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处罚规定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欺凌处罚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欺凌处罚规定

篇1

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中小学“校园欺凌”从国家层面进行治理和督查。以后――

“校园欺凌”怎么界定呢?《通知》说得挺明白,凡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都算!

那“校园欺凌”怎么治?

教育为主。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进行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请公安、司法等部门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教职工也得学习,熟知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同时完善制度。学校得拿出切实可行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得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教职工的预防管理职责也要理清楚、说明白,免得推诿扯皮不作为。

设立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电话,专人负责,公布给学生和家长都知道。以后若有孩子受欺负,就可以拨打这个电话求助了。对于欺凌事件的当事人,心理疏导也得跟上,要把学生的健康咨询当回事儿!

“不知道”“不了解”以后不好使了,根据《通知》规定,学校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则将由公安部门立案查处。

这是动真格的啦!家长们注意:别再把孩子欺负同学当成小孩子之间的玩闹,以后即使是轻微、微小的霸凌行为,也将“零容忍”。

篇2

对于类似的新闻,近年来可以说常见于报上。仅统计近三个半月公开报导的,就有17起事件浮出水面,而且手段之残忍,都跟这起案件不相上下。

为什么会愈演愈烈?大概是因为对于未成年人,处罚手段还是太轻了,以至于他们对施以暴力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行为在法律定性上不过是“小事一桩”。

美国:立法先行,依照法律进行规制

在美国,校园欺凌被称为“bullying”,根据美国教育部门2015年5月公布的最新报告,发生在12-18岁孩子身上的校园欺凌事件在减少,2014年大约有22%的学生被欺凌,是2005年开始收集这类数据以来首次显著下降。一名独立于该调查的欺凌预防专家称,学校进行的各种反欺凌项目和努力收到了效果。那么美国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明确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法律救济和施害者的法律责任,主要表现在不断完善有关欺凌的法律法规。早在2000年到2002年,加州等15州就通过了禁止校园欺凌的法案。美国绝大多数州也在现实中不断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使学校安全成为法律规定的政府目标。,

美国官方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网站,和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很多公益性组织和专家也参与其中。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控体系。除此之外,美国近年来也向部分州的学校派驻警察,警察除了维护学校秩序外,还负责督学工作。

前不久,一群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为群殴、欺辱同学而面临最高终身监禁的新闻也引发广泛关注。而当事人之一翟云瑶直到出庭时,还没弄清自己所犯罪行的严重性,在她看来,这不过是在校园司空见惯的学生恶作剧或打群架之类的小事。

她从未想过竟然闯了一个可能“终身监禁”的大祸,因为同样的群殴行为,在美国加州被定性为“酷刑折磨”重罪,对酷刑的惩罚是判处终身监禁,并处最高1万美元罚金。同样都是面对未成年人,都具有保护的天然责任,然而在最后的处理方式上却差距悬殊。

英国:学校为主,结合家庭、社会、司法的综合模式

在国家政策上,英国制定了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在社会层面,创造出有助于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社会环境,从2005年起,英国每年的11月会举行反欺凌周活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在教育者层面,强调教育工作者在关注青少年学生成长上的法律责任。近年来,英国教育当局高度重视老师在服务管理学生行为上的地位和作用,拨付专项经费用于老师的培训,帮助老师掌握识别校园欺凌和进行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校内行为,也关注他们校外的表现,对学生校外行为进行管理,如果学生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就可以向校长乃至地方教育当局申诉,以追究教师和学校管理疏漏的责任。

2007年,英国启动了一项小学自助反欺凌工程,主要是请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协同老师,一起反对同学间欺凌行为。

德国:从人性入手,从源头上解决

德国对校园里出现的恃强凌弱的“小霸王”关注态度鲜明,打击力度也很大,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西方国家。在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校园“小霸王”,校方有权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强制管教,

德国特别重视从根源上寻找问题解决之道,幼儿园和小学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从爱护小动物开始,通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这种以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为载体的“善良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同情和帮助弱小者。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都要尽力相帮,培养他们做人的基本公德。

挪威:政府支持,学校干预,全民行动

在挪威,政府鼓励学校对包括网络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问题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学校建立了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

例如,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 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篇3

关键词:欺凌行为;欺凌类型;因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7)01-0001-06

一、前 言

有关欺凌行为的类型与形成及因应策略方面的重要性,笔者曾在相关的研究中 [1 ],依据美国“国家中学校长联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Principals )所提供的数据指出:一是欺凌行为最常来自于一般的社会暴力行为,大约有15%~30%的学生曾经是欺凌者或是受害者。二是在1994年到1999年之间,有253人死于学校暴力事件,有51种不同的死因,欺凌时常是与学生死因有关的因素。三是直接的肢体欺凌正在小W校园里增加,在初中阶段达到高峰,而在高中校园内下降。但是,在另一方面,言语欺凌却是一直持续增加。根据美国法院 (Th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的报告,新进的学生比起老生更喜欢欺凌同学。四是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相信,学校无法有效制止欺凌事件的发生,有更高比率的学生相信大人的帮助是没有效率也没有效果的;5.25%的教师觉得欺凌没什么或根本不理会它,只有4%的教师会持续去调查欺凌事件的起因。

此外,Tom V. Savage与Marsha K. Savage [2 ]指出,美国教育联盟(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在2003年已经将欺凌事件作为学校主要关心的议题。同时,也有研究结果显示70%的教师相信他们已经处理了所有欺凌事件,但是却只有25%的学生认同这样的看法。这显示出教师们对于欺凌这件事情与学生的看法是有很大出入的,并且,师生之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沟通问题。

从上述之研究得知,对于欺凌行为一般的因应策略,即消极地不去理会,或是不上学,或一再容忍,会导致欺凌行为不断地重复上演。

二、何为欺凌行为

欺凌行为,一般指的是蓄意且具伤害的行为,是持续重复出现在固定孩子身上的一种欺凌现象。有关欺凌行为的意涵,详加说明如下:

