统课程标准下中学篮球教学中,学生只是单一的从教师那里获取某个技术动作的动作表象。不断地进行模仿、练习、巩固技术动作,从而掌握该技术动作。教师并没有对该技术动作的力学结构及合理运用等方面进行适宜的讲解,以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学生的知识摄取量不够。
(2)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
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漠,可以说学生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想法;二是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想玩不会玩;三是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绪影响而淡薄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在传统课程标准下教师因素对篮球教学的不利影响
(3.1)对中学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信息传递不畅。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致使教师不能够全面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是主观地去教授学生技、战术。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没有自己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不能把教师传递的知识消化吸收。教师的业务水平导致其不能根据学生的认识情况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致使教学效果不佳,信息传递不畅。
(3.2)中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态度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传统教育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有些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3)中学体育教师不能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训练内容,致使学生对篮球知识、技能的获得没有一个最佳的时机和快的发展速度。学计划和内容,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不能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素质来安排运动量。教学计划和训练内容的安排的不够合理,致使学生对篮球知识、技能的获得没有一个最佳的时机和快的发展速度。
3.篮球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1)提高篮球教学的趣味性
职高篮球教学要以兴趣培养为出发点,精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每个人在学习得到满足,教学内容只有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教学内容要创新与改进, 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摆脱单一的技术教学,进一步挖掘篮球的健身功能,要在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技战术分析、裁判法和运动损伤与保健等教学内容,将教学任务与游戏娱乐有机结合起来,篮球运动尽管有竞争成分,但其本质是一种游戏,我们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只要学生学有所得、玩得高兴,练得有趣就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不必太注重动作的规范或细节。如:可适当放宽篮球比赛的参与人数与判罚尺度、由学生担任裁判、各种运球接力、投篮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各种技术,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多采用比赛欣赏增强学生兴趣,篮球本身的激烈性和高技巧性让这项运动极具观赏性,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观看一些NBA、CBA、CUBA等赛事,把观赏比赛、评论技战术作为课余爱好之一,使学生学习到篮球技术战术以外的篮球知识,这既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篮球课教学推广篮球运动的任务之一。总之,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无疑会提高篮球教学的兴趣化,使学生即可以亲身感受篮球课程的乐趣,又可以掌握健身、保健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要多途径的利用教学比赛、篮球文化、健康保健知识与运动损伤处理等健康知识讲座等,来满足学生的健身、娱乐、交往等动机需求,让学生认识到篮球运动的娱乐性和健身性等诸多优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发挥篮球的教育功能,学生能够对在校期间的体育学习,真正的终身受益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身心健康观等内在因素的强化和提升。
第二,教师要利用好学校的培训机会,积极充实篮球运动新观点、新技术、新战术以及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执教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不仅要数量内容还要对教学中的意外情况有所准备,最好采用集体备课,以便集思广益,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3)强化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积极开展课外篮球体育活动
职高篮球教学中应该强化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充分认识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课外篮球活动就是教学中最好的第二课堂,要想保证篮球选项课的平稳发展,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全面的掌握篮球运动技能及知识,运用到课外篮球实践中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讲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课上所学内容运用到课外活动中去。篮球运动的魅力与活力来自于竞赛,篮球比赛不仅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的举办班级之间、年级之间不同级别、不同水平形式多样的三人制篮球赛,篮球基本功大赛,篮球游戏等形式多样的篮球竞赛与娱乐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还可以举办篮球知识与篮球欣赏讲座,丰富校园篮球文化,这些丰富的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在激烈有趣的比赛中释放压力,也活跃了脑细胞,有助于其学习成绩的提高。
4.结论
职高体育教学在整个基础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1世纪的职高生思维活跃,求知、求乐、求趣的欲望强烈,当前体育教学模式偏重于技术教学,组织形式比较死板单一,抑制了学生自主练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认清在传统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在新课标下,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要求与发展的方向。在新的课标要求下,努力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在所掌握的知识下达到体育教学真正的目的。分析了职高体育篮球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指出了职高体育篮球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要求与新态势,并给出了关于职高体育篮球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实施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志刚.职业职高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8(12): 84-87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程廷纪.改革现行职高体育教学的若干设想[J],四川体育科学,2002,No3,611
[5]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河南大学 女子篮球队 历史回顾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223-02
河南大学是河南省首批试办高水平运动员的高等学校,1982年,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建队,1986年,《关于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的颁布实施,河南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于1987年正式成立。河南大学女篮经历了4个历史发展阶段,通过分析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4个阶段的经验和不足,为提升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竞技实力提供对策。
