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

篇1

关键词:学生体验;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设计

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要求从以知识作为起点和终点的教学,转向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的教学。而注重学生体验的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个人体验,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的建构[1]。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强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基于资源、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对信息化教学的活动给予支持的各种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本文所说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其使用者是学生。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支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自然其设计也要以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为宗旨,因此,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

一、学生体验和用户体验

(一)学生体验的内涵及分类

一般来说,学生体验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界定。广义的学生体验是指学生在与教育系统交互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狭义的学生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本文所说的学生体验是指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资源支持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

体验具有自主性、过程性和亲历性等特点,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结果。根据学习活动结果的作用对学生体验进行划分,可以将学生体验分成积极的体验和消极的体验两种。如果学习活动的结果对学生在活动后的学习与生活能起到促进作用,则认为学生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当学习活动的结果并不能促进甚至阻碍了学生在活动后的学习与生活,则被视为消极的体验[2]。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因此,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使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下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对信息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生体验和用户体验

与学生体验相类似概念的是Web开发中的用户体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241-210,2008)对用户体验的定义为:用户使用或假想使用一个产品、系统或服务时的感知和反馈[3]。在Web产品的开发的过程中,强调以用户体验做为设计决策的中心,产品开发以实际用户的需要和目标为驱动,用户体验的设计贯穿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通过对学生体验和用户体验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二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借鉴产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和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要素的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的影响因素和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要素。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一种教育产品,相对于Web产品具有明显的教学特性。为了保证产品的教学特性,必须进行教学需求分析,根据产品在教学中的作用来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因此,教学设计是教学产品设计与开发中的关键步骤。[4]

信息化教学资源除了遵循产品开发的一般要求外,其设计还应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主要是确定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学生需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和设计目标,因此,教学设计也是影响学生体验的重要因素。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的影响因素可以借鉴产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再结合教学设计的对学生体验的影响,就可以得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的影响因素

产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产品功能性和使用性的设计上,而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资源自身功能性和使用性的设计上,还体现在教学设计上。

产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内容、功能性、使用性和品牌四个方面。具体到用户体验的管理,可以对影响用户体验的四个因素从可用、易用、友好、视觉和品牌五个方面进行管理。迁移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中,影响学生体验的因素有:教学设计、内容、功能性和使用性四个方面。学生体验的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可用、易用、友好和视听觉。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作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影响学生体验的主要因素和学生体验设计管理的主要因素,其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对学生体验的影响主要包括: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体验设计管理金字塔中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否符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需要,与信息化教学模式保持一致,资源的类型、设计目标是否合理。按照设计最终开发完成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可用性

可用性是一个被大量研究的单因素,在ISO9241-11(1998)标准中,可用性被定义为:某一特定用户在特定的任务场景下使用某一产品能够有效地、高效地、满意地达成特定目标的程度[7]。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可用性是除教学设计外影响学生体验最重要的因素,主要包括可用和有用两方面,可用是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功能可以被学生正常使用,不会出现技术上的错误;有用是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功能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显著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易用性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易用性直接决定利用教学资源支持学习过程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易用性主要包含易见、易学和易用三个方面。易见,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所有功能很容易发现,无需较深层次的查找;易学,信息化教学资源使用简单,无需经过学习或经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易用,在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时候可以更快的进行操作。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友好性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友好体现在资源使用的整个过程,友好的学生体验往往决定了学生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最终评价。友好的学生体验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使用习惯,主要包含:界面友好、文字友好、交互友好、操作友好等。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视听觉设计

信息化教学资源中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的目的其实是要传递一种信息,由此建立学生的吸引力并向学生传递信息。这里的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的重点不是视觉、听觉信息内容的设计,而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视听体验的设计。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同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三、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要素

在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体验为设计决策的中心,强调学生优先的设计模式。借鉴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Web产品设计的三个要素:信息架构、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内容设计、信息架构、交互设计和视听觉设计。

(一)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

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是关键环节,是教学思想的具体表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找到信息化教学资源支撑教学重难点解决的整合点,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和设计目标。在信息化教学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要符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需要,和具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保持一致,保证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

(二)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设计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过程中内容设计中的内容不仅指文本,还包括图片、音频和视频。内容设计就是设计需要向学生呈现的信息。信息的内容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这些信息通过架构设计、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将信息以确定的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传递给学生。

(三)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信息架构设计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中信息架构的设计是一个整理信息,平衡系统与学生需求,将信息变成一个经过组织、归类、以及具有浏览体系的组合结构的过程。良好的信息架构需要遵循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将信息的基本单位――节点,在组织原则的指导下,按照结构方法对节点进行组织。节点、组织原则和结构方法的确定都要符合学生的需要、期望和已有的经验,以易用和友好为原则,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

(四)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指设计人和产品或服务互动的一种机制,交互设计呈现给学生操作上的体验,强调易用性、可用性和友好性。交互设计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用的全过程,如:登陆设计、表单设置、按钮设置等等。良好的交互设计需要信息化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操作及时、正确、友好的响应。交互设计在本质就是设计易学易用、有良好使用效果而且操作令人愉悦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五)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视听觉设计

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需要在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设计的基础上,将内容信息以符合学生特点的形式表达出来。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不只是关心字体颜色和音量大小,还需要关注学生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的效率。一个没有有效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就像没有门和窗的房屋一样,虽然里面有好的东西,但没有人可以拿到。良好的视觉设计应该将保持界面设计风格一致,每一个页面的重点内容都处于显著位置并清晰呈现,导航设计要丰富准确的呈现信息架构的分类,保证在各分类间实现快速有效的跳转。在个别化教学系统中,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风格特征进行变化,在增强学生体验的同时也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

在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体验为设计决策的中心,强调学生优先的设计模式。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学设计、内容、功能性和可用性。学生体验的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可用、易用、友好和视听觉。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要素包括:教学设计、内容设计、信息架构、交互设计和视听觉设计。在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体验影响的四种因素和管理的五个方面,将影响因素融合到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要素中,才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更好的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刘冬岩.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4):48-51.

[2]伍香平.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D].武汉:湖中师范大学,2003.

