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宣传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宣传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文化宣传体系建设

篇1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开展“管理基础年”活动的工作总结,

2005年是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正式运作的第一年,全处以积极参与“管理基础年”活动为夯实管理基础的平台,以“严密、科学、规范、效能”为主题,落实制度建立,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开拓思路,大力开展群众性工作,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按照分公司关于开展“管理基础年”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了较为周密的活动计划,做到了任务明确,目标清楚,自查、自检、总结分阶段。全年围绕“基础管理年”活动,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八项制度”理顺内部管理程序。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从理顺内部管理抓起,注重基础建设,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岗位责任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处务会议制度》、《公章管理制度》、《学习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八项制度。

这些制度明确了处室人员岗位职责、岗位权限,建立了科室、领导之间的定期通联机制,对处室内部工作(资料台帐管理、工作派差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要求,约束了劳动纪律,避免了办公用品、设备的损耗、浪费,明确了内部管理程序。使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业务流程清晰。

二“四个到位”,落实内控体系建设。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认真落实内控体系建设要求,控制部门风险,做到了“四个到位”。

一是组织建设到位。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虽然没有设立专门内控办公室,但是明确了工会副主席徐国安为内控小组组长,副处长王华、团委副书记余有金为副组长,各科室科长为成员的内控小组,并设立专人负责内控建设的协调和日常事务工作。内控建设工作落实到人,明确了内控小组内各人员的职责。处室虽然人员少,但是内控建设组织到位。

二是方案切实到位。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充分考虑处室实际情况,制定了包含工会、团委、宣传、企业文化全面的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分别化提出了切实内控体系建设目标,对各部门职责等进行统筹策划、合理安排。处室虽然包含了分公司工会、团委两个大组织,但由于内控建设方案制定考虑得当,切合实际,有效保证了内控体系建设顺利完成。

三是工作细致到位。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认真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认真对各岗位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管理流程,完成了岗位描述、工作流程描述等等基础工作。在进行这些繁杂的工作时,细致到位,不遗漏、不夸大。特别是在建立岗位描述时,当时处内人员尚未到齐,处内人员兼职工作内容繁多,为了划分好岗位职,处内领导几次碰头商议,最终完成了对空缺人员岗位的描述工作,并对后来上岗人员起到恰当的工作指导作用。

四是测试配合到位。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积极支持内控测试工作,一是派人参加内控测试小组,参加其它单位的测试;二是认真按照测试要求,组织了一次自主的测试自检工作,查处问题4个并整改;三是认真股份公司聘请人员测试,主动出示相关资料台帐,积极参与测试抽样调查,积极向测试人员解释解答。由于配合测试到位,使测试人员全面的了解到了处内内控建设工作情况,及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对处内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由于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领导高度重视,全员积极参与,团结协作,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按计划在下半年顺利通过了内控测试,对于在内控测试中暴露出的小问题,也落实整改,成功完成了内控体系初步建立工作。

三建章立制,规划远景,逐步规范党群工作。

由于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去年年底才成立,所以没有进行企业文化类制度的收集。但全年下发、转发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方面的制度七项,并建立制度登记。下发了《企业文化手册》、《职业道德手册》,编发了《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对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建设、视觉形象识别等进行了规范。团委对以往制度进行了清理,编发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共青团工作制度汇编》。工会对财务工作方面的下发制度进行了清理,并增加收集相关工会财务法律法规,编发了《工会财务制度文件选编》。同时还下发了四川省总工会的《〈劳动法〉法律法规汇编》。同时工会今年还新发了《劳模管理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文件的编制,对二级单位的党群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还编制了《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十一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规划中除对精神文明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长远部署外,还对制度建设专门拟定了计划,计划最终完成完整规范的制度体系。

一系列的建章立制,以及对今后的工作规划,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逐步将完成对处室职能工作的规范管理。

四深化“基础管理年”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积极参与“基础管理年”活动,并在深化活动方面开动了脑筋。处室一向认为,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立足实际,再取进步。在加强基础管理的同时,工作效果不断提高。

(一)“重点抓两头,中间不放过”,宣传工作进一步。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注重在进行“基础管理年”活动,强化基础管理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深化工作。2005年宣传工作“重点抓两头”,一头是领导层,一头是基层,把握领导活动指导基层、基层情况反映领导层管理实际的思路,宣传工作又取得明显的进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系列宣传,“劳模事迹”系列报道,“增强信心、加快发展”专题报道等等宣传工作,对鼓动分公司员工积极上进、为“52135”目标作贡献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宣传工作更上台阶。

(二)开拓思路,工、团互补,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显实效。

篇2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能够按照既定思想和原则的指导,朝着总体目标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就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所在。因此,制定一个全面系统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就成为了每一个企业文化建设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本文站在企业的角度,借鉴中国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普遍经验和常用做法,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分工、保障措施等方面归纳和阐述制定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的通用方法和策略。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继承”、“学习”、“创新”、“发展”为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把创新和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企业愿景和使命,不断传承企业的优良文化传统,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具有企业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2总体目标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起适应“文化管理”时代要求,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协调统一,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探索文化管理,推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逐步实现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变革推进节约、学习、创新、和谐型企业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3基本原则

3.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员工作为合作伙伴、关注员工成长、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和谐一致。一方面,公司要通过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做到“人尽其才”,不断激发员工热情,开发员工潜能,确保文化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具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需要强调对人的管理,强调员工的忠诚奉献精神,强调员工与企业树立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强调认同公司文化、富有责任感、具有合作精神、善于学习和敢于创新的员工是人才的用人标准。

3.2坚持继承发扬、突出特色的原则。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继承和发扬公司优良文化传统,培育出适应时展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企业历史和现状,展望未来,挖掘提炼出具有企业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走出一条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

3.3坚持循序渐进、创新发展的原则。开展以文化管理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按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不断推进,注重质量,务求实效坚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在发展实践中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在创新上不满足,真正使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服务。

3.4坚持精神文化与制度行为文化相结合的原则。以规范管理为基础,把精神文化建设与制度行为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软”、“硬”管理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以核心理念为指导,全面开展制度文化体系建设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为保障,整体推动行为文化体系建设以树立企业员工和谐统一的价值观为根本,深入开展精神文化体系创建活动。

3.5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培育学习型组织,广泛集中群众智慧,调动起全员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员工参与,每一项政策出台得到广大员工认可,努力打造和谐进取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

4实施步骤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分阶段进行,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企业文化体系和运行机制。

第一阶段:全面启动推进阶段(第一年)

重点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工作指导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普及企业文化知识,开展企业核心文化理念提炼工作,开展部门文化建设,开展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健全和完善制度文化体系,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加强节约文化建设。

阶段性目标:完成企业核心文化理念提炼工作,完成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宣传工作,初步实现制度“硬”管理与文化“软”管理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管理体系,着力塑造节约、学习、创新、和谐的企业形象,营造公司上下理解包容、和谐统一的文化氛围。

第二阶段:深化完善阶段(第二年)

重点工作:在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狠抓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转化,全面普及企业文化理念,深入开展制度文化体系梳理和完善工作,全面推广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深化部门文化建设,持续开展节约、学习、创新、和谐型企业建设。

阶段性目标:实现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部门文化日趋完善和成熟,员工的人文和职业素养普遍增强,企业形象明显提升,组织效能得以提高,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制度化,初步形成与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的管理和运营机制,逐步实现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模式的过渡。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第三年)

重点工作:全面持续地开展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总结成果并巩固成绩,建立企业文化管理长效运行机制,持续完善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具有丰富内涵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阶段性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出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创造力明显提升,管理效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公司阶段性战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争做优秀企业公民,把塑造和谐企业文化生态,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富裕,树立企业员工协调统一的价值观,培育确保企业基业长青的文化基因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远景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5企业文化全面启动阶段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年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布局谋篇的关键作用,第二、三年的工作要以第一年工作的效果为基础进行制定和完善,因此本文在此重点介绍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启动阶段的工作:

5.1工作原则

总体原则:紧密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为生产经营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遵循和坚持的以下基本原则:

5.1.1系统性原则。企业文化是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在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物质形态文化等层面上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5.1.2全员参与原则。构筑企业文化,要充分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全体干部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1.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继承中华民族和公司发展的优良传统,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又要以超前意识进行创新和超越。

