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文化宣传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诚信文化宣传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诚信文化宣传方案

篇1

关键词:网络环境;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0 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企业不得不重视网络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现如今,大多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网络服务系统,而有的企业还拥有自己的网上店铺,甚至有的企业所有的业务都从网络上完成,可见,网络作用和影响之深。网络环境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形态,更是影响了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企业的诚信文化,然而企业最重要的是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能随意消耗自己的信用。

1 网络环境下企业诚信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1.1 企业诚信文化的内涵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实信用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名言,为世人为人做事树立行为准则。此外,像"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买椟还珠"这样的成语也都是赞扬诚信精神的。市场经济交易原则中,诚实信用是非常必要的一点,作为交易的主体,企业必须先保证诚信,才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企业的诚信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行为来体现的。网络时代的到来赋予了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新的内涵,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所涉及的范围变大,通过网络,企业的不诚信的行为活动将会得到曝光,企业也会为了避免不良影响而尽可能做到诚信。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会将无形的诚信文化看做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种前提下,企业更加重视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

1.2 特征

1.2.1 公开性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诚信文化将具有明显的公开性的特征,在网络的传播下,企业一旦出现不诚信的行为,企业名誉就会因为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而受损,当企业名誉受损后再通过措施再来挽回则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比如康师傅方便面曾经陷入地沟油事件,这件事情爆出后,康师傅的企业形象受到极大损失,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效益的损失。

1.2.2 时代性

网络环境本身具有时展的特征,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在网络环境下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一方面要做好内部的诚信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将自己的诚信形象在网络上做好宣传。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既要构建企业价值观,又要营造和谐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形成学习文化浓厚、管理模式新颖的能够适应网络环境发展的企业诚信文化。

2 网络环境对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影响

2.1 有利影响

2.1.1 网络环境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方法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建立企业诚信文化氛围,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内部的沟通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这对于一些大型公司来说格外有效。较大的公司由于部门众多、人员众多,很难统一进行诚信文化活动,但是,通过传统的层级传达耗费时间长、反馈效果也不好,通过网络则可以更加迅速地实现诚信文化建设。比如企业要求所有员工学习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检验员工的学习成果就可以通过员工在线答题来完成。另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网络来将自己企业的诚信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传播出去,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2.1.2 计算机网络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内部监督监管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方便企业生产、销售的每个步骤的监管,让每个步骤都能够有记录存档,一旦出现问题便有据可查。这和之前的传统管理相比,大大提高了企业诚信管理的效率。尤其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会计电算化让企业财务所有数据都存在数据库内,计算机可以进行财务审核和财务监管。

2.1.3 网络为企业内部提供的新的沟通渠道

诚信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内部的沟通,随着网络的发展,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专门通讯工具来实现交流,这种网络集体的建设背景符合现在年轻员工的生活状态,也可以将所有员工形成一个整体,在企业诚信文化的熏陶下,这个整体会更加团结。

2.1.4 网络加强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流,让客户放心

网络环境下,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企业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和企业进行交流、追踪产品信息、物流信息,这对客户来说,能够更加放心企业的信誉。当然,这一点的前提仍然是企业要做好诚信文化建设。

2.2 不利影响

2.2.1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企业之间出现不良竞争

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这使得企业之间的不良竞争有机可乘,某些企业可能会对竞争对手采取网络谣言等不正当竞争方法,来打击其他企业的信誉。企业要防止这种不利影响的产生,在出现类似危机时及时作出应对。

2.2.2 网络环境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性,人们对于某一企业诚信缺失的不信任,可能直接影响到对整个行业的信任。比如康师傅方便面的地沟油事件,会影响人们对于方便面产品的判断,而会选择不购买方便面产品以防止受到伤害。又如淘宝商城中有一些无良商家卖假货、劣质产品,很多消费者受到损失,而这些商家的行为则严重影响了淘宝商城的信誉。淘宝的竞争对手京东商城一直利用淘宝的信誉问题来对其进行质询,这又更加影响了淘宝商城的发展。因此,后来淘宝将值得信赖的商家聚集在天猫商城,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服务。

3 网络环境下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适应网络环境发展,积极进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首先要了解网络、认识网络,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进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比如,企业可以将诚信文化建设和企业网站文化建设相结合,每天更新一些诚信文化的名言警句和故事,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版块留给员工进行文化活动的互动。这种积极的诚信文化建设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后,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3.2 加强企业内部规范化管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后盾,只有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也应该形成一套规范化的模式。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分、管理部门等都需要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以确保企业内部每个环节都能够做到诚信生产、诚信销售。同时,要加强网络销售的规范化管理,确保网络销售信息的准确性,并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在加强企业内部规范化管理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加强对员工的诚信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确保企业内部每个员工都能够做到诚实守信。

3.3 加强网络正面形象宣传,提升媒体效应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成为了企业新的宣传阵地,在企业对外宣传时,要着重进行诚信形象的宣传。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来使企业的生产流程透明化,从而让客户更加放心购买;一方面可以通过宣传企业的文化软实力,留给客户形成积极的印象,最终促成交易的成功。企业还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投放广告来提升企业的媒体效应,塑造一个正面的企业形象。

3.4 加强对网络负面信息的监管,积极应对企业诚信危机

企业还应对网络信息进行专门的监管,以防止一些负面信息的出现对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负面信息出现时,企业应该及时生成应对方案。如果企业的诚信危机产生是由外界造成的,企业应该及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比如今麦郎在2015年出现的天价索赔案就引起一时轰动,但是今麦郎对此进行了正面应对,最终胜诉,挽回了企业的名誉。如果企业的诚信危机是从企业内部出现,那么企业就应该及时进行内部整顿,并积极承认错误,用实际行动来消除内部失误造成的不良影响。

4 结语

当前,网络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尤其是当网络交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后,企业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思路,积极加入到网络诚信建设中来,加强自身的诚信文化建设、加强内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网络宣传和监管,最终在国人和世界面前展现诚信的优良民族传统,提升企业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龙静云,熊富标. 论作为社会资本的诚信与企业诚信治理[J]. 江汉论坛,2011,01:57-62.

篇2

1、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道德文化的核心,为历代思想家所推崇。从现代意义上看,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一种用来评价人的基本尺度,而且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黄金原则,是现代企业的经营之道,生存之本。企业诚信则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以信取人,对他人给予信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诚信具有经济学价值,是对企业在道德、法律等方面价值的肯定。企业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的基础,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它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是对企业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学术界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界定不一。本研究采用的陈亭楠在《现代企业文化》中所给的定义: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认可。企业文化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3、诚信与企业文化之关系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它孕育于企业文化、扎根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诚信还是实现企业价值观的内核,是形成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助推器。

二、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甚至比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为重要。诚信在企业经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在给股东的一封信中首先讲的就是企业诚信问题。信中说:“诚信是我们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点。诚信意味着永远遵循法律的精神。但是,诚信也远远不只是个法律问题;它是我们一切关系中的核心。”

1、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生命力和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志,而诚信则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源泉。一方面,一个企业内部真诚相待,员工的积极性就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政策和方案也能得到员工的支持和认同,企业凝聚力就得到增强。另一方面,企业对外诚实守信,就能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不断赢得创业和发展的机遇。一个讲诚信的企业,其资信度就会高,从而就能较容易地获得银行的贷款,股民也愿意为其投资入股。同时,一个诚信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并与其建立良好持久的合作关系。而一个失信的企业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2、诚信是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基础

企业总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而真正持久的经济效益来自于诚信经营。首先,诚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提高其交易效率,从而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在缺乏诚信的交易中,交易双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和了解对方的信息,而且为防止对方的失信,交易双方常采用最保险也是成本最高的交易方式,如现金支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其次,诚信是企业最好的竞争手段。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依靠商品的质量和价格,更要依靠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以及企业的信誉。同样的产品,如果质量、价格和服务相差无几,那么信誉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会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有时,即使价格更高一些,消费者也愿意选择信誉好的商品。海尔电器在市场上的售价总是比一般电器高出15%~30%,但消费者仍然偏爱海尔电器。这就是诚信的价值所在,诚信度高的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售价,拥有更多的购买者,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使利润最大化。

三、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上文已提到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精神文化以及企业制度文化的总和,建设企业诚信文化也从这四个层面入手。

1、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就必须在精神文化层面培育企业的诚信理念和诚信精神,塑造企业的诚信形象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以企业价值为实质,企业精神为核心,企业精神现象为载体的经济文化。企业精神文化是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就要从培养诚信精神、诚信意识入手。而培养诚信精神、诚信意识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诚信观。首先,要在企业内确立诚信的共同价值观,这是企业诚信的前提;其次,还要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教育,培育员工的诚信意识,提高他们诚信经营的水平。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个人和企业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

2、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就要在制度文化层面,建立保障诚信行为的制度和规范

制度是企业员工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同时,制度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对企业诚信文化的形成和巩固能够起到强化作用。诚信应纳入企业的规章制度,贯穿于企业的研发、生产、宣传和销售之中,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并最终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遵守,使诚信行为普遍化。另外,在建立诚信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建立公平、公正的诚信奖惩制度,形成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诚信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失信者进行批评和处罚,使失信者得不偿失。

3、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就得注重企业诚信行为文化的培育

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即在企业生产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企业行为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是企业伦理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伦理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同时也对企业员工的伦理素质的提升产生着深刻持久的影响。因此,企业家应在树立企业诚信形象的过程中起表率作用,为全体员工树立典范。其次,企业应通过各种活动推选出企业模范人物以更好地引导全体员工的诚信行为。在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中,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模范人物。这些模范人物大都是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被职工推选出来的普通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和贡献,是员工心中的楷模。最后,要注重企业员工群体诚信行为的塑造。企业员工队伍的诚信行为决定着企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企业信誉的好坏。企业不仅要提高员工诚实守信的道德素质,还要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以精通业务技能,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以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消费者,取信于社会。

