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

篇1

现在地球上有1 700只雌性棱皮龟,据科学家们预测,4年后只会剩下50只!

如今,有408种甲壳类动物、555种昆虫和938种软体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参见《奇妙世界千问千答》(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有科学家研究表示,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物种①大灭绝中,有一半动植物正在消失。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华盛顿公约》将生物物种分为三类:即将灭绝的物种、短期灭绝的物种(即在不久之后可能灭绝的物种)以及弱势物种。

怎样计算一个物种的所有动物?

要计算精确通常是不可能的,但科学家们有自己的办法。他们在陆地上或是海洋中设计一个一定大小的正方形格子(比如,为昆虫设计的小方格,为鲸鱼设计的大方格),我们称其为“生物方格”。然后,通过计算这个方格内的所有物种来得知该地区的动物和植物的数量。

如何得知一个物种濒临灭绝?

科学家们花很长的时间来观察、研究并且计算出动物的数目。当一个物种处于数量稀少的危险境地时,科学家们就会提醒大家进行保护

是什么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的?

一、物种自身的原因。如物种特化②和遗传衰竭。

二、栖息地丧失或被破坏。人类为发展经济砍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动物栖息地的丧失或被破坏,间接导致了动物的濒危。

三、乱捕滥猎。蛇肉和田鸡腿的美味、野鸟的动听歌声和艳丽身姿、藏羚羊绒的国际黑市等,为上述动物招来了捕杀之祸。

四、环境污染。由于农药、鼠药、化肥、煤炭、石油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工业“三废”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环境,野生动物的健康受到损害,繁殖力日渐低下。

五、自然灾害。比如,1998年长江流域罕见的洪灾,使许多栖息于平原地区或丘陵地区的野生动物蒙受了灭顶之灾。

如何保护濒危动物

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建立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动物的自然保护区。

开展驯养繁殖。如建立养鹿场、养熊场、养猴场、养蛇场、养鸟场等。

实施再引进工程。如我国就大力引进缅甸陆龟、穿山甲、蟒蛇、猕猴等动物,以发展壮大它们的数量。

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这样,就可以了解到濒危动物数量的消长和分布区的变迁情况,分析致危因素,以研究濒危动物的救护问题。

加强对动物的法律保护。

我们应该怎样从自身做起?

首先要认识到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自觉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主动向亲友宣传动物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

其次是做到不吃、不养濒危动物,不用其相关产品,尤其是野生鸟类、蛇类和龟鳖类;

最后要坚决揭发破坏濒危动物资源的不法行为,积极为濒危动物保护部门或单位献计献策或捐资捐款,支持濒危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下面还有一些特别的方法

科学家们给海龟们安排了被保护起来的沙滩区,以防有人偷取海龟蛋。

人们为了提取蛇的毒汁用以制药,常常捕杀蛇。如今,我们可以修建一些养蛇场,通过科学的办法提取蛇的毒汁。

篇2

大众医学:中国使用动物药,是不是有很长的历史?

杨柏灿:远在4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就记载了蛇、麝、犀牛等40余种动物药的临床应用。20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味中药中,动物药就达67种;而在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中,有关动物药的应用多达440种,占1/4。动物药不但数量广,而且品种多样:有爬行类、哺乳类、昆虫类、水产类、飞禽类,等等。

大众医学:近年来,动物药的使用为什么受到置疑?

陈德兴:中国医学应用这样众多的药用动物来防治疾病,在全世界的传统医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世界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资源。但是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系统平衡失调,使地球上的物种不断减少,国际社会正在作出各种努力以避免生物资源的枯竭,《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禁止野生濒危动物的国际贸易是一项重要措施,濒危动物入药属在禁之列。我国是CITES的缔约国,并且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采取各种措施履约,这对于野生药用动物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从法律上给予了保证。

大众医学:动物药的功效究竟怎样?是不是迷信造成了名贵动物药疗效卓著的假象?

杨柏灿:动物药在人类防病治病、繁衍昌盛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古人留下了许多行之有效、作用显著得的名方。如应用乌贼骨治疗痔疮出血,羊乳、牛乳治疗脚气,动物肝脏治疗眼疾,牛黄解毒开窍,水蛭活血,等等,这些认识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应用。

一些含有动物药的名方更是流芳百世,迄今仍被视作珍宝而有效地应用于一些危重、疑难疾病的治疗。如大黄蛰虫丸、黄连阿胶汤、抵当丸、安宫牛黄丸、羚角钩藤汤等。即便是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中药当中的动物药的应用仍然得到公认和发展。

在动物药中有一部分药物特别引人关注,那就是所谓的名贵动物药。如牛黄、犀角、麝香、羚羊角、熊胆、虎骨、鹿茸、穿山甲等。这些动物药品种不同,功用各异,但都有一个共性:货源稀少、疗效卓著、历史悠久、价格昂贵。

王富军:中医药从古展至今,本身是一个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一方面,在大量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中,确实由于古代知识水平、检验分析水平的限制,混杂了一些没有那么大功效,甚至完全是无效的东西。这种情况倒也不能光以“迷信”两个字来解释,而是当时的临床观察过程缺乏科学的设计,没有恰当的对照试验的支撑,以至于把类似“安慰剂”所产生的效果当成了真正的效果。或者由于缺乏严谨的质量标准,在药材质本身的鉴别方面出现了谬误,以讹传讹了。但另一方面,现代对中医药的研究也只是处于发展阶段。我们对所用的中药材的药理、药效分析,特别是哪些成分是起真正药理作用的,也只限于在现在的知识水平层次上进行。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自我更新中。有些甚至会出现颠覆性的结论。

大众医学:名贵动物药替代研究进展如何?

