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面临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建筑面临的问题

篇1

关键字:节能低碳 绿色建筑 发展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西方国家,又称之为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建筑中的形式之一。由于不同国家在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对于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来说,绿色建筑可以归纳为以节约资源为准则,以确保人良好的居住环境为理念,致力于保护地球环境,共创美好地球家园。在节能低碳的大环境下,构建绿色建筑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空间。从设计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集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于一体,加强了中水的利用效率,节省了建筑空间,大大减少了废气的排放量。

2我国绿色建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1我国绿色建筑面临的挑战

我国在节能低碳环境下,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包括技术落后以及减排压力大等方面。此外,巨大的传统建筑规模也成为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重要瓶颈。受到根本哈根地区的影响,我国承担了较大份额的减排任务,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形势下,绿色建筑的发展并非易事。高耗能以及高污染的大前提进一步增加了绿色建筑的难度。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面积将达到积将达到800亿平方米~l 000亿平方米,若不采取相关的措施,那么每年因为建筑将消耗电力1.2万亿度电,煤4.1亿吨。就目前我国的建筑而言超过80%的建筑物都属于高能耗。加上技术上的制约,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绿色建筑进程较慢,要想改变高能耗的趋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面对当今供不应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成为当下的首要任务之一。

2.2我国绿色建筑所面临的机遇

虽然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任重而道远,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中也不例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个国家之间都看到了能源和环境的重要性,节能低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绿色建筑的发展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进一步趋向完善,对于节能减排以及绿色建筑的概念日渐清晰,并且共同致力于维护我国共同的生活环境。此外,我国传承了五千年的古国文明,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风貌和地理位置,这对构建绿色建筑无疑是提供了先天的良好条件,具有很强的因地制宜性质。

3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策略

3. 1加强绿色意识,加快绿色建筑研究

绿色环保意识的宣传是加快绿色建筑进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宣传,加强人们的绿色建筑意识,倡导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让意识拉动市场,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需求量。如可以在小区中播放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对比传统建筑和绿色建筑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在对自身健康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通过这种公益的方式,让绿色建筑的观念走进千家万户。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的管理理念以及运营机制,包括售后服务以及营销方式等。此外,我国不妨借鉴国外的绿色建筑概念,弃其糟粕,将绿色概念的精华植入我国人民的意识中,进一步达到意识宣传的效果。国外的技术相对成熟,在吸取经验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我国绿色建筑的成本,节约资源,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绿色建筑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3. 2完善相关法规,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我国早已出台了关于绿色建筑的法规措施,但是绝大部分地区的规范都流于形式,没有将规定落实到实际的规划建设中。由此可见,我国的节能建筑法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相关数据表明,约有12%的大中型城市在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考虑到节能低碳的问题,其中还不包括占据较大份额的小城市。由此可见,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在此过程中,政府不妨运用杠杆原理,奖惩合一,对构建节能绿色建筑的工程加以经济补贴,或者是相关政策上的优惠,鼓励广大施工队伍从事到绿色建筑的建设中来,对于高能耗的建筑加收相关的管理费用,通过这样的平衡方式来达到绿色建筑的普及范围,积极引导市场,发挥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绿色建筑的投资,加快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

3. 3完善绿色评估体系,推动急需人才培养

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关系到绿色建筑的执行,它综合了环境参数、人员技能、法律规定以及地域条件等多项因素,是衡量绿色建筑的标准之一,关系到绿色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覆盖率。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绿色评估体系,推进产学研建设,在科学立项的基础上,一方面为绿色建筑的节能低碳输送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产学研机制还可以有效缓解当今的就业压力,解决社会保障性问题。作为学校,可以增设绿色建筑的相关专业课程,致力于打造特色化、专业化的绿色建筑综合型人才,在新青年的推动下,为国家的建设积累更多的人才。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参加绿色建筑相关知识的培训,进行现场考核,真正从源头上提升绿色素养。

小结

在能源和环境的两大压力下,绿色建筑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提供了机遇。近年来,绿色建筑业成为各国之间互相讨论的大题。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建邺较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环境,我国必须学习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掌握其核心的技术措施,因地制宜,真正将绿色融入到我国建筑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在此期间,还需进一步巩固低碳城市的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的绿色建筑走向新的台阶,从而为我们的下一代谋取更多的福音。

参考文献:

[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 低碳城市理念在我国的发展历程[J].城市建设维护与发展,2011.04

[2]袁晓萍. 低碳环境下的绿色建筑概念内涵[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09

篇2

“从今年的6月1日开始,北京将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4月8日,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对外表示。这意味着,在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北京市新建的建筑将执行更为严格的标准。

对绿色建筑关注的并不只北京。同样在4月份,安徽、山东、秦皇岛等多个省市针对绿色建筑,相关政府部门都有了实质性行动。山东更是率先明确制定了相关财政政策――对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给予奖励,一星级绿色建筑按建筑面积15元/平方米、二星级30元/平方米、三星级50元/平方米的标准予以奖励。

而在国家层面上,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初,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也于日前得以正式。

种种迹象表明,绿色建筑的发展大机遇已经到来,其市场的通道正在逐步扩大。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20%以上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至2020年前,中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将至少达到1.5万亿元。

面对万亿市场,不少市场开发者早已虎视眈眈。在政府层面的推动下,绿色建筑能否承担起更加环保、节能的使命?

