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么应如何设计开放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突破:
一、条件开放
在设计开放题时要冲破原来的设计模式,可以是条件不足,或没有给出条件,需要学生根据部分问题情景,填充合理条件或者让学生自己根据一道题,自己变换已知条件,由一题进行多种训练的方法。例如:每头牛每天大约吃草料5千克,一养殖场有100头牛,一年大约需要草料多少千克?
这里的一年可以按365天计算,也可以按366天计算。教师不但要满足学生怎么填,而且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填,使学生的思维灵活、畅通、合理。
还可以给出多余性的条件,也可给以隐含规律和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去筛选或寻找条件,进行创造性学习。例如:一个长方形的花圃,长是15米,截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乍一看这道题只有一个条件,似乎无法解答,但我们只要画一张示意图,利用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就能直观地看出篱笆的长度就是原来长方形的两条长之和,即15×2=30米。
二、问题开放
传统的习题中,问题一般是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找条件,然后把条件综合起来解决问题,形成了比较单一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开放性习题的设计中,可设计一些需先提问题再解决问题。根据同样的条件往往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比较开阔。例如:长方形操场的长是120米,宽比长少30米。———————?(先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引导学生综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联想,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让不同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充分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三、解法开放
“一题多解”是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策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探索,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各部门知识间的纵、横方向的内在联系,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在问题解答出现开放的同时,还能受到一些基本数学思想的熏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一题多解例题和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向学生提出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这个问题。然后分小组动手操作学具,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结果是:
(1)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3)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把一个梯形剪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5)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6)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三角形。
通过一系列的剪拼活动,使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通过学生努力探索,求异创新,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为使学生思路扩散,有时可在原问题基础上作进一步要求,如问一问:“你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看谁想的多”、“看谁想的巧”等等。只要是学生的解题策略合理、正确,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如果能独辟蹊径,那更要提倡。再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让学生自学、讨论、探索,结果学生得出五种解法。
一题多解是学生求异、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教师应提倡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结论开放
结论的不确定或不唯一,是开放性习题的显著特征之一,正因为如此,使得这样的开放性题目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这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使小学生积极地思考,独立探求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后,设计如下的探索性习题: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先要学生画出一个周长为16厘米的长方形,结果各人画出不同的长方形,进而要求算出不同长、宽的长方形的面积。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观察这个表,使学生看到:长方形的周长相同,它的长和宽不一定相同,面积大小也不相同;当长方形的长、宽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最大。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地学习、研究学得的知识深刻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用了(发散)思维,又用了求同(集合)思维,思维能力也发展了。又例如:为绿化校园,李明带12元钱去花市买花。花市中出售的月季花0.6元一盆,茉莉花1元钱一盆。如果要刚好把钱用完,而且不能只买一种花,该怎么买?(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再例如:在教学分解因数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128人参加广播操表演,请你设计一下,可怎样排队?
这类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全方位思考问题,确定符合要求的多个答案。这种题目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多训练这种题型,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五、问题情境开放
为结合学校举行的“庆六一”游园活动,老师应该给学生上一节庆六一游园活动课。学生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同时对活动中的方案设计也抱有积极的热情,当老师提出举行庆六一活动可能会碰到哪些数学问题:(1)整个活动几时开始,几时结束,一共经过多少时间?(2)共有哪些活动项目?各个项目活动时间大致是多少?(3)活动经费有多少?活动经费如何使用?活动满分是几分?得多少分会得奖?共有哪几个获奖等级?有哪些奖品?奖品如何分配?……学生提的问题与老师事先考虑的并不完全一致,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要充分捕捉学生的问题展开讨论,于是老师积极鼓励同学善于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进行解决。同学们几个合作,任选其中1-2个问题进行设计,设计形式由学生来定,可以是线段图,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图案或文字等。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作业,大胆表述了自己的想法。在设计方案中,学生聪明才智得到高度发挥,个性得到弘扬。这样的教学能捕捉学生不断表现出来的思维火花,让它燃烧。
六、时空开放
有些练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亲自去观察、实践,搜集材料,统计数据,归纳整理,编制应用题,最终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例如: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开放学生学习空间,改变了以往从课本到作业本的传统作业模式,布置家庭作业时,我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中的信息编制统计图表。利用数学课时间进行交流汇报,师生共同讲评,从中选择一部分作业在数学园中展出。有的同学调查学校门口10分钟内车辆经过情况,如:小汽车:3辆,摩托车:6辆,大客车:1辆,小货车:2辆。先制成统计表,然后绘成统计图,再编成应用题。学校门口10分钟内经过多少辆车?照这样计算,一小时经过多少辆车?5小时呢?
