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师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教师教学能力

篇1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有效途径;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13-02

我国教育部面对现在的教学观点指出,一个国家今后的发展离不开孩子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培育人才的基础,而人才的培养主要点在于教师。因此,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人才质量,关系到我国将来的发展,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我国现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说道:“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的发展不断地进步,幼儿园课程的不断改革,对教师也就有着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技巧;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懂得教书育人等等。在这么多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因此,幼儿园园长应该注意该问题,面对这些幼儿教师时,首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快速地完成幼儿园交给他们的任务。根据我国现在的教学现象,本文总结出如何快速提升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面临班生数多的问题,给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目标与幼儿需要的结合不够紧密。教师对教学活动核心目标把握不准,进而对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和内容的主次分不清的情况。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吸收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教学环节的进度控制得不好、驾驭课堂能力差等等。如在科学教育活动《鸡蛋浮起来》的实验中,教师急于让幼儿说出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这些问题都是经常出现的,这样就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教育效果。

2.对教材研究不透彻。教师的备课要备教材、备教学设计、备问题、备教具学具,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备幼儿,备幼儿的前期经验,备幼儿对问题的反应会是什么等。不备幼儿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课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只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不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忽视活动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出现了“小学化”的现象。《幼儿园的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材选择要考虑是否适于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否适于本地区的资源、文化特点。只有灵活、创造性地选择教材,分析教材,才能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

3.对幼儿缺少关爱、重教书轻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关注教学环节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中,教师经常提出问题后没给幼儿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也不关注幼儿的回答是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环节设计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不能灵活地追随幼儿的表现,顺势提出引导的问题,将幼儿的思维转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环节中。缺乏关注、接纳幼儿不同意见、探究方式和发现,没有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没有尊重幼儿能力发展的差异性。

二、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教学质量是幼儿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幼儿教师,老师整体素质、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如何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是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辛勤的园丁,他的职业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幼儿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了解相关法律,如《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洁身自好、在职守法、团结互助、认真教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准确了解自己教学方向,给自己制定一份详细的规划,积极向上地引导幼儿,告诉幼儿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不要把社会不良风气带进课堂,给幼儿带来消极影响,让幼儿对不必要的事情产生过多的兴趣。作为幼儿教师,一言一行很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面对孩子时,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青春、斗志昂扬的信念、坚定不移的决心,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勇敢,为孩子树立更多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2.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而作为幼儿教师,孩子的启蒙教师,更要把孩子的“门”领对了,让孩子今后可以自己走下去。“讲授在课堂,功夫在门外。”幼儿教师更应该在上课前将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合理地安排一些情景教学,教师准备些用到的道具,更加方便让幼儿自由地发挥。例如:在“帮助小白兔”的主题活动中,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在活动的期间,通过帮助小盲兔,激发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品质,培养幼儿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同时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后,教师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地,让他们站在“大森林”中,亲身地体验,并且积极地参与。接着,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情景,如:小盲兔寻找回家的路,表演过后让幼儿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幼儿带上墨镜,体验小盲兔的真实感受。教师在孩子进入故事中后,开始声情并茂地讲解小盲兔的故事;幼儿为小盲兔设计回家使需要的道具等。整个教育的过程,链接有序,环环相扣。设计时,有静有动、时快时慢。让幼儿的注意力紧紧地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走下去,活跃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从上课开始就保持愉快的心情。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灵活地运用讲故事、谈话、游戏、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语言表述、角色扮演、开拓思维,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关注幼儿,了解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活泼好动的幼儿,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内心所想,积极引导,告诉幼儿怎样做是对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急躁,耐心地引导,不能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教学应该因人而异,激发幼儿的求知欲,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认知的特点,因材施教,慢慢地引导,才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成果,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幼儿教师在集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要注意随时与幼儿保持互动;要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要以关怀、尊重、接纳的态度与每个幼儿交往,关系热爱每个幼儿;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问题、困难与需要,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幼儿园教研工作是以教师为主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首先,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为教师提供学研互动平台。倡导教师人人参与的互动式教研,以教研组成员走进课堂,教师走进教研活动中心的形式,在年段教研时教师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总结提炼成专题研讨,如:大班年段――评价环节是否必要?怎样组织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中班年段――怎样使活跃课堂与良好常规相一致?当孩子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应如何更好地进行调控?小班年段――在主题活动中如何收集资料?如何体现资料的价值?等专题活动。开展教师自身的教研,同伴互动的教研,教师与教研组互动的教研,从而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其次,充分利用互相听课的形式,有效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采用听课、评课的方式,有效地落实教育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要求教师要坚持经常性下班级互相听课,听完课后开课教师要说明本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思路,听课教师要依据设计者的意图和自己对本活动的理解,让听课老师互相对话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会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更能取长补短。又如,每学期由教研组针对本园的实际和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确定教研专题,以举行“人人一堂公开课”和“一课多研”的形式,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尊重教师教育个性的成长,在评课中,鼓励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敢于提出质疑的困惑,为教师营造自主、宽松的教研氛围,使教师的各种观点在激情碰撞,迸发出教育行为的思想火花,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教研平台,为老师的可持续发展务实根基。

教师是其自身教学能力发展的主体,只有教师具有不断学习的动机和需求,并且付诸行动,不断地自我学习,主动参与、实践,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自我反思、分析、总结,才有可能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发展,成为幼儿教育事业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龚艳冰.高校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61-63.

[2]韩同伟,孙保苍.提高幼儿教师教学课程能力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68-70.

[3]徐振贤,徐玉清,姚成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J].石油教育,2000,95(4):18-21.

[4]孙彩霞,沈为民,提高幼儿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讲课比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65-66.

