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科学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运动科学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运动科学专业知识

篇1

摘 要 本文根据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工作以及对周边地区群众体育运动开展形式的多方调研,对当前群众体育开展现状(即:运动场地及硬件设施不足、群众体育展开形式较为单一导致群众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现有群众体育开展形式无法满足年轻人的需求、群众体育的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国家在群众体育开展方面的投入不足等)以及解决群众体育开展中常见问题的相关对策(地区周边部分运动场地应面向广大群众开放、所在地社区可根据本区人员特点新增群众体育运动项目、组织专业知识过硬的志愿者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咨询、同时国家财政部门要加大在群众体育方面的投入等)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为群众体育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开展形式 运动场地 体育基础设施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民群众所需要面对的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百分之八十的群众也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参与体育运动,导致全民体质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本文就群众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展开以下较为深入的探究。

一、群众体育开展现状

(一)运动场地及硬件设施不足

据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城区群众体育运动场地多以街道、社区内部、公园等公共场所为主,而这些场地用作体育锻炼场地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运动场地紧缺的地区,广大群众往往会将运动场地选在街道上,街道车流量大的现实情况无法避免,因而导致在群众体育开展过程中就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第二,较为常见的就是社区居民将运动场地就近选在社区内部,而在这种人员生活密集区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往往会因为运动项目选择不当而对其他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如在社区内清晨广场舞欢快的音乐对大部分居民来说可能是主要的噪音来源。由于运动场地的严重不足,导致群众体育在运动项目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二)群众体育展开形式较为单一导致群众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群众体育多以广场舞、太极拳等运动项目展开,这类体育活动只适合一部分中老年人,而据权威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城乡老年人所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说青壮年、儿童占绝大多数,而这类以休闲健身为主要目的的群众体育运动项目很显然是不符合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员特点且无法满足大多数年轻人需求的,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不高是可以理解的。

(三)现有群众体育开展形式无法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除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也导致我国当前大部分青壮年所需要面对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大部分人都将时间用于工作,业余时间本就不多,而大多数人则会将有限的业余时间用于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再者则是前面所提到过的,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开展形式单一、运动场地不足等也是无法吸引更多人参与的重要原因。

(四)群众体育的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

当前我国现状是不仅群众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则是群众本身的自主锻炼能力较差,无法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而不当的运动项目与锻炼方式很容易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因缺乏专业的指导,很多人不得不选择用不参与体育运动来降低运动风险与伤害。

(五)国家在群众体育开展方面的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城乡大部分都在社区内部或乡镇落设有基础的运动设施,但若根据社区人员与基础运动设施的配比来看就明显不足了,这也是导致群众参与度不高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二、解决群众体育开展中常见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地区周边部分运动场地应面向广大群众开放

第一节提到因体育运动场地不足,大部分参与体育运动的群众不得不将运动场地选在街道、社区内部以及公园内,而这些运动场地在使用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对参与者的造成安全隐患亦或是对非参与者造成生活上的影响,若要求国家按人口比例配置运动基础设施在短时间内显然是无法落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一部分某个时间段内闲置的运动场地(如:适合开放的部分学校操场、机关单位运动场地等)对广大群众进行免费开放,为群众参与体育运动提供更多有利的硬件条件。

(二)所在地社区可根据本区人员特点新增群众体育运动项目

社区居委可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新增一系列体育运动项目,同时注意提高原有体育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趣味性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为提高全民体质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专业知识过硬的志愿者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咨询

运动中的安全隐患使一部分想要参与体育运动的群众望而却步,长久以来,无论是学校体育还是群众体育,对参与者进行自主锻炼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这块一直较为缺失,因此导致广大群众的自主锻炼意识与自我锻炼能力相对较对,因此,社区可针对这一问题组织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对广大群众进行专业指导培养其自主锻炼意识与能力,为全民健身奠定良好基础。

(四)同时国家财政部门要加大在群众体育方面的投入

国家财政部门应加大在群众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不断完善基础体育设施,保证为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与专业支持,确保群众体育无论是在运动项目还是运动方式的选择上都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展更豪,刘东辉,蒋里,王玉顺.对北京市群众体育发展近期与长期目标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2] 刘平江,赵立,李玉新.对北京市社区群众体育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篇2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职业素质结合

高校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是根据高校体育教育的特点及功能提出的,其核心理念就是强调体育的健身性、健康性和终身性,让广大的大学生形成这样一种理念,这对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提高参与体育的积极性都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教会他们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相应的体育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明白体育的功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这是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健康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1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

1.1思想观念和评价制度落后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仍然把培养学生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作为法定的指导思想”,教师的期末考评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基本上都是始终落在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上,学生参与体育的目的很多只是为了获取“三基”而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学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绝对评价,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原有的高校体育观念落后的状况日益明显,体育教学异化为动作技能的不断重复和强化,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演化为枯燥乏味的身体练习。

1.2教学组织形式老套、内容陈旧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目前体育课的教学仍然还是以班级授课和小组教学的形式,完成统一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上,很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还停留在足、篮、排、田径等开展多年的竞技体育项目,脱离社会发展与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缺乏创新,造成学生所谓的“爱体育,不爱体育课”的现象。

1.3教学方法上的单一

高校的体育教学很多都还是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的形式,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尊重学生个性,很多体育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很难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对体育课兴趣下降,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2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相结合原因探讨