[3][7]刘静,孙向红.什么决定着用户对产品的完整体验[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4-106.

[4]李龙.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2

论文摘要:从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容、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和应用措施,为公共体育课程实现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川.近几年,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能够反映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材及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总体建设上仍处于探索、提高的阶段.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形成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内容和特征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立体化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学科(专业)网站,也可以把它们分成三个层次.它具有以下特征:数字化处理、光盘化存储、多媒体显示、网络化传输、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化等囚.这样的特征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与学需求.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

公共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中介,能够反映社会的要求,并受到体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为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就必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身体发展等四个方面.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体育卫生知识、人与环境有关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解剖与生理有关知识、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人体健康知识、传统养生知识等教学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内容、竞技性内容、娱乐性内容、保健性内容、情感性内容(体育游戏类)等.教学形式是以室外的运动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使学生在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的同时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结合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步骤进行建设,首先,要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包,完善基础的教学资源;其次,要整合基础的教学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最后,要建设大学体育专业网站,提供综合的网络服务.

3. 2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3. 2.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的建设要以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重点开发公共体育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和技能锻炼指导书、试题库等,以及开发用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复习的PowerPoint电子教案、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助教助学的CAI课件、提供学生自学自练的网络课程等同时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使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如图1),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 2.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库

在完成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包建设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将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和课程教学包应用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和媒体制作软件开发形成学习系统.使体育理论知识形成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流媒体等各种素材,并按照课程、知识点的树状结构排列,便于教师、学生按内容检索;为体育实践教学提供运动技能的仿真练习、模拟系统,以便于学生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完善体育教学资源库的管理系统,以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查询和运用,形成整个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如图2).

3. 2. 3大学体育网站

大学体育网站的开发要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站为门户进行建设与实践.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网站、课外辅导网站、体育知识网站等几个部分(如图3).教学网站包括教学管理系统、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测试、教学评价和反馈系统等;课外辅导网站包括课外锻炼知识、俱乐部活动、校园体育竞赛组织与训练、场馆器材情况等;体育知识网站包括各类体育网站的链接、体育学术网站的链接等.使公共体育课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将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化网络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资源及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师生之间利用学校、课堂、网络、通讯、生活实践等活动方式将体育运动的知识学习、经验建构和社会体验联结在一体,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3.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公共体育课程丰富的专业资源,而且还需要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的支持、计算机专门软件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参与.从整体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个高校要协调好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相关的师资队伍,共同努力进行建设;二是技术手段的准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开发工具为基础,配置用于开发的软硬件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的主干道,并应用先进的资源建设技术、工具和手段;三是聚集优秀的师资力量,整合出优筹 立体化教学资源;四是制定合理规划,分期分批,稳步实施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4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比较滞后,体育教学中只是简单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体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以盲目的模仿练习为主,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等都满足不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师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4. 1提高师生综合运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体育教师运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的能力,及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三是提高学生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自主高效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4. 2以立体化服务保障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需要立体化的服务来支撑.首先,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部门要实现动态化服务,将体育教学和体育相关服务延续到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以满每一个学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其次,通过体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为师生提供多类别、多形式、多阶段的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形成服务形式的立体化;最后,形成服务对象的立体化,任何教学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内容丰富的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资源.

篇3

关键词:中职校;信息化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1-0011-03

一、信息化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信息化教学在我国从20世纪就开始实施,并在各类文件和论文中使用频率也相当高。但到目前为止,中等职校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尽管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精心准备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并且网络上也有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但这部分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实施,充满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酷爱而不愿更新教学理念。到底是何原因造成了认识上的误区呢?

(一)问题之一:信息化教学是多媒体运用的教学

中等职校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时,只要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通过媒体制作软件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有一些教师认为在上课时用电脑放视频,或是用DVD放碟片,用录音机放音乐也就是信息化教学等等。实际上,信息化教学界定依据不仅仅是形式与内容呈现,更要有多学科与多技艺的有机融合。信息化教学既要包括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又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信息化。因此,信息化教学是以学习者学习需求为前提,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将学科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机地嵌入其中,是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所以,仅仅使用一些多媒体课件或简单地使用一些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信息化教学。

(二)问题之二:信息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信息化

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往往只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信息化,而对其他教学环节考虑甚少,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实时评价以及课后的辅导答疑等。即注重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而忽略了利用信息技术去辅助“学”,没有充分彰显信息技术交互性、实时性、回馈性和辅等最基本特征;过多地考虑如何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去实现教学内容,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如何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帮助学生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课外学习环节是学生个体主动学习的重要过程,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只有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实时评价、课后巩固与拓宽等方面有机地结合,才能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否则这样的设计就不完整、产生功能性缺失。

(三)问题之三:信息化教学是微型项目的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都是针对一个完整的典型项目案例进行设计,尽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能较好地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但是,在进行常态化信息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只针对一个独立微型项目单元进行信息化教学,而缺少对整个课程的教学信息化总体规划与架构。因此,教学设计是基于微型项目需要的教学资源,将其转化后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包,缺乏课程资源的整体构思。大部分参加省、市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教师仍沿袭常态型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对于课程所对应专业的教学资源整体考虑更少,课程资源之间的关联度低,数字化资源的脱节,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衔接性不强,更谈不上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与现代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加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不强,教育理念不新,构思不具独特性,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制作流程不规范,比赛成绩往往不理想。

(四)问题之四:信息化教学是任课教师表演的信息化

目前,中职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创新、能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往往自己仅完成教学设计方案环节,然后请信息技术教师帮助制作课件,自己去上表演课。这样,一是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由于两个教师的合作有时难取得创意一致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完全体现任课教师教学设计的意图,更不能形成信息化教学的常态性,导致信息化教学仅是为公开课与比赛课服务;二是造成大量的信息化设备被闲置,或者作为一种摆设,降低了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甚至学校许多贵重设备长时间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三是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由于一般教师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帮助制作课件时,还要编写一个比较详细的技术脚本,以便信息技术人员能较好地理解设计意图,降低了工作效率,有时为了上一节公开课或比赛课,任课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要花20多小时完成,当然更不利于任课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二、信息化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移植性策略

