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提升
作为提高图书馆馆员素养重要途径,较高文学素养对图书馆馆员能够顺利开展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馆员人文修养的重要构成内容,更符合其职业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本文以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文学素养是其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其人文修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提高馆员的服务质量,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图书馆馆员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馆馆员,不仅要能完成图书馆日常的工作,服务好大众,更重要的是还要对文献学、情报信息学、以及图书馆学都能够有所了解,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还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把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表述清楚,这就需要图书馆馆员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所以说,提升馆员的文化素养是其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促进馆员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般来说,文学类的读者总量是最多的,文学类藏书占到总藏书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因此,图书馆馆员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数量众多的文学读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史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读者接近文学经典名著,改变他们对文学名著的态度,以至能够倾情于文学经典名著。(三)文学素养是馆员人文修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作为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可以提升人的气质以及人的品位,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其次,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也更反映生活,可以使个人的人生经验得到丰富。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塑造,让读者犹如身处其境,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能让读者领悟出更为深刻的人生道理。
二、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对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和学习,促进个人文化底蕴的提升
可以说,阅读和学习是培养个人文学素养的重要渠道。阅读对人产生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有的时候,一本好书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好的书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具有崇高的人文精神。因此,图书馆馆员应经常阅读和学习经典名著,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为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夯实基础。
(二)应对文学经典名著有较为客观地把握和理解
文学名著作为文学作品中的典范,可以说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阶梯。虽时间久远,但是却依然魅力无限,意味深沉。因此,图书馆馆员应对文学经典名著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很多图书馆馆员不是文学科班出身,他们自身的文学基础都较为薄弱,阅读经验明显缺乏。想要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必须要对著名的文学作用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只有对这些经典名著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客观地把握之后,才能促进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经常听一些文学讲座
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学讲座,可以说是对一部优秀书籍精华的浓缩,这些文学讲座可以帮助听众在短时间内对一些文学知识获得全面而深层次的了解。图书馆馆员应从分利用职位的便利,经常听一些文学专题讲座,这是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观看一些电视上的文学类节目,这些节目都是聘请专业的教授进行讲解的,非常有文化内涵,这也是图书馆馆员很好的学习途径。
(四)建立有效沟通渠道,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图书馆馆员可以和一些文学爱好者或者是语文老师多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流模式既可以是,对文学中的理论知识的交流也可以是泛泛的聊天,比如可以聊聊某位作家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交流一下当前文学的发展形式,自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同时,图书馆馆员应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因为,写作能力是优秀馆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写作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侧重,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表述清楚,语意连贯,更要体现出文学意境和语言美,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更有利于个人文学素养的养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图书馆馆员的文学素养对促进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地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馆员应探索新的工作模式,转变工作理念,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宫梅玲.高校馆图书治疗馆员应具备的素质[J].图书馆杂志,2005,(02).
[2]周晓丹.图书馆员文学素养提升与文学名著导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2).
篇2
关键词:文学素养英语学习中学生
一.中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现状
1.缺少培养提升意识
