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30 03:2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管理

篇1

    围绕“两案一清”落实新课程改革

    抚顺市第十五中学

    刘殿兴 胡范明 朱天欣 石岩

    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在日常管理中每一个步骤都要精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品,其目的就是要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因此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下,学校将计划、组织、控制、评价进行了细化,制定了精细化管理目标,完美可监控的精细化管理过程,落实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注重精细化管理的各项结果。具体办法是:

    一、精细化管理,实现服务和承诺的统一

    “教育就是服务,教育就是承诺”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服务和承诺的结合是学校领导与教职工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学校与家庭、社区沟通的桥梁,服务与承诺满足了教职工、学生、家长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我校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精细化管理机制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一)、学校领导身先士卒,亲临教学一线做表率

    我校坚持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执行教育政策和法规,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班子成员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和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用自身的言行来感染教职工,让同事们从心理自觉接受学校提出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同时,多年如一日,“沉”在学校中,扎在课堂上,与教师同甘共苦。把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工作和进步等都纳入学校精细化管理之中。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是涉及教师利益和学校发展的大问题。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机制使教师们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从深层次上解决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问题,进而形成了对学校和教师职业的向心力,形成了凝聚众人的团队精神。

    学校的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不论工作多忙,学校班子都坚持集体参加。通过参加各年部的学情分析会,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问题生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参加备课组和年级组的教研活动,了解教研组和校本教研状态,为考核计划完成与落实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走进课堂听课,了解掌握班级建设管理情况和教与学的状态。把管理重锤放在课堂上和教育教学活动中,为教育教学工作决策,调整工作思路,促进管理行之有效提供了保障。

    学校的服务与承诺还体现在开放办学上,校领导全程参与家长会,广泛联系家长,解决普遍性问题;定期接待家长,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管理,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形成家校合力;全力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了解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经常与街道社区保持联系,征求意见,扫除教育的死角和盲区。对社区、家长、学生反映的学校工作问题,学校高度重视,迅速整改解决到位,不留尾巴。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注重细节明确职责,年部管理实行承包制

    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从小事和细节处入手,将“凡大事皆以小事为基础”,“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落实在工作实践中。首先,制定了学校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从书记、校长到每一位任课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各任其职,各司其责。其次,要求各部门的管理及工作安排做到“三化,五有”。“三化”即:工作制度化、管理精细化、活动系列化;“五有”即:有方案、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交流。以保证学校的工作在操作实施过程中精细、科学、有序、高效。再次,学校建立了校领导班子、校务委员例会制,共同商议学校的发展、重大事件和日常工作,保证学校管理的民主和科学。在年部管理方面,我校实行年部承包制,强化目标下的年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承包做到“条”“块”协同,有效配合,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实实在在地将精细化管理延伸到教育教学的每个层面,每个环节,保证管理不松套,不脱后腿。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四年来我校依靠精细化管理创造了和谐,依靠和谐激发了动力,依靠动力促进了发展,依靠发展赢得了家长对学校的信赖和社会各界对十五中的认可。

    二、注重队伍建设,关注教师内涵发展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师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校内涵发展的第一要素和动力,也是我校又好又快发展的“软实力”的“硬功夫”。注重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一)、目标加制度,确保教师发展

    1、以明确目标为导向。学校制定了“十五中学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制定了“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找准位置,认识差距。将自我提高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使自我发展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克服教师群体的惰性。学校根据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克服教师在培训中的为难情绪和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

    2、以完善制度为保障。我校制定了教师业务理论学习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继续教育考核制度、教学反思制度、青年教师拜师制度、经验交流制度、教师论坛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制订和执行,使教师从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得到系统培训,用较短时间实现教师的能力过关。

    (二)、引导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抓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培训、能力提高是基础,观念转变是根本。学校先后为教师购置《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教学艺术》、《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等书籍,学校汇编了近4万字的《校本培训资料》,校长亲自做了《新课程实施中有效教学》、《如何做好校本教研》、《教学论》的专题培训、《共同教案和共同学案实施意见》的培训。同时,学校聘请省基础教育研训中心景敏博士等专家到校讲学。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全国、省、市、区教研教改活动。近三年,先后选派管理人员、优秀班主任、学科骨干教师到江苏的洋思、东庐、蠡园、后所学校、山东的杜郎口、丹东凤城六中等国家、省级课改先进学校考察学习,所有这些就是使教师树立起“让培训成为必需,让学习成为享受”的理念,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日常培训中,学校以“两案一清”为载体,坚持“四四二”方案:“四共同”,即共同教案和学案,共同反馈检测试题,共同上“四同”课,共同上好观摩汇报课;“四指导”,即指导写一份教学经验总结,指导写一份学情分析,指导拟一份试卷,指导写一份专题报告或教改方案;“两提高”,即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解决和摆脱了教师学历不断提升,实际教学效果不见长进的尴尬局面。

