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状况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状况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财务报表 财务状况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为了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必须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而这些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的,因此,上述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只有掌握企业财务报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正确评价企业过去、全面反映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
一、财务报表的概念及构成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杜献敏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和附注。其中,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二、阅读企业财务报表的技巧
企业财务报表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果报表使用者不了解报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往往无从下手;只有掌握报表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才能抓住重点,掌握报表内容的实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财务报表的阅读应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其次,阅读整套财务报表;最后,运用具体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简要分析。
1.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如果是年度财务报表,在阅读财务报表时,必须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因为,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的公正、独立、权威性的意见。仔细审阅审计报告,一方面可以了解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在会计核算上是否存在问题。从而使财务报表的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少走弯路。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种类型。其中,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四种类型。
一般而言,审计报告的类型不同,财务报表的反映信息的可靠程度也不相同。如果阅读的财务报表是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出具的标准审计报告或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说明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信赖度,财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比较真实、可靠。如果阅读的财务报表是经审计后出具的其他三种意见的审计报告,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应该受到高度质疑。
2.阅读整套财务报表
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分析之后,接着就应该细心研究整套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等其他信息资料。全面阅读整套财务报表是为了了解该企业的全貌和发展前景,为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一般而言,阅读财务报表可以采用以下基本步骤:
(1)认真阅读附注
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附注除了逐项阅读外,还应重点关注如下内容:
①企业的基本情况。通过了解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可以判断该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情景和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
②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某些经济业务有多种会计政策可供选择,而选择不同会计政策,可能极大地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样,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变动,而导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进行重大调整。因此,了解企业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有助于评估企业在不同期间或在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③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由于财务报表格式是由《企业会计准则》统一规定的,为了报表项目的统一和简洁,许多报表项目是由多个会计科目的金额合并、分析、抵减填列,因此,必须将报表中的数字同附注中的相关明细资料结合起来,相互参照,才能全面准确掌握企业的会计信息。
(2)核对报表内部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各种财务报表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报表内部各指标之间和各财务报表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形成一种在数量上可据以相互查考、核对的平衡相等的关系即“勾稽关系”。根据报表内部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可以了解报表项目之间、报表与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报表总体结构的认识,而且也能帮助阅读者发现报表的数字错误。
(3)了解报表所披露的信息
不同报表披露的信息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如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企业在某一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状况;它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有关资产分布、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而利润表综合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期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经营成果的形成情况;它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等等。只有了解每张报表披露的信息,才能结合阅读报表的目的,进一步深入分析。
(4)分析重要财务报表项目
报表使用者可以结合编表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阅读的目的确定报表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如确定资产负债表重点项目时,通常应考虑如下因素:该项目占用的资金数额较大,在企业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代表企业财务管理或经营管理的水平;该项目在会计核算或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容易产生问题,等等。如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项目,一般情况下是阅读资产负债表的重点项目。在阅读报表重点项目时,要结合附注中有关重点项目的明细资料进行分析。
3.运用具体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简要分析
在对财务报表基本内容阅读的基础上,还需要运用具体的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作出全面的判断,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1)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趋势分析法,了解报表项目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经济指标在数量上的比较,来揭示差异、找出问题的一种方法。在阅读财务报表时将每个项目本期实际数与上期实际数进行对比,找出其增减变化的金额、方向和幅度,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变化的性质,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比较分析法时,应注意进行对比的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
趋势分析法是将若干期财务会计报表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对比,揭示和预测企业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趋势分析法按所采用的基期数的不同分为定比和环比两种方法。定比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比率;环比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比率。采用定比能够明确地反映出有关项目和基期相比发生了多大的变化;采用环比能够明确地说明项目的发展变化速度。通过观察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比较各期的有关项目金额,分析某些指标的增减变动情况,考察有关财务指标的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2)计算一些基本的财务比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作出判断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两项指标之间的相对数,来确定财务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作为会计信息绝对数的补充说明,比率分析法有其特殊意义。在阅读财务报表时,根据报表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比率分析法,可以计算出许多有用的财务比率。如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计算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负债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等财务比率;利用利润表可以计算出营业利润率或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增长率等财务比率。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互结合还可以计算出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财务比率。这些财务比率可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以及企业的增长能力。采用比率分析法时,要注意比率指标中对比指标的计算口径要一致。另外应注意单一的比率不能充分说明问题,应将计算出来的比率与相关的比率进行对比分析,以作出正确的评价。
(3)通过特定的综合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作出总体评价
篇2
审计报告
XXXXX有限公司董事会:
我们接受委托,审计贵公司XX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及 该年度的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这些会计报表的真实性由贵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是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流程。
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XX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XX年12月31日地财务状况和该年度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其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会计师事务所(公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地址) 年 月 日
2. 由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
审计报告