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当今教育体制,学习能够应对筛选型考试的知识已然成为学生和家长的首选。如果说,部分家长在学生幼年期愿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积累文学素养,到了中学阶段就不愿意学生在课外阅读浪费时间。甚至可以看到大部分中学生看的课外读本都是满分作文,写作技巧,英语作文模板等。这些书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丰富学生文学素养的,但是,相较于经典的文学作品来讲,其渗透力稍低。如果说语文老师还会推荐学生阅读四大名著,英语老师则不愿意学生消耗时间在阅读英文原著上,因为英语文学作品的原著,不管是从单词、语法或者句式来讲,对中学生都属于较难攻克的级别,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吸收的,不如中文文学作品容易接受。但是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学习者应该去理解其文化背景。学生在被巨量的学习任务掩埋时,也对培养文学素养无能为力。即使他们想要吸收英美文化,但是应对学校布置的任务已经消耗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认为等自己高考结束,没有压力的时候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真到了这个放松时刻,学生的注意力就又会被手机和电脑吸引。提升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的培养意识对培养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来讲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而培养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积累的,树立培养意识,是培养文学素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文学素养参差不齐
在信息爆炸时代,学生获得的信息良莠不齐,在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时,他们尚不能准确地挑出适合自己吸收的信息,因此就导致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参差不齐。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对学生来讲,是一门新的知识也是一种新的文化,当这种文化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碰撞时,会产生分歧,那么有相关文学底蕴的学生,在日常的积累中形成了相应的文学素养,更容易接受这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带来的不同之处。通常情况下,家庭教育氛围较好的学生,在幼年期接触的文学作品较多,所以他们有一定的文学积累,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也比较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同时也有相关的文学积累,在理解课堂知识等方面都有相应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绝大部分家庭都能够重视学生早期的文学教育,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在社会信息的浸染中,不断吸收糟粕文化,让其腐蚀自己已积累的良好文学素养,导致后期学生的文学素养逐渐分化。造成学生文学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
二.中学生文学素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有助于学生扩大跨文化知识
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当中,英语也不例外。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是将英语独立于其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之外,单独学习其语言的运用。而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弥补这一漏洞。阅读文学作品最为培养文学素养的基本方式,成为了学生熟悉和理解西方文化的通道。通过培养文学素养提升跨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学生产生求知欲的时候,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速度更快,更容易吸收课堂知识。
2.有助于学生丰富学习手段
学习英语逃不过听说读写译五个步骤,现阶段中学教育,往往是将这五个部分分割练习。英语是一门语言,更多时候是为了沟通,在沟通时通常是两、三个步骤同时进行,分割练习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则提供了一种综合的练习手段,阅读文学作品同时训练了读、说、译的能力,观看文学影视作品则同时训练了听、译能力。学生在培养文学素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进一步的掌握听说读写译的精髓,在推行全英授课的当下,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3.有助于学生奠定语言基础
文学素养,同时也是一个人的文学底蕴的展示。在培养过程中,学生也在不断积累语言知识,奠定学生的语言基础,如词汇、语法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感。对其英语学习起着促进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写出的文章更叫地道,而有的学生的作文可能只有中国人可以看懂。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从中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基础是地基,是需要夯实打牢的,如果地基都是缺斤少两的,那么往后的语言学习过程就更加困难。文学素养也是一个沉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地查缺补漏,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一门语言,也更容易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4.有助于学生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掌握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前所未有的、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的语句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文学素养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综合能力的掌握,培养语感,简化理解过程,形成英语思维,更加高效的进行英语学习。
三.如何提升中学生的文学素养
1.教师首先树立培养意识
教师首先要树立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在解读文章时注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介绍作者概况、写作背景,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也能帮助他们建构文章框架,弥补了单纯依靠语言进行理解的不足。教师首先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文学素养的重要性,才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影响学生,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课外文学教育时,掌握基本方法,学会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相关背景信息。
2.精心筛选学习材料
