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地商业化的解决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用地商业化的解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市政府也敏锐地注意到这一趋势,将目光放在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上,委托××财经大学进行《××市工业十大产品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的研究,着力研究××市的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前景与途径这一重要主题。为此,××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市政府参事室、经贸委共同组成了联合课题组,对十余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了调研。
一、工业园区在政府推动型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增量,往往布局在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的工业随着许多城区企业(主要是国有工业企业)的退城进郊进了园区,没有完全退城进郊的企业也纷纷在园区设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而园区又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多数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都在园区实现。
就单个开发区来说,××市的开发区在中西部地区是有优势的,但就总体而言,××的开发区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开发区产业结构相似,出现了诸多争客商、争资源、争政策等现象,这是产业结构相似必然导致的结果;二是各开发区的产业特色不够鲜明,产业集群在开发区这样的小区域中不集中,产业集群的益处在××的相关产业发展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三是由于区域内面临资源约束强,各个开发区主要以土地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招商,而这两方面又受到上级政府和有关法规的强有力约束,所以都深感资源约束带来了相当的发展困难;四是园区中政府下派的管理机构的定位问题,使它们经常陷入既非政府又非企业应付杂务的怪圈,对开发区长远的科学发展目标有所忽视。对其它区域的调研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
二、重塑招商主体,缓解招商资源约束
不断重塑招商主体,提高政务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减缓招商资源约束的一个重要方面。招商主体的重塑经历了从全民招商到专业化招商到招商公司商业化招商的变化过程。
起初,地方政府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将招商指标落实到各个政府部门甚至是民间部门,形成全民招商的格局,这是初始阶段的特点。随后,各地方政府逐步形成专业化招商趋势,成立相应的招商机构,但是各政府部门仍然有招商任务,这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园区管委会是专业化的招商机构,园区间的竞争表现为典型的招商竞争。在××市这种竞争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靠土地等资源竞价;二是园区间相互竞争,争夺投资主体;三是竞争的结果往往造成园区布局不够合理,影响甚至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在××市存在,在其它区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尤其是在先发展起来的区域中,工业在区域中空间布局的优化成了一个成本高昂又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在呼和浩特,招商主体也是园区,但是在市这一级政府中对园区的招商行为进行强有力的干预。第一就是对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进行总体规划;二是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县一级政府的涉及招商引资的税收收入分配,产值等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招商奖励的计算等方面进行协调,在政府招商体系内部形成一个比较和谐的机制,优化专业化的政府招商体系。
在广东中山、江苏苏州等地,成立专业化的招商公司,使招商主体从专业化走向商业化。这些公司或为民办,或是政府投入形成的比园区管委会更为专业化、商业化的招商主体。地方政府一方面对他们的招商行为进行指导与支持,如指导性的产业目录,对区域工业布局进行规划,为他们的招商基本业务所发生的费用提供支持,同时对成功的招商进行重奖。让招商公司成为政府引导区域产业布局的一个抓手,铸成了政府引导招商公司,招商公司引导潜在投资企业的格局。而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则努力做好行政管理、企业服务、政策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甚至与研究部门一道,深入研究和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上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科学地发展。
三、创新招商资源,提升政府推动型经济增长
在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各地方都自然地注意到了开发和使用区域中的自然资源和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生产能力来招商,以此推动本区域的经济增长。招商中第二个可用的资源就是相关的财政、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但是税收是政府的“钱袋子”,而且税收本身是受经济总量制约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先发展地区,它们区域内的可用于工业发展的土地资源已经相当紧张,这既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硬的约束,也成了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一个重要内在推动力。××市政府同样面临这些招商资源约束,积极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再开发是当务之急。
1、通过改善地域环境与园区自身建设提高土地资源的招商价值
以地招商几乎是所有的开发区在初始阶段的发经之路。在××这样的后发展地本文来源:文秘站 区,土地资源的约束目前仍然以外生为主,通常表现为上级政府的政策约束,如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用地九点八平方公里,实际用了二十七平方公里。几乎所有开发区都在为克服上级政府的约束,扩大自己的用地指标想办法。工业用地的外生约束是××市较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展地区在土地资源上的特色。
对土地资源约束的一个突破在于挖掘该区域的区位优势。苏州、昆山、杭州、无锡、南京,甚至包括合肥,都积极地进入上海经济圈。目前,××市政府在区域定位 上将自身定位在长、珠、闽三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这个定位是准确的,也是走出中部不发达区域定位的一个现实思路。在这一思路下,努力改善××区域内以及与相邻区域间的交通、物流条件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土地资源约束的第二个突破在于对本区域工业用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苏州在上个世纪的招商用地中,土地主要是以批租为主,到本世纪初开始,就主要以建标准厂房,向入园企业出租为主,到二oo四年,已经以建多层厂房为主。园区建设的主要投入放在园区的厂房建设上,已经建成标准厂房五千万平方米。这是创造性地解决土地紧缺、应对内生性的土地资源紧缺的可借鉴的办法。
2、在保持产业结构合理的同时保证产业链的延伸与配套,以商招商
目前,各地政府开发出来的推动经济增长的资源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会为相同的和相关的产业在一个区域中创造出一定的有利外部条件,如创造区域需求,培养特定产业发展需要的高、中、初级人力资源,创造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条件,形成配套的产业链等,这些一旦出现,就成为区域产业发展和再发展有用的资源。各地都在积极地形成自己的产业群,并在空间上优化它的配置。
产业集群的结构在一个区域中应该是大、中、小合理配置的。宁波的许多产业是寡头主导、多个中小企业并存的产业集群模式,这样中小企业进行配套,而大企业则积极地进行品牌开发和市场营销渠道建设。南京的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它现有的各支柱产业中,大体都是以大企业为主的,而相应的中小企业太少,这对其未来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制约。在南京,按规模排名的前六家企业就占了其工业总量的一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则占了全部工业产值的百分之九十八以上。这样的产业结构,使得南京的一些产业的成败集中在一两家大企业上,风险较大;同时,由于区域产业的发展也仅靠几家、甚至是一两家大企业的投入,必然会令其后续发展受到限制。这些是值得南京市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以商招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配套的形成。在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石化、电子等产业的配套产业本身成了一个重要的产业群,为机械制造业配套的模具与工业控制设备制造业也逐步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微电子业与软件业同步发展,共同形成一个软硬件配套发展的产业群。政府对这些产业的有意识地推动,为当地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工作一方面推动了相关的朝阳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为整个区域中工业信息化、现代化奠定产业基础。
