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 非逻辑思维 训练 培养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之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正急速转变,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培养“知识型”的人才,而是要培养“智能型”的人才。教学过程中不再着力于知识的灌输,而在问题的发现、模型的建立、解决的构思上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最富有创造性的乃是非逻辑思维。科学中突破性的发现,主要是借助于非逻辑思维,就连演绎推理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知觉的力量。因而在数学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认为数学问题的思考,多数与逻辑思维范畴,在数学教学中只注意逻辑思维的培养,那就会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受到阻碍,抑制了善于探索的心灵。哲学家培根说:“人类主要凭借机遇与其他,而不是逻辑,创造了艺术与科学。”虽然话有些偏激,但是却隐含着合理的内核。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科学能力,而创造性能力的体现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应用,养成的方法与技巧。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是整个人类知识结构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这种转化必须以思维为中介才能实现。因而数学知识(方法)是数学思维活动具体化的结果,所以说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将思维应用于教学中必然提高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方法。

一、改变纯演绎式的教学

目前我们的教学在这方面的挖掘不尽人意。以传授知识为主,照本宣科,过分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纯演绎式的教学,在教学中过分强调逻辑思维,从而也就导致了数学教育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总结性思维”的严重弊病。而这些对开发学生们潜在的创造性能力很不利,我们应当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单纯地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的理解成逻辑思维的旧观念,把直觉、想象、顿悟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组成部分,数学和其他知识一样,必须先发现定理,然后再去证明它。在数学教学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数学的创造过程,就必须不仅要教学生“证明”,而且要教学生“猜测”。只有这样,数学教育才能不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创造性思维”。

二、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

数学教学不只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还应包括数学方法的教学。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只是不等于能力,只是多未必能力强。一个现代青年从中学到大学学到的数学知识有入大海中得一碗水,而这些只是在他不如工作岗位后不一定都有用处,甚至还会遗忘,然而不管他从事何种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他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推理方法、研究方法和求知能力将伴随终身,促使他去不断的探索新知识,又向新的知识彼岸。数学教育应培养“学习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数学方法的教学,因为它有助于学生观察力、灵活性、适应性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内涵盼领悟与延伸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技能、技巧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发展;适应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和高度的求知欲

非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是想象,而想象要有丰富的表象,以供加工和改造。对于灵感,若没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必要的信息量积累,就不会有智力的跃进,因此也就不会有灵感的产生。可见要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对研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及高度的求知欲。比如,在数学的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话题,可以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无理数、微积分、集合时,分别介绍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引发的原因,以及通过数学家们的努力后这三次数学危机的成功解除,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在数学史中的人物资料、历史分析资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刘徽的“割圆术”到极限的概念,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中国现代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先驱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驱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感动。例如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即使在时期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终于研究出了世界领先的命题。然而在很多人眼里,数学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很快就会放弃,没有数学家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学生了解这些,可以让他们从这些数学家身上学到一种精神,鞭策自己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讲述一些数学家的生动故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的数学课难以实现的。数学史上,这样的数学先贤不胜枚举,他们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意志、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道德情操,是后人应该继承的宝贵遗产。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像这样对数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抓住学生的好奇以及对一些数学家的崇拜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四、有张有弛、留心搜求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既要善于刻苦学习,又要善于休息。欣慰在宽松的环境下,想象活动的范围宽广,容易摆脱习惯了的无效果思路,这是最易产生想象和灵感,有助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导数的概念时,我用一把带有水的伞,把它撑开并旋转,发现水珠沿伞的边沿(即圆的切线方向)飞出去,通过这一现象,让学生很直观的把速度方向和曲线的切线方向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理解导数的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这会大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为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不仅表现为客观的,也表现为主观的,学生若能通过探索,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结论,尽管他们的创造产物并无新的客观价值,但究其主观方面来讲,却体现了某种创造精神。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尽量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独立地对不太复杂的数学问题作系统阐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现定理的证明,独立地推导公式,以及发现非标准问题的新颖解法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教学创造性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学前儿童一般是指3-6岁的儿童,在学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使其逻辑思维更加缜密。社会上对学前儿童是否应该接受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学前儿童本身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只是初级的,为了对儿童的这种能力进行开发,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要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上的引导,使其多思考多动脑。

