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分论点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的分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制度;产权
一、新旧制度学派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二者关系的不同
理解
自从熊彼特( 1912) 提出“创新”理论为核心的动态发展理论以来,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制度经济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理解。
以凡勃伦等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坚持技术变迁决定制度变迁的观点,将技术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动态因素。凡勃伦指出:物质环境( 技术) 决定制度,因而制度必须随着物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它就是对这类环境引起的刺激发生反应时的一种习惯方式。而这些制度的发展也就是社会的发展;物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制度同过去的环境相适应,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天天都在变化的环境( 技术):制度具有保守的倾向,除非是出于环境的压迫而不得不改变,一般总是无限期地坚持下去。凡勃伦强调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但他并不否认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他认为,制度的创新一般会促进技术的进步,商业制度导致新技术的引进,导致新技术在私人利益而非社会利益基础上的
利用。
诺斯1973年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当然,有效率的组织的产生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产权以便对人的经济活动造成一种激励效应,根据对交易费用大小的权衡使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实现经济增长,那就是因为该社会没有为经济方面的创新活动提供激励,也就是说没有从制度方面去保证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应该得到的最低限度的报偿和好处。”诺斯通过对经济史中两次经济革命的重新解读,对产业革命是技术进步的结果的论点提出质疑,认为只有制度变迁才是历史演进的源泉,充分论证了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以及产业革命的决定性作用,他强调改进技术的持续努力只有通过建立一个能持续激励人们创新的产权制度才能提高私人收益,产权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任何国家的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和进行技术创新时都离不开有效的产权制度。
同时,新制度经济学并不否认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影响,认为技术创新对改变制度安排的收益和成本都有较大的影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技术和制度是由某些共同原因所决定的创新过程。
二、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的市场制度视角分析
就竞争性市场制度视角而言,市场制度在技术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纳尔逊十分强调市场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他认为市场经济的技术创新制度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力,它的多元化是对付技术创新内在不确定性的唯一有效办法。
我国学者柳卸林也指出,市场制度最大的功能,在于自发地培育创新,使技术创新成为一种自组织过程。他认为市场本身便是一个创新过程,它能够自动地使企业或个人甘冒创新风险,通过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市场制度的最大功能在于形成了一种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竞争环境,从而大大提高创新的效率。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国防工业很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国防工业进行市场化改革,首要任务就是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把国防科研生产单位转变为具有独立利益的市场竞争主体。实行军民融合,就是要建立军品与民品生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自成体系, 条块分割”的局面, 实现市场功能和计划功能的有机统一。军民融合,要求非军事专用的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把眼光转向更为广泛的市场,民用企业也可以更多地进入国防工业领域,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展开公平竞争。这就要求在国防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中,必须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国防工业科研生产领域,扩大军品市场的竞争范围和程度。竞争压力的增强和追求利润的动机会促使形成一个竞争性的环境, 大大提高创新的效率,从而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此外,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法人地位所带来的追求利润动机,还将促使其更多地将可以转为民用的技术通过自我发展或技术转让的方式应用到民用领域,而民用高新技术企业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蓬勃兴起,它们机制灵活、起点较高、重视高新技术的开发,可以将其比较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国防工业领域,及时有效地为军工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弥补军事装备技术出现的断层从而加速技术创新扩散,使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军民融合有助于国防科技工业市场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乃至整个国内产业界的技术创新。
三、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的产权制度视角的分析
以激励性产权制度视角而论,激励机制的形成,依赖于产权制度的安排。技术创新通过重新组织生产要素和生产经营系统,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供给或建立新的企业组织,这一过程的实现依赖于与创新有关的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从而离不开激励。正如布罗姆利所说: “任何一个经济体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个人行为形成一个激励集,由此鼓励发明、创新和勤奋以及对别人的信赖并与别人进行合作。”产权制度之所以最能够给创新者以刺激,在于它直接规定了创新者与创新成果之间的所有关系。因此,有关创新主体与创新成果之间关系的产权制度就成为激励创新主体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目前, 我国国防科技创新的主体资源总量不足且结构单一,没有真正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由国家投资并所有, 军工企业、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和个人仅仅是国防科技创新的直接生产者,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没有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利益主体。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使产权结构由一元结构向多元结构演进,可以充分调动各级投资者与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国防科技创新资源植根于整个社会。成功实施军民融合的关键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不断调整国防工业企事业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明晰责权问题,把军工科研生产单位转变为具有独立利益的市场竞争主体,提高军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提高国防工业的总体效益。国家依靠国防科学技术提高整体竞争力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国防科技的军民融合程度,这需要促进国防科技成果在国防科技创新主体间的交易和应用。由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成本较高,国防科技面临较大的外部性。科斯认为在交易成本为正的情况下,初始的产权界定就会影响交易效率,也就是说明晰的产权界定可以降低外部性和交易成本。因此,包括有形资产产权、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在内的产权制度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将给我国军工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根本而持久的激励,从而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持续提升。
四、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的市场困境和制度障碍
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是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下进行的,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军民融合不仅需要军民技术、经济兼容,也意味着体制兼容。然而,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军事科技资源、军事科研活动相关制度安排与民用科技资源、民用科研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如产权制度、配置机制、价格机制、科研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因此,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是一项涉及多因子、多目标、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第一,背景的复杂性
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首先面临着制度层面的路径依赖。军事科技资源开发中的军民融合涉及到军队科研单位、民间科研单位以及政府的方方面面,相关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成为构建军民相容的制度安排的主要障碍。首先是军事科研单位由于在科研设备、科研项目、科研人才等方面的沉积成本和互补效应,军事科研活动更愿意在原有基础上投入人力与物力,而不愿改变让民用企业参与其中破坏原有的状态与平衡。其次是民间科研单位在市场体制下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民用科研单位未必能够迅速树立起军事科研的保密意识、质量意识、时间意识、服务意识。再次是政府在军事科技资源的军民融合上政府发挥着制度供给、决策规划、组织、协调、激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势必要求改变原有的决策方式、管理模式,打破原有的资源配置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
第二,主体的多元性
军民融合不仅涉及微观层面的军民科研单位,还涉及到宏观层面的政府与军队,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导致在制度变迁的目标模式选择上以及在制度的运行上难以协调一致,可能面临着较高的制度寻找成本、设计成本以及实施运行成本。在一定意义上军民制度相容的实质是彼此体制、管理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制度趋同,同时涉及军队和地方现行科研资源运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调适问题,即军队应借鉴、利用民间较为灵活高效的科技资源的开发、配置与使用制度,民用企业应能适应军事科研对保密、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军民融合不仅需要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与调适,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需要修改或废弃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及时制定一些新的法律法规。
总之,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讲,军民融合就是要打破军民分割的技术创新体制,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军民融合的状况及其效率取决于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的效率。因此,军民融合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范畴,更是一个制度范畴,它涉及一系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以及它们的实施机制耦合而成的制度体系的变革。军民融合之所以能够促进技术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与军民有机联结相适应的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变革能够推动技术
创新。
参考文献:
[1]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 载[美]R. 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J].上海:三联书店,1991.
[2]袁庆明.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道格拉斯·诺斯. 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9.
[4]龚国平.基于制度视角的我国军民结合技术创新效应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