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考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逻辑思考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小学生 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所谓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人类在学习中通过对事物概念的理解、以及推理判断等所有的思维形式和思考活动,是有条理、有顺序、有步骤的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分析方法。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黄金阶段,而小学数学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学科,老师应该充分对此进行利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运用和迁移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一 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能力

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刻苦、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还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数学知识都具有比其他学科更强的逻辑思维性,这主要是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特殊性所造成的,生硬刻板却又灵活多变,是数学知识的最大特点,学生学好数学的标准是其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有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能力,还要求学生有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都要以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尤其是小学生,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变成了枯燥、痛苦、无奈的过程,也不可能有很好的数学成绩。

二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手段

(一)注重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任何运算法则等都是通过数学家们运用其抽象性思维研究得出的,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抽象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熟悉并适应用抽象性的思维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这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尽量的将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进行介绍,对于数学概念、运算公式等要向学生讲明其来源以及结论具的体含义等,并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和观察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地将学生的表象认识提升至抽象思维的高度,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一个系统性的、关联性的数学知识脉络,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在现实的观念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一种抽象的数学思维模式。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思维模式,就代表其抽象性思维已经形成,也是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四边形”教学时,可以以生活中的四边形物体作为例子进行教学,也就将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转变成为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知识,便于学生学习。

(二)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综合、分析的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特征都决定了其学习特征,因此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激发其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应用题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进行分析,即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罗列,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然后对已经罗列出来的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这种能力进行逻辑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知果寻因和知因求果的习惯和能力。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整体的分析,在其中找到可利用的条件进行详细划分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之后再按照解答问题的基本步骤就可以达到解题目标,同时也完成了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训练。

(三)注重判断、推理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中包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所谓的判断和推理就是指对一个事物的性质和展现出来的状态进行正确与否的判断推理,在数学中,公式、定理和法则、结论等就是学生进行判断和推理的依据。老师在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时,要首先让学生记住只有符合客观规律和事实的事物才可以给予肯定,反之都要给予否定,用这条原则来进行判断和推理就是学生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必然条件。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应该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而非死记硬背,因为只有基于理解而掌握的数学知识才可以被学生灵活的运用。例如:老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测量”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估计书本、课桌的长度、宽度,并找同学来回答估计的过程和依据,最后再由学生进行动手测量,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就完成了一次推理和探究的学习过程。

(四)注重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注重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只扮演一个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切记要适当“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由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独立的阐述。学生要想进行独立的、有条理的理由阐述,就要求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足够优秀,并且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由此可见,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也是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老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时,可以提出问题:有20盆花,每一列要摆4盆,那么可以摆几列呢?待学生算出答案之后,再提出:如果是22盆花会摆几列,多几盆?23盆呢?25盆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再通过观察和老师引导得出“余数永远小于除数的规律”。

由此可见,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提高的黄金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研究探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只是灌输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形成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等。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训练思维”这一观点,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具备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对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这正反映了教育中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对逻辑思维培养的具体路径分析

对于如何培养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只有使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能力的养成阶段。其次,要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化和入主化。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时,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折白纸来引入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坚守常识的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数学教学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要加强逻辑推理的示范和教育,加深学生对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的理解,加强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稳固性训练,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要始终围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不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识和对数学知识的内涵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1、《决策与判断》。一本十年前的经典好书,这本书主要说的是人的决策和判断机制是怎样的,以及在运作过程中会出现的错误。而且其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结论的得知过程,对我们了解逻辑,如何去正确的引导,判断有很好的帮助。虽然是偏学术性的书籍,但是易读性方面也并没有大打折扣。

2、《超越感觉》。本书标题“超越感觉”就是强调当你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不要仅仅关注“感觉”这种非理性的判断,而忽视了思考的重要性。本书的意图即是为了弥补这一疏忽,教你如何客观地看待事物,用逻辑(推理)来对问题进行思考,本书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每一章的结尾都会有许多应用练习,用以激发你的逻辑思考并帮助你训练自身的技巧。