比较而言,××地区的产业配套与产业链延伸、多产业的融合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市政府可借鉴其它区域的经验,以商招商,是一个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航空、现代造纸业这类产业中,一个产业只有一家企业,企业本身的发展也需要配套企业的生长,政府可以有意识地根据这些企业的需要来推动配套产业的发展。
3、充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以资源开发深化招商
资源的深加工所形成的生产能力必将形成相应的吸引投资的新一轮资源。呼和浩特凭借其煤炭资源吸引电力企业投资,尤其是吸引大唐发电集团的投资,同时发展区域内较小规模的电厂,将煤炭资源转化为电力这一重要的能源,这使它的电力价格仅为每千瓦时0.22元,这一极低价位的电力产品成为该市进一步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他们成功地吸引了一批大型的以电力成本为主要成本的企业,如以生物发酵为基本生产过程的青霉素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生产了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青霉素;吸引了中国铝业集团公司的大型电解铝项目。太原市的冶金占到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不锈钢生产能力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太原市充分利用其不锈钢生产能力,并运用不锈钢企业是国有企业这一优势,以不锈钢这一优势产品进行招商,建立了专门的不锈钢产业园,通过给入园的不锈钢精加工企业每吨不锈钢三千元的价格优惠,创造了新的招商机遇。
尽管××地区可以为现代工业进行产业化开发的自然资源比较有限,但是××省内有着丰富的金属、稀土资源,尤其是铜、钨等金属矿产的存贮,在全国占有相当的地位,可以用来支撑相关的产业发展。而相应的精加工则除了矿产资源本身之外,还需要刻意加强精加工所需要的技术力量、产业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形成××区别于省内其它金属矿产资源地区的招商优势,并且可以通过税收、土地或其它方面的优惠政策,将相应天然资源的精加工企业吸引到××来,形成相应的产业甚至是产业群。
4、建设区域产业创新体系,以产业创新能力招商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力量的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是区域中的产业创新体系,这种体系是区域政府用来推进其经济增长的另一种资源。南京在基础创新上的明显优势,由于历史因素该市有着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院士等高端人力资本。上海则在产业创新与基础创新能力的结合上富有优势,位于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开发园区在二oo五年从扶持医药产业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汇仁集团的科技公司投入一百万的创新资金,同时逐步加大对文化、软件等产业的积极投入。宁波、无锡等地政府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看成是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资金短缺、抵抗不了创新风险的问题,政府针对一些行业中的共性的技术,由政府补贴建设一些技术服务中心,使中小企业不需要在技术开发上有太大的投资。这种技术服务中心通常是市、县、乡镇三级政府一起办,也有一些是民营的。宁波的二十个大的产业集群中已经有十五个产业建立了这样的技术服务中心。
在××市,有一些产业创新能力正在形成,如高新区的软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在机制方面已经创立了高新区的博士后流动站、孵化器和创业园等;在校企合作方面典型的有××大学的焊接技术对江铃汽车制造的支持等。但总体而言,××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较弱,尤其是在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上,还比较零散,实力较上海、南京等城市也明显为弱,这对于××市的招商是不利的,需要政府予以重视。
5、发掘地方商业文化,以文化招商
篇2
关键词:3D打印;中国;问题
一、3D打印简介
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细胞组织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也被称为增材制造。在它出现之前,人类历史上使用的都是减材制造,也就是通过车、钳、刨、铣等方式将原料中不需要的部分去除掉,最后得到需要的成品。3D打印技术则是一种堆叠的生产方式,通过计算机指挥一个喷嘴一层一层喷出原材料进行叠加制造出产品。它与前者相比,有几个不可比拟的优点:首先是节省成本,有多少原材料用多少原材料,不会存在边角料的浪费现象;其次是智能控制,可以打印出任何形状甚至是人力无法完成的产品,从而也节省人工成本。对于最看重成本的工业社会,3D打印的出现无异于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二、3D打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D打印技术是我国制造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小的技术之一,甚至于在3D打印技术的研发上,我国在某些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制造大型零部件这一项,我国掌握的技术是全球最先进的。国内许多企业也致力于3D打印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之中。
但是,目前我国3D打印在产业化上与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从企业销售额方面看,欧洲国家的3D打印企业的销售额约为10亿元(人民币),美国3D打印企业营收约为30亿元,而中国的企业收入别说过亿元,过5000万元的企业都寥寥无几。从产业规模方面看,2012年全球3D打印行业的总产值是120-130亿元,中国为8-9亿元;2013年世界3D打印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中国约为20亿元。2014年中国3D打印的产值约为40亿元。预计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国内100亿元人民币。2020年前,3D打印技术将全面实现产业化。中国3D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快的。
中国极其看重3D打印的发展,政府对于将3D打印设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议作出重要批示。科技部也将3D打印编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2015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还举行“3D打印、数字制造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分论坛。
我国对3D打印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17年初步建立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技术创新体系,培育5至10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具有较强研发和应用能力的增材制造企业;并在全国形成一批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在政策措施上,国家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并支持3D打印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非金融企业债等融资工具。在3D打印的重点发展方向上,拟定了五大方向:一是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包括针对航空航天,核电、能源等机械零部件直接制造需求,研制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金属材料;二是非金属材料增材制造;三是医用材料增材制造,例如针对牙齿、假肢、手术导板、手术辅助器械等方面需求,开发医用外部矫形器械专用材料等;四是设计及工艺软件;五是增材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3D打印的市场规模较小,这是缺点也是机会,意味着其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的工作重心是开发3D打印的应用市场。工业3D打印的应用空间的扩大将会最为明显,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则最被看好。全社会范围内将会不断寻找大量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点。
