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1

1.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1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 由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仍然延续的是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管理模式,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在蔬菜种植和养殖业生产上,由于基础设施简陋、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条件较差,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如在养殖方面,大多属传统式经营,养殖规模小、圈舍简陋、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粗放,容易导致畜禽疫病、疾病的发生,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性不高。

1.2动植物疫病安全防控的制约因素较多 大多数农户传统观念较强,在种养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靠天吃饭的侥幸心理,安全生产意识不高。特别是在养殖方面,一些零散户不积极主动地接受动物疫病的免疫,不能很好地配合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一旦爆发传染病,随意抛弃病死畜禽,法律观念不强的养殖户甚至宰杀、出售或食用病死畜禽。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户)也不严格实行免疫制度和消毒制度,进而导致动物疫病免疫密度与免疫质量达不到要求,不能实现清净无疫或出现疫病后及时有效控制。

1.3不当选择或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种养业的投入品包括种子、肥料、饲料、各类添加剂以及兽药农药等。由于大多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正确把握以及使用各种投入品。一方面普遍存在着生产投肥超量的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增加成本,而且导致土地质量阶梯性下降并长远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品质;另一方面是存在着超量使用添加剂、兽药和农药的问题,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上,大部分农户都采取过量投放药品的方式进行防控,进而导致农产品药品残留超标。

1.4农用药品生产销售管理还存在一定疏漏 尽管国家和地方不断强化农用物资行业的管理力度,但一些地下黑窝点、小作坊和不法企业仍然存在,为了满足特殊市场需求并谋取私利,非法生产加工假冒伪劣农用药品和禁限使用的各类添加剂。更有甚者生产加工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类剧毒、高毒农用药品,如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呋喃丹、氟乙酰胺、氰化物、401、磷化锌、磷化铝、毒鼠强、三聚氰胺、“瘦肉精”、孔雀石绿及硝基呋喃等。这些违禁药品、添加剂一经流入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环节,不可避免造成农产品中含有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成分,形成食品卫生安全隐患,极易引发群体性安全事件。

1.5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不够健全 从田间、农户到市场、餐桌,由农产品转变为食品,周期长、环节多,整个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构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是确保农产品安全进入市场的最关键一道“防火墙”。但就目前来说,县级农产品质量管理机构、技术队伍、设施设备等体系建设方面还很薄弱,大多数县没有综合性化验室,缺少先进配套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行政执法人员少,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这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阻碍,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不能实现及时科学的检疫检验,不可避免造成不安全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很难保证广大消费者真正买到放心农产品。

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与对策

2.1强化动植物重大疫情的防控 加强对动物疫情和植物病虫、杂草、鼠害的监测、预警、防治,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实施植物保护工程。要落实安全养殖措施,加强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工作,强化对新补栏、散养和养殖密集区的动物免疫;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动物要及时进行补免,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及时构筑有效免疫屏障;不断加强生猪养殖密集区、屠宰场、交易市场和种畜禽场疫情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数量和频次,对病原学监测阳性动物要按规定及时、果断处置,及时消除疫情隐患。要落实植物安全生产措施,切实加强常见病虫草鼠害的防治,重点搞好玉米霜霉病、稻水象甲、大豆疫病等危害大、传播快、难控制疫情的监测、预报、防控工作。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和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及时如实上报疫情,切实加强动植物疫病的科学防控。

2.2加大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 重点加强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市场监管,强化农资经营业户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行严格的行政审批和市场准入制度。每个农用药品经营业户必须持证经营,在采购、销售方面进行详细登记备案,做好从购入、销售到使用的全程跟踪。加强农资销售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经营素质。安委会、工商、质监、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要搞好密切协作,严格落实定期检查制度,形成监管合力。对关键部位、重点环节和农资产品实行严格管理,重点加大对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控,定期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违法销售禁用药物和化学物质行为,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用药品的打击力度,依法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2.3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县级行政区域既是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也是农产品的供应集散地,加强县一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检测,能够促进生产者更加重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更加直接便捷地落实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因此,建议国家更加重视县一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专业管理机构和技术队伍,加强行政执法和服务能力建设。要加强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建设,以开展现场快速检测、指导地方农业生产为目的,配备农产品安全检测、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所需的基本设备,以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为主。对一些农、牧、渔业发达、经济发达、农产品生产基地较多的县级行政管理机构,还需考虑农药等有害物质快速检测、定量分析、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移动检测等实际需要,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

