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红色文化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宣传红色文化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字摄影;红色文化;传播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30-02
在科技迅速发展和人们广泛接受知识的时代,摄影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热衷于摄影这门艺术。摄影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拍摄者通过拍摄不同形态的照片来表达个人的情感。而数字摄影是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下应运而生的,它的特点有照片的直观性、后期便于处理等。红色文化对于我国有着更为重要的含义,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江西,一个红色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闻名中外,有井冈山、瑞金、南昌、萍乡等革命圣地等,将这些革命胜地通过数字影像的形式转化为大家喜爱的作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这都很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
一、数字摄影的艺术特性
19世纪摄影术的发明影响和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人类历史的发展。现如今,数码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影响更大,它将数码摄影带进了千家万户,使摄影不再只是专业摄影师的专利。数字摄影的特点和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创意手法更加便捷
数码摄影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数码摄影后期制作用电脑图像处理系统代替了传统暗房,这一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摄影输出方式的改变,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表现语言,拓展了摄影艺术的创作手法。数字摄影的即显性能在拍摄后马上看到照片拍摄的效果。数码相机的即显性可以让拍摄者立即知道对当时自己所拍的照片是否满意,不满意时能立刻删除重新拍摄直到满意为止,减少重拍和节约拍摄时间的长度。
(二)与网络媒体融合更加快速
互联网因其交互性、瞬时性、开放性、多媒体性己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第四传播媒体或称作新媒体形式。摄影与网络的结合,促进了摄影的发展,加大了影像的传播力度、拓展了视觉文化的深度,也使摄影艺术在网络时代获得了新的生机。在网络时代,几乎人人可以通过运用数字摄影技术再借助个人博客、QQ空间等网络技术手段随时所拍的照片。网络为摄影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其方便的交流互动平台,不同艺术风格、艺术思想的数字影像通过网络呈现在众人面前,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视觉盛宴。
二、数字摄影与红色文化的相互关系
红色文化在近些年随着红色旅游兴起、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红色资源利用的背景下发展迅速,在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红色产业甚至是当地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江西是重要的红色文化基地,革命时期的许多战争都发生在江西,迄今为止江西也遗留着很多革命时期的文物、建筑等供人们参观旅游、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
任何东西的宣传都需要媒介,而数字摄影在当代社会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传播媒介,这取决于了数字摄影的受欢迎程度和宣传效果,所以在选择红色文化宣传的媒介是选择数字摄影的话,对于红色文化宣传只会有促进的作用。
(一)数字摄影使红色文化的宣传更具形象性
数字摄影可以帮助红色文化更好的进行宣传,一说到红色文化,我们只是会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抽象的概念,虽然能想到红色文化是有关革命的,能想到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一些遗址、纪念馆等,但对于红色文化的概念也只是大致的了解,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利用数字摄影将能联想到的与红色文化的相关的不同方面的事物拍摄记录下来,通过图片的组合形成相册,制作成作品,相册中包含红色文化各方面的内容,通过观看相册,我们就可以形象的了解到底什么是红色文化。
(二)数字摄影使红色文化的宣传更为直观
红色文化的宣传有对红色文化简介的宣传,也有对红色文化所包含的精神的宣传,还有对红色文化传承下来的物质遗产的宣传,无论是哪种宣传,都是希望人们对红色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直观就是能用眼睛看到的具体东西,红色文化的简介和精神都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的,但红色文化传承下来的物质遗产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虽然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建筑遗址我们能够去看到,但是由于时间、地理位置等因素对于想要去了解红色文化的人们并不是很方便,但如果是有利用数字摄影将这些东西拍摄下来制作成了相册,通过观看相册来了解红色文化则更为方便。而且观看照片是一种对人们而言是一种视觉冲击,人们总是对于眼前看到的事物印象会深刻一些,记得也会更加清楚。
(三)红色文化为数字摄影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信息的传递需要媒介,现在的传播业很发达,同一种信息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摄影也成为了一种传播方式。利用数字时代摄影艺术喜闻乐见、学习与制作门槛低的特点,结合江西省独特地红色文化资源,在弘扬红色文化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也能挖掘摄影艺术的独特传播价值。
摄影就是一门图像艺术,这让摄影成为了一种传播媒介。摄影在现代社会中是随处可见的,喜欢拍摄的人,懂得欣赏拍摄作品的人都体现了摄影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由于摄影学习操作简单的特点,只要能承受摄影费用的人都可以加入到摄影的行列中,使其拥有大量群众。特别是数字摄影的出现使得摄影艺术的传播价值更得以彰显,因此,充分利用摄影艺术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来宣传和弘扬江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才能争取更多地群众参与到摄影艺术的创作和鉴赏中来,使摄影艺术在普及层面的价值与意义得到充分地体现。
三、利用数字摄影艺术宣扬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
红色文化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红色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代意义,也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利用当代摄影艺术对红色文化有着积极的传播作用。
(一)运用摄影艺术传播红色文化促进经济建设
在红色文化被大家了解和懂得其重要性后,红色文化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拍摄红色文化场所,影象记录红色文化活动,让人们对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充满向往。红色文化传承时可以通过数码影像吸引大家去了解红色文化,去纪念馆等地方去参观会促进红色旅游,反过来红色旅游也能让人们更好地去了解红色文化,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两者相辅相成。
(二)运用摄影艺术传播红色文化促进政治建设
红色文化是我国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所传承下来的精神和思想对于现代的我们而言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影象的形式记录下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吸引人民群众参观游览,可以实现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也推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红色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扩大,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对社会和政局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三)运用摄影艺术传播红色文化促进文化建设
事物都是双面的,有正面的就有负面的,文化也是如此,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先进文化吸取了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精华,能帮助人们使文化建设按照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壮大。通过摄影艺术记录下红色经典,把红色建筑、文物、人物以图片的形式记录到书籍、资料、宣传册中,可以用于教育下一代的资料,也可以为红色旅游进行宣传,红色文化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又具有与时俱进的普遍意义,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以红色文化为依据建设我国先进的文化体系。
(四)运用摄影艺术传播红色文化促进社会建设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借助摄影艺术宣扬的红色文化为当代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舞台,也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方面的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人与自然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红色文化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许多的积极作用,如教化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向导作用,此外,还具有陶冶、审美、愉悦等功能和作用。红色文化这种先进文化的这些作用互相联系,具有强大的力量足以让人们团结起来,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
