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课程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动健身课程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运动健身课程教案

篇1

笔者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年至今关于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类文章;通过本市独立学院的网站,收集了本市独立学院体育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方面的相关资料;与泰州市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座谈,并和相关体育教师深入研讨,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分别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考核机制、课外体育以及教材和教学文件五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归纳。

二、课程设置

泰州市的独立学院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分别是选项课、俱乐部制以及基础课程结合选项轮换。面向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程,三年级以上学生仅仅开设部分选修课,甚至不开设任何课程。实际教学中几乎不涉及保健生的课程。课堂教学安排都是每周一次,每次课程时间为80分钟至100分钟之间,每学期32至36学时,每一节课学生人数在30至45人之间。

三、课程内容

泰州市的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大约分为,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三小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艺类:健美操、体育舞蹈;传统项目:武术、太极拳;时尚类:女子防身术、跆拳道、瑜伽、定向越野、体育游戏等。内容相对还是很丰富的,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考核机制

主要分技术考核和平时表现两部分。从调查结果看,专项技术成绩占40%至60%,平时成绩占10%,理论成绩占10%(通过作业或测验的形式),体能素质占20%至50%,有独立学院将课外锻炼的考勤也计入考核范围,每学期考核1至2次。评价内容基本仍旧是以老师考评为主,虽然在过程性上有所加强,力求淡化结果性考核,但是“以人为本”的学生的主体性没能体现出来。

五、课外体育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工程211》的要求,各类别各层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但从本调查来看,泰州市的独立学院都没有很好的实施,仅仅存在于纲领性文件中,流于形式。相对于课外体育的组织,运动竞赛方面,各个学院开展的尚可,但没有常年运动队伍,课余体育锻炼与训练基本无计划,大多是在赛前1个月至3个月左右,挑选运动员组织集训。调查得知,目前泰州市独立学院无常设高水平运动队,有一般运动队,但是训练计划文件不详细或者没有。

六、教材和教学文件

泰州市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选用的几乎都是自编教材。在教案编写与完善方面,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师都能够做到认真编写教案,但是修订与完善方面,基本属于滞后状态,或者为了应对职称评审、教学检查等情况,突击修正。不能做到教案与课程实施计划一致,不能及时完善。很少有老师能做到持教案上课,授课计划与教案、大纲完全保持一致的很少。

七、结论

综上所述,泰州市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问题重重。1、课程模式大同小异,未达到根本性的改革效果。2、课程考核评价方面,依旧体现不了学生的“本体性”。3、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不能够踏实教学,潜心研究,几乎做不到“以生为本”。4、多数高等院校对公共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很多工作的开展得不到支持。

八、建议

篇2

[关键词] 体育;说课;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207-2

一、前言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

在体育教学中说课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是说课?从“说课”两个字中可知说课的本质是“说”,是体现说课教师与听者之间交流的过程,要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么教”。说课是执教者面对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简要介绍教学设计、说明设计依据、解释教学依据、描绘教学蓝图的过程。那么如何说好一节体育课?这是身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是讲述如何让说好一节体育课,总结出创新模式成功运用的方法和结果,为体育教师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备课“三要”

备课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教学工作的开始。要上就要上好课,要备就备好课,我认为一堂成功的体育课是与备课分不开的。备课的三要素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1.要备好课程教材

教育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就是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因此,首先认真学习、了解掌握新体育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和内容。根据大纲、教材和计划、任务、内容及场地情况等,拟定整体与局部、大纲与教材的关系。其次是钻研体育教材,要明确教材重点和难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顺序、方法、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是选阅有关参考资料拓展知识面。要正确选用参考资料,然后在广泛收集新资料,学习掌握新知识和运动技术。即可以获得新知识又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要备学生充分了解教授对象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从学生入手。正所谓“知人才能善教”教师安排的教学计划与内容应围绕学生为主题。第一: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人数、姓名、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基础水平、接受能力等,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内容。掌握和了解备课对象才能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第二:采用不同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了解学生一般采取观察法(直接、间接)、调查法、谈话法、访问法和参与法。教师只要是通过观察法、个别访谈来间接了解学生。

3.要备教法,编写教案

备教法主要是考虑怎么样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因此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设计出单元教法计划和课时教法。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标志。说好一堂体育课要从体育课的设计方案开始,教案是备课的重点也是上课的依据。教师更具设想编写教案,把教案的决策落实于实践之中。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课程结构与时间分配等,在编写教案时要合理安排科学的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运动场地和器材。在编写教案之前要勤于动脑,根据学生实践情况去构思,设计教案要清晰简明扼要,课程结构应注意突出重点有主次之分,合理安排练习量、时间、负荷。要科学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和实现步骤,并预测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最后把设计好的教案在心里进行“内心演练”使教案在内心不断完善。

(一)说课内容

体育课说可以办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体育教材,学情分析与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设想,教学流程和学生身心状态预计,课堂情境氛围和场地器材布置等。

1.分析体育教材

第一;分析体育教材的价值

主要从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和长效性四个方面来分析。教材价值要实现“两个有利于”有利于增加学生身体健康、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分析体育教材的主要特点

分析教材的属性,即分析教材是属于技能型、体能型还是综合型,因为不同性质的教材学习时对学生技术技能和运动能力的要求不同。分析教材的技术特点对体育教材技术特点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

