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反思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能力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能力反思

篇1

【关键词】教师 教学 反思能力 培养

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教学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尺度,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正如考尔德希德所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1.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和思考。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能力的发展,老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按教学的进程来划分,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担任了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师才能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获得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

1.2 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一个成功的、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1.3 能改进教师的职业成长方式。教师的职业成长,就其途径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无疑地,后一种成长方式是更为常规和有效的。它有两大优势:一是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反思强调批判与发展的自觉性和深刻性,自主发展则强调批判与发展的主动性与持续性,两者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而已。这样,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愿望就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研究者的地位,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从而改善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因此,成为反思型的教育实践专家,就意味着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通过自己自觉不断的“反思”和“审察”,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工作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4 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认知性活动,而是包含着社会文化和伦理因素等在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要想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中应付自如,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经验展开不断的反思,从而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路径。

2.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2.1 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2 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如果不转变教育理念,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来教育今天的学生,不但害人害己不说,还会误人子弟。因此,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中是否自觉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一边搞教学,一边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身体力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3 要多方沟通,提高反思能力。也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氛围。可以通过专家的引领,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的互助,或者以以老带新等形式,走出去

或请进来,主动邀请教学同行一起进行反思,对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请教同行,认真听取同行的意见,进行深度的反思分析和研讨交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反思。这是加强与其它院校和同行沟通、交流与学习的难得的好机会,要好好珍惜。但是,在一般条件下,教学反思尤其要注意与两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其一,与同事之间的探讨。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出,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通过交流与探讨,也许会受到启发或者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其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这也是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好办法。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既有不同的个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奇思妙想无不出自于个体的灵光一闪。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亲自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才不会平淡,才显得异彩纷呈,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2.4 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是日志、叙事和教学案例,也可以是札记、体会和教学后记等。可以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让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写出来,也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进行总结。这些都属于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找出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缺陷和自己在哪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从而达到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学者型教师发展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学反思的时效性,即总结反思要及时。教学实践刚完成,此时教学感受最深刻、最清晰,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最有体会,此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最佳。否则,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就淡化了。

篇2

一、教学理念必须反思

传统的英语课堂弊端很多,大多时候课堂仅仅成了简单执行教案的过程。整个课堂过分地强调教师课前的预设,教学过程机械、沉闷,教学态度过于严肃,不能用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放不下架子,教学观念陈旧,循规蹈矩,无创新意识。针对学生,不能对其进行分层次教学,不能考虑到学生能力之间的差异,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教”而不是“学”上。以上种种弊端严重制约了英语课堂的发展。新课程新理论形势下要求老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探索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交流合作,鼓励探索发现知识,提倡自觉动脑、动口、动手。然而有人认为这样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无效课堂,使教学效率低下。但与此恰恰相反,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体现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之上的,也就是说,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地位也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必须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在“平衡不平衡平衡新平衡”中不断地发展和丰富的一个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个体反思,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和探索,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完善。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自己备好的内容再反思,要考虑已备好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深还是浅,要了解他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已掌握了哪些知识。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预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通过反思后的课堂教学,就能很好地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教学内容过于肤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的状况。

三、教学方法必须反思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辛辛苦苦备教材,教案写得具体、生动,课讲得有条不紊、头头是道,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仔细一想,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上课的时候要么满堂灌,要么满堂问,而学生则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这样造成的结果则是成绩好的不够吃、成绩差的吃不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受到束缚,创造能力也被扼杀了。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自然而知了。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应该变换角色,课堂上应创造新颖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法、探究法、讨论法等去激发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想法去解决它们。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比如,在教授英语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模拟对话、讲故事、述大意、扮演角色、变人称、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经常这样做,教师就把教材盘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自己动手的机会也多了,那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四、教学效果必须反思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反思能力培养;对策

一、反思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很多中学的数学教师一味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学生通常无法一次性就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这时必要的反思,重新回顾所学习的知识,在这个重新审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反思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习惯,是对知识理解的一种升华。反思有助于构建全面的学习结构。反思是一个对知识再审查的过程;反思有助于探索蕴藏在基本的表层理论知识下的更加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有助于优化思维能力。反思是对自身学习、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完善的有效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问题的全方面思考,会让思路更加开阔。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不足