1 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历史回顾
从成立河南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至今,根据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的比赛成绩,把球队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1.1 初创发展阶段(1987―1996)
在这个阶段,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发展过程中比较好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成绩较为突出和运动员的就业形势好两个方面。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分别获得了第3届第7名、第4届第4名及第5届第3名的好成绩。同时运动员的就业形势比较好,基本上是进入到司法、教育部门进行工作,这和当时的工作分配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不足的方面就是学校的训练环境差、物质保障少、招生规模小、运动员学习的专业有限河南大学可以取得较为突出的比赛成绩。
1.2 上升辉煌阶段(1997―2000)
在这个阶段,其他高校也陆续成立了高水平女子篮球队,给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带来了竞争压力。然而正是由于队伍数量的增加,河南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了更多的实战经验,相对就提高了球队的竞争力。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的总体实力有所提升,在诸多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风硬朗的河南大学女篮连年蝉联CUBA河南赛区冠军的巨大荣誉。
1.3 瓶颈阶段(2001―2009)
在这个阶段,由于球队内外部原因加之诸多其他因素,河南大学女篮逐渐退出了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强队的队伍中。从这个时间段的比赛成绩来看,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阶段,尤其是在2003―2009年的7年间,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的成绩起伏较大,没进入过全国前4名,也就是从这个时期,河南大学开始逐渐退出强队的行列。
1.4 稳步发展阶段(2010―至今)
2010年以来,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的球队成绩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整体是稳定发展。同时学校所提供的运动员经费从最初的没有到后来的50万提高到70万,而且还有了医疗保障。球队的管理主要还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办班、同一专业的模式为主,同时球队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有利的促进了球队的健康发展。2010年以前(包括2010年)都是河南省统一对运动员进行技术考试,对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2011年以后开始完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来进行。专项由河南大学进行自主招生,文化课要求必须达到高考二本线的65%,提高了对运动员的文化要求,但专项要求有所降低。
2 河南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未来发展对策
随着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发展,教育体制不断地深化,河南大学高水平篮球队也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对以后球队的发展,该文结合以上4个阶段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一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
2.1 领导加强重视,完善球队管理
河南大学校领导和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层应该在目前的集中管理,统一办班、统一专业的管理模式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制度,明确我国在普通高校开办高水平运动队是为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比赛成绩。学校领导应该对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有更多的关心和投入,促使女子篮球队的更大发展。
2.2 扩大人才引进途径,增加篮球人才储备
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给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的生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招生的好坏是运动队生存的根本,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平台,增加篮球人才的储备量。目前河南大学女子篮球人才的引入途径比较局限,需要进一步扩大招生途径,增加篮球人才的储备。进一步扩大招生的规模,高水平招生运动员的考试改革放宽了运动员文化课的要求,然而即使是这样,仍旧还有一批篮球专项成绩十分突出的运动员因为高考分数的限制不能进入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因此,针对一些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急需的篮球队员,可以在文化课方面再做出巨大的让步,有利于更多的竞技人才进入河南大学高校,为河南大学的篮球运动供应了更多的新鲜血液,使河南大学女子篮球人才的培养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
2.3 扩大经费投入,加强球队的物质保障工作
河南大学女子篮球运动队的体育经费来源比较单一,没有自筹和赞助的经费,主要依靠学校的经费划拨。针对于此,河南大学要加大对女子篮球队的资金投入的同时,更要积极吸收社会赞助,尤其是一些企业的广告、商品品牌的赞助活动,通过广告宣传的形式为其服务,从而获得其资金和物质方面的支持。可以允许有条件的运动员可以在经过学校允许的情况之下挂企业的名字参加比赛。
2.4 加快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专业水平
河南大学应尽快加大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教练员管理制度,提高教练员专业水平,改变教练有教师担任的局面,尽快实现教练员专职化,公开向全社会招聘高水平的篮球教练员来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任教。把该校的教练员送到高水平职业篮球队进行训练工作的学习,积极提高该校教练员的任教水平,推动教练员队伍建设有效开展。
2.5 完善激励制度,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热情与强度
篮球运动训练是“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教育过程”。运动员比赛热情的好坏和比赛场次的多少,关系到整个篮球队的发展。近年来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平均每年只有20场左右的比赛,不利女子篮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提高。
2.6 组织运动员培训、促进运动员一专多能
要千方百计的去促进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队员一专多能。一方面,河南大学应该要求或组织运动员参加一些培训,如,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促进运动员一专多能,更好地去适应以后的工作。另一方面,运动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早开始未雨绸缪,为自己毕业后的发展规划全新的人生蓝图。
3 结语
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在经历过初创阶段、辉煌阶段、瓶颈阶段以及稳定阶段,目前的成绩趋于平稳,但是仍旧处在中流水平,达不到一流强队的水准。一方面是其他高校女子篮球队的强势崛起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存在着管理体制、招生政策、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物质保障不足、教练员队伍建设及训练方法不系统等问题。今后应从领导更加重视、创新管理体制、改进招生制度、加大物质投入、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妥善解决球员学训矛盾等方面助手,助推河南大学女子篮球队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 段飞星.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管理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0):77-81.
