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

篇1

一、武术套路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重要性

前面已经提到,武术套路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术魅力展示的主要形式,有的人喜欢进行武术学习是因为武术可以帮人强身健体;有的人喜欢武术是因为偏爱我国这种独有的武术文化,被武术的文化魅力所吸引;更多的人喜欢武术是由于喜欢优美的武术动作和连贯的武术套路。他们通过武术学习可以增强个人魅力,随心所欲的参加各类问题活动,并从中感受快乐。所谓武术套路指的是一整套武术动作串联在一起,每个动作之间具有非常好的连贯性,而且武术套路在锻炼人们身体素质的角度也有所侧重,通过一套武术套路的学习可以说锻炼了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在我们的大学武术课堂上太极拳几乎是作为一门必学武术套路存在的,通过一整套太极拳的学习几乎锻炼了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关节,非常有助于我们身体素质的提高。武术套路作为武术最主要的学习部分,决定着学习者对武术的兴趣爱好走向,注重武术套路的可以提高武术教学课堂的魅力,让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变得日趋强烈,无形之中提高了武术教学的效率,有助于我国武术的推广。

二、如何进行武术套路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注重单一武术动作的教学创新

武术套路是由一串联武术动作进行串联后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武术套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通过先对单一武术动作进行教学,然后将单一的武术动作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单一武术动作的教学至关重要。在单一武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所学武术动作的标准化教学,老师先做示范,同时将单一武术动作的动作要领告知学生,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动作结合老师所讲的动作要领进行武术动作的学习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教学方法。由于不同学生的模仿能力不同,不同学生对武术动作要领的悟性或者说理解程度也不同,在老师没有进行规范教学的前提下,学生所做出的单一武术动作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武术单一动作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对每一个学生的武术动作进行纠正,确保他们所学动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如果学生人数较多,这种进行每个学生动作纠正的方法固然不可行,为了尽可能的规范学生的武术动作,可以在教学课堂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武术套路教学经验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最容易出错的动作,加强对武术动作要领的讲解,提高学生武术动作学习的规范性。

(二)注重武术套路整体性的教学

武术套路是由多个单一的武术动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整体,对于武术的表演性来讲,武术套路的整体性非常重要,单一的武术动作做的再标准,如果连贯性不好,也就是说武术套路的整体性不好,对于武术学习者来讲也是非常不利的。很多人认为武术套路的整体性练习只能等到整套的武术套路学完以后才能进行,其实不然,武术套路的整体性练习可以说贯穿着整个武术套路学习的全部过程,只要我没学习了两个货两个以上的单一武术动作就可以进行武术套路整体性的练习,通过对武术套路整体性教学的重视,可以很好的提高武术课程的教学效率,也可以使武术学习者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烈。

(三)让学生自编武术套路增强学生对武术的创新能力

无论是单一武术动作的学习还是整个武术套路的整体性学习都是针对初级的武术学习者而言的,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习者来讲,他们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会认真学习老师所讲的每一套武术套路,还会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武术动作和要领,进行武术套路的自编。结合学生的武术基础实际情况,老师应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武术套路的自编,并要求他们结合自己所编的武术套路总结一些动作要领,老师根据他们的武术套路和动作要领给予相应的辅导和纠正。通过武术套路的自编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对武术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武术文化的精华。

篇2

2001年中国武术协会初步提出在竞技武术套路中增加难度动作的设想,并于2002年3月在试行的新规则中开始启用,2007年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增加了难度评分,使国内国际竞赛规则得到了统一。规则中将竞技武术套路的评分分为动作质量分(5分)、演练水平分(3分)和难度动作分(2分)三大块进行评分的,一方面由于运动员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后,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评分已不能很好的区分运动员的武术套路竞技水平;另一方面受规则的影响,难度动作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体现竞技武术套路水平的关键。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分析,近年来,学术界围绕高校武术套路运动员难度竞技水平所做的相关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对高校武术套路运动的研究

目前针对高校武术套路运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武术套路运动教学、开展现状以及发展对策等方面。

如金红梅2007对浙江省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师或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该省武术套路的开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 [1];曹佩芳2008年从安徽省高校武术教学套路现状入手,对武术教学套路进行现状调查,发现武术套路教学的安排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武术教学的发展对策[2];张修昌、周圣文在2008年的研究表明湖南省普通高校武术水平普遍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高 [3];张一龙、张继生通过对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的现场技术和名次的统计,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高校武术教练员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湖南省高校竞技武术水平的提高提出了相应对策[4];贺天津运用学校体育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较系统的、从客观的角度探究江西省高校武术套路高水平运动队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5]。周新新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提出了发展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6]。徐培文2006年在《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规范之探析》中指出目前多种因素使得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不够科学规范,而武术套路教学的科学规范是武术教学之根本,并通过对普通高校套路教学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的阐释,分析了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规范化难以实施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7]。李通国2007年的研究认为:武术套路教学文化诉求可以改变武术套路教学单纯的教习技术的现象,转而诉求于武术的文化和精神元素,使枯燥的技术学习转变为丰富的内在的精神追求,利用高校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理解问题的能力[8]。

以上研究虽然针对的是不同高校的武术套路运动研究,但都提出了高校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不容乐观,武术套路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当使学生失去了上武术课的兴趣,造成了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的尴尬局面,针对出现的问题所提出的建议不乏新意。但对高校武术套路教学内容的设置创新、师资队伍体系建设以及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培养的研究较少。

2 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员难度动作的研究

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员难度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现在难度动作的编排和完成两个方面:

如李本一等通过对《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女子刀术难度动作编排选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分值全部超出规则规定的2分,运动员选择的动作难度全部属于跳跃类,B级动作难度是动作难度的选择重点[11]。赵秋菊、李立杰目前我国高水平女子长拳自选套路运动员难度动作编排及完成情况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表明:运动员参赛套路中编排的动作难度均为跳跃类,以B级难度为主,连接难度动作中D级连接相对较少;动静连接难度组合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相同难度动作组合的顺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2]。胡玲、徐彩桐2006年通研究表明:辽宁省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难度选择方面,男运动员倾向于A、B级动作难度、B级连接难度,女运动员倾向于A级动作难度,A、B级连接难度;在难度完成方面,男运动员的A、B级动作难度、A级连接难度完成较好,女运动员的A级动作难度、A级连接难度完成较好[13]。李本一、姚丹、翟晓丹等认为:难度动作分值普遍高于所规定的满分;难度动作堆积,出现头重尾轻的不平衡感;套路编排雷同,高难动作和创新动作偏少;男、女运动员在自选太极拳、太极剑中的难度动作选项的空间不够,没有自由度,难度动作有呈“规定划”方向发展的趋势[14];刘成兵,付兵研究认为:浙江省优秀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2006年后出现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成功率明显下降。优秀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成功率也呈现出不容乐观的状态,跳跃类难度动作质量不符合标准[15]。张秋2004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心理、生理、专项素质、专项技能对女子长拳难度动作成功率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空中转体速度、落地时的身体姿势是决定难度动作成功率的关健[16]。温佐惠在研究中指出2003年套路竞赛规则基本上在评分标准上达到了国际要求,但是评分标准中难度分值的增加,使大部分运动员在编排时只注重难度的编排[17]。

以上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较高水平比赛的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难度的编排与完成上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对难度动作编排与完成的分数、类别和级别的研究上,缺乏对三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2)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针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对于中低水平运动员难度的编排与完成研究较少。(3)在研究地域上,偏向对武术套路竞技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对于很少在全国或世界武术套路比赛中拿牌的地域很少涉及。

3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训练的研究

李江、王征宇2009年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吉林省武术队的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他指出难度动作是所有教练与运动员的重要训练内容,它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而科学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直接获益,提高难度训练的质量对运动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18]。林北生2008年对影响旋风脚720度成功完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分阶段训练对旋风脚720度技术的掌握非常重要[19];代林彬、陈峰2008经研究认为难度动作的专门化训练是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课的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难度动作的技术要求及评分要点,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来辅助训练,注重创新技术诊断模式和针对性训练手段,为难度动作训练创造良好的训练条件[20]。