XXXXX有限公司董事会:
我们接受委托,审计贵公司XX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及 该年度的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这些会计报表的真实性由贵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是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流程。
自20xx年1月后,股市大幅度下跌,贵公司所持短期投资股票,如在3月10日转帐,将导致570万元投资损失,这事项我们已在审计过程中提请贵公司予以关注。
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XX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XX年12月31日地财务状况和该年度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其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会计师事务所(公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地址) 年 月 日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格式
1. 因未调整事项而发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
XXXXX有限公司董事会:
我们接受委托,审计贵公司XX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及 该年度的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这些会计报表的真实性由贵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是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流程。
经审计我们发现贵公司XX公司12月份预付下年度广告费XX元,全部作为当月费用处理,我们认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预付的产品广告费,应作为待摊费用处理,但贵公司未接受我们的意见,该事项贵公司使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减少XX元,该年度利润表的流润总额,减少XX元。
我们认为,除存在本报告第二段所述预付产品广告费的会计处理不符合规定外,上述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XX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XX年12月31日地财务状况和该年度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其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会计师事务所(公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地址) 年 月 日
2. 因审计范围受到局部限制而发表意见
审计报告
XXXXX有限公司董事会:
我们接受委托,审计贵公司XX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及 该年度的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这些会计报表的真实性由贵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是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流程。
我们于XX年12月31日,接受贵公司委托进行审计,由于我们无法利用满意的审计程序,证实期初余额存货的数量和价值,因而期初存货的某些调整,而将影响该年度的流润总额。
我们认为,除存在本报告第二段,期初存货价值无法证实的影响外,上述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XX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XX年12月31日地财务状况和该年度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其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会计师事务所(公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地址) 年 月 日
否定性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
XXXXX有限公司董事会:
我们接受委托,审计贵公司XX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及 该年度的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这些会计报表的真实性由贵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是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流程。
经审计我们发现贵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未反映长期投资项目而将长期投资XX元,列其为其他应收款,我们认为这种会计处理方法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和《XX会计制度的规定》,我们提出调整意见,贵公司拒绝采纳。
我们认为,由于本报告第二段所述问题造成的重大影响,上述会计报表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XX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XX年12月31日地财务状况和该年度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其情况。
会计师事务所(公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地址) 年 月 日
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
XXXXX有限公司董事会:
我们接受委托对贵公司XX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及该年度的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审计。贵公司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为现金收入,但缺乏我们可以依赖的相关控制制度,我们无法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证实收入的完整性,因而不能获得真实性的证据。
由于本报告第一段所述原因,我们无法对上述会计报表整体审计发表意见。
会计师事务所(公章)
篇3
关键词:审计报告 发展 审计意见
一、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发展
1、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发展
民间审计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合伙企业,但真正有影响的发展却在英国和美国。1721年,英国会计师查尔斯.斯耐尔对南海公司出具审计报告,一般被认为是近代民间审计最早的由会计师呈送的审计报告。20世纪以前,民间审计报告的发展主要在英国。英国的审计报告主要受公司法的影响。
20世纪初,英国会计师将审计实务引入美国。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实务,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审计报告的出现,而且会计师经常出具描述性的长式报告。1917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会计师协会合作了名为“统一会计”的小册子,其中推荐的审计报告被称为第一份由权威性指南所推荐的审计报告。尽管它不是一份标准的审计报告,但它是AIA精心考虑的结果,并被当时许多公开出版物所广泛推荐。
2、加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发展
依据对现有资料的研究发现,1972年AICPA的SAS No.2 中,已包含对加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的规定。SAS No.2规定加说明段的事项有以下几种情况:(1)依赖其他审计师的意见;(2)同意偏离已颁布的会计准则;(3)强调某一事项。SAS No.2对加说明段事项规定较少,也没有明确规定加说明段的方式,当时实务界很少采用这种报告,因为它容易被曲解为保留意见的报告。
二、其他意见类型审计报告的发展
早期审计报告对审计意见的区分并不明确,而是将“会计缺陷”、审计程序或其他类似的限制,在审计报告中使用“鉴于”一词而加以保留,这样一来对有关问题严重程度的判断就留给了报告使用者。有些报告甚至包括一些审计人员对其所做工作的描述,而没有明确的表示他对财务报表所承担的责任。
1939年,审计程序委员会发表的SAP No.1介绍了一种新的意见形式——放弃发表意见。SAP No.1包含以下被许多文献所广泛引用的内容,即当注册会计师认为“例外事项”达到否定其意见的程度,或检查低于其认为所必要的范围,则不应该对财务报表是否在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公允反映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发表意见。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只能在审计报告中陈述其发现,如果可能,应陈述其不能发表意见的理由。
1954年,美国一般公认审计标准增加了最后一条报告标准,并初步确定了“否定意见”的可能性。经过几年讨论,1961年SAP N0.31对“否定意见”给予了正式的确定。SAP N0.31规定:“当违反一致性要求的会计原则或会计实务变更的影响是重要的,审计人员在其报告中,或者对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者对财务报表总体发表否定意见”。1962年,SAP N0.32又从更广泛的角度对否定意见加以定义,并确定了发表否定意见的标准。另外SAP N0.32还对“除外”和“鉴于”两种保留意见进行了明确的区分。
三、分片意见
分片意见是指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总体拒绝发表意见或持否定意见,而对财务报表某一部分持肯定意见。1947年SAP No.23介绍了一种新的意见类型——拒绝发表意见。由于“拒绝发表意见”对委托人来说是一种灾难。为补偿委托人对保护第三者利益的需要,1949年审计程序委员会对SAP No.23的一份解释性文章别提及了分片意见,并将其正式确认为一种审计报告类型。1961年SAP No.31介绍了“否定意见”后,分片意见又与“否定意见”一起使用。直到1971年,SAP No.46开始禁止分片意见与“拒绝发表意见”一起使用,1974年SAS No.2又对分片意见进行了全面禁止。
四、审计报告的国际化进程
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会计和审计准则趋于协调和统一。审计报告的国际协调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审计报告国际协调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1983年10月IAPC的《国际审计准则指南第13号》中,对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格式、审计依据及意见的方式和运用的术语等方面进行了规定。1989年和1994年又分别对ISA No.13进行了重新修订,1994年的修订主要以1988年美国SAS No.58及1993年英国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为基础。另外,IAPC发表的与审计报告有关的准则还包括ISA No.1、ISA No.24和ISA No.31等。不过IAPC提供的只是一些指导性的原则,而缺少必要的具体规定(如ISA No.13没有规定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的各种条件)。
欧盟和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对审计报告的国际协调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欧盟通过指令对欧盟各成员国的会计和审计活动产生了影响,其中与审计相关的有第4号和第8号指令。许多欧盟成员国都将第4号指令包括在本国的法律之中。IOSCO主要从证券发行和管理方面加强审计报告国际间的协调,并承认和支持IAPC所做的努力和贡献。IAPC在制定和修改审计准则时也充分考虑IOSCO的意见和建议。由于IOSCO在国际证券发行和管理方面所处的重要地位,其对国际审计准则的参与和支持在审计报告国际协调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参考文献:
篇4
,界关于审计目标的较多,实务中各国对审计目标的表述也不尽相同。
美国注册师协会公布的第一号《审计准则说明书》将财务报告审计的总体目标表述如下:“独立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实施一般检查的目标是对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原则、公允的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表达意见。”国际审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审计的目的在于使审计人员能够对财务报告编制中所确认的会计政策结构表示意见。英国公司法对审计目标的表述是,审计是对财务报告的独立检查,目的是对这些报表的反映是否真实和公允并符合相关法规表示意见。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规定,独立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各国都认为审计目标是要对财务报告发表意见,不同之处在于对财务报告的要求不同。是只强调报表反映的公允性,还是除公允性外,还要求真实性、合法性、一贯性?在这些要求中孰先孰后?笔者认为,审计目标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它是随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审计目标的确定,除受审计对象的制约以外,还取决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审计授权或委托者的要求,要反映生活对审计的客观需要。各种因素不同,审计目标的定位也就不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将审计目标定位于合法性、公允性更为恰当。