2.分析学情与学法

说学情,就是针对你所上课的水平段学生的心理生理情况和对本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现有基础等进行分析说明。例如:学生的思维能力、模仿能力以及动作协调能力等。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用,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体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

说学法,即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所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告诉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或技巧,也就是学法指导,一般新授课采取模仿、尝试法,练习课采取练习、竞赛法。教师明确应作怎样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达到教育目的,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融进学法指导。

3.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我国通常称为教学任务,前苏联成为教学智能。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描述学生行为结果的。

篇3

一、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本学期担任高一、高二年模块教学(基本体操),担任高二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做到出全勤,从不无故迟到、早退。工作中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开展工作,带领学生上好课,搞好课余训练,热情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健身活动。平时工作除了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外还保障了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冬季长跑运动”的开展,保证了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是让学生的健身意识再一次得到了升华,提高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本人还十分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探讨,撰写心得体会、反思,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与兄弟学校老师、同组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认真做好学生的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学分认定的管理工作,特别是考核学分的原始数据的管理,我们加强了原始数据的保存,并进行归档。

二、研究工作小结

1、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晋江体育与健康校际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本校教研组活动,认真完成教研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本学期责任高中体育与健康备课组组长的工作,能积极履行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开展全校性的群体活动;认真安排、确定组内工作重点;认真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校领导下,教研组的指导下能组织本组成员正常有序地开展备课活动,并能在备课组活动中发挥核心作用,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老教师能发挥更大的教学效能。应用电脑技术,主持开展与落实模块教学电子教案集的策划与组织。形成了一系列高中模来源于块教学的电子教案,促使整个备课组教案风格的形成。使我们在原有的个人思维,提升到集体备课,集思广义的程度。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初步形成跆拳道、街头篮球、永春白鹤拳的校本开发与应用。也初步形成平山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系列教材的初稿。在以后更加成熟阶段,将形成平山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教材丛书。

加强学分认定管理的教学研究,如何更好的管理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学分认定的管理。

2、听课、评课

认真执行学校的听课计划,本学期听课20多节,其中内含参加其他兄弟学校体育教师的公开课的听课与评课,并向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反馈,在学校建立的“晒课网”上对听课情况进行网络反馈。

三、参与活动:

1、精心组织策划并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第二届趣味体育活动节,并结合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总结进行汇报;

2、参与晋江市体育与健康校际组工作年度活动;

3、落实晋江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兼职教研员的工作;

4、参与晋江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工作;

5、参与晋江市教师博客大赛;

6、参与协助体育中考的训练与考试工作;

篇4

关键词:公共体育;立体化教材;选编;原则;结构;特点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6-0090-03

Abstract:College sports building material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and three-dimensional sports teaching i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overall solu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aching innovation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xtbooks for new concepts, new ideas. Based on documentation,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research analysi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ree-dimensional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necessity, My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sports is the current status of materials, standardization of building three-dimensional materials selected sports system. And from the multi-level discussion of the contents of the building,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ideas, in written materials, content and structure can reflect on the subject of sports features, but also achieve the goal of standardization, to promot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he in-depth reform so that it will become not only the academic value creation, while the College Sports broad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material.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materials;public sports;selected;principle;structure;features

教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能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教育观念的变革。作为知识的载体和教改成果的表现物,它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体,也应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媒介。教材中所贯穿的思维方式和学术思想, 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先进性,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材选编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一个学科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内发展速度与水准,是一个具有宏观性的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

我们应坚持终身教育和质量教育的理念,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口径的拓宽需要,重组教材编写体系,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以过程质量管理教育为核心,把握教育内容和体系的创新, 优化选题,优选编者,切实提高新编教材的质量,让学生用上质优品高的教材。

1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1.1 课程建设

体育课程建设是一个以课程总目标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先导,以大纲与教材为主体,以实践与考核为手段等环节组成的循环系统。目前,在高校公共体育改革中,体育课程建设被视为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这是由它在整个公共体育教育体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所决定的。体育课程建设又是和教材建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教材建设直接反应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是体育课程建设的主体。课程改革的成果相当一部分要体现到教材建设中去,教材更新是课程改革的延续和反映,同时反过来也是规范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的手段。因此,教材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1.2 教材建设

“十五”期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材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绩, 并出版了一批较高水平教材。然而, 不管从内容、编写视角、教材多样化等方面,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问题仍然突出:雷同、抄袭、只编不著, “职称教材”、“赢利教材”、行政“指令教材”充斥课堂,结果出现教师不讲、学生不看、但教材照发的不正常现象。虽然经过多次的修编, 版本也在逐步增多,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原有体系的束缚,量多质次。[1]既使在今天, 众多高校的体育教材体系依然是技术教育与体质教育思想的反映,并形成了封闭的定式。

1.2.1 指导思想和理念落后

许多高校公共体育教材与其说编写教材,不如说是对体育院系通用教材的剪贴和翻版, 增强体质与增进健康没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材内容编制的主题仍然以运动技术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三基” (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式步骤化学习,未形成有学科特色的能引导学生自觉、科学地从事体育运动的教材体系。首先是缺乏体育健身的价值理念和增进健康的方法,过分强调定型模式的竞技技术,各种动作和规则过于复杂[2];其次,对体育理论的关注程度不够,尤其是关于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还很片面,不够系统;第三,同其他相关知识缺乏联系。