陈德兴:动物入药是人类医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面对药用动物濒临灭绝,不能再继续利用的困境,我国科学家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寻找野生动物药的替代品,已成为我国解决药用动物资源匮乏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不少稀缺名贵动物药的替代品研究已取得积极进展,人工制品、人工合成等代替天然产物是缓解对常用名贵重要资源依赖的重要途径,对替代品进行研究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潜力。

延伸阅读

名贵动物药与替代品(陈德兴)

牛黄:合法替代品有3种

牛黄为牛科动物牛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早在数十年前,天然牛黄的资源就已十分稀缺,国际上的价格高于黄金。国家药政部门陆续批准了3个牛黄代用品,即:人工牛黄、培植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其中人工牛黄是按照天然牛黄的主要成分人工配制的一种牛黄代用品成为天然牛黄的主要替代品;培植牛黄是通过一定的外科手术,在牛胆系统内放置特制的异物,并注射一种特制的菌苗,在异物和菌苗的刺激下,在牛胆系统内形成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在工厂化环境中模拟牛胆结石的生成原理,人工合成的体外培育牛黄,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一类新药,已批量替代天然牛黄入药。

熊胆:人工熊胆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囊,为取熊胆而捕杀黑熊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直到20年前,亚洲各国(如韩国、中国、越南)才开始寻找“活熊取胆”的方法收集胆汁。人工合成的、利用仿生学原理研制的人工熊胆,其配制处方和工艺,则在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用于急性扁桃体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等病症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人工熊胆与天然熊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随着研究的深入,人工熊胆可能取代活熊胆汁,在临床上发挥重要功效。

鹿茸:族群繁殖恢复,人工饲养商业性成熟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梅花鹿分布于东亚,19世纪曾经被猎到几乎绝种,20世纪中开始立法保护,属濒危动物入药在禁之列。族群在1950年代到1980年代快速恢复。梅花鹿也是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许多地区建起了养鹿场。对梅花鹿成功的驯养繁殖,使这一珍稀动物得以保存和发展。人工饲养的梅花鹿和马鹿已纳入“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野生动物名单”, 鹿茸已成为可商业性应用的品种。

篇3

关键词:江豚;生存现状;保护对策

江豚是长江特有的淡水鲸类哺乳动物,头部钝圆、性情活泼,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长江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被渔民称为“河神”,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全世界唯一已知的江豚淡水种群,但其每年以6.4%的速度下降,每10年下降1/2,如果这样严峻的形势在未来数年内得不到有效改善,长江江豚很可能步白豚后尘,于15年后灭绝。江豚的困境是自然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作为动物保护爱好者,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洞庭湖水域环境,还江豚一个美好的家园。

一、江豚简介

长江江豚即人们俗称的江豚,长江渔民也叫“江猪”,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距今已经生活了2500万年。它是淡水鱼类王国的“国王”,处于淡水生物“金字塔”的顶端,被称为“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通常喜欢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小群。它食性甚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长江江豚平均体长120~190厘米,体重每只约100~220千克。头部钝圆且较短,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长约为体长的1/6,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1/4。背的后关部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1996年,该种群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二、江豚的生存现状

目前,长江江豚仅存1000头,数量少于大熊猫,长江江豚的濒危际遇,背后折射出长江江豚并没有得到我们的有效保护,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江豚的生存情况日益恶化。专家称长江江豚进入快速灭绝期。通过对江豚生存环境及死亡江豚的解剖发现了导致江豚死亡的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食物资源非常匮乏,滥捕滥捞导致渔业资源锐减,特别是电捕鱼、迷魂陈、海网、滚勾等国家明令禁止的捕鱼方法,不但有可能伤害到江豚,而且破坏了上游食物链,导致江豚觅食困难,直接影响其繁殖能力;第二,水质污染的影响,洞庭湖区周边有不少化工厂、制药厂、水泥厂和造纸厂,这些工厂缺乏严格“控污管理”,有很多企业偷偷摸摸向长江和洞庭湖排放各类污染物,湖中水源的污染,加剧了江豚的死亡率,江豚吸食了受污染的水或鱼类后,很容易得肠炎病,而肠炎病是江豚的天敌;第三,湖中繁重的航运和河床被严重破坏所致,近几年随着大吨位翻驳船的增加,对江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江豚依靠声波定位,翻驳船螺旋桨发出的声音,影响江豚超声波定位的准确性,很多江豚将马达声波误认为是自己同伴而被螺旋桨打死或打伤。此外,而长江与洞庭湖的交汇的三江口处常年停靠各类运输船只,江豚在此地的江湖迁移功能在逐步减弱。

江豚如果灭绝,将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物种一旦消失,将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物种一旦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最终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也会支离破碎,逐步消失,人类也会走向灭亡。因此,需积极开展保护措施,保护长江江豚就是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江豚的保护措施

篇4

著名鸟类生态摄影师顾云芳,常年拍摄国际上濒危的鸟类以及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他告诉编者,有的鸟全球仅存数百只,今年拍到明年就不一定能拍到了,对这些鸟类的摄影,就像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他希望用镜头发出心中的呐喊,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在我多年的拍摄中,发现许多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减少,尤其是那些濒危鸟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科学家的调查数据让人触目惊心: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本世纪鸟类灭绝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每年10种,到本世纪末,现存约1万种鸟可能会有12%以上灭绝。更让人悲哀的是,由于生物链的影响,每消失一种鸟类,就意味着与它伴生的几十种昆虫、植物和鱼类随之消失。

多年来,我走遍全国各地,拍摄了约500多种鸟类,其中有许多都是濒危珍稀鸟类。拍摄濒危鸟类是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必须深入到各地保护区去寻觅拍摄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从而制定拍摄方案,还要避免拍摄中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以及对鸟类的干扰,尤其要防止对其繁殖的影响。

虽然我有很多照片在摄影大赛中获奖,但作品的欣赏价值并不是鸟类生态摄影真正的价值所在。我的照片被用于环保宣传的公益展览,被国内外专业鸟类研究书籍采用,我想通过这些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鸟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让人们重视鸟类生态保护,这才是我的目的。

灵鹤的守护者们

鹤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吉祥和高雅的象征。鹤以修长的体形,洁净的羽毛,轻盈的舞姿,被中国百姓赋予了“灵鹤”的美称。在全球,鹤的种类有15 种,中国分布有9 种,并且都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其中白头鹤、黑颈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还是一级重点保护对象,属于濒危珍稀鸟类。

因此,鹤自然成了我拍摄的重点。

2010年10月,黑龙江省大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了大庆市鹤类同步调查活动,邀请我参加拍摄,国际鹤类保护基金会的苏立英博士和北京林业大学的郭玉民教授为此次活动提供专业指导。这次主要拍摄体型娇小、性情温雅、行踪隐秘的白头鹤,亦称“修女鹤”。白头鹤数量稀少,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

10月份正是白头鹤集群迁徙期,它们在大庆市林甸县等重要迁徙停歇地集群。那几天,我凌晨3点起床,赶到专家事先踩点观察的特定区域。由于雨后草原积水无法行车,我便背负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在一望无际的草场上跋涉寻觅。功夫不负有心人,花了两天时间,终于在广袤的草原上发现并拍摄到了数百只白头鹤集群的场面。当我在巨大的现代通讯设施背景前抓拍到它们飞翔的场景时,不禁感叹:现代科技的翅膀和自然生态的翅膀同时腾飞,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体现。