3、《你的灯亮着吗》。一本教人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才能更好解决问题的书,但与其他阐述解决问题具体技术的书不同。他关注的是如何把握解决问题的大方向,教会你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而不是教你解决具体问题。全书由20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组成,讲述层次仍然遵循定义描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故事中穿插了诸多的最佳实践和案例供你参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什么是逻辑学?在学界对其定位还存在着争议,但是逻辑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给人们在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上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加强逻辑学教育,并且不断的进行优化,是当前需要被重视起来的工作。

 

一、加强逻辑学教育的重要性

 

1、为思维的展开提供依据

 

思维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好的思维并不是靠机遇或是无根据的猜测获取的,它需要一定的缜密性作为支撑。这就需要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只有强化了逻辑能力,才能够使人们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才能使问题的前后连接更加清晰,为合理的思维提供方法论的支撑。因此,可以说强化逻辑学教育,是为良好思维的产生提供有效的工具支撑。

 

2、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强化逻辑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会再死记硬背,拘泥于海绵式的学习方法中。通过强化学生的逻辑能力,他们可以批判性的分析学习的知识,将其有效内化,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够让学生有效的结合思考与所学习东西,促使学生自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能用最佳的方式给予解决,这样就综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3、增强决策能力,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联系,行为是人特有的本能,实践能力不会诉诸于直觉或者本能,但是预先的理性却对其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实践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实践的成败,逻辑学能够将一定的思维工具为其在思想决策中时被及时提供出来。确立了实践的目标,发觉、评价、分析实践条件,制定、筛选、改正实践方案,预见和评估实践结果,都需要思维逻辑给予帮助与支撑,甚至实践当中未知情况的发觉、重新考量实践目标、或者说再次调整实践的方案,也离不开逻辑的支撑,因此,在强化逻辑教学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逻辑学教育的优化策略分析

 

1、肯定逻辑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

 

现代学科的基础即逻辑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上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人员应该重视起来这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一定要把它当做教学当中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因此要做好这几个方面:首先,将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上进行转变,将融入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树立起来;其次,将在学科作为教育中心的思想上予以转变,将整体性知识观念树立起来;再次,将把智力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上予以转变,协调发展智力教学与非智力教学的教学方式。逻辑教学的作用和性质能够决定着转变教育的思想,就是把逻辑课程当做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向素质教育中纳入,将其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

 

2、彻底改变老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启发。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给逻辑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带来较大阻碍,因此,应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应用到逻辑教学当中,在对逻辑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与学生在思路交流上予以强化,依据各个章节教学规定,将具有启发性问题提出来,主动引领学生们扩宽思路。对于学生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在活跃轻松的氛围当中,将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调动起来,在教学的活动当中能够使学生们主动的参与进来。在讲课时教师不需面面俱到,应将重点和难点凸显,再对课堂中附有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浅出深入,使学生们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转变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逻辑理论应用到现实中。

 

抽象性是逻辑学科的一大特征,并且在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相对较为枯燥,为了能够将学生们学习逻辑学的兴趣调动起来,需要我们对教学当中以理论出发再到理论的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将抽象的逻辑理论应用到现实事例当中来,这样不仅能够获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上来,达到逻辑教学优化的目的。

 

4、在教授复杂、抽象理论时,应用感性、直观的方法来强化记忆。

 

针对逻辑学教育当中的一些概念多、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应用感性、直观的方法对学生的记忆上进行强化,例如模态判断、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变阵等,通过图示首先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逻辑知识,同时对学生的记忆上也会带来巨大帮助。当然,也有很多逻辑教学方法,如法庭旁听、专题讲解等等。因此,为了能够优化逻辑学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探索,在培养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后再将其真正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上来。

 

三、结语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思维的指引才能向着前方不断的探索,在这当中,就需要我们有缜密的逻辑能力作为后盾。只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强化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在认识、行动与创新等各方面有着突破性的思考。因此,我们在逻辑教学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够满足于现状,应在现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学习和完善,只有将逻辑学掌握好才能更好地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篇5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独立思考能力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36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改革和深入,目前数学教学出现了许多瓶颈。特别是教师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正确的学习思维模式的形成。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旦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讲授,而不主动去探索和思考,将会束缚创造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简要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强化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生的独立思考建立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发现、提出疑问、寻求解决的一系列探索上,是在没有任何教师和外界手段的指导下,进行学思结合的自主能动性过程。数学教学的复杂性和逻辑性特征决定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因此,如何针对小学数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值得教师关注的话题。