2.4严格实行农产品检验监测的规范化管理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实行严格的检验监测,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常态化管理,重点抓好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一是抓好产地检验监测。定期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水质、土壤和污染源等环境进行监测;定期对菜篮子产品开展违禁药品残留快速检测,扩大检测范围、频次;定期深入养殖大户和养殖企业对畜禽进行检测;定期对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记录进行检查。对发现生产记录中不当使用农业投入品或检验监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采取限制措施,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制;二是抓好市场检验监测。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随时进行抽样检查,按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对菜篮子产品重点进行药品残留检测;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条例有关规定,实行畜禽定点屠宰,严格控制私屠乱宰。严格按照程序实行宰前检验、宰后检疫。对通过检验检测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采取无害化处理,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

篇2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消费安全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多宝鱼、红心鸭蛋、福寿螺等农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了群众恐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怀疑。受经济利益和产量的驱使,大量的禁用农药和化学肥料被应用,农产品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级政府需要在现有政策法规的指导下,转化职能,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居民农产品消费安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保障大环境

1、农产品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食品消费安全上。目前我国已经有多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我国基本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以《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动物防疫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为单行法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农业部还从2001年开始执行无公害食品行动的计划,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进入正常化轨道。此外,很多地方政府也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制定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生产规范,规定了农产品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加强了高新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2、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初步建成。近日,由卫生部、农业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参加的食品法典委员会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小组逐步实行多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保障措施,响应联合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号召。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质检总局为核心、以全国农业标准化委员会为成员的各级管理体系,相关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逐步完善,农产品消费安全受到重视。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已经初步完善,相应的管理机构以及行业标准也逐步建立,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加强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已经得到了初步保障。但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害物质超标以及农产品检验方法不当等问题还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禁用农药超标。受经济利益和产量的驱使,农民在农产品生长的过程中会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禁用农药,避免农产品生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病害的危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禁用农药虽然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但是禁用农药的汁液很容易残留在农产品表面,禁用农药往往是剧毒农药,农产品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消除残留在农产品表面的农药。禁用农药超标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消费安全受到影响。

2、农产品包装不当。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的保护力度,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和加工制度逐步建立,农产品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进行控制,农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得使用添加剂和转基因产品,对农业三品进行特定的包装。但是农产品品种和产量众多,在农产品专项检验的过程中,符合三品包装和标志要求的产品较少,由于农业三品的成本和价格较高,农业三品还很难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此外,在很多地方,还存在重年检和轻视日常监管以及重视认证和轻视管理的现象,农产品监管体系中的人员和经费很难得到有效的协调,农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3、农产品抽检范围较小。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超市和农产品市场的农产品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准进入流通领域。但是受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很多农产品抽检单位很难对多数农产品进行检验,农药检验仪器也只能对农产品进行定性分析,检测的准度较低。此外,由于很多农产品不能长期保存,而农产品检验的周期又较长,这就决定了很多农产品在进入消费领域时不能得到有效的检验,农产品质量急需提高。相应的农产品安全监督机制需要建立,快速和科学的检测技术也亟待加强。

三、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1、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进一步的怀疑。各级政府和部门不仅要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的建设,还要在意识上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食用安全,还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标准建设,对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到战略高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安全,提高居民满意度。

2、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服务。禁用农药具有较高的毒性,国家虽然已经明确禁止生产和使用,但是农药超标的问题还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也不想使用禁用农药,但是一般的农药不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这就要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技术人员要加强农药研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违法生产禁用农药的检查,而法制宣传部门则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农民选用非禁用农药,提高农产品生长环境质量。

3、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已经初步建立,相关部门要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结合部地区农产品的生长特点,制定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逐步健全本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质检机构还存在效率低下和分布不均的问题,各部门要在把握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当地的行业和企业标准,加强农业三品建设,提高广大居民的认可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农产品质量。