标准亟待统一

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事实上,绿色建筑并不是新事物。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评出38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但相对于2012年新增的建筑数量,绿色建筑只能算是屈指可数。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500多亿平方米,其中绿色建筑面积不足0.1%。

据了解,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建设绿色建筑,英国更是在2008年要求所有的建筑都要满足绿色建筑的标准。

在我国,虽然绿色建筑已被提及多年,但直到2008年前后才出台了相关的具体标准,且执行标准的项目一直没有摆脱示范、试点的形象。

“随着国家和省市政府层面的重视,以及从商用住宅租赁者对绿色建筑的需求看,发展绿色建筑一定是大趋势。我们预计这个市场将在最近两年有大的启动。”世邦魏理仕项目管理部董事熊蓉晖对《能源》杂志记者说。世邦魏理仕是一家全球综合性的地产咨询服务公司,一直致力于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

绿色建筑正从自愿到强制推广的方向推进,如何确保绿色建筑的质量,做好认证标准是其最关键的步骤。

根据熊蓉晖介绍,目前国内最流行的为美国LEED和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绿三星”。“Leed所依据的打分项目主要有六项,可持续的场地规划、保护和节约水资源、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可更新能源利用、材料和资源问题等。”熊蓉晖对记者说,“它可分为银级、金级、白金级。”

而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评价,将建筑物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三星共3个等级,按照的标准与 leed标准略有不同,在国内的商业建筑中,申请leed和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识的都存在。而随着我国对绿色建筑补贴政策的出台,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识的认证面临更大市场。

在万亿市场的诱惑下,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绿色建材商、节能设备提供商等相关企业早已动作。甚至吸引了加拿大、丹麦王国、英国的等企业参与,期望在中国在绿色建筑领域分享市场。

谨防绿色陷阱

“我国绿色建筑刚开始起步,想要实现真正的绿色,从设计到最后的建筑运营管理,都需要进行认证并监督。”山东省一位建材商向记者坦言,“事实上,这个市场还处于比较混乱状态,光从认证角度,就碰到很多问题,难以做到真正执行。”

面临问题的,并不仅是对绿色建筑进行认证。中国的市场主体能否承接这庞大的市场,还面临诸多阻碍。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则是对于成本的控制。

绿色建筑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但实际上,想要达到高标准的绿色建筑认证,成本投入颇高。“根据我们所接手的案例,想要拿到低等级的美国leed认证或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认证,与传统建筑相比,成本并不会增加很多,但是想要达到高等级的认证,就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 熊蓉晖告诉记者。而这些额外的资金可能动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

按照我国新建建筑的财政奖励政策,对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45元,对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80元。相对于新增加的成本而言,奖励的金额并不算高。因此,对于商业建筑而言,开放商对于成本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在政府补贴和开发商之外,消费者也应承担一部分成本,实行成本分担的机制。

再则,据记者了解,由于绿色建筑市场起步较晚,我国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环节,还存在脱节。“绿色建筑要进行模拟分析,有风环境模拟、光环境模拟、声环境模拟、能耗模拟,这几个模拟是一般设计单位不能解决的。举例而言,重庆市我知道能解决这一块模拟分析的设计单位大概不会超过5家。” 中煤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谢自强副院长表示。

而即使设计单位能够实现各方面要求,大量的施工单位、管理部门根本无法看懂模拟分析,从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的差异甚至是失误。

另一方面,则是对绿色建筑的监督和管理上。“我们在国内的一些建筑大楼里,就碰到这样的情况,在设计的时候,安装了非常先进、节能的控制系统,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开发商出于自己的一些考虑,并不启动系统的自动控制,而是人工手动控制。” 熊蓉晖说,“这就完全违背了绿色建筑的宗旨。”

篇3

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建筑的认识不断更新。在当今注重生态和谐、环境舒适及科学合理建筑的背景下,引发了人们对优化的空间利用与建筑设计的新追求,同时也对建筑综合症提高了警惕并加紧防范,这一切都使得具有节能效应和健康性能的绿色建筑备受追捧。绿色建筑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具备着许多潜在的经济优势。第一,由于绿色建筑对能源消耗较低,因此可以极大地降低建设成本。第二,由于绿色建筑在设计理念上符合保护自然生态的时代趋势,能够带来长远的环境效益并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因此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经济优势并不会直接转化为市场动力,众多开发商不愿主动进行绿色建筑投资。因此,绿色建筑本身的经济优势和实际的经济效益之间就形成了极大的矛盾,亟待政府部门和建筑学家的解决。

2绿色建筑在生态经济优化中面临的困境

2.1全生命周期优势难以实现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绿色建筑对环境效益的实现和降低资源消耗方面具有其他建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若从短期效应来看,这种优越性则表现得并不明显,经济及环境优势会被极大程度地削弱。这一优势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全生命周期价值与使用主体的阶段性之间的矛盾。由于一栋建筑的使用寿命与每位使用者的使用期间相比显得极其漫长,在这漫长的生命周期内会涉及到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物业管理及各个用户等多方利益主体,而这些利益主体的利益所在和经济需求是多样化的,例如他们需要在各自的使用期内履行义务,追求各自的经济目标。这就造成了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在实际分配中变得复杂,无法使自身的经济优势得到应有的发挥。

2.2国家标准与操作协同不一致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以建筑专家设定的权重系数为参照而形成的框架体系。目前这一体系在解决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的问题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首先,体系中对生态目标的制定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且生态目标的组成与相互关系也比较固定。然而,实际的建设和操作中,情况往往复杂多样的。表现为各地区的资源和地理环境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因此难以按照统一的目标加以实施。同时,这一目标在不同环境下实行的结果,往往是对促进生态和谐发展初衷的背离。其次,该标准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等要素缺乏必要的考虑。绿色建筑的理念要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在这一标准的限制下显然难以实现。

2.3协同工作的复杂性

在理论上,绿色建筑对环境效益的实现是有序进展并合理搭配的。但落实到实际的设计会商时,则会面临种种复杂的情况。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指标权衡的复杂性。由于对环境质量的评定标准各不相同,又缺乏明确的规定,因此常常引起各方在节能、节水、空间优化等不同方面的争议,这一问题在受到经济条件制约的情况下尤为突出。通常的解决办法是以建筑师或甲方的经验为依据进行取舍,而这些经验往往缺乏技术上的保证。

3如何实现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

3.1时间层面

为了解决好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效益与多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首先应从时间层面的角度,对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进行优化。首先,应重点对整体起始端组分进行优化,原因在于起始端的一切细微变化都有可能引发乘数效应。举例来说,在对某节能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将优化列为先行解决的问题,其次才是空调或供暖设施的优化。这是以较低成本换取最佳优化效果的解决方案。其次,应注意技术措施实行的时间性。采取技术措施的时间、次序和步骤都都需要进行适当的优化。最后,针对绿色建筑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全生命周期,因此可考虑实行相对应的实时优化方案。既要保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完成总体优化,也应注重周期内各个阶段的优化措施;既要在设计阶段进行优化,也应在之后的建设和使用中进行优化,形成系统化的优化方案。