(一)财务报告审计的合法性目标
在审计目标时,必须重视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每个国家的审计都受到法律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各种原因,其影响的方面、方式和程度在不同国家却有所不同。世界法律制度可以分为两大法系:一种是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普通法法系,也叫英美法系;另一种是欧洲大陆法系。普通法系是以少量的成文法为基础,由法庭加以解释,并建立大量的判例法作为补充。判例法的目的在于为具体案例提供答案,而不是制定面向未来的一般规则。欧洲大陆法系则在法律中制定有详细的规划,法律结构包括基本原则和细则,从到体系包罗万象,自成一体,形式比较完整,内容广泛,法律条文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普通法系国家,主要依据传统和惯例对会计、审计进行规范,即使某些法律涉及对会计的要求,通常也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因此,这些国家一般是由民间机构制定相关准则。而在大陆 法系国家中,会计、审计准则受法律和政府的影响非常广。
我国的法律具有大陆法系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 会计、审计活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经济管理活动都处于 国家法律的管制之下,会计制度、审计准则等受法律的 影响非常深远。不仅通过《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会计法》等进行制约,在相关的法律里,如《公司法》、《证券法》中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因此,在财务报告审计中要特别强调合法性。
(二)财务报告审计的公允性目标
公允性既是一个会计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审计概念。关于“公允性”的含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审计准则说明书第5号》作过原则性说明,它认为公允性只有联系到公认会计准则才富有意义。审计师对公允性表示正面意见,意味着对财务报告具备下列特征所持的一种信念或信任:(1)所选择和运用的会计原则得到普遍接受;(2)会计原则切合实际;(3)财务报告,包括其注释的内容反映了影响使用、理解和揭示财务报告的重大事项;(4)财务报告中反映的信息已作合理分类、汇总,即详略得当;(5)财务报告在可接受限定范围内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之变化所作的表达反映了基本事实与交易。“可接受限定”是指财务报告允许的合理的和现实的限定。在美国,审计职业界将公允性审计目标与公认会计原则相联系。在我国,审计判断的依据则是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它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公允性目标下,审计工作就是验证被审计单位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它有关法规的程度。
由上述“公允性”概念解释我们可以看出:
1.“公允性”并不排斥“真实性”,“真实性”作为“公允性”的子目标更为恰当。
财务会计报告是以簿记系统加工生成的信息为基础,并按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一步予以加工,形成一级既可靠又相关的会计信息。信息的可靠性是指被确认的项目的信息是真实的、可验证的和不偏不倚的。这要求会计确认的资财、债务或其他事项的影响必须具有足够的真实性,基本上没有大的错误,而且在引导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上基本上不存在偏向。信息的相关性意味着该信息具有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并能及时提供。具有相关性的信息能够影响投资者和其他用户作出决策。随着经济的,公众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在可靠性的基础上,更强调相关性。因此,审计目标也由传统的“真实性”发展为现在的“公允性”。
公允性给了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空间和余地。企业的会计核算如果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它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则可以认为财务报告公允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之,则相反。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它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包括某一特定时间里可以接受的会计作法的惯例、规定和程序。因此,他们不仅只局限于权威性文告,还应包括在业务中通过共同使用而得以接受的具体做法。
在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财务会计法规中包含着许多会计估计,而会计估计合理与否决定了核算结果的合理性。如果不同会计人员对同一经济事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或在同一方法中选用不同的参数进行核算,就会带来核算结果的差异。例如,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价值评估并据以提取减值准备。是新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我们知道,一方面,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时,选用的评估方法不同、参数不同,会对评估价值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期末的贴面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折旧基数的选择和对净残值的估计。这就给审计人员的判断带来了困难。因此他们并不声明在可供选择的原则中,企业作了最好的选择,而是说企业作出的选择是可以被接受的。
可见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财务会计法规本身不具有精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能力,如果以“真实性”作为审计的一般目标显然不够全面,“真实性”作为“公允性”的子目标更为恰当。
2.公允性包含了会计信息充分揭示
公允性要求企业财务报告和其附注必须包括对重要财务信息的充分揭示。显然,要做到充分揭示,先要判定什么是重要财务信息。重要性的判断标准有两条-性质特殊和金额巨大。一般而言,如果某项信息会使信息使用者在知道前后作出不同的判断,那么这项信息就应该披露。随着经济发展,会计信息揭示充分与否的要求越来越详尽。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示财务报告余额,还包括许多附加注释和明细表,甚至包括了许多非财务性的资料;不仅包括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获知的信息,而且包括在会计期末之后出现并可能对包含在财务报告中的信息产生影响的那些信息。
在这些要求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披露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遵循的政策,包括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无形资产的摊销政策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希望了解的是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而引起的各项变化,而不是由于会计政策、方法的改变而造成的经济变化。如果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之间经常变来变去,那么各期财务报告就很难进行比较。因此,企业一旦决定采用某种会计政策、方法,它就应该对以后发生的具有相同特征的经济事项都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如果不同,应说明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允性”的含义中也包含了对“一贯性”的要求。因此,财务报告审计目标中没有必要再把“一贯性”作为总目标单独列出。
3.“公允性”一词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审计人员的责任不仅在于判断企业财务报告是否公允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还在于以自己的审计报告是否公允地反映审计的性质、范围和意见,防止审计报告阅读者产生误解。过去审计行业比较多的是站在专业的角度来理解审计报告,因此,在审计报告措辞方面往往忽视了上的严谨性,采用诸如“真实”、“准确”等容易引起审计报告使用者误解的词汇,为以后的法律纠纷埋下隐患。而使用“公允”。“重大”一类比较个性的词汇,既客观地反映了审计过程与审计判断,又不会妨碍报告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审计职业界所面临的审计风险,所以用“公允性”来表达审计目标更为恰当。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从审计自身的技术特点出发,还是从维护经济健康持续的需要出发,都应将审计目标定位于公允性。
二、不同审计主体的合法性与公允性目标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将审计目标定位于合法性和公允性后,我们就可以围绕二者来展开收集与评价审计证据的活动,并将结论反映到审计报告中。按审计主体不同,审计可以分为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随着审计授权或委托者的不同,审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不同,审计对象和范围也不相同,审计目标的侧重点也会随之变化。
1.国家审计的合法性与公允性
国家审计是由审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保证公共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地编制财务报告,保证最有效、最经济地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以期达到最大效用。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的重点放在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上,强调真实、合法和效益并重。我们认为,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经济监督,国家审计是在财政、税务、银行等监督的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经济监督,它虽不直接提供财务报告,却对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和信息系统提出要求,并且还要向政府行政、立法部门和公众反馈审计信息。由于国家审计的这种特殊性质,确定被审计方的经济活动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相一致,一直是国家审计的一项主要业务。在各国的国家审计准则中,都强调审计工作与法律、制度的一致性。因此在国家审计中合法性是第一位的,并且合法性的含义较一般财务报告审计更广泛。除了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家其它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外,还包括国家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只有在合法性的前提下,才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的公允性作出评价。