篇3

关键词:体育教育;武术套路;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4-0113-06

武术套路必修课程一直是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并不断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武术教育人才。但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涌动、“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及武术运动进入中小学教育的推行,社会对武术教育人才的需求方向发生了变化,而现有的武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依然遵循原有的社会需求设置,缺乏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因此,本研究基于调查数据,对沈体体教专业武术套路必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和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使其与培养目标保持较高的符合度,并为提高沈体体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体体教专业武术套路必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为研究对象,以部分高等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武术专家和教师及从沈体体教07、08、09级中随机抽取的30个班级共95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检索、搜集有关高等院校武术普修教学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相关专著和期刊,对指导性文件、文献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归纳和整理。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对信度进行检验,统计分析得出,教师及学生问卷系数分别为0.785、0.792,说明信度很好。运用结构效度对问卷效度进行评价,因子分析后得出两份问卷各因子的成分均比较理想,问卷结构基本符合本研究的理论构想和框架,结构效度可以接受。

1.2.3 专家访谈法 走访及电话访谈了北京体育大学等八所高等体育院校的多位专家,针对与本研究相关的诸多问题,听取他们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研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必修课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的时代背景

2.1.1 武术运动走进中小学

为充分发挥武术的教育和健身作用,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这标志着武术迈开了进入全国中小学的新步伐。因此,为迎合当下中小学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从师资培养的角度讲,武术必将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

1.2 我国体育运动正在从精英体育转向大众体育

2009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将8月8日这样一个极具历史纪念意义的日子定为“全民健身日”,这是国家对倡导全民体育健身、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高度重视的重要体现,让我们看到“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全民健身潮的涌动,也是活力中国、魅力中国、和谐中国的一个美好缩影。

武术运动作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为“全民健身”的理念提供很好的支持,作为学校教育更应该从大众普及以及健身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设置,为提高国民素质输出更多优秀武术教育人才。

2.1.3 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为目前学校体育推进的重点

青少年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现今,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下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正因如此,由国家三部委共同发起的一项惠及2.7亿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群众性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 此项活动从2007年发起至今,以科学的方法促进全国校园体育的蓬勃发展,成为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成为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是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所以,武术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改革,需要顺应当今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趋势和学校体育发展方向,使教学内容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不断探索更优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走出校园的体育教育人才能够尽快的进入角色,为 “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2.1.4 部分高等体育院校该类课程情况概述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课程中理论部分6学时,除没有武术套路创编与图解知识外,其他内容和沈阳体育学院一样。技术部分86学时包括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武术操、五步拳、初级长拳、初级棍术、综合查拳、24式太极拳。实践部分36学时,与技术学时的比例接近为1:2,说明该校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同样,山东体育学院也将武术操、24式太极拳引入课堂,加上三路长拳和少年拳总共32学时,理论部分4学时,主要学习武术运动概述。武汉体育学院技术部分有24式太极拳、二段段位制套路,共48学时,理论部分包括武术运动概述和武术教学方法。但教学大纲中没有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缺失。而考试采用通级赛的形式,增强了教学的目的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都体育学院该门课程技术内容主要是初级拳、对练拳和对练棍。天津体育学院共安排18周的课程,每周2节共72学时,其中理论3节、技术15节,两者的学时比例与我校接近(见表1)。

2.2 沈体体教专业武术套路必修课程现状分析

2.2.1 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课程学时由过去的80调整到64,授课时间设置在第二学年的上学期。教学内容由技术、理论及实践三个部分构成(见表1)。

2.2.2 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情况

2.2.2.1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评价情况分析

通过对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到此课程的主要问题是技术部分内容过多、过难,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任务量大,需将理论与实践部分压缩,方能完成技术部分的教学内容。这直接导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以技术部分为主的情况。另外,教师对考评标准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主要问题是以套路动作的熟练性、规范性为主要考量依据的考评办法,对于没有武术基础的体教学生而言过于严格,导致在教学中过度强调动作的规范化程度,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2.2.2 学生对教学内容评价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普遍反映武术课课时少,所学动作难、繁、杂,不易掌握;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没有充分体现武术技击性等问题。因此,以套路运动形式为主的武术必修课,如何通过优化设置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2.2.2.3 学生最喜欢的技术、理论内容调查分析

由表2可知,学生对武术技术教学内容设置的两方面需求:一是要体现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武术教学的趣味性;二是要体现武术健身、击技价值,突出武术的实用性。同时,调查发现学生对理论内容的选择情况,也同样体现了这两方面需求。说明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需求倾向于简单实用、趣味性强的对抗性项目,而且也体现了学生渴望了解璀璨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及传承地方特色武术项目的愿望。

2.3 沈体体教专业武术套路必修课程现存问题分析

2.3.1 “学时短、任务重”影响理论教学实施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武术功底较差且参差不齐。要在44学时内按照规格要求熟练掌握三套动作确实不易,而且技术考评采用的又是期末集中考核的办法,最终导致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消化不良”、“破罐破摔”等现象。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不得不牺牲理论部分教学时数,以巩固提高学生的技术规格和演练水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

2.3.2 “重规格、轻兴趣”阻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竞技武术对于规格的要求一贯较高,作为从武术中剥离的一种特殊形式,已失去武术特有的魅力,但其对武术教学、训练的影响却不可小觑。当前沈体的武术套路必修课教学以初级套路为主,教学过程对动作规格的高要求已经成为教学的主导、技评的核心。另一方面,教师出于对及格率、优秀率的考虑,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追求成绩,致使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3.3 “重技术,轻能力”现象加剧

依据沈体体教专业2009年最新修订的培养目标,应将学生培养为具有较强教学能力,能够从事学校体育及其他体育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武术套路必修课须突出对学生教学及其他应用能力的培养。但这点在现行大纲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见表1),教学内容中技术部分总学时占68.8%,而能力培养部分仅占12.5%,说明教学内容在时数分配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倚。

2.3.4 武术教学内容缺乏技击性

现行大纲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全为套路运动形式,缺少技击对抗类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技击性不强是降低学生习武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发现,学生们想通过武术学习,使自己不仅掌握一些健身方法,而且还要掌握防身自卫的能力,达到保护自我、彰显个性的目的,进而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武术的深层次认知,武术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将技击、健身等功能融入武术教学当中。

2.3.5 地方传统武术特色不够突出

沈体以套路形式为主导的教学一直缺乏对地方传统武术项目的引入。适当引入具有较强技击价值的传统武术,可使学生能够从武术技击性的角度去重新理解武术运动的魅力所在,又能进一步加深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结合。

2.4 沈体体教专业武术套路必修课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的改革设想

在调查同类一些高校教学内容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依据和原则,初步拟定出了各项教学内容指标。将教学内容的每一项指标分为五个等级,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给专家、教师,让他们对其中所包含的各项子内容的重要性程度进行选择、评价。再根据重要程度的强弱依次进行赋值,最后计算出各项指标所得的权重值。对得出的权重值进行分析、取舍,并结合专家对教学内容设置的补充意见,构建更优化的课程内容框架。