3.2制度层面

实现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成功将其经济优势转化为经济利益,不仅要依靠技术和设计方面的措施,同时也对制度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完善的生态经济优化方案应是技术与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绿色建筑这样的建筑产品,其市场推广严重依赖于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合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使绿色建筑能够在我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应努力争取制度上的支持,从而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应该在指标评价标准、生态目标划定等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争取能够在制度的推动下实现绿色建筑的经济优势。

3.3内容层面

面对专业协同的复杂性问题,应在内容层面进行优化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根据多重收益原理,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措施加以整合,使其应用到同一个设计当中,力求使各个措施能够协调运作,发挥整体效能,最终使多个目标得以实现,同时还可以提高每种措施的效率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这一原理可应绿色建筑在环保的不同侧面的措施得以整合优化,从而有效解决协同工作复杂性的问题。

4结论

篇4

我国在推进绿色施工时,主要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并相继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以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1]各项规范规程,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起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倡导绿色施工,启动了专项评价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推进了绿色施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绿色施工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绿色施工的广度和深度均不足,更多地是字面上的理解,并未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无论是技术研究方面,还是管理方面均存在深入不够的情况。

1.1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是评价绿色施工的标准,也是开展绿色施工的基础条件。截止目前为止,我国推出的施工机械和材料的种类非常多,但我国对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评价上却并未形成标准和系统的评价技术,这就使得多尽管品种很大,但真正达到绿色施工标准的却非常少,大部分机械均为噪声大,耗能高。

1.2许多现行施工工艺难以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

绿色施工是以降低消耗、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为基本宗旨的“清洁生产”。但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则是以安全、质量和工期为主要标准的传统技术,并不能够满足“四节一保”原则。此外,我国很少有针对绿色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使得施工技术的主体结构、安装、装饰以及地基等各项技术均处于初期阶段。

1.3资源再生利用水平不高

建筑施工必然产生大量的废品垃圾,我国在建筑垃圾的再利用上缺乏足够的意识,据统计,我国建筑垃圾的利用率甚至达不到15%,而韩国以及欧盟等多个国家的利用率却已经达到了90%。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建筑面积约18亿m2,如对10%的基坑工程进行降水处理,这意味着我国每年地下水抽排量将达到380亿—1200亿m3,即流失了10—33个北京市2011年总用水量(36亿m3),这无疑使我国紧张的水资源受到更大的挑战。

1.4工业化和信息化施工水平不高

对传统建筑业进行全面改善,推动绿色施工水平迅速上升,信息化和工业化是关键。由于我国建筑也工业化水平非常有限,使得产品质量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左右,且施工现在一湿作业为主,工人无论是居住条件还是工作条件都非常差,加之任务量巨大,这些均是导致建筑产品质量受到影响的关键。我国信息化施工起步晚发展慢,到目前为止仍然处在艰难求索的阶段。

2绿色施工推进建议

建筑业推进绿色施工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挑战。为此,如何在建筑行业中真正实现绿色施工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重大问题。绿色施工推进不能够仅仅是停留在字面上,纸上谈兵何来成效,必须真正落实到管理制度、法律法规、技术改造和四新技术的开发上来,并形成业主、政府以及承包商的全方位推进。

2.1进一步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教育,强化绿色施工意识

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指出:未能克服环境进一步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全世界大部分人尚未形成与现代工业科技社会相适应的新环境伦理观[2]。而我国建筑行业人员绿色意识淡薄是导致当前绿色施工无法积极开展的主要原因。为此,可通过文化、经济、法律以及社会等多种渠道、多项手段来加强绿色施工的推进,在不断摸索中解决绿色施工面临的问题,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来扩大绿色施工的宣传力度,使更多地施工人员和施工企业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并带动全民参与到绿色施工的监督管理中来。

2.2各方共同协作,全过程推进绿色施工

1.政策引导,政府结合实际情况颁布相关实施细则、管理办法、行为准则以及激励政策,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绿色施工的推进,鼓励更多地建筑企业重视绿色施工。2.市场倾斜,对市场上以工期为主导的低价竞标方式进行清理,加大对绿色施工企业的扶持力度。3.业主主导,强化业主的绿色施工意识,并组织他们达成共识,使其在绿色施工中投入更多地人力物力,确保绿色施工的真正落实。

篇5

关键词:景观设计;资源;绿地

引言

植物造景是绿地景观的主要元素,是形成城市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方式之一,建立适应区域环境条件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是形成城市绿地景观结构体系的基础。资源型城市对矿产资源盲目的过度开采,从而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大气污染、有害物质的排放等环境问题。有些植物在矿区的小气候条件下不能很好地生长,植物的种类日益减少,致使原有植物群落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这些城市普遍的面临资源逐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资源型城市未来的转型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何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2011年报告指出,我国北方每年的春季遭遇的沙尘暴实际上已经可以被称为煤尘暴了,原因是我国北方主要产煤区恰好位于沙尘暴的主要移动路径上,大风将沿途区域的煤矿污染物,特别是露天堆放的粉煤灰,带到数千里以外的城市,含铅、砷等的重金属元素的煤污染物改变了原沙尘暴的组成,严重危害沿途居民的健康。在依靠煤炭开采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中,煤层的污染问题较其他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也更为迫切。