三、3D打印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可供打印的材料有限,能够应用的行业也有限。虽然3D打印技术被《时代》周刊评为2014年25项年度最佳发明之一,但是目前技术的发展比材料的发展超前太多,3D打印只能做到使用PLA(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ABS树脂、橡胶、石膏、塑料、可粘结的粉末颗粒等进口材料,进口材料特别是金属受到国外市场控制,价格居高不下。
打印机水平尚未成熟,无法支持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打印的材料相当有限,所能支持的行业也受到限制。3D打印适用于进行一些小规模制造,特别是高端定制产品,如汽车零部件制造、医用器官制造、机械模型制造等。3D打印技术虽然先后进入了各大行业,?目前仅能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的基础制造方面有所应用,离高精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二)3D打印机器要求高,费用昂贵。3D打印技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复制物体的外在形态这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几乎任何静态的形状都可以被打印出来,但是动态捕捉以及清晰度始终是不尽如人意。对于资金相对雄厚的生产企业而言,这些问题在资金和技术的支撑下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对于普通家庭,它的费用超出承受能力。
3D打印技术的费用相对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而言是相当高昂的。全世界第一台3D打印机的售价为1.5美元,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大类3D打印机:第一种是个人型,体积较小,操作容易,要价1300-20000美元;第二种是专业型,要价20000-350000美元,主要使用者是工程技术人员,包括中小企业、大公司部门级的工程师、设计师;第三种是生产型,要价250000-950000美元,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领域。若要实现3D打印普及到大众,价格必须要下调,但在未达到规模经济之前,必定会与成本形成冲突。
(三)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条款缺失,存在道德风险隐患。知识产权是经济时代的亘古不变的热点。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在不断深化。3D打印技术避无可避也会涉及到这一问题,作为朝阳产业,缺乏对知识产权保护是最致命的打击。如何制定3D打印的法律法规用来保护知识产权,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否则就会出现泛滥的现象。
3D打印的素材不断扩大,目前比较有争议的比如头盖骨、心脏等器官的打印等话题无时无刻都在刺激人类的神经。打印的内容违反道德或者是违反道德但是不违法法律规律是很难界定的,社会舆论还需要很走很长的路、花很长时间才会形成对这些新生事物的热同感。
(四) 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正确的商业模式。3D打印适用于个性化与定制化生产,适合生产小规模和有特色的产品,这些特点也导致了国内整个3D行业尚处于一个整合度较低,比较无序的阶段。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研发力量不足。缺乏规模较大的企业起领导作用,这大大制约了3D打印在国内的大规模商业化进程。更致命的是,中国3D打印行业沿用了传统制造业商业模式,生产设备卖设备,先把设备生产出来、推销出去,而不是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做,生产和消费严重脱节。除此以外,3D打印的发展还要解决环境问题、人才培养问题等。
四、3D打印在我国发展的建议
3D打印技术已然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它在实现产业化和社会广泛应用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的3D打印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投入资金、减免税收、完善法制,还需要行业和企业进行改革,深化商业模式,抱团合作,形成产业集群,产生规模经济。为推动和促进中国3D打印发展,在此提出特以下几点建议:
(一) 政府方面,加大对3D打印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法的建设,构建良好的法律环境。融资方面,推动设立3D打印产业发展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首台套保险业务,建立支持3D打印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向3D打印领域倾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3D打印领域等。
税收方面,探索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如对消费者、使用者和对采购企业进行政府补贴和增值税抵扣,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知识产权方面,国内对3D打印行业的监管不足,3D打印技术已然打印出材料特殊且具有杀伤力的枪械,能够躲避电子探测器等安检设备,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再者,3D打印技术的便捷性和易传播性,使得各种有危害的山寨产品被生产并且流通,严重妨害公共安全,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凸显,所以我国宜及早制定3D打印技术相关法律,政府对3D打印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规范和保证3D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 行业方面,积极转变产业模式,抱团合作。目前,我国3D打印行业中的企业都还比较弱小,这种情况下要避免单打独斗,以免两败俱伤。3D打印行业中如果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管理成本、生产成本、推广成本、科研成本数额会是惊人的,这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初级发展阶段。3D打印行业应建立产业联盟,利用联盟的平台共享资源,集中打开应用市场。如通过产业联盟所有的会员企业可以抱团申报工业用地,争取一些相关的利好政策,以及人才基地、研究基地、商业配套中心、生产基地等。3D产业联盟还可以通过共享行业信息、市场信息以及技术信息,扶持所有会员企业。同时,产业联盟也可以组织会员进行定期管理交流,整个行业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并提升技术水平、共同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向社会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三) 企业方面,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我国的3D打印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且技术攻关主力军集中在高校,如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华中科大等。高校衍生出一系列优秀的3D打印企业,如北京殷华、武汉滨湖、陕西恒通等。但是,市场上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参与度比较低,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国外的情况却恰恰与我国相反。
3D打印企业应该依托于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建立产业创新联盟。高校进行基础研究,研究所专攻应用型研究,企业主致力于产品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此基础上,企业积极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中国3D打印行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只要把握发展机遇,政府充分发挥统筹调控的作用,通过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行业间抱团合作并形成集群效应,企业与高校通力合作,3D打印一定会让中国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竞争中占得鳌头。
参考文献:
篇3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大有可为