2.4.1 武术套路必修课程各指标内容的优化选择过程

2.4.1.1 技术部分内容优化整合分析

权重值大于0.05的技术指标7项,除武术基本动作、简化太极拳2项原有内容外,另有5项技术指标也受专家及任课教师的认同。原有的技术部分教学主要是技术动作传授,而最具魅力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技击价值的缺失导致学生学习中出现倦怠、厌学等不良情绪。实用防身术凸显武术的技击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实用防身术引入课堂是为了增强教学实用价值。同时,为了体现中国武术作为搏击术的实质,将技击防身类项目引入课堂也是很有必要的;武术段位制初级套路的引入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武术教学与武术段位制考评紧密结合;武术健身操具有简单、实用、趣味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或结束部分的内容,不仅可以代替传统的活动方式,也符合新课改背景下所倡导的快乐体育的思想。武术健身操的引入有力保障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政策的落实;将辽宁地方传统武术项目引入教学,不仅增强传统武术教育的规范性,也是保护和传承岌岌可危的传统武术的有效途径。据调查,辽宁省查拳和八极拳实用性强,开展广泛,适合引入。权重值位列第七的健身气功虽说是新型的健身形式,但因其具有内容丰富,简便易学、健身效果突出等特点,深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青睐。同时也迎合了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的大环境,凸显武术的健身功效。除此,专家建议将24式太极拳简化为8式太极拳。

套路类的整合是新时期武术课程内容改革的关键。首先,教学思想应由一贯竞技套路的规范化向传统套路的实用化转变。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传统武术应选编攻防技击性强的动作组合,借以改变武术在学生心中枯燥、无用、遥不可及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缓教与学的双重畏难情绪。

相比而言,自编长兵套路与短兵的权重值较低,由于其在教学中受场地、器械不足、危险性大等因素的制约,开展的效果不理想,本着实用的角度出发,专家、教师给予的评价较低(见表3)。

2.4.1.2 理论部分内容优化整合分析

从表4可见,除原有的四项教学内容外,权重值大于0.05的指标还有武术健身原理。武术健身理论可填补学生武术健身相关知识的空白,还为今后武术健身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多层次领悟武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对武术这一中国传统运动有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

理论部分整合的关键是既要从优化后的技术教学实际出发,加入与时展相符的知识内容,同时还要考虑武术理论自身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基于上述两点建议,将权重值小于0.05但作为太极拳、地方传统拳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拳术基本技法加入到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中,可有效保证拳术学习的效果。

此外,在理论教学内容的形式上,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如有些教学内容并不一定要在理论课中集中讲授,可以穿插在技术教学课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武术的理解,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武术套路创编原理与方法及国外技击术介绍这2项指标权重值偏低,所以,在优化设置时不予考虑。

2.4.1.3 实践能力培养部分内容优化整合分析

沈体面对教师需求趋于饱和、就业竞争白热化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提出了 “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的新型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锻炼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初步体验和收获。武术教学能力可通过带领准备及放松活动、撰写指定教学部分教案、教授新动作、自评互评环节等途径来实现;而竞赛裁判组织能力的培养方式主要有模拟真实武术比赛,将学生分组(裁判组、检录组、记录组、技术考评组),组间交替循环进行裁判实习,或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编排一场小型的中学武术竞赛规程,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一般武术竞赛的流程;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一些理论和技术教材内容,如武术套路教学、武术图解知识等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再根据作业反馈的情况来了解学习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掌握武术基本动作的基础上看书自学五步拳,根据课上自荐演示或小组比武等形式,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再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评。以上能力的培养主要由平时培养和专题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作为新时期教师潜能开发的关键,创编能力已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部分改革的重点。武术健身操动作简单,趣味性强,使武术健身操的创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也响应了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武术健身操走进中小学的政策精神。所以,将武术健身操作为创编能力培养的素材非常合适。

2.4.2 武术套路必修课程内容优化整合设置的框架构思

本研究遵从该课程发展建设的时代背景,结合该课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据各项教学指标的权重值,并结合专家、教师对教学内容设置的补充意见,构建了武术套路必修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2.4.3 武术套路必修课教学时数比例的优化分配及可行性分析

经过优化、整合后的武术套路必修课教学内容中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部分的学时比例都有提高,而且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并可通过理论课教学、技术课渗透、学生课下自学等途径来实施。技术部分共由7个教学项目组成,其主体的套路类所包含的教学项目,都可在10学时左右完成,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由表5可知,作为技术部分核心的套路教学时数明显减少,而剩余的学时被科学的分配到其他类别。而新增的健身功法、创编能力培养及技击防身三个教学板块,不仅彰显了武术健身、技击价值,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素质提升、能力培养提至一个全新的高度,确保 “淡套路、强实践、重应用” 的指导思想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1.1 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设置的两方面需求:一是要体现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武术教学的趣味性;二是要体现武术健身、击技价值,突出武术的实用性。

3.1.2 目前,沈体体教专业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学时短、任务重,影响理论教学实施;重规格、轻兴趣;教学内容缺乏技击性;地方武术特色不够突出等一系列问题。

3.1.3 整合后教学内容的理论部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拳术基本技法、武术健身原理的介绍;技术部分加入了养生功法、技击防身两大内容。原有套路内容已革新为传统拳、械(八级拳或查拳)、武术段位制初级套路、八式太极拳。为满足新时期教师潜能开发的需要,实践能力培养部分,增设了自学及创编能力的培养。理论、技术及实践能力培养三部分的学时分别调整为10:34:18。

3.2 建议

3.2.1 应重新理解和认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培养目标的具体含义,从中确定今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的发展方向。

3.2.2 应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武术资源,依托于高等体育院校的教育平台,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传统项目引入课堂,不仅能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还能将当地特色武术项目发扬光大。

3.2.3 武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武术实用性,增强武术趣味性,而且多以套路组合为主,删减复杂、重复的动作,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刁福,陈浩庆,周洪珍,等.以新《纲要》为指导的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模式设计[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6):100-104.

[2]胡玉玺.谈体育院系学生武术普修课的学习情绪、动机与教学目标的确定[J].教育与职业,2007(6):126-127.

[3]田桂菊.高校武术普修课按层次分组教学的尝试[J].体育学刊,2004,11(1):70-71.

[4]王文成,单绿叶,李福祥,等.高校武术教学模式构建的新探索——“试图教学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实验[J].体育与科学,2007,28(3):88-90.

[5]张修昌.高等院校普修课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构想[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1):279-280.

[6]郭建生.对提高武术普修课教学质量的分析与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1):83-85.

[7]李良萍.安徽省体育院系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3):130-132.

[8]李玫红.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措施及发展趋势[J].山东体育科技,2010,32(4):85-87.

篇4

关键词: 高中武术选修课教学 问题分析 教学策略

早在1916年武术就开始进入学校教育,是国民强身健体的有益手段。但时至今日中华武术在学校中并未实现根本的普及,学生也并未真正感受到武术的魅力所在,具有中国浓厚传统文化国粹正在我们身边一步步地流逝。武术教学明显滞后的原因有多方面。单从教学分析,目前武术教学一直沿袭旧教材的教学内容,缺少时代气息;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形式等过于简单陈旧,缺乏创意;教学中没有紧扣武术的特点这一特色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使武术成了没有攻防含义的武舞和武操,从而丢失了该项目独有的“攻与防”的民族特色。在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为了贯彻落实高中武术选修课的教学要求,我作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开展高中武术选修课教学的困难

1.教学手段陈旧,缺乏兴趣培养。

目前高中武术教学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没有积极寻找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自始至终都采用学习、复习、再学习的单一方法循环重复,形式枯燥。单一的被强迫性练习,导致学生的强烈反感,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极少讲述生动的武术攻防解析和实战练习,单个动作或基本动作的练习缺乏趣味性、娱乐性。

2.学时短,容量大,教学内容累积灌输。

如此,教学和复习时间都比较紧张,学生在没有消化完所学知识的情况下又开始接受新的教学内容,丧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个性的发展。

3.缺少基本动作、组合动作练习方式,直接学习套路。

传统的武术教学往往在学生未能掌握武术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的情况下直接学习套路,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导致教师在教套路的过程中繁琐地对学生强调身型、步型、手型、手法,等等。另外,学生对套路中的动作规律缺乏认识,对手、眼、身法、步法和器械的使用方法、身械配合等技术缺少协调性的训练,如此就直接进入套路教学不但花费时间多,掌握技术动作慢,而且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优化高中武术选修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抓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