1.对“反思教学”的认识不足

初中教学已经开始关注升学率,因此与小学相比,初中学校更容易偏向于应试教育,而数学是升学考试的主科之一,更是“提分”“保分”的对象,这就造成了对反思教学的漠视。有的教师裸地称“数学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好基础,考好升学考试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反思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过于单调,生硬刻板地套用公式和模仿技巧,没有体现初中生应有的活力。从单方面说,这样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僵化,从长远来讲,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活力被扼杀,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初中数学教学的课程设计是以讲授课本中的题、课后作业练习为主要方式,多数教师比较注重联系解题技巧去介绍、分析和评价某年的升学真题,而忽视了分析研究适合发展学生反思能力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处于上升状态,但目前有许多数学教师并不知道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作为学生,必须要懂得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反思能力更为重要。

三、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1.立足实际,创设培养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教师需创设有效的反思教学情境,即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营造一个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反思潜能的激发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多媒体等新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方法的利用,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编故事的方法向学生展示数学教学的内容,将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进行思维的挑战,在不断的思考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情境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初中数学教学特点,数学教学中有些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最终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愉悦情感。比如,在初中九年级中的“相似”一节中,为提高学生对多边形的认识水平,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观察黑板外形与内形之间的区别、联系、观察是否相似。在学生观察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提醒、指导工作,进而推动情境的深入,让学生动手画画、量量,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和其他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方法的改进

(1)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在遇到问题时难以正确表达,此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提前预习,并在此过程中对进行认真的反思,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还是盲区。实际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也应当不断地进行反思,对自己是否听懂、哪些是难点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握与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在课程结束后,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其中包括收获、不足,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其提问能力。

(2)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采取正确、高效的方法进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最终形成一个知识树,即知识框架,对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知。只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才能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学会学习和学会反思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方式。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对所学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总结,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或者不足,为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要加强教师的引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真正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反思习惯的形成,提高反思的自觉性。

(4)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与相互反思活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反思能力培养,需要采用多种反思方法,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相互反思,即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反思;其次还要进行自我反思,即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问,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鉴别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反思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会很容易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该立刻给予否定,而应加强引导,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进而获得反思的对象信息,在不断的反思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进方法,实现反思能力的提高。例如,同一平面内有四点,经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很多同学会得出四条,这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这四个点可以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教师要先进行肯定,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点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得到真正的答案。

四、总结

初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指导反思的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数学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

篇4

教学反思 反思能力 教学实践 培养方式

一、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研究的现状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研究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课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教育界就率先兴起对教师反思能力研究的热潮,并逐步向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教师教育界蔓延,引起了一场教师教育观及教师角色的变革。“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1]于是,“反思型”教师观引起推崇。反思型教师观是针对技术型教师观而言的。技术型教师指的是像技术操作工人那样,把学生当作任凭教师操纵的机器,用别人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播者;反思型教师观提倡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不断用思考的头脑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学者、研究者,应该具有反思能力。

目前,国内对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虽然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介绍性文献已有发表,但对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新世纪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终身学习,革新教学思想,淡化教师职业倦怠,永葆教育生命活力;有助于解决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脱节的问题,消除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畏惧心理,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走上教育科研的道路,真正成为一名研究者,也使得教师逐渐从经验型教师转变成专家型教师,实现教师职业价值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一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教师的实践性经验,构建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主张。

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指教师对自身或他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行为及教育教学理论、理念的再思考与总结的能力。

1.教师对自身教师角色的反省能力

具体地讲即:观察、找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假设,运用推理做出决断,重视实践检验,总结经验;关注影响教育教学的各种因素;构建专业自我认同感,对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及其对职业生涯未来发展的期望。

2.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

“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2]具体地讲就是:教案的预设,即在教学前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可能暴露的疑问与可能的教学效果有所预测;内容的设计,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充分“激活”书本知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唤醒学习欲望,达到乐此不疲的学习境界;教学语言的应用,教学语言应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教师应提高教学语言艺术,通过较强的语言技巧水平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交往的管理,有效教学需要师生的有效交往,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及同伴互评,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方式

著名心理学家休伯曼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的研究,描绘出了对教师职业周期中每一时期的发展主题和职业发展路线的设想。见下图[3]:

图1 Huberman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发展序列模型

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三个时期,7-25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危机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遭受挫折,灰心沮丧,心力交瘁,工作满意度下降,对教学生涯的意义和重要性感到怀疑,易产生不胜负荷的职业枯竭感,是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