信息化教学设计环节对整个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的第一步。因此,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在搭建好教学流程框架的基础上,编制好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脚本,并标明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使用哪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甚至教学资源获取途径、相关参数要求等,才能使制作的积件、中间件和课件有案可查,有迹可循。

如在进行电子白板环境下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备注浏览器中注明资源来源、集成方法、操作环节及设计意图等,这样的设计才是有意义的,移植性较强,不仅自己可以在相似教学设计中套用,还可供同行借鉴与采用,教学设计才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切不可在没有事先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时就直接进入教案的编写和课件的制作,这样会造成整个教学设计的不协调、教学过程混乱等,设计意图不明晰,教学设计移植性不强,甚至出现反复推倒重来的现象,这样就造成精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策略

交互性是信息化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如果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交互性不强或交互性应用不畅就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本原,但交互性必须应用得适中,过当会让听课者感到教学过程是在做秀,缺乏教学的严谨性,并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选用各具其独特功能的交互方式有机地嵌入到教学过程中,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使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达到无痕交互的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系统性策略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指出:“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库,遴选一批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基地,开发一批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用主题素材库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江苏职教走在全国职教前列,应率先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对于中职校来说,并不是等全省乃至全国职教资源建好后拿来就用,即使有也不是拿来就能用,必须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二次开发。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广大一线职教工作者共同参与、共同开发、资源分享。各中职校应结合学校专业开发,构建一个系统性教学资源开发框架,组织一线教师从专业和课程的宏观角度去构建一个完整的资源体系,边开发边运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收集、整理和制作相关资源,形成以专业为主体,课程为单元的资源信息库,依托学校的校园网为载体实现校园教学资源共享。职教主管部门通过分层推进、项目竞赛等方式收集与整理基层一线教师优秀教学案例与资源,组织课程专家、教学资源项目工程师对基础教学资源进行遴选、技术处理、分类包装,形成具有一定体系的素材库与教学资源库,从而有效推进中职校信息化教学的进程。

(四)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策略

在现代教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综合运用在教育领域为标志的智慧校园已日渐普遍,在沿海地区三网融合、智能手机在师生中普遍应用,使信息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运用方式日趋便捷。如何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来呈现教学环节有效运用,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资源,并能充分应用正能量、有效扼制负面效应?在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本身评价的同时,还需进一步运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环节上通过网络教室和电子白板功能,可运用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进行生生互动、生机互动和师生互动等方式实时评价;通过校园网各任课教师可在自己空间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资源供学生继续学习,提升开放答疑平台供师生、生生和业内人士校外互动交流与评价;师生也可以通过智能通讯工具为学生提供即时解答,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一个广阔平台,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中的技术支撑

(一)完善信息教学系统

信息化教学从前几年在课堂上使用一台PC机加投影仪播放PPT或是自制课件来实现简单的互动式教学,已发展到近年来普通使用的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室,以及现在更多使用交互电子白板、智能化录播教室、自主学习型网站等综合数字化教学系统。因此,中职校应在考虑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在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及时更新易学易用的多媒体软件制作工具;在购买成熟套装教学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设备使用、理念更新、软件二次开发和课件制作技术等相关项目的有效培训,从而确保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有效使用。

(二)建立教学资源平台

为了使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校常态化、有效地进行,必须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让教师在开发课件的过程中分享他人成果。学校在主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出相关专业或学科专题网站,为教师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开发教师博客和班级博客,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型平台,给师生交流提供方便,为每位教师开辟简单易用的个人空间供教师上传或下载教学资源,让教师能便捷地经营个人网站。此外,在教师注重相关素材收集与开发的基础上,学校职能部门应对各学科、各专业教师收集的相关素材和资源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以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并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促进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与运用。

(三)提供信息教学服务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信息化教学又综合了各类先进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而对于一般任课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信息技术所有相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有一定难度。因此,学校应组织信息技术人员成立攻关小组,除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外,还要做好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帮助教师解决信息技术方面的各种难题,通过校园网系统及时技术应用案例与技巧,并在相应开发平台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快捷帮助,从而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整体水平。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DING Chun-ming

(Jiangsu Rudong Firs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Rudong 226400, Jiangsu Province)

篇4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大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也被提上议程,现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大学美学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发展因素和时代变化因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不但表现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上,也渗透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大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信息化大环境,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推动大学美术教学的信息化改革。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大学美术;教学特点;价值;措施

本文探究分析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的教学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希望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中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性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教育也受到了影响,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断显露信息化特征。本文归纳总结了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的突出特点,详情如下。

1.多元化

多元化是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学的突出特征之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区域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学美术教学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够利用互联网收集和筛选先进有益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们接触到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资源的丰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扩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实现百花齐放,从而促进了大学美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2.自主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自主性更强。上文提到,受到网络资源共享的影响,大学美术的教学资源会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发展方向也更加多元。除了能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培养。

3.交流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交流性增强。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地的交流联系变得更加便捷,交流活动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师生间交流、校际交流以及国内外学校的交流。交流的主要方式有网上教研、教学资料共享、网络课程等。

二、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的价值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美术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网络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促进了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利用多种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对此,有关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先进经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刺激了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的衍生和发展,也丰富了现阶段大学美术的教学方法。此外,大学美术的信息化教学,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资源贡献条件,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发展,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三、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措施

1.完善信息化设施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美术信息化教学措施。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设施进行信息化调整,主要的实施方法有兴建多媒体网络教室、规划区域教学网络等。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不同的教室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授课教师也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及时、了解每一位听课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和不解,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学习。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收获到了更多的知识;也缓解美术教师上大课的压力,减轻了教师的实际工作强度。本文认为,学校建立的多媒体授课教室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分别是广播功能、转播功能、监视功能、私信功能等。广播功能是指授课教师可以将屏幕上的内容呈现到每一位学生的屏幕上,避免大屏幕授课的简单杂乱;转播功能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某一位学生的屏幕内容呈现在其他学生的屏幕上,这一功能主要是适用于示范教学、提问等;监视功能是指教师的主机能够监控所有学生的电脑运行情况,防止学生用电脑做与教学无关的事;私信功能是指教师能够接收到从学生电脑中发出的私信,主要适用于答疑环节、或者是学生向老师提出建议等。

2.收集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各种积极有益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应该建立校内的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将收集到的资源存储在专门的数据库内。在授课过程中,教学可以随时访问资源数据库,调取信息资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数据库来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用于学习研究、写论文等。

3.实践能力

大学美术教学的信息化发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联系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美术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画,为将来从事艺术设计的学生丰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大学美术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突破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度;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大学美术的教学水平,促进我国美学教育的整体发展。

作者:杨梦玲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邢澄.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17).

