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能力本位 中职语文 模块化教学方法

一、引言

现代社会对一线技术工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轻能力、重知识”的倾向已经无法满足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由于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缺乏能力培养和低效性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要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二、中职语文能力本位概述

通过市场调查,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强力培养中职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和职业语文能力。

所谓的基础语文能力主要指的是听、说、读、写能力。在语文听说能力方面,要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花大力气培养,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能力方面,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和合理运用语文的能力。在写作方面,要对学生包括应用文写作在内的写作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所谓的职业语文能力主要指的是与学生就业需要和专业学习等具有密切关系的语文能力。职业语文能力对语文的应用性要加以强调。其中,不同的专业在内容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要严格以专业和职业的需要为依据进行一系列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中职学生的从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职场适应能力得以有效增强。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的8个语文教学模块,见表1。

(一)中职语文基础阅读模块的教学方法

1.精读模块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选择各类文体的典范性文章开展教学。这些文章要语言优美和文化内涵深厚,比如莫泊桑的《项链》、老舍的《我的母亲》、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阅读精心指导,帮助其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典范文章的过程中要能够激发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以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文学欣赏模块

教师要对学生多加帮助和指导,使其广泛地阅读报纸杂志以及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好文章,从而能够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增广见闻、开阔视野等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中职语文的基础写作模块的教学方法

基础写作模块主要是对中职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该模块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强化学生一般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的能力。随后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强化培养,使学生学会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情感转化成语言文字的写作能力。

(三)中职语文的基础口语训练模块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的基础口语训练模块主要包括两项训练,也就是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和普通话训练。在该模块中要让学生训练出一口流利、规范和标准的普通话,学会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将来中职学生就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在与人交往时具有自然大方的仪态,文明得体的用语,有内容、有条理、有逻辑性、思维清晰的语言表达。

(四)中职语文的基础工具模块教学方法

1.书写训练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规范、正确、工整的文字书写习惯加强培养。在书写训练中,首先要让学生正确地书写,尽可能地写出清楚、端正、美观的字体,同时还要对书写格式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加以训练。

2.学习工具使用训练

现阶段很多学生的自学能力都较差。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词典和字典等工具书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资料搜集,并且学会如何利用书店、阅览室和图书馆等各种各样的资源自主学习。

(五)中职语文专业性阅读模块教学方法

所谓的专业性阅读模块,主要是指以基础阅读模块面向专业的拓展阅读。在专业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不同专业特点为根据,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与专业相关的材料开展阅读。这样除了能够使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成功的广告案例中的广告词作为学习材料。广告专业的学生通过这些广告词可以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广告语言设计能力;可以选择优秀的导游词作为导游专业学生的阅读内容,使导游专业的学生能够将本专业的知识更好地掌握。

(六)中职语文的应用文写作模块教学方法

让学生掌握专业应用文和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常用应用文主要包括广告、通知、协议、合同、启事、教学计划、总结、自我介绍、求职信等。对于专业应用文,要以不同专业为依据确定专业应用文的课程内容。比如针对幼教专业的学生应开展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计划和教案等各种专业应用文的教学。利用应用文模块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工作以后解决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七)中职语文的口语交际训练模块教学方法

在口语交际训练模块中主要是对口语交际中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明态度等加强培养。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使学生掌握较强的应对、倾听和表达能力。以不同的专业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比如辩论、演讲、洽谈、采访、导游、推销等。

(八)中职语文的实践活动模块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的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生动性、活动性、直观性、情境性等一系列的特点,因此其能够使学生的语文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所以如何构建实践活动模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以学生的专业为依据,合理地选择实践活动模块的内容。比如可以开展影视评论、歌曲评论、课本剧、演讲、手抄报评比、主题报告、诗文朗诵等各项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推销、采访、招聘会、社会调查等校外活动。通过该模块的训练,能够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强化培养,这样学生在走向岗位之后就能够具有较强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结语

以“宽基础、活模块”的要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模块化教学,能够与学生职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职业生涯需要和专业学习需要相适应,并且还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梅加艳.改变现状 教好中职语文[J].成功(教育),2012(01).

[2]万芹兰,潘立宇.中职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刍议[J].职教通讯,2012(15).