教师示范演练套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趁机点明学习武术的意义:①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时期,武术不仅有各种徒手的拳术套路,而且有刀、枪、剑、棍等器械练习。它可以有效地发展爆发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和满足青少年探索、好胜、搏击、防身等心理要求,对培养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的精神和优良的武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练拳习武,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特别是武术内容丰富,不受季节、场地、年龄的限制,学会几套拳术,可以成为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健身手段,作为终身体育的一种方法。③武术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健身、技击(攻防动作)的实用价值,成为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④武术逐渐被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所喜爱,正逐步走向世界,已拟定成为奥运会竞赛项目之一。北京奥运会就把武术列为表演项目,而广州亚运会则把武术作为竞赛项目。针对某些学生提出的武术套路是“花拳绣腿”的想法,一方面讲解套路中有技击含义的动作,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武术套路演化与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并认识武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而且有着广泛的实战意义,利用武术攻防动作的示范与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用游戏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根据目前“淡化套路,突出技击,强调实用”的发展方向,把优秀套路中一些实用性较强、难度系数小且富含技击性的组合动作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然后把几个组合动作再组合,形成短小的套路,加强组合动作内在技击性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动作、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学到动作的技击原理,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练习武术。

武术教学时间的安排可以说是一个共性问题,怎样解决学习时间少、教学容量大的问题呢?第一,可以在准备活动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的练习,因为武术的很多基本动作都具有发展柔韧性、爆发力的一般特性,比如:武术基本功的“正踢腿”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腿部肌肉的柔韧性,而且可以锻炼腿部和腰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样,既可使准备活动更加充分,又可巩固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为进入正式的教学奠定根基。第二,若学生对武术较为热爱和投入,就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利用早锻炼时间或其他空余间隙,强化巩固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以此弥补课堂内教学时间的不足,一举多得。

3.处理好基本功与套路的关系。

(1)武术基本功是套路学习的基础。“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很多正式体育项目如果少了基本功的训练都将无法长期存在,更不用说具有普及和推广的价值,武术更是如此。传统的武术教学方法是以入为主,开门见山,直接学习武术套路,很少侧重武术基本功的训练。此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势,就是学习周期短,在很少的时间内就可掌握一段套路,迎合不少学生的心理,但这样的教学只是短期行为,学生往往在掌握了(其实不是掌握,只是会比划动作路线而已)一套拳术后,就以为自己学会了武术,觉得武术的轮廓仅此而已,甚至对武术产生厌恶的情绪。又因为对照标准动作后(如教师示范,观看多媒体欣赏等),学生觉得自己的动作很蹩脚、很难看,自己一时又无法改进自己的动作定型,所以会产生一些厌学的反弹。教师应该向学生指出:专业武术队在训练中一般很强调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由于长期的磨练,形成了固定的动作定型,因而套路中的每一招式都很到位和规范,且韵律、节奏感十足,使人看了不仅赏心悦目,而且给人跃跃欲试的愿望。但对于高中生来说,长时间的基本功练习,第一是时间不允许,第二是基本功训练是一项非常艰苦和枯燥的过程。如果不顾学生个性的伸展而一味地以基本功教学为主,则必将导致学生习武兴致的下降。因此,高中武术选修教学应以套路教学为主,以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为辅,适当介绍一些中国武术的传统练功方法,通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的打底,学起套路来事半功倍,学生习武的兴致结伴而生。

(2)遵循套路教学的几个步骤。针对高中生,新教材编排了三年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以套路学习为主,比如高一年级学习“形神拳”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少年拳第三套”;高二年级,男子学习刀术,女子学习剑术;高三年级学习“太极拳十二动”。三个学年的套路教学有一定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同样,也应该遵循套路教学步骤,我认为,主要的步骤如下:

①首先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慢速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弄清和掌握动作方向路线的曲折迂回、来龙去脉。对于势式、步型可作一般要求,不必太低、太工整。

②在以上基础上,掌握动作势式、步型的准确和工整。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在已经弄清动作方向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动作势式的准确与工整。这时教师的示范、领作要把前一步骤采用的慢速示范变为正常速度的示范,手、眼、身、步必须做到准确工整。但是,动作的示范、领作速度相对变快,不等于就是动作的贯串完整。如果某些动作在第一步骤里运用的是分解教法,在这里还是要分割开来,不必贯串成完整动作。因为,要求势式、步型的工整,不仅要求静止时架式、步型的准确与工整,而且要求在动态活动过程中手、眼、身、步变化部位的准确与工整。所以,先不要求动作的贯串完整,目的在于利用分解教法解决动态活动动作的准确与工整。

③完整贯串动作。这一步,使学生掌握动作具有完整性。教师的示范、领作必须是快速的、正确的、连贯的、完整的。带领学生把分解的动作连贯起来做,不但要求势式连贯、完整,而且要求用力须达、恰当。

④分析、加强动作的劲力、节奏、精神、眼法等技巧。这样可使学生领会武术动作的特点,了解武术神形兼备的要求。教师要向学生分析动作的性质、作用、意向、节奏,并使学生体会这方面的技巧,逐步地使形体动作和心志意向结合起来,以便进一步形成武术神形兼备的风格。

4.优化武术教学方法的运用。

(1)语言的运用。正确运用语言,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对加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既定的水平,故使用语言要尽可能地简练,让出多一些的时间给学生练习:①讲解:动作的规格和标准应讲清、讲透。②在示范的基础上,要授予学生简明的口诀,如讲弓步要领时,“前腿弓、后腿蹬”;讲马步时,“两腿开立三脚宽、两脚平行正向前,屈膝半蹲大腿平,挺胸立腰背要直,两脚内扣对脚尖,身体中心落中等”。③口令和口哨运用,动作与动作过渡时间短的练习可用响亮、短促口号,拖音不要长。④口头表扬和口头汇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直观表象性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观看多媒体,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技术动作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形象化教学,如:如用“燕子抄水”比喻仆步穿掌,用“枯树盘根”讲解坐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的含义。示范位置的选择以学生能看清教师的准确动作为准;示范面最好以镜面示范为好,当然一些正面示范也必不可少,同时,示范还要和讲解合理搭配。当示范不能充分显示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与细节时(如空中动作、高难度动作等),可采用图片、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再者,借助外力的帮助,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明晰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也可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如针对高中二年级女子剑术第11个动作“翻身弓步反劈”到第12个动作“仆步反手下穿”,整个技术动作的幅度很大,学生一时不得要领,教师可手把手指导,强迫性牵引其手臂和剑做出正确的运动轨迹,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动作。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3)完整与分解教学的使用。完整教学主要在刚开始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和生动的技术印象。另外,在学习结束后,也可利用完整教学,让学生重新回顾所学的动作技术,增强教学的连贯性和增强教学效果。但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使用分解教学,因此分解教学显得更为重要:①结构和方向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必须采用分解教学;②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③富于顿挫的动作。这样示范和讲解后,学生就能领会此段落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4)适当开展武术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高中武术选修教学中适当开展武术比赛,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面对强手时敢于拼搏、勇于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比赛可以培养勇于挑战自己,不断向新的目标奋斗,激发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三、实践效果和思考

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本着“教育者必须自己先受教育”的精神,高中教师在掌握其他体育知识技术的同时,也要相应学好武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武术教材,钻研教材和教法,具备学好、教好武术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在动作示范时,力求准确,以保证武术特有的风格:讲解时,吐字清晰,力求把每个动作的作用、攻防含义等都讲清楚,确保中国传统武术的根基。同时,注意及时提示学生,攻击性动作不能随意使用,适时地进行习武的目的、意义的教育,加强武德观念;注意学生人生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另外,明确武术教学普及与提高的目标、特点、任务及武术教学的基本规律,按照武术选修教学计划,有系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传授武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结合实际,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合理竞争教育和武德教育。

总之,为了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普及武术教育,教师首先应从高中武术教育入手,改变目前武术教学中的不合理因素,结合新课程改革思想,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武术选修课教学理念,在武术教学中传授学生武术基本技术技能的同时,加强武德、“仁”、“义”、“礼”等武术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尚武精神,增强学生的体质,塑造学生的健康完美性格,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为高中武术选修教学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吴健俊.论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武术科学,2005,(1).