2.1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相结合体现的是体育的社会功能

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会文化,体育运动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和要求,参与一项体育运动就是接受了这项运动的规则,在活动中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如有违反,则将受到规则的惩处。人们的这种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会迁移到遵守社会规范的行为上,迁移到以后的工作当中去。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都处在90后这一阶段,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这给他们的发展埋下了风险因素,对他们以后事业的发展不利。而通过一定的体育教育,使他们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这比光向他们讲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体育这一优势,加强纪律规范教育引导,让他们主动的去适应规则、适应社会、从而适应各自相应的工作岗位。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授,通过观看我国运动员为国拼搏、为国争光,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动人场面,讲述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为将来现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去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础。

2.2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相结合体现了学生大学时代健康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职业素质主要是通过大学期间获得的,大学是发展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黄金时期,然而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得需要强健的体魄,要健康的身体作为获取知识技能的保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教会学生一定的运动技能,也应充分开发课余锻炼时间去动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因为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每周为2节,也就是一次课,这离国家规定的体育人口的标准很有一定差距(国家规定体育人口标准为: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不少于3次,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参加课余体育活动,这对他们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非常有利的。

2.3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相结合体现了终身体育的需要

当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由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人都不愿意主动去参加体育活动,体质也自然会呈下降趋势,走向工作岗位后人们更需要一个好的身体,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有利于社会和家庭。它与在读书时特别是在大学时代养成的习惯及对体育的认识有很大关系。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社会阅历的增长,生理和心理上都不能再从事学生时代掌握的运动技能,会慢慢淡忘或由于兴趣的减少而不再去从事某个项目,例如:某个学生曾经在大学时是铅球的冠军,那时身体素质各方面都很出众,他也可能很热爱铅球这项运动,因为铅球可以给他带来荣誉和成就感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中可以不再出现铅球,也不能给他带来相应成就,试想他还有多大的可能再去热爱铅球这项运动?去参加这项运动?所以大学体育的教育应该多教给学生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使他们能够较好的掌握1—2项运动技能,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工作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成提供更多的保障。

3结束语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的摇篮,体育教学应更好的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服务,更应该为人才未来的发展服务。高校的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相结合体现的是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了学生大学时代健康发展的需要和终身体育的需要。为了更大的发挥高校体育的功能,我们的教学时要注意加强对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注意运动负荷的掌握,加强引导,注重体育意识的培养,这样才会有助更大发挥体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罗琳.高校体育教学向“快乐体育”转变必要性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6):73-75.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厦门一中 初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 现状 分析

一、前言

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必修课,在课改前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是分开来进行的,课改后的体育课程全部叫体育健康课程,在原先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如青春期发育问题、疾病与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初中学生到底了解和掌握了多少的体育健康知识呢?本文力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初中学生自身成长中诸多的健康方面的问题和疑惑,了解学生掌握和接触的体育健康知识的途径以及如何在成长中运用所学的体育健康知识,以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更好地传授和讲解以及解决初中阶段的学生成长中的诸多的健康问题。[1]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厦门一中初一5个班共289人,初二5个班共279人,初三5个班共283人,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文献检索等方法,广泛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

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经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向被调查对象发放问卷851份,回收有效问卷839份,有效率为98.60%。

2.3数据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资料进行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厦门一中初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现状

1.1初中学生对运动损伤知识掌握的情况

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学习的重点。

本次调查共发出851份,收回有效问卷839份。在对调查问卷分析后发现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的相关知识掌握的较好。99.5%以上的学生能够回答出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如闭合性损伤如何处理(冷敷、热敷、骨折的固定)、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办法(按压止血)等。92%以上的学生能够坚持在平时的体育锻炼前充分的热身以及在运动后采取放松的方式。由此可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育教师重视与体育运动直接相关联的运动损伤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1.2初中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的情况

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是指在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的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及运动时间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1]

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在体育课中主要以体育教师的安排为主,学生并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在参与平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多以兴趣为主,没有科学锻炼的意识从而走向体育锻炼的两个极端,要么出现锻炼时间过短、运动量过小、强度偏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要么出现运动时间和强度过大,从而导致运动疲劳的极端情况。

1.3初中学生心理的自我调适

自我心理调试是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控制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2]

在收回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本次问卷调查的。在关于心理的自我调适的重要性上, 93%以上的学生认为很重要。在关于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所采用的自我调适方法上,很多学生答非所问。由此可见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在采用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上还缺乏选择。

1.4初中学生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3]

本次调查共发出851份,收回有效问卷839份。问卷主要集中在学生平时与同学相处时如果发生矛盾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同学以及与同学发生纠纷和冲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有效的缓解矛盾。如何解决与家长以及老师的矛盾和冲突等等。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5]这是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表述,在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身体练习是主要的手段,增进健康才是主要的目的也是最终的目的。而健康的含义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仅仅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是否掌握,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健康的知识、技能、方法。因此只有当学生解决了青春期心理、情绪管理、心理的自我调节、运动损伤以及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等等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困惑和问题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主要目的才能达到并很好的完成。

2.建议

2.1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应涵盖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方面面。

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不应只局限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应该在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体育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从事体育运动。

2.2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种竞赛和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以及情绪的管理能力。