篇2

关键词:动作技能学习与控制;背越式跳高;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2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8-0093-03

The Study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Fosbury Flop Based on Motor Skill Learning and Control

LI Juan1, LI Rui-heng2, ZHANG Zong-wei3,LI Yan1

(1. Sports Military Department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Anhui China;

2.Sports Department of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anhe 065201, Hebei China;

3. Sports Department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ors College, Jinan 2501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Presently fosbury flop is the best and most popular jumping posture.But it is always the difficult point of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for various reason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motor skill learning and control,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of fosbury flop to break through the puzzle dom of fosbury flop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fosbury flop movement.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authors firstly analyzed the theory of new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organization skill, the pattern of open-loop control and general proceduretheory. Then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run up and take-off section. At last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 and advice.

Key words: motor skill learning and control; fosbury flop; teaching method

投稿日期:2011-04-02

作者简介:李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通讯作者:张英波。

背越式跳高一直是田径教学的重点项目,为了提高背越式跳高教学的效果和推动背越式跳高动作的普及,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背越式跳高教学方法进行了系列的研究,然而,多年来背越式跳高教学的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动作学习与控制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运动动作的效率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1]鉴于此,本研究将基于动作学习与控制理论对背越式跳高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为了提高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效率,除了规范正确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以外,更应从动作技能学习与控制的角度入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大学2008级、2009级普通本科学生为实验对象。以背越式跳高教学强化起跳过杆动作方法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调查法 在研究期间,需要对学生进行背越式跳高技术评定。为了确保技评标准的效度和信度,我们对10位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

1.2.2 实验法 在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期间进行教学实验,教学总时数为20学时,每学时45 min。以网络选课的样本抽取方式,将两个自然田径班随机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班各选取身体素质相似的30名男生。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各项基础水平的测试与齐性检验(表1)、履历效应的影响调查和单盲实验。实验后,打乱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顺序,并由4名专家同时同场地对其进行技评和高度成绩考核。依据2008年《田径运动教程》[2]的主教法教学进度表和本研究的新教法的教学过程,制定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进度安排表(表2)。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高、体重、立定跳远、

助跑摸高和50 m数据比较(N30)

t值p身高/m1.7410.4381.7220.403-0.7370.464>0.05体重/kg61.7676.74059.1005.0611.7330.088>0.05立定跳远/m2.3780.1982.3400.1520.8200.415>0.05助跑摸高/m2.6420.0982.6100.1311.0720.288>0.0550 m/s7.1240.4817.1880.376-0.5740.568>0.05

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前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以认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的基础水平处于同一等级。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教学进度安排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加以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在试验后,对两组学生的达标成绩和技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如下(表3)。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达标成绩和技评

成绩数据比较(N30)

t值p高度成绩/m1.330.121.260.09-2.620.011

2.1 基于动作技能学习与控制理论的背越式跳高教学方法的理论分析

2.1.1 背越式跳高起跳过杆的高组织(关联)性技能特点 在进行动作技能教学时,选用正确的技能学习方法(完整法或分解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技能本身的特征则是选择恰当练习方法的关键。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和过杆动作就具有高组织性技能特点,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联系非常紧密,相互依存,起跳是过杆动作的基础,过杆受到起跳的高度、方向等因素影响,即过杆动作的时空操作特征高度依赖于起跳动作的时空操作特征,它是起跳后的连续动作,如果没有正确的起跳动作,那么过杆动作就不可能正确。因此,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和过杆动作属于高组织(关联)性技能,适宜完整练习。

2.1.2 背越式跳高的动作信息控制方式属开环控制方式 为完成各种动作技能,我们必须协调不同的肌肉和关节,使它们协同起来。动作控制理论就是研究神经系统如何控制协调运动,指导人们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成功地完成各种动作技能。控制理论提出两个基本控制系统,即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在体育运动中,短时间快速动作的动作信息主导控制方式,如:跳跃、投掷、踢球和击球动作等,都属于开环控制,动作执行者通常是预先计划动作,然后激发动作,一旦动作开始,在动作过程中几乎没有修正和调整的机会,也很少有意识的参与。[1]背越式跳高动作是短时快速的动作,属于开环控制方式,也就具有所有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即背越式跳高动作是在瞬间完成的,控制动作所有的指令都是在控制中心发出的,运动中无法利用反馈来修正。鉴于此,在背越式跳高动作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动作前的预先动作指令上,使学习者在输入指令前大脑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和程序。