篇2
利用红色资源,搭建传承平台。以通往井冈山的公路为载体,结合山形地貌,通过壁画、雕塑、剪纸、彩绘等手法,精心打造一条“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示范带,集中展现永新的红色革命史。多方筹资,先后建设“三湾改编”纪念馆、贺子珍纪念馆、永新将军馆、湘赣革命纪念馆等1个国家级、3个省级、1个地市级、6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邻近井冈山干部学院的优势,创建“红色培训”大课堂,开展体验式教学。仅2016年,“红色培训”课堂承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培训学员2万余人次。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精选“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秋溪建党等10个永新红色经典故事编印成册,以讲读形式让干部群众重温红色故事,增强红色记忆。自2006年以来,邀请永新籍将军何继明,每年义务到三湾村宣讲革命故事和“三湾改编”历史,形成“将军讲堂”宣讲品牌。邀请老后代在“将军讲堂”授课,通过讲述父辈或祖辈故事,把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风范、严格的家风家教等传递给当代人。
开展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走访征集41名开国将军、7名正部级干部、37名副部级干部资料,制作完成每人一集30分钟的纪录片,编写《红色记忆・永新籍开国功臣传》。编印《永新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丛书》,作为理想信念教育读本免费发放给全县党员干部。自筹资金拍摄以反映贺子珍早期革命历史事迹为主线的微电影《铿锵杜鹃贺子珍》,在市、县电视台展播,用先辈革命事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永新县革命文化宣传教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仍面临种种问题,如许多旧址破损严重,修缮经费匮乏,保护现状堪忧;对红色资源内涵挖掘不深、宣传力度不够、开发利用缺乏整体规划;宣教形式单一,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策划起点不高,参与人数不多,影响面不大,等等。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宣传力度。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人文财富,一旦损毁不可再生。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切实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投入。充分利用影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对红色文化宣传力度,通过公益广告、旅游推介、节庆活动等,扩大其知名度,提升其竞争力。
篇3
【关键词】保定地域文化;核心;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271-01
一、保定地域文化发展现状
2006年,保定市颁布了《保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特色地域文化的战略。在经历近十年的建设发展中,保定市在地域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具体而言,保定的地域文化建设立足如下几个方面: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推进创作发展,丰富艺术文化;重塑古城形象;红色资源开发;发展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服务,创造特色文化发展的配套环境。
根据《保定文化资源概览》的相关内容,结合保定市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文化资源没有有效利用,已经利用的文化资源尚未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古都建设资源过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单一;曲艺与工艺文化特色传承困难;特色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失衡;校园文化资源开发的专业性有待加强;广场文化资源经济开发与文化传承失衡。
二、保定地域文化的核心及其作用
保定市是我国文化古城之一,拥有戏剧之乡、民间音乐之乡、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等美称。同时,保定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保定市兼具燕赵文明,更富明清及抗战文化。同时,保定市古建虽以明清为主,但丰富的曲艺文化则覆盖更多的历史,因此,以上特色文化资源作为地域文化的核心要素应该做到全面协调、一体性综合开发。从文化的传承来看,保定地域文化丰富广博,是燕赵文化的源流、载体,是红色文化的摇篮、支撑。对于保定市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地域文化是窗口,是名片,是动力,也是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挖掘、研究、弘扬、开发利用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保定增强地域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三、保定地域文化传承的路径及对策
(一)构建特色文化符号。保定市在地域文化建设中必须立足保定的地方文化资源情况,甄选具备保定地域特色、能够被受众所接受的特色文化定位,设计鲜明的特色文化符号,提升保定特色文化与城市形象的鲜明性。
(二)整合地域优势文化资源,深入保护性开发。保定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采取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模式,必须注重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升文化资源开发高度,进行品牌开发的模式,配合现代化博物馆和会展等方式对短暂性、季节性文化旅游资源产品进行大力宣传,并逐渐形成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模式,将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联系起来,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京津冀文化产业联动。促进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是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并提升文化产业经济创造力的必然选择。京文化体现了皇城文化、政治文化、工业文化、科技文化;津文化体现了沿海文化;保定则是直隶传统文化,且更为丰富、多元、厚重。保定文化与京津文化同根同脉,将具备延展性的文化资源作为支点和粘合剂,弥补保定文化产业的弱势地位,促进京津冀文化协调发展。培养保定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名优品牌,进而依托文化产业化发展战略,来全面整合文化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文化空间规划与建设。
(四)全面构建地域文化建设的配套环境。保定市地域文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配套环境,尤其是政府必须增加对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开发的政策引导、扶持与保护,为其发展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等,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保定区域文化建设发展。
(五)提升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参与。在本专题保定市居民问卷调查中,数据显示提升城市文化的宣传途径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占40.05%;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占31.30%;学校加强基础教育占15.92%;加大资金投入占11.14%。因此,要充分的发挥社会媒体的作用,加强区域文化建设宣传。围绕地域文化定位及文化内涵,制作特色文化宣传片,通过各种传播媒体进行宣传,着重强调保定的历史人文、城市形象、投资环境、发展空间等,提升保定特色文化在全国甚至在世界的知名度。保定是省内高校最多的城市,要加强高校文化活动参与度,发挥大学生群体力量,促进大学生活动与社区文化活动联动,提升特色城市文化活动频率,实现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2]徐李全.地域文化与地域经济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3]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
篇4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而遵义市则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70%。遵义仡佬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具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突出优势。但是,遵义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较晚,基础薄弱,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必要借助红色旅游这块平台。因此,将遵义仡佬族民俗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是推动二者共同发展的良好途径。
旅游资源整合主要是指“旅游资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和旅游市场供求状况,借助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把各种相关资源要素组合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从而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有效整合遵义红色旅游资源和仡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遵义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遵义红色文化遗产与仡佬族民俗文化整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打造遵义旅游品牌,增强旅游竞争力
