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校本课程;课堂改革;常规管理

学校办学以培养人才为本,培养人才以教师为主体,学校发展原动力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可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可以增强教师职场幸福感。因此,围绕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学校做了一系列工作。

一、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机制

作为学校的领导层,必须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含义,并且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保障,不管从学校层面、中层的执行层面,还是教师个人方面,学校都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人人都是专业领导者”的新的管理模式,以此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二、创新做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理论学习专业阅读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达到教学理念的提升,育人水平的提高,为学生发展负责任。积极提倡以“专题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目的是让教师为解决自身专业问题而进行知识积累,强调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2.博客资源库助推教师成长

迄今为止,博客已经由原先的静态博客发展为动态博客,形成了师生、生生、家校互动的博客群。同时,资源库的建设使年级学科形成了序列化持续性的链条,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共享。

3.做好校本研修活动

把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整合形成整体的校本教研观。执行“读书学习—实践反思—科研解疑—博客写作”的教研思路,引领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形成教学问题集中汇报研讨制,让科研成为学校管理的常态。

三、深化课堂改革,助推教师成长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进行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构建自主高效人文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做到自主高效人文课堂的“七优化”原则,彻底杜绝课堂因追求活跃而失序,因强化有序而少趣,因套搬模式而低效的现象。要求教师科学决策课堂,坚决把课堂还给学生,目标直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落实课题过程化管理

继续推行“3+1”三级课题管理模式(“3”即指科研处、学科组、备课组,“1”即指科研骨干教师),侧重突出跨学科研究,成立由各学科科研骨干成员(名师工作室成员等)组成的学校科研攻关小组,及时汇总一线课改中的难点、困惑点,突破课改的关键环节。

3.建立微型课题研究机制,发挥教师个性特长

结合本组子课题和构建生命课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教研思想,展开积极“行为研究”,建立微型课题申报验收制度,实现教育科研的过程化、常态化,为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提供梯度式的教研平台。

四、校本课程开发,推动教师成长

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执行好学科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构建学校课程特色,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大化服务,更好地挖掘、发挥学生潜能,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有效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将开发成功的22类校本课程列入学生选择的菜单式目录,为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视野得到有效拓展。

五、探索完善评价机制,以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引领教师成长

结合目前的教育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学校特色的制度文化,使制度起到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建立有利于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机制,采取教学过程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章立制,结合省教育厅对教师评价的指导意见,我们出台了《张店七中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指导意见》,此意见分为六大板块二十五个模块,并以此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方向。

篇2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

教师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其特殊之处在于,是通过立德树人缔造民族的未来。十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根本上阐释了教育的重要性。把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师德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增强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既体现了对教师管理的要求,也反映了教师管理的发展方向,即把师德建设与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这是《管理标准》的一大亮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养,立德为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生命源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育的灵魂所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革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师德优良传统,是当今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管理标准》把师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契合当今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2008年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管理标准》更加细化了学校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要求,提出“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阅读经典,提高修养。要求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突出了“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给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具体落脚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师生关系是学校最本质的关系。“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主体内容,也是教育一贯的要求。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年龄尚小,身心都在发育中,应倍加呵护,避免对学生造成人为伤害或不良影响。因此,《管理标准》特别强调:“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这些要求也是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当中的要求。尤其是要求教师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这是对教师公正、廉洁从教提出的具体规范,也是当下时代要求,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以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学校教师管理的永恒主题。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必备的、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而发生质的动态变化的核心能力及其组合。[1]国内外学者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教育学取向的,从教育目标、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以及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角度进行分析,侧重的是知识性和技能性。这种观点将教师的教育能力确定为教师的育人能力,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同时认为,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另一种是心理学取向的,认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其思想品格、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综合体现。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活动,有鲜明的智力基础。[2]

学校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教师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教师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深厚的学科教学功底