2.1.3 背越式跳高技能学习应遵循一般动作程序理论 一般动作程序理论认为,开环控制系统是一种以记忆为基础的结构,控制着协调运动。执行者为了能够产生与表现情景要求相适应的特定动作,必须从记忆中提取适宜的程序,再附加特定的运动参数。[2]背越式跳高动作属于中心控制的开环控制系统动作,起跳过杆动作是高组织(关联)性动作,不适宜分割学习,因此,本研究将强化起跳过杆动作作为背越式跳高的动作程序记忆的基础,初学者预先建立的动作程序是具有起跳过杆固有特征的简单动作。根据对背越式跳高起跳过杆动作特征分析,最终得出单脚起跳后空中倒体动作为一般动作程序初始动作,经过不断的强化巩固,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程序记忆;在对动作固有特征熟练完成的基础上,再逐渐增加难度参数,如增加助跑步数来提升高度,运用弧线助跑来控制空中的转动角度等,进而慢慢过渡到完整的背越式跳高动作。

2.1.4 金泰尔的动作技能二维分类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 在前面的论述中,证明学习背越式跳高的关键是预先学习一套起跳过杆动作固有特征的记忆程序,再逐渐增加难度参数。然而这一增加难度系数的过程怎样做到循序渐进、达到最科学合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金泰尔的二维分类法理论来科学的指导这一增加参数的过程,做到循序渐进,科学加强难度,使初学者更容易接受和提高学习效率。金泰尔基于两个维度对技能进行了分类,并形成了一个由16种技能类型构成的相对庞大的分类系统。金泰尔分类法在许多领域具有实用价值,其提倡学习技能时可以从最简单的技能情境开始,循序渐进的增大技能的复杂性和难度。[2]本研究参照“金泰尔动作技能分类法”表格[2]具体选用了7个技能类别,设计教学程序(图1)。

2.2 背越式跳高新教法与传统教法在重要教学环节中的分析比较

2.2.1 背越式跳高传统教学法与新教法在助跑环节的分析比较 助跑技术是背越式跳高动作的关键。背越过杆不仅受到转动速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身体重心抛物线高度的影响,这两者都受到起跳的影响,而起跳时促使身体运动方向改变,又更多地取决于助跑速度在起跳阶段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效果。如果运动员不能以一种固定的助跑节奏来获得最适当的速度而准确地踏上起跳点,那么,助跑速度就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样,运动员在起跳时,就不会获得最大的垂直速度和最大的旋转动量。[3]由此可见背越式跳高只能通过正确的助跑动作,起跳后才能绕身体三个轴旋转过杆,否则将导致诸多错误,并严重影响背越式跳高教学质量。英国学者德里克・布西持相同的观点,他指出“由于弧线助跑所引起的身体倾斜,并伴之于助跑所引起的最佳速度,运动员在向上跳跃时,自然会产生向后倾斜和旋转的动力。弧线组跑使运动员与横杆形成约20°的角度。制动后运动员将沿弧线的切线方向运动,这就保证了运动员有效地跃向横杆并减少离心力的需要”。[4]另外,学者们指出助跑动作不正确会造成以下各类常见错误:因起跳前减速和制动,造成不能充分利用助跑的速度而影响垂直高度;因弧线助跑时,身体内倾不够、弧度过大、最后一步上体前倾过大,造成起跳后“倒杆”;因身体旋转角度不够,不能完全背对横杆等。[5]由此可见,助跑技术改善是背越式跳高动作质量提高的关键。

在传统教法中,支持主教法的学者认为,背越式跳高中的最关键技术是起跳,应以起跳为教学重点,而支持逆教法的学者认为,背越式过杆教学的难度较大,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初学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这些动作,因此,传统教法忽视了助跑动作教学。新教法则突破了上述难点,起跳过杆动作被作为整体,预先设定记忆程序,再循序渐进地增大技能复杂性和难度,由此,初学者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即可自然轻松完成起跳过杆动作。于是,助跑技术学习成为了教学重点,这使得助跑技术相对掌握较好,从而有利于背越式跳高技术向更完善的方面发展。

2.2.2 背越式跳高传统教学法与新教法在起跳环节的分析比较 背越式跳高可以将助跑的水平速度转化成为垂直速度,垂直速度越大,重心上升越高,跳得就越高。背越式跳高的起跳阶段就是将助跑的水平速度转化成向上的垂直速度的关键,做到这一点依靠的是:正确的起跳点和身体的倾斜。[3]传统教学法起跳环节经常会出现以下错误:踏不准起跳点;因为起跳前身体后仰不够,导致起跳后前冲过大;起跳前身体内倾不够,身体重心超过起跳脚,导致学生的身体过早倒向横杆;因为起跳时摆动腿的折叠和向前上方的摆动动作有误,导致身体没能绕纵轴旋转,不能背对横杆;甚至双脚起跳。[5,6]