篇9
关键词:自甘风险;实证分析;适用条件
中图分类号: D91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2-0025-07
一、问题之提出
自甘风险在我国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却没有在我国得到深入发展。《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侵权行为编》在第1625条中对自甘风险已经有规定,受害人同意加害人对其实施加害行为或者自愿承担危险及相应后果的,加害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已经有了关于自甘风险的判例,却由于没有法律规定,造成了判决上的混乱,因此在立法中规定自甘风险极为必要。本文从中国法律文书网和《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中国法院2013年度案例》一书中搜集到了38个自甘风险的案例,按照不同领域对自甘风险的适用情况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表1)。
从表1可以发现:自甘风险主要是在交通领域、体育比赛领域和自助游领域这三个领域适用;合同领域虽然也有适用,但是合同领域的自甘风险涉及的是财产损失,本文想主要探讨涉及人身损害方面适用的自甘风险,因此将研究方向限定于交通领域、体育比赛领域和自助游领域三个领域。
二、关于自甘风险的司法判例
司法实践中由于适用自甘风险并没有法律依据,因而法官的裁量就出现了很多不同,甚至是相同的案件也会出现支持与不支持两种判决,并且适用的法律依据也不同,这造成了司法实践领域的混乱。
(一)肯定自甘风险的司法判例
1.肯定自甘风险,被告依公平原则分担责任
在洪S磊诉许燕青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一案(1)中,原告因与被告篮球比赛而造成牙齿脱落,法院认为篮球比赛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参与者是自愿承担可能带来的风险,只要没有证据证明加害人有过错,就不能要求加害人承担责任。但是考虑到原告受伤,不能独自承担损失,因此判决被告按照公平原则分担一定损失。在魏云龙诉邬勇健康权一案(2)中,原告与被告篮球比赛造成被告鼻子受伤,法院认为自发性的体育比赛是一种群众性体育运动,篮球比赛具有对抗性和危险性,参与者既可能制造危险也可能遭遇危险,原告作为16岁的高中生,明知有风险而参与,被告不应承担责任,但是考虑到原告是未成年人且没有经济来源,判决被告给予原告适当经济补偿。
在吕俊莲等因生命权纠纷上诉一案(3),何麟诉陈则坚一案[1],南宁驴友案(4)三个案件中都是肯定自甘风险,但被告依公平原则分担责任。南宁驴友案中一审法院判决被告组织者承担责任,而二审法院支持自甘风险的抗辩,但仍然依据公平原则判决组织者承担责任。在何麟诉陈则坚侵权案中,案情涉及的就是参加自发性篮球比赛,陈则坚不小心打伤何麟眼睛,造成损害。法院尽管认为普通体育比赛中双方都自甘风险,并且被告确实没有重大过错,但是还是依据公平原则判决被告承担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和《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的是公平原则。这两条规定的公平原则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适用,双方承担多少责任取决于法官的裁判,尽管法官会根据案情来裁判,但还是给双方当事人很多不确定性。其实在某些案件中不适用自甘风险是极不合理的,因为加害人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且受害人自愿承担风险。公平责任在自甘风险案例中适用的前提就是受害人和加害人都没有过错,也就是说法院不认为原告的自甘风险是一种过错,但是法院考虑到当事人已经受伤,就会判决被告承担一定责任,至于承担多大的责任取决于法院的自由裁量,剩下的由原告对自己自甘风险造成的后果负责。
2.肯定自甘风险,被告依过错原则减轻责任
在林汉利与史碧珍侵权纠纷一案(5)中,被上诉人乘坐上诉人驾驶的人货混装电动三轮车不幸发生交通事故,一审法院认为原告明知人货混装电动三轮车存在危险仍自甘风险,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判决被告承担60%的责任。二审认为一审法院判决被上诉人承担责任过高,改判上诉人承担40%的责任。在南通百臻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田涛涛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一案(6),被上诉人不慎撞在上诉人设置的路障上造成受伤,法院认为被告没有设置警示标志有过错,原告未检查路面本身也是一种基于自信的自甘风险,对事故的发生有过错,法院判决被告承担60%的责任。二审维持原判。
在上诉人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饶市中心支公司与被上诉人严晓强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7)中,叶晓辉驾驶挂货车卸货后,由于道路坡度较大造成车轮打滑无法移动,叶晓辉找另一辆车帮忙,结果在指挥过程中,车轮再次打滑造成叶晓辉头部被夹伤,原审法院认为叶晓辉违规施救,自甘风险,应自行承担30%的责任。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可见,本案中法院认同交通领域适用自甘风险,但是承担责任上却不是免责,而是减轻责任。
