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障电视节目安全优质播出。关键词:电视;硬盘播出;升级改造;安全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电视播出系统在区县电视台常常称为播控中心,安全播出是电视台的生命。随着广电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播出安全问题始终是电视播出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我台早期的两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不仅采用的都是数字处理-模拟播出模式(简称老播出系统),而且老播出系统素材存储空间(约300G)比较小,不能长期存储已播素材,两套播出系统的播控软件版本又不一致,素材、数据库不能共享。这种工作模式工作效率不高。
在新系统的设计中,我们同用一个版本的播出软件,添加了二级存储系统。真正地解决了素材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在确保播出系统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根据这次升级改造的要求,对老播出系统中周边模拟设备进行了适当应用,不浪费投资。
我台新闻综合、生活资讯两个主要频道的周边设备部全采用国内品牌(北京格非视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全数字化模块机箱及相关设备。新增的信息频道则采用两套老播出系统中的数字处理-模拟播出模式设备。
一、设计思路
电视播出系统是电视台的“心脏”,是一个多功能技术系统。主要功能有:完成节目的上载、播出,对节目播出方式进行实时控制,叠加台标、时间、字幕等。
在进行播出系统总体设计时,要从系统的运营成本、效率、资源共享、图像质量、操作性、安全性等方面去考虑。
整个播出系统由节目上载、审查、播出编单、播出控制、监看、素材存储与管理等部分构成。播出控制是整个电视播出系统的核心,需同时采用“主备热备份”、 满足信号源灵活调度、应急处理设计方式来保障不间断地播出。在操作软件和硬件的选择上应采用先进、可靠、强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易操作、便维护。
二、上载、播出、存储系统和网络系统设计
(一)节目上载站
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节目上载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我台通过网络实现上载站点与播出站点分离的上载方式。在上载站制作好的节目素材可以先传送到二级存储磁盘阵列中,待到播出前再由播出管理软件自动迁移到播出视频服务器进行播出;对于立即需要播出的节目素材,只要将制作好的播出素材实时上传到播出服务器存储磁盘进行播出,省去素材迁移时间。
(二)播出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的工艺质量、磁盘阵列功能、视频服务器的设计等,对安全播出的可靠性、稳定性对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我台电视硬盘播出系统采用北京格非视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Magistream_X多通道视频服务器,一台视频服务器可承载4个频道的播出。国内多家电视台也有应用此服务器作为多频道播出的实例。
该服务器具备三个供电模块,供电可靠,可7×24小时稳定运行。支持多视频文件格式,视频可采用MPEG2数字编码压缩的8Mbps、12Mbps、15Mbps和25Mbps码流进行传输播出。采用嵌入方式,支持SDI音频嵌入式信号的输入与输出。服务器支持最短5秒的素材的播出,配置双千兆以太网接口;也可内置大容量硬盘阵列,容纳1个月以上的播出素材。
(三)二级存储系统二级存储系统概念的引入,为大容量长时间节目素材保存提供了解决方案。随着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发展,其性能已变得越来越优异。节目素材的存储逐渐发展到网络异地、离线等存储。
我台在设计二级存储系统时,采用了12盘位SATA智能存储阵列,12×2TB 企业级SATA硬盘POWERPC独立RAID控制器RAID5+HotSPare 热插拔技术,使其存储空间达到21TB,双电源供电。保证了节目素材有足够的存储空间。
(四)网络数据交换与通讯电视硬盘播控系统利用网络将各个功能模块整合,实现了素材传输、数据传输以及设备控制,具备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我台在电视硬盘播出系统设计时,特别注重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各个服务器、播控站、上载站采用千兆网络交换机进行连接,系统周边控制设备通过百兆交换机进行连接。冗余网络架构,特有的多网段工作模式确保播出系统网络运行各司其职又互为备份。基于网络IP的设备控制的功能实现了播出设备的最大化共享。
三、播出控制系统设计
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软件以SQL Server数据库为核心,由播出单编辑软件、素材上载软件、广告管理软件、素材迁移软件、素材审核软件、播出控制管理软件及设备监控管理软件构成。
(一)播出工作站功能特点
我台电视硬盘播出系统中各频道播出工作站实现对相应频道外来信号、主备切换器、键控器和字幕机等自动控制。播出控制工作站软件可以自动检测设备的状态,如播出设备出现故障,播出控制软件会自动切换到备份信号,当主播控机出故障时可自动采用备播控机接替切换台控制权并报警,保证播出不中断。
系统中任意播出工作站均支持数据备份,当部分工作站发生异常时,可以从其他路径复制数据文件到本机。播出站重启播出软件后,可以复原节目单继续自动播出。每天节目播出结束可以自动调出第二天节目单,在转播节目不定时长的情况下,设有快捷方便操作。
(二)播出控制系统
我台硬盘播出系统选用完善的控制通讯技术,选用的Nport5610-16网络集中控制器可以地通过网络对视频服务器、切换器、键混等实现精确控制。
视频服务器在播出控制上可精确到帧进行节目播出。同时,也支持离线播出功能。在播出控制站出现异常时,播出视频服务器依然能够按照原运行的节目播出单维持正常播出,保证播出不间断。再此次升级改造之前的老服务器不支持这种功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频道分控系统设计
电视硬盘播出系统以视频服务器、相关工作站、存储器及周边设备构成。我台电视硬盘播出系统设计如下:
(一)频道切换器系统
以视频服务器信号、垫片信号、测试信号等作为频道的播出信号源。采用主备16*4切换器+2*1开关完成信号选择和主备通道应急切换方式进行频道信号切换。通过键混器实现字幕台标的混入。
(二)分控系统周边设备
分控系统主要对信号分配及通道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数字、模拟音视频分配器,AD/DA转换模块,音视频解嵌器,帧同步等模块,还包括数字切换器、键控器等设备。
1、16*4切换器:16*4切换器是一款适用于中小型播出系统的标清数字信号调度切换设备。采用双电源设计模式和主机与遥控面板分离的设计结构,既保证电源安全性,又实现用户远程控制。支持对16 路标清数字信号的独立的2 条母线输出切换,通过同步基准信号可实现同步切换处理,确保切换瞬间图像无闪烁、静音。完全满足播出信号输出、演播室信号回传要求。原有的大连捷成16*2模拟切换器是无法完成的。
2、2*1自动切换器:每个频道配置1台2*1智能数字二选一自动倒换器,该设备具备信号自动侦测、报警提示、自动切换、断电直通等功能。
3、键控机:每个频道各配置一台键控机,内置台标发生器,具有HD-SDI接口,可直接完成台标与背景信号的混合。台标发生器可以备份4路台标任其选择,台标输出内置帧同步处理;支持断电直通功能;可离线对台标进行调整。
4、数字音频处理器:EAP70D数字音频处理器是一款高性能专业视音频处理设备,可以对其嵌入的数字音频进行音量增益处理,自带的监听音箱可以方便用户直接监听处理后的音频效果。支持对高标清数字信号内的8个声道进行独立处理,能轻松调节音量。
5、画面监控系统:对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系统来说,播出监视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播出系统需要监听、看的信号众多。我台在新系统中,采用了MVS-X系列多画面分割器,利用47英寸大屏幕显示器进行分割,主要功能和特点有:(1)支持SDI、HDMI信号输入; (2)DMI、VGA输出;(3)4:3与16:9显示方式可任意选择;(4)支持音频VU表与PPM音柱显示;支持图像波形、音频波形,包括亮度、矢量图;(5)智能报警,并能在大屏上显示;(6)软件支持多种画面分割方式,使用方便。
采用画面分割器+大屏显示的方式美观大方,大大简化的系统连接,可节省安装空间,还可以灵活地根据信号源的变化改变显示方式,便于管理、维护,是一种全新的集成功能系统。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创新理念
注重人文关怀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理念和方法。党的十七大在阐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时又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些论述明确了思想政治课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的基本理念
1.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维度和终极目标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注,是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它要求要从多层次、多方面来满足人们的感受和要求。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注重人文关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摒弃过去那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而采取居高临下、空洞冗长的说教式、灌输式思想教育的方法,将尊重人、理解人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让学生形成一种人本理念。
2.人文关怀方法与思想政治课具有内在契合性
创新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是现实的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社会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利益关系的多样化,这些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成长环境。因此,思想政治课也必须要适应新情况新要求,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来看,其教育本质上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和提升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使他们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人文关怀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之后,国外的文化和各种思潮随着西方的价值观涌入国内,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主导,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成熟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和社会生活经验,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尚在形成之中。当他们面对多元的文化格局、多重价值观的冲击时,难免会对西方文化产生兴趣并受到其价值观的影响。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是提升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因而,实施有效的人文方法,积极探索人文关怀论,深刻反思传统思想政治课的弊端和偏差,正确找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基础,是提高现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创新的对策
中学思想政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认识到: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方法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拓展和创新。
1.创新和强化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人文关怀方法理念是对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理念创新是方法创新的前提,人文关怀首先是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工作理念,在
