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篇1

关键词:创造型教师; 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45-001

提高国民素质与创造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基础教育必须改革与创新。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能否有效发挥其主体主导作用,与其素质密切相关。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争做创造型教师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的言行、情感、意志、性格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俄国作家乌申斯基所描述,“教师的人格,对于年青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作为教师,除了具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外,还应具有创造型教师的特点。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创造型教师应具备创造性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特别是教学方法,这是能否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之一”。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有独创精神,乐于从事创造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树立独创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实际情况出发,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创造性教学,有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见解,创造出自己的独特的教育风格,同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形成积极进取和从事创造活动的动力。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S.Arieti)对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生活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应适度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学术上自由争鸣的气氛。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是教育环境的集中表现。传统的操纵依附式的师生关系,必须让位于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3.热爱学生,善于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师爱是学生观的核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还应当有博怀,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反对自己的意见,允许他们出格冒尖,允许他们超过自己。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的成功,在于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不要担心学生的失败,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要给予适当奖励,即使是尚未成熟的创造性设想,也要努力保护其创新积极性,切莫漠然置之,更不要冷嘲热讽。

二、改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教师对学生传授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主要的途径是课堂。爱因斯坦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时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在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力最有意义的是创造性教学。在进行创造性教学时,泰勒强调了五个要点:①在教学前,给学生提供机会、材料和时间,对每一种才能进行训练;②重视教学过程,强调才能和方法胜于知识本身;③以开放的、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④辅导学生多想求异;⑤鼓励学生在课外根据兴趣和特长独立进行学习。多年来,我们都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一条最佳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1.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特征、趋势,来重新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现在的新教材也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丰富社会经验,强调健全人的的培养,体现了“育人为本”而不是“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潜能,真正形成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课堂讨论

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社会的信息量迅速增加,作为接受新事物最快、反映事物最敏感的青少年,他们的思维不可能固定在一个模式中,必然会千姿百态。这就要引导学生自奋其力,自执其知,不能坐等别人做结论。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在课堂讨论中,对不同观念和见解的争论,正是引导他们展现健康的竞争欲和表现欲的极好机会。

3.开展多种课外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际经验和体验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变革,在让学生学好抽象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建立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积极思考着各种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地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在探索问题的独立思考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从而产生新颖、独特的观念或产品,促使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国兴,鲁忠义主编.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与培养,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8月

[2]肖云龙.创新教育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五年制 课堂教学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课程计划有特殊性,即它所面向的是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的实际需要,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定向于实际工作并更体现职业特殊性;但它也同时针对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而不像中等职业教育那样可以只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等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或分段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前三年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后两年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

随着笔者学校职教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化,五年制学生招生比较多,这些学生的特点是:虽然是高职生,但是五年制第一学年实际上是初中毕业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都很不够。

课堂教学能力属于教师外在的能力素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丰富的内涵。课堂教学能力具体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设计、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设计、评价能力”是指教师课型设计的能力,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设计的能力、教学结构设计的能力、教学方法手段设计的能力等。“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则是培养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如:整合性教学能力、反思教学能力都属于这一范畴。

二、五年制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专家督导和专职督导的大量听课和调研,教师们驾驭五年制高职的课堂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他们能够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老师们从课程地位、教材研读、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件等多方面进行了教研,教师为了提高五年制专业教学的教学效果付出了努力。但是我们五年制高职教学还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出分析。

1.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

根据听课和调研的结果,我们绘制了如下五年制高职教师对课程设计能力的得失分图,如图1所示。

图1

从分析图中可以看到,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失分较多的是“课程评价”环节,说明“对知识的运用”的课程评价方法和手段应是教师今后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部分;其次是“课程目标”和“课程资源”环节比平均分多失分较少,说明这两部分教师能够基本把握但仍有欠缺。“课程实施”环节和“课程内容”环节这两部分教师把握较好。

2.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讲授能力

(1)根据听课和调研的结果,我们绘制了如下五年制高职教师课堂设计的得失分图,如图2所示。

图2

从分析图中可以看到,在课堂授课上教师失分较多的是“学法指导”环节,说明对五年制学生来说教师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需要我们用心钻研探索的问题;其次是“考核评价”环节,说明“对知识的运用”的考核评价方法和手段需要与能力目标相吻合,如何通过考核体现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转换;“教学方法”环节比平均分多失分较少,说明教学方法在“依据合理,手段多样、运用恰当、符合学情、应用有效”方面仍有欠缺,需要改进。