在徐某与陈健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8),天津泰伦特化学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红桥支公司等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一案(9),刘爱文与高波侵权责任纠纷一案(10),葛爱军与淮安市淮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有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11),曾江元等与彭咏辉健康权纠纷一案(12),胡凤菊等与姚某某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上诉案(13)七个案件中,法院也都是肯定自甘风险,被告依过错原则减轻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26条规定的是过错原则。受害人自甘风险不等同于受害人过错,受害人自甘风险是受害人对自己合法权益的处分,并不违法。法院判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就是肯定了原告自甘风险是一种过错,而被告的加害行为更是一种过错,因此双方都要承担责任。这其实就是《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过失相抵原则。
3.肯定自甘风险,被告不承担责任
在上诉人南京丁山花园酒店有限公司与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刘涛等人身损害赔偿一案(14)中,丁山花园酒店职工组成的足球队邀请星汉美食城职工组成的足球队举行足球比赛,刘涛担任星汉美食城球队守门员扑球时,与丁山花园酒店球员郑晓刚发生冲撞,致使刘涛骨折,法院认为足球运动本身有危险性,本案的证据不能证明刘涛的伤是由于对方的故意或过失造成,且刘涛自愿主动参加到比赛中,对足球运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是明知的,当事人对损害虽均无过错,但刘涛却是在共同的体育活动中受到损害,由当事人按公平原则分担民事责任。二审法院认为参赛者自愿参加比赛,属甘冒风险行为。所以在比赛中造成人身损害时,被请求承担侵权责任者可以以受害人的同意为抗辩理由,从而免除民事责任。在足球类对抗性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比赛时因对方原因所受的非恶意加害的人身损害,如由对方承担公平责任,则与承担侵权责任一样,都必将导致参赛双方因顾虑承担责任而不敢充分发挥勇敢拼搏的体育竞赛精神,从而使竞赛的对抗性减弱,这与此项竞赛的性质与目的相冲突,所以不宜将公平责任引入竞技比赛参赛者发生的人身损害中。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公平责任条款判决丁山花园酒店与星汉美食城对刘涛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损失分担补偿责任不当,应予更正。
在2010年北京驴友夏特古道案(4),2007年灵山旅游案(4)中,法院都是肯定自甘风险,被告不承担责任。这两个案件都是案情相同,都经历了二审,且都依据自甘风险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在北京驴友夏特古道案中认为自助式户外运动系一种不同于常规旅游的活动,其采取的一般不是常规的旅游线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该种风险为活动参加者明知,但仍然愿意参加,并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被告在召集组织此次活动中已经尽到了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对受害人本人并没有主观过错。因此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在灵山驴友案中终审判决认为,尽管“驴友”们的活动是AA制,组织者没有盈利,但组织者仍应尽到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本案中被告尽了安全保障义务没有过错,是原告自冒风险的行为最终造成损害后果的发生。因此判决也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否定自甘风险的司法判例
1.以缺乏事实依据、赔偿理由不充分为由否定自甘风险
在原告谢某与被告吴某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纠纷一案中,法院认为参与职业体育运动的专业运动员长期遭遇突发状况例如疾病、伤痛和突发意外,他们对于所参与体育运动的风险已经有了共识,并且都有应对风险的保护措施,“自愿承担风险”的成立,要求受害者必须是知情的和自愿的,是在此情况下放弃其法律上的权利。基于上述理由,可以在职业体育运动中适用“自甘风险”;相反,在业余娱乐性质的体育活动中,参与者都是抱着娱乐、健身等目的参加的,而且业余娱乐活动要远远小于专业的职业体育活动受伤和风险的几率。本案中受害者对风险应该是不知情的。故造成一方身体损害而产生的纠纷应当归属于一般民事活动纠纷。因被告的行为直接侵害了原告的身体权而造成原告的经济损失,被告应当适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故对被告认为原告系“自甘风险”行为而不愿承担民事责任的辩解意见法院不予采纳。
在司法实践中,否定自甘风险的判例中,法院都会从案情上分析是否有适用自甘风险的可能,然后要判断受害者是否知情,加害人是否有重大过错,以此作为裁判的理由。如果受害人不具备自甘风险的认识,加害人没有重大过错,明显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更谈不上要求加害人赔偿。
2.以缺乏法律依据为由否定自甘风险
原告刘婷与被告大连天桥出租汽车公司、王盛男等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15)中,被告王盛男无驾驶证驾驶无号牌两轮轻便摩托车拉载原告右转弯,与由东向西行驶的被告张福成驾驶的出租车相撞,致使摩托车上的原告受伤,交警大队认定被告王盛男无驾驶证驾驶无号牌车辆且右转弯驶入机动车道是造成交通的主要原因,应承担主要责任。庭审过程中被告提出自甘风险的抗辩,认为原告明知被告王盛男驾驶的摩托车没有牌照而乘坐,且没有佩戴安全头盔是自甘风险的行为,由此而造成的损害应当自己承担,法院认为于法无据不予支持。