学科教学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教师首先应熟练掌握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方法。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指南,熟悉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前提。《管理标准》中提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为学校指明了方向。组织教师分阶段、经常性地学习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熟练掌握学科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提供高质量教学的前提。因此,《管理标准》把这一要求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基本措施。

2.具备合作教研能力

教师进行团队协作,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实现经验共享。《管理标准》提出:“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些具体要求正体现了合作教研对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是我国中小学教研制度的基本特色,也是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措施。要增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集体智慧,必须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开展听课、评教活动,以此推动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思考教学、研究教学,促进教师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引导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科学开展教学改革实验,使各项教学活动充满活力。

3.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对于当前学校班级化组织模式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尤为重要。《管理标准》提出,学校应“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制定班主任队伍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交流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落实班主任工作量计算、津贴、奖励、表彰等待遇和保障”,这对学校着力提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4.加强教学基本功

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管理标准》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规范汉字书写,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把握课程教材的基本功、备课基本功、运用教学语言基本功、板书设计基本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基本功、学科专项基本功、组织教学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管理者加以重视,促进不同教龄的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今教师在信息化社会必备的专业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强调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一般而言,教师个体在历经职前培育、任教实践和在职进修的不断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其专业素质,逐渐达到专业娴熟的境界。学校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支持机构,理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内部和外部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开展教师培训是学校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管理标准》通观教师教育各项要求,完善进修培训制度,提出在学校层面上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给学校以更多的责任和权力。《管理标准》提出的学校层面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包括: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指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等。《管理标准》对经费投入和学时要求也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学校按规定将培训经费列入学校预算,支持教师参加必要的培训,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在资源建设方面,《管理标准》提出要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发挥校本研修基础作用。《管理标准》促使学校把教师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与时俱进学习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引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层面(国培计划)、省市级层面、区县层面以及学校层面等不同层级的培训计划体系,学校在制订校本培训计划时,应将各级各类培训统一规划,纳入到学校的教师培训制度中。科学的教师培训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中小学除了按规定保障经费投入,还应为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提供积极支持,如给教师协调安排上课时间,适当调整工作量等,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

学校在提供给教师更多优质培训条件的同时,也应引导教师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合作学习。《管理标准》指出学校应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由于教师服务的对象比较固定和一致,因此更有利于发挥团队学习的优势,建设学习共同体是最佳路径。学校应该致力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教师打造更加便捷、有效的学习平台,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合作、反思。

四、加强教师管理的科学性,

彰显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教师管理,教师管理包括对教师的任用、培养、考评、待遇、晋升、奖惩等。教师管理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学校对教师的科学管理能够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源自于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等因素,但学校内部有效的激励措施及和谐的校园环境也是提升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学校管理者关心爱护教师,合理安排教师,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等,都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管理标准》在“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中提出“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体现了教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学校管理者应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重方式,对于教师的合理要求,加以重视并认真解决。

教师职业是一项工作压力较大、活动空间较为有限、工作内容和形式相对枯燥的工作。因此,《管理标准》提出了“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定期安排教师体检。”这一要求,与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指导思想相契合,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要在生活上切实关心教师。这一标准比起原来把教师比作“红烛”、“园丁”,在道德上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的理念,显示出了更加人性化的特点,彰显了时代的进步。学校管理者也应及时更新观念,在教师管理上浸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这样教师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服务学生,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

总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永恒主题,需要学校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教育部新颁发的《管理标准》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并聚焦加强教师管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等重要任务,通过一系列措施要求来落实。《管理标准》中对教师的管理要求也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精神相一致,同时又有所区别,侧重于从学校层面规定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管理者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参考文献

篇3

        一所学校如何发展,这是每一个校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一位教育专家指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一位教师如果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发展。改变学校,就是要促进教师发展;而发展教师,就是要从引领教师读书开始。

据我调查,现在教师不读书的现象相当普遍,捧的是课本,看的是参考书。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得到发展呢?有人说,读书就是在别人的思想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帕斯卡尔说过,我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只有读书的教师才有自己的思想,也才有自己的尊严。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提高认识真善美的能力,增强思考力,从而更用心地品味生活,智慧教书。

