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财务预算作为高校阶段工作预期的指向性纲领,必须严正对待,处理不好的话必将‘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一、当前高校财务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在财务预算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预算管理的重视和认识不够
部分高校,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和认识不足,缺乏对资金使用的长期性、科学性和连续性的分析,没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理财的积极性和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财务预算更多的表现为单纯的计划与控制,缺乏对经济行为的宏观导向作用。部分高校简单的把预算看成就是对上级财务款项的分配使用,把高校仍定位在抽象的事业单位的位置上,缺乏经营理念,无视财务预算作为高校理财的杠杆作用,不能适应现在社会高校向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办学趋势。
2.预算制度存在缺陷或有规不依
预算编列必须依据《预算法》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 以及各高校依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的预算操作规程,对规定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安排。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部分高校的预算编列制度存在漏洞。相关预算编列规则没有按照《预算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精神制定,致使存在硬性缺陷。
(2)监管不严,奖惩不明,预算编列违反程序或者不按规定内容编制预算。
3.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科学
有些高校在编制预算时,缺乏综合考虑,致使预算失去真实性;其次,由于存在计划外的收入和支出,导致预算也相应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因此如果不能进行综合评价预先设定相应支出、收入板块,最终导致预算编制较粗。许多高校往往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不及时进行跟踪、监督、分析, 实际工作中财务预算编列下达后常常被各部门随意调整, 导致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和财务预算不相符合,甚至大相径庭,削弱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
4.预算只重眼前,缺乏长、短期目标的整合思想
高校财务预算一般是按年度编列的,其立足点是力求年度收支平衡,很少有考虑长期效益以及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缺少战略性投资。目前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目标规划,但是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却很少综合考虑,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难以协调,综合分析有以下原因:
(1)领导者缺位,不能在预算编制初期制定指导性规划,而财务预算编制人员就进行经验性编制,导致预算编制每年都大同小异。
(2)对经营者的监督考核缺位,对于预算的阶段性完成情况以及对于长期目标的绩效缺乏考核监督,导致预算和初期目标脱节。
5.预算执行不力,监督缺位
有的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导致执行乏力;或者有章不循, 使预算形同虚设。资金的收支使用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 随意性大, 使用混乱; 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 造成责任不明、监督不力。造成事前监督不严, 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监督缺位,致使预算的执行结果千疮百孔,和目标相去甚远,失去了编制预算的意义。
6.财务人员素质底下
财务人员素质低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业务素质低下。对业务知识和技能不能熟练掌握应用。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规定的业务工作,给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隐患。
(2)财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参差不齐。财务人员只有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才能坚持原则,做到廉洁奉公。
(3)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低下。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他们对业务的主观判断以及对技术规范的执行,从而影响到财务工作的质量。并可能为一己私利不惜牺牲集体利益。
二、 提高高等学校财务预算水平的措施
1.正视预算作用,专人专项负责协调年度预算与长期目标的统一
作为事业单位 ,预算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确预算的导向作用,提高对预算的重视程度。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既是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廉政建设、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必须,更是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把做好预算工作作为年度工作开始的重点,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由于财务预算在日常工作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导向作用,应当建立校长等一级领导牵头的机制,指定专人专事领导预算的编列。首先,由于预算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必须有专人负责协调沟通,以期年度财务预算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在接下来一年的工作的重心。其次,一级领导的职位高度决定其能够更好的考虑预算和高校长期目标的协调发展。
2.完善预算制度流程,推行零基预算
严格依据《预算法》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编列高校年度的财务预算。各高校依据自身特殊情况对于预算编制设定的具体细化准则一旦制定实施了,就要严格执行,杜绝在执行过程中不按规定执行或者打折扣的现象发生。建立健全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监控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采用绩效评价系统,以效益为先实现业绩目标、经费使用、业绩考核的统一,将经费拨款与绩效评价挂钩,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其次,大力推行“零基预算”,摈弃传统的以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列方式。零基预算能合理、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学和科研的关键项目,保证资金的供给和运转;能够有效地促进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改变传统财务管理不考虑资金的使用成果和效益、浪费资金的现象,实现有限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3.明确奖惩,加强监督
每所高校都应建立健全自己的监督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证预算执行有力,监管到位。监督要贯穿年度工作的整个过程,包括预算制定阶段对编列人员及项目的监督,预算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对预算编列项目的执行监督等各个阶段。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对各学院的考核,制定相应的配套奖惩措施。依据考核结果给予一定的奖惩:对积极增收节支、将相关收入纳入学校预算管理、 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学院、科室单位 ,在考核时给予适当加分;在年底评优、奖金、资源配给等方面给予一定体现。对有隐匿收入、预算执行不力等违背预算管理规定和精神的学院、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和行政处分。通过考核与奖惩的结合,维护高校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对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做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高质量的执行预算编列项目。
4.大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
财务人员作为预算的编列者和监督考核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预算的合理性、全面性以及能否高效保质保量完成的可行性。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的考核——采取季度业务考核,年终综合评定的考核方式。对于考核不合格者要坚决给予纠正,可以采取留职学习、调离岗位等方式解决,对于特殊岗位可以通过引进来达到扩充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目的。引进人才可以迅速产生效益,同时可以增强财务人员的竞争意识,提高财务系统的整体业务水平。
三、总结
高校财务预算作为日常工作的指向性纲领,对是否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高校教学、科研任务具有先决性意义,各高校财务部门必须严正对待。首先,重视财务预算的作用,提高重视程度,建立健全预算规程,完善监督机制;从制度入手提高自上而下对预算的认识和执行力度。其次,大力提高财务人员个人素质,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时时监管,明确奖罚体制,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积极性。总之,要从根本上完善财务预算的制定、执行、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制度,时时监控预算完成情况,实现预算编列的科学化、制度化;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预算监督,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以此鼎定高校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盛其杰:e时代高校财务管理新模式探索——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d].西北工业大学,2004.
