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篇1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护理干预;疗效骨质

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是易于骨折、骨量低、骨强度减低、骨髓腔增宽、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发生退化和(或)遭受破坏、骨皮质变薄、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等[1]。研究表明[2],通过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施以中医护理干预,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且临床疗效及骨骼矿物质密度(简称骨密度)也显著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收治的22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2例,其中男48例,女64例;平均年龄(46.3±4.5)岁;病程(6.7±3.1)年。观察组112例,其中男52例,女60例;平均年龄(46.4±4.3)岁;病程(6.5±3.3)年。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诊断标准;(2)18岁<年龄<80岁;(3)无严重的肝、肾、心、肺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肺系统基础疾病(;2)不同意治疗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干预。中医护理干预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情志护理干预

大多数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3],很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将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治经过、预后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患者,使患者对骨质疏松症有所了解,从而树立战胜骨质疏松症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救治方案。对于有负性情绪的患者,应注意及时的疏解,并将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讲解给患者,让患者更加有信心面对疾病。

1.2.2护理干预

应注意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生病期间的护理,嘱咐患者生病期间休息时应选择硬板床,在仰卧时应将双膝保持在轻度屈曲的状态,并于患者的膝关节下垫一个软枕,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除了要做好护理,如果天气发生变化,应指导患者做好祛湿、保暖、防寒等自我防护措施,还可配合一些局部的热敷治疗等[4]。

1.2.3饮食护理干预

应特别注意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患者宜进食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的食物。这些食物能补充患者所需的矿物质,特别是锌、镁、钙,此外还要注意维生素D和维生素C的补充。中医理论辨证的将骨质疏松症分为:肾阴虚型和脾气虚型。因此进食应以益肝健脾、温补肾阳、滋补肾阴的药食为主[5]。膳食中如桑葚牛骨汤、豆腐虾皮汤、黄豆猪骨、猪皮续断汤,并配合花生、核桃仁、松子仁等坚果类食物的进食,具有益肾强筋、滋阴补血的作用。指导患者戒烟、限酒,尽量避免过量的咖啡、茶等一些刺激性饮料的摄入。

1.2.4功能锻炼干预

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筋膜失养、血经不通、气滞不行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是通络、温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骨质疏松部位选择合适的项目,如若是髋骨和股骨发生骨质疏松,则可以选择登楼梯运动;如果是腰椎骨质疏松,可以选择体操训练;而促进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运动方式是渐进抗阻练习法。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均应与患者的身体素质相符,循序渐进,坚持恒久,方能有效的延缓骨质丢失。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中医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小针刀、针炙拔罐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1.3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提高程度等。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患者的疼痛明显;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但患者活动仍感到轻微的疼痛;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静息状态及运动时均无疼痛感。骨密度采用骨密度T值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常规骨科护理后,2组治疗后有效率和骨密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骨质量改变、骨量减少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6],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容易易骨折。有研究表明,>70岁男性及绝经>20年的女性的发病率非常高,且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7]。

本研究中,通过情志护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功能锻炼等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骨密度T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结果表明,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病程比较长,且容易发生反复的骨骼疼痛,易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的负性情绪[8],导致患者的肝气郁结,肝郁会导致气滞,而气滞则会导致瘀血的发生,血液循环不通畅,不通则痛。对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得到疏解,因此有效的缓解了疼痛,并让患者更有信心面对疾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通过饮食调护,能有效的补充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矿物质等,进一步缓解了骨质丢失对患者的危害,从而提高治疗的疗效。通过功能锻炼干预,并配合中医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小针刀、针炙、拔罐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综上,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彤艳 单位: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参考文献

[1]熊桂华,黄彬,赵军.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9(27):118-121.

[2]张玲.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4):58.

[3]唐海梅.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2,18(7):114-115.

[4]丁云霞,崔晓燕.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2):312-313.

[5]周一庆.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卫生,2013(z2):210-211.

[6]何艳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J].医药前沿,2014,20(7):319-320.

