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数学建模;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卓别林曾说过,一个在作品创作中可以不遵循常规,不局限于套路,依照自我的创造思维的艺术家,往往能够达到更佳的效果。”打破常规,学会创新对于一个艺术家如此,而对于在校学生亦然。数学,可以说是整个自然学科的奠基石,是进修所有理工科的理论基础,而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范围早已从传统的物理学、理论力学拓宽到信息、经济、医学、建筑等各个学科,从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绝对性的地位对将来社会所需人才的数学修养提出了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将来社会所需求的人才不但具备必要的数学逻辑思维、推导和演算能力,还要加强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如:能够使用相应的专业软件(比如MATLAB、SAS、SIMULINK等),在自己所涉猎的专业,构建数学模型,通过定量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利用数学理论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实践过程。有学者曾提出,任何学科都要求逻辑推理,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绝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是用数学解决问题,包括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和其他学科中的专业问题。

1、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更要求建模结论的结论的准确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性”。然而现在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题目有答案,已知条件、求证问题也都清楚,题目最后也一定是能够做得出的,这样也只是停留在提升数学逻辑能力、掌握理论知识的层面,但是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所要解决的的问题往往是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存不存在答案。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求的不仅仅是完整理论知识框架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更需要的是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和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利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即定量的去描述和分析实际问题),首先是构建数学模型,然后在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实际问题,并进行研究并得到相应的结论。数学模型是对事物(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本质特征的数学表达或是定量描述,是对部分实际事物的一个抽象数学结构。也可以定义数学建模过程为提出合理的假设,舍掉没有显著相关的因素,简化实际问题并抽象出一个理论上的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数学逻辑思维和算法找到精确的数值解,再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将所得到的模型解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全部过程。由此可知,数学建模特点是利用数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搭建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之间的纽带。对于数学模型的研究,并没有一个具有普遍性、适用性的现成的准则,它需要模型构建者丰富的经验、合理的假设和犀利的洞察力。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开放性,能够完全反映出模型构建者的创新思维。所以,数学建模不像其他课程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一门实践课程,更重要的是在数学过程中着重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目前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课题。数学建模不但是数学理论学习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数学应用能力提升的创新。从而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学数学的框架,促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

2、当前高校教学存在的不足

总的来看,目前大学毕业生身上露出来的问题往往是能够扎实的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但是缺乏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块。但对数学教学这一方面,就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第一,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知识的传授环节,而没有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即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使用教材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所涵盖的现代数学信息比较少,习题和案例涉及的其他专业领域太少。第三,教学观念一直是理论学习至上,轻视实践应用。教材以外的各种参考书和习题解析材料等无非是围绕着教材中的某知识点、定理或公式来展开分析和讲解的,虽然部分教材中会有一系列的案例和应用练习题,也都是进行简易化、理想化而抽象出来的远离实际问题而更贴近教材中某原理和定理的练习内容。第四,数学中的近似值的求解(包括解析近似和数值近似)相对更贴近实际生活,然而教材中对这部分都有删减和简化,作为了解内容并列入非考试范围。第五,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相结合,数学中很多需要借助计算机和专门软件进行运算和求解的部分内容也只是在讲台上简述一下。第六,教学模式陈旧,还是传统的讲台上灌输知识,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启发,而造成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3、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传统的数学模式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极速发展对知识的需求。传统的教学过于陈旧老套,遇到问题就套用公式,套用方法,一点创新的意识都没有而不是真正的去分析问题,发现联系,寻找解决思路和方法。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而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提出合理的假设,简化实际问题并抽象出一个理论上的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数学逻辑思维,再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将所得到的模型解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便会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的机会。数学建模还会给学生营造一个数学创新的良好平台和浓厚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通过数学建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在构建数学模型之前,需要对实际的问题进行抽象,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语言(如数学概念、数学符号和数学表达等)去描述问题中的各种关系。比如著名的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面对复杂的七桥问题,首先就是需要将问题抽象成一个几何问题,将里面的陆地,桥抽象成数学中点和线等简单的几何概念,从而进一步抽象了脉络的概念。对大部分学生,学会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原有的理论知识框架进行问题的抽象,对于抽象思维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2)通过数学模型,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触类旁通,在学习中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构建不同的模型,而同一个模型有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实际问题当中。通过对事物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从而获得多样性的结果。