1.2.2 选编视角存在偏差

教材编写多是从编者的视角出发,把它作为教师用书来编,而忽略学生需求。高校公共体育教材应明确学生才是教材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价值主体,学生需要通过教材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健全人格、树立积极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目前多数学校的学生作为消费者没有权利选择教材。因此,编写教材前,首先应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指导如何领会知识,学习体育动作,科学地锻炼身体,学会自我调控、自我检测与评价,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并且,教材的编写人员组成不合理,多由教师组成,缺乏学科课程研究人员。

1.2.3 缺乏创新,缺少多样性和连贯性

教材单一,内容变化少,不能形成特色,配套辅助教材几乎没有,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尚属空白,从而导致教材利用率极低,教学模式改革进度与教材变革形成了鲜明反差。教材没有处理好“承前启后”问题,在专项的内容、教学的进度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重复,没有层次性、阶段性、延续性,没有起到对中小学体育延续、补充和发展的作用。[3]同时,现今教材与社会体育严重脱节,这也是导致学生毕业之后中断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高校体育选择项目内容,既要重点考虑竞技体育项目中健身效果较好,学生喜欢的项目,又要充分考虑社会体育所普及的锻炼项目,突出健身项目和民族传统优势项目, 突出健康知识、体育文化的传播等内容,促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较好衔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2 教材建设的立体化趋势

立体化教材又称之为多元或一体化化教材。立体化教材体系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运用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现代教育手段,并不是单纯以现有教材为核心,简单地配套电子音像出版物。而是以课程为核心,整合并拢聚资源。从内容上讲,“立体化教材”包括了主教材、教师参考书等;从表现形式上讲,“立体化教材”主要有纸质教材、音像媒体、网络课件、CAI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及考试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的途径, 它在学术、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具有先进性,对使用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现实状况有较好的层次差别和针对性。它是实现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途径,是高科技时代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标志。

“立体化教材”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打破了过去纸质教材、书本教材的单一性,使传统的授课方式发生转变,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师可以同时采取纸质、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手段向学生讲授知识,课堂会更生动活泼。[4]通过立体化教材,专家、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为门户的体系,可以及时反馈各种信息,使“教”与“学”真正互动起来,充分体现灵活性、开放性、动态性、立体化的特征,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5]。

立体化教材中的所有元素都依据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统一的计划和安排,各个维度、各个元素都体现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特点,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在内容呈现、能力培养和应用服务,以及出版流程上多形式、多阶段地体现出质量教育目标下的“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3 融入标准化理念的公共体育立体化教材建设

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语言、精湛的示范和科学的教法而达成,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但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一定会有所下降。并且,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得清楚,也就很难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这一难题的解决变得可能。因此,高校公共体育教材立体化发展有其逻辑的必然。

与时俱进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将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新形式和新阶段,作为一个新的课题,首先要做好立项研究工作,在教育实践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基础上, 解决好内容和形式的矛盾,加强教师培训,并把各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资源有机地整合,并逐步修订、完善,使之形成精品教材,切实促进和提高公共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3.1 新指导思想下的高校公共体育立体化教材选编原则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展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目标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学习领域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同时《纲要》还明确了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①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②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③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④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⑤充分反映和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纲要》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力求丰富多彩、实效,并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民族特色。

3.2 公共体育立体化教材的层次与内容

编著需要一些必要的基本条件, 定位于集中教学资源,并以多种形式展现,核心是整合教学资源,经过若干的试点和推广,建成包括学科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课程网站等分层次的立体化体育教材。

3.2.1 学科教学包

针对教与学的不同对象和目的,多角度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诠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对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价。[6]下面层次的建设是为更高层次的建设打基础,只有下面的层次建设好,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建设,否则将成为无本之木,难以持续发展(如图1)。

3.2.1.1 主教材

课程中最基础的工具, 符合本门课程基本知识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信息载体。它包含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相关联系,融本门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于一体,是教学平台的支柱。

3.2.1.2 教学参考书

教师授课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所述,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还应该讲解相关的知识背景和发展演变过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它以丰富的资料和对主教材配套知识点的剖析,成为教学平台的基础。

3.2.1.3 电子教案

作为教师授课的基本工具,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对知识点的把握及明确的教学方法,体现教材内容的精华,也是学生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指南,是教学平台的旗帜。

3.2.1.4 CAI课件

主要是用动画、仿真等技术,以多重链接的方式将知识点中的学习难点和重点架构成立体结构, 形成双向互动工具,从而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多样。

3.2.1.5 电子音像

具有可解除受学习地点与环境约束,又具有课本的便携性和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等特点。运用它既可下载所需的各种教学内容,也可随时随地学习,它的信息存储量大,成为教学平台的新型辅助手段。

3.2.1.6 网络课程

它能够突破原有课堂教学的局限,借助自身独立的双向沟通功能,将主教材、电子教案、CAI课件等融为一体,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容纳更大的信息量和更具多样性,成为教学平台的导向标和助力器。

