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康复指导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术后康复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折术后康复指导

篇1

【关键词】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护理;术后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5-0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2012年我院收住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25例,女性20例,年龄41-78岁,男性5例,25-70岁。切开复位内固定18人,人工股骨头置换7人。住院治疗14-18天,平均16天。

2 术后护理

2.1 疼痛护理 预防性或针对性应用止痛药,做到护理动作轻柔准确,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心理疏导等。

2.2 心理护理 做好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饮食指导 老年人一般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并观察大小便情况。

3 术后康复护理

3.1 术后1-2天,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背伸训练。每次10-20下,每天6次,以减轻伤口水肿,防止肌肉萎缩。

3.2 术后3-7天,患肢髋,膝关节应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角度从30度开始,每天增加5-10度,每次30分,每天2次(无明显疼痛范围内)。坐位训练:利用健肢支持坐起并移动臀部,注意保持患肢外展位,屈髋小于90度,不可内旋,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并防止肌肉萎缩。

3.3 术后2-4周,床上逐渐主动坐起,(不盘腿,不内收腿),主动翻身,增加髋,膝的功能锻炼,助行器患肢无负重站立训练,3周后,可在步行器下逐渐部分负重训练,以改善髋关节功能(屈髋小于90度)。

3.4 术后5-12周,逐渐开展髋关节周围各组织肌肉阻力运动训练,坐位髋内收,内旋,外展,外旋训练,应用助行器或拐杖行,患肢不负重或部分负重行走训练,术后13周以后,逐渐开始下蹲训练。

4 小结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护理比较复杂和难度大,通过实施各种预防并发症发生和术后康复训练的护理措施,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我院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满意度100%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并发症;康复指导

随着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其术后并发症日渐增多,术后康复训练也引起更多的重视。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和减少各种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防止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功能受限,减少住院时间,大大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1]。2002年8月至2007年8月我科对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追踪随防,取得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手术患者中,男54例,女66例,左髋68例,右髋52例,年龄60~91岁,平均65.4岁,新鲜股骨颈骨折头下型86例,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34例,120例均有功能障碍, 且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本组均采用国内假体。82例采用骨水泥型固定,30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固定。8例采用混合型固定,住院14~20 d,平均17 d。经系统的康复训练至出院,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和康复训练。本组术后2周拆线,切口均甲级愈合。2例出现关节周围粘连致髋关节活动度小,功能受限,4例因患者锻炼不当致脱位。1例术后1个月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处理得以康复。5例骨折前活动能力差且有严重并发症,但能耐受手术,出现皮肤压疮。术后第5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90分)68例,良(80~90分)40例,尚可(70~79分)10例,差(

1.2 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由同一组医师负责进行手术,术中证实假体稳定,术后X线摄片显示假置良好。

2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1 皮肤压疮、肺部、泌尿系感染 本组为老年患者,骨折前常合并有心、脑、肾等方面并发症,手术耐受力较差,术后卧床时间相对延长,术后早期行功能训练较困难,而老年男性患者往往又合并有前列腺肥大,止痛泵的应用和导尿管的刺激等影响使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延长,易发生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沁尿系感染。预防措施:①术后1周内以平卧为主,经常检查后凸部位皮肤情况,特别是背部和尾骶部皮肤,做到定时翻身,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②深呼吸及有效咳嗽;③扩胸运动:患者平卧位,双上肢握拳相对上举,然后向两边尽量分开,10 min/次,2~3次/d,进行上肢拉伸锻炼;④对患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给予口服克拉唑嗪2 mg,1次/d,晚上服,并嘱多饮水,保证尿量在2 500 ml/d,以对尿路起自净作用。术后第2天起定时夹闭尿管,即2 h开放1次,训练膀胱功能,5 d后拔除导尿管。

2.2 切口感染及关节腔内感染 由于手术创面相对较大,剥离较深。且有金属植入物,易有死腔形成,加上老年人各系统器官功能较差,全身和局部抗感染能力低,易合并切口感染,诱发关节腔感染,造成化脓性髋关节炎,致手术失败。预防措施:①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包扎是否完好,清洁干燥,如有渗湿,及时更换;②及时排除切口内的渗血、渗液、消灭死腔、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缓解组织张力,利于消肿;③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指导其适时、合理的康复训练;④L-S多功能激光照射切口,2次/d,20 min/次,促进渗出液吸收,保持创面干燥,加速水肿消退,抑制细菌生长,控制感染。本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2.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部损伤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可引起下肢深静脉机能不全致手术失败,并可引发致命的肺栓塞,应予以高度重视[2,3]。预防措施:①麻醉清醒后,督促患者早期开始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及趾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并辅以向心性按摩,以消除静脉血的淤滞;②患肢予以适当抬高,并避免小腿后方的肌肉受压,以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③遵医嘱适量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④加强巡视,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皮色、皮温、浅静脉充盈情况,有无肿胀、肌肉疼痛及压痛,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⑤鼓励患者多饮水,适量补液,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的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 康复训练与指导