在现代基础教育的目标设定中,素质教育过程所体现的重要评价指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要了解学生对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系统掌握的情况,让他们能在学习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在思考中体验数学的快乐。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个大车轮的前进,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过渡到“主动学”,由“怕数学”转化为“爱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师生探讨等多种课堂开放式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管理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优化教学的重要过程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采用“放羊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没有做到循序诱导、层层递进的教学引导。特别是对于数学计算中存在的立体图形、路程追及等抽象问题,学生总是望而却步。这与教师引导的缺失密切相关。

1.学生独立思考的被动性

在传统教学的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数学教学倾向于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时只会听讲不做思考,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教师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也一味地按部就班地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认知规律。久而久之,学生不但没有热爱数学,反而有更多学生心生畏惧。这些心理因素都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适当地换位思考,让学生做快乐的学习主人,让他们通过独立自主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学生独立思考的不稳定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思维习惯、辨别意识和自我监督等方面具有不稳定性,他们不具备系统化、整体化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难以独立地进行学习上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应有序地对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思维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逻辑性,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不稳定性因素有很多,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启发、善于沟通,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转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方案

1.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满足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前提条件和充分准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环节,优化师生探讨话题的流程,深入基础知识中疑难问题的分析,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养成“发现―提问―质疑―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让生生之间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师生之间做到诱导和启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理念。

2.建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计划表

在标准的45分钟课堂学习时间里,教师是无法完全做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全面化培养的。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带多”的理论指导,课下学生可以彼此进行“一对一”的实践训练。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

篇6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思辨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High School Politics Classroom Teaching

ZHANG Shengkuan

(Chizhou No.6 Middle School, Chizhou, Anhui 247000)

Abstract High school political class teaching not only makes the students gain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manage, and more importantly students of knowledge, especially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inductive knowledg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o analyze the knowledge, the ability of the community to address the reality that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 Therefore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Key words high school politics; classroom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rain

1 思辨能力的定义

所谓思辨能力,指的是思考辨析的能力。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它是从理性的角度看问题,能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它包括分析能力、辨证看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高中生思维特点及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辩证逻辑思维日趋发展,这一时期是他们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一时期如果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发展会受到制约,进而影响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其终身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尤为重要。

3 思辨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高中生思辨能力的现状是:(1)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绝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思维缺乏独立性、批判性,不愿也不会有任何质疑,不主动思考问题,没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即使掌握了一些知识也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欠缺。(2)辩证思维能力弱。思考问题容易走极端,不能运用联系、发展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的思维看问题,不会从多方面、多角度以及事物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中把握事物,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逻辑思维能力弱。课堂口头语言表达吞吞吐吐、词不达意,文字语言逻辑混乱。(4)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弱。说明问题时往往浮于表面,不能透过事物现象抓住本质,思维没有深度。(5)创造性思维能力弱。思维方式单一,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欠缺,即使有认识也只是“人云亦云”,毫无个性化,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见解。

造成高中生思辨能力弱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来自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教师方面:新课改至今天,大多数教师已认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也尝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启发,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效果不佳,使得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思辨能力存在困难。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以“讲授法”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更累,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不愿主动去思考和辨析,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思辨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方面:多年来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已然让学生在思维上养成了惰性,上课时一味的“等、靠、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弱,不愿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去质疑任何问题,没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尊心增强,上课想问又不敢问,怕问的不合适,会被同学和老师耻笑。不愿问、不会问、不敢想、不敢问,更不敢标新立异、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学生的思维没有开启,思辨能力自然很弱。

4 高中政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原因;策略

与语文学科重形象思维、感性思维不同,数学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高中数学对知识的联想、抽象思维等逻辑推理的要求相对较高,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抓住机遇,运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在论述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之前,还应简要阐释为什么要培养,这是论证不可少的过程,也是缜密逻辑思维的必然要求。