[3]王焕波.“健康促进”新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设计[J].德州学院学报,2004,(6).

篇5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的方法将音乐和武术的内在联系起来,进行关于如何借用音乐来提高武术套路教学质量的相关理论研究。包括可行性分析、音乐和武术的内在结合阐述、结合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实际运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得出理论方法来指导武术套路教学实践。

论文关键词:音乐;武术;教学质量

武术套路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传授技术为主,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厌烦情绪。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武术的教学效果。作者认为:音乐的曲调变化与武术运动中的节奏变化有着奇妙的内在联系。将音乐用于武术套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为了使中华武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国家对武术教学的模式改革日渐重视。因此有更多的习武者或学者开始着手于新模式的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还只是在武术基本理论方面。本研究以创新的思想将音乐和武术套路教学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1.研究目标

1.1通过查阅文献,应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音乐与武术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分析,从而得出两者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探讨音乐和武术套路教学该怎么结合。

1.2在理清了音乐和武术关系的基础上.研究音乐和武术套路结合的作用,以及音乐与武术结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形成音乐和武术结合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1.3对音乐和武术的内在功能进行联系,得出音乐如何与武术结合,从而使音乐和武术套路教学结合的理论得到完整化和系统化,来指导以后的武术套路教学。

2.结果与分析

2.1将音乐与武术套路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性阐述

武术套路是一种注重动静疾徐、刚柔相济、节奏分明的武术形式。音乐是以节奏、旋律等构成的听觉艺术。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特点。希腊人认为.音乐对运动员的心理、身体能力等能够产生惊人的刺激作用。在我国.音乐运用于武术,史料也早有记载。早在公元前l1世纪。西周就有以“击刺之法”配以音乐的武舞,称为“舞象”也可称为“象舞”,以周人灭殷为题材的《诗经·维清》中,郑注日:“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疏日:“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作乐,象而为武,号其乐为象舞。”此典故中的“象舞”及“武舞”都与武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此处的“武术”是广义的概念,既可以指技击武术也可以指武术套路。而唐代家喻户晓的“剑舞”已接近现代的配乐武术表演。

武术套路的练习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会激发学生练习的激情,更能收放自如地展现动作,使武术动作、音乐和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传统的武术套路教学方法古板、情境沉闷、练习过程乏味枯燥,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效果就更不用说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使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一点一滴地丧失。鉴于这种现状。我们理应对武术教学环节进行思考,将音乐和武术套路教学相结合。合适的音乐和武术套路的结合有利于武术套路的习得和掌握。

今天,在各种武术表演赛上,通过借用音乐的独特性与武术的攻防技击相结合达到与人共鸣的效果已经不可或缺,这其中在太极拳的学习上最为普及,主要是因为太极拳的动作节奏缓慢流畅,容易与音乐的节奏相结合。当然,要将音乐加人到速度更快、难度更高、衔接更多的武术套路上来还有待进步的研究和发展。

2.2音乐与武术套路的联系

2.2.1音乐具有的独特本质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它由曲调、节奏、旋律三大要素构成,音乐把空间变成旋律,把时空变成节奏。形成有序的节拍。同时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源于生活,具有节奏鲜明、旋律优美、风格各异的特点。它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让人达到共鸣的效果,直接撞击人的思想。

2.2.2武术套路具有的独特本质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础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式的传统体育。它有提高身体素质、健身防身、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等作用。武术套路是由连串的技术动作按实战中的攻防作用组成的一整套动作.每个动作中都包含着方向路线、劲力方法、停歇顿挫等要素。

2.2-3音乐和武术的内在结合

在进行武术套路练习时,用力的大小、动作的转换构成了武术动作的节奏变化。音乐以它独特的旋律、节奏、节拍与运动产生联系并产生作用。在音乐中进行武术套路教学.就是把音乐旋律和节奏与武术套路的动作、方位、劲力等巧妙地结合起来。

2.3将音乐与武术结合对武术套路教学的作用

2.3.1配乐可使学生学习武术套路时注意力集中

在武术套路中采用配乐式教学,由于音乐的频率、强度和节奏传人人体的听觉中枢神经后会引起各种不同的共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强学习效果。另外,优美的音乐能提高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使人的精神中枢兴奋。精神振奋。学生在欢快优美的音乐伴奏下练习武术套路,注意力容易集中。

2.3.2配乐能促进武术技术动作的习得

在练习武术套路时,音乐的节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时间感和节奏感,使其前庭器肌肉、肌腱、关节囊等本体感受的反馈信息建立新的联系,形成所需要的正确条件反射或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有利于武术动作技术的形成。

2.3.3配乐有利于正确动作的强化

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表象训练对刚刚建立的武术动作技术图像在大脑中反复描述。使正确的动作技术得到强化,加深武术动作技术在大脑中的记忆,有利于武术动作技术的形成和强化。

2.4音乐与武术套路教学相结合实际运用时注意的问题

2.4.1根据武术套路的整体风格来选择音乐

音乐的风格要与武术套路的风格保持一致性,才能突出整体的效果。优美稳健、轻巧柔和、舒松开展的武术套路可以选用一些中等速度、流畅轻盈的乐曲。像轻音乐、影视歌曲和民间曲调等,这样轻松愉快的音乐,能使练习者更容易融人情境。对于快速的、粗犷的、气势恢弘的武术套路,应该选用一些节奏感强、比较狂放、雄浑有力、具有强烈震撼感的音乐,像富有民族风格的鼓乐和地方特色的笛乐。这样的音乐配合运用才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起到调动教学时的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共鸣的效果。

2.4.2根据套路的不同类型来选用音乐

总的来说.从练习的外在形式和发力的方法上可以分为内家和外家。比如说:太极拳的轻柔舒缓,南拳的威猛刚勇,分别代表着它们的不同特点,那么就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选配音乐。在太极拳教学中配以节奏缓慢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使学习者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随着舒缓柔慢的音乐节奏,将轻逸沉稳、连贯圆活的太极拳动作与音乐结合。使音乐与武术的动作和风格融为一体。

2.4.3根据武术动作的技击方法来选配音乐

武术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攻防技击性。武术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节奏是武术的风格特征,在武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体会武术动作的技击方法,选用的音乐应该配合动作的发力方式,使之巧妙地结合,也可以选用一些常见影视音乐来诱导学生练习。

2.5音乐和武术套路结合应该遵守的原则

2.5.1一致性原则

将音乐和武术套路教学相结合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学会技术动作,因此,在配有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保持音乐快缓、停起等和武术动作的疾徐、动静等衔接的一致性。

2.5.2共鸣性原则

音乐的配合要突出武术的气势,每一个发力动作的击出应该配合有力的节拍,当然,当动作缓和时音乐也应缓和下来,达到共鸣的效果。

2.5.3衔接性原则

每套武术动作都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因此每两个动作之间都会有相应的停顿和衔接。在两个动作进行转换的过程中,音乐应该尽可能跟随套路静则静、动则动的效果进行选择或编排。

2.5.4整体性原则

一个武术套路的整体性影响它的效果和响应。音乐的选择应该与武术套路整体特点相结合,根据套路的难易、快慢等因素来编排合适的音乐,使武术套路的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 武术套路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67-02

高中体育课程以学生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最终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练习来让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让身体得到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武术课程的设置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武术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而武术套路则是让学生通过对武术套路的练习来提高自身素质,达到增强体魄和意志的目的。高中武术套路教学以基本功的练习为主,以徒手套路和机械套路为主。

1.武术套路简介

套路是中国武术独具有的特点,它是一连串的攻防动作结合。武术套路具有以下特点:

1.庞大而复杂:这和中国武术起源有关,中国武术是从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孕育而生的,是一种自然的体育。种类上纷繁复杂,以拳种来看,在我国拳种达130多种,而且其中的一些拳种分为几种的技术流派,更不要说那些体系不完整的拳种了;在形式上,不但有拳、踢、打等攻防结合的拳法和器械套路,也有对抗性的竞技体育;从流派上看,南北各不相同,少林、武当又各不相同,太极门、形意门、长拳、短打,或刚或柔。系统庞大而内容复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态势。2.内倾性特征:中国武术讲究的内外兼修,武术套路更强调“道”的精神,在套路中,要求各个动作内外从整体上达到和谐。不但要手、眼、脚、步的和谐,更要心、神、意、气的集中。如形意拳中的心与意合就是一种内倾性的代表。3.竞技性:中国武术源于博士格斗,这也就决定了其拥有竞技性特点。我们从传统得到打雷和搏击就可以看出,特别是在古代,通过武术获得竞技的胜利,就意味着自我价值的实现更让武术的竞技性特点更加突出。在当下,武术的竞技性也通过各种比赛形式而表现出来,只不过竞技性弱而表演性更强些。

2.武术套路教学原则

武术套路是由多个单一的动作而组合成的,如分腿法、跳跃类、平衡类等及手型、步型的基本动作。武术套路的训练以拳为基础和重点,然后扩展到器械和对练。为此,在高中武术套路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的原则是:“注重基本功、套路由合而分,整体合一”。

2.1由合而分

基本功我们将在下面详细探讨。武术套路动作较多,基本是由几十个以上的单势动作来进行组合,在动作的起伏和动作方向上也各不相同。为此,在高中阶段的武术套路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武术套路的熟练掌握度,就要对套路进行拆分。让学生先由个别动作训练开始,然后将单一的动作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套路。

2.2整体合一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动作后,在套路训练中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武术套路的精髓,让学生的学习从外到内形成一个过渡。如在长拳套路练习中,当学生熟练了套路中动作技术后,则要在书舒展度、速度、节奏、起伏、转折方面要逐一要求和指导;从手法、步法、身法、眼法等外在动作进行辅助,引导学生从精神、呼吸、劲力方面去感受武术的内涵。

3.重抓基本功

虽然在初中阶段学生也初步接触了武术,但大多是较为肤浅的一些动作认识,没有一定系统的基本功练习,因此,高中武术套路教学的基础还在基本功的练习。基本功的练习内容包括:压腿、压肩、涮腰、正踢腿、侧踢腿、斜踢腿、外摆腿、里合腿、弹踢冲拳、弹踢推掌、仆步穿掌、仆步轮拍、正拍脚、斜拍脚、后撩腿、正蹬腿、侧踹腿、前扫腿、后扫腿、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外摆莲、旋子、侧手翻。套路的练习则包括:二十四式太极拳、五步拳、青年长拳、四十二式太极拳、擒敌拳、初级螳螂拳、三路长拳、器械套路、三十二式太极剑、初级刀、初级剑等。这些内容的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基本功开始,通过基本功的练习逐步过渡到套路练习。

基本练习功通常包括了肩、臂、腰、腿、手、步、跃、平衡等练习。基本功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全面的训练、促使各个关节、韧带变得更加灵活,提高肌肉的控制力,为武术套路的练习打下基础。下面以肩部练习为例作简单分析。1、压扁:首先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或稍宽),然后上体前俯,双手抓握一制支撑物,向下振压肩部。利用肋木进行练习时,可以单人进行也可双人进行。在压扁练习中,两臂、两腿要伸直方能对练习起到最佳作用,振幅要由小而大,压点要集中于肩部。(如图一)2、单臂绕环练习:这种练习以肩作为轴心,单臂向前或向后环绕转肩,目的是训练肩部的灵活度;要点是肩要伸直不能弯曲,成放松状态划圆进行训练。(如图二)3、双臂绕环:双臂绕环分前后、左右、交叉和仆步轮拍四种,这里以双臂前后为例。左右两臂依次做绕环动作;左臂由下向前、上、后做欠绕环,同样的,右臂以相反方向做后绕环动作,然后交换。(如图三)

基本功的练习要针对性的进行,肩部、腰部、手型、步法、跳跃、跌扑滚翻、组合练习等都要逐个进行,在指导练习中,教师要做好示范,说明要点,学生实际练习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之处,反复练习直至熟练为止。

4.武术套路教学的基本步骤

武术套路由于基本动作多,每个动作在方向、架势、劲力、意气上又有所不同,为此,教学要以一定的步骤来进行,方能让学生由层次性的练习向整体性发展迈进。1.建立动作概念:在初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示范性的动作练习,练习由示范转向学做,由慢而快,教师对动作要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建立起动作概念。2.保证动作的规范: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进行修正和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由看变为做;在做的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规范,无论是单个的动作训练还是多个动作的组合训练,都要做到正确、标准、规范,这是保证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基础。3.注重细节和完整:当学生在分解动作熟练后,引导学生将分解动作进行完整的组合训练,在组合训练中,要求做到协调、连贯、完整。这首先得从动作的细节做起,只有细节动作规范化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组合动作的协调,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整个动作的控制。4.由外向内延伸:当学生对整套动作掌握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教师要在动作的劲力上来进行分析,让学生由动作的外在练习向动作的内在精神和意气转化,形成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武术素养。5.巩固练习:当学生对整套动作在熟练度和认识度上掌握后,要引导学生反复练习,通过巩固练习来使动作定型,加强对套路的内涵领悟。

5.套路练习的基本方法

武术套路的练了要考虑套路本身的特点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练习。下面就基本方法作简单分析:1.由粗而细:教学初期,要引导学生对动作的方向和路线进行掌握,此时在手法、步法上的准确度要求可以降低,当学生掌握了方向和路线后,就要进行整体性的训练,此时要求更加的规范和准确。2.由合而分:我们说的由粗而细是指动作的练习,而针对全体学生而言,为提高整体的训练效果,在训练形式上采用先集体后个体的方式进行。集体训练虽然有助于教师整体的示范,但无法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虽然能让学生在集体训练中相互对比,但负迁移作用影响会使动作技术扭曲。为此,教学中,教师首要要进行集体的示范练习,然后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训练。3.赛性训练: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动作技术或整个套路后,教师要对学生以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训练,这种方式最多的好处就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高中进行武术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有着重要作用。但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武术套路的特点,更加学生实际,因地制宜的进行训练,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效凤,内外合一、形神兼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篇7

摘 要 体育高考武术专项的考生,要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必须注意科学选材与全面培养,二者缺一不可。科学选材应以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为标准,它决定着培养的价值。而全面的培养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先天素质,更检验了教师或教练的训练方法是否进行了科学的施教。好的训练方法可以让武术专项的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考试内容,懂得考试技巧,从容的应对考试。

关键词 体育高考 武术 专项训练

一、多花时间加强基本功练习

基本功是武术教学训练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专门练习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对于学习武术套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发展身体素质,尤其是灵敏、协调和柔韧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根据高考武术专项的内容,选择的基本功练习有:手型、手法、步型、步法以及跳跃、平衡和柔韧等内容。在三路长拳训练中强调弓步、马步、虚步、歇步和空手拳等的基本功训练,在器械套路(初级刀)中要注意“缠头、裹脑”和“扎刀、劈刀”的练习。实践证明,在有限的高考武术训练中,用更多的时间对基本功进行练习,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平衡和柔韧能力,而且使学生找到了武术的发力感、动作感和神态感,为以后的套路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强调武术套路中眼神的重要性