4、加大科技的投入。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还存在抽检范围小和检测周期过长的问题,相应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建设质量安全体系,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生产,扩大农产品检验技术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此外,各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还要加强质量检验工作,提高监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农产品质量检验的效果,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四、结语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人们的消费安全受到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居民的人身安全,还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生产的安全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各级部门要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结合当地的情况来制定行业和企业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居民农产品消费安全。

参考文献:

篇3

2月21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4次全体会议和国务院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会议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用更严厉措施,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会议指出,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2011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97.4%、99.6%和96.8%,保持“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和制约因素仍较多,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紧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工作目标,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执法监管,打击非法添加,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手抓标准化生产,推进全程控制,转变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会议强调,2012年,各级农业部门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要求,继续实施蔬菜高毒农药、“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生素、水产品、农资打假等6项整治行动。对整治行动中所列各项任务,要一一落实,一抓到底;出重拳、用重典,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决铲除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毒瘤。二是全面加强风险评估监测,加快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能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促进年活动,启动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项目,注重用科技手段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水产示范场创建,支持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加快农业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构建统一、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强化“三品一标”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四是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健全省、地、县监管机构,落实好监管职责。推进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建设,加快明确机构、落实职能、建立队伍、强化条件保障,确保今年底全国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建立监管机构。五是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高农业投入品管控、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测能力。六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高向好的现状和各级政府部门采取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理性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步改进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第五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揭晓

篇4

1.整合政府职能,做大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

由于延边特殊的区位、人缘和资源优势,延边农产品出口由来已久,但农产品出口壁垒较高,必须有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做保障,为确保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建设和出口贸易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由州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由农委、商务局、技术监督局,检验检疫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人民银行、畜牧局等部门参加的农产品出口创汇工作领导小组和联系会议制度,负责协调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出口贸易工作,研究制定有关发展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出口政策措施;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推进政府有关部门的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同时要求各部门强化服务意识,营造农产品出口的良好环境。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以重点县市,重点农产品为突破口,建立部门互动机制。成立“出口农产品管理办公室”,管理农产品种植和养殖基地,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监督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等质量安全问题。进一步完善出口检验检疫服务,对大部分原料由自己生产基地提供的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部门要给予“免检”或同级财政予以补贴。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大通关”制度,属地验收,关口验放;对鲜活农产品进出口实行快速通关。同时州政府将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建设列为全州农业十大重点工作之一加以推进,目前,图们凉水对韩叶菜出口基地等标准化基地不断壮大,有力推动了全州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做强主导产业标准化出口基地

整合支农政策和支农资金,围绕大米和杂粮、蔬菜及制品、黄牛及畜产品、人参及制品、五味子及制品、食用菌、蜂蜜及制品、山野菜及制品、大豆或小粒豆及制品、中药材等“十大”出口优势和主导产业,积极争取外贸发展基金、农业产业化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高新技术产业、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创新资金和金融信贷资金等政策,推进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延吉市小营镇政府为扶持元葱出口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协调经纪人和国内客商,引进元葱日本一代良种,为合作社无偿提供良种扶持资金,每年为经纪人提供元葱贷款收购资金100多万元,在销售季节积极与客商牵线搭桥。通过小营镇政府网、农业农村档案“一网三站”、联通短信、小营镇农业信息报等媒介,极时向农民“气象、技术、销售”等信息,网上宣传“三农”牌元葱和招商引资。加大对元葱经纪人、元葱大户的扶持力度,鼓励大户和经纪人走出本镇,外包地种植和订单收购服务。现小营镇外包地面积达396公顷,主要集中于和龙、敦化、龙井、图们等周边县市。镇里还每年为经纪人提供元葱贷款收购资金100多万元,不断研究和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起草并通过了省质监局认证的《无公害圆葱栽培技术规程》(DB22/T947―2004)(新修订);拍摄了《延边元葱标准化生产技术》VCD发放到合作社每个成员,不断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质量,现小营镇元葱种植面积达650公顷,产量3万多吨,年均产值约2,000多万元,产品90%出口到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成为北方元葱最大的生产出口创汇基地。