1. 欺凌行为的定义

一般的欺凌行为定义,主要包括下列重要的意义:第一,欺凌行为是有意的、长期的、反复的;第二,欺凌行为的背后是在口头、感情、生理或是心理上让其他同学不舒服;第三,欺凌行为的特点是受欺凌者被欺凌者故意暴露出来,被拒绝融入友谊中,不能防卫自己;第四,欺凌行为的模式是要施加伤害、欺压、暴力、攻击等行为在他人身上。

因此,欺凌行为是一种刻意地暴露出某固定的学生,让他长期地、一再地在口头、财物、感情、生理和心理上被其他同学拒绝,意图伤害他而造成其直接或间接的人际关系疏离的行为。

2. 欺凌行为的意涵

一般欺凌行为的意涵,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

(1)欺凌行为的迷思与误解

Olweus [3 ]指出有关欺凌行为的迷思,认为:欺凌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男孩终究是男孩――欺凌只是他们的发泄罢了;欺凌是发生在所有的学校,没有什么好忧虑的;棍棒与石头可能打伤你的骨头,但是言语是从不会伤害到你;欺凌对我而言从不曾造成伤害;欺凌会使你更勇敢/让你知道生活是什么,只是如此而已。

因此,欺凌的行为极容易被教师与家长误解,认为只是校园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人际相处无害,甚至认为受害者是“自找的”;同时,也认为这样的行为只会在低学业成就的学生身上发生,发生的地点只和学校相关;只要没有肢体上的伤害,就不算欺凌等等。这些误解与迷失,必须要借由教师与家长正确地传达欺凌行为的知识并改变对于欺凌行为的看法,才能被消解,从而建立正确的反欺凌观念。

(2)欺凌行为的内容

Meyer和Elizabeth [4 ]认为,使用“欺凌”这个词时,必须包含下列之一的行为:真实的或被威胁的暴力;钱、财、物被勒索或强夺、或被偷;强制一个孩子去做一些他们不做或不想做的事;一个孩子在友谊团体中被忽视和被要求闭嘴;被嘲弄与被羞辱;老是对不同的孩子责骂;取绰号或贴标签;传递攻击性的讯息;散播不实的谣言与耳语;传送侮辱性的电子邮件。

欺凌行为的内容虽然包罗万象,但其中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受害者是固定、孤独的,易被标签化;二是大欺小、强欺弱的权力关系;三是口语、肢体、关系、性取向上作为欺凌的主要内容;四是引起受害者的反击,但在反击时仍会成为受害者。

(3)欺凌行为的区辨

欺凌与冲突、骚扰、威胁、恐吓之区辨,有助于了解校园欺凌的意涵与形成原因,进而针对校园欺凌拟定有效的策略。

笔者认为区辨欺凌行为的关键在于 [1 ]:其一,戏闹或游戏的角色是否可以互换,且当其中一方因不舒服而要求停止时,是否得到停止;其二,当事人是否自愿参与其中,或者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有自由与弹性,个人的主体性与尊严是否被尊重。

三、欺凌行为的类型与相关因素

欺凌行为的方式一般由肢体欺凌慢慢发展成语言或社会控制的欺凌方式。随着教师及家长对肢体欺凌的制止,年龄越大的儿童使用的欺凌方式转向于言语伤害或同伴对受欺凌者的关系疏离。有关欺凌行为的类型与相关因素,详加说明如下:

1. 欺凌行为的类型

欺凌行为本身即是一种伤害性的行为。对于各种欺凌行为的类型,可以有以下的分类:

一是关系欺凌,它主要是操弄人际关系,与语言欺凌经常一起发生。两者是属于欺凌发生刚开始阶段。

二是言语欺凌,虽然肉眼看不到伤口,但它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有时比肢体伤害更严重。此行为通常伴随着关系欺凌。

三是肢体欺凌,它是临床上最容易辨认的一种形态,是教育工作者最常关注的一种形态。

四是性别欺凌,它是指受害儿童被他人用与性有关的有害语言、行为或影像等实施的侵犯。

五是反击型欺凌,它主要是指受欺凌者因长期受到欺凌而给予反击的形态。如美国发生的多起校园枪杀事件,即属此类。

六是网络欺凌,上述所属的欺凌行为皆可使用“网络”来执行。此方式不受任何限制,可能导致的伤害更大,影响更远。例如,有女影星因为被网络欺凌,受不了折磨而轻生,这种类型就是属于网络欺凌。

2. 欺凌行为之形成因素

(1)学生个人因素

笔者在相关的研究中指出学生成为欺凌者的因素主要有:学业上的挫折感;学生有欺凌行为的责任主要是大人不够关心孩子,以致于孩子认为只有一种方式可以在欺凌环境中生存,就是倾向有暴力的行为;没有楷模可作为典范;在家庭中受到暴力对待;家庭对孩子漠不关心;孩子结交不好的朋友;人格及品性失常 [1 ]。

欺凌行为形成因素中的个人因素,主要包含下列要项:欺凌者因欺凌行为受到欢迎,而增强其欺凌行为的意图;欺凌者因欺凌行为享受到支配权力;欺凌者在各种环境下都处于心理负向的状态;欺凌者对于受害者产生妒忌的心态;受害者的人格特质有“负面支配性”、能力弱势等特点。

(2)家庭因素

依据笔者的研究,欺凌行为形成的家庭因素主要包含下列要项:一是父母忽视管教或态度冷漠且不一致,易导致孩童没有同理心,容易造成孩童在学校欺凌他人与被欺凌的情况;而父母的管教开明且权威,则孩童比较不易在学校欺凌他人或被欺凌。二是家庭从事特种行业或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也容易受到欺凌 [1 ]。