体育竞赛和活动来源于人类群体性的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对抗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可能会有种种突发的现象产生(如:可能不公平的待遇,受挫的经历,失败的体验,以及成功的喜悦。)这给了学生一个发现自我、管理自我的平台。如何调整自我的心态,如何管理自我的情绪,可能学生刚开始不能很合理的处理,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和帮助他们,最终让学生们掌握心理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2.3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仅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是否掌握,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健康的知识、技能、方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具备体育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更广博的知识储备。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很深研究的较多。可是健康知识和方法涵盖的知识层面更广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掌握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充电,涉猎更多方面的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2011

[2]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272-275

[3]孙科炎.情绪调节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PBL教学;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素质教育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odel in the Teaching of Sports Physiological Science

SONG Gao-qing, SHI Fe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PBL, an advanced teaching model, is favorable toward train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as well as scientific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enhancing their capacity of problem-solving in practice.

【Keywords】 PBL Teaching Model,sports physiological science,quality education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主题,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对我国高等学校跨世纪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更高目标。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评价、运动营养学等十几门课程,该类课程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三大系列之一。该类课程偏重于生命科学,知识点多、内容抽象,体育专业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同时体育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解决体育运动实践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目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育观念落后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习方法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长期以来,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在教学大纲设置上参考医学院校相关课程,导致理论知识点过多,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失去学习兴趣。

1.2 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缺乏“运动”特色

我国体育专业设立的运动人体科学系列课程,最初大多由医学院和生物系的相关课程移植过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材虽然与医学院教材有了一定区别,但是教材内容仍然偏重于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医学内容,表现为知识体系应用性和实用性不足,“运动”特色不突出。教材在保证学科内容的理论性基础性的同时,没有注重知识的应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仅仅保证了基本知识的传授,很少提倡该学科直接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实际服务的问题。

1.3 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导致教学大多还是以老师为中心,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教法”,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学法”。老师讲解过多而学生主动学习不足,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感觉内容枯燥,失去学习兴趣;而老师虽反复讲解,加大了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却不佳。

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概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专题或实践案例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把PBL教学模式应用到医学教育领域,后经不断地修正、推广,据WH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20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模式。这种教学法现在已经得到许多国际机构的认可,并且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1〕。我国部分医科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3〕〔4〕。

PBL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仅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载体,其教学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和推理方法。PBL教学是指教师提出问题,让受教育者通过阅读书籍、期刊、网络检索、分析和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以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问题教学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是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3 PBL教学模式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PBL模式的基本环节包括:(1)设计和提出问题;(2)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组;(3)小组制定学习计划,成员分工合作,于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期刊等搜集资料,查找答案;(4)小组多次碰头讨论,把自己查到的信息与大家分享,并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思;(5)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不同组的学生分别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或学生综合不同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6)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1 问题的设计和提出

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是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所在。课前全体授课教师集体备课,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安排教学时间和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中教师的准备工作是大量的,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问题的设置力求反映教学大纲要求,同时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还应包括一些综合性的思考题,以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运动解剖学讲到腕骨生长发育时,教师可以提出什么是骨龄,骨龄的怎么测量等问题;讲到肱骨结构时,教师可以提出什么是网球肘,网球肘的成因是什么,哪些运动项目容易导致网球肘,怎么预防网球肘等问题。

3.2 分组讨论,互动学习

在分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教导学生如何使用百度、google查找资料;如何利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国内、外科技数据库进行问题检索。然后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好问题后,要提前一次课或几次课提出问题,将学生按照所从事运动专项不同分组(一般每组6~10人),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智力水平。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熟练掌握教科书相应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图书馆期刊杂志、教学医院等相关载体资源,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请教专业课教师和运动员,共同协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也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体育运动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3.3 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各学习小组将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写出发言提纲(或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并推荐发言代表进行阐述表达。通过教师的引导,各小组之间围绕问题的解决相互讨论和争论,踊跃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观点不同时可辩论,授课教师从旁进行引导。讨论完毕,教师作归纳总结,肯定各小组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然后对解决问题的疑点、难点进行分析,并指出各小组中尚存在的不足之处。

4 运动人体科学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4.1 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传统的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法过于强调学生对具体理论知识的掌握,各课程之间界限分明,缺乏有机联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缺乏横向思维。将运动人体科学各基础学科和体育运动实践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问题,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快,学生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工作后很可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PBL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4.2 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在设置上借鉴医学院校培养目标、过于注重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加上体育专业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医学院校学生差,导致学生普遍感觉该类课程内容繁杂、枯燥,课程知识好像实际上用处不大。PBL教学模式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其未来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指导领域可能会遇到的“真实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使他们从不愿学到愿学,从强迫学到主动学,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这也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有关要求。

4.3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用PBL模式,学生善于探索、概括,娴熟应用图书馆信息服务,面对不同资源的不同答案,学生经过自我思考、小组讨论或者实践检验,进行发散思维,渐渐发展了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对知识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便于更好地掌握。学生在PBL的过程中训练了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组织利用时间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毕业后工作实践活动中的沟通和协作奠定了基础。

4.4 提高了教师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与联系。

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师多数来源于医学专业、生物专业毕业生,导致教师对体育运动不熟悉。PBL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能积极大胆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要有更宽的知识面,不仅要掌握生命科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还必须熟悉体育运动实践,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丰富的科学研究实例,并具有灵活的教学技能,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提高教学水平。