一、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分析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指的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而起来的城市”。根据当今的数据调查显示,如今我国现在拥有一百多个资源型的城市,大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矿竭城衰”已经成为城市真实的现象。国外著名学者理查德•奥第在1993年研究矿产国家经济发展问题时首次提出,指的是“自然资源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还是取决于一个城市发展的规划与战略”。“目前的相关研究侧重于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来分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涉及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转型和城市规划研究等二个方面,但是从生态景观学的角度研究的学者的太少,且针对还在开采的过程中矿区景观生态的重建。当今阶段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土地复垦和动植物资源、水体的保护等方面;而对于已经枯竭的场地,通过采取改造为生态公园、体育的运动场地以及研究和教育基地等的做法。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危机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资源型城市将会面临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危机。比如以煤炭城市为案列,煤炭资源开始濒临枯竭,开采的成本在不断增加,就业的压力过大,经济发展滞后。并且在开采过后,矿区的水资源开始受到污染,农田也开始遭到破坏,并且受季风的影响,在城市的周边社区以及城市都会受到每尘的污染。煤矿的粉尘,指的是在开采、挖掘和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微小颗粒,其在空气中依靠自身重量可以沉淀下来,但是也可以持续悬浮在空中一段时间,具有可吸入性,对人体的呼吸道以及肺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危害了身体的健康。我国地幅辽阔,是一个资源大国,最为多的是矿产资源。在采矿期间就会引起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环境问题。比如在开采期间就会产生粉尘、塌陷、水土流失等问题,将会严重破坏资源型城市绿地建设的生态环境,很难以与城市绿地结构形成有机整体。比如在矿区开采后剩下的固体废弃物、废液就会直接影响该城市的居民生活环境以及市民的身体健康。其次,过度地开采矿区资源将会多多少少改变原有的地形,同时会引起地面表层的变形以及坍塌。最后,森林资源锐减。再资源区资的过度开发对原有的森林及草地资源也会造成大量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造成了森林资源日益的锐减,资源型城市本来可以利用的生态“绿肺”久而久之将慢慢消失,所以资源型城市绿地景观结构设计系统很难以形成。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下的景观设计策略

(一)“绿色吸附墙”设计策略

任何系统都具有自我的调节能力,当其受到外部干扰的时候,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作出积极的反应。而当这种调节超出了系统本身的承载范围,则需要引入适当的外界人工干扰。以露天的煤矿区为案例,针对因过度开发而造成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有必要根据露天矿坑的条件去建立合适的生态系统修复模式。目前,生态修复的方法主要有工程修复、生物修复等。植物修复是指用植物发达的根系来吸收、转化、移除土壤的沉淀物以及有害的物质,同时将有害的污染物质吸收并转化为有利的气体。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绿色吸附墙”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城市风的原理和碳的吸附特质,研究设计出一种同时具有粉尘吸附煤矿尘粉、污染物颗粒的目的,同时根据多年城市风的方向,在平面布局是对城市建筑物吸附墙的角度进行设计,合理地引导风向,营造出最适合的风环境,从而达到最为高效的吸附粉尘的目的。该设计这样是为了资源型城市矿区的扬尘现象,为了改善扬尘现象影响周围居住的空气质量。因此,建议绿色吸附墙设置在矿区的附近。在建筑物的设计最初阶段,在构筑墙体的同时,我们必须要预留出未来植物的生长空间,逐渐形成适宜相关植物生长的微环境。在中期的时候,当建筑的墙体吸附达到一定的密度之后,土壤结构较为稳定,可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辅助完成固土和改良土壤的条件,同时,注意利用场地原有废料的铺装,尽量地减少硬质的铺装,为了保证雨水及时渗透,保证地表水的径流和地下水循环的畅通,设置部分雨水回收的装置,满足绿化灌溉的需求。最后,再经过一段的时间的生长,整个建筑的小环境气候达到人们最舒适的环境。“绿色吸附墙”在美化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美化城市、节能减排和充分利用城市垂直墙面的资源。在环保经济与效益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绿色吸附墙”能够帮助过滤空气中的粉尘、烟雾、重金属颗粒物以及其他的有害成分,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碳,来释放氧气。二是有利于降低城市的噪音。三是绿色吸附墙为建筑区域为野生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空间,有利于构建城市的生态系统。四是有利于延长墙面的使用寿命,墙面的垂直绿化能够保护墙面不受气候的损害、紫外线的辐射以及机械的破坏,可能大大地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五是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这个过程给予了建筑物良好的局域环境空间。整个过程我们必须将景观的生态修复放到首位,消除粉尘、重金属污染物颗粒是资源型城市景观转型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动态的景观进程中,为了消除空气污染而设计的“绿色吸附墙”,以及建设“绿色吸附墙”所需要的配套设施以及整个过程中,构成了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景观结构体系。

(二)构建资源型城市复合功能的绿地景观结构生态体系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当中,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在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的问题。为了改善资源过度的开采,同时被严重破坏的开采区范围内,规划并种植植物群落结构,应该尽快使该区域的绿地景观融人到城市内部其他绿地景观结构当中。在资源型城市的塌陷区治理过程中,资源开采会引起当地地形破坏,对于城市绿地景观结构的构建将会是一个难题。在资源型城市的塌陷区,使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原有的生态地貌,如何再一次进行景观设计与规划是资源型城市转型重要一部分。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状况,通过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学、植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为了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我们可根据对于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的开采对于土壤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去规划种植树种,促进资源区域内已有的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体系,这样不仅仅能够弥补植物造景中植物种类减少的不利局面,给当地绿化景观带来新鲜的气息,而且改善了土壤状况、净化城市水源和空气,并最终加快了资源开采污染区与城市建成区的绿地景观结构体系形成的步伐。很好地改善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状况,恢复森林植被,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构建城市的绿色生态圈。针对资源开采造成的森林资源的破坏,因此,在城市转型期间采取必要的策略,恢复前期资源开采荒废区周围的森林资源的植被,形成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生态结构体系。例如,实施封山育林,加强保护力度,提高地表涵养水源。最大程度地去配合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实现人、城市与环境共生的发展状态。

结语

当下我国国内城市都将面临着转型的发展困境,但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表现得更为突出。本论文在景观学的角度下提出了转型的设计策略,将会是一次有意义的探讨。任何一个转型策略总是要有一个合适的落脚点,面对资源型城市居民当前直接面对的空气污染、生存条件恶化等问题,作为人与自然关系密切的景观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为突出。构建资源型城市景观结构体系,不仅仅可以改善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最终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雪琴,王婷婷.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评价[J].科研管理,2015,36(07):70-78.[2]李贵芳,王育红.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资源科学,2015,37(06):1266-1278.

[2]陈哲蔚,陈玎玎,王茢,陈广英.城市小型休闲绿地景观资源利用初探[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7):3-5.

[3]孙浩进.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效果、瓶颈与路径创新[J].经济管理,2014,36(10):34-43.

[4]谢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下的景观设计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03):33-35.