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我们不断意识到,不同阶段教师群体的反思指向存在不同。我们在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分层培养的模式,也就是构成阶梯式的教师教学反思培养模式,把教师队伍分为入门期年轻教师(0-6年)、成熟型骨干教师(6-20年)、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

1.入门期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不可一蹴而就,需要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如果从入职初期就注意培养反思能力,无疑将会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

(1)培养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对于这个阶段的教师,首先就要培养反思意识。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质疑和反思是学习的基础。“青年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反思内化为自己的教学习惯和动力,让反思成为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活动,才能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洞察力和理解力,增强教学效能感,促进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4]

(2)提供示范性反思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刚走上教师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大多是一些间接知识,掌握的是一些表面性的或抽象的陈述性知识,往往没有实际例子去支撑。而对程序性知识的把握,比如像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技能还比较生疏。因此,对这类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应该提供示范性反思课例,加强对其自身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反思。比如,观摩名师的教学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对照录像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造成问题的原因,并寻求改进的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入门课及各种研究课比赛,切实提高教学技能。

(3)利用网络进行反思,提升反思能力:青年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比较高,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反思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可以通过教学网站和全国各地的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和反思;也可以通过BBS、QQ软件等与同事和学生进行跨时空的交流;还可以利用博客实现在线共享,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交流评论,从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进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2.成熟型骨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职业年龄在6至20年的教师占教师队伍中的大多数,他们的教学阅历丰富,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承担过多次示范课和优质课的教学,具备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被称为成熟型骨干教师。他们已具备比较熟练的教学基本功,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教学;他们已呈现独具个性的教学特点,并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1)注重理论培训,增强问题意识:骨干教师掌握了成功的教学经验,渴望提升的是教育教学的理论修养。现实中只有不断将发现的问题提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分析综合,寻求问题的根源,才能使教师的理性思维水平得到提高,理性实践得到进步。引导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教育教学杂志和专业书籍等,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应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反过来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理论水平。

(2)开展课例与反思研究,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运用典型的成功案例开展行动研究进行反思活动。首先,要求教师基于某个教学专题或问题,以案例为载体,通过设计方案―教学实践―反思提炼等三个环节的循环提升,形成优秀的教学课例并加以展示,让教师与同伴互相观摩、研讨、交流、评议,深入剖析教学环节的亮点。然后,通过课堂实录,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总结提炼,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采用典型案例反思法,提炼自身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案例包括成功的教学课例也包括不成功的教学课例,这里主要是指那些有瑕疵的教学课例,通过对这些课例进行剖析、诊断与修正,可以挖掘出其还比较落后的教学观念。首先,我们从不同的教学年级中采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课例,组织教师观摩教课录像或到课堂现场听课,并记录下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策略,再分类记录在“课堂观察记录本”上。其次,对存在的问题一一归类,并进行归因分析,归纳出相应的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对策,逐步明晰什么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奠定基础。

以上的“案例与反思”研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式和反思方式,它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容易被教师所接受。而伴随其中的有效反思策略是课堂实录、教育叙事、反思随笔和反思礼记。

3.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所谓专家型教师,应是教师队伍中的拔尖人才,他们往往从事教育职业的时间在20年以上。这类教师对教育教学倾注了满腔热情,对教育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并将教学反思作为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并乐在其中。他们善于实践,喜欢阅读,潜心研究,不停写作,而且已经养成一种反思的习惯。他们在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教学策略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反思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然而,专家型教师除了对个性化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提高外,还需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进行理性的反思。

(1)反思课堂教学理念:理念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把握不准,教学就会出现偏差。我们可以挖掘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行为背后隐藏的教学观点,开展小组研讨和交流,在各种看法的启迪下让正确的教学思想逐渐明晰。比如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设计开展新旧两种教学观的争论,最后在激烈的辩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炼出正确的教学理念。

(2)反思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由于长期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往往会形成固定的教学方法,而其中包含了一些不太适应学生发展的旧方法,阻碍了学生全面和谐成长。因此,要经常思考如何变革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挖掘独具匠心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

(3)反思教学思想的孕育过程:每个教师的教学生涯都留有时代的印迹,仔细回顾并总结概括,会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我们可以对自己曾经在不同时期执教的公开课进行回顾、反思,归纳出不同时期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最后通过比较、诊断、修正、加工,提炼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

(4)反思教育科研的过程:专家型教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科研意识比较强,经历了许多次教育教学实验和课题研究,既然是课题研究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以科学的眼光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只有经历严格规范的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研究论文交流、答辩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课题鉴定委员会提出的建设性的建议,进行研究的深化与研究成果的修改”[5],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构建出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

教师只要扎根于教育教学这块土壤,敢于尝试、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潜心写作,从写教学论文到著书立说,始终保持一种反思精神,就一定能从专家型教师蜕变成真正的教育专家、教育名家。

――――――――

参考文献

[1] [日]上寺久雄著.教师的心灵与风貌.赵一奇等,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2] 尹红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对其专业发展的促进.教育与职业,2012(2).

