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培优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课培优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学分制;继续教育;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8-0076-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由此可见,面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国家层面已经把继续教育提高到新的高度。
目前,学分管理制度是教师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要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教师培训规划,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从培训任务、机制建立、学分登记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对“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提出明确要求。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规定:每个注册有效期内完成不少于国家规定的360个培训学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等量学分,才能定期注册。
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在职业务提升,另一方面使教师面临新的艰巨任务。学分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让很多教师爱恨交加。如何有效解决学分制度建立和教学实施中的矛盾,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我们面对学分背景下教师培训实施路径与策略进行了探索,在曾广耀院长主持的《学分制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课题中,笔者作为成员之一,在课题组的统一安排下,对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实效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一、当前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困局。
1. 校本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专业引领,教师动力不足。目前广大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山区学校,由于学校小学生少,师资配置也不多,本校相关学科的教师就更少, 同行交流的机会几乎没有。没有他人经验借鉴,校本研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人才引领。许多学校的校本培训,培训形式泛化,很难产生实际效果。同时,培训任务大多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教师缺乏培训原动力,收益不多,效果不佳。尽管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提高专业素质、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但是教师和学校的需求并没有在行动上最终促成教师培训成为现实。
2. 集中培训内容不系统,过程不够规范,大多流于形式。各级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在实施培训过程中,一般根据自身师资条件、教学资源和经验来开设培训课程,很少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培训内容和课程开设大多盲目跟风,随意安排培训课程,教学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可言。既缺乏总体规划又忽略了教师的长远发展,对教师的岗位自我发展方式关注不够,甚至使得教师因为参与集中培训学习而导致工作上忙乱不堪等等。这种流于形式的培训活动,无法真正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久而久之,会使学校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3. 培训内容与教学现实相脱离,参训教师共鸣度不高。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研,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这更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要关注教师在岗位上的自我提高和发展。大部分老师认为集中专题培训的困难首先是没有时间,其次是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关注不够,教学内容空泛,培训意义不大,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培训内容与教师的教学日常工作现实相去甚远,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学的内容,其共鸣程度也可想而知。
4. 培训组织涣散,纪律松散,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物质。目前集中培训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培训。虽然由于学分管理刚性要求,教师有完成学分硬性任务的需要,很多教师勉强参加各级集中培训,但是由于一些基层培训单位组织不力,教师为培训而培训。逃课现象普遍,听课纪律松散,课堂打瞌睡、讲笑话、接听电话的多。加上授课专家课前准备不充分,专家自身学术造诣不够,形成台上“演独角戏”的现象,教学无双边活动,学员参与度低,培训效果不明显,浪费时间和金钱。导致国家教育法规无法落到实处,广大教师对自身责任感到困惑。
5. 培训管理缺位,组织不严,缺少有效的质量评估机制。一些基层培训机构由于缺乏必需的制度管理或管理制度不严,工作责任心没有跟上,培训组织管理不力,尤其是对授课教师缺少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单凭上课专家自身约束,很难提高培训实效。即使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也并不清楚自己的教学是否得到学员的肯定,哪些方面需要弥补。况且有些所谓的专家,自身水平能力欠缺,任务观念重,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满堂灌,观念陈旧,无视一线教师需要,无视听课学员反馈。这样缺乏良好评价机制的培训活动,学员大多反映不佳。
二、本课题拟解决的相关问题
篇2
关键词:创新型应用人才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重要思想。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成了企业生存的关键。因此培养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和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是高等院校一个重要使命。现行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朱高峰院士(通信技术与管理)认为,虽然工科培养的是工程师,但课程安排要求基础专业的系统性,工程实践环节内容不够,而工程师所需的知识如经济和法律基本上是缺门。朱院士指出,现行的培养方案,实际上培养的是科学家,而非工程师。可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计既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基本特点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在讲培养“应用型人才”, 但不少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仍处于“表象”阶段,认为只要加强了实践教学,就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单纯按“实践”的量来衡量,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甚至是危险的导向,其谬误是重视了“应用”的培养,而轻视了“素质”的培养。
我们提出的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和普通的应用型人才有本质的不同。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可见人才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而不仅仅是“动手能力”。
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一般说来,普通高校培养的主要是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技术型人才主要强调技术的应用能力,是一种智能型的操作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处于人类社会劳动链环的终端。而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这是当前不少高校所着力培养的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与技术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具有更专深的专门知识,属于人才的中端。
我们提出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创新型应用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普通的应用型人才相比,创新型应用人才具有更强的研发能力或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的可塑性,适应面更广,属于人才的高端。
二、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的培养特色和独特的课程设置
1.牛津大学的培养特色和独特的课程设置