“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形式”这两个环节比平均分少失分约2%,“教学内容”环节比平均分少失分约1%,“教学目标”环节与平均分持平,说明这四个部分教师把握较好基本符合要求。

(2)根据听课和调研的结果,我们绘制了如下五年制高职教师课堂讲课的得失分图,如图3所示。

图3

从分析图中可以看到,在授课上教师失分较多的是“能力训练”环节,说明对五年制学生来说教师如何使教学资源配置符合“学做一体”训练过程,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行为引导、小步快进、由扶到放,同时渗透职业素质培养,也就是说教师应提高理实一体课程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其次是“教学形式”和“方法手段”这两个环节,说明课堂师生互动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向和方法的引导上需要探索出更为有效的办法。

三、提高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1.提高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体现职教特点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进行之前,首要工作就是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学因素进行详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意课程教学任务应符合职教要求,教学任务应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来的,而不是仅以书本的内容为依据。不能把教材的内容当做教学任务,否则课程要达到什么要求,学生应学会什么、要掌握什么程度,教师心中无数,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就会较大。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向学生交代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上课要干什么,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2.结合未来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

从学生能力的培养出发,以技能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在校本教研中有针对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开展专题研究以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专项技能的提高。

3.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有些课程缺少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讲到底”的现象较多,师生互动也多为提问式,大量教学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样不利于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

4.积极落实职教理念,发挥职教特色

职业教育的理念在部分教师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已有的教学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以往的任务驱动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在某些课中出现了滑坡,有些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比较普遍。

5.在授课中区分中职和高职教学阶段,保证教学质量

考察中我们发现,同一个专业高职与中职的课程设置没有本质区别,同一门课的课程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在高职与中职教学阶段几乎完全一样。从教学的长远利益出发,教师应在教学对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专业培养方向合理定位,准确区分中职和高职专业教学,并应结合学校实际和职教特点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6.进一步提高实践、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实践、实训课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种种原因表明实践、实训课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反映在具体的教学上则是教学准备明显不足,教学随意性较大,对课程没有很好的组织,没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对实训目的、任务没有明确交代,安全教育不到位等方面。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是教学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与教师聘任的政策有直接关系。为此,建议学校对实践、实训课的教学应制定统一的规范性要求,并要求教师认真执行。各相关科室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实践、实训课,加强对的实践、实训课的引导,制定出各类实践、实训课的课程标准,对实践、实训课提出具体和明确的要求。

四、结语

提高五年制高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要教师切切实实地做足基本功,也需要教师有较多的学习智慧。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勇于不断探索,吸取他人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学习和高职教学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探索建立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随着近年来青年教师人数的增加,尽快培养青年教师站好三尺讲台,保证教学质量是学校落实“质量工程”的中心工作之一。应在全校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全面质量提高的活动,营造重视教学质量、关注教学质量的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线,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技能。

参考文献:

[1]彭红.高职院校新教师如何提高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王江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3).

[3]林海燕.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王文丽.浅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6).

[5]薛一丹,郭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

篇3

关键词: 少数民族数学双语教师培训 现状 策略

引言

长期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坚持把加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作为“稳边兴疆”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从2003年9月开始,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集中开展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根据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的指示精神,为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过程中具体的教学经验加以推广和应用,我院师训处开展了新疆地区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课题研究。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如何,对如何实施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因此,实施培训的数学教师针对小学数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参加培训的小学数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针对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进行小学数学专业课程培训的对策建议,以求为新疆地区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少数民族数学双语教师。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我们选取了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2006年9月―2007年7月的自治区小学数学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班和乌鲁木齐市小学数学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班进行调研,学员共113人。

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及试卷分析等多种方法与手段,其中问卷调查的有效数据为113份。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汉语掌握情况