[2]王凯.中日美术教育的比较——以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的教学模式为例[J].美育学刊,2010(1).

[3]林叶红.广西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4]曹国洪,牟云刚.对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5).

[5]刘靖君.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

[6]殷会利.发展中的民族美术教育——记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J].美术观察,2005(4).

篇5

【关键词】信息化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 改革策略

一、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教学现状

当今社会要求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外语技能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受青睐。因此,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应迅速调整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和“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在2008年对《基本要求》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职业技能。然而,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普遍存在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师仅借助于传统的课本和教参材料,简单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过于注重讲解分析基础词汇和语法,把课堂过多的时间放在了学单词和翻译课文上。从而导致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实用性无法体现,学生无法有效地将课内所学的英语运用到将来岗位中,从而未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如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我们需要及时转变高职英语教师观念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协作学习与情境化教学,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技术,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信息化的基本理念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的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以信息化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任务型教学为手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多媒体化,多样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等等都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表现。

三、以信息化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3.1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多样化和优化。

推行现代先进教育技术,PPT在各种辅助教育工具中操作最为简单易行。也是广大教师使用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许多教学内容应用PPT以后可以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内容。鼓励教师上课用多媒体好处在于:可以图文并茂,图像、视频并用讲课丰富多彩;可以点击链接与网络连接延伸学习,大大拓展上课空间。教学手段不仅要多媒体化,还要多样化和优化,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优化、创新后的新的教学手段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只有完成了教材手段的多媒体化,多样化,优化之后,才能很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这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3.2 拓宽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狭义的定义,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由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他的理解各不相同,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教师自己制作,二是各种渠道购买、收集或加工别人的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所用。互联网成为教师收集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教师要结合学生情况,筛选、整理和过滤,把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资源,供学生课堂教学使用。

3.3 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手段设计课堂教学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国际互联网已深入日常工作生活中,在教学中为许多教师提供了足不出户获取各种教学素材的便利手段,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具有的基本素质,并且要求教师对于不同类型信息化教学资源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处理以更好的设计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其主要教学模式不同于课件的讲授、辅导、模拟演示,而是探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合作型学习。从目前国内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情况来看,特别是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存在许多片面性,一讲到计算机辅助教育似乎就是开发课件。其实,课件只是信息化教育系统的一个构件,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育系统除了课件外,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学习管理系统,并需要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

4 结语

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化无处不在,给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巨大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专门指出了信息化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强化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理应秉承这一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将信息化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岗位技术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刘颖,郭伟光,冯超.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 2009(3).

篇6

关键词:数控技能;低碳理念;动态平衡

低碳理念已经渗透到现今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崇尚低碳成为这个时代的人的社会责任。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上,树立低碳理念,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已是历史赋予我们职业教育的光荣使命。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的实施能保证学生深刻领会低碳制造,并让低碳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今后的工作当中。

一、开发校本教学资源库应遵循的观念

笔者认为在数控专业数控技能“低碳教学”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中,应遵循教学资源的系统观、校本观、需求观、动态平衡的观念,才能使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1.系统观

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学校政策、硬件配置、人力等来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要处理资源库系统的子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更要正确处理与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是避免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必要因素。

2.校本观

以校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基于学校”,这是校本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的一种观念。我们要从学校实际和泰州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出发,一切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尽量依靠学校全体数控专业教师的力量建设“学校自己的资源库”。从资源的选择与评价到资源的规划再到整合,从资源的应用到信息的反馈,从资源的分类到资源库的整体架构,都要充分考虑本专业教学的当前所需,充分考虑一线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只有和当地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对接,才能科学构建有“校本”特色的数控专业教学资源库。

3.动态平衡观

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包括电子版的教案、学案、课件、试卷、电子书、素材、视频课堂,采用网站建设、教师交流的方式,实现互联网空间的零距离交流。

从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来看,在技术上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介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可使得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时空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育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化;多媒体使得信息媒体设备一体化、信息表象特征多元化、真实场景的虚拟化。

二、教育信息化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教育信息化推进使网络教学成为可能

传统的教学平台是“课本、黑板、教室”,而实现教育信息化后的平台是互联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教学平台的跨越。教育信息化使基于资源的学习成为可能。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明确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和经验性目标之上的,强调学习的过程和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它能够增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教育信息化带来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观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学生被认为是接受知识的对象,教材是传授的内容,而信息技术则是增强传授效果、加大课堂容量的手段。所以,虽然技术手段先进了,但老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只注重一些教学内容顺序深浅的改革,只注重教学方法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所以成效难以体现出来,这又给抵制教育信息化的教师提供了反面依据。一旦一个观念形成,并且在教学中已得心应手,那么教育教学成效资源就有了。如果教师看不到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是很难说服教师改变的,包括领导者也是如此。

笔者毕业参加工作十多年了,经历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变迁,深刻感受到学校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90年代”老师一般还都习惯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育,比较年轻的教师选择投影放自制的微泡幻灯片,很少有人会网络查资料充实自己的课堂,而且当时学校也只有80多台“奔腾”电脑,如果老师要使用必须提前预约。如今,每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包含实物投影机、投影仪、互联网终端、电脑控制台等设备,使老师轻轻松松就可以在教室中使用全套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另外,学校的每个机房都平均配备50台计算机以上。原先基本不会使用多媒体上课的老师也学会了使用多媒体课件来上课,当教师体会到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比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越性之后,现在几乎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教学方式了。

在教师中普及信息技术的同时,利用组织信息化教学竞赛搭建平台,在专家的引领下,对教师做必要的理论培训指导。这样的跨越都必然指向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笔者认为,学校自身的信息化需求才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内部动因。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再先进的信息化资源只是搞好教学外因,学校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教师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自身的进取精神才是真正的内驱力,才是实现教育信息化,进而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于跃忠.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J].职业,2013(27).