(3)学校因素

Sharp [5 ]认为,文化因素很容易让这些学生成为被欺凌的目标。不同种族的文化很容易造成一些负面的印象,致使这些孩子无法被融入友谊之中,进而在不友善的校园中成为欺凌行为的受害者。除此之外,她还提到一个现象:“就算这些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很优秀,但是,到了公共的场所,例如等待校车时,他们还是很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笔者认为欺凌行为形成因素中的学校因素主要包含下列要项:一是学校的不友善氛围会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增加;二是教师管教方式的冷漠,会使欺凌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三是受害者的沉默忍耐,无法有效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 [1 ]。

(4)社会因素

邱珍琬 [6 ]指出,大环境及社会本身对于性别角色的要求,鼓励竞争比较,加上媒体传播之力,这些都是欺凌行为易发生的社会环境。“以暴制暴”是社会环境的结果,“观察模仿”也是社会环境的力量。

Sharp [5 ]提到媒体的影响力,认为:“谁能忘记那些在电视传媒中,对学校新生那种恐怖的虐待方式?”这些孩子在进入学校时,就已经成为被嘲笑、被攻击的受害者。

综上所述,欺凌行为形成因素中的社会因素主要包含下列两项:一是传递暴力行为的社会风气,容易产生校园欺凌事件;二是社会氛围对于性别的不友善,强调以暴制暴,容易产生校园欺凌事件。

因此,在欺凌行为的形成因素上,学生本身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只要处在不友善的环境中,就容易产生欺凌行为。在家庭因素上,父母的管教方式与学生欺凌行为有高度相关。因此,家长在管教上,应保持处罚上的一致性,并对孩子适时关心,才不易产生欺凌与被欺凌事件的发生。在学校因素上,教师的管教要赏罚分明,并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在社会因素上,应减少暴力影片的播放与传播,以避免模仿行为发生。

3. 欺凌行为之相关因素

(1)性别因素

在欺凌行为相关因素中,性别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要项:其一,就男女性别而言,男学生受到欺凌的情形比女学生多;其二,男学生多涉及肢体欺凌,女学生多涉及语言及关系欺凌;其三,教师的刻板性格印象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表现,而导致欺凌事件的发生。

(2)年级因素

有关年级因素影响欺凌行为,相关的研究结论并无一致的看法。笔者认为在欺凌行为相关因素中,年级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要项:第一,一般而言,肢体攻击行为高年级多于低年级;第二,在初中,肢体欺凌以初中二年级发生率较高;第三,年级的差异会影响到欺凌行为的类型及发生率。

(3)学业成绩因素

笔者认为学生学业成绩佳而受到同学欢迎,是建立在他们的能力可以成为控制人的权力基础上的。本质上来说,他们的高权力是来自可支配他人。杨宜学的研究结果 [7 ]指出,男生、低学业成就及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受到网络欺凌的程度高于女生、高学业成就及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

在欺凌行为相关因素中,学业成绩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要项:一是无论成绩的好坏高低,皆可能产生欺凌行为;二是学业成绩佳的欺凌者,其权力的掌控是能力的展现之一;三是学业成绩不佳的受害者,遭受到各种类型欺凌行为的比率较高。

四、欺凌行为之影响

欺凌行为是在群体中所形成的暴力行为。参与者包含绦衅哿栊形之欺凌者、欺凌行为之受害者、处于欺凌行为当中却非欺凌者也非受害者的旁观者。这三种角色的并存,才能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欺凌行为,也才能够在校园内上演欺凌。

欺凌行为的相互关系是指欺凌者、受害者、旁观者三者之间的行为。欺凌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关系存在着权力、人际关系的不均现象。

1. 欺凌者及其影响

校园欺凌者有几个特点:强壮、自信且冲动;与受害者同龄或稍长;对任何人都具攻击性,包括同学、家长、老师和兄弟姐妹;出身于充满敌意、忽视孩子的家庭;父亲有攻击倾向或十分冷漠;身边都是同类朋友;亳不同情受害者;为了刺激、权势和控制欲而欺负别人。

欺凌者本身有以下的特质:心态较坚强、无同情心、以伤害他人为乐;滥用权力、掌控他人、支配他人欲望较强;个性具攻击性、充满敌意、冲动、报复性高。

欺凌者受到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要项:一是儿童时期对于欺凌行为未加控制,成人后易发生刑事案件;二是学习时期对于欺凌行为未加控制,进入社会后易使用相同手法来与人相处;三是短期影响会更有权力与势力,长期影响则是出现行为。

2. 受害者及其影响

邱珍琬 [6 ]认为受害者除在体格上较为瘦弱外,也表现为孤单、安静、少朋友、较神经质、较不会为自己出气、看法较悲观等心理特质。笔者认为受害者的特质有:性格上倾向于敏感、退缩、谨慎;缺乏果断力;社交能力较差;低自尊;男性相较于同学较弱或个头较小;女性在生理外表上较无法吸引同学;害羞,朋友较少;与大人的关系较同学好;有些不同于常人的问题,如学习能力差、种族歧视、性取向和生理上的问题等;有过度保护自己的父母亲。

综上所述,欺凌受害者本身包括以下特质:受害者的外表上较为弱势、性格上较神经质、安静、悲观;低自尊、有过度保护自己的家庭;不预期的失常态度、缺课、对学校活动参与度低。

此外,研究发现欺凌受害者受到的长期影响包括:低学业成就表现、缺课、药物与酒精滥用和自杀行为的发生,都与在学校场域中被欺凌有关 [5 ]。具体表现为:身体的伤害;辍学;翘家;有人因此讨厌家人;怪罪同学没有出手帮忙而讨厌同学;觉得自己很差劲;消极地任人欺凌。

五、不同欺凌类型行为之因应策略

欺凌行为存在于校园之际的当下,就应有相对应的策略来因应。学校的所有成员,无论是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及教师、学生,包括欺凌者、旁观者、受害者等,都应为友善校园尽一份心力。

1. 关系欺凌之因应策略

笔者在研究中指出,受到同学欢迎,学业成绩良好,有高自尊,在团体中是领导者的欺凌者,较常使用关系欺凌 [1 ]。女性较为喜欢使用这样的欺凌方式,因为它不容易被教师发现。这样的欺凌方式主要是耳语和社会关系的孤立。就是因为如此,在研究报告中都显示女性被欺凌次数比男性要来得少。因此,关系欺凌之应因策略主要是班主任应该去真正了解学生在班级内是否有被其他同学孤立的现象。

