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动医学专业就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is paper designs the questionnaire based on two-factor theory, and according to surveyed 180 students of the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in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stands two factors effecting their learning and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激励
Key words: two-factor theory;specialty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mo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179-03
0 引言
昆明医科大学于2002年设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下简称“社保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的懂医学、会保险、能管理,能从事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领域相关的管理、研究工作的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人才型,是昆明医科大学开设的众多医学专业中的非医学专业。随着时代变迁,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多元化思潮已然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探讨如何更好激励学生的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将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视角下进行医学类院校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激励方式的探索。
1 双因素理论概述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在匹兹堡地区的11个工商机构中,向近2000名白领工作者进行了调查,研究个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根据调查所得,赫茨伯格将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涉及公司政策、监管、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保健因素如果不当,易引发员工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但无法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也称为“维持因素”。而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成就感、未来晋升期望、职务和岗位上的责任感等,激励因素设置恰当的话能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从而触发满意情绪,相反也不会因为缺少此类因素而不满[2]。
综上所述,保健因素更多地与工作的外部条件发生联系,保持人们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状态;激励因素往往以工作内容为中心,能充分调动人们的潜力和积极性,做出最好的表现[1]。
2 影响社保专业学生学习的双因素
借鉴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结构,再结合学校中的日常工作和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将影响社保专业学生学习的双因素做出具体划分。
2.1 保健因素
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校园基本建设、绿化、宿舍、食堂等),文体设施(文艺晚会、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和教学方式,规章制度(校纪校规)和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和同W关系等)。保健因素是学生求学、安心学习的基本外部条件,一般难以直接刺激学生产生学习意愿和动机,作用是帮助学生维持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2.2 激励因素
涉及就业前景,专业满意度(对专业的了解、认知和专业满意度),学习奖励机制(物质和精神),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计划、进度等),学习氛围等。激励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学生的自我价值识别、发掘、提升、实现,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动机,会对学习行为的长久持续性产生难以忽视的影响。
3 调查研究
本次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昆明医科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问卷设计较为简单,是学生主观判断选择分值程度,重要的是对学生分值选择观点的一个交流了解。问卷采用的是电子、纸质问卷同时发放、回收的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问卷对社保专业学生随机发放了200份问卷,后期共回收180份问卷。选取的调查对象的均是大二、大三和毕业班学生,都有2-4年的在校学习经历。
4 调查结果和讨论
本次调查的180名受访者中女生占81%,男生占19%,大致与社保专业的男女比例相符。另外在专业选择上,180名受访者中自主选择的仅占到34%,有66%的同学是被调剂的。
4.1 保健因素方面
针对校园环境、文体设施、教学设施和教学方式、规章制度、人际关系五个方面的因素,调查问卷设计为“非常影响”、“很影响”、“影响”、“不太影响”和“不影响”五档,数据显示各自的影响程度都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后五个因素可以分为两类:有影响和没有影响。具体如下。
4.1.1 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影响比例极高
人际关系包含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老师,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从而加强在学习上的交流,增加关于学习方面的疑难解惑。在调查访问中70%学生普遍认为除班委外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同学间的沟通较少。除了上课时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较少。由于此次调查对象女生占比81%,女生的感性化情绪使他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的好坏,融洽与否可以影响她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调查显示90%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对于学习的影响程度非常大。
4.1.2 校园环境、文体设施、教学设施和教学方式、规章制度影响比重较低
通过访谈了解到社保专业学生认为校园环境、文体设施、教学设施和教学方式、规章制度方面的建设较为合理健全。校园建设优美有序、宿舍安全且管理有度;学校众多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形体室一应俱全,辅之以大学的春天、迎新晚会、新老生见面交流会等,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教学设施齐备,再加上人手一本学生手册详细介绍相关规章,可有效约束行为规范。总之,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不显著。
4.2 激励因素方面
调查显示社保专业学生受到就业前景、专业满意度、学习奖励机制、课程的设置、学习氛围影响程度比例大体趋于一致,受到的影响比重极高,普遍都超过了90%。
4.2.1 专业兴趣是前提
66%的同学是服从调剂被调剂到社保专业的,仅仅有34%的同学是已经对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自主填报本专业的。绝大部分同学认为专业满意度对于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基于很多同学是被调剂到社保专业的事实,因而一开始就对专业缺乏了解,后期也不太愿意去了解专业培养的思想、框架和细节。数据显示学生入学伊始对于专业的兴趣不高涨,学生个人的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厚,从而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不是很高。
4.2.2 课程设置是导向,学习氛围是基础
专业课程设置涵盖了医学、保险、管理、会计、经济各方面,课程内容多样,符合专业发展方向。通过问卷调查,92%的同学认为课程设置对学习的影响程度很大,但通过访谈发现68%的学生认为很多课程缺乏趣味性,尤其是临床课程没有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医学知识跨度大,内容深奥,如内外妇儿等医学课程学习掌握难度较大,但在实习工作中用处不大,导致学习起医学知识比较困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92%的同学均认为学习氛围对学习的热情也有很大影响,但社保专业在医学院校属于非医学专业,被同学戏称为“非主流”专业。受大环境影响,学习氛围不浓厚,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涨,学习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最后反映出来的卷面成绩在很多时候也差强人意。
4.2.3 就业前景是主导
2014届毕业生共33人,男生5人,女生28人;2015届毕业生共计77人,男生11人,女生66人;据就业统计显示两届社保专业毕业生学生均实现就业,达到了100%就业。