在提升文学素养的过程中,学习者和教导者应该慎重筛选学习材料。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英语文学作品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的文学作品会让他们轻视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而过于复杂难懂的作品则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选择合适篇幅且符合学生兴趣方向的文学作品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推动今后的英语学习。
3.养成文学学习习惯
文学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不间断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养成长期的文学教育习惯。例如,每周坚持阅读英文文章,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每月看一部优秀英语影视作品,模仿练习发音等,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文学素养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中和枯燥的日常学习生活,作为一种放松方式,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篇3
【关键词】舞蹈编导 文学素养 艺术意境
文学与艺术具有共通性,且文学对艺术发展的总结与启发,在舞蹈编导中起到了支持性的作用。文学素养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类的优秀素质。培养舞蹈编导的文学素养,对舞蹈创作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舞蹈编导的文学素养对其舞蹈创作能力的影响
舞蹈编导作为一种复杂、综合的实践过程,需要“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上的修养”①,是艺术出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提炼与结晶的舞蹈体现。其中,编导自身的文学素养对其舞蹈创作能力的影响很大。
(一)构建自然的舞蹈剧情背景
舞蹈与文学作品具有共性,在舞蹈剧情背景的构建上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运用文学构思的技巧构思舞蹈剧情。从文学艺术的统一性而言,舞蹈作品的创作和表现本身,就是文学作品的舞蹈艺术化。舞蹈编导的文学素养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舞蹈编导创作能力的高低。如在藏族舞蹈的编导中,地区的藏族与其他的少数民族文化及其文学作品对舞蹈编导自身具有基础性与启发性的作用,其中需要编导者具有藏族的宗教文学素养,如对藏族的史诗、民歌、说唱艺术、藏戏与藏族的打击乐器有一定的研究,才能把底蕴丰厚的藏族文化创作为具有青藏高原风情的舞蹈;第二,运用文学作品结构优化能力使舞蹈剧情艺术化。舞蹈与文学作品一样有着发生、发展和,并运用肢体语言讲述人间的真、善、美和做人的真理。因此,舞蹈编导者的文学素养对舞蹈剧情结构的布局与优化具有切实的支持作用,能以更加简练的舞蹈语言去表达更为精美的舞蹈艺术与舞蹈故事。
(二)创作开放的舞蹈艺术意境
站在舞蹈作品的欣赏性视角,舞蹈编导需要创作一种主题鲜明且外延开放的舞蹈艺术意境,让广大的观众能在把握主题的情况下,结合个人的阅历、心情和学识等领略与欣赏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这是文学形象性思维在舞蹈艺术中的发挥和艺术化的表现。文学素养体现在舞蹈艺术的舞蹈编导中,其表现手法有两种:一是创造一种美的情调。从文学与舞蹈的共性而言,包括以力量美、速度美、造型美、姿态美、表情美与服装美等为内涵的情调。如杨丽萍舞蹈中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情调,她用充满灵性的舞蹈动作,展现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学美;二是创造一种理想的美的境界。相对文学的静态而言,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的、动态的美的艺术。舞蹈动作本身是运用静态的造型及其动态的变化,去展现文学中的各种美,是对舞蹈文学脚本的具象化和直观表现,在舞蹈服装、演员化妆、舞美灯光和舞台布置的综合因素中,会呈现出美的境界,引导人们追求和向往。
二、结合舞蹈编导自身文学素养来提升其舞蹈创作能力的方法
从文学素养到舞蹈艺术的创作,既有舞蹈编导个人的“艺术心灵感受”的天赋才华,也有文学灵感“艺术形式创作”的“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②。舞蹈编导应该立足于自身文学素养,并不断加以提升,进而培养训练自己的舞蹈创作能力。
(一)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训练
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的工作中,具有操作性的训练方法有两种:第一种,通过舞蹈题材类文学作品去学习舞蹈艺术的创作训练。即通过对那些直接描述舞蹈的文学作品,描述有关舞蹈的美术作品、雕刻作品、瓷器作品与其他艺术品等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他与舞蹈相关的服装、舞美与道具制作等文学语言的学习和思考,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舞蹈灵感、舞蹈动作创新启示、舞蹈剧情与舞蹈表现手法等,让舞蹈编导养成文学阅读、文学思考与文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在不断的文学素养积淀中去积累与孕育自己的舞蹈编导才华和灵感,使其成为以后舞蹈编导“厚积薄发”的素材,达成从文学到艺术的自然创作。第二种,舞蹈编导的感悟、灵感与创作心得的写作训练。这属于从舞蹈艺术到文学素养的逆向训练法。实际的心得写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舞蹈编导对其他人创作的舞蹈写作观看心得。这既可以是评价性的心得,也可以是学习性的心得。只要舞蹈编导运用自己喜欢的文字语言,将其充分、恰当和专业地表达出来,就完成了从舞蹈艺术到文学素养的补给与提升。另一种是舞蹈编导对自己创作的舞蹈写作创作心得。这是总结反思性的心得,从个人创作的灵感产生、剧情构思、设计与其他的相关设计,运用自己最满意的文学语言抒发出来,在充分展现自己文学素养的基础上,对自己文学构思与写作能力加以不断地训练和提升。
(二)思想性与技能性的统一训练
思想性是文学作品和舞蹈作品的灵魂,是其主题的根本体现。开展思想性与技能性的统一训练,对培养文学素养创作为舞蹈艺术的能力,以及创作思想性鲜明的舞蹈作品具有积极的作用。训练实践中有两种方法:第一,思想性对舞蹈技能的取舍与规范。思想性作为文学素养的首要元素之一,对文学与舞蹈艺术有共性的严格要求。为了确保舞蹈的整体美,会对那些相对拖沓、多余甚至不够完美的技能动作做出取舍,对那些表达相对模糊或美感不够明确的技能动作做出修正与完善等,以追求单项舞蹈技能动作与整个舞蹈剧情的统一。既烘托主题,也充分开展了思想性的教育,实现文学素养的艺术化及文学与舞蹈艺术的统一。第二,舞蹈技能整体的思想性体现训练。不同思想性的舞蹈题材有着不同的舞蹈技能要求,会以力量美、速度美与姿态美等不同的侧重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素养对文学作品要求的统一性会作用于舞蹈编导的创作中,要求舞蹈技能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如在抗洪救灾的舞蹈中,就会以速度美与力量美来侧重体现其思想性。
结语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同根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互通性和灵犀性。舞蹈编导要站在提高个人内在文学素养、文学写作能力和文学灵感捕捉与积累的视角,去加强个人的舞蹈编导学习,探索具有个性化的文学素养到舞蹈艺术的创作之路,创作出与时俱进的舞蹈作品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及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
注释:
①李凯伟.论新时代对舞蹈编导的“苛求”[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3):66.