2. 言语欺凌之因应策略

言语欺凌是最常发生的欺凌行为,但是,班主任却是最少回应的。因此,当班主任发现学生无论是开玩笑或是故意采用不当语言来嘲笑他人时,应立即制止,并建立言语规范的界限;宁可严肃去看待学生之间的不合宜玩笑,也不要因为长期放任学生使用嘲笑的言语而给予学生形成言语欺凌的机会。

3. 肢体欺凌之因应策略

有些受害者会认为自己是做错事情,所以才会被欺凌。而有这样的想法的受害者更易被一再欺凌,如果没有被欺凌,反而会认为自己在班上不受欢迎。这样的受害者,在停止欺凌后甚至开始有自我伤害的念头。当班主任面对这样的受害者时,处理的焦点应放置在改变受害者的想法上,告诉受害人任何人都不应使用欺凌的方法来处罚另一个人。

因此,肢体欺凌之因应策略主要是不该出现在班级上的行为举止,班主任皆应立即制止。打闹与开玩笑,甚至冲突等行为,都不应在教室内发生。一旦发生,班主任应给予公平而一致性的处理。赏罚分明的班主任,是有效制止肢体欺凌的主体。

4. 性欺凌之因应策略

性欺凌的具体行为包括:性或身体部位的不雅玩笑、嘲笑或评论;性取向或的嘲笑;散播或传递有关性的不实纸条或谣言;侵犯身体的动作。因此,在性/性别欺凌之应因策略上,无论是在言语或肢体上,班主任都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模范,不应使用相关性与性别不平等之言语来教学,也不应针对学生之性别而使用不对等的教学策略,以避免形成潜在不平等的教学氛围。

5. 反击型欺凌之因应策略

班主任由于漠视受害者在学校所受到的欺凌,致使受害者感到无力感,因而做出极端而无法挽救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从一般的威胁发展到校园枪击事件。这些犯案者,都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因此,反击型欺凌之因应策略,需要班主任平时多P心学生,用心去观察学生一定可以有效预防欺凌行为的发生。学生们之间的打闹或许不容易区辨,但是,班主任若能采取宁可立即制止打闹行为,也不让打闹行为演变成欺凌行为的做法,势必可以有效阻断欺凌行为的发生。

6. 网络欺凌之因应策略

网络欺凌之所以非常难以控制与预防是因为它通常是发生在学校及教室之外,而且多数使用网络欺凌的欺凌者自认为不会被抓。因此,这样的欺凌对于学校教育者而言,是很棘手的问题。

笔者在相关的研究中曾提出反网络欺凌的做法: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就应教导学生使用网络时应遵守的规范;二是建立反网络欺凌的班级气氛,例如禁止散播谣言及不雅图片或影片;三是学校应鼓励学生举报网络欺凌者,应掌控学生在学校电脑中传输的内容;四是教师应警示学生网络欺凌是直接与间接欺凌之一,使用网络欺凌就是违法行为;五是明确定义网络欺凌并告知可能的伤害;六是学校领导者应鼓励教师与家长一起执行反网络欺凌的政策 [1 ]。

网络欺凌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涉及所有的欺凌行为,同时,它发生的地点不只是在学校教室里,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所以并不容易控制。多数学生认为它不容易被抓到,就算被抓到也没有证据证明这样做有任何的伤害。但是,网络欺凌的伤害绝对不是学生天真好玩的游戏,它也不亚于任何一种形式的欺凌。

六、学校在行政与文化上之因应策略

学校的反欺凌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多数的欺凌事件是发生在班级之外。学校的反欺凌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建立反欺凌的环境与氛围,校园欺凌事件是不可接受的;第二,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接受反欺凌的教育训练;第三,任何人都不应该被欺凌;第四,清楚地定义并规定反欺凌政策,让全体师生皆可清楚理解;第五,让父母亲清楚知道学校反欺凌的政策,让学生明白实施欺凌行为的后果是什么;第六,让所有的家长及师生都必须知道欺凌后果的严重性。

综上所论,学校行政组织必须建立反欺凌的条约并赏罚分明,以形成学校反欺凌的文化。行政人员必须帮助教师去区辨欺凌与玩闹之间的不同,甚至帮助教师去搜集相关资料,作为教师教学上的反欺凌教材。有效的反欺凌政策是师生需要时间去了解和接受的,行政人员应给予教师与学生在反欺凌上的支持与帮助,让整个学校借由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上的集体合作,形成公平而又安全的学校环境。

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之因应策略

在班级管理中,笔者曾提出班主任的反欺凌策略明细:建立彼此尊重的班级气氛;鼓励学生遵守反欺凌的班规;在课堂中随时随地尊重他人;建立学生反欺凌的决心;在课程内设计反欺凌教案;在角色扮演、创意写作、合作学习中把焦点放置在同理心与同学关系的建立上;反欺凌及网络欺凌的政策请家长协助;学校应明定欺凌之定义及无法接受的范围;反欺凌政策中应对新同学友善欢迎并提供相关的咨询途径与手册;对欺凌者与受害者提供一对一的协助与辅导;对受害者提供人际关系的建立技巧;全体成员随时对反欺凌提供建议;教师应教导学生如何面对欺凌事件 [1 ]。

Ben Whitney [8 ]认为:资深的教师应有能力观察到学生非意外性的受伤或是表现出的沮丧;在处理事件上,不要一次问受害者太多问题,友善地给予支持,必要时交付专业人员辅导;在关怀上要小心谨慎,避免受到误解,并总是保持最大的关心;任何不适合的碰触,对孩子而言都有可能是一种欺凌,类似这样的行为都可能构成一种犯罪;教师勿处罚孩子,必要时交给专业人员处理;观察到的任何状况,都应与专业人员沟通分享,以确定事实;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关心。