牛津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体现在学院制、导师制(课堂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独特的专业课程设置(三个学科、两个学科齐头并进或一个学科,但必须修完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外,导师指导学生选修课程,但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加起来要到八门,三个学科齐头并进者,修习三个领域的五门核心课和三门选修课;而选择两个学科者,则选择两领域中的四门核心课、外加两个领域内的四门选修课。)可见其课程设置特点鼓励学生知识交叉和融合。
2.哈佛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独特的培养理念
哈佛人常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成立于1636年,比美国的形成早一个半世纪。370多年来,哈佛大学不断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的培养体系,以其独特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国际教育界独树一帜。
1642年,邓斯特(Henry Dunster)校长,确立了以古典人文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特别强调逻辑、修辞、希腊语、伦理学等。19世纪后期,为了培养实干家(doer)和能够做出成就的人(achiever),艾略特校长在哈佛全面推行选课制,把科学教育引入哈佛,但同时造成了缺乏系统性和过分专业化的弊端。1909,劳威尔校长,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推行“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集中与分配制”。本科生毕业要修满16门全年课程(full course),其中六门必须是专业课(concentration),以保证学生的专业领域的知识深度;六门要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各选2门,保证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其余课程由学生任选。科学的培养理念,为哈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基础。1979年,为了培养有教养的人(educated men and women)哈佛大学开始实施核心课程计划形成了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目前,学校规定,本科四年必须修满32门学期课程(halfcourse),其中,核心课程八门(从11个领域挑选8门,每个领域至少1门,和所修专业最近的三个领域免修),专业课大多要求12门学期课程,其余为选修课程。
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理念注重知识面的“博”与“深”的有机结合,注重知识的完备性,培养理念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展成培养“有教养的人”。
三、“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根据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认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方案要坚持“高起点、重实用、可持续”的原则。方案的具体制订要遵循三大原则:一是符合本校实际;二是要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前提下,科学地安排理论、实践、自学之间的课时比例。三是课程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杨叔子院士(机械)认为,在人才培养结构中,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核心: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没有知识,就没有形成良好素质的基础,当然也不会有强大的能力。
因此,课程的设置应涵盖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三方面的内容,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课程设置主要有四大模块构成:(1)基础类课程(核心课程应增加跨学科的课程的门数)、(2)专业类课程(含专业基础课)、(3)实践类课程(四年不断线,加重是综合型实验的比重)、(4)选修课程。
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各模块教学应有所侧重。比如:
哲学、数学、外语等基础类课程,要根据新的培养理念,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哲学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突出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远见力和预见能力,数学、逻辑学类课程则应强调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外语、语文及逻辑学等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的实用能力。
专业课外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旨在为学生提供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所必学的知识。实践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要加大选修课的开课比例和力度,选修课主要分三类:(1)基础类:哲学、心理学、外语、法学、经济、中文;(2)应用类:计算机、逻辑学、管理艺术等;(3)学科前沿类(提高类)的课程,旨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选修课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既是对主课的一种有机补充,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的必要手段。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可盲目跟风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根据国情、校情来制定,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科学、理性地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不可盲目跟风。
世界上比较成功的大学,都与其良好的人才培养理念密不可分。
牛(津、)剑(桥)大学(Oxbridge)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开创了“teaching university”(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先河,为英国国家的强盛,成为日不落帝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1620年五月花号船(Mayflower)驶入美国,美国继承并发扬了牛剑大学(Oxbridge University)这一理念,并把这一理念发挥到极致,美国所推行的通识教育为美国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人才,使美国发展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目前,国际上人才培养主要有美国体系和德国体系两大体系。
美国的培养体系,注重通识教育,强调基础,(通识教育课程约占到30%左右),与专业有关的知识由用人企业通过培训去解决;德国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受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培养理念影响,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专业教育。德国大学一般强调专业对口,毕业后直接上岗。就目前德国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世界上鲜有大学校能与之比肩。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提出的whole-person(全人)教育正是基于洪堡的培养理念。目前,国内不少高校纷纷仿效美国强调基础和通识教育,但都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忽略了美国的国情:(1)美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2)美国的本科生大都可以进入研究生教育,专业教育可以放在更高层次;(3)美国有较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本科生如果直接就业,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强化专业技能。可见,对于我国学校来说,用通识教育的理念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行不同的。但仅仅照搬德国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同样也有困难。因为德国小学四年,中学六年,在中学就打好了较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我国教育体制和资源都不足于照搬德国的培养模式。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既非美国的通识教育,也非德国的“专才”教育,而应取其各自的合理内核,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良好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
注释:1810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成立标志着大学新时代的开始,科研成了大学的重要职能。19世纪前的大学被称为1815年哈佛派人赴德国留学,把德国大学的理念介绍给哈佛,并以德国大学为样板对哈佛进行改造。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2010
[2]钱伟长.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3]卓志望.素质个性化教育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篇3
