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理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管理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1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1CJG00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8日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筹资渠道的多元化,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也进一步加剧,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已经难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提高财务风的管理水平。高职院校面临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有些风险影响很大,如果不加以重视,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一、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原先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长期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和风险意识淡薄”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落后,与社会、企业之间主动对接的意识不强。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的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学费收入等)两个部分,其中大部分经费被用来满足日常运转的需求,经费总体上较为紧张。此外,由于高职院校的资金预算管理相对滞后,只注重核算,缺乏财务预算的理念,往往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工作,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未能将财务预算管理的责任真正地落实到位,这严重地阻碍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在统筹经费方面,由于从分管财务的领导到基层的办事员,其思想不够重视,并缺乏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而财务部门则缺乏科学理财的观念,其理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没有深入地对全校账务活动进行预测和分析,缺乏全局的观念,常因急于满足日常经费的需求,而挤占了教学、实训经费,并因此而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进行。上述这些问题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过度的“集权”观念均有着很大的关系。可见,由于受制于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观念以及由其所引致的诸多问题,致使其已经难以适应新体制的要求,急需树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新理念,以提高高职院校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兼顾长短期目标的整合与协调。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如果缺乏长短期目标的整合思想,仅仅为了维持年度之间的收支平衡,就可能与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相背离。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预算编制主要以财务人员为主,由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合理,财务人员缺乏对学校建设发展及管理运行方面与预算的关联进行研究,加之编制预算的财务人员对纷繁的教学实训业务活动及变化情况缺乏缜密、科学的论证,从而容易造成年度预算和长期发展目标之间的脱节,导致其预算编制的质量相对较低,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可操作性大大地降低,财务预算的局限性较大。
加之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不严格、预算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实际工作中出现预算的控制作用被弱化,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等后续问题。再则,由于对预算下达之后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缺乏有效的监督,使预算运行效果成为盲点,导致监督不利。最后,由于预算管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的形成,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年度考核和奖惩充分地结合起来,奖罚不分明。因此,要构建以全面预算为中心、具有高职特色的分级财务管理模式,就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财务机构及其内设科室,并注重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高职院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学校的经费来源趋于多元化,如果缺乏系统、有效、全面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监督力量不足,或者其内部会计控制的项目不全,就很可能导致投资风险加大。此外,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把外延的扩张与内在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其投资风险与收益之间不配比。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注重对财政预算内经费的内部会计控制,却弱化了对预算外经费(特别是创收收入)的内部会计控制,部分采用分级管理模式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将其二级财务纳入内控的范围,使其内部会计控制范围明显狭窄,有着较大的盲点,这些都将大大地增加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如何合法有效地用好这些资金,需要内控机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财务集权和财务分权的选择。无论是集权管理模式还是分权管理模式,其财务内控均十分重要,它应该渗透在人才培养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而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的薄弱,实质上是由其财务管理模式构建中存在的缺陷造成的。高职院校审计监督等相关控制机构的内部控制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通常需要由学校的领导层来负责安排,而审计人员则基本上没有选择被审计单位的权利,这往往容易导致那些高风险的领域不能被及时地监督和控制,风险基础审计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实行。因此,必须通过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降低财务风险,这也成为高校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重构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控制管理;理论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2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67-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元素,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财务风险。如果企业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轻则将导致企业的利润损失,重则会导致企业倒闭。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研究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控制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企业流动资金枯竭、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财务风险。学术理论界对企业财务风险概念的论述,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狭义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财务风险是由公司的负债直接引起的,并由负债公司的股东承受的风险。第二种观点是广义的。持该观点的专家学者们认为,财务风险就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的差异程度。国际上通行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狭义的财务风险,即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的存在,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通过对资本运动的管理来达到其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蕴藏在整个资本运动过程中,具体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导致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由于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内部原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包括关联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关系混乱的现象,使得资金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下。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物资筹备、产品生产、成品销售、财务管理等各环节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造成企业之间三角债现象严重、存货管理混乱。另外,在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由于没有做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力度不够,投资盲目性比较大,最后形成投资失败,不良资产大量产生,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也是财务风险根源。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普遍较低,即便是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重相对较大,甚至有一部分超储积压商品。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大量的存货不仅增加了企业管理费用,也降低了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长期持有存货还要承担因存货市场价格下跌而产生损失的风险。而且,企业为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常会采用应收账款方式销售产品,但在收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一方面债务人长期占用本企业资金,影响本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对客户的信用水平和经营状况不够了解,造成大量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坏账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财务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我国企业中较典型的表现主要有:
1、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具体表现为产品成本费用高,毛利率低;资产收益水平差,投资回报率低。
2、资金不足,缺乏偿债能力。具体表现为资金匾乏,负债过度;信用等级低,融资能力差。
3、债务结构不合理。一般来讲,企业的短期债务资金应当用于流动资产。当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没有足够的现款时,可将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变现后偿还债务。如果企业短期债务比例过高,或者把短期借款资金投资于变现能力差的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就会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影响短期偿债能力。
4、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具体表现为资产质量差,沉淀下来大量不良债权和“残次冷背”存货,资产周转率低。
5、成长能力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本积累率和销售增长率下降,业务不断萎缩,市场占有率下降。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尚未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
我国企业之所以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文化,主要是由于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而且缺少足够的风险控制人员。企业应该有一种对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一致认同的文化,在这种企业文化中,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做到积极辨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成本。要提高企业董事会、高管层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自上而下的主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企业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应注重风险管理控制人才的培养及员工素质的培养,用文化和理念以及制度来约束和培养人才。
(二)缺少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机制不能有效进行控制,这是造成决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国内很多企业没有解决好财务决策权的问题,导致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设置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高度集权式,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少部份财务权,即人、财、物及供、产、销等统一由母公司控制。另一种是过度分权式,即子公司享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以间接管理为主。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很明显的缺陷,前者可能导致决策过分依赖于母公司,不易调动子公司经营的积极性,并且母公司承担了巨大的决策压力;后者的缺点在于不利于母公司统一协调指挥,可能导致下属企业各自为政,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整体的利益。
(三)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不能得到有效进行,主要是目前我国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制度不健全致使各级部门资金管理的使用、利益的分配、事项报告或权责权限等权责不明,造成企业财务负担加重。同时企业还没有完善财务预警制度,这就使财务风险的监督和控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也不能迅速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从而错过了最佳的风险管理的时机。
(四)缺少信用体系和法律建设