[5]苏继红,董杰,刘文玉,陈生.煤炭资源型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煤炭工程,2011,(07):24-25.

[6]张彦.煤炭资源型城市塌陷区景观更新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9(03):51-53.

[7]陈哲蔚,陈玎玎,王茢,陈广英.城市小型休闲绿地景观资源利用初探[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7):3-5.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保护,意义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房屋面积的中国,也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市场,我们测算,未来 10 年,中国绿色建筑市场改造的规模将超过30 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个需求的市场化运转,不但必然成为中国最大的改革主题之一,也将成为中国人民生活最流行的消费追求。

2.推动与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经济发达,城市化发展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建筑业大力发展为改善人们生存环境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这种对能源过度消耗的建筑使人类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而绿色建筑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能源与环境的问题。首先,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能源紧张的必须。能源是建筑发展的生命,建筑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体系,许多高消能、高投入、低效率的建筑使得能源问题日益严竣。或许有人会说,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能源丰富,但死水怕瓢盛,再丰富的资源不加以合理规划利用,不走节能、再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终将面临能源枯竭,生态环境重度污染的困镜。事实上,我国的人均占有自然资源量相对于世界平均量是处在非常低的水平。面对严竣的时代考验,绿色建筑体系的价值赋予了其历史使命,是当前社会条件下,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必须途径。其次,是解决气候污染的重要措施。时下,气候异常是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气候问题被提上日程。客观现实让人们认识到,建筑业的发展不仅造成能源紧张,也成为制造自然气候污染的重要元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是大量的建筑,它对气候环境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而基本上所有的建筑都需要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这也是建筑对气候环境污染的一大原因。据统计, 50 %的全球能量消耗都是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造成的。气候污染,全球气温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绿色建筑以低能消耗、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特点,切合节能减排主题,对解决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解决气候问题一大重要创举。因此,要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人类生态平衡以及和谐共进,就必须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这种在倡导低碳环保,遵循自然生态原则的前提下的建设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将关系到人类更加长远的未来。

3.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建议。

3.1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从进入人们视野到人们对其基本理念的认知,再到进入技术实践研究中,时间并不长。相对来说,我国发展绿色建筑起步较晚,直到2005年,“建设节能与绿色建筑”才正式列入国家科技优先发展规划之中。政府不断出台的相关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为推动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和前提保障。截止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推崇,建设面积突破了预期目标,各地相继推出一批示范性项目。绿色建筑的政策制度、评价制度、创新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立足长远,我们不能只看到成绩,发展的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更有待于我们解决。由于起步晚,我国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实践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各地发展水平不均,建筑总体规模比较小,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绿色建筑理念应运与技术实践的研究相对落后、缓慢,形势尤为不乐观。虽然“绝色”理念已成为共识,但现实中,绿色建筑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多困难。

3.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合理建议。

直观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现状,总结问题,结合实际,当前我们首要任务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改进:①增强政府介入力度。追溯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政策的推动作用巨大。因此,我国政府部门也要增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共同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作为发展的领头羊,实施诸多鼓励性和引导性政策,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②绿色建筑发展的法规保障有待完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制约和保障,绿色建筑也不例外。而我国是惟一一个以国家形式来推广绿色建筑的国家,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上更具社会影响,应依据我国情,举全民之力加快完善绿色建筑统一标准和地方标准体系的编制,确保标准能够覆盖不同的气候区及不同类型的建筑。③需要更理论、更适用技术的支持。绿色建筑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把握,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统计。我们要大推广绿色理念使之深入人心,在国外先进理论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与创造适宜本土的绿色建筑技术,走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使之再跟我们的理论结合起来,为绿色建筑了发展创造一个实实可实现空间.

4、如何节能环保

4.1 注重“产学研”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

1)开展标准化 、多样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设计 ,为实现住宅建筑节能的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提供技术支持。

2)在建筑体系上 ,要加快以承重结构为主线 ,包括围护结构、隔断、厨卫、门窗、管线等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符合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完整建筑节能体系。

3)加速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使用智能遮阳及门窗自控系统,门窗应向节能、高档、新型、多功能、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减少使用能源,卫生间上下水管设计和使用 U 型管,避免外溢返臭和冬天防寒。

4)使用建筑节能部品体系 ,包括护 、厨卫 、设备 、智能化、小区配套等六大部品体系,要形成通用部品、系列开发、规模生产,不断研究、设计、生产出新颖、环保、防腐、隔音、保温、隔热的建筑节能材料。

5)在住宅中设计储放再生水的固定容器,充分利用再生水,要使建筑成为节能建筑和绿色环保建筑。

4.2 工业固体废渣在建筑材料中的综合利用

以粉煤灰为例: 据有关资料统计 2005 年产量已达到11677 万吨,综合利用 5592 吨,排入河海 176 万吨。 主要用来生产粉煤灰水泥、加气混凝土、蒸养粉煤灰砖、烧结粉煤灰砖、粉煤灰砌块。 而煤矸石建筑行业每年用来制砖就是 2000多万吨,年产砖 30 亿块。 由此可见,建筑工业为工业固体废渣的综合利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据计算 2005 年工业固体废渣的平均利用率是 39.7%,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结语

实施绿色建筑要建设一个节约型的社会外,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只有把两者有机地整合为一个系统工程,才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实现绿色建筑, 除了干好本国的事业外, 还特别强调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对世界人民的影响,虽然我国还不是发达国家,还没受到京都议定书的制约,但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用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在世界面前显示出大国的义务、大国的责任、大国的风范,在世人面前,让中华民族的精神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 佚名《浅淡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网》 2009年09期

[2] 薛敏《绿色建筑对环境安全的保护意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李双 《建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第14期

[4] 华夏 张擘《探讨绿色建筑实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第15期

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污染;长远发展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急遽加剧,地球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气候问题日益困扰人们的生活,而我国建筑业的消耗也成为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筑业成为人们致力于改革创新的重要领域,进而提出了“绿色建筑”这个全新的概念,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发展绿色建筑的新潮流。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在历史长河中,建筑被赋予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并升华成为一种文化理念,成为象征某种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的载体,还蕴含了丰富而凝重的文化色彩,逐渐形成一种系统或体系,我们称之为建筑文化[1]。