笔者认为旁观者是有义务及责任去预防及制止欺凌事件的发生。在处理欺凌事件上,不要把重心放在欺凌者向受害者道歉上,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很容易在教师不在现场时,让受害者再次被欺凌者伤害。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上,应包含社交技巧的训练,如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班级开会等。这些课程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确立新的态度并建构班级人际关怀的气氛。因为,同学关系的好坏才是反欺凌政策能否成功的关键,而旁观者是否参与,更是反欺凌能否成功的核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应该建立友善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彼此之间合作与和平相处。一旦有任何学生超越此界限,就应给予立即有效的制止,这样才不会姑息养奸、养虎为患。

八、结 论

在处理欺凌事件上,预防胜于治疗。许多学生并不清楚何谓欺凌,大部分的学生都以为只有被打或是有受伤害,才称之为欺凌。但是,事实上,欺凌不只是肢体欺凌。班主任应教导学生认清各种欺凌之形态与内容,而非把预防欺凌或是制止欺凌行为的重责大任,加在自己或是所有教育者及行政人员身上。

学生之间的玩笑在无法分辨时,应适时制止,避免擦枪走火,防止演变成言语欺凌或其他形式的欺凌行为。对于欺凌者,应确立惩罚机制;对于旁观者,鼓励其正义感,对观看欺凌行为而未通报者,应连带受处分。真正行为不当的是欺凌者而非受害者,因此,对于受害者的保护需要有专业而有效的策略,避免受害者再次受到伤害。

参考文献:

[1]林进材.台湾地区中小学欺凌行为及因应策略之研究(2016)[R].

[2]Tom V. Savage,Marsha K. Savage. Successful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Discipline:Teaching Self-control and Responsibility[M].SAGA Publishing Inc,2009.

[3]Olweus D. Bullying at School: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M].Oxford:Blackwell,1993.

[4]Meyer,Elizabeth J. Gender,bullying and harassment:Strategies to End Sexism and Homophobia in School[D]. Teacher College of Columbia University,2009.

[5]Sharp S. School Bullying: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M]. London:Routledge,2008.

[6]邱珍婉.小W校园欺凌行为与对应策略[D].屏东:台湾屏东师范学院,2001.

篇4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新的挑战。校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学习的乐土,是我们另一个大家庭。

今天在开学第一课上,我就防疫、安全、卫生三个方面做强调:

一、防疫

1、疫情防控没有结束、任务艰巨,变异病毒更加危险。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做好自己防控措施。请学生到校佩戴口罩,进行体温检测。乘坐公交车或到人员聚集区要戴口罩。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2、做好一日三检工作。入校测体温,午检由老师进行检测并签字。晚检学生自行在家检测。

3、告知家长不进校,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按要求扫码,经同意方可进校。

二、安全

1、饮食安全:

首先要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做到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吃三无食品,不吃麻辣等不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食品;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2、交通安全:

江中地理位置特殊,出门就是主要街道,车多路窄,极易发生事故,过人行道要注意过往车辆。上放学不乘坐三无车辆、超载车辆,不骑电动车。

3、校园安全:

上下楼梯不得拥挤推攘,防踩踏事故。体育课训练等各项活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听从指挥,做好准备,规范操作。不得攀爬栏杆,不得在教室,楼道拍球踢球,追逐打闹。有序就餐,防止烫伤。班级的用电设备进行经常性地检查,若发现隐患,及时向老师或学校汇报,防患于未然。不能带管制刀具、棍棒等违禁物品进入校园。

4、森林防火

森林火灾的危害:一是烧毁林木; 二是破坏生态环境;三是引起水士流失;四是引起空气污染;五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森林火灾的预防,在林区要做到:文明祭祀,不烧香、烧纸、燃放鞭炮;不带火种进入,不野炊,不焚烧烧秸杆、烧荒等;违反规定在森林防火期内用火,引起火灾按照森林防火条例,轻者受到补种树木、赔偿损失、罚款、拘留的处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作为未成年学生,发现森林火灾,第一时间报警,但不可主动参与森林灭火。

5、家庭安全:

防火,防电、防盗、防煤气中毒。居家不玩火,不玩电器,防范陌生人入室,使用煤气注意通风。

6、预防溺水

7、关于溺水事故,不要下池塘河江洗澡,雨水多,防泥石流,防山体滑坡。

8、防校园欺凌,不能大欺小,高年级欺低年级。

9、在学校各种劳动中也应注意安全,如扫地,擦窗户,搬桌子等。不要在高处乱扔东西,扫地、干活防止劳动工具自伤或伤及他人。

10、要注意心理安全。

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和互相理解,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尊重同学的不同个性;同时自己也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自己面对的困难。不要私自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不说脏话,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11、防食堂滑倒,端饭端菜要佩戴袖章,实行光盘行动。

12、严禁将手机带入校园,如果找学生与老师电话联系。

13、学生有病、有事要请假,未经过班主任批准,不能随意离开

校园。

14、防电信网络诈骗,保护好两卡“电信卡”、“手机卡”。

三、卫生

1、按清洁区域划分打扫好教室公共区清洁。并落实好保洁。

2、厕所打扫按安排表进行,注意交接时间,厕所打扫无异味。干净。

3、教室保持整洁,无卫生死角,无垃圾堆放。劳动工具摆放整齐。讲桌要干净。阳台要抹。花台无纸屑。垃圾筒清理干净并套垃圾袋。

4、不得将垃圾纸屑乱外阳台。

5、不得将零食带入校园,发现一起严惩。校园保持整洁。

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校园暴力;成因;干预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对于中学生的教育显然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发生在校园内外,针对学生和老师所实施的侵害行为越来越多。校园暴力不仅给师生的身体带来伤害,更严重的是危害他们的心理健康。校园暴力还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一、农村初中学校园暴力产生原因