由于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行业还属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中也尚未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体系,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企业要想拥有一套有效的客户信用机制,就要有一个全面真实的财务信用数据信息作为支撑,还要有国际认可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同时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也缺少健全的法律机制建设,对失信者缺乏有力的法律惩罚,这就造成了现在我国企业客户信用机制软化的普遍存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合同违约、拖欠账款等信用问题。
三、大力加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
(一)加强企业自身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会计制度不够重视,甚至产生了误区,认为内部会计控制会增加企业的负担,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进行会计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工作时,几乎是敷衍了事,没有实质性的计划,针对这种情况,纵观新时代的发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刻不容缓。
(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改革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加强电算化在企业大规模的实施,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与管理,对于会计系统的严密性要有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实现内部会计的优化,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并且可靠,数据的准确,而且对整个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三)加强并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构建内部财务控制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建立完善财务制度,严格按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在财务内部财务控制管理上确保关键性岗位合理设置和职权的划分,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在财务制度的设计上应当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水平和竞争状况相适应,不能生搬硬套、照猫画虎。与此同时还应兼顾成本效益原则,统筹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比,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四)加强内部审计,完善财务内部财务控制管理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通过内部可以促进企业完善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制度,创造更多的效益。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企业财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其重点是对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的测试,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财务控制制度的执行。
(五)加强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对于财务人员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和经验不够重视,导致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存在差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会存在不同,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如果企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会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反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有一定的影响。内部控制执行的关键是高层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起到领导和表率的作用,二是以行政命令的要求强制严格执行,这是控制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即体现了企业的执行力,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是不可能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到位的。因此,只有提高企业员工素质,获得全方面的支持,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蒋永忠、张颖.管理学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海运企业的发展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海运企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风险管理作为海运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运企业盈利收入、风险掌控以及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研究我国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发展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关键词 海运企业 财务风险管理 发展现状 创新策略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的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各经济部门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资源,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财务风险”指的是,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和预计收益发生背离的机会或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作为海运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运企业盈利收入、风险掌控以及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海运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很多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海运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发展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财务风险特点分析
1.财务风险不可回避性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中,海运企业必须面向市场,在市场的竞争中完成企业盈利与运转。海运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经营风险主要归结于海运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海运企业的财务运转状况以及企业财务所面临的损失。海运企业只要是面对市场,就必须注重对于财务风险的预测与管理,因为财务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财务风险预测与管理的科学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海运企业正常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财务风险是海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也是海运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一部分。
2.财务风险效用的双重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通常伴随着风险与机遇,海运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对风险与机遇进行合理科学的预测与分析,保障海运企业正常稳定发展。市场经济中,风险中有机遇,机遇中伴随着风险,往往风险越大机遇也就越大,放弃了风险也就放弃了机遇。因此,海运企业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正确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财务风险管理的严谨科学,一定要在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考察以及合理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否则就会因为财务风险管理不科学严谨而影响海运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二、海运财务风险内容
海运财务风险是一项极为复杂与严谨的内容,财务风险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海运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海运企业利润的可变性。海运企业筹资风险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对事务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与管理;二是海运企业财务预算缺乏科学性;三是海运企业资金结构不科学合理,这些都直接增大了海运企业筹资风险的可能性。第二,投资风险。海运企业必须面向市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进行相应的投资,基本上海运企业的投资方向主要来自船舶投资,包括船舶建设投资、船舶投入使用投资以及船舶正常运营投资等等,这些投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第三,资金回收风险。对于海运企业来说,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应收账款的回收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所导致的风险。所以,海运企业要想降低资金回收风险发生率,首先要在账款回收时间上和金额上进行相应的分析。第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海运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财务风险管理类型,它不仅仅制约着海运企业资本价值的规模,而且还严重影响着循环资本垫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讲是资本价值所有财务风险的释放。
二、海运企业财务风险创新管理策略
1.加强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因此,要做好海运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在岗培训。通过培训或者继续教育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自身对于财务风险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真正掌握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实质,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这样在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时才能具备必要的人才保障,进而不断发挥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益优势,为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对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监管工作
任何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都必须拥有一定的监督管理体系才能够保障财务风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海运企业来讲依然如此。加强对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监管工作既是增强海运企业控制力的需要,也是实现海运企业财务协同发展的重要要求。总体来讲,海运企业加强对本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监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对所属部门下派财务风险管理总监,强化对所属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力度,保证所属企业与部门财务风险管理的科学透明。第二,建立健全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监督中心,目的是为了对海运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整体集中管理,为海运企业董事会制定集团经营预决算以及财务管理提供依据和材料。第三,积极探索企业财务风险集中管理。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集中管理体系,达到控制企业成本,控制财务风险,以及防止资金浪费的目的。
3.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办法
财务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为海运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我国海运企业集团一般都有较多的下属子公司或部门,并且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在实施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时可以就子公司或部门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符合其发展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使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同时,在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制度要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状况以及财务运营管理的状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并把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纳入对财务人员的考核范围之内,进而保障各项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贯彻与落实。
总结:海运企业必须有正确的风险观,对不确定因素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财务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运用科学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结合科学的管理工具对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和管理,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另外,海运企业还应该定期的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即筹资、收益分配、投资环节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与修养,针对不同的财务风险作出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我国海运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海运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财务风险管理发展现状,创新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为我国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梅.航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2]谢泗薪,安琪.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02).