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技评比较发现,运用新教法的实验组出现的起跳错误明显少于运用传统教法的对照组。分析新教法可避免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上起跳环节诸多错误中,很多是由助跑动作错误造成的。如助跑的节奏和步伐有问题,导致了踏不准起跳点;助跑最后一步身体后仰不够,导致学习者身体前冲过大;弧线助跑时内倾不够,导致身体倒向横杆。前面已经阐明,新教法助跑动作质量得到了改善,起跳环节的错误就会减少。第二,传统背越式跳高教学采用的是先分解后完整的教学模式,将起跳和过杆动作分解练习。从技能学习与控制理论分析,背越式起跳过杆动作是高组织(关联)性技能,不宜分解练习,分解容易造成动作的脱节变形;且分解后的过杆动作采用原地倒肩挺髋练习即原地起跳后倒肩、展体、收腿、挺髋和向后甩腿练习,与完整技术的单脚起跳,摆动腿摆起,整个过程是由侧向慢慢过渡到背向完成过杆,两个动作差距很大,这会使初学者混淆动作,将分解的原地起跳倒肩挺髋动作代替完整动作的起跳动作,进而出现了身体不能背对横杆和双脚起跳等错误。新的教法,将起跳过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完整练习,是从单脚原地起跳过杆等动作开始,它具有背越式跳高起跳过杆的固有特征,再逐渐增加难度参数。这样循序渐进完成正确的起跳过杆动作,使起跳过杆变得简单易学。而且初学者在建立这一动作程序记忆后,也可以运用原地倒肩挺髋练习来巩固杆上的身体姿势和过杆动作,这时动作程序记忆形成,不会再影响起跳动作。因此,新教法在正确的助跑和规范的技术引导下,起跳动作质量会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从动作学习与控制的理论分析,背越式跳高技术的起跳和过杆动作联系紧密,属于高组织(关联)性技能,所以采用完整练习法最有利于提高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的效率。

2)以控制学习理论设计的新教法有助于助跑技术的的改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将起跳过杆作为一个完整练习,设计从单脚原地起跳过杆动作开始,到助跑完整动作结合起来的练习,有助于学习掌握完整技术。

3.2 建议 1)在进行动作技能教学时,选用正确的练习技能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技能本身的特征则是选择恰当的练习方法的关键。本实验仅是初步尝试,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依据。

2)强化起跳过杆动作教学方法在初学的前几次课与传统教法有区别,主要是引导初学者建立正确的动作程序。

参考文献:

[1] 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8.

[2] 〔美〕Magill,R.A,张忠秋等译.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第七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 美国田径运动协会著,刘江南等编译.美国田径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 〔英〕德里克・布西,耿力中译.田径跳跃运动身体和技术训练[M].北京:中国田径协会《田径指南》编辑部,1991.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探索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一切方法的总和。研究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适应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一、改革与现代职业教育不适应的教学方法

1.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作为职业教育核心的教学方法,其理论研究长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没有教学方法的相应忙改变,职业教育的改革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改革与现代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落脚点,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尤其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迅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日益更新的形势下,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2.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职教育理念的不适应性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高等教育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方法的模式,没有真正形成具有职业教育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长期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过多的体现以知识为本位,加上教学内容深奥,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忽视了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3.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还存在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对学生的发展,只强调社会制约的一面,抹煞了相对独立的一面;强调外因的一面,忽视了内因的一面,把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教育注入的结果。教师总是以自己为主体,只考虑自己讲课的效果,而不是考虑学生掌握了多少,忽视了师生互动交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

4.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改革职教的教学方法,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必需,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如何使教学方法的改革能跟上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并引领职业教育改革继续不断深化,已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

首先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教学理论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其次是实践应用的呼唤,目前沿用高教普教和传统教育的方法模式很普遍,渴望发现和应用有职业教育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其三是比较中的差距,从与其它教育和与世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相比较来看,高教、普教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比较领先。其四是社会的要求,企业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能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适用型人才。