在国家审计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以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来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比如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就要对预算资金筹集、分配和管理全过程进行审计,特别要关注一些地区和部门只顾局部利益,违反规定乱开减收增支口子,违规减免税收,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忽视和损害国家整体利益的现象。在财经法纪审计中,更是通过监督检查被审计单位贯彻执行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情况和存在的,来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但是我国法制还不够健全,加上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又涌现出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原来的法律、法规可能不尽符合实际情况,因而出现一些合理不合法的事情。也存在一个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问题,应增加公允性审计目标。国家审计现行的真实性审计目标有一定的缺陷,不宜作为一般目标,可作为具体审计目标。在审计实践中,真实性与完整性是一对同时出生的“孪生姊妹”,缺一不可。如果只强调真实性目标,不强调完整性目标,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是不完整的。例如某企业为了特殊的需要,故意隐瞒不报一些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够说它提供的信息是虚假的、不真实的吗?因此,国家审计也应做到合法性和公允性的结合。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允性与合法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为保证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一方面审查受托人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另一方面审查社会责任报告是否公允地反映了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企业所有者。经营者、贷款者、供应商、政府部门、企业职工等等,相当广泛。他们或多或少都要借助于对财务信息的了解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同的审计报告使用者关注的报表信息可能大不相同。因此,审计判断的标准不能仅站在某类报告使用者的角度,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应体现公允性优先的特点。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不是专门为了发现违法行为。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评价和报告审计结果,充分关注可能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的违反法规行为。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评价依据中,会计准则和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权威性相当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许多新业务、新问题,企业对会计准则和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理解和运用就会出现分歧,甚至出现审计人员找不到判断依据外情况。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应体现公允性优先的特点。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现状;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指标分析。基本财务指标主要是根据三张会计报表为依据,通过比率分析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其指标包括盈利比率、偿债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反映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期间费用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中小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现金流量分析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评价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流动性分析是指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主要有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包括销售现金比率、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财务弹性分析是指中小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包括现金满足投资比率和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收益质量分析是指报告收益与中小企业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衡量收益质量的指标是现金营运指数。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注重财务指标分析,极少提到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这就给那些经营效益不好的单位管理者有机可乘。他们利用报表分析的不完善,大肆操纵利润,滥用关联方交易以及一些假销售手段等使本来亏损的中小企业变得利润丰富。所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必须扩展到审计报告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分析的需要,再以以前的分析体系分析现有的财务报告,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偏差,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所以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补充。
1.中小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1)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是指在中小企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流动资产,如果不实行科学的管理,就很容易形成陈年呆账、坏账给企中小企业造成损失。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列示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坏账政策,以便投资者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及财务状况。这样投资者可以分析应收款增加的原因、应收账款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
(2)中小企业的存货分析。通过财务报告附注可以清楚地看出存货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原材料存货增加,而产成品存货减少或略有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销售量较大,能产生较高毛利润;如果原材料存货减少,而产成品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衰退期,该产品正逐渐被新产品代替,或者这种产品生产过剩。这样的中小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转移新产品的生产。另外,通过财务报告附注还可了解到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如果存货计提的减值准备大,表明可收回金额比成本低很多,存货很可能过时或毁损。
(3)中小企业的营业外收支分析。营业外收支是指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支,属于非正常项目,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应注意是否排除这项非正常项目,这就得根据重要性原则,即相对于净利润的比例,比例较大即为重要,应排除。因为它是偶然性因素,不能长期给中小企业带来收益和损失,不排除就会影响分析结果。
(4)中小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规定,中小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定价政策、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关联交易披露最重要的是定价政策和交易金额。关联方为了操纵利润,经常通过关联方来达到某种目标的目的。
2.中小企业的补充财务指标分析
(1)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收现率。主营业务收现率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主营业务收入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此指标可以弥补销售现金比率的不足,当中小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业务量的增长销售现金比率一般都较低,但不是收益质量不够好,而是随业务量的增长,存货和应收项目自然增长的结果。该指标接近117%,说明中小企业产品销售形势看好,相对于购买者存在比较优势,或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合理,催账工作得力,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收回现金,保证生产经营顺畅周转,收益质量较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说明中小企业销售形势不佳,或可能存在不正常销售和舞弊的可能性,或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收账不力、收益质量较差。尤其在分析该指标时,还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应收账款及营业收入的变化越势,分析该指标在大于117%时,是否是由于中小企业近年来销售萎缩,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得到收回而形成的。
(2)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付现比。①主营业务付现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此指标可以反映中小企业现金支付能力,表明中小企业每发生1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实际支付的现金数额。如果该比率约为117%,说明主营业务成本基本是付现成本,中小企业没有因购货而形成对销货方的负债;如果比例大于117%,说明中小企业除了支付了当期主营业务成本以外,还偿付了前期拖欠的购货款,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用;如果比例远小于117%,说明存在赊购,对中小企业形成负债压力,可能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商誉。②净收益营运指数。净收益营运指数,是指经营净收益与全部净收益的比值。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净收益营运指数可以评价一个公司的收益质量。非经营收益多,收益质量就差。因为非经营收益的持续性差,非经营收益主要来源是资产的处置和证券交易收益。资产处置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业务,不反映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许多中小企业正是利用“资产置换”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通过证券交易获利靠的是运气。因此,非经营收益也是收益,但不能代表中小企业的收益“能力”。
(3)中小企业的审计报告分析。随着会计信息的复杂化,非专业人士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应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所审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根据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中的一种审计意见。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表明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遵循了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会计报表内容完整,表达清楚,无重要遗漏;报表项目的分类和编制方法符合规定要求,因而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无保留地表示满意,则会计报表使用者即可按照通常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进行。
二是如果审计意见是保留意见,则出具保留意见的原因(在审计报告的说明段)即成为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分析报表时必须予以重点关注。
三是如果出具的是否定意见,则说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者资金变动情况已被严重歪曲,表明会计报表不可信,会计报表使用者提高警惕,减少与此单位发生更多的经济关系,因为风险太高。
四是如果出具的是拒绝表示意见,往往是由于某些限制而未对某些重要事项取得证据,没有完成取证工作,此财务报告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最好与此中小企业少发生经济关系。
参考文献:
[1] 万齐: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7期.