5.1.4个性化原则。从实际出发,突出企业特色,构建具有时代气息又富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个性企业文化理念。

5.2主要工作内容

5.2.1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提炼工作。精选各岗位了解企业情况有文采的人员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小组,依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利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深入开展关于核心理念的调研讨论,总结提炼出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理念宣讲、刊印企业文化理念手册、开展企业文化征文、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核心理念宣传推广活动,确保核心文化理念得到深入贯彻推广。

5.2.2开展亚文化和部门文化建设。组织企业内部各单位开展亚文化和部门文化建设,以“建设和谐企业”、“打造高效能团队”和“增强工作执行力”等主题作为亚文化和部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导向,并把宣传发动、思想教育渗透于生产、业务竞赛中,有计划地做好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的工作,形成积极进取、争先创优的良好文化氛围。

5.2.3开展节约型企业建设。建设节约型企业,是指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个时期,公司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把节约作为一种企业理念长期坚持下去,加强节约文化建设,使每一位员工养成节约意识,形成人人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奖励节约、惩罚浪费的管理机制,以激发和调动各方面厉行节约的积极性,培育无论富裕或是贫穷都要厉行节约的思想。倡导节约文化旨在追求生产最优化前提下,培养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把节约当作一项战略举措,贯穿于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全过程。

5.2.4建立和完善制度文化体系。在全员范围内开展制度文化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梳理完善和提升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诊断监测机制,在日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结合实际,依照企业文化理念,开展自我检查,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规定下来,使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制度化,用核心理念梳理企业规章制度、程序和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实现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刚柔并济。

5.2.5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把企业的人才理念作为干部选拔、干部评价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本着人员与岗位匹配的原则,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导向,将合适的干部调整至合适的岗位上,同时要结合干部任职情况,分阶段、有步骤的开展干部交流工作对现有机构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实现机构的合理安排和人员的科学配置加强激励机制建设,重点出台一些专项奖励政策,激励各岗位涌现出一批典型和模范,如:生产标兵、营销能手、先进工作者等。

5.2.6开展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设。为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企业应开展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工作。总体可以分为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视觉系统导入阶段第二阶段:理念与行为识别系统导入阶段。旨在最终提炼出一套具有企业特色的理论精华,整合出企业的精神优势,描绘出企业的形象特征,以推动和激励员工行为,全面塑造和展示企业形象。

5.2.7着力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为确保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得到深入地展示和传播,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围绕组织开展的德育活动、公益工程、文化传播等,加大力度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不断拓宽思路,优化宣传方法,积极发挥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作用,运用先进文化培养员工的文化意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塑造文化环境、培育文化网络、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5.3实施步骤和工作分工

第一阶段:制定企业文化工作方案,组建工作机构。

制定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和计划,组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机构,公司领导亲自挂帅统筹安排,行政、人力资源、企划、文化建设部等相关部门为联合责任主体分兵把守各负其责,各单位积极参与和配合,建立本单位的领导小组。

第二阶段:企业文化理念制定和宣传阶段。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利用网站、内刊、宣传栏、条幅、标语等工具和载体广泛宣传企业文化相关理念和知识将行政系统例会建设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模式和途径,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研讨和交流。

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围绕职工福利、特殊津贴和奖励等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培训为平台面向全员宣讲企业文化理念。

企划部门将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企业工作计划和考核负责提出公司定位、使命和愿景初步方案。

企业文化建设部门负责走访各单位提出企业精神、口号和核心文化理念初步方案组织开展节约型企业建设等活动。

各单位积极配合公司企业文化的座谈和研讨工作,建立本单位企业文化领导小组,并开展本单位的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工作并形成初步方案。

第三阶段:企业文化理念贯彻和推广阶段。

行政部门提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设的工作方案并实施通过企业之歌创作、公司标识设计、举办企业运动会等活动宣传贯彻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开展退休老职工联谊活动制定生产经营专项奖金使用办法并组织执行提出公司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配备的工作方案。

企划部门组织开展公司管理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工作,对各单位前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出考核和奖励方案。

企业文化建设部门组织开展各单位企业文化评比活动汇总各单位的延伸文化理念,形成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各单位负责按照公司统一安排,提出本单位企业文化理念方案并开展相应的活动和建设工作,并按要求及时总结和汇报。

第四阶段:企业文化深化和总结完善阶段。

行政部门编辑出版企业内刊或者企业文化建设专刊,并利用年度总结大会、文体活动等机会深入贯彻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年度评优工作,组织开展先进典型人物的评比和宣传工作通过年底走访慰问宣传公司企业文化。

企划部门通过组织ISO9000年审,对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各单位本年度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提出考核意见将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新一年度工作计划,列入考核指标。

企业文化建设部门对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总结和完善形成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并刊印。

各单位全面总结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关工作列入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中。

6保障措施

6.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创新、有建树,要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示范者和推动者。建立公司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和各单位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各级机构按照工作职责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策划与实施,形成各条战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6.2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有重点、分层次地逐步推进。各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

6.3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结合起来,要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每年都要重点解决几个突出问题,坚持不懈地扎扎实实推进。

6.4要以塑造企业形象为重点。要着重在品牌形象、员工形象、环境形象、视觉形象、社会形象等方面塑造和展示企业形象。要以服务国家、奉献社会、回报股东为主旨,努力奉献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

6.5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内部各单位要妥善处理好日常工作和开展企业文化工作的关系,要致力于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企业精神的塑造,致力于通过陶冶情操,使企业文化得到升华。

6.6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要对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向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上报书面总结材料。

篇3

(一)劣势分析

1、陈旧观念的长期影响。作为老国有企业,一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其消极影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这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情境节点上与企业文化的要求背离,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阻力之一。

2、造就的企业文化楷模较少。公司注重先进人物的评选与宣传,树立了一定数量的劳动模范、先进党员典型。但在发掘、培养、宣传基层员工企业文化楷模方面,特别是在积累和传播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小故事方面做得不够,使得企业文化楷模亲切感不够,影响性不深,带动性不强。

3、建设队伍力量相对偏弱,企业文化培训力度不够。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宣贯队伍均为兼职人员,因为没有专业背景,所以缺乏专注的、系统的、理性的思考。另外,由于宣贯人手过少,一旦岗位变动,就出现企业文化建设断线的现象,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和进程。培训方面,一方面是对企业文化建设骨干力量的专业培训不够;另一方面是对员工的企业文化知识培训不到位,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速度和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4、理念文化与制度文化的融合不够。一是体现在还不是所有的理念系统都有制度支撑;二是体现在还不是所有制度都渗透彰显了理念文化;三是体现在理念对管理行为的指导作用、制度对个人行为的调控作用还不是十分到位。

5、企业经营形势欠佳、经济实力不足。严峻的电价瓶颈压力、市场竞争压力、经营成本压力和人员分流压力,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而会影响对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视觉识别系统的充足投入,影响企业文化特别是视觉识别系统的传播效果。

(二)优势分析

1、领导层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定位科学。20*年下半年,我公司开始启动文化兴企战略。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总经理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确立了“尊重历史、基于现实、在传承融合中创新未来”的总思路、“自主开发、贵在适用”的总方针、“打造优秀团队、构建和谐*”的总目标和“高层带动、中层推动、全员发动”的总策略,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企业文化建设格局基本构建完成。20*年11月12日,《企业文化手册》;20*年4月19日,《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20*年9月,印发《企业文化宣贯手册》;20*年10月31日,《员工行为规范手册》;20*—20*年,全面梳理原有的370项制度、整合了66项《管理标准》;20*年7月至20*年底,公司完成1800多项综合治理项目。至此,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理念、制度、行为和物质四层文化体系基本形成。