在这次拍摄中,令我难以忘怀的不仅是数百张珍贵的影像资料,还有专业研究者的奉献精神。苏博士是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哈里斯博士的妻子,夫妻俩平时工作繁忙,这次到大庆,苏博士也只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由于苏博士的孩子患有脑瘫,只能坐轮椅,每天,她都会推着轮椅和我们一起外出调查。当我看到她用手温柔地安抚不安的孩子时,眼眶不禁湿润了……

黑颈鹤是鹤类中我拍摄得较多的另一种全球性濒危鸟类,它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海拔2500~5000米高原淡水湿地的鹤。

2011年12月,我和朋友来到黑颈鹤越冬地之一的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一个等待日出的早晨,我拍到了黑颈鹤最壮观的景象:在大海子湿地,大地一派宁静,当天边渐渐露出橙黄色时,数百只黑颈鹤在湿地上开始昂首齐鸣,以高亢的啼鸣唤醒清晨。不一会儿,它们又开始翩翩起舞,然后轻盈地飞离大海子,它们在晨光中轻盈地飞翔,宛如天使一般美丽……

在这里,我结识了保护区的护鹤员陈光会,她每天中午都会在湿地附近投放玉米,补充鹤食的不足,黑颈鹤会准时回来享用。陈光会一家住在大海子旁,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尽管工资微薄,但在保护区成立前,他们甚至用自己的口粮给黑颈鹤投食。

陈光会告诉我,她最早接触黑颈鹤是接过了婆婆的接力棒,在她之前,婆婆已经给黑颈鹤喂食12年了。但2003年,由于婆婆患上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她就接替了婆婆的任务。讲起和黑颈鹤的故事,陈光会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说,由于黑颈鹤生性机警,一般距离人100米左右它们就会离开,可自己却能零距离接近它们,做到这点,她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初喂食时,黑颈鹤不肯靠近吃食,这让陈光会非常难过,但她没有灰心,坚持了整整半个月,有一天,突然有黑颈鹤靠近她并吃食了,这令她非常高兴,也对同黑颈鹤建立亲密关系充满了信心。慢慢地,她了解了黑颈鹤的生活习性,并琢磨出用吹口哨的方法和它们交流。对于陈光会而言,这群可爱的精灵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对它们倾注了所有的爱……

“唐老鸭”的困境

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曾风靡全球,里面那个有着橙黄色的嘴、脚和蹼,穿着一身水手装的人物唐老鸭深入人心。但很少有人知道,可爱的唐老鸭的原型其实是白头硬尾鸭。

白头硬尾鸭栖于湖泊,以水生动物为食。它的头呈黑白两色,身体则呈褐色。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它那蓝色的大嘴和上翘的硬尾,十分卡通,唐老鸭正是模仿了这一特点并将其夸大而创造出来的。

白头硬尾鸭属全球性濒危的珍稀鸟类,已被列入世界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国内唯一有白头硬尾鸭繁殖记录的地方,就是新疆乌鲁木齐市西郊的白湖。这是一个由天山北坡泉水溢出而形成的封闭性淡水湖,四周青山围绕,碧蓝的水面波光粼粼。

2006年5月,曾有四十多只白头硬尾鸭栖息在白湖,创造了白头硬尾鸭在中国的最高纪录。然而,由于白湖东侧采砂场切断了湖泊的地下水源,原本占地上千亩的湖面,只剩下数亩即将干涸的湖底了,白头硬尾鸭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再加上附近一些居民经常去拾鸟蛋,大大影响了白头硬尾鸭的繁殖数量。我曾先后5次到白湖拍摄白头硬尾鸭,每次能够见到的仅有几只。

让人感到无奈的是,白头硬尾鸭虽然被列入世界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但没有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这让对白头硬尾鸭的保护陷入无法可依的境地。据中国鸟类协会副理事长马鸣介绍,白头硬尾鸭每年秋季将迁徙到非洲和南亚过冬,来年4月份返回新疆。母鸭繁殖期内可下6~10枚蛋,在孵卵期最关键的20多天里,如果不人为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一旦鸟类出壳,它们就可以自由潜水,这样被侵袭的危险性相对减小。

新疆生态学会等环保人士,也曾多次呼吁将白湖建成白头硬尾鸭自然保护区,但是至今没有得到让人满意的回复。难道在若干年之后,孩子们只能在动画片中看到唐老鸭了?我希望答案是否定的。

大上海的“候鸟生命驿站”

有人用“史诗般的迁徙”来描述成千上万的候鸟漫长的迁徙路,如果没有亲临,是无法感受那震撼场面的。上海南汇区的东滩湿地,是这条迁徙路上必不可少的“驿站”,我曾经在这里观看到庞大的鸟群漫天飞舞的景象。

那是2006年,数据显示迁徙至东滩湿地的候鸟数量达到了5.7万只。飞翔了数千公里的鸟儿已经疲惫不堪,当它们飞入东滩湿地时,犹如扑进母亲的怀抱。东滩湿地用它的养分滋养着这些南来北往的鸟儿,默默地守护着它们,并赋予它们再次起飞的力量和勇气。后来,我又花了5年时间,先后在东滩湿地拍摄到国家重点保护的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白琵鹭、小天鹅、大杓鹬、鸳鸯、黄嘴白鹭等100多种鸟类,其中有不少是全球性濒危的珍稀鸟类。

遗憾的是,今天的上海众多湿地都因各种原因慢慢干涸萎缩,由于围填开发,原本可供鸟类栖息的芦苇塘被圈成了一处处鱼塘、蟹塘,与往日的鸟类天堂相比,湿地的美丽荡然无存。

篇5

藏羚羊的珍贵和悲剧

藏羚羊的珍贵首先在其羊绒的细密和保暖。由于羊绒纤维细密,只有人毛发的1/5,藏羚羊绒毛保暖性极佳。用藏羚羊绒毛加工成的披肩称为沙图什,源自波斯语,意为羊绒之王。沙图什披肩十分轻巧,重量仅有100克左右,可以穿过戒指,所以又叫“指环披肩”,是世界上最精美最柔软的披肩。

正是藏羚羊绒毛的这种保暖特性和美观的特点让藏羚羊陷入悲剧中。一条沙图什女式披肩需要大约300~400克羊绒,这意味着要宰杀3只藏羚羊。在国际市场上。1000克藏羚羊生绒要值1000~2000美元,一条用300~400克藏羚羊绒毛织成的沙图什价格可高达5000~30000美元。沙图什披肩也成为上流社会和时尚界人物展示其身价和地位的奢侈名片,因而成为富有者大肆追逐的消费品。