    2、推行“名师”工程,打造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名师在一所学校具有领衔和示范作用,名师的教学水平往往代表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科的教学水准,从04年起学校将此工作作为学校永恒的课题来抓。通过开展教师座谈、教学沙龙、骨干教师示范课、名师精品课、承担课题研究,聘任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学科教改带头人等形式,促进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及教研活动中发挥核心作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追求名师工程,涌现出了以赖涛老师为代表的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实行青年教师“拜师制”,由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做“导师”,从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命题、辅导、论文等方面,进行传、帮、带。同时,每学期开展教学基本功的 “四练”活动,即:一练掌握课程标准基本功,二练教学设计基本功,三练备课、说课基本功,四练驾御课堂教学基本功。学校领导经常听青年教师的推门课,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手把手指导,使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大幅度提升,一部分骨干教师提起了教育教学工作大梁,成为学校的中坚骨干。

    三、个性化办学,打造学校品牌

    教育教学工作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领域。我校深化常规教育教学的管理,创新德育工作,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了十五个性化办学特点。

    (一)、构建“一个核心,两个底线”模式,增强德育实效性

    近几年,学校将“在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做一名好孩子,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作为德育培养总目标,以德育人,以德为先。构建了“一个核心,两个底线”的德育模式。

篇2

1、管理要形成合力。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面旗帜,他应该规划学校的蓝图,指引前进的方向。但是校长不可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需要团结带领一般人,形成团队合力才能有效管理。从这点上讲校长应该学会用人,要用其所长,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们学校的行政人员是一支非常得力的队伍,大家分工不分家,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各展所长。这样既可以让校长做校长必须做的事,又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在努力追求无为而治,只有校长无为,下面的人才能无不为。今年通过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批年轻的干部充实到管理队伍中来,他们创新意思强。很多工作都有新思路、新措施、新方法,激活了很多生硬的做法。我们教导处,少先队都在创新工作模式,不断推出管理金点子。校长要做的就是把握方向,全力推动。只要大家牢固树立全校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无往而不胜。

2、校长要率先垂范。校长是老师的老师,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李局长说组织上把这个学校交给你管理,是给你一个施展你的才华实现你的蓝图的机会。我记得谁说过:给我一所学校,还你一个惊喜。我想我们够不上惊喜至少还社会一个满意吧。校长在学校是领头羊、引路人。“校长应该是学校的首席教师,因该是能团结所有教师发挥教师所有才干的教师”,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应该事事时时走在教师前面。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的座右铭:要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教师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校长上课,要率先垂范;校长学习,要率先垂范;校长教科研,要率先垂范;校长遵章守纪,要率先垂范;校长师德修养,要率先垂范;校长践行科学发展,要率先垂范------校长应该学在前,想在前,干在前。这些年来,我分管的工作都亲自过问,亲自到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力求完美,精益求精。带头参加公开课展示,亲自主持省级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级教学论文评比,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我是尽心打造,用心策划。我坚持写教育博客,也影响带动了不少教师开始走上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深深感受到:在学校这个舞台上,校长是领跑者,校长跑得多快,教师就能跑得多快。

3、工作落实要到位。李局长说一个学校不在于有多好的想法关键是在于落实的到位。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执行力。为什么会出现教师不备课上课,做也不批改的现象。学校教学常规检查了吗?反馈了吗?督促整改了吗?所有这些都是制度的执行到位与否。我们可以想想: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班子决定的事情,结果与目标之间有没有很大的差距的情况?在高度上,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标准有没有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的情况?在速度上,学校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有没有经常延误,甚至有些工作不了了之的情况?在力度上,学校制定的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没有力度越来越小,许多工作做的虎头蛇尾,没有成效的情况?如果有,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答案就是:执行力不够或者没有执行力。

我想要解决这问题,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责任到人。人人有事负责,事事有人负责。对一件事负责的人越少,责任越明确,效果越好;相反,如果,大家都对一件事负责,那就等于谁也不用负责,谁也不会负责,谁也负不了责。“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