4、建设企业诚信文化,还要加强企业物质文化建设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资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要有优质的产品和诚信的服务,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才有保证。质量不仅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因素,更是企业的生命。要塑造企业的诚信形象,就要采用高标准选用原材料,就要有严密的工艺程序、操作程序以及严格的质量检测,还要严格处理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延伸,在市场经济社会,服务也具有商品的价值,同样质量的产品,可以因服务好而带来更多的客户、更多销量,从而使产品“增值”,否则产品就要“减值”。

篇3

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指导思想 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的要求,以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记录共享为基础,以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为重点,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诚信自律,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基本建成,重点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基本实现全覆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力有效,信用体系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重点领域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两个领域,农业投入品领域的重点是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生产经营单位,农产品领域的重点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收购贮运企业、屠宰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部门推动,社会共建;健全制度,规范发展;积极创新,加快推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任务

深入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化项目,完善、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与本地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对接,及时传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加快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相关信用信息,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存储,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主体信用信息的透明度。

完善信用信息记录 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监管情况作为信用信息的重点内容,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专人记录、及时更新,保证所采集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升信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征信工作,及时公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的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鼓励和指导第三方征信机构、行业协会依法开展征信工作。

强化企业和行业的诚信责任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诚信责任,强化自律意识,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生产记录和进销货台账,实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杜绝使用禁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严格执行农兽药休药间隔期,建立内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失信行为,积极树立诚信风尚。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健全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督促行业协会加强自律,进一步完善组织章程,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在自愿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征集会员的信用信息,积极开展非营利性信用等级评价。

完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建设。二是建立信用信息披露机制。三是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四是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五是建立信用监督机制。

努力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诚信教育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在核发许可证、日常监管等工作中强化对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宣传引导。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其他专业培训等途径,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企业诚信文化理念,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形成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文化。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树立诚信典范,使全行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重点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公益活动,突出诚信主题,努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让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

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强化组织保障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加快推进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成立本地区、本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小组,及时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指导、协调、推进本地区、本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促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位,确保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借助其专业性强、组织化程度高、与生产经营者联系紧密的优势,合力推动行业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强化责任落实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实际,制订《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方案,作出周密部署安排,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定期对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突出的地区、行业予以表扬,对推进不力、失信行为多发的地区、行业予以通报。

篇4

(一)劣势分析

1、陈旧观念的长期影响。作为老国有企业,一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其消极影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这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情境节点上与企业文化的要求背离,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阻力之一。

2、造就的企业文化楷模较少。公司注重先进人物的评选与宣传,树立了一定数量的劳动模范、先进党员典型。但在发掘、培养、宣传基层员工企业文化楷模方面,特别是在积累和传播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小故事方面做得不够,使得企业文化楷模亲切感不够,影响性不深,带动性不强。

3、建设队伍力量相对偏弱,企业文化培训力度不够。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宣贯队伍均为兼职人员,因为没有专业背景,所以缺乏专注的、系统的、理性的思考。另外,由于宣贯人手过少,一旦岗位变动,就出现企业文化建设断线的现象,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和进程。培训方面,一方面是对企业文化建设骨干力量的专业培训不够;另一方面是对员工的企业文化知识培训不到位,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速度和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4、理念文化与制度文化的融合不够。一是体现在还不是所有的理念系统都有制度支撑;二是体现在还不是所有制度都渗透彰显了理念文化;三是体现在理念对管理行为的指导作用、制度对个人行为的调控作用还不是十分到位。

5、企业经营形势欠佳、经济实力不足。严峻的电价瓶颈压力、市场竞争压力、经营成本压力和人员分流压力,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而会影响对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视觉识别系统的充足投入,影响企业文化特别是视觉识别系统的传播效果。

(二)优势分析

1、领导层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定位科学。20*年下半年,我公司开始启动文化兴企战略。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总经理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确立了“尊重历史、基于现实、在传承融合中创新未来”的总思路、“自主开发、贵在适用”的总方针、“打造优秀团队、构建和谐*”的总目标和“高层带动、中层推动、全员发动”的总策略,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企业文化建设格局基本构建完成。20*年11月12日,《企业文化手册》;20*年4月19日,《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20*年9月,印发《企业文化宣贯手册》;20*年10月31日,《员工行为规范手册》;20*—20*年,全面梳理原有的370项制度、整合了66项《管理标准》;20*年7月至20*年底,公司完成1800多项综合治理项目。至此,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理念、制度、行为和物质四层文化体系基本形成。

3、文化传播广泛深入、效果良好。企业文化宣贯采取“主题推动、多点联动,试点带动、全面推进”的传播模式,辅之以媒体阵地宣传、主题活动教育、座谈竞赛征文、群众文体活动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员工的认同度和归属感。20*年是文化理念内化年,宣贯主题为“打造优秀团队、构建和谐*”;20*年是员工行为规范年,宣贯主题为“快乐工作,幸福生活”;20*年是诚信文化建设年,宣贯主题为“和谐家园,共享共建”;20*年是安全文化建设年,宣贯主题为“和谐共进、共建共享”。通过扎实有效的宣贯活动,提高了员工对理念认同度和践行率,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4、企业外部形象良好、美誉度高。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4年多来,内部党政团结、风正心齐,外部口碑良好、公认度较高,历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5、企业文化发展空间广阔。随着建投的发展和公司的多元扩张,“大*”这一文化概念和情感纽带应运而生。无论是国泰、沙河这些隶属建投又委托*经营管理的国有企业,还是翔泰、天唯、天怡、隆尧热电这些人力资源关系隶属*但由*管理的民营企业,抑或定电项目部、沧电项目部、上安项目部这些代表*与甲方履行检修合同的*“外部军团”,它们皆深深植根于*文化,同时又为*文化注入着新鲜血液,因此也必将为企业文化发展提供巨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

二、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方略、目标和任务

总体方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和谐导航,统一规划、整体推进,与时俱进、持续完善”为基本方针,以“自主创新与合理继承相结合、群众基础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为基本原则,紧密结合企业日常管理执行系统,构建充满活力、彰显个性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总体目标:以和谐文化为灵魂,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服务发展战略为宗旨,着力培育高忠诚度、高凝聚力、高创新力的“三高”员工队伍;以优化四层文化,改善员工心智模式、推进人本文治,优化工作环境、激发内在活力为基本思路,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特有的培育忠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创新的作用。经过五年的持续努力,有效提升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奋斗目标的实现。

五项任务:

1、精神文化建设——使“和谐”内化于心

理念体系建设:通过积极、系统的审视,进一步完善理念体系框架,明确内部架构的层次与逻辑关系。

心智模式塑造:通过积极、有效的宣贯,形成主流意识与个性思维的有机统一,使员工自觉把个人幸福、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企业发展、企业愿景的实现中来,实现“和谐共进、共建共享”。

建立价值观管理机制:通过对核心价值观不断的培育、宣贯、内化、丰富,进一步发挥、巩固并优化精神文化的根基作用。

2、制度文化建设——使“和谐”固化于制

制度体系建设:根据上级有关法规,结合公司实际,以精神文化为指导,建立并不断完善“浸润承载理念、体现公平正义、保障管理执行、运行协调高效”制度体系。

制度运行管理:立足于操作和执行,明确制度的研讨制定、宣贯解读、落实执行和修订完善各个流程,增强制度的适宜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培育长效机制:将企业文化理念熔铸于制度体系中,促进文化“柔”性与制度“刚”性的相互融合与和谐统一,提升文治水平。

3、行为文化建设——使“和谐”外化于行

行为体系建设:以文化理念为指导,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管理人员、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和服务人员行为准则。

行为规范督查:根据不同时期的宣贯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行为规范督查活动,并及时通报,促进行为规范。

行为自觉培育:通过企业文化理念宣贯,企业文化楷模的表率作用及多种文化载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员工的自我管理与自我觉醒能力,形成文化自觉。

4、物质文化建设——使“和谐”体化于物

全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基本到位,形成特色鲜明、整体和谐的外在形象,使大*成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美观自然、文明和谐、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家园。

5、企业业绩提升——使“和谐”实化于效

企业效益稳中有进,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社会美誉度日趋良好。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框架体系

(一)我公司采用的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架构

1、四层文化构成: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

2、企业文化发展格局:以和谐为灵魂,以理念文化为核心,横向发展主题文化,纵向发展部门文化、班组文化。

(二)理念体系描述

1、企业视野

企业哲学:义利并重,和谐共赢

企业价值观:以人为本,效益至上

企业愿景:做电力精良头雁,创行业知名品牌

企业使命:提供优质电能,开创光明前景

发展战略:以电为主,热电联产,多元扩张,持续发展

2、企业人格

企业精神:忠诚敬业激情超越

企业作风:严谨务实快捷创新

企业道德: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企业形象:绿色家园,科学规范,勤俭诚信,自强伟岸

企业承诺:

对员工:关心爱护,实现价值。

对股东:资产增值,持续回报

对顾客:优良产品,优质服务

对合作伙伴: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对社会:不辱使命,真诚奉献。

企业风气:

工作风气: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把企业当作家来经营。

管理风气:把员工当作主人来尊重,把同事当作朋友来对待。

3、经营理念

安全观:安全为天,幸福相伴

创新观:创新为魂,点石成金

发展观:发展就是希望,发展就在今天

质量观:质量是企业的形象,质量是企业的信誉

人才观: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

市场观:变化中抢机遇,竞争中求发展

行为观:行为无小节,自律顾大体

传播语:厚德载物,兴盛和泰

企业箴言:(略)

四、企业文化规划实施与控制

采用公司宏观指导与部门负责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项目突破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总体协调与责任部门自主实施相结合的方式,总体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核心,横向以安全文化、诚信文化、廉政文化和礼仪文化为主题,纵向以机关文化、部门文化和班组文化为重点,以提高理念认知率、文化认同率、行为规范率、制度完善率、标识规范率为标志,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纵深发展。