本学期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由于面临毕业,学生思想会有很大的波动。在教学任务之外,还有许多方面要配合学校或其他教师完成。作为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1、加强思想教育。由于受打工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会产生辍学的想法,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挫折也会给他们带来消极的影响。因而要多与学生交流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解原因,让他们坚定上学的信心。
2、培优补差,提高成绩。在班级中,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或互助小组。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学习。
3、配合学校,搞好课桌凳管理工作。这一学期,全体学生统一配发了新的课桌凳,班级成立课桌凳管理小组,分组承包,责任到人,确保课桌凳的安全使用。
4、配合理化生教师,做好实验工作。督促每个学生在实验期间安排好学习计划,互不影响,保护好实验器材,注意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5、配合体育教师,做好体育锻炼。教育学生上好早操,体育课,服从老师安排,认真锻炼。
6、做好模拟考试和毕业考试工作。每一次考试前,安排好学生的考场号,将注意事项告诉学生,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电子教案;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72-01
1. 论述方法 文献资料 实践法 实验法
2.论述过程
2.1 什么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信息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2.2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其生动形象的图形、多媒体动画、声光技术.以及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化软件,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参与性,使教师的教和学习的内容为一体,不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寓教于乐"得以实现。
2.2.1 钻研教材.制定计划、进度,编写教案。可以使用目前流行的"万达奇"体育课教案编辑软件,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计划、进度,先分成几大类, 然后每一大类再分成各个小类,用文件名来区分,做成常用电子教案库。在平时教学时,根据教师、学生、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对软件进行恰当的编辑,然后打印出来,不仅实用美观,而且速度快,克服教师重复写教案且效率低的缺点,继而,腾出更多的时间用在教法和教改研究上。
2.2.2 制作课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flas制作软件,可制作出优美并且效果独特的体育课件,如:篮球的三步上篮动作,可以先用幻灯片把分解动作制作出宋,再用动画效果把完整动作做好,并把每一个动作名称、要领,重点、难点注明其中,完成后,在上课时就可以边放映边讲解,教学形象、生动、直观。
2.2.3 对体育课成绩的综合评价进行管理。新的《体育与健康》大纲上规定考核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平时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平时考核成绩、 基础理论知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两操一活动情况、身体形态等多个方面.可利用excel数据库系统,为每个班级案鲅生建一个综合数据库,把学生的各项成绩输入进去,到期末,评价案鲅生的体育课成绩,就很方便快捷,一目了然,并能打印出来。另外,利用递增或递减排序功能,能很快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较差,在哪些方面较好,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培优补差.同时,还可以计算各班同学每项的平均分,并能把各项的平均分,并能把各项中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人数比例用图表示出来,为横向和纵向比较提供依据。
2.2.4 对体育达标和体育健康测试进行管理。把每个年级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各个年龄段的 《体质健康标准》编成系统软件,或用国家软著7第000674号系统软件。进行这一软件,就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年级、年龄、项目、 成绩,自动计算出每人每项的得分.再相加得到总分,计算每班或个人的任何一项成绩的平均分、 最高分、最低分也很方便。
2.2.5 对学校大型运动会进行管理。学校举行田径、游泳等大型比赛时,可以使用田径、游泳比赛计算机全自动编排及管理系统专用软件,根据各班级上报的名单、目、年龄、性别等因素,随意增减比赛目,随意设置跑道数,报名表可在多台机中同时输入。秩序册中的编排表、 号码对照表、竞赛日程表、及填写好了的比赛记录表,几秒内自动生成,具有复决赛自动生成表格的功能。比赛结束即打n各种团体总分和成绩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6 利用互联网检索信息、查找资料和远程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所提出的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是当今世界在网络教育应用方面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在网络教育方面,可以用远距离教学〈Distance Learning〉、网上学校〈E-School〉校园网〈School Net〉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讨论交流、课外兴趣活动等合作性学习,这一合作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将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潜在的培养。
2.2.7 运动员选材上使用。运动员的选材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的复杂问题,因为影响一个运动员的当前水平,特别是发展潜力是多方面的,而且在多个因素中,对运动员的成长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也不同的。过去选材的基本方法主要靠组织教练妁经验,缺乏定量分析,所以难免带有片面性。近年来,国内外用计算机进行多指标综合评定的方法进行运动员的选拔,取得了可靠的成绩。实践证明,综合评定成绩的队员,经过几年后,表现出很强的综合竞技能力,保证了运动员优选工作的进行。实际上,这种综合评定的关键是制定符合该运动及运动员级别的综合评定方案,而计算机的处理仅仅是运用方案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及多方案多水平的论证,以便为选材迅速提供依据。然而综合评定方案的制定要依靠广大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劳动,方案本身必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合理性,对每一测定项目的标准及分值、需要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
篇5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中心校工作计划,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巩固提高“普久”成果,努力创办优质教育,力争使我校各项工作在新的学期有新的飞越和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
1、巩固“普久”成果,确保各率指标的完成,真报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制定德育,少先队工作计划。
3、抓好教研活动,保证教研课题的实施。
4、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开展教学新秀和优质课评选活动。
5、狠抓常规教学管理,通过“三清”等活动,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6、抓好幼教工作,保证幼儿入班率。
7、抓好师生读书活动,形成全校性读书风气。
8、强化体育卫生工作,保证体育达标率和学生身心健康。
三、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1、充利用品德和生活,社会等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3、办好家长学校,本学期如开一次全校性家长会。(四月份)
4、开展好两次大型主题大队会。三月份“少先队知识我知道”,十一月份“我是节约小能手”
5、开好八次主题中队会,内容结合学校三次专题教育内容。和班级具体情况确定。
6、四 五 六月各进行一次专题教育。
7、继续开展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树立本校典型。
四、抓好教科研活动。五月份举行教研活动。
五、教师队建设。
1、继续抓好师德建设,开展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本学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政策法规,促使教师做到敬业爱生,文明执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3、继续开展“教学新秀”和“优质课”评选活动,培养自已的名师。
六、狠抓常规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学科,开足课时,认真落实中心校的各项计划,详细制定好本校本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将学不定期按计划检查各学科教学,促进计划的落实和岗位责任制的评定。