一、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原因

(一)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具有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剖析、深思、拓展等复杂过程进行正确深入的思考,最终获得理性答案的能力;是我们正确观察认知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所必备的;同时,也是在纷繁复杂的诸多事物中,透过现象找出本质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认知就会停留在感性浅薄的层面,难以用正确的思维去指导促成实践,这对于个人的发展,对一个公司、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作为正值各种能力培养关键期的高中生,关注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应有之义。

(二)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决定

正如前述,高中数学是一门注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科,它与语文、英语等侧重感性思维不同。高中数学学科固然有感性思维的因素,比如对某一个命题的猜想(不计较正确与否),但逻辑思维应该是数学学科更核心和本质的思维模式。正是因为数学具备这样的特点,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就要抓住“逻辑思维”这一主要矛盾,对症下药,有意识地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学好高中数学奠定优良的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探讨逻辑能力的文章,都从逻辑思维的方式、推理基本方法等方面展开,我们探讨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妨从整个教学过程着手,分阶段与任务去考察探究。通常情况,我们将教学过程粗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几大阶段。

(一)课前预习:学会思考,理清基础脉络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之父,那么,思考就是学习之母。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督促学生认真、积极完成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基本任务是理清基本的概念,对课本涉及的数学问题有一个基本了解,但是,要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就此而止步。顾名思义,逻辑思维能力本身蕴含的一个关键词是“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审视书本,思考相关命题,才有可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摆脱走马观花式阅读的干扰,进而在层层推理中感受到数学思维的魅力,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思索,实际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一步。比如,学习《函数》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先布置几个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函数,函数的定义包含哪几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判断是否为函数的标准,也是函数的基本特点),函数有哪些种类等。让学生带着这些基本的问题去阅读书本,寻求答案,将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课前预习看似与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没有直接的关联,事实并非如此,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也是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可以为学生掌握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打好基础。

(二)课堂教学:疏通知识逻辑,深化理解知识链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疏通知识,理清主要的知识脉络,但这只是高中数学教学最为基础的要求,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深入理解知识点的核心、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网路。比如,在讲解《数列》这一章时,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得出就是解决数列问题的两种基本的思路,教师在讲解时要着重让学生掌握求证的过程,总结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在哪些情况下适用。高中数学的研习,千万要摆脱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有人会质疑说,要解答高中数学问题,记住一些概念、公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怀疑记忆的方式有助于我们迅速解答相关数学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学生解答问题的依赖。正如学生在遇到等差数列求和忘记了求和公式,如果我们早就用逻辑思维掌握了求和公式导出的来龙去脉,重新推导,求和公式也就出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平时并没有花大量时间去背公式、记概念,也能考取相对高分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应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以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深化理解。

(三)课后复习:查缺补漏,开阔逻辑视野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查缺补漏以及开阔逻辑视野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布置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这些形式看似仅巩固了知识点,实际是逻辑思维又一次训练的机会。此外,我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的启示之一,是高中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是密切相关的。事实如此,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许多现实问题也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以准确的解答。因此,高中数学老师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尝试着将所学与所用结合起来,这既是学以致用的要求,也是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实践非常关键的一环。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要经历由学习到生活,再从生活反思学习的过程。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教师要利用好教学每一个过程,切实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倡学以致用,将知识回归到生活应用本身,这是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的又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1] 林鹏.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4(01)

[2] 张一.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篇8

【关键词】 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创新猜想数型结合

在新课程标准下,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反映人们在教育的实现了认识上的转变,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容易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信心,从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过多的注重逻辑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对数学直觉思维的认识

直觉,作为人类普遍的心理现象,存在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包括思维、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活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直觉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信息的加工活动,是在潜意识中酝酿问题然后与显意识突然沟通,于是一下子得到了问题的答案。”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直觉是指没有明显地依靠个人技巧的分析器官掌握问题或情境的意义、重要性或结构的行为。”英国著名病理学家贝费里奇认为:“直觉是指对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或理解。” 爱因斯坦认为直觉是科学家真正可贵的因素,庞加莱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

直觉思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思维形式,它具体表现为思维主体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从总体上直接加以认识把握,以一种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并迅速解决问题或对问题作出某种猜测。大量的科学史实证明,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科学家常常依靠直觉进行辨别、选择,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或最佳方案;也常常凭借直觉启迪思路,发现新的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思想,建立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直觉思维的培养