对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采取认证挂牌的管理方式,由财政建立专项资金,对创建的国家级绿色、有机、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地理标识给予每个基地和地理标识3万元的财政奖励资金;对认证的州级农产品出口基地给予每个1万元的财政资金扶持。初步形成了以和龙、龙井、珲春为主的水稻;以敦化、汪清为主的大豆;以敦化黄泥河、秋梨沟、汪清春阳、天桥岭等乡镇为主的黑木耳;敦化青沟子和安图永庆、松江等乡镇的人参;以延边华龙集团的苹果梨等标准化生产基地群。

3.加强质量认证和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鼓励标准化出口基地和企业建立国际标准和进出口国(地区)技术标准及规程,引导农产品基地和加工企业开展质量管理(ISO)、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体系认证。支持有条件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和企业开展美国NOP、KOSHER、日本JAS、欧盟GLOBAL-GAP、英国BRC等国际认证,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努力加强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同时积极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截止目前全州共认证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23个,无公害农产品233个。现有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大豆)基地1个,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苹果梨)基地1个,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2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黑木耳)基地1个,吉林省无公害大豆基地1个的基础上。

4.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出口农业质量保障体系

篇5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为尽快构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意见》(农市发[]17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意义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就是在现有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体系中,通过培训考核,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有利于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了农业部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全新职能,迫切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从以生产领域监管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转变;从以行政推动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并重转变。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手段落后,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已成为农业部门依法履行法律职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紧迫任务。

(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有利于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确保消费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最近一段时期引发的“红心鸭蛋”、多宝鱼等事件,也为农产品的消费安全敲响了警钟。建立一支能够贴近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深入销售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对农业生产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有利于提高农业部门的综合服务能力。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拓宽工作思路、转变工作职能、提升服务能力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投入品,净化产地环境,强化源头控制,规范生产过程,可以有效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树立各级农业部门和推广单位的崭新形象。

二、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职责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就是在省里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验检测和技术推广队伍中,选择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通过培训、考核,经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担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原则上每个乡镇均有1-2名专、兼职监管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主要承担以下工作职责:

(一)监督管理。依法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流通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督促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生产大户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对生产基地即将上市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测,严格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准出;监督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市场准入工作;监督“三品”企业质量管理状况,加强标识管理,规范使用农产品标识和防伪标志;对已获证产品,开展日常监督管理。

(二)宣传指导。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指导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指导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安全使用,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监督农业生产者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对限用的根据限用范围指导合理使用。

(三)技术培训。对农业生产者进行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推广对增产增效增收作用显著的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养技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者、经营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培训,引导对上市产品主动检测。

(四)协调配合。向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传递、有关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文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向管理部门反馈生产、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在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理,协助农产品质量追溯,查找问题根源。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组织领导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督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执行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推广者。各地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一)严格培训。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培训,重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农业标准化、安全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方面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素质,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

(二)规范管理。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管理,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做到结构合理、作风优良、业务过硬。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年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继续履行职责。

篇6

关键词:宁国市;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143-02

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构成宁国市特殊地理环境,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农产品生产水平不平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至今10a了,10a来宁国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的农产品监管要求,但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乐观。笔者从事农产品监管多年,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宁国市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有待加强 今年年初笔者对宁国市19个乡镇、办事处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知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不多,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更少,而且基层越偏远的山区人们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越淡薄,偏远山区农民很少接受培训,农产品种植技术落后,多数农民凭经验种植,农民在食用农产品上盲目使用{毒限用农药时有发生。因此,急需要加强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

1.2 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宁国市从县级市到乡镇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有专业执法人员。宁国市(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设备已基本完备,配有专业技术人员,能正常开展工作。乡镇监管站在2012年宁国市编办已下文成立,文件要求至少2名监管员从乡镇的植保、畜牧岗位人员调入,大多数乡镇2名监管员已到位,但仍有一部分乡镇没有或只有1名监管员,还是兼职,以应付上面检查、考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难开展。农产品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手段,宁国市乡镇虽然有检测室,但绝大部分检测室无检测设备不够配套、无检测技术人员、无监管经费,不能满足基层农产品日常监管需要,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急需改善。