(一)学生因素

(1)暴力是青春期学生的一种非正常释放方式。现在的教育制度对人性的压抑比较严重,于是暴力就成了一些青春期学生的释放方式。他们遇事往往不冷静、易冲动、敢冒险,处理问题也不计后果。一旦与同学、老师产生矛盾,往往采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导致事情越弄越糟。

(2)法制观念淡薄。许多农村初中学生对法律知识不了解,加之身边经常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没有受到惩罚的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得学生胆大妄为,藐视纪律法律。有时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被冤枉,就选择暴力解决。

(3)农村初中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关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暴力行为成为他们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途径,特别是成绩差的同学,常常通过此种方式获得优越感和存在感。

(4)生活小事引起的日常摩擦。在学校里生活学习,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有些同学觉得自己吃了亏,于是就用暴力方法找回。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农村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往往是拳打脚踢,棍棒相加。这种教育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在这种暴力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从小便习惯了暴力,他们经常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角。

(2)家教缺失。由于受落后经济的困扰,农村父母不得不出门打工挣钱,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者是亲戚照管,使得本来就薄弱的农村孩子家庭教育雪上加霜。没有了监管,孩子为所欲为,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变得更“野”。

(三)学校因素

(1)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学校忽视德育、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老师只追求学会知识,不注重塑造人格,教育理念的错位,导致只重视分数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主因之一。校园暴力事件,当事学生大多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孤僻、自卑、嫉妒心强,长期处在焦虑、紧张情绪中等等。多年前,教育部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专门设置课程、配备专业师资、开展对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学校并不多。即使是开展心理教育和服务的学校,也存在人手有限、缺乏重视而难以普及的问题。

(2)学校法制教育缺失。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学生法制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仅以思想品德课本中的一点法律知识应付了事,很多学生根本不懂法,也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纪违法的。

(3)学校惩戒权缺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学生基本没有惩戒权,过渡的容忍和姑息、加上社会的过渡保护,使大多数的农村少年也成了温室的花朵,只享受权利,却不愿去尽义务和责任;过分自我中心而无法尊重他人,与父母、师长或非我族类的朋友冲突不断。

(四)社会方面

农村少年生活在社会城市化的变革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另外,尽管我国是法治社会,但是大大小小的官员、土豪等人肆意妄为、任意违法、践踏法律,在社会上起了很坏的示范作用。

(五)立法缺陷

法制不健全、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成本低是首要原因。虽然我国法律规定,十四岁是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但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未满十六周岁的比较轻微的校园暴力行为,没有进入刑事犯罪处罚的程序。个别学生实施校园暴力而受不到惩罚,越来越放肆。加快推进校园安全立法,配合《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形成完善的法规监管体系,才能堵住当前校园安全中潜在的漏洞。

四、农村初中校园暴力事件的干预策略

(1)个人方面。学生既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同时又是防止校园暴力的主要力量。所以学校要引导农村初中学生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养成良好品格。要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2)家庭方面。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父母要为孩子的行为发展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尊敬和模仿的对象,避免家庭暴力。首先,坚决杜绝家庭暴力,父母不能将打架作为解决冲突的方法。其次,校园暴力的干预需要父母的高度参与和积极的配合。家长的广泛,非常有利于对校园暴力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干预。

(3)学校方面。①召开家长培训会。农村初中学生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低,对家庭教育的方法更是知之甚少。通过培训,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使得家长更愿意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②建章立制,加强教育。学校要加强宣传打击力度,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还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③教师师德和法制观念建设永远在路上。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打骂、体罚、变相体罚、人格侮辱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暴力现象。因此,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④设立“环保实践班”,实施惩戒教育。对于施暴学生,口头的批评教育若不起作用,必须要有一定的惩戒措施。让他们学习和背诵《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余时间让他们捡拾垃圾,打扫学校死角的卫生,给花园除草,监督检举其他同学的违纪行为……

(4)社会方面。①设立校园暴力事件研究机构,对学生的暴力行为进行研究。众所周知,从设立学校的那一天开始,校@暴力也就产生了,古今中外无一例外。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专门的校园暴力心理学和干预策略,用来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一线教师的德育工作。②改革考核办法,真正改变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具体实施程度、效果进行量化考核。

我们欣慰的看到,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个学校加强工作,使得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大大减少,有力的保护了师生的安全,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参考文献:

[1]袁华.中学校园暴力犯罪预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李万豫,舒丹丹.浅析日本校园暴力成因[J].黑河学报.2011年6月.第6期

篇6

满眼恐惧,14岁女儿遭遇黑色儿童节

2010年6月1日下午4点40分,薛洪武等候在市第八中学校门前。今天是儿童节,他特意提前收工来接14岁的女儿晶晶。虽是继父,可他10多年来视晶晶如己出。晶晶小时父母离异,妈妈赵娟下岗后在一家小吃店打工。晶晶3岁时,老实厚道、不善言谈的薛洪武走进这个家。薛洪武今年41岁,主要工作是打零工、安装热水器,月收入千元左右。平时,只要活不忙,他总要接送晶晶上下学。晶晶在读初一,是英语课代表,他幻想着有一天女儿有出息,当英语翻译。

5分钟后,晶晶从学校出来。薛洪武眉开眼笑地向女儿招手,晶晶却低头慢腾腾地走着,还一瘸一拐地。他赶紧迎上去问:“晶晶,你腿怎么啦?”看见爸爸,晶晶像看到了救星,“哇”的一声哭了,随后不顾一切地扑过来,抱住爸爸的胳膊抽泣着央求:“爸,咱快回家吧,我害怕!”