篇2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是一门以实验、实践为基础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物理学研究问题的结构原理和科学方法囊括了人类尝试各种创新活动的途径、思想和方法,物理学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当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通过优化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教学中渗透介绍物理学家科学研究、发现的经历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渗透介绍物理学家科学研究、发现的经历和故事,不仅使学生了解科学发现与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相关教学中渗透介绍:牛顿通过发现苹果落地现象得到启示,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联想到物体的平抛运动扩展到月球绕地球运转,才有了人造卫星上天;阿基米德从在浴缸里洗澡的感觉中发现浮力定律;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了亚里斯多得的观点;发明大王爱迪生各种发明创造背后的艰苦经历和不折精神;天文学家第谷经过几十年长期不懈的观察,积累了750个星体有关运动的“天文”数字;开普勒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整理第谷的天文数字和自己亲身实践运用猜想、假设、计算、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行星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发现和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志趣和严谨、求实的创新科学态度。
2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开放具有创新性
人的思维只有处于开放积极状态,才最具活力和创新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适合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真想知道……”的问题研究、探索型课堂结构。
通过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打开思维想象空间,大胆提问、引发猜想、想象。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物理学家们提出新的物理概念、物理模型和物理实验,创造性地建立新的物理理论之前或过程中,想象力都起着巨大的作用。比如法拉第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提出“场”和 “场线”的概念,为电磁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在实验前和实验中,想象力都不断作用和指导着他。对法拉第来说,没有他大胆的想象就没有他的“场”。
3 创设生动、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好奇是一种不必经奖励与强化而自觉激励自己不断进行某种探究活动的动机,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启发、导向的功能,是发掘创新思维、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生动、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中,对于竖直上抛运动,通过引入两个假设来创设情景:若没有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消失),上抛物体将如何运动?若物体没有惯性,抛出后的物体将如何运动?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上述两种情景下物体的运动方式分别为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然而,重力和惯性同时存在,竖直上抛物体将同时参与两种运动,可视为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对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gt2/2和速度公式vt=v0-gt就能有更深入的体会。通过创设情景激起好奇能启迪思维,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追求新知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正是学生对这种学习活动持主动参与的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最积极、活跃的状态,变被动的学会为主动的会学,思维才最具有创造性。
4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 激励
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创新氛围
首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关心、赏识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批评和挑剔,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现思维的舞台,有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其次,创设逼真的情景,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幻灯,图片、简笔画、表演、对话造句说话等方式,把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地交际。引导学生借助歌曲、口诀、图表,简笔画进行概括性归纳小结。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努力方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积极性。
二、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一是要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中精心筛选发散点,设计好教学步骤,估计到学生思维的发散方向、深度和广度。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计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创设情境,让每位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使他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萌发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教师在使用教材、安排教学流程上要多留一些余地与空白给学生,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方法。
二是要丰富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结论的传授,而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讲故事、情景对话、小品表演、即兴发表见解,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联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从多渠道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推荐有益的报纸、电视和互联网来丰富他们的知识:多开展一些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来扩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沿着教材的轨迹,用情感重现教材,进入想象的王国。
三是要大胆质疑。创新往往是在问题中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尊重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力,使他们敢问、敢说、敢动、敢干。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常识出发巧妙设疑,帮助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适当给以暗示,启发学生思考。为了形成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权威,改变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面对质疑,老师不必急于解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激起他们的更强的好奇心。
三、巧设创新探索机会,指导学生独立探究、自我教育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自然和人文知识,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其三,教师自己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舞台”让给学生。外语课堂是学生进行模拟交流的场所,也是语言操练活动实体。学生互为对手,互为目标,互为手段,互为校正,也互受影响。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一是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选用适当方法,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如让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创造性复述和发挥性演讲,在学生复述完课文后,再组织他们进行辩论。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联想、类比、探索。精选阅读材料,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针对阅读中学生遇到的生词,能根据上下文猜出词义的,尽量不要查字典,对于较为时髦且实用的生词,则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词库,要求学生每天读上几遍,以加强记忆。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纠错本,把经常出错的题及时抄上,避免一错再错。其次,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使教材“动起来”,以增加趣味,提高效率。三是建立全新的脑图。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四是加强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多动脑,动手、动口,取长补短。五是要立足双基教学和训练。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六是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课堂及课后活动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巩固已学知识和培养自学能力。
篇4
【关键词】创新思维鼓励提问学会讨论学会创造
