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

篇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从二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改革教学内容,以实例做模板阐述课本知识;改革教学方法,以PBL法结合LBL法进行理论教学。在进行PBL教学尝试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学生的准备情况各异,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治疗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而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的科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对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种内容较多的药学主干学科课程,目前国内的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即通常所说的“lecture-basedlearing,LBL”(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这种模式多是采取全程灌输教学,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改变单一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代之以行之有效的适合该门课程特点的各种教学法,使学生真正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美国许多药学院采取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使授课过程能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自学,从而达到独立、发挥个性的目的。

PBL对药学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思考、专题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均有促进作用。尽管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2]。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程。因此,要想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不仅要求老师讲课生动,而且学生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己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结合生物药剂学中“口服药物的吸收”这一章的教学,作者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并总结了部分心得。

1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

1.1改革教学内容,以实例做模板阐述课本知识在强调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前提下,结合老师自身的科研实践情况,将相关的内容补充到教学过程中[3]。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经典的理论基础,又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转换到实践科学中去。比如,“基因多态性与个体化给药”章节中,作者将研究过的“CYP2D6基因多态性对药物药动学影响”案例给学生做一个概述,通过数据和图片的了解,使学生更能清楚基因多态性的理论知识。这样注重学用结合,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要求老师有丰富的实践和科研经验,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实践和临床实例及学科的前沿发展。对老师的自身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不断的查阅文献获取新的信息、通过实验和实践将理论知识拓展到新的台阶。

1.2改革教学方法,以PBL法结合LBL法进行理论教学对于教材较为明确的概念、理论,采用LBL教学法。将概念讲解透彻,按书本上的顺序循序渐进,重点的内容详细讲,一般的知识概述讲。比如,该章中药物的吸收机制、影响药物的吸收因素是理论基础,需要讲解清楚。而其中的剂型与制剂因素是药剂学中详细讲解的内容,在这里就可以粗略的概述,学生通过阅读能很快理解。如果老师仍然花很多的时间去讲解这部分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对于综合性比较强的部分,采用PBL教学法。比如,该章中第三节“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与口服药物制剂设计”,这是与实践衔接紧密的部分,在讲解完基本理论后,我们进行了一次PBL教学,题目是:×××药物的剂型改进。给予学生一星期的时间去查阅资料、总结、以WORD文档或PPT的形式发给老师。然后以自荐的形式推出2个同学上台讲解,讲完后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或互相讨论。该章中第四节“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这是实践性很强的部分,光靠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未必能理解,而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文献很多。因此,我们对这部分内容也进行了一次PBL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整理文献,详细透彻了解一种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并自荐1~2名同学上台讲解。

2在进行PBL教学尝试过程中,作者有很多感触

2.1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作者和学生交流了PBL教学思想后,大部分学生肯定了这种方式,学生也希望老师不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以致有很多学生不上课,或者上课的时候干自己的事情:看英语、玩手机等。第一次PBL教学尝试的时候,只有个别的同学参与进来,他们认真准备,克服自己胆怯的心理大胆自荐上台展示。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愉快的完成了自己的挑战,之后,同学间的提问和互相讨论,气氛很轻松。第二次PBL教学尝试的时候,同学们积极响应,热情很高,让作者觉得很欣慰。有几个同学上台后,由于过度紧张,展示好像进行不下去了,我们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友好,终于顺利完成。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才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

2.2学生的准备情况各异在这次教学尝试中,作者没有硬性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去完成,因为作者认为只有在自愿的前提下才能看出教学改革的利弊和学生的主动性。有很多同学通过查阅文献认真的准备了PPT,特别是自荐上台展示的同学高度认真,完成得很好。内容上很有条理,PPT的制作很精致。也有少数同学没有准备或应付式的准备,大段文字的拷贝,这让我们看到传统教学下的应试态度和学生心理。

2.3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作者从教学改革尝试中体会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很多的好处。比如:(1)大大地促进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现在我们是网络时代,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去了解每一个学科的发展和动态。当给予我们的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去查询的时候,就能引导他们对网络的正确运用,而不只是运用网络沉迷于游戏。(2)提高学生PPT制作水平:从上台展示的学生PPT制作水平来看,有的学生的PPT有很多地方需要进行提高,如PPT页面的布局,字体的大小和颜色的搭配,层次的整理,还有很多同学就是大段文字的拷贝让观众觉得很啰嗦。在问题讨论时,作者会给同学提出这些方面的不足,为学生的毕业答辩奠定基础。(3)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展示的同学中,有的同学讲得很有老师范,条理清楚,大方得体,经询问知道这样的学生因为多次参加各种活动累积了经验;而有的同学是头一次登台,展示过程中紧张得不能继续了,经鼓励和支持好不容易才熬到最后。作者认为,如果课堂上能经常给同学机会去展示,那么对于那些缺少锻炼的同学是一次很好的提高。(4)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同学说,在准备过程中,会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综合,比如药剂学,药物分析,临床药学等。当给学生布置一个明确的任务后,学生在查询过程中会了解到相关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最终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了相关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展望

时下各个学校都在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将以老师为主的课堂转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作者从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大学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学科的学习,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他们的大学生活不会仅仅是机械地接受老师课堂所讲,然后应付期末考试之后将知识抛之脑后;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挖掘学科真正的内在,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永艳,田效志,黄海英,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5):67-68.

[2]李晓娜,吕立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3):25-28.

篇2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改革;深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67-02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由于网络技术十分发达,作为现代大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未来的规划都有自己的打算,加之现代社会商业氛围很浓,经济发展较快,也增加了当代大学生的浮躁心理,因此跟大一、大二相比,大三和大四他们已不再特别关注学习、考试分数的高低及在班级的排名,大部分学生已缺乏学习激情,他们更关注前途和就业问题,而我们的许多专业课程主要都集中在大三和大四,因此如何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成了我们专业课老师的头等大事。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在计量、质量、检测、标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我校药学教育应在“定量药学”、“标准药学”等方面有所体现,将数学模型理念与药学、生物学相融合,共同促进我校药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丰富、完善和延伸我校的“质量、标准”办学理念和特色。因此,作为“定量药学”和“计量药学”核心课程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模式必须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我校特色的药学人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国内外药学类专业一门必修课,该门课程在我校已开设5年。本门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同时利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后体内作用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为新药设计、药物质量评价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本课程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药代动力学及从事新剂型新制剂研发和临床药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传统药学主要是经验药学,大多主要研究药物的活性,偏向于定性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药学的发展最终要走向定量药学,以更加精确、量化的方式来研究和创制新药。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则主要是利用现代生物学和数学模型手段来开展外源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对药物在机体内的过程进行“量化”,以此来定量评价药物的生物学活性及制定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对于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改革和探索,目前国内外相关高校和专业均进行了探索。国内有高校教师对近3-5年的药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此门课程比较难学,且药物动力学部分含有较多的高等数学公式,涉及公式推导、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大一所学内容,同时对于高等数学本身又是生物、医药类专业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提高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及让学生迅速接受并将其应用于药物动力学课程学习是药物动力学部分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了对此门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有的高校采用优化教法、适当应用PBL教学法,同时采用EXCEL等软件编辑了不同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处理程序,让学生进行学习,收到很好效果。在国外的教学方面,北美和日本的药学院非常重视调整和改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内容。根据笔者近5年来对该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在本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拟进行以下改革,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纯粹的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的说教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知能力,将其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具体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首先,应用EXEL软件、SPSS等处理软件,编辑体内药物分析中标准曲线、回收率以及精密度的计算公式,同时编辑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公式,并在课堂相关章节进行模拟演示。其次,在一些重要章节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Seminar学术讨论会的模式,让学生利用所学文献检索知识,自己查找国内外与本课程紧密相关的重要期刊文献,分组讨论,并写出读书报告,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索能力及写作能力,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2.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基于校级开放实验项目、校课外科技活动、新苗人才计划以及学科竞赛等课外实践活动,将其中比较成熟的实验项目编入实验指导书中,同时与药物“毒物代谢动力学”紧密结合,编撰出一部特色的、多课程联合的实验指导教程。其次,以“产学研项目”和“科研项目”为基础,构建紧密的实习基地,构建“互惠互利”的长期机制。最后,积极与当地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药师协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校外单位联系,采取参观、讲座的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明确学生将来就业方向。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新药开发案例、分组讨论、激励法、强化训练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关键是要解决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视频网络课件及真实的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及相关“药害”具体案例分析。

4.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涉及到高等数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多学科,因此除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加强改革外,在考核部分也应建立相应的配套体系,以此来评价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模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将学生制作的小软件、综述、实验设计、读书报告等内容均作为其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激励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在我校药学专业开设已满5年,五年来在每一届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均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和改进,并对相关课程改革进行了前期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05-08届药学专业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我校教师初步体会到了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上的共性问题,准备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以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因此,在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索与思考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和思路,并努力将改革思路付诸实施,为我校药学专业发展提供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郭剑伟,王成军,余梅.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6,5(6):81-83.

[2]李小娜,李唐棣,吕立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3):25-26.

[3]李安良,吴艳芬.应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17-490.