3.2.2 教学资源库

通过第一层次积累的多样学科教学包的基础建设,建设教学资源库就是要按照课程、知识点和媒体素材三层组织结构管理,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搭建起来:包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和学科教学包,并运用数据库和媒体制作工具软件为开发工具形成的学习系统。要把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和素材用科学的方法植入数据库,使其纵向构成独立的课程包,横向组织结构实现三层优化。这种立体化数据库的优点在于借助“教学资源+课件开发工具”,有利于开发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课件。[8]教师可以按教学大纲要求和重要的知识点,将媒体素材(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资源库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按学科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用光盘或网络的方式建设各具特色的课程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它对于教师授课、电子教案的编写以及开展网络课程的教学等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2.3 课程网站

根据相应的学科、专业及教学层次,建立服务型课程网站。立意和出发点要从更高的学科、专业建设层面出发,借助现代化的服务器和网络系统,运用媒体制作工具软件和网页制作工具软件等开发工具,建设具有交互型特点的网站。使用浏览器实现教学信息服务、教学资源服务、教学过程服务和教学资源建设服务等服务功能,通过网络表现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它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以web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支持学生探索式、协作式等学习方法。[9]它可以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可以用以开展校内(免费)、校外(收费)的网络化教学以及为远程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3.3 立体化教材开发的几种模式

利用辅助设备进行立体化教学是现今立体化教学最主要的方式。从方便性来看,笔记本电脑应该是使用的首选,根据教学人数的多少,配套相应的设备满足教学需要,充分显示设备辅助的一体化功能。除此之外“光盘版教材+网络版教材”、“电子教案+光盘教材+网络资源库”、“网络教学+电子杂志”等模式都有纸质教材不可比拟的优势,给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既便于交流和沟通,还使信息传递成倍增加。[10]

4 结论

高校公共体育立体化教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带来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形态,同时也引发了对教育观念、价值观念和教育目标的重新认识。教材编撰部门需要把握其质量特性,树立标准化的教育质量管理理念,从与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的角度,加强体育教材建设的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应建立一个保持继承和创新动态平衡的教材选编机制,全方位加强出版资源的融通与共享,密切与软件、电子音像等相关单位通力合作,在教材体系、结构和内容设计上用多媒体互动和网络支撑等多种形式来提升教材品质。[9]

立体化教材的使用还离不开网络、计算机及其它现代媒体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也应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重视必要的资源配备。同时注重建立一支既熟悉本学科的前沿与发展方向、又有教学科研经历的编撰队伍,加强开发和应用的结合,由此才能建立全新的和完整的公共体育教育立体化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 [2][3]李海平.高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35-37.

[4] 孙京新等.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建立立体化教材[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7(1):28-30.

[5] 胡亚梅.建设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J].江苏高教,2004(4):70-72.

[6] 周远清.教学创新需要建设精品教材[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2-13.

[7] 周耿娣等.抓好21世纪标志性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2(1):59-60.

[8] 冯永平等.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 2003(1):34-36.

篇5

一、对中职生推广太极拳的目的和意义: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传统项目中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一种柔和缓慢的拳术,动作圆活连绵不断,动静相济,柔中寓刚,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在必要时除暴安民,还适合于体弱多病者作为医疗保健和康复练习的手段,也是普及、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项目之一。因此选择太极拳作为健身项目,不仅效果好又有广泛群众基础、占地面积不大、器材简单的项目,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能自主参加体育锻炼做准备,使教材内容既不脱离体育学科的科学体系,又能与时代的生活方式相结合。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职业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而且还要有强健体魄和健康心理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也是新时期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中职生体育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体育需求的个性差异,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更广泛地、更全面地涉及竞技、休闲领域各类教材,以及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体育活动项目,使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弹性化和本土化,增加教材的灵活性。太极拳是一门活动课。首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特征的课堂教改特色; 其次,这样的活动课型,非常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符合职业教育重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目标,很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 第三,太极拳这样的活动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挖掘了学生自身多元的潜能,培养了学生创新锻炼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对中职生推广太极拳的内容和形式:

现在有些地区体育课程设置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方向发展,体育教学实行选择制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经我校体育教研小组周密科学考虑后,我和几位体育老师将体育课程进行了分化和综合,按体育项目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门别类,并充实新的内容。把太极拳做为武术课程让学生自我选择,并融合传统文化哲学和武德教育,既显得结构完整,又可以使体育课程遵循体育教学客观规律,既重视增强健康和心理素质的价值与社会需要的联系,又适应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体育课的活跃局面就此打开,学生普遍欢迎,“要我练”变成“我要练”,要求增开太极拳课程的也越来越多。逐步建立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指向“健身”的太极拳教学。

太极拳教学内容,可尝试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可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调整。太极拳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并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内容可分为理论课:太极的发展起源――基本理论知识、比赛规则――太极拳的图解、记写――集体练习时队行的排列――太极拳动作的攻防含义等,(太极拳为主并穿插着有关太极拳比赛的影碟);以杨式、陈式为主的各式太极拳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如身体柔韧性的练习,另外还要重视太极拳的科学卫生健康教育,这也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太极拳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实践课中也要结合运动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论的内容要在教案中反映出来。通过如此较为系统的传授,将会对学生终身教育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材内容选择的着眼点,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又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发展学习和创造学习。教材内容构建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以教会学生确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教会学生以体育手段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因此选择太极拳的杨式、陈式作为主要健身项目,不仅效果好又有广泛群众基础、占地面积不大、器材简单的项目,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能自主参加体育锻炼做准备,使教材内容既不脱离体育学科的科学体系,又能与时代的生活方式相结合。