对沙图什的疯狂需求必然导致偷猎者对藏羚羊的大肆猎杀。中国近年来查获的藏羚羊皮、羊绒数量和各有关单位在藏羚羊分布区发现的藏羚羊尸骸情况分析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藏羚羊被盗猎。而且这种盗猎活动严重干扰了藏羚羊原有的活动规律,对种群繁衍造成严重影响。

1991年羌塘自然保护区东部藏羚羊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2头,并且还能看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羊群。1994年在新疆昆仑山进行了一次调查,估算该区域藏羚羊数量约43700头。不过,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专家估计,在1995年中国藏羚羊总数已急剧下降至约5万~7万头,并且现在仍在继续下降。近几年来,再也见不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羊群。

藏羚羊基因的秘密

科学家在对藏羚羊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发现了两个导致藏羚羊绒毛特别柔软的重要基因,如果将这两个基因植入山羊、绵羊等普通羊类身上,这些普通羊类有可能长出与藏羚羊同样的绒毛。方法是,在普通羊类的胚胎孕育时,把这两种基因转移到胚胎中,然后遗传到普通羊类的子代,普通羊类的后代长大后就可以通过基因的表达而生长出像藏羚羊一样珍贵的绒毛,并用于生产沙图什一类的产品。

当然,藏羚羊基因组的破译并非只是发现了决定藏羚羊绒毛的基因,而且发现了许多决定藏羚羊生理特点的基因,这些特点可以被充分利用,既造福于人,也造福于藏羚羊。

例如,藏羚羊抗缺氧和耐高寒的能力特别强,原因何在?这也可以从藏羚羊的基因和生理特点中找到答案。藏羚羊长期生活于高原环境,在缓慢的进化中形成了适应严酷环境的基因基础。对藏羚羊生理、基因研究和测序后,研究人员发现,它的染色体有30对(人的染色体只有23对),不过基因组大小与人类的相似,约28亿个碱基对(人有约30亿个碱基对),包含约2.4万个基因(人有约3万个基因)。

普通人在高原地区步行都会感到困难,但藏羚羊却能在高海拔地区奔走如飞,原因何在?其一,藏羚羊的肺部明显大于其他高原动物,这为它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的呼吸奠定了基础。其二,藏羚羊的身上藏着4个喷气式气囊。它的前体两侧的皮下藏有两个气囊,臀部两侧还有两个较大的气囊。这4个气囊会喷出大量气体推动身体前移,因此藏羚羊奔跑如飞。

基因丰富、肺活量大和一身柔软的保暖皮毛使得藏羚羊拥有了抗缺氧和耐高寒的超级功能。4个喷气式气囊又使得藏羚羊能飞奔前行。

基因工程能否保护藏羚羊?

在破译了藏羚羊的基因组并发现了决定其优质绒毛的基因后,保护藏羚羊便跨越到了另一个范畴,用人工饲养来满足人类的需求。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把决定藏羚羊优质绒毛的基因转移到普通的绵羊和山羊身上,让它们产出同样的优质绒毛以生产沙图什披肩。这不仅可以保护藏羚羊,而且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链,促进经济的发展。

对此,可能存在争议。国际市场一直存在着藏羚羊绒毛加工及贸易,而且一直是违法的,因为藏羚羊早就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禁止屠杀、伤害和买卖。因此,有人认为,只有从根本上取缔国际上存在的藏羚羊绒毛加工及贸易,就像禁止猎杀大象和贩卖大象制品一样,才能有效保护藏羚羊。

但是,如果从家养的角度来增加类似藏羚羊的品种,其实就是在保护藏羚羊。

早在2004年,广东就允许包括梅花鹿在内的54种陆地野生动物可上餐桌,但这些所谓的野生动物是家养的。近些年来,中国野生动物养殖发展很快,鹿、熊、狐、貂、火鸡、灵猫、孔雀、鳖等70余种野生动物在一些地区的养殖已成规模。广东有200多家养殖场里养殖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其中不乏被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名录的品种。这些在野外本已稀少的品种经过人工繁殖,数量已有较大增加。广东省林业局表示,由于这些野生动物是大规模经营,成本比在野外捕获要低得多,因而可以减少捕猎,这样其实也是对野生资源的一种保护。

2006年,海南省共有23000家野生动物人工繁殖驯养户,养殖的动物包括虎纹蛙、果子狸、鳄鱼、食蟹猴、龟鳖类、蟒蛇和巨蜥等。年产值达10亿元。中国其他地方的野生动物家养还包括扬子鳄、娃娃鱼(大鲵)等,2006年中国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值达到2000亿元。而且,子二代的扬子鳄商业开发已于1992年在日本京都国际鳄类专家组会议上获准通过。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要“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而且该保护法也规定,人工繁殖驯养的野生动物子二代可以经营销售。1973年2月88个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又称《华盛顿公约》)也规定,野生动物如果人工繁殖两代以上就属于人工养殖,可以进行国际贸易,但是需要进出口国的许可证。

反思动物保护模式

藏羚羊基因组的破译和未来的转基因利用也提供了一个思路,可以用技术来拯救濒危动植物。

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的生存和消费也不断扩大和膨胀,因此与自然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明显加剧,主要表现为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和需求,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动植物的减少和灭绝。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以来,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及139个种和39个亚种的鸟类从地球上消失,目前约有600种动物已达到濒临灭绝的境地。

这些情况当然加大了人们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紧迫感,但是,如何保护环境和生态才更为有效,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禁止猎杀稀有的野生动物、封山育林、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等都是对动植物的保护,但是也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即人工繁殖和驯养。人工繁殖和驯养的目的就是增加市场供应量,使得人们对动植物的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从供需关系上减少对动植物的需求。

人工繁殖和驯养珍稀动植物一是符合人类饲养动物和栽培作物以满足自身需求的模式。二是通过家养和转基因等技术,能让珍稀的自然资源变得更为普通,从而减少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获取和牟取暴利,达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目的。三是家养和利用野生动植物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的同时也发展了经济。

可以看到,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保护,但由于高昂的价格诱使,非法偷盗偷捕现象非常严重。绝大多数濒危动物都有一定的药用、食用、衣用、娱乐和潜在的开发价值,在物以稀为贵的诱使下,一些不法之徒抱着暴富的功利心态与少数人的高消费和猎奇心理相结合,致使猎捕、杀戮和贩卖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绝。所以,国家的投入力度在很多时候无法禁绝这类非法行为,甚至一些保护部门监守自盗。