1.3 乡镇基层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急需要加强 一方面乡镇基层监管部门由于人员少、监管水平落后,没有执法车辆,很难完成对偏远乡村的日常监管;另一方面乡镇基层农产品生产规模小而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文化程度不高,年龄老化,农产品生产主体自律能力差,种植水平落后,生产无记录,监管难度大。乡镇基层源头监管盲区多,基层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急需要加强。

2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建议

针对宁国市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结合宁国市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及监管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2.1 加大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抓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3.15”、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和深度,由街道延伸到村、村民组直至农户,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手册和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常识,在人口密集村庄或社区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结合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送到田间地头,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技能。通过宣传培训,在基层营造人人讲质量安全的氛围。

2.2 完善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目前我市已建立市农产品质量监管局、区域服务中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村级协管四级管理网络。2014年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属地管理并纳入乡镇年终目标考核,考核细则明确要求基层成立监管机构,配备检测室及速测设备,乡村明确监管员和协管员,并且要有工作经费。强化对乡镇考核,落实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保障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2.3 大力推进乡镇基层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一是加大基层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主体,推进基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园、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建设。聘请农业院校教授、农业技术部门专家到基层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扩大标准化覆盖面和普及率。二是发展规模化生产,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乡镇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以规模化、组织化来保障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的落实,确保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

2.4 加强乡镇基层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4.1 建立乡镇基层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乡镇监管站要结合辖区内农产品生产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督促农产品生产者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并对上市产品及时抽样检测,以保证合格的农产品准出。学习借鉴上海等大城市农产品准出经验,以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生产单位为重点,开展乡镇基层农产品基地准出试点,为基层农产品产地准出提供经验。

2.4.2 开展基层农产品抽样检测 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强源头监管,开展对源头生产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至关重要。建议县级政府和地方政府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使基层农产品监管站能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通过监测,科学地反映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加以预警,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整改和依法处理。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提高基层监管工作效率。

篇7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三品”认定认证和品牌建设,狠抓市场监管,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多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今年以来,全国先后发生问题豇豆、问题韭菜等事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去年底市人大执法检查的情况来看,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特别是市场准入制度没有真正建立,交易方式落后、检测手段不足,检测项目偏少、覆盖率较低,许多检测点形同虚设,没有发挥把关作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产业安全的基础,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狠抓措施落实,推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认真抓好产地环境监测整治工作。各县(市、区)要组织相关部门,加大对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种植和养殖环境的土壤、水域,特别是城市郊区和工业企业周边环境的检测和整治。对重点生产基地的环境要定点检测,每三年对农产品产地进行一次环境普查。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环境因素,抓紧开展农产品产地适宜性评价。

(二)突出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市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兽药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管为重点,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坚决打击和取缔无证销售农业投入品行为。大力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年底全市植保专业防治队覆盖80%的行政村,专业化服务面积达60%以上。加强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做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全面推进农资连锁经营,为优质农业投入品销售创造良好环境。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优质安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制定步伐,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实施水平。全面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生产记录制度,鼓励引导其他农产品生产者实行生产记录。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加大对产地农产品的检测力度,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产品,坚决不允许上市销售。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在抓好已认定生产基地与认证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的同时,今年全市新增“三品”120个以上。鼓励市场占有率高、质量安全水平过硬、竞争能力强的农产品申报中国和省名牌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强农产品标识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能力。

(四)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全市实行索证索票、入市登记和分类查验检验制度。凡进入我市销售的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必须具备有效的产地(检疫)证明、检测报告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证书复印件(需加盖获证单位公章)。对票证齐全的实行抽检制度;对票证不全的,实行入市检测制度。现场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检测不合格的,禁止销售,并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处理。对同一产地、同一产品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的,其产区的相应品种农产品六个月内禁止进入市场销售。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要对进场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信息进行挂牌公示,尊重和保障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知情权,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生产者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广陵区政府要以联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整顿为突破口,督促市场主办单位改进交易方式,添置必要设备,增加检测人员,全面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年底要见成效。