[2]程忆军: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7,(01).
[3]段海艳: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d].西北工业大学,2003.
[4]戴晓燕: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5]张小红: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3).
[6]柏斯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及高校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
[7]孙文学:江西省社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
[8]龙 帆:sj高校预算管理和控制案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9]路丽艳: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
篇2
今后国内证券业将受到来自银行业的巨大冲击,因为将来银行除了不能做承销和自营之外,其他业务都能做,尤其在投资银行领域会与券商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就使整个证券业迎来了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将改变以往证券行业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历史,也会对证券业的IT采购投入产生直接的影响。
证券业IT应用存在问题
各证券经营机构已全部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运转的关键设施。证券营业部是券商的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表现在IT投入方面,就是对营业部的IT投入占券商IT总投入的绝大部分。
但是,目前国内证券行业IT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运行环境不统一,各证券公司营业部都有不同操作平台并存的现象;软件接口和数据交换格式不统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交易规则、委托方式、清算方式、通信协议、数据接口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以上诸多因素带来的后果是:业务的增加、管理、统计比较困难;对软件厂家依赖性增加,要求厂家能在各种系统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厂商实施的难度增大;对于大型证券公司,新增业务的建设周期拉长;各营业部防灾以及系统实时备份与切换难度增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内券商在推广集中交易应用时困难重重。为此,在证券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系统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原则:前瞻性、标准化、模块化、高效性、可扩展性(伸缩性)、安全性和兼容性。艾默生网络能源的产品能满足这些需求。
量体裁衣定方案
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最关键的业务就是各种交易数据、行情数据的传输、运算和存储。交易中心的信息系统必须保证100%的可用性。此外,证券公司还要防止电压波动和突然停电造成的损害,所以证券公司在进行选型时,都把设备的稳定性作为第一原则。
上海证券交易所位于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埔东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证券大厦,其新数据机房项目涉及的机房总面积接近2000平方米,是国内的大型数据中心机房。作为国内核心的金融机构中心之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其对用电保障的级别也相当高。
在机房建设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对运行环境和供电纯净度的要求均非常高,要求在满足供电输入高可靠及高可用的条件下,保证环境的恒温和恒湿,而艾默生的网络能源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正是这种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艾默生网络能源具有强大的本地研发优势,走进口品牌、量体裁衣式的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路子,针对上证所的个性化需求。艾默生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详细技术交流,细化、优化设计方案,最终推出了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内容涵盖豪华空调系统、12脉冲大功率UPS双母线系统、配电系统、机房动力和集中监控系统等。此套中心机房方案的可靠性高达99.99999%,完全满足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数据安全的需要。
篇3
一、调研课题及研究重点第一课题:专业合作社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对策。
研究重点:一、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法律定位和作用;二、发展专业合作社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三、发展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四、发展专业合作社应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五、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课题:基层社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研究重点:一、基层社的现状、定位及总体发展方向;二、如何对基层社组织体制、经营机制、流通机制和管理体系实行创新;三、基层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四、现在发展专业合作社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五、分析系统基层社改革成功的案例及失败案例,并总结经验。
第三课题:村级服务社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
研究重点:一、村级服务社现状、定位及发展方向;二、在总结系统在发展村级服务社成功经验的同时,深入分析目前仍存在的文章转载自本资料权属文秘站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站网更多资料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三、如何丰富村级服务社服务内涵,提高服务的档次。四、在发展综合服务社时,供销社应注意的问题。五、发展综合服务社的指导原则、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
第四课题:连锁经营网点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
研究重点:一、对系统在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的经验进行总结。二、分析系统在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网点的优劣势;三、分析目前系统在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网点的布局上应注意的问题;四、分析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网点对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五、分析农村连锁经营网点的发展趋势。
第五课题:我市经纪人和协会的现状、发展趋势、具体措施。
研究重点:一、我市经纪人和协会的现状;二、对经纪人和协会作用的认识;三、发展经纪人和协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四、发展经纪人和协会应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五、加快发展经纪人和协会的对策和建议。
第六课题:社有资产现状、存在问题和管理措施。
研究重点:一、目前市社本级社有资产基本情况和运作状况;二、社有资产的运作存在的问题;三、创新资产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七课题:财务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管理措施。
研究重点:一、收缴直属企业红利的现状;二、市供销社直属管理企业红利收缴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八课题:系统干部队伍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管理措施。
研究重点:一、供销社系统目前干部队伍现状;二、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及具体措施。
第九课题:系统内如何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研究重点:一、供销社系统的考核体系的现状及实施情况;二、供销社考核体系存在的不科学方面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三、应对措施和建议。
第十课题:本级经济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研究重点:一、市供销社本级经济运行现状;二、存在的问题;三、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
二、课题调研的方法
课题调研的主要方法是,由机关各处室根据各自工作职责选题开展调研或共同对综合课题进行联合攻关。原则上每个处室最少确定一个研究内容开展调研。各处室接本方案后应及时召开处室会议,明确调研课题、调研对象和内容、时间安排、组织领导和任务分工。请各处室于3月日前将确定的调研课题交办公室。
各处室在组织课题研究和调研活动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社党委召开的“增强三力、率先崛起”读书会精神,紧密工作实际,用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要把理论研究与工作研究结合起来,善于从工作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实践性强的具体对策,善于从理论上提炼概括,深化认识,形成思想性强的指导原则,力求推出富有理论性、实践性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讨的形式