本组均按统一训练计划,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分别于术后1~3 d开始康复训练,术后第1、5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第一阶段(术后2周内,住院期间)

重点是患肢的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强股四头肌和绳肌的肌力,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由护士帮助实施相关的锻炼项目,包括: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②踝关节主动背伸背屈运动;③主动臀收缩运动;④被动髌骨推移运动;⑤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抬高

第二阶段(术后2周~3个月,即出院指导)

重点在改善患者步态,加强患肢的负重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延长髋关节的使用寿命。此阶段主要是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锻炼,包括:①侧卧位外展运动,运动时两腿间夹1个枕头,禁止内收、内旋;②卧位到坐位运动,利用健腿和双手的力量将患腿移至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③坐位到站立位点地训练,扶双拐站立,患肢不负重;④站位到行走训练,从脚尖点地至部分负重,再至完全负重,负重力量逐渐递增,从开始20~30 kg(≤自身体质量的20%)直到完全负重。术后第1个月内建议使用步行器或双拐,第2个月使用单拐,第3个月可弃拐或用手杖行走;⑤在扶助器下练习下蹲训练,扶拐上下楼梯行走训练;⑥借辅助设备完成日常穿脱衣裤、鞋袜等动作,直至功能恢复。此阶段以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落实并指导其出院前后的康复锻炼,嘱其出院后应坚持锻炼,并与主治医师保持联系,定期来院检查髋关节的功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方式,并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4 小结

随着老年人群数量的快速增长,材料、医疗技术和配套设备的成熟与发展,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手术指征较以前有所放宽[4],由此而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增加。因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已成为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在护理上,由患者密切配合,医护患三者及时交流和沟通,把重点放在背部及尾骶部皮肤、肺部及防止切口与深部感染和髋关节的脱位上。要充分利用床上的提手装置,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上肢拉伸锻炼以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率。在康复训练方面,提倡术后早期适当的训练,对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减少周围组织粘连,增加周围肌力群的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与骨的负重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肢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总结康复训练方法,主要体现在指导患者合理进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负重与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四个方面,其中肌力训练是该手术后康复中最重要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银波.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现代康复,2001,5(5):12-13.

2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4-543.

3 沈素红,陈柯,张江涛.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中医下骨,2004,16(1):7-8.

4 李伟宝,盛璞义,韩士英.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2.

篇3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39-02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关节内骨折,占全部骨折1%,占老年骨折8%[1],该类患者大多数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出现系统症状,由于骨折劈裂、塌陷,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该类患者致残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利用合适方法对其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会遗有各类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笔者所在科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康复训练,疗效显著,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6月42例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分组,其中2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同期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的21例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6月收治的42例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5例、摔伤15例、车祸伤18例、重物砸伤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0±4.2)岁,观察组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0.0±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临床治疗 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常规抗感染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

1.2.2 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当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行早期康复训练。术后由康复治疗师、护士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1)心理康复护理:医务人员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采用健康教育,个别交谈,用语言鼓励患者,提高患者自信心,树立战胜疾病信心。(2)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及踝泵屈伸锻炼,术后24 h后可行直腿抬高,病情允许术后48 h后可行CPM锻炼,循序渐进,其速度与范围视患者病情及切口情况进行调整,禁止过早负重。术后2周指导患者坐床进行屈伸练习,术后3~4周增强肌力锻炼为主,同时增加膝关节主动运动,在屈曲最大程度上维持5~10 s,每次屈曲5~10次,每天练习2~3次,力量以膝关节产生轻微酸胀向无明显疼痛为宜,术后4~6周膝关节屈曲高度按行90°,加以练习后,情况许可,加大活动幅度,但要严格保持6~8周患肢不负重,根据X线中关节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质量,情况允许,可慢慢指导离床活动,利用辅助器练习躯体转移。术后3~4个月可使用单拐练习,逐步加大膝关节活动度。(3)理疗:术后48 h热疗,红外线照射,2次/d,30 min/次;超声波,软化瘢痕,松解。(4)按摩与被动主动运动:在康复治疗师及家属配合下对患者进行按摩和被动活动。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关节内骨折,严重者合并半月板、韧带腓总神经损伤,故该部位对膝关节完整性、活动度有很大影响。术后正确系统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肿胀,还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促进骨骼生长,减少并发症发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锻炼争取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进行,并贯穿整个骨折愈合过程。术后早期使CPM治疗可增加关节营养代谢能力,刺激可使间质细胞分化成关节软骨,加速关节软骨与其周围组织愈合,同时CPM可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膝关节术后采取早期主动运动训练,能有效促进血液及淋巴回流,从而缩小关节内外肌肉组织粘连和挛缩几率[2]。骨折术后,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锻炼计划,指导、鼓励正确完成,定期评价康复成果,锻炼应循序渐进。根据骨折类型及内固定的情况,严格控制下的延迟负重训练,对防止关节面塌陷重要意义[3]。术后系统地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取得远期疗效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9.