(一)精神文化建设(政治工作部负责)

以和谐文化为灵魂,重新审视、梳理原有文化理念体系,在补充、完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整体框架结构及其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彰显企业特色、符合公司发展需要和员工心理需求的精神文化体系。同时,增强文化理念宣贯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使之深入人心进而指导行动,并通过有序渗入组织传播体系、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和物质文化体系,实现理念文化的落地扎根。

1、对理念体系进行充分解读与持续宣贯。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便于推广传播的宣贯解读脚本,通过层层宣贯讲解、各种座谈讨论和媒体宣传,使理念体系及其含义全体员工人人皆知、管理人员人人皆懂。(20*年完成)

2、对传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与升华提炼。以和谐、感恩、创新、奉献为红线,收集企业精神的代表——传奇人物、文化楷模和小故事并形成宣传手册,丰富企业文化载体。同时,建立并完善发现、培养、锻炼、宣传文化楷模的日常机制,促使精神文化影响直接化。(20*年完成)

3、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标准》并组织宣贯执行。(2010年完成)

4、对理念体系进行过程验证与阶段审视。经常性地征求来自各个层面的意见和建议,积累日常的经验得失,促进理念体系的科学性和适宜性。(每年组织调研,2012年全面回顾审视、修订完善)

(二)制度文化建设(总经理工作部负责)

以“承载并浸润精神文化理念、人文精神与重视执行相结合”为总原则,以“统筹兼顾、整体协调,简明实用、运行高效”为总要求,建立“责、权、利”相统一、“包、保、核”相结合的制度文化体系,并通过持续的改进完善,促使制度体系在“在传承中创新,在适宜中成长”,不断增强制度的生命力和适宜性。

1、管理标准的宣贯解读与修订完善。管理人员人人皆知相关标准,中层管理人员人人皆懂相关标准。(20*年完成)

2、营建创新文化。制定并完善鼓励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制度体系。(20*年完成)

3、强化员工行为规范督查,增强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深化管理督查,促进管理自觉,增强管理诚信。(20*-2011年)

4、全面审视制度体系,增强与理念体系的符合性。(2012年)

(三)行为文化建设及培训(人力资源部负责,政治工作部、总经理工作部配合)

按照代表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代表岗位的工作行为两个层次形成行为文化体系,以明确准则、积极宣贯、促进自觉执行为主线,通过入厂教育、岗位培训、日常管理、绩效考评、评先选优与聘任合同的全流程管理,促使企业文化理念进入日常管理执行系统,促进员工文化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20*-2012年)

1、企业行为(经营管理)准则

企业行事准则:全局思维、整体设计,超前策划、择机实施

高层决策准则:民主集中,科学有效

中层管理准则:诚信履职,执行有力

问题与缺陷管理准则:

第一时间报告----所有的问题和缺陷都是能被发现的,发现不了的问题和缺陷是由于人的责任心或能力不够影响的;

第一时间分析----所有的问题和缺陷都是有原因的,没有原因的问题和缺陷是不存在的;

第一时间消除----所有的问题和缺陷都是可以消除的,无法消除的问题和缺陷是几乎没有的;

第一时间改进----所有的问题和缺陷都是能够预防和改进的,无法预防和改进的问题和缺陷是不会有的。

2、员工行为准则(各部门负责)

所有员工行为准则:遵章守纪,文明自律。

机关人员行为准则:借口到此为止,执行从此开始。

运行人员行为准则:监控精心,操作认真。

检修人员行为准则:检修优质文明,维护及时到位。(精心维护设备、安全优质检修)

服务人员行为准则:视顾客为亲人,视满意为收益。

3、行为规范内容:中层管理人员履职承诺;员工自律承诺书;员工行为规范手册。

(四)物质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

1、视觉识别系统

完成企业道路名称、主要景观和建筑的命名与标识制作。(20*年完成,政治工作部与基建部负责)

完成车体系统规范工作。(20*年完成,车队负责)

规范企业办公用品系统。(20*年完成,总经理工作部负责)

完成宣传系统有关传播媒介的规范工作。主要包括宣传册、报纸刊头设计、电视片头设计、局域网宣传图站设计、建立图片音像资料信息库等相关工作。(2010年4月完成,政治工作部负责)

据企业实际情况实施《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2012年基本到位,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

2、听觉识别系统(工会负责)

企业之歌:明确《*之歌》使用规范,人人会唱《*之歌》(20*年完成)。

企业推广歌曲、推广音乐:集思广益而定,体现主流文化,陶冶员工情操,营造和谐氛围。(20*年完成)

五、企业文化重点项目实施与推进

各职能部门按照理念文化的内容,依据各自的职责权限,在自觉践行、担纲、发展相应理念的基础上,遵照自主制定计划方案、自主落实推进的“双自主”原则,积极开发安全、诚信、廉政、礼仪等主题文化,积极营建部门文化和班组文化,以丰富、发展我公司的核心理念文化,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生命力。

1、安全文化:

安全监察部、设备技术部:生产安全

法规审计部(经营策划部、纪检监察部配合):经济安全

政治工作部:政治、企业形象、企业机密安全

总经理工作部:交通、医疗、食品、卫生、周边安全

2、诚信文化:法规审计部

3、廉政文化:纪检监察部

4、礼仪文化:工会

5、部门文化:机关职能部门

6、机关文化:机关总支制定指导意见,各部门制定各自实施方案并主动推进。

7、班组文化:部门指导,班组制定实施方案并主动推进。

六、企业文化传播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企业文化传播制度,以人和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本体传播和载体传播为基本途径,以有序、有力、有效为基本要求,促进文化落地管理,增强企业文化的约束力、感染力与自觉力。

(一)本体途径传播

1、理念传播:

直接传播。采用书面与口头两种形式、组织与非组织两种途径,直接就企业文化理念的本来形态进行宣贯传播。

间接传播。将企业文化理念渗透进制度、行为、视觉、听觉识别体系之中,潜移默化影响员工的思维与处事方式。

2、制度传播:

组织传播。履行组织宣贯执行制度的职责,利用强制教育、反复强调、检查考核等方式,传播有关制度并要求予以遵守。使员工对制度入脑入心,进而自觉用制度指导与约束工作行为。

非组织传播。建立团队思维模式,员工同事之间相互告知、提醒,达到自保互保、遵章守纪的目的。

3、行为传播:

组织行为传播。个人代表组织时的礼仪行为、岗位行为、管理行为、服务行为。主要要求,一是努力做到不说错话、不做错事;二是高标准、严要求,不仅要说对话,还要恰如其分;不仅要做对事,还要精益求精。

个人行为传播。个人不代表组织时的所有行为,亦要体现企业文化的素养。主要要求,一是不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给企业形象造成损害;二是努力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为企业形象增光。

4、视觉、听觉传播:

视觉传播:第一类为包含较多企业文化内涵的影像,主要指以企业标识为主的视觉识别体系,如企业标志等;第二类为间接体现企业文化的影像,如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

听觉传播:主要指《*之歌》,在厂庆或重大活动中,播放《*之歌》以唤醒内在精神、引发心理共鸣,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也可播入经常运用的其他歌曲或音乐。

5、情感传播:

上级或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将体现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的人文关怀情感传播给员工。

(二)载体途径传播

主要包括会议、日常管理、绩效考核、督查、培训学习、各种媒介、各种会议等。要根据不同传播载体的特点与功能加以灵活运用。

1、会议传播:无论是党务还是行政会议,公司会议还是部门、班组会议,室内会议还是室外会议,都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有效组织途径。所以会风要体现以企业精神和企业作风为标志的企业文化。

2、日常管理传播:包括组织传播,也包括人际传播,还包括人内传播。要通过自主管理和强制管理两种方式,运用书面要求、口头、电话等传播手段,以企业文化理念来指导日常工作。

3、培训传播:主要指集中培训。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直接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另一方面,要在对员工进行各种专业培训时,间接地传播企业文化。同时,要注意分清层次与重点,注意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媒介传播:一是对内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局域网、电视台、报纸、信息简报、室内外板报等;二是对外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市级以上报刊台等媒体。

5、活动传播:组织开展体现文化理念、适合*特点、富有*特色、员工喜闻乐见的礼仪庆典活动、群众体育活动、文艺汇演活动、技能竞赛活动、座谈交流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评先选优及表彰活动等等。

七、企业文化建设保障措施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高度重视、全员参与、规划科学、落实有力。主要措施如下:

1、组织保障

公司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策划工作。

组长: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治工作部,负责日常管理事务。办公室主任由公司副总政工师兼任,成员部门包括政治工作部、总经理工作部、工会、纪检监察部、人力资源部、法规审计部、经营策划部、基建部、设备技术部、安全监察部。

各部门要健全党政负责人为组长的相应组织。

2、制度保障

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纲要,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制度、学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激励与评价体系。

3、物质保障

有计划地投入专项经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设施建设、人才工程建设、传播媒介建设。

4、过程控制保障

(1)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五同时(同策划、同布置、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

(2)日常考核结果纳入《公司目标控制计划书》,实行在线控制与考核。

(3)考核结果与评先选优、绩效考核挂钩。

(4)及时召开通气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研究新问题,制定新措施,并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新闻传媒,及时通报宣贯工作进度,适时推广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

篇5

关键词:城商行 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

一. 城商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一)工作现状

    在浦发银行于2006年了中国银行业第一份正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我国各大银行都相继社会责任报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工行等五大行还成立了专门部门负责社会责任工作,如工行的战略管理与投资关系部、建行的公共关系与企业文化部。关注公共利益成为各行的战略目标,交行董事会下设社会责任委员会,专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家成立社会责任委员会的公司。作为处于积极转型期的城商行也不甘落后,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嘉兴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杭州银行等也了社会责任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责任与文化建设紧密相连。