篇3

一、率先垂范,树立威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首先要身先士卒,做老师的榜样,让老师从内心树立起对你的敬畏之情,并能信其道。如,要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确定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校长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带头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名家的教学管理经验,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学校还制定出教师培训目标,开设专题讲座,帮助教师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强改革意识,这既为学校改革提供了参照,又激活了学校改革的外在动因。通过上述的一系列活动,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思想素质,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校长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了,教师也会主动地和校长的思想保持一致。

二、建章立制,以理服人

学校的规章制度应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是校长在管理实践中的思想、原则、方法和手段的结晶。这就需要校长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探讨后逐步健全、完善出一套规范、实用、有效的教育教学制度。领导首先要带头遵守,最忌朝令夕改,更不能因人而宜,要做到分工明确,落实到人,防止有制度不执行的情况发生。同时,要把素质教育的思想具体细化到办学目标、办学理念、队伍建设、德育管理、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之中,使学校的管理不但人性化,还有章可循,让每位教师在这里工作感到安心、舒心、放心。

三、注重人本,挖掘潜能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着重体现的是人文精神,突出教师间的民主互动,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实施学校管理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

1. 善于发现。身为校长,要有一双独特的慧眼,要不断发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和特点,摸清每位教职工的长处,用其所长,使每位教师都有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

2. 追求民主。现在的教师渴望民主,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把工作当作是自己的事业。为此,我们把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利用教师大会的形式集中进行讨论,在征得大家同意的基础上,再进行落实,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了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在管理上,我们起着指挥、督促、协调、决策等作用,让每位教师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关心,使他们敢于大胆地开展工作,并不断创新,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3. 真心关爱。我深知,爱是教育的前提,不但学生需要关爱,教师更需要关爱。对工作、生活有困难的教职工,我们及时地予以帮助,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收获的甜美。这样,教师的工作积极能性得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能得以充分展现。

四、科研兴教,提升质量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是学校管理的战略和方向。学校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以科研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为此,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为主管的组织机构,从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学生活动等多方面选拔储备科研骨干教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研工作管理条例,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向,以省市县级骨干教师为龙头,加强校本研培,进而提升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我校还制定出具体的科研实施项目及选准创特色的突破口,分步实施计划,使科研管理按照内容、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几年的实施,我校科研氛围日渐浓厚,课堂教学效率也有所提高,师生互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发展。

五、多元评价,促进公平

篇4

管理,从字面上简单理解,一个叫“管”,一个叫“理”。管是硬的一手,就是规章制度。理是软的一手,就是讲道理。一方面,没有规章制度,没有目标与准则,人就难以开展工作;另一方面,道理没有讲清楚,关系没有理顺,规章制度就无法执行。所以,现代学校管理,应当从抓好规章制度和人员管理两方面展开。

1 规章制度管理

常言道:“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每所学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这既是对学校师生员工行为的规范与约束,也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1.1 建立健全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学校管理要科学化,首先要建立健全的适合教育发展、符合学校实际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进行学校管理的“法”,有了这个“法”,我们就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管理规章制度应包括行政、教学、后勤、体卫、财务等各方面,有了这些制度,学校的一切工作才有可能走向正规化,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有据可依。

1.2 保证规章制度落实。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有法可依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落实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制度的有效执行,对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建立正常秩序,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提高教职工积极性有重要意义。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工作步入正规,规范了学校的管理工作。

1.3 提高规章制度透明度。学校领导的暗箱操作往往是产生腐败的根源,也是教职工对学校领导猜疑、不满、不信任的基本原因,进而影响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增大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建立管理工作的公开机制和群众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这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有效保证。

1.4 建立规章制度原则。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学校管理制度,应当遵从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全面性原则。从内容上讲,管理规章制度应包括行政、教学、后勤、体卫、财务等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有效性原则。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后,就必须保证其得到确实的执行。凡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处理,决不拖泥带水。三是公平性原则。也就是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校长在内,谁也不能脱离“规章制度”,或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搞特殊化。

2 人员管理

近年来,人本管理的思想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开始渗透到学校管理工作之中。就学校管理而言,人本管理涉及的“人”有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还有家长、社区群众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实施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教职工,即教师的人本管理。