今后10~20年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农发行履行职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提供的《2010年中国发展报告》,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要由目前的46%提高到65%,约4亿农民工要转化为市民。可见,农发行大力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农民由分散居住向社区化集中居住方式转变,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根本举措之一就是把农民从几千年来分散的居住方式中集中起来,采取连片开发、集中开发等方式,向市、县城市郊区和中心城镇转移,在释放大量农用占地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以解决农民致富和持续增收的问题。以河南省为例,按照“向心布局、集群发展、两规衔接、五个层次”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总体规划要求,到2020年,仅郑汴一体化区域城镇人口就由目前的350万人发展到800万~1000万人,城镇化率要达到70%以上;全省每个县都要实现“四个一”目标:建设好一个产业集聚区、培育一个超百亿元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个人口规模超20万的城市和一个超10万人的中心镇。其中,新乡市已提出到2020年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全部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30个产业集聚区。该市2010年新增建房农户2.5万户,新增建筑面积450万平方米,需要投资37.4亿元,今后十年共需投资580多亿元。很显然,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仅靠地方财力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农业政策性银行介入支持。
农业生产由传统的家庭生产向产业化生产方式转变,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
居民居住向社区集中,为农业的规模化,即农业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创造了前提。按照“资产变股权、社员变股东”的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大大拓宽集约节约用地渠道,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后整理出来的土地,一方面按照占补平衡、略有增加的原则组织复耕,并进行高效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还可根据建设和发展需要,将一部分剩余土地通过置换调整为国有用地挂牌出让,用于城市建设。农业产业化带来了农业生产的深刻变化,也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业生产由简单粗放的生产向园区化生产方式转变,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需要改变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工业生产布局分散、资源消耗较大、乱排乱放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现状,通过设置产业集聚区或工业园区等形式,把这些企业集中在一起,走集约经营的路子。企业迁入园区后,将置换出的工业用地根据规划调整为商业用地或恢复为农业用地,一方面增加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对入驻园区的企业进行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由园区牵头为企业开拓市场、产品研发、人员管理等提供帮助和便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园区既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分工的现代企业孵化器,又是一个由各个功能企业构成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农业政策性银行既可发挥优势和职能作用,对园区内优质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大力支持,同时又为优化客户结构、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提供了新的机遇。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行为边界
就支持城乡统筹发展而言,农发行应将信贷支持重点放在具有明显公益性、非经营性,且难以依靠自身经营实现收支平衡的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放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上;以政府主导,实体承贷、预期收益权抵押为主要运作方式。也就是说,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或政策尺度:一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职能是配合政府解决市场失灵或弥补市场缺陷,尤其对城乡统筹中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项目,首先要列入政府规划、政府立项,项目建设和运营也必须由政府控制或主导。二是必须具有典型的公益性、非经营性特征,一般商业性银行和社会资金不愿投入而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又必须投入的项目,亦即重点扶持社会效益好,但自身效益低、投资周期长、资金回笼慢、风险较大的项目。三是必须围绕“农”字做文章,不打“球”,不与商业银行争“地盘”。应将大中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中的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民集中住房建设,以及县域城镇建设等作为主战场。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着力点
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是农业政策性银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信贷支持着力点而言,应主要围绕以下领域来展开:
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民住房建设。农村土地整治,主要支持农村土地整治复垦开发、农村村庄(含城中村)整治、土地收储整理开发等,农民集中住房建设,主要支持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与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支持农村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和农村能源建设。农村路网,重点支持农村(包括县域城镇、城市郊区)公路、水路、公路场站、码头建设等,农村电网,重点支持农村户户通工程、农村电气化工程、农村电网建设等;农村水网,重点支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等;农村信息网,重点支持农村邮政、电信、广播、电视、信息等网络建设;农村能源,重点支持水能、风能、热能、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生物质能等。
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生产基地开发与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等。
园区现代农业项目。重点支持迁入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的粮棉油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和骨干加工企业,非粮棉油农业产业化龙头和加工企业、农业物流体系建设、现代观光农业、农业小企业以及纳入农发行业务范围的其他涉农企业。
县域城镇建设。重点支持城镇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和环境设施、便民商业设施、农民集中住房改造工程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信贷支持方式
依据萨缪尔森公共品类型划分理论,政策性银行贷款本质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属性。由于公共品的供给可以采用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运作,因此可区分各种不同性质、类型的信贷公共品,将筹资主体和生产主体分离,把政策性贷款的生产交给政策性金融机构,由其提供政策性贷款产品。而政府只需要以出资者的身份,以提供补偿、政策支持、提供担保、让渡收益权等方式,向金融机构购买相关产品,以提高政策性贷款供给效率。
结合河南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农发行在支持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中近期应主要采取“收益权抵押型”信贷模式;待有关配套政策和补偿机制到位后,再实行“政策支持型”、“政府保障型”和“财政补偿型”等运作模式。
对政府主导的非经营性项目,主要以国有独资或控股规范的实体公司或事业法人作为承贷主体
实体公司承贷,实体公司建设。即贷款主体是政府认可的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承担项目建设的管理职责,并在借、贷、管、还各环节建立比较完备的管控机制,财务规范,内控到位。这类实体公司全面负责项目融资和建设等投融资工作,集融资和项目建设于一体。
项目公司承贷并负责建设。政府控股的实体公司只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一般不承接银行贷款。项目公司作为实体公司的全资或绝对控股的二级公司,全面负责项目融资和项目建设等投融资工作,贷款由二级项目公司具体承贷并负责监督使用和管理。
事业法人承贷并负责项目建设。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以土地储备中心或政府成立的土地整理中心作为承贷主体,用土地储备征作抵押或整理后土地的预期收益权作为质押。贷款主要用于土地整治以及农民住房集中建设等项目。河南省分行2011年以来已先后向5家土地储备中心审批发放贷款7.2亿元。
对政府主导、收益能够覆盖贷款本息的经营性项目,农发行可以直接向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提供贷款支持或采取银团贷款方式予以支持