问卷结果显示:HSK水平是0级的教师有10%,1-4级的教师有45%,5级以上教师有45%。在我们的实际课堂观察与访谈过程中发现,由于语言环境的因素,参培的大多数教师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低,大部分教师只具有初级汉语能力,不会用汉语表达数学专业用语。

参培教师的汉语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了数学专业培训课程的效率,培训初期迫切要求尽快提高参培教师的汉语水平。

(二)参培教师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问卷结果显示:

1. 8%的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数学专业,60%的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非数学专业,2%的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数学专业,30%的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非数学专业。

2. 到目前为止,从没教过数学的教师有23%,已从事数学教学的时间是1-5年的教师有35%,5-10年的教师有12%,10年以上的教师有30%。

3. 17%的教师认真研读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57%的教师基本了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5%的教师不了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在我们的实际课堂观察与访谈过程中也发现,一部分参培教师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准确地表述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基本概念,不能独立地解决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问题。

2. 90%参加培训的教师没有进行过高等数学教育,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和新课程标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甚至一部分教师不了解小学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参培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小学数学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掌握情况会影响母语授课和汉语授课的效果。

(三)参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整体水平

问卷结果显示:

1. 36%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运用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构建出新知识,54%的教师有时能,10%的教师不能。

2. 46%的教师经常注重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35%的教师有时注重,19%的教师没有注重。

3. 54%的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做到分层次教学,28%的教师有时能,18%的教师不能。

4. 61%的教师能观察、倾听并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32%的教师有时能,7%的教师不能。

5. 42%的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突出关键,54%的教师基本能,4%的教师不能。

6. 36%的教师能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授课,60%的教师不能,4%的教师不能。

7. 14%的教师对教材经常重组使用,54%的教师有时重组教材,32%的教师原封不动使用教材。

8. 23%的教师用汉语进行过数学教学。

9. 22%的教师认为当前最需要提高的是专业基础知识,46%的教师认为当前最需要提高的是课堂教学能力,59%的教师认为当前最需要提高的是口语表达能力。

统计的结果表明,部分参培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说明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在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能够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少数已经尝试用汉语进行授课。所有参培教师都希望通过培训有所收获,能够胜任汉语授课工作。

四、进行小学数学专业课程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在进行小学数学专业课程的培训中注重培养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

参培教师汉语水平不仅要依靠汉语课程培训,还要在小学数学专业课程的培训中进一步实践和强化。参培教师通过汉语课程培训,都能在汉语水平考试(HSK)中成绩达标,达到培训要求。但汉语水平考试(HSK)缺乏汉语口语考核,参培教师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并不都能达到汉语授课的要求,这要求在小学数学专业课程的培训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强化参培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具体做法: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规范自己教学语言,用多种方法训练参培教师的汉语口语和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如传统教学中的模仿诵读、案例教学中的听觉感知和口语表达、试讲过程中反复练习等。

(二)抓好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培训,并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参培教师已有的小学数学基础知识良莠不齐,所以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要从基础抓起,进行分层教学,切实提高每一位参培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开设《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作全面系统的归类,并把精讲与精练结合起来,进行梯度强化训练,使参培教师不但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解决学中的疑难问题,而且能提高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抓好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培训,注重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首先,邀请有关专家为参培学员准确、科学、有重点地联系教学改革过程解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供小学数学学科的新理念、新方法,提供新课程教材教法和学法研究案例,帮助小学数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转变数学教学观和教学法。其次,在参培教师熟悉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吃透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后,通过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这一学科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过反复实践,我们探索总结出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六步提高法”。“六步提高法”分为教学设计、说课、讲课、评课、反思、修正六个步骤。实践证明,“六步提高法”是新课程环境下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形式,它会使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更加科学、规范,其程序的合理性、实用性、实践性,会使刚步入教坛的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即使是中老年教师,如此循环往复,其课堂教学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赵建军王小梅陈鹏.中国教师手册.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那么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应该从那里入手?有人认为,应从改革课程体系入手,只有课程体系确定之后,才能改革每门课程;有人认为,应该从改革教材入手;我们认为应该从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测评入手。