套路对眼法的要求是眼到手到,手眼相随,两目炯炯有神,使整套动作精神饱满,雄健威武,体现出潜在的攻防含义,把考官引向格斗意境,眼神是武术精、气、神的核心和窗口。一般训练方法不会去强调眼神在套路的应用,在体育加试武术专项考试中,对于考生的要求不是一般高中的要求,而是需要更专业一些。考生要是忽略了眼神的作用,会显得套路没有灵性,考生显得比较业余,自然考分不会高。其实眼神的训练很简单,在学生掌握套路之后再进行教学不迟。“眼到手到,手眼相随”是武术运动中眼与手配合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眼神要随动作技法的肢体运转,在定视时,一般要目视进攻方向。很多学生虽然眼神跟着手动,也配合了甩头动作,但看起来没神,于是必须强调“瞪眼”的作用。在我带队考完武术专项之后,学生最大的体会是套路中的“瞪眼”给他们很多自信,也是很多学校考生没有注意到的,在整个考场中给考官一种专业武术队的感觉。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充分发挥技术水平的保证。心理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在武术专项考试中常出现这种情况,平时训练水平较高、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在比赛中常因动作失误输给平时技术掌握不如自己的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在平时训练中会让学生轮流站在教师的位置带全队训练,喊口令、做示范。在学校其他学生放学的时候,选择人多的地方让武术考生在全校的学生面前演练全套动作,让他们的恐惧感渐渐消失和表现力不断加强。同时还会组织参加一些武术比赛,如省第一届中学生武术比赛和一些区级武术比赛,在考试前还邀请其他学校的武术教师来做评委,模拟考试,用这一系列措施强化他们的心理,确保在真正考试时有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四、不忽视武德的教育

中国武术一直具有重礼节、讲礼法的优良传统,武德不仅是武术活动中礼节的一种重要标志,更是习武者自身修养的良好体现。公平、尊严、忠诚、节操、信义等思想,一直伴随着习武的全部过程,它使习武者“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改之”,从而来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武术专项考试中也要体现武德,尊重评委、尊重队友、尊重同场竞技的其他考生。我要求学生在考套路出场时要给每个评委行抱拳礼,套路演练后给每个评委鞠躬敬礼,体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给自身加点好的印象分。

五、武术训练项目的练习顺序要合理

篇8

(一)中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武术教学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以往的教学中,始终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大多采用讲解示范领做练习的教学手段。其教学方法单调,形式死板,对武术的实际应用和组合动作练习不够,使学生形成一种被动的学习态度,缺乏学习的趣味。

2.学生掌握的内容只是强迫所得,没有系统性。随着教学课时的增多,学生积累的知识不断增多,而用于练习和复习的时间相对减少。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完全消化所学知识,又要接受新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学生的主动练习。

3.基本动作不扎实,缺少组合动作的练习,直接进入套路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对武术的兴趣,大多是从日常观看武打影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真正的武术了解不够,而且在学习基本动作时,总是不自觉地与影视作品中地动作作比较,对套路动作规律的认识以及身形、步法配合的练习缺乏深入地认识。直接进入套路教学,不但教学花费的时间长,而且学生学得慢、掌握得不理想,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实践新课程的探索

新的体育课程把武术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在课时安排方面也有所增加。为了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笔者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下面三个方面的尝试。

1.抓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愉快学习情绪。针对部分学生提出的“武术套路是花拳绣腿”的看法,一方面讲解套路中有技击含义的动作,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武术套路演化与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并认识武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而且有着广泛的实战意义。同时,利用武术攻防动作的示范与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比如,以 “形神拳”第10个基本组合“提膝穿掌,仆步穿掌”为例来驳斥上述错误观点。实际上,从第9个组合的结尾“转身提膝双挑掌”进入到第10个组合,就是武术中一个最基本的组合动作:“搂、砍、穿”。这一连串的技术有什么攻防含义呢?“搂”,从防守上来说就是“格挡、架开”对方的手臂进攻;防守的同时,另一手掌旋即“砍”对方的颈项部位;而“穿”呢,就是在上一动作不停顿的前提下,用另一手掌插击对方面部的进攻招法,并且在插掌后手掌心还要有一个翻转内旋的过程,以加大杀伤对方颜面的力度。也就是说,武术套路中的很多动作都有其攻防的寓意,只有认识了套路演化和发展规律,才能使套路更富有人性、更生活化,学生更易接受。如果以此种形式的讲述并结合示范,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必然会大大提高,也会更容易记清套路的动作要领。

2.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武术教学时间的安排可以说是一个共性问题,怎样解决学习时间少、教学容量大的问题呢?首先,可以在准备活动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的练习,因为武术的很多基本动作都具有发展柔韧性、爆发力的一般特性。比如,武术基本功的“正踢腿”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腿部肌肉的柔韧性,也锻炼了腿部和腰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样,既可使准备活动更加充分,也巩固了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为进入正式的教学奠定根基。其次,若学生对武术较为热爱和投入,那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利用早锻炼时间或其他空余间隙,强化巩固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以此弥补课堂内教学时间的不足。

3.处理好基本功与套路的关系。武术套路有难易之分,因此,基本功练习的程度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学练套路的最基本的功夫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二是掌握一些基本动作。对初学者来说,柔韧性和力量(尤其是腿部力量)是最需要首先发展的身体素质,因此,活柔肩 、腰、髋、膝关节,以各种静力和活动性的桩功发展腿部力量是最基本的练习。其次,拳、掌、勾三种手型,冲拳、推、架掌 等手法,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正踢腿、侧踢腿、弹腿等腿法,则是基本动作中的ABC,应该最先掌握。象五步拳、初级拳一、二路、十路弹腿等简单套路,本身就是以基本动作为主而编排的,在活柔肢体的基础上可学练甲组套路,需要具有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才能学好。如要学习某一风格独特的传统拳术,则又需要进一步熟悉该拳种的基本动作。总之,练基本功为练套路打基础,练套路又能促进基本功的巩固,在中学武术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好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武术教学与练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好全面身体练习和专项身体练习的比例。中学生武术全面身体练习和专项身体练习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练习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练习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和发展各种运动能力、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把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中学生武术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练习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练习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可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练习。

2.专项身体练习与基本技术练习有机结合。在中学生武术的专项身体练习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练习手段如基本功练习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练习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练习与技术练习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练习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练习转化到中学生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3.注重恢复,控制无形练习。所谓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练习。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练习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消除疲惫有相当大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告诉学生在控制练习结束后仍要保证一定的轻松娱乐活动时间,晚上要按时睡觉,还要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练习。

总之,中学生武术基础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中学生武术教学与练习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练习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文轩.21世纪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1,(2).

篇9

【关键词】武术;教学;改革

武术教育改革,不仅关系到武术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当前进行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武术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本文就个人从教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简要谈下改革思路

一、武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不适合当前大学生的要求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校所采用的主要教学内容仅是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剑和杨式简化24式太极拳,二年级专项课则选择性地增加了42式综合太极拳(竞赛套路)和攻防(散打)技术,由于内容上的吸引力不够,学生对当前武术教材的满意程度依然很低。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试行的教学内容与他们所喜欢的内容差距很大。学生对传统的套路教学兴趣很低,而对攻防技术内容兴趣较高。

2、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是双边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有机结合的行为。所以必须深入研究“教”与“学”的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目前武术教学中突出对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在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中,主要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忽视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构成素质的重要方面,它是一种无形的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潜在品质,现代学校体育早已摒弃可只单纯传授体育技能的狭隘观念,培养学生的能力已经成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忽视了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大部分学生虽然考试达到标准,但实际能力距离做合格教师的要求相差太大,存在着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现象。

4、没有充分利用教师资源

传统的武术专修教学中都是由一名教师负责到底的教学方式。众所周知,中华武术技术纷繁复杂,不同的拳种、流派风格迥异,如刀术的刚猛和剑术的柔顺,长拳的放长击远和南拳的团肩缩胛是完全不同的技术风格,甚至有的技法要求还相互抵触,即使是专业武术运动员,也是选择风格相近的拳种作为训练、比赛的内容,一名教师很难精通所有的专修教学内容。可见,教学中由一名教师负责到底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技术特点的发展,同时也浪费教师资源。