5.改革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应是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能学会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要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组织教学,教师由“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教学组织由“教室授课、黑板种田”向“实训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变。要改变“重教法,轻学法”、“重讲解、轻操作”、“重描述,轻直观”、“重知识,轻实践”、“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等倾向,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模式的转变。

二、推行职教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绝不能单以教师讲课的好坏来衡量,而是用学生学会多少、掌握多少来衡量。不可否认,对职业教育而言,我们始终不能忽视教学的有效性,但对职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课堂教学内容要现代化, 本着“有用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这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情况,要绝对避免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陈旧的知识。基础课要注意与专业课的衔接,专业课程要体现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充分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必须强调的是,多媒体技术不可能完全代替板书,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以及个人的价值得到社会认可,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新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篇4

关键词 大众化 教学模式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自199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这种变化与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有直接关系。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大学便有了电视课程,教学的设施设备不断更新,一直发展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教学也快速兴起。新的科技革命,带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引起了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与创新。

1大学教学方法的回顾

1.1现代大学最初的教学方法

现代大学产生于西方国家,在西方社会的中世纪时期。那时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

(1)讲授,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主要是教师注释和评论经典论著,老师将原文读给学生听,并进行详细地讲解与阐述,让学生理解经典,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的学习依赖于记笔记,不断复习理解学过的内容。

(2)辩论,这是对讲授的内容消化理解的一种必要手段。通过这两种方法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辩论不仅是解决学业中疑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敏捷思维和判断能力。这些辩论按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规则实施,大体上普通辩论每一至两周举办一次,自由辩论每年都要分别在圣诞节、复活节共举办两次。

1.2以德国为代表的近代大学的教学方法

创办于19世纪初的柏林大学是近代大学楷模,坚持学术自由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这个时期德国大学的主要作法有:一是成立研讨小组,老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根据某些专题的内容进行研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研究能力。二是开展实验室教学,老师通过上实验课,边讲解边演示,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这些作法对学生建构新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育大众化时期的教学方法改进

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大学及近代大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教育大众化时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也就是说新的教学方法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问题学习法。这种教学方法经常被采用,我们时常所说的案例方法,也属于此类。此外还包括对儿童的教育游戏以及应用学科常采用的模拟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教师是指导学生操作的角色,从主体的位置转移到辅助的位置,大量的工作在课前完成,如准备选择教学用的各种材料,寻找现实案例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探寻知识。这种方法在19世纪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教学就已被采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则出现了各种模拟试验教学。实践证明,用问题学习法取代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学习兴趣高,记忆和应用方面都明显成效。

(2)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上也可以认为是项目教学法。在教师创设的条件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团队形式自主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咨询者,重在引导学生如何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提高了认识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通过小组学习掌握的知识,比接受其他教育方式接受的东西都要多而快,而且记忆牢固,学生们的课程满意度更高。

除此而外,还有探究式的学习、远距离网络教学、开放与虚拟大学、甚至完全颠覆课堂教学的其他以互联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固有的教学方法。

3启示

3.1教学方法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从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看,数百年的大学历史,教学方法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不断赋予新的内含。大学讲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以传统为基础,不断进行变革,重在教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学会如何思考与学习。

3.2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模式,向以学为主发展

这种变化是根本性的变革。历史上西方的中世纪大学都是以教为主,进入近代大学开始进入教与学的并重,如实验教学等,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大众化时期,教学方法呈现出在由以学为主超越以教为主的方向上发展的趋势。

3.3教学目标从知识为目标转向能力目标

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已经过时了,从西方的现代大学开始就进行了对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项目教学既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协调好兴趣与工作任务和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先实施小型项目后实施大型项目,先对局部能力进行培养,然后整合各个局部的职业能力,学生有了驾驭大型项目能力和知识基础,完成大型项目才有意义。这样一个过程是能力目标实现的过程。比单纯传授知识更有实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制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篇5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问题

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形式,高职教育在人才培育方面,较为重视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此人才培养视域下,需要高职数学教学,根据高职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要求,推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更新,发挥数学教育根本性效度,以此借助数学教育平台,为高职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一、高职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数学教学占据重要地位,能够助力于高职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性培养。但从当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教学方法单一。高职数学教学一直延续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数学知识灌输式,单一的传递数学知识,使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思维、能力培养效度不足,导致高职数学教学质量不高。其次,缺乏数学文化的渗透。在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立足于数学书本知识的传递,重视数学定理、公式知识讲解,忽视数学背后文化知识传递,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了解面狭窄,进而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足。