以项目预期收益为基础的抵质押贷款方式。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市场杠杆,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的条件下,招标引入投融资主体,采取回购或授予特权许经营权、市场化经营方式(如BT、BOT),吸引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标的投融资主体以盈利为目的,以项目的预期收益为基础,或将项目预期收益权设为质押品,或用企业的其他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取得贷款,筹集资金后开始项目建设和运营。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委托代建贷款模式即类似于上述运作模式。由国家开发银行依托政府与受托方签订委托代建协议,受托方负责项目建设和投融资。在筹集资金时,受托方以应收项目资产回购款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项目建成后,政府通过分期回购方式收回,银行从回购资金中收回贷款本息。农发行也可借鉴这种运作模式,大胆创新,对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经营性公司发放抵质押贷款,实现信贷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多元化。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承贷的运作方式。比如,河南省长垣县支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向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省宏力集团有限公司贷款1.1亿元,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政策性资金支持”的模式,由河南省宏力集团公司负责承贷,集团公司的房地产作为抵押,还款来源主要是整理后产业集聚区土地预期收入返还和财政每年拨付的专项补助资金。同时,公司与当地政府签署土地预期收入返还和财政补助资金还款协议,按年度划拨到集团公司在农发行开设的账户上。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情况下大多数地方承贷主体选择困难的问题。
银团贷款方式。城乡统筹发展中资金需求庞大,受规模等条件限制,往往一家银行难以承受,选择银团贷款方式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最近,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发放农村道路建设中长期银团贷款50亿元,其中农发行贷款40亿元,以国家每年向河南拨付的补贴资金作为还款来源,既解决了承贷主体选择难的问题,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若干配套政策措施
完善外部配套政策
建立财政扶持机制。一是建议国家从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或国有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农业投资发展基金”,对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性贷款给予适当补贴,包括利差补贴、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形成的贷款损失补偿等。二是建立资本金补充和风险拨备机制。建议以2010年末的资本充足率为基数,由中央财政按不低于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一次性注资补足。如果中央财政一次性注资有困难,可以通过免征农发行所得税、账面利润全额转增或发行次级债券等方式补充资本金。三是完善风险拨备机制。建议提高农发行贷款风险拨备税前提取比例,由现行的1%提高到3%,以增强化解涉农贷款风险的能力。
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建议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给予税收减免或税收返还政策。同时,实行有别于商业银行的差别准备金政策,降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对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等新农村建设规模单独安排信贷计划。
建立适合农业政策性银行特点的监管体系。一是实行差别监管。对农发行开展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分开管理,分类监管。政策性贷款业务,主要监管其是否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商业性贷款业务,可参考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办法,把信贷风险防控放在首要位置。二是科学界定农发行的贷款分类标准。目前存在的焦点问题是对政策性贷款的分类标准上,监管部门与农发行是两个口径。应结合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和即将实施的十二级分类标准,把政府部门认定、本息有保证的政策性贷款,不管是否逾期,一律纳入正常贷款范畴,变两个口径为统一的单一口径,便于农发行考核和管理。
理顺并归并各类财政支农资金由农发行统一拨付。目前,我国中央级直接分配、管理农业财政资金的部门达9个之多。根据国务院赋予农发行“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职能要求,建议对中央和地方各类支农资金进行整合归并到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并由农业发展银行结算与拨付,以增强农发行的支农主导作用,加强对支农资金的监管。
抓紧出台农业政策性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抓紧出台(《农业政策性银行法》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条例》,使农发行业务经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建立外部激励约束机制。随着农发行支农力度尤其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的加大,建议国家对农发行建立有效的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围绕促进政府支农政策目标的实现、信贷资金安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银行经营业绩等方面,对农发行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同员工收入、费用安排等挂钩,并在财务费用的管理使用上借鉴商业银行收入费用率管理方式,逐步建立一个良性的费用约束机制,并赋予一定的自,以促进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调整内部管理措施
建立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机制。一是要高度重视与地方政府和财政、土地、规划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宣传解释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关政策要求,促请他们在项目规划、实施、承贷主体及信贷资金管理等方面与农发行密切配合,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二是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工作。对于清理整顿后保留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要促请政府增加公司资本金,形成现金流,产生净收益,使融资平台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公司。三是促请政府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偿还债务的基金,专户管理,以防止因项目收益无法如期实现或实现的收益不足等因素导致农发行信贷资金损失的情况发生。四是要不断改进客户营销和服务工作,主动介入项目规划编制、建设方案、融资方案制订等前期工作,积极培育优质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
完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办贷流程。要抓紧对现有办贷流程和信贷管理系统进行修改完善。尤其是要尽快在CM2006系统中增补新科目,增加新的管理模块,调整授权授信规定,减少办贷中间环节,加强上下级行和前、后台之间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办贷效率,推动新农村贷款业务顺利开展。同时,要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管理创新,探索“四荒地”抵押,土地储备证抵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让与农业土地经营权和承包权抵押的方式方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调整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贷款科目。具体思路为:一级科目应在“政策性贷款”项下设立“新农村建设贷款”科目,与“粮油贷款”和“棉花贷款”等科目平行。“新农村建设贷款”项下再设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开发贷款”、“农村土地储备整理贷款”、“农民集中住房建设贷款”、“县城城镇建设贷款”、“农业科技贷款”等二级科目。至于三级子科目的设置,可在现有基础上相对归并整理即可,个别可根据需要作一些补充完善。
