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调理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慢性病的调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风湿热急性发作阶段主要的损害时心脏炎症,急性发作后或反复发作后,可能会留下轻重不等的心脏瓣膜病变,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脏病,一般来说,农村地区发病高于城市,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率较高。在风心病中,最主要损害的心脏瓣膜是二尖瓣,引起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其次损害的心脏瓣膜是主动脉瓣,再其次的是三尖瓣。基本上不损害肺动脉瓣。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临床表现
一、心功能代偿期:
风心病早期,心脏瓣膜病变较轻微,心脏形态没有大的改变,心功能处于代偿期,这时期内可以没有临床症状。但体检或心脏B超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
二、心功能失代偿期:
1.发病时间:青少年时期有过风湿热发病历史,多数病人在20~40岁时首次出现症状。
2.心力衰竭表现:随着心脏瓣膜病变的加重,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达到中度以上时,心脏的症状就会渐渐出现和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心悸气促,甚至上二三层楼就感到很吃力。而在过去是从不曾有过的。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水肿,甚至不能平卧,要坐着才能睡觉。有些病人会出现口唇紫绀,颧部暗红。
3.心律失常:早期常见心动过速,劳累后更明显,以后早搏增多,进一步发展就变成心房纤颤,心跳没有规律,脉搏乱跳。病人会感到心慌心跳的很厉害。一旦出现心房纤颤,中风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了。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
一旦确定诊断,即使是心功能代偿期,没有临床症状,但由于瓣膜的病变是不可逆的,因此最重要的是防止病变继续发展。目前,较肯定有效的方法是用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3~4周注射一次。注射前要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青霉素可防治咽喉部链球菌感染,防止风湿活动反复发作,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长效青霉素最好用到50岁以后。
如果青霉素过敏、不能耐受疼痛或缺药,可以考虑定期少量口服红霉素、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减轻心脏负担,饮食不能过饱,不能过咸,不能喝水太多,以防水肿。
2.心力衰竭的治疗:强心药――地高辛,利尿剂――速尿,吸氧,血管扩张剂――洛汀新、依那普利、安搏维等。
3.抗心律失常:地高新、心得安、可达龙、心率平等。
4.手术治疗:当瓣膜的损害比较严重时,心脏会严重充血扩大,可导致重度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甚至中风,死亡。光靠药物已经无法治疗,就只有用外科手术的办法,把严重损坏的心脏瓣膜换掉才能比较好地解决问题。
中医辨证治疗
风湿心的主要症状是心悸、气促、乏力、水肿及淤血症,辨证分性主要有:心气虚,心阳虚,心血淤阻,水饮凌心。严重时表现为阳气虚脱。补气药可选用:人参(包括高丽参、红参、吉林参、花旗参等),北芪、党参、白术、云苓、炙甘草、太子参、牛大力、五爪龙等。温阳药可选用:附子、桂芝、细辛、干姜。活血祛瘀要可选用:丹参、丹皮、赤芍、桃仁、红花、郁金、田七。利水消肿药有:北芪、益母草、云苓、朱苓、泽泻、葶苈子。
篇2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51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病程分期:急性加重期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稳定期则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1]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也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发展,单纯医疗技术的进步已不能满足患者健康的需求,心理问题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文献对COPD患者缓解期的心理状况所作的研究表明,患此种慢性病的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社会孤立、孤独、精神不集中、无助和失望等[2],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会影响疗效,从而降低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COP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认识到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和疾病的严重性后,可出现坐立不安、不愿参加社会活动、悲观失望等情绪表现或害怕用药后有副作用而自行停药,拒绝服药等心理反应,更加重呼吸困难而影响生活工作能力。
临床工作中,住院COPD患者多处于急性加重期,护理此类患者过程中切实体会到许多患者有精神、情绪等心理方面的改变,有时甚至可以妨碍正常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心理问题。国外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心理及治疗的研究相对较多,说明国外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较重视,逐步接近人性化护理。而国内的多数资料还只注重于对COPD治疗方面的研究,心理方面尤其是急性加重期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24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研究,应用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我们日常护理的薄弱环节以提高护理质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呼吸科2013年3月21日至2013年5月27日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4例。
入选标准:
(1)入院诊断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
(2)伴或不伴肺心病;
(3)有咳嗽加重、咳痰增多、喘息加重、喘鸣声、气短等急性期症状两项或两项以上;
(4)伴或不伴肺部感染;
(5)意识清楚;
(6)能配合调查。
排除标准:
(1)肺结核患者;
(2)严重肺、心、脑合并症;
(3)为非阻塞性肺疾病;
(4)有意识障碍。
1.2 研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见附表),为现状调查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医务人员与患者访谈法或由患者自评法来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内容:
一般状况及疾病相关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居住情况、付费方式以及住院次数。入院诊断、入院天数、病程、其他疾病、发病时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否吸烟、吸烟年限、戒烟年限、平均每天吸烟支数以及家庭成员是否吸烟。