鼓励各处室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调研成果统一采用调研报告的形式,标题统一在主标题下配一个副标题,副标题一般为“关于XXX的调研”或“关于XXX的调查和思考”。收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请各处室于11月30日前一式三份交办公室。
篇4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加强风险管理,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6月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的出台,开创了国有企业风险管理(ERM)改革创新里程的新起点,标志着我国企业正向管理的更高阶段――全面风险管理迈进。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准确
《指引》明确指出:“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应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危害,也应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换言之,既要恰当防范和控制纯粹风险,又要理性认识和管理机会风险。目前,企业将财务风险更多的视为纯粹的负面的东西,较为关注防范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损失和盈利可能性并存的机会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忽略风险中蕴藏的机会。
2、财务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缺乏主动性
企业现有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对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期地评估,缺少积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意识及机制,对财务风险缺乏必要的识别、评估与应对,不利于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
3、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企业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企业还没有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4、风险管理职责不清晰
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职能、职责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中,缺乏明确且针对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的职能描述和职责要求,考核和激励机制中尚未明确提出风险管理的内容,导致缺乏保障风险管理顺利运行的职能架构。
5、尚未形成企业风险信息标准和传送渠道,风险管理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持
企业内部缺乏对于风险信息的统一认识与管理,风险信息的传递尚未有效的协调和统一,对于具体风险,缺乏量化和信息化的数据支持,影响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执行之前,这些数据并没有被统一集中地处理,而是散落在各个业务流程或业务单元中。
6、缺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相对滞后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管理领域宽泛,专业性较强,这类人才相对稀缺。同时,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相对滞后,定性分析运用较多,定量分析较为薄弱。
7、财务风险应对环节的不足
(1)应对措施的采用较为消极,基本以回避或接受为主,积极应对风险的意识或能力稍显不足,强调纯粹风险的规避,缺乏对机会风险的合理管理;(2)对剩余风险缺乏应有的认知,剩余风险水平与主体的风险承受度的协调性稍显不足;(3)风险应对以单一措施为主,缺乏风险组合的观念意识。可喜的是,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对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与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适合、成本效益的考核与衡量把握得准确、到位。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局限既体现于财务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管理环节的不足,同样也体现其风险管理机制的欠缺。企业虽然设立了一些制度与措施运用于财务风险管理实践,但这些制度与措施基本上原则性较强,操作性欠缺,对财务风险管理更多体现为指导性,与《指引》的要求尚有距离,可能会导致不能有效、合理地识别、评估及应对财务风险。
二、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环节的改进建议
1、风险识别环节
(1)严格风险识别过程,建立风险辨识、风险溯源以及风险排序机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在财务风险辨识的基础上,探寻财务风险的根源以辨析相关风险的可控性,结合对企业影响的重要性和在长、短期内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排序。(2)依据前已界定的财务风险分类框架,建立财务风险调查制度。(3)加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知识培训,有效识别纯粹风险,理性对待机会风险。培训可由内部专家和外部专家参与,内部专家较为熟悉行业特性,外部专家可依托高校或科研单位。
2、风险评估环节
财务风险评估能帮助企业梳理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去管理目标,为具体的管理行为找到重点和方向;它是制定和操作风险管理策略的基础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企业风险评估状况的基础上:(1)将风险评估扩展到企业已建立的财务风险框架的全部区域,克服目前财务风险管理范围较为狭窄的局限。(2)在有效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准确衡量与测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风险评估应定性方法或定量方法相结合,适度引入定量方法。在运用定性术语评估并描述风险的基础上,结合运用数量方法测度财务风险水平。(3)完善企业风险信息标准和传送渠道,引进具有数量方法运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以对财务风险管理形成充分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3、风险应对环节
(1)区别财务风险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当前应对措施的采用较为消极,基本以回避或接受为主,积极应对风险的意识或能力稍显不足。企业应区别财务风险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其主旨为:有效规避纯粹风险,积极、合理管理机会风险。(2)重视在管理当局的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即剩余风险),谨慎把握剩余风险水平与主体的风险承受度相协调。(3)注重风险应对措施与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适合及其成本效益的考核与衡量。
三、关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改进建议
1、建立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
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国际上通行的程序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综合信息框架;(2)风险评估;(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4)构造风险管理解决方案;(5)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6)监控改进风险管理的过程;(7)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同理,在其子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中,也可合理地仿效上述步骤来构建。
目前企业尚无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在财务风险管理环节中均存在一些不足与局限,这是目前亟待完善之处。上述步骤的程序执行不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直线式的过程,应是互相联系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式的执行程序表现了财务风险管理的连续性特征,使得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2、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根据《指引》的精神,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其风险承受度及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标准,然后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做到提前防范风险,使风险管理目标更为明确。
在相关机制得以有效建立后,企业还应当定期总结和分析已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其中,应重点检查依据风险偏好或风险承受度所确定的风险控制预警线的实施结果是否有效,并提出定性的或定量的有效性标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的调整机制的建立,可使企业经常性地对在此基础上确定的风险承受度、风险预警机制等进行动态的审视,以促使其不断完善和调整。