2、强化教学过程和管理,建立新型的备课制度,。按低、中、高三个年级组进行集体备课,由组长组织,采取中心校发言制。每月进行一次。在个体、自主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研讨,从而达到共同研究,资源共享,全体提高的目的;继续开展听评课活动,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四十节,听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任课教师要互相听课,相互评课,达到信息共享,齐头并进,整体提高继续认真研究、探索、总结评价制度,领导要加大常规教学的管理和检查力度,不定期地对教师业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测,要有记录,结果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3、认真落实好各项计划,加大常规教学管理力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作业批改,师生读书情况,教学随单元反思及教师的听课情况进及时地检查或抽查做好记录,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4、认真抓好学困生转化辅导工作,强化课内外训练,根据教育局“三清”要求,结合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每节课,每单元,每册教材的目标要求,力争做到课课清、单元清、册册清。
5、结合“三清”活活动的开展,认真抓好单元、月、期中、期末的质量测监工作,并纳入岗位责任制。
6、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建立学困生档案,抓好辅导和跟踪测验,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七、抓好师生读书活动,形成全校性读书风气。
1、要求每教师每学期读2~3册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每年读4~5册书每周三下午七、八节为教师读书时间,要记好读书笔记。
2继续实行学生图书借阅制,加大课外阅读量,组织好每月一次的读书汇报会。
3、五月份开展古诗文竞赛活动。
八、抓好幼教工作。
九、强化体育卫生工作。
1、进一步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吉林省国防教育条例》,依法强化和规范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管理。体育。健康开课率要达到100%。
2、落实好中小学体育健康新标准,把体育课标的实施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岗位责任制,确保新课标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3、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
十、后勤和安全要作。
1、严格履行财务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物品保管及使有制度,禁止滥收费,
2、加强值日值宿及“四防工作,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确保校无重大事故发生。
3、校长要统领全局,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篇6
亮亮是北京市西城区一所普通小学的二年级学生。7岁的他正在经历着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时光。但是,和同龄人一样,他每天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却是学习。他喜欢玩,却没有时间。
从周一到周六,亮亮的学习安排得相当紧凑,比大人的工作时间都要多一天。
二年级开学后,亮亮每天的时间被排得更满。除了继续上暑假里的游泳班、跆拳道班、乐高机器人班、英语班、钢琴班,妈妈在新学期还为他报名参加小升初占坑班,每个周末他要去辅导班补习语文和奥数。同时,在结束书法软笔班学习后,新学期的每周三放学他还要去书法硬笔班上课。
早上6点30分,亮亮睁开惺忪的眼睛,不敢多耽搁,匆匆起床。妈妈已经开始为他准备早饭。如果时间宽裕,他还要回顾一下头天晚上练习的钢琴曲目。
7点30分,出门。拿着头天晚上准备好的书包,蓝色的书包满满的。书包里,按照语文、数学、英语归类了三个小书包。“书包很沉,每天都是我帮他背着”,亮亮的妈妈说。亮亮的学校离家很近,穿过两个小区,就到了学校门口。妈妈送亮亮到校后,便去附近的菜市场。
7点40分左右,亮亮到了教室,进入早自习时间。早自习是为英语、语文和数学做准备,任课老师会到班上布置自习任务,并督促他们学习。
8点30分,正式上课。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主要课程,通常安排在上午。课间休息10分钟。喝水,上厕所,然后准备下节课的书本。几乎没有人下楼去操场玩耍,一来担心时间来不及,二来老师也不鼓励,因为怕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会发生意外。上课的铃声很快就又响起。
上午有四节课,当第四节课的铃声响起时,正好是12点整。下课后,马上进入午餐时间,虽然离家很近,但他跟班上的大多数孩子一样都是在学校吃饭。午饭时间是半个小时,吃完饭后,午休没多久,老师来到教室,让他们抓紧时间做作业。上午的语文、数学、英语课都留了家庭作业,亮亮的作业基本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回家很少做作业。
13点30分,上课铃声再次响起。比起上午,下午的课往往比较轻松,一般都不是主要课程,比如体育课、音乐课。这个时候是亮亮最为开心的时候,用他的话说:“终于可以透透气了。”
15点10分,放学。妈妈已经在学校门口等着亮亮了,他们将直接去辅导班。新学期,亮亮有8门辅导课程要上,妈妈在假期已经早早为他做了一周的时间计划表。
新学期从周一到周五,他总是按照妈妈给他制定的课程表这么循环往复地度过。
疲惫的童年——数字困惑下的儿童
25%的学生因学业压力大想离家出走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咨询与研究中心对1000多名小学生进行调查,62%的小学生经常为学习成绩而烦恼。六成学生每天放学后要花2个小时及以上的时间做作业,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双休日每天学习达到或超过4小时,25%的学生曾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
有27.7%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
调查称天津有27.7%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导致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来自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方面,课业负担太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近半数中学生“经常因为作业太多而睡不好觉”,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没意思”“父母只关心成绩”。
90%以上的小学生参加各种补习班
在大中城市,90%以上的小学生在课后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数学、作文全国知名连锁品牌屈指可数,以此方式进入小学市场,是低风险致富的一条捷径。培训新贵可以学习“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用数学、作文两科避开激烈的英语竞争迅速赚到第一桶金。
六年级培优费用花了万余元
暑假里,不少即将进入毕业年级的小学生,辗转于各大培优班,备战来年的小升初,一些家长在网上晒出培优开销,数目不菲。
在家长100论坛上,一则“六年级培优费用”的帖子近日引起众多家长跟帖。网名为“相宜”的家长称:“从进入六年级前的暑假算起,到小升初结束花了近一万元,一半用在数学培优上。”另一网名为“weiguozhi”的家长则花费更多:数学5000元,英语4000元,青少年宫画画600元,吃饭、路费约4000元,全年共计13600元。网友“困惑~有木有”则称,光一个暑假就为孩子报了5个培优班和兴趣班,花了6100元:数学1600元,英语1180元,语文1800元,游泳520元,架子鼓1000元。
“六年级是小升初的关键年,培优费用最高,为了孩子上理想的初中,不能不下血本。”一家长在受访时称:都说孩子的负担重,其实父母的负担也不轻。
有教育界人士在受访时称:激烈的择校竞争是培优越来越疯狂的主要原因,“择校热”若不从根本上降温,家长的负担就难以减下来。
中小学生八成睡眠不足,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7小时37分
据《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其中近八成睡眠不足。2010年,中小学生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37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在周末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49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47分。
五年级学生体重不足40公斤书包却6公斤重
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新时期教育局改革发展“12345”工作思路为指南,以“全面提升质量”为中心,以规范管理、精细落实、分层指导为关键,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初中毕业生和向高一级输送合格优质新生为目标,努力实现初中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保持中考总平分、闭卷总平分、最高分、优生段人数、绝大部分学科人平分、及格率、优生率居全市前茅。
2、巩固率明显提升,学困生率明显降低。
3、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全县2015届初中毕业年级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具体名单详见附件)。各责任区、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毕业年级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要明确分工职责、分解目标任务、督促指导落实、建立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增添激励措施,及早谋划,精心落实。学科指导小组要切实担当起责任区、学校学科教学的指导职责,积极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学校、学校教研组、备课组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毕业年级教学、教研、管理活动,确保人、财、物的投入,为全面提升2015届初中毕业年级教育质量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质量意识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抓好初中教育质量是带动小学教育,推动高中教育的需要,是“创全省一流,建教育强县”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的需要。各校要始终坚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这个中心不动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抓好初中教育、特别是初中毕业年级教育质量,要通过制定毕业年级工作计划,召开毕业年级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等渠道,宣传、讲解、研讨,将全体师生的思想、言行统一到提高质量上来。