三、自甘风险的司法适用情况分析
(一)目前适用的领域
通过对搜集到的38个案例的深层分析,发现自甘风险适用的领域主要是体育领域、自助游领域和交通领域。
在体育领域中,司法实践中对于普通体育比赛能否适用自甘风险出现了不同的判例,比如前面提到的何麟诉陈则坚侵权案以及谢某诉吴某侵权案。何麟案中,法院认为普通体育比赛适用自甘风险,谢某案中法院认为普通比赛不适用自甘风险。本文比较认同谢某案的法院判决,支持在普通比赛中不能适用自甘风险,在竞技体育中能适用自甘风险,理由如下:第一,竞技体育比较正规,无论是裁判还是运动员,都经过长期训练,水平也比较高。而普通比赛都是业余爱好者,在遵守规则方面也不甚在意。第二,目的不同。竞技体育参与者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荣誉而战,是为了争个高低。而普通比赛的目的很简单,纯粹是为了娱乐或加深友谊。第三,风险性不同。竞技体育中因为激烈性、对抗性使得发生风险的几率更大,而普通比赛则不会有这么高的风险,否则一般人也是不敢参与的。
在自助游领域中,众所周知的2006年的南宁驴友案、2007年的灵山驴友案、2010年的北京驴友夏特古道案对能否适用自甘风险给出了不同的判决。南宁驴友案是认同自甘风险的抗辩,却按照公平原则判决被告承担责任,而后两个案件则是直接以自甘风险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本文比较认同在自助游领域直接适用自甘风险免责,理由如下:首先,自助游领域的冒险性远大于跟团游,但游客明知却要参与,本身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次,组织者已经尽到注意义务,而同行者更没有义务对他人的冒险行为负责。
在交通领域中适用自甘风险,并不是免除侵权一方的责任,而是要求受害人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明知风险存在却自愿参与,就要承担由此发生的风险。
(二)存在的问题
肯定自甘风险的部分判例依据的法律是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以及《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的公平原则,部分依据的是《侵权责任法》第26条规定的过错原则,部分是直接以自甘风险作为裁判理由。
尽管司法实践中有肯定自甘风险的判例,但是还存在一些适用上的问题:第一,在体育领域中对于普通体育比赛是否能适用自甘风险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现象,适用上比较混乱。比如前面提到的何麟诉陈则坚侵权案以及谢某诉吴某侵权案。在何麟案中,法院认为普通体育比赛适用自甘风险,而在谢某案中法院认为普通比赛不适用自甘风险。案情相同的两个案件却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判决。第二,对于过错原则、公平原则和自甘风险制度之间如何适用还存在问题。在何麟案中,法院肯定自甘风险,但被告依公平原则分担责任。在林汉利与史碧珍侵权纠纷一案(16)中,一审法院肯定自甘风险,认为原告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判决被告承担60%的责任。二审改判上诉人(原审被告)承担40%的责任。
(三)我国引入自甘风险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综上分析,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对自甘风险的适用比较多的领域主要是交通领域、体育领域、自助游领域。以梁慧星教授为代表的支持自甘风险的学者认为,自甘风险属于受害人意思自治的体现,只要这种意思自治不违反法律和公共利益,就不能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
1.引入自甘风险的现实需要
自甘风险制度虽然是舶来品,但是在我国也有可以适用的空间。首先,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开始在逐步接受自甘风险这个概念,对自甘风险的理论探讨也在逐步深入。其次,由于我国法律中没有规定自甘风险,这造成了不同法院在遇到此类案件时会作出不同的判决,造成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这极大地损害了司法权威。面对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纠纷,我国法官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会自由裁量选择适用不同的法律条文判决,这样可能会有失公正。最后,自甘风险制度的规定也是基于减少风险损害的考虑。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加大了风险无法预料的几率,风险随时可能发生还无法避免,另外还有一些风险是人们选择去参与的。在法律中规定自甘风险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的发生,让人们在参与风险前明确自己要对自身安全承担一定责任。
2.现有制度无法代替自甘风险