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改变,以传统的架构、传统的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只能是新瓶装旧酒。有的教材形式上每章以“项目”为中心。用“项目1”代替“第一章”,以“项目2”代替“第二章”等等。然而课程讲授的还是老内容,教学目标仍然是“掌握基本概念”,仍然以知识的系统学习为主,同样达不到理想的目标。可见,在观念没有真正更新之前,在课程教学模式没有取得新的突破之前,课程体系改革、“新教材”的编写并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高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和教改的行为主体都是教师。行为需要观念的指导,教师的观念是教改的前提。做事要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改的根本。因此,抓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

开展“教师职教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着眼点不在于某一门课,而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首先,通过特色培训,让全体教师树立“6+2”观念。

培训是解决观念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常规的培训并不能解决高职院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因为传统培训基本上是以知识为目标。“培训就是介绍新知识、新观念。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但是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只能通过训练来形成。不在完成实际任务过程中进行训练,是不可能形成实际能力的。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如此,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同样如此。

因此,特色培训不是“宣传、灌输”新观念,而是要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旧观念。教师必须从“完成一个项目,做一件事”入手。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切身领悟新的职教观念、并应用先进的职教观念、从而在教学行动中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训要以教师“做事的效果”来决定培训的效果,以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效果来判断教师的能力水平。

对教师进行特色培训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通过任务训练,校本培训,特色讲座为基本原则。

职业活动导向就是职业岗位上做什么,培训就练什么。对教师来说,就是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内容,进行训练。

突出能力目标就是经过培训,每个教师能按照新职教观念,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带任务培训就是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完成一项“职业岗位”任务:自选一门课程,运用新的观念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一次课的单元设计。

校本培训着眼于解决学校、老师个体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即“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问题)。教师每人都带着自己课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一对一为主的)培训学习,理解和应用先进观念,完成指定任务。

特色讲座通过列举大量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实例,来介绍新观念。讲座中用同一课程的正反两种设计实例,来展现新观念与旧观念的差异。正反对比最能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所以讲座主要内容全都以正反对比的具体方式展现,这样最容易引起教师对自己教学现状和课程教改的深入思考。

通过培训,教师要牢固树立“6+2”的高职教育观念,这就是:(1)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主体;(2)高职教育的课程要工学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3)高职教育要突出能力目标;(4)课堂教学要以项目为载体;(5)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实训;(6)要构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同时,根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德育教学和外语教学要更多地采取渗透式教学。要求所有课程都注意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并强化课程中的外语内容。

我们把上述内容简称“6+2”。

其次,实施项目化操作。

一般的教改过程是以讲座、经验介绍、课件制作、教学观摩竞赛、集体备课、新教材编写等方式进行。而我们把“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作为学院的一个大型教改项目,由学院领导直接推动,教务处组织实施。动员全院力量,在相对集中的(大约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内全员参与,把先进的职教观念贯彻到每个教师、每个教学管理工作者,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每个教师必须完成一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从而大大提高了学院整体教学改革的力度。

第三,开展教学能力测评。

学校的全体任课教师,作为项目参与者,都要接受严格测试。

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合格,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一是课程是否具备合格的能力目标,二是课程是否有合格的实训项目(任务),三是是否具有真实的实训过程,以保障能力目标的实现?如果教学中缺少了这三项,就是一堂不合格的课。

先培训、后测评,培训和测评相互配合是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测评的压力保证了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如果只培训不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那么培训就成了一般意义的培训,无法使教师产生内在的动力;如果没有培训只有测评,教师的教学能力难以提高,测评就容易成为人人过关的形式。

通过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学院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院的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认真研究,努力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实践。通过课程设计,教师感觉到自己实践经验能力不足,主动要求提高实践能力,用于改进课程教学。有的教师多次,甚至十多次地修改自己的课程教学设计,力求结果完美、效果良好。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普遍欢迎。其效果,是传统方式的讲座、教研、培训、经验介绍、写教材等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是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培训测评工作动员了全院力量,把教学、督导、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务管理、行政等各方面力量集中起来,打造了一个新的教改信息交流平台。全院教学面貌明显改观,课程教学、专业教学计划等工作都有了统一的、先进的观念依据。同时,通过培训和测评使学院和各分院初步摸清了教师队伍现状,了解了全院的教学队伍和课程的基本情况,强化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动力。