[4]林以宁,马世平.日本6年制药学教育的实习模式及特点[J].药学教育,2008,24(4):60-62.

项目资助:中国计量学院重点建设课程项目资助;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教改项目资助

篇3

摘要:本文以药物制剂课程中的“生产维生素C安瓿注射液”工作任务为例,阐述行动导向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关键词 :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完整工作过程药物制剂

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是“完整行动”的工作过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工作和学习任务来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评估计划。

一、课程设计理念

药物制剂一体化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构建学习情境,以理实一体化为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技术、现场教学等手段,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设计。

二、课程内容设计

药物制剂工所面临的典型工作任务是生产不同剂型药物,为了使教材知识与工作实际进行无缝对接,按照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将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将药剂学、制剂设备及GMP实施等课程进行整合,并开发出《药物制剂一体化工作页》。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以“生产500支(2ml/支)维生素C安瓿注射液”任务为例,把行动导向完整工作过程诠释如下:资讯 (做什么?怎么做? )计划 (该如何完成生产?在什么环境中生产?)决策 (计划可行吗?合理吗?)实施 (注射用水的制备、安瓿的处理、配液、过滤、灌封、灭菌、检漏、灯检、包装、质量监控操作及生产记录的填写、文件的归档等操作;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及分析处理)检查控制 (监控自产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生产记录填写是否正确?文件归档是否到位?)评价反馈 (总结、反馈、考核)。

具体教学组织如下。

1.教学准备

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模拟药厂的生产车间设置了不同制剂的实训室,各实训室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分好组,7~10名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模拟成一个生产队伍;在教学前准备GMP生产的各种文件,在每个岗位的墙上贴标准操作规程,让学生在形象、仿真的环境中主动思考和探索。

2.情境描述、任务引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获得的是关于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首先教师要通过真实的学习情境描述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后下达生产任务,让学生明确任务,从中树立学习的责任。

3.获取资讯——接到生产任务,解读相关文件

学生获取信息正确与否,关系到任务是否能完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结合多种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提供技术资料(工艺规程、标准操作规程等文件)、网络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解读相关生产文件、观看视频、浏览课件、讨论、咨询等途径获取生产的相关信息。

4.计划生产——拟订生产计划方案

为学生设置好生产计划方案表,从生产工序安排、岗位分工、操作流程、质量安全监控项目和监控点、原辅材料准备、生产设备和用具准备、生产环境要求等方面要求学生完成拟定。在此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学生主动从各种途径获取相关内容,然后派代表上台报告本组所制订的计划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助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5.决策——计划审定

在组内、组间讨论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教师审核方案,最后确定重新修改方案或执行方案。

6.实施——生产

学生按照审核通过的生产方案进行生产操作,把注射用水的制备、安瓿的处理、领取称量物料、配液、过滤、灌封、灭菌、检漏、灯检、包装等岗位进行任务拆分,由个人完成各自任务后再相互交流,轮岗学习,鼓励学生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7.检查控制——产品质量监控检查

对于本组生产出来的药品进行质量监控,检查是否存在问题。通过问题反馈,组内讨论找出解决方案,教师可充当咨询者、引导者、主持人,从而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沟通协助,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评价反馈——评价产品质量、工作过程、工作态度等

完成任务后,各小组展示成果,派代表上台讲述,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评价阶段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组间可以对pH值、装量等项目进行质量评估,以此作为专业能力的考核;再如教师根据生产计划方案对各组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做过程考核。

四、教学效果

篇4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对乙酰氨基酚;HPLC

生物药剂学作为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主要以药动力学为研究工具和手段,研究药物及制剂在体内的运动转化过程,并着重厘清药物因素、机体生物学因素与药效间相互作用的科学。为准确评估药物制剂质量、剂型开发、工艺改进、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提供科学依据,从而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1]。其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果影响着药学工作者的科研思维和工作方法,对提高药物研究与临床用药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药剂学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与临床药学、新药研究的高度融合,以及在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大背景下,对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上也有了新的变化,为满足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许多高校的中药学等相关专业相继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并日渐提升为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近几年,为适应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我校修订了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生物药剂学作为中药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特色课程。虽然该课程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是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实验课时安排上更显窘迫,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及实现实验与理论相结合[2],对实验内容进行积极有效的改进,受到学校和学生的广泛好评。现将实验改进内容和结果归纳汇总如下:

1原实验内容

原实验内容参考林宁老师主编、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2016年出版)中的“血药浓度法测定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与生物利用度”实验项目[3],其主要实验内容如下:1.1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取APAP标准品制备20、40、80、120、160、200g·L-1浓度的溶液10mL,精密取1mL、0.5mL空白家兔血浆后加0.12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3.5mL于试管中,摇匀,放置2min,再加入2%硫酸锌溶液3.5mL,加入纯化水10mL,摇匀,离心机25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3.5~4mL,即为供试品;以纯化水1mL加0.5mL空白家兔血浆混匀同上操作作为参比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于245nm处测定吸收度(Absorbance,A),以APAP浓度对A为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回归方程备用。1.2给药与取样家兔称重。给药前耳缘静脉取空白血约2mL,而后家兔口服APAP片(0.5g)一片,约20mL水送服(或同服同剂量的溶液),给药后于0.25h、0.5h、1.0h、2h、3h、4h、5h、7h耳缘静脉取血约2mL,置试管中。1.3血清中APAP的测定将所取血样置37℃水浴保温1h,取出,以3000rpm离心10min,取血清0.5mL,置10mL具塞刻度试管中,以下按“制备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操作,并以按同步操作的空白血清样品做参比,紫外分光光度仪λ=245nm处测定APAP含量,根据1.1获得的标准曲线,计算血清中APAP的含量。1.4.数据处理应用残数法求算APAP的药动学参数。

2实验改进

原实验内容是评定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经典方法,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可获得药物在体内的瞬时数据,相较于尿药检测更为理想。且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APAP含量,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专属性也较强,广泛应用于学生的实验中。但是,由于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血液样品处理时常常有血样中的蛋白处理不够彻底,而干扰APAP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并且,采用氢氧化钡和硫酸锌去除蛋白的方法干扰因素较多,重现性较差,即使同一血液样品,不同学生进行处理操作,所测得的吸收度也不同;再者,我校由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实验课时安排较少,为合理安排实验项目,我们对APAP的测定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4]和HPLC[5-6]法进行文献检索、多因素比较衡量,通过预实验,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的给药方法、血样处理以及血样中APAP的检测方法,现汇总如下。2.1HPLC条件及方法学考察由生物药剂学兴趣小组完成。2.1.1色谱条件[7]色谱柱:ODSC18柱,460*2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溶液(0.05mol·L-1)=10∶90;检测波长:245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20μL。2.1.2溶液制备2.1.2.1APAP标准品溶液以流动相作溶剂配制APAP标准品储备液1.0mg→10mL,取其0.50mL,流动相稀释至10mL,混匀,过滤,得标准品溶液(APAP浓度:4.95μg·mL-1)。2.1.2.2样品溶液家兔称重,以剂量为100mg/kg灌胃给药APAP,30min后自耳缘静脉取血至肝素化试管中,3000rpm离心10min,取血浆0.20mL,加1.80mL流动相稀释,混匀,0.22μm微孔滤膜过滤(下同),作供试品溶液。2.1.2.3阴性对照溶液精密取纯化水0.50mL,加空白血浆1.00mL,流动相稀释至10mL,混匀,过滤,作为阴性对照溶液。2.1.3系统适用性考察分别取APAP标准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液,按照2.1.1色谱条件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仪器基线平稳,APAP的保留时间RT=18.389min,峰形尖锐,理论塔板数高于8000,样品的分离度高,由家兔空白血浆制备的阴性对照溶液在该位置上无干扰峰,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家兔给药后APAP血药浓度的测定。2.1.4标准曲线量取APAP标准品储备液1.00mL稀释20倍,过滤,分别进样10、20、30、40、50μL,测定各进样量的APAP峰面积,以峰面积(y)对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制作标准曲线。得标准曲线方程y=66551.96x+236.5(r=0.9999),线性范围:2.475~12.375μg·mL-1。2.1.5精密度考察取2.1.2.1中的APAP标准品溶液,进行精密度考察。结果:APAP含量的标准误RSD%为0.22%(n=5),显示该台HPLC仪器良好的精密度。2.1.6重复性考察按照2.1.2.2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平行操作,获得5个供试品溶液,分别测定APAP含量,并计算其标准误RSD%为0.46%(n=5),显示该检测方法的重现性良好。2.1.7回收率考察按照2.1.2.2方法制备APAP供试品溶液15mL,分别精密量取该供试品2.5mL,以稀释10倍的标准品储备液补充APAP含量,使之分别相当于供试品标示量浓度的80%、100%、120%,定容至终体积为5mL;测定溶液中APAP含量,并计算各加样回收率。结果如表1示,其回收率的均值为103.80%,RSD%=2.70%(n=9),表明在此检测条件下测定APAP含量的合理性、有效性。2.2家兔给药方法、血浆取样及样品处理方法家兔(雌兔应未孕)称重,灌胃给药给对乙酰氨基酚片剂100mg/kg。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0min、20min、30min、60min、90min、2h、3h、4h、5h、7h耳缘静脉取血约0.8mL至肝素化EP管中。取样期间,家兔自由进水进食。各血样经30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血浆按照上述供试品溶液处理和测定方法测定APAP的含量。2.3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以及生物利用度取该实验学生获得的实验数据,求算APAP血药浓度,以血药浓度的对数(lgC)与时间(t)作图,得药时曲线。应用残数法求算APAP的药动学参数,包括消除速度常数(k)、吸收速度常数(ka)、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V)以及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生物利用度F,结果如图3。