指导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实践中才成为一种方法。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树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贴近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出发,了解学生、关心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进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使得中学思想政治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建立确保人文关怀方法实施的长效机制
切实可靠的机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中学思想政治课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中,建构中学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机制。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会遇到学习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这就要求要加强调研,建立健全信息汇集和反映机制,使得教师能够快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间寻求一个契合点。其次,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早发现、早干预是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的前提,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
3.拓宽中学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的路径
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注重学生社团这一重要人文关怀途径。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正确地培养和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其次,重视校园网络这一人文关怀的新途径。以人为本,加强“虚拟空间”的人文关怀,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发展成学生满意、师生互动的平台。最后,校园环境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的人性化管理、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校园内设施的人性化设计都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思想情操、行为习惯、意志品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4.加强人文关怀方法的现代传媒载体建设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来说,应积极吸收现代传媒载体发展的新成果,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主体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因此在进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将现代传媒载体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方法中来,创新和发展与人文方法相协调的网络载体。网络载体是现代传媒载体的代表,它的平等性和非强制性等特点与人文关怀方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能够克服在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增强亲和力,从而提高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林静.人文关怀:学校德育工作的另一种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5).
[2]高蕾.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的价值趋向[J].理论界,2005(2).
[3]余小茅.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的别一种思考[J].教育科学,2002(10).
[4]王春锡.人文关怀:学校教学的新价值取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3(7).
[5]李敏.人文关怀:教育转型期师生交往的新需求[J].教育探索,2003(11).
篇3
关键词 企业;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1-0215-01
1 当前服装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服装生产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服装企业存在着设备老化、产品单调陈旧、技术落后、生产停滞不前、销售下滑的现象。为了使企业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这些企业被动地靠降低价格来维持现状。可是结果不如人意——由于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劳动力工资不断上升,最终导致企业负担日益加重,工人的积极性每况愈下,(劳动报酬得不到保障,大批工人流失)有的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
边缘。
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在服装生产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刻不容缓,十分必要。
2 实行科技创新的基本原理
科技创新,就是根据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原理的创造和发明的全新的各种生产,生活和技能与手段,是一个特定区域内以前未出现的技术形态,它具有全新的技术内容,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劳动力以及整个社会发展起到全新的推动作用。
3 科技创新的方法
科技创新的方法,是创造学家从大量成功的创新实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关于创新的经验和技巧。主要是研究在创造发明和创新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设想,产生新方案的规律、途径和方法。常用的创新方法有:
1)组合法:组合法是指按照一定技术原理或功能目的,把现有的科学技术原理或方法、现象、物品进行适当组合或重新安排,以产生发明创造新思路或新成果的方法。
2)移植法:是一种将某个技术领域的原理、方法或成果引用到不同技术领域或相同技术领域的其他研究之上,用以创造新的技术产物或改进原有技术产物的创新方法。具体形式包括技术原理式移植、技术手段式移植、技术结构式移植以及技术功能式
移植。
3)联想法:联想法是一种人们利用大脑的联想心理机制,由一种事物联想另一种事物,并由此形成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案的创新方法。主要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
想等。
4)设问法:设问法就是通过提问来发现事物的症结所在,继而进行创新与创造发明的创新方法。巧妙的设问可以启蒙想象、开阔思路、引导创新。
简而言之:①能否他用?即现有的产品或发明成果有无其他更多的用途。②能否借用?过去有无类似的东西?利用类比能否产生新概念?过去有无类似的问题可以模仿解决?能否以现有的发明引入其他创造性设想?③能否改变?现有的产品能否作某些改变,比如颜色、形状、声音、味道、式样、花色、品种以及制造方法能否改进。可否通过旋转、弯曲、扭转回转等方法加以改变?改变后的效果又如何?④能否扩大?现有产品能否增加使用功能?可否增加新成分?能否增加频率、尺寸、高度、强度?能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价值?可否附加功能提高性能?⑤能否缩小?现有产品能否减少尺寸、缩小体积、减轻重量?能否省略某些部分或者零部件?能否浓缩化、微型化,能否分割、简略?⑥能否替代、现有产品能否用其他原理、其他材料、其他方法、其他结构、其他工艺、其他动力、其他成分、其他设备来代替?⑦能否调整?现有产品或成果能否调整原有布局?有无可互换的成分?可否变换配置、顺序、模式?可否变换操作程序?可否变换因果关系?⑧能否颠倒?现有的事物能否从相反的方向来作考虑?位置能否颠倒?关系能否颠倒?现有产品的工艺过程能否颠倒?上下颠倒、内外颠倒、正反颠倒。都有可能产生新的
效果。
4 科技创新的内容以及运用科技创新产生的效果
科技创新的内容就是通过科研活动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增加科学知识的总量,以及用新的知识,通过不断实验、发展和应用,从而使创新的知识形态转化为企业、社会经济实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内在动力的活动过程。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材料创新过程。材料既是物质生产手段的基础,也是生产工具和加工方法作用的对象。材料创新是整个科技创新的基石。简而言之就是开发新的材料,或者使原有材料发挥新的
用途。
绍兴永塬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开发拳击袋产品的例子,便是一个佐证。2009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侵袭而来,对服装生产企业的负面影响与日俱增,使该公司的销售逐月下滑。为了寻找新的机会,该厂技术人员从广交会上了解到全球最大的拳击袋采购商正在开发一种新的拳击袋材料,但由于它的材质未通过新欧洲标准的环保检测要求而不能进入欧美市场。于是,该厂的技术骨干立即研究对策进行立项试制,经过反复实验与研究,终于成功地通过了新欧洲标准的环保检测要求,与客户建立了拳击袋贸易合作关系。
其次是工艺创新过程。工艺创新包括生产工艺的改造和操作方法的改进。
绍兴永塬纺织服装有限公司自从进入美国拳击袋采购系统以后,不久便得到了第一批采购订单,但客户对该产品的缝制工艺作了特别的要求,即袋口与链条的连接处要新增一个打叉的方块,但缝制的方法要从原来的直线改为“W”线,目的是为了提高袋子悬挂使用时的牢度以便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这就给生产工艺增加了新的难度。为了使科技成果得以应用,该厂技术人员通过了3天的努力,对车间里的2台闲置设备进行了改装和技术攻关,并根据客户的工艺单进行了反复调试,使这一课题迎刃而解。全面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合同订单任务,获得了客商的信任。
再次是工具创新过程。工具是企业生产进步的必要手段,生产工具的创新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生产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该厂随着拳击袋订单的逐步增加,客户不但对产品质量要求有所提高,而且要求每一批产品的出货时间必须提前。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该厂及时配置了2台电脑打叉机,使每一批产品的生产周期比工具更新前加快了近3成。
最后是实现产品创新过程。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只有及时改造老产品,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绍兴永塬纺织服装有限公司虽然在08年通过了可口可乐公司的验厂,但始终没有订单。原因是产品比较简单、陈旧、“老脸孔”,吸引不了客户。通过调查和分析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就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研发了10多个“式样脱颖而出,功能迎合新潮、品质绿色环保”的新产品,博得了外商的青睐。不到30天,就签订了700万元供货合同,扭转了企业销售下滑的被动局面,使该厂的年销售额从2009年的2183.84万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3286万元。
5 结论
由此可见在服装生产企业实行科技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科技创新不但对企业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更是提高企业生产力,走持续可发展道路的必要选择。
参考文献
[1]王芳.浙江纺织产业升级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9.