3、文化传播广泛深入、效果良好。企业文化宣贯采取“主题推动、多点联动,试点带动、全面推进”的传播模式,辅之以媒体阵地宣传、主题活动教育、座谈竞赛征文、群众文体活动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员工的认同度和归属感。20*年是文化理念内化年,宣贯主题为“打造优秀团队、构建和谐*”;20*年是员工行为规范年,宣贯主题为“快乐工作,幸福生活”;20*年是诚信文化建设年,宣贯主题为“和谐家园,共享共建”;20*年是安全文化建设年,宣贯主题为“和谐共进、共建共享”。通过扎实有效的宣贯活动,提高了员工对理念认同度和践行率,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4、企业外部形象良好、美誉度高。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4年多来,内部党政团结、风正心齐,外部口碑良好、公认度较高,历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5、企业文化发展空间广阔。随着建投的发展和公司的多元扩张,“大*”这一文化概念和情感纽带应运而生。无论是国泰、沙河这些隶属建投又委托*经营管理的国有企业,还是翔泰、天唯、天怡、隆尧热电这些人力资源关系隶属*但由*管理的民营企业,抑或定电项目部、沧电项目部、上安项目部这些代表*与甲方履行检修合同的*“外部军团”,它们皆深深植根于*文化,同时又为*文化注入着新鲜血液,因此也必将为企业文化发展提供巨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

二、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方略、目标和任务

总体方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和谐导航,统一规划、整体推进,与时俱进、持续完善”为基本方针,以“自主创新与合理继承相结合、群众基础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为基本原则,紧密结合企业日常管理执行系统,构建充满活力、彰显个性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总体目标:以和谐文化为灵魂,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服务发展战略为宗旨,着力培育高忠诚度、高凝聚力、高创新力的“三高”员工队伍;以优化四层文化,改善员工心智模式、推进人本文治,优化工作环境、激发内在活力为基本思路,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特有的培育忠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创新的作用。经过五年的持续努力,有效提升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奋斗目标的实现。

五项任务:

1、精神文化建设——使“和谐”内化于心

理念体系建设:通过积极、系统的审视,进一步完善理念体系框架,明确内部架构的层次与逻辑关系。

心智模式塑造:通过积极、有效的宣贯,形成主流意识与个性思维的有机统一,使员工自觉把个人幸福、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企业发展、企业愿景的实现中来,实现“和谐共进、共建共享”。

建立价值观管理机制:通过对核心价值观不断的培育、宣贯、内化、丰富,进一步发挥、巩固并优化精神文化的根基作用。

2、制度文化建设——使“和谐”固化于制

制度体系建设:根据上级有关法规,结合公司实际,以精神文化为指导,建立并不断完善“浸润承载理念、体现公平正义、保障管理执行、运行协调高效”制度体系。

制度运行管理:立足于操作和执行,明确制度的研讨制定、宣贯解读、落实执行和修订完善各个流程,增强制度的适宜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培育长效机制:将企业文化理念熔铸于制度体系中,促进文化“柔”性与制度“刚”性的相互融合与和谐统一,提升文治水平。

3、行为文化建设——使“和谐”外化于行

行为体系建设:以文化理念为指导,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管理人员、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和服务人员行为准则。

行为规范督查:根据不同时期的宣贯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行为规范督查活动,并及时通报,促进行为规范。

行为自觉培育:通过企业文化理念宣贯,企业文化楷模的表率作用及多种文化载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员工的自我管理与自我觉醒能力,形成文化自觉。

4、物质文化建设——使“和谐”体化于物

全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基本到位,形成特色鲜明、整体和谐的外在形象,使大*成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美观自然、文明和谐、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家园。

5、企业业绩提升——使“和谐”实化于效

企业效益稳中有进,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社会美誉度日趋良好。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框架体系

(一)我公司采用的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架构

1、四层文化构成: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

2、企业文化发展格局:以和谐为灵魂,以理念文化为核心,横向发展主题文化,纵向发展部门文化、班组文化。

(二)理念体系描述

1、企业视野

企业哲学:义利并重,和谐共赢

企业价值观:以人为本,效益至上

企业愿景:做电力精良头雁,创行业知名品牌

企业使命:提供优质电能,开创光明前景

发展战略:以电为主,热电联产,多元扩张,持续发展

2、企业人格

企业精神:忠诚敬业激情超越

企业作风:严谨务实快捷创新

企业道德: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企业形象:绿色家园,科学规范,勤俭诚信,自强伟岸

企业承诺:

对员工:关心爱护,实现价值。

对股东:资产增值,持续回报

对顾客:优良产品,优质服务

对合作伙伴: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对社会:不辱使命,真诚奉献。

企业风气:

工作风气: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把企业当作家来经营。

管理风气:把员工当作主人来尊重,把同事当作朋友来对待。

3、经营理念

安全观:安全为天,幸福相伴

创新观:创新为魂,点石成金

发展观:发展就是希望,发展就在今天

质量观:质量是企业的形象,质量是企业的信誉

人才观: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

市场观:变化中抢机遇,竞争中求发展

行为观:行为无小节,自律顾大体

传播语:厚德载物,兴盛和泰

企业箴言:(略)

四、企业文化规划实施与控制

采用公司宏观指导与部门负责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项目突破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总体协调与责任部门自主实施相结合的方式,总体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核心,横向以安全文化、诚信文化、廉政文化和礼仪文化为主题,纵向以机关文化、部门文化和班组文化为重点,以提高理念认知率、文化认同率、行为规范率、制度完善率、标识规范率为标志,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纵深发展。

(一)精神文化建设(政治工作部负责)

以和谐文化为灵魂,重新审视、梳理原有文化理念体系,在补充、完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整体框架结构及其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彰显企业特色、符合公司发展需要和员工心理需求的精神文化体系。同时,增强文化理念宣贯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使之深入人心进而指导行动,并通过有序渗入组织传播体系、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和物质文化体系,实现理念文化的落地扎根。

1、对理念体系进行充分解读与持续宣贯。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便于推广传播的宣贯解读脚本,通过层层宣贯讲解、各种座谈讨论和媒体宣传,使理念体系及其含义全体员工人人皆知、管理人员人人皆懂。(20*年完成)

2、对传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与升华提炼。以和谐、感恩、创新、奉献为红线,收集企业精神的代表——传奇人物、文化楷模和小故事并形成宣传手册,丰富企业文化载体。同时,建立并完善发现、培养、锻炼、宣传文化楷模的日常机制,促使精神文化影响直接化。(20*年完成)

3、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标准》并组织宣贯执行。(2010年完成)

4、对理念体系进行过程验证与阶段审视。经常性地征求来自各个层面的意见和建议,积累日常的经验得失,促进理念体系的科学性和适宜性。(每年组织调研,2012年全面回顾审视、修订完善)

(二)制度文化建设(总经理工作部负责)

以“承载并浸润精神文化理念、人文精神与重视执行相结合”为总原则,以“统筹兼顾、整体协调,简明实用、运行高效”为总要求,建立“责、权、利”相统一、“包、保、核”相结合的制度文化体系,并通过持续的改进完善,促使制度体系在“在传承中创新,在适宜中成长”,不断增强制度的生命力和适宜性。

1、管理标准的宣贯解读与修订完善。管理人员人人皆知相关标准,中层管理人员人人皆懂相关标准。(20*年完成)

2、营建创新文化。制定并完善鼓励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制度体系。(20*年完成)

3、强化员工行为规范督查,增强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深化管理督查,促进管理自觉,增强管理诚信。(20*-2011年)

4、全面审视制度体系,增强与理念体系的符合性。(2012年)

(三)行为文化建设及培训(人力资源部负责,政治工作部、总经理工作部配合)

按照代表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代表岗位的工作行为两个层次形成行为文化体系,以明确准则、积极宣贯、促进自觉执行为主线,通过入厂教育、岗位培训、日常管理、绩效考评、评先选优与聘任合同的全流程管理,促使企业文化理念进入日常管理执行系统,促进员工文化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20*-2012年)

1、企业行为(经营管理)准则

企业行事准则:全局思维、整体设计,超前策划、择机实施

高层决策准则:民主集中,科学有效

中层管理准则:诚信履职,执行有力

问题与缺陷管理准则:

第一时间报告----所有的问题和缺陷都是能被发现的,发现不了的问题和缺陷是由于人的责任心或能力不够影响的;

第一时间分析----所有的问题和缺陷都是有原因的,没有原因的问题和缺陷是不存在的;

第一时间消除----所有的问题和缺陷都是可以消除的,无法消除的问题和缺陷是几乎没有的;

第一时间改进----所有的问题和缺陷都是能够预防和改进的,无法预防和改进的问题和缺陷是不会有的。

2、员工行为准则(各部门负责)