现代学校管理实现“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这是实现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对教师进行人本管理。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学会换位思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愉快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2 学会尊重与信任。“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由此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学校中,教师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的管理氛围。其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学校领导者不一定要事必躬亲,但凡事一定要为教师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

2.3 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成功的甜头;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

2.4 适时激励,鼓励竞争。在现代教师需求的结构中,精神需求比重不断加大,而且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学校管理中,不断引入竞争机制,积极营造激励氛围,变激励为动力,也是从人性出发,实现人本管理的一种策略。学校管理中常用的激励方法有三种。

一是目标激励。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长期目标,可以从校园规划、教学设备、教师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拟定五年规划与年度目标。让教师充分了解,在目标的驱使下,教师们会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形成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激励着教职工积极投身实现目标的活动之中。

二是活动激励。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让广大教职工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每个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干出成绩,最终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他们需要有适合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领导在用人上应当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让每个岗位都有最适合它的人,让每个人都在他最适合的岗位上”。

篇5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素质教育;初中学校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校要通过对管理模式的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将管理制度改革视作一个新的机遇,利用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两方面研究学校管理策略。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涉及一个学校正常运转的方方面面,其中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要求管理者具有全局观念和创新思维,并且心思细腻,能够照顾到方方面面。通常所说的学校管理,一般包括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两个方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管理团队的进步和教师团队的发展。

二、现代学校的管理策略

目前,部分学校依旧遵循传统的管理方式去进行管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认识,也没有遵循开放、个性和诚信的管理理念,导致学校的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下面,从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两方面研究现代学校的管理策略。(1)教学管理。1)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应该加强自身建设,注重提高领导能力。在学校发展方向的决策上,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凝聚领导班子集体智慧,以此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工作的分配和落实上,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头上,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协调统一,实现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保证工作计划和指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教育,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研究先进的管理理念,积极学习新思想和新概念,不断更新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学校应该定期召开会议,开展对领导班子的批评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能够进行自我批评,做到严于律己,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和榜样,引领学校更好地发展。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着力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这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研究性、学习型学校,管理者就需要将培育优秀教师作为一个指标来完成。学校应该要求教师每个月都进行定量的课题研究,并在学期末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进行评比,同时还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更高水平的专业学习,要多听专家讲座,多参加交流会及名师工作室活动。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科研,形成全方位的科研格局,鼓励教师科学规划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管理工作中,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教学团体的集体意识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意识,促进整个团队健康发展,引领教学质量的提升。(2)日常管理。1)注重建设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对具体的管理事项进行细分,落实到各个工作部门,做到权责明确。与此同时,管理者还应该依照校内已经确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保证按制度办事。另外,学校还应该对教师进行制度化的管理。不能过于严厉,过于严厉会让教师失去主动性,畏惧学校的制度,也不能过于松懈,过于松懈会起不到督促作用。2)建立合理的评估制度。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套适用且实在的评估制度,并对评估方法不断创新,使得评估制度能够对学校内各个部门进行考核,对各个层面进行监督,对各项工作有一定的导向性,对师生的发展有较强的激励作用。管理者应该摒弃以往以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的片面做法,要将教师的教学方法、态度以及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纳入到考核中,呈现出一个相对全面的考核体系,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核,得到一个更为准确全面的考核结果。3)实行相对开放的管理理念。现在的学生和以前比起来,他们有很多自主性、创新性的想法,教师不能过分限制学生的天性,而应该采取开放性的管理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这样对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大有好处。

三、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校要通过对管理模式的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从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两方面入手,加强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建设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评估制度,并融入相对开放的管理理念,在为学生创造一定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邹家武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红花套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左慧.现行制度下的初中学校管理模式改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4(09).

篇6

随着教育的发展,目前藏区小学的学校管理一方面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对藏区小学的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当前,在小学校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切实保障学校管理的全面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办学品质的优劣。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针对藏区学校教师综合素养整体水平高低参差不齐的情况。只有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确定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鼓励教师积极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取长补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探索适合藏区学校的管理方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在当前的藏区小学学校管理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呢?我根据自己的学校管理经验粗略的分析一下。