自我照顾行为评定:包括11项内容。主要来自Self-Care Behavior Scale for COPD patients(COPDSC)量表,来评定患者某些方面的自我照顾行为。包括饮水、锻炼以及吸氧等方面。另外,量表中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为自设题,此量表为二级评分。
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4],其中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由Zung编制于1965年,为美国教育卫生福利部推荐的用于精神药理学研究的量表之一,因其使用简便,应用颇广。有20个项目,评定患者的主观感受。SDS按症状出现频度评定,分4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评分为1、2、3、4。反向评分题则评为4、3、2、1。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编于1971年,评定方法同SDS。
1.3 统计分析方法:数据录入及统计结果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将调查结果进行单样本T检验、单因素相关分析。
表1 患者一般情况统计分析
3 讨论
3.1 COPD心理状况:完整的机体包括躯体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与心理情绪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COPD是一气流阻塞为特征,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于疾病呈慢性迁延和不可逆性病理改变,呼吸肌功能不全,肺功能减退和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社会活动受限、家庭依从性增加,长期就医使经济拮据,加上疾病困扰,使患者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无望、无欲、自责、自罪、焦虑等心理情绪症状。[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某些精神活动状态如焦虑可使耗氧量增加、抑郁情绪则使得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依从性下降,所以情感障碍可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如气急,气急反过来又影响情感,形成恶性循环。[6]Yohannes[7]等对合并低氧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从四方面(情感、社会角色、日常活动和娱乐)调查生命质量,发现抑郁是最主要的情感异常。国内资料也有调查显示COPD缓解期影响患者心理问题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程及躯体功能(主要通过FEV1)。[8]
本次调查显示,24例患者中有62.5%有抑郁,超过所调查人群的50%,说明患者抑郁程度较高,这与Yohannes的调查结果相一致。有33.3%患有焦虑,占总人数的1/3,说明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3.2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有研究显示,本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出现与肺功能减低、病程、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相关,这与本次调查结果不符,可能与本次调查的局限性有关。相关分析结果为患者抑郁可能与民族、婚姻状况及居住情况不同有关:①汉族的患者抑郁程度较回族高,不同民族之间存在习惯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确实会导致人们不同的心理状态。②已婚患者的抑郁程度较低,说明家庭支持会降低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程度。相关资料也显示我国COPD患者的家庭支持水平比较高(91.83%)[8]。③患者与家人同住可降低抑郁程度,分析理由可能也是同家庭支持有关。与焦虑有关的因素除民族外还有付费方式,自费者的焦虑程度较医保者高,说明付费方式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给予自费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许多护理工作者也确实感受到在护理某些急性加重期患者时,患者的负性情绪会对治疗及护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必然会有影响。
3.3 患者自我照顾行为未引起充分重视:从自我照顾行为方面,只有“用咳嗽和深呼吸方式清理肺部”、“遵医嘱服药”和“家中吸氧”3种方式是患者较能遵从的,而其他8项仍未引起患者的充分重视。因此,我们在疾病治疗的同时应教给患者正确的健康行为,预防疾病的再发生,如教会患者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这两项是对COPD患者有益且简单易行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等。
此时患者还同时伴有痛苦的躯体疾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更需要护理工作者加强对这些患者的心理护理。我们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问题及程度,有利于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变我们可改变的因素。可采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人性化护理。
3.4 局限性:本次调查的阳性结果不明显可能与样本量小、调查时间短、调查范围局限等客观因素有关。今后应扩大样本量、延长调查时间、扩大调查范围来更加详细地反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4 结论
通过对24例COPD急性加重期的心理状况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急性发作期患者大多数存在焦虑及抑郁心理,它可能与民族、婚姻状况及居住情况以及患者的付费方式有关系。多数患者缺乏良好的自我照顾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护理中应根据不同民族及居住情况以及不同的付费方式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尤其对丧偶及独居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在缓解患者躯体痛苦的同时改善心理状态,并教会患者一些健康的自我照顾方法,鼓励其恢复期多锻炼,减少复发次数。促进医疗护理效果,使生物-社会-心理模式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1):15~18.
[2]Williams&Bury; 1989; Scarieretal, 1990; Lee etal, 1991; Millerm, 1992.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1):25~26.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35~39.
[5]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1987, 20(4):199~203.
[6]Van Ede L,Yzermans CJ,Brouwer HJ.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m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Thorax,1999;54(8):688~92.