[3]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

篇5

关键词:教学反思;专业成长

一、教师反思力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教师的反思力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纲要》、《指南》的教育评价内容也凸显了反思性教学的理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幼儿教师不能仅仅只满足于自己获得的经验,而应该对经验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就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教学水准上,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专家引领与各级培训固然必不可少,但幼儿教师开展自我的行动性研究却是内在的、自发的行为,而诱发教师行为研究的“催化剂”则是教学实践和学习交流中引动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具体问题的直觉反思是平时养成的反思习惯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通过培训、落实和实践,已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但在目前,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这些倡导的理念为何不能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呢?原因就在于部分幼儿教师仍依赖过去传统的教学经验。怎样才能使这些倡导的理念真正成为教师实践中采用的知识理论呢?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经常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掘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幼儿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幼儿个性健康的促进者,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使新课改理念落到实处。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幼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有许多途径,比如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开展教研活动、集体讨论等,但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即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解析,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批评,与优秀教师对照,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努力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力地推动自己走向成熟。

二、提升教师反思力的策略

(一)关注幼儿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更是体现教学活动质量的主体。实践证明,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和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存在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减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错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最终实现有效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

(二)提高科研意识与保教质量

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主动挖掘和关注日常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研究问题,是当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教师能够从活动反思中逐步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此外,活动反思的价值不单指向个人,也指向其他教师。通过集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切磋与交流,每位教师都会从各自不同的经验中获益,利用对多种经验的学习与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从而从不同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推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增强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

反思是教师对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我园教师在活动开展后,针对活动目标实现、重难点突破、幼儿表现等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思考和判断,总结好的实践经验,发现教法中的不足之处,主动寻找改进和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法的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是在开始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的时候,教师的感受不一:有积极参与者的感受,希望做好我自己,品味其中研究的快乐,感受创造的幸福;但是也有的教师进行反思是迫于无奈,感到增添了更多的苦和累。对此,我园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思交流活动,让教师们看到同伴在交流中说出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体验到了快乐,激发了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增强了反思的信心和勇气。教师的反思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从开始对教育活动预案设计问题,根据孩子兴趣需要动态生成问题、自我经验问题;逐渐深入到对隐藏在活动中的这些问题以及活动设计思路(如将运水的活动目标主要定为“学习与同伴协商、合作的技能、愿意动脑思考运水工具的合理使用方法”等)背后的各种观念(如儿童观、课程观、知识观等)进行反思与评价,甚至还要对“背后”的背后进行追问,这即是反思与评价的根基性。

总之,反思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潮。它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回过头来看过去,看自己原先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那就需要学会自省,学会反思。如:每个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正确,教育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是否会换位思考题等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更新观念。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以专业的眼光去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管理者和教师。

作者:黄红梅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反思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种,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反思来理解消化学到的知识,提出新的看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尤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的设置有一定的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不是随意提出一个问题,而应该多方式、多角度地来设置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是设置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思考。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中化学的知识已经相对比较专业,除了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提出现实问题,如:空气质量检测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出的?空气中的污染物都有哪些成分?它们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反思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通过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可以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

二、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习题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变式,学生可以清晰明确地理解化学反应、化学现象的产生。而在变式教学中,常常有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情况,这种题目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反思哪种方法能够最快捷地得出答案。比如:24 mol H2S在30 mol O2中燃烧能够得到多少量的SO2?对于这个题目,大多学生会用比较常规的解决方法,先计算O2的量,再计算SO2的量,但是还可以用原子守恒法、配平法、待定系数法、关系式法和按得失电子数进行十字交叉计算来得出最终的结果,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对解题方法的反思中找到适合自己、更加便捷的思路。

三、提供自主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来,因此,化学教学应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机会,而不是多进行观摩类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多给学生进行思考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只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法来重复实验步骤。比如,在讲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通过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完成实验,并观察具体的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而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的总结,并引出下面的课程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会更加轻松。