所有员工行为准则:遵章守纪,文明自律。

机关人员行为准则:借口到此为止,执行从此开始。

运行人员行为准则:监控精心,操作认真。

检修人员行为准则:检修优质文明,维护及时到位。(精心维护设备、安全优质检修)

服务人员行为准则:视顾客为亲人,视满意为收益。

3、行为规范内容:中层管理人员履职承诺;员工自律承诺书;员工行为规范手册。

(四)物质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

1、视觉识别系统

完成企业道路名称、主要景观和建筑的命名与标识制作。(20*年完成,政治工作部与基建部负责)

完成车体系统规范工作。(20*年完成,车队负责)

规范企业办公用品系统。(20*年完成,总经理工作部负责)

完成宣传系统有关传播媒介的规范工作。主要包括宣传册、报纸刊头设计、电视片头设计、局域网宣传图站设计、建立图片音像资料信息库等相关工作。(2010年4月完成,政治工作部负责)

据企业实际情况实施《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2012年基本到位,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

2、听觉识别系统(工会负责)

企业之歌:明确《*之歌》使用规范,人人会唱《*之歌》(20*年完成)。

企业推广歌曲、推广音乐:集思广益而定,体现主流文化,陶冶员工情操,营造和谐氛围。(20*年完成)

五、企业文化重点项目实施与推进

各职能部门按照理念文化的内容,依据各自的职责权限,在自觉践行、担纲、发展相应理念的基础上,遵照自主制定计划方案、自主落实推进的“双自主”原则,积极开发安全、诚信、廉政、礼仪等主题文化,积极营建部门文化和班组文化,以丰富、发展我公司的核心理念文化,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生命力。

1、安全文化:

安全监察部、设备技术部:生产安全

法规审计部(经营策划部、纪检监察部配合):经济安全

政治工作部:政治、企业形象、企业机密安全

总经理工作部:交通、医疗、食品、卫生、周边安全

2、诚信文化:法规审计部

3、廉政文化:纪检监察部

4、礼仪文化:工会

5、部门文化:机关职能部门

6、机关文化:机关总支制定指导意见,各部门制定各自实施方案并主动推进。

7、班组文化:部门指导,班组制定实施方案并主动推进。

六、企业文化传播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企业文化传播制度,以人和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本体传播和载体传播为基本途径,以有序、有力、有效为基本要求,促进文化落地管理,增强企业文化的约束力、感染力与自觉力。

(一)本体途径传播

1、理念传播:

直接传播。采用书面与口头两种形式、组织与非组织两种途径,直接就企业文化理念的本来形态进行宣贯传播。

间接传播。将企业文化理念渗透进制度、行为、视觉、听觉识别体系之中,潜移默化影响员工的思维与处事方式。

2、制度传播:

组织传播。履行组织宣贯执行制度的职责,利用强制教育、反复强调、检查考核等方式,传播有关制度并要求予以遵守。使员工对制度入脑入心,进而自觉用制度指导与约束工作行为。

非组织传播。建立团队思维模式,员工同事之间相互告知、提醒,达到自保互保、遵章守纪的目的。

3、行为传播:

组织行为传播。个人代表组织时的礼仪行为、岗位行为、管理行为、服务行为。主要要求,一是努力做到不说错话、不做错事;二是高标准、严要求,不仅要说对话,还要恰如其分;不仅要做对事,还要精益求精。

个人行为传播。个人不代表组织时的所有行为,亦要体现企业文化的素养。主要要求,一是不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给企业形象造成损害;二是努力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为企业形象增光。

4、视觉、听觉传播:

视觉传播:第一类为包含较多企业文化内涵的影像,主要指以企业标识为主的视觉识别体系,如企业标志等;第二类为间接体现企业文化的影像,如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

听觉传播:主要指《*之歌》,在厂庆或重大活动中,播放《*之歌》以唤醒内在精神、引发心理共鸣,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也可播入经常运用的其他歌曲或音乐。

5、情感传播:

上级或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将体现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的人文关怀情感传播给员工。

(二)载体途径传播

主要包括会议、日常管理、绩效考核、督查、培训学习、各种媒介、各种会议等。要根据不同传播载体的特点与功能加以灵活运用。

1、会议传播:无论是党务还是行政会议,公司会议还是部门、班组会议,室内会议还是室外会议,都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有效组织途径。所以会风要体现以企业精神和企业作风为标志的企业文化。

2、日常管理传播:包括组织传播,也包括人际传播,还包括人内传播。要通过自主管理和强制管理两种方式,运用书面要求、口头、电话等传播手段,以企业文化理念来指导日常工作。

3、培训传播:主要指集中培训。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直接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另一方面,要在对员工进行各种专业培训时,间接地传播企业文化。同时,要注意分清层次与重点,注意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媒介传播:一是对内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局域网、电视台、报纸、信息简报、室内外板报等;二是对外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市级以上报刊台等媒体。

5、活动传播:组织开展体现文化理念、适合*特点、富有*特色、员工喜闻乐见的礼仪庆典活动、群众体育活动、文艺汇演活动、技能竞赛活动、座谈交流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评先选优及表彰活动等等。

七、企业文化建设保障措施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高度重视、全员参与、规划科学、落实有力。主要措施如下:

1、组织保障

公司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策划工作。

组长: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治工作部,负责日常管理事务。办公室主任由公司副总政工师兼任,成员部门包括政治工作部、总经理工作部、工会、纪检监察部、人力资源部、法规审计部、经营策划部、基建部、设备技术部、安全监察部。

各部门要健全党政负责人为组长的相应组织。

2、制度保障

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纲要,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制度、学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激励与评价体系。

3、物质保障

有计划地投入专项经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设施建设、人才工程建设、传播媒介建设。

4、过程控制保障

(1)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五同时(同策划、同布置、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

(2)日常考核结果纳入《公司目标控制计划书》,实行在线控制与考核。

(3)考核结果与评先选优、绩效考核挂钩。

(4)及时召开通气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研究新问题,制定新措施,并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新闻传媒,及时通报宣贯工作进度,适时推广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

篇4

当前,作为县级供电企业,必须将国家电网公司核心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加快推进以“五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播与实践,为推动公司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1.统一的企业文化对于内质外形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力量、展示形象、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供电企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实施“两个转变”,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迫切需要构建起统一优秀的企业文化。

另一方面,统一的企业文化只有通过有效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基本理念等,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呈现出来,为企业内、外部所认知、认同,才能真正融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才能增强客户对国家电网品牌的认知度和依赖感,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章立制,强基固本,为实现统一企业文化有效“落地”打牢基础

一是夯实文化强企的思想根基。认识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五统一”的要求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意识行为中,贯穿于各个管理层级、各项具体工作,使每一个单元个体都承担起建设和弘扬优秀企业文化的责任,真正实现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塑于行。

二是筑牢文化落地的制度基础。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迫切需要健全的制度作保障,才能确保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这就需要持续完善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关制度规定、管理办法,为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文件支撑。在当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要根据组织架构变化后的实际情况,精心策划,周密安排,从规章制度的层面,更加关心员工心理与生活、关爱员工健康与成长,使企业文化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促进和谐、保证稳定的作用。

三是激发文化强企的现实动力。优秀企业文化根植于基层,产生于实践。基层单位是执行“五统一”要求的主体,要在文化实践中更加自觉、更加深入。要按照企业文化相关制度规定,紧密结合公司中心工作,实施和落实好企业文化传播、落地、评价“三大工程”,把握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动态评估,努力打造传播公司统一企业文化的优秀产品,确保文化在改革发展中演绎精彩。

3.内外结合,丰富载体,以统一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向心力

一是抓好宣贯,实现企业文化内化于心。通过局域网、宣传栏、演讲、征文比赛、全员普考等形式,在公司内部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优秀统一企业文化的基本目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提升全员对建设统一企业文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创新载体,开拓思路,扎实开展企业文化进机关、进班组、进现场、进岗位“四进”活动。结合员工形势任务教育,加强统一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的宣贯,使每一名员工对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深刻认知、主动认同、主动践行。