篇3
【关键词】慢性病;中医;保健
慢性病长期以来对于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它具有病症持续时间长,难以治愈等特点。对患者构成长期的折磨,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形成极大伤害。不仅如此,对患者家庭也带来痛苦,导致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因此有效治愈慢性病,称为当今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中医理疗,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慢性病,是一个有效的解决之道。
1中医养生学的基础
中医养生学自成体系,其尊生贵命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向十分深远,例如道家、儒家、佛家等等,这些传统思想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大家最为熟悉的传统大家儒家曾经提到过“仁者,爱人”,这句话表现出来的养生思想不仅仅在于生命的形体,更在于生命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和做人的准则。儒家思想更倾向于修身养性,守中致和,希望能够拥有平和的心态,从而达到修身治国的理想境界。因此,儒家推崇天人合一的圣人境界,以“克己”,“寡欲”来修炼其心志,人的精神能够高洁致远,身体能够健康长寿。而道家的《道德经》则指出“人最善生,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相对于儒家的“容忍”等思想,道家更提倡清静无为,与世无争,返璞归真的思想状态,道家认为顺应天时能够与神明沟通,成为一个超然物外、至真至纯的人,心神安宁,自然寿命能够长久。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其修身养性的根本思想是尊生贵命,无论是通过行为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希望能够达到锻炼自身的目的,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
2中医康复学的特点
中医康复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其内容在几千年的医学实践中逐渐丰富,并自成体系。目前,学术界所认可的中医康复学主要包括: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行为医学和社会医学等。中医康复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养生学理论达到治愈慢性病,促进患者康复,最终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因此,中医康复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医学体系的独特优势。
2.1独特的医疗理论体系在中医长期以来不断总结和完善的过程中,发展形成了中医养生康复学。它不仅有众多的医疗方法,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治疗,而且还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疗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医疗科学。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进行对疾病的诊断,在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等理论的指导下,对病症进行判断分析。通过推拿、针灸、引导、气功等理疗方式,以调动人体对自然的平衡能力为基础,对病症进行治疗。通过药补、食疗等方式,调整人体脏腑功能,补充元气,实现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的目的。因此,中医是一门多种手段并举,融医疗养生为一体的保健科学,形成极具东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医疗科学。
2.2养治结合,以预防保健来防治疾病中医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是集养生保健和治疗于一体的医学,相比于现代西方医学,养生保健功能在中一种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更多的是通过对人体自身机能的调动和循环的调节来进行的,充分发挥人体的自我调节和治愈能力,来实现对疾病的治愈。它对于防病方面更加重视,讲求上医治未病,将疾病的预防放在首位。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形成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体系,是保健科学和医疗科学的完美结合。
3中医养生在慢性病康复中的应用
由中医的特点可知,其在慢性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优势。通过对人体各项技能的调节,对循环的调理,疏通血脉,补充气血,实现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同时,中医还能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提高人体活力,使人精力旺盛,能有高效完成工作。通过不同的调理,对慢性病能够实现有效的治疗和缓解,减轻慢性病人的痛苦。
对糖尿病来说,糖尿病患者长期以来在饮食等方面都受到严格控制,不仅如此,在其他生理机能方面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给糖尿病人造成一个长久的伤害,饮食上处处节制,体力上有所下降,时常伴有口渴,头晕等症状。而中医在此方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将此类症状归纳为消渴,属虚证,通过饮食的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症状,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有着理想的表现。
对偏头痛患者来说,西医将许多偏头痛归结为供血不足,甚至难以找到原因。对偏头痛的治疗采取手术,麻醉止痛等方式,不仅风险大,而且具有较强毒副作用,对药物依赖性强。而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更多的是对病患者的气血脉络的调节,通过对患者其他临床症状的分析,采取统一的治疗方式,实现对气血的调理,缓解和消除偏头痛症状。
4总结
总而言之,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所在,他通过对人体自身的调节,从提高自身免疫力出发,对病症进行治疗。因此,许多慢性疾病通过中医理疗能够实现有效康复,而不会造成自身器脏的损伤。
参考文献
[1]黄进,赵长鹰,沈教授谈饮食疗法在中医养生与康复中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
[2]李月红,彭红春,浅谈糖尿病与中医养生疗法[J].国医论坛,2009:24.
篇4
全国招商加盟开启