尽管我国法律中已经规定了公平原则和过错原则,但是它们和自甘风险之间还是有区别,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区分不同情形适用。在符合自甘风险情形的案件中可以适用自甘风险,不适用该情形的就要适用过错原则或是公平原则。比较自甘风险和公平原则,两者有以下不同:第一,自甘风险的适用前提是加害人有一般过失,而受害人没有过错,但是受害人自愿承担风险;而公平原则的适用是双方都没有过错。第二,自甘风险适用的后果可能是加害人免除全部责任,而公平原则的适用则肯定是双方都要承担一定责任。第三,公平原则的作用主要是一种对受害人或家属的精神抚慰,让加害人承担一定的出于人道主义的责任。而自甘风险不存在这样的考虑,更多的是考虑到加害人只是一般过失,且是受害人自愿参与到风险中,是出于一种对双方的考虑。法律不是只保护受害人,使其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也要保护加害人,使其责任承担合理。这才符合法律公平正义的本质。第四,公平原则的适用前提是无法适用过错原则和无过错原则,而自甘风险的适用则是符合适用的情形便可直接适用(参见本文第四部分)。
比较自甘风险和过错原则有以下不同:第一,加害人有过错要承担过错责任,而受害人自甘风险的情况下,加害人一般过失造成受害人受伤,则应该适用自甘风险。第二,过错原则的适用一定要满足几个条件,即侵权人造成了损害,受害人有损伤,侵权和损伤之间有因果关系,而自甘风险的适用需要满足受害人自愿承担风险,加害人一般过失造成受害人受伤。第三,过错原则的承担责任是按照过错的大小来承担,而自甘风险作为一项免责制度,加害人是可以完全免除责任的。
四、自甘风险制度适用条件分析
基于本文主要探讨人身损害方面适用自甘风险,因此认为自甘风险适用上述三个领域,但是合同领域在财产损害方面也是可以适用自甘风险的;至于医疗、动物损害、产品责任以及高危领域是否适用,本文认为是不可以适用的,主要理由是:这些领域都是属于无过错责任领域,风险都是比一般领域要高很多,就中国目前的现实看,在这些领域适用自甘风险显然是不可能的。
(一)适用的条件及限制
1.行为人明知道风险存在
这是构成自甘风险的前提条件,也是主观条件。这里的明知一定要是行为人确切知道,或者可以从一般人的角度推断其知道。因为风险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避免风险与将自己利益置身风险中都是很关键的。这些风险是大部分人避之不及的,却也是不少人愿意去尝试的。符合自甘风险的主体要件就是行为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能够预料到风险的发生,也能够自主决定是否要进行这个冒险行为,因此主体适格和主观要件两者缺一不可。认定其是否预料到风险除了其明示或默示表示,还应该以一个常人的标准来考量,否则容易陷入受害人辩解自己未预料到风险而无法判决的困难中。这里的风险是不确定性的,发生与否无法预料,但是有发生的可能性,与那种必然发生的损害不同。自甘风险的主体不能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是无行为能力人。如果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比如精神病人或者未成年人则无法自主处分自己的权益,意思表示也受限制,即使他们做出了自愿承担风险的意思表示,也是无效的意思表示,因为无论是心智还是身体条件,他们都是低于正常成年人的。既然是自甘风险,就得是意志自由真实,这就排除了被胁迫或欺诈等非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也排除了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不自由的情况。
2.行为人自愿承担风险
这是构成自甘风险的基础条件。这里的自愿是一种意思自治,是使自己遭受风险的意思处分。所谓“法不明文禁止即自由”,说的就是行为人可以在法律没有明文限制的情况下自由行动,自由处分自己的权益。自愿承担风险同样需要明确表示或者行为表示,法律应该尊重行为人自己的这种自由意志。行为人一旦做出自甘风险的表示或行为,就应该承担下去,而不允许做出反悔的意愿。也就是说,认识到风险和自愿承担风险并不是必然同步的,行为人可能预料到风险存在,但却并不愿承担,这时要看其意思表示。行为人并不是只要预料到风险并且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就是自愿承担风险,没有明确反对并不代表就是默认自甘风险,还有行为上的表示可以确定行为人的意思。即使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也有预料不到风险的时候,这种情形不能认为其自甘风险。
3.自甘风险的适用不违公共利益和法律强行性规定[4]
这是自甘风险的限制性条件。自甘风险虽然是对自己利益的处分,但不是没有限制的,还是要在法律规制的范围内。对于某些领域是绝对不适用自甘风险制度的,比如服务行业如宾馆等对客人有安全保障义务,是不能适用自甘风险的。再比如在雇佣领域等也是不适用的。同样,自甘风险的适用也排除一些职务行为,比如消防员救火本身是出于自己的工作特殊性的要求,而不属于自愿的冒险。
4.加害人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
这一点尤为重要,是区分过错原则和自甘风险制度适用的关键,也是司法实践中法官裁量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说,自甘风险只是对加害人一般过失的免责。而且,这种免责必须是完全免责而不是部分免责。如果加害人一方有重大过错或过失,就会适用过错原则或其他原则来抗辩。
(二)自甘风险在相关领域的具体适用
1.竞赛型体育领域
竞赛型体育领域与普通体育活动有很大不同,竞技体育具有专业性,而普通体育活动带有自发性,自甘风险要求必须是自己明知风险而仍然要参与,相比较而言,竞技体育领域的参与者更容易清楚自身的风险,所以要明确自甘风险的适用领域是竞技性体育领域。在这种领域中加害人提出自甘风险的抗辩理由时,法院应当支持该抗辩。加害人恶意侵害受害人时,则应排除自甘风险的适用,只要造成他人损伤是出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不能要求受害人自甘风险。也就是说,在竞技体育中规定自甘风险,只是对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一般过失造成的伤害免责,而不对故意和重大过失免责。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审判体育比赛中人身损害的案件时,首先要看是不是竞技体育中发生的人身损害,如果是一般体育活动还是适用过错原则。然后要考虑是否满足自甘风险的其他条件,主要是区分体育竞赛中参与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主观态度。