[2]方丽.膝部骨折患者术后两种功能康复方案的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4):56-57.

篇4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是股骨近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上多发于老年群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1] 此外,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在THR 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R 术后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2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行THR 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9 例,女31 例;年龄60 ~ 75 岁,平均(65.5±4.3)岁;骨折原因:外伤所致51 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所致7 例,其他原因2 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行THR 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①心理护理,本次研究的对象较为特殊(老年群体),患者在术后多因疼痛等不适感而易对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产生排斥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自主参加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中;②护理,嘱咐患者在术后行平卧位,根据患者要求可将床头适当调高(不得超过30°)。同时,为防止术后压疮的产生,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③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可在术后1 d 为患者按摩下肢肌肉,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d,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抬臀、踝关节屈伸、被动关节活动等动作训练,待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肌力训练后,逐步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及坐位训练。术后2 周,指导患者做站立练习,训练步骤由无负重站立到负重站立,并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3];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术后3 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 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 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立即给予优质的心理干预和护理,术后1d即接受患肢按摩,术后2d 即逐步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练习及站立和行走训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HR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THR 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亚.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51-252.

篇5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doi:10.14033/ki.cfmr.2016.34.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097-02

从临床实践来看,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一类比较常见的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的骨折类型,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老年人口比重的急剧上升,近几年来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呈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另一方面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全髋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当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最有效方法,并且治疗效果显著;此外,从过往的临床实践经验分析得出,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各方面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早进行术后康复能够将治疗效果最大化,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就将以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对比的方式探讨其作用于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有效性,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32例患者包括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6.4±2.2)岁,所有入选研究的对象在受伤前均具备正常的基本生活能力并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及精神障碍患者[1];通过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分组对比研究的基本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为:(1)心理康复护理,从临床实践来看,老年患者由于各方面身体机能的下降,再受到股骨颈骨折的影响,生活质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再加上治疗后对于治疗效果的担忧等因素的影响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情绪,这也会给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就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多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并简要向患者介绍术后康复的重要性以让患者能够更好的认同,提高治疗依从性;再者可通过治疗成功案例讲解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护理,在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调整至常规平卧位,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个人习惯将床头予以相应的调整,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般调高的幅度不得>30°[2];另外,为了防止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3)早期功能训练,手术后完成后1 d可对患者的下肢肌肉进行相应的按摩,以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而有效的避免肌肉萎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2~3 d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张力训练,并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抬臀及被动关节活动等强度较低的被动康复锻炼;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及患者身体状态的好转,可适当的指Щ颊呓行患肢抬高的训练,并逐渐由平卧位训练调整至坐位训练;手术完成后2~3周,在患者各方面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指导患者进行无负重站立训练,并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逐步将无负重站立调整为负重站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冒进,必须严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以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此外,如果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则应根据医嘱指导其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其次,康复过程中患者的饮食必须严格遵循高钙、高蛋白的原则[3];最后在患者康复后,告知患者复查的具体时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根据患者的疼痛、活动度、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四个维度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治疗效果划分如下:(1)差,四项综合评分85分。另采用Harris评分标准[4],对患者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评分结果提示为优12例、良3例、差1例,治疗优良率为93.75%(15/16);对照组评分结果提示为优9例、良4例、差3例,治疗优良率为81.25%(13/1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占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1429,P=0.0075)。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arris评分比较

随访结果提示,在手术完成后的3个月、6个月及1年三个时间段观察组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临床实践资料的总结来看,近几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递增,再加上该类患者大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及其他慢性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的正常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外科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最有效的方法,全髋关节置换就是当下临床上使用率最高的治疗术式,虽然临床效果显著,但据已有的科学资料来看,患者如果在手术过后长时间制动则有可能出现各类严重的并发症[5],进而影响其功能恢复;早期康复护理则是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6],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次研究中笔者对观察组的16例患者使用了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即在手术完成后的不同时间段,予以相应的指导,从心理干预到运动康复指导及饮食干预,保证了护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值得提到的一点是,关于在哪个时间段采取何种康复指导,并没有一个严格的限定,也就是说康复护理必须严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可盲目冒进,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康复护理的效果,还能保障患者的安全。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及不同时间段Harris评分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患者有针对性的使用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功能,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静.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处方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00-103.