【中图分类号】B8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84-02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知识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通过适时适度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打好扎实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策略。
1 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质疑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即使有些问题的提出与教师、教材,甚至与常规思维相悖,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不轻易否定,更要包容学生,保护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其次,要使学生学会提问,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甚至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起始阶段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1.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遇到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记录下来。一开始由于学生水平不高,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价值,甚至与课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但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注意引导,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1.2针对题目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几个“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如一课学生可能会问: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结果怎样?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目的性强,学生的兴趣会更高。
1.3引导学生课后质疑。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浅层次的目标,真正的课堂还应该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因此,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 学会讨论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智能,使思维迅速的发散和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目前在讨论中用的最多的是“小组讨论”。这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密切关系,虽然在课堂中广泛应用,但效果不尽人意。据专家抽样调查,透过热闹场面背后,发现只有38%的小组讨论有积极作用,54%成效甚微,8%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
既然“小组讨论”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小组讨论”富有实效呢?
2.1小组的安排要合理。
小组成员一般以四人或六人为宜,编缎时教师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把不同类型、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以便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同时分工要明确,组长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示范作用,带动“待努力”学生逐步向“优等生”靠近,同时“组长”要实行轮换制,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小组内的成员都能文明、和谐、平等、自由的得到发展。
2.2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讨论缘于教学需要,讨论的次数和时机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节课里,可以是一次,两次甚至三次,但不可以过多,如果不需要,一次也是多余。讨论的时机可以选择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也可以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还可以在学生思维受阻急需畅通之时,更可以在5--问题有多种答案之际。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一切讨论时机的确定都应从教学实际出发。
2.3讨论方法的要指导。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还应注意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交往能力。如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应该重视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教育学生要虚心倾听别人发言,善于吸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及时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另外教师还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调控,防止小组讨论走过场。
2.4讨论的结果要反馈。为了有效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除了认真组织讨论外,还必须做好讨论后的反馈工作。通过各组代表发言,教师要适当板书,在重视采纳不同意见上为学生做榜样,这是对反馈本身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由于讨论具有一定开放性和自由度,因此讨论的结果应允许多样性,必要时还要进行再讨论,使其真正成为学生交流信息、互助合作、求真务实的探索渠道。另外教师还要总结小组讨论的参与和实施情况,在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都要进行反馈,为今后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3 学会创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可见,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创造。
3.1求异。即坚持结论的多维性。学科教学中要求标准答案,正确结论,似乎是一种定势,要想让学生打破常规,敢于求异,就应该少限制,少规定,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经常这样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3.2求变。即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的都是这个道理。求变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就是鼓励学生另辟蹊径。
篇5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所授知识与生活环境及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勇于创新、富于想象、善于假设,充分发挥学生的灵感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经验,笔者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以浅析。
一、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教育
1.创新思维教育的内容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除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如:学生每学完一部分知识后,布置一些专题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常识,查阅资料,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使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深入化,不但能够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教学一段时间后,对所授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积累经验、积累素材,造就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课外作业是培养学生的极好手段。作业布置时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精选习题,习题要有思考性、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每个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中学化学拥有许多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师应该深刻体会教学大纲的精神,挖掘实验的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浓厚的氛围。
2.创新思维教育的方法
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思维敏感意识,产生探索的强烈欲望。例如:镭的发现,有机物苯分子结构的确认,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转化(氰酸铵从水溶液中结晶时产生尿素),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等伟大的发现和创造,都是基于对细小问题的注意,以及勇于创新。所以无论是例题、习题的解答,还是化学课外活动的指导,教师都应以新颖独到、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勤于思索,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想,并善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或与同学、教师讨论,探究事物的本质。
其次,重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创性。发散思维是依据给定材料,突破常规,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求得答案的思维形式。教师要训练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层次分析问题,提出多种设想和答案,以最优的方法解决问题;要训练学生面对问题时能灵活机动,及时变通,解决问题的某一思路受阻时,能迅速地转换到另一思路,同时善于模拟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而且要训练学生解决问题时能提出富于新意的、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法或设想,勇于标新立异。