1 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建立在理由充足的基础上,学前儿童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在对儿童的大脑进行开发时,可以使其思维能力更加强大。学前儿童在掌握逻辑运算能力后,对抽象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在进行逻辑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思想上的跳跃。学前儿童正处于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是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前教师一定提高教学水平,要培养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孩子今后的数字成绩也会有一定影响。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语言表达会受到思维的影响,通过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其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当前社会,对学前儿童智力的开发比较重视,所以,幼儿园一定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掌握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儿童的思维与思考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很多孩子在小学数学中,表现出了突出的能力,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在学前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

2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学前儿童由于年龄的原因,在思维以及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要保证其动作与思维的协调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几种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2.1 由浅入深操作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对看到或听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加深记忆与理解。所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多练习的方式实现,教师通过实物练习,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的过程汇总,要注意知识由浅入深,一开始不能涉及过难的内容,这会打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时,要助于对知识的概况,可以使儿童接触数字,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律。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儿童通过摆弄实物,可以避免出现思想开小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2 游戏激发兴趣法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培养依托于具体的事物。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在生活中、在与身处的人群的相互交流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早期的逻辑思维培养中,为学前儿童提供和创设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杜威在其教育生活论中提出,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利用学前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把教育与学前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学前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都是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为出发点的,对知识的探索与学习需要自然的引入,学前儿童生活环境为背景,将生活情景作为活动情景更能让学前儿童有亲近感,更易吸引学前儿童的兴趣。例如在幼儿园环创方面:利用幼儿园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资源融入数学元素,墙面的环创把数字与图形等融入进去。班级的区域角落就可以布置成超市、服装店、厨房、动物园等等生活情景。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场景,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就具有更广泛的空间和多样的活动内容,在模拟生活场景中以游戏的活动方式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发现逻辑关系,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3 家庭参与互动法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做到系统而有计划的进行,却也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毕竟学前儿童在家庭呆的时间也有大半。前面我们提到坚持生活情景中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但真正的生活情景更多的是在学前儿童的家庭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很有必要迁移到生活中去,所以家园联系更显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开发和训练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将更具实效。建议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出示一份阶段性学习培养计划和目标,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学习的内容,了解学前儿童当前阶段思维发展特点,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有目标地进行引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生活情景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才能让学前儿童的学习更自然更具实际意义。

2.4 重视个体差异性的原则

学前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比其他领域更为明显。首先,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次,家庭教育因素也影响着学前儿童经验积累的差异性。第三,在数学领域,学前儿童个人天赋的差异。诸多原因导致:学前儿童即使在同一年龄段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设计逻辑思维训练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水平,从材料准备到操作要求都能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选择,真正做到让学前儿童自主选择,自由操作。

结束语

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找规律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首先培养儿童的兴趣,使其对逻辑思维知识更感兴趣。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差距,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学前儿童教育的综合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还可以使儿童的动作与思维更加协调,促进儿童心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敏.关于学前儿童民族舞蹈教育的价值探寻及规范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是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呢?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这些问题展开探究。

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沿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由数学的特点决定的,数学本身就是建立在逻辑判断基础之上的学科。小学数学充满了简单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和过渡。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在小学阶段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在小学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意味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是要以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开展,要使这项任务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过程本身不只是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对学生展开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的同时也是培养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不能把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与培养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割裂开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的时候,必须运用各种逻辑思维来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同时教师要清楚组织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有意训练培养形成的。教师在有意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