[2] 陈洁:财务会计分析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第2期.
篇6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指标分析。基本财务指标主要是根据三张会计报表为依据,通过比率分析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其指标包括盈利比率、偿债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反映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期间费用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中小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现金流量分析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评价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流动性分析是指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主要有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包括销售现金比率、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财务弹性分析是指中小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包括现金满足投资比率和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收益质量分析是指报告收益与中小企业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衡量收益质量的指标是现金营运指数。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注重财务指标分析,极少提到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这就给那些经营效益不好的单位管理者有机可乘。他们利用报表分析的不完善,大肆操纵利润,滥用关联方交易以及一些假销售手段等使本来亏损的中小企业变得利润丰富。所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必须扩展到审计报告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分析的需要,再以以前的分析体系分析现有的财务报告,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偏差,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所以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补充。
(一)中小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1)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是指在中小企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流动资产,如果不实行科学的管理,就很容易形成陈年呆账、坏账给企中小企业造成损失。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列示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坏账政策,以便投资者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及财务状况。这样投资者可以分析应收款增加的原因、应收账款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
(2)中小企业的存货分析。通过财务报告附注可以清楚地看出存货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原材料存货增加,而产成品存货减少或略有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销售量较大,能产生较高毛利润;如果原材料存货减少,而产成品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衰退期,该产品正逐渐被新产品代替,或者这种产品生产过剩。这样的中小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转移新产品的生产。另外,通过财务报告附注还可了解到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如果存货计提的减值准备大,表明可收回金额比成本低很多,存货很可能过时或毁损。
(3)中小企业的营业外收支分析。营业外收支是指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支,属于非正常项目,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应注意是否排除这项非正常项目,这就得根据重要性原则,即相对于净利润的比例,比例较大即为重要,应排除。因为它是偶然性因素,不能长期给中小企业带来收益和损失,不排除就会影响分析结果。
(4)中小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规定,中小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定价政策、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关联交易披露最重要的是定价政策和交易金额。关联方为了操纵利润,经常通过关联方来达到某种目标的目的。
(二)中小企业的补充财务指标分析
(1)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收现率。主营业务收现率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主营业务收入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此指标可以弥补销售现金比率的不足,当中小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业务量的增长销售现金比率一般都较低,但不是收益质量不够好,而是随业务量的增长,存货和应收项目自然增长的结果。该指标接近117%,说明中小企业产品销售形势看好,相对于购买者存在比较优势,或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合理,催账工作得力,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收回现金,保证生产经营顺畅周转,收益质量较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说明中小企业销售形势不佳,或可能存在不正常销售和舞弊的可能性,或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收账不力、收益质量较差。尤其在分析该指标时,还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应收账款及营业收入的 变化越势,分析该指标在大于117%时,是否是由于中小企业近年来销售萎缩,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得到收回而形成的。
(2)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付现比。①主营业务付现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此指标可以反映中小企业现金支付能力,表明中小企业每发生1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实际支付的现金数额。如果该比率约为117%,说明主营业务成本基本是付现成本,中小企业没有因购货而形成对销货方的负债;如果比例大于117%,说明中小企业除了支付了当期主营业务成本以外,还偿付了前期拖欠的购货款,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用;如果比例远小于117%,说明存在赊购,对中小企业形成负债压力,可能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商誉。②净收益营运指数。净收益营运指数,是指经营净收益与全部净收益的比值。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净收益营运指数可以评价一个公司的收益质量。非经营收益多,收益质量就差。因为非经营收益的持续性差,非经营收益主要来源是资产的处置和证券交易收益。资产处置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业务,不反映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许多中小企业正是利用“资产置换”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通过证券交易获利靠的是运气。因此,非经营收益也是收益,但不能代表中小企业的收益“能力”。
(3)中小企业的审计报告分析。随着会计信息的复杂化,非专业人士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应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所审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根据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中的一种审计意见。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表明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遵循了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会计报表内容完整,表达清楚,无重要遗漏;报表项目的分类和编制方法符合规定要求,因而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无保留地表示满意,则会计报表使用者即可按照通常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进行。
二是如果审计意见是保留意见,则出具保留意见的原因(在审计报告的说明段)即成为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分析报表时必须予以重点关注。
篇7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财务报告风险 识别和防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民营企业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本力量有限,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正常常运转和发展。
目前国家已经把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并着力解决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计划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多举措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真正培养一批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民营企业。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大多实行家族式的管理,管理者缺乏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同时财务人员基本素质相对较低,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同时,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很清楚,其脑海中只有利润最大化的概念,因此其财务报告所体现的包括企业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等相关信息对债权人对其信用进行评估并不能形成足够的支持;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获取某些不当的经济利益,经常会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造成财务报告失真。从而使金融机构等对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保持谨慎态度。面对纷繁复杂的财务报告风险,财务报告使用者如何面对复杂情况,以评价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通过关注整体的经济及行业情况来发现是否存在虚构经济业务
整个行业不景气,行业内的企业普遍营业额减少,利润率降低,但是该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该公司可能存在维护公司对外良好形象,并保证融资渠道的畅通,通过虚构经济业务达到粉饰财务报告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业内类似企业经营实绩、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信息着手,来找出或排除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可能性。一般面对相同的经营环境,行业内企业业务发展趋势具有相似性,一旦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走势出现与业内企业其他较大背离的状况,需关注其收入及利润的真实性。