最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联想和想象,对直觉思维和灵感给予充分重视。猜测、联想和想象,是重要的创新思维方法,教师应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异想天开”,不拘泥于常规;应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猜测、联想、推理、论证,直至得出结论,并与学过的方法思路进行对照比较,再次进行模拟操作,寻求最佳方法或最合理的答案,以开阔思路。
3.创新思维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化学教学
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多年,思维形式单一、思路狭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方法单一,思维刻板、僵化,懒于思考,造成高分低能。这对将来学生走向社会极为不利。所以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高考改革、高考中化学知识及试题的表现,充分说明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由此推动了化学教学的改革。
二、创新思维教育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必须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都充分体现出自己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更应该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
篇6
[关键词] 初探 语文教学 培养 创新思维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对于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反思自己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本人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点滴体会。
一、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环节
根据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迸发出创新火花。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教育的个性化原则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自主平等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自己的主人地位,变“要我学”为真正的“我要学”。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有了创新,就可以实现自主探索,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就可以随意展现自主,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探索精神的培养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墨守成规,扼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师道尊严,教师只给学生装知识,课堂上一塘死水,学生处于“被克隆”的固定僵化状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无以置喙。
1.多种形式,巧设情景,引学生入胜
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起点,因而我在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环境时,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故事、猜谜语、设置疑问、教学挂图、师生对答等传统的引入法;也借助多媒体视频、PPT课件、MP3音乐激励等现代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紧扣课堂教学的导入语,在第一时间为整堂课的教学敲响不同凡响第一锤,为整堂课的自主探索和师生民主平等和谐对话营造良好氛围。
2.亲身探“险”,体验创新,激学生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在尝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我根据学生的个性不同,加强自主性和探索性的训练,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亲身探险,人人参与活动,让学生获得体验、经验、知识等,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因此会体验创新的快乐。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尊重学生,与学生互换角色,换位思考才能创设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在快乐和谐的活动中让学生创造性提出自主的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欢乐发展。
3.民主平等,双向互动,唤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我采用不同策略,重点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思维,在民主中突出培养学生彰显自主性,在平等中突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在思维培养中增进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我在语文教学中,一般采用谈话、读讲、自学等开放式授课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彻底被开放。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创新的欲望彻底爆发,学生变得思维活跃。我因势利导,学生之间协作学习,互相发问,我的角色彻底变换,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二、构筑学生创新思维展示平台
小学生年龄偏小的特点决定他们一般都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表现欲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活的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想象、辨论、创意、表演等方式,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构筑了展示平台。
1.依托读写训练,激发学生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非常适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可能创设的想象空间来启发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达到课文的字句不是“背”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境界。
(1)借助课内外阅读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阅读能教学生思考,而思考又会激发学生想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对于课文中的重点篇章,要求学生根据文中的形象描述达到闭着眼想象,从而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自己创造出新的形象。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教师要以课文为凭借,铺设意境,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语言实践,在实践中积极发展语言。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借助写作训练培养学生想象力。想象与创新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性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任何一种发明,都是想象的实现。所以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根据儿童富于幻想的心理特点,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作文训练中,通过看图作文、改扩写、续写以及想象作文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想象力。特别是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手段。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开展辩论、演讲、表演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辩论、演讲、表演课本剧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这些活动很容易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借助课文题材,深入挖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好辩论、演讲、表演剧主题,准备好材料,让学生做好技巧、心理准备。特别是辩论,学生除了要不断地触摸文本,理清课文,寻找根据,还得组织清晰而有说服力的语言来驳斥对话,让对方信服。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不得不开始新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语文课真正成为师生心灵交汇的场所,师生智慧碰撞的阵地,这既是思维训练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争辩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此看来,在课堂上组织有效的争辩,不失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好办法。另外,教材中还专门设计了许多以辩论为主的口语交际活动,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辩论的兴趣,鼓励学生大量的搜集辩论所需材料,教给学生辩论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3.开展丰富的创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创造性的创新实践活动。同学们结合课内课外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在老师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既完成了实践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创新设计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我们不管他们的设想能否实现,也不管学生的想法有多么不切实际,总归他们敢想会想,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广阔空间