二是塑造品牌,实现企业文化外化于形。加强“国家电网”统一品牌的策划、传播,按照“五统一”要求,在办公楼、会议室、收费大厅等重要场所,安装和悬挂规范、合理、有效国网公司统一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着力提升“国家电网”品牌形象和价值。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和选树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国家电网”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是健全机制,实现企业文化固化于制。加强对企业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由党委统一领导、企业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各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要立足于供电企业实际,紧紧结合电网建设、企业经营、优质服务等重点工作,构建覆盖文化传播、落地、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评价体系。在统一企业文化的大框架下,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员工岗位能力素质体系和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在员工的使用、管理、考核、提拔等各个环节,将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理念固化于制,依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增强员工的主动认同,从而积极自觉维护公司形象。

四是注重融合,实现企业文化转化于力。坚持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四融入四促进”,即融入安全生产,促进安全生产长治久安;融入电网建设,促进电网向智能化、信息化、互动化迈进;融入改革创新,促进企业活力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浮现;融入优质服务,促进行风建设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铸魂和支撑作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CIS体系;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人格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自身随着发展过程的演进,逐步形成的自我组织构建方式,这其中包含归属于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一种具有属于企业本身,并具有独立化、个性化的,与其他企业存在相异处的信念思想和行为准则,彰显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哲学内涵。

1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建立对人性的新假设,关注对人之本性的深刻反映。在企业文化理论中,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平等关系极为重要,符合现代企业中组织与员工的实际生存、工作状态,为优化管理实践、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指引了新方向。进一步清晰辨识管理的本质,关注管理方式由刚性向柔性的转变。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依靠管理人格化、管理平等化、管理民主化等方式,从员工的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潜力与创造力,在客观上使企业拥有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进一步加强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关注个体行为向群体行为的转变。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所在正是为了达成企业的群体优势,以往主流的激励理论和方法是采用分散应用的形式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而企业文化则提倡将其过渡到引导每位员工树立企业整体观念,并基于此,进一步打造高绩效的组织团队。进一步透彻分析文化的深层内涵,关注企业组织管理与社会文化的对接融合。现代企业管理如果不关注社会文化而硬性地圈闭自身,则必将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危机。以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为例,某种程度上就是企业管理与员工的文化需求、与社会文化的大趋势严重失调的结果。

2企业文化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企业管理与文化建设呈现“形式大于实质”的状态。企业追逐利润和效益是毋庸置疑的,但以追逐利润和效益为唯一目标,则会严重损害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奉献意愿,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讲并不利于企业自身。轻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往往只是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停留在公司的理念、使命、愿景等口号的形式表现上。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流于表面,宽泛化与狭隘化现象屡屡出现。尽管目前企业文化管理思想逐步在企业中拥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很多企业尚没有真正掌握企业文化的内涵,甚至有些企业认为将企业管理转变为文化管理便能使管理水平有实质提升,将企业文化误解为“无所不能”的万能良药,且在推进过程中简单、盲目,陷于内容宽泛或立意狭隘的问题中。对企业文化定位失焦,体现为企业文化CIS化。CIS即企业形象战略,从本质上讲并不能完全划归到管理理论,而是一种源起于美学基础的企业形象宣传展示手法。CIS的应用范围与企业文化相比较小,且两者出发点也存在差异。CIS侧重点倾向于对企业形象的包装宣传,包装宣传强调创意与感性,但这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工作落地不实,具象为部门局限化。企业文化并非形成于一朝一夕,而是在漫长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确立的。目前,很多企业将企业文化形容为“CEO文化”,负责具体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专注于围绕CEO的爱好来开展工作,这就导致了该企业的文化影响力仅局限于CEO和该责任部门之间,企业文化落地不实难以避免,与工作实际严重脱节。

3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构筑全方位的企业文化体系,并以更新视角与更高高度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如果想将企业文化打造成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之一,应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打造充实的企业文化内容体系,避免宽泛化、狭隘化,形成从理念到制度、从制度到行为的文化内容体系;②打造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强调推进过程,形成以“设计系统、培训系统、考核系统、改善系统、推广系统”为主体的工作体系,并设立相应的工作要求、执行标准、运行载体,形成完整闭环,避免企业文化流于CIS化;③将抽象工作实体化,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质量体系标准,并纳入日常的质量体系推进与管理中。将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促使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化。项目化管理思路与推进方式是有效方式之一,推进中要关注3个方面:①从实际出发,项目策划与设计务必与公司年度重点工作相结合;②在项目推进中要高度重视沟通,考虑到项目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呈现出跨专业、跨条线的状态,推进中要建立稳定的沟通载体,完善落实与监督机制;③针对项目要有强绩效约束的管理观念,考核实处、刚性兑现,为全面推进项目化管理打好基础,切忌“假考核、走形式”。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始终,将员工关怀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深入推进员工关怀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关怀体系建设的有效结合要关注以下4点:①建立一个基于战略和文化的重在员工能力与素养提升的人力资源管理支撑体系,实现以事业凝聚人、以创新吸引人、以爱心团结人、以机制稳定人、以发展激励人;②建立员工关怀实事落地机制,关注了解员工的心声,推进实施以员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实事工程”;③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员工诉求,实施比如基层调研沟通与访谈机制、网络交流与对话等措施,保证信息上传下达畅通,问题得到有效反馈与解决;④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不断总结、提炼、推广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优秀典型,充分发挥模范作用,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助推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目标与行为,形成内外、上下联动的局面。员工是否认同,是否认真践行,这是企业文化的根本基础。推动全员参与必须关注以下5点:①组织保障上,建立企业文化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及各单位的执行小组三级组织保障体系,带动员工群体共同参与;②内容上,公司采取统一的行动和措施,强化全体员工对公司战略发展目标、核心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等的理解与实践;③在考核与评估上,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测评工具,结合实际制订完善的评估体系,并确保相当比例的员工参与,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④大力提倡企业内各子单元推进企业文化亚文化建设,深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知度和认同度;⑤积极向公司外部利益相关方推介公司的企业文化,争取他们的心理同化和实践认可。只有让员工、客户共同参与进来,才能在实质上构建起涵盖全公司内部与外部、贯穿上下各级,齐思联动的企业文化建设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单宝.企业管理前沿理论和方法——21世纪企业管理大趋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徐振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6

2010年8月25日,山东荣成石岛,淅淅沥沥的雨随着海风吹打着这座海滨城市,给这个炎热的夏季带来了丝丝凉意。

当天,以“转方式、尽责任、促发展”为主题的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十五次年会暨第四届企业社会责任高层论坛在这里如期举行。

“目前,山东省已经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开展思想宣传教育,逐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宣传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工作管理体系”。论坛期间,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宝莅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山东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工作正在深入进行,不仅宣传教育活动更加深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范围也迅速扩大,全省已有三区一市和86家企业正有序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工作,“山东最佳企业公民”累计达到65家。

“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综合考评,取代以往‘单纯以经济指标论英雄’的做法,引导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转变发展方式,是政府管理企业方式的重大转变。” 据刘宝莅介绍,从2006年开始,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经济导报》社和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原名为“山东省企业信用协会”)连续进行了四年企业社会责任大讨论、年度最佳企业公民评选暨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

截至目前,山东已有枣庄、东营、淄博、烟台等13个市举办了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和培训,累计培训1万多人。通过论坛培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普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得到广大企业认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有了很大提高。大规模的宣教活动,提高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主动不裁员、少裁员,不减薪、少减薪,为战胜金融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位一体”一脉相承

《WTO经济导刊》:山东省为什么把第四届企业社会责任高层论坛和山东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十五次年会结合起来召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两者有什么关系?

刘宝莅:企业社会责任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而企业文化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把这两个会议放在一起召开实际上是山东的一大特色。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很深的渊源。山东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简称山东省政研会)1983年12月成立,当时挂靠在山东企业工作部。1988年山东企业工作部撤销,山东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转入山东省委宣传部,秘书处设于企业宣传处,与企业宣传处合署办公,政研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山东省政研会的主要业务就包含研究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经验,推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WTO经济导刊》:山东省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建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刘宝莅:早在2001年,山东省委宣传部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经贸委、省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指导性实施意见,开创了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我们在2005年又吸纳省国资委、省企业联合会参加,2006年吸收工商局参加,建立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七方工作机制以及联席会议制度,为推进全省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企业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搭建了多方参与的工作平台。应该说,山东从那时起就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基础。

山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山东积淀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为山东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营养,这也是山东省之所以能够在全省很快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

在此基础上,山东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统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导向,形成了具有鲜明山东特色的社会责任宣传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工作管理体系。

《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在山东生根发芽,您认为主要有哪些因素?