我首先利用各种场合,讲读书的重要性,让我校广大教师提高读书重要性的认识。然后,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我校每个教师发放了读书笔记本,要求教师认真做读书笔记。利用周前会,邀请教师上台谈读书心得。我校每个教师同读一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通过读这本书,让教师们知道,认真读书是做幸福教师,提升教师生命价值的重要基础。我校成立了教师读书会,每个教师都填写了《城北小学教师会申报表》,都踊跃参加。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我校还想成立青年教师读书沙龙。寒假期间,我校还布置教师做读书笔记,开学后,对教师读书笔记进行了检查评比,评比出了“三星级”读书教师。我校教师对读书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与书为伴,幸福一生”,“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等都是教师读书后的感言。

现在,我校积极向上潜心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教师在办公室也不由自主地读起书来,课间也有了读书体会的交流,晚上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有了读书的渴望,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也就必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新的理解和设计,更有了职业的幸福感。我相信,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全校教师的精神风貌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学校文化也一定会在教师的读书中得到彰显。

 

篇4

九年级思品的第一轮复习,通过五册思品课本知识点梳理,绝大多数学生已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能力要求,但此时的知识还比较凌乱,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系统。接下来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应该以专题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说”及建构主义理论都强调了建构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治对中国梦的实现的重要意义;自觉提升法治素养,相信法律、依靠法律、维护法律,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自觉承担振兴中华的责任。

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提高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构建法律知识体系;学会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3.知识目标:明确五本思想品德教材的法律知识点及对应的能力要求。

【教学重、难点】

1.构建法律知识体系,学会用法律知识解决分析社会热点

问题。

2.自觉提升法律素养,能以自己的实行行动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看短片阿普说法系列――《法治路 中国梦》

【设计意图】把时尚元素(动漫)引入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法治动漫,了解法治梦和中国梦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顺利导入法律的复习。

(二)构建知识体系

1.复习五册思品教材法律的相关知识

出示任务单(一)

内容:请各小组找出五册课本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并说出能力要求。

规则:首先举手的小组先发言,选好小组代表,其他组员可以做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构建法律知识体系。各小组发言、展示,教师点拨并明确各册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并把法律知识分为国家和公民两个层面。

2.复习国家层面的法律知识

(1)出示任务单(二)

内容:复习有关依法治国的知识点。

规则:抢答,每个小组听到老师的“开始”指令后站起来,无需举手。但是未听到指令就抢答无效。

【设计意图】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竞争意识较强,抢答活动的实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优化学习效果。

(2)热点引领教学

通过热播电视剧《芈月传》复习依法治国的意义。

通过2016年两会热点――两高报告的“硬话”《慈善法》的通过,复习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昭示着中国正如展翅高飞的雄鹰,两个翅膀正是德治和法治。

(3)中考试题演练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课要直面社会热点,与时俱进,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热播电视剧和两会热点的引入,为课堂注入了时代气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最后环节引入2015年中考题,边讲边练。

3.复习公民层面的法律知识

(1)出示活动单(三)

内容:按照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逻辑体系,将相关的法律知识分类。

规则:各小组做好分工,分别承担知法、守法、用法的任务。将自己的分类画在白纸上,并选出代表(与活动单二不重合)展示并讲解。

【设计意图】各小组通过在白纸上构建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知识体系,既实现了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活动的效率,节约课堂时间。

(2)热点引领教学

通过社会热点复习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相关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引入2015年部分江苏省13市中考题,边讲边练,并适时指导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热点的引入与中考题的结合,力争使课堂既充满时代气息又直指中考,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

(三)课堂回顾,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优化学习效果。

(四)教师寄语

奉法者强则国强。中国梦首先应该是法治梦。法治健全、执法必严、人人守法,人民才能生活得安定,中国也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同学们,你们是中国梦的实现者和中华复兴的主力军,老师希望法治能在你的神经中枢里至高地闪耀,学习法律、相信法律、依靠法律、维护法律,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中国梦,法治梦,会因为有你,有你们而实现!