(五)规范市场交易管理。市场经营管理者应依法审查场内经营者的经营资格,督促其依法亮照经营;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等制度;与场内经营者订立进场经营合同,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制止场内经营者的违法经营行为,并及时向工商、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各级工商、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各类经营农产品的市场主体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督检查,对执行不规范、不按要求进行自检、委托检测和建立索证索票制度的市场主体要责令其整改,甚至停业整顿。要加强对市场的日常巡查,依法加大对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经营者的处罚力度,确保市场准入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六)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检测资源,完善检测手段,加强检测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市农产品检测机构要加大投入,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增加技术力量,拓展检测项目,做到主要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定量检测基本自检。各县(市、区)要积极向上争取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检测网点,购置监测仪器设备,重点乡镇、农业企业或园区等都要建立产地准出检测点(室),做到一般性检测不出县(市)。要扶持流通市场建立检测站,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市区和县城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要在年上半年完成对检测室升级改造,增加检测批次,切实做到进货必检。食用农产品专卖店和乡镇农贸市场要在年底前设立检测室(点),并做到检测正常化。水产品、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准出工作要在年底前全面启动。要大力缩减生猪屠宰点,年底,各县(市、区)要全部实施“瘦肉精”检测。形成市、县(市、区)监测机构监督抽查与产地和销售市场日常检验检测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的质量检测机制,为依法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加快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县级农业部门要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乡镇农技站要尽快明确专(兼)职人员,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确保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制顺畅、工作责任到人、工作措施到位。同时,对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和检测人员加强培训,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技术比武、能力验证等多种形式,造就一支责任心强、作风好、业务精的质量安全检测、监管队伍。二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各有关执法机构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完善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重点执法内容,依法开展高毒剧毒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农产品包装标识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生产经营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的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建立惩处机制。各监管部门要建立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对违法行为的情况予以记录,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向全社会予以公布,对有多次违法行为的生产经营者,要吊销许可证照,以引导和规范生产经营者依法进行生产经营。

三、强化领导,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入,强化督查考核,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详见附件1),认真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的落实,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督促其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加大财政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加大检测经费投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列入县(市、区)财政正常年度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篇8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速度不断加快,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经营生产伴随着出现了一系列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毒大米”、 “瘦肉精”、“染色馒头”、“三鹿奶粉”、“苏丹红”等频频拉响的食品安全警报,火辣辣地拷问着企业的道德底线和政府监管能力,使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全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更加强烈和迫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也在不断加强,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1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成效显著

1.1 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通过机构改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已初步建立。各级农业主管单位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大大确保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截至目前,全市没有发现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行为,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1.2 检验和检测体系不断健全

经过建设,我市以市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县(市、区)质检站为骨干、主要农产品市场检测点为补充的“二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级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加大了检测力度,在蔬菜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基本都建立了检测点。

1.3 农产品市场准入逐步加强

近年来,我市按照蔬菜市场准入的要求,坚持对“一大六小”市场(超市)上市蔬菜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管,强化自检督导,确保了自检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对农产品市场和生产基地加强抽查检测,定期开展抽检工作。

1.4 农业标准化不断推进

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帮助农户和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同时,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积极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等开展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起到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监管体系与监管任务、监管责任还不相适应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都已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监管责任,各级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普遍存在力量分散、人员不足、手段缺失等情况,这与日益繁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不相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2.2 生产者的素质与标准化生产要求不适应

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都还比较低,量大面广,加上现有多数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年龄老化,文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标准化生产要求;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自律能力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

2.3 产地准出管理不适应农产品优质优价

从优质优价看,“三品一标”产品要严格按照生产标准组织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销售中,“三品一标”生产的优质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实现优价,这与严格产地准出管理不相适应。

3 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3.1.1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切实提高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特别要强化生产者、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3.1.2 加大培训力度

既要培训监管部门的人员,也要培训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通过多层次的培训,全面掌握法律法规的规定,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各级监管部门、监管人员的依法监管能力。

3.2 建立与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

3.2.1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修订工作。要组织对原有标准进行修改完善,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同行领先水平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3.2.2 加大标准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以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主体为重点,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标准化技术培训,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掌握标准化生产知识技能,扩大标准化覆盖面和普及率,以标准的实施保障质量安全。

3.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

3.3.1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为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四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确保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3.3.2 切实加强检验与检测

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品种,增加监测频次。重点开展对主要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的监测和监督抽查。