篇6

关键词:作业;质量;教学;有效性

一、英语作业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业是整个施教工作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课堂的延续,是检查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纽带。英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新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业也是教师用来检验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可以发现自己教学的得与失,从而进行查漏补缺,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指导学生在课外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由此可见,作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初中生英语作业完成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初中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重速度,不重质量,缺乏学习主动性

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门学科的学习任务。因此,许多学生忙于应付教师布置的各学科作业,他们只求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时上交,而根本无法顾及作业的质量如何。在双休日里有的学生忙于看电视,有的迷上网络游戏,而老师布置的作业又那么多,他们又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所以有的同学利用QQ、电话等通讯工具与同学相互对答案,更有甚者直接复印同学的作业答案。还有相当数量的同学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在周日晚上做作业甚至熬夜到一两点钟。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身心疲惫不堪。而应付作业的习惯,使得学生学习缺乏思考的时间和过程,从而导致他们课外作业质量直线下降,英语成绩很难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

2.在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由于教师的原因,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后作业严重脱节,两者不能有机结合

作业既然是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检验,必然和课堂学习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在课后做作业时,教师却没有将作业考查内容与课堂上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出现的词语重组或用已学材料改编的内容不理解也不会用,没有达到知识上的迁移,从而觉得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作业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3.初中生学英语依赖性较强,不愿深入思考,一遇稍微有难度的作业就本能地翻开书本寻找标准答案

作业实际上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一个反思过程,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缺乏了思考的过程与时间,也就没有了能力的提高。有的学生甚至在英语学习认识上存有误区,认为英语作业无非就是抄抄写写、背背读读罢了,无需思考,只要翻开书本找到答案就行了。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会形成一种依赖性,离开了书本就不会做题,遇到和书本上表达不完全一样的语句就会不理解,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4.缺乏良好的作业习惯

作业的布置主要以复习巩固学生当日课堂所学成果为目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和监督,如下笔前教师没有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必要回顾;下笔时没有督促学生认真思考、正确书写,完成后仔细检查;老师批改后没有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再次巩固等等。许多学生在做作业时并没有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往往将完成任务作为单一目标,而作业的复习巩固目标自然就无法达成。这与教师平时缺少针对性的检查与指导不无关系。

三、提高英语作业质量的对策

1.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英语作业习惯

正确的英语作业习惯是提高英语作业质量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确英语作业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英语作业习惯。例如,在布置英语作业时,可以提醒学生对当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复习回顾一遍,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题目,适当进行提示,指导学生联系本课知识重点难题,达成知识的正确迁移。在批改完作业后,教师应及时讲评,在讲评时,应敦促学生及时认真地用红笔订正,并建议学生建立英语错题集,以便经常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当学生明确了作业的重要性,养成正确的作业习惯后,自然会渐渐减少应付现象,更重视自己作业的质量。

2.精心选择英语作业,使作业更具针对性

Cooper在“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Homework”中提到,作业布置的效果应该是:“提高事实性知识的掌握,加深有关的理解,促进相关概念的形成,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技能,提高自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根据一定的教育学原则,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去选择、去设计。

所谓作业的针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业的布置要体现课堂教学目标,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师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要经过仔细分析筛选,不能随意拿来就布置,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和题目,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精简、删除或补充。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作业的布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别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对于学困生,可以布置一些侧重基础知识的作业,着重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复现;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既要注重基础知识,也要训练基本技能,布置作业要侧重知识的迁移,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语用能力、思维的拓展、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对作业的精心选择,对于提高作业质量至关重要,它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要,使各个层次学生在作业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对待作业更认真、更期待、更有信心,作业的质量自然也能逐渐提高。

3.注重创新作业形式,设计多样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具有实践性的英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作业质量不高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有很大关系。要提高英语作业质量,教师应该在作业形式的设计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尤其在布置双休日作业时,更应考虑作业的开放性与实践性,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1.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我们布置学生写画图作文,将自己的房间画出来,并用There be句型描述自己房间里有些什么。作业交上来之后,我们进行评选并在学校的橱窗张贴。这份作业有许多平时基础并不好的学生都认真地完成了,有的擅长绘图、有的擅长色彩、有的构图非常新颖。在作业中,学生既操练运用了There be句型,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的作品都得到了展评的机会,初次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与小小的成功。

例2.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我们学习Do you think there will be robots in people’s homes?这个话题。在结束本单元的学习之后,我们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设计自己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生活,并配以文字说明。这个作业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交上来的作品内容多样化,充分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的想象自己未来的家安在月球上,整日和星星与月亮为伍;有的把自己未来的家安在了大海深处,仿佛身处一个美丽的水族馆;有的为自己未来的出行设计了新型的交通工具……这样的作业摒弃了枯燥无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英语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例3.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九年级下册阅读材料Animals indanger时,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上网查询濒危动物的种类、习性、濒危原因等资料。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濒危动物的有关情况,又学习积累了一些新的词汇,如blue whale, Yangtze River Dolphin,South China Tiger,Chinese Alligator等,既丰富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学习完成后,我们又布置了呼吁保护濒危动物的海报设计作业,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内化,进而完成本单元教学的情感目标――唤起学生保护濒危动物的责任感!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英语学习的特点,布置一些诸如听磁带模仿朗读,请家长配合听写检查词汇,对模块知识点的梳理等类型的作业,以便更好地巩固课本基础知识。在节假日期间,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英文原著书籍,鼓励他们多做课外拓展阅读训练;或推荐一些英文名著电影,多了解一些英美人士的生活习惯,多积累一些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多接触真正地道的英语,使学生真正爱上英语、爱上英语作业、爱上英语学习,从而走上英语学习的正确道路。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因此创设合理而适时的活动,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觉得完成作业不再是一件苦差事或沉重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原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一旦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被动作业变成了主动作业,那么作业质量的提高便不再成为难事,而课堂教学也得到了延续和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篇7

[关键词] 确定依据 自然保护区 保护范围 外来物种引进 措施 法律制度

1992年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型,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自此,各种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想和活动应运而生,其中,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的范围及其依据已经是当今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并且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基础和首要任务。

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依据

1.生物多样性的决定因素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生物多样性,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链的稳定性。而生物链的稳定性又是由环境决定的, 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最终由其生存环境和整个生态系统决定。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使物种在自然系统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结构性和功能性得以保证,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丰富多彩。