二、通过审计报告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真实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作为一个来自企业外部的持独立、客观、公正立场的第三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与合法性做出判断,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也由查错防弊发展到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逐步演变为对整个社会负责。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这种特征,一方面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鉴证职能;另一方面也使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权威性。故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来查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如果企业审计报告是无保留意见的,需要查看是都带强调事项段,以及该事项对于判断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至于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寻求企业对此作出的解释,并就解释的充分性、合理性、完整性做出相应的判断。
三、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分析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一)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其中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运营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相对充分的企业运营及财务状况的信息,众所周知,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者的职业道德,但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进行纵向(与企业以往年度指标值进行分析比较)或横向比较(与同行业或类似行业企业进行分析比较),就会发现人为操纵的财务舞弊行为都会使企业的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情况,或是明显超出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指标值,或有宏观环境周期明显不符等情况。
(二)会计科目余额异常分析
如果企业财务报告存在舞弊行为,其部分会计科目有可能出现异常情况,而且与部分相关联的会计科目存在勾稽上的逻辑不通状况。重点关注的会计科目有与收入成本结转相关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与非经常性损益有关的“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及与关联方及非关联方资金拆借有关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
(三)盈利质量分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评价其获利能力最终要落实到现金流入能力的保证上,即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来对企业的盈利质量进行客观分析。现金流量能够提供企业当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能够反映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现金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因而它所揭示的现金净流量比利润表揭示的净利润更客观、更充实,更能说明问题。如果我们通过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收益、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对比,就能从中发现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否存在虚假的情况。
四、会计报告附注中需关注事项
(一)是否存在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行为
企业为达到人为巨额调节重要财务数据的目的,往往会同时变更多种会计政策或方法。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或方法,是违背会计一贯性原则的。企业明知这一点,他们对运用会计政策或方法变更手法舞弊,会有两种态度:一是避重就轻,按规定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或者刻意渲染变更的合理性,或者对变更实情瞒天过海、含糊其辞以蒙混过关;二是装聋作哑,不按规定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静等“火眼金睛”识破,识不破赚一回,识破了认倒霉。具体调节利润的手段包括改变折旧计算方法,改变主要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降低坏帐准备计提比例、把收益性的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等,虚增资产的手段包括如改变期末存货的计价方式,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式,坏账损失的核算方式等。
(二)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舞弊行为
关联交易能够很大程度美化企业的财务数据,具体包括以下形式:关联购销。通过关联交易虚构收入和利润,提升企业营运能力。资金往来。通过关联方资金拆借改善企业现金流状况,并按约定的高额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以此虚增利润。费用分担。通过由关联方承担相关管理、运营费用,“帮助”上市公司提高利润。关于不合理的关联交易也是有迹可循,可重点关注年末关联方往来余额(包括应收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异常情况,以及关联交易价格标准是否参照公允价格。
(三)是否存在突击性重要资产转让行为
突击性的重要资产能够对财务状况改善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具体转让的重要资产包括土地、房产等,通过高估资产价格的方式迅速提高企业利润总额,并扩大权益资本规模,能够起到粉饰财务报告的作用。
总体来看,虚假财务报告不仅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而且也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通过一系列技术和手段,准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评估,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投资者、债权人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厦汉平.企业财务报告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3
[2]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运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43,68,164-173
[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葛家澍.反映经济真实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学习《会计法》的一点体会[J].会计研究,1999(12)
[5]李爽.舞弊检查[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5
[6]夏汉平.企业财务报告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8
1、审计范围
为准确反映目标公司的净资产和盈利状况,合理确认资产重组价格,一般应委托评估机构和审计机构对目标公司分别进行评估和审计。资产重组评估的目的主要是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确定目标公司某一评估基准日的资产价值;而资产重组审计并非只对目标公司净资产进行审计,收购方为全面评估目标公司,准确进行效益分析和收购成本估算,更看重的是目标公司近几年的经营情况和未来资产价值,所以往往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以便决策层作出正确判断。另外,上市公司根据证监会和沪深两地交易所的有关信息披露规定,在资产重组中应披露目标公司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和上一年度的损益表(利润表)。因此,资产重组审计的范围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2、审计的会计制度基准
资产重组从目标公司性质上可划分为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和非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我国目前除股份有限公司与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外,其他企业执行的仍是行业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执行不同会计制度对企业净资产及盈利水平的计算影响较大。如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开办费从开始生产经营次月起按五年摊销,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开办费应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计入损益;行业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各项资产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当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出现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减值准备;另外,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行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额占被投资企业有表决权资本总额50%或50%以上时采用权益法核算,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额占被投资企业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时采用权益法核算。因各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一致,如果收购方为股份有限公司,而目标公司是非股份有限公司或外商投资企业,那么就必须明确审计的会计制度基准是目标公司原执行的会计制度,还是按收购企业的要求改为《企业会计制度》。实务中一般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按目标公司原执行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审计。该种观点认为企业所执行的会计政策一般由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所制定,当一个公司拟收购目标公司原股东所持公司股权或目标公司通过吸收股份,使拟收购方成为目标公司控制方时,收购成功与否尚不得知,故对目标公司应按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另外,收购方在受让国有股权时,按有关规定,目标公司要提供上一年度的审计报告、会计报表及最近一期的审计报告、会计报表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故采用目标公司原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进行审计较妥。
第二种做法:按拟收购方所执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进行审计。该种观点认为按财政部有关合并会计报表规定,若收购成功,目标公司将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有关规定执行拟收购方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同时拟收购方在作投资战略决策、分析收购成本和收购效益时,若按目标公司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由于与拟收购方执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一致,致使决策难度较大、甚至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应按照拟收购企业执行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进行审计,以便收购方进行相关的经济决策;若收购成功,则可及时准确地计算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目标公司也能及时按收购方的会计政策进行调账,不会造成重复的工作量。另外,在进行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重组审计时,为公允反映合并各方的净资产和财务状况,公平计算合并后各方股权结构,也需要一致的会计政策。该方法也是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审计所采用的方法。