[2]孙立伟,韩霞.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02(20).

篇7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 交互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一、相关概念解读

1.单向式教学。单向式教学是指教师只顾教、不管学生怎么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式。单向式教学理论观点往往一味地认为,教师的知识先验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得只能依赖于外在知识结构的有系统地整体移植。教学方式可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

2.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交流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教与学相互交流、沟通、互动、联系、影响。交互性教学具有民主性、多样性、激励性、开放性、反馈性、生成性及技术性等特征。

3.信息化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即指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现实活动中的广泛运用,教学活动已被各种信息所包围,而且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快捷性和平等性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平行关系。信息化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就是借助信息化的特点和优势,为交互式教学提供技术支撑、教学资源和创新理念。

4.信息化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设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设计就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对交互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变革,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新,优化交互式教学实践模式。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它有着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二、设计理念构建

1.师生平等。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没有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气氛,师生之间无法在信息与情感上进行沟通,无法在交流中形成协调的共同探讨机制,更无法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思索、探求和创新。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必须首先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以“人本主义”的思想为指导,把学生看做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我发展需求的人平等地对待他们,宽容他们的错误,用爱心矫正他们的不良倾向与行力,从而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平等交流的和谐人际关系。这不仅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更是一个方法和艺术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做到:(1)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幼稚可笑的,并让他们勇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及时肯定其合理部分。(2)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其主体意识。(3)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应采用延迟判断的方法、曲折诱导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长期地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始终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良好的状态下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探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亲其师、信其道、听其教的基础上形成畅通的双向信息交流机制,为“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前提条件。

2.教学相长。“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教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交往。交往是共存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只有价值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并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知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因此,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互动交往的形式,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探索创新。

3.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排除传统教学的弊端,通过文体、图形、声音、动画和有关技术模拟特定教学中的人物、情节及场景等环境,使学生在更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操练,增强学生的体验认知。此外,利用flas中的超级链接,进行交互式学习,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安排教学进度。如通过直观形象的视觉刺激手段传递信息以满足视觉型学习群体的信息偏爱,通过交互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外向型学习群体的学习兴趣,利用机辅手段发挥触觉型或操作型学习者在“做中学”的优势。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目的,使学生变苦、厌学为乐学、喜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使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迅速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症下药,从而给予及时的辅导。

4.学生本位。“生本位”教学,是在与“师本位”、“知识本位”教学的对比中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指以学生的存在、生存和发展为本的教学,突出教学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为核心。生本位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尊重”是其“生来的权利”,要求把学生当成“人”,正在发展中的“人”,要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的“人”。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自身的认知水平与能力,通过平等对话和讨论,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本位教学法的具体模式是:教师提出教学内容与要求学生自学整理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师介入师生互动解决问题教师概括与总结①。其与交互式教学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三、设计要素分析

1.学生分析。信息化环境下交互式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分析,不仅要分析学生的内在知识结构和知识理解程度,还要对学生的交往性格、偏好、方式及可能的信息交流手段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结合课程的特殊要求,综合分析评价交互模式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形成有针对性的交互式教学策略,并实施有效的交互行为监控。如图1所示。

2.教学目标制定。信息化环境下交互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设置更加偏向个性化设计,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基础(最近发展区),分别设定教学目标。交互式教学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探索性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引导、激励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

3.教学资源应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元。根据交互式的关系,教学资源可划分为可交互的资源和不可交互的资源。可交互的教学资源往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参与到教学资源创设的一种情境之中,可模拟现实处境,进行自主探索、尝试,行为信息会自动化反馈至本人,本人对反馈信息再行评价判断,做出应对行为,继而完成学习任务。不可交互的教学资源往往是静态的物态的教学资源,它常常被交互式教学设计者用来作为教学资源的基础或补充,支撑交互教学的资源设计。

4.教学模式实施。交互原本是一个计算机术语。指系统接收来自终端的输入,进行处理,并把结果返回到终端的过程,也即“人一机”对话。交互是计算机赖以工作的基础,没有交互,计算机便无法完成哪怕是最基本的工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交互是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交流,因而在各种形态的教学活动中都存在交互,交互式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要保持不断的交往互动,通过有效的双向互动,实现共同的目标,如图2所示。交互其实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交互式教学重视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促进,对话在这种教学中具有关键作用。这种对话应具有以下特征(Palincsar,1986):(1)教师应帮助学生就对课文的理解来展开讨论,而不是只做字句的重复;(2)灵活地利用学生的理解,把它与新知识联系起来;(3)对话应有主题,有方向;(4)让学生和老师都明白教学目标;(5)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所做的评价应该能引导学生更积极地作出建构性的反应。在交互式教学的开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更多地、更具体地示范各种理解策略的使用,而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便逐渐更多地引导学生使用这些策略(开始还很困难)。随着学生的水平的提高,教师逐渐提高要求,直到他们独立地运用这些策略,这体现了教学控制由教师向学生的动态转移。

图2 交互式教学行为模式

5.教学评价。与交互式教学目标制定的灵活多元性相对应,交互式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手段也相应灵活多元。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评价,不是为了据此奖惩教师或学生,而是作为交互式教学整体框架内的重要一环,给参与交互教学的师生以正确的信息反馈和引导,作为下一阶段交互产生的基础前提,如图3所示。针对学生和某一教学单元的评价往往是一种个性化评价,注重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教学情境的相对独立,针对具体的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图3 交互式教学内在联系一体化

四、结语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其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计划或精心安排。信息化环境的存在让教学设计变得复杂烦琐,信息化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设计更是对教师提出了一种挑战。因为教学设计的目的不再是借助技术如何方便地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其根本在于如何创设一个有效促进交互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系统。

注释:

①许映建.关于生本位教学的方法论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57-158.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5-7.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6-187.