[2]胡蕾.四川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发展战略和组织模式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3.
篇4
[关键词]学生 科技创新 活动 培养
2009年7月,当笔者第一次带着学生走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赛场时,心情很激动:当学生带着科学论文项目“酒窝的双基因隐性遗传假说”终于站在领奖台上捧回一个全国二等奖时,笔者的心情又变得非常平静。激动的是,为了这一天,笔者和学生都已经付出很多,学生获奖也是对老师付出的一个肯定;平静的是。回顾几年宋辅导学生参与创新大赛的经历,笔者深知,要想培养一个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完整体验研究过程的学生,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和培养。
一、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基本素质
辅导学生参加过创新大赛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要想出创新成果,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除非是教师包办。当然,教师包办的后果是既违反参赛规则,也不利于学生成长,更甭提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了。所以,发现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是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第一步。
在几年的辅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的过程中,笔者总结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应具备的几项基本素质:活跃的思维、动手的愿望、克服困难的决心,三者缺一不可。
(一)活跃的思
活跃的思维是指有想法,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是最好的。如果是仅凭记忆而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并不一定具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为提问较多,甚至随时有可能难倒教师。而且这一类学生还常常有着较广的知识面,容易将所学的东西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二)动手的愿望
有热情而没有创新想法的,根本无法开始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性思维而又不愿动手实践的,也只是空想家。在挑选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开展课题研究时,往往初期讨论时学生热情高涨,但后期因懒于实践而最终放弃的学生则不在少数。
例如“酒窝的双基因隐性遗传假说”这一课题。实际上在几年前就有学生注意到了。在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的《生物》教材中,一道课后练习题让笔者连续几年接受着学生的挑战。因课本讨论到的“有酒窝为显性遗传,所以父母没有酒窝。孩子就不可能有酒窝”这一说法,几乎在每个班都有孩子提出质疑,说自己有酒窝,而父母却没有。但是在质疑过后,很多学生会不了了之。最后只有一位学生希望对此深入研究,想亲自通过调查更好地解释酒窝的遗传现象。
(三)克服困难的决心
有了好想法、好做法,但一旦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者,最终也无法出成绩。只有真正有创造性的想法,又能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并勇于克服重重困难的人,才能最终取得胜利。事实上,这也是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人的共同特征。
所以,在每一个课题开始之前,笔者都会向学生强调这几点,以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在项目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有了基本素质,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当然还离不开在科技创新项目研究中各阶段的锻炼与培养。现结合几年的实践经验,对各阶段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加以阐述。
(一)确定选题阶段
1 提升观察能力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第一步是确定选题。一个好的选题既是学生研究的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动力。如果选题是由学生提出的,对此会更感兴趣,在确立了其可行性后,那么这个课题就比较容易做下去。但找到一个好的课题并不容易。有着敏锐观察力的人善于发现,会注意到常人难以关注到的问题,即可能创新之处。培养学生“发现的目光”,首先是要鼓励他们注意生活中的几个“不”――不方便、不寻常、不合理。用眼睛从这几方面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事物和社会热点,再提出解决办法,这是搜索课题来源的最主要的途径。
以2008年科学论文参赛项目“从公交车站看城市文明”为例。两位参赛学生由自己平时上学放学时在公交车站候车的辛苦,想到研究公交车站设立长凳的问题。恰逢东莞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他们希望以此为东莞的文明加分,便选之为课题进行研究。仅几天后国庆长假结束时,他们就带着在珠三角各地拍回的照片和论文初稿来见我了。尽管是第一次写论文,格式和内容都不太好,但是,他们的独特视角,加上切实的实地考察带回的有效的第一手材料,都为后期的论文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题虽小,但在几个月后,东莞公交车站悄然增设的候车长椅。无疑很好地呼应了他们的想法,证明了他们为提升东莞城市文明形象而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想必他们如今再次在公交站候车时,心中必然会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而这一项目的发现,正是由对平日“不方便”的所观所思而得到的。
在经过基本的训练后,大多数学生的视角都会因此而变得更宽广,开始注意到许多平时不太在意的现象。在这个阶段,很多时候他们所发现的内容,往往就是前两年创新大赛的获奖研究项目。
2 训练查新技能
由于创新大赛比赛规则限制,他人研究过的内容,一般就不会再做,所以训练查新技能也很重要。一般学生多是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参考资料,但也可能因此而获得一些并不可靠的参考资料。
例如在进行有关酒窝现象研究前,一般网络搜索得到的相关理论基本都与课本相同,认为“酒窝是显性遗传的”,但这无法解释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倒是在一些亲子论坛中,一些自发地有关酒窝现象的讨论中,能发现酒窝遗传关系的多样性。因此,搜索相关专业已发表的文献就非常重要。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大学查找中国期刊网,东莞因图书馆系统资源丰富,也可以利用其免费提供的维普数据库系统进行查找,在确定课题的初期,这一过程必不可少,以避免项目开展起来却发现没有创新性。当然,在后期提交参赛时要出具专业的证明,还需要专业的查新机构协助。
3 鼓励质疑精神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还得有“不唯书,不唯上”的科学质疑精神,这样才能够有新的发现。在确定选题过程中,要经常提醒并鼓励学生的大
胆合理的质疑,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酒窝的双基因隐性假说”就是大胆地课本的说法,也不盲从网络的观点,而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合理解释。当然,质疑精神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在平日的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