薛洪武心里咯噔一下,直觉告诉他,女儿被人欺负了。他伸手拉住女儿,想问个究竟。没想到这个动作竟让女儿浑身一颤,痛苦地叫起来,他赶紧松手。细一看,他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只见女儿稚嫩的脸蛋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尤其是胳膊上,密密麻麻布满被针状物刺进皮肤后留下的痕迹,有的已经结痂,有的快要结痂,还有几处红肿着,显然是新刺的……

气愤、心疼,连着揪心,薛洪武疯了一样追问:“快告诉爸爸,谁欺负你了?”晶晶被爸爸的神情吓坏了,半天才小声说:“同桌的武强、前桌的刘洋,还有张回回……”薛洪武想领女儿马上返回去找老师,可晶晶拉住他哭得更厉害了,嚷着要回家。不忍让女儿再哭下去,薛洪武只好领着她往家赶。回家后,赵娟得知女儿的情况后,心疼得直跺脚。在父母乞求一般的逼问下,晶晶才吞吞吐吐讲起事情经过。

下午快放学时,前桌的刘洋借口漫画书丢了,和晶晶同桌武强一起非要晶晶拿出50元来赔。晶晶表示自己没钱,也从没看过这本书。这下两人生气了,不仅抢走晶晶口袋里的几元钱,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今天放学后,要给不听话的晶晶过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儿童节,想看的来买票!”说着,两人从笔记本上撕下几页纸,做成门票发给其他同学。

武强和刘洋早防着晶晶逃跑。放学后,两人先用衣物遮挡住教室后的监控摄像头,又将晶晶堵在角落,然后用校服蒙住她头部,将她强行拖至拐角处一间闲置的办公室门前,撬开门锁,把晶晶推了进去。

惊恐万状的晶晶还没来得及求饶,便在武强和刘洋的拳打脚踢中倒地。边打,二人还不时地威胁其他同学说:“都动手!不打她,我们就打你们!”在一片起哄声中,班上其他男生也纷纷出拳、动脚,对着哭叫不止的晶晶施虐……10多分钟后,武强和刘洋等人打累了,随手从屋里捡起一束塑料花扔到晶晶身上:“给你过儿童节了!特别吧?有意义吧?”随后大伙一哄而散……

听到这些,赵娟抱着女儿泣不成声,边哭边捶胸顿足:“凭什么!他们凭什么这么欺负人啊?”薛洪武则气得随手拿根木棍就要冲出去:“我要打断他俩的腿!”赵娟死死抱住丈夫说:“冷静啊!我们得弄清情况再说……”

赵娟让丈夫先出去,她要看看女儿身上的伤。可晶晶双手死死护着衣服不让脱。生气的赵娟一下撕开女儿校服,女儿伤痕累累的双臂顿时出现在眼前――针眼,全是针眼,新的旧的。进一步检查时,赵娟的心碎了,只见女儿的双腿同样分布着数不清的针眼。赵娟歇斯底里地大喊:“为什么这么欺负我女儿啊?他们简直就是禽兽!”

薛洪武夫妇冷静下来后,打电话喊来了见多识广的妹妹两口子。见平时乖巧可爱的外甥女受到如此伤害,姨夫张洪斌当即打电话向白山市公安局红旗分局报警,同时找来救护车,把晶晶送进白山市中心医院。

医生检查后发现,晶晶的身体多部位外伤性淤肿;双腿膝盖处,像盖上两大枚暗紫色的印章;左、右胳膊及腿部表面,密密麻麻布满针眼。随后,晶晶被转入骨科住院治疗。看着女儿身上新伤叠着旧伤,赵娟经受不起这样的刺激,跑到外面把头往墙上狠狠地撞,那“咚咚”的声音在寂静的医院走廊传得很远,令人惊骇。安慰完妻子,薛洪武就蹲在角落抽烟,烟头几乎烧到手指,也全然不觉……

当晚,李警官来到医院给晶晶做笔录。可晶晶不敢说,她满眼都是恐惧:“不能说,说出来明天他们会打死我的……”李警官向她保证会保护好她时,她才讲出下午的事及近一个月来被同学扎了数百针的情况。

心理重创,爱说笑的女儿成“木头人”

根据讯问笔录,李警官传唤了对晶晶实施伤害的武强、刘洋等8名学生及其家长,同时通知了学校。得知自家孩子在学校如此残忍地伤害一名女生,8名学生家长都异常震惊。有的家长竟当着警察的面要打孩子,被李警官及时制止了。李警官告诉大家,因孩子未满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警方的态度是调解解决问题,主要是商量赔偿事宜。听到这,家长们炸了锅。有的说:孩子是在学校上学时出的事,学校应该负起监护责任啊,与家长无关,赔偿应该找学校。有的家长则表示:出于同情,最多可拿出2000元。就这样,调解没任何进展。

从女儿向警官的讲述中,赵娟才知道女儿第一次被扎的情况,不禁怪自己平时太粗心,没及时发现女儿的异常。

5月初,一次上英语课,晶晶按老师吩咐,把没完成作业的同学名字写在黑板上,这其中便包括武强、刘洋、张回回……没想到,下课时,几个人便对晶晶实施报复。被堵在角落里的晶晶先是被辱骂,继之被掐、被圆规扎,而且她越喊疼,他们扎得就越凶……

没同学出来管,没人报告老师。武强嚣张地在晶晶面前摇晃着圆规:“你敢告诉老师和家长,我就扎死你!”回到家,晶晶吃了几口饭,就躲进自己的房间。赵娟发现女儿情绪不对,问怎么了。那一刻,晶晶真想把一切告诉妈妈。可一想到武强他们的目光,她就怕了,便说:“我今天忘带作业本了,挨了老师训,心里挺委屈的。”赵娟哪里知道,就从这天起,她的宝贝女儿坠入了恐怖的校园暴力中……

在近一个月时间,晶晶的腿上、手上、胳膊上布满了数百个针眼。上课时,她每回答一次老师提问,事后便要被同桌的武强用圆规

在胳膊或大腿上扎10下……

晶晶的忍耐换来的是更严重的欺辱。渐渐地,她成了班里同学的出气筒,谁不高兴都可以拿她撒气,捏耳朵、揪头发,拿笔尖扎她,而她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武强、刘洋、张回回等人的“惩罚”……就这样,一个平时爱说爱笑的晶晶,回家就躲进自己小房间里不出来。天再热,她也不脱外衣,睡觉也不让姥姥陪了,就连洗澡也是自己洗,姥姥想帮她搓后背也被拒绝。