5 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5.1 缺乏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

PBL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与体育运动实践联系的问题数不胜数。PBL教学中问题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如何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常见的体育运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又符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如何协调传统教学和PBL教学的关系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在课前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就资料中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复习与学习,讨论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及明确问题的答案,并明确在归纳总结中应涵盖的知识点和主要内容。

5.2 加强教师的培训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适应了传统教学的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要勇于发现和承认自己的不足,善于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更新知识结构。除了教师的自我提高,教研室要有计划地进行必需知识和组织相关体育专业术课教师一起设计体育运动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5.3 合理安排教学时数

目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采用理论课大班教学,授课教师虽然也采用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方法,但由于学时数有限、学生人数多,难以开展活跃的课堂讨论,所以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学生仍然以接受知识为主,缺乏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更不能将已学过和正在学习的不同学科的信息进行综合。在不增加学时数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理论教学、PBL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时数将是进行PBL教学改革的关键。

6 小结

PBL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尽管在体育专业进行PBL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度,但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PBL教学,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建新,王海燕.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36-38.

〔2〕刘利平,方定志.PBL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1):95-96.

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人才结构;教学

1.研究目的

无论是以竞技为主要内容的竞技体育运动,如奥运会,运动会等,或者是以强身健体为主要内容的休闲体育运动,都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对体育的热爱是人类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也是人类对活力,热情的崇拜。高校学生多处于精力旺盛的青年。体育活动的娱乐性,协作性也是高校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运动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关注体育运动活动增长体育运动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开展的体育课程学习运动的基本技能。高校体育教育主要是对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实现娱乐体育的同时,还要健康体育。本文以优化高校体育人才结构为研究,旨在对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目的是探索高校体育人才的科学结构。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给高校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科学的体育指导团队结构。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理论研究的方法,从高校体育运动的特点,高校体育人才的结构以及高校体育人才的功能与作用等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和阐释。分析我国当前存在的高校体育人才结构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为优化我国高校体育人才的结构提出积极合理的建议。从而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3.结果与分析

3.1高校体育的功能与意义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运动创伤和运动事故的救助技能。比如在球类运动中的擦伤,肌肉拉伤,如果学生不能掌握基本的运动救护技术,那么就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复转的伤害。体育运动中的身体损伤是难免发生的,但是如果不能对这一现象进行有效的训练与指导,这本身就是不符合体育教学的宗旨的。对于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演习”的方式,演练常见运动中可能出现的损伤和事故场景,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救护,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上学会基本的救护技术。体育教育,不仅是要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技巧和方法,还要学生通过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体育教育的功能与目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培养自我认知的能力。体育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面对挫折能够积极承受挫折,充分适应社会周围环境;第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体育锻炼使其能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里品质,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第三,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体育教育通过使其学会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高校体育教育在以上几个方面具有积极的功能,为了让这一功能最大程度的实现,这就对高校体育人才的素质,以及体育人才的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2高校体育结构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体育运动条件的改善,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我国体育教学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消极影响因素。比如,高校对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体育教育事业不重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简单教授学生的运动技巧和方法,或者让学生在高校体育课堂上自由式的体育运动。这在回应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的同时,忽略了体育教学另一方面的任务,即教授高校学生一些基本的救护技巧和体育运动自我保护措施。这些消极的一面是不能较好的实现高校体育运动的功能与目的。

还有的高校体育的教学课程设计中,固守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开设的体育课程无法吸引学生的积极兴趣。可以说,体育教学在我国的教学体制中处于一种较为严峻的地位。面对着体育教学严峻的现实,体育教育工作者不能固步自封,应该紧跟时代的形势,积极探索科学而有趣的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并实现强健学生体魄,培养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才结构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中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人员所占比例不高,很多学校存在着认识的误区,即认为高学历对于体育教学的人才来讲是可有可无的形式要求。但从人才的素质上来看,具有一定学历的教育人才会对高等学校的体育事业展开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体育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时代的发展对体育运动的形式以及体育运动的理念带来了新发展。最后,高校体育不仅是一种教学计划,也是承担着一定的科研计划与任务。承担着高等学校主要体育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现象,这些都制约着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4.结论与建议

4.1积极探索高校的体育人才引进,优化体育人才结构

体育人才对于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展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本身而言,不仅要广泛、积极地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同时,要从内部挖掘潜力,采取有效举措,加大培养高级、优秀人才的力度。如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高学历人才的比例,增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优化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保证,如果只强调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和促进身心发展而忽视教师队伍建设与教研能力提高是不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高校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高度重视高校体育事业的展开,与高校体育科学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的改革最终要由教师承担。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不仅要求教师应具备完整的人格魅力,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知识结构,强烈的进取心,还要求高校体育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思想解放,敢于在教育改革中创新。与此同时,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 术,积极适应教学方式变化这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校体育人才是指为高校体育建设而设置的教学、管理、科研、训练以及资源开发等功能的人员配置模式的总称。它不仅代表教师这一教学元素载体,而且还包括为教学这一基本任务的完成和学校长远的发展所设定的各种人才资源的总和。