    例如,北京银行本着“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使命和“诚信、稳健、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了“积极回应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客户、员工、社区及环境等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不断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以规范责任治理为基础,勇于承担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与环境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赢。”的责任模型。上海银行已经有了五年的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历史,并将社会责任渗透到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方案的实施更是加强了员工银行的认同感,使得社会责任观念深入人心。江苏银行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推动人才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党风建设,也树立了良好的文化风尚。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指导下,不少城商行都被亲切地称为“百姓的银行”。

(二)存在问题

1.对社会责任认识比较单一

    虽然在灾难来临之际许多城商行都做出了积极响应,纷纷捐款,但由于文化建设的缺失,大多数城商行仅仅将履行社会责任看做是提供经济支持,殊不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还需要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与援助。城商行建设社会责任型文化时过于强调经济责任,难以体现社会价值——这也是城商行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差距之一。

2 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不够

    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履行脱节是多数城商行在在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结果。部分城商行仍然存在着经管分离,部门间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城商行建设社会责任性文化任重道远。

二.城商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建设必要途径

(一)必要性

1.是城商行提高自身软实力的基本要求

    城商行扩大总资产规模,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为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员工福利,增加公益活动,或许短期内不能看到成果,但从长远角度看必定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

2.是城商行提高自身声誉和知名度的必要保证。

    由于城商行起步较晚,服务范围较为狭窄,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较为欠缺,所以提高自身声誉、扩大知名度成为了城商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头戏。与最普遍的商业性的广告宣传相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显然更容易从侧面竖立企业的正面形象。

3.有利于城商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虽然城商行目前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国内影响力,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化的竞争看要求城商行顺应建设社会责任型企业这一时代潮流。城商行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必须立足本土,面向国际,企业文化是其根本,而发展社会责任型文化则是城商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措施

1.诚信经营,树立积极形象

    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也是城商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尤需强调的一点。只有诚信经营的银行,才能树立正面形象、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增强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在具体实行时,可将建立诚信文化与社会责任型文化相结合,力图谋求更好发展。

2.加强宣传,扩大内外影响

    城商行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性活动和研发立足公益的新型产品来服务大众。可先通过手册、网站等途径,扩大在行内影响力,然后进行全行宣传,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身认同感,最后通过社区支持等渠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用社会效益的提高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3.关心员工,实现共同发展

    员工是城商行的核心力量,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员工,丰富员工生活、加强员工文化建设、完善员工福利制度,力图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4.科学发展,建设和谐企业

    城商行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建设和谐企业,营造出人性化的工作氛围。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也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详细、深入的解读,并组织会议讨论传达,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统筹规划后,将其分解为具体措施下发到部门。

5.立足整体,促进多方合作

    社会责任型文化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全行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完整的规划和各方积极响应、配合,这不仅体现在行内支持,行外也要加强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提高企业自身盈利的同时对社会有所贡献。

6.虚心学习,构建文化框架

篇6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培养 客户 忠诚度

客户忠诚是从客户满意概念中引出的概念,是指客户满意后从而产生的对某种产品品牌或公司的信赖、维护和希望重复购买的一种心理倾向。客户忠诚实际上是一种客户行为的持续性,客户忠诚度由五个因素组成的,即客户的总体满意度;客户的维护和加强与公司现行关系的主动性;成为重复购买者的意愿;向其他人推荐公司的意愿;以及转向公司竞争对手的抵抗力。

一、中小企业培养客户忠诚度的意义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研发能力不高,很难有知名的品牌产品,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缺乏、管理相对落后、行业背景单一、客户资源少。但中小企业也有不少自身方面的优势:机动灵活,善于应变;组织机构简单,工作效率较高;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等等。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衡量客户忠诚度主要有两方面,即客户的保持度和客户的占有率。忠诚的客户群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从来没有永远的忠诚,企业也无法买到客户的忠诚,只能增加客户的忠诚。一旦赢得客户的忠诚,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收入就会上升,而留住客户、服务客户的费用则会下降,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显著提高,忠诚客户合作时间越长,企业盈利性就越高。研究发现,客户保持率增加5%,则利润增加25%到95%;而吸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大约是留住一个当前客户的成本的5-7倍;企业需要花16倍左右的成本把一个新客户培养成与当前客户具有同样盈利水平的客户。忠诚的客户还是企业很好的促销员,他可以把潜在的客户送到企业面前,使企业无需进行广告和营销就能获得新的客户群体;忠诚的客户也是无价的信息来源,客户愿意告诉企业怎样才能使他们满意,他们能够帮助企业设计未来的产品和服务;忠诚客户不会对自己喜爱的产品价格敏感。

二、中小企业在培养客户忠诚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不少中小企业认为,当今社会商品极端丰富,市场信息量大,客户面对市场的“诱惑”太多,对企业是没有忠诚可言的。(2)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3)中小企业人员变动频繁。特别是销售人员的流失和变动,容易导致客户流失,企业较难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客户合作关系。(4)企业内部协同能力弱。不同部门和同一部门的销售人员各自为政,不重视客户信息的沟通和共享,造成客户关系浪费严重,销售成功率低;不重视潜在客户信息的收集和新客户的开发。(5)中小企业雇员素质莨莠不全,服务意识差。企业录用员工特别是销售和客户服务人员的来源比较杂,企业没有很好的机制去激发销售与客户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专业服务精神。

三、中小企业培养客户忠诚度的途经

1.生产优质产品是根本

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客户是否满意的关键。不管企业营销做得如何精彩,服务文化如何好,客服人员如何优秀,如果没有优质的产品为依托,长期的客户忠诚就是空谈。产品质量如果达不到客户期望或者是劣质的,就会损害客户关系,造成客户流失,甚至会带来连带的口碑效应。不但老客户不会再次光临,甚至还影响其他客户和潜在客户。

客户对产品的忠诚度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一种产品给予客户的好奇心不会长久,客户的眼光很快会被新产品所吸引,因而保持客户对某种品牌永久的忠诚是很困难的。中小企业不能因为资金少、人才缺乏而忽视新产品的开发或技术引进的投入,当看到该产品的市场已经饱和时,必须尽快推出新品种,满足消费者的“猎奇”心理。

2.培育企业的诚信是关键。

对于客户来说,没有什么比诚信更重要。诚信体现的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企业良好的精神与道德的体现,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企业正确决策是建立在对正确信息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正确决策可以增进企业的诚信度,而诚信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信息来源的正确性,增强企业应变能力,产品的优缺点被正确的传递给消费者,消费者理性的购买信息又被正确传递回决策者。如果企业不诚信,对产品或服务做了虚假的宣传,那企业产品的生命力就不可能长久。企业要像客户一样敢于谈论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绝不夸大和弄虚作假,这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要培育诚信文化,要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起来,以诚信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在管理和发展中体现诚信的丰富内涵。

3.提供超值服务是核心

超值的感知虽然是主观的,但在经历的过程中人们却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现在企业所提倡的“顾客是企业的生命”、“顾客是上帝”,从某一个侧面来看就是服务的内涵所在,具体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不同的行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不尽相同。维系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就是要发现并满足客户需求,但对于提升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并没有太大作用,要想提升客户忠诚度,企业还必须尽量提供其他一些“增值产品或服务”,让客户得到“额外”价值。

(1)为客户提供便捷和“额外”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企业容易获得客户的忠诚。中小企业要积极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化,改进服务体系,建立真正意义上“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运营模式。无论在服务的速度上还是在处理问题时都使客户感到方便,客户需要什么,企业就应当设法去满足。客户如果遇到不必要的复杂的办事程序、低效甚至是麻烦时,就会影响其取向的因素。企业应当设法减少影响客户取向的不利因素,并提供超出客户预期的产品和服务。如有选择性的提供一些合适的资讯给客户;协助客户策划各类终端促销活动,并提供其他咨询方案;加强对客户的产品培训和营销培训等,这些活动都会赢得客户的感激,增加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2)销售人员要用心销售。企业销售人员要耐心的倾听客户的意见,仔细的体察,用心销售,了解客户的心情、购买习惯和喜好,站在他们的角度,建立一种服务的关系而非销售的关系,诚实对待客户,诚心帮助客户,只有深谙客户并与之便利地沟通和交易才能赢得客户的心。只有这样,当客户有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第一个想起这个企业,会把这个企业的产品作为其首选对象。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也会是客户的一个好助手。企业销售人员还应该加强与客户的感情沟通,保持与客户的密切接触,双向沟通畅通无阻。如节假日或其他一些重要日子电话拜访;赠送给客户一些意想不到的礼品,给他们惊喜;根据客户的喜好,销售人员可以“附庸风雅”,在心灵上与客户达成“知己”; 这些都会大大提升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3)善于安抚不满的客户。任何企业都可以在一帆风顺的情况下提供好的服务,然而当问题出现时,好的企业可以马上显示出其不凡之处。企业一方面要为客户投诉提供便利,当客户针对企业员工服务慢、服务不周、雇员缺乏培训、环境差及标志不清等情况出现抱怨时,企业员工要善于处理、善于安抚不满的客户。另一方面要对这些投诉进行迅速而有效的处理。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来补偿,至少可以抵消客户的不满或已经给他们带来的不便,比如换货、维修,可以提供上门服务,这将会赢得客户的信赖。

4.建立客户数据库是基础

企业应建立统一的客户数据库,以便企业各部门根据各自需要调用,避免各部门可能出现客户数据互相矛盾的现象。数据库应由一系列记录客户不同侧面的子库组成,这些数据库彼此可交叉查询,读取信息。数据库的结构要便于获取、分析和利用客户多方面情况,许多中小型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只需要做到对客户和服务过程的一些基本的信息记忆和分类就可以了。信息包括:(1)客户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客户最基本的信息如客户的公司名称、地理位置、经营类型、资金状况、联系人、联系方式、客户的偏好、家庭成员状况、客户利润情况、交易渠道以及个人生活方式等。(2)客户呼叫中心。能够对客户呼叫进行记录,销售结果登记,成交失败原因分类记忆。(3)对客户进行分类,客户流失分析。(4)客户反馈信息和建议登记、整理。客户异议和投诉登记与跟踪。只要用心做好上述信息的记录,依靠这些信息,企业客户服务人员对客户进行恰当而有效的关怀,进行客户细分化,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就能建立并维持长久的客户关系。