四、利用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的弊端,但是,就现在的人才选拔、考评机制来看,还不能完全摆脱考试,当然,在国外来看,考试与评分也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在当前的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明确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别成绩,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比如,经过考试,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究竟有哪些内容没有吃透,并通过回顾式学习来解决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化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通过考试测评来进行反思的习惯,把考试当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作为竞争的结果。

总之,化学教学中反思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反思教学通过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来让学生养成自动思考、敢于怀疑、善于发现、优于总结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师 教学反思能力 基本策略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实践的方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为此,“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能力?如何发展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本文试结合历史学科的教学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何谓教学反思能力?简言之,教学反思能力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需要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其基本策略包括:

1.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教学,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教学,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国台湾省的史学教授张元先生为实际了解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曾经到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小学五年级教了3个月的历史课,然后在研习会上提出报告――《十一岁儿童的历史认知:一个实验教学的报告》。作为中学教师,教学活动在第一线,在案例研究方面,应该具有比张教授更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就看教师怎样对待了。

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之外,观摩、研究他人的案例,包括一些已经出版的或者发表在报刊上的优秀教学案例也很重要。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是取之不竭的源泉。

2.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又称“观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常说的“听课”类似。不过,传统的听课目的比较单一,而且听课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评论。而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助观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这已为西方学者乔依斯(Joyce)和沙瓦斯(Showers)等做的实证研究证明。

例如,一位研究者在昆明某中学一节初中历史课上做的观课笔记就颇值得借鉴。观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王老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非常详细、具体的“现场记录”,并作了“评注”。比如,“现场记录”描述道:“当讲到商鞅变法的故事时,王老师非常地投入,在教室里移动。……学生明显地完全被她的讲述吸引。但在谈到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学生的反映不是很积极,看上去有点疑惑,而且七八个同学有注意力分散的表现”。接着,观课者在旁边评道:“商鞅变法的内容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王老师在投入地讲解时,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没有在重点难点上给予充分强调。”对于王老师向学生的提问,观课者评道:“我感觉王老师在提问上有设计、有技巧,但对学生的回答,王老师的反应比较单一,缺少评价、追问和很明确的鼓励。”

课堂观察,教师具有最佳的研究条件。但只有经过详细全面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观课才能达到目的。当然,课后,观课教师应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对话与交流,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

3.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过去,人们往往重视课前的备课,对于课后的小结与反思,则较少受人关注。

其实,平常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以历史课来说,“编演历史剧”是新课程提倡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之一,这种教学形式对促进学生理解历史有帮助吗?扬州中学王雄老师从网上阅读到台湾《清华历史教学》杂志刊登的《》一课的教学设计,其中有个可行性较强的剧本《去留肝胆两昆仑》。王老师将它下载后,印给班上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排演这个历史剧,并告诉学生可以增加一些情节,也可适当增加演员,如康有为、、慈禧太后等。学生很快组成几个小组,并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表演不要求太讲究道具与服装,也不提倡花过多的时间。一周后,学生在课堂上演出,结果印证了这种教学形式的积极作用。事后,王老师在“反思札记”中写道:

篇8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能力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尹红领(1976-),男,河南新乡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河南郑州45012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056-02

一、对教师反思的理性思考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出了反思性思维与教学过程的关系,从而开创了教师反思研究的先河。美国的布鲁克菲尔德在《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指出,没有反思性的教学是“天真的教学”,“天真的教学”会使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的动机和意图,会经常错误地理解别人对自己行动的感受,不能对我们的实践采取批评性的立场,从而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挫折而产生悲观主义、内疚感及懒惰,于是提出应以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为发展目标。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也指出:“没有某种思维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一般来说,反思包括经验性的反思和科学性的反思。经验性的反思是个体对经历过的事件和行为的反省性回顾,有三个特征:一是个性性,二是内隐性,三是批判性。虽然经验性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质,但它是个体自我的内在心理活动并且没有实践的验证,很难确保其反思的合理性和合实践性。科学性的反思除了具体批判性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群体性,即实践主体间合理性作用的集思广益,而不是单个主体反思的简单累加;二是实践性,即必须通过内心的反思,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并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因此,我们所讲的教师教学反思,是以教师个体反思为基础的内涵群体性的实践性的反思,它具有教师个体的理性思维性、教师团体的群体性和强烈的实践性。