【设计意图】升华学生情感,激发学生走出“小我”,放大格局,以实际行动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国梦的信念教育,力争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篇5

一、师资建设的双重困境

1.压力大

首先,是生活压力大。经济压力主要是来自男性教师、年轻教师、中老年教师、成长地与工作地分离教师。这是因为男性的性别角色自我要求与教师职业的特征有着一定的落差和错位;年轻教师生活自我期待与现实收入有差距、现实收入与物价水平有差距,同时在与高收入同龄人的比较中又强化了这种压力;中老年教师由于子女成家立业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比较大;而成长地与工作地分离的教师面临着融入工作地、独立承担家庭生活、力所能及帮助家人等各方面的压力。其次,是心理压力大。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前十项为考试成绩、备课作业批改、教育科研、公开展示、班级管理、日常教学、职称评定、个别辅导、家长沟通、辅导学生参加竞赛。此外,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强,在以高考成绩论英雄、试卷数字分高低的价值取向下,相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师而言,高中教师的心理压力更大,情绪更容易焦虑。

2.学习少

首先,引导少、指导少。在专业学习上,不少教师方向比较模糊,往往是跟风而行,赶时髦。不断变换着学习方向,不能朝着一个方面持之以恒地努力;缺乏相关教师、专家的指导,在学习上处于一种盲人摸象的状态,不能够系统地全面地进行学习,大多处在一种自发随意、放任自流的状态。其次,时间少、动力少。教师的工作比较琐碎繁杂,因而教师用于学习的时间比较零碎,学习时间不集中,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同时,教师的专业学习对于教育教学成果的贡献比较缓慢,甚至在考试成绩为唯一指标评价体系下会出现反作用。

二、师资建设的三大维度

1.提升专业发展的高度

第一,理想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是自我的内心的需求,而能够激发内心需求的因子就是教师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就必定包含了教师职业理想之内的生活理想。有理想的教师必定关注自己的职业理想,关注自己职业理想的教师必定关注自身的专业精神、专业技能。因此,要树立和坚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在自己灵魂深处铸就自己的精神高地、精神特区。第二,规划引领。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有明确的、强烈的发展意识,而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来引领、伴随、督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求每个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学校领导对规划逐一过目,并提出修改意见,使得规划更具有目标性、操作性、检验性。针对不同年限自我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比如初上岗的教师3年目标应该是站稳讲台,初见成效;5~10年的教师目标就应该是熟练教学,初具特色;1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就以科研引领,项目驱动,形成风格,凝聚特色。

2.拓宽专业发展的广度

第一,读书为根。教师通过读书来改变精神、提升品味、增长智慧,让教师的日常生活充满书香。倡导教师读学生读的书,走在学生阅读的前面,从而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倡导教师读专业书籍,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从而明了学科发展的方向;倡导教师读理论书籍,厚实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从而让自己的专业表达有理有据;倡导教师分享式、同伴式读书,通过同伴的互学、互帮来影响教师读书,以“教师论坛”“教师沙龙”等多种形式营造教师读书的氛围;倡导教师笔记式读书,并撰写读书笔记,将书中教育大家的思想能够内化、固化、内生。第二,合作交流。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要求教师能够自主发展,同时也能合作发展。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专家引领、直接对话、同伴互助、合作分享等多种方式,通过专家讲座、公开教学、教学观摩、主题论坛等多种载体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让优秀的教师团队习惯影响教师,用集体的智慧提升教师,用团结的意见来评价教师。