2.交通领域
交通领域中适用自甘风险也比较复杂,要区分自甘风险和受害人过错,比如乘客明知探出车窗有危险仍执意这么做,最后造成了损害,这就是受害人自己的过错;而乘客为了赶时间让司机走一条不熟悉的小路,结果发生了事故,这就可以适用自甘风险。前者受害人的过错是很明显的,受害人应该当然知道该行为的后果,而后者受害人只是自愿承担了一种风险,至于风险是否会发生不确定,受害人也不愿意发生损害。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审判交通领域中人身损害的案件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第一,乘客没有过错,驾驶人有过错或第三人有过错造成事故的发生,乘客的人身受到伤害,则追究驾驶人或第三人的责任。当然也包括驾驶人自己驾车,驾驶人没有过错,而加害人是第三人存在过错的情形,这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第二,乘客和驾驶人都有过错,则适用过失相抵原则。第三,乘客自愿参与风险中,无论风险是自己自愿造成的还是自愿参与到已经存在的风险中,驾驶人具有一般过失时免责,就适用自甘风险原则。也就是说,驾驶人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时要承担赔偿责任。
3.自助游领域
自助游要和跟团游作区分,因为跟团游中由旅游公司保障比较全面,而自助游则是游客自己对自身安全负责,因此遭遇潜在的风险也比较大,但是游客自身选择参与这个风险,不应该让其他人承担发生的损害。自助游中适用自甘风险的前提是领队及其他参与者没有重大过错,否则不适用自甘风险,而是要按过错责任来适用。也就是说,自甘风险在自助游领域的适用只限于一般过失,除此之外都不能免责。这就需要法官在司法实践中严格把握适用。日益兴盛的自助游领域由于缺少法律的规制,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法律在自助游领域中规定自甘风险也是为了尽可能减少风险的发生。
五、结语
自甘风险引入的必要性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印证,下一步需要立法对其进行规定。自甘风险制度主要适用在交通领域、自助游领域和竞技体育领域三种领域,但是并不代表这三种领域可以不加限制地适用,还需要做出限定才能更好地发挥自甘风险制度。自甘风险在适用初期应该限制其适用领域,大范围地适用到不同领域容易造成自甘风险的滥用。
注释:
(1)一审案号:(2014)嘉南凤民初字第19号,一审法院: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2)一审案号:(2014)科民初字第16号,一审法院:四川省科学城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3)终审案号:(2013)南中法民终字第1295号,终审法院:四川省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4)来源于户外资料网()。
(5)终审案号:(2013)深中法民终字第2949号,终审法院: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6)终审案号:(2013)通中民终字第1821号,终审法院: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7)终审案号:(2013)浙衢民终字第520号,终审法院: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8)一审法院:(2014)枞民一初字第00211号,一审法院:安徽省枞阳县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9)一审法院:(2013)红民初字第00934号,一审法院: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10)终审案号:(2014)深中法民终字第488号,终审法院: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11)一审法院:(2013)淮开民初字第0294号,一审法院: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12)终审法院:(2011)邵中民一终字第235号,终审法院:湖南省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13)终审法院:(2014)浙嘉民终字第518号,终审法院: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14)终审法院:(2000)宁民初字第445号,终审法院: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15)一审法院:(2005)西民权初字第639号,一审法院: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16)终审案号:(2013)深中法民终字第2949号,终审法院: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参考文献:
[1]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中国法院2013年度案例[M].北京:法制出版社,2013,(5):211.
[2]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侵权行为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11):45.