教师反思包括两个层面:教师的实践层面和教师的理念层面。实践层面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外在表现,理念层面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这种反思是一种对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全面的反思,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反思可以说是一种教育教学生活方式。教师反思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效果,促进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实践性反思过程从整体上包括三个环节:积累经验一观察分析概括一积极实践验证。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又开始进入第一个阶段和开始新的循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性反思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持续过程,这并不否认教师反思是发生在每个教育教学行为中。事实上,教师反思是伴随教育教学的每一时刻、每一方面的,凡存在教育教学的,就应存在教师反思实践。

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回顾教师理念的发展,从教师的知识本位理念,到教师的技能本位理念,再到教师专业发展本位理念,教师发展的价值趋向从注重教师的社会价值和工具价值到以教师个体的生命价值为基础的三种价值的统一。要把教师培养成反思型和研究型教师,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与教育改革发展相结合,我们首先必须以教师为本,充分关注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是指教师专业的发展,即教师教育的发展,认为教学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它所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社会职业地位的提升和权利的发展。另一方面,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过程,教师总是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教师个体对职业发展目标的设想和努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过程。无疑,教师个体的自我评价、自我改造和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步。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智能和教育智慧。教师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所从事专业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动力,它反映了教师对其职业的理论追求。教师专业智能,是指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它解决的是“用什么服务”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即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个体知识或个体实践知识;二是专业技能与专业能力,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与反思能力、创新能力、信息通信技术素养等。教育智慧,指教师运用其所积累的全部综合知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的能力,主要是“能不能服务”的问题。它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两个相关联的方面:一是社会和教育行业发展的外在环境影响,主要是对教师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它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形象的整体性专业化要求;二是教师内在促进的要求,主要是教师的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它反映了教师个体科学的自我规划、追求及实践。教师的发展是社会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只有通过教师个体的内在参与,才具有根本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般来讲,教师专业发展会经历这样的阶段:适应期一发展期一成熟期一持续发展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教师个体教育意识的觉醒及完善贯穿教师专业发展的始终,教师个体教育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教育职业的整体性反思。从深层次来讲,教师个体教育意识的觉醒及完善是教育教学生活和个体生命内在的结合、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作为职业人的成熟及发展,更是作为人的成熟和发展。

三、教师的教学反思实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教师反思实践使教师克服职业病

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在其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更易产生对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病。这种心理和习惯的形成,不但会阻碍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而且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而教师反思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内在的进取心和精神愉悦度,因为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从内心体会到解决问题和理论升华的精神乐趣。教育教学与反思实践结合,为克服教师的职业病提高了现实的物质基础和内在的精神动力,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

(二)教师反思实践使教育具有创新性

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实践,是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不断为自己开辟发展道路,所遇到的问题通常是相当大的困惑而需要立即改进或探索的地方,不是轻而易

举可以解决的,大部分需要具备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或狭隘的教育经验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创造性的解决。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有一次科学的反思和一次思维水平的提高,这种问题解决多了,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就会明显提高。

(三)教师反思实践使教师得到可持续发展

教师反思使教师适应终身学习和开展终身教育,从而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制度中,教师主要被视为指导者和帮助者,起模范带头作用,促使学生在引导自身学习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本身就应该表现出好奇心和热情,并且明显地表明自己就是终身学习者。同时,教师还能与实践工作者和专家合作共事,教师和学生能在一种新的领域开展平等的合作学习和调研,共同进步。正是教师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兴趣和当今社会及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反思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自身不断的完善,从而能带领学生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才能不断地影响学生、学校和社会。

(四)教师反思实践为教师发展提供方法论支持

从长远发展角度而言,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其实质是教师个体不断地自我规划、自我实施、自我完善的循环上升的过程。教师个体成长也必须不断地回顾已往的实践活动,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然后不断地将经验教训升华到一定的理论层面,随之不断地将这些升华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检验,如此循环上升,才能不断促进自己长足的发展。这个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进步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认识论,也是一种方法论。教师反思总是基于自我的,教师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在整个反思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双重身份:既是行为的引导者评论者,又是行为的改进者;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因此,教师反思实际上就是把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性的过程。这样,教师通过反思实践,可以与学生学习更好地整合起来,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四、提升教学反思实践能力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加深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指导,增强问题意识