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1)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理论关系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集中在濒危物种上,而事实证明,我们未来的工作必然转向生态系统功能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是为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濒危物种上,更重要的体现在生态系统和与人类的关系上。人们关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生存的威胁,首先会注意到最易灭绝的物种上, 越是濒危越重要,这一点是非常合理的, 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便会认识到物种与森林保护、湿地保护和生物圈等有着更为重要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平衡才是最终目标。

(2)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有效性分析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世界各国划出一定的范围来保护珍贵的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已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一般都把1872年经美国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20世纪以来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很快,目前全世界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并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之一。截止2007年,中国也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900多处,大家普遍认为,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濒危,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贡献尤为重大.而我认为,看到自然保护区效果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值得探讨:这种保护技术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保护物种生存的目的,但它将动物与其自然栖息地隔离开来,不同程度的干扰了生态进程, 物种与环境,物种与物种之间的演化过程就此消失,是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严峻挑战.以大熊猫保护为例,建立专门的保护区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自然生态环境,在人工帮助下繁衍生息,但本质仍是被保护而非自然生存状态,它作为生态系统元素的一部分,功能并没有得到发挥,其野性和生存能力不是加强了,而是大大减弱了,长远看来,反而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此外,自然保护区的经营和管理也已出现问题,主管部门较多 ,各自为政,影响了整体规划;许多保护区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经费,而不得不面对现实,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收入, 把开发利用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与其他生物资源作为保护区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部分地区由于资源紧张,还出现了居民和保护区争夺资源使用权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目的的发挥,因此, 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性问题至得认真商榷。

3.生物多样性的区域性

(1)生物多样性的区域性理论

不同的物种适应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不意味着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生物都一样多,结构都完全相同。不同地区都有适合其条件而生长的物种,该物种在此地数量多起积极作用,在另一地方则可能相反。例如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由于人们对物种特性的不了解,致使某个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由此可见,物种的区域性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2)外来物种引进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有效性分析

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一段时间内我们便将引进外来物种作为快速增加物种数量的重要手段,这种方法短期内看似有效,却带来了一个长远和影响深刻的大问题,即外来物种入侵: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和适应,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以“紫色恶魔”的凤眼莲即俗称的“水葫芦”为例,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凤眼莲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西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由此可见,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不仅不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发展为一场生态灾难。

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范围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的范围包括哪些,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采取措施保护濒危及珍稀物种,减小物种灭绝速度.另一种则认为, 保护生物多样性,那就是保护所有生物,任何物种都不应从生态系统中消失.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确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象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以下两个问题值得大家商榷:

1.是否每一个物种都应受到保护

从各类研究数字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过去60万年间10万种左右的物种才消失,而现在每一个小时就会消失一种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是相当惊人,自1600年以来, 人类已经导致75%的物种灭绝。由此,许多人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保护地球上所有存在的物种,使物种的数量保持在最大数目.我认为这一点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从进化论而言,每一个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能保存下来,都有它的合理性.但同时,自然界也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随时淘汰那些不符合环境,地理状况及气候物种,达到自然状态的最优化.生态系统中所有物种都是彼此联系的,但它们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某一个物种灭绝、或者濒危,并不足以使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关键还要看灭绝或濒危的是什么样的物种,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简单的保护所有物种,而是要尽可能的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使不该灭绝的物种降低灭绝的危险。

2.物种的保护应注重量和质的结合

目前,我国已经采取许多措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所建的自然保护区涵盖了我国70%的陆地生物系统、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使绝大多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我们在保护物种上做出的成绩值得肯定,另一方面,还应该充分认识到物种质量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单单是盲目的维持和增加物种的绝对数量,还要考虑物种的未来发展,其年龄结构必须合理,性别结构必须稳定,优势基因必须发扬,从整体上提高物种的质量,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求。

三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确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象及其依据,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首当其冲,我认为,实践中应该对各个物种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 目前,全世界的生态专家已经得到一个共识,如果你要去保护野生动物,那么最好的理念就是在野生动物的家乡、原始栖息地去保护它。比如说保护大熊猫,不是将其放在动物园里,而是将它放到保护区内更为合理。当然,待情况转好后,大熊猫的最后归宿不是被人们养起来,而是被放归大自然自由生存.就地保护是现今我国最重要,涉及面最广的一项保护措施。

2.迁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到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然而,将物种放进动物园,植物园是不是就达到最终目的了,答案是否定的,迁地保护目的是使即将灭绝的物种找到一个暂时生存的空间,待其元气得到恢复,具备自然生存能力的时候,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一个重要补充。

3.建立基因库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已经开始了一项新的计划,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把各种珍稀动物的胚胎、基因冰冻起阿种措施听起来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实践中必须予以严格控制。因为它一定能够程度上挑战了大自然的生存规律,一旦滥用会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4.为了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我们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第一,补充自然保护区制度,明确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体制。第二,建立严格的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制度。从维护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如加强生物引种,交通运输,国际货物贸易等分方面的监督,建立生物引进风险评价等。第三,建立基金制度。要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儒泳:《生物多样性的启迪》[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嘉滨: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法律体系的重构[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

[3]陈晗霖: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安徽农业科学,2006(3)

篇8

由于从未对猩猩数量进行过完整调查,故而了解其准确的生存量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资源保护者们勾画出的物种生存图越明晰,他们配备的监测变化和应对其下降趋势的装备就越有用。特别是对于极度濒危物种而言,例如山地猩猩,哪怕只有一丁点的种群数量变化,也会对它们的长远生存前景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

粪便与夜窝

早在20世纪50年代,乔治·夏勒是直接用眼睛来估测和推断山地大猩猩数量的。数十年以后,科学家们已开始通过间接证据作为估算的基础,其中包括粪便和夜窝,这大大提高了数据收集的有效性。每个山地大猩猩每天晚上都会用植物建造一个窝,母亲和孩子们一起睡在里面。

既然山地大猩猩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两个相对较小的地区(450平方公里的维龙加地块,331平方公里的布温迪),在该地带系统地收集一些间接证据是可行的。在布温迪,一种完全横扫式的普查分别在1997、2002、2006年进行过,最近一次是在2011年。

这种横扫式普查把每个新发现的巢穴都非常仔细地记录下来,这就确保了研究学者们不仅能够计算每个大猩猩家庭的个体数,而且其性别和年龄的构成也一清二楚。那些成熟的雄性大猩猩,通常被称为银背大猩猩,有时可能会独立开辟新路,从而独居一辈子。系统性取样也能够捕获这些独居的银背大猩猩的数据。由于所有数据收集都使用GPS系统,这能让研究人员在某一特定时刻,对每个山地大猩猩家庭和独居的银背大猩猩的位置迅速形成一个概况。