篇2

关键词:幼儿教师;口语交际能力;口语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69-01

毋庸置疑,作为幼儿启蒙者的教师,对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无疑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总体而言,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专业学习,“教师口语”课程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使他们有了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但不必讳言,有的幼儿教师还存在语音不够标准,用语不够规范,言语交际能力较差等问题,这对幼儿的口语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可以说,提升幼儿教师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发展幼儿口语的关键因素,应该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和幼儿教师自身的高度重视。幼儿教师需要加强自我认知、提升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掌握口语表达技巧、注重幼儿口语教学法研究等。

一、加强自我认知

语言交际能力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而幼儿时期的口语基础尤为重要。研究证明:3岁~6岁幼儿正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时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将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积极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自我认知,只有加强自我认知,才可以激发自我提升的动力,才会积极主动并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训练。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强对提升语言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对幼儿的口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虽然幼儿年纪小,但在他们面前说什么,怎么说,都是一门艺术。二是对自身语言交际能力的认识。幼儿教师应对自身的语言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切不可盲目自信,可以请相关专家对自己的口语表达情况做出诊断,并提出改进策略。每一个老师有每一个老师的具体问题,就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应该因人而异,千万不能盲目效仿。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实践,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提升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幼儿教师如果缺乏道德修养,对幼儿缺乏足够的理解、尊重和爱心,其语言也会粗暴无礼,就不可能对幼儿进行耐心引导,幼儿也会对老师缺乏信任。这样,会阻碍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从而影响幼儿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幼儿教师平时应注重积累知识,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千万不能认为幼儿年纪小,不谙世事,就可以轻松应对。只有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有了丰富的内涵,深厚的积淀,口语表达才会更加科学和恰当,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日积月累,就能在无形间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

三、掌握口语表达技巧

口语表达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有内涵作为支撑,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技巧使其更有艺术性、更具魅力。恰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调控自如的气息,悦耳动听的声音,都能使口语表达更加动听。总体而言,幼儿教师的语气要亲切柔和,气息要稳定徐缓,给幼儿温暖的感觉;语调要善于变化,轻重相间、柔中有刚、慢中有快,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做出调整。幼儿教师大多是女教师,声音甜美但不做作,不必模仿孩子们的声音,不要给人拿腔拿调、矫揉造作的印象。与此同时,如果辅以得体而丰富、自然又优美的态势语,那么就能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四、研究幼儿语言教学法

幼儿口语教学是一种艺术,一门学问,一种智慧。幼儿教师要不断研究幼儿语言教学法,了解幼儿在语言习得方面的特点和规律,针对每个幼儿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才可能有效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效果。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中心,在反复的训练和实践中,打下扎实的基础。老师要有足够的爱心,一个一个音节,一个一个词语,一个一个句子,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点拨和引导。教学中还必须注重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都各不相同,幼儿教师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给每个幼儿建立“语言档案”,针对每个幼儿的特殊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和训练,仅凭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孩子们在课外不断训练。幼儿教师可以和家长密切联系,及时把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和他们分享,让家长配合教学,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和实践,多管齐下,有效提升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结束语

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对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若不断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势必会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这两者相互关联,也是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组.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刘勰.文心雕龙[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教育变革;教学能力;幼儿园;教学效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6-0036-02

在教育变革背景下,幼儿园教学在不断变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育变革形势下,幼儿园应明确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让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良好行为习惯、与同伴交往、游戏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场所里,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幼儿教师不仅仅需要有爱心、耐心,还需要有丰富的育人知识,具备专业的教学理论,能够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走进幼儿,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同时,能够采用适合幼儿的方法去教育幼儿。这些,都是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1.幼儿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幼儿园教师想要教给幼儿本领,自己必须先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幼儿教学的技巧铭记于心。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教学知识,具备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幼儿教师才能根据各个幼儿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给予相应的指导,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点,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还应当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设计出符合本班幼儿的教案。这样设计出来的教案除了实用以外,还多了一份创造性,有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走进幼儿,成为幼儿的好朋友

在幼儿园里,教师不应该高高在上,这样会使幼儿感到害怕,从而恐惧上学。同时,幼儿的年龄较小,沟通能力也不及成人,他们在与教师交往的时候往往也会感到害羞。所以,教师应该主动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走近幼儿,成为幼儿的好朋友。例如,小班的小T刚刚来幼儿园的时候特别害羞,他不愿意与同伴和老师交流,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于是教师就主动与小T进行交流,问他喜欢什么,今天在家里吃了什么,喜欢什么宠物等。慢慢地,教师走进了小T的内心,他愿意与教师分享他的许多事情。在教师的鼓励下,小T也变得更加勇敢,愿意与小朋友交流了。教师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可以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所以,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单单只是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它还体现在教师能否走近幼儿,与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同时,幼儿园教师还要细心观察,多关心幼儿,多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多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并给予适合的教育。

3.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的能力

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或区域游戏等,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愿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的能力极为重要。教师要能够将事先准备的活动或游戏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引入,使幼儿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或游戏中。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合理组织幼儿开展各项活动,并能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给予有针对性的教学。

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还应具备教学与科研结合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幼儿园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关注幼儿教学的最新状况,不断了解和学习新的幼儿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幼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教育变革背景下对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新的要求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體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教育活动实施能力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教育教学改革也对幼儿园教师的集体教育活动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能够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选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幼儿能够在游戏的同时学到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应该多读书,多学习进修,学习最先进的育儿理念,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幼儿从中受益。

2.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变革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幼儿园教师要通过教学研究,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水平。

3.培养幼儿学习意识的能力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的启蒙时期,幼儿就像一张白纸,对学习并没有太多的认识,所以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避免强硬的灌输式教学。同时教师应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进而培养幼儿的学习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幼儿园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策略

为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教学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幼儿都比较喜欢游戏,教师可以多采取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如区域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对区域自主游戏进行适当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游戏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体验。同时,幼儿通过与其他幼儿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提高社会性,促进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游戏融入到集体教学活动中去,以满足幼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2.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学习氛围

幼儿园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多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有效沟通,使幼儿能够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幼儿园教师应通过沟通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以避免幼儿从小厌倦或害怕学习。另外,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园教师还要有效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

3.加强教学研究,培养创新意识

幼儿园教师应跟随时代潮流,了解最新的前沿教学知识,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及时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幼儿园教师要想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幼儿,让他们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篇4

蒙古族幼儿园是幼儿双语教师从事“蒙汉”双语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人、财、物都影响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6位一线教师的深入访谈,总结整理了幼儿园的各要素中对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有重要影响的几个方面,并据此提出了提升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应对策略。

一、“蒙汉”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幼儿园影响因素

(一)园长

我国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是幼儿园工作的主要行政领导。在蒙古族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的管理者与决策者,更是民族幼儿教育的引领者,对蒙古族幼儿园的发展及双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园长的管理方式影响幼儿双语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人的积极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是与管理效能成正比的,园长的管理方式不同,对教职工的影响则不同。蒙古族幼儿园双语教师具有多元文化背景,他们有着豪爽,直接,实在,善沟通又极具自尊的共同特点,不适依强权、刚性的管理方式。这就需要园长具有敏锐的柔性化民族情感管理能力,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情感的支持,巧妙地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调查发现,部分蒙古族幼儿园园长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将自己定位于“官”,“总摆领导架子”(教师E),习惯于以权威的方式来管理教师,“从来没说跟老师谈谈心什么的”(教师D)。这样不顾及情感交流,高高在上的管理方式,必然造成教师要么内心反感,要么心生畏惧,严重影响双语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不利于双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次,园长对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如果一所民族幼儿园的园长非常重视“民汉”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那么他才会制定相应的制度,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将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双语教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提升的重要参考。同时积极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例如,增加硬件设施、发放适当的资金补贴等,这样,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才有可能很好的发展。反之,如果园长对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重视,那么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将陷入困境,“无论你做得怎么样,领导连看都不看,问都不问,还有啥积极的呢?”(教师D)。因此,园长对双语教师教学能力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生源