[3]张汉生.浅谈商贸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09).
[4]张秀英.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常熟高专学报.2010(02).
[5]王太威.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科技经济市场.2009(09).
篇4
关键词:有色金属 财务风险 管理 经济效益
我国是一个矿产大国,有色金属矿产非常丰富,其中铜、铝、锌等矿产生产占世界第一,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供出口,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有色金属企业普遍存在市场反应速度慢、运转方式不灵活、机制落后的现象,致使在面临市场风险时,反应较慢,不能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为企业经营造成一定损失,甚至于亏损、倒闭,要改变这一局面,加强有色金属加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具有很大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企业需要有立足于市场的大环境,然后对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做好评估,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建设。对于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要提高重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通过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手段来对风险进行很好的管理和控制,以减少各类风险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此外,企业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与风险衡量系统,将风险预控在先。目前,行业受市场波动、汇率、融资成本等一系列风险因素的影响,如何提升财务风险管理,将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
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各行业经济开始复苏,但是有色金属企业却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不仅仅来自行业本身以及财务现状,还来自财务风险管理上的诸多不足。目前,有色金属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普遍存在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差、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决策程序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务风险。
(一)市场经营风险
以有色金属锑为例,近年来,锑品价格不断下跌,而人工和动力等成本却略有提高,致使产品生产成本下降率远低于产品价格下降率,产品利润空间压缩,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陷入亏损局面。另外,产品滞销又导致库存增加,应收账款增加,资金积淀,流转不畅。在这种市场经营风险带动下所产生的财务效应,亟需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早防控。
(二)国际汇率风险
有色金属产品出口到国外,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致使企业可能承受较大的汇率风险,近年来人民币升值,以美元结算的出口创汇收入兑换成人民币后收入减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
(三)融资风险
有色金属企业大多数是传统的采掘、加工制造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银行进行贷款融资,随着银行审贷流程日趋严格、期限延长,融资间接成本增加,贷款利率的上涨,致使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增加企业负担。
(四)投资决策风险
企业投资行为其出发点是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扩大企业规模与实力。但是就目前而言,部分有色金属企业存在投资前,未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与风险分析,盲目上马,致使大量资金困于收益差的投资项目,且存在跟风投资的现象。当投资行为进行时,获取一定利润之后,盲目追加投资,希望获取更大利益,然而并未意识到进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投资规模越大,风险相应增加,当风险爆发时,往往会给企业造成巨大亏损。例如,轰动一时的中航油亏损事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重视风险管理与防范,盲目扩大投资,导致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三、有色金属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全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提高全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础。特别是决策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的提升,直接关系到企业利益的情况。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主动的参加财务管理培训学习。同时需要培养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以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来熏陶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识,提升整个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识别和预测财务风险,并根据具体情况取及时、适当的风险防范、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增强资产运行的分析能力,可以提升企业规避风险的主动性。
(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规范性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规范性,需要不断的深入到企业生产活动、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各环节,同时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规范性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其一,明确财务管理相关部门、人员的权责关系,同时需要各个岗位相互配合。其二,需要完善内部审计,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并发挥出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其三,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信息时代下,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规范性,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四)加强财务控制力度
1、资金周转控制
企业需要高度关注资金的运转效率,保证资金的价值。对于人民币升值减少出口收入的汇率风险,可通过外汇贸易融资即预收货款和增加美元贷款比例,获取部分汇兑收益。对近年来融资成本的升高,尽可能的调整利用各类融资产品,降低财务费用,减少存量资金占用,加快资金的周转,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企业规模和经营需要,合理安排企业的收支活动、应收账款比例、存货数量等,防止过多不合理的企业资金占用,充分利用内部闲置资金,尤其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减轻融资压力,确保短期负债到期时有足够的资金偿还,保障企业的经营安全。
2、投资决策控制
投资决策控制能够解决投资收益差的问题。投资决策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其一,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改进投资管理和调控。其二,规范投资决策程序,分清权责关系,投资前科学预算项目资金,投资中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投资后认真进行项目评价,实施责任追究制;其三,减少资金沉淀。压产控亏,减少负毛利产品和利润空间较少的产品的生产量,增加毛利率高的产品产量,加大促销,减少存货库存量。其四,加强科学决策习惯,综合考虑投资方向、规模、地区、金额等关系。其五,及时调整产品产销结构,以本单位锌产品为例,通过提高锌杂料的使用比例,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产品利润空间。
3、经营活动控制
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由于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降低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经营活动控制是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需要科学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防范财务风险。通过适当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灵活采用经营策略等有效措施来提高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有色金属企业交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提高企业自身预测、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在高风险的经济浪潮中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全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规范性、加强财务控制力度等手段是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所必须的,特别是加强财务控制力度。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够达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京英,孙延棉,付水兴.中国主要有色金属矿产的供需形势[J].地质通报.2009
[1]余学斌,马丽.浅谈新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11
[2]吴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现状及未来趋势[J].资源科学,2011
篇5
一、对风险管理及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内涵的解读
1.风险管理的内涵
对于风险而言,其内涵属于事前控制的概念范畴,即在将来生存、发展等过程中存有未知性、不确定的事情具有发生的可能性,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企业经济效益、经济损失等与预期目标存有偏差,导致风险对企业实现特定运营目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多数企业大都采用标准化政策、程序等进行监控、控制、管理风险的办法。风险管理包括预测、识别、分析、反馈等内容,其主要依托这些内容以帮助企业解决潜在的风险,与此同时,风险管理对控制企业承担风险的规模、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某种角度来看,当企业面临相同风险时,风险管理有利于促使企业最大程度地获得经济效益;当企业利润一定时,能够降低风险的程度,以减少其危害。严格来讲,风险控制具有标准化机制的特性,通过对企业风险预测、发现、分析等,为管理层施行有效防范策略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从而促使企业更好地控制、处理风险。
2.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首先,交易对手层面存在的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的别称为信用风险,是合同的对手方因不履行义务而引发的风险,主要表现为逾期、违约、期权、结算过程等内容,也就是说,交易对手的失信造成金融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由此可见,金融企业极可能面临贷款损失、场外交易信息不透明等信用风险。其次,经营层面存在的风险。经调查发现,错误的业务流程、失灵的财务信息系统、失效的内部控制等皆是引发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此外,企业成本压力、复核次数减少等亦会产生财务风险。同时,职位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金融企业的营业风险。再者,市场层面存在的风险。市场风险,即变化不定的市场引发的风险,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特定收益等目标。市场风险主要体现于业绩、流通性、到期等风险,它是由利率、汇率、债权、期货以及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等引起的。最后,环境层面存在的风险。环境风险,顾名思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等引发的风险。其中,火灾、地震、泥石流等是造成自然风险的因素;非法融资、违规放贷等是造成法律风险的因素;不合理的政策、错误解读政策等是造成政策风险的因素。