篇4
[关键词] 宫崎骏系列电影;人生意义;电影的成功
一
能让商业电影有文艺电影的深刻性,能让动画电影有着勾人的情节,能让他的动画电影一直屹立在世界舞台的人,而且能用动画改变日趋冷漠的社会,温暖重压下的人心,能用最简单的人物诉说当今社会的人情冷暖。他,就是世界动画大师宫崎骏。
纯真而又善良的小姑娘几乎占据着宫崎骏所有电影的主要角色,电影里没有让人幸福的爱情,没有让人大为悲痛的情节突变。只有让人心里甜一下的微妙之变,哪怕这微妙的幸福感是历经种种磨难而得来的。在所有魔法的背后都是厚厚的爱、亲情的关怀、友情的关爱,还有青涩爱情中的甜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理解,这四种关系是宫崎骏电影里最明显也是最急于想要表达的情感。其次,宫崎骏系列电影还有大篇幅描写由于人类的人为性破坏而导致整个居住环境的巨变造成人与动物之间紧张的气氛,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比比皆是。
《天空之城》中人与人的情感沟通,两个单纯小朋友凌驾于亲情之上的友情,在人类贪婪和私欲之下最终会被纯净的思想所打败。这种情感的诉求基本上表现在他的每一部电影里,如《侧耳倾听》《猫的报恩》,现实与魔法的交替,情感不断地递进与上升。在日本这一弹丸岛国之地,为了生存每个日本公民的生活压力异常的大,人与人的交流量必然会逐渐减少,不会再出现邻里之间互相照应的场面,每个人都住在像鸽子窝一样的房子里,社会变得陌生,人与人变得陌生和冷淡,少了彼此的关怀与照顾。由于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用地和民用土地日趋增大,森林绿化面积逐年减少,直至变成完全工业化的城市。所以《百变狸猫》《幽灵公主》《寻找栖息所》《风之谷》等电影都重点反映人为设施在不断强加于森林绿化面积之后,人类以后的居住环境和动物生存之所何在,人类与动物如何能和谐生存,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生活环境等命题。
所有影片反映的纯真和美好都是日本民族共通的一个理想状态,人和事物简单化,没有争吵,没有贫富差距,只有日本大和民族留下的希望和美好。日本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动漫市场不管是在日本的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以宫崎骏为代表的动漫电影所表达的都是日本当代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情绪,在宫崎骏的电影中很难看到失望和绝望的情感,影片的基调不会定位于绝望,即使是在《百变狸猫》中看到了狸猫的无奈和绝望,但是影片只是点到为止,会以各种方法使困难得到解决,在悲伤中观众也得到心理的安慰,这就是宫崎骏的高明之处。他所有的电影把社会的种种问题点到为止,并不深刻地阐明,这也是宫崎骏为什么会做为当代社会的一剂良药,他教会你什么是良知,什么是万物和谐共处,什么是关心,什么是爱,爱的力量有多强大。这类似于医生把药方开出来至于病人按不按药方来治那是病人的事。他的电影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且没有太多的抱怨,没有太多的指责,这就是宫崎骏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包揽了从小到老的所有观众。
电影的基调基本上保持着轻松明快的风格,没有黑暗和阴郁的风格,没有丑陋的巫婆,即使有也会被富有爱心而善良的小主人公一拳击倒,再加上久石让的经典配乐,让每部电影的插曲成为经典,做为原声大碟而在市场上大卖。一个好的配乐就已经能使电影成功很多,再加上可爱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言简意赅的主题,这样就使电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宫崎骏的系列电影是紧紧抓住受众群体的内心,赢得大部分人的喜爱,他用日本长久以来的理想环境下的人文关怀通过电影转达给观众,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宣传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
二
尽管从宫崎骏的电影能很容易看出其浅显易懂的人文关怀主题,但如果具体到每部片子,也绝没有这么简单。他之所以被称之为动画界的“黑泽明”是因为其电影作品有共通的思想和对人性深刻的探讨。黑泽明有经典的《罗生门》,宫崎骏有巅峰之作《千与千寻》,二者的作品都渗透着复杂的人性和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千与千寻》荣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背景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人们对金钱、物质有着强烈的向往和控制欲。影片里的魔幻世界人被汤婆婆夺走姓名,让人找不到回家的路,这其实是宫崎骏在发达社会物质生活暴涨的时候,当物质夺走一个人自我的时候,如何能找回本我的讨论,这种找寻,其实也是自我和本我的一种讨论。在迷失自我的时候一定要记住真真实实存在的自我,不要丢掉本性中最善良的一面,要返璞归真。汤婆婆和钱婆婆两个人物角色分别代表着物质和朴素,在汤婆婆的世界里的人都是忘记本我,被物质夺取自我的人,自我的丢失造成物质世界里人性的贪婪和邪恶。河伯的肮脏是人类再生产对于环境不断地污染的暗示――经济发达之后没有洁净的小溪,没有一处森林,物质文明完全取代了非物质文明,人类在完全物质的世界里变成一只只贪婪的猪。人性本善的无脸男变成贪婪和邪恶、怒气的化身,失去了天生的善良和淳朴。这是一场心灵的净化,也是真实环境的净化。影片的深度讨论就在于告诫人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都要记住不要丢失本我,找回迷失的自我,回归母体。动物是人类进化的必要过程,动物有着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没有思想。在物质文明发达、金钱充斥社会的情况下,人往往会变成动物,不再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思考能力,除了具有原始的追求金钱的能力外没有交际能力,友情和亲情严重缺失。影片以千寻为主线,去探寻丢失的友情,去寻找淡漠的亲情,去学会如何感恩,这些情感是做为人必须要拥有的基本情感。然而人类的自我丢失如同把垃圾填满河流一样,没有公德之心。所以找寻这些感情和找回自我以及学会分享的过程需要人类自己去完成,没有人可以帮助。但在片子里千寻踏上找回父母的路其实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妥协,也有淡淡的一丝无奈。回到宫崎骏的主旋律上,每个人心里只要有厚厚的爱,就不会迷失掉自己,就能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当人类只拥有金钱的时候其实是什么都没有拥有。这也正是为什么《千与千寻》会成为宫崎骏复出之后最为成功之作的原因了。
现实中的科幻电影大师是库布里克,他可以构造美轮美奂的科幻场面,他可以让科幻和实际结合得没有一丝缝隙。而在动画界能将动画的科幻场面做到精致,做到气势磅礴的就只有宫崎骏。一部《风之谷》足以证明。《风之谷》的动物场面宏大,想象极其丰富。而影片的主题讨论颇为沉重:战争之后的灾害,找寻生命的新生和母体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三大主题讨论足以让人深思。就像之前宫崎骏的接班人高勋的《萤火虫之墓》以沉重的基调探讨战争和生命的意义。《风之谷》与《萤火虫之墓》最大的差异性就在于《风之谷》用讨论的方式稍显轻快地讨论沉重的话题。战争带来的直接灾害是生命的缺失,影片以坚决的声音抵制战争,人与人的战争,人与自然的战争,只要有战争,人就必然会有伤亡,所有的战争结果都是两败俱伤。而且影片对侵略提出决绝的抵制,没有侵略就没有战争,没有战争就不会有生命的缺失,人类要合理地利用大自然所给予的资源,不能以侵略的方式让自然资源严重缺失。在影片中,女主人公就是那个能带来新生生命的使者,其实影片探寻的也是另一种意义的母体回归,生命的死亡预示着新的生命的开始、新一代的孕育和繁殖。没有母体的回归,人类贪婪的心灵就得不到洗涤,就不会有悔改,就不会用自己无限广阔的胸怀来感怀世间人。影片倡导避免战争的爆发更多地体现在二战之后,大多数民众在战争中所受到的伤害和国家的损失,影片没有《千与千寻》的妥协,没有《百变狸猫》的无奈,它有一种坚决的态度。
影片指出变异的动物如果受到核污染之后会变异增大到原体的几百倍;人类的土地和大气被污染后,人类便没有适宜生存的地方,影片在反对战争的同时也坚决反对使用核武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宫崎骏系列电影恒久不变的中心主题,人类即使再强大也不能轻易更改自然规律。如果不遵守自然规律,过度地开采资源、滥用资源,食物链便被一层层地破坏掉,到那个时候就不是通过战争来抢占资源那么简单了。所以《风之谷》比前期的几部更多地表达了导演自己的意志倾向,人类的克制是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个本体做起。影片结尾,成群的王虫形成美丽又壮观的景象,人类要与自然示好,自然界也就会善待人类。《风之谷》较前期的片子来说有着商业片的规模,也有着文艺片的深刻,是具有代表性的对生命意义讨论的动画科幻片。
三
宫崎骏系列电影能在全球的动画市场经久不衰,有导演大量倾注的心血,有编剧注入的当代人类最需要的感情。在全球化的风暴之下,人类需要的不再是金钱欲望的满足,而是一种心理的平衡感。在忙碌和竞争压力之大的社会中需要的也是宫崎骏电影所要表达的一种母体回归的人生意义和思想感情。在好莱坞3D市场如此火爆之下,在各种类型的动漫电影产量之高之下,平面动画还能如此受人追捧,票房能一路长红,实属不易。3D电影是未来电影的一个趋势,一个大方向,能够保持原有的风格不受影响且成功地位不受干扰固然是好事,但是在好莱坞的3D狂轰滥炸下,考虑一下前进的道路,努力将美好的故事和传统美好的人文主义通过3D表达出来,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方式。
篇5
论文关键词:公园,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建议,郑州市