以往对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将学生作为一个单独影响因素的并不多,而对于蒙古族幼儿园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来说,生源的影响却十分重要。蒙古族幼儿园招生制度比较宽泛,双语班生源以蒙古族幼儿居多,辅以少数汉族及其他民族幼儿,成分多元复杂。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蒙语水平参差不齐,“有能听懂也会说的,有能听懂不会说的,有会简单日常用语的还有一点也不会的”(教师C),幼儿蒙语水平是形成双语教学教学环境的基础,部分听、说差的幼儿无法与教师形成互动,难以吸收语言知识。一点也不会的幼儿受畏难情绪的影响则故意回避蒙语,全部用汉语来表达。双语教学本身的难度加之幼儿复杂的语言层次,使得双语教师“有时候根本顾不上能力的提升,能进行双语教学就已经很不错了”(教师C)。

(三)时间

时间是一种供给量不变的特殊资源,它不可或缺但无法贮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双语教师的任务很重,除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组织幼儿集体教学、区角活动、写政治、业务笔记以及创设环境等普通幼儿园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外,“本身双语教学对教师来说就有很大压力,备课时不可能像汉语那样,还要选择、翻译,时间根本不够用”(教师C),双语教师在幼儿园的一天显的繁杂忙乱,根本没时间考虑研究啊什么的!”(教师C)。时间的欠缺,使得双语教师如流水线上的机械每天超负荷的运转,而无精力反思和研究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应努力的方向,极大地阻碍了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事实上,幼儿双语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同事间的交流合作及各种培训都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离开时间的保障,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显然只能是一种空想。

(四)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幼儿双语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尽管教师培训的作用与意义已经得到了认可,但教师培训的实践却并不令人满意。”访谈中教师们反映,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双语教学相关的培训,但整体效果不甚理想。“培训的内容一般比较陈旧,有的内容根本用不上”(教师A),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必然影响幼儿双语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有的培训老师也不怎么了解双语教学的实际,就讲他的理论”(教师F),“教师培训者素质不高是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对教师技能形成、水平提高效果不大的重要原因”,作为幼儿双语教师培训者,缺乏双语教学实践知识必定影响培训的效果。而且,“集体上课的方式太累人,教师们一坐一上午,学习效果不怎么好”(教师C)。王宪平对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1.7%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方式单一会较大地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双语教师的培训也不例外。

二、提升“蒙汉”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园长对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支持及引领

依据“生态系统观”理论,我们认为“园长处于微观系统的核心地位,在不同亚系统及其联系中起着独特的主导、调控、中介与缓冲等多种作用,是教学管理者专业发展影响系统中最具有动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园长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掌舵人,是教师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和引领者。

首先,对幼儿教师双语教学活动的支持。幼儿“蒙汉”双语教学活动无太多经验可借鉴,需要教师不断尝试、创新,这是个不断探索试误的过程。园长应为教师创设一个和谐、信任、放松的氛围,要相信并肯定他们的能力,因为任何一位幼儿教师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个人魅力与专项特长,都渴望被群体认可与尊重。[5]同时,作为幼儿园资源的支配着,园长要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如利用经费组织教师参加会议、进修学历、购买专业书籍及多媒体网络设备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发挥自主意识,积极争取发展。

其次,对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相应的指导。蒙古族幼儿园园长不仅是幼儿园的管理者,更是“教师教育者”,是民族幼儿教育的学术带头人。所以,园长在民族教育研究之余应抽出时间定期到双语教学当中去看一看,了解每位幼儿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改进意见,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指导。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园长和教师的距离,更能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能力。

(二)科学安排双语教师的时间

时间是幼儿教师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只有有了充足的时间,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同事间的交流、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等才能成为可能。科学合理安排双语教师的时间,能够更好的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时间安排应合理紧凑。要科学安排好时间,就要制定合理系统的工作计划。在工作部署上,要有轻重缓急,将一部分时间主要用于服务双语教学,尽量避免时间花费在琐碎、一般性的事务上。同时要合理整合教师的时间,化零为整,给教师提供整块的自由支配时间。

其次,合理调配现有工作人员的同时引进新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幼儿教育应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但如今幼儿园保教分的太过清楚,好像保育员就是搞卫生的,而教师就是教学的,这种潜意识的分工模式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工作效率。幼儿园应该调配人员的分工,将保教老师的任务重组,让保育员适当配课,并在工作中辅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日常用语的渗透。再者,增加编制,提高教师数量,或者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定期来园指导和帮扶,这样既能增加双语教师专业钻研的时间,又能对其教学能力有更好的引导。

(三)构建适宜的编班、班额制度

我国托幼机构大多实行按年龄编班,这种编班的好处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仿,利于教师教学。但对于双语教学而言,只按年龄将幼儿编班,而不顾及幼儿文化背景及掌握语言层次的差距,必定会给双语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幼儿园在参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的同时,应根据本园实际,适宜的按幼儿掌握语言的层次及年龄编班,适当的时候设置混龄班。

编班时的班额问题也极其重要。蒙古族幼儿园诸多双语班实际班额超过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相关规定,加之双语教学本身又十分复杂,无形当中加大了双语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幼儿园应采取积极措施。首先,酌情减少双语班在班幼儿数,争取将班级小化;其次,将同一班中的幼儿根据蒙语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再次,可通过班级之间合作进行联合小组教学。这样不仅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利于教师之间通过互助提升双语教学能力。

(四)加强系统化的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提高幼儿“蒙汉”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最方便、最节俭的培训方式,蒙古族幼儿园也进行园本培训,例如每天早会组织双语教师阅读蒙、汉文读物,以提高双语表达能力等,但整体来说没有形成较系统的培训方案。幼儿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园本培训力度,发挥园本培训的独特作用。在培训对象上,将双语教师分层,针对不同层别的教师培训适宜的内容。在培训内容上,运用“菜单”式可选择的培训模式,强化培训内容的动态化,注重培训内容的多元文化实际性和前瞻性。在培训手段上,采用理论讲座、实地观察等多样化培训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总之,“蒙汉”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只是从幼儿园的角度进行了浅显的探讨。其实,提升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有很多途径,这也是笔者展开后续研究的重点。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来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双语教育,积极投身到幼儿双语教师教育研究中来,为民族地区培养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幼儿双语教师队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燕,邢利娅.幼儿园组织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

[2]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27.