例如在讲到“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一节时,结合当时的一个社会热点“东莞禁猪令”,引导学生讨论这一政府禁令是否值得支持。很多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都会联想到可通过建设沼气池来解决养殖场的污染问题,没有必要因此而禁止养猪。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政府部门为何没有这样做,是没有考虑到还是其他原因,并鼓励学生通过课后调查去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个问题,从而延伸成研究项目。尽管最后研究的学生因为学习紧张而没能继续下去,但在不久之后,“禁猪令”的撤销证明了他们的想法是基本正确的。
(二)课题研究阶段
尽管在课堂上教师会讲解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但只有在项目研究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1 借鉴研究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查新之后,有些学生往往会因自己的想法总是与他人雷同而泄气,或是想到了课题却不知如何开展。这时,应鼓励学生仔细研读获奖作品,重点深入了解其研究方法。一方面,发现他人研究方案的可借鉴之处,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这对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另一方面,青少年作品并非尽善尽美,在研读过程中还应思考其可改进之处,这说不定还可能是确定选题的另一个切入点。
例如,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一个获奖作品“杵状拇指的研究”是典型案例的一个,因为其调查方法并不复杂,结果分析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在深入了解其方法的可借鉴之处的同时,孩子们对自己的创新项目更有信心。“酒窝的双基因隐性遗传假说”也正是在借鉴这一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2 注重实践调查和实验
科技创新活动中应用较多的是调查法和实验法,两者常结合起来应用。因为如果仅有调查,结果往往难以有较强的说服力,所以常会辅以实验;而一些实验,也常需要以调查作为研究铺垫,二者相辅相成。上述两种方法理论上都不难,但只有真正实践后才能体会其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实际上,调查不仅仅是发一份问卷而已,其背后还有很多的学问。例如在调查酒窝现象时,调查方案就调整了四五次。在预测调查时,研究者发现了个别人具有单侧酒窝的现象,只得调整原有的仅以“√” “×”记录有无酒窝的方式,而是自行设计了一个记录符号“|”或“|”代表单左侧或单右侧酒窝;第一次设计好的调查表格是以班为单位让班长协助记录的,在统计过程中发现有乱填的现象,只得放弃调查结果而另行调查:第二次在调查表中不仅配有酒窝的性状图片。还对酒窝和梨窝进行了界定和区分,并以作业的形式发回调查表、不配合者不用交回调查表等方式,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在扩大调查样本时还用到网络调查平台。但因第一次使用而对网络平台的数据统计方法把握不好,而导致设计的问卷要从头来过;在调查结果统计时,从刚开始用手工统计的错误率高再到电脑统计时的错误率为零……不断调整的调查方式和统计方法都让学生体会到各种调查方式的长处或不足、从实践中提升了其开展调查的能力。
要想提升项目的质量,设计实验的能力也很重要。初中实验以设计对照实验为主,其中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的控制是实验过程中最难把握的。例如在科学论文项目“牙签的使用现状和细菌检测报告”中,如何做到取样过程不受污染,单是这一方面学生们就想了很多办法。先是连包装拿回来,然后在无菌箱里打开;后来仍担心有污染。便模仿着警察现场勘察时用全新的密封袋进行取样;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做好无菌处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变量的控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3 加强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往往就是创新的突破口。例如在酒窝的遗传现象研究中,最初只考虑酒窝到底是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问题,结合有酒窝的人群比例小,以及分析多种遗传关系后大致可确定酒窝是隐性遗传,但后来在调查过程中又发现极少数人群还具有单侧酒窝的现象。进一步开展遗传关系的调查后发现,单侧酒窝的孩子其父母多数有一方是单侧酒窝,于是大胆提出了“双基因控制酒窝性状”的假说,再由此综合得出“酒窝的双基因隐性遗传假说”。后期调查得到的大量遗传关系基本印证了这一假说。这一假说的提出比最初设想的“酒窝的隐性遗传假说”,其创新性明显又更进一步。
4 提高撰文水平
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第一次撰写论文时都是不符合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的,因此论文通常都需要改上许多遍。第一遍,让学生对照一个范文格式来写;第二遍,指导学生的数据统计及分析;第三遍,调整论文结构;第四遍,更正语句用词。而数据的分析、词句的斟酌等往往需要改上十几遍,甚至到最后了仍有可改之处。这些都应该尽量让学生完成,而教师仅批阅后给出意见。当然,这样教师比较费力,但学生收获会更多。在一次次地修正中,才能体会到科技论文的写法和要求,也更体会到项目研究的艰辛。
三、在参赛过程中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篇5
[关键词] 青少年 教育 科技创新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时,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思考中小学校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搭建科技创新舞台,培养学习创造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 是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赛时间为每年的7月底、8月初,重庆市比赛的时间为每年的4月初,作品上报时间在3月上旬。
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按项目申报人数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按年龄段分为初中项目和高中项目,按研究学科分为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医药与健康学、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13个学科。根据其研究学科分类,完全可以在中学开展相关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从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对中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教育是很艰巨工作,顺利的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不仅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提高学生日常活动的有序性。
一、提出科学问题
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首先就必须帮助学生和老师更新观念,增强科技创新意识,这是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并逐步达到成功彼岸的前提条件。
首先我们得要思考这么几个问题:科学研究神秘吗?科学研究很难吗?科学研究离我们很远吗?中学生能不能做科学研究?