3)通过数学建模,培养想象能力

著名法国作家雨果曾有过对想象力的评价:想象就是深度。想象力能够自我深化,能够深入到实际的问题当中。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只有对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演绎,总结和应用,遇上类似的问题的才会去进行抽象、假设并构建出数学模型。

4)在数学模型,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主要在于个人思维的独特和新颖,甚至打破常规思维,如常规的时空顺序,把问题的发生、发展顺序颠倒,把原因、结果,颠倒,沿着相反的思路对具体的问题展开分析。而数学建模是打破常规,培养逆向思维,改变学习模式的突破口,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充分的反映出模型构建者的思维特征。因此培学生创新思维,一定要利用好数学建模这个平台,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J].科技与管理,2010,12(2):141-144.

[2]陈智勇. 学分制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40-142.

[3]付雄,陈春玲.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J].计算机教育,2011,(6):88-89.

篇2

关键词:中考 数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2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模式不断改革和完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教育事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素质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数学中考命题也进行了新的改革,近年来数学中考的命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数学中考的这种新变化,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1 近年来数学中考命题的新动向

(1)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中考中,一直都只是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还是比较少。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数学中考命题进行了改革,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变化从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我们可以得到印证。

例1:(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数学中考选择第6题)如图1是杭州市区人口的统计图,则根据统计图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其中有3个区的人口数都低于40万

B 只有1个区的人口数超过百万

C 上城区与下城区的人口数之和超过江干区的人口数

D 杭州市区的人口总数已超过600万

例2:(2012年河南数学中考第20题)某宾馆为庆祝开业,在楼前悬挂了许多宣传条幅。如图2所示,一条幅从楼顶A处放下,在楼前点C处拉直固定。小明为了测量此条幅的长度,他先在楼前D处测得楼顶A点的仰角为31°,再沿DB方向前进16米到达E处,测得A点的仰角为45°。已知点C到大厦的距离BC=7米,∠ABD=90°。请根据以上数据求条幅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

例3:(2012年海南省数学中考第20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口市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海口市奖励旅行社开发客源市场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旅行社引进会议规模达到200人以上,入住本市的A类旅游饭店,每次会议奖励会2万元;入住本市的B类旅游饭店,每次会议将奖励1万元。某旅行社5月份引进符合奖励规定的会议18次,得到28万元的奖金.求此旅行社符合奖励规定的入住A类和B类旅游饭店的会议各有多少次。

从上述的数学中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例1中杭州数学中考考查的问题与杭州人口统计有关的问题,例2河南数学中考考查的是宾馆开业的条幅问题,例3海南数学中考考查的是与海南旅游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见,近年来数学中考命题注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注重考查学生探索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近年来的数学中考中,命题方向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命题的方式也更加新颖,更加突出对学生求知、探索、创新等能力的考查。从下面的数学中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数中考更加侧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

例1:(2012年福建数学中考选择第9题)观察下列数对:(1,1),(1,2),(2,1),(1,3),(2,2),(3,1),(1,4),(2,3),(3,2),(4,1),(1,5)(2,4),…,那么32个数对是( )

A (4,4) B (4,5) C (4,6) D (5,4)

例2:(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数学中考选择第2题)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例1中,试题给出了一些数对,我们的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数对进行观察,思考,然后总结出规律,最终才可以找到答案。试题给出了一些图形,考查图形的变换和组合,要找到这道题的答案,需要学生发挥形象,在大脑中进行图案的排列和组合。例2中,以汽车标志图案为例来考察平移变换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贴近生活,而且问题呈现的方式新颖。由此可见,近年来的数学中考试题,虽然考查的仍然是基础知识,但是命题方式更加新颖,需要学生对试题进行观察、思考,总结规律,然后才能得到答案。