4.2推进体育人才的继续教育,优化体育人才结构

知识的学习是无穷无尽的,这在任何行业与领域都是共通性的规则。高校体育人才是高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也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高校的体育人才培养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新形势而不断的更新。高校应当率先履行终身教育理念,大力开展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体育教师全员培训,尽快克服普遍存在的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倾向。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进行解决,要拓宽高校体育教师师资来源的渠道。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从各种相应的学校选拔一批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学与教材教法的强化训练,使其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以解决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和补充个别专业急需教师的空缺。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进行体育教师余缺调剂,使高校之间体育教师队伍优势互补,各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更趋合理。还可以通过高校内部努力加以解决。首先要采取各种有效途径与方法让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其次要把那些缺乏实践经验的高校体育教师送到相应的岗位上进行锻炼,让他们到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增强实践能力,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再次要加强对全体体育教师的专业体育技能培训,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对素质教育的适应性,提高其体育专业技能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最后尤其要注重加强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加强对学校教学科研的梯队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雪峰.学校体育中体育人才的培养[J]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2003,(03).

篇6

新课程指标颁布后,部分重视教育发展地区在体育教育改革中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学校的重视,学校体育老师有了对外学习的机会,由于专用知识的缺陷和学历不高的体育老师通过对外学习获得了提高学历、补充知识的机会,加强自身专业技术。部分生活经济、教育发展落后地区,由于老师专业知识、学历水平较低,导致体育教育无法与专业要求相结合。形成这一原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为保证学校升学、办学的利益,不对外招收师资较高的体育老师,而自身没有能力实施新课程指标改革。

②由于经济利益发展不平衡,地方学校没有经济能力实施教育改革,导致体育教育改革实施部健全。

③把专业要求与体育教育相结合是符合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部分学校教育制度不严谨,老师上课松散,这是高校体育教育出现的通病。地区经济发展的缺陷导致体育教育发展不平衡,无法推动国家实施的新课程教育指标,使专业要求无法与高校体育教育相结合。

二、高职体育教育结合专业要求的探讨

1.把专业思想教育应用到高职体育教育改革中

高职体育教育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改革,首先要把教育思想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为改革冲破传统的教育思想。所以,要从制定教育目标、应用专业的教育思想进行改革,建立全新的专业思想体系、专业知识实践体系等去培养学生体育教育思想。课程教育活动在体育教育起到关键性作用,专业的思想和体育教育相结合,是专业要求结合的前提。从在岗的体育教育老师来讲,成为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体质外,还要有专业的思想。有专业的思想要求才能确保教育的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思想意识。高职体育学校对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的应用,把思想与实际训练相结合,根据跑步要掌握的技巧、力度、速度等内容做到专业要求。设计类的有关课程如室内设计、动漫设计、软件设计、广告设计等要学生长期对着电脑进行操作,长时间会出现腰椎疼痛、肩周炎、体质较低等病症。在体育课中进行放松时,学生可以选用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跳绳等去活动,把身体关节活动开来。通过把专业思想教育和高职体育教育相结合,使专业学科的学生更容易接受体育教育,例如:具有较高交际能力的法律专业、文秘专业、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体育课中可选取拉丁舞、太极、交际舞等和自身专业思想相符的体育运动。从专业思想去设置和学生相符的体育教学课程,不仅做到专业知识和体育相结合,对加强学生身体体质有很大帮助。

2.加强体育老师专业知识

加强体育老师专业知识是结合专业要求和体育教育的重要点,学校要注重培养老师专业知识水平。要保证高职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和体育课程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专业要求,主要在于老师的教育水平,老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教育能力才能更好的把专业要求和体育教育相结合。这就要求老师对体育教育有更深层的了解,了解学生专业要求和体育教育的基本技术,探索专业要求和体育教育的相有关知识,老师对体育教育进行备课时,要参考学生专业可的特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实施体育教育。这是考验老师是否具备专业的体育教育能力和体育知识,老师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乐于参加体育教育课程。这些都是老师发挥专业知识的效果,所以,要加强体育老师的专业知识,提高老师专业素质。其次学校可以采用“对外开放”的方法加强老师的专业知识,通过加大对外交流方式,与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相互交流经验,获取专业知识得到解决体育教育问题的方法。

3.完善体育教育在专业教学的作用

研究表明,体育技能的优劣往往也会影响到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效果,在实习操作中,能较好、较快地掌握操作技能的学生,其体育技能的学习往往也优于其他同学。凡是在体育运动中动作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职业操作技能学习中,其泛化时间就会较短,也即可以很快地掌握技能;反之,体育技能水平较差者,泛化时间长,分化能力差,操作技能掌握较慢。体育动作技能如肌肉感觉的灵敏性、动觉等,可以经过迁移的方式对操作技能的培养起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通过加强动作技能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对动作过程的感觉和掌握能力,使学生在职业操作技能学习和实习的具体操作中尽快掌握各种职业操作技能。同时,由于每个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不同,对自身所掌握能力的要求有差异,而各个项目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应根据职业特点和职业体能的需要,选择与职业特点相关的体育,把最适应职业体能要求的项目进行训练,实现体育教学与未来职业相结合的目的。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 大学 体育教师 一专多能 必要性

大学是由教师、职工和学生及其他的职能部门组成的教育机构,因此大学教育既需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又需要符合社会的需要。时展要求大学体育教师不仅需具备精通的专业知识,而且需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这对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结合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教师素质结构及社会活动对大学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等现状,本文主要对大学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必要性进行探究,以期能提升大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一、时展对大学体育教师的需要