基因指纹法

然而,2006年,一种产生于21世纪、被称为基因分析的方法被加入到普查中来了。除了记录夜窝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对粪便进行取样,普查队现在开始采用一个更具实践性的手动操作方法,他们把大猩猩粪便搜集进试管里。这些经过精心收集和标记的样品,从森林里被运输到位于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进行遗传分析。

研究人员对普查中的每个个体都创建了一个基因指纹,并与16个微卫星位点的DNA进行比较,这样能够对公园里的山地大猩猩数量产生一个更准确的数据。2006年收集到的样本显示,完全横扫式普查方法高估了公园里的大猩猩数量大约10.1%,事实是,一些家庭组织和某些独居的银背大猩猩无意间被计算了两次。同时也发现,偶尔情况下,大猩猩一晚上也会建造两个窝。最后,根据基因分型法得出的更准确数字是302头山地大猩猩。基因指纹分析还有一个额外的优点,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一个山地大猩猩从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组织,研究者们仍然能够进行追踪。

篇9

老虎之间互相残杀、几头狮子合力杀死一头幼狮……在中国的野生动物园中,以保护动物为名而残害动物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饿死的老虎

早在8个月之前,当举报“桂林雄森熊虎山庄”的控诉信又一次递进亚洲动物基金会时。基金会中国教育经理朱柯已经为出发做好了准备。他说:“基金会的主要工作本来是淘汰取胆黑熊。但趁现在抽得出手,基金会创办人谢罗便臣、动物福利总监大卫・尼尔和我,决定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去几所野生动物园调查。”

几个月之后,2010年3月,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里的11只东北虎被曝饥饿至死。舆论愕然,不敢相信泱泱大国,喂给这种美丽濒危动物的竟是几只无肉的鸡架。没人愿意听野生动物园来讲述重重“苦衷”,骂声就快把房舍压垮。

动物园不是拿来挣钱的

“动物园,是个迫不得已的选择。”从中科院动物所毕业,至今仍在东北从事动物保护研究的唐继荣说,“能怎么办呢?动物失去了野外家园,不饲养会灭绝。如果太过稀少并且相互隔离,就找不到配偶繁殖,最终从野外消失。”

“规范的城市动物园是公益性的,应该有政府拨款和社会资助,不以盈利为目的,动物生存有基本保障。规范的动物园可以为濒危动物保留最后的种群和生存希望,帮助指导野外保护,也为整个种群补充个体。”他现在服务于WCS(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

朱柯对此前自己工作的上海市动物园不吝称赞之词:“在其他很多动物园里动物基本生存都保证不了的时候,他们的疾病防治、种群自我维持这块已经做得不错了,而且在逐年改造过去陈旧的笼舍,设法为动物提供卫生、丰富的生活环境”。但像上海的例子毕竟不多。“必须指出来,有些‘动物园’不属于规范的城市或野生动物园,只能叫‘动物饲养演出单位’。”唐继荣补充道。

私访野生动物园

朱柯一行三人走访了4家所谓“野生动物园”:桂林雄森熊虎山庄、长鹿休闲度假农庄、广州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和深圳野生动物园。“选取这几家,因为有代表性,它们的名字一次次出现在投给基金会的信上,很熟了。比如桂林的熊虎山庄,就因违法贩卖虎骨酒知名。”走进这几座动物园时,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游人,“想看到真实的一面”。

站在桂林熊虎山庄的虎笼前,朱柯试图紧扣住口鼻,臭气却从指缝呛进鼻孔。几只绒毛小虎,滚爬在10米长、s米宽的笼中,锈迹斑斑的铁网,阻隔不了小老虎排泄物的气味。在深圳野生动物园,5只猕猴被套进了5个狭小的铁笼,笼子长15米、宽1.2米,下面是冰冷光秃的水泥地。“环境太单调了,还要挤在一起,相互干扰影响。动物会产生心理压力。”唐继荣说。

在亚洲动物基金会去年8月调查的雅安碧峰峡野生动物园,他们还看到一场“活体投食”的“表演”。猛虎一个前扑,活鸭被撕碎,沾了血迹的羽毛四散开,空气变得污浊――这一扔一扑,号称能把动物的野性给锻炼出来。

“真是开玩笑!”朱柯说,“这种方法根本不科学!”他查阅过大量外文资料,发现“将人的因素去除才是野化训练的基础”。而这些动物园是巴不得人越多越好。“国外早已经取缔了所谓‘活体投食’,2006年,我国也将其禁止了。”但事实却是,禁而不止。

拿保护动物做幌子

他们还在不同的野生动物园,找到了相似的情形。朱柯说,这种营养不良多半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如资金问题、是否配备专业兽医团队、饲养员工作态度等问题),说不上什么高深的技术性原因。

“先不谈什么是最好的菜单,也不考虑什么配搭。眼前的老虎瘦弱下来,作为管理者能不能看见?还是眼里面只有更多的兽舍和更多更多的动物?”11只虎丧命黄泉后,它们那些勉强挺下来的兄弟才终于有机会展示真正的食量――每只每顿5斤牛肉和两只白条鸡。“这里不谈福利,只谈生存。”

“动物保护只是噱头和幌子,靠动物盈利才是某些野生动物园的核心。”唐继荣说,“这些不规范的野生动物园是一种马戏团、动物魔术表演和家畜生产商的混合体,不算真正的动物园。”长鹿农庄,小猪排队登上2.5米的高台,扑通扑通往水里跳;香江野生动物园,棕熊戴着口套,用粗短的脖子转呼啦圈;桂林熊虎山庄,猕猴站到了骆驼背上;深圳野生动物园,黑熊骑着摩托高空走钢丝。“于是有了动物表演。”

大象踩人的恶趣味

朱柯不懂,看着大象在人体上动作猥琐地下脚去踩到底有什么趣味,有的也只是恶趣味。“也许因为关注,我们会在表演过程中发现另一些细节”,喧嚣声响起来,他的目光不像其他游客那样追着烟火,让他惊讶的是,老虎鼻子上的皮肤皱起,嘴巴里传出轻轻地吼声,“从动物行为学角度,这是一系列代表愤怒的符号”。