1988年“绿色建材”在国际材料科学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在1992年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确定,1994年设立了“可持续产品开发”工作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和适用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能够共生的建筑。还可以称其为可持续发展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生态建筑等。其核心观念是要杜绝粗制滥造、浪费的建造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从而达到降低的能源、资源的成本 [2]。

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时展中的各种问题,从天人合一、崇尚节简中正秩序、以人为本、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让人们开始反省并意识到要从中国传统建筑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寻求我国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并把“绿色建筑”归纳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建材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节约资源和能源;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幸福生活空间;力争做到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3]。

二、我国面临的建筑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发展迅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飞快的阶段,人们正享受着各种高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却往往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致使环境严重恶化、土地加剧沙化、空气质量下降、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日见枯竭等。目前居住环境的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媒体大众的关注,如甲醛的危害、室内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放射性核素的危害等,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追求健康绿色的居住环境。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能源与资源,对环境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由于建筑材料是在建筑行业中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材料和原材料,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是消耗天然能源和资源最多、对大气污染最严重、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大的因素之一,而且已经成为建筑材料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人们对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的认识从而提出的要求,运用绿色

的设计、绿色的建材营造绿色健康的人居环境不仅是全球建筑行业的共同目标,也正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建筑潮流[4]。

因此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致力于开发使用绿色建材,主动有效的利用资源和能源,合理的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回报自然,使人类拥有健康、舒适的居住生存的环境,使人类妥善地处理自身生存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与自然相协调,与环境共生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5]。

三、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优势和前景

由于我国悠久的传统建筑文化,再加上我国有着多样化的地理和气候特征,所以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相当大的潜力。

1、发展绿色建筑的节能潜力。我国现有的建筑面积超过了400多亿平方米,再加上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导致我国现有的建筑95%以上都属于高耗能建筑,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要想达到同等居住条件和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就必须改造我国现有的建筑使之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的潜力[5]。我国要求规定在“十一五”期间全部节能减排的任务至少有20%需要由建筑行业的节能承担。据资料显示,如果把50%的节能标准认真贯彻执行,局部地方落实65%节能标准,到了2020年,我国每年最少可以节约标准煤3.54亿吨,可以完成国家在“十一五期间”节能任务目标的30.7%。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进行节能,还能为用户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这是世界建筑发现的潮流,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是,截至到2010年11月底,在我国只有85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星级能效标识,在现有的建筑中数量还太少。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任务[6]。

2、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各种研究数据显示,要想达到与发达国家同等的节能减排效率,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时需要投入的成本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要少很多,在完成世界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时,有着十分明显的比较优势。

3、相对成熟绿色建筑技术已大大改观我国建筑现状。高能效照明技术是各种减少建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中最有效技术,在我国已经陆续被推广开来。在建筑行业中可以使用高能效的设备、节能型的家用电器和太阳能热水装置等,这些比较成熟实用的技术,在悄然的改变着我国的建筑格局[7]。我国从“十一五期间”开始,就开始加强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并获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对在全社会的推广中产生给了很大的帮助。

4、我国古代建筑学者的智慧结晶提供良好的条件。由于我国的各个分布着大量的结合了地域气候特征的建筑,如陕西的窑洞、内蒙古的毡房,这些建筑都具有巧妙利用了通风条件和浅层地热能,使建筑物实现冬暖夏凉,而且我国还拥有在庭院中种植花草树木来遮阳降温、增加美感的优良传统。这些设计都是我国古代建筑学者的智慧结晶,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8]。

四、我国绿色建筑长远发展的几点建议

众所周知,建筑物的设计过程是整个建设过程的龙头。设计师在设计阶段要同业主一起就建筑物的各项环境指标进行实地考察,要结合国家相关法规及各级各地政府的管理体制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按照绿色建筑的技术体系无条件选择对人体无害、环保、绿色的建筑原材料。但是绿色建筑最近几年才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我国目前尚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许多政策也都不完善,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只能依赖单纯的市场调节[10]。

尝试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展绿色建筑试点工作,着重要求新开发的建筑要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去建设,强制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在各级政府节能减排工作考核中也加上发展绿色建筑的情况,对供热体制积极进行改革,对供热计量收费制度进行大力地推广。出台详细的绿色建筑推广财税激励政策,要有完善的财政资金扶持鼓励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与绿色生态小城镇的实施方案,出台促进绿色建筑推广税收优惠政策。此外,还要加速新型绿色建筑原材料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激励政策,强制性限制或淘汰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产品使用[11]。

仅有国家和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是不够的,大众及公众媒体要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大力宣传工作。对于绿色建筑这一全新的概念,大多数人没能够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是少数的建筑专家了解绿色建筑给人们带来的益处,但是这种现状直接影响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12]。

当国家、各地政府、开发商、业主都认识和了解绿色建筑的好处、带来的长远利益以及投资回报,才能更加顺利的实现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大力发展力度。提出发展绿色建筑的要求是要密切地联系发展主题,要让民众了解,我们国家坚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致力于环境保护并不能只是简单说说而已,而是要让全体人民都在头脑形成环境意识、绿色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当公民在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中落实、响应绿色建筑政策,改变传统观念下我们对建筑行业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加快发展我国绿色建筑的势头,所以需要全社会公民的共同参与[13]。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兴起、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从“向自然最大限度的索取”改变为“向自然最大限度的回报”,这个观念的转变也让人类付出了巨大而高昂的代价,同时也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解决居住环境的健康问题对我们生活的必要性,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回归自然,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尽可能不使用有毒的建筑原材料,运用绿色建材让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人居环境是新世纪任重道远的目标,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14]。

参考文献:

[1]李少红.浅谈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2).168-169

[2]赵安启,刘 念.中国古代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念概说[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 1):36-40.

[3]朱慧明.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8).154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8-89

[5]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绿色建材与建材绿色化[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4-58

[6][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75-79

[2]孟令健.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及展望[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 236-238.

[7]何星华.绿色建筑与企业发展[J].工程质量,2006(1): 33-37.

[8]蔡利雄.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J].江西科学,2010(03).