(三)抓好关键环节
各校要抓住“科学决策、精细落实、分层指导”三个关键,将毕业年级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制定好毕业年级工作意见(含奖惩意见)并严格执行。将寄宿制学生早晚自习管理、体育训练管理、日常安全管理、实验训练管理、教学“六认真”管理、集体备课管理、新课教学管理、后期复习管理、教研工作管理、考前心理辅导管理、中考期间管理、职业规划管理等纳入《毕业年级管理意见》之中,向全面发展和科学管理要质量。二是要进一步落实规范办学行为和深化素质教育的规定,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保障。要认真落实《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的指导意见》,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三是要加强分层指导,提高初三毕业年级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教学、复习、辅导的实效性。将“培优、治偏、补差”的分层辅导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打好毕业工作整体战,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四)加强常规管理
一是强化对责任区、学校的管理。教育局基教股、教研室等单位要强化对责任区、学校抓毕业年级工作运行情况的督查督导。二是各责任区要强化对学校的业务管理。责任区督学、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毕业年级工作,开展教研活动,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一起分析现状、查摆问题、寻找原因、增添措施,及时解决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三是学校要加强对毕业年级的管理。学校班子要将毕业年级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做到集体研究,领导分管,专人主抓,科室引领,年级落实。校长要深入班级、课堂,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切实解决毕业年级师生工作、生活、思想、学习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师生排忧解难。校长要深入毕业年级教研组,每期不少于10次。四是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加强对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要做好课程标准、教材、中考说明的集体解读以及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纵横比较研究工作,狠抓教学六认真工作。召开有针对性的专题会议,专题活动每期不少于4次。要做好学情分析、早晚自习管理、心理辅导、控辍保学、向中职学校输送合格生源等具体工作,打好毕业年级提质攻坚战。
(五)狠抓工作重点
一是落实教学计划。学校、年级组、班主任、教师要在深研学情、精研课标、细研中考走向、熟研教材、科学安排的基础上,拟定并落实好具体实在的年级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教师学科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既要有新课计划,又要有复习教学计划,并分阶段安排好相应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计划,眼前有方向,行动有目标。学校要加强计划落实情况中的过程管理,强化六认真督查工作,适时调控教学进度,向过程管理要质量。
二是抓好复习工作。一要加强复习教学研讨,结合学情,科学谋划复习工作。二要高度重视复习课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常规工作,力戒放任自流的时弊。三要精心梳理,把握重点,抓住考点,突破难点,有序有效复习。四要查漏补缺、精彩点拨、滚动训练相结合。五要收集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形成题库,反复研究,把握试题走向和体现的课改精髓,并精选试题,坚决避免耗时费力的低效复习。六是县教研室、责任区均要适时召开初三学科复习研讨会,加强对全县各责任区、学校复习备考的指导力度。
三是把握教学进度。四月初大多数学校、学科要进入分册、分专题、分模块复习阶段,五月要进入综合、模拟训练阶段。学校要运用好综合、模拟试题,发挥其积极作用。在月考、期考等检测中坚持端正考风、精心命题、认真监考、及时阅卷、科学统计、客观分析、认真评讲、适当激励的八项原则。
四是做细“培优、治偏、补差”工作。要大面积提升教育质量必须三管齐下,及早做好培优、治偏、补差工作,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较大进步。“培优”侧重抓好领导、班主任、教师对优生的联系工作,从思想、学习、生活、意志等方面帮助。“治偏、补差”要侧重化解任务,明确目标,分学科指定教师落实相关工作。
五是抓实实考体考工作。学校要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高度重视。要抓好晨跑、早操、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时间的体训工作。抓好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训练,做好实考体考方面的各项工作。
六是落实考前心理辅导和向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工作。初三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学生可能出现抑郁、烦闷、焦躁、悲观等心理现象,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度过紧张的初三生活,以充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迎接中考。同时,学校要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的高度,认识做好学生职业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热心宣传、精心组织、跟踪服务,做好向中职输送生源的工作,为普职高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七是做好学生控辍保学工作。学校在督促班主任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注意从思想、学习、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及时了解学生需求与心理变化,调整班级管理策略。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规划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疏导工作。要加强家校联系,站在为学生未来前途着想,为学生规划未来的层面上与家长进行沟通,认真开好家长会,做好个别访谈,最大限度地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扎实做好学生控辍保学工作。
篇8
一、做好教务常规工作。
根据我校教学工作特点,及校长对各部门工作提出的早谋划、早准备的要求,在开学前就制订了《三中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作息时间表》,及《课表》的编排,开学第一天就完成了教师学生教材、学生练习本、教师工作手册、备课笔记等各项教学用品分发,从而保障了新学期工作及时有序地开展。
二、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中心,加大教学管理力度。
为了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品位,达到市级示范高中的要求,教务室充分认识到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并为此积极出谋划策,努力践行。
1、强化教学组织工作的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工作好坏是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本学期教务室强化教学组织工作的常规管理。
(1)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建设,提高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实效。要求教研组长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每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要落实内容、人员,能就教研组建设、教学改革等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交流,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多次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研讨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落实学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各项措施,检查各学科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各个环节。