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题目刚刚写完,老师还来不及解释题意,有的学生立刻报出了答案,这样的学生有的数学基础甚差,有时却能直觉判断出结果,若要问他为什么?他则回答说:“我想就是这样的。”这时其他同学会笑他瞎猜的,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学生问题中的直觉思维呢?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与灵感,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富克斯则说:“伟大的发展都不是按逻辑的法则发现的,而都是由猜测得到的。”法国著名科学家庞加莱指出:“没有直觉,年轻人在理解数学时便无从着手;他们不可能学会热爱它,他们从中看到的只是空洞的玩弄词藻的争论;尤其是,没有直觉,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应用数学的能力。”这说明直觉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

(一)注重知识积累,培养记忆性直觉。直觉思维是一种猜测、设想或突然顿悟的思维,直觉的获得具有偶然性,但绝不是无缘无故的胡思乱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学生的数学基本功的训练。如口算,解题基本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数学的研究方法及知识间的联系,同时还应广泛地汲取课外各科知识,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才有可能产生数学的“灵感”。如在学习了简便计算后,有这样一道计算题-107×15+321÷(-3)×85,有的学生按照运算顺序一步一步的计算;有的学生并没有按部就班,而在观察后发现了-107×15+(-107)×85的巧算方法。能想到后者的学生证明他的口算能力和对简便计算中数的特征、方法都学得很扎实,在头脑中的映像非常深刻,在需要解决问题时,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准确把握,能迅速提取相关的感知信息,而这正是记忆性直觉的主要特征。

(二)鼓励设疑猜想,培养预见性直觉。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培养直觉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引导学生猜想,首先要设疑,因为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实验、列举事例或引用已有知识,把问题呈现给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放胆让学生猜想,或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新方法、新思路。结合一定的逻辑思维产生对未知知识的预见能力。数学猜想虽然含有很大的思维成分,但它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数学猜想必须通过验证,以确定它的科学性。如:通过对“幂的运算”的学习想一想有没有它的逆运算――“开方”?学习了“有理数”,猜想有没有“无理数”?初中阶段对于诸如这些规律性知识的学习,运用像这样“问题一猜想一验证”的教学过程,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充分体现知识的活学活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预见性直觉思维,也可以强化学生的直觉意识和直觉习惯,帮助其建立直觉思维的自信心。

(三)优化练习实践,培养发现型直觉。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思维形式,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不断的实践和练习中培养的,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强化学生直觉思维的训练,充分地挖掘教材资源,尽量减少那些机械重复性的练习,经常布置一些有思考余地的习题或思考题,指导直觉判断,训练学生直觉思维。直觉判断不是按部就班进行逻辑推理得出,而是在对问题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直接判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直接判断,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现性直觉思维。

总之, 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注重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并重,以逻辑思维育直觉思维,以直觉思维促逻辑思维,开发学生内在潜力,让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独立性、灵活性等方面全面得到发展。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只是枯燥乏味的证明、推理,学习数学也可以“跟着感觉走”、大胆猜测,寓学于趣味之中。

篇9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

1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任何事情,我们只有认识其作用和重要性,我们才可能下更大的功夫去研究他。数学的重要性在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现到处充满着数学问题,可以说数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我们在学校中学到的数学又与生活中数学有一定的区别,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而灵活运用需要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当学生们有了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们遇到问题自己去解决,而不依赖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只能帮学生们指明方向,真正数学能力的买得还要靠他们自己。因此,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外,必须加强他们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2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思考时间