目前遵义的旅游业,尽管拥有众多较高品味的特色旅游资源,但整体开发水平不高。各类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够,旅游经营管理过程中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完全没有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去谋求发展。这一方面是受地域交通等条件的限制,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相关部门缺乏系统的规划,全市旅游发展一盘棋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从而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红色旅游资源与仡佬族民俗文化的整合开发,由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在“大旅游”观念的指导下,开发出文化内涵深厚的复合型旅游产品,这不仅能够丰富遵义的旅游产品形式,还有利于打造遵义的旅游精品品牌,以赢取市场,增强遵义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二)有利于发挥遵义红色旅游和仡佬族民俗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促进二者共同协调发展
从资源角度讲,遵义红色旅游资源和仡佬族民俗文化整合,有利于发挥二者的资源优势,促进二者共同协调发展。尽管遵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程度低,产品形式单一,市场吸引力不足。从仡佬族民俗文化方面讲,不管是生产生活民俗,还是文学艺术,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但一直以来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所以,将二者进行整合开发,既可以借助红色旅游的发展平台发展仡佬族民俗文化旅游,又可以用民俗文化丰富红色旅游的内容,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基础服务设施、人力资源等资源共享,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共生共赢。
(三)有利于保护红色旅游资源与仡佬族民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必须以正确的历史观和责任感来对待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在开发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一定要让红色旅游可持续下去。另外,加强民俗文化保护也迫在眉睫。尽管红色旅游资源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旅游资源,但它们同属文化旅游资源,他们当中的很多内容,同属于文化遗产,因此,他们的开发利用,用很多共同性。将二者进行整合开发,坚持“保护与开发同步,效益与投入并举”的原则,不仅有利于实现其文化遗产价值,也能促进二者的保护,使这两种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实现二者的可持续发展。
二、遵义红色文化遗产与仡佬族民俗文化整合的措施
(一)主题形象整合
主题形象是一个地区旅游特色的高度概括,是整合的关键。通过主题形象,能够直观的感受一个地区的旅游特征,所以,一定要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市场状况来确定该区域旅游的主题和形象,然后以这个主题形象为依据,整合区域内相关的旅游资源,从而突出主题,形成竞争优势。
遵义发展旅游业,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形象作支撑。目前遵义市的旅游形象是“转折之城,会议之都”,这一形象,只体现了红色旅游要素,而没有展现仡佬族文化要素。因此,从红色旅游与仡佬族民俗旅游整合的角度看,笔者认为应该把遵义的旅游形象定位为“游红色遵义名城,探神秘仡佬文化”。通过这个主题,统筹兼顾,展现形象鲜明的两个要素,即红色遵义和神秘仡佬,既突出了遵义的红色文化,又彰显了仡佬族民俗文化的魅力,使游客充满了想象和向往。
(二)旅游产品的整合
要将遵义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再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对于仡佬族地区,要实现其资源、产业的发展,就一定要加快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交通道路、住宿餐饮、景点景区标识,还有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都需要纳入规划与开发体系中,统筹整个遵义市在旅游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做到既安全实用美观又高效节能环保。
遵义众多红色文化遗产中,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遗址等;而仡佬族主要聚集在务川、正安、道真等地。由于区域分布较分散,要将二者进行整合,有必要将两种资源从旅游线路上进行规划,串联,从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例如:遵义会址会址―山烈士陵园―苟坝会址―平正仡佬族乡―四渡赤水纪念馆。此线路最大的亮点是集合了遵义几个典型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时融入了具有“中国仡佬第一乡”之称的平正仡佬族乡。会址等遵义红色红色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平正仡佬族乡,主要有中华仡佬博览园、平正仡佬石头城、平正仡佬风情街等重要的仡佬文化旅游点,能够较为完好的展现原汁原味、古朴神秘仡佬族民俗风貌。整条线路即集中了遵义经典的红色旅游景点,有能全面呈现仡佬族民俗化,能够让游客寓教于游,寓教于乐。
(三)人力资源的整合
要将遵义红色旅游资源与仡佬族民俗文化有限整合,首先必须更好地发挥旅游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为了使整合开发工作顺利进行,有必要整合相关部门成立一个遵义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管理委员会。由相关旅游部门、文化部门、财务部门、旅游行业协会等抽调相关人员组成,明确职责范围,出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加强旅游人才的引进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培训,完善对从业人员的考核、晋升、奖惩、薪资、福利等制度。在政策上和实际管理上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优质、高效的开展和进行旅游服务。要通过培训,使旅游服务人员能够立足遵义旅游的实际,对遵义红色文化、仡佬族文化等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熟悉,从而更好地适应两种旅游整合发展的需求。
篇5
职教体育教育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有利于优化人文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文化教育。职教体育教育中要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行全面铺开。体育制度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久而久之,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就会从他律的强制约束转变为自律的自觉追求,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优美高雅的校园体育环境文化,可以使学生产生对体育的崇敬,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学生在组织良好的校园体育活动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有利于培养高尚品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重视职教体育教育教学中的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职业院校要围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精神文化组织学习,深人开展体育文化学习教育,包括体育理想、公平、公正的体育竞技精神,健康文化的学习教育。同时,要组织全体师生参与具体活动,让其在实践中领悟其中的内涵和具体要求。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基于组织文化学习的内容,要与体育文化和现代社会对个体发展的要求相结合。现代社会更加重视团结合作,社会的发展、事业的发展需要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所以,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组织文化学习要融人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和体育理念,将体育的拼搏精神融人文化学习,作为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环节和必要内容,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文化育人氛围,以利于强化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3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和各类体育活动的组织