三是推动了学院整体教学改革。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统一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新的职教观念得到大家普遍认可之后,教学改革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成了广大教师的内在要求。对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如何建设?“实训与理论分离”的课应当如何改造?新的课程评价标准应当如何设计?新的教师先进标准应当如何规定?新的课程工作量计算方法应当如何制定?新的课程督导标准应当如何制定等等就成了大家自然而然的要求,从而推进了学院的整体教学改革。

篇5

一、要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的意识观念,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教学内容,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欣慰。师生关系力求民主、合作与互动,以学为本,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巧用激励机制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丰富学生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个性;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等。

二、要提升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写道:“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课堂管理的经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搞好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而且是创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课堂管理不是要强化教师的权威或者训导作用,而是为了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如何,需要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技能。

此外,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可以有效运用多种奖励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力投入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最多的就是鼓励性语言,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而且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但要鼓励得多,鼓励得有层次,鼓励得正确,更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激起学生前进的动力。

三、要提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篇6

一、模式的建立

一是由于中职学生群体在学习方面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需要我们从应试教育的泥沼中解放出来,通过创新自主学习环境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全体领导和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大反思、大讨论。大家都一致认为:中职学校教师一定要直面中职学生的客观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叛逆性”来改革我们的教学模式,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入手,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教学效果效率。

二、模式的运用

任务导学:通常由教师围绕各门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和专业知识模块提出每一次的学习任务,制订导学案,在每次下课时分发给学生,并作简要说明。这个步骤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学生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自学生疑这个步骤是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即预习,贵在独立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耐心,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个步骤在刚开始实施时,学生会觉得不习惯,不能够很好地配合,特别是中职学生。同时,教师一般也会觉得不习惯,因为学生配合不佳,教学任务往往会完成不了。这是正常的,不要担心。只要教师不偏不废,不偏爱少部分优秀学生,面向学生全体,坚持下来,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因为一旦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方法和能力养成后,其学习效果是惊人的。

辨析讨论:即让学生把上一个“自学生疑”步骤中自主学习的收获和疑问拿到课堂上交流探讨,可以是同桌、同一个学习共同体或全班,形式可多样,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而更加强调的是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这一个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个步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和沟通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集体意识。

实训巩固:作为专业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其重要的教学目的。实训巩固这个步骤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在实训中亲自动手操作,来验证知识、巩固知识、体验过程、感受成功。这个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施时,教师要认真组织,仔细观察,注意安全,确定好学生各自的分工和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制定的步骤和程序有序、有效地开展。

成果展示:即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实施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观察、讨论和评判,分析教学任务在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成功展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评判,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激发创新思维。

评价总结:师生共同对学生或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任务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总结评比。教师在总结时,对于那些做得不够好的学生要更多关注、更多激励,和他们共同找寻存在差距的原因,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取得的成效

(1)模式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同。学校教师认为,这种“六步循环”教学模式与项目教学模式相比,都是以行动为导向、任务来驱动,但“六步循环”教学模式的“自学生疑”环节更加突出了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的“五环递进”教学模式相比,更加突出了“实训巩固”,它不同于一般课程的训练巩固,而是要实践操作训练,其时间要长、难度要大、要求要高,这对于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篇7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变”是创新的表现。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趋向和能力,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和动力。中学教育承担着为全体公民的素质打基础的任务,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新模式

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在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之上认识新问题。老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认识到他们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需要信任、关心、理解和帮助,有极大的可塑性,隐藏着极大的创新能力,这就决定了老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许,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各抒己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为此,首先要求老师能用爱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中学生大都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才心甘情愿地上好老师所教的课。师爱犹如母爱,又胜似母爱。爱心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教学氛围不可缺少的前提。学生在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愉悦平等的氛围中,才能缩短和老师的距离,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师性,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他们的创造才能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其次,要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便会激发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应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激励,使学生觉得“我能行”,教师要想方设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研究者”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首先要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看、多思、多说、多听,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动手做下列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1.白磷燃烧。2.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大理石与稀硫酸的反应。做完后让学生自己相互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思维有驰聘的空间