3讨论

生物药剂学的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动脑、动手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8]。采用家兔血药浓度法测定APAP血管外给药的药动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是中药学专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以及硕士研究生《生物药剂学与药物临床试验》课程的主要实验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理解掌握药物在体内过程、药动学参数意义以及在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该实验项目中,家兔的采血成功与否、血样中干扰因素去除的彻底性以及血药浓度检测的准确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参考相关教材、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条件以及学生的操作水平,对家兔取血量、样品的前处理、以及APAP的分析检测方法进行改进:(1)在实验前期,由该课程的兴趣小组对APAP的HPLC检测方法学进行摸索、确定。制作APAP的标准曲线,求算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并对方法学进行考察;(2)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实验由全体同学参与,分组实施,实验内容按照“2.家兔给药方法、血浆取样及样品处理方法”进行取样及处理;(3)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以及生物利用度。通过实验数据以及以往文献资料显示,APAP属于单室模型药物,各实验组以血浆中APAP浓度的对数(lgC)与时间(t)作图,得药时曲线。实验结果发现,给药后2h、3h、4h、5h、7h的对数浓度与时间的线性关系显著,表明灌胃给药对乙酰氨基酚2h后即即进入消除相,并由该5个点获得APAP的消除速度方程lgC=-0.174t+2.608(r=-0.990),进而求得10min、20min、30min、1h的残数浓度(Cr=C外推-C实际),利用该4个点的对数残数浓度对时间作图,获得回归方程lgCr=-0.961t+2.655(r=-0.999)。利用以上数据及方程,求算APAP的药动学参数,如图3。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和以往实验方法相比,其优点在于:(1)采血量减少。由于采血方式为耳缘静脉采血,血流较慢,瞬时可取血量较小,而且,在本实验中取血时间点设计比较密集,加之学生的操作水平不高,很难在规定时间点取出足量的血液供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APAP的含量检测,并且,由于多次采血,多个实验组在2h以后几乎无法继续采血,导致实验失败。而改进后的实验取血在0.8±0.2mL即可达到检测要求,大大降低了取血难度,保证各时间点的顺利采血,从而保证圆满实验。(2)血样处理简单化。家兔取血后离心取血浆,加流动相稀释10倍,混匀,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可。大大简化了血样的去除蛋白等杂质的操作过程。(3)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采用HPLC方法进行APAP的含量检测,相对比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结果更加精确、稳定,专属性更强(结果见图1、表1)。(4)缩短实验学时。由于给药和血样处理的简单化,并直接采用HPLC的样品检测批处理操作,可明显缩短实验时间,更加贴合我校生物药剂学的课程设置。在以后的实验过程,拟对以下环节进行改进优化:(1)取样时间的优化。在保证APAP消除速度方程准确求得的前提下,缩短消除相的采血时间;增加吸收相的采血点,使得吸收相的时间点更加密集,并在峰浓度时设置采血点,让整个实验更加贴近药物在体内的实际过程。(2)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包括耳缘静脉取血的技术技巧性、移液器使用的规范性、HPLC操作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训,以满足该实验的操作准确性要求。(3)实现实验属性的转型。如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如肌注与口服),对二者的药动学参数、生物利用度对比;或者不同剂型间的药动学参数、生物利用度进行对比,将此验证性实验逐步向研究型实验过渡[9],并准备在研究生课程中推进中药有效成分的药动学参数估算的探究性实验。

4结论

篇5

【关键词】 周期性血管外给药; 药物动力学参数; 图像; 估算

利用数学模型确定药物动力学参数,需要做繁杂的数值计算,这对于基层医药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本文在分析模型参数几何意义的基础上,借助MATLAB的作图功能,探求周期性血管外途径给药二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1 周期性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与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几何关系

1.1 周期性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及其参数

周期性血管外n 次给药后,体内血药浓度C(n)1与时间t的二室模型为:C(n)1(t)=A11-e-n·α·τ1-e-α·τe-α·τ+A21-e-n·β·τ1-e-β·τe-β·τ-(A1+A2)

1-e-n·Kα·τ1-e-Kα·τe-Kα·τ(1)模型(1)中的t 是从第n 次给药后开始计算的时间(0≤t≤τ),其它各系数的含义见文献[1]。若让模型(1)中的n 趋向无穷,得到周期性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的坪浓度:Css(t)=A111-e-α·τe-α·τ+A211-e-β·τe-β·τ-(A1+A2)11-e-Kα·τe-Kα·τ(2)由模型(1)、(2)在一个周期τ内的平均值的比值得到达坪分数:fss(n)=1τ〖JF(D〗τ0C(n)1(t)dt〖JF)〗1τ〖JF(D〗τ0Css(t)dt〖JF)〗=A1α(1-e-n·α·τ)+A2β(1-e-n·β·τ)-+A2Ka(1-e-n·Ka·τ)A1α+A2β-A1+A2Ka(3)最低坪浓度Cmin 与第一次给药末端浓度C1(τ) 的比是积累系数:R=A11-e-α·τ+A21-e-β·τ-A1+A21-e-Kα·τ

A1e-α·γ+A2e-β·τ-(A1+A2)e-Kα·τ(4)通常在已知周期性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各式和牛顿迭代法可以计算出坪浓度、维持剂量、达坪状态时周期性给药的次数等药物动力学参数。

1.1 模型的曲线与药物动力学参数间的几何关联

由于模型的函数为初等函数,故模型对应的曲线是连续、渐进变化的,不会出现间断或剧烈波动的情况,从而为从图形中估算参数的数值提供了条件。下面的几个参数与模型的曲线有如下关联:① 坪浓度Css 是(1)的曲线稳定变化时一个周期内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当给药次数n较大时,(1)的曲线在一个周期内所对应部分近似为坪浓度(2)的曲线。② 最低坪水平Cmin 是(1)的曲线在达坪状态一个周期内的最低点的纵坐标,即达坪状态下一个周期内的最小值。③ 最高坪水平Cmax 是(1)的曲线在达坪状态一个周期内的最高点的纵坐标,即达坪状态下一个周期内的最大值。④ 峰时Tm0 是(1)的曲线在达坪状态下一个周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横坐标的差(0 ⑤ 当周期性给药剂量D0 一定时,改变给药周期τ,通过(1)的曲线得到周期变化后的最高或最低坪浓度。反之,若给定安全浓度、有效坪浓度,由(2)的曲线可以估算出符合条件的给药周期 。⑥ 由(3)的曲线上点的纵横坐标可以获得达坪分数fss(n) 与周期性血管外给药次数n的对应关系,从而估算出期望血药浓度与周期性给药次数的数量对应。⑦ 积累系数R可由(1)的曲线在第一个周期末端的纵坐标与(1)的曲线在达坪状态一个周期内的最低点的纵坐标(即最低坪水平Cmin )的比值计算出来。

2 周期性血管外给药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图形估算实例

口服四环素溶液500mg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10人平均血药浓度如下[1]:取样时间t(hour)1234681224浓度C(mg/ml).05504.78464.90764.46293.72492.50351.0096若给药周期为每日4次,由残数法得到 n次给药后药时模型为:C(n)1(t)=1.93051·1-e-0.21849·n·τ1-e-0.21849·τe-0.21849·τ+6.20837·1-e-0.07568·n·τ1-e-0.07568·τe-0.07568·τ-8.13888·1-e-0.668·n·τ1-e-0.668·τe-0.668·τ(4)在MATLAB下画出(4)和对应达坪分数fss(n) 的图像,如图1所示。图1 药时曲线,达坪分数周期性给药次数曲线由图1可见:① 第8次周期性给药后血药浓度近似处于达坪状态,之后每个给药周期内的图像即为坪浓度Css与给药时间的对应关系。② 最高坪水平Cmax=YA=1414(mg/ml) ,最低坪水平Cmin=YB=1135(mg/ml) ,峰时T0=xA-xB=1.97(h) 。③ 当给药次数为4或10时,达坪分数分别为给药fss(4)=YD=82.99% ,fss(10)=YE=98.89% 。④ 累积系数R=CminYC=11.354.315≈2.63036 。⑤ 当每日给药次数改变为3次或2次,即给药周期为8h或12h时,从图2中的F,G,H,L点的纵坐标能够得周期变化后的最高或最低坪浓度。图3是在峰时T0=1.97(h) ,周期性给药剂量D0不变的状况下,安全浓度Cmax 和有效浓度Cmin 与变量τ的曲线,其函数表达式为:Cmax=1.93051·1-e-0.21849·T01-e-0.21849·τ+6.20837·1-e-0.07568·T01-e-0.07568·τ

-8.13888·1-e-0.668·T01-e-0.668·τ(5)Cmin=1.93051·11-e-0.21849·τ+6.20837·11-e-0.07568·τ-8.13888·11-e-0.668·τ(6)从图3可以看出,若要求安全浓度Cmax=13.11(mg/ml) ,则给药周期τ≥xM=6.559(h) ;若要求有效浓度Cmin=6(mg/ml) ,则给药周期τ≥xN=9.678(h) 。图2 8小时和12小时周期性给药的‘药时曲线’图3 安全浓度Cmax和有效浓度Cmin与变动周期τ的曲线

3 结语

本研究探讨了借助图像估算周期性血管外给药状态下的药物动力学参数,该方法有以下特点:① 由于MATLAB作图快捷、方便,使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估算简洁,高效,回避了繁难的数学计算。便于基层临床科研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借鉴与使用。② 鉴于MATLAB图形界面中,按钮Data Cursor仅能显示到点的坐标的百分位,故此,估算参数会有不超过百分之一的误差。不过通过图形界面的图形放大功能,能得到万分之一精度的估算值。③ 本问题的处理方式可拓广到其它给药方式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估算上。

【参考文献】

1 刘昌孝,刘定运.药物动力学概论.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4,157~169.