人文教育的推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职教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持续推进。体育文化活动是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建设中最具有直接影响力的方式,也是职教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项体育文化活动,是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增强人文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比如举办校园艺术节、科技节,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举办各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比赛,以及开展文明活动月、国防教育活动月、学雷锋活动月等系列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拓宽活动领域。丰富人文教育内容的手段很多,其可供选择的载体也是多种多样,人文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社团来组织进行,鼓励学生成立各种校园学生社团、学生协会,比如与体育相关的各种球类协会、武术协会等,与艺术相关的文学社、书画协会等,与文艺相关的音乐协会、民乐协会等,以及以增强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绿色文明环保协会、雷锋协会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在活动策划方面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社团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学生干部在常规管理、人力组织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发挥他们的组织能力将学生组织起来,发挥集体智慧,运用所学到的专业技术到社区去服务等等,既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社团活动的活力和吸引力。
4人文教育中适当融人红色文化内容
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应该以包容的心理,扩展、延伸人文教育内容,要充分发挥专业教育资源、社会实践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尤其是要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把革命传统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融人体育教育,融人人文教育,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创新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思路。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创建红色精神家园活动,即通过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学习红色精神,培育红色精神品格,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文教育效果,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文化。在体育活动组织中,可以通过越野、户外拓展的方式,重走红色路线,既让学生得到身体锻炼,又让学生感受革命精神,对学生人文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结束语
篇6
红色旅游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通过整合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创新观念,创新举措,挖掘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
对红色旅游内涵与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信心不足,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的理解。红色旅游作为长期战略工程而非短期“运动”,应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投机化、功利化和单纯的政治化、形式化倾向。红色旅游发展具有不竭的动力,要树立信心。从市场角度来看,需求动力也在不断增长。从国际的眼光来看,红色旅游中国化与经典产品国际化,具有世界魅力。
现阶段,是一种直接、强势和政府主导的动力机制,是一种超常规的驱动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在常态上的动力机制,实现两个转变:外部行政动力转变为内部市场动力;依靠直接动力转变为整合间接动力,最终实现自我循环的良性发展。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种力量,例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结合起来,研究发展红色旅游与这些重大战略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到合适的载体。
开发新的市场,创新营销方式
要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将发展红色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强劲的市场需求,是保障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和保先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这种市场对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支撑力度明显不足。
要充分结合新的消费特点,开发新市场,培育新的消费方式,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市场格局。比如企业团队文化建设、拓展训练;青少年休学旅游与户外训练;会议与商务旅游;银发旅游与康体疗养;自驾车旅游;体育旅游于运动休闲;爱国主义教育与党建;国际市场。
针对不同区域研究不同的市场策略。根据市场吸引力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吸引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如井冈山、延安、韶山等,这些地区可以以红色为主体吸引游客;依托型的红色旅游市场,如新疆、宁夏、青海等,很难单独以红色旅游吸引远程游客,需要依托其他旅游资源发展;衍生型的红色旅游市场,不是作为单独的红色旅游景区进行开发,而是带动周边综合发展和全面增值,如城市内的红色旅游景点;本地红色旅游市场,那些不具备与那距离吸引力的红色旅游景点,需要开发本地市场。
同时要创新宣传营销方式。要从以宣传为主,逐步向营销深度进军;充分利用互联网、动漫等新的技术手段营销红色旅游;采取新的机制和模式营销红色旅游,采取营销联盟、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营销资源,形成功能强大的红色旅游营销体系。
打造红色文化时尚,整合资源,培育新兴产业体系
精神和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能否将红色精神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时尚文化,是红色旅游能否持续绽放魅力的重要基础。随着红色旅游发展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对“红色”的理解进行适当的拓展、创新和突破,深化红色旅游产品的组织。从广义上来看,红色可以分为六个层次:革命红、中国红、生命红、生态红、世界红、时尚红,能否融多红魅力为一体,是形成市场号召力的关键。
基于红色旅游的公益性特征,需要走出门票经济的局限。通过拓展产业内涵,延伸消费链和培育相关产业,增加利润来源,培育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乃至信息服务、旅游房地产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要积极探索创新业态。推动红色旅游服务的市场化,在经营环节采取公司化运作;推动红色旅游经营的网络化和连锁化,从“散兵游勇”到“连锁经营”,打造红色文化管理集团;推动红色旅游经营企业采取资本、业务、营销、战略等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要提升产品化建设水平,构建丰富多彩、符合市场需求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首先要实现全国12片重点红色旅游区向红色旅游目的地、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向产品的过渡。遵照红色是主题、特色是主导、多色是主张的原则,充分整合利用资源,建设复合红色旅游产品。另外还要深度开发要从各种专题旅游。与其他产品整合、深度开发、针对新需求开发新产品;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深化;与休闲度假产品的结合;与商务会展旅游产品的结合;与其他专项旅游产品的结合等。要分类指导,不同地区要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形成红色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
总体上看,我国红色旅游已经形成一种层次高、体系全、协调功能强的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条块分割,整合难度大;机制僵化,创新难度大,市场运作难度;观念陈旧,服务意识淡薄。
景区体制与旅游规律不对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最核心的问题。创新的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高效运作的关系,处理公益性和市场化之间的关系,建立规范、灵活、适应红色旅游特点和发展的管理体制。
可以通过项目剥离;空间剥离;职能剥离,遵照“强化管理、搞活经营”和分类指导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不同的红色旅游景区探索不同的模式,对红色产业体系的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机制。
新兴技术,创新形式,增强红色旅游参与性与震撼力
目前,红色旅游的技术陈列手段比较落后,这是红色旅游震撼力、吸引力和参与性不强的重要原因。技术手段和陈列内容的创新是关键,可通过虚拟和模拟原来的场景与氛围,增强冲击力和震撼力;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创造交互空间和交互手段,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提升存储容量,增强红色文化的内涵;可以提升陈列、展示和解说水平,降低物质消耗和长期的使用成本,并增强内容更新的便捷程度;可以为提高管理、营销水平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在红色旅游的技术创新中,需要克服资金不足、市场支撑不足、人才支撑不足等瓶颈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确定相应的技术模式。
内容创新关键是历史文化现代表达;严肃题材活泼表达;静态历史动态体验,最终实现历史遗存与现代再现相得益彰。
创新空间,包装项目,珍惜遗存