我想,要回答这么几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提出科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有一些很奇妙的想法,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火箭为什么会升空?实际上,你阅读爱迪生、牛顿等科学家的故事之后,你会发现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提出科学问题是学得真知的关键一步,对自然界、身边事物观察或对别人结论质疑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这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调查研究显示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会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下降,不愿思考,不爱提问,不敢提问,不善提问,从而导致许多学生不会提问这一现状。为了培养同学们积极提出新问题的意识,我分别在针对高一和高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堂中做了《中学生能不能做科学研究》的教学尝试,鼓励同学提问,培养问题意识。鼓励每位同学就自己在学习过程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生活和学习等领域中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若干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查询、整理和文字修订工作,最后形成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并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启迪学生运用自己的心智能力去发现和探索问题,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例如我校高2013级学生夏若淳等比较了蜘蛛与蚕同为节肢动物,蜘蛛丝和蚕丝同为蛋白质构成的大分子,但是否存在着差异,查阅文献后发现蜘蛛丝和蚕丝差异的大小以及蚕丝与蜘蛛丝在特种纺织领域的适应性比较均未见系统的文献报道。于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从文献和实验两方面对两者的力学特性和抗腐蚀性进行测定与比较。研究成果形成论文《蚕丝与蛛丝在特种纺织领域的适应性比较》参加重庆市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荣获二等奖。所以,在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同学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二、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竞赛规则中明确提出大赛的评审标准:“三自”原则和“三性”原则,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学生在选择课题时,课题内容应源于生活、浅处入手、做深做透的原则自己选择。学生选择出来的课题,学校专门组织团队根据课题研究是否具有合理可行,科学实用,持续发展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保证学生的课题能够做到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完整性。
好的研究课题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每位研究者都必须重视课题的选择,然后是完成这个课题,再完善这个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校构建了完善的中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有全校师生的积极努力配合;有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的老师以及西南大学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有西南大学完善的科学研究设备和实验室;有向仲怀院士和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与我校共建的“‘大手拉小手’家蚕基因附中实验室”;有向仲怀院士为我校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所设立的“西南大学附中院士研究基金”提供经费支持。如果我们学生仍然从事一些简单内容的科技活动,就难免显得内容陈旧,缺乏创新了,有了学校提供的相应的条件,学生的选题就能够选择环境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包括地质学、矿物学、地貌学、海洋学、气象学、气候学、天文学、洞穴学、地震学、地理学)等乃至生物工程学方面的课题,而且我们会发现这些课题已经成为现代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主流。例如,我校高2013级学生杨诗程选择生物化学课题《抗菌蛋白PscAFP在酵母中的表达与抗菌活性测定》,该课题要顺利完成,在中学现有实验条件下不可能完成,但杨诗程同学在生物教师和西南大学生物化学专家的指导下在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顺利完成一系列实验,研究成果形成论文参加重庆市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荣获一等奖。
三、掌握技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中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更新观念,树立起强烈的创新意识,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方法和技巧得当,就为课题研究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和方法训练,把它作为科技活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做到循序渐进,尽可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实际,根据我的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技巧:
1.买一本书
至少手中拥有一本《科技创新作品集》,并和指导教师或者家长一起阅读和讨论,感受其他学生研究课题的定位,寻找适合您研究的课题。
2.省略发一封邮件,把你整理的文档以附件形式发在此信箱中,写上班级和名字。
学生的初步想法(课题)必须查阅相关资料后形成文字材料,拿到指导老师办公室讨论分析,编制完成课题研究计划,完成初始论证。
3.充分的准备
学生到网站上查询相关文件熟悉规则。根据规则要求准备充足的材料。设计的展板要简洁明了,思路要清晰。并为答辩准备充分,时刻考虑能引起专家兴奋的地方(亮点),才能有人极力为你推荐,获得更好的成绩。
4.心理的准备
学生在科技创新研究的路上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这一点学生应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
辛苦付出,认真研究之后,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是每一位学生的愿望和梦想,但切勿单纯为了获奖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切勿为了赞誉进行研究,也不要强迫自己去做。实际上,进行研究是因为你热爱它,因为你可以改变世界,为你的团体与社会做出一份你能够做到的贡献,从课题研究中学习新的知识,发现周围新的世界,这才是对你科技创新的真正的奖励。
篇6
作为小组的创始人兼辅导老师,现任教于澳门培正中学并兼任澳门科技创新教育学会会长的刘冠华究竟是用怎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带领小组成员将ITU不断壮大?成员们又是如何在刘老师的引导下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亲临澳门,来到ITU小组,采访了刘冠华老师。
虽到中年,但刘冠华却如三十岁左右的帅小伙儿,一身休闲装,熟练地把玩着最新款ipad,满面笑容。在轻松的氛围中,笔者分享着他与学生们的科技创新之旅。
ITU小组于2006年成立,英文全称为“Innovation Technology Union”,即“科技创新联盟”,朴实而简洁的六个字生动地诠释了小组的存在价值。提及小组目前所获的荣誉,刘冠华却表现得非常平静。
如今,为升学镀金而进行的科普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虽然2014将取消执行部分大型竞赛保送的政策,但在各升学阶段,获奖者仍有显著优势,这就为家长们“鼓励”孩子做各种“科普难题”提供了“动力”。
在刘冠华看来,兴趣才是小组发展的根本,科技创新不是升学加分的手段,只有挣脱了功利的束缚,才能尽情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愉悦。在这股信念的带动下,刘冠华极力为激发每位组员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兴趣、增强动手能力而努力,组员们也都乐于课余时间沉浸在科技创新的海洋里。
弹指一挥间,ITU小组已走过了六个春秋。截至目前,不少成员已进入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亚洲知名学府延续梦想。期间,又有“新血”不断注入——进入ITU的条件很简单,对科学有一定兴趣并愿意投入其中,即使暂时没有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刘冠华认为,新加入小组的成员是否为新手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要有梦想,执著于科技创新。
ITU小组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刘冠华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普通课堂教学不同,在ITU小组,老师的作用只限于为学生明确一个方向,规范职责。“更多的是学生们自主钻研,在这个过程中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大家自主思考,发现课题并讨论,从而持续自主研究。”
作为一个合作性很强的小组,ITU组员在每个研究课题中有明确分工,这种分工并不局限为区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专长。例如,小组内会编程的人负责设计该项目的驱动程序;擅于工程机械的人则负责装配;而文笔较好的人则负责撰写论文。
“就拿iwheelchair这件作品为例,起初正是源于其中一位学生对Mac电脑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的好奇,才促使组员们齐心协力将这套系统研制应用于轮椅,最后设计出了便于残疾人日常生活的工具,撰写了项目论文。”
谈及此事,刘冠华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不仅源于该作品在第二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三等奖的荣誉,更多是基于其中凝聚着他与学生努力创新的点滴。
推开ITU工作室的门,浓厚的科学气息扑面而来。各种设备工具,小到剪刀胶带,大到电钻液压器,井然有序,琳琅满目。
墙上一角的几张照片格外显眼:照片内是各色T恤衫,那是经刘冠华与组员们共同设计的,最终确定了蓝色版本为ITU小组文化衫。跳跃在绚烂色彩中的则是一只被称为“一角鲸”的吉祥物,这些小鲸鱼们不正是组员们遨游科学海洋的写照吗?
在组员们的眼里,身兼澳门科技创新教育学会会长的刘冠华非常平易近人。工作之余,刘冠华总会带上ITU小组的成员们外出游玩,过年时甚至邀请大家吃饭,发放压岁钱。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关怀不仅让小组成员可以尽情放飞梦想,更是架起了一座师生间的情谊桥。
成立六年以来,ITU小组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是ITU小组成立之初的第一道难关。为了不让学生们因为物质的阻碍被挡在梦想门外,家境并不富裕的刘冠华自己出资购买设备供学生们学习研究。
正是信念的坚守,让小组撑过了严冬,迎来了科技创新的春天。随着澳门特区政府对科普事业的日益重视,如今ITU已可以向政府申请经费,在刘冠华的努力下,小组目前申请到的经费达澳门币20万元左右。有了这笔经特区政府严格审批所得的经费,小组可以买到更精密的器械零件以提高研发水准,支付参赛差旅费等。
谈及现状,难题仍摆在ITU眼前。由于澳门科技创新教育起步较晚,请专业人士辅导成为另一个坎儿。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刘冠华之前也尝试与大学合作,请专家教授给小组成员们讲课,但种种阻碍最终使得这一想法落空。
“目前还只能靠自己,”刘冠华很坦然,“虽然有时会事倍功半,但这也会磨炼学生们的意志,促使ITU小组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更坚定地撑起澳门的一片天!”