首先是启发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称学习为“学问”,要学必有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针对现行课堂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的现象,教师应努力创造质疑情境,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设问质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要支持学生大胆地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哪怕表面上是幼稚可笑的,但只要有一点创新的意识,都是值得珍惜的。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赞许,科学引导,切勿“一棍子打死”,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能提问题,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老师要提倡、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由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使课堂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迸发创新的火花。

其次要引导学生讨论。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得到的却是更加丰富的思想”。多数学生都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大家讨论。

篇8

关键词:三段式 设疑 展示 点拨 引导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211

当教师的都知道,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全天候过程,是学生自己个体和班级融合进一步合作的过程,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和教师产生了互动,和同学发生了合作,和所学的某一门课程发生了关系时,这个学生才算是真正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我校实行多年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已经深入到了每个学生的脑海中,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反馈提升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就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于情境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大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胆设疑,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

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是剥夺学生的学习主动权由教师摆布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引领学生积极探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第一阶段就激发学习的激情,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一个自己去看、去想、去悟的环境,这个需要教师去营造、去创设。情境导入可以分两步走,一是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把学生引进到一定的学习氛围当中,通过自主预习、预习交流,学会本课的基础知识。这一阶段就是以前所说的预习阶段,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运用问题的能力等等,这种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所学知识和新的要学的知识衔接起来,同时转化为一种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推动学生不断地向前进步。这些能力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是培养不出来的,所以需要教师的长期训练,方能见功效。

这其中的第二步,就是导学案的编写。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同学科的教师,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则坚决不予讲解,在具体备课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一些基础性知识,让学生自己通过查找工具书来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不能过多地剥夺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学案。首先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分数的初步认识,大致理解几分之几的意思。然后通过以前所学的平均分的知识,来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做下题:20个苹果,4个人吃,平均一人吃几个比较公平?问题中,20个苹果是怎么分的,其中的一人分了几个,引出分数的概念。那么如何表示呢,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分数的知识范围里来了。

事实证明,三段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学习,几乎简单易懂的知识学生都能自己学会,不会的查找工具书或者是在教师的帮助下,予以解答。

二、大胆展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我经常给学生讲,学习犹如人的吃饭,假如你每天吃面条或者是顿顿吃美味,时间长了不管吃什么都反胃口。学习亦然,上课只有教师的讲没有学生的说,那是一种失败的教学,有个词语是教学相长,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要动起来。我经常听到有人讽刺英语教师,说学生学英语就是学哑巴,还不如不学的好。其实我们数学教师一样,也是哑巴式教学,只不过在外在表现上没有英语那么明显罢了。学生埋头做题可能速度很快,但如果让他们把解题的过程或者是解题的思路说出来,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有的甚至是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数学诚然不需要那么多说的必要,但是能让学生说其所以然,这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组内交流方面,有他的巨大优势,我们要发挥其长处,把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精确点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堂精彩的课,往往是老师和学生互动衔接得非常完美。在三段式教学模式中,合作探究环节当中,教师的点拨具有举足轻重的的作用。每节课的知识,有重难点、易考点、易错点等,学生无法判断的,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靠经验获得的知识,这时在课堂上就有了用武之地。学生在探究的时候,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必须靠教师去把握、去引导、取精讲点拨。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有目的性的点评,我想修改肯定是好的,有些问题教师可以提出来,不一定去面面俱到地讲解。但是教师点出出现的问题,一定能够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就是说能把学生的思维继续拓展。如分数的理解,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提前准备几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必要时准备多媒体课件。当教师的最喜欢在课堂上大讲特讲,以此来弥补方法不当或者其他缺陷所导致的课堂效率的过低,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课堂上突破教学难点,时间不宜过长,要点到即止。有些知识在经过学生的预习钻研、小组交流、精彩展示和互动之后,已经掌握了,教师就没有必要再去画蛇添足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精确地点拨,这种点拨要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四、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在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下,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反馈训练。在这个环节当中,我们教师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题,让学生来做一做。一般情况下是学生先做,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是个别就个别辅导,如果是集体性问题就全班辅导。这个阶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做题的积极性往往非常的高涨,我们设计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计难易适中的练习题。我在具体做的时候,经常会预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反思,反思还有那些没有弄明白,需要继续学习。

教学的方法万万千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教与学两者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在课堂上产生绚丽的火花。这一切都建立在课题教学模式这个平台之上。我们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问题上,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们面对的是拥有观念超前、思想灵活、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人,如果自己的教学理念跟不上,那么在建构三段式教学的课堂上就无法实现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巧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

[2]孙国林.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09.