篇7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境内,少部分位于宁冈、遂川等临县内。被誉为是“中国革命摇篮”的井冈山,是我国红色旅游的名片之一。依托“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壮大,全力打造“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旅游品牌。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一个开发时间相对较长的景区,虽然已经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营销方式上仍比较呆板。为了在激烈的旅游竞争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文化营销在经营中的应用,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井冈山旅游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一)旅游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旅游竞争浪潮,各个风景名胜区都在争取最大的利益与客源市场。江西省的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的三清山、道教72福地之一的龙虎山、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等等。这些景区不仅在江西,而且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力。井冈山风景区如何在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景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虽然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较快,但部分景区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景区的同质化严重,景观建设、游乐项目基本相同,没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如何来区别其他景区突出自己的特色,景区的文化因素是关键之一。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在建设和开发中应充分挖掘景区的文化资源,突出景区的独特文化特点,实现景区的文化差异性,从而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二)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变化的要求
在旅游的发展初期阶段,旅游者对旅游有一个比较形象的的描述:“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下车拍照,上车睡觉”。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旅游景区的经营思维局限在自然资源、旅游硬件的开发上,游客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偏向于走马观花式的风景欣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已逐步由低层次、单一化、雷同化向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当消费者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开始追求高层次的需求,而高层次的需求又都折射出文化的内容,旅游者消费的行为也就越来越具有“文化性”,旅游者旅游目的不仅在于欣赏旅游自然风景,更重要的希望是体验当地风俗文化,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也应该改变原有的以旅游硬件建设为中心的经营思想,适应旅游消费的需求变化(由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加强景区的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旅游品牌建设的必然选择
品牌以其蕴含的独特价值(品牌附加价值)而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品牌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是心理情感上的满足,同时品牌也强化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功能的认识,增强满意度。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品牌的识别功能非常重要,不同的旅游景区往往通过品牌来展示自身的独特性。文化是旅游景区创建品牌,区别于其他景区的关键要素。要加强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文化营销是必然选择。文化营销针对消费个性化的客观要求,利用文化的强大渗透力来适应不同顾客的心理需求,对其消费欲望进行有效影响,赢得顾客对旅游的文化认同,确立并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提高附加价值,突出品牌特色。因此井冈山风景名胜区要想建立自己的品牌就应该思考如何来挖掘自身的文化,如何有效的开展文化营销,通过文化和品牌来展示井冈山自身的独特性。
二、井冈山文化营销策略
(一)品牌定位明晰化
一个旅游景区可以有多种文化,但在众多的文化中一定要有它的主打特色文化。在旅游营销文化中明确具体的目标市场,针对明确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等一批老革命家来到井冈山创建了千秋伟业。井冈山因为历史的光辉,被誉为“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气候湿润、风景宜人,是避暑疗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之地。当年郭沫若游览井冈山时曾感慨万千,挥毫留下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井冈山孕育于千年历史的古“庐陵文化”之中,古村、小桥、流水,文天祥纪念馆、陂古村落群,“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的江南文明水乡……处处都有着古色旅游的独特魅力。井冈山中心景区茨坪,是一座宁静、典雅的花园式小山城。洁净的街道,参天的大树,悠闲的步行街,静静的挹翠湖……有趣而雅致的婚礼习俗,别具特色的风味饮食都让人印象深刻。对于井冈山的多种自然与文化资源,井冈山景区确定以“红色文化”作为主要文化特色,以“绿色观光”、“蓝色休闲”、“金色成功”、“古色民俗”四色来支撑“五彩井冈”的文化营销宣传。
(二)旅游营销差异化
差异化营销是为了使旅游景区在旅游竞争中与其他旅游景区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将旅游景区的核心文化资源进行营销。井冈山景区为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差异化营销:首先,利用节日、节事活动、展览等旅游产品开发节庆文化旅游,吸引游客。第四届“江西省红色旅游博览会”在井冈山博物馆广场举行,博览会为游客呈现了一场旅游产品盛宴,让到场的每位游客着实体验了一次。南瓜汤、红米饭、小米加步枪……让游客忆苦思甜,重温革命路。这让每个来井冈山的游客都不忘此行,对革命文化的弘扬具有切实的促进作用。其次,利用实景演出进行宣传营销。大型户外实景演出《井冈山》是由近600名农民演员组成的一台用大场景、大场面营造震撼、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的红色文化演出,悠扬的音乐、炫目的灯光、冉冉升起的巨旗、硝烟弥漫的战场让游客在现代表现中重温历史,感受红色文化。
(三)文化资源整合化
旅游景区的某些文化旅游资源既有丰富性、多样性的优势,也有旅游资源市场面较窄的劣势。为了能更好地营销旅游产品,将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优劣势互补,进行文化资源整合,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也是很好的办法。旅游景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从单一依靠风景转变到依靠文化、进而依托整个旅游景区文化资源进行发展,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文化旅游资源,逐步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活动相互融合,适应不同旅游消费需求的文化旅游格局。红色旅游是井冈山旅游的优势,全国革命圣地屈指可数,西柏坡、延安、湖南韶山、嘉兴、遵义等地虽然也是国内有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但是其资源与井冈山不能相媲美。井冈山旅游线路的开发可以整合井冈山独有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开展“五彩井冈游”。另外井冈山的景区开发中以“红色文化”中心,整合景区的“绿、蓝、金、古”资源,建设绿色观光、蓝色休闲、金色成功、古色民俗的“五彩井冈”景区格局,促进景区的全面发展。笔者以为,应该把井冈山的由来、独有的资源及历史人物故事制作成音像影像制品,在景区游客中心内不间断地向游客播放,或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宣传,让游客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查阅多媒体资料,并制作成一系列出版物(书籍、画册等),向游客免费提供,加深游客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四)旅游产品精细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欣赏品味普遍有所提升。其选择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每位游客到达景区之后都希望得到不同于以往生活或者其他景区的旅游体验。井冈山不仅通过灯光、舞台、高科技手段使历史活了起来,还通过引入观光、休闲、娱乐、生态等旅游产品来弥补红色旅游的不足。井冈山风景名胜区要真正做好文化营销,必须立足于“红、绿、蓝、金、古”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让景区充分认识到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带来的文化附加值。这种文化附加值应该是基于该企业文化的,面向目标市场的各个文化阶层的消费群体而且能给这些消费群体带来效益的文化附加值。这样,在文化差异存在的前提下,让企业文化理念凝结在产品中,渗透于促销中,表现在品牌或者商标中,满意于消费者需求中,这样的文化营销是真正成功的文化营销。
三、结论
篇8
1986年,在中央和陕西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建起了革命纪念馆,被中央和省上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全国红色旅游基地之一,每年到此观光旅游的人达5000人(次)以上,开发旅游业前景广阔。目前旅游就业人数达到5人以上,年可创旅游收入达到2.5万元。近年来,乡政府也加大了旅游开发的力度,探索发展旅游经济的新途径,但总体来看,旅游收入所占比重较少,还有诸多旅游资源未被充分开发出来,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创建红色旅游品牌。
(一)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多设红色旅游经景点
目前的主要旅游景点有革命纪念馆等,相对于红色革命文化深厚的底蕴来讲,景点显然少了,因此需要整合旅游资源,重新增设新的旅游点,吸引众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比如根据革命纪念馆里的每个项目,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相关的主题,然后增设旅游景点。再如,我们可以根据文史资料,整合历史信息,设立相关旅游内容,突出历史的内涵,强调教育意义和社会效益。