[2]王筱.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234-235.

[3]马文娅.如何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3):213-214.

[4]周亚.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51-252.

[5]甘春旭.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7):1462-1463.

[6]金静丽.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J]. 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6):175-176.

篇6

[关键词]连续性综合护理;老年髋部骨折;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老年抑郁量表评分

[中图分类号] R6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a)-019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comprehensive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Methods Altogether 58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June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n=29) were given with routine nursing nursing,while observation group (n=29) was given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The Harris hip score,Barthel index,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 ) score and other indicators after discharge, 1 month after discharge and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Harris hip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61.1±8.3) and (78.4±9.8) poi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53.2±7.5) and (64.4±8.6) points] (P

[Key words]Continuous comprehensive nursing nursing;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Harris score;Barthel index;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score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髋关节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的死亡率增加至36%[1],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目前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因老年患者机体各脏器功能下降、长期卧床、其他合并疾病多见等,导致术后并发症多,引起死亡率增高[2]。有研究报道[3],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连续性的系统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目前医院中对于术后在院期间的患者虽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但没有系统的护理指导,出院后的患者没有接受继续的o理指导,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4]。本研究以本院老年髋骨骨折术患者为例,评价连续性综合护理对于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58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男9例,女20例;年龄60~75岁,平均(68.6±9.7)岁;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股骨颈骨折12例。对照组29例,男10例,女19例;年龄60~76岁,平均(68.9±10.2)岁;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明确髋部骨折且需手术治疗者;②服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和训练者;③年龄在60岁及以上者。排除标准:①骨肿瘤、骨结核等病理性骨折者;②有下肢或髋部手术史;③意识、精神、认知障碍,不能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者;④出院后接受康复机构等非本院医护人员指导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骨科护理,主要为入院时、术前、术后、出院前教育等护理。观察组予以连续性综合护理,由康复专家、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制订护理方案,贯穿整个康复过程,具体内容如下。①入院时:讲解髋部骨折术后护理相关知识,加强患者对术后功能锻炼的认识、提升患者信心并取得配合。②术后:第1天,嘱患者取半卧位,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床上被动锻炼股四头肌和下肢各关节;第2天,增加臀部大肌群辅助锻炼;第3天,除继续股四头肌、臀部肌群锻炼外,尝试进行主动的下肢各关节屈伸运动;第4天,改为坐位姿势1 h,休息30 min后再改为坐位,至少3次,继续之前的锻炼;第5~7天,可沿床边坐下,进行抬腿锻炼,并活动下肢关节,逐渐增加坐位时间;第2~3周,可从在床边扶床行走逐渐过渡到拄拐行走;第3~4周,增加辅助行走时间,训练日常生活的能力;第5~8周,进行全负重行走、上下楼梯锻炼,加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③出院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术后康复的理念,制定严格的院外功能锻炼方案,并嘱患者家属辅助患者完成院外功能锻炼。④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或家庭访视,了解患者的依从性,并进一步指导康复训练,关注患者遇到的问题,由康复专家组内讨论解决;做好电话咨询,及时答疑解惑。⑤心理干预贯穿整个康复过程:加强患者对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介绍成功康复案例,及时鼓励患者,提高康复的信心;及时了解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情感支持,及时沟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督促患者家属监督、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4观察指标

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Harris评分[5]、Barthel指数[6]、GDS评分等指标[7]。

1.5评价标准

Harris评分从4个方面进行评价:行走能力(33分),关节功能恢复(18分),患肢疼痛(44分),关节活动能力(5分),总分100分。Barthel指数从进食、穿衣、上下楼梯、如厕、大便、排尿、洗澡、平底行走、修饰、床椅转移等10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采用GDS评分评价患者心理状况,包含30个核心条目,以“是”或“否”回答,总分30分,21分及以上为中重度抑郁,11~20分为轻度抑郁,11分以下为正常。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1 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Harri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Barthel指数的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W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3个月的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GD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的G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G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我国北方50岁以上人群中,髋部骨折发生率达75/10万人[8],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患者条件允许,原则上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康复锻炼是影响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现今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指导尚不够全面,患者在院期间尚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但出院后的康复锻炼严重缺乏。