三、针对中职生,如何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现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例说明,年青中职生对于学习教材中的简化太极拳,都会因慢条斯理、运动缓慢、动作连绵不断而感到厌倦和烦躁,但这恰恰正是练习太极拳的正确方法,使大部分的学生学了前面忘了后面,复习了后面又忘记了前面。在这种情况下,大部份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任务,能否改良―下教学方法,让学生既能学得快又记得牢呢?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太极拳的传统教法进行了改良实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改良的教学方法分为如下几个步骤:熟记七字歌、介绍简化太极拳基本姿势、步法和要求;将太极拳重复的动作进行简化、合并;讲解、示范及采用快速演练;信息反馈及正常速度练习。由于太极拳的动作名称较多,为了能让学失方便记忆,我特地把部分动作、名称压缩为几个字来说明,如;分鬃及亮翅,即左、右野马分鬃及白鹤亮翅动作;再如雀尾单鞭及云手,即是左、右揽雀尾单鞭及云手的运作等等。

篇6

关键词:田径教学 现状 改革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的调查对象是安徽省六安市4所学校380名在校学生,通过走访并填写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80份,收回33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82.14%。其中男生212人,女生168人。样本的主体为高中、高职的在校学生。笔者对部分在校学生及田径教师进行了交流访谈,并记录了有关田径课现状以及对改革的看法。

二、影响学校田径课改革因素分析

这4所学校都设置了田径运动课,学生上课时间固定,上课内容常年基本不变,学生不能选择上课的教师;理论课的教学课时数均在11%左右,以上的调查现状与我国《纲要》的要求均有不少的差距。

从调查问卷不难发现:田径课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是最主要原因,同时学校的硬件资源与学生的自身原因等其他原因亦不容忽视。因此兴安市学校田径课教学亟待改革, 是田径课走出冷落的关键所在。

1.教师认识程度不够

在六安市学校田径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方式依旧沿袭传统模式。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表达过程以及兴趣点,也忽视了如何运用田径运动来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很少体现出来,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也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无法围绕“健康第一”的理念进行田径课的教学。

2.教学内容枯燥

在走访交谈过程中发现,目前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的喜爱程度较高的是健美操、舞蹈、轮滑、滑板等。田径项目因其技术特点,练习方法不断重复,导致田径运动的趣味性严重丧失,与这一阶段的学生追求时髦、不愿被束缚的心理特点相悖,因此导致学生对田径课教学的兴趣持续下降甚至消失。

3.教学方式陈旧

调查与走访时发现,几所学校田径课上课内容基本一致,上课也只是纯粹的运动锻炼。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本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发挥。据对学校田径课老师调查, 其教案写上一次就基本不用再写,教师上课普遍缺少创新精神,用统一方法上课教学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这种田径教学方式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4.田径考评体系不健全

田径课程考评缺乏合理的考评体系,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情况。由于田径运动成绩受学生个体身体因素影响较大,且课程少、学生课余练习少,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运动成绩,大部分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而丧失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5.教学场地及器材硬件设施不完善

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学校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生均占有率很低。现有的教学场地、器材及教学时间得不到校领导重视, 导致体育课教师也不重视田径体育。

6.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们普遍存在怕苦、怕累、怕晒的心理。一部分学生认为田径运动学习后实用性不强,在课外无用武之地,没有意识到田径运动所带来的价值与功效。

7.缺乏完善的田径组织,比赛积极性普遍不高

学校开展的田径项目,出现了学生所喜爱的项目短缺,而学校规定的项目学生不愿意参加的现象。学校缺少完善的田径组织,从而使学生没有机会练习自己所喜欢的专项和了解相应的知识。每年一次的学校运动会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田径的了解和参与的热情,学生对于参加田径比赛也缺乏兴趣。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传统的、单一的田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学校田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该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考核过程科学化、田径文化普及化及田径硬件的健全化。

2.建议

(1)确立正确的田径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在发展田径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应有健身、健心、社会适应以及娱乐等各种功能。

(2)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 以人为本”的理念来选择田径课的教学内容。

(3)在教学方式上使训练方法多样化和趣味化。

(4)健全科学合理的田径课考评体系。

(5)完善学校田径硬件方面需求。

参考文献:

[1]庄容,戴平.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现状及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2).

[2]周天华.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2).