小学阶段不同年级担负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侧重点是不同的。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和抽象能力,比如:认识物体、认识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中高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综合能力。比如:形成数的概念,理解运算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组织教学,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每一节课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所体现。

要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针对教学的不同阶段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要有所体现。比如: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而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结论。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小学数学的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都要体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各类知识的教学中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对于数学概念来说,数学概念要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要求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练习题和考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4

关键词:数学;实践教学;逻辑思维

一、数学教学

小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数学的阶段,也是一个养成数学学习习惯的阶段,更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为以后的学习做知识储备。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两大特点:一是逻辑思维,二是细心耐心。逻辑思维是通过冷静的理解和分析,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迎刃而解;细心耐心则是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耐心思考,不能慌乱急躁,细心计算,不能急于求成,粗心大意,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若不能理解、明白解题思路,盲目运算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因此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强,思路清晰,才能很快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数学课堂逻辑思维习惯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运用逻辑思维思考的习惯。逻辑思维习惯养成后,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就会直接采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使问题解决得更高效。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周长,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思考后可能会说:(1)长+宽+长+宽;(2)长×2+宽×2;(3)(长+宽)×2。这三种计算方法中第三种是最简单的,但学生可能会比较难理解。因此我向学生提问:你是如何理解(长+宽)×2的呢?让学生自由地说,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画图理解(长+宽)×2是表示两个(长+宽)的和。这样也为以后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了铺垫。

二、数学课堂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其实是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与数学教学联系到一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再认为数学难懂、枯燥,让学生在征服难题的喜悦中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就是释放学生好奇的天性,使他们用各种方式去思考学习,老师可以对他们正确的思维给予鼓励,对不合适的思维加以引导,使学生可以通过多重角度看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水平和答题速度及正确率都相差很远,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向学生灌输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起来,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和训练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直接给他鱼让他填饱肚子,不如教授他捕鱼的方法,让他自力更生。同理,老师告诉学生答题的方法,不如指导他们解题的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例题讲解换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去解决数学问题。思维能力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训练、思维测试、老师辅导的方式进行培养,也可以通过答题思路对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例如,一道应用题,有两杯水,B杯中有100 ml水,A杯中的水比B杯中的两倍少40 ml,A中有多少水?第一步,设A中有x ml水;第二步,列出方程:x=(100×2)-40;第三步,得出结果:x=160 ml;第四步,答:A杯中有160 ml水。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能够帮助学生更快而且更准确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无论是解题方法的学习还是解题思路的练习都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快速想出解题思路,使难题迎刃而解。老师在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那些不善于思维训练的学生,对那些思维较慢的学生要加以辅导,对思维方式不合适的学生要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对思维训练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同一种思维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并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引导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把事情处理得面面俱到,才能把生活整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看到数学问题的时候才能迅速调动思维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数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正是实践教学的一种表现,可见实践教学在学习中的应用对课程教学起到了较强的辅助作用,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在乐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篇5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可行性

首先,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八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八年级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可见,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可行,也是迫切。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第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更需要抽象逻辑思维来助其走向成功。第三,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并趋向成熟,可塑性逐渐变小。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抽象思维能力就是运用抽象思维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1.在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其思维形式和过程又比较复杂,而对于思路几乎是“直来直去”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确不是件易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开拓新思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做习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从自然现象和实验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掌握较好,而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问题则困难较大。这是由于演绎推理较之归纳推理可以通过更多种形式来表现,掌握起来也复杂些,因此,就需要有意识的多加指导和训练。按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例题和习题,并加以适合的配量,这样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规律,又可拓宽解题思路,提高灵活应变能力,从而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抽象思维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十分必要。首先,要求学生充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由学生逐步思考、分析、讨论,并总结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其次,要充分重视学生实验,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高中物理实验的重点,应放在实验的设计思想、仪器的原理以及在中学仪器条件下对实验数据的认识和处理上,而不应仅仅停留在操作和观察上。否则就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分阶段逐步加强。

整个高中物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教师要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过渡阶段,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在正常阶段,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在提高阶段,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之接近高考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力水平。在完善阶段,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重点知识结构化、基础知识系统化、难点知识问题化、习题结构梯形化、复习方法多样化。要让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主,既是需要又是可能的;既是可以具体做到的,也是有可能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把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素质教育中。当然,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时刻总结、分析,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思维,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李延朝.《物理教学中抽象思维的重要性及培养》.