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多种统计工具解释客户行为,对其未来的客户和市场动向做出预测,真正实现“想客户未来所想”,同时有助于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当然许多中小型企业仅仅通过关注客服质量、客户保持力和客户忠诚度就可以生存并获得发展。这也是客户关系管理,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另一个形式。客户关系管理不是单纯的软件而是一种经营理念,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一种解决方案。企业真心实意的关怀客户才是最主要的。

5.争夺中间商是重点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其销售主要靠中间商完成,中间商对中小企业产品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面对终端客户不同,产品生产厂家能否拥有“忠诚的中间商客户”是其成败的关键。 中小企业在产品的销售运作上,不能单靠“压榨”中间商来保持产品的利润率,应该构建厂家与中间商长期双赢和双输的战略。

中小企业应该在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中间商采取不同的培养政策。 在“产品投入期”,企业首先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应根据自身品牌的定位选择合适的中间商,并与中间商形成“赢亏与共”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避免把风险全部转嫁到中间商身上,给中间商以信心。实践证明,与企业一起发展成长的中间商是“最忠诚的客户”。在“产品成长期”,随着商品品牌的发展壮大,此时是厂家和中间商获得利润最高的一段时间,维系客户忠诚度的方法已不再是加大双方的沟通,而是转变为加强利润分配的管理监控,给中间商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在“产品成熟期”,随着产品市场价位的透明,中间商的利润逐步下降,他们的忠诚度也开始转移。这时企业为了品牌的继续生存,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同品牌新产品的推出”,并加大广告促销的投入,用行动宣传品牌的开发能力。

6.打造企业品牌是保证

谁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声誉谁就会赢得市场,谁就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优秀的品牌企业之所以在市场上畅销不衰、保持优势地位,就在于该企业已逐渐培养起来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信誉度。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较多,企业的“经营同质化”趋势明显,企业品牌的竞争正趋向于“价格战”,有的客户也盲从为“谁的价格更低”。因此,中小企业要注意创造并保护好自己的品牌,注意细分市场、搞好产品定位、寻求差异化经营、找准目标顾客的价值取向和消费能力,真正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忠诚客户群”。

忠诚的根源是客户对自己与产品生产者、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良好感受,真正的忠诚来自客户能感受到的、通过双向沟通所传递的价值和相互关系,因此企业可以利用宣传、舆论破除原先品牌的垄断地位,扩大自身知名度,树立消费者的“创新”意识。 同时可以通过降低客户的品牌转换成本来达到打破潜在客户对原品牌忠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朝锋:中小企业发展方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项成江:如何培养客户的忠诚度.经济师[J],2006(8)

篇7

【关键词】 企业 管理经验 借鉴意义

导言:

从经济规模上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但从微观层面来看,国有企业为代表的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体制机制缺乏活力,创新乏力,缺少企业文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及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管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企业管理是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1. 美国企业的管理经验

创新精神是美国企业的核心精神。虽然,世界经济正处在严重的金融危机时期,美国的高失业率让美国的经济,乃至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都处于低迷状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仍旧是世界范围内最强大的经济实体。这是因为美国有着强大的企业群体,这些企业具有深厚的创新精神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面对各种风险时,具有良好的应对能力和发展能力。因此,美国企业仍将是引领企业管理的“标杆”之一。

创新是企业发展之源。现代企业的管理融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理念与一体,从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无处不透露出创新的力量。例如,英特尔公司在面对日本产品竞争、面临困境之时,采用创新,专研高端处理器芯片,获得了巨大成功,跳出了困境。

诚信是美国企业取得成功的另一支柱。美国企业可能是世界上最讲诚信的企业。这与美国创建了世界上最为完善的信用体系是分不开的。美国企业在产品、服务、竞争以及财务信誉等方面都严格遵守诚信,上市公司所有涉及投资者利益的信息必须公开,如果存在造假情况,相关人员将承担严重的刑事责任。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建立诚信社会保驾护航。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将企业信誉视为发展战略,等同于企业的生命,因此,企业不遗余力地将信誉意识宣贯到每个员工的心中,落实到员工的行动上。

2. 德国企业管理经验

德国企业的管理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其实践上。

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是人力资源的管理。所有的活动最终要靠人去落实。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德国企业拥有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培训机制。公司领导层80%是由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员工对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企业注重对员工开展系统的技能培训,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与灵魂。德国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高端制造业国家,其所制造的产品无论是技术还是性能都堪称一流。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企业拥有一流的制造技术人才,完善的培训机制使这种境界得以实现。

德国企业还有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制度。在德国,公司法人治理制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因此,德国企业是世界上法治化程度最高的企业。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在高度法治化的德国,企业的管理如果脱离法制治理,必然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3. 日韩企业的管理经验

日韩企业注重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日韩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亚洲企业的榜样,正在成为世界企业管理中冉冉升起的明星。

日本在二战时受到重创。但它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内,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在与美国企业竞争国际市场时,屡占先机,取得骄人成果。靠什么?靠传统文化的力量。

韩国亦是如此。近年来韩国经济的发展令世人刮目相看。韩国企业的竞争力丝毫不逊于日本,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靠什么?也是靠传统文化的力量。

日本企业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设立终身雇佣制。这种模式有利也有弊。其有利的一面是形成了稳定的雇佣关系,员工对企业有高度的归属感、认同感,能够持续稳定、无私地为企业奉献。第二,设立年功序列制,即论资排辈。这种论资排辈的模式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使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明晰起来,充满期待和努力。相对国有体制而言,其更显公平公正,因为只要是认真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员工都能够得到公正的待遇。第三,建立企业内工会制度。日本企业工会的作用是化解员工之间的矛盾,交流工作经验,以及加强管理,使企业与员工保持和谐相处。

韩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是典型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倡导家庭式的温暖,引导员工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把同事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管理者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子女,而员工把管理者当成是自己的父母,亲情在团队中传递,力量在企业中凝聚,传统文化获得弘扬光大。

4. 借鉴国外企业优秀管理经验

笔者认为,借鉴国外企业优秀管理经验,我国企业应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切实改善管理现状,提高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4.1加强企业体制机制建设

体制机制建设,亦称体系建设。总结国外优秀企业管理模式和经验,可以得出他们最突出的共同点是优秀的体制机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基本要求是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经过三十多年的推动和实施,企业体制机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企业管理仍处于不科学、不规范状态。企业管理仍然没有走上“法治”的轨道,仍然处于“人治”多于“法治”、“指示”多于“制度”的状态。加强企业体制机制建设,就是要使企业走上完全“法治”的道路,实现管理科学。

体制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体制机制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发展品质的优劣。

系统建设企业体制机制,不是否定我国企业没有现行的体制机制,而是现行体制机制大多“不系统、不衔接、不顺畅”。例如:制度之间相互矛盾,一件事多头管理,有些事情没人管理,有些事情交叉管理;又例如:体制机制,能执行的就执行了,若是有点缺陷,就不执行了,很少会对这个体制机制进行完善与改进;体制机制建设赶不上企业的组织变革;体制机制建立之后,许多年一成不变,且难以做到全员宣贯、执行。这些情况比较普遍。

系统建设企业体制机制,应当成立专门组织,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帮助。体制机制建设很重要,且往往很难做,必须有坚强的组织保障才可能做好。一是应组织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成立体制机制工作组,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制订方案。二是应引进专业(咨询)公司,用优秀的体制机制建设方法,如过程方法、5W1H方法(又称6何分析法),帮助企业系统建设体制机制。三是要给做这件事的人适当的“名分”和权利,以顺利、有效组织资源开展工作。

企业体制机制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持续改进。体制机制建设应是动态的。说动态,是指体制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有缺陷,一旦发现就应及时修订、完善,启动“制度更替程序”。这项工作必须有制度保障,例如,每年一次管理体系内审、外审等。

企业体制机制建设,必须全员宣贯、学习,必须全员应用、执行。不能把体制机制置之高阁,只有执行体制机制才有意义。员工是企业执行体制机制的主体,因此,编印“手册”,全面组织宣贯、学习,强化监督、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4.2提振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发展动力,这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是企业如何做好创新、确保持续不断地创新。不是说什么东西一创新就是好东西。创新有风险,企业需谨慎。创新也得靠体制机制做保障。

怎样使创新成为企业高效发展的真正动力,企业又能有效规避创新风险?创新,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须有科学的机制(程序)保驾护航,促进成功、避免(减少)失败。例如,“智囊团”机制、“正反方”辩论机制、考察论证机制、试验试点机制、负责机制,等。创新,不能搞“民主决策”,应崇尚“精英决策”。

保障创新动力源源不断,是激励。创新的内涵非常丰富: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的东西是创新(发明);引进、移植、嫁接别人优秀的东西到自己企业中使之生根开花,结出优秀成果,是创新;总结自己企业的经验教训,提炼出新标准、新规程、新制度,提高了企业效率,也是创新。企业应把成功的创新归功于创新的主导者,但不应把创新失败完全归咎于员工个人。这就是创新激励,是永葆创新活力的动力。

4.3创建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

目前,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方面差异很大,而且多与高管的水平密切相关。

人力资源是保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核心最关键因素。人才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人力资源管理应如何做,才能聚集人才于自己企业的麾下呢?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有较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方面管理者应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质、水平;一方面应善于掌握全局情况,善于总结和分析,能将理论很好地与管理实际紧密结合,制订公平、公正、可操作性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建适合人才成长的公平环境,让能干事、想干事、干好事的员工有公平竞争和发展的机会。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学习外国经验,采用“末位淘汰”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在一定阶段一定时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由于工作任务分配上的原因,“素质量化考核”机制欠科学、欠公正、操作欠透明,不少企业的“末位淘汰”机制已成为个别高管“整人的杀手锏”。这种现象在国企尤为突出。现在,许多企业已不搞“末位淘汰”了,国外企业更是如此。因为它容易制造“不和谐”,损害企业根本利益,而代之以“发掘员工长处、善用员工长处”。这样做对企业更有利。