篇7
1.1政策支持
学院应制定积极鼓励科技创新的宽松政策,如鼓励教师开设趣味创新课堂,鼓励教师开展科技创新讲座,在学生群体中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并将学分制与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将创新素质的培养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1.2经费支持
加大对创新工作室的资金扶持,确保创新工作室能够在较宽裕的条件下从容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
2工作要求
2.1各创新工作室根据系部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保障创新工作室日常工作开展的具体依据和工作指导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符合系部实际情况的《创新工作室日常运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而系部实际情况包括开设专业涉及领域、系部学生招生层次、学生性别比例、就业单位跟踪调查等等。运行机制的制定必须依据上述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并且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优化与调整。
2.2各创新工作室制定符合系部专业特点的创新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制定的合理与否反映了工作室领衔人对教师、学生以及专业发展的把控水平,科学合理的创新工作任务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而且可以站在专业学习之上来思考所学专业,对技能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甚至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2.3根据创新项目需要,积极有效推动跨学科研究。
目前专业的界限已日趋模糊,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模式已比比皆是,机电一体化,声光电一体化等智能产品已经遍及人们的生活,所以创新工作室应该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教师资源来积极推动跨学科研究,使得研究的对象更加贴近市场的需要,甚至主动引领企业的发展。
2.4为了不断提高创新工作室工作水平,工作室执行定期学习交流机制。
当代工业技术,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学习显得非常迫切,作为创新工作室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学院应该提供良好的环境,将优秀的教师送出去,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进来。形成定期学习交流的机制,不断提高全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水平,带动全院学生走进创新的世界。
2.5各创新工作室应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院各创新工作室,应该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从校级,市级,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的比赛,要主动积极乐观的参加,主动学习他人的长处,发挥自身的优势,以空杯的心态,迎接每一次的收获,才能够不断提高自我,为创新工作室注入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2.6创新工作室常态管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工作室水平的提升,关键在平时。
现在大部分创新工作室,是为了比赛而存在着,当一次比赛快到的时候,急急忙忙的制作作品准备比赛,应付的成分偏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谈何容易。
(2)对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培养,要制定相对合理的培养计划。
大部分创新工作室成员是被挑选出来的,而非培养出来的。这,其实已经失去了创新工作室的真谛,培养创新人才对于创新工作室而言更加重要。如何培养创新成员,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这离不开青少年对知识的认知规律,也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教授。如何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如何与学生共同进步,是对“创新工作室成员是被挑选出来的,而非培养出来的”问题较好的回答。
(3)要想创办好一个优秀的创新工作室,需要投入较大的时间和精力,更主要的是用心。
篇8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技术;公寓式团队;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001-02
前言:
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它打破同一专业、同一学院聚集的特点,有利于不同专业、学院学生之间的交流,再加上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寓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来组建公寓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利用网络技术在线交流,通过分工与合作来完成相应创新研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公寓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公寓式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有效提升,使他们了解到本专业、本学科之外的许多知识,为大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新媒体网络对公寓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作用
1.实现跨专业的组合。新媒体网络能够为公寓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能够将不同专业学生集合在一起进行相关知识的探讨和相关问题的研究,让他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分析事物,从而得到更好的结果,为其科技创新提供扎实的团队基础。公寓内学生之间的组合可以更加自由,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研究课题来自由结组,比如在研究关于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时,就可以将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自动化等专业学生组合起来,让学生从本专业角度出发,探讨该问题研究方向,然后相互之间交流合作,找到更好的创新角度,提升其科技创新水平。
2.了解前沿研究信息。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所要研究问题的学术前沿信息,掌握学者们的研究状况,然后分析他们研究中的不足,找到自身所要研究问题的方向。传统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由于学生手中前沿研究资料较少,给他们研究方向的确定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加上数据搜集不全面,可能会降低科技创新作品的质量。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则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查询相关资料,并搜集到大量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结论,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增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说服力。
3.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大学生科技创新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去探索相关领域问题。传统创新团队建设中,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渠道较少,学生只能单独找时间来与教师探讨研究问题,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创新研究效率,还会影响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研究的积极性。通过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公寓式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及时,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研究动态,并给予实时指导,以确保学生的科技创新研究水平。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新媒体网络环境运用现状
1.网络新媒体沟通相对较少。当前大部分学生在科技创新研究过程中对新媒体网络技术运用较少,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还是倾向于传统的“面对面”方式,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学生上网时间难以协调,团队中由于不同专业、学院之间的交叉,使得上课时间差异较大,一旦出现难以商榷的问题,网络平台难以满足他们表达自身想法的要求,导致他们更倾向于当面探讨相关问题,发挥“头脑风暴”作用;第二,教师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能力不足,许多高校年龄较大的老师由于自身网络运用能力较差,在与学生沟通时依然采用传统方式,导致网络新媒体沟通较少。
2.团队协作精神有待提升。大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时需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这样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然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学生传统交流方式,他们能够运用交流平台来实现信息的传递,由于信息传递不到位,一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的个性一般较强,由于不是团队面对面研究,一些学生会出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思想,从而导致团队合作精神不足,进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发展。
三、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公寓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策略
1.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网络技术运用能力。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要想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要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提升其网络技术运用能力,能够通过网络来搜集数据,并运用相关软件来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研究结论,确保科技创新结果的准确性。就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而言,其每一个环节的研究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如课题的选定、文献查阅、问卷调查、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都可能会用到新媒体网络平台。因此在公寓式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高校要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完成相应研究,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综合性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2.增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大学生如果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创新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会处于不利地位。高校在进行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公寓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时,应该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挥其创新潜力,鼓励他们“敢想”、“敢做”,最终达到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目标。此外,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可以结合学生专业、性格特点来制定引导方案,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本校比较成功的科技创新团队,介绍他们的研究事迹和研究成果,以增强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科技创新的自己信心,从而实现高校学生的良好发展。
3.发挥不同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新媒体网络环境下要实现公寓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可以从不同专业角度出发,将公寓内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从而发挥不同专业学生的特色,使其“术业有专攻”,为团队建设和学术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传统的科技创新院队建设中,由于学生专业差距较小,分析问题比较片面,使得结论的科学性下降。公寓式科技创新团队可以避免传统团队的弊端,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展现自身个性,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到更多专业外的知识。除此之外,学校也要不断丰富科技活动内涵,在科技创新研究中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
4.加强公寓内学生之间的交流。创建公寓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就要加强公寓内学生之间的交流。首先,学校要为学生创建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科技创新研究信息,做好相应宣传工作,比如可以利用校园微信、校园QQ群、校园飞信、网络教育平台、校园官网等,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活动动态,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其次,要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发挥团队作用,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与魅力。尤其是在多专业团队中,不同学生要发挥自身专业特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发挥“1+1>2”的团队优势,最终达到科技创新研究目标。最后,学生之间要做好沟通交流,发挥公寓内学术研究优势,积极向其他团队或团队成员学习,找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调整研究状态,以最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创新科研中去。
5.创建师生间和谐稳定关系。提高高校公寓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水平,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与指导教师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创建师生间和谐关系,教师经常深入公寓,引导学生敢于进行科技创新,尊重学生的一些“大胆”想法,并鼓励他们进行研究,必要时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资料。学生也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教师一道寻找解决方案,从而达到科技创新研究目标。
6.构建优质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要想建立良好的公寓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就要为其构建优质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第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教师资源。每个团队在研究过程中至少需要有一位老资历教师来作为指导教师,这样才能保障团队创新研究的质量。第二,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让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学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方向来自由结合,发挥学生专业优势,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所研究问题,从而找到创新点,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孵化器,让学生能够将自身科技创新理论转化为实际成果,使其感受科技创新与自身就业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其参与科技创新研究的热情。
四、总结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交流与学习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和新媒体来进行交流,使不同专业间的学生能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公寓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立提供了交流平台保障。高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公寓式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时,应该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加强与学生的在线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动态,从而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学校也要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合作,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公寓中享受学术研究的乐趣,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01):96-105.