[2]厉守清.《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郭玉平.《高中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

[4]佚名.《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6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教学中要重视下思维过程的组织。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教学

一、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很多种能力,包括运算能力、判断能力、定量思维、提炼数学模型能力、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第二,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二要加强变式练习及该知识点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的练习;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联系;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

第三,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例如讲二元一次方程时,可将方程的所有知识系统梳理分类,在学生头脑中有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过程。

二、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第一,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正向思维是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颖的设想和答案。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多方思维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面对各种题型游刃有余,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只会某一道题。

第二,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2)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定理、公理、推论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3)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4)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三、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原因;策略

与语文学科重形象思维、感性思维不同,数学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高中数学对知识的联想、抽象思维等逻辑推理的要求相对较高,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抓住机遇,运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在论述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之前,还应简要阐释为什么要培养,这是论证不可少的过程,也是缜密逻辑思维的必然要求。

一、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原因

(一)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具有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剖析、深思、拓展等复杂过程进行正确深入的思考,最终获得理性答案的能力;是我们正确观察认知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所必备的;同时,也是在纷繁复杂的诸多事物中,透过现象找出本质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认知就会停留在感性浅薄的层面,难以用正确的思维去指导促成实践,这对于个人的发展,对一个公司、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作为正值各种能力培养关键期的高中生,关注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应有之义。

(二)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决定

正如前述,高中数学是一门注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科,它与语文、英语等侧重感性思维不同。高中数学学科固然有感性思维的因素,比如对某一个命题的猜想(不计较正确与否),但逻辑思维应该是数学学科更核心和本质的思维模式。正是因为数学具备这样的特点,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就要抓住“逻辑思维”这一主要矛盾,对症下药,有意识地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学好高中数学奠定优良的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探讨逻辑能力的文章,都从逻辑思维的方式、推理基本方法等方面展开,我们探讨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妨从整个教学过程着手,分阶段与任务去考察探究。通常情况,我们将教学过程粗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几大阶段。

(一)课前预习:学会思考,理清基础脉络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之父,那么,思考就是学习之母。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督促学生认真、积极完成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基本任务是理清基本的概念,对课本涉及的数学问题有一个基本了解,但是,要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就此而止步。顾名思义,逻辑思维能力本身蕴含的一个关键词是“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审视书本,思考相关命题,才有可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摆脱走马观花式阅读的干扰,进而在层层推理中感受到数学思维的魅力,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思索,实际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一步。比如,学习《函数》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先布置几个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函数,函数的定义包含哪几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判断是否为函数的标准,也是函数的基本特点),函数有哪些种类等。让学生带着这些基本的问题去阅读书本,寻求答案,将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课前预习看似与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没有直接的关联,事实并非如此,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也是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可以为学生掌握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打好基础。

(二)课堂教学:疏通知识逻辑,深化理解知识链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疏通知识,理清主要的知识脉络,但这只是高中数学教学最为基础的要求,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深入理解知识点的核心、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网路。比如,在讲解《数列》这一章时,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得出就是解决数列问题的两种基本的思路,教师在讲解时要着重让学生掌握求证的过程,总结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在哪些情况下适用。高中数学的研习,千万要摆脱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有人会质疑说,要解答高中数学问题,记住一些概念、公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怀疑记忆的方式有助于我们迅速解答相关数学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学生解答问题的依赖。正如学生在遇到等差数列求和忘记了求和公式,如果我们早就用逻辑思维掌握了求和公式导出的来龙去脉,重新推导,求和公式也就出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平时并没有花大量时间去背公式、记概念,也能考取相对高分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应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以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深化理解。