第三,人才管理应该是“优势管理”。“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才也不例外。人才好比千里马,千里马驰骋疆场,尾巴必然翘起来,不管是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也应能理解,应该看得惯。因为,企业的人才管理应是“优势管理”,或者说“长板管理”,只要人才(员工)把自己的“长板”应用在提高企业的效益和促进企业发展上,其他的事情可视为“教育和修养”方面的事情。

4.4强化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必须系统性。一是全员参加培训。只要是企业的员工,不论是管理还是技术人员,不论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都应有培训机会。二是同类岗位的培训内容应循序渐进,具有系统性。三是要用体制机制激励员工学习、上进,使员工自己“强烈要求参加培训”。

培训必须有针对性。首先应明确培训目标。其次,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应采用相对应内容的教材和培训方法。再就是,针对每次培训效果,必须当时有考核、事后有“后评估”。

必须长期性。培训不能“一阵风”,要长期坚持,不断强化。培训,应在计划上不断严谨,内容上不断完善,方式上不断创新。应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社会新资源、员工新成果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专业性大学,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效益和发展能力。

4.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内涵非常丰富、深厚,这里采用抛砖引玉方法,重点提出五个方面。

第一,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一是必须重视人的发展;二是必须坚决践行员工是企业的最宝贵财富、最核心资源的理念,处处为员工着想,维护好员工的切身利益;三是切实保护好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好员工的长处,激励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 建设诚信文化。诚信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没有诚信,处处要命”,企业不可能靠“骗”来发展壮大。诚信建设,一是要严格要求企业自己遵纪守法,信守诺言;二是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例如“红、黑名单榜”、“信用等级”等,防止被不诚信的单位(组织或者个人)欺骗,给企业造成损失;三是在员工队伍中大张旗鼓地宣传、颂扬诚实守信的行为,弘扬诚信文化。

第三, 建设“和谐”文化。和谐,不意味没有批评、争论,而是强调合作、包容、存同求异。和谐与统一并不矛盾。

第四, 建设“执行”文化。无论何事,没有执行是干不成的。建设执行文化,一是要强化正确执行制度的能力建设,二是要强化正确处理原则与灵活性的能力建设,三是要强化“实事求是”处理非常规业务的能力建设。

第五, 建设“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概念很大,甚至无所不包。这里只在“万山众中指一点”:建设安全生产与安全经营文化。

4.6企业应积极推动国家加强法律环境的建设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除了企业内部加强之外,还需要公平、公正的国家法律环境。国家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对于企业,则应积极推动国家(政府),加快建设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国家法律层面上增强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结论

国外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国外企业优秀的管理是形成完整体系的,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且持续改进的,因此对于国外企业管理经验的研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随时跟进,这里只能通过几个重要方面的探讨以获启发,如果与我国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继续深入地探索与实践。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希望本文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 龚晓青.美国企业管理的学习与借鉴[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2)

[2] 罗桂全.谈德国企业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 企业导报, 2011,(07)

[3] 白亮.日本企业管理的三招绝活[J]. 人才资源开发, 2011,(03

篇8

[论文摘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思路:政府要在诚信建设中起带头作用;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与个人征信体系;加强法制建设、严厉打击社会诚信缺失行为;建立、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要加强“重合同,守信用”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本文就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结合从事银行业日常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对如何加快福建省社会诚信环境建设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制经济,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是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根基。社会诚信,是一个地方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社会诚信混乱,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扭曲经济关系,增加交易成本,而且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社会诚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拖欠货款、合同欺作、虚报注册资本、生产、加工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有毒食品,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搞虚假报表、偷税漏税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失信行为屡禁不止,使得诚信成为社会稀缺的“资源”。诚信环境差,危害大,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和金融秩序。据我省某市建设部门统计,该市施工企业累计被拖欠工程款高达24亿元,造成许多施工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此现状不改变,不仅会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而且增加交易成本,给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蒙上阴影,造成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更严重的是败坏了社会风气,长此发展必然导致社会诚信危机,影响和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在税收方面,有的别有用心的人为了钻国家税收的空子。有的人搞到国外“绿卡”后“打道回府”,连自已的祖宗都忘记了,张口闭口“我们外国人”,用点小利搞所谓的“赞助”、“捐助”,骗取信任和荣誉,偷税漏税;有的中介机构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办法,设圈套钻国家法律的空子,在协议书上有意遗漏重要事项,骗了钱财后旧的公司不办理年检,摇身一变又成了另一家新的中介机构,使善良的百姓投诉无门。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抽样调查表明,有六成以上的企业家认为在商务交往中要小心提防,有九成的各类企业发生过合同纠纷,其中有10%以上的企业合同纠纷在10起以上,诚信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商务经济活动的开展。

(三)企业与个人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和违约施欠贷款履禁不止近儿年来社会诚信的缺失,借款人缺乏还款意愿,诚信道德水平低下,导致银行贷款出现不良,信贷员产生“惧贷”心理,企业资金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导致金融机构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的不良贷款大量出现,严重挫伤了银行业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那些善良的担保企业和个人蒙受巨大损失,对其它企业或个人担保贷款担保要负连带责任故而望而却步。社会诚信缺失,影响了银行与企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挤压了银行和企业的发展空间,恶化了经济、金融的运行环境

二、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主要成因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利益驱动,法制环境不健全,失信成本太低、执法不严、惩处力度不足,失信者得不到有效的制裁,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所致。从深层次分析,许多问题是由讨一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我省金融系统对诱发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音!J析相当有代表性。调研认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成因主要有三:一是经济转轨原因。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主体的往来主要由政府诚信这只“有形之手”调节。改革开放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经济逐步成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而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改革的进程〔。由此出现诚信约束的真空。二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人民币升值等不确定困素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上升,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尤其是Zoos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银行受资金与贷款规模的限制,贷款增幅回落,企业资金短缺周转不畅,一些企业受原材料提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出现亏损,有的甚至丧失了清偿能力,诚信问题凸显,一些企业拖欠和赖帐问题越演越烈,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气是法制不健全因素。现阶段,我国没有控制债权人诚信风险的专门立法,有关债权人诚信控制的法律规范主要体现在(洽同法》、K担保法》、《破产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中。但在实践中,现行的诚信控制法律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控制作用,致使逃废债务行为泛滥,以致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现行法律对债务人的违约、逃废行为的惩处力度远远小于企业违约所获得的收益。现行有关债务风险控制制度,大都是民事法律制度,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等价有偿,对债务人违约所提供的救济手段基本是补偿性的,惩罚性的措施运用的很少,难以抑制逃废债行为。虽然从理论上说,采取民法的司法救济手段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债务人的诚信风险,但这需要一个公正、透明的执法环境。现实中还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和司法不公的问题。

三、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要在诚信建设中起带头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立社会诚信体系首先要建立政府诚信,要旗帜鲜明地与失信违法行为作斗争,在建立社会诚信制度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地说:一要转变政府职能,重视诚信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政府诚信;二要带头讲诚信,全力维护社会诚信,模范遵守诚信规则,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品德。基层政府在安排大项目投资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拖欠建设企业工程款的,应积极筹措资金归还承建者;对招商引资做出的承诺,应及时兑现;;三要加大科技投人,尽快组织各有关部门对诚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联手打击破坏社会诚信的行为。

(二)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让每个企业和个人都有一张“诚信身份证”,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使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付出代价、声誉扫地。首先,启动企业和个人诚信的联合征信评估体系。假如不诚信,企业和个人的诚信记录就会有污点,从而使自己一生的诚信受到影响。通过建立、健全企业与个人征信体系,一方面降低了金融机构放贷的风险,另一方面促进了消费,支持了经济的发展。在具体操作上,可先以央行掌握的金融系统信息资源为基础。目前各个商业银行储户个人的资料,已基本实现联网,央行可以此已经掌握的企业和6顾亿户个人诚信资料作为该诚信征信体系的基础。其次,由政府牵头制定统一标准,运用统一的技术平台,组织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把金融系统的基础数据(含外管、证券、保险等)与工商、税务、质检、政法、海关、社保等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联网,将整个体系的模型设计、评估方案以及详实的数据资料汇总,开展社会诚信管理体系的基础建设。第三,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并对系统掌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研究、分析和评估,为社会提供诚信咨询服务,通过内部通报方式进行风险提示。实行诚信信息资源共享,避免各部门都设立系统,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提高该系统的科技含量和利用率,为诚信制度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资料。当整个资信系统运作成熟之后,将移交给一个独立的征信公司进行企业化运作管理,促进全国诚信体系的建设。