[3]易昌林.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篇7

关键词:校本课程; 少儿健美操; 陶冶情操; 协调; 强身健体

中图分类号:G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68-001

少儿健美操作为小学体育课的选修内容,以及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既能用以锻炼少儿的身体,培养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和动作协调性、韵律感,又能反映他们学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发展想象力、表现力和创新精神。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遵循科学锻炼的运动规律,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并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之为校本课程。

由于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超前,因此被授予“省级校本课程示范校”荣誉。对于我们更好的开发新课程内容起到了激励、督促的作用。以《体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少儿健美操创编》为参考资料,以第一、二、三套“全国大众少儿健美操”为主要教材,根据本校现有师资力量及学生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开发我校“少儿健美操”教材。

少儿健美操课程的开设,针对我校低年级学生的身体协调与力量能力的薄弱的实际问题。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练习和较简单的动作组合来达到锻炼身体,形成健美体态的目的。又在各种节奏鲜明、活波欢快的音乐中陶冶情操,抒发感情。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同学间相互交往、友好合作的文明习惯。

健美操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对于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只有老师的动作规范、韵律十足,才更容易带动学生较好的参与其中,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健美操练习对人体姿态有一定要求,对动作类型、技巧除了要有健身价值外,还强调美感,因此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就成了当务之急。最后,让健美操成为师生间思想感情交流的五彩桥梁,师生间训练时的点滴积累,外出比赛时的感情交流,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不断沟通等等,都是打造学校良好的、和谐的校园氛围的坚实基础。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少儿健美操课程的开设也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在制定少儿健美操实施方案时遵循以下原则来确定实际教学内容。

一、实践性原则: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实践

我校在班级每周3次体育课时的基础上,设置健美操课程课时,并保证每周80分钟的固定教学时间。此外,配备专业的活动教室;教师的配备也是较专业的,健美操教师每年参加市级健美操培训班,增强教师业务素质能力的同时,和全市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们沟通、交流,吸收健美操中先进的专业知识,充实教师自身素质。

二、灵活性原则: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安排教学时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状况

每次的健美操课前,教师积极备教材、备学生。把每次校本课程的教案尽量做到详尽、仔细。具体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掌握,把不易掌握的动作分解、细化,让学生分步骤的学习,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增强对键与美的感悟性,感悟性越强,情感表达就越深刻;有的学生学习前后判若两人,原因就是意识增强,意识强弱决定了锻炼价值和表现力的大小。

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动作掌握情况,进行挑选组成健美操队,进一步进行强化训练,并适时参加各级此类比赛,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喜爱这项运动。健美操课程开设的第一个学期末,二年级的孩子没接触过此类较专业的形体训练。在课程设置时选用了较简单的全国少儿健美操一级的规定动作。短短十几次课的训练,健美操队员就在联欢会上首次亮相,让全校师生眼前为之一亮。也正是这次展示,极大的增强了队员们的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综合性原则: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以保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目标的实现

在二年级的健美操课堂教学上,创设“森林舞会”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激发了每一名孩子的运动热情。准备活动时枯燥无味的慢跑和徒手操被设计成参加舞会的蜿蜒山路与热身准备,增强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主教材部分创设森林舞会的开始,在教学情境的烘托下,跟随教师较圆满的完成教学内容。通过双人练习、分组练习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互评,评选出“舞蹈之星”——“魅力小孔雀”、“艺术小明星”、“纪律之星”等等,让激励教学、自主教学时时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细微处。

现今社会的和谐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要表现自己的欲望,通过健美操的成套动作的学习、队列队形的变化、以及能够展示的成型作品,都反映了新时代的教学内容新颖,易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充分表现欲望。在健美操教学训练时,一般要求身体保持收腹、抬头挺胸的姿态,经过训练,帮助孩子们改掉了含胸驼背的不良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正确姿态。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篇8

摘 要 师生互动的效应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效果,教学过程的诸因素都是通过师生互动关系的有机组合来实现的。本文把体育教学引入多学科研究,以动态的、立体的观点分析体育教学的诸因素,把握师生互动效益特征来评判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师生互动 特征 质量

以往对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和评定局限在静态的、平面的教学因素分析上,诸如对教案、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方法等的评判,因而评价的准确性、实效性较差,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导性和主体性的发挥。本研究在基于大学体育教学实践观察的认识上,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展开深入分析.

一、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信息效应特征与评价

信息交互活动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师生间必须依靠信息的互动来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控制过程,传达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没有信息流动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教与学的效果体现在信息交互活动的效应上[1]。体育教学的信息互动形式主要表现在:语言信息交互活动、动作信息交互活动、暗示信息交互活动、实物信息交互活动等。

语言信息互动的效果,在于口头传递要有启发性,要简明扼要、易懂、及时,有效的标志是引起师生立即响应;动作信息互动的效果,在于动作表达要准确、到位、及时,有效的标志是引起师生立即行动;暗示信息互动的效果,在于暗示传达,使师生心领神会,有效的标志是引起师生立即注意;实物信息互动的效果,在于教具媒体运用要直观、清晰、易懂,有效的标志是能引起学生立即想象。体育教学中信息互动效应就体现在这些特征上,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方面,可用来评价和督导体育教学工作。

二、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心理效应特征与评价

师生心理互动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师生的心理交换来获得教学效果。我们在长期体育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心理互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中师生的认知交换、个性倾向的影响以及师生感情、教学的心态共鸣等。我们研究体育教师与学生心理互动的有效特征,有利于评价体育教学质量。

三、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行为效应特征与评价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显著特点,教学中师生的行为活动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根本条件,没有行为活动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可见,抓住师生的教学行为互动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师生的行为互动效应表现在:教师对上课的队形、队列的变换能立即引起学生响应,组织学生练习及布局变换能够做到放得开而立刻收得拢;教师课上行动路线组织指挥行为能够引起学生反应。