二、我国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我国正处在深化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时期。不可否认,我国金融企业尚未步入真正成熟阶段,其注意力集中于信用风险,而漠视了市场、操作等财务风险。毋庸置疑,加强金融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盈利能力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企业过度依赖国家政策。《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截至2013年年末,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最低杠杆率应低至4%;截至2016年年末,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亦应满足上述杠杆率要求。《办法》在中国商业银行施行巴塞尔新资本主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旧协议中的某些内容做了相应变革,单一资本充足率转变为监管检查执行、市场信息、最低资本要求。此外,新协议还对最低资本要求等内容进行了细化,扩大了风险管理的范畴,对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的量化开始兴起。然而,较欧美金融企业,我国金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家政策促使我国企业免于重创,而这并非得益于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此外,金融危机的出现,增强了我国金融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大多数企业加大了对风险管理的重视、投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即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风险管理执行部门等相继成立。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仍旧不受我国金融企业青睐。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仍以总分制为主。根据地域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其既具备及时反馈的优点,又具有管理繁杂、管理缺乏独立性、管理模式尚未健全等缺点。
2.当前我国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外部环境尚未成熟
通常,金融企业向客户提供的是产品及信用服务,其内容是建立于信用档案和社会发展水平之上的。现今,欧美国家的信用评估、服务体系等已经相当健全,金融企业非常遵循诚信原则。目前,对于我国环境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个人诚信体系还未得到广泛的建立。金融企业主要通过企业内部流程及评价标准来考查客户的信用。这种考查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狭隘性,而信用意识、道德缺乏在公众生活中较为常见。《巴塞尔资本协议》仅仅着重凸显了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等作用,而我国在监督、规范等方面则存在较多制度匮乏的局面。由此可见,我国提升金融企业的外部约束作用极其必要。
(2)财务风险管理概念相对陈旧
以收益匹配原则作为参考标准分析、判断可知,利润创造及风险控制并驾齐驱,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我国金融企业在对企业价值增值及财务风险管理之间关系认识方面与欧美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内容: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企业领导、员工认为其会阻碍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所以没有得到应当的投入;在施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某些领导、员工对其概念的理解不够明确,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以提升企业发展效率,甚至某些人以为只要缩小业务规模,企业便能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如此下去,因其缺乏必要的业务规模支撑,必将导致金融企业自身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就我国财务风险管理而言,起步比较晚,陈旧的风险管理理念、缺乏风险管理创新等抑制了企业业务的发展。此外,风险管理在业务经营、宏观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当前,财务风险管理概念普及率较低,在处理不同风险、业务等时时常出现差异化理念现象。
(3)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技术较为落后
一直以来,定性分析是我国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心,但忽视了定量分析的积极作用,例如: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仅仅在贷款之前注重投向方面的事项,即安全性、合法性、政策性等,而极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持续跟踪。目前,我国金融企业采用的计量方法、财务风险预测等方法仍有待提高,同时,缺乏必要的量化分析手段,无法精确预测、识别、度量财务风险。经笔者分析、研究,发现滞后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影响我国金融业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障碍。此外,诚信、业务发展信息的缺失,无法满足构建风险评价管理模式的要求,导致识别、管理风险存有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财务风险管理决策亦会受到人情世故的严重影响,进而阻碍了准确的判断。
三、对我国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启示
对我国金融行业财务风险管理而言,主要有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金融企业者在议事的时候须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范畴、健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中体现绩效考核等。在市场经济改革、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实现全面预测、控制、管理风险目标仅仅依托财务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国金融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而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金融企业管理者在议事的时候须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范畴,动态的市场、发展的竞争对手、与时俱进地政策等对金融企业管理者的医师在日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增强金融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中体现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是实施财务风险控制的前提,能够精准预测、识别风险,以提升企业面对风险的能力。
篇6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未设立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组织体系不匹配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41%的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其中有25%的企业从未考虑过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或部门;有21%的企业认为企业组织没有该方面的职能,需要变革和重构。由于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因素,中小企业往往处于高财务风险状态,没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或机构,将使得其难以有效应对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意识淡薄 与企业不匹配的组织体系势必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相关调查结果也指出,即使有一半的企业设立了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有九成企业建立了或正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但其每年对风险管理效果的检查不足,无法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持续有效。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较淡薄,组织体系建设问题更容易导致企业忽视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理效果检查态度不积极,财务风险管理效果检查得不到保障,容易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
(一)借鉴《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COSO于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目前风险管理领域最具权威的文件,它提供的是一系列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大型企业,对小规模企业同样适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同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完全可以借鉴企业风险管理原则、方法、流程。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当借鉴COSO 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相适应的组织体系。
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包括“四目标、八要素”,将风险管理“八要素”按照静态和动态划分,可以分为组织、信息、流程三大体系。其中,组织体系包括内部环境,信息体系包括信息与沟通,流程体系包括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和监控,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可以概括为“一大目标,三大体系”,其中,组织体系是基础,也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二)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框架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能持续繁荣昌盛的企业,并不总是最强大的企业,而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随着市场和客户的条件的迅速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应随之变化;竞争环境的加剧,经营战略也应随之变化。此外,除非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工作与经营战略的评估及制定工作紧密地衔接,否则企业风险管理的潜力就不能得到全面的发挥,面临新的变化,企业风险管理也难以适应,已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成绩的企业仍然应该定期评估其风险管理能力,适时调整其组织体系。
中小企业总是处于不同发展变化状态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因素和财务管理目标动态变化,中小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也应随着自身状态的变化而动态变化。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业务构成、总体规模复杂程度不同,使得其组织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应当根据生命周期不同而适时调整。因此,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不同特点,借鉴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选择和建立简化又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是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