篇6

【关键词】 栀子柏皮汤;配伍;药代动力学

栀子柏皮汤源于《伤寒论》, 由栀子、黄柏和炙甘草三种中药组成, 在身黄发热症、伤寒治疗方面具有良好功效[1]。药代动力学可用于研究不同配伍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 从而明确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2]。本文就栀子柏皮汤不同配伍对栀子苷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药品与试剂 栀子苷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110749-200714;中药栀子、黄柏和炙甘草购自桂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色谱纯乙腈和甲醇购自美国Tedia公司;分析纯冰乙酸购自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 2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00型(美国Ailent公司);高速冷冻离心机Z32HK型(上海贺默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DZF-6020MBE型(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

1. 3 动物 SD大鼠, 雌雄各15只, 230~250 g, 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合格证号:0092481。

1. 4 方法

1. 4. 1 标准溶液配制 精确称量1 mg栀子苷对照品, 甲醇溶解配制成0.1 g/L储液, 倍比稀释成0.5、1、2、4、8、16、20 mg/L的系列工作液。

1. 4. 2 汤剂制备及含量测定 按10∶6∶3比例称取栀子、黄柏及炙甘草, 100℃蒸馏水煎煮3次, 20 min/次, 煎液合并过滤取上清, 浓缩后取100 μl上清液甲醇稀释至1000倍, 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 0.22 μm滤膜过滤后HPLC分析测定栀子苷含量。栀子、栀子-黄柏及栀子-炙甘草的汤剂制备及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同上。

1. 4. 3 色谱条件 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柱温25℃;进样量为10 μl;流动相为0.1%冰乙酸水溶液-甲醇;检测波长为238 nm。

1. 4. 4 药代动力学实验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 每组6只。雌雄各3只, 实验前12 h禁食, 以40 mg/kg栀子苷的标准给予栀子苷单体、栀子、栀子-炙甘草、栀子-黄柏和栀子-黄柏-炙甘草灌胃, 于给药后6、15、30、45 min及1、2、4、6、8、10 h进行眼眶取血, 肝素离心管离心取上清后冻存待测。

1. 4. 5 血浆样品预处理 取200 μl血浆, 加600 μl乙腈混匀后离心取700 μl上清, 真空干燥后用100 μl的30%甲醇溶液进行复溶, 然后测定。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线性范围 取200 μl SD大鼠空白血浆, 加入栀子苷系列工作液, 分别配制成0.05、0.10、0.20、0.40、0.80、1.20、1.60及2.00 mg/L样品进行测定, 以栀子苷峰面积为纵坐标, 以栀子苷浓度为横坐标, 得到线性方程为Y=0.6926X+0.0248 (r=0.9997), 线性范围为0.06~2.00 mg/L。

2. 2 药代动力学研究 5组SD大鼠分别灌胃含等量栀子苷的栀子苷单体溶液及栀子、栀子-炙甘草、栀子-黄柏、栀子-黄柏-炙甘草汤剂, 经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汤剂组AUT及T1/2显著高于栀子苷单体组, 栀子-炙甘草、栀子-黄柏及栀子黄柏-炙甘草组T1/2、AUT0-t及AUT0-∞均显著高于栀子组, 栀子-黄柏-炙甘草组AUT0-t、AUT0-∞、T1/2、Tmax及Cmax均高于其他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药配伍是中医药基本理论之一, 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目前, 中药方剂配伍的研究已经从组织器官、动物模型发展到了药细胞, 甚至分子水平[4]。中药药代动力学在考察中药体内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利用HPLC研究栀子柏皮汤不同配伍对栀子苷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的测定方法, 并利用此方法研究发现, 汤剂给药比栀子苷单体给药生物利用度高, 全组方给药比其他配伍给药生物利用度高, 从而说明, 栀子柏皮汤药材间相互作用有助于促进栀子苷吸收, 从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参考文献

[1] 张英丰, 董宇, 朱晓新.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考. 中国天然药物, 2008, 6(5):321-324.

[2] 韩静文, 黄成, 宋珏, 等. 栀子柏皮汤不同配伍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20(8):110-113.

[3] 黄立华, 夏侯林, 王建安. 息香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4):813-814.

[4] 张鹏, 杨秀伟. 紫花前胡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 24(9):1240-1244.

篇7

目的:了解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内容的标注情况。方法:对我院门诊西药房常用的346种药品的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的标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准确标注儿童用药占67.9%,标注儿童用药“尚未明确”占15.3%,标注遵医嘱或用量酌减占14.5%,标注“儿童慎用”占2.3%。在准确给出儿童剂量的说明书中,剂量以年龄计算占23.1%,以体重计算占32.9%,以年龄和体重计算占21.6%,直接给出剂量占22.4%。结论:药品说明书中还存在儿童用药内容缺失的问题,需引起各方面重视,加强管理,不断完善。

【关键词】 药品说明书 儿童 规范

[Abstract] Objective:To learn the contents about child medication in drug instructions.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fortysix drug instructions sampled from the pharmacy in our hospital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on the part for child medication. Results: The rate of the dosage for child medication accurately marked was 67.9%, and that of child dosage with the mark of “not yet clear” was 15.3%, and with the mark of “amount prescribed or reduced” was 14.5%, and the mark of “children caution” was 2.3%. Among the instructions with accurate dosage for children, 23.1% was calculated by age, 32.9% by body weight, 21.6% by both age and weight, and the other 22.4% was given directly. Conclusions: The contents of child medication are far from perfect, which should draw attention to better management.

[Key words] Package inserts of drug; Children; Standard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说明书中应当包含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用以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药品说明书是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药品的重要途径。据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患者在第一次使用某种药品前都要阅读说明书,尤其是给儿童用药更是如此[1]。儿童是一个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群体,其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完善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对药品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也各不相同,不同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用药的特殊性。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分析儿科门诊常用西药的药品说明书,参考《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化学药品非处方药说明书规范细则》和《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说明书规范细则》(下简称《规定》和《细则》),对其中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为进一步规范药品说明书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西药房常用药品的药品说明书346份(以商品名计),其中处方药289份,非处方药57份。参考《规定》和《细则》,对说明书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影响儿童用药安全与效果的“用法用量”、“儿童用药”、“药代动力学”、“药物过量”等项目进行探讨分析。

2 结果

2.1 说明书项目标注情况

在346份药品说明书中,药品名称、成份、性状、适应症、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贮藏、包装、有效期、执行标准、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项目形式与内容标注都完整,故本调查仅针对表1中存在缺漏的项目进行比较。

2.2 儿童用法用量具体标示情况

在346份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主要集中标注在“用法用量”和“儿童用药”两个项目中,个别标注在“注意事项”、“禁忌“等项目中,各项标注综合后的情况见表2。

表1 346份药品说明书有关项目标注情况(略)

表2 346份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标注情况(略)

2.3 儿童用药剂量换算情况

在准确给出儿童剂量的235份药品说明书中,剂量的确定方式分别按年龄、体重、年龄和体重以及直接给出剂量如“成人一包,儿童半包”等4类,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儿童用药剂量换算情况(略)

3 讨论

3.1 项目标示完整率

从表1可以看出,项目标示形式完整率较高,绝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对《规定》和《细则》形式上落实较好。同时药物过量、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项目内容标示率不高,临床试验是非强迫性内容,仅有6份(2.1%)说明书有详细的临床试验结果。

3.2 儿童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是药品说明书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效果。调查中发现仅有67.9%的药品标注了儿童用法用量,其中还有部分虽有标示却不明确,如“儿童用量酌减”、“遵医嘱”或“慎用”等含糊语句,使医务人员及患者无法准确判断。同时在儿童用药剂量的确定方法上存在较大不同,4种剂量确定方式都各占相当比例。以按体重计算为例,以7岁儿童平均体重为25.69 kg计算[2],有部分药品按说书明剂量已超过成人用量,肥胖儿童可能在更小年龄就达到成人剂量。美国医药协会药剂委员会推荐按体表面积计算儿童用药量[3]。不同的儿童剂量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药品说明书中更为准确合理的儿童剂量方法,以指导儿童的安全、合理用药。