二、高职数学教学开展方向

高职数学教学的开展,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数学教学开展形式。高职数学教学需要结合高职教育特性、人才培养等元素,发挥高职数学根本性教育效度,以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彰显数学教育效度。尤其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今天,高职数学教学的开展,应以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为导向,借助数学教育效度,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职数学教学方向为:首先,是数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良好高职数学教学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明确数学知识脉络,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其次,是数学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根据高职数学教育特性,需要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是数学文化素养。数学是我国文化重要内容,需要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知晓数学文化,理清整个数学知识脉络,以此为学生今后科研、科技研究奠定基础,实现学生数学知识活学活用效度,使数学知识助力于学生发展,以此彰显高职数学育人效度。

三、高职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观念支配教师教育行动,只有教师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先进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够推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在更新数学教育思想观念中,基于高职数学教育特性,改变传统数学思想教育观念,立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人为本数学教育思想观念,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以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助力于学生发展,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简而言之,高职数学教学应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相适应,做到多课程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的衔接,发挥数学根本性教育效度,带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进而为学生成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教育思想观念更新中,明确数学人才培养方向,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使学生多方面发展。

(二)重视数学教育资源的丰厚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教育资源的丰厚,以此提升数学教学质量。首先,重视教师资源的丰厚,重视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聘请专业化数学教师担任教师,构建优秀数学教师团队,推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立足于现有数学教师团队,加强新、老教师的培养,提升数学教师综合教育能力,以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次,重视数学教育资源的丰富,根据数学课程知识,融入数学文化、网络教育资源及生活教育资源,推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衔接,拓宽学生数学知识面,构建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三)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新颖性、多样性、先进性教学方法为基础,优化高职数学教学形式。例如,情境教学方法、网络教育方法、翻转课堂教育方法、案例教育方法、小组合作教育方法等。与此同时,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课程教育形式,可以将多元化教学方法融会贯通,一同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以此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例如,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以情境教学为导向,营造良好数学教育氛围,之后以情境问题教学方法为基础,布置情境任务,并且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对数学自身掌握,进而促进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32—01

把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联系起来,使数学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数学教育的任务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数学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数学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范围和内容也发生着变化。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改革中,如何使数学教育的内容更适合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一个应当引起人们重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学科。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决定了数学这门学科在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还应该进一步研究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并制订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教育改革要超越数学学科本身的限制,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从整体上思考数学教育内容、方法等一系列改革。

1.完善课程内容。具体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加强和改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二是体现或渗透现代化的内容。数学教学要体现大众化、生活化,这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我们希望培养和造就更多数学家,但是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数学家,而是使未来的每一个公民接受必需的、有用的、能够学会的数学。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数学的原型是具体的,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用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情境表示出来,由具体到抽象,由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事物出发,就会使大多数学生感到数学不是那样神秘、那么遥远。

2.更新教学方法。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探索精神、适应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上下工夫。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他们走向社会以后,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方法,适应新的环境。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独立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更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倡活动式、启发式、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活动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具体活动的材料和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的过程。运用这种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不是简单地接受现成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而是主动地去认识数学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亲自体验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能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运用活动式教学方法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学生准备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活动材料;二是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情境。

篇7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国人口众多,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绝对数量也处于世界前列。为了更好的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稳定发展,为了促使残疾人能更好的融入当前的社会,开展有特色符合残疾人身心的特殊教育。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2010 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也对特殊教育提出了专门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心和支持。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做好保障工作,以此夯实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党的教育方针要求,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抓好教育改革。不管哪类教育其中的教学形式与方法,都是教育值得关注的问题所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与否也是特殊教育领域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所在。

二、当前需要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定不足之处

(一)一些特教教师的教学方法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应该是建立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活动,但当前一些特教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利用上没有完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就常规来说,特殊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主,以教授学科知识为辅,一些教师没有理会到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在哪里。特殊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该首先应该是建立在提高特教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基础之上,只有学生自己能够具有独立进行生活适应的能力后才能进一步去学习学科知识,也才能进一步成才。一些教师将传统学校的教学方法简单移植,没有根据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出发使教学方法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而言,加上部分特教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一些特教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加以改善。