篇4
为此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素质和必要的文史哲知识,这样才能够引导读者读到经典的使他们受益匪浅的好作品。假如一个图书管理员不读孔子的《论语》、不读唐诗宋词,对中国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西游记》不熟;不知道外国名作,如《战争与和平》《飘》《老人与海》等,将很难给读者推荐优秀的书,指导读者有效利用图书文献资源,只有具备了充足的文学知识素养,才能够不至于使自己的素养源泉枯竭,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利用推荐的机会,让用户准确地理解,评价阅读的内容,帮助其克服盲目性,最终为用户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以适应信息化、科技化的数字图书馆的需要。从馆员的整体素质状况我们知道,他们大多文学底子薄,基础差,没有阅读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更不要说研究了,所以馆员应当利用在图书馆工作的机会,抽出时间补缺补差,及时有效地吃透中外优秀的经典的作品。中国四大名著之所以百看不厌,经久流传,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作品的深度,把当时人们的生活境况和精神追求淋漓精致地表现出来。听过文学讲座的人普遍认为,文学讲座针对性很强,一堂高含金量的文学讲座,就是一本经典文学作品的缩影,所以,图书馆的领导应当多请有关专家来馆举办文学讲座,馆员应该充分利用每次的学习机会,在听讲座的短时间内,认真吃透某一问题,写出心得体会,使得零散的文学知识能够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另外,现在信息网络便利,图书管理员自己也可以下载一些像于丹说《论语》,易中天品《三国》等这些经典视频,这样可以迅速获得对这些经典作品的了解,同时整合自己和他们的观点。
这种面对面的文学交流讲座,能够激发馆员的强烈共鸣,使得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进而深入文学的本质性特质。要想真正全面学会一门技术或者掌握一门知识,光靠看和听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是讨论,讨论可以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同时改变自己的定式思维。其次是自己动手多写文章,只有这些才能够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且在适当的时候迅速准确的提取应用。写的时候不能满足于阐述清楚,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学特色,有文学的味道,有兴趣的时候可以自己写写诗歌,散文之类的,最终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内涵。导读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是引导读者熟悉图书馆的馆藏,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培养读者对读书的兴趣和爱好。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冷言冷语六月寒。文学素养高的馆员说话时会如春风化雨,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深受读者信赖和喜爱,能在导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反之就容易使读者产生逆反心理,对读书失去兴趣。
现在一些地方的图书馆功能设施都很全,图书管理员和读者可以通过咨询、讨论等形式来达到彼此交流的目的。文学素养高的馆员在工作中就会用自己特有的文学魅力,通过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去影响读者,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学作品,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对某一知识的全面系统的了解,避免读者盲目性的读书而造成的时间浪费,通过这样的良性互动,图书管理员与读者的关系近了,人情味也更重了,从而提高了读者对读书的兴趣,克服在阅读过程中的困难,获得外部支持性的人际资源。
篇5
一、当今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素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面试教育下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不足
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更偏重于应试教育,在该教育体制下的各学校更加注重于学生专业文化的培养,对当代学生的文学素养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但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这种提倡就不免有点苍白无力。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为了在各种考试中,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特别是高考将学生分为文理科,这就使大部分原本文学素养就低的学生们难以接近各种优秀文学,不得不在数理化的题海战术中挣扎来回。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对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重视不足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专业性人才,在一些技术领域对大学生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要对学生减负,但大学生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适应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得不牺牲大部分自由时间来恶补自己的专业知识,希望在以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就使当代社会环境下毕业的大多数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优秀文学少之又少。
(三)当代大学对大学生的文学修养要求不高,大学生缺少学习文学的源动力
当代大学对于学生文学修养要求不高,学校的文学活动不多,无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导致校园里没有良好地气氛。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过分的强调了时效性及利益性,而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文学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学生无利可图,这使得大学生缺少了学习文学的动力,进而很少阅读。文学素养本就需要长期培养,但大学生在大学里既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参加其他业余活动,导致空闲时间减少,阅读的时间更少,这就使得大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的提升微乎其微,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忽略了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四)当代大学生热衷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小说,对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兴趣低