3、构造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企业需加强以下工作:(1)如果一个风险与其它风险没有太多联系,应单独制定方案,形成针对这个风险的解决方案。(2)针对一类风险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由于几个风险的特点、管理流程和工具相似,应制定统一的解决方案。(3)针对若干个相关的风险的管理解决方案,应综合分析相关风险的平衡点,宜对其进行风险组合管理。(4)企业在面对不同的风险时,应该充分考虑风险的内在属性以及风险的归属管理部门,应用不同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制定有效的(必要时制定跨部门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以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企业应当按照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的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5)企业应当根据风险管理策略,把财务风险按优先程度排序处理,针对每一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6)企业应当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业务流程为重点,对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关键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采用压力测试、返回测试、穿行测试、亏损事件管理及风险控制自我评估等方法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的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对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进行持续的改进。(7)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对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4、设置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按照《指引》精神,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承担风险评估、汇总风险信息、落实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维护更新风险信息库等职责。公司通过设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组成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可以把风险落实到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人,保障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
5、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控系统是整个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存在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之属可控制的大部分财务风险而言,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对于存在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之属可控制的大部分财务风险,应通过流程梳理与改造可以解决,财务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应落实到内部控制上,正确地设定了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选择了相应的控制手段,实现对人的行为的控制,最终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内控有其自然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目标的局限、应用范围的局限、方法的局限等;可通过培育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得以一定程度的弥补。
6、架构迅捷、协同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为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各项功能。在公司ERP运用的基础上,应实现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汇总、报告和反馈,以能让管理者做到时时掌握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篇5
供应链融资模式是金融管理的创新,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发展。概括起来说,供应链融资模式是金融单位对资金流实行链条式衔接,形成对金融资源高效管理的一整套解决方案。从动态看,它是由特定的金融机构或其他供应链管理的参与者(如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企业)充当组织者,为特定供应链的特定环节或全链条提供定制化的财务管理解决服务。就我国金融界采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实践看,可根据其运行状况来认识其内涵,即金融机构在在对交易结构予以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并以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由来
供应链金融的源头起始于1803年荷兰一家银行的仓储质押融资业务。其社会背景是,二十世纪初,世界级企业巨头为寻求更大的经营效益,着眼于成本最小化,实行离岸生产和业务外包,继而,导致供应链生产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方式的出现。20世纪末,供应链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型管理模式被推向世界各国。供应链管理模式引发资金流瓶颈问题的显现,于供应链链条中的各个节点——其成员单位财务成本不稳定,导致整个管理链条都受到影响。于是,对于财务供应链的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银行业快速做出反应。也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并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据Demica的研究报告,在发达国家,2007年各家银行通过供应链融资手段发放的授信平均增长了65%。
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20世纪20年代由上海银行发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得到实质性的大面积推广,其标志是2001年深圳发展银行推出的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这项业务在探索中推进,2003年该银行试点经验成熟,率先在业内提出“1+N”模式,并于2006年推出“供应链金融”的经验。随后,众多商业银行开始接受供应链金融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单位及其采取的相应做法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兴业银行的“金芝麻”供应链金融服务,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招商银行的“电子供应链金融”,中国工商银行的“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等。
三、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运行
(一)两大主要链节的运行
其一,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服务。无疑,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巨头和主导,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主动选择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开展授信,然后邀请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在库或在途的货物监管,或配合应收账款项下的某些环节操作。其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联合金融机构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融资。这一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是由第三方物流的主业派生的增值服务,物流企业从客户的融资需求出发,设计解决方案,以客户货物资产的占有为授信支持,向银行申请融资。其中,全程物流融资和融通仓是典型的代表。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障碍因素分析
机制性因素。我国国内银行业传统的组织管理架构阻碍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高效运行。国内银行业普遍沿用总、分、支行的层级管理模式,即经营单元对应国家行政区划进行层级配置,各经营单元的经营区域主要限定于地理邻近地区,总行以指标方式向下级行下达经营任务,下级行再进一步向下下级行分解任务。这种组织架构无法适应供应链金融的经营特征。
环境性因素。从我国的法律框架看上不够完善,对于信贷人的保护程度不够,信贷市场发展不健全。而供应链金融主要是资产支持型信贷业务,有关信贷人权利的法律安排,尤其是涉及动产担保物权的安排,将直接影响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安全性,进而决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的积极性。而我国目前有关信贷人权利无论是在法律规定上还是在司法执行上都存在问题。
技术和经验性因素。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同的国家其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己经率先建成了较完整的金融业信息系统,并且开发出专门的电子交易与支付平台,相关的公共信息平台也已经向公众提供。这些信息系统为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基础。然而,我国金融业信息系统尚在形成与整合之中,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还未完成。企业资信信息系统还处在起步阶段,企业的信用信息得不到有效归集和准确评估,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无法独立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不能准确地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直接导致银行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经营,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总体来看,供应链金融所要求的数据互相流转的公共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在我国尚未建立。