(三)加强法制建设、严厉查处失信行为,逐步净化社会诚信环境。解决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社会诚信法律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迅速建立起诚信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必须尽快在建立失信惩治制度方面取得突破,建立完善的诚信制度。如建立《诚信管理条瓣,制定各类诚信评价标准,对诚信中介行业加强监督和管理。依法加大对失信和破坏诚信行为的惩治力度。对搞假破产逃废金融债务、合同欺诈等者,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包庇、纵容逃废金融债务等问题的国家工作人员,应给予纪律处分,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增强金融诉讼案件审判的公正性,维护金融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抵押登记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责和行为。通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经济金融秩序,加大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信用卡恶意透支、票据诈骗、逃套汇、骗购汇和制贩假人民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搞“地下钱庄”等金融“三乱”和各种失信行为工作的力度,促进社会诚信状况根本好转。政府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企业改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企业改制行为,积极维护金融债权,坚持制止和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在落实债权基础上,要制定有关可操作性的法规和政策,加大对逃废债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惩罚力度,限制他们的高消费行为、外事活动以及有关经济行为。对有逃废行为倾向的人应采取防范性的限制措施,对赖债不还和资金流向连带者实行财产清偿制度;由司法程序确立债权人延续债权追偿权利,只要债务人有了债务偿还能力,任何时候都必须优先履行债务清偿责任;限制赖债不还者和资金流向连带者出国离境。要创造有利于保障金融债权安全的司法环境,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重点打击涉及黑社会性质的金融逃废行为。四川沪州市进行了成功的偿试,该市《限制债务人高消费令》出台后,收回“赖债户”、“钉子户”80%的欠款,其经验就在于监督工作到位,惩罚无信动真格的。主要措施两条:一是公开曝光。法院在公告和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要求市民对被限制高消费的债务人进行监督;二是有偿举报,言而有信。一经查实,按执行到位金额巧%的比例从奖励基金中列支。上海市静安区法院在颁发《限制债务人高消费令》的同时,向债务人所在地工商、税务、银行、居委会、派出所、房地产登记机关发放《协助监督函》,请有关部门共同监督债务人高消费的行为,上述做法值得我省借鉴。

篇9

关键词:信用体系 协同建设 实现机制 信息商品化 信用奖惩

长株潭信用体系协同建设不仅是对信用体系发展改革的突破和创新,也是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机制构建是长株潭信用体系协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规律,从信用文化传导、信用信息商品化、信用服务规范化、区域信用奖惩等四个方面构建起长株潭信用体系协同建设机制。

一、信用文化传导机制

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一种制度设置,既包含法律、法规等正式的制度安排,又包含着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和信用意识等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信用文化就是指与信用相关的道德风俗、意识形态、价值观等非正式约束。信用文化不同于法律、条例等正式约束,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无明确的条文及强制力量而是通过舆论、集体价值取向、道德评判等方式来规范信用活动。市场经济要求道德的支撑,信用需要诚信理念和道德规范的维系,讲信用应当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公德。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当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形象,在全社会形成重诚信、讲信用的共识和理念,共同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信用文化。这是长株潭信用体系协同建设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条件。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中,由于我国直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规划和建设方案,因此地方各省市在政府的引导下,基于自身对于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解,以及自身的自有条件,通过借鉴国外的建设完善经验,在不断地摸索中创造性地建立起地方信用体系。在长株潭信用体系协同建设过程中,要非常重这个方面的问题,通过构建信用文化传导机制来实现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信用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提高,扩大信用文化影响力,营造良好的长株潭城市群信用软环境。

一要借鉴信用知识普及和信用观念宣传的有效方式。在信用知识普及和信用观念宣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和优势,弘扬诚信文化,倡导诚信道德,鼓励诚信典范,针砭失信行为,抨击和谴责制贩假冒伪劣、欺诈行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全社会的每个人都能经常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增强社会各层的信用观念和诚实守信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利用新兴网络技术和平台,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平台等进行普及和宣传。

二要切磋企业信用文化建立的先进经验。企业信用文化不仅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手段,而且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文化的本质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理念和信条,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其成员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关于信用的意识、理念、精神、体系、机制等方面的文化积累。一般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都会具备自己独特的信用文化。这些企业不仅重视企业的短期利益,更加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要确立信用至上的理念,还应该培养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和忠诚意识。只有通过加强员工的信用意识,企业的信用文化才能得到有效地实施。

三要注意信用文化的研究。社会信用体系是一套综合性的社会系统,不仅涉及制度因素,也包含道德伦理等文化概念,涉及的内容广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虽然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信用文化,但是,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在理论研究方面也还是处于不断地探索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创造性的建立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湖南省突破性地提出了在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信用体系协同建设的思路,应该注重信用文化的研究,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支撑信用体系建设。

二、信用信息商品化机制

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经济。不论是个人、企业、政府、还是金融机构,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都不可避免的要与信用打交道。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信用进行消费,企业要利用信用活动维持生产经营或者扩大生产,政府利用信用关系调控社会经济,银行本身就是经营信用活动的主体。这些信用关系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联结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和一切经济环节的纽带。经济越发展,信用关系越紧密,信用越成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一旦遭到侵害,就易引发债务危机、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因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信息,以作为交易的决策依据。而事实上,由于市场中的客观原因或市场主体故意隐瞒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时常存在着信息不完全对称或不对称的现象。这种矛盾加剧了信用交易的风险,影响了对预期利益的评估,将引发信用危机,破坏信用关系。

信用信息的商品化,是商业化的信用服务机构把自己所收集到的各方面的信用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所形成的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有偿提供给用户的过程。信用信息商品化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基础,而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是建立信用信息商品化机制的重要突破口。信用信息服务机构要遵循独立性、披露性、专业性的基本原则,独立性要保证服务机构与被征集信用信息的市场主体之间和信用服务机构相互之间的独立性;披露性要求依靠法律适度披露,有效披露;专业性要求有专业化的从业人员和信息加工手段。发达国家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它们对信用体系的发展完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湖南省推动建成了“三库一网一平台”的信用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为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培养发展信用评级、信用保险以及担保业务与机构,推进信用业与保险业的结合, 大力发展信用保险业务, 尽快建立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分担各类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长株潭三市可以充分利用此信息系统,不仅避免了数据库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降低了信用体系协同建设成本,还可以促进全省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

三、信用服务规范化机制

信用服务规范化机制是现代信用信息服务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信用信息服务行业涉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及使用等多个环节,信用服务规范化机制就是对信用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一系列行为进行规范,包括服务合同格式规范、服务质量规范、收费标准、产品规范、争议处理程序规范等。通过规范信用服务业务,可以推动各部门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行业运行效率,加强信息安全水平,扩大信用市场规模,最终保障信用服务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工作的不断深入,规范信用服务,统一服务标准,增强信用产品可对比性,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工作重心。中国人民银行已出台了《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以及信用报告查询和异议处理等规范。各地方政府也不断努力,试图对信用服务行业的服务和产品进行规范。但是与国际信用服务业相比,我国信用服务业水平还相当落后,突出表现在评级市场运作不规范,缺乏统一的行为规范,随意性强,可比性差;行业自律组织的缺乏使行业自律机制迟迟不能建立;信用评级总体水平不高,评级结果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风险程度;行业市场化程度低,社会影响力小,缺乏公信力等。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的信用服务机构伴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刚刚起步,大部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成立,对其服务体系还处于探索当中。

长株潭信用体系协同建设应该加快建立信用服务规范化机制,规范信用服务标准,使信用服务至少在长株潭区域内发挥同等效力,促进长株潭之间信用交易活动的快速发展。首先是信用服务基础规范,主要是对信用服务有关术语的定义阐述,这是信用体系起步建设的基本要求,对于普及信用知识和刺激信用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设立信用服务机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信用服务机构的执业标准和被市场淘汰后的市场退出程序,制定严格的行业执业标准,由信用服务业主管部门每年核准机构的执业资质,从而避免信用服务机构遍地开花,但是业务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状况。再次是信用服务质量体系规范,包括服务流程、信用服务有关技术方法、信用报告格式内容、信息披露范围等方面,同时为了让公众对市场上各种眼花缭乱的产品有所判断,可以要求信用服务机构公布其有关技术分析方法和标准。这些方面的规范不仅保证了信用服务的质量,而且也可以保证信用服务产品的等值效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将这些标准向社会公布,发挥市场监督作用,运用市场化手段规范信用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将服务质量不合格的机构淘汰出此行业。

四、区域信用奖惩机制

信用奖惩机制作为一种激励社会经济主体信用行为、遏制失信行为的一种社会管理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实现的有力保证机制。在实践中,信用奖惩机制的重要职能在于失信惩罚和风险防范,主要功能是对所有失信行为的法人或自然人实施实质性打击,使其不敢轻易对各类经济类合同或书面允诺违约,其成效在于使全社会形成一种自觉守信的良好信用环境和氛围,根本目的是向社会标明失信的成本和守信的收益。失信是产生于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失信惩罚机制对于市场上的失信行为所进行的打击必须是实质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物理性质的,决不是轻描淡写的道德谴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打击失信行为,增加失信成本,起到威慑作用。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依法设置完善的奖惩机制能够杜绝绝大多数商业欺诈和不良动机的投机行为,使守信用的企业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能帮助遵纪守法的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大其市场交易中的无形资产,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能够将不守信用的企业的信用情况记录在一定时期内的数据库中,并根据其情节严重程度,在一定时期内阻止它们再度进入市场。可见,建立失信惩罚与守信奖励机制是确保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付出代价的重要保障。 在目前我国信用意识普遍不高信用环境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尤其应强调建立和完善信用奖罚机制,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制裁。通过这种机制的设立,做到“闯红灯者受罚”,加大企业或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向守信,让守信成为市场经济的通行证。

基于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在信用奖惩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奖惩界限,合理制定奖惩标准,准确把握奖惩的“度”。信用奖惩机制最终的目的在于激励全社会守信意识和行为,因此不能将失信者一棒子打死,没有翻身机会;另一方面,信用奖惩制度又不能失去其对失信行为的威慑作用和对收信者的激励作用。因此,如何制定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奖惩定性定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标准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使失信者的失信成本超过受益,守信者的守信收益大于守信成本。从总体上看,失信者失信行为的成本或代价有着某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将对社会公共信用意识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如果任由其负面效应扩大化,不仅会增加社会交易总成本,甚至会引发社会价值取向扭曲。因此,只有加大奖惩力度,增加失信者失信成本,使失信行为无利可图甚至得不偿失,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失信行为,保护守信者的合法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长株潭区域信用奖惩机制的建立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考虑,第一个层面是道德舆论层面,主要是靠道德、舆论、宗教、传统等非法律非强制的形式形成一种软约束,对社会行为加以指导和制约。它是社会文化的体现,信用的基础本质上也是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诚信来维系的。它虽然不具备强制手段,但是依靠媒体披露、社会舆论等方式可以使失信者名利皆失。这一层面可以从动机上遏制失信行为。第二层面是经济价值层面,由于失信者的动机在于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因此经济价值层面的惩罚就是对失信者在市场价值上的惩戒,提高失信者的交易成本,使失信者为失信行为付出代价,达到得不偿失的后果。经济性质的处罚是对失信者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惩戒。第三个层面是法律制度层面,对于失信行为,仅从道德舆论和经济价值层面来制约还不足以达到真正的震慑作用,因此必须强调法律制度层面的强制规范。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都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坚强后盾,以法律责任界定失信行为,以保护守信行为。长株潭信用体系协同建设中也应该借鉴国外法律体系,发挥法律制度在奖惩机制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车耳.信用制度深度透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9月