[2]路志强,任富刚,李俊峰,黄国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科技创业体系的管理构建[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12):56-58.
篇9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激励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竞争。科技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他们具有三大重要特质: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烈的成就欲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包括以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人才、以首席专家为代表的科研科技创新人才和以高级技工为代表的技术人才三大类。
目前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还存在着人才短缺、队伍不够稳定、总体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做好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企业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应从数量和质量上对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内部供给与需求进行短期和长期的平衡,改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使用及开发状况,更好地帮助企业各部门提高对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同时,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必须更快更准确地获知人才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并对可能出现的人才资源供需失衡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从而为企业及时把握新的机遇提供有利支持。
2.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2.1物质激励。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和处于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才,企业应采取不同的绩效评价标准和奖励方式。对于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可根据项目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以提成的方式给与奖励;对于一般技术员工或工人可以采取一次性奖金以鼓励他的小发明;对于管理人才,可以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来确定奖金数额;对于从事市场方面工作的人才,可以市场业绩为依据来确定报酬,同时辅以目标管理方式来鼓励人才在开拓新市场、挖掘潜在消费市场等不能直接计量的工作方面开拓进取。
2.2事业激励。科技创新人才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为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企业要注意到他们工作内容的丰富与充分、工作方式和时间弹性充足,允许他们自己设计工作程序,使科技创新人才觉得工作是充实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2.3感情激励。正确运用感情激励可以有效地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感情激励包括对员工的尊重、支持、信任、宽容与体贴。企业的管理层应加强对人性的认识,根据人的情感特征进行感情投资,满足人才的社会心理需要,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管理层应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需要,传达自己的想法和企业的使命,从而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契合。
2.4企业文化激励。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对企业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强大的影响力。企业文化的建设重点可以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设学习型组织,从上至下培养员工的自觉学习意识,鼓励并奖励学有所成的优秀员工,形成带、帮、赶、超的学习竞争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鼓励谏言,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对员工提出的有效建议进行奖励;三是抓住核心人才团队的核心作用,使企业文化表现在核心人才团队的言行、思想观念上,继而带动全部企业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四是企业文化应该具有鼓励创新、允许差别和失败、敢于负责的特征,使视野开阔、见解独特的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5发展空间与晋升激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才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留住人才,就要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要。激励科技创新人才不断创新的另一手段就是扩大创新空间,具体是指以多种方式向创新人员提供更多的发明创造的自由、展示研究成果的自由以及提出创新思想的自由。同时要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升迁与发展机会。HTtP//:
2.6授权激励。让科技创新人才有权参与管理,使科技创新人才与经营者形成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吸收科技创新人才的正确意见,使他们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这种方式是企业给予他们的最大尊敬和信任,能形成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SMT(自我管理式团队)也是一个创新授权的好机制。通过授权,让科技创新人才自由组合,挑选自己的成员、领导,确定其工作的程序、目标和工作方法。这种STM组织结构,已经日益成为国外高科技企业中的基本组织单位。这种组织机构使企业经营管理者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发挥、自主需求的满足心的是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关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人才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至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从而有助于降低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失率。同时,企业可以获得人才职业发展带来的更多的益处:人才的忠诚、积极性和创造性。
3.营造留住人才的环境
企业要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集中精力进行科技创新工作。工作环境要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着手。硬环境是指工作的物质条件。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要取得先进的科技成果,经费投入、设施配备和强大的信息、后勤服务支持,都是必不可缺的基本条件。软环境包括科技创新文化、人际关系、组织制度建设等要素,企业内部融洽、合作的关系能使科技创新人才相互鼓励,发挥更大的创造力。
4.进行职业生涯管理
科技创新人才不仅看重企业的当前状况,更注重企业的未来前景及自己身在其中的发展机会。因此企业对科技创新人才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与方略。科技创新人才需要一条具体、清晰的路线指引他们逐渐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科研的创新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科技创新活动步伐的加快,尽管大学科技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科技创新中“新”的要求,提出“新”的服务理念,作好“新”的服务工作。
1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支持系统,大学科技创新系统在近百年来的发展中,对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是科研人员聚集的地方,已形成了一支宏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技术队伍,他们是完成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而大学正是这样集中地获得新知识最快的地方。随着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大学的这种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近几年来,在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中有一种明显的趋势,即大学对整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明显加强。但是,大学科技创新系统本身却又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的整体作用的发挥又需要有辅助机构——大学图书馆的支持。
自有历史以来,图书馆就成为时间、空间两方面传递知识的桥梁。一部著作只要书面材料耐久,就可以将某一时代的思想与活动传于后世。然而只有经过图书馆的整理和保存,这些著作才能对后代产生巨大的作用。一般来说,图书馆作为文献交流的机构而存在,它的功能是解决人类对信息总量的无限需要与内容分布的散乱与人们利用信息的多样性、特定性之间的矛盾。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具有一般图书馆的意义,又和大学这样的学术机构紧密相连,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教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部2002年2月专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明确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地位。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科技创新的要求,大学正在不断地强化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各项机制、政策和体系的建设,但作为大学科技创新体系中必要的支持系统,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作用表现乏力,支持作用还很薄弱,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科技创新演变成为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服务大学发展的专门机构,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必须要随之跟进,走上新的台阶。
2大学图书馆存在的价值体现