一专多能的人才也被称作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具备本职的业务专长,而且要求具备其他行业的业务技能,一专多能已成大学体育教师的发展新模式。新时期的大学体育教师不仅应具备体育专业术科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体育教学与科研、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和体育管理工作等多种能力,并通过其不断向知识和学者型方向的发展,最终达到适应学生、学校和社会对大学体育教师要求的目的[1]。

例如:即使是在同一个大学,不同的体育班的教学效果也会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是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不同。大学体育教师的体育专业术科能力,以及体育教师掌握积累的资料、语言文字表达以及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对大学生接受体育知识产生影响。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大学体育教师的能力不但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教学手段的实施力度产生影响。

二、课程设置对大学体育教师的要求

大学公共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实践课和理论课两种类型。其中实践课开设田径、球类、游泳等内容,理论课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以及从事各种体育竞赛的组织、裁判与观赏[2]。因此大学体育教师不仅需掌握体育实践课的知识和技能,还需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业务水平,从而有效掌握体育的教学规律及理论课的教学技巧。

例如:武术课程的教学,不仅是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还需要教师在示范武术动作时对武术动作进行理论讲解,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不但要求大学体育教师拥有体育术科技能,而且要求体育教师应掌握积累资料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以及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等基本功,以达到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的目的。

三、大学体育教师素质发展的需求

大学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与教育理念、教学管理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教学策略等[3]。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市场经济冲击,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出现与社会发展不符等现象。为了适应并符合大学体育教师素质发展的需求,教师团队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从而达到一专多能的相关要求。例如: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大学体育教师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忽视,不但导致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单一与陈旧的局面形成,而且导致重教轻研、业务水平停滞、教学方法陈旧等情况出现。因此,大学体育教师不仅应具备专业技能素质,而且应该具备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目的。

四、社会活动对大学体育教师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大学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通常会身兼教师和教练两职位[3]。教练工作不但对体育教师在本专业特长具有相关要求,而且对体育教师能担任某种兴起的新兴运动项目的训练工作提出要求,所以大学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体育术科方面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例如:北京市某高校的健美操比赛参加的11个参赛队中,无一名健美操教练是受过健美操专业教育的。因为带出一支优秀的健美操运动队不仅需要懂得体操技能,还需要懂得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知识,所以要求教练不仅需要具备健美操方面的技术水平和运动经历,而且需要教练员的专业知识深且专业面广。因此,要求大学体育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专业方面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实现一专多能,达到实现凭借丰富而有深度的体育知识传授于人并且融入社会的目的。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而且需要承担训练工作等相关社会活动。在大学体育实际教学中,强调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体育术科知识以及多样化、全面性的技能。因此,大学体育教师“一专多能”对符合时展、课程设置、自身素质发展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要求而言均具有必要型,能够有效实现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邓运鹏.大学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体育理论课[J].体育教育,2014,5(05):84.

篇8

(1)动机障碍。一般的动机障碍指的是学生认知或者期望与实际体育教学在情感上出现的偏差,一旦学生对实际体育教学出现期望或者认知较低的情况,很难激发其参与的热情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习和开发潜能的效果;当其对实际教学的期望或者认知较高的时候,通常会使其机体过度兴奋,注意力分散,在体育运动的时候容易失控,引发潜在危险。

(2)注意障碍。注意障碍就是通常所说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注意障碍在体育教学中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形成动作技能的规律看,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某个体育动作没有建立精确的内抑制,注意依然处在动作泛化时期,很难分配协调注意力,最终发展成注意障碍;另一方面,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因为外界因素的作用引发的内心恐惧,对体育活动产生心理恐惧,从而出现注意障碍。

(3)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指的是识记、保持、回忆或再现过程中出现异常或者困难的现象。引发中职学生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记忆障碍的因素通常是烦躁、焦虑、忧郁、压抑等,这些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大脑记忆力有严重的影响。在实际的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波动促使大脑皮层在某个不确定区域形成兴奋中心,从而对记忆中枢产生抑制作用,以致学生对之前非常熟悉的技能和知识记不起来。

(4)恐惧障碍。恐惧障碍在体育教学中是单纯性的,其实质是对体育动作的惧怕心理。学生在存在难度或有受伤风险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因为自我保护心理引发的恐惧与抵制。如跨栏动作,很多学生因为担心被栏架绊倒而出现了恐惧心理,从而在进行此体育活动时出现心理抵制和焦虑,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心理学知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按照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生深入观察和主动认识某事物的基础是对其有浓厚兴趣,学生在此状态下可以准确、迅速、可靠地对其产生强烈的感知。中职体育教学提高的基础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要着重进行心理意识的培养。比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生性好动,缺乏耐心听取教师详细讲解运动原理和知识要点,这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对学生的心理波动进行干预,引导学生耐心听取老师的讲解,更加科学规范地学习篮球知识。

(2)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中职的体育教师应积极提高心理素养。在上课时,老师要注意补充关联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以便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自信心。教师要加强对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可以定期对体育教师开展心理学的辅导和培训,增强体育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其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师在中职的传统教学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要想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树立平等的人格意识,就应该在意识、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实现师生平等。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从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入手,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彼此之间的心理隔阂,为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