一、抓基础,创特色

基础和特色好比火车的轨道,只有轨道坚固,列车才能安全,飞速的运行,同理可证,只有抓好小学基础教育,才能为学教管理打下夯实的基础,学校才会得以飞跃。藏区学校管理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只有优化管理,使管理制度化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才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我们藏区学校一些学生毫无尊师观念,纪律观念淡薄,盲目崇拜奢华,人生观、价值观错位等不良的观念。究其原因是出在,学校学生长期生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相对不高的环境,一些学生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例如缺乏文明礼仪,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等。在藏区,很多学生家长长年在外地打工、做生意,致使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处于很空洞的状态。由于没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造成一份学生我行我素,身上带着很多的不良习惯等等,因此,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并常抓不懈,此外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与教育业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教育阶段,对学生管理忽视,那将是学生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

二、强化师德与安全教育,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心

教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职能,增强教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在维护学生的人身权益的同时,也应考虑自身的安全。 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校管理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制定符合本校实际安全管理制度。学校主管安全部门要定期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措施。纵观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十有八九是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帮助学生树立牢同的安全意识是重中之重。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学校和老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学生安全的教育和监护。要帮助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性,珍爱自己的生命,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也可聘请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现身说法。通过系列教育活动使师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其次,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增强预防、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

三、以教学为主导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课堂教学都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突出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反对课堂教学的形式化与随意性,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以教材为主线,教师课堂教学要有新意,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一所好的学校,首先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其次课外活动龙腾虎跃;最后学校管理井井有条。教师相互间要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只要教师在思想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也不仅仅是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的,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要保持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要经常带头上示范课,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才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四、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依据藏区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从教学管理的角度上看,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联系实际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从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结合教材的德育因素,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的情感;结合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教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义务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基本的学习水平标准,以构成学习目标的第一层次,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水平要求,构成第二层次的目标体系,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补差,坚持每个例题、每个小节、每个单元的知识及时补救,及时过关。

篇7

尊重师生,并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

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广大校长的共识。“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意愿,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突出了对学生主体或教师主体的关注和尊重。新课程改革基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突出伦理政治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的同时,强调了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这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基本特点是注重课程的个人发展价值,强调课程对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适应和促进。

以上这些无疑要求我们在管理当中要体现对教育对象――学生的尊重。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受到一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儿童的经验,把儿童从大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儿童的教育交到儿童的手中。

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观点:时间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就一定能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于是,节假日也不让学生休息,安排早自习、晚自习、午自习等,整天让学生处于高度疲劳状态,而不管效果如何。这种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尊重客观规律,一味地强迫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做法,表面上学生迫于学校及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坐在教室里学习,而实际上由于严重违背他们的意志,违反教育规律,他们只好在那里消极怠工。“长此下去,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能知道些什么呢?”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下大力气培养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又不怕困难地去学习、去研究,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自觉自愿地探索未知领域,不可再闭门读死书了。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提倡“蹲下来”的教育,建立以尊重为前提,充分相信学生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没有尊重就不可能做到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在教育中,我们提倡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教师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学校以定期评选“师德标兵”为引导,大力开展“教师形象工程建设”,并将其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条件。尊重学生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抱有偏见,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个性才能的施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然而,时下,校长们经常对教师说要“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但校长在管理中是否也以教师为本,尊重了教师了呢?因此,我们的“以人为本”不但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只有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

发现优点,并让师生学会自我发现

新课程要求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学校的根本意义在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目的不应该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发现自己潜能的地方,能够成为学生获得最大帮助的地方。

新课程要求学生管理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实践探索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发现被管理者――学生和教师的兴趣、需要、优势和长处,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创造相应的条件,营造适宜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健康发展。

以往一些学校管理,是让被管理者老老实实地服从、规规矩矩地做事,是让被管理者的意志得以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是让具体的工作能按部就班地得以顺利完成。中小学校的不少管理者正是这样思考的,并以此为一切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应该说,这确实也是一种管理理念,而且有时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相左的,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

教育管理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管理。“对人的管理”的含义决不等于单纯的对人的“管束”“要求”和“制约”,把“对人的管理”当成对人的管束,这是一种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新课程的理念是完全不相适应的。新课程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应当包括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个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

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关注师生的优势,尽可能让师生感到工作学习的愉快,帮助师生将他的工作、学习建立在他的优势上。这样一来师生会做得很好,良好的结果会更加强化他的干劲,他会越干越愉快。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以师生的优势和核心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强调师生学习工作的愉悦和身心健康,真正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一种快活的、愉悦的过程。

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但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将使工作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体现人的价值、体现对人的尊重。

在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中,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学校领导真正成为教师创新的发现者、教师开展探索活动的支持者、排难者,成为教师心目中一个值得尊敬、爱戴的仁者、智者。