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就是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为了丰富学生知识,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利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
1.综合应用各科知识,夯实创新思维基础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各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融合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明显。小学语文课本是学生最重要的知识来源,可以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语言创新能力积累丰富的文字材料;同时教材中有中外著名人物创新的成功范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优秀典范。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为培养创新思维夯实基础。
2.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拓宽创新思维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从书报,广电,网络中搜集资料,获取更丰富信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对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现代媒体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3.置身社会大课堂,开拓创新思维空间
篇7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
所谓创新思维就除了具有思维的一定的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独创性与求异性。当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像以往应试教育那样,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侧重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重大
1.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科学技术方面,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欲全面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时展的要求。
2.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老师主宰着课堂,只顾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部分学生虽然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但没有什么能力,离开学校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创新。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抛弃传统的应试教学的方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求异性、变通性品质,不是只依靠老师讲解便能获得的,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那么,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看法。
二、精心构思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常常根据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确定教学方案,总是想法设法地考虑将知识与技能怎么传授给学生,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因素,也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果学生理解不了,就多讲几遍,再进行大容量的练习,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要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诱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比如,在进行“大气压”教学的时候,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告诉学生大气压的数值,再演示测大气压的实验,虽然同样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利用注射器,弹簧秤等器材,再利用压强的计算公式测出大气压来,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大气压的知识,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尽管教材上没有对托里拆利实验做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事实上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轻易产生的,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真实的情境,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计问题是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老师能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启发性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有效地诱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汽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电炉丝烧得发红?而连接它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牛顿的水能产生5牛顿的浮力吗?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假如在教学中配合适当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索,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中,要善于提出那些有发散性的问题,并注意问题的阶梯性,以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时候,问学生: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调节?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实现?在探究的时候,为什么要多做几次实验?不能一次性了结?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能多方面地加深对杠杆平衡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利用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利用实验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素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忽视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凡是能讲解的实验就讲解,省得浪费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里玩。很多老师常在黑板上讲实验,即使做一些演示实验,效果也不明显,偶尔让学生做分组实验,通常也是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做,没有真正地利用实验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实验的教学功能,还要在行动上加以重视,利用好物理实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改进实验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常常不止一种,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比如,如何测量圆柱的周长的实验,只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就能想出很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类似还有测物质的密度,测导体的电阻,等等,学生会提出很多种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即使想出的方法不完美,也不要恶意批评,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要知道,“好”学生的表扬出来的,不是批评出来的。
2.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很多老师常常在探究教学的时候能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但考虑到教学时间的因素,常常包办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设计去探索,这不利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即使尝试到失败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比如,如何测量一颗花生米的密度,有些同学还是考虑用天平测质量,其实,天平是无法测出一颗花生米的质量的,但他尝试失败后,立即会产生新的思路,就能有效地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以高度责任感,循序渐进地培养,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教学任务。
篇8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新教材的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如何恰当运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依托教材为学生搭建宽松、广阔的创新舞台
“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无不蕴含着人类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精神贯穿着整个人类历史。以“人教版新编《中国历史》”七年级实验教材为例,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此外还设立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在每一单元后面设置了“活动课”等板块。其中栏目内容的功能已经从简单的复习巩固本节课知识,转变为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这就使得我们的历史知识从原有的单一文字和图表传授,变成有一大块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消化,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求知意识。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题目中畅游知识的海洋,创新意识被不断激发,创新思维被无限开发,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进发出更加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才能。