2 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散性思维

从上文近年来数学中考的试题中,我们已经看到,新形势下的数学中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面对数学中考这样的新情况,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对此,改革我国传统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我国传统的教学法主要是传授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在我国教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学的需要。根据数学中考改革的发展方向,学校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应用一些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例如,讨论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最终找到答案。这中教学法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让每个学生都动脑筋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总结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在上文的例子中,2012年福建数学中考中选择第9题:观察下列数对:(1,1),(1,2),(2,1),(1,3),(2,2),(3,1),(1,4),(2,3),(3,2),(4,1),(1,5),(2,4),…,那么32个数对是( )

A (4,4) B (4,5) C (4,6) D (5,4)

对于这道数学题的讲述就可以采用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发现规律,找出答案,然后教师再对这种类型题目的做法稍加指点就可以了。这种让学生自己找规律的教学方式,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试题的做法相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说,效果更好。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遵循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3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数学中考发生了变革,在试题上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了适应数学中考的改革需要,教师在遵循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钱金宏.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6):35-36.

[2] 孙焕昭.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11-13.

篇3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而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理解。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培养

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数学学科和学生思维的特点,加强思维训练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加强对小学生数学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思维特点,变记忆式教学为发现式教学,加强发散思维训练。首先,教学中应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感知,促进他们思维的流畅性。例如教学“23―8”,教师先让学生准备23根小棒(2捆加3根)教学时,提出一具问题:“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该怎样拿,还剩多少根?该怎样算?”此时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有的说“3+5=8,10-5=5,10+5=15”,有的说:“13-8=5,5+10=15”……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法,这样,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与集中思维能力同时都获得发展。其次,加强变式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学生思维活动如果定式化,势必死板教条,缺乏创造性,这是教学失败的标志。教学中如能加强变式训练,就能开阔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增强他们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多角度、多向性思维。如教学梯形概念应通过大小不同、位置各异、明显与明显的图形观察比较,形成各种梯形的表象,抽象出梯形的本质特征。教学中,如果只多次重复一个或某一类图形,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忽视概念本质属性。又如应用题教学中的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看图看式编题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变式训练方法。再次,让学生问难质疑,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具有问题性的特点,即凡是积极思维必定是遵循“疑到问,从问到思”的规律。学生的学习是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也不能代替的。教学中变学生的静态式学习为动态式学习,不仅让学生动手动脑,而且多让学生问难质疑,动脑动口,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重要途径。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重要性;措施方法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加强逻辑思维才能学好的课程,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思维分析就是通过思维分析相关问题的各种内在因素关联,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且判断使用哪一种方法会更加方便。数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多解性,就让思维能力变得更加重要。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积极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具体的思维能力方法,从而让学生可以对相关的数学问题形成更加清楚有效的认知,快速实现问题的解答。第二,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能够让小学生对数学的本质了解更加清晰,从而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够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效果。第三,对学生展开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让数学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兴趣并且积极参与,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立足教材书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材书本是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载体素材,要对学生的思S能力进行培养,巧妙使用教材书本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使用教材书本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进行一个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书本进行阅读,自行理解相关知识的内容,并且结合生活实际对其作出分析。如此一来,学生自然就可以在预习和分析的环节实现对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要弄懂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单纯依靠阅读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学生自身进行理解和思考才能实现。比如在教学加减法之前,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预习加减法应该如何计算,其所代表的意义又是什么,在生活中的哪些案例是对加减法的运用。通过这样一系列环节,学生就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大量思考实现对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锻炼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形成主要还是通过思考问题来实现的,经由不断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思维能力的强化锻炼。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提出合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锻炼自身思维能力。比如在针对加减法进行教学时,对常规的计算方法进行教学后,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实现计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对于18+23这样一个式子,有的学生在思考后就可以得出,18=20-2,23=20+3,因此原本的式子就可以写成20-2+20+3=41。这种想法就是计算中凑整法的体现,教师就可以从此进行延伸,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借助数学练习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现在越来越强调理解教学,但是适量、适当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学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对自身的思维能力实现反复锻炼。比如,结合上文提到的有不同解法的例题,教师就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数学练习,设计几个比较典型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思考能够实现解题的所有方法。如此,学生在思考不同解法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锻炼。另外,教师也可以基于一解多题的思想,针对某一类计算方法设置几道不同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对某一种计算方法进行运用,同时思考在这些不同类题目中,该种计算方法是如何实现解题的。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可以得到增强。