刘宝莅:我觉得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之所以在山东能够很好地推动开展,有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基础。应该说,当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这既是自己内在的发展需求,也是社会各界对企业的期望。改革开放三十年,山东省内的企业得以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包括现在的民营企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其次是山东具有齐鲁文化的基础。从文化上讲,山东既是齐鲁大地,又是革命老区,有较好的文化土壤,比如企业文化、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等。虽然我们以前没有“企业社会责任”这种说法,但是我们企业的实践工作中已经孕育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可以说是实践走在理论的前头了。

再一个,我们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山东政研会开展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基础,而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现在主抓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和我们以前的工作也是一脉相承的,不是另起炉灶,抓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也是抓企业文化建设,而且更具有针对性。

“四大体系”加速CSR进程

《WTO经济导刊》:山东省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一大特色,就是形成了自己的宣传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工作管理体系,您能具体给我们介绍这四大体系吗?

刘宝莅: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机制延续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来,从而很快就把山东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立起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四大体系”,加速了山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进程。

首先,我们在全省开展思想宣传教育,让广大的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逐步形成山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宣传体系。

2006年以来,山东省连续进行了四年的企业社会责任大讨论、开展年度“最佳企业公民”评选暨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和认知。

其次,我们积极构建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的考评标准,构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准体系。根据构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应当坚持的原则,我们的具体指标体系设计为7项:1.保障员工权益;2.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3.保障债权人权益;4.照章纳税;5.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6.社会公益行为;7.社会责任管理系统。7项指标下分为49个具体指标,既包括了国际上关于社会责任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内容,又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及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我们还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考评体系,一般是企业先对照标准体系进行自评,将结果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再组织各部门进行审核、调整,最后再进行汇总、计分,排出名次,确定格次。计分时,要考虑到不同行业的特点。一般可设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具体划分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允许企业提出疑义,并对其作出解释说明,以增强考评工作的公信力。考评结果的使用,应坚持表彰先进、提升一般、督促后进的原则,对不合格的企业,要跟踪督察整改。通过以上程序,最终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社会责任考评体系。

第四,我们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当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来推进,形成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山东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管理体系。我们在组织上很重要的就是主抓开发区、园区,因为他们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非常好的载体,很容易把政府管理职能融合在园区的建设中,比较务实。

去年的7月27日,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在烟台召开全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工作会议,采取“合同约定,协会指导”的方式,在全省86家企业中开展为期一年的企业社会责任考核评价试点工作,旨在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中国特色、山东特点、可持续改进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在企业外部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协会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紧密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全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工作的全面启动,标志着我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从宣传教育阶段正式转入规范管理阶段。

《WTO经济导刊》:山东省具体又是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社会责任两项工作有机结合?

刘宝莅:企业社会责任既可以当做政府工作点的一个载体,也可以当做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突破口来做,抓住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抓住企业发展的一个内在需求,很容易在企业内部生根发展,这样我们推动这项工作就会走得非常顺畅。

因为企业文化是很个性化的东西,不好抓标准化,而企业社会责任就不同了,它可以有自己的标准。用社会责任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容易形成一个抓手,它们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但又是相对融合,又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两者又是有机统一的。我们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和之前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框架一脉相承,这不是从头开始抓,而是和以前连续、衔接着做,这样企业就会比较容易接受。

《WTO经济导刊》:地方政府推动社会责任建设较早时起源于深圳,然后是上海、浙江、江苏等省份以及山东,相比于其他省份,山东省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有哪些自己的特点?

刘宝莅:我认为山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是山东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实际上我省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应该起源于企业文化建设,现在我们是用企业社会责任激发企业文化。

其次,有规划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在《经济导报》等媒体率先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进行思想上的发动,然后构建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的考评体系,这包含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评选表彰、社会责任推进工作等体系的建设,再从开发区入手抓试点,逐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化的建设。

第三,政府各个部门合力推进。山东是以政研会和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为主要推动力量,其他相关部门为力量。虽然出面的是协会,实际上政府相关部门是山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大后盾。

有助转变政府管理企业方式

《WTO经济导刊》: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过程中,政府扮演一种什么角色?

刘宝莅: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有三个方面:一是营造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二是给企业提供交流企业社会责任经验的平台和机会;三是把企业社会责任从宣传教育引入到规范管理。

《WTO经济导刊》:山东省如何把有形的标准和无形的文化落实到政府的工作中?

刘宝莅:在工作上,我觉得特别重要的就是省工商局和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以他们为主来推动山东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如果没有他们的积极推动,也形不成现实的工作基础。

省工商局的王天仁局长对这件事贡献很大,他本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热情,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深入的研究思考,而且在试点上不断推进,从烟台到威海,再到东营,再到禹城,扎扎实实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推进,从点到面,在实践中把握,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WTO经济导刊》:山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客观上对政府转变工作方式有哪些新的要求?

刘宝莅:多年来,各级政府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主要是采取集中整治的“运动式”方式,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完全必要的,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付出了很高的行政成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式也有待于改革和创新。多年来,各地政府普遍以工业增加值、纳税额、出口创汇额等单项经济指标作为主要指标,依托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单项工作考核。这造成了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指标和增长速度,忽视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片面、畸形发展倾向。因此,政府通过制定科学的社会责任全面考核指标体系引导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篇7

国网公司下属水电厂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位置偏僻,员工观念需要与时俱进。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国网公司下属水电厂大都位于偏远地区,员工的视野和观念有所局限,知识结构也偏狭窄。落地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对于塑造员工文化价值观、提升员工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2.竞争性弱,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国网公司水电厂数量较少,区域划分较为清晰,故企业之间的竞争较弱。因此,水电厂在管理上需进一步创新,在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竞争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从而进一步发挥员工积极性,为企业持续发展添足马力。

3.发电为主,生产属性较为突出。

国网公司供电企业的任务大多为管理用电,服务是其主要属性;而水电厂主要任务是奉献清洁的水电能源,生产发电是其主营业务。因此,工作流程的优化、安全工作的提升都是企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完善制度建设,落实国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标准是提升水电厂生产经营水平的有效途径。

4.依水而居,奉献精神尤为显著。

水电厂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依水而居,拦水发电。长期受到水利万物精神的熏陶,水电厂奉献社会的精神尤为突出,反映出了“国家电网”优质的品牌形象。

二、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下属水电厂的落地模式探索

1.国网公司企业文化水电厂落地的内涵。

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水电厂的落地就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在凝聚力量、激励创新、促进管理、推动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大力传播统一的企业文化,加强领导力和执行力建设,把统一的企业文化融入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渗透到经营管理各环节,与企业管理相融共进,促进公司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价值观管理,推动公司科学发展。

2.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水电厂落地模式研究。

针对国网公司水电厂的文化元素特征,结合朱兰质量螺旋模型展开研究,本文提出了一套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水电厂的落地模式。朱兰质量螺旋模型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的,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把全过程中各质量职能按照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朱兰质量螺旋模型反映了产品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该模型说明了系统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工作环节的落实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文化建设质量的提升是需要逐层深入、循环增长的,本文在朱兰质量循环模型基础上探索出了落实国网公司企业文化的科学模式。因此,作者认为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水电厂落地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展企业文化传播工作;第二阶段推进企业文化在水电厂的落地;第三阶段将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激励体系建设有机结合;第四阶段,按照国网公司统一的品牌建设要求,开展品牌传播工作。这四个阶段的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逐步深化、循环上升,最终形成强大合力,能够有效加强企业文化在水电厂的落地效果。

三、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Y总厂的落地实践措施

1.以文育人,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1.1企业文化宣传有形化、多样化。

企业文化宣传是Y总厂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统一企业文化的首要步骤,其中宣传载体是员工接受、体验企业文化的有形化支撑,宣传方式是员工了解、认知企业文化的方法保证。在宣传载体上,Y总厂致力于有形化建设,重点通过建设生产区、主厂办公区等环境,使国网公司企业文化成为“看得见”的文化;在宣传方式上,Y总厂撰写《企业文化宣传实践手册》和《企业文化故事集》、召开企业文化成果会,以多元化的方式广泛宣传国网公司企业文化,推广总厂良好的形象。