(二)部分特教教师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部分特教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长的特教教师,其知识结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都停留在自己年轻求学时间段的时候。没有及时根据自己的工作年限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的相应的调整自己、充实自己的特教知识储备,造成自己的教学方法用了一年又一年。而新媒体下的教学相比较起传统的教学而言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和变化性在,因此特教教师的知识储备一旦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自己也会被历史的洪流和社会的发展所淘汰,更别说要去教育好学生,去教育学生都是很难的事情了。因此部分特教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改善以便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发展建立在特教教师自身的发展基础上的发展才是科学之道。

三、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相关步骤探讨

(一)改善相关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高效得当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让特教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东西。通过学习促进其能够更好的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

教师要转变思想,与学生共同探索、汲取信息和知识,使得不同领域的信息都能让学生接触到、理解到,实现教学相长。对于特殊教育领域中由于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性等特点的存在,特教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应用。特殊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差异教学的思想,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特教教学,抓住不同特教学生的特殊点之所在。做到因材施教。因此,特教教师应该注意到对于低年级的中度弱智的学生,主要是培养自理能力,让学生自己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相关事务,能够不需要大人帮助,自己穿衣、吃饭、如厕甚至自己做饭吃,就是取得的最大的效果。而对于中、高年级的特殊学生主要是要训练其基本的劳动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特教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学会简单的扫地、做家务等活动。因此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特教学生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是特教教师应该考虑的实际且重点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有效提高,特教学生也才能够进一步很好的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篇8

摘 要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体育教学却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亟需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改革。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诸多问题,并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有效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方法 创新

一、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也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教学的要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共同采用的各种手段、方式等。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与体育的竞技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分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看法,对五个班的215名男生和108名女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你,当场发卷,当面填写收回以保证回收率。根据问卷的问答情况进行整理总结,得出85%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不够合理,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10%的学生认为教师太过呆板传统,上课没有新意;还有3%的学生没有好好上过课;只有2%的学生还能接受。教师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学生机械地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练习。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受到阻碍,不被学生接受。

(一)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仍以教师为中心

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注重于教师自己的主导作用,牢牢的对学生进行控制,以让学生完成自己制定的运动技能为教学目标。至此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无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参与,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

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教材,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动作技术的演示示范,然后学生进行重复单一的练习。这种单调的学习过程,不仅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使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传授体育技能为主。一般采用讲解法,练习法,示范法等,教师教,学生学,这些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在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忽视了,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面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诸多问题,只有积极的进行过研究与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三、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没有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要摒弃这种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为主,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二)以生为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只有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才能真正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要进行有机结合,如果只要教师的教,则教学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学生的学,学生也无法真正学到知识。每一堂体育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使教学达到统一。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创新,不能一成不变,比如合作性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学生技能学到体育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引进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关系着体育教学的创新,这就要求有一批具有创新型的高素质体育教师,具有高水平的体育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这种创新能力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学生需求,必须要随之改变,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过程中来,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体育类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师教学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02-01

1 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多参加教学培训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材展开。教材也是作为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桥梁。当今教学都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方式,但前提是必须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却将教材中的内容给忽略了,学生学习变得轻松、兴趣浓厚,但是却没有学习到应该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这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小学数学所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依据教材知识,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相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快乐学习、学到知识。

2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情感

因为学生的性格差异,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不一样的表现。这时就要教师多加关注学生的不同情况,例如:有的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数学问题,可能在某个数学知识点上,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将重要的信息给漏掉,但却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教师就要教会该学生怎样去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把不重要的部分给忽略,节省学习的时间。而有的学生善用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但容易因为马虎导致犯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发展,这样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相互融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比单纯地讲解教材知识更有效率。

3 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做不到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决定学生的学习模式,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是在于合适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这一种学习方法对这个班级适合可能对于另一个班级就不一定适合,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让教学方法尽可能的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适应,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在他们身上,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性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方式。对于教师而言,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可以因为自己的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而使得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应该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当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4 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5 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会教,该要会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同时也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提升教学能力,教学相长。第一,因为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是为解决具体问题而服务的,它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让科研和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第二,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因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而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才是教师教研“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

篇10

(一)

中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教育要想有一个好的开端,就必须提高中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中学教师来说,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教育与教学活动能高效率,但这并非易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诸多因素,如自己的工作能力、教育的大环境与小环境等主客观原因,无论如何,学习、掌握、借鉴各种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则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数学教学方法,找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根据中学的实际情况,吸收他人教学方法的长处,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促进中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国内外中学数学施教的对象都是中学生,年龄段在13-18岁,心理发展阶段属于青少年期,他们具有相似的心理和认知水平,教学内容大同小异,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基本一致;正是由于在施教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共同性,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可比性。比较中西方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发现有如下的相似之处:

(1)教学程序基本一致。各国中学数学讲授新课基本上采用这样的程序: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预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所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的内容;检测所学的知识。

(2)讲授法是各国中学数学教学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不论中国还是美国,或者西方其他发达国家,数学知识的传授基本上是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助。

(3)普遍重视启发式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学教学也不例外。通过教育改革各国都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教学,尤其重视启发式教学思想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①

从中学数学教学实际来看,我国的教学方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比,存在着差别,主要表现在:

(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关系和作用不同。中国大部分的教学方法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有“重教轻学”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的。尽管我国的教育改革努力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中考、高考对学生的影响仍然很大,使得大多数学校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滑向了题海战术、应试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记住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较深、较难的数学知识。但弊端是很明显的,它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探索学生的好奇心;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应用教育,鼓励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讲究自愿,学生享受学习的充分自由,学习比较轻松愉快。

数学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不同也造成教学气氛有明显的差异。发达国家中,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朋友关系,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导提示的作用。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出入,有时老师甚至可以别出心裁地把课本搬到野外与学生们一起在明媚的阳光下、柔和的清风中愉悦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快乐,减轻学生压力,造成欢快的教学气氛,但中国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严格的课堂管理中,强调教室、强调自己的座位,老师也不敢放开,担心过分放松,会造成课堂上活泼有余、严肃不足和自由散漫的混乱场面,因为学习到底不是娱乐。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思想习惯不同,在严重“尊师”思想的影响下造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严肃,学生过分紧张,再加上数学不同于文科,故事性的内容少,更加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容易感到疲惫懈怠,致使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差生把学习数学当成是服“若役”。

(2)对培养能力与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发达国家中强调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因而分层次个体教学方法使用得比较多。比如他们在教改中提出的非学校论的教学方法,及计算机程序教学法(把所要学的知识编成程序,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自学)。这些方法强调自学,注重因材施教,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但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使学生很少听到老师主动的讲解,难以与同学进行互相帮助,互相影响;此外使学生很少接触到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影响学生的社会化。我国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集中型吃“大锅饭”的统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教师易于把握节奏。但是容易造成优差生的严重分化,教学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实际上忽视了个性的差异。

在国外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如美国一些学校使用的教学日记法,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教学中的思维过程、心理状况,使学生与教师能经常通过日记进行交谈,教师易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兴趣及个人思维风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教师能从学生的这些资料中综合出各种学生的成就抱负水平、焦虑水平、意志水平,从而设计出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而我国教师过分注重智力因素,相对忽视了非智力因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少,自然而然在他们之间形成隔膜,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情感、动机、兴趣难以了解,无法得到反馈,学生的焦虑、交际需要等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大盲目性。②

(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应用数学教育的思想存在差异。国外的教学方法一般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重视应用数学教育,具体反映在注重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中采用的例子尽量来源于现实生活。如日本的crm教学法(复合的现实数学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针对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利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和建构数学模型的意识,培养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当然如果过分地联系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我国的教育目标虽然说重视应用教育,但至今未有与之协调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成了纸上谈兵,仍然只是从数学本身的结构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造成曲高和寡的情形。另一方面,中国当前的教育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非常有效,善解题是中国教学方法中比较突出的特点,这从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可以看出。

(4)教学中使用的工具和教学媒体也存在着差异。国外由于经济和科技发达,直观教学手段有了极大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各类教学媒体普遍被使用。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中国也力争改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但由于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原因,多媒体的普及远远不是近期可以实现的。③

(二)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在极力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因而以后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所谓的全面素质可以概括为“四素质三能力”,即: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发展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四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等三能力。故通过中外数学教学方法的比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重视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3)改进教学方法必须与改革考试制度相联系,不破除升学率的压力,就无法使教师与学生从考试的繁重负担中解放出来。必须改变考试凌驾于教学之上,考试是“指挥棒”的不合理状况,使考试成为教学的检测手段,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因而对任何好的教学法都不能完全照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吸取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成分,创立一套合符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要固守一两种教学方法,而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因人施教是教学方法的唯一出发点。

主要参考文献

①王子兴主编《数学教育学导论》,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