上述两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资产重组审计应采用的会计制度基准问题。第一种方法能真实反映目标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符合真实性与客观性原则,也符合国家对国有股转让的有关规定,但是若收购方收购成功,使目标公司成为收购方的控股子公司,则与按收购方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计算的净资产及盈利水平相比,可能会出现巨额差异,不利于收购方作出正确决策。第二种方法有利于收购方对收购目标公司股权的决策,能提供收购方采用的会计制度基准所要求的有关财务数据,但是该方法与目标公司现行会计政策不一致,有擅自变更会计政策之嫌,是一种特定假设条件下的审计,不能真实反映目标公司原始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笔者认为,审计的会计制度基准应与委托审计的目的相配套,在资产重组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时,应根据资产重组形式建议委托方明确审计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基准。对收购股权或单方增资后达到控制程度、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资产重组审计,应建议按收购方会计制度基准进行审计并出具特定用途的专项审计报告。对收购方收购投资者股权或目标公司增资吸收新股东但未达到控制程度、受让国有股权的审计,应建议按目标公司原执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二、资产重组委托审计的主体及目的
重组目的不同,资产重组形式也各不相同。资产重组形式一般有控股兼并、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参股投资等。股权收购实质上是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原股东的股权转让行为,股权出让方与受让方为了解目标公司的资产、负债及盈利水平,合理确定转让价格,委托注册会计师对目标公司进行审计,因此,其委托审计的主体应为股权收购方与转让方,并不一定是目标公司董事会;因目标公司原股东单方增资或目标公司吸收新股东,为计算新的出资价格而对目标公司进行的审计,其委托审计的主体应当为目标公司的董事会;为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而对合并各方进行的审计,其目的主要是为合理确认合并各方净资产,作为计算合并各方原股东在新公司中股权结构的依据,所以其委托主体应为各合并主体董事会。
三、资产重组的审计方法
由于资产重组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年报审计,因此,在审计中应结合委托方确定的会计制度基准进行审计,在审计前期应在业务约定书中与委托方明确审计应采用的会计制度基准。在按收购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目标公司进行审计时,由于与目标公司原会计制度基准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在一般年报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会计政策调整的审计,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模拟追溯调整。
四、审计报告形式
综上所述,资产重组审计应采用的会计基础基准和审计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年报审计,其审计报告形式应是专项审计报告形式。
1、收件人:资产重组审计收件人一般应为拟收购方与出让方;若收购方受让国有股权对目标公司达到控制程度、收购股权或目标公司增资吸收新股东未达到控制程度的,则审计报告收件人一般应为目标公司董事会。
2、因资产重组的审计报告是特殊目的审计报告,故在报告引言段应说明已审计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以及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并在意见段中说明所审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按该基础进行公允表达。
3、应在报告的说明段说明报告的用途、使用责任,专项报告仅供委托方可能实行股权转让(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参考用,不应用作其他用途,因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后果,与执行本专项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无关。
五、资产重组的会计报表及附注
篇9
【关键词】 财务状况;财务指标;审计意见;因子分析
一、引言
企业的财务状况一直是各个利益主体关注的重点,然而,对于许多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他们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不能准确鉴别财务信息质量的高低。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第三人”,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类型为各方利益相关者所重视,并能对其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审计意见一般分为两大类: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其中,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指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包括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加强调说明段、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那么,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财务报告是否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相关性呢?Chen和Church(1992);Louwers(1998)研究得出审计师变更,上市公司危机程度严重,上市公司危机显性化时,审计师不仅比较容易察觉公司持续经营危机,而且相对容易说服客户从而出具“非标”意见。朱小平、余谦(2003)研究发现资产规模、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比率与公司收到非标准类型审计意见的概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项目占总资产比例的变化量与公司收到非标准类型审计意见的概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方军雄等(2004)研究表明,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十分关注客户的风险程度,越是出现亏损,资产负债率和股东占款比重越高,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康艳利等(2009)实证研究发现,净资产收益率和现金再投资比率对审计意见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权益乘数对审计意见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已有研究都是采用几个不同的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等代表公司财务状况,研究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但是代表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指标有很多,单独采用某几个指标作为变量,并不能全面代表企业财务状况,而且财务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强,信息重叠比较严重,多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会造成模型的多重共线,不利于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因子分析将众多彼此相关的财务指标变量转换成几个彼此不相关的综合因子,可以有效克服指标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问题,不仅大大减少了变量的个数,而且尽可能地保留原始指标的财务信息。本文基于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财务状况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首先从代表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中初步选取了13个财务指标作为原始指标,然后分别提取公共因子,最后建立这些因子与审计意见之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现代风险导向型审计理论下,注册会计师要确保审计质量必须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如果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财务报表能够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那么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比较小,管理者粉饰报表的动机较小,注册会计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可以将检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那么审计风险较低,财务报告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的可能性越大。相反,如果公司财务状况较差,那么管理者面临的业绩评价、融资、监管、税收等方面的压力相对较大,进行利润操纵和粉饰报表的动机越大,那么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就比较大,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的时候面临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作为理性人的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对财务报告出具非标准类型的审计意见来降低自身的审计风险和可能带来的诉讼成本。
财务指标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体现,一般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四个方面。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分别提出财务状况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假设。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资金周转及资产利用效率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和资产的运用能力。企业营运能力较好说明管理层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资产运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较低;当企业的营运能力不佳时,其正常的持续经营能力也就值得怀疑,从而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注册会计师基于成本收益原则权衡后,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故假设:
H1:营运能力指标与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正相关。
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它的强弱是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应有的经营策略,通过负债经营可以弥补企业自有资金的不足,还可以用借贷资金来实现盈利。但是,如果企业资金来源中债务比例过大,面临的偿债压力较大,则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和持续经营。因而,当企业偿债能力较差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不佳,偿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差,企业违反债务契约的可能性增加,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越大,被注册会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故假设:
H2:偿债能力指标与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正相关。
企业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等。通过对企业发展能力分析,可以考察企业通过逐年收益增加或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从而扩大经营的能力。企业发展能力越好,说明企业财务状况越好,应付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强,因而财务报表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故假设:
H3:发展能力指标与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正相关。
盈利能力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盈利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缩,是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的重要保证。在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佳时,管理层面临被处罚或者融资等压力,有可能存在虚增利润的行为,影响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因而财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故假设:
H4:盈利能力指标与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正相关。
此外,上期审计意见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期审计意见的类型,上期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的企业本期更易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故假设:
H5:上期审计意见类型与本期审计意见类型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与模型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9年深沪两市A股市场证监会分类为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剔除了ST公司、*ST公司、数据不全的公司,总共75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所用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Wind数据库。数据处理运用Excel 2003和SPSS Statistics16.0统计软件。
(二)因子分析
1.财务指标选取
首先,从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入手,从中挑选出13个财务指标作为因子分析的原始指标并编号,见表1。
2.考察财务指标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
首先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判断所选取的财务指标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公共因子。由表2,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4.925E3,相应的概率P值Sig.=0.000,说明检验结果可以作因子分析。KMO值为0.704,说明各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根据Kaiser给出的KOM度量标准可知,所选取的财务指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提取公共因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X1、X2、X3中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公共因子,方差贡献率为46.423%,将这个因子命名为F1(见表3),并将因子得分保存到SPSS中(见表4)。用同样的方法分别从X4、X5、X6中提取因子F2,从X7、X8、X9中提取因子F3,从X10、X11、X12、X13中提取因子F4。
4.因子命名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见表5)可以说明所提取的各因子在各财务指标变量上的载荷,即影响程度。从表中可以看出:存货周转率X2、流动资产周转率X3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F1可解释为营运能力因子。流动比率X4、息税前利润债务比X5、现金比率X6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F2可解释为偿债能力因子。资本积累率X8、总资产增长率X9在第三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F3可解释为发展能力因子。总资产净利率X11、投入资本回报率X13在第四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F4可解释为盈利能力因子。
(三)变量定义及模型设计
1.被解释变量:本期审计意见类型OPN。标准无保留意见取1,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取0。其中,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包括无保留意见加强调说明段、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2.解释变量:代表企业财务状况四个因子F1、F2、F3、F4。
3.控制变量:上期审计意见类型PREOPN。标准无保留意见取1,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取0。
4.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
OPN=β1F1+β2F2+β3F3+β4F4+PREOPN+ε
其中,F1、F2、F3、F4代表从选取的原始变量中提取的各个财务因子,β1、β2 、β3 、β4代表各个因子的回归系数,PREOPN代表上期审计意见类型,ε为随机误差项。
四、研究结论及局限
从方程的回归结果来看,拟合优度为0.453(见表6),说明模型对变量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从回归结果来看(见表7),上期审计意见类型PREOPN的回归系数最大,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从而证明了假设H5,即上期审计意见类型对本期审计意见类型有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上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在本期可能仍然存在影响上年审计意见类型的重大事项,从而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报告。
盈利能力因子F4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从而证明了假设H4,即盈利能力与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正相关。这表明代表盈利能力的指标总资产净利率、投入资本回报率越大,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越有可能收到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
营运能力因子F1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营运能力越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营运能力因子由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提取得来。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营运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回归结果与预期相反,可能是由于企业出于粉饰报表的目的虚增收入,导致这些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分子偏大,指标偏高,从而使得各项资产的营运状况比实际情况偏好。
偿债能力指标因子F2与发展能力指标因子F3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不显著,没有通过检验,不具有研究意义。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企业财务状况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提取的因子能够反映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有效削减了变量个数,克服了财务指标之间信息的高度相关和重叠问题。但是,由于在选取财务指标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人为因素,以及没有对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非财务因素进行控制,因此本文在实证检验部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得出更加全面、客观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 陈丽蓉,潘芹.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0(9):68-70.
[2] 朱小平,余谦.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的实证检验[J].中国会计评论,2003(7):29-48.
[3] 方军雄,洪剑峭,李若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启示 [J].审计研究,2004(6):38-46.
篇10
自1975年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受托为联邦政府编制首份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之后的20年里,美国财政部一直试编联邦政府财务报告,但一直不接受审计。直至FASAB创立并系列联邦政府会计准则,联邦政府整体及其各组成部门才从1997年开始正式依据FASAB制定的准则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并接受审计。基本程序是,先由各联邦部门向财政部和OMB报送经各部门内审机构(内审机构有时将审计工作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再由财政部会同OMB依据各部门提交的财务报告,采用FASAB准则规定的合并方法编制联邦政府整体的年度财务报告;联邦政府整体的年度财务报告经GAO审计后对外公布。
公开的联邦政府整体年度财务报告以财务报表为主体,还包括财务报表附注、管理当局讨论与分析、国民指南、必要补充信息、反映受托责任的补充信息以及GAO审计报告等。其中,财务报表接受GAO审计,包括资产负债表、运营净成本表、运营活动和净资产变动表以及社会保险报表,此外还包括运营净成本和统一预算赤字调节表、统一预算和其他活动现金余额变动表,以全面反映联邦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绩效等方面的信息,并通过列示运营净成本与预算赤字的调节情况,使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与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信息相互对比和衔接。各个联邦部门的合并财务报表通常包括在其绩效和责任报告中,在构成上与联邦政府整体的财务报表构成相类似,并侧重增加了预算资源表。
尽管美国联邦政府已连续十几年正式编制权责发生制合并财务报表并不断改进,但GAO从1998年首次审计开始一直对联邦政府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其最主要原因是联邦部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缺陷影响了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可靠性和可审计性,具体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国防部自身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一直以来被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二是联邦政府部门间存在大量、复杂的内部交易活动,联邦政府还不能够对这些内部交易和事项进行充分的会计记录和抵销处理。三是联邦政府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程序上存在问题。此外,联邦政府部门的财务报表能收到合格审计意见的也不多。因此,美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进一步完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加拿大政府会计审计总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