(三)课后复习:查缺补漏,开阔逻辑视野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查缺补漏以及开阔逻辑视野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布置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这些形式看似仅巩固了知识点,实际是逻辑思维又一次训练的机会。此外,我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的启示之一,是高中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是密切相关的。事实如此,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许多现实问题也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以准确的解答。因此,高中数学老师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尝试着将所学与所用结合起来,这既是学以致用的要求,也是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实践非常关键的一环。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要经历由学习到生活,再从生活反思学习的过程。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教师要利用好教学每一个过程,切实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倡学以致用,将知识回归到生活应用本身,这是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的又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1] 林鹏.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4(01)

[2] 张一.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篇8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没有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贯彻好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大都死记硬背计算公式和数学原理,不能灵活地掌握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例如,同样的数学原理变换题型后,由于学生一成不变的逻辑思维,最后无法有效掌握原理的运用方法。在现代化教育中,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教师应对这一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锻炼的重要性

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发展,离不开思维活动的支持。逻辑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效果。因此,应从早抓起,在小学教育中就应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可以说,数学教学在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它更注重于学生发散思维和灵活运用,更着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灵活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三、逻辑思维能力锻炼的方法

(一)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训练活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教师的教学内容很重要,教学练习作业的布置也至关重要。如果练习作业的类型、方法大致都一样,那就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一种固定模式中,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对此,教师在布置练习作业时,应注意题型的甄选,根据题型的难易程度、解题方法的不同,进行作业的分类布置。通过专题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例如,①小明有铅笔10支,小红有铅笔5支,小明比小红多几支?②小明有铅笔10支,比小红多8支,小红有几支铅笔?这两个问题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学生在求解这两个问题的过程,积极地对这类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二)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的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生活中的人鲜明例子巧妙地运用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学习记忆,帮助他们较快地消化、吸收教学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自己。因此,许多生活经验和事例,都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范例。学生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例如,一共有50斤鸡蛋,第一次卖了20斤鸡蛋,第二次卖了15斤鸡蛋,两次总共卖了35斤鸡蛋,其实跟一次性卖了35斤鸡蛋的结果是一样的。都还剩了15斤鸡蛋,也就是50-20-15=50-35.通过生活中买卖鸡蛋这种常见事例,把“死”的数学题变成“活”的生活例子,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式进行教学。这几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对判断与推理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学会合乎逻辑的判断与推理。例如,苹果比梨少3个,谁多?梨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第一个关于多少的问题,学生直接判断即可,第二个问题就无法直接判断,需要学生稍加推理才能想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一个问题虽然答案是确定的,但是做题方法不仅有一种,教师不应仅局限于一种做题方法,应积极发散思维,带领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多种解决方法,这样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始终坚持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持续性地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进行锻炼,不能只在某一节课或某一部分内容进行短暂的思维能力锻炼,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中,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活动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还应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带领同学回忆之前学过的相关联知识,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和巩固。再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只针对一些思维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注重对那些思维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的培养和锻炼,这样学校整体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水平才有所提高。例如,因为课上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在符合大部分同学听课能力的情况下,难免无法同时兼顾所有同学。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差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辅导。