二、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学家跨美纽斯曾说:“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合作法,在实际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认为要做到几多: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多给学生动手、参观的机会。比如:在讲述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大变革的时代》中,我找人制作了各种铁器模型,开展探究式教学,交给你一项生产活动,你选择哪项生产工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如此,不是说新课堂每堂课都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的是教材的内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新教育观念,运用灵活的教育方法,当然在教学手段上也要注意多媒体的运用,如讲述《》,可以选用一段录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历史,拉进与历史的距离。
三、在教学活动中质疑设问,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将历史事件放在多角度思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前提,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质疑,敢于求异。在设问时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如在讲授《》时,有人认为,中,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查办,或者有许多像林则徐似的民族英雄奋起抵抗,中国可以打败英国侵略者,能获得胜利。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请阐明你的观点。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被这些的设疑所激动,会想方设法去解开这个疑问。在讲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层层质疑中不仅轻松地理解了“”这一难点知识,而且还得出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战胜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进一步了解落后就要挨打,强国才能御侮的历史结论。
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养成了质疑设问的学习习惯,每次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就会打破常规,从另一个角度甚至是反方向提出与题目相关的问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适时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能使人愉快,使人快活、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教师在课堂上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和发问,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教师应作出恰当的评价,以规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即使学生的回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也应该在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之后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探究问题的实质。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赞美学生,学生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和回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学生!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改革教法、坚持创新,充分利用新教材这片“活动”的舞台,不断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具备创新素质的时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德伟.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篇9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创新思维;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接触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实践课,是他们探究科学活动的阵地,与发展大学生创新思维有着密切联系。物理实验解释物理规律的本质,体现物理现象的神奇奥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严密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发挥学生想象力。大学物理实验课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坚持不懈的精神,敢于创新的勇气。总之,大学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
1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的弊端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就是物理实验,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得到严谨,系统的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思维能力。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实验教学都存在如下弊端:
1.1 单一的实验仪器,现在的实验仪器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原因在于现在实验仪器的集成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以前很多要学生亲自动手才能得到的实验数据,到现在只需按几个按钮,看一下结果,至于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由此而成为实验而实验的课程,这样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不利的。
1.2 陈旧的教学内容。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多数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几乎没有,教科书上把每一个实验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还有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办法都交代得很清楚。学生不需要计算,查资料,思考,只要按着书本去做就行了,这样的实验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1.3 死板的教学过程。由于本科生开设的实验课时仅为理论课的一半,在这么少的时间里讲那么多的实验,那只有填鸭式教学,只要学生会做实验就行,极大的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积极性,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4 实验室条件需要改善。由于实验经费的投入很少,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致使很多实验室没有配备多媒体网络设施,也造成教学方式的落后。实验仪器数量不足,好多学生共用一台实验仪器,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实验,自己动手,体会实验的快乐,获取思维的锻炼。
1.5 实验室开放不理想,学生缺乏创新的氛围。有些实验室在时间上可以开放,但是呆板的管理制度,也限制了内容的开放,学生的实验设想没有机会验证。实验室的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创新性的人才,很少对学生进行创新指导。
2 大学物理实验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本身就应该发挥实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做实验,通过实验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规律,为我所用,也是创新。大学物理实验与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2.1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测定电子的荷质比,学过物理实验后,学生就可以想出多种测量方法。偏转法,根据电子在高速运动中因电场和磁场发生偏转的原理;光源分析法测定,在光谱分析法中又可以利用塞曼效应进行测定。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一个问题出发,向各个方向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2 物理实验的过程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
围绕一个物理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分析、综合、思考,对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才能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整个物理实验探究过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了不同的逻辑训练。
2.3 物理实验教学生质疑,发展批判思维
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用怀疑的精神去审视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上写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动脑思考,认真实验,客观分析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果。
2.4 物理实验为想象插上翅膀
做“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的实验时,完全排除滑块与气垫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块受到的阻力为零是办不到的。要得到滑块不受阻力而运动的情况必须应用想象。