(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经济效益
在增设景点、强化社会效益的同时,应当鼓励发展配套服务,提高经济效益,比如政府鼓励群众发展民间特色菜馆,支持民间发展家庭式旅馆,支持发展旅游区商业、特色红色旅游纪念品,志丹帽、志丹手杖、志丹茶具等等。旅游区的民间商业、服务业可以采取减免税收的形式,鼓励群众自主创业,服务于红色旅游经济发展。同时,政府加强管理,规范配套服务业的行为,做到诚信经营。此方式可以节约政府投资,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旅游景点开发上。
(三)加大宣传力度,创建红色旅游品牌
走出了刘志丹、等老一辈革命家闻名全国,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们在的奋斗史,并不熟悉这片革命的沃土,因此宣传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途径全方位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尤其的省台、中央台的电视宣传,效果更好。可以与电视台建立互利关系,乡里为电视台免费提供革命电视片场景,电视台对于红色旅游以优惠价格宣传。
二、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带动旅游观光与生产为一体的现代畜牧业发展
农业畜牧业发达,草畜为全乡第一大支柱产业,现在牧草面积9.8万亩,羊饲养量达17000只,牛饲养量达2450头,人民群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牧经验。在此基础上,应整合畜牧资源,把天然养殖和人工养殖结合起来,提高畜牧养殖经济效益,发展现代畜牧业。政府宜通过人工养殖补贴、无息贷款、养殖技术咨询服务等方式扶持养殖大户,大力发展奶牛饲养业,不仅要提供羊肉牛肉等肉食产品,还要提供牛奶和内制品。目前,全国各地对牛奶的需求量较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趋势,绝大部分奶牛养殖基地,只需要和蒙牛、伊利、光明等牛奶生产厂家建立联系,企业就会上门收购,销路根本不用多虑。优美的自然环境,天然的草场,没有工业污染,在这片沃土生产的牛奶和肉品必然受到各地消费者的青睐。此外,红色旅游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同时,可以发展红色旅游观光畜牧业,一是要建立融旅游和畜牧为一体的观光产业,比如建立红色马队、红色赛马场等,增加旅游收入;二是充分利用红色旅游的名牌效应,引进外资,发展牛肉羊肉产品加工业,把牛羊肉进行深加工,设计红色老区品牌包装标志,突出天然无污染特色,产品不但可以推向陕西的大中城市,还可以走向沿海城市的大型超市。可以说,初级产品生产,我们只是为消费者服务了一次,而畜牧产品深加工使我们能够为消费者服务两次,经济效益不可同日而语。
篇9
为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追寻革命先辈光辉足迹。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一】
一、活动背景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书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载体,人类的点滴进步和成果都在书籍里记录、传承并发扬光大。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把每一天都变成“读书日”。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20xx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数以万计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科研人员、、干部职工和志愿者挺身而出,投入到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赞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精神是值得铭记的。虽然今年的4.23世界读书日,我们无法相聚在校园里一起感受书香的氛围,但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图书馆联合读者协会共同发起《“宅”家阅读,红色经典》活动,倡导大家在家也要不断阅读,通过阅读红色经典培养和传承优秀的时代精神,用声音向这些最美的逆行者们致敬。
三、活动主题
“宅”家阅读,红色经典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5日-4月28日
五、主办单位
主办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图书馆
承办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读者协会
六、活动对象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全体师生
七、活动形式
征集线上音频,网络票选
八、活动内容
1、作品征集:一段4-6分钟的音频(需配乐,可参考喜马拉雅),音频内容关于红色经典的诗歌文学作品,也可以是与红色经典、抗疫相关的原创作品。
2、征集方式:选手将参赛作品发送到邮箱xx,提交作品时需包含以下内容:参赛作品(文本、音频)、个人资料(姓名、年级、专业、学号、联系方式)。
3、作品要求:
(1)要求作品内容积极向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可在体现红色精神的同时,适当加入自己的体悟。
(2)音频要求吐字清晰,语言流畅;背景音乐音量适当;诵读时富有情感。
4、评选标准:
(1)初赛:由评委老师根据音频效果、质量进行初选。
(2)复选:进入复赛的作品将在图书馆、读者协会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示并发起网络投票,票数前十的作品进入决赛。
(3)决赛:由专业评审老师评委对决赛作品进行评选,评选出最终奖项。
5、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可获得奖状、奖品
二等奖:3名,可获得奖状、奖品
三等奖:6名,可获得奖状、奖品
优秀奖:其他进入复赛的选手,可获得奖状、奖品
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二】
为了弘扬革命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在全校努力营造浓厚的“读好书,读红色经典”的氛围,学校决定在小学部开展以“红色经典”为内容的诵读活动。为让活动取得成功,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诵读红色经典,励志当代少年
二、活动对象 我校全体师生
三、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参与诵读,广泛了解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提升文明素质,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同时促进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成立了活动组委会: 组长: 副组长: 主持人:
评委:
小语组教师(5人) 会场秩序:各班主任。
状填写:各班主任 。
五、活动形式及内容
1、活动形式:以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为主。集体诵读可由多名学生参与,也可由老师和学生合作,但以学生诵读为主。允许适当穿插伴舞、情景剧等。要求自备配乐。
2、内容:以近代百年来中华红色经典诗文为主,也可自选经典爱国篇目或自创。所选诗篇必须紧扣主题。参赛者人数不限,朗诵形式不限。 诵读使用普通话,并脱稿。节目时间控制在5分钟。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
20xx年9月30日下午,学校操场
七、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一等奖设2名(高低段各一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若干名。
八、评分标准:
评委共由5位老师担任。实行10分制,采取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平均计分并保留两位小数做为最后的比赛成绩。
1、朗诵水平与表演技巧(5分)。
能正确把握诗(散文)内涵,声情并茂。语气、语调、语速与朗诵内容相协调,表达顺畅,感情真挚,富有韵味和感染力。积极向上,充实生动,符合主题要求。节奏处理得当,朗诵技巧运用自如。超时酌情扣0.5分。
2、普通话水平(2分)。
语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音色优美,语言流畅,无方言痕迹。
3、现场感染力(1分)。
表演时轻松自然,有较好的舞台气质,表现力和观赏性强,能够引起评委和观众的共鸣,舞台整体效果好
4、形式及仪表(2分)。
朗诵形式采用恰当、富有创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脱稿,可配乐;辅助选择符合作品风格,与朗诵内容、节奏协调,能增强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明确,格调高雅,艺术性较强;仪表整洁;举止得体,端庄大方。
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三】
为提高青年党员和先进学生的思想觉悟,传承红色经典,年级党支部现开展“一班一书”红色经典阅读活动,现将具体通知公布如下:
一、负责助理
张娜(如有问题,请直接咨询)。
二、活动主题
“一班一书”红色经典阅读活动
三、活动解读
各班自行选取一本红色经典阅读书目,并在活动时间内完成规定项目3个和自选项目若干。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0xx年11月
五、参与人员
20xx级全体同学,其中各班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参与。
六、活动流程
1、20xx年4月4日前各班选取书目,并将书名发送至张娜助理处;
2、20xx年4月-20xx年11月各班自行选取项目开展活动,必须完成3个规定项目和至少1个自选项目;
3、20xx年12月对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表彰。
七、活动内容
1、规定项目
序号 名称 内容1 读书分享会 组织部分同学开展一次分享会,交流读书后的感悟。2 读后感组织同学撰写读后感。3 送书下乡 利用暑假或者法定节假日前往基层(居委会、村委会),为基层群众讲解书目内容,与基层群众进行读书感想交流。
2、自选项目
序号 名称 内容1 情景剧 主要针对小说题材,可根据情节改编一段情景剧,需上报剧本和视频。2 微电影、微视频 将同学们读书感悟拍摄为微电影、微视频等,可与采访调研相结合,需上报作品视频。3 送书进校园 可前往附近幼儿园、小学,以趣味性语言为儿童讲解书籍情节或人物。4 手抄报、绘画、手绘视频等 根据书目内容进行手抄报、绘画、沙画等艺术创作,需上报作品原件及照片。6 观影 组织同学观看与书籍相关影片,有拍照、有新闻稿。7 采访调研 如有可能,联系与书籍内容相关的老人或某种从业者进行采访交流,开展调研。8 其他 例如,深入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小学、养老院等开展系列活动。需提前向负责助理请示,批准后即可开展。