“三和堂”一个响亮而有力的名号,“三和堂”一个有非常潜力和吸引力的品牌,“三和堂”一个富含文化底蕴的专业健康机构,在山东已为众多患者所接受。每个周一至周五下午一点半,很多人准时如约地守候在收音机旁,收听济南天寿人康中医药科技公司协助播出的《健康与财富》节目,听中新老师传播保健养生知识,讲解疾病调理方法,受到了众多需求健康人群的青睐和赞誉。该公司也得到发展契机和提升,成为集健康知识传播、健康技术项目培训、疾病的健康调理、健康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性健康类科技公司,“三和堂”健康调理养生馆这一健康品牌也顺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该公司以加盟培训为发展基础,以健康调理和生命能源系列健康产品的销售为发展主轴,以“三和堂”品牌为主要营销理念,携手广大加盟商,达到共有健康,共享财富的目的。
四元整体新疗法
斩草除根病消亡
“三和堂”推出的四元整体健康调理技术,是一种整体、独特、系统、自然的调理方法。每一个走进三和堂的疾病患者,首先自己能够学会清气血、静心性、开经络、养脾肾的各种功法;在使用特色特效自然疗法的同时,配合相关的生命能源系列健康产品;主要的是给予患者进行心理、性理和命理上疏导修正。“三和堂”的四元综合疗法,要点是激活患者自身的潜能,使之充分运用自身的能量,达到对疾病的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康复的目的。对很多的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是真正的标本兼治,对疾病不单是祛除病症,更是斩掉除根,不但能从根本上改变疾病使人健康,更重要的是“三和堂”能让一个人改变自己的命和运,使人一生无灾无难,健康平安,此之谓“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三和堂”健康调理养生馆的特色特效自然疗法均以实际实用为主,互为补充,注重最终对疾病的健康调理效果,从人的肌体疾病到心理疾病,不论是慢性病还是老顽症,都有较好的调理效果。特色医术之全面,疗法之新颖,疾病调理范围之广泛,在同行业中独树一帜。不但对普通的感冒发烧鼻塞、失眠噩梦、胸闷气短、肠胃病、肝肾病、女性病、男性前列腺炎等两百种普通病、常见病和慢性病进行调理,还可调理像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帕金森、抑郁症、儿童抽动症、牛皮癣、癌症等几十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一些所谓的疑难杂症,特别是能量传感和平衡疗法,越是查不出来越是治不好的疾病,在“三和堂”调理得越是轻松有效。
后续服务跟得上
加盟创业有保障
“三和堂”健康调理养生馆的加盟分为铜牌、银牌和金牌三个级别,可培训一到三名技术人员,传授手诊面诊、体控电疗、循经火疗、温灸疗法、脏腑点穴、颈肩腰腿痛的特效调理,韩国行血疗法、平衡疗法、催眠疗法、能量传感疗法及女性病的特色调理。不管是那种级别,每个地方都是只设一家加盟商,都能够享受到十二项免费服务内容:先期免费赠送生命能源系列产品;免费培训特色特效自然疗法;培训期间免费管吃管住;免费办理全国通用执法部门认可的劳动部和卫生部的职业资格证书;免费进行运作模式的输入和市场督导管理服务;免费授权使用“三和堂”的商标品牌和店名招牌;免费提供统一的服装、器械和室内外装贴;免费帮助开业和营销策划以及后续的技术跟踪服务:免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统一的对外进行广告宣传。通过对加盟店的宣传和协助,使加盟商开业一家,红火一家,成功一家,盈利一家。
“三和堂”女子健康调理美容养生馆,以调理女性的健康为美容之根本,不同于市面上为美容而美容的美容院所,不需要任何器械辅助,不但学会调理好女性的乳腺炎、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常见妇科疾病,而且传授用独特的电摩技法配合特效产品,使女子真正做到面部的增白、祛皱,一次性祛除雀斑、青春痘、扁平疣、神经性皮炎、血管瘤、黄褐斑和减肥、丰胸等美容绝技,绝穴减肥不节食不反弹,半月可减8到15斤。
骨伤类疾病的颈肩腰腿痛很普遍,可普通手法治起来既费时费力又不易康复,该公司推出了“乔老爷牌膏药”,始创于清乾隆年间的乔家大院,距今已有250年历史。原主要为走镖押运之镖师和护院庄丁使用,后传于民间。膏药熬制人之一乔光良于清末年间由山西迁至山东,遂开乔老爷膏药铺以为生计,现已至第八代传人。1号膏药适宜可调治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手足麻木、足跟骨刺、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积水、滑膜炎、网球肘、腱鞘囊肿,腱鞘炎等症。2号膏药适宜对骨折和跌打损伤有奇效。特别是3号药膏(不是膏药)的问世,彻底解决了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治不彻底易复发的难题,特别是股骨头坏死这一“不死的癌症”,一期二期三个月康复,青岛的高先生被医院诊断为四五期股骨头坏死,换骨的手术费用要十万且不保证完好,拄双拐的他用上3号药膏三个月后,到现在已能骑摩托车出门,尽管花费万元,但感觉超值。
济南天寿人康中医药科技公司欢迎想加盟“三和堂”健康调理养生馆的朋友们和任何疾病的患者朋友们前来进行各种疾病的调理,以验证最终的效果。最新的两百个独家民间验方免费奉送。
山东济南天寿人康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济南市工业北路141号
篇5
2010年夏,我们单位参加无锡市疾控钱云老师组织授课的该项目师资培训班后,返回社区,选择群众基础较好的阳山社区,针对实际,精心准备,并结合高血压、糖尿病两大慢病为具体切入点,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自我管理技能推广培训》讲座。在内容编排上作了增减,一方面加进了高血压、糖尿病的有关健康科普知识,使讲座更具实用性和说服力。另一方面,对讲座中有些一时难以为基层居民理解接受的知识作了选择梳理,从而保证了大家在短时间内接受体验慢病知识的实效性。反馈表明,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医疗理念,一种新的慢病应对思维,取得了预期效果。
阳山是著名桃乡,根据居民随阳山水蜜桃种植特殊性多有起居早晚、忙闲不定这一特点,及中老年人慢病特点,在授课时,我们以讲解为主,穿插讲一些居民身边的活生生的失败或成功的病例,让大家从具体案例中体会到慢病管理的重要性和益处,吸取教训,改进不足,做得更好。在课件中,具体加进了目前CDC重点关注之“高血压、糖尿病”两大慢病的健康科普知识与“和平共处原则”,如何管理,如何服药,什么是它们的应急状况、必须立即医疗干预等等。结合一些桃农的疑问:为什么卖桃子的时候不觉得累,卖过了,闲了,反而觉得累,要生病?我们就试着利用祖国的中医中药知识,用王琦教授的“9种体质相”理论跟他们解释:什么是阴虚体质,阴虚的人为什么不觉得累,怎么调理等等。针对居民关注的一些具体健康问题如整体健康自评、健康担忧、疲劳、气短、疼痛、失能、情绪低落及社会活动/角色受限等,我们也按培训要求做了简单扼要的阐述,并让大家互动,互相交流应付慢性不适的经验与体会,让学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体验和战胜疾病痛苦。针对失眠患者,我们教他们怎样有效助眠、不拒绝助眠药,并用季羡林大师和身边一些长寿者的实例,解开他们的的困惑。针对各种疼痛,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可以试试的缓解方法,如冥想、太极,适当参与麻将、扑克等民间娱乐,尤其如参与阳山地区群众基础较好的健身舞、门球、爬山等锻炼活动。课后,一些居民由衷感慨道:原来看病可以这么看,原来我们可以与慢病和平共处。