篇9

[关键词]休闲体育;体育教育;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6-0052-02

1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教育现状

1学生对休闲体育教育的配合程度不高

学生对休闲体育教育的配合程度、积极性不高主要在于其对休闲体育的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一般表现为在进行休闲体育教育时注意力不集中、忽视教师对于相关项目的要求。我国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态度普遍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虽然教育部一直在提注重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问题,但我国教育现状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从小养成的应试教育心态必然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这项耗费时间又不大重要的课程抛之脑后;二是家长以及学生周边人对体育运动的轻视态度。学生从家长那儿听到的话多是“别玩了,赶快去学习”,甚至有些是“不要踢足球了,多花点时间在功课上”,很少有家长会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当然这也是被中国严峻的升学形势所逼的;三是学生缺乏对休闲体育的了解,不明白耗费时间、精力进行体育运动对自身有何好处。多数学生的想法是与其花时间、精力在对未来没有什么帮助的休闲体育上,还不如花点时间在英语、绘图软件、办公软件等对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其他内容上,这样的想法也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对休闲体育的意识淡薄,对体育教育的配合程度较低。

2学校开展休闲体育的设施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开展休闲体育的设施不足既存在着硬件设施的不足,在软件设施上也存在着不足。硬件设施主要表现在场地、运动器械数量不足这两个方面,而软件设施的不足则主要是指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硬件设施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院校的扩招。近年来由于学校的不断扩招,学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学校起初建立的运动场、购买的运动器材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学生需求,并且场地的类型和规模对于休闲体育的教育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影响,加上后期对场馆、器械缺乏妥善地管理和维护,减少了硬件设施的使用期限,为休闲体育的开展带来了些许障碍。软件设施在师资力量上的不足主要是指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对于休闲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没有接受过休闲体育专业的训练,教师自身对于休闲体育的理念都不了解,更不可能使其学生深入了解休闲体育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得休闲体育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从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对休闲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3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以竞技体育为主,二是休闲体育运动项目较少。对于那些在体育方面有优势的高职院校来说,竞技体育才是学校的中心,因为这些院校都是追求比赛成绩的,它们注重训练学生的竞技技巧,使其在每次训练中创造更为优异的运动成绩,争夺比赛的优胜。竞技体育能够为学校带来荣誉,快速带来实质性的成果,因此体育占优势的高职院校会忽略其他少数普通学生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教学,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而对于那些并非以体育为主的院校来说,虽然会满足多数学生开展休闲体育教学,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存在着问题。对于那些非体育强项的院校而言,更加注重对人文、科技方面的教学,在体育场所、器械、项目方面自然与以体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存在着巨大差距,这使得他们在休闲体育的教育内容、教学项目上存在着限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休闲体育的多样化需求,打击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关于高职院校体育休闲教育现状的对策思考

1加强对休闲体育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休闲体育教育的配合程度之所以不高,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对休闲体育对个体的影响不了解。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和体育教师都应当加强对休闲体育的宣传、介绍,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学校应当将休闲体育这一项的学分适当提高,根据我国学生从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旦该科目的学分增加,对期末成绩的影响加重,势必会使学生对休闲体育的重视程度增加。其次,可以将对休闲体育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理论和实践,在平时上课期间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忘将理论贯穿其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了解到休闲体育对于学生自身的重要影响,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态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授课。为了能加深学生对于休闲体育的了解,在期末考试时,除了实践外,还可以将理论也作为测试内容,理论可以占较小比重,毕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而非精通理论的体育教师。最后,学校应该多开展休闲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可以以学院、年级、班级甚至寝室为单位,争夺“运动之星”的荣誉,还可以将这些荣誉作为评选优秀干部、优秀学生的加分条件,从而增加鼓励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比赛的筹码。总而言之,应当从学校和体育教师两个方面来加强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对休闲体育的了解、重视,只有先提高学生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心甘情愿地配合教师讲学,积极参与休闲体育运动。

2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休闲体育教学环境

从对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可知,其在场馆、器械数量、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改善上述三个方面有助于休闲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顺利开展。对于那些在场馆和运动设施存在不足的院校,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其体育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学校也要将钱用在实处,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而除了前期的建设外,后期的保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此举可以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节省学校经费的投入,使体育设施资源的使用率得到提升。而目前多数学校对于场馆、器械的管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应当完善学校体育场所、器材的管理体系,对场馆和器械的使用时间、使用方式、修理维护做出适当规定,减缓其老化速度。至于师资力量方面,体育教师应当适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对于缺乏休闲体育相关知识的体育教师应当花费额外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或是向有过休闲体育教育经验的其他老师学习,做到在思想上重视休闲体育的理念,在理论上熟知休闲体育的内涵,在实践中掌握休闲体育的技能,这样才能算得上一位合格的从事休闲体育教育工作的教师。在自身的知识储备、技能掌握方面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后,不能忘记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传达休闲体育的理念、内涵,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休闲体育的重要性,让他们由衷地喜欢上休闲体育运动,而非通过上课的方式,强迫其进行体育锻炼。