5、不利于学生武术套路的记忆

武术套路是由若干段动作组合构成,动作各异,方向变换多,要想在短时间内记下整套动作的要领和前后顺序,具有一定难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按顺续一个一个的教学,再把所有动作连接成套,没有规律可寻,重难点不明确,不利于学生武术套路的记忆。

6、传统教学方法缺少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的练习,直接进入套路学习

学生缺乏武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往往要在学习基本动作组合的过程中来学会身型、步型、手型、手法等基本姿势。另外,学生对套路中的动作规律缺乏认识,对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器械使用的方法、身械配合等技术缺乏协调性训练。这样直接进入套路教学,不但花费时间多,掌握技术动作慢,而且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

二、武术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1、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

武术教学内容不是不要套路,而是要淡化套路教学,教学内容要短小精练、简单易学,强调动作方法以及动作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套路。

2、权威性、指导性教材与地方性教材、校本教材相结合

国家制订出统一的指导性教材,各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本地的特色编制出本地的教材,如广东、福建可以编写南拳,山东可以编写螳螂拳,河南以少林拳为主,西北以翻子、劈挂为主等等。各学校还应根据师资和学校的情况编制校本教材,使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有机结合,才会生动活泼。

3、汲取传统武术营养

编写教材内容应多吸取传统武术中的精华,尤其是一些比较知名的老拳师对某些招法、手法、腿法的独特见解,可以创造性地加以吸收,用以丰富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遵循“一看就喜欢,一学就上手”的原则

在武术教学内容创编当中,要想办法让青少年感兴趣,让他们“一看就喜欢”,吸引他们主动来学,同时武术教学的入门门槛不要太高,让他们“一学就上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5、借鉴跆拳道、空手道的成功经验

韩国跆拳道、日本空手道在各自国家乃至世界上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他们的服装、礼仪、道德教育方面的高度规范性,使青少年学习后都比较懂礼貌、守规矩,深受家长欢迎。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学校教学条件等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以对武术的服装很好的设计一下,不要在低层面上徘徊,要正规化、有档次,以利于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总之,武术教育要高屋建瓴,面向大众。武术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锻炼手段,而且要成为培养教育人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好武术这一教育资源,配合学校的多种形式,全面培养青少年、塑造青少年;同时也要开发好武术这一文化资源,通过武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尤其是在当代,面对物欲横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武术能否为国家、民族的兴衰发挥作用,能否屹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更好地为全人类的健康与进步服务,是我们应努力进取的。

参考文献:

[1]李震.浙江省普通高校武术课程结构设置现状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02)

[2]常兆立.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内容构建的思路与设想[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3]董建军,袁绍荣.江西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武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11)

[4]骆春燕.论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以武术课程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5)

篇10

论文摘要:文章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内容设置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相应的内容设置构想。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在高校体育院(系)中,武术被列为专项选修课。①1961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全国体育院校本科武术讲义,1977年在对它进行补充修订后,正式出版了全国体育院(系)通用武术教材。②此后,在1983年、1988年、1991年等不同时期,相关部门对武术教材作过修订。武术教学对武术进入学校,武术形式的统一化、标准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21世纪人本主义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到来,如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学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身心健康水平已经成为高校武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教育学著作、武术文献资料和中国期刊网上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2)专家访谈法。就相关问题访问教育界、武术界专家和体育院校学者。(3)教学测量法。本课题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院级立项课题,考评组为除立项组成员外的民族传统体育系的教师和教育学任课教师;实验测量对象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2003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共48人,女生18人,男生30人,均分为2个班)。以新课程内容为实验条件进行教学实验,由考评组对实践结果进行考评记录,并做出期末学生综合能力分析和成绩评估。

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容多且形式单一,学习乏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有其专业特殊性。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上,相对于体育院(系)武术专项教学,其内容难度较小,学时分配也较少;相对于非体育高校武术普修或选修教学,其内容较为丰富,学时安排也较多。纵观多年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其用于技术上课时间大约为每学期60课时。内容以初级套路为主,学生主要学习一套初级长拳、一套长兵和一套短兵。

2.重套路,轻散打等实用技术。武术按其运动形式期,可分为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和功法运动。③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功法为基础,套路为形式,搏斗为目的,要求三者均衡发展互相补充,任何在习练过程中出现偏重都是不科学的。在高校武术普修课教学重套路,轻散打等实用技术的问题由来已久,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第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很难向套路以外的传统武术形式拓展。第二,教师不具备散打、擒拿搏斗知识和功法训练的基本知识。第三,教师对套路技术动作的攻防含义理解不够,不能把技击攻防练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3.注重套路形式演练,忽视学生自学自练与教学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动作、了解武术运动的历史,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和武术教学能力。其中,自学自练能力包括武术的识图、自学、练习、中学教材学习等,武术教学能力包括武术课堂组织、教学示范方法、语言的组织与讲解等,只有重视自学自练与教学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才能胜任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但现有高校体育专业传统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却过分注重学生的套路形式演练,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的设置原则

武术普修课教学是培养体育师资,培养学生武术专项基本技术和武术教学能力的过程。其教学内容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武术的整体性,在继承和发展前提下使学生全面地接触和学习武术。首先,应淡化套路形式,套路作为记录优秀传统搏击文化的载体,认真学习和掌握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全部的上课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套路的学习和演练上,对武术的理解和学习则过于狭隘。其次,应还原和丰富武术的内容,增加散打和擒拿等格斗技术内容,使学生真正理解武术的内涵。

2.技击性原则。即充分考虑武术的根本属性——技击属性,通过武术普修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本领,提高学生的攻防格斗仪式。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用技术教学,特别是散打实战技术。在讲解内容上,突出套路技术动作的攻防含义的讲解,使学生学习和熟练掌握动作的攻防方法应用时机。在练习内容上,注重队攻防格斗技术动作的练习。

3.健康性原则。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终身体育项目的培养和形成,适当增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项目形成的套路,如八式太极拳、24式简化太极拳、木兰扇等。

4.综合性原则。即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的就业方向,在培养武术专项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识图自学自练和课堂教学能力。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岗位,从事多种体育项目的组织和教学,而中小学武术教材内容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这就要求体育专业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武术识图自学自练能力、课堂组织与教学能力。

五、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构想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实验结果发现,试验对象学习积极性提高,运动参与热情高,教学效果反馈较以往有明显转变。考评组在对实验对象考评结果中发现学生的武术基础知识、运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通过试验,我们初步提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构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武术礼仪、武术套路技术、功防格斗技术、擒拿与解脱技术、教材与教法五方面,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法、课时分配和考评方法。

1.武术礼仪。主要包括抱拳礼、抱刀礼、持棍礼、持剑礼等。采用随堂授课方法,共2个学时,最后采用组期末终结性评价。

2.武术套路技术。内容为初级三路长拳和长短兵各1/2,或者太极拳和长短兵各1/2。采用课堂授课,共38学时。考评组对学生进行期末终结性评价。

3.攻防格斗技术。内容为摸肩游戏、定步徒搏和散打基本技术。采用课堂授课,共12学时。对学生进行期末终结性评价。

4.擒拿与解脱技术。内容包括腕部(金丝缠腕、跪地求饶),肘部(压肘、搬肘、托肘),头部(推、搬及锁喉等),裆部等擒拿与解脱技术。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共8学时。教师随堂考评。

5.教材与教法教学。主要有中学武术教材识图自练及示范讲解(组织教学)。采用课堂授课方式,布置作业,共4学时。同学自评与教师考评相结合,随堂考评。

以上课程设置同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武术礼仪首次作为技术内容考评指标,强调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二是武术套路主要内容分为1、2类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学内容。三是学时分配为理论数据,可根据具体教学加以调整。

总而言之,教学内容在教育实践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传统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主要存在内容多且形式单一;重套路,轻散打等实用技术;注重套路形式演练,忽视学生自学自练与教学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等问题。对此,我们应注重整体性、技击性、健康性、综合发展等原则,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

注释:

①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