我国的医疗体制虽然正在转型,但由于国情所致,在解决一些慢性病问题时,医疗干预所起作用有限、且费用昂贵已成诟病,又由于慢性病人的预防性干预和卫生保健活动通常都必须长期在社区和家里执行,单纯的医疗行为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均有不足。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多数地区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者患病的绝对数和相对数更将日益增加。这些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通过这次交流传播,我们体会到,该技能的推广培训的确可以让一部分社区居民学会自我管理,解决一些健康问题和慢病困扰。
篇6
【关键词】中医护理;老年人;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9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慢性病人显著增加,为了降低老年慢性病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应用 中医护理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来满足老年慢性病人的医疗保健与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对此,在新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医护理提供了机遇。一是理论特色,即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和个性化、人性化护理的需求;二是中医护理操作灵活多样,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易掌握、适用范围广,疗效明显的特点;三是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渴望健康长寿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中医养生保健护理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目标的实现;四是中医护理费用与西医相比要低很多,也符合我国实现收取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目标。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在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方面已日益显现。现将运用情况分析如下:
1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特点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人体的脏腑、器官、经络、皮肤等,在功能上是相互协同,互为作用的,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响的。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法和肃降,肝主藏血,脾主运化,肾主藏精排泄,各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又相互为用,相互影响。如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位在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在下属阴,肾水上升为顺,心火下降为和。心火下降于肾,肾水济于心,心肾相交,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其他脏腑亦同,反之则为病。说明五脏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不是孤立的。
2 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特点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中医认为证和症有着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疼、 腹痛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 段病理的概括,如感冒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病包括了证“病之总者为病,而病总有数证”,如伤寒病拟有六经分证,温病以卫气营血分证,所以中医护理不仅要针对症状病名,同时还要正确辨析证的寒、热、虚、实,才能取得很好的护理效果。中医护理 并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相同病机或证可采用相同护理方法,不同病机或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
3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患病特点
3.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中医认为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为正气渐衰,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与功能都在全面衰退,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生命状态处于较低水平的、很不稳定的平衡中。衰老的病机特点复杂多变,虚实夹杂,但以五脏虚损为主,肝衰为先导,肾虚为根本。[1]
3.2 老年人的患病特点 老年人正气虚弱,诸邪易攻;抗邪无力,外候不显;病程长、病症复杂、疗效差、易反复;思维迟钝,情志异常;对疾病的反应能力差;易出现消化功能差及睡眠障碍。[2]
4 中医护理的特点
4.1 情志护理
所谓情志护理是指运用调解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景岳全书》言“凡情志之属,唯心所统”,故心与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内伤七情常为心系疾病的重要病因。中医学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中医认为,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在精神上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的表现悲观丧气,精神忧郁,有的表现急噪不安,有的由于疾病的折磨丧失了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根据七情制胜法则,对患者实施情志护理,正确引导不良情绪的疏泄,使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4.2 饮食养护
中医认为食药同源,古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饮食除了营养,还能治疗疾病。是因为其与中药作用基本相同,不但可以营养机体、补益脏腑,而且可以调和阴阳,增强体质、益寿防老。不同性味的食物对五脏也发挥着不同的补益作用,还可以辅助治疗疾病,调理饮食的原则注重“四时调摄”,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很适宜食用扶助阳气的食物;夏之热,宜多食甘酸清凉之品,宜少食辛甘燥烈食物;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注意少食辛燥食品;冬气寒,宜食黏以热性治其寒,注意食热饮食,以护阳气。饮食养护在体质上也有差别,体肥之人,在饮食上可适当多食粗粮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可起到健脾利湿,助消化的作用。体瘦之人,应多食用甘润生津的食物,则有助于养阴清热,阴平阳秘。另外,尤其要注意年老之人,身体日趋衰弱,各脏腑生理功能减退,在饮食调养上一般提倡:清淡、温热、熟软,而禁忌油腻、厚味、黏硬、生冷。由此可见,饮食调养是临床康复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4.3 起居调护