3.挖掘专业发展的深度

第一,反思为梯。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手段,能否有效反思是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反思习惯特别重要,通过撰写授后反思、自我督查等多种办法来保证教师的反思习惯的养成;通过授后反思的评比、展示来给教师撰写授后反思榜样引领、同伴互评,通过将授后反思升华为教学叙事、教学案例,为自己的专业表达提供丰富的素材。第二,课题为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以问题引领课题、以课题为平台系统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并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课题研究来挖掘和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年轻教师通过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激发教师的课题参与意识,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年轻教师微型课题研究,体现了课题研究的草根性、实践性,提升年轻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骨干教师通过个人省级、市级课题研究,满足骨干教师个性化发展要求,使其教育理论得到提升,并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师资建设的三大对策

1.优化自我发展根基

第一,专业认同。专业认同就是要求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专业,在自己的专业中能够体验到职业的幸福和专业的价值。通过铸就师德、精湛师能实现专业发展。要求自己有学术型、专家型教师的意识,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职业、专业生命之中,让自己走进学科、驾驭学科、发展学科、创新学科,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认同。第二,善于学习。善于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将学习的方式作为自己生命的方式而存在,实现自己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奇心,让自己的精神能够在一天中某个时候闲暇一下,给自己学习的欲望充一下电。教师的学习要向学生学,学习这个时代的变化,学习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和认知规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教师的学习要向大师学,让我们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更准确地把握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让我们更科学地实践教育。第三,勤于反思。反思就是思考自己的思想,将自己的思想作为思考对象。人的发展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反思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如此。虽然学校将教师反思过程制度化、流程化,但是教师反思习惯的真正养成还是依赖于自我反思意识的觉醒,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反思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

2.优化个体生命实践

第一,课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教师只有立足课堂,从课堂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有效反思,才能激发自己创造的灵感,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研究自己,让自己的课堂有高度、有创新;在公开教学中亮相自己、反思自己,让自己的课堂有主张、有思想。第二,科研。科研是教师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后更高层次的部分。没有科研的升华,教师的好奇心会在简单的重复中消逝,教师的倦怠感会在日常生活中俱增。教师要让自己对外在的世界保持一份好奇心,对内在的自我保持一份警醒心。第三,表达。表达是教师专业发展更高的一个层次,只有教师进行专业的表达,才能将自己个体化的思想转变为人类的财富,才能固化和物化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思想超越时空的制约。教师要提升自己专业表达的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科学地、清晰地呈现;同时教师也可以用感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描述来实现自己的专业表达。

3.优化群体发展环境

篇6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篇7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制度管理 人文管理 刚柔并济

在学校管理中,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人文管理都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既要强化制度管理,又要重视人文管理。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形成既有制度约束又有人文关怀,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整体严格和谐的工作局面,才能达到学校和谐的管理境界。

一、制度管理:规范化的保证

哈佛大学的管理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它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校规看守下的哈佛已成为一所世界知名大学,实践证明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一所学校的管理,无论是思想引领,还是文化立校,都必须建立在基本的制度之上,否则学校的管理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制度前进一小步,管理前进一大步。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决定学校的成败和兴衰,决定学校办学的高度和跨度。学校要建章立制,切实做到依法办学、按章治校,以优秀的制度建设带来优秀的管理水平,如:学校管理章程,质量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教职工奖励制度,师生常规管理制度,教学研究制度,学生教育与评价制度,等等。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学校一旦拥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就能实现学校管理有章可循,发挥其强有力的规范、引导、激励和保障功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学校的制度管理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尚未健全,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优化制度的过程,另一方面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还没有统一到学校的要求上来,尚未达到自律的境界,群体良好风气尚未形成。这时通常要借助于制度管理,约束师生的行为,帮助他们逐步养成习惯,把遵守规章制度变为自觉行为,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即使在学校管理的成熟阶段,制度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管理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制度管理也应拥有新的内涵,以适应新形势,发挥新作用。由此可见,制度管理应是学校管理的永恒基石,有了它才能改变学校管理的无序状态,消除“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混乱局面,从而提高管理的效能。