“发现的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促进师生学会发现,发现他人的优点,在比较中提高;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不断进步。

激励师生,并让他们学会自我激励

要顺利地实施新课改的目标,学校管理者就不能硬性地要求教师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应当在管理中既为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有利的条件和氛围,又为调动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设有利的条件和氛围。

1.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在一个知识层次、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里,硬性的、呆板的制度管理,只会让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决不会有积极性、创造性的勃发。鉴于此,我们认为,对师生的管理,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更多地应采用暗示、认同、探讨,应致力于教师价值观的形成、文化的管理特色,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管理真正与我们所处的诗意的环境吻合一致。

我们不赞成片面强调刚性管理,而主张以德治校,以人为本,比如,在老师的考勤问题上,我们不设签到簿,而是通过营造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人人在比、学、赶、帮、超的合作竞争中自觉地准时或提前到岗,对于家里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时间处理的,可以在不影响上课和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告知考勤负责人,在两个小时内离岗处理,不计假。这样老师在处理完个人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全身地投入工作了,不但不会把一些个人的烦恼带给学生,而且会让教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工作,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充分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个别素质不高的人,迫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也逐渐被影响着、改善着。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要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仅有约束和规范功能,更有引导和激励功能),规章不仅可以规范个别素质不高的师生行为,保护大多数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而且可以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师生积极、有效地工作和学习,愉快、健康地发展和成长。

2.满足师生合理需求,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传统学校管理要求教师努力去适应学校管理者的领导风格、管理行为。学校管理者没有必要注意教师的愿望、所思及所想。

从根本上来说,需求是教师的工作源泉。教师的工作动力,无一不是由其需求引导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管理中,校长与教师之间寻求相互信任,校长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活动,鼓励他们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育信息资源。校长要经常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方面应及时加强培训,给予指导和提供帮助,以解决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激发他们实践探索的动力。这样,教师就更有心思关注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并实践新课程改革,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管理者应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各项管理活动,特别是要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这样既可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满足他们的需要,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决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校长应对他们所做出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一起实现组织目标。

当然,学校领导应及时满足教师在提升、晋级、评优、深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正当需求,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学校要通过不断为教师树立新的奋斗目标,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办法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制度管理等多种有效措施,实行奖优罚劣。让教师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尽可能得到合理满足,并引导其需求的满足不断向前发展,以保持其工作的活力与干劲。

3.在激励的环境中,让师生学会自我激励

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满足师生的合理需要,虽然能使师生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但这种体验一般是短暂的,外在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激发师生的内驱力,即引导师生学会自我激励,形成内在激励。

内在激励是自我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这种激励能满足师生的成就需要、自尊需要、发展需要等,内在激励是以认同感为基础的,它对学校目标、课改目标认同,就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这种内心要求把进一步做好工作,搞好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份内应该做的事,因而自觉产生一种精神动力。这种激励的控制条件在于内部,在于师生自己的努力。它不仅能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而且能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强烈愿望。这种强化作用所延续的时间则是长久的,并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百折不挠,一直保持下去。当然,外在激励由内在作基础,内在激励的产生有赖于外在激励的诱发,而内在激励一旦产生会使外在激励更为有效。

篇8

管理没有可复制的模式。管理作为一种组织行为,一定是和文化密切相连的,它不可能离开文化背景的影响而独立存在。比如,在企业界,IBM复杂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在中国未必有效,而白万纲相对简单实用的管控理论却可能更适应中国的企业文化,因此得到了很多企业的认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权谋式管理加西方科学管理。

学校管理也是这个道理。学校办学的历史传统、现实条件、制度体系、思想观念、文化氛围、生源素质、教育环境等各不相同,使得别的学校成功的管理体系在你学校却可能水土不服。单以学校发展阶段而论,一所办学历史不长的学校,教师的核心价值、主流文化尚未形成,行为习惯尚未达到自觉,校长的管理可能更多的是“人管人”。校长不敢轻易外出,特别是不敢长时间外出,天天守在学校里,这里转转,那里看看,发现问题亲自解决。当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校长的管理可能是“制度管人”,这个时候校长可以轻松一点,不必一事一议,有什么情况“以规矩成方圆”。当学校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师生的行为成为一种下意识,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规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过多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优秀的外化。在这种文化里面,新进员工也会自然而然受到“熏陶”,很快融入其中,如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个时候,就无需校长天天盯着、制度天天卡着,校长在管理上就可以做到“无为而治”。无视学校发展阶段,将处于发展高级阶段的学校管理模式简单地移植到处于初级阶段的学校,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丁雪峰在《中国式管理悖论》一文中说得好:“流行的未必就好,别人取得巨大成功的管理方法或模式,对你可能是灭顶之灾。把握的方法只有一个:牢记管理方法和模式无对错之分、新旧之分,适用、实用才是硬道理。”实践表明,一味照搬别人“模式”的做法没有几个能成功的。