(四)经由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实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是必须要注意的一个环节,通过数学实践不仅可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实践性运用,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性的数学教学环节,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三个内角和为180■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验证这一个定理的正确性。于是,有的学生直接使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具体角度,然后相加。有的学生则直接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剪下三个角,再将其拼接起来。学生通过这些不同的方法对定理进行验证,就实现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内角和延伸到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有什么关系?以不同的边作为底,三角形面积是否会发生变化,等等。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将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应该对此形成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书本、课堂问题、数学练习以及实践验证等,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得到锻炼,并且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周建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8):225

[2]薛玉芝.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37-138

[3]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66-67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是兴趣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生一般是处于6到13岁阶段的孩子,基于这个阶段学生的好玩好动,老师应该运用合理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一)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他们的工作职责不仅仅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同学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也要在学生的成长阶段运用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好奇心,那么学生会就很自然地去主动学习数学,在兴趣的驱使下轻松地学习。

(二)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培养数学思维

在学生的成长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习惯的养成与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固然重要,学习数学问题中的思维方式也是同样重要的。如果可以用生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便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旦兴趣大于惰性,学习数学的习惯便会养成,数学思维的培养便也简单而自然了。

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具体措施

(一)运用数学游戏把数学课堂游戏化

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通常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运用数学游戏,那么这种学习气氛就会更有吸引力。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老师可以带来一些积木,分发不同个数的积木到四个不同学生的手中,变换学生的位置,分别做加减法的运算,在这个过程中,会轻松教会学生自己位置的变化不会影响运算结果,从而学会交换律的定义。这种通过玩具与学生互动游戏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会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

小学生大多对生活充满好奇,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同样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可能对这个新概念非常陌生,如果授课时老师拿着大三角板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与它相似形状的物体,学生可能会联想到三角形的盘子、插座或者交通路牌等,从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进一步认识。这样会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数学兴趣,课堂效率也会有明显提高。

(三)数学概念拟人化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7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学好数学乃至所有理科学科的关键。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学学习充满着缜密的推理和抽象的运算,在当前的实际学习中,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想结合,对掌握数学的创新意识,及其学生的逻辑能力提高有着重大的作用,而就数学学习来讲,该本学科也是对学生的未来极为重要的科目。因而,在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力和学习的主动兴趣度,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至关重要。

二、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

在高中教育阶段,各科学习都相当紧张,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利的.创造轻松、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较高的学习热情的关键所在.当有了这些利好的条件,才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渴望程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聆听学生的想法,即使学生的想法有错误,也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学生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在课后,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做作业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解题,多方法思考.另外,教师要将实际问题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创造趣味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进步.

三、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

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来自人们对未知问题的不断探索.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正是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使人们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东西.重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大有裨益,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如果学生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提出问题,就会欠缺对问题的洞察,并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吃力.而那些对问题敏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愿意主动地探索问题的本质的学生,他们常常能够提出许多他人难以想到的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以传授为主,让学生自行思考为辅,对于有难度的题目都是讲解,而不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降低了学生对未知问题的思考欲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引导、鼓励等方式,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并亲自动手解决,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此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水平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答题情况就是:不教不会,新题不会,这种现象就是目前数学教学老师没有有效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工作。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创新思维和能力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充分的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去主动思考。同时有效地利用数学学科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不断的创新尝试,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素养。