3.3.3 积极实施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要加快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制度,把产地准出作为加强农产品质量源头监管的关键环节,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二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不断扩大准入品种,增加检测批次,有效地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

3.3.4 强化执法监管

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大对农产品安全违法违规事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禁用农药和非食用添加剂的行为,严厉查处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的行为。

篇9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河北省玉田县地处京津唐三角中心地带,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之一。全县总面积1170km2,耕地面积72000hm2,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86667hm2左右,蔬菜播种面积约33334hm2,生猪出栏140万头左右,位居全市首位。近年来,在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同时,玉田县始终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抽样监测、“三品一标”认证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现状

1.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初步建立

玉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举措,在机构设置、人员调配、经费安排上摆在优先位置,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建立了质量安全检测体系。2011年,玉田县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在8个区域站分别建立了区域性检测室、在“三品”基地和农业企业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监测点5个,初步形成了以县质检站为中心,区域性检测室为骨干,自律性检测点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检验检测体系,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环节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二是建立了全程监管体系。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2012年经编委批复玉田县农牧局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在区域站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在“三品”基地及农业企业设立了监管员,形成了县局、区域站、生产基地三级质量监管体系。

1.2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

本着“检查与指导并举,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全县上下把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品牌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并狠抓了落实。一是制订和修订标准。全县先后制定农作物标准化技术规程36项,制定了省地方标准2项,唐山市地方标准4项,蔬菜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18667hm2,为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标准化示范区(园)建设。按照“生态、绿色、安全”的要求,蔬菜重点打造了2个部级蔬菜标准园和1个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重点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穴盘育苗等集成技术,建立了二维码质量追溯制度等五项制度,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在粮食生产上,狠抓了陈家铺乡千亩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实施了“九统一”生产经营模式(统一品种供应、统一种植样式、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深松整地、统一机播、统一机收、统一专业化病虫草害防治、统一节水灌溉,统一技术方案和技术指导),全面推行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了农产品安全。

1.3农产品品牌建设有了明显进展

近几年,玉田县积极鼓励和扶持农业企业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水平,创建品牌农产品。截至目前,全县有82家畜禽养殖场通过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21家畜禽养殖场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蔬菜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个,面积8334hm2,蔬菜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3个,面积467hm2,有机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建设农业部蔬菜标准园2个,河北省蔬菜标准园1个。这些农产品品牌的培育,有助于提升全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1.4农产品生产和农业投入品经营秩序不断规范近几年,玉田县不断整合执法资源,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了农业综合执法,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中队,通过采取日常监管与集中整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农资市场、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农业生产和农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现象,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015年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相继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中秋等重要节日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韭菜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暑期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资打假专项整治、“三品”农产品专项整治等活动九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2存在问题

玉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虽然有了明显进步,但从总体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矛盾依然存在。

2.1小规模分散经营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难以提高农产品质量

目前,农业生产上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1],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难以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推进也比较困难。

2.2整体安全意识不高影响农产品安全水平的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每个人。但目前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仍然不高,农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增强农业从业人员乃至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是目前监管工作亟需加强的方面。

2.3多种因素制约农产品品牌认证与开发,也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品牌建设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可靠保障。但是,由于县级的农业生产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品牌产品宣传、创新不足,认证产品优势、效益发挥不好。再有人们优质优价意识不强,品牌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混同经营,价格同等的现象还很普遍,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者创品牌农产品的积极性。第三,品牌认证、复审、续展手续繁琐,需要花费很多费用,但获证产品价格优势又不明显,部分获证企业在品牌认证到期后不愿复查换证、续展或重新申报认证,农业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强[2]。

2.4农业投入品违法违规经销和使用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

从农资经销者来看,一些经营者唯利是图,违法经销假冒伪劣和违禁农资;从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上看,不合理、不规范使用农药、兽药、化肥、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最大隐患,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5收贮运环节监管亟待加强

收贮运环节监管是新增环节,县级相关的制度规章还不健全,收贮运环节业务知识缺乏,执法机构和人员不足。

2.6目前监管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虽然玉田县建立了县局、区域站、生产基地三级质量监管检测体系,也落实了监管检测人员,配备了监管检测设备,县级也安排了专项资金,但是相对于庞大的监管对象和监管范围,人员、设备、资金不够完善,致使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无法开展。