管理模式没有“急就篇”。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对工业而言,只要有订单,今天加夜班,明天早晨就可以发货。而农业,庄稼从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有一个周期的,急不得,“揠苗助长”就说明了这点。今天很多行业都在“跃进”,说得好听些叫“跨越式发展”,一些校长心里痒痒的,不顾学校的发展阶段,希望“速成”些能显示自己“政绩”的东西来——明明学校办学没有特色,非得搜肠刮肚弄出个“鲜明特色”来;明明管理只是做了些常规工作,非得绞尽脑汁安上个“模式”来……

篇9

一、拒人千里之外的“脸”

走进校园,一脸凝重,标示着我是领导,学生见着跑,老师见着躲,和谐校园里潜藏着诸多的感叹号与问句:“你看校长的脸,整天好像别人欠他多少钱似的!你以为那样别人就怕你了不是?”很多老师如是说。李镇西的平易近人,魏书生有朋友自远方来的热情,无不给接触过他们的人留下许多感慨。试问校领导,“你今天微笑了吗?

二、婆婆妈妈的“嘴”

前任退休的老校长经常告诫老师要做到“婆婆的嘴,丫鬟的腿。”而如今,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实行“聘任制”,落实“绩效工资”,是校长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动辄“末位淘汰制”,扣“绩效工资”等,大会小会说来说去,这样不仅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反而增加教职工内心的反感甚至消极抵抗情绪。新课程强调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而作为校领导的角色又是如何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呢?

三、勾心斗角的“事”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然而,校领导之间的利益之争常在,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表面上口口声声宣扬“团结、有凝聚力的领导核心”,实则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己不正,如何正人?

四、厚此薄彼的“奖”

每学年度教育主管部门都会举行诸如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年度评优等活动。事后总会有人欢喜有人忧,尤其是无德无绩的人评上各种“优秀”后,极大地挫伤了一大批埋头苦干的骨干教师的积极性,评优评先怎一个“假”字了得?

五、无视师生的“苦”

随着社会、家庭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独生子女的教育面临更多挑战,教师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学校领导更多时间高举新课程大旗,走应试教育的道路,眼光集中在学生的考试评比上,任意加班加点,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对于违纪学生,轻者喊来家长,重则开除校园,是谁赋予了领导者这样的特权?上级三令五申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只能是纸上谈兵。科学发展仅仅是一句高喊口号,难道不应该落实到常规工作中去吗?

六、流于形式的“假”

每学期学校总会迎接上级大大小小的检查、评估,只要来检查立即剥夺学生上课的权利进行大扫除,召开紧急会议让师生配合造“假”,事后或许学校会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诚信”品德的养成从何处来?

“以人为本”,“团结进取、富有创新的领导集体”,“和谐校园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等话语常常挂在领导嘴边,频繁出现于各类计划、总结,介绍学校发展的材料中。然而深入思考后,我们也许体悟到越是口号喊得响,往往越是学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更是学校工作尚需努力的方向。为此,笔者认为:

1.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以牺牲学生的快乐去换取分数。校领导应研读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走近学生、聆听学生的心声及要求,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优质服务及健康成长环境;走进课堂与师生零距离接触,进一步了解和体验新课改的特点和规律,引导教师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其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可以说是最多的,若因学校的缺失影响他们的成长,不仅耽误他们一生的前途,也让整个家庭的希望成为泡影。

2. 着眼于教师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课改的深入,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穿新鞋走老路,管理滞后,只能是制约着教师的发展。江苏后六中学抓好常规创造出奇迹,抓严细节,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创造出不平凡;抓实过程,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体制、考评机制、奖惩机制和用人机制,破解了许多教育难题。因此,校领导应多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搭建舞台,促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让英雄处处有用武之地;组建展台,记录教师成长的收获与精彩。