3.3 儿童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量的变化规律,其对儿童合理用药特别是个体化给药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从表1调查发现,明确标注儿童药代动力学的仅占17.3%,对医师的指导作用不够。因儿童对药物的吸收、转运和代谢与成人有较大差异,若稍有不慎,极易导致儿童用药出现药物过量或药效下降,带来用药隐患。说明书中儿童药物动力学的缺项,并不是药品说明书本身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儿童药物动力学研究比较薄弱,新药上市缺乏儿童药动学资料,因此,儿童药动学研究亟待加强。

3.4 儿童药物过量

儿童用药中该项内容的标注率最低,尤其是许多说明书中对于药物过量的处理仅用“对症治疗”等较含糊的语句,指导性很不明确。建议增加发生药物过量后的具体解救措施。

4 思考与建议

4.1 加强药品说明书的监督管理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说明书是否符合要求。对于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针对儿童用药的具体特点,加强药品说明书的规范和管理。首先要提高说明书内容的准确性。部分药品说明书存在项目遗漏,个别说明书在叙述中避重就轻、含糊其辞,未能反映药品的真实情况,从而使患者的知情权受到侵犯,且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药品说明书内容的审核,必要时定期对药品说明书的内容进行修订,保证项目的完整和内容的准确性。建议新药的药品说明书定期进行审核和修改,以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尽早解决说明书中的某些不合理或不具操作性的问题,从而将药品说明书中的问题减少至最低。

4.2 强化药品生产企业的责任

《规定》和《细则》中明确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应对说明书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密切关注药品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及时完善安全性信息。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质量的直接负责人,药品说明书可以直接影响药品的使用,这就要求企业重视药品说明书的内容规范,提高法制观念。在制定药品说明书时,应完整标注项目,增加对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的关注,明确用法用量,开展相关研究,及时更新说明书。

4.3 鼓励开发儿童适用规格剂型的药品

由于儿童适用规格、剂型的药品较少,儿童用药面临比成人用药更多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儿童专用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临床使用中仍以成人药为主,这不仅增加了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对患儿及医护人员在用药时带来不便。监督管理部门应着力在政策上激励企业研发儿童专用药品,鼓励医院及科研单位收集儿童用药的应用信息,加强和推进儿童临床试验研究,促进儿童用药的安全化及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成名战. 谈药品包装及说明书不规范现象[J]. 时珍国医国药, 2001, 12(3): 237.

篇8

[关键词] 灯盏细辛注射液;绿原酸;咖啡酸;大鼠;药代动力学;LC-MS/MS

[稿件编号] 2013-03-13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3009-002);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项目(LJ200906);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10)

[通信作者] *居文政,Tel:(025)86617141-60310,E-mail:wzhju333@163、com 灯盏细辛注射液为灯盏细辛的干燥全草经提取制成的中药注射液,收载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1],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传统中药之一。以往研究表明灯盏细辛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成分――灯盏乙素。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酚酸类成分也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栓形成的药理活性[2]。中药酚酸类成分包括咖啡酸、绿原酸等,因其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凝血等多种生物活性而被国内外广泛研究[3-5]。

在灯盏细辛注射液中,已证实黄酮类与酚酸类协同发挥药效作用[6-7],而灯盏乙素在体内代谢过程已有较多文献报道[8-10],对酚酸类成分的体内代谢过程研究却比较少。因此深入研究酚酸类成分对明确灯盏细辛注射液的药动药效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建立高效、灵敏的LC-MS/MS用于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后绿原酸和咖啡酸的血药浓度,并用于灯盏细辛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 材料

1、1 试药 灯盏细辛注射液(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20551,规格10 mL/支);对照品咖啡酸(批号110885-200102)、绿原酸(批号110753-200413)和替硝唑(批号100336-200402)均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水为超纯水,甲酸、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PI 4000 LC-MS/MS三重四级杆质谱仪,配有电喷雾化离子源(ESI),色谱工作站:Analyst 1、4、2;AE240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MICRO-17R冷冻离心机(美国Thermo公司);WH-2微型旋涡混合仪(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Drict-Q5超纯水机(法国Millipore公司)。

1、3 动物 SD大鼠,雌雄各半,6只,体重250~270 g,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浙)2008-0033。

2 方法

2、1 色谱及质谱检测条件 Agilent ZOBAX SB C18色谱柱(4、6 mm×150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2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60∶40);流速为500 μL・min-1;柱温30 ℃。离子源ESI;离子化模式负离子;定量模式为多反应检测模式(MRM);离子源电压4 000 V;离子源温度400 ℃;绿原酸的DP,EP,CE,CXP-56 ,-11,-30,-4 V;咖啡酸的DP,EP,CE及CXP分别为-50,-10,-25,-5 V;替硝唑的DP,EP,CE,CXP分别为-25,-10,-15,-8 V;检测对象绿原酸m/z 353、1/191、0;咖啡酸m/z 178、9/134、9;替硝唑m/z 246、0/125、8。

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适量绿原酸对照品,用甲醇配制成3、84 mg・L-1的储备液;精密吸取适量,用甲醇分别稀释成3 840,1 920,960,480,240,120,30 μg・L-1的系列标准溶液。精密称取适量咖啡酸对照品,用甲醇配制成1、28 mg・L-1的储备液;精密吸取适量,用甲醇分别稀释成1 280,640,320,160,80,40,20 μg・L-1的系列标准溶液。以上溶液于4 ℃保存,备用。

2、3 内标物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适量替硝唑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并稀释成1、2 mg・L-1,于4 ℃保存,备用。

2、4 血浆样品处理 取血浆样品100 μL,加入1、2 mg・L-1替硝唑溶液(内标)20 μL,1 mol・L-1盐酸溶液50 μL,涡旋30 s,再加入乙酸乙酯800 μL,涡旋振摇3 min,12 000 r・min-1离心5 min。取上清液750 μL,40 ℃氮气流吹干,加100 μL 50%甲醇复溶,12 000 r・min-1离心5 min,取上清液5 μL进样分析。

2、5 给药剂量的确定 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注射临床给药剂量为20~40 mL・d-1,每日1~2次,人的平均体重按60 kg计算,则其临床给药剂量为0、33~1、33 mL・kg-1。按大鼠每千克体重的临床等效量是人的6倍计算,则灯盏细辛注射液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1、98~7、98 mL・kg-1,经预实验,确定大鼠给药剂量为4 mL・kg-1。经测定,该注射液中绿原酸质量浓度为170、3 mg・L-1,咖啡酸质量浓度为135、1 mg・L-1

2、6 药代动力学研究 SD大鼠6只,给药前12 h禁食不禁水,分别尾静脉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4 mL・kg-1。于给药前及给药后5,10,20,30,45 min,1,1、5,2,3,4,6,8,10,12 h经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约0、3 mL,置于肝素化试管中,以4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浆于-40 ℃保存待测。

2、7 数据处理 大鼠静脉给药后测得的血药浓度(C)-时间(t)数据应用DAS 1、0软件进行处理。选择适宜的数学模型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3 结果

3、1 专属性实验 在本实验所采用的LC-MS/MS条件下,咖啡酸、绿原酸和替硝唑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6,2、5,3、4 min。咖啡酸、绿原酸和内标互不干扰,峰形良好,无杂峰干扰,基线平稳,见图1。

3、2 标准曲线制备 取空白血浆100 μL,分别加入绿原酸、咖啡酸对照品系列标准溶液各10 μL,配制成相当于绿原酸及咖啡酸血浆质量浓度分别为3,12,24,48,96,192,384 μg・L-1和2,4,8,16,32,64,128 μg・L-1的血浆样品。按2、4项下操作,取5 μL进样分析。以各成分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Y对血浆质量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运算,求得的回归方程即为标准曲线。绿原酸回归方程:Y=0、435 7X-0、010 7(r = 0、998 7),定量下限为3 μg・L-1。咖啡酸回归方程Y=1、109 8X-0、058 7(r = 0、998 1),定量下限为2 μg・L-1。

3、3 准确度和精密度 取空白血浆100 μL,按上述2、4项下制备绿原酸和咖啡酸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绿原酸血浆质量浓度为3,48,192 μg・L-1;咖啡酸血浆质量浓度为2,16,64 μg・L-1)的质量控制(QC)样品,每个浓度平行做5份,连续测定3 d。根据随行标准曲线求得实测浓度。实测浓度的RSD即为精密度,实测浓度和加入浓度的比值即为准确度。结果表明,绿原酸日内、日间准确度分别为97、7%~101、3%(RSD≤8、5%,n=5)和96、1%~103、8%(RSD≤9、4%,n=15);咖啡酸日内、日间准确度分别为92、3%~106、7%(RSD≤8、8%,n=5)和98、2%~108、1%(RSD≤9、8%,n=15),实验结果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要求。