篇10
兰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选择足球为必考项目,更是让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不能接受。事实上,足球本身也是必考备选项目之一,只是由于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训练,一直以来选择的城市并不多,再加上中国足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成绩,只能从娃娃抓起――使得校园足球风靡全国。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种选择方式,让孩子不能只针对某一项目临时抱佛脚,至少在国家规定的十多个项目中,样样都得事先有个准备,老师也不能搞突击训练。只有这样,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才能健康发展。
自1979年上海市崇明中学率先试行初中体育升学考试以来,我国有部分省市陆续开展了这项试点工作。2007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简称中央7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至此,我国开始全面实施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本文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兰州市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便为兰州市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兰州市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现状
兰州市于2011年5月全面实施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正式把体育纳入升学考试科目。其具体方案下:设必考项目3项,选考项目2项共5个项目,外加体育课出勤及表现进行考核。
[项目名称\&身高体重\&肺活量\&800米
1000米\&选考类1\&选考类2\&体育课出勤及表现 \&权重得分\&2分\&2分\&6分\&2分\&2分\&6分\&必考3项\&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或台阶实验\&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选考1类\&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选考2类\&50米跑\&立定跳远\&篮球运球\&排球垫球\&足球运球\&跳绳\&]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成绩由七、八、九年级体育考试成绩相加而成。初中毕业升学体育成绩在高中招生时以等级呈现。满分为100分,其中七、八年级各占20分,九年级占60分,分为ABCD四个等级,90分及以上为A等,75~89分为B等,60~74分为C等,59分及以下为D等。2009级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总成绩为80分(为八、九年级成绩),68分及以上为A,56~67分为B,45~55分为C,45分以下为D。
2014年,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七、八年级设必考项目3项(其中女生 800米、男生 1000米计10分、掷实心球计5分、篮球运球计5分), 九年级设必考项目3项(其中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计30分、掷实心球计15分、跳绳计15分)。考试成绩由三年成绩相加而成,满分100分,初一、初二年级各20分,初三年级60分。高中招生时以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个等级计算。
2015年更近一步:设必考项目3项(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足球运球;女生: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选考2项(备选项目有排球垫球、立定跳远、50米、篮球运球、掷实心球、跳绳),每人共考五项。考试成绩由五项相加而成,每项10分,拟以满分50分计入2015年中考总分。对丧失运动能力并符合残疾标准确实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要实行体育与健康知识考试,按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教学内容及目标命题考试,总分50分。由于种种原因,2015年体育中考任按等级考核,并没有将50分计入中考总分。所不同的是,高中录取时,体育成绩被单独设置为高中录取的前置条件,考生要被某高中录取,体育成绩需达到其设定的等级要求。
体育中考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校体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调动了广大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学生上体育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明显提升,身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同时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社会反映良好。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兰州市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体育教师因为升学考试的压力,把大多数课堂时间用于体育中考项目,体育课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着升学考试项目进行。体育中考项目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技能被淡化减弱,体育升学考试考什么,体育课就上什么,学生所掌握的体育技能仅局限于体育升学考试项目。正常情况下,初中各年级每周会有3节体育课(按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四节、3~6年级每周三节、初中7~9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老师会按照教学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教学活动。教育部规定学校开足上好体育课,按照国家规定开展早操、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保证学生每日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可是各学校执行此规定的情况参差不齐! 体育工作在相当多的学校被挤压和边缘化的情况仍然存在,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其次,体育教育也变成了应试教育。由于体育会考及中考的出现,大部分学校为提高学生成绩,在考前围绕考试项目突击训练。许多专业训练的手段、方法出现在体育课上,不仅把体育课变成了专业训练课,而且早操、课间操、大课间活动也安排了相应的训练内容。枯燥、乏味的训练,虽然在短时间内能较快提高学生的成绩,但不利于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直线下降。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初中阶段的体育课都围绕着体育升学考试进行。这不仅违背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而且还忽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忽视了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更谈不上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场地器材、教师待遇等。在初中体育升学考试中,部分学校由于土地的紧缺和房地产的过度开发,场地普遍较小,因体育场地狭小、器材不足,不能满足升学考试的需要,考试中使用的器材型号不统一,场地不规范,也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在体育升学考试过程中,各学校体育教师从学生报名、选项、编排、裁判培训、场地器材的准备,学生考前辅导一直到考试成绩输机上报,都必须全程参与。加上每天的体育课,工作量很大,导致许多体育教师疲惫不堪,再加上体育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而结构性缺编现象又比较严重。这对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训练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对兰州市初中体育升学考试的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初中体育升学考试
初中体育升学考试是兰州市中考改革的重要措施,但我们不能因为体育升学考试而忽视了体育课和阳光体育活动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广大体育教师要以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健康放到第一位。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组织好每一次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2.加大宣传力度
虽然兰州市教育部门和媒体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上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体育考试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体育考试不够重视。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推动体育中考的发展。
3.考试过程实施计算机管理
目前,兰州市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的大部分工作(如成绩登记等)都是手工操作完成。不但工作量较大,而且因为字迹潦草等问题容易出现误差,给后续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教育主管部门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开发适合体育升学考试的应用软件和器材。使考试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减轻教师的负担。
4.逐步改善场地器材条件
体育运动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必须具备的基本设施之一,是学校进行体育课教学、早操、课间操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只有充足的场地器材才能满足教学、学生锻炼的需要,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器材,逐步建设、改善体育场地设施,统一体育中考使用器材的型号。满足学校体育和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的需要。
5.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一支素质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顺利完成体育中考工作的有力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下大力气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学习,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6.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考试实行全程监督,保证体育考试的顺利进行。这种监督机制应该是长效的,不但对体育考试实施监督,还要对学校体育日常工作进行检查评价,规范学校体育活动,保证体育教学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烨,刘礼国.对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考.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年12月
[2]姜静,张磊.对西安市中考体育成绩纳入总分后的几点思考.内江科技,2010年11月
[3]王燕.关于我国中考加试体育工作的研究综述.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