篇8

关键词:中职;食品生物;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36-01

由于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都开始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也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视频共成长的问题,都可以借助计算机得以解决,诸如食品科学信息的收集、分析、查询、检索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将信息化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来,以培养出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

一、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食品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科学和食品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学生掌握食品工程中经常使用的计算机技术,有效提升视频人才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再加上信息爆炸,知识更新的速度让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课程中需要大量增加新的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学生的负担也因此加重,学校和教师都面临着压力。信息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协调这一矛盾,通过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相互融合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改善教学结构。因此,面对信息化的浪潮,为了更好地深化教育改革,需要在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应用信息化教学。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常规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中的常规应用主要指的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多媒体不仅能为学生呈现出文字、图画,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能降所学内容以视频、声音等方式呈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加深了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教师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DV、手机等工具进行视频的录制,然后经过软件处理在课堂上得以呈现,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学。

2、网络精品课程

网络精品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分享性。由于自主课堂的开放性,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自由交流,并共享优质的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提升的教学的效率,拓宽了教学的形式。

3、虚拟仿真实训软件

虚拟仿真实训软件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智能模拟,学生可以借助人机对话的发昂视,主动地进行学习、复习、测试等,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状况。同时,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的使用,还能降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作情境进行模拟,从而对实践环节教育资源缺乏经费不足的情况进行缓解。例如在进行“啤酒的生产工艺和生产参数”知识点进行教学时,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软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三、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应用对策

1、与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相结合

由于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涉及到很多实践内容的学习,而教学的设备、资源有限,往往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来。对于工艺流程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或是录像来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学习涉及到很多环节和知识点,学生对于该专业难免丧失兴趣。但是兴趣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对该专业保持兴趣,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因此,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各种手段,能够将丰富、新鲜、有趣的信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使用视频、声音等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板书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

3、提升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

许多中职教师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不够透彻。许多老师将信息化应用于课堂上,只是使用多媒体课件,而课件内容的选择和材料的制作,都是从网上直接找来的,没有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这样的课件进行教学,很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了使用多媒体课件之外,许多教师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教师应当合理选择、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并将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整合,从而优化教学方案。而教师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会对这一过程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真正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4、提升教学资源建设水平

教学资源是课堂质量好坏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就能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的。首先,教学资源建设应当结合学生的特征,通过对该阶段学生心理、思维等多个方面的分析,结合专业知识,确定教学资源。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应当简单易懂,让学生不会因听不懂课而讨厌上课。同时还可以将心理学的内容应用于教学资源建设中,关注学生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心理,从而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目前,信息化教学如一股春风,迅速席卷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中,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也成为相关从业者研究的重点问题。而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缺少学习的动力等问题也却是阻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学校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同样需要信息化教学来弥补。只有将信息化教学与本专业的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对信息化家书的掌握、提升教学资源水平的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提升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春清.邬晓晨.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0)

篇9

关键词: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4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那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出现的频率逐步攀升,这标志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种新的趋势发展速度非常快,覆盖面积也及其广泛,使得我国的教学者都感到手足无措。教育信息化究竟是什么?采用信息化教学究竟会对我国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我国的高职教育如何应对这种新趋势呢?对于以上的种种问题,我国的教育学者必须认真思索并给出合理答案。在高职教育中,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进行相关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特点

1.1 采用数字化处理方式。采用数字化处理方式是将常见的文本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视频信息等通过模数转换器由之前的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这是因为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的可靠性高,同时对它进行检错纠错也较为容易。

1.2 采用光盘化存储方式。采用光盘来存储信息是因为光盘虽然体积较小但是容量却很大,用一张光盘就能够存下几十万的A4纸张,可以存下上千张的照片,可以存下上亿的文字,同时查找起来也很方便快捷。

1.3 采用多媒体化显示方式。采用多媒体化显示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对信息的处理、存储及传送,这些信息主要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采用这种方式相比于传统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1.4 采用网络化传输模式。采用网络化传输方式可以使信息能够经过网络传输实现远距离传送,主要有计算机,那么不论出于何处都可以通过网络传送实现轻松学习。

1.5 学习资料分类化。将学习资料进行分类就是说可以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适合其使用的信息资源。

1.6 采用智能化的教学过程。采用智能化的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系统会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并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整合,进而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最合适的教学方案,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专业辅导。这样做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进而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出专业的意见。

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常见类型

2.1 模拟化音像教材。模拟化音像教材主要指与文字相匹配的音像教材,主要包括幻灯片教材、视频教材、声音教材等。

2.2 数字音像教材。数字音像教材主要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所制作的数字教材,比如VCD、CD、DVD等。

2.3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多媒体化的教学软件主要是指应用将计算机技术作为重点的多媒体技术制作而成的教材。

2.4 电子化教材。电子化教材主要是指把课本、书刊或者报纸上的内容用计算机的方式进行存储,实际中可以存在光盘、U盘或软盘中。

2.5 网络化教材。网络教材主要是指人们可以通过某种网络界面实现人与机器将的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实例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各大教育类网站、各种教育类资源网站等。

3 对于多种多样的信息化教学软件的开发

3.1 采用课堂演示的方式:在此方式下,教师在讲堂上教课,而学生坐在教室听老师传授知识。

3.2 采用百科全书类型:此方式又叫做数据资料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查询大量资料获取所需的知识。

3.3 测验类型:教师会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测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反应能力。

3.4 师生交流互动型:通过计算机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交流,双方可以互相传递信息和知识。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心理状况也会较为良好,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非常有帮助。

3.5 采用模拟仿真的方式:针对我们无法实际感知的现象,比如进入太空或者一些较为危险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仿真和模拟,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些现象。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仿真出的情景特别逼真,同时还能产生现实中不难见到的“虚幻现实”景象。

3.6 通过实验解答的形式: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超强的计算能力对数学、化学、物理等方面的难题进行求解。

3.7 通过娱乐进行学习: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玩乐的同时还能学习知识,学生的在心情愉悦的时候学习效率会比较高。