虽然很多大学生对文学类的书籍很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大多数是对于情节曲折、生动有趣的故事类。相对枯燥乏味、较难理解的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阅读情节丰富的小说,特别是女生比较中意虚幻而又美好的爱情故事。当代大学生们面对的诱惑太多,他们宁愿花大量时间上网而不去读书,喜爱阅读散文、诗歌、戏曲等类型的文学作品的大学生很少。
(五)互联网的飞速使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
近年来互联网取得了飞速发展,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具大方便快捷的同时,虚拟的网络游戏也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中能弥补现实中的空虚,获得满足感,因此可能迷恋网络游戏,对文学素质方面的学习及人际交往兴趣降低。
二、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文学素养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化是一个人内涵的体现,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了解、学习、继承以及发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学素养,提高精神品质,丰富精神面貌,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担当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二)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文化素质既是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学生的文化素质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事业发展。文学素养是完善知识结构的基本途径,是职业技能形成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障。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这对形成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文学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生人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质,更能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超脱思想,而且能改变大学生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拘泥于现实的现状。文学素养的提高,也能改变当代大学生一些不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1)学校也应该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增加学校的藏书量,规范借书的流程,增加大学生借书种,改善借书方式。大学的藏书量反应了一所高校的层次,一所历史悠久学科特色鲜明的学校图书馆藏书量也会比较丰富,会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各类学生。相对来说,普通高等学校的藏书量数量少,内容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2)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在阅读上进行引导。不少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不良倾向。各大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学名著,尤其是欣赏古典文学。在图书馆及各大教学楼增设好书推荐栏,多推荐些古典文学类的书。
3)增设文学素养培训课程,开展各种形式的有关文学方面的竞赛。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能够关系到全国人民整体素质提高,有关文学方面的竞赛范围不能局限在高校校校内,应该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在各高校间甚至是全国范围内开展。通过现实利益的引导,一步步加强大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关注从而加强自身的文法素养。
4)从当代大学生本身入手,从根本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课外阅读原则,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经典作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乐于读书,与各类名人大师对话。
篇6
关键词:加强;舞蹈演员;素质
一、舞蹈演员应具备的修养
(一)文学修养 舞蹈演员应该具备对文学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文学作品中汇集了历史上文人墨客的思想和智慧,与舞蹈表演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起到发散思维、提升表演情感的作用。很多舞蹈作品都是从文学作品中发展而来的,舞蹈演员应对作品中的情感和艺术哲理进行透彻地了解,将这种思想关注到自己的表情、肢体中,才能使作品的意义得到发挥,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升华。
(二)音乐修养 舞蹈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的烘托中,使舞蹈中的情绪得到恰当地发挥,提升舞蹈的意境。对于舞蹈演员来说,音乐具备了律动的依据,能够刺激演员的听觉,适当提升舞蹈演员的艺术表达能力。同时,音乐有着非常规律的节奏,通过对音乐节拍的把握,能够更好地对舞蹈的艺术性进行表达,展现舞蹈的故事性,使观众能够在观看舞蹈的同时,产生与舞蹈演员同样的情感共鸣。
(三)舞美修养 除了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之外,美术与舞蹈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在舞台构图、舞台布置、服装、化妆及道具等方面。通过对美术的学习,能够使舞蹈演员在表现舞蹈的过程中,对角色的特点进行展示,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凸显舞蹈演员的表演功底,使舞蹈的艺术性得到发挥。
二、如何加强舞蹈演员文化与专业素质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舞蹈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凸显,舞蹈演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具体来说,提高舞蹈演员文化与专业素质的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舞蹈演员的文学素养 很多舞蹈演员从小就开始接受训练,文化水平比较低,尤其是语文水平较低,限制了舞蹈演员对于戏剧的理解能力。因此,应积极加强对舞蹈演员的文学素养教育,为舞蹈演员量身打造文化课程,对经典着作、剧本、诗歌及散文进行学习,背诵经典段落,使舞蹈演员能够学会鉴赏、理解作品。课余时间,舞蹈演员应有针对性地阅读书籍和杂志,扩大自己的阅读面,使自己能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能够更好地领悟作品、感受作品,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作为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为舞蹈演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定期开展文学交流会议,使舞蹈演员之间共同对文学作品展开探讨,互相帮助、共同提升,最终实现整体文学素养的提升。