二、人文管理:民主化的需求

在如今逐渐走向创新的时代,人文管理已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尊重人的人格、价值和合理利益,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促使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到实现学校发展的目的。如果一味强调制度的强制力,就容易造成逆反心理,产生种种后遗症,给学校管理带来消极影响。可见,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温暖胜于严寒,宽容比惩戒更有效。领导要体恤教师的疾苦,相信教师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例如:我们制订了教师工作奖惩条例和月考核方案。最初,严格对照条例,有奖有罚。但老师们反映,大多数老师工作是认真的,有的老师被扣分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条例有了罚的内容,老师的心理负担加重了;虽然罚得很少,“意思”而已,但老师是看重面子的,真的被罚,脸上挂不住,反而会影响教学积极性。我们听取老师意见,取消罚的内容,加大奖的力度;如果老师总是拿不到奖金,就和被罚差不多。有的老师被“无形”地罚了,受“无形”罚的启发,我们把条例的制订侧重于引导教师早日成材、多出成果,用奖励的方式引领教师的价值观。制度管理中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引领教师实现自己的价值,“无形”的被罚就变成了“无声”的教育。

实施人文管理,就要满足师生的合理需求,对他们政治上鼓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实施人文管理,就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广大师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发挥他们的才能和特长;实施人文管理,就要发挥管理者的榜样示范作用,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影响和带动教师,引起教师情感上的共鸣和行为上的同一;实施人文管理,就要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整合教师个人与学校发展目标,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策略,帮助教师加速专业发展步伐,努力让他们的教坛人生更加精彩。

三、刚柔并济:和谐化的走向。

钢太硬则易折,水太柔则无形,刚柔相济才是管理的智慧法则。我们力求多理少管,既加强科学规范的制度化管理,又强调弹性化的人文精神。

1.让教师民主参与制度的形成。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教职员工都感到自己重要”,从而使每个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校规章制度正式出台前,要充分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只有“取之于师生,用之于师生”的规章制度才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更易于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才能以制度来促进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凡涉及全校教职员工利益,为重大规章制度或重大决策的,都要提交教代会商量决定。办公会只通过一些一般管理规章,或进行临时性、突发性事项和一般事项的决策。要让制订规章制度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发现学校的过程。

根据规定,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金点子”征集评比活动,重点让教师对学校制度建设提出修改建议,对教师意见集中的一些制度,学校会启动修改程序,不断优化制度。

2.把“人文”写入制度。

学校在设计相关制度时,要遵循教育规律,以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和彰显人的价值为出发点,使制度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载体,而不是扼制教师创造性的条条框框。如:怎样评价教师的工作?“过程数教案,结果比分数”的简单管理制度就是对教师劳动复杂性的漠视,是对应试思维的鼓励。而“过程写案例、赛设计、评优课,结果比教学实绩,更比教科研成果”的管理制度则是对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引导鼓励,也让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这样的考核制度虽然严格,更有竞争,但事实促进着教师的学习成长,这是最大的人文。因此,从制度内容可以反映学校的管理思想,好的制度在执行中浸润着人文思想,慢慢也就转变为一种制度文明、学校文化。

3.让制度“软着落”。

篇8

但是不管制度制定得多么详细、严密和严格,违反制度规定的大有人在。但面对这部分人,如果仅仅是扣考勤奖,或是扣掉相应的绩效奖励,那么还会有后来者。面对学校的制度,如果教师人人都遵守那就有一种相对的平衡在里面,而一旦有人违反制度,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那么很多人都会争相效仿,制度也就不成其为制度了。

S学校的考勤制度里规定,上班期间出校门要登记,半天之内返回的可以不请假,但不能外出进行娱乐活动。学期初,几个老师还留恋假期的娱乐生活,一有空便偷偷出去打牌。这事偶然被校长发现了,他不动声色,欲抓几个现行。当再一次发现几个人分散从前后门出去后,校长便远远地跟在最后一个人后面……估计他们已经开始了,便循声走进去拿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校长刚回到办公室,几个老师便进来了。“我们都是老师,也是成年人,应该要对自己的工作和行为负责。再说,学校的制度制定出来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今天的事,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了。”后来,校长还在大会上重申了学校的一些规定,要求大家遵照执行。自然,类似的事情再没发生。