(2)加强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过程评价,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再创三中辉煌。为了全面了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本学期教务处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了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把教学过程按备课、上课、听评课、参加教备课组活动等进行细化、量化考评,并记入教师个人考评成绩;教务室还在学期初和中后期开展由教研组长组成的检查组对教师备课、作业、进度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从考评和检查的结果来看,备课、上课、评课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另外,高一高二年级按新课程标准组织学科教学、训练和评价,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做好各种规定动作,确保课改在我校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高三年级按照高中阶段的原教学大纲和考纲,统筹规划教学进度和质量标高,严谨教学,从实训练,科学备考,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2011届高三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再一次创造了三中不败的神话。
(3)严格考试管理,确保考试检查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对期中、期末考试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规范。规范考务管理,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考前,深入细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监考老师领卷、交卷,认真监考,作好考场情况记载工作,使每次考试能公正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做好出卷和质量分析工作。结合考试成绩认真研究分析教与学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将质量分析落到实处,使学生、教师、家长在考试中均有所获,从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4)强化本部门教辅工作的管理。教务室多次召开本部门会议,强调教辅工作重要性,强化教辅人员的服务意识,明确本部门各成员的工作任务,责任。本学期按时完成了学籍管理信息采集、高考学生报名、电子照相、学生体检及高考考务等任务;及时完成了本学期教材、教辅资料等的征订发放。理化生实验室根据课任教师要求,认真准备,细心操作完成各种实验教学。
2、突显“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中心任务。
自上半学期学校倡导老师们使用“四三四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以来,教务室围绕这一中心任务,一直努力探索、创新工作方法,踏踏实实落实这一任务。围绕高效课堂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听课活动、强调评课的实效。从开学第一周起教务室先后组织了:推门听课活动——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学示范月活动——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高三课堂教学联动观摩研讨活动——高一高二期末复习研讨课活动五个层次的公开课;在本学期校级公开课达100余节,听课总人次500余次。根据构建高校课堂的要求,教务室更强调了评课的实效性,提出所有公开课参加听课的教师都要及时参加评课,评课时要本着对同事负责态度讲真话、实话,提建设性建议、意见,避免套话,避免只讲优点不提不足,不同意见可以据探讨、可以争鸣。大部分的公开课老师们均采用了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记录下疑惑的问题,小组内同学交流讨论,大部分问题在小组内基本解决,然后通过当堂展示,将这些问题进一步强化、加深、补充、完善,最后老师适时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升华。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基本适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基本养成,“高效课堂”正由点向面,由表层向纵深发展。
三、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师资队伍建设事关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我们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改能力搭建学习、展示、提高的平台。
1、校本培训与外出轮训相结合。学期初在教务室布置安排教研组教研组成员进行新课标培训学习,及新教材的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地市两级的教学反思、案例、论文、课件等的评选活动,合理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极大的推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开学初教务室对各位教师本学期必须参加的教研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定期教研及时掌握最新的最权威的教学信息,同时备课组内也加强集体备课,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目前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已由学校要求逐步转变为教师自觉行为。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搞好教学工作。今年面对新课程实施的需要,许多老师都能自主积极地进行电脑的技能培训,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4、狠抓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教师能力,师德为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在教学工作中,它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学期,教务室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师德教育,引导全体教师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全体教师法制意识,提倡建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四、加强非统考科目的教学和管理,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要求非统考科目课教学应从学校实际出发,规范课堂教学管理,严禁学生散放,确保学生的安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作到有计划,有记录,并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时间进行训练。重视文体工作,确保“两课、两操”安全高效,召开了一次体育工作专题会,专门就两课两操、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指出问题,研究对策;注学生健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各年级开足体育课;完成各年级国家体育健康标的数据录入并上报市体育健康数据中心;召开了秋季运动会。
五、今后工作展望
学校现阶段正处于高速和强势发展的绝佳时期,因此,学校的教学工作要一如既往地保持积极向上、奋勇当先的精神,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勇夺佳绩的必胜信心,精心策划全校教学计划,落实各阶段工作,及时改进发现的问题,提高管理效能,为实现新目标而不懈努力。
1、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力度,进一步扭转教师的教育观念。
2、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奖惩方案,还要进一步探索并加以完善。
3、积极联系兄弟学校,横向比较了解自身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期做得更好。
篇9
过去的一学期,我们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实施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下面就学校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办学方向,推进素质教育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本学期,我们坚持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潜能挖掘的关系,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工作,学生的过重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学校通过加强“三风”教育,已初步形成了“好学、向上”的校风,“探索、求学 ”的学风和“ 敬业、爱生”的教风。学校继续以“思想先导,教学为主,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加强政治教育理论学习
学校注视加强对全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每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学习小学教学研究等,深刻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重点;通过学习使全体教职工确立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观念。
二、提升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
1、教育管理
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现已基本形成了校长负责、班子成员监督、教代会参与的民主治校的管理体制。凡学校重大事情,均通过校行政商量,教代会审议后由校长执行,确保了校长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在这过程中,使决策形成全员共识,确保贯彻的效率,如学校规划、计划、基建、教师奖罚、考核方案等。
2、班子建设