1.2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化、持续化。

Y总厂秉持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化、持续化的原则,建立了全员培训体系。在培训对象上,要求全员参与,针对不同对象设置了不同课程;在培训方式上,采用内部培训与外部讲授结合的方式创建职工学习平台,不断提高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机制上,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党支部和党员“三级联带”学习机制,促进了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最终打造了一支能学、善学、乐学的学习型团队。

1.3企业文化活动多样化、新颖化。

为丰富科学重建过程中员工的文化生活,Y总厂组织举办了摄影展、联欢晚会、职工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创新性的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了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劝导员等“青”字系列活动;并开展了先进个人及组织评选活动,推广了企业文化的典型化宣传。

2.以文铸魂,筑牢企业文化落地的根基。

2.1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

Y总厂首先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借助科学重建之机对总厂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按照国网公司的相关要求进行了修订,优化了工作流程,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使得所有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总厂管理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2.2健全激励体系,强化落地保障。

为了调动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Y总厂重视建立健全激励体系。一是构建企业文化管理运营机制,按年度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各业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基层单位共同推进的责任体系,落实了各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作内容和管理责任;二是健全企业文化激励考核体系,将企业文化纳入对员工的日常业绩考核内容,开展了年度先进评选、优秀员工表彰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Y总厂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员工践行企业文化的动力。

3.以文塑形,树立国网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

3.1统一品牌传播,构建文化氛围。

在品牌传播过程中,Y总厂一是坚持“统一品牌、统一形象、全面实施、分级落实、稳步推进、长效管理”的原则,通过“品牌传播年”、“品牌塑造年”系列活动,做到用必用好、用必规范,确保了总厂“国家电网”品牌标识使用规范率达到100%;二是建立健全品牌维护机制,制定了《Y总厂新闻应急管理办法》,加强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舆情监控,切实维护了“国家电网”品牌形象。

3.2践行社会责任,彰显品牌力量。

关爱他人,服务和谐社会,是国网公司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Y总厂积极倡导落实这一理念,一是践行社会责任,关注地方民生;二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和素质水平,将文明创建工作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三是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村企共建”、结对帮扶活动、共建“电力天路”图书屋等活动,让广大员工用实际行动关心少数民族儿童的健康成长,塑造了总厂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Y总厂的实践效果

Y总厂系统开展企业文化落地建设工作,切实将国网公司企业文化落到了实处,取得了以下效果。

1.企业文化落地建设汇聚了精神动力。

Y总厂把统一的价值理念作为企业文化传播和落地的先决条件,通过多样化的宣贯途径、持续化的培训学习、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总厂上下形成了浓厚、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干部员工对统一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度,使得统一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企业文化落地建设优化了企业流程。

Y总厂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标准,坚持把标准化建设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重点工作。按照“三标一体化”管理要求及“三集五大”构建要求,Y总厂以流程为纽带将管理、技术和工作标准紧密结合,重点优化专业工作流程,简化工作步骤,进一步完善了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为支持、工作标准为保障、工作流程为依托的水电站标准化建设体系,推动了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发展的融合。

3.企业文化落地建设提升了员工素质。

Y总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统一的行为规范建设要求,加强对员工行为的培训力度,制定了具有Y特色的员工行为守则,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行为指南,促进其变成员工自发自觉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执行力、创新力和战斗力,营造了健康、积极、和谐的人企氛围。

4.企业文化落地建设塑造了优质形象。

篇8

关键词:油田企业;企业文化;软实力;价值体系.

油田企业需要用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用企业文化建设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增加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油田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对油田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打造核心价值体系以增强凝聚力.

用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它是一个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指导方针。因此,必须认真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目标,设计和改进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打造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使其成为提升企业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1)提炼核心价值观。油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只有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导油田企业健康发展,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油田企业在提炼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两个方面:第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油田企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三高一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突出和谐主题。油田企业坚持以“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理念作为指导方针,突出和谐企业建设。通过开展生态和谐、家庭和谐、工农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和谐、企企和谐为内容的“六个和谐”创建活动,增加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的状态,从而形成了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油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等企业方向性、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的定位,关键在于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和企业其他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若想让油田员工从思想上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员工从感情上的认可,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引导、激励和规范的作用,就必须将核心价值观延伸到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理念中,演化出适合企业的质量观、人才观、安全观等观念,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价值体系。总之,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融合到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渗透到管理的每个环节,使无形的理念转化为有形的力量,做到软硬结合,物质力量和精神食量相互促进。“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理念,开创了“敬业,竞争,境界”为核心的主流文化思想,形成以“岗位观、分配观、贡献观、成才观”为内容的主体意识思想,可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

(3)形成员工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可。核心价值观要以广大员工为主体,只有被广大员工接受和认可了的工作思想和生活理念,才能算真正地树立了企业价值观。因此,在促进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方面,必须积极克服口号化、标语化、文字化的宣传倾向,提高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生产作业标准、岗位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的融合度,真正的让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指导生产实践。确立广大员工在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鼓励员工广泛参与,取得广大员工的理解认同,让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价值观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还要对形式、方法和载体进行不断的创新,提升企业价值观的渗透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广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其进入车间、到员工,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

2 丰富文化内涵以增强感召力.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整体形象,是企业精神的具体体现。随着企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涵,激发企业文化的创新活力,才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凸显企业文化的真正价值。

(1)紧扣油田发展,创新文化理念。企业文化理念可以带动企业发展,企业的发展又能促进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只有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水平才能为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国油田建设初期,靠着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的优良传统,建立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提出了先进的管理观念。例如在“大会战”年代,油田员工靠着“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精神信条,支撑起了国家的油田事业。在能源形势严峻的时期,油田员工又以“奉献能源、创建和谐”的精神理念承担起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责任。综上所述,只有紧跟时展,把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到油企的整个发展过程,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2)联系油田实际,创新文化内容。随着油企各方面环境的日益改善,企业竞争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员工素质有待提高。此时企业文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企业实际,结合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的特点建立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激发企业各部分的发展潜力,启发员工思想,愉悦员工身心,给员工创造出舒心的工作环境。要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理念,总结实际生产中的安全经验,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宣传节约理念,推广节约技术,树立节约榜样,鼓励员工的节约行为;创新企业文化,结合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增强全体员工的创新意识,引导员工把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融入到伟大的石油事业中。

(3)适应油田需求,创新文化形式。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传播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形式。企业文化的改革创新不仅仅是在内容上的改变,同样也需要在形式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从而满足不同个体、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如今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员工价值诉求趋于多样化,企业定位不断调整,需要加快企业文化多样性的开发,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规范,凝聚企业各部门的力量。企业在继承并弘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过程中,不断的为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注入新的给养和活力,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概念和种类,为企业文化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3 拓宽文化传播途径以增强影响力.

近年来,声像技术水平快速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普及和文化市场蓬勃发展为企业文化的传播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1) 借助信息网络,实现油企文化的智能传播。计算机网络具有便利、快捷、交互和高效的优点,可以实现企业文化传播的智能化。首先,企业文化如果想要达到引领员工思维理念和价值趋向的目的,必须使企业文化宣传手段更具体形象,更具有针对性,并且通过智能手段提高宣传效率。其次,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企业生产服务的,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企业文化往往充当引领者的角色。可采取在公司网络上开设企业文化知识宣传栏、优秀企业文化作品展示板块的方法宣传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理念。

(2)利用影像技术,实现油企文化宣传教育。

一直以来,油田企业文化都仅仅依靠文字去宣传、传播,宣传缺乏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随着声像技术的发展,很多文字的东西都可以制作成音像制品来进行宣传,使得企业文化宣传更生动、更具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还可以利用内部的油田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力量,开展一些宣传企业文化的节目,不定时制作一些音像制品分发给企业员工,引导员工认识企业文化发展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趋势,带领员工学习其他知名企业的先进文化理念,使员工了解当前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通过音像制品使员工更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现状的了解,认清企业的发展前景,可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发展蓝图设计的积极性。