四、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调适
(一)建立和采用的业务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根据企业的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或服务对象、服务地区的不同进行划分。每个事业部都成为一个专门的部门,专门从事某一类业务。而供应链金融是最适合进行事业部运营的业务之一。因此,国内银行应依托现有的组织机构,分别在总分行层面设立供应链事业部制。通过事业部制改革,将会从根本上解决地区分行制对供应链的割裂和切断,将会更有利于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银行也将更加专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大力开展供应链上的全链条开发,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附加值,稳定和巩固企业与银行的协作关系。
(二)优化环境
细化信贷人权利的法律安排,尤其是涉及动产担保物权方面的安排。在这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严密相关规定,对借款人可用于动产担保的范围予以合理性拓宽;为担保物权人的债权提供优先权,界定清楚债权人的受偿顺序,使之其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建立统一担保登记机构,避免担保过程的不公平和担保过程失信问题的发生。从司法体系上看,应从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同时着手,尤其要重视解决执法不严问题。一方面增强地方法院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法官待遇的方式来吸引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进入法官队伍,从而解决当前司法执行不力问题。
篇6
关键词:医院会计成本核算 问题 解决途径
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医院为了实现长远发展,也在不断的强化经济管理工作,作为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医院成本信息的反映,通过有效的强化医院的成本意识,可以在保证医疗水平的前提下,充分的实现医院绩效的不断提高,由此就可以看出会计成本核算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下面就具体对当前在医院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当前医院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医院的会计成本核算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医院没有对成本核算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大多数医院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要想使这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医院领导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更好的投入到会计成本核算中去。但是由于当前医院普遍在这一方面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实际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几乎都是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下,会计成本核算的作用根本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另外,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这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由于当前医院在会计成本核算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专业的培训,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的知识系统就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会计成本核算就会逐渐和医院的发展脱轨。最后,会计成本核算软件的落后也是目前医院会计成本核算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一些医院逐渐重视起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并且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是由于软件的落后,使成本核算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针对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强化医院会计成本核算意识
为了有效的提高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提高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会计成本核算的意识,因为会计成本核算关系到医院各方面的经济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首先应该转变领导的观念,然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强化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认识到成本核算的根本意义,充分的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使这一理念在医院内部自上而下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医院在认识到成本核算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后,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因为会计核算工作不仅需要懂管理,同时在业务以及软件方面也需要有相关的涉及,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不及你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成本核算知识以及经验的传授,还要给予其一定的管理权限,这样才能使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三)加强对会计成本核算软件的开发
会计成本核算软件是保证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保障。因为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如果没有一个与目前医院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软件,那么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就会难以进行。因此在,在实际进行会计成本核算软件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医院的实际,选择或者开发比较成熟的软件,这样才能使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保证。将医院HIS系统和成本核算系统做好融合工作,这样才能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从而就能更好的为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
会计成本核算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保证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建立医院成本核算制度的过程中,必须以最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作为依据,然后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医院的内部经营管理、业务性质以及经济特点等的要求,进行财务会计制度和业务制度等的协调,同时还可以通过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对相应的制度进行完善,为了保证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应该进行定期的考核,然后根据实际的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罚劣,这样就能使医院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实施的效果得到保证。
(五)后勤保障制度的完善
后勤部门对于成本的计算以及整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医院的成本中吗,大多数的欧来源于耗材,而且在耗材方面,还具有品种多、消耗多、数量大的特点,在医院的成本管理中,这一部分是最难控制的,也是流失和浪费最多的一个项目。鉴于这一点,要想使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保证,就应该对这一部分工作制定相应的规范,就医用材料的出入库、使用以及消耗问题加强管理,通过对项目的细化收集,能够有效的提高后勤部门对于耗材的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医院也逐渐向市场化发展,这种情况下,为了使自身的长远发展得到有效的保证,就必须加强对成本核算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当然,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员工素质的提升、领导意识的转变以及相关制度的不断健全,只有明确了成本核算工作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才能更好的实现相关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推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全面预算; 预算管理软件; 会计核算软件
现代企业的管理缺少不了信息系统。企业常用的信息系统除了会计核算软件之外,还有各种形式的ERP系统,如MRP,MIS(医院是HIS)等。这些软件系统的数据库是相互独立的,这种独立对于一般的企业应用不会产生问题。然而,当企业推行全面预算,产生了对预算管理软件的需求时,独立的数据库系统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创建集成的数据库系统。