八、奖励措施
1、对于表现优异的个人(根据作品质量选取若干人次),给予8-20分不等的发展性素质加分;
2、对于表现优异的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活动两次以上者),同时给予3-5次不等的参加党支部活动次数奖励;
3、对于活动组织突出的班级(选取2-3个班级),给予6-10不等的班级量化考核加分。
九、注意事项
1、原则上要求一个月完成至少一个项目,并及时向年级党支部反馈材料;
3、各班上报作品材料时务必注明参与人员名单,以便后期评选优秀作品及个人。
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四】
一、指导思想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名族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趣,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学生的心灵,积极营造红色氛围,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出生在和平年代,弘扬民族精神,已然不需要我们如革命先烈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但是革命先烈的种种精神,我们不能忘怀。我校将分五个阶段,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树立理想,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不怕困难,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教育目标
(一)培养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
(五)培养学生“勇于受挫,敢于担当”的精神。
三、活动内容
(一)前期宣传工作
1、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
2、校园广播台播放红色歌曲。
3、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收集红色文化故事,红色名言。
4、学生创作红色教育题材手抄报、黑板报。
5、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向学生普及红色文化知识。
(二)中期学习活动
1、组织各年级进行红色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
2、各班开展班会主题活动,开展与红色教育相关的活动。
3、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红,阅读一本革命历史刊物,写观后感。
4、红色教育知识竞赛。
5、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写活动心得体会。评选优秀观后感在升旗仪式时国旗下讲话全校师生学习。
6、组织学生义务劳动,参与爱心帮助等活动,写活动感受。
7、学生创作红色教育题材手抄报、黑板报,橱窗展示评比。
(三)后期总结活动
1、活动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工作。
2、学生的书面心得体会。
四、活动措施
1、全校师生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真正领会“树立理想,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把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逐步推向,深入开展各项活动。
2、各班级要挖掘资源、创新形式。结合时代特征,根据自身实际,在继承中创新,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3、活动中班主任要策划好、组织好、协调好,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篇10
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许多同志都结合各自工作实践实事求是地为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发表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很有见地,今后,县委县政府将在决策层面认真考虑吸纳这些意见和建议,积极推动我县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多年来积极投身文化事业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感谢!同时,我也谈一下召开文化工作座谈会的初衷和想法。
对于,在过去,从一些文字和与人的交往中,给我的感觉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学、书法爱好者众多;是人文始祖的诞生地,古城纪治所所在地,也是飞将军李广、大诗人李白的故里;葫芦河流经,千百年来也形成了与这一吉祥图腾相关的葫芦文化;1935年途经,宿营界石铺,又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等等。我来之后,好多对文化有研究和建树的老同志和我交流提建议,分别从不同层面上谈了各自对文化的探索和认识,提出要挖掘整理文化,形成体系等等,这使我对这片热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但是通过这一年的了解,我觉得对于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体系框架的构成,以什么来统领文化?文化包含哪几个方面?如何补充完善各个方面的历史考证,补充实物内容等等,还需要发挥文化界各方面的人才力量,共同研究、一起探索。大家坐在一起畅谈,百家争鸣,每个人从各自研究的领域、方向和认识上进行交流,共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文化的整体框架、体系形成一个比较共同认可的东西更好。如果形不成,但起码我们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对文化进行了研究、归纳,最后形成会议纪要,以后再不断探索和补充。文化的发展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吐故纳新、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过程。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今天召开各方面、各行业的文化爱好者、研究者的座谈会,大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形成一个比较共同认可的体系,然后在此几乎上进一步推介,宣传、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正确估价过去五年来的文化艺术工作取得的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的时期。这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文化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普惠、共享、全覆盖”的要求,大力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县文化系统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原则,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服务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初步建立。全县建成界石铺镇和八里镇两个规范性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站总数达到10个,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成农家书屋193家,配套图书24.5万册;经营性文化娱乐网点158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健全,为城乡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打造了良好平台。
二是文艺创作日趋活跃,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支高水准、门类全、有活力的创作队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艺创作活动一直非常活跃,而且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文学创作和书法创作,在全市乃至全省,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学创作上,我县文学创作者的作品频频亮相在《人民文学》、《诗刊》《飞天》《星星诗刊》等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并且连续入选国内各种权威选本,省“黄河文学奖”第二届、第三届都有我县作家作品获奖,有一人入选了有中国诗歌界黄埔军校之称的诗刊社青春诗会,有12人出版了个人文学专著。书画创作上,我县共有国家级书画协会会员7名,省级书画家协会会员达19名,其中一人为省书协理事。近几年,我县书画家的作品频频在省市及国家级书画展览中入选并获奖。退休干部等人筹办的伏羲书画社等书画创作团体,也团结了一批中老年书法家和书画爱好者,他们自筹经费,编印书画书籍,积极参与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极大地增强了书画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戏剧、音乐舞蹈创作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以本土题材为内容的戏剧《金果人家》、歌曲《成纪古城抒怀》、《的苹果红又甜》、《成纪赞歌》,舞蹈《女娲造人》等等,也都在省市获得好评并获奖。在去年的第三届崆峒文艺奖评奖中,我县文艺工作品获奖达14件,名列全市前茅。
三是文化市场渐趋成熟,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全县现有文化经营户121家,从业人员1355人,其中网吧12家,娱乐场所3家,音像店4家,书店21家,印刷企业4家,业务剧团3家,打字复印部22家。文化市场管理按照“整顿规范、引导培育、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规范经营、规划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以规范促发展,以管理促繁荣,每年组织网吧、音像等专项整治活动5次以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全县社会文化从业人员700多人,年经济收入1693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