[3]梁杰.教师培训是否能真正引入竞争机制[DB/OL].

篇5

关键词:幼儿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探索与实践

G612

幼儿是人类成长的起始阶段,幼儿期的良好教育为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随着幼儿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幼儿教育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对于幼儿教育我们也从多个角度有了一些有益探索。

传统的幼儿教学方法就是用狭隘的智力观去衡量和教导孩子,很多幼儿园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从教科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目的和要求都是标准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束缚了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的应用,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利刃。由于各地基本情况的差异性,我们在借鉴的时候也应注意其合理性,切不可盲目效仿。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多元智能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丰富并确立的,每一个人都要有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内省智力,后来,根据时代的发展,加德纳又增添了自然智力。一共是8个维度。

加德纳对智力结构也有他自己的解释,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智力是多元化的。上文已述,每一个正常人都包含这8个维度的治理结构。二是智力组合是多样的,所以每个人的智力结构肯定是不相同的。结合这两个原因,因此每一个成熟个体的智力就有了其独特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

(一)实践操作性

人们由于不同的文化生长背景,或者是不同工作领域内需要的生产能力不同,人们所拥有的能力也不相同。但是这些能力拥有共同的一个特征,那就是这些能力具有实践操作性,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生产有效产品,服务生活。从这一点来讲,智力就具有了文化公平性的属性,这也是揭示智力本质的前提。智力就是解决问题,生产有效产品的能力。

(二)后天选择性

多元智能理论是加德从研究大脑创伤研究中发现的衍生理论,通过对大脑损伤的病人进行生物神经学分析,发现了受伤大脑区域与某种特定能力具有相关联性。智力虽然是一种先天的机能,但需要神经生物学作为基础,并且影响后天人的发展趋势。智力的潜能对后天的环境具有重要的选择作用。

(三)个体差异性

通过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我们确定了智力具有多种差异性的特点。如上所述,智力是具有实践操作性,它是可以解决一线生产问题,创造产品。因此智力就具有个体差异性这个特点,它不应是一个普遍共同的能力。简言之,不同行业的不同人群因工种不同而对智力的依存度不同,因此智力是具有个体差异性、多元化的特点。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很多学校在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过程中有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由于幼儿教学的特殊性,很多探索都处于启发性阶段。

(一)不能忽视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虽然对于是重视教育过程还是教育结果,到现在还是有争议的。但是笔者认为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确切的说二者是有机融合,相互影响的。既然智力是具有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因此幼儿教育就应该着重培养学上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良好心态。

(二)全面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很显然有一些是不能匹配多元智能理论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很偏激的把现有的教学模式全盘否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和处置现有的教学方式。因为幼儿多元智能理论不是一个万能理论,虽然有更能调动学生自主性、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等特点,但是它也有准备时间较长的不利因素。因此,就要结合教学知识和幼儿学生的接受程度,遵循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进行分类调整。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有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同时该内容又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三)搭建幼儿使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平台

现代的幼儿教学过程是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和发挥,但是教师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基本以观察和设置问题情景的方式。这些方法对自然观察能力强的同学自然是很好的,但是对于观察不敏感的同学却是不好的。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告诉我们,当幼儿处于自己擅长的智力领域时,他们不仅能发现问题,而且还能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幼儿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情景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快的代入情景。

(四)发挥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现在需要更改这种模式,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即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处于辅助地位。智力需要经过儿童的主动构建才能起到作用。幼儿先天潜能的开发都必须在后天的环境中相互影响而提高。所以,我们需要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幼儿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和更加宽广的教学平台。

三、学术意义与展望

关于把多元智力作为幼儿教学的手段和载体这方面,则需要幼儿教师的踊跃参与。截止到目前,多元智力教学理论已经在很多教育领域都得到应用,并且根据八种智力维度形成不同的每一种智力倾向教学模式。在幼儿课堂上针对不同智力倾向的教学活动模式多达三十六种。但是,这个统计并不完全准备,新的教学活动模式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而在不断出现,它的种类远远超过了以上的统计数据。

四、Y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学中使用多元智力理论可以提高课堂活跃度,丰富教学知识,扩大教学成果。但是,在该理论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普遍具有的内向特征,特别是幼儿在生产阶段初期胆小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灵活选用教学活动类型,巧妙运用多元智力理论,使我国的幼儿教学取得更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1,(20):106.

[2]李丹.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5,(21):13.

篇6

一、主题教学的内涵

主题教学是当前幼儿园的主导教学方式,它围绕一个主题,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借助于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资源,师生共同建构一系列预设和生成的活动。主题教学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它综合了多种学科,使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互相联系,彼此渗透。主题教学是围绕某个具体的主题来组织教学的,它更加符合幼儿的现实生活,更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以主题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幼儿获得整体性、连贯性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

主题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幼儿并与幼儿共同探究的一种教学活动。主题教学主张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索和思考,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活动就是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来获得真实感受。幼儿在与同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这种伴随着教学过程而具有的丰富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知和转化行为的基础,也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题教学产生的背景

1.主题教学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1]幼儿园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幼儿园教育包括语言、数学、艺术、体育、健康五大领域,实行五育并重;幼儿教育坚持保育和教育并重,坚持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它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要教学目标,而是以游戏活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课程实施方式不同于中小学的学科课程,因此,幼儿教育在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等方面更灵活。幼儿园各学科教学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如果幼儿园也和小学一样,实施知识传授式的教学,那么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会被扼杀,幼儿也会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主题教学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

2.主题教学是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

传统的学校教育课程是以分科课程的形式设置的,而分科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是相互独立的,缺乏联系性,并且远离儿童的生活实际,当儿童面临真实而具体的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主题教学主张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将语言、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内容融为一门跨学科课程,将多学科的内容不断深化,使幼儿对主题有更深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题教学的实质

1.主题教学的实质是一种探究活动

探究是人类认识未知世界的态度和方式,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探究的过程是问题解决和创造的过程。幼儿通过探究可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具有探究的本能,正是这种本能促使儿童去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探究的范围也更加广阔。主题教学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探究科学世界的平台。