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科学研究及创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图书馆是大学图书、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尽管受到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冲击,但大学图书馆仍然具有网络所无法替代的魅力,是大学科技创新主体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其服务能力也越来越成为科技创新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书馆虽然不是物质生产单位,但它的文献资源所蕴含的知识、信息一旦被科技创新主体所利用,就可以转化为物质产品。大学图书馆对教师、科研工作者的效用,是通过对图书馆的产品的消费来实现的。
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如何,能否直接或间接地为大学教学、科研服务,关系着大学图书馆能否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它所提供的书刊资料和传递的信息可以帮助主体及时了解科研动向和商品市场化、掌握生产技能、科学管理方法,改进工艺、更新产品。因此,大学图书馆应根据大学所处的性质和特点、针对多层次、多学科、多方面的需要,以多种方式、方法给予智力支持、文献信息保障,帮助科研人员完成科研课题选题,技术开发以及成果推广等应用。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谢拉在他的《图书馆学引论》中写道:“不能完成现定任务和自己的使命时,社会就有可能,也一定会将它们抛弃……”同样,大学图书馆虽然不会直接面对社会的抛弃,但是如果不能或者不能很有效地把书刊资料的有用知识和信息传递给迫切需要的用户和读者,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图书馆是为解决人类信息和知识的需求矛盾而产生的。图书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起到了积聚、提升和深化的作用。从现代意义上看,大学图书馆存在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人文教育功能和文献服务功能。它不仅仅是提供信息的场所,更是提供思想的载体。信息是手段,是技能,但无论信息多么发达,都无法取代它的教育功能。随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教师、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文献的借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文献服务。随着信息量迅猛上升,学科间交叉、渗透、综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种类繁多、纵横交错的信息面前,大学图书馆应该成为大学信息服务的象征。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的科技创新的价值作用,正如哈佛大学校长曾说过:只要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哈佛大学就在。
3大学科技创新中对“新”的要求
大学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怎样的?如何才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灵感?如何才能产生创造性的工作?要深刻认识这一些,就需要对大学的科学研究的过程、特点以及在科学研究中如何对创新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
科技创新往往不是在原有原理和知识点上的改进,而是在新原理、新知识上的创新。大学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科学是创造知识的过程,技术是知识运用的过程。大学的科技创新是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过程,创新的产生不仅和创新主体的自身知识积累、学术背景、研究经历、科研有直接密切的关系,还和辅助因素有着间接的关系。目前大学科技创新首要的不足是原始性创新不足,原始性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进步的质的变化和发展,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J。我们在高科技领域的发明专利与美国、日本相比差距很远,成果鉴定上大都是国内领先,鲜有国际领先。在技术创新上主要体现是专利、产品和技术标准。科技创新的过程是复杂和不确定的,从主体因素上看,由于对科学研究过程中影响创新点产生的原因分析得不够深入,常常导致一些“金点”的想法无法进行下去。从辅助因素上看,由于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设施不够而搁置。
笔者询问了几位大学科技工作者,他们均表示无需进入图书馆,只要上网即可查询到所需要的资料。那么,大学图书馆是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含义?实际上对科研工作者,他们最关心的是:“有关科研领域最近做了些什么?正在做什么?进展趋势如何?”科学研究贵在求新,科研人员不仅要承担课题研究,而且还要承担成果开发。所以他们最需要的是时间和信息。科研课题在脑海里酝酿,主题设计的过程都需要了解国内外情况,为保证选题的“新”及“先进性”,需要了解与课题相关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这一切都需要通过科技文献的阅读来获得。科技成果的评价,需通过查新来完成。查新是以文献为基础的,文献的不足是影响成果鉴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科研过程中,及时掌握最新科学动向的有效方法就是浏览最新相关文献。科研的定题,技术开发及成果的鉴定,都需要查新,才能保证科技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可用性。为适应科技发展,必须培养造就以文献为基础,以检索手段为工具和具有外语知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及责任心强的查新咨询人员。现在的社会科技信息层出不穷,文献资料品种繁多,所以给咨询人员迅速而准确地查找文献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当前信息化的整体大环境下,提高科技创新系统的整体能力,不能只靠自身的文献体系,还要依靠相关的保障,要以体系建设为中心,主要的和次要的系统保持同步的螺旋式上升和发展。需要图书馆以科学工作者的敏锐“直觉”,对科技创新中的“新”的产生进行知识点的搜索、挖掘、突破和创新,充分发挥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作用。
4大学图书馆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内容
4.1人才方面
图书馆员专业的核心是什么?目前图书馆各项服务关注点大都在较为陈旧的方式上,我们的馆员一部分来自专业、一部分来自非专业)普遍认为:与书目的接触,与媒体的控制才是主要的工作。早在二十世纪初,席拉(JessH.shena)曾指出:图书馆并不只是机械地检索资料库或利用网络来提供快速的借书而已!所以,图书馆的服务并不只是训练出控制工具、资料的机械人脑来。
图书馆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必须充分熟悉馆藏、重点专业、期刊的熟悉及各种检索刊物使用上的熟练,及时辅导和帮助读者使用。另外,馆员还要了解本学校的学科设置及学校的重点科研课题,才能在指导读者利用期刊中主动且有针对性,使服务工作更有成效。此外,图书馆员的科学、专业的培训必不可少。例如:在瑞典,从大学图书馆和研究图书馆的角度考虑,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开始受到考虑,吸收大学人才到图书馆工作,并通过在职培新,使他们很快熟悉工作。另外,每一学期都进行馆员课程培训,方式为函授和业余教育。进行课程学习,针对知识更新的要求,进一步对现有人员(主要是大学毕业以上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高素质的馆员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建立一整套系统的馆员教育与再教育体系。
4.2资源方面
(1)外文期刊的订购。大学的教学、科研对外文期刊的需求逐年增加,期刊作为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迅速并能及时报导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等特色文献类型,日益得到加强,在科技发达的国家,把期刊论文传递的信息较快地运用于科学研究,并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科技继续发展,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我国大学科研人员对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专业的研究动态,广泛利用世界各国的众多的研究成果,具有强烈愿望和迫切希望,使得外文期刊的订购比以往更重要。在知识频繁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图书经费却因文献资料种类和数量的剧增,书刊价格的暴涨而日趋不足,很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因经费的短缺而无法购置,满足不了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因此,加强每个学科重点外文期刊的订购是图书馆采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2)数据库的增加。在长期办学中,由于历史的积淀和长期的发展,一些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学校的发展中占据着主导作用。这也形成了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对一个大学来说,不可能将所有的数据库都收集全,大学图书馆的建设要以优势学科为发展重点,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馆藏数据库体系。
4.3技术方面
(1)浓缩情报源。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影响着一所大学的学风、教风、学术氛围和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整体水平的映射。大学图书馆应成为学校专业信息数据的中心,应具备学科性、系统性、条理性等突出特点,即图书馆的信息情报服务至少应同步于大学的科技创新水平。大学图书馆最多的是信息,此外还有部分知识,大学图书馆不仅以其便利的知识和信息提供科技创新者的所需,给科技创新补足营养,帮助科技创新主体实现创新,而且更重要还在于通过信息,浓缩成创新的情报源泉,还可以引发新的科技创新的过程,从源头上挖掘科技创新的思维意识,丰富科技创新的来源。
(2)收集各类检索工具。作为科研人员,离不开文献检索,但是由于惯性,总是习惯于以常用的途径、方式和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查询,所以常常使用的文献源和某种检索方式将会首选,不是因为它最好,而是因为它最早和习惯于这种方式,不愿意重新试着用另外一种方式,哪怕它更科学。目前大学信息系统的检索,利用很不够,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环境和用户获得信息的手段还有待于改善。事实表明一个快捷便利的检索工具将会大大提高获知信息的能力。比如可以利用强大的引文搜索引擎,发现同行中或者权威期刊引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了解其他人如何理解和利用自己的观点,从而识别出竞争对手迫切需要的知识源,促进自身研究的开展。不同的路径和方法对科研人员来说,既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价格成本、也提供了多渠道创新点的挖掘。使用功能更为强大的路径和方法,可以访问高质量、多学科的核心期刊信息。随时了解所在领域里最新出版的文献情况,了解他人利用自己的观点的情况,反过来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产生更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构建一个重要发明或者重大发现的客观历史框架,通过这些路径与方法可以揭示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信息,既可以越查越旧,越查越新,也可以越查越深入。针对研究人员的这些行为特点,如何将更便捷的服务方式,如何将更有力、服务能力更强大的检索工具、搜索引擎推送到研究人员面前就显得非常重要。
- 上一篇: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 下一篇:海洋污染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