一、预算管理软件的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
企业的预算管理就是用数据描述企业的发展计划。为了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企业应该推行全面预算。一方面,每一名员工都有自己的预算目标;另一方面,企业的预算指标应该涵盖企业业绩的各个方面,不是单纯的资金预算或单纯的成本预算。而且,为了激励员工努力完成预算目标,预算还应该与奖惩挂钩。因此,从企业的控制激励职能而言,预算是企业的绩效考核系统的具体实施,预算目标也是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分解。
预算管理软件方便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其基本的功能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反馈、预算分析三部分。具体而言,预算管理软件的系统设计如图1。
二、预算管理软件开发关键问题
从上面的系统设计可以看出,预算管理软件的设计从流程角度而言并没有什么难点,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预算管理软件在应用上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呢?根源在于数据采集设计上。数据采集方式有两种:一是预算管理软件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系统,采用这种方式数据采集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二是预算管理软件采用其他企业管理软件的数据,如会计核算软件,ERP等,采用这种方式数据采集采用自动采集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采用手工录入方式的问题有下面三点
1.人员岗位问题
不同于会计核算,会计行业形成了特定的行业,有相应的职业规范和行业准则,而企业的预算由于和企业的具体特征有关,没有相应的准则和规范,更谈不上形成专门的职业。也有的企业设置了预算员这一岗位,但是都由会计人员兼任,岗位职责、权利、义务不明确。预算员不知做什么,怎么做,多数认为是分外工作,也没有动力去做。最后导致数据采集成了应付差事,不了了之。
2.采集时机问题
预算管理是时效性极强的一项工作。时效一过,预算管理也就无法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的目的,事后的评价就成了单纯的秋后算账了。然而同样是由于预算岗位设置的问题,没有专门的人员有效进行时效控制,预算的数据采集达不到事先需要达到的目的。
3.数据冗余、冲突问题
预算管理软件独自采集的数据和其他软件采集的数据相比,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两者相一致,这就产生了数据冗余的问题。二是两者不一致,数据之间存在着冲突。这样不仅造成采用预算激励就缺乏公信力,而且数据的鉴证或内部审计也存在着困难。这一问题对于自动数据采集同样存在。
(二)采用自动采集数据,数据的来源最多的就是会计核算软件。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用于预算管理的用途,存在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数据统一口径不同的问题
由于服务的目的不同,经常会出现在预算管理软件和会计核算软件中采用相同的名称代表不同的数据内涵。预算管理服务目的是企业内部管理,强调数据的可控性,因此利润通常是EBIT,成本往往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会计核算服务于外部投资者,强调数据的客观性,因此利润往往是税后净利润,成本不区分变动和固定成本。这样从会计核算中采集的实际数据就无法和编制的预算目标相比较,必须经过调整之后才能使用,而这一工作缺乏统一的程序和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判断。导致自动采集无法自动完成。
2.数据结构不同的问题
预算管理是责任会计,特定的数据是和对应的责任人相关联的,因此核心的数据是三维的,即:日期事项、金额、责任人。会计核算目标是生成财务报表,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实体会计,相比而言,核心的数据是二维的,即:日期事项、金额。两者数据结构不同导致从会计核算软件中采集的数据需要追溯责任人,然而没有原始记录,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重新整理查找原始记录,工作量等同于手工采集数据,甚至更大。这一点导致从会计核算软件中自动采集数据也不能成为预算管理软件采集数据的方法。
3.数据层级不同的问题
会计核算软件针对对外报告,因此数据层级是整个企业。而预算管理涉及目标贯彻执行,数据层级是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对于某些数据,前者是后者的总和。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从会计核算中采集的数据需要分解到各个部门才能被预算管理软件使用。而这一点也需要原始记录才能完成,使工作量极大,在实际中缺乏操作性。
针对上述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构建集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三、集成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
集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企业的预算管理软件、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企业的ERP系统等管理软件采用统一的数据库。而不是核算软件是一套,预算管理软件是另一套,企业的ERP又是另外一套,相互分割,互不关联。
分离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和集成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可以用图2描述。
集成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对现有的核算软件提出了下面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从二维会计转化为三维会计
传统的财务会计是二维的,每笔会计分录记录了时间事项以及金额。而预算由于需要涉及到责任人,因此需要是三维的,即:时间事项、金额、责任人。由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在采集数据时就没有记录责任人,因此在以往的分离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中,预算软件如果要从核算软件中提取数据,就需要知情者还原责任人的信息,这只可能是手工工作,预算软件系统无法自动完成。在集成的管理软件系统中,要做到一次采集的数据能被所有的管理软件使用,数据体系就财务数据而言,就应该转换为三维数据,做到核算软件和预算软件的统一。
(二)从企业会计转换为部门会计
财务会计的主体是企业,最终的产品是整个企业的一张财务报表。而预算涉及的主体是责任人或是企业的各个部门,最终的产品是每个部门一张预算目标和实际业绩的比较表。因此两者如果要统一,最初的原始数据就应该归结到具体的部门,而不能等到期末将企业级的数据再分解到各个部门,因为这种分解难以做到客观公正,而且也无法通过软件系统自动完成。这一点实质也是和前一点相关联的,部门的负责人就是对应的责任人。以部门为主题的会计是层级式的,符合常说的预算应该是“提起来是一串,放下去是一片”。而且,部门会计经过层层累加,就自动形成了企业对外的财务报表。当然,累加的过程也会涉及到一些会计的技术环节。
以上说的是核算软件适应预算软件的问题,同样预算管理体系也应该向核算软件靠拢。具体而言,预算指标要求有可控性,因而有些指标在统计口径、内容上可能与财务数据不一致,而且缺乏其他的数据采集途径,因此为了使这些预算指标能够计量、分析,需要将这些可控指标转化为能够计量的财务指标,但是会包含一些非可控的因素。构建这一体系的方法是对预算编制的预算目标逐一分析,与对应的财务指标相比较,并逐一调整统一成财务会计系统中的相关数据。
此外,预算管理中也会涉及到非财务指标,对于这些指标,也要求和ERP系统中的相关数据逐一比对,逐一调整,统一口径,统一内容。实现预算管理软件和ERP系统的集成。
由于这一过程和企业的个体特征联系紧密,因此实现集成企业的管理软件系统的商品化软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定制开发适合具体企业的预算管理软件应该是预算管理软件开发的必由之路。
四、结语
预算管理软件的开发尽管经过众多的专业软件开发商、研究人员多年的努力,但是仍然没有企业适用的产品出现。其主要的原因是数据接口的问题。在目前众多企业专门从事预算管理的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另起炉灶重新设计出采集处理相关数据的系统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相关技术人员缺乏,实现起来困难巨大。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企业的所有的管理软件集成在一个体系中,设计出共同的数据结构和体系,利用现有的财务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可以解决预算软件数据接口的问题。这应该是未来预算管理软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于增彪,袁光华,刘桂英,邢如其.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的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4(8).
[2]Robert S. Kaplan,David P. Norton:“Strategy Maps:Converting Intangible Assets into Tangible Outcomes.” 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4.
[3] 边姜.烟草工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的探析[J].经济师,2008(10).
篇8
风险管理技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
作为保险行业来讲,风险管理技术的是其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所以风险管理技术的水平也成了财产保险公司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目前,生活水平、教育水平以及人们对于自身财产的认识都在不断增加需求,相应产生的财产保险公司也加剧了本行业的竞争。市场的严肃考核让财产保险公司不得不大力应用风险管理技术来维护和支持。因此能否有力的将风险管理技术应用到财产保险公司,对于目前财产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概念
提及到风险的问题,总让人有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尤其对于一个公司来讲,风险的存在,涵盖了很多的商业内容在其中,因此,广义的风险多被大家概括为运营风险,或者说与其它部门的操作有关的内容。风险管理技术指的是通过对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一个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管理过程中潜在风险的过程。