2.主题教学的过程是幼儿认知结构建立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动作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幼儿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只是观察别人的活动,并不能使幼儿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师应该依据主题,给幼儿创设一个适当的教学环境,通过音乐、游戏、体育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表达对主题的理解和体验。在主题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对事物进行探究,而且在探究中主动地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对事物的理解。主题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操作、体验、理解的过程,也是幼儿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通过主题教学,幼儿的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得到了全面、协调的发展。

四、主题教学的基本过程

1.确立主题

主题的确立应该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学科知识。可以以某一领域的内容为主,但并不局限于某个领域的内容,在主题的发展过程中可逐渐涉及语言、科学、音乐等多个学科的内容。主题是开放的,教师可以以提问、讲故事、展示图片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开展主题教学。以教授种子的生长过程为例:首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幼儿描述种子的生长过程;其次,指导幼儿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种子的观察来发现种子的生长过程;最后,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以音乐剧的形式再现种子的成长过程。二是生活事件。在一日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幼儿对某个生活事件或话题感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设计和组织活动,这种主题可以涉及某个学科,也可以涉及多个学科,这类主题往往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例如,每年十月,幼儿园都要组织秋游。有教师发现幼儿特别喜欢这类活动,如有些幼儿通过捡各种落叶,发现了树叶间的不同,于是她就以“秋天来了”为主题收集相关的材料,把这一主题渗透到教学中,让幼儿在特定的背景中去感受秋天的变化。

2.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思维水平、知识经验、兴趣、需要等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设计要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幼儿的整体素质为目的,要强调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要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搜集与主题教学相关的资料,运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机、幻灯片等,来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问题的设计要逐层深入,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3.活动的内容要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

我们在进行主题教学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更多关注教学内容与儿童生活的联系。情景创设和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知识背景。活动的内容要丰富,主题要鲜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扩大和提升他们的经验。幼儿通过自主探究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书本知识的内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以主题教学的方式开展,通常具体的知识内容和常规性的知识更适合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因此,在为主题教学选择教学内容时就应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学科中具有核心价值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使幼儿能够掌握该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并理解该领域的知识。

4.开展主题教学

首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认为,知识是与他人共同建构而成的,幼儿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与同伴、教师、家长以及周围的社区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要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教师要关爱幼儿,欣赏每个幼儿的独特性,欣赏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积极地交流、合作与分享。不同幼儿的家庭背景、个性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幼儿,对那些聪明好学、积极参与的幼儿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对于不擅长表现的幼儿要多鼓励和表扬,促进所有的幼儿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其次,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儿童的本性,儿童总是喜欢问为什么,喜欢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外界事物,而主题教学能够顺应儿童的这种天性。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引出所要探索的主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从而为幼儿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多元智能理论对主题教学的启示

1.在教育理念上: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正常个体都具有八种各自独立的智力,个体之间的智力风格迥异,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因此,每个幼儿都可以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幼儿园主题教学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是主题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主题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二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和自主学习是主题教学的出发点;三是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学习氛围,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主题教学的核心和实质。

2.在教师角色上:教师应是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从培养幼儿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精心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或是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扮演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个性与认知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得对事物的直接经验,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主题教学过程中要时时观察幼儿的表现,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适时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探究,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幼儿,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幼儿克服困难,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在教学目标上: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的本质是一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个体用以解决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幼儿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这些直接经验对幼儿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这些具体的、形象的、亲身感受的经验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而且也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主题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提出各种想法并尝试用各种办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4.在教学策略上:实施个别化教育

传统教育认为,所有的儿童都应该学习相同的课程、接受相同的教学方式并接受统一的标准化考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儿童具有不同的智力结构,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这种差异性,通过个别化教学来促进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个人经验、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每个幼儿又具有巨大的潜能,他们可塑性强,具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他们渴望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和记录、分析和反思,引导幼儿自由、自主地探究,使幼儿在探究中成长,在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鼓励幼儿用讲述、歌唱、舞蹈、游戏等多种方式表达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主题教学是一种个别化教学,这与多元智能理论提倡的个别化教学是一致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主题教学是能够使幼儿多种智力得到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多元的切入点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先确定主题,并将这一主题分成一系列具体的课程,同时针对这一主题确定八个智力领域中将要实现的目标。然后,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活动方案等。最后,实施主题教学,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能依据教学计划在不同的智力领域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使不同智力结构的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使幼儿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了主题。

多元智能理论为幼儿园主题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首先,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理解并学以致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渗透多学科的知识,使幼儿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提倡个别化教育,“通过多元而教”,而主题教学正是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主题教学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补充并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使学科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幼儿师范;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43-01

口语表达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的特定语境中,听、说双方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独特的能力。从社会需求上看,口头语言是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幼儿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口才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锻炼好口语表达能力,为我们幼儿机教育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幼儿师范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心理素质训练

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面对观众时候才能够真正做到表达流畅,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先帮助学生度过心理素质关,下面两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可以帮组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心理素质。

1、幼儿师范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多开展课堂讨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耐尔・卡耐基创办的口才训练班有一个规定,即“在每一堂课里,每个人至少有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站起来讲一段话的机会”。他认为理由很简单,要学好游泳,就得到水里去,要学讲话就得多开口。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创造机会,才能不断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丰富词汇,培养概括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连贯的说话技能和有选择的突出重点的说话能力。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内容着手复述,很容易掌握所复述的内容,而且复述效果会越来越好,学生感觉也越来越好,心理素质随之增强。

二、普通话训练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中明确规定师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达到这样三个要求:

1、能说较标准的普通话,达到或接近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标准。

2、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谈和朗读。

3、能掌握各种教育教学口语形式的表达技能。

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点培训内容就是学生的普通话培训,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自很多地方,都带着各地的方言,若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该着重从普通话培训着手。对于语言感兴趣的同学,普通话培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对于有的同学,老师则应该想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同学们进行普通话训练。

三、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指导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除了语文教材提供的有关资料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提出更为实用的训练方法。

1、提醒学生注意咬字发音的准确性,力求出言吐语纯正如水,克服爱说口头禅、语无伦次、任意粘连、重复罗嗦等语病,尽量把话说顺、说准。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有的学生N、L不分等情况,教师应给予特别关注,从发音动作开始加以纠正。

2、提醒学生注意说话的姿势美,做到神情自然,落落大方。针对个别学生发言时习惯有搔头摸耳、手舞足蹈等不雅动作,教师可建议他们面镜练习,让他们在自己的监督下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3、提醒学生注意说话的条理性。学生说话前应先在脑中形成一个提纲,发言时,不要一句接一句地去想,而是把要说的意思按照逻辑顺序择出几个最关键的词,然后生发开来,连词成句,连句成段,避免语无伦次的窘况。