要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益寿延年,就应该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可“尽终其天年”,反之,如果“起居无节”便将“半百而衰也”。说明“起居有常”是调养神气的重要法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季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即应晚睡早起,多动少怒,以应上养之气。秋季宜“早卧早起,以鸡俱兴”,即应早睡早起,神态安静,以应收敛之气。冬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即应早睡晚起,避寒就温,减少运动,以应潜藏之气。睡眠养护要根据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保证充足而适当的睡眠时间,以恢复机体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防病健体。人的睡眠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年龄、体质、习惯、季节变化和体力消耗等因素而定。古代养生家特别认为“少寐乃老人大患”,主张老年人以睡眠时间相对长为好,减少人体消耗。并且需要午眠,在养生学上称为“子午觉”,补充相对不足的睡眠,消除上午的疲劳,恢复体力。
4.4 运动养护
形体的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坚强,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促进身心健康。《吕氏春秋》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从形、气关系上指出不运动的危害。阐明了动则身健,不动则身衰的道理。但亦不能过分运动,应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动静结合,以“小劳不倦”为度,使气血流畅,关节伸缩自如。
5 体会
老年慢性病具有病情缠绵、正气虚损、邪气有余、气机不畅、累及脏腑的病变特点。因此,对老年慢性病的护理,必须针对其特点,进行辨证施护,这样就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7
感冒、发烧。中药的效果很快,通常一两天就能改善不舒服的症状。
自律神经问题。如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的治疗效果不错。一份研究结果被刊登在1998年的《美国医学期刊》上,研究方法是将患者分三组,一组吃同样的中药,另一种依体质给予不同中药,最后一组则是给安慰剂,结果发现前两组病人的状况都比安慰剂效果好。
不孕。中、西医合治是全球治疗不孕的趋势。2011年澳洲的研究显示,以中药调理治疗不孕4个月,比起吃西药或做人工受孕,成功受孕率提高了3.5倍。研究人员指出,中医长于精确掌握并分析月经周期变化,找出不孕的原因,并借由调整月经周期达到顺利排卵、怀孕的目标。
干燥症。像风湿、红斑狼疮或更年期等因素造成的皮肤干痒,中医可用滋阴的药让身体恢复调节水分的功能,让皮肤不再干巴巴。
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炎等,中医可让过敏症状获得较好的控制。以过敏性鼻炎为例,吃中药可让鼻子畅通,而且不会产生昏昏欲睡的副作用。中、西医合作防治哮喘,比如运用刮痧、穴位按摩肺经(手上虎口的合谷穴),能达到控制气喘的效果,减少患者住院和急诊次数。
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调理。目前中医尚无法根治糖尿病和高血压,但可缓解慢性病患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如糖尿病患者的手麻脚麻,以提升生活质量。中药可控制血压、血糖,防止疾病继续恶化、减少并发症,如果控制得当,可以减少西药用量,但不可能完全停药。
妇科问题。如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巧克力囊肿等。中医可调理改善,但要配合西医追踪检查。中医很擅长“调经理带”,调理月经周期及处理分泌物问题也是治疗痛经、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主要方法,但一定要配合检查,如肌瘤变得太大,就要考虑手术切除。
产后堵塞发炎。产后妇女常见乳腺不通、发炎,硬得像石头一样,或严重胀痛无法哺喂母乳,中医可用泌乳或通乳方来做改善,保持乳腺畅通、减轻疼痛。
篇8
周围的邻居谁也没想到,满头银发,满身疾病的陈大爷,选择在秋日清晨,攒足力气,从自家七楼阳台跃下……
“挺可惜的,尽管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但也不足以致死。”急救医生告诉记者。陈大爷的子女闻讯赶来,失声痛哭……原来,坠楼的老人今年70多岁,患有多种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风湿病、肺气肿、老慢支、便秘、失眠……动不动上气不接下去,整宿整宿的睡不着,几乎老年人有的病,都有了,每天精神压抑,情绪低落。今年住了两次院,每次花费都是3万多,不曾想近一段时间,老人的病更重了,无法自己下楼。
据杂货店老板介绍,老人以往还能自己上下楼,见到邻居总是点头微笑。闲聊时,他听到老人抱怨,满口牙掉得所剩无几,连吃东西都费劲,这个病那个病没少得,钱花了不少,医生也看了不老少,但没用,还是遭罪。他曾不止一次地感叹:"真不想再拖累儿女啊!“邻居们称,今年入夏以来,总也没看到老人出来过。"没想到,他竟选择了跳楼自杀。”
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七旬夫妻病魔缠身多年,为求解脱服毒身亡”、“身患多病,老人曾几度寻死”、“67岁老人体弱多病,不愿拖累儿女跳江自杀”……
“陈大爷事件”并不是偶然,在中国老年化社会的今天,一体多病中老年人的痛苦晚年生活状态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篇9
最近20年,中国的慢性病以井喷之势迅猛发展,目前确诊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首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已占总死亡率的85%以上,成为健康的最大杀手。
如今,人们也开始注重自我养生保健,在对付这些慢性病尚无有效治愈手段的情况下,简单易行的“食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食疗”之所以在中国深入人心,与传统中医药有很大的关系,更与如今依然不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及社会公众科学素养普遍不高有很大关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信息流通更加发达和便利,一些以讹传讹的“食疗偏方”传播得更加广泛,诸如“鱼胆明目”“苦瓜降糖”“红枣补血”,还有现代人杜撰出来的“抗癌效果比化疗药强一万倍的柠檬水”。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食疗的认识其实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药食同源,所以食物都可以治慢性病