得知女儿这些情况,赵娟和丈夫既痛心又后悔。他们去恳求医生尽快治好女儿的伤。医生却十分担忧地说:“孩子所受的外伤会很快愈合,可心理创伤一时半会儿难以治愈啊……”

“心理创伤?是不是精神病?我的晶晶不会得精神病吧?”赵娟急切地问。赵娟的妹夫张洪斌也问:“晶晶是不是患上了心理疾病?”医生没回答,说:“去长春看看吧!别耽误了孩子,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赵娟和丈夫决定向学校和那些学生家长尽快讨回公道,以便去长春为女儿治疗心理创伤。

6月2日上午,赵娟留在医院照顾女儿,薛洪武和张洪斌去了白山市第八中学,直接找到校长邹吉春。邹校长当即代表校方向晶晶家长道歉。邹校长痛心地表示,晶晶受到伤害反映了学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该学校负责的绝不推脱责任。关于责任问题,学校愿意接受警方处理意见。在警方做出决定前,学校先垫付晶晶医药费3000元。薛洪武说:“医生说了,我女儿可能得了心理疾病。你听听,是心理疾病啊!昨天晚上,护士推着车进来,要输液了。看见针头,晶晶吓得惊叫,身子不住地哆嗦。看着她那个样子,我们做父母的心都碎了……”张洪斌接着说:“现在打一次点滴就像是让晶晶重温一次受虐的过程,每次,都要全家人守在她身边,哄劝着、安慰着,她才能输液。我们担心这样下去,孩子就毁了……”最后,邹校长表示,希望给校方和警方时间来处理这事。两人无奈地返回了。

这天晚上,薛洪武和妻子守护着女儿。深夜,晶晶突然翻身坐起来,嘴里喊了一声“疼啊”就跳下床光着脚往外跑。薛洪武急忙跑过去拉女儿。可晶晶大睁着眼睛,还挣扎着要往外跑。“晶晶,快醒醒!是爸爸!”刚迷糊一会儿的赵娟也抢上前,拍着女儿脑门喊:“不怕,晶晶不害怕啊……”过了好一会儿,晶晶才醒过来,看着爸爸妈妈说:“武强的圆规好尖啊,疼死我了!”见女儿害怕成这个样子,薛洪武夫妇又是伤心不已……

欲哭无泪,乖乖女儿何时重绽笑容

几天后,班里的两名女同学来看晶晶。她俩走到病床前,简单地问候过后,两人开始让晶晶说话:“你说呀,王大为没动手打你,你这样说呀一…”听口气不像来看同学,倒像是逼供。眼尖的薛洪武一眼看见其中一名女生的袖子里藏着录音手机,正一手按在接键上,嘴里在说:“你这样说呀,王大为没动手打人!”可晶晶瞪了对方一眼,然后把头扭了过去。

见状,薛洪武一步抢上前,伸手抢过这名女生的手机,低头一看,只见手机正在录音……真是难以相信,一个初中女生竟学会了用这种方法取证。没有得手,两名女生只得说出实情:王大为回到家就被父母暴打了一顿,还说要是警方让赔很多钱的话就打死他。王大为吓坏了,就求这两名女生帮忙来逼晶晶说出假口供,说拿着这样的录音就可以不用赔钱了。薛洪武气得脸都青了:“你们太过分了!晶晶都这样了,你们不关心她,却想着如何替他们省钱”……”两个女生灰溜溜地走了。

晶晶越来越不爱说话,赵娟和丈夫愈发担心女儿的“心理疾病”。他们通过朋友向省城专家了解到:要尽快将晶晶送去长春确诊才行,现在看来,晶晶肯定有应激心理障碍,也可能己发展成为恐惧症和抑郁症,估计治愈得半年以上时间。专家还说,如果晶晶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与治疗,会给她留下一生阴影,可能会影响她此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终生精神痛苦和折磨……

得知这些,赵娟当时就瘫坐在地。怎么办?至少半年,吃住在长春,还得有人陪着晶晶,家里没有这笔钱啊!薛洪武和张洪斌又一次找到学校和警方,要求学校和8名学生家长拿出10万元作为晶晶去长春治疗心理疾病的费用。校方表示,如果拿出1万元,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校方仍认为,最后听警方裁定。而8名学生家长则坚决认定应该由学校赔偿,因为他们的孩子是在学校伤的人……之后,学校又派人送来3000元,作为晶晶的医疗费。

6月15日,晶晶住院半个月,身上的肿胀、青紫等外伤渐渐消退,可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出现了:晶晶变得不爱说话,不愿出屋,有生人来便吓得用被子蒙住头。赵娟和晶晶的姥姥急得直哭。无奈,赵娟说医院院子里有一只花猫,特像晶晶喜欢的那只花猫,并想尽办法让晶晶出去寻找……

很快,校方垫付的6000元花光了,薛洪武夫妇只好给晶晶办理出院手续带她回家。每天,尽管他们尝试着和晶晶多说话,并且绝口不提被扎的事,可晶晶还是缄默无语,对夫人故意说的开心事充耳不闻,不得不开口时,勉强用“嗯、不、知道了”等简单的词语应对,多一个字也不肯说,连吃饭都是姥姥送过去。一天晚上,赵娟惊醒,听到睡梦中的晶晶哭喊着:“不,我不想去上学……”

薛洪武夫妇又一次找到校方和警方,赵娟已欲哭无泪:“……专家说,再耽误,晶晶真会变成精神病的……求求你们,帮帮我那可怜的女儿吧……”可得到的回答,仍然是在积极处理中,需要时间。

6月27日,晶晶的姨夫张洪斌再次找到警方,看到了一份学校配合警方调查的结果,由于参与伤害晶晶的8名学生中,只有一名满14周岁但不够16周岁,依据相关规定,将对其行政拘留,但不予执行;其他未满14周岁的学生,不予处罚,但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