3丰富休闲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对于那些以体育为主的高职院校而言,它们本身的软硬件设施是有利于开展休闲体育的,但由于这些院校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竞技体育上,几乎忽略了休闲体育的教育。对于此类院校,在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上,适当增加休闲体育教学,满足其他非体育专业学生对于休闲体育的需求,同时休闲体育对于专业的运动员来说也有利于其舒展身体、调整心态,在竞技体育中发挥出更好的姿态。对于那些非体育强项的高职院校而言,休闲体育教育的开展更为重要,也应当更为丰富,以满足多数学生的不同需求。而现状却是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多集中在球类、田径方面,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休闲体育项目并未涉及。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特点,满足学生需求,适当扩大学生体育项目的选择范围。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鉴于每个学生体育兴趣、专业课时间不同,学校可以不限制年级、专业,让这些“志同道合”的学生形成一个班级开展体育教学,打破以往一个班一起上体育课的方式,使得体育课选择更加自由化、多样化,满足学生对于休闲体育的不同需求。学校通过增加体育项目选择范围,打破对年级、专业、班级的限制等方式丰富休闲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3结论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外,良好的身心状态也是应对未来工作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在高职院校开展休闲体育教育十分必要。休闲体育运动对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个体社会化,引导良好的校园文化风气,完善学生免疫系统,推动其身心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在休闲体育教育方面存在着些许不足,但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学校、相关的学者对于休闲体育重要作用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清楚,也积极采取提高学校休闲体育教学质量、转变学生对休闲体育的态度、完善学校对体育设施的建设等措施为休闲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对于我国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教育的未来我们应当充满信心。〖HJ*3/4〖HJ

参考文献:

[1]陈金鳌,徐勤儿国外休闲体育教育现状、趋势及对我国休闲体育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10)

[2]唐莺高校开展休闲体育的必要性及途径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

篇10

关键词: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新境况;发展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桥梁,属于校园文化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很多人的关注。随着当前高考扩大招生范围的普及,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压力加大、生源质量下降等情况逐渐突显出来。这些问题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造成一些影响,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加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研究大学校园体育问题建设面临的新境况,能够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方向。

1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受高等教育人群逐渐增多,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校园体育文化也得到了很大进步。但是当前校园体育文化进步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1.1校园体育文化自身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存在体育场地设施不健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必将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导致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物质基础;随着逐渐的扩招,体育设施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学从事体育教师的人员较少,很少有专业场地开展教学活动,很多体育课程都是让学生自由活动,一些体育知识技巧缺少实践;大学生对体育活动之间疏远,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成为空谈。虽然大学每年都要举办运动会,但是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甚至一些项目都是被迫凑数报名。虽然一些学校的体育项目水平较高,但是受到经费限制,只能培养水平较高的项目当中,呈现出畸形发展的局面。

1.2其他校园文化形式的冲击和挑战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构成部分,在自身发展不足的情况下,还受到了很多其他校园文化的冲击。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已经不能仅局限于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种团体组织逐渐形成多种校园文化形式,发展势头良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并且,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开展兼职活动等都占用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使得很少能够从事w育活动。

1.3相关主体对校园文化的误解

近年来,在校园在军训过程中出现过个别猝死现象,加之一些管理制度方面的不足,大学身体质下降等因素导致校园体育文化出现一种因噎废食的现象。在体育课上,一些学生身体稍微感到不适就提出休息,导致很多基本教学内容不能够顺利完成,锻炼学生意志的目的很难达到。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对此类事情并没有加以约束和管理,每年的运动会成为形式主义,根本体现不出实际效果,只要学生不生病就属于健康状态,在对体育教师的首先要求是课堂的安全性,确保学生不发生意外,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却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很多学生都不能够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将体育课程当作放松的自由时间,不进行专业训练,上课期间跟同学在一起玩耍就可以了。学生家长则认为学生上大学主要就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体育课程的安排可有可无。种种误解导致本来发展困难的校园体育文化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局面。

2 解决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问题的有效措施

2.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自身建设

想要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就必须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为学生提供开展体育运动的物质保障,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学校要对内部场地进行科学规划,规划出专门的体育场地,在建设校园过程中确保场地的占地面积,避免其他用地侵占体育场地。在建设体育场地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充分利用场地面积,建立高标准的体育用地,多放置体育运动相关设施,增加体育活动项目,改善学生体育课程的环境。通过招录活动确保体育教师岗位充足,加强对体育课程的管理,提高课程的知识含量,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在每年举办运动会的过程中,加大对参赛选手的奖励力度,提高奖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2.2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

在投资体育建设工程中,可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确保固定资金来源的前提下,向企业及社会公益团体争取赞助,加快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通过为学生创造优良的体育运动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在运动中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在开展体育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团队意识等各方面综合能力,让其感受到体育活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3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力度

针对一些人群对体育文化产生的误解要积极通过宣传措施,使其正确、理性认识体育文化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对体育文化的舆论引导。首先校园领导要正确认识体育文化的发展,让其看到优秀的体育文化对校园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其次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体育文化建立准确的思想认识,改变错误的观点,看到参与体育活动对自身发展的优势。同时政府教育部门要在社会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可以通过各种大学生体育比赛,积极引导社会群体正确认识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3 结束语

校园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着其独特的特性,在帮助学生发展过程中是其他文化不能够替代的,因此高校必须加强体育文化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彭杰.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途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27(3):66-68.

[2]魏四成.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湖北体育科技,2014,21(4):404-405.

[3]李新红.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树立终身体育观念[J].济南大学学报,2014,12(5).

[4]姜志明,刘甄悦.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9):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