有研究表明[10],连续性的综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比较了连续性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观察组出院后1、3个月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G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连续性综合护理能够改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与叶海波等[11]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连续性综合护理着重加强术后康复锻炼,早期加强股四头肌、髂腰肌等肌肉等长收缩,并进行下肢各关节的被动屈伸练习,接着循序渐进进行臀大肌等肌群等张收缩,并进行从无负重行走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逐步恢复独立运动能力,在此过程中加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提高生活质量[12-13]。情感干预贯穿整个康复锻炼过程,医护人员及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人际支持、鼓励及监督,提高患者自信心。连续性综合护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出院后康复计划的进行,首先,医护人员对出院的患者制订详细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院外康复锻炼,并进行家庭、电话随访,关注并解决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鼓励并安慰患者;加强患者康复训练的意识,提高院外康复锻炼的自主性,并树立信心,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患者家属应给患者创建良好的康复缓解,鼓励并引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监督患者每日康复计划的实施[14-15]。总之,连续性综合护理贯穿整个康复过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自身及其家属的共同参与,指导、鼓励并监督患者康复计划的进行。

综上所述,连续性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Antapur P,Mahomed N,Gandhi R.Fractures in the elderly:when is hip replacement a necessity?[J].Clin Interv Aging,2011,6(1):1-7.

[2]李佳,李建有.持续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4):147-150.

[3]任立娟.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6):127-128.

[4]吴炳莲,胡世梅,柳卢君.持续性护理促进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4, 31(22):5-8.

[5]杨希宝,黄立成,雷中华,等.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34-36.

[6]刘素珍,郑琪,杨雁峰,等.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分级对于中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实际护理内容、人力资源调配的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13(23):884-885.

[7]刘剑涛,赖荫光,张星,等.老年抑郁人群认知功能状况调查[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5):29-32.

[8]胡幼君,谭颖微.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11-114.

[9]何莉.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0):1373-1374.

[10]蔡真理.C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73-75.

[11]叶海波,刘双玉,刘莎,等.连续性综合护理对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8):1278-1280.

[12]张洪兰.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56-157,160.

[13]范钰,荀淑英,徐玫玫,等.综合护理在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8):2630-2632.

[14]刘莹,张世谦.连续舒适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8):158-161.

篇7

[关键词] 功能训练;健康教育;膝关节周围骨折;膝关节僵硬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7-007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 guidance prevention of knee stiffness after 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Methods Choose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 around knee fracture surgery 132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6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car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early stage used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of the knee (CPM) machine auxiliary functional exercise. Results Early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knee ROM (P

[Key words] Functional training; Health education; 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Knee stiffness

膝关节周围骨折累及或未累及膝关节均可能造成膝关节软组织肿胀、充血,传统康复过程需要长时间关节制动,从而极易造成膝关节肌腱、韧带、关节腔功能的退化,发生膝关节僵硬,造成关节运动功能障碍,膝关节屈曲小于90°[1],不仅不利于骨折部位功能重建,更降低肢体负重、运动的康复效果,给患者造成额外的损害。研究认为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进行适度辅助运动并不会影响骨折愈合效果,并可改善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状态[2,3]。本研究应用早期功能训练指导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康复干预,评价早期功能训练对预防膝关节僵硬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经影像学诊断为髌骨、胫骨、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排除标准:膝关节置换术,合并严重多发伤,合并严重心、脑、肺、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既往膝关节骨关节病史或长期卧床,先天骨骼畸形,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患者。入选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功能训练指导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重新制定康复训练指导计划,术后早期开始进行膝关节活动干预训练,针对术后及训练疼痛、心理状态进行相应干预。

1.2.1早期功能训练指导 术后第1天,做患侧踝关节屈、伸、旋转运动,各(30~50)次/d,防治肢体末端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保持膝关节制动,分别收缩股四头肌、腓肠肌停顿5s后放松,反复收缩,各(30~50)次/d,改善肢体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防治肌肉萎缩,增加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术后第2~3天,持续以上运动,增加直腿抬高训练,采用辅助持续膝关节被动运动(CPM)机,辅助进行膝关节运动锻炼,患者取平卧位固定患肢于CPM机上,由10°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设定为30°以内,每次30min,每天2次。术后第4~7天,踝关节活动增加至各(80~100)次/d,分早晚2次完成,肌肉等长收缩各(60~100)次/d,分早晚2次完成,可在床边坐起悬吊小腿,进行主动屈膝、伸膝运动,CPM机活动范围增加至60°以内,每次50min,每天2次。术后第2周,CPM机活动范围可增加至90°,每次30 min,每天2次。术后第3周增加床上踩单车运动,对双侧肢体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均进行适当的活动,每次15~20 min,每天2次,CPM机辅助训练时间增加至1 h。CPM机辅助训练以患者感到轻微疼痛、可耐受为度;术后第4周开始拄拐下床,逐渐增加负重训练,按体重的1/4、2/4、3/4增加至全体重负荷。术后第6周可进行上下阶梯训练[4-6]。