[2]徐宪平.关于美国信用体系的研究与思考.管理世界,2006年第5期

[3]吴潜涛,赵爱玲.论构建社会诚信机制.齐鲁学刊,2004年第2期

[4]王淑芹.论信用建设的社会保障机制.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2期

[5]秦菊香等.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对策建议.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期

篇10

论文关键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和谐职业人;绿韵工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在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与作用。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所以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必然要立足于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索和创新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一、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在高等教育办学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适应国家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和企业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认识现状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高等院校。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大楼很新,硬件很好,专业技术特性遮蔽了学校的文化育人的本质,而校园文化方面的历史积淀明显不足,无论是高职校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还是行为文化等各方面都难以形成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在办学实践中,由于认识偏差导致忽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倾向普遍存在。高职院校无论在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环节都存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容易滋生个人主义、技术至上的思想,这就凸显了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二)学生的文化素质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现行高考评价机制的受挫者。应试教育中高职学生略逊一筹,但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内容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新趋势。因此,高职学生的潜能有待于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在内的非应试教育的进一步开发。但另一方面,高职学生中部分来自于中职技校,文化基础课程相对缺失;部分学生素质养成不足,这就制约了人文素质的提高。根据我们对浙江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大约1/3的高职生不能完整地回答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哪些著作;24.9%的学生不能正确回答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哪些国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师的文化素养现状

一方面,由于现任教师中来源于中专的教师占相当比重、年轻教师人数众多、对高职教师强调双师专业资质的同时并未充分注重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这三方面原因成了制约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的“瓶颈”。我们的调查表明:虽然有93.8%的教师认为在高职院校开设人文教育类课程是必要或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有26.5%的教师反映,“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实施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比较困难或难度较大。另外,对于什么是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以及如何实施这种教育,大部分教师和学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

另一方面,高职学校缺乏鼓励教师进行人文教育的激励机制。通过访谈发现,现在高职学校的院系体制建构基本上依据学术领域的分工原则,教师以进行专业教学为最主要工作,而参与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被视为时间和精力上的一种负担,所以人文素质教育就成为被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升高职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教书育人的文化自觉已成为高职教育师资改革的当务之急,这个问题只有在深入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中逐步解决。

二、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新一轮的教育体制改革和产业升级,社会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尤其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为了适应新形势和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提升,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一)企业职业道德观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挑战

现代企业普遍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简言之就是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从企业人力资源的角度看,没有职业道德的员工能力越大破坏越大,缺少了职业道德,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性越大。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原高教司司长张尧学2009年6月16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高职教育要把坚持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职业道德第一,职业技能第二”,“职业道德比什么都重要。只有把职业道德放在高职教育的第一位,才能培养出找得到工作,干得好工作的人。”根据一份对企业经营者的调查显示,63.6%的经营者把“诚实守信”作为选择员工的首要标准,这表明,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企业经营者已将“诚实守信”视为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企业职业态度观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现代企业十分重视应聘人才的职业态度。职业态度主要反映在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上。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样的员工才能真正的得到企业的赏识。不管什么样的企业都希望拥有责任心强的员工,责任心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现在许多企业的驻外年轻员工普遍面临着外派离家、吃苦、孤独等考验,加强职业态度教育尤为重要。根据一份关于就业力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影响就业力的主要因素中,用人单位看重应聘人员吃苦耐劳的占45.65%;看重敬业奉献的占32.6%。该项调查凸显了企业对员工职业态度的高度重视和要求。

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的更高需求,要求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观念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对高职院校而言,因为普遍不太重视素质教育尤其是文化素质教育,势必造成了职业人的单向度发展、畸形发展。这就促使高职教育必须回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要求,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带着紧迫感和使命感,重视培养学生以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核心的职业人文素质。

(三)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急需健全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很难破解的难题。从发展进程上来看,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起步比较晚,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年才刚刚成立,全国首届高职高专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2007年4月才召开。从发展速度上看,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相比较,与文化素质教育在本科高校的持续、深入开展相对照,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从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成果上看,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部分高职院校开始了文化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

以上情况的形成实际上暴露了一个问题,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即缺少文化素质教育人才队伍的支持与保障,各项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都难以开展和实行,或者是难以大规模的开展和实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怎样把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针对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须要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真正“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2]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职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然而职业教育同样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始终要把人格的塑造、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的培养放在首位。基于此,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秉承“立德为本,致用为宗”的办学理念,通过对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大胆探索,不断开拓,使高职学生成为既具备科学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既学会坚持,又学会创新,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成为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我们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抓住一个核心: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切入点

针对高职院校对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认识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道德的新要求,高职院校首先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办学理念之中。深入研究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学者们曾长期争论,我们在实践中比较倾向于认为“人文”是“文化”的核心的观点。如张岂之曾指出:“作为‘文化’核心的人文文化可简称为人的精神文化,其实质就是自我精神家园意识,就是学会做人。”[3]季羡林、杨叔子等著名学者也有类似的论述。十年磨一剑。学校从1998年就开始积极探索和创新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大力实施“以能力为本位,拓展载体、内化素质”的多元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努力构建“以诗教为特色,兼容诗书画,并蓄文史哲”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一是以诗教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兴华诗社”因组织有序、活动丰富、成果丰硕,被浙江省教育厅和团省委授予“浙江省高校优秀社团”称号。以诗教为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被浙江省教育厅、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确定为办学特色和创新项目。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教促进中心”也正式挂牌成立,从而担当起宣传、促进、引领全国校园诗教事业的平台角色。

二是以适应多元化需求为目标,不断深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新内涵。在坚持开展诗词教育的同时,在人文选修课中相继开设《诗书综合创作》、《艺术欣赏》、《中国文化史》、《应用心理学》、《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影视欣赏》等课程,同时还积极由诗教向书画、工艺品欣赏、传统武术、中国戏曲方向拓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满足了学生文化多元化的需求。

三是以提高教育效果为宗旨,不断创新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载体。高职院校为提高教育效果,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先后开展了“西湖梦寻”人文之旅、“爱我中华”诗词吟诵晚会、“诗国青春”诗词楹联灯谜会、“江南毓秀”名家书画笔会、“明德励志”人文大讲堂等五大文化活动品牌,使广大师生充分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我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先后组建“兴华诗社”等20多个文化社团。邀请国家教育部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叔子等知名学者作专题讲座,为多种形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载体。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育人工作也取得显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02年,我院被命名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教育部2007年第396期工作简报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题专门报道了我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果。同时,我院的文化素质教育成果被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校园诗教和谐育人》获得教育部2007年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首届高职高专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在学院举行,现场推广我院文化素质教育成果。2009年,《当代诗教提升高职生人文素质的改革实践》获浙江省教育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我校成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并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

(二)构建一个平台:以课余素质拓展学分制为平台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现状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态度的要求,学校为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以课余文化素质拓展学分制为平台的文化素质教育实现机制。实践表明,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也应遵循高职教育是“制器”与“育人”的统一观,即规范约束与自由发展的辩证统一,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文化素质教育如何与学生自主选择发展结合起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由软化走向硬化?我们认为,要逐步建立文化素质教育的测评系统尤其是考核系统,建立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此,我们积极推行课余素质拓展学分制,使素质教育具备一般课程教学所具有的标准化的素质课程、素质学分和素质证书,力求实现素质教育由软化走向硬化。素质分作为评定奖学金及其他评选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同时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选修学分,使素质学分与选修课程学分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互通,并进入每一个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只有达到一定的素质学分和课程学分后,才能准予毕业。学校专门制定了配套的监督办法与保障办法,力求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融入到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中去,为文化素质教育各项措施的落实提供了切实的保障机制。

从2006年开始探索这项工作以来,先后制定了《文化素质教育纲要》、《文化素质教育学分制评价方案》、《文化素质教育素质拓展认证评价方案》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学校组织有关力量开展学分制平台的研究,并出版《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导引》一书。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学分制平台获得了各个方面的认可,尤其是学生的欢迎。素质教育工作开展之后,学院图书馆的借书量和阅览室阅读人次均迅速增加,这说明人文素质教育的配套制度对人文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实现一个融合: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

为了全面实现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学校开展以“绿韵工程”为主题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互动。实践表明,杨叔子院士提出的“绿色”教育理念完全适用于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杨叔子曾精辟指出:“科学必须是人文的导向。”“人文必须以科学为奠基。”“这就是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就是“绿”。我们的教育,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更应如此。”[4]近年来,我院大力开展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的“绿韵工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做法是:

一是在培养目标上。提出和谐职业人的目标,着力培养具有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人文素质相统一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在汽车技术学院大力推行“汽车文化”建设,经过充分的调研和积累,提炼出“严谨、时尚、挑战、超越”为专业文化的内涵,并要求所在二级学院的学生以此作为职业追求。通过大力建设专业文化,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汽车技术学院的《汽车文化》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车以道载志在千里”的汽车文化品牌也成为了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二是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培养人文精神,然后再借助于课堂外的隐性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走切合高职院校实际的人文素质教育之路。

三是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衔接。实现校园人与职业人的零距离对接,实现两种文化的互动;企业文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外来文化,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中可以拓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视野,实现文化的全球性与本土性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