刚开始表演苦役的动物,会以最快的速度失掉它们的犬牙和爪尖。一种针对东北虎、金钱豹的截爪术,以骨钳固定长入肉垫的蹄爪甲,用钢锯从中间锯断,再拔出进入肉垫的爪勾。“本来好端端活着,突然,牙齿被锯断,爪尖被剁掉”,朱柯感慨,拔牙之后,牙肉和神经末梢会因为暴露在外,持续疼痛,牙龈、下颌骨和鼻腔等周边区域还可能因此感染。而“没有爪尖,”意昧着“没有自由。”

“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其他原因,许多黑熊患上了白内障。”他常见到,有的熊眼球呈蛋白色,一团混沌,“即便是这些生病的熊也被抓去陪游人合影。”白内障黑熊们后爪扒地,艰难找寻着平衡,像人一样站立。

受摧残的身心

肉体遭受摧残的这些动物,精神上也不完整。

“有的小朋友,看见大象拖着鼻子,围绕水池一趟一趟兜圆圈,会高兴地喊:‘大象跳舞了!’”朱柯说,“然而在野外,非洲大草原上,没有一只大象像这个样子。这不自然。”他们基金会救助的黑熊,也会频繁摇头,不论在笼内或笼外。这次调查,又记录到了鸵鸟朝后扭颈、小狗疯狂咳嗽、亚洲象啃噬栏杆等古怪现象。

对这些,唐继荣丝毫不觉意外。“当动物的笼舍面积小、环境长期单调,就会造成压力,可能引起动物不停摇头、绕圈和啃自身器官等原来没有的冗余行为,或过分重复的果板行为。”这些都是动物心理不健康、承受痛苦的外在表现。他说,正常行为发育不全、孤独、疾病防治不足、食物方面的问题也是诱因。

人造怪兽之怪现状

朱柯他们曾经同长鹿休闲度假农庄的高层有过一回交涉。该动物园领导辩说自己确实难以在短期内进行改善,因为有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已经签署的动物表演演出合同,“有的野生动物园则干脆是包给了马戏团。”野生动物园也是专门配有一些兽医的。但医术如何?“看一下他们照顾的动物就知道水平了。”

朱柯感到无语的是,为了迎合观众。一些“怪兽”不断被生造出来。比如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宣称自己繁育了100多头白虎,占世界白虎总数的一半以上。“展出白虎,一是缺乏知识,二是对老虎这一物种不尊重。白虎(孟加拉虎亚种的变种)由隐性基因产生,近亲繁殖是繁育白虎后代最普遍的方法,例如,白虎父女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势必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免疫力缺陷、脊柱侧凸、腭裂、脑部损伤,以及最终的夭折。自虎的基因是一种不良隐性基因,它不利于白虎在野外存活。”“人们对白虎有误解,以为是某个珍稀物种,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我记得,在东北为专门繁殖‘狮虎兽’,很小就让小老虎、小狮子玩在一起,以便它们将来可以繁育出‘狮虎兽’。”“狮虎兽”根本没有生育能力,伦理上也不能成立,“人太荒谬!”朱柯这样说。

坏动物园教坏小朋友

动物园研究专家Conway指出:评估动物园的标准,在于其展示环境品质,教育功能,繁殖成果研究,保育计划等业绩――而不是经济效益。

朱柯说,好多次,他心里凉飕飕的。学校组织活动,上千的小朋友,和家长老师坐在那,完全看不到动物的苦楚。“孩子们来到(野生)动物园,是要认识动物的体型、体貌和颜色,”他担心“把处于恐惧和紧张情绪之下的动物展示给人们看”的后果,一旦人虐待动物的场景形成固定认知,会误导孩子的价值观。

篇10

关键词: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森林资源;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S7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09-03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由于其来势迅猛、毁灭性强等,所以,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在人工防控森林火灾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借助先进科技设备对森林进行火灾防范,及时发现着火点以及展开扑救已成为当前各国森林防火工作普遍采用的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应用全天候实时监测森林环境的森林防火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和森林管护巡航系统,将可以及时地发现火情,有效指挥人员进行扑救等,避免火情进一步扩大,对保护森林资源起着重要作用。

1 广西大明山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大明山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 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 994hm2,森林覆盖率达98.9%。周边社区包括马头、两江、明亮、大丰、苍贤、西燕、古零、思陇8个乡镇,54个行政村,约31.9万人。火源管理难度大:(1)社区居民的炼山开垦活动是保护区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2)保护区正在大力开展生态旅游,进入林区旅游度假的人员大量增加,这些人员活动分散,防火意识差,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大;(3)每年的清明节、“三月三”扫墓,人们有烧香、燃放鞭炮的习惯,加上当地的气候比较干燥,容易引起森林火灾,如果发现不及时,会造成巨大的的损失,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4)当前大明山景区正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为目标,进行一系列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在保护区内开展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有很多家,施工人员防火意识参差不齐,施工过程中的电焊、电锯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火灾也是火灾发生的原因之一。到目前大明山保护区还没有野外视频监控点和无人机,基本采用传统的火灾报警方式,由于灾情监控、报警、指挥等信息化程度低,如果发生火灾,报警时间滞后,火灾点难以快速定位,救灾工作指挥难度大、效率低,对快速有效控制灾情非常不利。

1.2 大明山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1.2.1 缺少火灾自动识别系统,难以及时发现火灾 目前,大明山保护区在主要的旅游景区部署有视频监控系统,所有前端视频监控信号皆通过有线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而森林防火需要的是能够对森林火灾进行自动识别和预警的视频监控系统,景区现有的视频监控属于常规的安防监控系统,其功能及视频监控覆盖范围无法满足森林防火的要求。

1.2.2 森林巡检依靠人工方式,效率低 大明山保护区主要采用人工巡检方式对森林进行巡检,对于道路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采用汽车和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进行巡检,但对于一些比较偏僻,路况不好的区域,只能靠步行进行巡检,并通过手机或者对讲机通讯,这种巡检方式效率较低,巡检范围小。

1.2.3 防火指挥难度大,火点定位不准确 目前,大明山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还未建有森林防火指挥管理平台、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系统装备和信息化落后,不能通过视频监控实时对火势进行观测,无法通过火场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指挥调度。另外,由于不能对火灾进行准备定位,发生火灾时救援人员经常找不到准确的火点或者经常迷路,延误森林灭火时机,造成重大的损失。

2 建立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2.1 森林防火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需要 大明山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丰富。目前已知有维管束植物209科、793属、2 095种(含种以下等级),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15种,特有种有88种;脊椎动物有5纲31目90科29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3种,国家“三有”动物170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物种48种,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保护动物83种 [1]。因大明山保护区在我国乃至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是北回归线上植被保存最好的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的生物基因库,被列为中国40个具有全球意义的保护区之一,在我国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