二、三年级时,学生已基本适应校园生活,普通话水平也已有很大提高,此时再安排单纯的普通话训练,学生会觉得单调乏味。因此,这一时期,教师应依托口语课安排交际口语的训练,教授发声技巧和一般的交际口语技巧,训练学生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流畅地表情达意,并能听辨语音优劣。学生已基本掌握普通话及交际口语技巧,作为师范生,此时的训练重点是教育教学口语。教师可依托教材教法课程进行导入语、讲授语、启发语、小结语、评价语等专题训练。另外,学生态势的端庄大方、语言内容的评析能力此时也应得到重点关注。总的说来,口语训练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基础的语音训练到专业教师口语表达训练的原则进行。在训练的过程中应重视评价和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语音面貌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有明确的努力目标。

篇8

在高职院校幼儿教学专业中,幼儿语文中的文学教学是比较基础的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是以幼儿文学和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阅读鉴赏,再到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社会和每个家庭的重视,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逐渐都开设了开放教育的模式,为高职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提高高职幼教专业学生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养。

二、现阶段幼儿文学教学专业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有所欠缺

很多幼教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幼儿文学教学的过程中都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数量严重不足,很多幼教生在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选择上也有着偏差。这样就导致了在教学实践中,幼教生很难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实例讲解,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引起学习兴趣。

2、没有站在幼儿的心理层面去体会幼儿文学的精髓

幼儿文学的教学过程其实是针对幼儿心理特点的研读过程。很多幼儿文学作品都需要站在幼儿的心理层面去审视幼儿视角中体现的世界观。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中幼教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幼儿文学教学方面的学习中缺少对于幼儿心理学的学习过程,导致教学工作进展不顺利。

3、没有系统地掌握幼儿文学的基础理论

幼儿文学有着其特殊的创作基础和素材来源,对于幼儿文学的教学工作首先就是要学习和整理幼儿文学作品在创作和鉴赏方面的理论依据以及基础知识。由于缺少理论支持,现阶段很多高职幼教生在幼儿文学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幼儿文学作品的赏析讲解很吃力,整个教学过程都缺少理论上的依据。

4、幼教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缺少情感的交流

在幼儿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情感上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很多幼教生在实践中往往忽略了情感交流的环节,这就导致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没能与教师建立起友好、信任的师生关系,大大影响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幼儿在幼儿文学的学习中无法真正体会到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变化。

三、开放教育条件下,如何提高幼教专业学生在幼儿文学教学的实践能力

1、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量

阅读能够使人头脑清晰、思维敏锐,在幼儿文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幼教生不断加大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尤其是在开放教育的平台上,利用开放平台提供的优秀资源去选择适合自己和幼儿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例如下载一些新锐的幼儿文学杂志的电子书籍,或者在平台网站上了解一些关于幼儿文学发展的最新动向,这都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讲解能力。关于文学作品的选择也有很多技巧和学问,首先可以选择一些知名的幼儿文学网站,这样的网站发展都比较成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也可以通过幼儿文学杂志去筛选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幼儿文学作品。阅读量的提升能够明显提高幼教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在教学工作中就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2、在学习的过程中综合幼儿的心理学特点进行教学实践

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要求幼教生在教学实践中时刻注重幼儿心理的变化。在开放教育的平台上,有大量的幼儿心理学的资料查阅,通过系统地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对幼儿的学习心理进行一个大致的估算,例如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一个文学作品的讲解要控制在多长时间内讲解等等,在学习幼儿心理学的过程中,也要让自己站在幼儿的心理角度去感知文学作品带来的影响,这样就能够设身处地区设计教学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学生对幼儿文学作品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

任何教学工作都需要有强大的理论基础作为教学的支撑。新时期的高职院校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利用庞大的数据平台和开放教育模式,来学习幼儿文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对于幼儿文学创作理论和阅读赏析的学习,去理解幼儿文学的写作手法特点和文章结构框架,继而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应对地更加从容。

4、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模式

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幼教专业的学生培养方面对于教学模式的教导过于单一,在开发教育的方式中,教师应当教导学生通过开放教育平台去观摩更多的关于幼儿文学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加以融合,最终应用到教学实践工作中,带给幼儿更好的幼儿文学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也逐渐提高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幼儿;观察能力;科学教育

一、根据科学的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力

(一)亲近大自然,观察新鲜事物

幼儿的思维方式是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划分:0-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思维开始萌芽。2-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单项思维、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反应静止的直觉状态、不合逻辑的推理等特点。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主要根据具体形象来辨别。

(二)根据研究对象,养成观察能力

利用一些具体的事物作为幼儿研究对象,比如让他们观察一些动物的行为特点,可以举身边的一些例子,像猫啊,狗啊,兔子啊等等,通过观察这些动物的习性,进而比较出动物之间的差异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还有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等等,通过提问:为什么下雨的时候容易打雷,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再比如“认识百合花”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对花儿的各个部分用眼看,手去触摸,调动身体各种感官去体会花儿各部分的属性,最后再总结花儿的特点及与功能。

二、根据科学的内容培养幼儿观察力

幼儿学习的科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动植物之间的关系、自然现象、科技与人类的关系、人体的奥秘。在讲解这四大块的内容时,教师要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更好的去引导他们去学习增强他们发现事物的观察力。

(一)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在探究植物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这些实物。在研究动物类特征时,可以对身边的一些小动物,进行实地接触,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的去养一些这样的小动物,对他们进行饲养和照料,记录这些动物的成长变化,从他们的身上,能获得很多有用的相关信息,会发现这些动物也像一个孩子一样需要悉心照料,也需要喂食才能长大,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自然现象

当讲到一些自然现象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感受天气变化,下雨时,天气变化,空气变化,下雪时,天气及周围又是什么现象的,让幼儿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了解、记录、预测、和感受这些自然现象到时来所带来的天气变化。

(三)科技与人类

在讲到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时,教师们利用一些简单、安全的常用科技工具给幼儿们展示,例如,我们家庭用的微波炉、榨果机、手机、ipad等工具。让孩子们观察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是如何进行运作的。他们在使用之前,需要什么?以及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什么,然后通过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让孩子恍然大悟。

(四)人体的奥秘

在讲到人体奥秘的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边播放一些婴儿出生的纪录片边对此现象进行讲解,讲解过程尽量浅显易懂,少用专业性词汇,多用通俗词汇,幼儿理解起来则更容易。