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高中数学学科本身就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高中数学学科是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只要教师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带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性因素,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素养。比如,在教学《等比数列》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清晰学生的相关定理和概念,保证学生能够找到灵活的学习方式。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不断的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所有智力因素,要学会发散思维、敢于质疑,建立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创新,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素养。

六、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篇8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原因

1.新课改的要求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新课改中,不仅仅要求完成教育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均衡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还能够推动新课改的完成。

2.小学数学学科的特殊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起数学来很费劲,遇到问题不懂得变通,不知道变换题型,从而渐渐的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小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如果中间有一个环节学不会,后面的知识就很难衔接上。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以后再想要??补也是非常费劲的。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还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二、通过数学知识快速抢答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数学快速抢答赛,能够激发出学生也可以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让学生对数学时刻保持新鲜感,这样学生就不会厌倦数学的学习。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来数学竞赛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调动起来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在数学竞赛中,老师要改变传统中竞赛的拘泥性,可以让学生抢答或者进行小组竞赛,而不是一个人的竞赛,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变换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因为小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老师在数学知识竞赛中,要善于变动题目,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同一题型的不同变换的阶梯思路,逐渐的形成思维能力。老师在变换题型的时候,问题一定要呈阶梯式,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能够适应思维的变换,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变通性思维能力。

3.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门学科,其中融杂了很多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传授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问题的能力。而且,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通过数学竞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在数学竞赛中,能够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和创新的时间,让学生能够产生疑问,解决疑问,从而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数学知识竞赛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1.能够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通

通过数学知识竞赛,能够让学生根据不同情景、不同题目,对问题进行重新的整合与思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懂得变通。思维能力变通,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起到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知识是非常灵活的,如果不能够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懂得思维方式的变通,而依靠原有单一的思维方式,是没有办法学习好数学的。比如说,在数学知识竞赛中,有一道判断题:问五百克的铜和五百克的棉花,哪个更重?很多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五百克铜重,这就是学生不懂得思维变通,进而导致判断错误。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变通的重要性,通过数学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有助于学生发展与进步。

2.能够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

小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在对待问题的时候,只能够从表面入手,不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但是,数学知识竞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发掘出问题的深层含义,从而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思维能力的形成很困难,但是通过老师的精心布置,选择探讨性和难度性均衡的问题,来考验和锻炼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被表面的问题所困惑,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3.学会思维能力的创新

虽然小学生没有丰富的知识,但是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因此,老师在数学知识竞赛的环节中,一定要把握住学生的模仿性,在数学知识竞赛中,连续出现了几道相同类型的题,学生就能够很快的进行模仿,进而对其利用。但是,当数学知识竞赛中,出现同样类型的题,只是换个角度去思考,学生就不会做题了,这就是因为学生不懂得对思维能力进行创新。在传统的知识竞赛中,老师都是给学生讲解相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一遍又一遍重复的做题,通过灌输式方法,让学生形成了固有的思维,一旦题型发生一点点儿的变化,学生就不知所措了。因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与要求下,老师一定要重视起来思维能力的创新,让学生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探讨与创新,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

4.能够让学生快速完成思维能力的形成

数学是一门以计算为主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还像传统教学一样,通过练习各种类型的题目,那么就会让学生养成慢性的思维能力,不懂得自己变通与思考。通过数学知识竞赛,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遇到不同类型的题目,学生没做过的题目,这样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运转思维,从而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建立起来清晰的解题思路,在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还能够让学生思维能力的快速形成。

篇9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92-01

众所周知,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加灵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数学思维,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一、运用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学生数学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外界环境、家庭教育、先天因素等[1]。如果学生的先天因素较好,只要教师稍加指导就可以理解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快速将问题解决,还会根据自身已有经验提出新的见解与看法,并快速掌握新知识。然而先天条件差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记住新知识,也难以产生新的看法与见解,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也十分吃力,这与他们的逻辑思维混乱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面对新知识时,经常会产生无所适从之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将为题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运用。