(二)提高舞蹈演员的音乐素质 音乐与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舞蹈演员不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对于音乐中蕴含的感情无法理解,也抓不好音乐的节奏,无法实现对舞蹈的表现。因此,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应加强舞蹈演员的视唱练耳训练,如联系钢琴、打鼓、五线谱等,使舞蹈演员的音乐感受能力得到提升;此外,应使舞蹈演员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让舞蹈演员多多地聆听各种音乐歌曲,并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和内容,从而形成不同的音乐感受。最后,应让舞蹈演员学习各个地区、国家的音乐历史,感受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明确各类音乐的特征,从而更加深入地钻研舞蹈表现技巧。
(三)要不断地加强文学和各种艺术的修养。因为,舞蹈是一种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的艺术,舞蹈和音乐、美术、诗歌有最为紧密不可分的关系,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一个舞蹈演员没有一定的音乐和诗歌的素养,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将会大受影响,如此,也可以说舞蹈是不可能跳好的。舞剧是舞蹈和戏剧艺术结合的一种舞蹈体裁,舞蹈演员担任舞剧中的角色,具有一定的戏剧知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各门艺术既有其特性,也有其共性,所以,能具备和掌握各种艺术的知识,对舞蹈表演会有莫大的帮助和教益。
(四)提升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 舞蹈动作和形体是舞蹈精神内涵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唯有通过优美的形体动作,才能够将舞蹈的内涵进行充分展示。因此,舞蹈动作技巧是提高舞蹈演员表现力的基础,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及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首先,应加强舞蹈演员的基本功,对身体的灵活性进行训练,使舞蹈演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其次,应增加对舞蹈技巧的讲解和演示,让舞蹈演员通过教师的示范、视频资料的示范,反复练习来领掌握舞蹈技巧。最后,要加强对舞蹈演员的表现力,让演员学会用舞蹈技术来展现良好的舞台表现效果,与观众形成感情共鸣,使台上台下共同陷入到舞蹈的情感和意境中,从而有效提升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如今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已不单纯的只是上好一堂课,而更多地体现为如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尤其需要正确把握自身职责的转变,积极领会现代社会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应兼顾自身素质的提升,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现实要求。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等社会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一体涵容的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因素。文以载道、载情、载史、载文。另外,语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处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创设出语文知识应用的现实情境来。其次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知识方面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语文学科知识,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对这些必须达到全面扎实、尽可能做到精通,对其所有问题都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解读教材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随意的。教师理解文章肤浅,我们的孩子自然也会肤浅,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而且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用心感悟,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加工,感染我们的孩子,内隐地使他们提高审美素养、道德情操,提升人文修养。
二、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
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则主张教学活动以教师为本,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学生围着教师转,绝对服从教师。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厌烦、疲倦,缺乏思维和积极性。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师生平等、民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者、引路人。
课堂是显示教师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的活力。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的帮助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从讲台走向学生,与生为善,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
三、加强文学素养储备
篇8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语言素养 培养 提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要求,而高校,也正承担着文化软实力建设重任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高校艺术教育中。语言是艺术修养的外在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基本素养,可以从一个人日常的言谈举止中窥见一斑。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身为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一名教师,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且全面提升语言素养。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中对于语言素养的培养并不乐观,很多学生也极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些非主流的网络语言,甚至有些学生在平日的交际中不注重语言修养,使用一些攻击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高校艺术教育就应该重视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一、以文艺关怀为起点,全面认知语言素养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文艺关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认知素养。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对语言素养的教育是一项基本技能,试想如果一个人在交际和交流中,没有基本的语言素养,何谈后面的交往、沟通、合作呢?