中国历来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理论,人们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尝试逐渐得出了食物也可以治病的认识,认为有很多东西既是食物又是药物。而这些东西在中医上的一些记载也为食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素材来源。卫生部曾经公布过包含87种食物的“药食两用物品名单”。这至少表明了并不是所有食物都能治病,有一定药效的仅是一小部分。纵观这个名单,既包括我们日常食用的大枣、山药、刀豆、赤小豆、黑芝麻,也包括很多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蝮蛇、乌梢蛇、鲜白茅根、黄芥子、代代花。究竟哪些食物可以进入这个名单,依据什么标准,进入名单的这些食物究竟能治哪些病,如何使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究竟如何?在这些关键信息都无从得知的情况下就贸然进行食疗,实在难以让人放心。
食物就是食物,人们吃食物的目的不是治病,而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预防由于营养缺乏和营养不均衡导致的疾病。没有什么食物会像药物一样,能立竿见影、治病救人。食物不是治病的特效药,患上慢性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日常生活也不加以注意,只迷信所谓食疗的作用,反而会贻误病情。食物与药物的区别,就在于食物能经常吃,让身体发生改变的能力比较弱。而药物则不同,药物会显著地改变身体功能,进而治疗疾病。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患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吃了某种食物之后病好了”,但这并不代表食物真的起到了治疗作用。疾病可能是自愈的,很多疾病本来不需要治疗也可以自愈,比如感冒、口腔溃疡。很多所谓的治疗效果其实是心理暗示作用,如高血压、失眠、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很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很多在网上流传的所谓“食疗”的偏方、秘诀、技巧,绝大多数都不靠谱。如果把“食疗”当作治疗慢性病的药方来迷信,就更不可取了。
误区二:只要是食疗,就安全无毒
很多人认为,既然是用食物进行治疗,那么,就应该是安全无毒的。而在实际进行食疗时,却自作主张添加一些疗效和安全性并不明确的中药材。很多食疗配方也往往只强调其食性、安全性,淡化其毒性,这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比如,体质壮实之人,如果用人参进行食疗,反而会出现胸闷腹胀等不适症状。又如,作为药食两用的决明子常用来泡茶,很多人认为,喝决明子茶通便或降压是很安全的。其实不然。由于决明子含有大黄酚、大黄素等致泻成分,故不适宜脾胃虚寒、脾虚泄泻者服用。研究还发现,决明子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孕妇出现妊娠高血压时,千万不要用决明子来降压,以免诱发早产等。只要食疗中采用了药物,不管是否真的是药食两用,也必然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既然是药物,怎么会完全无毒副作用?其实,很多毒副作用不是没有,而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号称可以明目的鱼胆,含有很强的胆汁毒素,即使经过加热也不容易被破坏,生吞也好、熟食也罢,都极有可能导致中毒。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很多人对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战战兢兢、非常胆小,唯恐受其害,而对一些安全性不明的食疗偏方却十分胆大,甚至不假思索地就敢尝试道听途说来的食疗偏方。很多偏方号称“以毒攻毒”,其实含有毒性物质,很容易造成健康危害,甚至致命危险。就有癌症病人偏信“冬眠的癞蛤蟆可以抗癌”,结果食用后导致食物中毒、过敏性休克。
很多迷信食疗的人还有这么一种误区,认为食疗就要天天吃,顿顿吃。一听说某种食物对某种疾病有效,就拼命地吃,恨不得天天霸着这种食物不放。有一天三顿吃苦瓜降糖的,也有天天吃芹菜降压的。食物只是食物,即便有药性,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没有必要整天抓着不放。吃得太多,反而会受其害。不管多好的营养和食物,当身体对它的需求达到某一标准的时候,再补充,就有可能成了“毒”或是成了“害”。
误区三:什么人都可以用同样的食疗方
很多神奇“食疗方”的惯用伎俩是夸大疗效,夸大应用范围,号称对多种疾病、男女老少通通有效。其实,这本身就违反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每个人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饮食起居情况都不一样,就是同样的疾病也有不同程度,不同阶段,不同症状,怎么能简单地套用同样的食疗方?中医也讲究“虚则补之”,同样反对没有根据的盲目乱补。千人一方的盲目乱补或补之有过,反而有损健康。况且,很多疾病的表现并不特异,食欲不振、头昏脑胀、心悸、失眠、疲倦,这些症状在很多完全不同的疾病中都会出现,如果没有明确诊断疾病,就盲目地根据自身症状尝试食疗,不但不能吸收利用营养,反而会雪上加霜,导致危害。比如,有些市民自购人参、阿胶、鹿茸等各种滋补中药进行所谓的食疗,若不对证,就会引火攻身,出现胸腹饱胀,痰湿日困,欲补身反致祸害。
食疗方的制定绝不是单纯几种食物或中药的堆积,不加辨识地盲目尝试食疗,反而会带来健康隐患。使用食疗前,最好咨询医生,让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宜采用。
误区四:慢性病可以用偏方治愈
其实,论名字,“偏方”二字倒很客观。它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条路并非正道。近几年来,一些自称“养生专家”的人,频繁登上各种媒体,用种种神奇偏方吸引老百姓的眼球。很多病人偏信这些“伪专家”的偏方,不但延误了病情,还造成了新的危害。一个所谓的“养生专家――马悦凌”说,吃生泥鳅可以治很多病,很多人吃了生泥鳅后,把寄生虫吃下肚子,导致生病。用芒硝治百病的所谓“神医――胡万林”治死了不少人,最终锒铛入狱。吹嘘绿豆、茄子治百病的“京城最贵中医――张悟本”自己也因中风进了医院。这些“伪专家”之所以能够骗得百姓的信任,一方面因为他们真的很能吹,总是用非常绝对化的语言,比如“一吃就好”“百分之百有效”“一招见效无需上医院”;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说的养生道理,并非所有的都是谬论,而是鱼目混珠,真假相伴。不明就里的普通市民难以辨别,容易上当。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精致的整体,身体里的每一个组织器官,每一个细胞内的成分都来源于食物中的营养素。食物和营养当然对人们的健康很重要。饮食营养不均衡确实会造成很多慢性疾病,这已经被很多研究所证实。而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适当的营养治疗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食疗偏方可以脱离正规治疗单独治病。