篇9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活动的凝结,将两者有机地融合,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互为一体,形成的将是一种合力。而在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关系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又好又快的物质、精神利益的载体,将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融会贯通.对于推动企业发展、职工和谐必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共建的意义

生活中,我们把知书达理的人称作”有文化的人”,把文明礼貌的人称为”有道德的人”,除此之外,中国人还总结提炼了茶文化、酒文化等享受于物质之上的精神理念.优秀企业文化亦如此,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品牌、弘扬企业精神、展示企业形象、传播企业声音,将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一致,从而实现集团化运作,继而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到文明建设。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企业文化是全体职工所认同、能信守的内部文化氛围,是使职工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工作甚至生活的目标,增强使命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的精神文明建设。它具有引导观念、凝聚思想以及激励行为等”功能”,所以,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积极地营造健康向上、和合奋进的企业文化,在氛围环境上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染,都是为了使职工对企业文化做到入眼、入脑,之后才能入心、入行,变成职工的文明行为,企业的文明状态。所以,有人把企业文化誉为“静悄悄的文明变革”。

(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涵盖率.企业文化注重以人为本,是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思想实际出发,它具有群众性的这一特点,使它独具了“走群众路线”的特色,所以,企业文化常常依靠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使职工在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过程中自觉自愿的享受着精神境界的提升,丰富折职工的精神生活.也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搭桥铺路,落地生根的作用。所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优势、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企业文化既是理念,又是行为表现,所以它是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常说的“文化力”就是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力结合后,在企业形成的良好效果.同时,企业文化中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等精神文化的内容,既是职工的精神食粮,又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见,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既能出物质产品,又能出精神产品,在实际工作中,更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共建的途径

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使两者相融共建,必须着眼于其共融的主要方面,寻找有效的途径,实现最佳结合,确保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一)把培育企业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切入点,内化于心。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关键在“统一”,尤其是实现企业基本价值观的统一。文化的统一决定着行动的统一,文化的离散意味着力量的耗散。通过大力宣贯活动,把和谐文化的体系建设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文化载体阵地作用,大力宣传、诠释企业价值观,使广大职工耳熟能详,牢记于心,落实于行动,领会其精神实质,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一是广泛动员。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广造声势。采取各种宣传手段,通过网站、报刊、宣传栏和各类载体,广泛宣传;三是广辟途径。运用展览、文体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教育,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目的。四是广泛普及。通过报告会、讲座、培训班、研讨等多种形式普及企业文化理论知识,宣传企业文化理念,使之成为企业和职工的精神指南.形成公司上下一盘棋的向心合力。

(二)把打造企业形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外化于形。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企业文化的标志。近年来,公司为加强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抓环境为重点,实现了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外化于行.一是抓落实,重实践。办公文化环境建设以走廊、会议室、办公室等为重点,张贴文化挂画;生产文化环境建设以变电站为重点;除此之外,还有营销文化、社区文化,以及基建工地文化等等,通过浓郁的文化环境延伸国家电网企业文化覆盖面,从而提升职工精神文明程度。二是建载体,创环境。近年来,公司举办了职工文化艺术节,建设了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全面展现了国家电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和公司广大干部员工践行国家电网公司基本核心价值观的风采,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使职工的精神得到充实,思想受到熏陶,进一步塑造品牌形象和公众形象,把“国网品牌”标识与精神文明的主题充分融合,成为公司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的阵地。

(三)把加强职业道德规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立足点,固化于制。职业道德规范是职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抓规范”为立足点,实现建设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固化于制.一是要建立规范的运作机制。试点先行、分步实施、融入中心、整体推进等工作方法,统一领导、归口管理、齐抓并进、分工协作、全员参与等组织措施,为固化于制强有力的保障。二要建立指导检查机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督察组;对各部门、开展实施情况和工作进度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坚持分类指导、重在实效,保证活动稳步推进。三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突出评价指标的导向性、科学性、全面性、实效性。通过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以良好的形象带动人,以严格的制度规范人,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篇10

观察现今的白酒行业,除一些高端酒,譬如茅台、泸州老窖等,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和强大的品牌力外,其他众多白酒品牌都在做表面文化,为了文化而文化的现象尤其严重。企业生搬硬套地给消费者灌输文化,但是却没有让消费者深刻体验到品牌的特点,所谓文化并没有转化成优势让消费者认同。白酒行业有文化、没体验的弊端导致的结果就是文化悬在天上,自弹自唱。但对于寻求突破的企业,比如区域白酒,只空谈文化,而没有让消费者有所体验,是没有太多机会的。

蕴含历史文化才是好酒?

如今,很多白酒企业的宣传在历史和文化上下功夫,一个小小酒厂的新产品也要和中国5000年的酒史扯上关系,仿佛只有蕴含历史的酒才是好酒,才能卖出好价钱。白酒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但是从产品性质上来讲,白酒的历史对于产品品质的加分并不大,很多白酒企业抛开历史文化同样做得很好。例如,洋河打造的时尚感外形、动感包装成为产品主要特质之一,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小刀瞄准80后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抛开中年人的深沉,以一种全新的个性时尚诉求和新型的流线瓶型,创出了自己的特色。那么,如果白酒企业做历史文化,则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节奏。白酒文化是最深入并且最难讲述的,文化体系建设应该是放在完成了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和产品升级后的动作。白酒文化体系的建设实质上是解决企业美誉度的问题,并通过美誉度的品牌背书达到带动销量的实际作用。不过,如果企业试图通过直接嫁接历史文化的建设而带动产品销量,是很难达到效果的,这也是有些白酒企业文化宣传浮夸的根本原因。

其二是酒文化的辐射范围。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各个区域相互联系又互相独立。例如,北方的酒文化是一种凛冽、豪迈的文化,因此成就了“烧锅酒”和“二锅头”,这也和当地游牧文化的过渡等历史渊源息息相关,但这种独有的气质和酒文化能否被全国化地广泛接受也是至关重要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或许能在本区域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势能,但是当品牌扩张之时,这种地域文化的限制很可能就会成为制约品牌发展的原因。

现状与问题

观察目前行业内白酒文化建设的状况,企业或多或少地在文化塑造方面有些实质性的动作,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在初级阶段,企业采用特色包装、产品宣传册、宣传软文等来体现文化特色;在中级阶段,其通过建立酒文化博物馆接待来访者,在大型的活动中增加酒道表演,突出酒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质;在高级阶段,企业则通过公关活动,与文化事件结合,依靠政府嫁接区域文化和产品文化等。在实施文化宣传和落地时,企业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表1)

白酒文化需落地

酒文化的传播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对于繁杂信息的搜集、企业文化匹配的选择、推广层面由点及面的光源发射系统建设在酒文化的传播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常用一个沙漏模型来完成对企业文化的信息筛选及传播。

精准筛选企业文化信息

首先,企业要建立一个文化图谱。搜集企业相关的文化信息,包括自然特点、区域特征、历史流变、物产特色、风俗习惯、人文特征、政府导向和消费习惯等,并按照特征的明显程度,绘制出文化图谱。(如表2)

其次,企业利用商业、行业、企业三个漏斗对重要信息进行筛选。

商业漏斗,用以甄别出在文化概念的诉求中与商业能形成实际性关系的信息,即什么概念可以商业化,什么概念只能够停留在文化阶段。例如,诗词歌赋的文化源流,可以增加文化的神秘感,却不具有太多的商业特质。

行业漏斗,进一步甄别企业挖掘出来的文化价值与行业属性的连带关系。例如,某白酒企业所在地区曾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而该地区也因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有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一文化信息对于旅游产品、服装布料相关的行业,可能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品牌文化和产品卖点,但对于白酒行业并没有那么实用。现实中,有些企业就将类似这种不经筛选的信息,作为企业宣传的内容,造成文化与产品不匹配的情况。

企业漏斗,更进一步选择符合行业属性,同时又能和产品个性相符合的文化诉求,同时这个文化信息最好具有单一性和独占性。例如,一个白酒企业没有自己的窖池和独特的酿造技术,却在产品命名和文化宣传上和老窖以及储酒的时间挂钩,那么这种情况的文化宣传并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体验感。

有效传播企业文化信息

企业需要根据漏斗筛选出的信息对消费者进行细分和区隔,然后运用金字塔式或者散点式传播方式对已经确定的信息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