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动态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框架构建
(一)初创期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显著特点是重点突出创业者的个人创造性和英雄主义。此阶段重点是强调研发,重视市场,占领市场,使企业迅速成长。创业期的中小企业团队规模很小,企业管理人员经验少,企业大多采用的是创业型组织结构,企业的所有者或管理者对下属实施直接控制。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往往高度统一,两权集中可能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最有效的方式,我国学者谢志华认为,两权集中能有效发挥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企业所有者即决策者获得的内部信息最充分,不存在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也应该是最有效的,因此不需要太复杂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企业不需要也不必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的任务可由专职人员承担,但风险管理任务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二)成长期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往往会透过很多专业化的经理人去管理各个部门,企业更多采用职能制组织结构,通过集中单一部门内所有同类型的活动来实现规模经济。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一个职业化的领导进行管理控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与相关信息的沟通,以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此时,中小企业应当开始逐步尝试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设立董事会、内部审计机构等决策和内部控制机构,直接领导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日常活动可以是创业者本人进行管理控制,也可以是职业化的经理人,如财务经理,委派其对企业日常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控制,引导员工执行决策层的决定。
(三)成熟期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进入成熟期的中小企业规模逐步扩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其所在行业利润逐步降低,导致其常常进行多元化经营,内部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情况加剧,财务风险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企业应当正视公司治理问题,发挥公司治理,特别是规范的组织体系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而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通常也掌握较多的资源,有能力建立而且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董事会就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下可设风险管理委员会。企业总经理就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会负责,设立专职或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财务风险管理职责。
(四)衰退期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若不调整其企业战略,企业必将步入衰退期。衰退期的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广泛波动,进行多元化的中小企业可能由于多元化经营而成功转型,现金流趋于平衡,但也可能受到多元化的拖累,消耗企业宝贵的现金流,加速企业的衰退。由于中小企业已经在成熟期构建了比较规范和完善的组织体系,随着企业步入衰退期,其面临的风险逐步加大,所以,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加强组织体系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应该在财务风险的控制中起领导作用,关注企业相关政策的执行过程。
总之,中小企业的组织体系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小企业在经历由初创期到衰退期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应该是适应其特点的。如果要求中小企业像大型企业一样在初创期就建立规范完整的组织体系,那么边际收益明显小于边际成本,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在企业逐步进入成熟期时,初创期简单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已不能适应成熟期的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此时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成本很低,但其中忽视了机会成本,其边际成本仍然大于边际收益,不能被接受。中小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中小企业组织体系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Adizes 著,赵睿译:《企业生命周期》,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2]王凡林:《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篇7
一、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一些投资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投资公司在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能够认识到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在制度设计和人才配置方面,加大了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投入。
(二)注意规避财务风险,并能够及时提出预警
投资公司在财务指标设计上,都比较注意财务预警指标。尤其是对一些大型的投资项目,其?务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视的,对财务风险节点的各个部分,都有着比较明确的检查程序,通过这种风险预警指标设计以及日常对风险节点的检查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
二、存在的不足问题
(一)对市场分析和投资预测缺乏有效的系统工具
投资公司的无论是项目投资还是股权类、财务类投资,在准确分析市场和通过系统工具分析判断投资标的的价值方面,一直在不断探索。不过这些问题几乎是所有投资公司的薄弱环节,在经济不发生系统风险的情况下,一般问题不大。不过有时投资公司在投资过程中,救护由于对项目的洞察能力不足,而导致投资失败,从而导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一般是以财务部门为主开展的,但是相关人员岗位的设置,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这就导致可能会会出现一些因为涉及到风险管理当事人的项目,在尽职调查中做的不够细致合规,从而为后期埋下风险隐患。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投资公司出现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文化没有真正形成
从一些投资公司的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实际做法来看,在日常工作中虽然也在不断倡导财务风险管理文化,但是,毕竟投资公司是追去企业投资收益的。在某些风险较大,而利润比较诱人的项目面前,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就会显得比较被动,可能会将风险管理让位于对利润的追求。这种没没有真正内化与投资公司血液的风险管理文化,也是投资公司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投资公司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质量策略措施
财务风险是投资公司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和做好的一项基础工作。虽然面临新的问题,但是只要认真分析风险源泉,合理选择规避措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
(一)加强企业风险文化建设
对投资公司来说,投资利润也许能够决定公司发展的水平高低,而风险则是决定公司存续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投资公司要不断加强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让这种风险管理文化,真正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内心深处,让员工在日常各类工作中,首先要将风险考虑在前,提升公司的的整体风险意识水平,这对公司建立持久稳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前期市场分析及规划
要将投资者进行有效归类,按照风险承受能力、收益心理预期以及投资周期预期等项目进行分门别类。将可用于投资的运作项目按照收益高低、风险高低、周期长短以及其他要求进行归类。为投资者寻找适合他们的投资项目,在确保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的为其获取投资收益。建立投资者风险信息披露制度,尽量做到事无巨细的向投资者进行各种风险的科普及预防手段宣讲。
(三)加强员工学习力度
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仅要包括财务风险管控的知识及技能学习,同时也要加强市场投资方面的知识学习。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知识学习能够确保企业员工更为及时的预测风险、感应风险与抵御风险,帮助企业及投资者避开最大财务风险。加强市场投资方面的学习能够让投资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发展,能够更为灵活的进行投资活动,能够通过灵活多样的投资行为分散投资风险。
(四)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投资公司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监督机制,在处理公司日常财务管理业务时,需要不同人员进行岗位分离,利用不同职责的独立性,使其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通过人员岗位的分离与独立设计,保障任何财务管理项目,资金流向,是按照严格的公司程序进行,个人无论是谁,不能影响正常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进行。
篇8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 博弈分析; 纳什均衡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投资方面的力度越来越大,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部分高校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和缺少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导致财务风险远远超过应有的范畴。虽然国家通过多种监管方式加大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力度,但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违规操作,造成国家较大的财务损失。目前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多集中在财务风险成因、风险预警和评价及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方面,从国家角度和高校在何种情况下进行财务风险监管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博弈论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国家和高校在何种情况下将进行财务风险的监管。