我们学校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能做到团结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表现出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重大事项集体商量,再在每周一的行政例会上作出决定;做到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讲,劲往一处使;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事,做到反复酝酿、多方听取意见后,再作决定。班子成员都能以身作则,能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评课,组织参加校级教研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教师管理
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教育。现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较好,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加强师德教育、法制教育,严格考核奖罚力度等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未发现有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有偿家教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杂志上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同时,学校领导经常到课堂听课、评课,抓紧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学校还加大对教师的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对尽快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队伍建设为根本
学校平时能做到工作有布置,有计划,有实施过程,有检查,有总结,有考核,所以学校德育工作比较好。 现在部分的教职员工已改变以前不作为的现象。准时上班,切实做好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2、真抓实干出成效
为了认真实施新教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小学教学研究等有关教育专刊,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制订6节校性公开课,同时学校领导还加强了对薄弱班级、薄弱学科的随堂听课,加强随机抽测,做好检测记录,给予正确引导。教师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具体化使学校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3、校际交往促发展
我们还加强了与兄弟学校之间的沟通,上半年,按计划开展了多次活动,通过这类活动,加强了两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4、特色教育上台阶
我校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卫生教育的宣传工作,认真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无食物中毒发生。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还延伸到社会,结合世界环境日活动,用黑板报进行宣传。
四、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条件
什石洋小学自校舍落成以来已有十多年,一些教学设施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学校积极向村乡贤交流,村乡贤决定,将在暑假期间改造学校场室。这将极大的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如今学校拥有实验科技室、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队部室、医务室,各种现代化教学、活动设施一应俱全。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五、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篇10
【关键词】课程体系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学分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87-0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只有教育教学工作抓好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障。然而,“传统思维牵引下的中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尤其像一匹负轭难行的老马,步履蹒跚,与时展渐行渐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论述普通高中教育时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学校主导型的保障架构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它更强调学校对教育质量的自主管理与监控,属于一种教育活动内部的质量保障架构。”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个体差异也在逐渐增大,而社会对学校的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直接推动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模式、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大胆地拓宽办学思维,齐抓并举地全面推进学校教育多样化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落实素质教育
合肥一中作为安徽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样本校,积极主动地抓住新课程改革契机,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几年来,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上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并已逐渐形成独具合肥一色的课程体系。
1.开足必修课程,奠定学生全面的知识基础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高中教育必须立足必修课程,以使学生普遍达到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必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合肥一中坚持按新课程要求,全部足课时设置语言与文学等14个科目。尤其是技术课程、体育与健康、艺术课程和科学领域中的实验课等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合肥一中“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理念。
例如,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作为课改后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可供借鉴的教学资源和经验较少,很多学校开设这门课仅仅是为了应付学业水平测试。这样做实际上不仅是忽视了学科发展的本质要求,而且还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通用技术课程建设上,我们积极贯彻课程改革思想,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在实处,与此同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2.落实综合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生长点,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这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在这门课程的设置上,合肥一中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自主研发、编印《合肥一中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个人发展、跨学科综合五个类别的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内容。
在社会实践课程设置中,我们采用的是学校引领与学生的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提供并设计实践的主题,学生自主选题,选题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实践,学生在完成“实践考查―总结成果―展示评比”等一系列任务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合肥一中在全市乃至全省最先开展的修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在全市推广并在全国引起一定的反响。
合肥一中综合实践课程设置的立足点不仅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是学生人格的全方位塑造,从而立体地体现出合肥一中“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理念。它以近乎完美的形式将必修课程的学习、新课程的多维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的深度发掘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技能等多维素质方面得到了提高。
3.重视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合肥一中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非常注重选修课程的设置。首先,学校开设各学科模块选修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和终身的学习能力,践行“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高中生的视野,学校拓宽必修课程的外延,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选修模块纳入日常课程教学中,而在这些选修模块中,大部分内容都不是高考的测试内容。