数学相对其他课程来说比较枯燥,因此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来。但反过来,枯燥是相对的,如果能够在数学学习找到乐趣,那么数学就不再枯燥。试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的通过让学生做题背公式并反复做练习题,那么这生的热情很快就会被熄灭,因为人在本质上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上述课堂模式就如同一个流水线,不但会使课堂变得枯燥,还对严重限制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采取有效地方式去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活化他们的思维。例如:在讲到解析几何相关章节的时候,学生们普遍反应难,程度差些的同学更是云里雾里。如果教师不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热情,那么这节课就是一节失败课堂。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转变思维模式,用另一种方法来进行讲解,可以借助图示法或是举例法来帮助学生们进行理解,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更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思维。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适当地开些玩笑,把课堂搞得活跃一些,高中生们思维已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开一些适当的玩笑他们是能够理解的,在此过程中还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让学生们放松的同时更加喜欢自己,更加喜欢自己所讲授的这门课。另外,在遇到难题,教师还可提出一些疑问,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探讨。讨论的目的是让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进行干预,给他们更多的思考的时间与机会。通过他们的讨论与辩论,一是可以活跃气氛,二是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这样,通过他们自己探讨得出结论,比起干巴巴的讲解要要好得多。另外,在讨论结束后,不管学生们的解题思维是对还是错,教师都应热情地鼓励他们,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自主思考,提高思维能力,而不是结论本身。长此以往,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3尝试一些新颖教学方法

教学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只要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敢于变化,尝试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并观察总结教学效果,为以后教学创新打下基础。在传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一些老师为了往前赶进度,在课堂上罗列大量的知识点,限于时间学生们只有听得份,很少有时间让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这样看似是为了不消耗时间,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但实际效果往往并不好。甚至有的老师没等学生把题做完,就直接把答案给了学生,这样是得不偿失的。且不说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多少,即使学到了一些,那也是一片散沙。这些知识并没有真正地变成学生自己的。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没有进行独立的思考,那么这些知识顶多是一些散乱的知识点,并没有与学生的数学技能体系发生较强的关联,可能过不了多长时间就所剩无几了。正是这些传统的授课观念束缚学生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无法得到提高,创新也就谈不上了。因此,可想而知,建立一套创新的、新颖的教学观念是多么重要。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着想,多尝试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的机会。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或求异性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出多维发散状。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许多教育学家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许多时候是创造力的重要标志。在数学学习我们一般讲逻辑能力思维是学习数学应具备的能力,反过来说也是通过数学学习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因此逻辑思维是重要的。而发散性思维能提升学生们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并帮助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是进一步提高数学能力有所必须的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有必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并鼓励学生们大胆质疑、大胆创新等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但要注意,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给学生们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敢于思考,并在思考中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吕智芳.新课程(下).2017(02)

[2]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梁万彬.中学教学参考.2017(02)

[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策略[J].郭勇.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4)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的核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具有核心价值的关键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发展的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完善,也是处理生活中所涉及问题的保障。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特殊性,虽然生硬刻板却又灵活多变。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都以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变成了枯燥、痛苦、无奈的过程,也不可能有很好的数学成绩。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新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培养逻辑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乘法运用”一章时,老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一天,森林里要开动物表彰大会,奖励这一年工作努力的动物,奖品是每人一双鞋。但是狮子国王为准备多少双鞋的事情十分忧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获得奖励的动物有兔子、青蛙、斑马、袋鼠、骆驼。狮子算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算出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算一下一共需要买多少双鞋啊?”利用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显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试着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由听故事到思考问题,再到听教师讲解,最后再思考问题,每一步都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

(二)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特点,重视思维过程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有其不同的思维特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思维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由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教学时就要多结合操作,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性知识或解题的方法。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圆片当作苹果和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再联系生活进行讲解。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就为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有关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思维方式打下很好的基础。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互相评价。总之,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想出多种解法,并注意对比分析多种解法,选出灵活简单的方法。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走了全程的 1/ 2时,还距离中点20千米,求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启发学生去找对应的量与分率,激发学生大胆尝试,想出了几种解法。这样,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考,并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这样可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说明问题实质,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敏捷。

(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思维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想要提高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学习新知识阶段,教师应重视加强操作感知迁移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在复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后,把演示竖式中的积擦去,在乘数上添上百位数3,接着提出自学探讨问题:①现在乘数增加了一个百位数,应该怎样继续乘下去?②它和用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③为什么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积的未位要与百位对齐?学生会根据问题积极的分析、动手尝试,得出答案。这样就有利于让学生们逐渐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数学离不开思维,可以说数学的所有结论都是思维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形成的规律,创造条件,加强思维训练,从而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琳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198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