1 加强先进理论的学习。教师的实践性反思需在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21世纪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世纪,必须不断学习最新的理论思想。在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及相关教育理论等都是最科学最先进的理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疑惑折射出其理论知识的不足,一个人的行为不会超过他的思想高度。现实中只有不断将发现的问题提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分析综合,寻求问题的根源,才能使教师主体的理性思维水平得到提高,理性实践得到进步。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结合:一是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与中国当代教育实践的结合;二是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论与中国特色的当代教育实践的结合。只有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理论才是值得我们吸收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把理论应用到我国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让理论不断地指导实践,才是理论学习的根本。

2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反思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意识是提高反思能力的关键。反思来源于问题,教育教学反思来源于教育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时,当原有的理论不能指导和解释教育教学实践或者两者发生偏离时,教师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疑惑,从而引发理性的反思。为了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就必须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实践、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理论思维和应用水平的过程。问题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抱着积极进取的心态,多问“为什么”。

(二)强化反思实践,开拓实践途径,提高反思能力

1 教育叙事、反思随笔和反思日记。教师教育叙事是教师用自己简洁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叙述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的一种文体写作。其特点是教师以叙述或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发现教育教学生活中所蕴藏的内涵和寓意。其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这种教育叙事更好地将教师个体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联结起来,进一步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反思随笔主要是记录在教育生活中突然遇到的“亮点”“盲点”,以便日后专门总结研究。抓住重点难点进行反思,增加对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反思日记主要是将教育生活中的问题总结出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现问题。它是较全面的反思和记录。

2 相互观摩和研讨。科学的反思不是闭门造车,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是教师反思的重要途径,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研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观摩,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可以避免自己多走弯路,为自己反思教学行为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请同行或专家听课进行实况观察,让他们提出各方面的看法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异则让实践检验之。通过研讨,教师可以了解他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反省自己教学方法与技巧等的合理性。同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教学相长,既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看法,加强沟通,又可以反省自己,调整教学方法等,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各学校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具体的交流模式,如创造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举办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各类型的教师沙龙等。

3 理论总结和建立档案。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定期地对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和疑惑进行归类分析,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使日后的教育教学生活更具有理论性和合理性。建立教学档案就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的过程。建立教学档案,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包括三种元认识的知识,即陈述性知识(使用哪些策略)、程序性知识(学习策略如何其作用)和情境性知识(什么情况使用那些策略),从中可以不断积累自我认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篇9

【关键词】反思;思维过程;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242-0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教师要充分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进行反思。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1 教师要激发学生反思动机

反思是一个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的支持。因此,有无反思的动机非常重要。教学中要在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在教学中可以经常问学生“你还有其他解法吗?”、“你的想法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等。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时学生通过解题方法的交流,体会不同的思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迪,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学反馈理论告诉我们,反馈交流是实现“智慧共享”,一方面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的习惯。

2 教师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应注重的问题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46-01

教学反思从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成为教师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密切相关。在新课改背景下,反思是一名优秀教师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

反思就是对自己经历过的思想、心理感受及行为的体验和思考。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

二、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要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使新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主要有以下十方面的内容: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教学情境是否和谐;3.教学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4.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5.教学方法是否灵活;6.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7.教学策略是否得当;8.教学效果是否良好;9.场地器材的利用是否合理;10.联系密度是否达到预计的要求。

三、体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教师在不断反思与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这既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反思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论述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并通过教学案例中分析、启发、引导中学体育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专业化水平。

四、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体育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才能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想教学中的整个过程,也不是就教学后对原课堂教学中的得失的体会。而是研究、检测处于教学过程中的现象以及探寻产生这些现象的理论背景。反思是贯穿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并以不同的对象为载体的内省活动,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反思不是单纯的事后行为,包括事前和过程中。按教学阶段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前反思就是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前准备。我们上每一节体育课前,都应该选择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对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的理解,对教法手段的运用,对自己的学生等都要了如指掌,对教学的策略也应该有周密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导入本节课的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如何创设问题的情景、设计教学活动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2、课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课中进行反思,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随时进行评价,并且及时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也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因素,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与处理,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课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可以用写反思随笔、反思日记、反思教案等方式来记录。反思随笔:就是用平时的话,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有感而记。反思日记:就是指教师将自己教师实践的某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

体育教师反思日记的主要内容:

(1)记成功之举:体育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体育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体育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体育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课堂教学难免有疏漏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 、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在今后教学上吸取教训。

(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4)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中,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办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展体育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今后的丰富材料。

(5)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反思教案:是指教学主体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