可以发现,所有的这些知识的吸收,首要的都是通过观察来进行的,让幼儿明白观察的重要性,从而在下次遇到新鲜未知的事物时,会有意识的先进行观察探索。

三、根据科学的方法提高幼儿观察力

学习科学仅仅依靠好奇心的驱使是不够的,还应适当的掌握一些学习技巧,不同的事物需要不同的观察方法。幼儿初期在接触到一件新鲜事物时,初次表现的大多数好奇,左瞧瞧,右看看,一旦这事物呈现到幼儿感官面前太多次数时,幼儿可能就此丧失兴趣,探索欲望就此终结。这里主要有典型特征观察法、有序观察法及跟踪观察法三类。

(一)典型特征观察法

此种观察法主要应用于观察的对象具有某种典型的特征,且这种特征持续的动作时间较短。例如在短时间内让幼儿观察一些动物的运动特点,像跑、跳、爬、飞、拍、抢这些瞬间动作。并通过这类动作给动物进行归类,并要让幼儿在观察这类动物时能讲出这类动物的典型特征,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判断能力而且还能训练幼儿的概括能力。

(二)有序观察法

此种观察法适用于一些观察对象外形特征表示的并不是很突出,但又需要研究这些对象之间的差异。这可以通过有序的观察法来作比较,在观察比较、发现对象差异的过程中,教幼儿运用一些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的方法,比如:在学习鸡、鸭、兔子、小狗这类动物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家畜”的概念,在学习汽车、火车、飞机这类对象的基础上再来学习“交通工具”的概念,此种方法也可以称作上位学习法。

(三)跟踪观察法

此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动植物、或日常天气的变化时,这类事物在较长的时间段里才能发生一些质和量上的变化。这类事物的变化时阶段性的,长期性的,让幼儿在观察这类事物时,最好是让他们学会记录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比如蝌蚪最终变成青蛙,蚕最终变成蝴蝶等,这样的培养方法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对一件事情的持久耐心。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教会孩子学习成长,这样才能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总 结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兼备这种能力,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幼儿的特定思维特点去培养,还要选择科学的内容,讲究正确的方法,让孩子不仅能提高观察事物的意识,更要根据学会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办法,掌握观察事物的能力。使之在科学的教育下,更快更好地成长,成为一个创新型的人才。

作者简介:戈文莉(1974.3-),女,重庆市南川区示范幼儿园,大专,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毕晓玲.谈幼儿情感教育与培养[J].才智.2010.

篇10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歌唱;运用

引言

     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建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该体系所呈现出丰富的内容,以及教学实践中所体现的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深受幼儿和教师的喜爱。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于幼儿说唱教学来说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常规幼儿歌唱教学的困难

歌唱能力是幼儿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时期应该发展的主要音乐能力之一。但是受幼儿音域不宽、音高控制能力弱等生理因素的局限,加上幼儿对时值的概念比较模糊,节奏能力弱,使得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幼儿歌唱能力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幼儿园歌唱常态教学活动中经常听到读唱、喊唱歌词,跑调,抢拍子、短时值等等现象。比如我在指导联办园进行《玩具进行曲》的歌唱教学中就发现,简单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就使班上的小朋友在节奏上乱了阵脚,此起彼伏、先后喊唱很快就在班上“蔓延”了。这些现象一方面是幼儿的生理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也是教师在歌唱教学中缺乏方法的原因。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歌唱教学也成了摆在幼儿园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教师们在对幼儿歌唱能力培养在度的把握等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困惑、疑虑与争议。随着音乐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开始积极主动探索幼儿歌唱能力培养、拓展的新途径和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说唱教学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二、幼儿说唱教学的思考

     众所周知,歌唱的两大基本能力是节奏能力和音高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关于节奏的训练中,主要立足幼儿已经具备的基本语言能力,通过节奏模念、配乐读诵等内容,让幼儿从顺口溜、童谣、诗歌、幼儿熟悉的人名、动物名等事物的念说中提取节奏单元,并通过掌握这些被成为“节奏基石”的节奏单元来增强幼儿对不同节奏的把握能力。这种以说为主的歌唱教学方法,使看似很难掌握的十六分音符、切分、附点等节奏型显得十分容易把握。实践证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关于节奏的训练的方法是解决幼儿歌唱能力中节奏能力的有效方法。

     对于幼儿音高能力培养主要靠唱的训练。我们在借助奥尔夫节奏能力训练方法的同时,可以尝试借鉴国内外说唱艺术的形式,让孩子们从说开始,以说带唱,说唱结合,唱演展示,一起构建幼儿说唱教学模式。

     1、巧用说唱,降低歌曲学习难度

由于说唱教学首先是立足于幼儿的基本语言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说话要比唱歌容易些。因此,以朗读为手段,通过对语言节奏化的朗读,使得许多原本幼儿难以掌握的节奏显得轻松自如。如谱例1所示,该节奏包括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的组合,特别是休止符是该节奏的主要特征也是难点,若以纯节奏的形式展示,让孩子们将它们拍打出来是比较困难的。

谱例1因此,在对中班的幼儿进行该节奏训练时,为了能够掌握上例节奏,添加了以小熊走路姿态为内容的节奏念读:小熊摇摇摆摆走不稳摔跤。(见谱例2),使小朋友们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了该节奏。

 2、巧用说唱,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在设计说唱教学的内容时多是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人、动物和事,采用念读方式进行节奏的学习,使得学习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增强了幼儿学习的趣味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节奏要点,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掌握并对比四分、八分、前十六等节奏的不同,可以将所任教班级小朋友的名字编成不同的节奏念读进行连续的对比,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见谱例3。

三、幼儿说唱教学的实施策略

如何实施幼儿说唱教学是歌唱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从选择适合的题材和内容、制订循序渐进的训练环节等方面开展说唱教学。

(一)选择适合的题材和内容

1、歌谣在说唱教学中的运用

童谣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于歌唱。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熟悉的歌谣编配上流畅、朴实的旋律,将歌谣与歌唱结合起来。如谱例4,笔者将幼儿熟悉的歌谣《小老鼠》编配上旋律教唱给中班的孩子们,歌曲第一段唱,第二段有节奏地念读。这个童谣是表现小老鼠上灯台由底爬到高处,越爬越高,结果从高处一下子滚下来的情景,引导幼儿在说时候,配合小老鼠的情景,注意音高的变化。如:“小老鼠,上灯台……”这是由低往高,“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则是由高到低,通过模仿小老鼠机灵可爱的方法,使幼儿很快掌握了该歌曲。