1.2.2疼痛及心理干预 由于早期开始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伴随出现的疼痛感受及由此刺激产生的心理应激将是影响训练依从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早期功能训练将施行一套有针对性的疼痛及心理干预措施。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更好地接受术后早期训练,术后第1天,进行积极的疼痛干预,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7],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选择0~10代表疼痛程度,得分越高自感疼痛程度越高,≤3分者尚能耐受,则以注意力转移为主缓解疼痛,≥4分者可给予止痛药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同时给予心理压力疏导,让患者对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物应用的必要性有正确认知;开始CPM机辅助活动及其他康复训练时,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及自诉疼痛程度,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并对由于惧怕疼痛导致的抵抗情绪进行安慰,让患者了解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在轻度可耐受疼痛范围内接受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支持,采用表扬、奖励的形式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1.3评价标准

术后2、4、6、8周评价伸膝关节和屈膝关节活动度(ROM),随访12个月,术后3、6、12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 Lysholm 评分(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8]、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9]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

2结果

2.1术后2、4、6、8周膝关节活动度

术后康复早期实验组和对照组膝关节ROM均有明显的增加(P

3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局部充血、出血、软组织挫伤造成组织间粘连、瘢痕造成周围肌肉、韧带、关节囊纤维化、挛缩,长期的制动将加剧组织改变的累积作用,造成开始活动初期出现明显的关节活动度减小[10]。股骨、胫骨、髌骨等相关骨骼创伤均可能引起术后膝关节僵硬,对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信心都是一种打击,因此预防术后膝关节僵硬成为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临床康复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术后护理以保守康复指导为主,更重视为骨骼愈合创造条件,而忽略对相关重要关节功能的锻炼,无法有效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研究显示,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低强度有限度的膝关节屈伸运动利于促进膝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和充血的消除,避免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减轻瘢痕形成[11]。

本研究采用CPM机在术后早期即术后第2天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由于属于较早期的康复,患者心理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在术前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则能有助打消患者的疑虑,更好地配合早期康复训练。CPM机在预先设定的角度、速度等参数下自动完成对患者肢体的非负重匀速屈伸,患肢固定稳固后并不会造成骨折部位的额外应力负担,随着活动角度的逐渐增加,膝关节接受循序渐进的承受运动负荷,避免使其周围组织及关节囊功能退化,加速血流还有利于骨折部位的血供和骨骼修复[12];自动化的辅助运动避免了人为辅助的误差和不稳定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活动以患者可耐受的轻度疼痛为宜,确保适度的运动和对患者保护[13]。CPM机早期辅助膝关节运动和周围肌群的舒缩运动,对患侧肢体的肌力、骨骼重建所需血供、骨骼重建强度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有重要的意义[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活动,实验组术后第2、4、6、8周膝关节RO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第4周膝关节ROM已达到(92.65±8.23)°,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基本的膝关节屈伸范围,可见早期功能训练效果较传统康复效果显著。CPM机术后早期训练活动范围应从≤10°的范围开始进行,在患者耐受情况下每次增加5°~10°,匀速缓慢进行,术后1周可增加至60°,第2周可增加至90°,逐渐扩大幅度、速度和时间,随时注意患者反应,避免过度运动伤害。

早期功能训练可能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其中疼痛是造成心理负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早期功能训练同时应关注疼痛的管理和心理负担的疏导。本研究将疼痛管理作为主要的突破口,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疼痛管理对术后康复的意义,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积极地了解患者疼痛程度,根据具体的疼痛程度选择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对于轻度疼痛患者可不予药物干预,而以心理疏导和转移注意力为主,但对有明显疼痛的患者则可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减轻应激刺激造成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配合术后各项医疗措施及康复训练[16]。经过早期功能训练、疼痛和心理干预的配合,患者膝关节功能保持较好活动性,并逐渐改善恢复正常活动范围,避免了关节僵硬对后期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本研究显示,远期效果评价中,术后3、6、12个月实验组LK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下肢站立、行走的稳定性提高,干预组术后BBS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远期下肢功能康复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早期功能训练指导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周围骨折后膝关节的活动度,预防膝关节僵硬,有利于膝关节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兴华,唐杰,周绪琴. 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预防患者膝关节僵硬康复训练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803-805.

[2] 杨治涛,葛广勇.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5):1658-1659.

[3] 李杨,蔡宏,张克. 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及家属关注问题调查[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23(8):425-430.

[4] 梁远. 膝关节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3):1313-1316.

[5] 解东风,李奎,李鑫,等. 本体感觉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0):945-947.

[6] 冯宾,翁习生,林进,等. 固定平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0年以上临床随访研究[J]. 中华骨科杂志,2013,33(5):487-494.

[7] 卢启贵,王平,黄东红,等.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腱肌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J]. 中医正骨,2013,25(9):36-38.