前言:城市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 随着绿地景观安全格局的提出,对公园绿地的研究也从单纯的规划设计层面上升到空间布局层面,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国土面积上,以最经济和最高效的景观格局,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与安全,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公园定义:“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3]结合郑州市公园绿地的现状,本文所研究的城市公园主要是指在郑州市建成区范围内,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的空间。包括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如城市公园、大型公共绿、街头绿地等,也包括城市周围具有游憩功能的开放性林带、郊野公园、野生动物园、风景名胜区等。
正文
1、影响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因素
1.1政府因素
政府是公园建设的决策者,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因素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行为方面,包括制定与公园绿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应用规划、地价、税收等手段,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影响因素,用以引导某些行业的位置分布。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加快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4]。
公园绿地的建设一般要与整个城市规划和建设相一致,是市政建设的一个很大方面。例如,上海市作为国内特大城市典范,根据其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上海市城乡一体化、各种绿地衔接合理、生态功能完善稳定的市域绿地系统[5]。上海市对公园绿地建设做出一个远景计划,按照公园服务半径和等级配置要求,规划到2010年,基本消除外环线内500m公共绿地服务盲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面积的不断扩大,全国大多城市都面临着绿地面积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矛盾,政府的调控要初步达到使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所形成的服务范围能覆盖城市建成区全部的居住用地
政府对公园绿地布局的调控还考虑公平性,要让市民平等地享受到各种开放性公共绿地,充分结合周边用地性质,明确公园绿地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公园绿地的建设促进区域环境质量的提升,提高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1.2地段因素
地价因地段等级的不同产生差异,这种现象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也越发的明显,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住宅时考虑其周边是否存在绿地或即将建设绿地,这种旺盛的需求带动了绿地周边房地产项目的大量开发,也使得其周边地价急剧提升,而且不可否认公园绿地的建设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
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逐步提高,使公园绿地的分布也要考虑地价因素。一般情况下,大面积的、功能较完善的公园绿地分布在高等级地段,主要体现了公园的生态效益;小面积的、绿地功能较单一的公园绿地分布在低等级地段,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公园绿地,更多的是柔和了城市硬质界面,柔化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来讲,地段等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城市公园的分布,首先,影响公园绿地的档次分布,高级别的、功能完善的公园绿地分布在高等级地段;其次,影响公园绿地的规模,占地面积较大的主题公园绿地一般都分布在建成区以外,分布在建成区以内的、城市中心区的都是占地面积较小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等等。
1.3人口因素
人口也是影响一定区域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公园绿地的分布要考虑公平性,考虑人均占有量的均衡性,所以公园绿地的分布密度以及规模都受到人口数量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社区附近是人口聚集的区域,是公园游憩绿地高密度布置的场所,这样,一方面保证社区居民方便的享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这些绿地充分发挥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近几年,对于城中村的改造不仅是对建筑的重新规划影响因素,绿地也是重点,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区域,也影响了一些小规模、功能单一的小型城市公园的分布。
1.4经济因素
公园绿地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投入使用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做保证,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充足的实力投资城市绿地建设,而经济实力不够的地区,这方面发展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相对较慢,而且质量较低。另外,中心城区较边缘郊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高,也是公园绿地聚集地区,各大综合型的公园及中小型的能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的公园绿地大多都分布于中心城区,比较而言,中心城区的社区游憩设施也更完善些。资金充裕,合理利用,才能建立科学的公园绿地体系,公园绿地的分布也就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给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
2、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为例具体分析
凭借着“绿城”的良好基础,郑州市政府与郑州市民正携手把郑州建设成为生态型的绿城,在城市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称号。郑州市的绿地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逐步加大了对绿地建设的投资。
图表1郑州市各区公园绿地总面积
各区的公园绿地面积如图1所示,将各区公园绿地面积扩大100后,按降序排列依次为郑东新区—金水区—中原区—管城区—二七区—高新区—经开区。其中郑东新区作为郑州市新规划的区域,有多条水系和大型公共绿地,要立足成为中原城市群与河南省的区级商业服务中心、城市级旅游休闲中心;同时依托龙子湖大学城,建设创新产业基地。为配合东区的全面发展,政府在公园绿地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目前主要是以大型、大中型和中型公园为主,例如郑州之林、红白花公园等等,改善了城市环境,而且更有利于郑汴一体化以及中原城市群的形成。排在第二位的是金水区,金水区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政府对其定位是,重点发展商贸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教育科研业等,作为新城区与老城区的结合部,土地资源有限,该区大型公园的建设没有较大的变化,例如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等,目前金水区的公园绿地建设除了保证绿地率之外,更注重生态绿地的建设,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逐步增长,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金水区以增加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等的方式“见缝插绿”影响因素,以增加绿地面积。接下来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原区,是郑州市早期的工业区,现结合工业用地和城中村的搬迁改造,建设新型居住区,充分利用西流湖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相应的绿地建设,绿地面积增长也较快;再次是惠济区、管城区、二七区,属于老城区范围,近20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老城区的开发强度日益加大,但城市绿地的建设却未能同步发展,再加上土地资源有限,新增公园很少,新建的广场、街旁绿地也是由原有的封闭绿地、苗圃改造而成,而且分布不均匀,所以公园绿地面积相对前面三个区较少;最后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级技术产业开发区,对郑州市向着综合型大都市的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工业建设虽然如火如荼,绿地建设却相对缓慢,绿地面积较少。
图表2 公园绿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相关图