[9]马光红,张志刚.绿色生态住区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06(6).

[10]沙凯逊.成本与价值:绿色建筑经济学思考[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5(3).

[11]施骞,柴永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分析[J].建筑施工,2006(3).

[12]徐伟,吕晓辰,邹瑜.中国建筑能效标识研究[J].建筑科学,2006(4).

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节能;绿色生态;新型建筑材料

1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建筑工程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发展规模的扩大,建筑能耗也逐渐发展成为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的建筑能耗约占全球能耗总量的25%,成为建筑能耗最为严重的国家。人口数量的巨大以及广阔的国土面积,进一步加速了我国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速度,建筑工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使得我国的能源开发利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有效解决我国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问题,我国设定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通过改进建筑材料和控制建筑数量等方法实现对建筑工程能源消耗的有效控制。

我国建筑节能工程的发展,使得能源节约理念在建筑施工中得到有效落实。在建筑施工中,进一步控制建筑节能的范围,通过选取更具节能性质的材料以实现对降低建筑工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并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节能还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提出了一定要求,为有效减少工程的能源利用量,需要更为科学的设计建筑的结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集中建筑支持能量,以有效减少能量散失,进而实现建筑工程的节能建设。而由于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尚未得到完全普及,因此我国建筑能源消耗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面临巨大挑战。

2 新型建筑材料利用

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也就是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建筑结构的节能设计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强调太阳能与建筑结构的有机结合,通过将太阳能装置应用到建筑结构的取暖和发电等领域中,实现建筑设计中新能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不同太阳能装置的结构与功能是不同的,所以在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中,针对不同的太阳能装置要采用针对性建设方案。建筑设计中新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以及太阳能空调等。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原理是通过特殊材质吸收太阳光能量,并在热交换器的作用下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进而实现对太阳能热水器中水体的加热。由于太阳能热水器的运行不需要投入任何运行费用,因此在学校,医院以及政府部门的建筑设计中通常受到广泛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结构的结合方式主要包括设备的固定安装和管道的搭建两种,太阳能设备的固定安装是指在建筑结构的屋顶安装固定的太阳能热水器,使得热水器成为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在有新住户进行居住时,能够直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无需对装置进行处理与改动。而在管道搭建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建设中,一旦住户出现搬迁,就会带走太阳能热水器,新住户的到来则需要重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需要在墙壁和地板上重新开孔并施工,重新安装热水器,而由于此种安装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前一种方式。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建筑工程发展中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是通过利用太阳能电池方阵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伴随着我国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日渐普及。在建筑结构中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首先要在屋顶铺设光伏组件,进而将光伏组件的引出端接在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控制端,通过控制光伏转化速率实现对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有效控制。伴随着建筑工程开展中新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光伏组件的形态发展将会更加注重建筑结构的一体化,通过在建筑结构中添加光伏涂层,使得太阳能发电技术更具观赏性,也有效保证了建筑工程中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3 绿色建筑未来发展态势分析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阶段,加之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使得绿色建筑的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为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设设计要保证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整个建筑群都要实现节能、节水等环保要求,进一步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建筑群的智能化程度。

3.1 建立绿色建筑标准化规范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绿色及爱女主标准体系,补充绿色建筑规划中的不足,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再到最后的验收以及实际运行管理,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加快完善不同气候条件以及地形条件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全方位的提高绿色建筑评价效果,并且培养专业高素质人才组建绿色建筑评价机构,从而保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3.2 建立绿色生态城区,使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化

我国现代城市发展应该建立绿色生态城区,将绿色建筑集中建设,根据生态环保理念的要求,基于节约资源的要求之上,进行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从而实现绿色建筑集成化管理与运行,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效益,促进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3.3 绿色建筑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实现绿色住宅产业化

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节水设计以及其他设计都离不开现代高科技的应用,因此强化绿色建筑设计中所应用的科学技术,也是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我国政府要积极推动建筑科技的创新,鼓励节能技术的应用,推广适合现代城市住宅区的绿色建筑管理体系,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估计建设设计、研制以及施工于一体的施工基地,进一步完善建设材料生产、建筑施工等环节的验收指标,提高绿色建筑实际使用价值,鼓励现代住宅建筑一次性装修,推动个性化装修模式产业化发展。

4 结语

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科学利用新能源,不仅实现了对新能源的有效开发,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建筑业与能源节约工程的联系,通过新能源开发利用与建筑业的有机结合,提升了我国建筑工程的科学技术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建筑技术,使其能够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有效减少我国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同时有效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2] 阳波.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08,01.

篇9

[关键词]节能理念;设计应用;建筑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057-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人们也逐步认识到环境问题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不便之处。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崛起,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受到了极大挑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建筑企业要利用新科技,把节能理念融入到日常设计中,促进建筑节能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1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应用现状

1.1节能建筑打造优质生存环境

为了发展经济和节约成本,一些工厂丝毫没有环保理念,将工厂的废水,废气随意排放,这种做法加剧了环境污染的进程。由于各地随意排放的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已经远远超过了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范围,这种现象将会引起温室效应和海平面融化的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控制全球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浓度,低碳理念应运而生,并且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层次的享受,这就为节能建筑的设计规划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节能建筑能够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大自然的无污染能源,帮助人类打造一个适宜居住的贴近大自然的新环境。例如,2009年,美国建筑公司在美国的加州地区开发了60000m2的节能建筑住宅区,这个不被社会人士所看好的郊区住宅,在短短3个月内就被抢购一空,这种现象就充分体现了节能理念与建筑相结合的巨大吸引力。

1.2节能理念为新型建筑带来发展新天地

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节能理念应运而生,并成为建筑行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民消费不仅体现在物质享受,同时也更加倾向于精神享受,这就为节能理念的应用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例如,2014年,仅北京、上海、深圳三座一线城市,就实现了节能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这就标志着我国逐渐进入了节能建筑新模式 ,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发展节能绿色建筑,适应生态环境的建筑新模式。

2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应用策略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人文社会的飞速发展,节能理念新建筑已经进入了建筑行业,并且形成了自身的设计体系。无论是从室内的材料铺设还是到室外的大面积节能应用,节能理念的环保建筑都能够渗透其中。节能建筑的崛起必将给建筑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建筑企业要把握住节能理念的发展方向,学习西方先进节能理念,把节能环保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为企业自身增添时代的新气息。