因此,笔者认为,首先高校艺术教育应该以文艺关怀为起点,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素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配合教学、自觉提升。比如举办一些交流会、面试会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在平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语言素养很重要,甚至作为第一印象的语言素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模拟的“面试环节”,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对语言表达、语言表现力、逻辑能力、语言、口语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目的是让学生全面认知语言素养。
二、以人文学科为基点,逐步提升语言素养
认识到了培养语言素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语言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语言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人文学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发挥着提升高校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使命。
比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将这门课程当成一门普通的课程,上课的时候也是走马观花的形式,以修满学分为目标,上课也是心不在焉,对于一些课后作业也是草率完成。当然人文学科不仅仅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课、一些诗词欣赏选修课、心理学选修课等等,都是人文学科的范畴,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人文学科的学习,逐步提升语言素养。
笔者曾经看到有一位诗词欣赏选修课的老师,其做法让我欣赏和折服。他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整理出来,个性化地设计选修课,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学期下来,这位老师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而那些照本宣科的教师开设的选修课程往往才三三两两,到学期末,人越来越少。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先是讲了很多的故事,很多的古代诗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比如在谈到《滕王阁序》时,谈到了关于才子王勃一生的经历,逼人的才气却遭遇早年夭折、天妒英才、不免惋惜,并且在讲这些生硬的古诗词时,谈到了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背景,学生们听得入迷。后来学期结束,这位老师布置的一些古诗词的背诵,学生们也都乐意熟读、背诵,潜移默化之间提升了自己古诗词方面的涵养。这位老师在体会中提到,“要用魅力去吸引学生,而不是用纪律去约束学生”,我想,关于人文学科的教学,这位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抓好语言素养提升,就要搞好人文学科,抓好人文学科,就要从如何吸引学生的目光来着手,可谓环环相扣、不可分离。
三、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持续提升语言能力
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的特色,也是每个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最直接的来源。因此,要想提升艺术教育中的语言素养,就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向上的、良好的校园文化。
经过笔者的观察发现,打造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比如我校每年举办的辩论赛。在辩论赛上,每个院系、每个班级都会挑选出一些学生参与比赛,在筹备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寻找辩论赛的相关资料,通过不断写作、朗诵,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以外,学校每年还会组织读书节、征文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也能将相关的材料进行整理、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写作、思考,关注新闻、关注文学,这些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除了这些活动,校园文化的打造还是要落到实处,并且要全面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优秀的校园文化的指引下,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比如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有的班级每年利用寒暑假机会,到外地进行调查,而调查问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与被调查对象之间的交流,并且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应该积极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要靠每一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护,优秀的校园文化也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活动上,更体现在学校对于平日校园管理、学风管理等方面,只有让整个学校的各项日常管理纳入规章制度,才能有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四、以艺术修养为目标,自觉抓好语言素养
艺术教育的宗旨是要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以便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与社会接轨,并且在培养和提升艺术修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切实自觉抓好语言素养,通过开展阅读、实习活动来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并且自觉完成语言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在我校平日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有不少班级会自行组织一些活动,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比如,曾经有一个班级的学生,自发组织去附近的博物馆展览室做文化讲解员,以便提升自身能力。在做文化讲解员的过程中,学生们寻找了相关的资料,并且在平日的交流中克服了不少困难,不仅提高了语言素养,学习了礼仪等相关的文化,也增长了见识,提升了修养。最主要的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看到学生对于抓好语言素养的自觉性的提升。在他们看来,语言素养的提升已经不仅仅是提升艺术修养的必经之路,更是接轨社会、实践社会的必要举措。
此外,还可以通过看一些艺术展等形式来提升艺术修养,兼并抓好语言素养的培养。曾经我校举办过书法展、绘画展、摄影展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修养,培养情操,语言素养的提升也就在这些艺术活动中得以提升和强化。
总之,语言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语言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这种不被重视不仅体现在学生中,也体现在不少教师的观念中,观念上的淡薄、行为上的局限性,也就导致了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中不让人满意的语言素养现状。笔者认为,高校艺术教育中语言素养的提升和培养是任重道远的,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只要学生和教职工,乃至整个社会对这个问题加以关注并付诸行动,相信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语言素养的培养会带给我们别样的精彩并收获惊喜和成果!