四是文化服务面向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采。坚持每年举办10次以上全县性职工业余文艺汇演、文艺调演等大型活动。在大型活动的辐射、带动下,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经常性开展图书阅览、社火表演、书画交流展览以及文体比赛等活动。坚持文化下乡常规化,除县上每年集中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外,县秦剧团每年送戏下乡演出300场以上,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生活。县文联组织的“春天送你一首诗”、“知名作家看”等活动,为文化创作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向外界有效推介宣传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系统每年组织的校园艺术节、教师节等文艺演出,为培养文艺人才、营造文化氛围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和努力,今后要继续提倡和支持。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在座的各位艺术家辛勤努力、部门领导鼎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各位表示真诚的感谢!
二、客观认识不足,准确分析把握当前文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看到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文化投入总量过小。二是文化艺术人才严重短缺。三是文化体系没有形成,亮点不够明显。四是文化深度开发短腿。以上四个问题,其实大家刚才的发言里都基本涉猎到了,我就不一一展开来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确定了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推进的“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工作,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刚刚闭幕的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了要以建设文化大省为目标,整合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为我们做好文化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发展空间。
二是去年以来,国家和省上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我省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29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我省加快发展,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生态文明省”,将建设文化大省作为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文化部贯彻落实国办29号文件精神,出台了进一步支持文化建设的意见,“十二五”时期将从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对我省给予重点支持。省、市委把文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先后制定出台了文化大省建设、戏剧大省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并将文化工作中涉及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加大了支持力度。
三是随着全省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强全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规模。今年,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安排新增1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改革专项资金,650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普查修复出版资金,500万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资金,69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购置设备配套资金等,为进一步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可以说,当前,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出台了一系列的好政策,好措施,文化建设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在机遇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值得在座的各位思考的。
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地做好今后的文化艺术工作
今后我县的文化艺术工作,要以全国文化先进县为动力,以实施“弘扬成纪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大县”为发展战略,按照“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深度开发”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网络,建设一批设计先进、建筑规范、质量可靠、功能完善的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发展文化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健全各类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全县文体事业全面繁荣,文化生活丰富多采,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好文化产业项目的争取和立项工作。
项目是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引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处西部的财政供养县来说,项目的带动作用更是意义非凡。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县文体广电部门要克服等、靠、给的思想,充分利用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有关支持文化方面的政策措施,结合我们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研究制定我县文化发展规划,积极申报、争取一些文化项目立项实施,着力改善我县基础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我县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基本还处于一个空白阶段,这就需要我们的文化管理人员思想上要解放、目光上要长远、行动上要探索,和本地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家能联合起来,走研究、立项、开发、品牌化的路子,激活优势存量资源,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绣、皮影、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的创新和发展,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民间艺人自筹资金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培育健康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突出地方特色,加大研究力度,着力打造地方文化名片。
新时期以来,一些有眼光的地方、政府都把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培育地方经济新增长点的主要渠道之一,并且取得了不菲成绩。我们都知道,“金果”的品牌,已经完全超越了原有的产业宣传品牌,而上升到了一个地方文化品牌,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无可替代。像宣传已久的“崆峒文化”、今年提出的“养生”品牌,充分说明了开发地方特色文化的优势和重要性。就在不久之前,关心文化的人士可能看到了这样一个消息,“貂蝉”商标在山西忻州、陕西米脂等地抢注的同时,却被我们的临洮注册成功了,这样一个传说中的历史人物,现状炙手可热的原因在哪?就是她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个事情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就我们来说,有着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既有历史悠久的成纪文化、红色文化、李氏文化、葫芦文化,也有近些年兴起的教育文化、苹果文化等等,也是许多历史名人的故地,都是很有特色的。但是我们对这些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内我们自身的研究仍然处于浅条理、浅层面,不够系统,不成系统,没有真正深入进去开发省基本也是一片空白。如何挖掘、传承和弘扬好这些特色文化,如何让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有个初步的想法,首先得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用什么来概括和统揽我们的文化的问题。伏羲文化天水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红色文化会宁比我们更有优势,葫芦文化兰州也很有特色……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想,能不能用成纪文化来统领我们的的文化,涵盖我们的其他子文化。在以后的宣传和开发中,着力塑造“成纪文化”这一名片,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逐一开发和展示我们的红色文化、葫芦文化、李氏文化和教育文化、苹果文化、等等。并由此带动书画、特色产品开发相关产业和物流的发展,从而起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这个思路能不能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希望大家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真正担负起挖掘、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重任,群策群力,加快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迈进。
(三)、优化文艺生态,营造和谐氛围,推动文学创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