3、4 提取回收率 取空白血浆100 μL,配制3、3项下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含药血浆质控样品,按上述2、4项下操作后进样分析,以血浆中绿原酸、咖啡酸的峰面积与相应质量浓度对照品溶液中绿原酸、咖啡酸峰面积的比值计算出上述3种质量浓度的提取回收率,每个浓度平行做5份。经LC-MS/MS测定后,低、中、稿3种浓度下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绿原酸(84、3±5、5)%,(89、1±3、3)%,(92、4±6、3)%;咖啡酸(82、1±1、9)%,(85、2±6、0)%,(88、2±4、6)%。采用同样的方法考察了内标的提取回收率为(90、1±2、4)%。

A、 空白血浆样品;B、 混合对照品;C、 血浆样品;1、 咖啡酸;2、绿原酸;3、替硝唑。

图1 样品的液-质联用离子流图

Fig、1 Combined LC-MS/MS ion chromatograms of samples

3、5 稳定性考察 取空白血浆100 μL,配制3、3项下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含药血浆质控样品,按上述2、4项下操作方法处理样品。考察含药血浆样品处理好后溶液中分析物在室温放置24 h、含药血浆样品-20 ℃反复冻融3次、含药血浆样品-40 ℃长期冷冻28 d的稳定性,每个浓度平行3份。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血浆样品室温放置24 h后绿原酸及咖啡酸血药浓度的RSD均小于9、82%,-40 ℃保存28 d血药浓度的RSD 均小于8、65%,经过3个冻融周期后2个分析物的血药浓度RSD均小于9、57%。

3、6 介质效应考察 取离心管数只,分别精密加入低、中、高的3个浓度绿原酸对照品溶液(30,480,1 920 μg・L-1)及咖啡酸对照品溶液(20,160,640 μg・L-1)各10 μL,再分别加入内标替硝唑溶液20 μL,水60 μL,旋涡1 min,于12 000 r・min-1离心5 min,进行LC-MS/MS分析,进样量5 μL,记录峰面积A1。除不加内标外,另按“血浆样品处理”项下操作提取空白血浆数管,挥干后同上操作,记录峰面积A2。A1和A2的比值(A2/A1×100%)即为介质效应ME(%)。绿原酸及咖啡酸血浆样品低、中、高3种浓度LC-MS/MS介质效应(n=3)分别为83、14%,86、32%,83、90%和86、79%,92、15%,88、24%,内标替硝唑介质效应(n=9)为82、53%。

3、7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大鼠单剂量(4 mL・kg-1)尾静脉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后绿原酸和咖啡酸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 2。所测数据使用DAS 1、0软件进行处理,主要药动学参数见表 1。由分析结果可知,绿原酸和咖啡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图2 大鼠体内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n=6)

Fig、2 Mean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s for chlorogenic acid and caffeic acid in rat plasma(n=6)

4 讨论

目前文献报道的中药复方制剂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大多为HPLC[11-13],且目前灯盏细辛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测定灯盏乙素和总咖啡酸酯[14-15],对于注射液中单

个酚酸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较少。

本实验采用LC-MS/MS测定血浆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浓度,提高了灵敏度。另外,本文对血样中酚酸类成分的提取方法进行了考察:甲醇沉淀、乙腈沉淀、乙酸乙酯提取、乙酸乙酯/乙醚(3∶1)提取,每个提取或沉淀条件考察了不同的酸化条件(加10,20,30,50,100 μL不同量的1 mol・L-1盐酸),结果发现50 μL 1mol・L-1盐酸酸化后乙酸乙酯的提取回收率高,无内源性物质干扰,重现性好。

苏美英等[16]静脉给予大鼠咖啡酸单体50 mg・kg-1后,咖啡酸单体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t1/2)为(0、45±0、05) h,体内驻留时间(MRT)为(0、24±0、06) h。本实验中大鼠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的剂量为4 mL・kg-1,若以咖啡酸含量计,咖啡酸的静脉给药剂量为540、4 μg・kg-1,而此时咖啡酸在大鼠体内的t1/2为(130、91±38、77) min,MRT为(198、74±18、45) min。本实验中咖啡酸的给药剂量远低于50 mg・kg-1,但是注射液中咖啡酸在大鼠体内的t1/2和MRT却明显高于单独给予咖啡酸单体。由此推测,灯盏细辛注射液中的某些成分与咖啡酸发生相互作用,延长了咖啡酸在大鼠体内的时间,但发生该现象的原因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 707、

[2] 孙汉董, 赵勤实、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灯盏细辛酚的研究与开发[J]、 化学进展, 2009, 21(1): 77、

[3] Park W H, Kim S H, Kim C H、 A new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inhibitor 3,4-dihydroxycinnamic acid (caffeic acid) from methanol extract of Euonymus alatus: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J]、 Toxicology, 2005, 207(3): 383、

[4] Jang D S, Yoo N H, Kim N H, et al、 3,5-Di-O-caffeoyl-epi-quinic acid from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Erigeron annuus inhibits protein glycation, aldose reductase, and cataractogenesis[J]、 Biol Pharm Bull, 2010, 33(2): 329、

[5] 段世廉, 唐生安, 秦楠, 等、 金鸡脚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10): 1402、

[6] Wang Y F, Hu L M, Liu Y N, et al、 A rapid method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jor constituents in dengzhanxixin injection by LC-DAD-ESI-MSn[J]、 Chromatographia, 2010, 71(9/10): 845、

[7] Hung T M, Na M, Thuong P T,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affeoyl quinic acid derivatives from the roots of Dipsacus asper Wall[J]、 J Ethnopharmacol, 2006, 108(2): 188、

[8] 黄勇, 何峰, 郑林, 等、 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异荭草素,野黄芩苷和木犀草苷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4): 529、

[9] 黄勇, 张治蓉, 郑林, 等、 UPLC-MS/MS研究注射用复方荭草中原儿茶酸、异荭草素和野黄芩苷的大鼠组织分布[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2): 3189、

[10] 姜岩, 张伟, 林秀艳, 等、 灯盏花素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3): 110、

[11] 张军, 居文政, 陈玟,等、 脉络宁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 24(4): 558、

[12] 李朝霞, 倪健, 方冠南, 等、 黄芩苷对绿原酸在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5(24): 3291、

[13] 沈熊, 梁健, 杨春欣, 等、 大鼠血浆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HPLC法测定[J]、中成药, 2012, 34(11): 2099、

[14] 李文军, 陶长戈, 彭成、 灯盏细辛注射液中灯盏花乙素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J]、 华西药学杂志, 2007, 22(5): 520、

[15] 李文军, 陶长戈, 彭成、 灯盏细辛注射液中总咖啡酸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7, 23(2): 26、

[16] 苏美英, 周婷婷, 周茂金、 咖啡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 中国药房, 2008, 19(16): 1220、

Study on determination of caffeic acid, chlorogenic acid in rat plasma and

their pharmacokinetics with LC-MS/MS

DAI Guo-liang1, MA Shi-tang1 , LIU Shi-jia2 , CHENG Xiao-gui1 , ZANG Yu-xin1 , JU Wen-zheng2* , TAN Heng-shan3

(1、 College of Pharmac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

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

3、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Area Command, Nanjing 210002, China)

[Abstract] To establish a LC-MS/MS method to determine caffeic acid, chlorogenic acid in rat plasma and study their pharmacokinetics in rats、 Six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intravenously injected with 4 mL・kg-1 of Dengzhanxixin injection, respectively、 Their drug plasma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LC-MS/MS, with tinidazole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y DAS 1、0、 The linear concentration ranges of caffeic acid, and chlorogenic acid were 2-128 μg・L-1 (r=0、998 1) and 3-384 μg・L-1 (r=0、998 7), respectively、 The methodological test showed conformance to the requirements、 The intraday and inter-day variable coefficients were both less than 10、0%, indicating that both of legitimate precise and accuracy wer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biological sample analysis、For caffeic acid,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 t1/2β, AUC0-t, and CL were (130、91±38、77) min, (4、89±0、96) mg・min・L-1 and (0、12±0、02) L・min-1・kg-1, respectively、 For chlorogenic acid,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 t1/2β, AUC0-t and CL were (49、38±8、85) min, (9、54±0、95) mg・min・L-1 and (0、09±0、003) L・min-1・kg-1, respectively、 The LC-MS/MS analysis method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was proved to be so accurate and sensitive that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caffeic acid and chlorogenic acid、

篇9

【摘要】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药生物碱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介绍其在体内的测定方法、及生物碱单体、有效部位及复方的药动学研究情况,同时指出了今后生物碱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生物碱; 分析方法; 药动学

Abstract:To retrieve,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literatures on the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alkaloid compound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nd to introduce the analytical method in vivo, the processes of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active alkaloids, extract and prescrip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 which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for the futur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r alkaloid compounds was pointed out.