谱例4

2、古诗词在说唱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许多幼儿喜欢背诵古诗词,尽管不懂得这些诗词的涵义。其原因在于诗词中的语言,具有稳定、统一的节拍,诗词句式又形成了字词的长长短短(节奏)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使得诗词具有了节奏感,念起来琅琅上口。因此,将古诗词作为幼儿说唱教学的内容也是十分有效的。如谱例5,笔者将分享阅读读本中的古诗词《渔歌子》配上旋律,第一部分旋律优美,第二部分则比较活泼。在每一部分学唱前,我都根据该部分的情绪和节奏,让小朋友们念,幼儿十分感兴趣,看似复杂的歌曲结构,小朋友们掌握起来也显得比较容易。另教师将较为抽象的古诗内容通过这样说说唱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歌唱学习其乐无穷。此说唱作品还运用到了语言领域的分享阅读活动中,效果很好。古诗词作为幼儿说唱内容的资源还有很多,比如谷建芬老师作曲的《咏鹅》《春晓》等,都是孩子们十分喜爱并广为传唱的优秀歌曲。

谱例5

3、方言在说唱教学中的运用

提到方言,大家很容易与普通话的推广相矛盾起来。实际上我们若把它当作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让它成为在音乐这饕餮盛宴中的一剂调味品,也值得尝试。

这是小班刚入园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一名小男孩来到幼儿园已经半个多月了还在哭,一直没有摆脱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以及对家人的依恋,和老师和同伴都很少说话,后来我们发现他在喝牛奶时常会冒出一两句“不吃”和“烫”的方言,午餐时中班的许老师和他交谈的过程中知道他是来自长乐, 和许老师是老乡,就用福州话和他套近乎,这位小朋友感觉看到了亲人般,顿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看来说上几句家乡话对舒缓情绪、拉进孩子和老师的距离是很有帮助。随后,我将大家熟悉的小班歌曲《办家家》中间的说词部分改为用福州语来念读,一下子拉进了孩子们和歌曲之间的距离,学习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至今,每当我弹奏起这首歌曲的前奏时,孩子们那张张象花一样绽放的笑容,仍让我激动不已。还例如儿童福州语歌曲《我帮你,你帮我》,它以方言歌曲为载体,表达了孩子们友爱互助的思想情绪,既符合孩子的语言环境,又显得生动、亲切,拉近了孩子们与歌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距离。

4、身边发生的事在说唱教学中的运用

将孩子们身边发生的事说唱内容对孩子们是很强的吸引力,也有作为益于幼儿的培养即兴创编能力。如:在大班开展的“我要毕业了”主题活动中,幼儿将自己在幼儿园三年的生活以及对老师和小伙伴们之间深厚的感情编成了富有韵律感的说唱,并借助歌曲《我爱我家》和《就是我》相结合,就变成了脍炙人口的新歌。在几年的说唱形式的歌唱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常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都会冒出几句自己的RAP,内容有正在进行的某事,或是将自己喜闻乐见的事物配以熟悉的旋律有说有唱,他们的表现让我十分惊喜。根据这一特点,我将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常见的各种动动物、交通工具等以说唱的形式进行即兴填空等练习,同样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如:在小班开展“我爱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小动物走”、“小鸡和小鸭”、“小白兔”等歌曲非常喜爱,边唱边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十分有趣、可爱。借此契机我们开展亲子说唱音乐活动 “动物猜谜歌”,试图通过 “你问我答”、“说说唱唱”、“跳跳玩玩”等多种互动形式,为孩子和家长搭建一个传递爱、表达爱的平台,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说唱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引导家长将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形式、方法迁移到家庭中,让音乐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谱例6

动物猜谜歌

          1=F  2/4

          欢快地                                    游万玲改编

3  3  3  2 │ 1    2  1 │ 2  1    2  1  │ 2    3 │

(唱)  叮 叮 叮 叮   咚, 小 兔   小 兔   耳 朵    最   长 ,

       3  3  3  2 │ 1     2  1 │3  2    1  6 │  6   - │

       叮 叮 叮 叮  咚,  小 鸭  小 鸭   叫 呷    呷。

     × ×   ×  │ × ×  ×│  × ×  × × │ × × ×│

教师:  小 朋   友,   我 问  你,   什 么  动 物   耳 朵 长?

        小 朋   友,   我 问  你,   什 么  动 物   脖 子 长?

            小 朋   友,   我 问  你,   什 么  动 物   鼻 子 长?

小 朋   友,   我 问  你,   什 么  动 物   叫 呷 呷?

        

     × ×  × × │ × ×  ×│  × ×    ×  │ × × ×│

 幼儿与家长:老 师  老  师   我 知  道,  小 白   兔,    耳 朵 长;

             老 师  老 师    我 知  道,  长 颈   鹿,    脖 子 长;

             老 师  老 师   我 知  道,   大 象   鼻子,  最 最 长;

             老 师  老 师   我 知  道,   小 鸭   子,    耳 朵 长。

3  3  3  2 │ 1    2  1 │ 2  1    2  1  │ 2    3 │

        叮 叮 叮 叮  咚,  小 兔  小 兔   耳 朵    最   长 ,

3  3  3  2 │ 1    2  1 │ 3  2    1  6 │  6   - ││

叮 叮 叮 叮   咚, 小 鸭   小 鸭   叫 呷    呷。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开展说唱教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纯节奏朗诵、说唱结合以及说唱舞综合等环节逐步铺展,使幼儿逐步掌握相关学习内容。

1、纯节奏朗诵。对于新歌,教师可先采用纯节奏朗读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念读过程中掌握节奏、节拍,并学会带感情念读,通过念读感知声调的强弱、高低;感知速度的变化等。如谱例7。

谱例7

  

我们可以将歌曲《小蚂蚁》的节奏作为朗诵的节奏,先让小朋友们念,使他们能正确掌握节奏,该曲的难点在于二拍子到三拍子的节拍变换,若不通过念,是很难解决对于幼儿而言很难的节拍变换的。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将“大山”“饼干”配上三角形的形状,与三拍子的节奏相同,生动形象,幼儿十分喜欢。

2、唱与说的结合。即在纯节奏念读的基础上,结合进旋律的演唱。该环节可以是旋律内容与说词部分是不同,如:《小小运动会》《动物猜谜歌》《去度假》等;也可以是旋律部分与说词的节奏相同。如:《嘻唰唰》《小老鼠》《小蚂蚁》,这样的活动形式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孩子,既能充分感受歌曲节奏又能理解歌词与节奏之间的关系,幼儿十分感兴趣。

谱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