3.8 采用远程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处于边远地区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听、说、读、写等练习,接受老师的辅导,查询相关资料进而进行自主学习。

4 建设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库

4.1 对素材进行收集。因为教学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学资源库中应该具有数量巨大并且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对于常见的教学素材,比如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可有通过购买、交换、自己制作或者共享等方式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创建。教师上课前可以从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中选出对教学有用的素材用于课堂教学中。

4.2 集成资源工具。有了教学素材并不意味着教学课件就有了,必须将手中的教学素材进行集成才能够得到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比如,在计算机专业进行资源开发时,就采用了多种资源集成软件进行资源整合进而为教学提供服务。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合适的资源集成工具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创建。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进行课件制作的工具包含两种意义,一种是指对于多媒体的创建工具,另一种指的是著作工具,这两种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针对多媒体的创作工具是指对各种媒体进行创作和加工,比如文本、图像、视频、声音等。而著作工具是指将各种多媒体资源整合、组织为一个整体,最终形成一个功能明确的使用工具软件。总体来说,多媒体工具是产生媒体的工具,而著作工具是将各种多媒体组合成一个特定的应用软件。针对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将多媒体创建工具看成为著作公共提供服务的软件。将著作创建工具和多媒体创建工具进行整合就可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课件创建资源库。

4.3 进行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库应该是共享型的,其主旨应该是尽量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服务和帮助,所以要想真正发挥出信息资源库的用处,就必须加强其共享性能。针对网络资源,要做到让网络上的学生能够尽可能多的共享到这些学习资源,使得网络资源能够相互分工、互相协调,进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更多的学子提供服务。

4.4 进行资源管理。在建立好资源库后还要对其进行日常管理,以防止教学资源被损坏或者丢失进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对资源进行管理通常有两种方式,即集中进行管理和开放式管理。其中进行集中管理是通过将各种资源集中到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当学生需要时可以通过办理相关手续得到所需要的资源,进而在相应终端上阅读学习资源,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方便管理资源,同时资源也不易受损;而对于开放式管理,则是对于各种教学资源完全放开,学生可以任意获取,采用此方式的优点是资源的利用率比较高。

5 结束语

在高职中,采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是大势所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和创新。它可以使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使学生在身体舒适、心理放松的环境下获取知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很好得被调动起来。所以针对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玉尊.高等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思路[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4):97-106.

[2]杨绍文.加快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探讨[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89-101.

[3]姜敏凤.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的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10):89-108.

篇10

关键词:艺术;教学资源库;云计算

1 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特征及现状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走过了若干年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各高校也纷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新兴的科技被应用于学校管理和教学、科研活动中,从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等等。其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逐渐得到普及。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

1.1 资源库重量而不重质

许多高校提起教学资源库,都非常自豪地宣称自己的资源库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T(数据容量的单位,1T=1,000,000兆比特,后同)。其实,如果请专业工程师来进行分析比对就可以发现,数据库中存在大量冗余或无效数据。举个例子,某高校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都单独建立了设计类图片素材库,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数据是重复的,因为它们都是艺术设计类的图片素材,尽管它们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所以与其比拼资源库的规模和数量倒不如提高资源的质量,那样才更有意义。

1.2 简单复制而缺乏独立特色

沿海城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成果也较为显著,比如高性能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智慧化校园管理体系等等……因此一些信息化建设发展较迟缓的高校常常会追寻那些高校的足迹,这样虽然能少走弯路,节约资源和经费,但如果前期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对自身特色的考虑,那么就会变成其他高校的简单复制版,缺乏自己的特色,缺乏独立性。以教学资源库为例,如果两所高校教学资源库里面的数据库模型的构造、列表的制定、搜索的语法,甚至一些表单数据的定义方式或内容都一模一样,那将会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1.3 管理平台落后且缺乏统一的体系

目前,只有少数高校使用了新型的云计算平台来管理教学资源库,如PaaS平台模式(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这种模式基于云计算服务器平台和开发环境,因其服务的灵活和高效及无与伦比的可扩展性,正被Google和Amazon等软件巨头着力推广使用,将PaaS应用在教学资源库中[1],不仅提高了资源库的横向扩展性和服务的自由度,也提高了资源查找效率并有效改善用户体验。除了管理平台尚未采用PaaS模式,多数高校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各自为政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比如教务、学工及各二级学院都只建设和使用自己的系统,它们之间缺乏统一的API接口,相互独立,成为信息孤岛,数据和资源无法得到更有效的共享和利用,所使用的数据也相对存在局限性。

1.4 资金来源单一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众多高校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项目的资金来源都比较单一,基本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国家、省市级财政拨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款项暂时能满足需要,但是从长远看,高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后续仍然需要不断的投入,这无形给国家财政带来负担。而与此同时,国外的高校,如美国和欧洲的高校,他们在建设教学资源库的时候,除了有联邦财政或者国家的教育支出支持外,还有很多的个人捐款和企业赞助,比如像微软、谷歌这些著名的IT企业,甚至AT&T,花旗银行等都会出资赞助学校信息化建设,尽管这些企业资助有些是有交换条件的,我们的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是否也能对此有所借鉴,合理引入一些社会资金,帮助高校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2 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需重视的方面

2.1 面向教学和科研

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是为了更高效、便捷的使用和分享各类教学资源。无论是采用何种数据库模型来建立教学资源库,其架构一定是首先考虑到本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例如在设计查询关键字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师生在使用时常用的关键字,而不是不加选择地使用与教学关联性不大的词语,否则就背离了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初衷了。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那么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以及众多学生,将会是最直接最主要的用户和体验者,所以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从教师及学生的实际要求出发,如果脱离师生的实际使用需求,而空想一些功能和内容,那是没有必要和浪费资源的。每一名教师的教学特色和使用习惯都不同,那么为考虑这些不同,必须有一套体系来融合这些需求,既不能将资源库搭建得散乱不堪,也不能呆板的统一成一种模式,这是一门相当的学问,需要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联合各教学单位认真考虑和研究。