[8] 卢启贵,王平,黄东红,等. 关节镜下松解术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僵硬[J]. 中医正骨,2013,25(9):45-46,48.

[9] 黄苑芬,韩颖,张志娟. 持续被动运动在预防截瘫患者下肢废用综合征中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50-2152.

[10] 冯桂敏. 早期康复锻炼在骨科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97-2599.

[11] 黄淑明,兰树华,郑荣宗.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的治疗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7):644-646.

[12] 王官林,邵松涛,周永福. 手法推拿配合中药外洗及CPM机防治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硬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3,28(1):148-149.

[13] 江丽娇,熊洁,张晶晶. 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功能训练[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5):43-45.

[14] 李卫平,王江林,徐莉莉.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辅助CPM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3,24(6):812-814.

[15] 李艳容. 延伸指导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73-74.

篇8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持续护理干预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Effect of Kyphoplasty Function of Patients Recovery

YU Can-juan

(Ningxia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ingxiang 410600,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patients.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ho were suffered from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Routine care was implemented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including Rehabilitation experts guidance,regular home visits,daily telephone consul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persuasion and so on,FIM index rating scale was evaluated at admission,three days after surgery,one month and three months after discharge.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operated with no complications,FIM Index in the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Percutaneous kyphoplasty;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随之而来骨质疏松症患者明显增多,因骨质疏松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患者也逐年增加[1]。传统治疗方法以卧床休息为主,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近年来在脊柱外科领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成为治疗OVCF的新方向,通过该技术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从而纠正后凸畸形,减轻骨折所致疼痛,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见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2]。PKP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但生活独立能力的恢复因人而异,本研究通过分组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的方法,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 OVCF患者 PKP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51~72岁,平均65岁;病史 6个月以内40例,>6个月20例;所有患者均无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入院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持续护理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回访3个月以上。

1.2方法 患者均采用PKP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由同一手术小组操作完成。术中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及髂前上棘下加垫使腹部悬空,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个人意愿选择麻醉方式,在C臂机透视定位下经椎弓根进针操作[3]。

1.3护理计划

1.3.1对照组 术前予以充分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使其以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常规护理,介绍康复锻炼和饮食配合在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应绝对卧硬板床12h,术后2h患者可进食,6 h后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及抗阻力伸膝运动,以提高股四头肌力量,防止神经根粘连,并加强深呼吸;术后 12 h内严密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观察手术创口情况、双下肢肌力肌张力及运动与感觉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异常,如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术后 24h指导患者采用五点支撑法循序渐进的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出院时派发预防骨质疏松宣传册;嘱患者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坚持长期服用维生素D及补钙药物;戒烟酒,忌辛辣油腻食物;指导患者纠正生活中不良的坐立及劳动姿势;术后1个月和3个月到医院复查[4-7]。

1.3.2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专家指导康复锻炼、定期家庭探视、每日电话指导、心理疏导等持续护理干预。

1.3.2.1专家指导康复锻炼 术后24h内,由康复专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完善的功能锻炼方案,研究者严格执行并监督患者实施。指导患者独立完成洗漱及进食的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指导患者加强四肢及腰背部肌力训练,逐步下床活动;出院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教工作,督促其配合完成后期康复锻炼计划。

1.3.2.2定期家庭探视 患者出院后研究者组织每周一次家庭探视,了解患者康复锻炼进度,纠正锻炼中存在的误区,指导患者正确的进行锻炼,督促其家属监督患者完成康复计划。

1.3.2.3每日电话指导 每日通过电话监督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及时了解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研究者予以逐个解答。

1.3.2.4心理疏导 有些患者由于经济、家庭或者骨折后自身心理创伤原因,对自身康复信心不足、对康复后生活存在疑虑,研究者在家庭探视和电话指导过程中着重解释相关知识,并邀请心理专家向患者提供心理辅导,消除患者疑虑,增强信心。

1.4效果评价 疗效评价使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来评定患者的生活独立能力。FIM评分标准:根据患者的生活独立能力程度,评定包括自理、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进、交流和社会认知在内的7个方面,各方面下每小项评分1~7分,总分数126分为完全独立,总分数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均有显著改善,均未发生并发症。干预组入院时和术后3dFIM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后 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FIM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KP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它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见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然而术后日常康复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由于术后患者及其家属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以及患者术后害怕再次发生骨折的心理,在生活中常常未系统而长期的进行康复训练,最终影响患者的生活独立能力。笔者通过实施持续性护理干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康复专家指导、定期家庭访视、每日电话咨询及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方式,增强患者信心,督促患者进行系统训练,恢复生活独立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行PKP术后3个月内,采取持续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 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FIM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等.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5):275-278.