3 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单单靠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育机构去制定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纲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的配合才能够表演一出精彩的剧目。
3.1 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大学物理实验中,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必须首先要有完善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建立从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实验课程设置。还要建立起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基地,这个重要任务只有落在开设实验选修课上。
其次,实验教材要优化,实验内容要改革。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面向大学理工科学生开设时,要选取一些有价值的实验,淘汰一些对于学生培养实验能力作用不大的实验,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进行分类。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应该扩充一些实验内容,比如电工电子,家用电器,数码影像等方面的内容,引入与通信、光电相关的实验项目,丰富实验内容。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实验管理模式,实验管理中心制定管理办法,让研究生参与进来,指导实验,进行日常管理。
最后,加大实验室经费的投入,提高实验条件。随着近年来高考扩招,招生的人数在逐年加增加,但是实验室的仪器没有增加,老师也缺乏培训的资金。老师由于缺乏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新的教育理念跟不上,先进的实验技能更不知道。因此每个大学必要的加大实验室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从而有效保证实验的有效开展,改善实验条件。
3.2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物理实验教学也不例外,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大部分要靠老师课堂上怎样去引导,引导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责任重大,在教学中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把创新思想融入教学中。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发展学生创新潜力。物理学的脊髓是物理思想,只有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思想解决问题,观察物理现象,才是授之以渔。我们在教学中渗悟一些物理思想发展史,看看名人如何思考、创新,进一步在课堂中融入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潜力。
最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学生提出标新立异想法时,不要急于做出评价,应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的这些想法趋于合理化。
3.3 通过学习发展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经讲过,强迫鸡去吃米不行,只有鸡自己想吃才行。学习更是如此,只有把老师讲的,书本写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会学习。在物理实验中,只有爱学习和会学习,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创新提供丰富的智能基础。首先,课前要预习实验,做好创新准备,任何机遇的降临都是光顾有准备的人,通过预习,做到心里有数,在课堂上能抓住关键,做到有的放矢,发挥主观能动性。留出自己思考的空间。预习时有时会遇见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学讨论,查资料自己解决,还可以问老师,这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实验中学生要学会观察思考。在实验中要多问为什么,根据实验目的,原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实验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通常,思考问题会出现创新的火花,会有创新的想象。实验结果要用实验报告表述出来,这是整个思维过程的写真,把实验中零碎的实验现象形成文字,上升到理论角度,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总而言之,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当然,也要学生自己主观的努力,善于思考,敢于创新。机遇是光顾有准备的人的,创新也不例外。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知识的积累。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动手能力较强的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晓莉.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3).
[2]顾新梅.大学物理实验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
[3]张洪宪.试析大学物理教学创新[J].科教文汇,2008,3.
[4]宋艺华.物理创新思维的培养[J].昌吉学院学报,2007,3.
篇10
关键词:创新;思维品质;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学生改组自己所学知识,产生新颖成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综合抽象的能力和敏锐的理解力,它能充分发挥人们从纷乱的事物中分析、研究、发现规律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潜能。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在物理教学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并以相应的创造性思维熏陶、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早已不是人多力量大了,而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正是“商机”这个词引发了很多话题,到底怎样才能抢占商机呢?经过各类人士的不断总结与思考,得出一条“创新思维决定命运”的真谛。由此可见,在现代,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抢占商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大家已经发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一,几千年来,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被动听课。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给学生灌输了一个“教师是永远不会错,一切都要听教师”的片面观点。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也会从某种程度上滋生他们的惰性,让他们觉得只要教师说的就是对的。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地改善,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乏有的地区仍然处于经济条件非常差的状态。对于这一群体来讲,多数地方的办学条件差,有的甚至没有办学能力,生计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负担,学习与思考已是天方夜谭。
最后,在物理教学上,教师通常会通过实验来演示说明某个物理现象的形成或是某个公式的诞生,且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都是按自己事前拟定好的教案来进行教学的。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极少,缺乏学生参与性,这就导致整个课堂变得死板、僵硬,少活力,易演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进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几点原则
(1)主动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使学生处于主动、活泼的状态,从而引起学习的要求,激发学习的动机。在“光的直线传播”中,其直线传播特性难于直观发现,可引导学生由看电影的情景想到在水中加红墨水或牛奶,用激光器照射来观察。
(2)首创性原则。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具有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之外,还有最突出的两点: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
(3)求异性原则。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一般方法是瓶吞蛋,可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用吸管吸完饮料瓶中的饮料后看到的现象。
(4)多样性原则。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时,可用吸管吸饮料观察,还可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吸盘的特点,打开桔片爽盖子时的响声。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第一,培养观察能力。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学生学会、学活物理知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无论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都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第二,培养注意能力。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指导学生培养并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较长的兴奋状态,同时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第三,培养记忆能力。记忆力的强弱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还在记忆方法的指导方面下了功夫。
- 上一篇: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 下一篇: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