四、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特征与评价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时间序列中完成教学空间因素的有机组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展现的是师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反映出体育教学的完整性,既可以从一学年或一学期或一阶段或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来评价体育教学质量,可见师生互动的过程因素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师生教学互动的过程从时间系列可分为教学准备过程、课堂教学过程、课后辅导过程。从空间因素来分析,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到,教学准备过程体现在师生课前的身心准备工作,包括教师钻研教材教法、了解学生、教案编写、课前器材和身心准备,学生预先学习和身心准备等。其效应反映在教学目标明确,方案设计合理,场地器材和身心准备到位。主要教学过程是课堂施教过程,包括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的实施过程,其效应表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恰到好处,符合学生实际要求,课堂效果好。课后辅导过程包括教师的辅导和解答疑难、指导学生健身活动等,其效应表现在课后师生经常接触,老师及时地帮助指导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得到学生的好评。

五、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特征与评价

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是经过体育教学师生相互活动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它是教学的目标和归宿[2]。师生互动的结果体现在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学生获得的身心效果,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师生互动的效果表现在:学生在体育和卫生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体育健身方法方面的运用程度、健身水平方面的提高状态、心理素质的培养状态、体育意识与健身习惯培养等。其效应特征:反映在学生能否理解和熟练运用体育健身知识与方法、身体练习对学生健康的良好影响、运动素质提高的程度快、体育心理适应状态好、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状态积极以及体育健身的行为习惯良好等。因此,在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时,应抓住师生互动的效果特征、为把握学生在体育与卫生知识、方法掌握、身体练习的健身影响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等要素,使之科学合理有效,反映出实际的体育教学水平。

六、结论

总之,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效应表现在信息互动、心理互动、行为互动、过程互动、互动效果等方面的特征上,为我们把握师生互动效应特征、评价体育教学效果,提供了动态和科学地评价体育课程的理论依据,对转变体育教学质量评价观念,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天甲.高校师生互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2012(12):34-36.

篇9

摘 要: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趣味田径在中学体育课中的创编原则、课的设计和组织、教学优势、负荷量的控制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期能通过对趣味田径的应用研究找出一种符合青少年各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田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中学教育工作者在适应《新课标》标准下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手段和依据。

关键词:趣味田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08

1 前言

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田径课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但是纵观我国中学的体育课开展情况,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学校体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已显的过于单调和乏味,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田径教学工作中要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趣味田径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健康化,趣味化,生活化出发。拓展教材内容,采用健康活泼,创新的田径内容和方法手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兴趣[1]。

德国最早提出“中学生趣味田径”一词,它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而设计的一套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形式。随后有人提出“趣味田径”并且定义为:运用走、跑、跳、投的运动形式进行趣味体育和田径健身的活动,它包括田径游戏和田径健身两个部分。《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趣味”一词的解释为: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对“趣味田径”的理解本人认为它是指运用走、跑、跳、投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环境而设计的一种趣味性 娱乐性以及规则简单灵活,易懂的活动形式。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二级、初三级学生,随机抽取200名。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共对中学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90%。并经信效度检验。

2.2.2 实验法

在中学二年级和中学三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两个自然班在2010年10月---2010年11月中旬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趣味田径教学方法。实验前对二年级两个班和三年级两个班进行心境状态测量和问卷调查,实验后同样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

2.2.3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和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运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趣味田径课对中学生的心境影响

本研究按照国家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学校的设施情况来选用田径有关的内容进行创编,规则由易到难。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征采用了竞赛法、游戏法、情景法、表演法、探究法、循环法和综合法等进行了八次课的实验,对实验前后被试的心态进行同组和异组之间的比较,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积极性和愉悦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愉悦性得到显著提高,活跃性也得到显著的提高,思虑性在中学二和三年级都得到显著下降,愤怒性、激动性、抑郁性和无活力性都得到明显的下降,而对照组都没得到明显改善,这表明趣味田径教学优于传统田径教学,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境状态。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或课后玩起来,跑起来、跳起来。

3.2 趣味田径对学生学习态度、认识等有关方面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二年级在实验后实验班了解田径运动有关知识的达到81%,喜欢体育课并觉心情愉快的占85%,77%认为一定要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上实验班有80%认为根据情况可进行规则改动,明显高于对照班。在对自己的健康重视度方面实验班和对照班差别不大,说明大部分学生开始关注身体健康,在对体育课的看法上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已改变了过去认为上体育课就是没有目的的玩的看法,在对学生进行喜欢什么样的运动调查中,实验和对照班分别有71%和74%的学生喜欢上游戏性质或比赛性质的课,这正说明中学生爱玩、自我表现和争强好胜性格。在对待课的态度上实验班91%认为要认真听和理解,而对照班仅有30%认为要认真听和理解,而另一部分认为无所谓。

从表2初中三年级的测试结果可看出中学三年级实验班在实验后除了在参与运动和对自己的健康重视度以及自己喜欢的运动形式没有差别外,其它各项都明显高于对照班。从整体上看,实验班的各项调查结果都比对照班要好,这说明趣味田径课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能改善学生的心境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的课外活动的调查,采用对每个班都是同一天来进行的,每周一次,共调查三次,在调查中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的体育活动大部分都是以集体的形式,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比较有组织、有纪律,且时间较长。而对照班的学生大多是分散活动,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且时间持续不长。这说明,趣味田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方面优于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