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食疗偏方之所以会屡屡受到追捧,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疾病目前确实没有立竿见影的治愈方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往往容易在所谓的“偏方”面前失去科学理性的判断。病人及病人家属很容易被“不用打针、不用吃药、不用放疗化疗,只要吃我的食疗偏方”等词语所打动。其实,类似的用词恰恰暴露了缺乏科学依据的“信号”,真正的医学专家都不会这样说的。我们应该知道,即使是科技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的。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这些慢性病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复杂疾病,根本不存在一一对应的解决方法。很多慢性病确实是可防可治,但治疗的过程都离不开规范科学的诊疗,而这些都必须在正规医院进行。只有配合医生规范治疗,而非病急乱投医,才能切实有效地抗击疾病。
误区五:营养学就是食疗的学问
很多人将现代营养学和食疗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尽管在很多方面它们有交叉的地方。在现代营养学和食疗两个概念中,前者强调的是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从而达到维护或者恢复人体健康的目的;而后者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中医也在发展中不断寻找和验证自身的科学性,并对古代医书上的一些验方进行科学性取舍,其中有不少不合理不科学的方子已经不再被比较严谨的中医专家使用。同样的,哪些明显经不住医学和营养学推敲的食疗偏方,诸如“雄黄酒健身”“猪蹄汤治尘肺”“桑叶泡茶降血脂”等也应该摒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食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了迎合人们的需要,很多并不是专业的医学专家,也不是专门从事营养学研究的营养学专家,这些“伪养生专家”或是登上电视养生节目,或是著书立说,或是开讲座,到处胡说一气,根据一些不靠谱的食疗方法就敢号称治疗别人都治不了的疾病。他们所谓的古代医学、食疗学、药膳学都并没有严格的科学验证,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很多食疗方已经被证实并不靠谱。
营养学不是简单的食疗,现代营养学来源于生物化学和医学,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发现食物、营养素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营养学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在临床医疗中的地位也受到整个医学界的重视,营养科也成为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医疗部门。营养治疗不再仅仅是防治营养缺乏病或辅助支持的手段,而是许多营养相关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基础。通过营养教育和营养指导,改善膳食结构,调理营养状况,对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痛风、心脑血管疾病、部分肿瘤、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能降低疾病的发病率,降低药物使用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从而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延伸阅读:
柠檬水的抗癌效果比化疗药强一万倍,不可信
如果柠檬水真有这么好的抗癌效果,那肿瘤医院也不用开了,每个癌症患者回家喝柠檬水就行了。柠檬水是一种不错的饮料,但并没有神奇到能够预防各种癌症,更不可能代替化疗药物。多吃蔬菜和水果确实能降低口腔、食管、胃、结肠、直肠等多种癌症的危险。如果用不加糖的淡柠檬水来替代各种甜饮料,也的确有利于预防癌症,因为多喝甜饮料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比如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柠檬只是普通水果中的一种。柠檬中含有某种具有“抗癌作用”的成分,很多其它蔬菜水果中也都有。不要盲目相信某种食物的神奇作用,只有食物多样化才更有利于健康,而健康的行为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门诊时间:周二、周三下午)
篇10
误区一:食疗都安全
很多人热衷于食疗是因为相信它肯定是无毒无害的,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还能够“治疗”疾病。其实,对于大部分“药食同源”的食物来说,如果治疗效果比较好的话,它们的药效成分含量也会比较高。而且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只要达到一定剂量,都会有毒性的。比如夏天常喝的绿豆汤,如果用2两绿豆煮的话,会有清暑祛热的保健作用,可是用3斤去煮的话,那就变成了药物。
误区二:食物能治病
食物、保健品和药物的根本区别就是它们的效力是不同的。食物的性质都比较平和,食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各种营养,只有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显现出不同的饮食结构带来的不同影响。保健品则是这些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浓缩版本,对于人体的影响效力会更强一些,在食用的时候也就需要注意正确选择。而药物则是效力更强的,一旦使用错误,则会给身体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吃错药、吃错剂量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
误区三:万人一张方
总体来说,体质比较相似或者患有同一种疾病的人可以使用一个普遍适用的食疗方子。但其实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差异性,并不能一概而论。这一点无论从中医角度还是西方营养学角度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无论是药方还是食谱,还是应该使用针对自身情况而开具的。
误区四:偏方治慢性病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每一种慢性病都是各种原因的综合表现,所以,治疗过程是漫长的,而且到最后也不一定能完全治愈。由于人们急切的心理作用,也就给偏方提供了可趁之机。人们一旦听说有什么方子能够快速治疗某些疾病,便赶着追捧。大家都知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于慢性病来说,它的爆发都是根据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想要改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