二、风险的评估
通过对风险的了解,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讲,在进行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的前期需要对整个财产保险公司或者对比较重要的部门进行安全考核。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管理是要从整个企业范围来衡量,并且根据衡量结果来确立风险管理的内容及范围。这样的评估模式,在实际操作方面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其进行管理的内容能恰到好处。下面是具体评估内容:
1.监督。此处的监督是之审计方面的监督;大概内容是指通过内外部的审计部门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的审查,以借此来发现其中的风险存在情况或者发展问题。
2.问题评估。这一项是指公司在面对每一个业务流程的时候,确定基本的风险种类和风险存在的程度。这样的评估可以比较轻松的看到损失的内容和损失发生的频率、损失的严重程度,因此,L险管理技术可以提出如何控制风险或者对于风险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3.关键风险。在一系列问题中,找出重中之重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一半甚至以上。同样的道理,在风险中,找出关键的风险指标,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完成对简单风险的指标监测和评估运营过程中的风险。
4.财务的波动性。一般最好的反应公司情况的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当然一个公司的收入波动可以更明显的表现评估内容,收入是在剔除市场和信用风险的影响下存在的,因此会轻易的把收入的波动归结为风险的存在。
5.因果关系。导致损失的原因有不同的原因,将每次的原因和风险结合起来,在获得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状况情况下,及时掌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助于随后控制风险和防范。尽力使风险和原因的存在有科学依据的解释,在具有科学性的前提下,广泛运用于财产保险行业中。
三、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障碍
一定程度上来讲,财产保险公司从大方面是一个金融行业,因为经营内容的特殊,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一旦出现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就会放大十倍甚至更多。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阶段金融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合理的与风险管理技术应用是可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框架
(一)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
基本框架内容大概为一个金字塔的形状,将相对重要的内容放在金字塔的底部,这样每一个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都是紧密相连,即使有状况发生,也可以比较轻易的发现并以最快速度解决。
(二)风险管理的核心
主要是进行团队内的责任划分,清楚的明确问题的归属,才可以将风险管理技术尽可能的发挥作用。也可以确保在发生问题时不会互相推诿。同时要结合历史数据,通过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客观谨慎的将数据存在问题形成一套完整报告,在此真实的信息基础上可以有效避免日后的问题。
风险管理技术实施前,对于公司文化建设也要进行大面积的改进,并且要花费有效时间控制员工能力的发展。
(三)风险管理前景
随着财产保险行业对风险的认知,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有更深一步的需求,保险公司的运营与风险的把控是有强烈的需求存在的。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风险管理有以下发展趋势:
1.对于风险管理的的存在,必须参与其中的是董事会成员或者高层管理人员。在这样的框架中,才能有效的保证风险管理技术实施时有一定的保障,不会或者尽可能的减少风险管理技术的预期效果。从以上的主体参与情况来说,由利益相关群体也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此产生影响。尤为重要的是监管部门的潜在意识,能否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简单的资本充足管理或者滞后以后的问题发生,而错过企业的最好发展机会。
2.重视量化等方式的应用。对于传统的风险管理进行改进,重新听取专家的分析和建议,对于现阶段市场情况进行评估,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分析内容等途径来完成对风险管理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相关技术的实施。在此情况下提高的风险管理技术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也提高了要求。
因此作为风险管理技术,其不断深入财产保险行业指日可待。同时风险文化的建设不断随着风险文化进行传播和深入。作为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技术也必须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企业文化当中去。由于风险的存在涉及到每一位员工,所以工作要做到细微细致。将风险管理明确的置于各项活动环节中,不定期的进行有成效的内部审计及开展相应的后续工作。在恰当的时机行程已定的形式和风格。
参考文献:
[1]汉斯・乌里希・德瑞克著.查萍译.金融服务运营风险管理手册[M].中信出版社,2014.
篇9
检修业务是维护企业机械设备或生产线持续正常运行的必要工作,也是企业对有形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强化检修业务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控制检修业务成本,还关系到设备使用状况、变现价值测算、继续使用价值预估、新设备投资决策等多个方面。本文以公司检修项目全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检修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检修业务;全过程;财务管控
一、引言
自动化、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机械化生产在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中,财务管控活动大多情况下仅存在于预算和结算两个阶段,无法实现全过程覆盖,企业更应设计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对全过程进行有效管控。
本文以某公司检修项目全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应构建怎样的检修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模式,采用风险管理的视角对检修业务财务管理全过程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其目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根据存在问题以及业务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逐渐完善检修业务全过程财务管控体系。
二、检修业务全过程财务管控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检修项目业务流程概况
目前该公司对检修工作实行单一的项目制管理办法,项目部负责对项目进行归口管理,财务部负责管理相关的财务工作,审计部负责项目的审计,安监部负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安全督导。公司以项目制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其具体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项目立项与审核阶段、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物资配送与停电计划阶段、施工阶段、审计结算阶段。
公司以项目制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其具体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项目立项与审核阶段、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物资配送与停电计划阶段、施工阶段、审计结算阶段,项目管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项目流程图
(二)检修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本文对检修项目的业务管理流程和财务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主要遵从以下原则和逻辑思路:(1)掌握待检修资产的财务属性和使用状态;(2)了解检修业务处理的全过程;(3)明确业务处理全过程中的关键财务控制点;(4)设计合理适宜的财务管控手段和方式;(5)协调处理财务管控与各方的关系。
1.项目立项与审核阶段
(1)项目前端财务职能设置缺失
公司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施工班组仅有项目专员,缺少财务专员,项目预算中的财务预算和财务判断均由非财务专业出身的项目专职执行,项目预算中产生误差的可能性较大。
(2)财务审核准确性难以保证
由于财务人员没有深入到立项前端,财务人员很难详细地了解该项目到底是否真实存在,所需资金、物资是否与实际相符,仅对书面的财务数据进行比对审核,审核的实质性难以保证。
(3)非标准化的检修项目预算精确度低
公司将预算周期定为一个年度,但由于检修项目多为非标准化项目,项目专职在编制预算时不可能准确到一年后情况,预算准确程度难以提高。
2.施工前期准备与物资配送阶段
(1)物资流转配送过程财务管控无法触及
该分公司的物资招标、采购、配送流程均由集团公司总部统一执行,该公司无权进行管理和控制,由此导致基层物资需求单位的物资流转周期长达数月,无法保证项目的及时实施。
(2)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匹配程度有待提升