Key words: Alkaloid; Analytical method; Pharmacokinetic

生物碱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如麻黄、贝母、黄连、乌头等都主要含有生物碱成分,在临床上已有很多应用。生物碱结构多样,实验证明其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消炎、止咳平喘,抗疟、抗心律失常、抗癌等,因此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近年来,随着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技术的发展,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药动学过程得到进一步的揭示,为生物碱类药物的筛选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数据。现将近年来生物碱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

在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药动学研究中,要对生物样品中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应该重视生物分析方法的确证,符合生物分析方法确证的指导原则[1]。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生物样品(包括血浆、尿、唾液等)含有大量的内源性物质,必须对样品进行适当预处理。

1.1 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生物样品测定前须进行样品预处理, 预处理是进行分析测定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预处理可以达到以下目的:①多数生物样品必须经过均匀化处理后才能测定;②排除内源性杂质和代谢物的干扰;③浓缩被测组份以满足仪器检测灵敏度的要求;④对呈结合状态的药物进行水解处理。

目前最常用的有液-液萃取和液-固萃取,后者又称为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将生物样品碱化后用甲醇、乙醇、乙腈等常见的蛋白沉淀试剂沉淀蛋白,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吹干复溶后进样。丁志平等[2]在测定盐酸小檗碱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时,将1 ml乙腈加入到0.5 ml血清中,超声振荡1 min,4 000 r·min-1离心15 min,取0.8 ml上清液于50℃减压挥干,残渣用0.4 ml流动相溶解,高速离心(14 000 r·min-1)10 min,取上清液50 μl进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6±2.89)%,(99.38±2.29)%和(98.92±2.34)%。沉淀蛋白直接进样虽方法简单,但需要沉淀试剂对样品和内标有较高的溶解度。张蕾等[3]测定大鼠灌胃给予三物黄芩汤后血浆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含量时,比较了氯仿、二氯甲烷-异丙醇(95∶5)和二氯甲烷-正己烷-异丙醇(100∶50∶5)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回收率,其中氯仿对待测物和内标的提取回收率较其他两种混合溶剂高而且稳定。SPE是近十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其具有快速分离,回收率、精密度均较好,无乳化现象等诸多优点,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Yu等[4]测定黄连中多种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血浆浓度时,将SPE小柱,用甲醇2 ml活化,1 ml去离子水洗去甲醇。精密吸取血浆样品0.1 ml,加至SPE小柱,先用1 ml去离子水冲洗,再分别用1 ml甲醇溶液洗脱2次,收集甲醇液,45℃氮气吹干,用100 μl流动相溶解残渣,高速离心后取10 μl进样。

1.2 检测方法目前药动学给药方式一般采用口服和静脉给药两种。静脉给药可以避免在胃肠道内的代谢和分解以及肝脏的首过效应,口服给药则不可避免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而且在胃肠道内的吸收还受到剂型和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进入体内血液循环的药量更低,导致样品的浓度低。如果要准确测定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应选择较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其中紫外检测器为HPLC最常用的检测器。徐晓月等[5]采用紫外检测器同时检测了大鼠血浆中士的宁、马钱子碱、士的宁氮氧化物和马钱子碱氮氧化物,检测限分别为0.262,0.250,0.290和0.257 ng·ml-1。Zhao等[6]在测定大鼠血浆中毒扁豆碱及其代谢产物氧化毒扁豆碱含量时采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限分别为10 ng·ml-1和25 ng·ml-1。除紫外检测器外,应用比较多的还有电化学和荧光检测器。梁新丽等[7]测定大鼠血浆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时采用荧光检测器,最低定量限为2.096 ng·ml-1。近年由于质谱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串联质谱技术广泛应用,其高灵敏度,专属性强和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在药动学研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Yu等[4]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测定了大鼠灌服黄连提取物后小檗碱、黄藤素、黄连碱、表小檗碱及药根碱体内血药浓度,其最低定量浓度均达到0.31 ng·ml-1。Wu等[8]采用LC-MS-MS测定志愿者静注后血浆中氧化苦参碱及其代谢物苦参碱的浓度,其中苦参碱定量限为0.2 ng·ml-1,氧化苦参碱定量限为0.5 ng·ml-1。

2 药动学研究

2.1 生物碱单体药动学研究生物活性成分是中药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其药动学研究方法与化学合成药物相似。从中药中发现具有药理活性的单体,研究其药动学规律,是新药创制的重要途径。

小檗碱为黄连、黄柏、三棵针或其他小檗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具有广谱抗菌、降低血压及扩张冠状动脉、抗胆碱酯酶作用。人口服0.4 g,30 min后,血中浓度为1 μg·ml-1左右,不易吸收。采用同位素标记法[9]对小檗碱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鼠静脉注射后,主要经尿排泄,粪排泄很少;胆汁中有较多放射性排泄,存在着肝肠循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苦参碱型生物碱均具有以苦参碱为代表的基本结构,属于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10]。目前对苦参碱型生物碱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槐果碱、槐胺碱、拉马宁碱等单一生物碱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Wu等[8]研究氧化苦参碱在人体内药动学规律,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及其体内代谢产物苦参碱分别符合二室及一室模型,静注给药后只有小部分氧化苦参碱转化为苦参碱。吴永江等[11]建立了一种液-质联用测定家兔血浆中槐定碱、槐果碱和苦参碱浓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槐定碱和槐果碱符合二室模型,而苦参碱则符合三室模型。

关附甲素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关白附子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活性单体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关附甲素能减慢心律,显著降低CaC12诱发的大鼠室颤发生率和死亡率,有稳定心肌细胞膜及阻断钠通道等电生理活性。犬静脉注射盐酸关附甲素的药-时曲线符合开放三室模型[12],与文献报道的人体内结果较为一致,但T1/2α和T1/2β值较人体内为长,说明盐酸关附甲素在两者的代谢有种属间差异。乌头碱是存在于乌头属多种植物中的一种双酯型剧毒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抗癫痫、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理活性,但因其具有强烈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安全系数小,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限制了对该化合物作为药用的进一步研究。Tazawat T等[13]采用酶联免疫法分析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表明按0.02 mg·kg-1剂量给大鼠静脉注射乌头碱,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

2.2 生物碱提取物(有效部位)及其制剂药动学生物碱提取物药动学研究报道有乌苏里藜芦碱、马钱子总碱、贝母总生物碱等,有关制剂的药动学研究有片剂、胶囊、固体自微乳、速释微球、滴丸、注射液、乳剂及脂质体等方面。

乌苏里藜芦碱为乌苏里藜芦根提取得到的总生物碱,近年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强的抗栓作用,在大鼠颈动脉点刺激模型中能明显延长血管栓塞时间(OT),显示很好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但其有效剂量仅μg级水平,有效血药浓度极低,通常化学测定法难以检测,故采用药理效应法以OT为指标,经效应-剂量-时间三维转换,得量-时曲线为二室模型[14]。马钱子为剧毒中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比较接近,临床常用其治疗一些慢性顽症且较长期地给患者服用。徐晓月等[5]用HPLC法研究马钱子砂烫炮制品中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结果显示大鼠静脉注射马钱子总碱后,其主要成分士的宁、马钱子碱、士的宁氮氧化物和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代谢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贝母生物碱是贝母中止咳平喘主要活性成分,现已被开发成多种制剂,曾令杰等[15]对大鼠静注伊犁贝母总生物碱后体内各生物碱代谢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西贝素苷消除快,符合一室模型,而其苷元西贝素的消除慢,符合两室模型,伊贝碱苷A的消除同样比西贝素快,符合一室模型。

朱锦秀等[16]比较磷酸川芎嗪滴丸剂与片剂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并用DAS2.0药动学程序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两者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室房室模型,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1±35.4)%,磷酸川芎嗪滴丸剂和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此外,羟基喜树碱固体自微乳和速释微球的结肠定位胶囊,汉防己甲素微球、苦参总碱注射液、氧化苦参碱生物黏附缓释片及三尖杉酯碱高、低包裹率脂质体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及体内分布亦有相继报道。

2.3 中药复方中生物碱药动学研究 由于中药方剂中有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方式极其复杂,因此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是中药药动学研究的难点。近年来,中药复方生物碱药动学研究逐渐增多。 麻黄汤中君药麻黄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基本可看成是麻黄药理作用的代表性成分,贺丰等[17]借助于GC-MS手段,用血药浓度法进行了中药复方麻黄汤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人体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从药动学角度研究中药复方配伍组方原则提供参考依据。补阳还五汤由黄芪、当归、赤芍、桃仁、川芎、红花、地龙7味中药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方中主要代表成分为黄芪甲苷、川芎嗪、红花苷、蛋白质和多糖等。贺福元等(《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补阳还五汤的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对大鼠静注补阳还五汤总方及总生物碱后药动学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两组方中川芎嗪药动学均为二室模型且药动学参数相近,但与单味川芎、纯品川芎嗪的药动学参数相差很大,提示中药复方配伍能改变有效成分或部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是中医回阳救逆的经典名方,具有强心、抗休克作用。李锐等[18]应用中医方药血药PK-PD模型,以乌头生物碱为指标成分,探讨四逆汤精制物药动学与药效动力学的相关性,揭示四逆汤的配伍规律。结果乌头碱在犬体内呈一级速度消除,具有开放一房室模型的特征,药动学参数K血与K效、T1/2血与T1/2效接近,具有药效产生快、作用维持时间较长的特点,反映出四逆汤“走而不守,守而不走”的特性。Zhang等[19]对18名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参附粉针剂后体内6种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体内浓度过低,无法检测,而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海帕乌头原碱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模型。