篇10

对寄宿学生的安全教育(如交通、防汛、防溺水、防火安全教育等),要在引导宣传上下功夫,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如:邀请派出所、司法局人员来校进行普法教育,邀请交警来校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等。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安全教育宣传片让学生观看,利用校园广播网、国旗下讲话、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专题班会、周会课、黑板报、宣传橱窗、LED屏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与警示;在不同时期重点提示与引导学生,如:清明时节的防火教育、炎热季节的防溺水教育等,促使学生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并在特定时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预案的演练,如防震、防火、防汛演练等等,进一步培养学生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另外,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多、在校时间长,彼此之间难免会发生小摩擦、磕碰行为。为此,一是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周会课及适当时间教育学生要求团结、知友情、讲礼貌、懂谦让。同时,严格要求班上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不能化解时要及时上报老师,由老师来帮助裁决,避免矛盾激化;对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因自行处理不当引发大的冲突的,要严肃处理。二是值班人员及教师发现并处理学生之间矛盾时要多从正面来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化解矛盾,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中去。

二、管理寝室,提升素质

为创造整洁、文明、舒适、优美、规范的生活住宿环境,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需要加大对寝室的管理。为加强对学生寝室的有效管理,在安排男、女生分开住宿的同时,在寝室的安排上,要定室、定床、定位、定人,把同一个班的寄宿生安排在同一间寝室;如果一个班有多个寝室时,力求使多个寝室连在一起;若出现混合寝室时,也最好让同年级的混在一起,并使混合寝室中的班数最少化,在混合寝室中,同一班的学生须固定在同一区域的床位。这样既方便班级活动安排,又便于值班人员夜间核查学生人数。另外,班主任加强对寝室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选好寝室长,依托班干部,培养自律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意识,如讲究卫生、洗衣晒被、整理内务、勤开窗户、节约水电、按时起居、爱护公物、相互尊重、团结一致等,以此来强化对学生寝室的有效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对寝室的管理,需要完善规章制度。可把寝室管理纳入班主任考核与班级考核内容中,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的条件之一;制定《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损坏公物赔偿规定》等,用规章制度来制约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寄宿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积极进取、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优良作风,要充分利用“优秀寝室”“文明寝室”“星级寝室”等评比活动,激发寄宿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三、以身作则,倡导奉献

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能静下心、坐得住,立师德、比奉献。校党支部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八不准》等教育法律法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以开展“做品牌教师,树个人形象,促学校发展”,“争先创优”,“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教师素质提高年”等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意识品行。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因为许多工作都要求教师在八小时以外来做,且要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不计报酬,所以在做好广大教师工作的前提下,还需要学校党政干部处处起带头作用,发扬奉献精神,在值班督导、早晚辅导、课外活动、夜间巡查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顾全大局。要反对功利行为,树立模范典型,通过身边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和精神力量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进而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四、家校联合,共担职责

寄宿制学校初中学生在校时间长,且他们正在长身体、增智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家长与监护人的督促、支持、理解与配合,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职责。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通过家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电话沟通等方式,加强家校联合,进一步了解、促进、激励学生。在家校联合方面,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一张家庭联系卡,把学生家庭住址、父母情况、联系电话及任课教师的电话等记录清楚。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家长会,通报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家长参观学生的食宿、学习等环境,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校内外沟通。同时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特别要抓好家长接送学生时的个别家访工作,密切家校联系。必要时与家长签订协议,如“防溺水教育协议”“交通安全教育协议”等,目的是要求家长培养学生在家时的安全意识与树立自身的监管义务意识,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开展活动,健康身心

对于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来说,学生食宿在校,因此空闲时间相对较多。为活跃学校氛围,丰富寄宿学生生活,学校应多开展有益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如举办校运动会、单项体育比赛、趣味体育比赛、歌咏比赛、书画比赛、文艺晚会、学生辩论赛、读书演讲赛、各学科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特长,促进个性发展。同时,学校还要组织开展敬老爱老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祭扫烈士墓,邀请老革命、老战士来校为师生国主义教育、革命优良传统讲座,并结合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节假日(如无烟日、禁毒日、交通安全日等)开展相应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知识面与应对能力,培养其适应社会能力与成为合格公民的意识。另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到各村民小组中去宣传环保知识、防火知识等;倡导学生开展“节约零用钱,志愿献爱心”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班做个好成员”,培养学生养成发挥主体意识、弘扬奉献精神、体验道德教育、体会关爱他人的思想品格。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