2.1节能理念在建筑选址和周围环境的应用

传统的建筑选址一般以人类聚集地为主,特别是繁华的街道,尤为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随着城市环境的大面积污染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居住地区正在向接近自然的农村搬迁。因此,建筑企业要把握住时代潮流,利用节能理念选择合适的自然区进行建筑修建,同时也要考虑到周围的建筑环境,把节能理念应用其中,特别是利用好对太阳能和水能的应用。首先,建筑企业应当选址在接近大自然的自然无人区;其次,一定要有良好的节能环境,利用节能观点完成对建筑物室温、建筑物空气流通、资源循环利用的良性设计,建造出有企业特色的建筑物。例如,天津恒业建筑公司,在2013年的郊区改造中,利用节能理念,充分利用风能和潮汐能,实现了小区的能源利用化,既帮助业主节约了生活资源,又吸引了消费者购买,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双赢的良好格局。

2.2利用新型节能材料进行建筑构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适应人们的需要,也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节能建筑的理念应运而生,并且节能建筑也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建筑企业利用最新科技完成对建筑材料的改进,实现材料的节能化,这就是对节能理念的最大应用。例如,近几年,建筑行业广泛使用碳纤维替代传统的建筑塑料,在满足社会环保理念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建筑成本,实现了建筑的节能构型,使得企业可以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3结语

节能建筑理念的诞生,标志了人类社会进入了环保低碳的科技时代,是社会发展,人类思想变迁的最真实写照。因此,企业就必须把握住时代潮流,严格把握节能理念,把节能观点应用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帮助公司完成自身的社会转型。总之,建筑企业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冲击时,就必须要有所创新,利用好节能理念,创造出低成本,高品质的节能建筑材料,帮助企业应对将要面临的一切挑战。

参考文献:

[1],郑学玲.浅谈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2]耿前欣.试论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 .

篇10

关键字:现代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能源;主动式技术;被动式技术

Abstract: Energy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in our life and production. However, all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different energy tension, and even some energy will be exhausted, which seriously hinder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 In order to solve the energy threat, we implemen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nergy. For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we should from the ang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ke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of green and healthy, it is also present 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ergy-sav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The concept and idea of green building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green technology is described.

Key words: modern building;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green building; energy; active technology; passive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界70年代首先提出绿色建筑的理念。这一理念在在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进一步得到发展。根据有关数据我国的现有的建筑总面积已达400亿平方米以上,有关专家预计2020年的中国建筑面积将会增加300多亿平方米。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对于这一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绿色建筑,毫无疑问就是对建筑的品质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不仅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感。绿色建筑的开发要求开发商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严格要求。【1】【2】

2 绿色建筑概念的浅析

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通过最大限度对资源的利用,同时对环境最低限度的影响,健康是其主题,适度的舒适,并实现人、自然和建筑的和谐统一,这就是绿色建筑的概念。建筑节能要求在保证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以及室内的热环境质量时,尽可能的降低能源的消耗。【3】

3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城市建筑物中存在能源应用不合理的现象

目前煤炭是我国主要的燃料,能源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太阳能、地热、风能和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在现代建筑中的利用率非常低。在我国,每年新增20亿平方米的新建城乡房屋,这些当中的8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在我国,全国总能耗的30%是建筑总能耗,其分为建筑能耗和建材生产。在建筑总能耗中建材的能耗占到了全国能耗总量的12.48%。建筑中的能耗,其中材料的保温性差、技术落后。而且传热的能耗达到73%~77%。中国的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高于发达国家能耗的2~3倍,对我国社会能源造成严重负担,并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路,成为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4】

3.2 主动式技术与轻视被动式技术的对比

目前,大部分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对楼盘包装,只注重主动式技术的使用,而对于高效率的被动技术的应用而忽略。这样既大量的投入成本,有不能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在现实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现象:大多数提出绿色环保节能的校区中,多数的卧室和客厅都采用宽大的落地飘窗、楼群之间的日照和通风考虑欠缺、小区停车位采用硬质铺面、建筑设计中基本对遮阳、小区微气候没有考虑。

被动式的绿色建筑技术应该是整个绿色小区建设中首先考虑的技术手段。被动技术的实施简单、投资低、综合效益高。并且持久性与建筑物的寿命一样,从而不存在后期保养维护的优势。在当今出现轻视主动式技术而重视主动式技术这种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产开发商根据人们的生活方式过分的迎合以至于误导,甚至对利润的追求最大化。例如宽大的落地窗时尚流行,人们认为只是豪宅的标志构造,有对自然景观接触的渴求。然而在现实中对建筑群中日照和通风考虑不足,这是因为开发商对于建筑容积率过分的追求。【5】

4建筑节能的意义

4.1建筑节能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工业发展的命脉。能源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旦没有能源,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停滞,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由此可见,浪费资源可能致使人类社会走向灭亡,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度的降低能源,对于建筑建设也需要节能。近几年我国的节能建筑中符合标准的不到I%,高能耗建筑占据绝大多数,因此我国发展节能的建筑是势在必行。节能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造价较高,但是投入较少,收益较大,在长远利益来看利大于弊。节能建筑的建设和对建筑的节能改造,必然产生超大规模的市场,将带动新型建材及节能技术快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和建筑科技的更好发展。【5】【6】

4.2建筑节能对环境的需要

在我国北方,冬季来临时煤炭是主要的采暖能源,并以电力为辅。根据有关统计冬季采暖煤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及烟尘,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对生态环境、大气及人类造成的严重的危害。由此可见,降低建筑能耗,建筑节能是改善大气环境势在必行的重要途径。【5】

4.3四节、二环保

这里的“四节”是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二环保”一是对建筑物外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对大自然造成最低的污染,以至于零污染;二是建筑物内的环境保护,以确保人类的健康。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表现为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的三个最大特点我国正处于房地产开发的繁荣时期。已有建筑和新建筑在建造和使用中不断的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必须在建筑业中全面细致地实现“四节二环保”,这是当代建筑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内容之一。【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