男生主要从事于保险行业,已毕业男生中14届有80%从事保险行业,15届有82%从事保险行业,从事保险行业的比例遥遥领先。女生就业方向比例较为均衡,各行各业均有:14届中32%报考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22%从事保险行业,39%选择了到大中型企业从事具体业务工作,7%报考了研究生;15届女生23%报考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30%进入保险行业,39%到大中型企业,6%报考了研究生,5%选择自主创业。总的来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比例略少于保险公司和中大型企业。另外,男女生工作选择的视角不同也决定了双方就业方向的差异性。通过调查专业学生对于就业方向选择首选均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其次是保险公司或其他企业,保险公司的占比较小。但已毕业学生就业方向数据却显示出就业意向和最终就业去向出入较大,就业理想和就业现实反差明显。实际上,100%的就业率并未让学生对于就业问题放心,学生心里仍然认为就业困难,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业导向的激励作用为实际发挥。
5 对策建议
5.1 从保健因素着手的激励方式
5.1.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加强师生课余生活中的联系
充分利用昆医现有的教学网络平台,提高师生课后的沟通交流,避免因为师生时间引起的交流过少的问题,在课间课后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网络让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共同成长,而不是知道W校有此平台而不去使用。还可以以大学生创业项目、创新性项目、社会实践等为载体和纽带,通过微信建立交流群,在虚拟空间中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或者合理利用好教师到校时机和学生的课余时间,创造更多师生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5.1.2 减少干扰因素
减少其他干扰因素的前提是要通过讲座宣传、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常情绪如情感问题的自我控制约束能力,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督促学生劳逸结合,全方面发展[3]。此外,还应与时俱进,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情感变化,减少对网络的依赖,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5.2 从激励因素着手的激励方式
5.2.1 加强社保专业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专业满意度、认可度
多方面加强本专业学生对现今社会就业背景下就业前景的了解,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向学生适当描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适当整合校外资源,与往届毕业生加强联系,创造条件使得他们有机会和平台为在校的社保专业学生分享其成长心得和工作感悟,甚至可以邀请一部分已毕业的同学承担部分的教学,以此促进校内外的信息畅通,优化教学结构。
5.2.2 改善医学课程设置结构,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医类教学内容难易设置应该适合专业学生,编写适用于专业学生的应用教程,而不是普遍使用正规的医学课本,增强实践实用性,发挥医学院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2.3 针对就业前景完善职业规划
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让社保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专业的发展趋势、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就业选择有更清晰的了解,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依托学校的实践教学平台,大力开拓符合社保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基地,分批将学生送入这些基地实习实践,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现实诉求和潜在需求,以反作用于校内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在社会范围内提升专业知晓度的同时,开发出更大的就业潜力,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改善当前的学习状况。
参考文献:
[1]李忠斌,杨成国,卢冰.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
篇2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中心建设;教学团队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我院于2010年在原有的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基础上,申请增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卫生厅专家组的评审,成功申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探索本专业建设思路。
我们拟通过3~5年的努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完善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的基本条件,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水平,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一是制定科学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行业开展社会调研,并与行业一线专业深入交流,明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三年教学,培养具备必需的医学理论基础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具有必要的社会人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熟练掌握康复治疗技术技能,能用任临床pt师、ot师、言语治疗师、传统康复治疗师等岗位工作的高技能康复治疗技术人才。
二是实施“校院一体,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院附属医院、康复治疗机构合作开发课程,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形成“校内教、学、做一体化——临床见习——顶岗实习”前后贯通的技能培养模式。通过双证书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要求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外,还要取得保健按摩师(二级)证。
将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将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
三是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围绕康复功能评定、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及实施康复训练三大专业核心能力开设康复疗法评定学、运动疗法技术学、临床作业学、言语治疗学、传统康复治疗学、理疗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确保康复治疗技术技能的培养。
四是推行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的项目导向教学法。秉承高职教育以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突出早期接触临床,实现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校内仿真训练与真实岗位学习交替,教学做一体化,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五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培养实践型、技能操作型康复治疗人才的目标要求,本专业配置了设施先进齐备的康复治疗实训中心,内设pt实验室、ot实验室、st实验室、康复评定室、针灸实验室、推拿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主要实验设备有平行杠、站立训练器、电动站立床、多功能升降床、牵引床、训练阶梯、各种上下肢关节训练器、肌力训练器、磨砂板、轮椅、助行器、pt床等。充分满足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在原有中医一个实训室和一个老年康复中心的基础上,投入资金100万元扩建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并与学院附属医院资源共享,使其满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需要的同时还具备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康复治疗服务功能。现与襄阳周边多家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和康复治疗中心有长期协作联系,充分满足了本专业学生的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
六是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引进有丰富教学及临床经验的人才、选派现有教师外出进修、每年从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中招聘人才等方法,增加专业教师的数量,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通过学历学习、导师制度、集体备课、学术活动、讲课比赛、技能操作比赛、临床实践、社区卫生服务、实验实习管理及编写教材和讲义等途径,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康复专业的新技术、新信息,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我们打算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主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培养4名骨干教师,负责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所有专业教师均要求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和康复治疗相关执业资格证,聘请校外康复治疗技术专家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和兼职教师,指导专业建设,传授专业前沿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