一旦教学资源库建立之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这包括对系统管理员和用户的培训。除了年轻教师,一些资深的老教授也需要适当的培训,因为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并且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培训不仅是一种技术的提升,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

2.2 面向资源和云计算

建立教学资源库,目的是将分散的资源有机的整合,这样可以在需要使用这些资源的时候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价值。除了简单的罗列资源的种类,还需要将其根据一定的划分方式来进行重新排序和整合,如果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需要来将各类资源的排列进行加权处理,采用不同的排序方式。比如将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资源排列在靠前位置,次重要的资源排在其后,以此类推,不能仅仅简单的将资源门类按照笔画或者拼音的顺序来排列。除此之外,也需要对资源进行定期整理。比如大量的音视频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就是数据量非常庞大,以一所全日制学生人数在1万人左右规模的高校为例,视频资源如果不经甄选任意放进教学资源库,一学期下来就可以有5T至10T左右的视频资源,按现在普通高校的存储设备的承载能力来看,可能一两年就会将几乎所有的存储空间占满,到时查询将会变得非常低效并且系统的处理速度也将大幅度降低。所以,必须对这些数据资源定期重新进行分类和管理,将重复和无用的资源删除,将冗长的数据进行优化。比如一张素材图片,保留常用的几种格式和全尺寸的源文件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将同一张图片各种尺寸大小和各种文件类型的副本都进行保留,这不仅消耗存储空间,也影响系统的运行和使用效率。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在互联网上高速发展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它能通过使用可配置的计算机资源共享池,而高效地利用池中的资源、服务、存储空间等并且有着非常好的扩展性和便捷性,因此我们在建设教学资源库时,应引入云计算技术或基于云计算的管理平台。另外,互联网中的公共云资源也可以加以利用[2],开放学校教学资源数据库与公共云之间的互联接口如“阿里云”等,这不仅能节约学校资源库的建设资金,还能极大地扩展资源库中的各类数据资源。

2.3 面向安全

一般认为,教学资源库的软硬件搭建好之后就算完成任务了,其实不然,教学资源库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会被非常频繁的使用,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安全性问题将会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采用云计算技术的教学资源库,既包括架构的安全性,也包括运行及管理中的安全性,数据的安全及风险评估方法也是必须要重视的[3]。曾经有过一个案例,某学校的一台DNS服务器,在经过防火墙映射到公网IP上,使用不到几个小时,就被黑客扫描并挂马,导致整合服务器瘫痪并且严重影响学校网络的正常使用。教学资源库比单台服务器要复杂的多,更需要谨慎地对待其安全性这一环。在前期规划阶段,就应该重视整个系统的安全,比如专业的防火墙、防病毒设备、入侵预防系统(Intrusion-prevention system)、流量分析和控制等等。即便是教学资源库构建规模比较小的高校也不能因其规模不大而完全不考虑安全这块。在后期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也仍要考虑安全性:如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是否应该划分不同的权限,申请使用不同的资源是否需要不同等级的审核等等。

2.4 面向学生专业发展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积累和使用大量的学习资源,目前高校学生使用的资源大多依赖于网络下载,一是占用大量时间去寻找和下载资源;二是给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所以,高校拥有完备的教学资源库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全面而又快捷的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并且也让学生间资源共享有了稳定而高效的平台。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面向学生的专业发展需要,与专业挂钩,而不仅仅是一些门类资源的简单汇总。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所使用的教学资源通常需要自己积累,很多教师进入课堂时都携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或者u盘以便在课堂上使用这些资源和素材。但由于个人所积累的资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专业、学识、阅历等而带有局限性,且全部依赖自己携带的教学资源既不方便,效率也低,如果能有教学资源库的帮助,教师可以轻松找到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数据,而且得益于网络的普及,也不再需要携带笨重的设备或者带着这些数据到处跑。另外,一些专业领域的优秀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他们手上有一些好的资源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共享给其他的教师及学生使用,帮助其他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

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对于学生专业发展及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相当多的裨益,教师在建设与使用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能力也能得到相应提高。一旦高校的教学资源库建立得较为完善,并且推广度较高,使用效果较为理想,这也会促进高校进一步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这对教学资源库的发展也是一种良性循环。

3 艺术类院校教学资源库的特点

艺术类院校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有一些特殊性需要考虑,如设计类的专业,无论是室内设计、环艺设计还是工业产品设计等,都会需要大量的图片素材资源;如影视和传媒专业,会需要大量的视频资源;音乐类专业会需要大量的音频资源,而这些资源与普通的文本资源相比,数据量非常庞大。以一部高清视频资源为例,90分钟的1080p的视频约为7~10G(数据容量单位1G=1000兆比特),相当于约三万五千本文本书籍的数据量,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艺术类院校在规划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初期就应该考虑到比其他普通高校需要更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否则,在投入使用后,因为占用空间很快达到系统所能支持的上限而无法继续扩展,给管理和使用带来巨大的不便。

其次,艺术类院校的很多专业教师及学生的信息化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相对于理工类院校),在使用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类问题,这就需要学校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在前期规划的时候要多考虑系统的易用性,如果教学资源库建设得很先进,里面的内容也非常的翔实和丰富,但是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不懂得如何使用,这和没建有什么区别?在建成之后的使用和充实过程中,学校也应该考虑多增加相关的培训,使师生既能熟练使用教学资源库,也能参与到资源库的继续建设与完善中,并提高师生信息化教学水平。

艺术类院校有些特殊的资源,比如一些名画或者雕刻作品等,这些资源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这也需要在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前期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

4 总结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然成为趋势,并且需要不断的完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间包括许许多多需要注意的方面:软硬件设备的采购、系统的集成调试、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排除、后期的改进或功能更改、人员的培训管理、安全防护、内容……每一方面都需要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艺术类的高校,更是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和发展适合自己的艺术类教学资源库。由于其涉及的面非常广,仅凭学校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学校的行政领导、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各教学单位的通力合作,这样建设完成的教学资源库,才更有实际使用价值,也更贴近广大师生的需求。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库,不仅有利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而且还将为学校建设成为“智慧校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骆正茂.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