企业财务信息应与业务信息对应,反映业务在特定时点的特定状况。与一般产品生产企业不同的是,公司的检修项目较为特殊,企业经营的实际环境与业务处理流程难以做到完全的标准化,导致公司实际情况与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匹配。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系统无法处理实际工作的情况企业信息流、实物流、业务流产生严重的不匹配,财务信息监督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3.施工阶段
(1)施工过程财务管控缺失
由于财务部门人员数量有限,不参与项目的施工过程,财务管控在该阶段出现空缺,仅在审计结束时审核书面凭证资料难以保证凭证资料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不足以保证物资管理和成本核算的准确。
(2)施工方选择不当产生的工程质量风险和资产流失风险
对部分外包的检修项目,由于公司暂时没有施工费用评估模型,施工费用主要由施工方报价决定,如果施工方在工程定价方面不规范,将导致公司经济利益的流失。
4.审计与财务结算阶段
(1)审计质量难以确保
公司本部的审计部是归口负责项目的审计的部门,由于岗位人员较少,审计人员不可能深入审核每一个项目,只能借助外部审计师的审计报告,相比于内部员工,外部审计师缺乏对公司项目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了解,客观上降低了审计质量。
(2)项目绩效审计缺失
目前公司的财务审计仅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缺少对设备运行的技术性和综合效益性审计,无法确定项目是否达到了之前的技术预期、经济预期,资金使用是否符合效率要求。这项问题将使得财务信息对后续项目决策、资源配置的参考价值被削弱,影响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三、应对措施及管理建议
针对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作者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第一,重组财务与业务岗位职能设置。就项目立项而言,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立项过程中的财务信息判断;同时,该措施可以将
财务管理职能推向业务前端,从项目立项源头加强对业务流程的管控,有利于优化预算编制过程,提高项目立项计划准确性。
第二,改进项目编制审核方法。例如,把所有项目按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小及错误影响程度高低划分为若干个警示等级,对重大项目或高等级的项目配置更多的人力和实践进行详细审核,尽量使其编制做到合理准确,对零星项目或低等级项目则采取抽查或统计抽样的方式审核,以优化审核工作的资源配置,提高审核准确性和效率性。
第三,协同上级单位建立物资跟踪系统。对物资流转过程进行实时跟踪,收集成本信息,实时掌握物资的使用状态和价值信息,避免因实际到货物资与申报物资不匹配影响施工进度和财务核算问题。
第四,加强对外包业务的财务管控。公司财务部门应协同其他部门介入项目外包管理的全过程,对投标方的资质等进行详细了解分析,签订合法合理的外包合同,以确保将外包业务的财务风险、法律风险消除或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其次,公司还应引入施工费用评估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和历史数据自行估算施工项目的外包施工费用区间,作为参考来衡量承包方报价是否合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利益流失。
第五,加强财务部门对施工全过程监督。除应对施工方的资质加强监管以外,财务部门还应介入施工方施工全过程的财务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物料投入、人工成本、其他相关费用进行抽检,防止出现施工方偷换物料、以次充好、多计成本费用等导致公司资产流失的事项发生。
第六,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复核。应设立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小组,负责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可以对不同业务按风险大小划分不同等级,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有可能影响结果公正、公平的事项,可提出调换项目负责人、项目具体实施人及中止项目。
第七,构建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公司应引入绩效审计,将经济性、效益性纳入审计范畴,将财务审计、绩效审计融为一体,并将审计结果充分运用到后续项目投资决策、资源配置决策,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财务人员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扩展的管理思维,更加具有主动意识和开放心态,转变工作方式,培养价值创造型和风险管控型财务工作理念,紧跟财务发展潮流,开发拓展新型财务职能。
检修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还将是一个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随着实践的推进,还将有新的问题不断产生,还需要进行不断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本文旨在为探讨检修项目财务管理问题上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后续的类似项目财务管理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5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5
[2]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
根据县综治委的安排,我镇综治委从3月8日开始,组织公安、司法、等13名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以深化平安创建为主旨的调研活动,先后组织座谈会3次,走访各类对象132人,下发调查问卷3200份,真正了解到当前基层平安建设的现状。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经验做法以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经验做法:我镇进一步健全了镇、村、组、户四级调处网络建设,认真落实村每周镇每半月排查制度。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明确纠纷处理责任,限定解决时限;对于重点矛盾问题,我们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制定解决方案,明确工作台帐,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保证了矛盾纠纷的稳妥解决。
存在的问题:一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难度加大。当前正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冲突复杂性更加突出,因社会保障、土地承包等历史遗留问题纠缠不清,因村级财务、宅基地等新引发的矛盾纠纷日趋增多,群众呈现出组织化、复杂化的特点,一些人遇事便选择上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一些老上访户选择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上访,协调处置难度加大,影响了社会安宁稳定。
二是村级虽有治调组织,但多数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偏弱,报酬难以落实,工作热情难以持续,相当数量村的治调组织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把治安突出问题和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的方法和措施。
从我镇去年乱点排查整治工作情况来看。要把治安突出问题和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主要有几点:一是坚持定期排查,将排查结果迅速上报、汇总,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二是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对全镇一月来的治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把据方向、确定重点;三是由镇综治办牵头,研究制定整治和防范意见,坚持滚动排查、滚动推进,确保整治合格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1.人防落实到位的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到位。二是组织到位。特别是村干部以身作则,虽然现在村里劳力少,只要干部亲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各项工作就能够推进。三是督导到位,有检查、有奖惩,工作才有动力。四是经费保障到位。保障巡逻用品到位,人员资金到位,巡逻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
2.科技防范工作(重点推行视频监控进农村)推进措施及存在问题
我镇在完善好以镇专职治安巡防队、村治安巡逻队、商户联防队为重点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工作并把其做为一个着力点,再投入1万余元对镇压政府视频监控平台维修养护的基础上,大力协调各行政村重点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北高、英张、李庄等村也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切实提高了我镇农村治安防范水平,开拓了我镇治安防范新领域。从而深化治安防控体系。
存在问题:一是有的村反映设备不好使,经常坏,时不时需维修,影响了其作用发挥,二还是经费问题。现在技防设备维修动不动就成千上万,这让乡村两级很难承受。
3.提升公众安全感的有效措施。
一是打击到位,所有案件都能侦破,对犯罪分子才有震摄,群众心理才有安慰。二是防范到位,就是搞好治安巡逻,人人参与才是最强的防范网。三是宣传到位,公众知晓政府行动,有保障他们的措施,群众有依托。四是深入实际到位,群众有事能反映,有怨能发泄,才无意见。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
四、乡村两级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软硬件规范化建设)要突出的重点
一是咬住阵地建设不放松。抓好镇村两级综治办(综治工作中心)及专门机构建设。并做到“四有”“三到位”保证共发挥作用。二是加大对乡镇平安工作经费投入。经费投入虽有较大幅度增长,现在乡镇经费普遍紧张,有时综治干部参加会议的车费报销都难,可见多大的差距。
- 上一篇: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 下一篇:课堂教学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