二、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目前已成为一个热点。通过对所查阅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将研究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成果分为以下四类:
(一)对高校财务风险成因的研究
毛丹(2010)认为高校扩招及大学本科办学水平的评估使得教育投入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多数高校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缓解自身资金的压力,增加了高校财务的风险。只有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做好风险预警,高校的财务风险才会得到有效控制。管鹏(2011)认为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由委托关系、财务治理和非营利性等因素形成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使高校蒙受损失,造成无法充分承担社会职能、提供公共产品,甚至危及其生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进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及促进社会的长足进步。李素芳(2005)认为高校贷款的现状是投资期限长、贷款金额大、建设项目投资自筹资金的比例小、贷款担保形式和还款渠道单一,指出解决高校贷款问题是解决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于志刚(2005)指出高等学校负债风险的成因包含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是与高校发展受国家宏观管理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影响相对应的,强调了高校贷款是产生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有效控制负债风险是解决高校财务风险的基本前提。何仁强(2006)指出高校的财务制度、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学校、银行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的过于乐观乃至错误的预期是导致高校财务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任喜雨(2007)指出政府投入不足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还本付息压力大是造成财务风险的根本因素,学费预期收入出现不确定性是造成财务风险的客观因素,风险意识淡薄、管理弱化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观因素。
(二)对高校财务风险度量的研究
齐向丽(2003)基于高校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评价高校的财务风险,同时结合已建立的风险评价指标给出预警界限和发出警报的原则,从理论的角度提出防范的办法。钟冲(2004)利用真实可靠的会计基础信息并结合功效系数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以20个单财务比率指标构建高等学校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和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量化研究。李素红(2005)选取教育部直属的71所高校作为分析样本,借助因子分析法对高校2002年至2003年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同时采用变异系数对高校财务风险状况作实证研究,对比因子分析法与变异系数的评价结果,得出两种评价方法的综合排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郭涛(2006)基于高校财务评价的特点,构建了反映当前高校特点的财务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在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和预警的研究
李曙光(2004)引用模糊集合论技术,建立了高校贷款风险的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和预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处在较高水平,急需有效的方法加以监管。尹中晓(2006)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陕西省省属高校中的16所高校2004年和2005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层次分析和改进的功效系数法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模型,同时使用功效系数法计算结果对BP神经网络进行学习训练。尹继北(2006)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高校的财务风险评价,提出了高等学校的财务灰色评价理论,同时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到了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中,并证明预警系统的有效性。
(四)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的研究
张海兰、田园(2004)研究贷款规模与高校发展定位等因素的相互关系,选择部分可测、可控及相关的变量作为评估贷款规模的中介指标,建立高校贷款规模控制的模型,给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的研究。谢立本(2005)运用肯定当量系数对2004年教育部和财政部提出的高等学校贷款额度测算模型进行了修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肯定当量系数的模型较原模型更加有效。郑国宏(2005)基于风险的特征分析了高校融资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从技术上给出了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途径和方法,并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提出政策性建议。施建军(2007)指出高等院校改进财务管理思路和理念、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从风险意识角度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问题。黄建妮(2007)认为预算管理是高校年度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学校组织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与依据,指出高校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资金流量迅速增加。田靖鹏(2006)从财务管理体系的视角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问题,以创新现代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为基本目标,在分析现行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财务管理模式提出调整与改进的建议。钱梦勇(2005)将业务流程再造思想引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研究中,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途径进行充分的分析探讨和实践尝试,为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郭化林(2006)指出教育成本的计量与核算的主要困难在于学校性质的定位与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缺失两个方面,在研究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的组织属性定位、两种会计制度和年度协调、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科研经费分配比例、成本项目设置、机会成本计量等难题,并结合分析结果给出建议。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是指个人或是组织,面对特定的环境,在特定约束下,依据掌握的信息,从各自的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取得相应收益的过程。本文之所以使用博弈论来探讨财务风险管理,就是因为针对财务风险管理这一特定环境,同时拥有特定的约束规则和相关信息,可以对国家和高校自身的风险控制行为加以探讨,确定在何种情况下国家将进行财务风险监管,在何种情况下高校将进行财务风险的自身监管。博弈的分类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划分:1.按照参与人的先后顺序可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2.按照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3.按照参与人之间是否合作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传统博弈中提到的纳什均衡属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本文所探讨的国家、高校之间不存在先后决策问题,同时进行决策,故属于静态博弈,而所有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均认为是已知的,故属于完全信息博弈,从长期来看,所有参与人之间不存在合作关系,故本节所探讨的问题属于非合作博弈中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若存在最优解即为纳什均衡解。
依据上述博弈理论,假定国家、高校两方进行财务风险监管的概率分别为P1、P2,概率的大小表示参与人进行财务风险监管的可能性大小。若概率等于1,说明参与人最终选择监管;若概率等于0,说明参与人最终选择不监管。实际问题中,国家及高校自身只能在监管和不监管中间选择一个,没有第三种选择,故可假定对应的支付矩阵如表1。其中,I1和I2表示国家和高校自身财务风险监管的毛收益,但财务监管需花费人力等成本,故假定C1和C2为由于监管所带来的成本支出,L1和L2是由于不监管所带来的损失。在国家不监管而高校监管的情况下,高校自身的监管已经达到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相应的国家不监管,财务风险也威胁不到国家的利益,故收益可认为0,除此之外,所有的变量值均大于0。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要国家的监管所得收益大于监管的人力等成本支出,国家都会执行高校财务风险监管,而高校则以国家为标准,不会自发去进行自我财务风险监管,而是以国家净损失比的概率进行财务风险监管,因而针对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国家的高校财务风险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严重,从国家的角度看,每年财务风险的出现导致大量的政策性教育投资夭折,根本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严重阻碍我国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国家有必要进一步加大高校财务风险监控力度,对违法乱纪的高校必须严肃处理,降低财务风险的损失。
(二)制定有效的财务监管指标和评价体系
衡量高校财务风险是否出现问题的核心在于是否存在科学的财务风险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一套优秀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充分体现高校的财务风险,同时也可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未来走势加以分析。
(三)完善高校财务人员的考评机制
财务部门是高校中最为辛苦的部门之一,每逢年底都是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最为忙碌的时刻,他们占用休息时间去工作,若不采用科学的考评机制,只是采用固定工资的方法,很难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可考虑采用自评、互评、上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针对超额完成任务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奖励,进而提高财务监管人员的积极性。
(四)加强高校自身财务监管意识的培训
无论国家采取多大的监管力度,一些心存侥幸的财务管理人员都会铤而走险,置国家相关法律条文于不顾,尤其是在考评机制不健全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疏于财务监管,知法犯法的事情更易发生。
(五)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
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问题最终将落为高校自身的监管问题,只要高校自身监管有效,国家就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财力进行财务风险的监管。若高校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使得他们自觉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监管,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毛丹.刍议高校财务风险管理[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91-94.