与之相反的是,A校出现这样的事情时,分管领导看到后,既没向校长反映,也没制止。最后发展到凡有空堂的老师都跑去娱乐,以至于作业也不批改了,直到家长投诉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才开始重视。尽管后来学校采取了措施,但教师的心却没能真正收回来,工作依旧得过且过。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与约束,更在于管理者的引领和管理,只有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产品质量(发展)上来,才能成就卓越。对于以育人为主的学校,制度的执行则更要严格,所以,不是有了这样那样的制度,一切就万事大吉了。制度的根本在于执行,如果执行不力,制度就形同虚设。而其执行的过程是一个相互融通的过程,它需要“管理”的紧密融入。管理的跟进不是对教职工的看管,而是催生制度执行的力度,维护刚性制度里的柔性,让教职工自由地呼吸制度清新的空气。否则,一旦置制度于度外,就会成为制度的奴隶,被制度的刚性击伤心灵,弱化工作的积极性。

制度反映管理者的管理原则和规范,往往只是管理者“一厢情愿”的表征,自然,它对教师只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基于此,管理者必须通过恰当的管理引领教师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制度的内涵进行深入的解读,全方位认识制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从心理上予以认同。当教师从心理上接受制度,并自觉遵守与维护、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且形成习惯时,制度也就会凝练成一种文化,此时它对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便形成了一种保护和激励。

篇9

陈林静,1977年生,南京市百家湖小学语文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师德标兵,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全国语文教师演讲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大家越来越发现,用“思想”引领教学的重要性,正如“一个作家,首先是一位思想家”一样,因为一切没有“思想”指导的奋斗,都如同“没有了灵魂”的人在黑暗中摸索。如何用思想引领自己的教学,才有可能避免语文教学“误尽天下苍生”的尴尬?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智者见智。我思考:“真味”的语文教学是什么?“真味”的语文应在本真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以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义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文化气息、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

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转变教育定位,适切儿童的真实需要。对儿童而言,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有魅力的,课堂外的大量阅读也是智育的重要部分。教师用心倾听,真正的倾听意味着肯定、认同、尊敬。教师要智慧评价,评价的话不在多而在于建设性。智慧的评价给儿童亲和力、自信力、感染力、推动力。教师要有独到的设计,好似“信手拈来”,却又是“有意为之”,让学生自己体会方法,不显“教”的痕迹。处处体现面向全体、以人为本。“真味”的语文教学,是从儿童真实需要的基点,实现课堂的生态型转变。

体现童真、童心、童趣,让儿童享受学习。情绪心理学认为,快乐是人类最主要、最普遍的正情绪。钻到儿童的心里,体察儿童的喜好,赋予语文的启迪,让语文教学与儿童心理同步。体现“童真、童心、童趣”的“真味”语文课堂,只有贴近儿童,才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使他们的身心得以敞开、情感得到释放、个性得到张扬。儿童有儿童的特点,童眼是独特的,天地万物是他们对话的朋友;童心是纯真的,他们爱幻想、爱微笑、爱朋友;童趣是丰富的,他们有自己的快乐王国。面对孩子的个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儿童享受学习的过程。“真味”语文意味着不偏离儿童的心性,课堂有真意、有真趣、有真情。

实现儿童的创造性学习,开发儿童的可能性。对儿童来说,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促进他们的发展。让儿童创造性地学习,首先在于给儿童自由,让儿童成长并创造更优质的未来世界。教育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培养人的智慧,借着它找出所有问题的答案。开发儿童的可能性,就是真正关注儿童精神的发展。观照学生的精神世界,从无知到觉悟;观照学生的智慧成长,不仅看见一粒沙子,更是看到沙子背后的世界与故事。