二、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学思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数学思维能够与数学教学工作进行紧密结合,能够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知识、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其次,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进行有效判断,对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行更好地把握,在遇到问题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对涉及到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数学思维的体现,还表现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方面。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只注重理论知识层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考虑,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后,不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数学思维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思维的应用,注重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突出“数学能力”这一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措施

1、引起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思维应用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问题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讨,从而更好地寻求有效地解决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应用数学思维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过程中,要注重从以下几点对问题进行把握:首先,要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并且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可以采取故事教学方法,以有效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其次,注重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因素,能够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地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好奇心转化为实际的求知欲望,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最后,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问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相应的三角形模型,通过对内角度数的测量,相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明确三角形内角度数为180度。

2、设计好问题

问题的设置,是数学思维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问题的设计,要注重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掌握[2]。老师在对问题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创新性,并且问题的设计,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有效掌握。例如在讲解正方形各个角度过程中,可以从正方形的特性入手,让学生对正方形的特点文体进行讨论。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差别,正方形如何进行判断等,这样一来,问题的设计,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做好沟通

沟通问题是数学思维应用必须考虑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能够使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分析,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在对部分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展开充分的沟通,在讲课之前,将教学内容进行布置,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让学生对数学概念了解后,再对数学知识讲解后,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并能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对分数知识讲解过程中,将分数基本性质的知识进行布置下去,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有利于在教师对知识讲解过程中,更好地对知识吸收和掌握。

综上所述,本文在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过程中,研究了数学思维的体现,并就数学思维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学思维的应用,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加强对数学思维的研究,使其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是现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多表现出“逆来顺受”的学习状态,在影响自身思维创新的同时,还对今后的数学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培养自身数学创造思维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质量。由此可见,教师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需要清晰认识到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同时应该对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模式与方法进行有效探索,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在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针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探讨。

一、明确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够具备独立探索、积极思考的意识以及勇于创新的数学思维,以便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积极地追求真理,发掘数学的数学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数学学习中。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基本前提在于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疑问,同时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思路。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数学学习,在没有压力的状况,多数学生会对数学知识进行提问。例如:在ABC与BOD中,已知AB=BO,请学生补全ABC与BOD的全等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出发,即边长相等,角相等,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指导后,由逆向思维出发,很快能够得出结论。

(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其思维比较灵活,但在提出自身疑问的过程中,多数学生比较“胆小”,害怕自己说错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甚至怕教师与同学们的嘲笑。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提问,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也不能回避。

(三)联系生活,提出数学问题

新的初中数学教材十分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既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延伸、辐射数学知识,通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以数学的角度解读生活的意识,养成学生善于发现、深入探索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收集学生身边发生或存在的有趣的事情,通过生活中的事情或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善于将问题情境合理转化为学习素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也是联系生活与课堂的途径和桥梁,能够使学生踊跃参与到生活问题的探究之中,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和魅力。例如:小王家要买一套135m2的房子,按照市场房价是1000/m2,在买的过程中,需要付全款的30%,问小王家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买下该套房子?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教师结合着学生的日常生活现象,学生可以按照房价的面积及单价,算出一套房子的具体金额,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算出全款的30%即可,即135×1000×30%=40500,当小王家具备40500元的购房款时,则可以满足购买该房的要求。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卡购物、贷款买房等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而对于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四)积极思考,培养质疑能力

问题意识的养成不仅需要依靠课堂氛围的构建和教学联系生活等方面的理念和措施,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勇于质疑权威的数学精神。质疑是激活思维的引线,是探索的源动力,是学习、创新的根本保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予以保护。例如:在讲解利率问题时,学生们常常着眼于利率在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而当学生提出想要了解利率的作用时,可以通过全部学生搜集、整理利率相关的问题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开阔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提问、勇于提问,同时还要结合着教材,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独立自主的思考,对数学知识提出疑问。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灵活性,使其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数学学习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