[2] 管鹏.浅析高校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1(11):68-70.
[3] 李素芳.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5(5):28-30.
[4] 于志刚.高等学校负债风险控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5] 何仁强.高校贷款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6(3):66-67.
[6] 任喜雨.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思考[J].职业时空,2007(16):62-63.
[7] 齐向丽.高等院校财务风险评估与防范[D].天津大学,2003.
[8] 钟冲.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4.
[9] 李素红.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模型构建[D].西南交通大学,2005.
[10] 郭涛.高等学校综合财务评价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
[11] 李曙光.高等院校贷款风险模糊评判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4(4):3-10.
[12] 尹中晓.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实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13] 尹继北.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
[14] 张海兰,田园.我国高校银行贷款规模控制模型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4(6):9-14.
[15] 谢立本.对高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的调整[J].教育财会研究,2005(2):21-24.
[16] 郑国宏.贷款高校财务风险的化解与防范[J].许昌学院学报,2005(2):131-133.
[17] 施建军.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完善财经制度约束[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10-12.
[18] 黄建妮.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7(1):69-70.
[19] 田靖鹏.谈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J].财会月刊,2006(7):18-19.
篇9
财务风险在国内国外的概念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按照各自的理解描述和定义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毫无疑问是风险管理的分支之一,它是在充分利用前人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风险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处理源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的过程,它涉及评估一个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制定与内部优先事项和政策相一致的管理战略。财务风险的来源有很多,包括因短期内不能履行财务义务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因未获得货款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对消费者的可分配收入产生影响,并导致与诸如零售商、房地产开发商和制造商的交易恶化的利率风险,投资项目在项目期内的现金流和折现率的通货膨胀风险,海外投资的预期现金流受到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的汇率风险以及借款人的融资风险,等等。所以,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对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评价之后运用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企业的实际收益,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在管理下持续高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在大型工程方面主要侧重于工程项目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和财务风险研究方法的探讨。关于财务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有:Mustafa、Member、Zee等(1991)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分析和评估项目风险的招投标阶段风险。在此基础上,Zhang.G、Zou.P(2007)建立了一个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分析合资企业的环境风险以及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理性决策的风险评估模型的分析方法。Tarek Zayed,Mohamed Amer,Jiayin Pan(2008)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了中国公路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模型、策略、评价指标和审计方面对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探究。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清华大学郭仲伟(1987)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以及借助各种风险分析和控制方法,以最小投资谋取最大保障的管理活动。
张智勇(1996)最早提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财务风险包括延迟付款、汇率浮动、换汇控制、通货膨胀等,并提出了一些应对当时经济情况的解决方法。
余娟、祝继高、刘晓宁(2005)在发表的《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探析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中提到财务风险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它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将财务风险划分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营运风险和交易风险,并就这四类风险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与探讨。
石香焕、唐文彬(2007)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工作原理,引进定性评价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为全面、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提出了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工作原理确定指标的权重,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描述,减少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误导;文章引入了定性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弥补了纯定量评估模型的缺陷,拓宽了风险评估的范围;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在对企业财务风险按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隶属度进行层层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
钱丹第(2009)在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研究方面提出国际工程面临的5项主要的财务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风险、合同履约及合同变更风险、税收法律风险以及换汇控制。
沈亭、王淑慧(2010)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工作原理,改进了指标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以便更适合其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为全面、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崔静(2011)在《企业财务管理研究》一文中说明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目的及意义,提出在财务系统运行过程中,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制订公司风险经营方案。
李永杰(2012)在施工企业海外承揽工程方面进行了财务风险与防范的研究,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着比国内更加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财务风险的考验。要实现海外施工项目良好的盈利水平,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风险,通过多种方式增强施工企业自身应对海外风险的能力。
王茹(2012)将中国企业“走出去”即承揽海外工程的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同业竞争风险等,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整合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经营风险等。
尹嵩(2013)提出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中,国际工程项目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国际工程项目特别是国际工程承包方面,面临国外的工程承包企业激烈的竞争更是需要不断的发展。
陈永龙(2013)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对策研究,提出企业应重视财务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处理、持续监督与评审相关的财务风险,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取得最佳的风险防范效果。
张超(2013)专门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财务风险中的汇率风险进行了研究,认为作为财务风险之一的汇率风险是任何国际承包工程企业无法回避的风险,汇率风险是双向的,既有风险损失,又有风险收益,但就国际承包工程项目而言,面临的风险损失要大于风险收益。
刘金兰、刘立旺、齐彤(2013)在系统分析价格、汇率、利率、信用、关联交易、税收、会计信息、流动性、资金安全、高风险业务风险等10项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应用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外油气项目的财务风险做了评价,得出税收、价格和汇率风险是目前海外油气项目面临的前3位财务风险,当前的财务风险处于中等略偏高水平的评价,并给出了税收、价格和汇率风险的剩余风险值。最后提出了应对财务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综上所述,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行业分析了财务风险的相关问题,也使大家越来越了解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2007年以前缺乏对国际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的研究,2007年国家提出“走出去”的政策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涉及这个领域,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识别越来越全面,控制好工程项目财务风险不仅仅会使企业得到好的发展与提升,对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之后,国外学者首先在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上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近年来国内对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运用的也越来越多,行业范围也越来越大,涉及了很多我国对外投资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分析。但是,通过对文献的搜索与研究,并没有发现有关我国通信建设国际工程项目方面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对其他行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方面,较少使用相关的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晓奎,余敏等.工程财务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工程工业出版社,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A.Mustafa,Member,Zeee,et al.Project risk analytic assessment using the hierarchy process[J].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1991.