“真味”的语文教学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者、学者、作者、编者思想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实现高超的解读,明白课文用来做什么。文本是巨大的存在,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领会、积累、运用。

走近作者解读文本。真切地、谦恭地与作者对话,吃透文本,“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走近编者解读文本。不仅要自己读懂文本,还要分析该文在编者的眼里处于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也就是要诚心地与编者对话,找准字、词、句、段、篇训练的内容、重点、难点,切实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文本的教学要求。

走近“学者”解读文本。这里所讲的“学者”指的是学生。以儿童的视角来阅读。尽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六至十二岁的儿童。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他们向前。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儿童的认识水平。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与学生对话,预设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文本特点,尽最大可能地“走近”学生,确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切合学生实际的预设。

要从“学”的角度,体现真实的“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很好地自主探索,就要让他们直面问题情境,去进行大胆的探索。“合作”让学生思想交锋碰撞,要能点拨合作的方式与技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礼貌。“探究”应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探究中得出正确的结果与结论。真实的“自主、合作、探究”,是根据创新原理、学习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精神。

改变一味放手和对“讲”的忽略。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之间的关系是语文教育实践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理解教学目标,认识教学对象,钻研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一味放手的课堂是丧失教师主体性的。教师讲授、示范、指导,促使学生内化并运用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境、状态、方式、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困惑,矫正教育方法,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当地讲授。“真味”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在“放手”与“讲授”间取得科学的平衡,并及时作出调整的课堂。

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融合先进的教学思想,寻求语文教学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同样,教育无痕是教学的最高境界,“真味”的语文教学正孜孜以求这样的境界。

【微话题】

@江苏教育:你对语文是怎么理解的?

@陈林静:语文是人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必要工具,语文又是关注人内心世界、提升人精神层次的人文学科,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语文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把昨天、今天、明天连接。语文又是一个民族唱出的深沉歌声,沉睡的文明在这里说话。

@江苏教育:新课改10年来你的语文教学方式与方法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陈林静:实现基于儿童“学”的教学,充分了解儿童、理解儿童。根据“学”决定“教学”的起点,依据“学”决定“教学”的路径。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不断做积极的发现者,碰撞激情凝聚方法,思维欢快而真实地流动着。理解儿童,成就儿童,以学定教,学教相长。

@江苏教育:请写一段微博,写给自己。

@陈林静:“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只有敬重教育,才能热爱教育。生命因创新而灵动,教育因创新而发展。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他人说】

篇10

1.统筹性原则。学校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正确处理好读书与工作、实践与研究、学习与反思的关系,将培养教师阅读习惯和建设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增强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创新性原则。学校要在继承中华经典诗文颂读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创新与发展,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探索富有特色的读书方式、方法,把读书的过程变成实践与研究的过程,将日常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读书,在研究学习中不断提高。

3.实效性原则。开展读书计划要引导教师结合读书学习进行反思,指导教师在实践中积极应用所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读书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确保读书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指导思想

实施“教师读书计划”,目的是扩大教师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容、形成阅读习惯、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综合素养,以建设书香校园为载体,以教师为核心,通过系列读书、反思活动,努力促进全体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提高。

三、内容与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与创建(10月下旬)

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全面部署读书学习工作。

妹冢镇联校“教师读书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二阶段:全面读书(11月——12月)

1、教师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师读书计划”。

2、学校加大投资,配备阅读图书,每年向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3、教师要选择阅读文章、刊物或教育专著进行认真学习,做好笔记;做到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研结合,通过阅读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学校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以“读书与教师专业发展”为题作学术报告,引领教师读书。

5、学校搭建读书平台,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协会、读书报告会、读者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6、每年组织一次以教师读书为主题的征文或成果展示活动。

第三阶段:小结与表彰(2010年1月)

总结本学期工作,表彰读书先进个人。

四、保障措施

1.统筹安排。各学校要切实提高对“教师读书计划”重要性的认识,将“教师读书计划”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