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看出,采用趣味田径教学方法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在运动中逐步了解田径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开设体育课的意义,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运动,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和锻炼,在运动中体验乐趣。以上结果分析表明系统的安排趣味田径教学的内容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了解和认识,在对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掌握基本技术能力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3 中学生趣味田径课的教案设计

教案就是对体育课的设计,是教学的策略和系统的决策,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过程,精选课的内容和练习方法,规划和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内部环境,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设计的。教案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3.1 准备部分内容的设计和要求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使学生的身体及身体各器官的机能逐渐达到预热状态,避免学生受伤事故的发生,为教学活动做准备,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趣味田径课准备部分的设计中首先考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而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准备部分,如:走和跑为主的内容,做准备活动时要注重学生身体四肢的活动,即要学生有正确的走姿和跑姿,为课的基本部分打好基础。其次,要考虑气候因素,如温度、天气等。第三,要考虑教学所需场地及器材。由于授课的对象是中学生,所以场地尽量是软地,器材尽可能是塑料的。

3.3.2 基本部分内容的设计和要求

课的教学任务和具体目标都是围绕课的基本部分进行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所以在课的基本部分的设计上,一要贯穿前后的教学内容,使上下衔接;二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基本部分的设计;三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身体条件等各方面差异,难易程度、运动负荷适中,切忌把内容变成少数学生的练习,导致其他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和热情。

3.3.3 课的结束部分内容的设计和要求

有效的放松活动可很快的消除疲劳,因此在课的结束部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同时,教师在总结时,要对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指出不足时要注意语气,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趣味田径课和传统田径课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一是趣味性,二是规则的灵活性,三是竞争性,四是随意性。

4.2 趣味田径在规则上灵活多变的特点,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过程可对规则进行改进,另一方面趣味田径看重的是活动过程而不看结果,所以参与者在活动过程可充分发挥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活动过程的自主性和随意性。

4.3 在上课的形式上,趣味田径课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它不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安排上课内容,而且学生也可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适当改动规则以使课更加有生力和活力去展现和表现自我。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的学的主体地位突出,妥善处理了教学组织中的矛盾,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优势。

4.4 中学生趣味田径课的教案设计要有明确的课堂教学任务和具体目标,重视准备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准备部分的内容,结合天气、场地、器材和授课的对象等因素贯穿前后的教学内容,上下衔接,还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身体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伊军等.趣味田径游戏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明强.中外体育游戏精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3] 林明.论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J].南昌高专学报, 2006(4):81-82.

[4] 冯明丽等.趣味田径的概念及创编原则与方法[J].湘南学院学报,2004,25(5):96-97.

[5] 李儒新.趣味田径的创编及应用效果的实验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2):15-17.

[6] 周红萍.田径娱乐化教学方法和传统田径教学方法效果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10-112.

[7] 刘艳萍等.田径娱乐化教学方法对初中生心境状态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襄樊学院学报,2004,25(5):85-90.

[8] 余敬安.“以人为本”改革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99-128.

[9] 刘力.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67-68.

[10] 姚晨.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3):68-70.

篇10

一节实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前提。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它与所说的“教案”、“备课”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区别。教案,在我们教师心中可能只是一种格式化的文本,按照内容顺序,先教什么,再教什么;采用什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呈现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更为系统的方案,除了“教案”的功效,更加清晰的阐述了为什么教,细化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路、场地器材分析、教学流程。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理解《课标》的方向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快速跑――“勇敢的小金牛”的指导思想:本课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体能和终身体育为目标。以“勇敢的小金牛”为主题,以情景教学为主线,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其探究;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其展示;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其不断进步。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对快速跑的兴趣,真正体验到体育的快乐。在预设中,教师必须做到目标统领教材。让孩子们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快速跑。

二、准确的分析,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主要包括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场地器材分析等,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对教材、学情必须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深入的了解,熟悉各个水平的教材内容、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出准确的预设与分析。如:学情分析:水平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对体育游戏和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到体育活动中,在学生的积极探究中,在大胆的练习中,在不断的交流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二年级小朋友快速跑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教材分析:快速跑是小学低年级跑的重点教材之一,快速跑的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快速跑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水平一:(小学二年级)主要使学生快速的摆臂和用力的蹬地。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快速跑的练习中,并且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快速的摆臂,有力的蹬地。

教材的难点:动作自然,协调用力。

三、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本地区气候条件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计划、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需要和强烈兴趣的内容,体育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 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课堂。当我们把体育问题融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中,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这些内容时,学生就会对体育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而选择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 把运动技能生活化,并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竞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模仿、探究、交流、竞争与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体育各项目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体会各个项目的健身价值,获得积极的身体与情感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育教学常常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而展开的,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兴趣,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良药”。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当一项技能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掌握时,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最浓,而当运动技术过于简单或过难时,学生就不会特别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正确把握新教材的动作结构及重点、难点,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已有体能、技能的基础上,分不同层次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促使学生积极、生动、饶有兴趣地进行探索性地学习。新课改提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调动学生学练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育教师要精讲多练,教、学、练统一,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讲解与示范的倾向。

四、合理有效的教学流程,是提升体育课堂实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