此外,黄连解毒汤、黄连与生地黄不同比例配伍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采用GC-FID测定健康志愿者含服速效救心丸后吸收入血浆成分川芎嗪,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分别给予复方川芎水提液在动脉血药时曲线上川芎嗪的双峰现象,对中药复方体内命运的特殊处置规律,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及证治药动学假说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3 分析与展望

3.1 生物碱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较单一生物碱类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数量相对较少,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大部分以HPLC测定血药浓度为主;由于生物碱进入体内含量低,血药浓度很难检测,这就需要更好的检测技术的出现。生物测定法方面,由于中药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不同药理效应指标测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往往不同,某一药理作用并不能代表全部药理作用的体内动态过程。因此,要采用多种方法、多指标的研究相结合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开展更深层次的生物碱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深入研究生物碱的体内动力学和代谢情况,对指导生物碱类物质的药物筛选和结构改造,从而寻找疗效更好的药物。

3.2 复方中生物碱药代动力学研究较薄弱生物碱药代动力学集中在单体研究,中药复方中生物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得较为薄弱。随着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各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对揭示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促进中药的剂型改革和新药研制,对中药的现代化及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进一步加强中药复方中生物碱药代动力学研究。

3.3 生物碱毒性限制了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生物碱结构多样,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明显的药理作用,部分生物碱既是生理活性物质,也是毒性物质。由于生物碱毒性给药剂量、化学检测方法灵敏度等问题,限制了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随着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质谱-质谱联用技术(MS-MS)、微透析-质谱联用技术等具有在线鉴别能力的定量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迅速推广,为开展具有微量性、多样性特点的中药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能够丰富毒性生物碱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综上所述,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合物,目前国内外对生物碱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含生物碱类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中动力学及代谢方面研究相对还很薄弱。因此, 有必要探索适宜中药方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和模式,加强对生物碱代谢方面的研究,对代谢物的结构、代谢途径及药理作用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阐明中药生物碱发挥疗效的真正物质基础,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的研发。

参考文献

[1] Shah VP, Midha KK,Findlay JW,et al.Bion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a revisit with a decade of progress[J].Pharm Res,2000,17(12):1551.

[2] 丁志平,林 力,郑晓鹤,等.不同粒径黄连粉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5):835.

[3] 张 蕾,王志伟,廉建伟,等.HP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J].药学学报,2008,43(8):843.

[4] Yu Sen, Pang Xiaoyan, Deng Yuanxiong,et al.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liquid chromato 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berberine, palmatine, coptisine,epiberberine and jatrorrhizine from Coptidis Rhizoma in rat plasma[J].Mass Spectrom,2007,268:30.

[5] 徐晓月,蔡宝昌,潘 扬,等.马钱子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学学报,2003 ,38(6) :4586.

[6] Bin Zhao , Shabbir M. Moochhala, Cheng Shu Chaw,et al.Simpl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hysostigmine and its metabolite eseroline in rat plasma:application to a pharmacokinetic study[J]. Chromatogr B, 2003,784:323.

[7] 梁新丽,廖正根,王光发,等.白芷提取物与延胡索总碱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9 ,44(6):645.

[8] Wu Xiao luan , Hang Tai jun,, Shen Jian ping,et al.Determin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oxymatrine and its metabolite matrine in human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 Pharmaceut Biomed Anal ,2006,41:918.

[9] Li Zejun, Wei Yu, Chu Taiwei, et al. Radioiodination, biodistribution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berberine in mice[J] .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2005,265(3 ):355.

[10] 张鹤鸣,徐今宁.苦参生物碱的分析方法和药动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18(21):1665.

[11] 吴永江,陈建军,程翼宇.液-质联用研究槐定碱、槐果碱和苦参碱在免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分析化学,2005,33(11):1627.

[12] 吴民淑,王广基,蔡晓辉,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犬血浆中盐酸关附甲素的血药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J].药学学报,2002,37(7):551.

[13] Tazawa T,Zhao HQ,Li Y, et al .A new enzyme immunoassay for aconitin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aconitine levels in plasma[J]. Biol.Pharm.Bull, 2003,26(9):1289.

[14] Han GZ, Li XY, Lu L, et al.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of Veratrum nigrum L.Varussurience Nakai alkaloids in rats[J]. Asian J Drug Metabolism &Pharmacokinetic, 2001,1(3):169.

[15] 曾令杰,林 鸽,李 萍. 伊贝母生物碱的HPLC分析及药动学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1):37.

[16] 朱锦秀,李见春,祝晓光,等. 磷酸川芎嗪滴丸和片剂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4):268.

[17] 贺 丰,罗佳波,陈飞龙,等. GC-MS法研究麻黄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的人体内过程[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5):336.

篇10

关键词:SU系列药物;人血清白蛋白;药效

【中图分类号】R1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21-01

人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能够与大多数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如药物等进行可逆的结合从而起到在体内的转运作用[1]。药物与白蛋白的亲合力大小直接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清除以及到达靶点的药物量而影响药效。如果一个药物在血浆中的蛋白键合率很高,会大大影响药物的释放,为了发挥其药效就必须增加服用量,这样除了费用昂贵外,提高药物剂量水平也必然会导致某些副作用产生[2]。过强的转运蛋白键合能力,甚至可能阻碍药物到达靶点位置。而与血清白蛋白亲合力较小的药物可能会具较低的剂量水平,且能提高其在体内的耐受性,但过小的亲合力又使转运携带的药物量太小。掌握了关于白蛋白-配基键合的详细结构信息后,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改变配基结构使白蛋白和配基小分子的接触减小,或只改变小分子的化学性质而不干扰蛋白键合能力,即以适当减少与HSA亲合力为出发点设计化合物。

本章我们采用docking和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SU-118及其系列化合物与H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和比较,对此系列降糖化合物结构与HSA亲合力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1实验部分

用SU-118及其类似物进行1N5U的ⅡA位置上的docking,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都采用cvff力场,选择的系综为正则系综(NVT系综),选定温度为298K,自动调温装置的类型选的是Nose,每一步计算的时间为1fs,一共运行600ps,最后得到平均势能值分别为SU-114是-26808.865kcal/mol,而SU-118是-26991.364kcal/mol。只运行单独的小分子SU-114的势能值为6.143kcal/mol,SU-118的势能值为45.328kcal/mol,单模拟1N5U的势能值为-27675.314kcal/mol。

其他同类药物在ⅡA位置进行了模拟:

2结果与讨论

分子动力学结果得到的能量值,SU-114的为-26808865 kcal/mol,要比SU-118的-26991.364kcal/mol要大很多,去除有小分子引起的能量差异,SU-114 docking后的势能比SU-118的高221.684kcal/mole,说明SU-114与HSA结合得不如SU-118与HSA结合的稳定,另外从DockingScore也可以看出SU-118比SU-114结合得更加好。

SU-114是用疏水基团-CH2CH(CH3)2取代-CH2C6H5,而疏水作用是稳定复合物的重要因素,增加疏水基团有利于药物与白蛋白的键合。例如SU-117就是用疏水性较小的-CH2CH=CH2代替SU-118中的-CH2C6H5,SU-114与HSA结合得就比SU-117更加稳定,从DockingScore就可以看出,SU-114得分比SU-117低。但是这里SU-118的模拟结果与这不符。

这里在讨论药物与HSA的键合时,没有考虑静电作用在药物与HSA的相互作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HSA含有许多碱性氨基酸,如组氨酸、精氨酸和N端氨基酸,在定义的ActiveSite pocket里就有几个这类氨基酸,这些碱性基团上的-NH3+ 显正电性,所以HSA易于与阴离子化合物发生静电作用[4],增加键合能力。为了设计更为有效的药物,我们建议应兼顾疏水与静电作用。另外药物中的作用基团,与HSA接触时距离不同,对键合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紧靠HSA的位置显得尤其重要,对它们的取代基改变会极大影响到与HSA的亲合力。

所以可以知道疏水作用不是结合稳定与否的唯一因素,虽然SU-114有疏水基团,但它与HSA结合得没有SU-118稳定。而药效SU-114比SU-118要弱,可见药效是否明显除与结合稳定与否有关,还和其它因素有关,并非结合得越稳定药效越差,但也不能否定结合能力引起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药物分子在ⅡA位置docking与在ⅢA位置docking的结果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该系列药物对ⅡA位置的亲和力远比对ⅢA位置要强。

SU这一系列化合物主要以疏水作用与血清白蛋白键合,合适的疏水基团,保证药物在HSA上有适中的亲合力,脲基上的取代基的亲脂性也不能太大,否则亲合力太大,会减少到达靶点的药物量而影响药效。所以增加一些极性取代基,适当降低药物与HSA亲合力,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药物设计,是以基于增加对靶分子亲合力的化合物结构设计方法的有效补充,为体外药物筛选提供一个简便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

[2]Vallner, J.J. J. Pharm. Sci.1977,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