其次,学校还开设反向选修课程。普通高中的学生为了应对高考的甄选,一般在高二学年开始进行文、理分科的学习,合肥一中践行“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理念,不因高考而忽略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学习,为了尽可能减少文理分科给学生带来的文化知识的不完整性缺憾,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校特地设置了反向选修课程,理科班级的学生要选修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模块,文科班级的学生要选修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模块。同时,设置模块分项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其中不同模块进行学习。
二 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体现因材施教理念
合肥一中积极进行“有效、分层、特长、和谐教学模式”的构建。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了以下班级分层的类型,理科:全科加强班、数理加强班、生化加强班、语言类(语文、外语)加强班、全科班、常规班;文科:全科加强班、数学加强班、语言类(语文、外语)加强班、全科班、常规班。家长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在不同类型的班级上课,开课前,学生可以自主填报志愿向学校申报自己所选择的班级类型。
当然,分层编班并非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突出问题是会导致“教育不公”――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向“重点班”倾斜,但合肥一中的分层编班的做法不仅矫正了这种倾斜,更一贯坚持越是基础较差的班级越要配备有经验的老师。分层编班后,学校将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在教师备课、讲授、布置作业、辅导等环节上有所区别、有所侧重。为配合分层分班改革,学校还实施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策略,并编制了体现不同能力梯度的分层作业。
三 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大力探索走班教学制度
走班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走班,这样便于集中优势教育资源,解决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学校开设培优班和补缺补差班,这些班级的教师,都是学校专门选择的,在考纲研究、考点把握上有一定经验的老师,并且一个学科尽可能根据需要多安排几个老师,从而形成优势互补的教育教学格局。二是学生的走班,这样老师便于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力量开展针对性教学。还是以培优和补缺补差教学为例,我们就是以学科的差异性为基础进行编班组织课外辅导的,从而取得有的放矢、务实高效的教学效果。
总之,走班教学既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学问题的有效处理,又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弹性力量得到有力的释放。
四 开发校本课程,满足个性化需要
合肥一中充分利用“学校拥有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我们在整个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过程中,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学生选择的课程,无论人数多少学校都坚持开设。二是大力鼓励教师开设有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尽可能为老师提供各种课程开设的场地、设备等条件,并积极创造各种平台供教师展示个人或教研组的课程研究成果,鼓励其著书立说。在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师拟订课程计划,整理课程内容,设定课程目标,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合肥一中校本课程。根据“每学期分上、下两学段各开设40门以上的不同课程,学生分上、下两学段各选修一门不同课程”的开设计划,经过学校――学生――学校两轮选排,学校最终确定校本课程的课程表,每周一个课时,学生自由选课。同时,学校还研发了A、B两套校本课程,共70个专题,涉及高中课程的7个领域。
五 注重艺体教育,让小学科有大作为
1.艺术教育方面
为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合肥一中组建了音乐社团,开设了专门课程――音乐指挥;为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合肥一中开设了绘画色彩创造、造型艺术与审美培养、插画艺术等课程。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合肥一中在高一年级选择了10个班试点开设艺术欣赏课,音乐、美术分别以讲座形式两节连堂上90分钟,每班每周有4节艺术课。这样做既增加了艺术课教学时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课采用“套餐选项模式”
体育课不再是常规的跑步等教学方式“唱主角”了,跆拳道、健美操、武术等项目也一一闪亮登场,并以套餐的形式供学生选择。“套餐选项模式”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球类、武术、体操、田径、太极拳、技巧体操、跆拳道、散打器械、健身操等。这样的模式不仅扩大了学生选修的范围、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体教育的大力开展,在丰富学校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文体素养的同时,也使教育教学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六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严格学分管理制度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的规定,一名高中生在校三年总学分达到144个学分后方可毕业,而在合肥一中三年里有些学生修满178个学分。比省教育厅的规定学分额多出的学分,学生要通过选修课和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这样的要求既让学生得到了学分、锻炼了能力,又响应了国家“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号召。
根据《合肥一中学分管理办法》,教师有权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如“缺课在1~5节之内的,要按1节课增加1个学分的标准提高考试的合格分数”;“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多次发生违规违纪、不交作业等行为,教师可视情节严重程度提高不少于5分的合格分数,直至不予学分认定”。这样严格的学分管理,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同时,这种严格的学分管理,还有利于扩大师生接触的范围、活跃学生的思维。当然,这样做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一种促进。实行学分制,选课的主动权在学生,他们有选择教师的自由,这无疑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压力。学生会选择学识渊博、方法灵活、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而那些教学水平不高、不负责任的教师则得不到青睐。这样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受到学生的喜爱,进而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局面。
七 关注学生长线发展,开设大学先修课程
大学先修课程可较好地解决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首先,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提前体验、了解大学课程内容,能为更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思想的准备。其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早开始接触大学课程,可为将来理性地选择大学相关专业奠定基础。最后,通过有准备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广、层次更深的内容,能够增强学生面对未来挑战的自信、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合肥一中积极和北大、中科大合作,依托物理、生物、历史等学科4位博士的专业优势,结合校本课程开况,率先开设微积分、中国古代文化、生物学等大学先修课程,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学校教育多样化发展本质上就是教育教学内涵的拓展。要真正推进教育多样化发展,还必须把多样化的办学思路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把课程的具体设计思路和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从而,综合多种因素,形成齐头并进之势,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合肥一中教育的多样化,才能真正推进高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栋.把中学办得有点大学味[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2]祝新宇.构建多元融合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机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
[3]康淑敏、李保强、马秀峰等.互助协同发展: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育研究,2011(1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