参考文献
篇9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儿童文学理念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全新的文学理念,需要跟目前的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结合。教师需要掌握跟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匹配的儿童精神需求以及儿童审美的实际需要,并且以此为基础,充分分析儿童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龄条件下的内心世界。例如可以举行一系列活动,将学生们的具体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美术活动方案,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例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美术活动“脸谱变变变”,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相应的京剧脸谱图片,其次是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掌握和收集京剧的传说、人文故事、音乐、历史传承及流派变化等,通过多种经验的积累和相互补充,使自己的文化知识得以丰富。儿童年龄较小,接触范围不广,其基础知识准备不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跟儿童一起参与图片、故事、音乐的收集等,让幼儿对京剧脸谱有初步的知识积累,借此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
2.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进一步改善儿童文学教学水平。想要实现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断阅读国内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将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扩宽,提升感悟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例如:选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皮皮鲁》等。又或者是选取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二)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充分分析儿童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儿童的情趣。掌握儿童的情趣方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儿童的思维角度为基础,不断发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情趣点。以这个情趣点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捞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狸卖空气》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抓住教学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使小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课文诵读的乐趣。
二、结语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素养教育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更重要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传授。所以说,不断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地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其实语文素养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同时还需要教师能够做一个积极的引导,从各个方面感受语文素养的魅力。从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研究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语文深阅读被边缘化
伴随互联网以及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很多的学生都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他们身上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以致于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特点。电子阅读、网络交流等已经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纸质的阅读逐渐被电子阅读所取代,学生通常喜欢通过网络的方式来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而对于纸质的阅读则逐渐失去了兴趣。电子阅读催生了学生浏览式的阅读,这种方式的快速阅读使得学生的阅读处于浅阅读层次,不利于学生从电子阅读中获取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影响学生对文学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不利于学生以后语文学习技能的提升。
(二)受高考的影响,教学重分数轻语文素养的提升
高考是人生第一大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重视考试分数的提升,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以高考为导向组织语文教学,让学生围绕考试的标准和范围进行学习,考试有的内容必须学,没有的也要了解,一切围绕分数的提升展开,自然就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只会纸面上的做题,所有的语文知识只能通过试卷来体现,无形之中弱化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以后在社会上成功的交往和交际。
(三)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
很多的学生由于高中学业压力的加重,在语文的学习上没有注重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发展,学习的范围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教师指定的内容。以致于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出现语言层次逻辑混乱,论述没有重心等现象,不利于学生将自己学习的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语言表达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高中语文的学习在获取语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现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例如在鉴赏李商隐《锦瑟》的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缺乏知识,很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境。在诗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意象,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这些意象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却构成了诗歌的意境。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就很难理解诗的意境。
二、新课标下提升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提高高中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质
要想更好的开展高中的语文素养教育工作,首先就需要高中的语文教师能够具备专业的语文素养,并且能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同时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准确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标准。此外教师还应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和分析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做好教案的编写工作,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就是要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合理的运用当前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并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将语文素养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三)将语文素养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而应该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让教学工作真正的走进生活。尤其是对于语文这门需要长期积累的课程,要想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在课堂之外积极的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积累知识,为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作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教育策略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素材,抒发真实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周记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一些遭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发现,身边同学的趣闻、女生与闺蜜之间的点滴琐事、寄宿生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等等诸多问题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教师在语文素养教育过程中从字词入手,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能力进行规范,进而通过改良阅读写作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素养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