[4]Zhang,G,Zou,P.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risk assessment approach for joint ventur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J].Jounal of Constraction Management,2007.
[5]Tarek Zayed,Mohamed Amer,Jiayin Pan.Assessing risk and uncertainty inherent in chinese highway projects using AH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8.
[6]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1987.
[7]张智勇.国际工程承包财务风险探讨[J].交通财富,1996.3.
[8]余娟,祝继高,刘晓宁.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探析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经济经纬,2005.4.
[9]石香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估[J].财会月刊,2007.2.
[10]钱丹第.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会计师,2009.7.
[11]沈亭,王淑慧.层次分析法在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控制 措施
一、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1.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内部管理的中枢
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有关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等涉及资金业务活动都属于财务管理的范围。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存等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监督,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同基础,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客观要求。
(2)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是提供有效会计信息的保障
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提供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外部有关决策者需要的,企业相关利益者通过会计信息对财务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对未来财务活动及其结果做出预测。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为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了保障,从而有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相关利益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强化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是解决企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情况都会通过不同的财务指标及时反映出来,如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有方,产品质量及品种是否适合需要,销售渠道是否畅通,收入和盈利的取得是否合理等都会对财务指标产生重大影响。财务部门通过对财务指标的计算、预测、分析,寻找原因,提出有效的措施,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二、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企业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建立现代企业模式挺进时,自身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为目前我国财务管理存在有以下问题:
(1)组织机构不合理。
(2)预算机制不健全。
(3)缺乏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2.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与之相对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也存在这很难大问题,主要表现为:
(1)缺乏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2)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抗险能力差。
(3)与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建设薄弱。
(4)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三、改进财务管理、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法人治理结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构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
(1)完善法人治理的组织结构
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得好坏,关键取决于其组织是否有效。企业组织结构既是发展变化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内部条件和财务战略,决定其适宜的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组织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区域分布状况,确定统一集中控制与适度分散管理,依管理控制成本与效率相适应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的职务分工、严格的职位设置和严密的授权管理,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确保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运行。
(2)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各部门、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现代企业应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深入落实各部门的预算目标,因为预算指标经过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测算、论证,最后形成企业总的战略目标,它是实施管理和控制、考评和奖惩的科学的依据。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约束性以及与之配套的奖惩激励机制,其实施后,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3)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大批企业的衰退都是缘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当。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资金筹措、重大投资、营运资金、债务清偿、资产损失和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的及时评估、预防、控制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
(4)建立健全评价和奖惩机制
企业应在全面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对企业董事长、经理层人员,可通过实行经营风险抵押金制度、年薪制或股票期权制度等建立奖惩机制;对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可通过调整薪金和职务的方式建立奖惩机制;对普通员工,可通过建立薪金奖励和全员持股制度完善奖惩机制。
(5)实现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信息化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新的内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母公司可以随时掌握、监控遍布全球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随着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我们应当紧紧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使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全面实现信息化,尤其注重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观念,广泛引进国内、国际先进的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信息电算化系统,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中的充分应用。
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几项措施
(1)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
现代企业应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加强风险防范能力,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二,利用单个财务风险指标趋势的恶化来进行预测和监控。比如:1、资产净利率,净利润与资产总额之比,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第三,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2)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抗险能力
为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第一,可以通过参加社会保险等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第二,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第三,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理财计划,建立风险回避机制。第四,可以建立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3)加强与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要搞好财务风险管理,必须加强相应的文化建设,从思想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的思想,建立起全面的风险意识,工作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4)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应单独设立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另外,还要做好内部控制,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设置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