关于公园绿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关系,如图表2所示,两条曲线表现出基本相同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其分析,相关系数为0.724,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其中,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郑东新区、经开区和高新区这六个区内,公园绿地面积的曲线图与土地总面积的曲线图走势完全相同,呈明显的正相关,公园绿地面积随着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的变化是相互的,为配合相应的区域建设而增加公园绿地面积,以满足城市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管城区、惠济区两个区,公园绿地面积的曲线图与土地总面积的曲线图与总体走势对比稍有不同,土地总面积相对于其他区较大,公园绿地面积却相对其他区的却较小,但总体是呈正相关的,分析原因,管城区位于郑州市东南向的城乡结合部,大多属于城市郊区,多耕地,并且建设用地发展快,能开发的土地几乎开发殆尽影响因素,忽视了对公园绿地的建设,所以公园绿地面积少,在曲线图中表现明显;惠济区位于郑州市北部,建设有三全、思念等优势食品企业,还有大型现代化商贸市场,在初期的规划建设中,注重了轻工业的发展,把对绿地的建设放在了次要位置,但因为有黄河风景名胜区、石佛公园等大型的城市公园,该区的公园绿地还是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图表3 公园绿地面积与人口相关图(2008年末)
表3表明郑州市各区公园绿地总面积以及各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与此区人口的相关关系,对数据分析后得出,公园绿地总面积与人口总数的相关系数是0.558,呈正相关,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人均绿地面积与人口总数的相关系数是-0.004,二者呈负相关。其中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和惠济区这5个区,表示公园绿地面积与人口总数的两条曲线走势较一致,说明金水区与二七区、中原区虽然位于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但相应的公园绿地建设也基本满足人口的需求。表现差异大的是郑东新区、经开区和高新区,郑东新区公园绿地面积较大,绿化水平相对更高,但因为是新区,入住的人口数少,所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就大;经开区的公园绿地面积小,人口少,二者数值接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处于一个中间值;而高新区相对于郑东新区,出现另一个极端现象,公园绿地总面积低于人口总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低于1,从人居环境的角度以及该区域未来的发展来看,对高新区的公园绿地建设投入需加大。
图4、公园绿地分布与地段等级的关系
图4表示的是城市地段等级对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影响,从图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类似郑州这样的大城市中,地段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公园的分布;其次,在等级较高的地段中,公园绿地以小面积的板块分散分布或者以大面积的板块零星分布,而且是以小规模的公园居多;大中等面积的公园绿地都分布在等级较低的地段中,是由于中心城区用于绿地建设的土地面积有限所致。
3、公园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各个方面对郑州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后,对公园绿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首先,公园绿地分布不均,不成系统;其次,城市公园的管理存在问题,绿地遭受破坏和侵占影响因素,体现在一是现有绿地维护管理不善而被侵占,二是规划的公园绿地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控制,用地性质被肆意改变,从而影响到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构架和城市的合理发展;再次,公园绿地的规划理念上存在偏差,影响了公园绿地使用功能的发挥,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对早年建成的绿地缺少不断的设计更新和管护完善,第二,近几年新建的公园绿地在设计上缺少为居民服务的意识,缺少对各阶层、各年龄段、各时间段使用者的使用特点的准确把握,铺装面积过大,真正意义上的绿地面积过小,无法满足居民多层次的休闲活动需求;最后,政府导向和设计师创造能力下降衰退,政府控制市场投资,过分强调利益回报,盲目的追求市场繁荣,不能有效提高设计层次[[7]。
4、完善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思路
4.1注重城市公园的更新
以城市更新的高度看待公园的更新,在更大意义上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公园的衰退机制与城市的衰退机制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只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互的制约性,但同时又互为发展的动力[8]。
城市公园在城市更新中发生功能的转变,在城市被全球化和商业化的情形下,城市公园正成为延续和展示城市独特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最具有可识别性的城市景观空间,这一独特的绿地空间,是人们有安全感、认同感,与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紧密联系。
城市公园在城市的更新中也发生形式和意境的更新,要体现浓厚的文化性。回归自然已成为了都市人的理想,那么公园形式和意境也需要反映这种理想,城市公园的形式要更多的体现实际功能,意境则应体现对文化景观的追求和对表现从破坏到恢复这一良性生态过程的追求,调动居民的参与性[9]。
4.2 强调布局上的公平性、效益性与可达性
公园绿地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公共绿地,需要强调的就是其公平性,要让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都能方便的享用到这些绿地;绿地的效益性体现在生态、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而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则应有重点地突出社会效益,在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同时,通过环境的改善带动周边地段的发展,以采取多种开发方式寻求绿地建设和城市用地经济产出的良性循环,把握好绿地建设的直接投入和绿地功能的关系[10];可达性指在系统构成的层面上,均衡布局,使居民从居住地点出行500米范围内可享受到公园绿地为其提供的游憩服务。在公园的设计上,结合周边环境,使之具有较高的吸纳力和包容性。
4.3公园绿地与附属绿地兼顾发展,布局网络化
结合城市的发展影响因素,预测未来城市公园可能出现的综合型问题,从而解决公园绿地总量少、分布不均等的问题,使公园绿地在城市中能更充分的发挥其生态效益。公园的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在整体布局上以综合型公园和带状公园为核心,串联街旁绿地、社区公园等小型斑块,形成具有点、线、面的网络化绿地系统。同时,考虑将一些单位的附属绿地作为公园绿地的补充,这类绿地绿化状况良好且数量、面积也较大,但是处于围合的或者封闭的状态,其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以此为契机,挖掘附属绿地的利用潜势。
4.4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合理化
城市公园的选址要考虑居民出行的最短距离,不仅要追求居民游憩出行费用最小,同时还要考虑所有居民都能均等的享受绿地权利的公平。在人群高密度区,要考虑是少数的大面积公园分布还是多数的小面积公园分布更合理,哪一种情况能得到最优的、最合理布局方案。在其他条件一定情况下的人群低密度区,可以考虑根据居民的平均移动距离来决定公园绿地的数量、规模与分布。
5、结语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的主体,同时也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公园的的建设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还应融入城市空间建设中。作为一种提供休闲服务的载体,在未来的建设中要控制城市公园的布局密度,合理安排城市公园在城市中的布局模式,并充分调动现有公园的承载能力,以满足更大范围的要求,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旭.深圳市城市公园特征及衍化研究[D].中山大学.2008
[2]田国行,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6,30-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T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方田红.上海公共游憩场所空间布局分析[J].太原大学学报,2006,(6)
[5]胡运骅.构筑上海城乡一体化的绿化体系[J].住宅绿化,2002,(3)
[6]张迎春.《基于生态绿地建设的房地产开发选址研究——以上海为例》[D].同济大学,2006,(1)
[7]郑丽蓉.现代城市公园发展的困境及其策略探讨——以上海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12,(21)
[8]阳建强.现代城市更新[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