3对策建议

3.1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讲座、现场示范等各种活动,推行安全生产技术,用舆论导向和市场手段培养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强化对农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努力构建“人人讲安全、层层有责任、处处能监管”的生产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

3.2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

农业投入品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3],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的监管。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经营资格审核,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单位,给予警告并要求限期改正,限期不改正的,结合市场管理部门坚决取消其经营资格[4]。二是强化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日常监管。加大对投入品市场日常执法检查的力度。督促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规范投入品生产经营行为。尤其要加大对禁限用药物的清缴力度,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和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保证农资监管不留死角。三是强化对农业投入品违法案件的查处。要实施检打联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加强与各部门协作,对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

3.3加强监管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检测体系,落实人员、经费,配备仪器设备,力争村村有安全监管员,实现真正的监管全覆盖。同时要加强对监管检测人员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提升监管水平和检验检测能力。

3.4积极开展品牌认证和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

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品牌认证,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措施。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5]。二是推进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土地流转,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确保农产品高产、优质、生态、安全。

3.5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的投入

玉田县要加大对基层监管检测、执法等经费的投入,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建议加大对产品认证、品牌申报及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作者:章丽娜 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农牧局

参考文献:

[1]张树秋,董燕婕,赵善仓,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安丘模式”探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6):63-66.

[2]王芳.清苑县农业品牌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CD].基层农技推广,2015,(3):61-63.

[3]杨玲,盛松华,温少辉,等.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4):18-21.

篇10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的特别规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陕政办发〔*〕164)号及《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延政发〔*〕20号)精神,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工作思路: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突出抓好源头治理的标准化生产,市场监管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

目标任务:一是加快认证进程。力争*年底,全县各类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产品认证达到10个,面积达到10万亩。二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0%实行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强农资和农产品监管。农资经营主体持证合法经营比例达到100%,农资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高毒、禁用农药兽药完全退出市场,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四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所有农产品100%纳入监测范围。五是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9月1日起,全县全面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二、工作措施

(一)突出源头治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一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乡、镇农资市场的检查力度,加强对农资经营点的监督检查,重点围绕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机具等六大类农资产品,进行拉网式排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整顿经营秩序,净化农资市场。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规范认证基地档案记录,严格控制假劣、禁用农资进入基地使用;开展产地环境执法检查,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定期对基地的大气、土壤、浇灌水等产地环境和农产品进行检测和评价;加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质量安全执法检查,督促指导农产品销售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开展农资质量抽检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农业、工商、质监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加强对农资及农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逐步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抽检密度,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布抽检结果,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制度修订工作,制定符合我县优势、特色的农产品地方标准和操作规程。通过“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推行标准化生产。要按照“统一组织、全面检测、集中申报、整体推进”的要求,开展“三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工作。鼓励整体认定,连片认定和基地化认定,迅速扩大认证规模,形成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建成一批有规模、有影响、有品牌、有效益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规模种植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

(三)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我县要在年底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全县所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生产基地也要配备速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开展质量安全自检,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检测和市场准入检测。

(四)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

县农业部门要努力整合内部资源,尽快成立农业执法机构,实现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专业化、经常化、规范化。进一步健全和充实农业执法队伍,严把执法人员入口关,实行执法资格证制度。凡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和考试考核,取得执法资格证件,凭证上岗。

(五)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

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开展网上服务和综合信息服务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三品认证、检测信息、市场管理等多项服务。加强各执法监管部门的农产品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构建信息汇集和通报网络,尽快建成反应灵敏、快速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使我县农产品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存信息可查询。

(六)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

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首先对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城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先行进入试点,并逐步扩大到乡镇和主要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必须具备无公害化处理设施和销毁场地,达到市场准入所需的条件。同时,全县要全面落实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属地管理制度、入市查验、产地准出、市场自检、检验检测、检验结果公示、不合格退市、农产品召回制度和包装标识制度八项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顺利实施。

(七)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工作氛围

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的特别规定》以及农资的选购、使用知识,提高群众识假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要积极开展农资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提高我县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行政执法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要加强农资、农产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经营水平和诚信守法经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