[2]Gaffin SR,Yuan HA,Reiley MA.New technologic in spine:kyphoplasty and verteb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osteopom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J].Spine,2001,26:1511-1515.

[3] 滕皋军.经皮椎体成形术[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91-202.

[4]高鹏,李月霞,王志,等.康复治疗在椎体成型术和后凸成形术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9(19):140-141.

[5]赵莉,赵金彩,马惠敏,等.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10,16(6).1-3.

篇9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1],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倾向于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对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2009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持续性护理模式,指导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年龄≥60岁。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60~89岁,平均(72.8±9.2)岁;受伤原因:自己跌倒34例,他人撞倒7例,车祸6例;手术方式:内固定8例,全髋置换15例,半髋置换24例;合并有糖尿病5例,合并有高血压7例。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60~87岁,平均(71.9±8.8)岁;受伤原因:自己跌倒29例,他人撞倒9例,车祸7例;手术方式:内同定7例,全髋置换15例,半髋置换23例;合并有糖尿病6例,合并有高血压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手术方式、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指导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①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宣教,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向患者讲述功能锻炼的目的和方法,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增强患者的信心。②术后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在无痛的状况下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功能训练,早期主要是进行股四头肌、臀大肌、髂腰肌等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后期主要是进行髋外展、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等肌肉的等张收缩训练以及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并逐步进行负重与行走训练。③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医生的意见开出功能锻炼护嘱单,将锻炼方法具体化,锻炼量量化,住院期间护士每日督促并评价患者功能锻炼护嘱单执行情况及锻炼后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锻炼方法及锻炼量。④出院时除发放髋关节术后的出院指导,还要给患者详细制定出院后的锻炼计划,指导患者每日的锻炼方法及锻炼量,并请家属督促执行情况。⑤对患者定期进行随访,每周护士上门回访1次,术后1个月后每周电话回访1次,1w上门回访1次,3个月后2w电话回访1次,每月上门回访1次至术后6个月。指导并评价患者及家属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的情况,解答并指导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术后6个月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包括疼痛程度44分、步态11分、功能(走楼梯4分、使用交通工具1分、坐5分、穿鞋袜4分,共14分)、行走辅助器11分、行走距离11分、是否有畸形4分和活动度5分,共100分,分为优90~100 分,良80~89 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优良率=(优+良)/观察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比较见表l。

3讨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小梁萎缩,轻微间接外力作用即可造成股骨颈骨折。如果跌倒时大粗隆部先着地,直接暴力作用在大粗隆部,也可导致老年股骨颈骨折[2]。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倾向于手术治疗。由于老年人体质弱,创伤及手术卧床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影响,而且由于股骨颈的解剖特点,供血相对不足,骨折愈合缓慢,术后长时间卧床及制动,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强直、韧带挛缩等并发症[3]。为恢复下肢肌力,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以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而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降低,喜欢根据老经验办事。在临床中常有一部分老年人因害怕疼痛,担心切口裂开,担心再次跌倒,不配合锻炼;还有一部分老人则很要强,超负荷锻炼。针对上述情况及老年人的特点,通过功能锻炼护嘱单,将锻炼方法具体化,锻炼量量化,运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对患者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年患者正确应对术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促进血肿和渗出物吸收,防止关节粘连僵直,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强化肌肉力量,预防和减少各类并发症,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

在本研究中,在患者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方案,通过功能锻炼护嘱单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锻炼的重要性与方法。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康复功能锻炼。并在患者出院后实施定期随访、指导的持续性护理方法,了解并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解答患者康复锻炼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6.7%,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7.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评估方法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背部功能状况,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术后抑郁水平,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评价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情况。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SPSS,美国)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8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X线片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两组均无断棒、断钉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实验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为14.96±3.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26±5.21(P<0.05);实验组的SDS评分为42.24±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17±3.38(P<0.05);实验组的胸腰背痛VAS评分为1.18±0.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1±1.75(P<0.05),详见表1。术后3个月随访时Oswestry各维度评分比较发现,实验组在疼痛、生活自理、走路、坐、站、睡眠和社会生活方面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胸腰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日趋成熟,但手术仍导致较多的软组织损伤,即“骨折病”,同时骨折后路固定融合节段也较长[1],所以,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有其特殊要求。据报道,有高达20%~30%的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腰痛[2],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及日常活动能力,而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缺乏严格、有效的指导是其重要原因[3]。国内研究[4]发现,术后胸腰椎伸、屈肌群是影响胸腰椎稳定的主要因素,胸腰背肌肌力与手术预后呈正相关。患者术后因缺乏相关知识,常忽视胸腰椎术后的康复锻炼,导致胸腰背肌肌蛋白合成的减少,椎旁肌肌力恢复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总的临床效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