[3]何倩.加强直观教学力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

篇9

【关键词】提升;学生能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一、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这一变化,探索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既定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但应该着眼于学生实际,还应该与社会发展以及时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其时代性、针对性、时效性以及主动性,并且应该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其独特之处,因为其承担着提高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探索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高中政治课堂模式。

二、基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1.合作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实现其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不适应新的教学目标以及新的时代需求。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另外,合作式的探究学习会在互相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深刻理解,反过来促进其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现实生活素材,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更加直观更加具体的条件下加深认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挖掘素材,互相讨论与交流。最终实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极大提升。

2.注重素材选择的可用性以及时效性

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素材,但是素材的选择和使用也具有一定的要求。总体来看,课堂素材的选择应该以可用性和时效性为基本原则。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时代性的素材。同时,还应该注意素材的选择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识水平。例子越生活化,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求知欲望都会得到更加充分的调动,因此素材的使用效果便会更加明显。

另外,教师应该根据课程需要及时学习新知识,及时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是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此为依据对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教师还应该科学地运用所选择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引导与适时的点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只有达到这些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另外,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基本指针,不能够单纯追求形式影响教学目标实现。

3.保证教师的引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是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学习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应该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各层次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实用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堂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各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该具有时代性、使命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但实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目标,还应该实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自身水平,不断创新和改善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分析学生特点和课程具体内容,充分、合理、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优化教学结构、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索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使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教学活动中应该合理定位师生角色,做到有效互动并且分工明确。教师应该保证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实现各个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目标。

三、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更加多样化与科学化的教学手段,更加科学与更加有效地课堂模式将会从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该探索更加多样化、具有针对性并且与课程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程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实现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丹.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1,(08).

[2]游庆红.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教学[J].湘潮,2011,(08).

篇10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现状分析 教师引导力 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55-02

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具有现实的意义。当前"优质"与"公平"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然而如何才能实现教育改革的这两大目标。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普遍存在,打造地理高效课堂,成为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地理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引导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其价值。

一、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

(一)普通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有待提高。

(二)普通初中地理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整体水平低。

1.大部分普通初中地理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地理专业教育。

2.大部分普通初中地理教师业务素质不高。

3.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三)普通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当中自我认同感不高、正能量不足。

二、对现状调查综合与分析,认真思考,探讨提高教师课堂引导力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人格魅力的培养,发挥教师课堂引导力的影响与辐射引领作用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市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浪潮亦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要胜任社会赋予的重要使命,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师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使教师自觉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便成为目前工作的重心。那么,我们每一个初中地理教师怎样才能全面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呢?

①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明确修养方向,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观。

②培养良好的师德情感。

③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师课堂引导力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故此,教师修炼自身素养,提高自身人格魅力至关重要。完美的教师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课堂引导力的重要保证。如何培养高尚完美的教师人格魅力,发挥教师课堂引导力的影响与辐射引领作用?

①提升教师的人格品位完善教师人格魅力。

②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

③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④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通过热爱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来的。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师地理课堂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师课堂引导力,从而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的形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师课堂引导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1)把具体内容简略化。

(2)对单纯而记忆量比较大的内容,可增加师生课堂互动的教学,发挥教师课堂引导力的作用。

(3)把概括性的内容具体化。

(4)把零散的地理教学内容联系化

①学科间知识的联系。

②学科内部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③与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系、与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既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也可增加学习的情趣,加强学生热爱学习地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站在高山之巅将比站在山麓的平地上"早看到日出,后看到日落",这些可以佐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形状。"只见白日升上去,不见青天落下来"、"今年年头,去年年尾,年年年头接年尾"和斗转星移等则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鸡叫三声天亮、青蛙冬眠春晓等生物节律也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

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地理教师课堂的引导力,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感召力、前瞻力、决断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之上,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心策划、精心制作、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永远是我们地理教师极力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