四、总结

篇9

一、细化概念教学,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运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有目的、深入细致地观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概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创设情境,引入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为得到某一概念而积极思维。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需要讲清概念的基本含义,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必须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学生的思维只有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按正确的思路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讲课时的思路。因此,在概念教学时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然后使学生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概念的讲授过程中,要使学生弄清楚一个基本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运用正确的分类规则使学生掌握一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对于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要使学生掌握“种概念”和“属概念”之间关系和定义概念中的具体内容,这样在根据这一概念进行推理中,就会不仅考虑它本身的特点,而且还会考虑到这种概念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它也具有,由此,教师在推理过程中应注意加以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会得到更开阔的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长方体这一概念的教学时,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这个几何体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它的特点一共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它是一个四棱柱,它是一个直四棱柱等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它是一个底面是矩形的直四棱柱这个结果,然后定义出凡是底面是矩形的直四棱柱叫做长方体。然后让学生举几个长方体的例子,这样就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长方体的概念。另外,在长方体的教学时,还要指明它是棱柱的一种,所以它具有棱柱的特点,这样可以把棱柱的特点过渡到长方体上,从而使学生在掌握长方体概念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夯实基础知识,有效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思维的发展具有某些规律性,它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培养、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仔细分析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来拓展思路,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有的是一个条件可以得出多种结论,也有时一个条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某一固定的结论,因此,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及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节课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各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绝不能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激励学生思考,有效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中极为重要的是所谓思维的志向水平,即思维的兴趣、动机、意向。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动机,使学生获得思维成就带来的欢乐。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时,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学生们想一想,最简单的多边形是几边形,学生自然会想到三角形,那么,能不能多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问题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活生生的构想”,通过构想,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或已学过的知识。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条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往往为学生作了详尽的考虑和安排,如哪些概念易混淆,哪些公式在运用中可能出现问题,在问题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全盘托出,包办代替,势必剥夺了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只能事倍功半。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思维错误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师怕学生犯这样的思维错误,或是学生思维方法不符合自己原来设定的方向,就立即加以“引导”,这样做只会扼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出一定的时间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多给学生创设思维的条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找出正确的方法,这比教师直接或提前告诉他们将更为有效。同时这样做也使学生懂得,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背后都包含着探索思考的艰辛,从而养成自觉思维的习惯。

四、强化解题训练,有效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数学教学是离不开数学题的,而数学题是无尽无休的,每道题都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每解一道题都要求进行分析题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途径。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从简单类型出发,让学生逐步理解解题方法形成思维定势,待学生完全掌握这一道题以至这类题的解法后,再增加题的难度,这样经过反复训练、深化,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重视复习课,有效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篇10

一、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思维个性化

任何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创建情景,帮助他们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个性思维,落实主体性地位。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能造就一个新人。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造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在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里现象。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

首先,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并且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例如教学几何证明题时,开始阶段,证明的方向要明确,过程要简单。可以这样来训练:1、写好证明过程,让学生在括号内注明每一步的理由。还要学生背记一些证明的“范例”,做到既掌握证明方法步骤和书写格式,也努力弄清证题的来龙去脉。2、让学生论证一些写好了已知、求证并附有图形的证明题,先是一两步推理,然后逐渐增加推理的步数,主要是模仿证明。3、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并画出图形来证明,每一步都得注明理由。通过例题、练习向学生总结出推理的规律,简单概括为:从题设出发,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定理用分析的方法寻求推理的途径,用综合的方法写出证明过程。

其次,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应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推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应用于解决个别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注重基本原理的理解;二要加强变式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意境中实现知识的具体化,进而获得更一般更概括的理解;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使学生获得更为具体更为精确的认识;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促进学生“动作思维”。

二、注意记忆概念、定义、定理、公理

教学时要求学生牢记概念、定义、定理、公理,并弄清每个重要数学结论中是描述哪些方面的数学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应该让学生仔细分析,特别是结论,它是推理证明的灵感来源。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探究的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结论是线段相等,也就指明了这个结论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当需要符合“平行四边形”的背景,而需要证明的线段必须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的两条线段。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可使学生的认知组成某种序列,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其次,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知识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途径。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挖掘这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次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一方面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知识。

三、逻辑思维方向的培养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首先,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答案;其次,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培养相似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又要求教师对丰富的感性材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再次,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就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正向思维是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颜的设想和答案。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多方思维的好习惯,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只会做某一到题。

四、发现良好思维品质要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