篇2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此外,绝经后女性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在女性绝经后,其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进而引发体内多项激素水平受到干扰至紊乱,引发内分泌失调现象,造成机体骨密度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1]。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逐渐增多,可保障患者病情不再继续恶化发展。但除此以外,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也不容忽视,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将重点分析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护理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 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4~70岁,平均(65.5±2.0)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5~73岁,平均(64.4±2.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在此不给予详细介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

1.2.1病情监测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根基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对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记录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按时为患者测定相关的身体指标,包括血压、心率、饮食结构等。若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师,为患者进行相关诊断。

1.2.2运动干预

患者需接受运动干预,每日行1个小时左右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跳舞等,运动初期可按照患者的耐受性而定,后期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帮助患者养成较好运动习惯。

1.2.3饮食干预

患者需补充富含钙质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豆奶等,但需减少油炸、烧烤等食物的摄入。遵循少食多餐制,以促进钙质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

1.2.4日光浴干预

鼓励患者在晴天时外出晒太阳,但值得注意的是,避免紫外线十分强烈的午间,以防晒伤自身的皮肤。每日照射30min左右,在照射时将头部、颈部遮住,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情况进行记录。

1.2.5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

为患者补充病症相关知识,并根据患者的日常行为表现、情绪、表情等发现患者的内心的不良情绪,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得患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接受致病的治疗与护理。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能够多陪伴、多包容、多鼓励患者,减少患者情绪波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病症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知识知晓率对比

我院对两组患者病症知识知晓率进行对比,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病症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表1:两组患者对于病症知识的了解率比较

2.2护理满意率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3、讨论

篇3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4-0074-02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类骨病,由于骨组织随着年纪的增大而产生正常的钙化,而骨质中的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的减少量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1]。而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原因多是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多见于老年患者,发病较缓,病程较长,通常患者会自觉骨骼疼痛,或发生骨折前来就诊。由于我国目前老龄化严重,因此老年骨质疏松症也逐渐增多,但由于是老年人是特殊群体,在进行临床护理中应格外注意护理规范,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确保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现特将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5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67~89岁,平均(78.0±4.6)岁,病程1~15年,平均(8.0±1.3)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7~89岁,平均(76.0±6.7)岁,病程1~15年,平均(9.0±1.1)年;干预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67~89岁,平均(79.0±2.4)岁,病程1~15年,平均(9.0±2.5)年。

1.2 辅助诊断方法

1.2.1 Singh指数的测量 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Ⅶ级3例,Ⅵ级12例,Ⅴ级21例,Ⅳ级16例,Ⅲ级39例,Ⅱ级7例,Ⅰ级2例。而Singh指数是诊断骨质疏松症较理想的辅助方法之一,其重复性好,误差率低,与骨密度测量、髂骨活检骨定量分析等指标相关性好,在临床中股骨颈骨折发生一般在Ⅲ级以下,脊柱骨折多发生在Ⅰ~Ⅳ级。

1.2.2 骨X线检查 X线检查可表现患者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哈佛管扩大、骨小梁间隙增宽、横形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均匀。但此项检查的敏感性不高,需要在骨密度减低至正常值的30%以下才可检测出异常。

1.2.3 高分辨率CT CT检查可检测出骨量或单纯骨密度,可以用来确诊是否为骨质疏松,此项检查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3 治疗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多采用双膦酸盐类的骨吸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人体骨骼,通过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从而抑制骨的吸收,因此可以有效地治疗和改善老年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骨折部位复位后也可服用此药治疗。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骨科病房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1)疾病指导及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均为老年人,同时也存在着文化层次的差异,每位患者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对疾病的认知,如有理解能力较弱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细致地讲解,使患者在理解自身疾病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达到促进病情治愈的目的[2]。(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为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其行动不便,但有些性格倔强的老年患者,在骨折部位没有愈合的情况下执意下地行走或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细致地劝导;对于行动不便患者,护理人员应尽量照顾其日常起居,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患者的感受,出现问题,积极解决,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可以保持身心愉悦,促进疾病的痊愈。同时对于行动较为方便的患者可以鼓励其多参加一些活动,病友之间可以一起散步、下棋等促进身心健康。(3)饮食护理:多数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均是由于日常不良的饮食习惯而引起的,如抽烟、酗酒、过食油腻食物等,因此在饮食护理中应当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同时要合理搭配营养餐,补充充足的钙,多吃奶类、鱼、虾等海类,杏仁、坚果类,以及补充适量的水果、蔬菜确保营养均衡,同时主食应粗粮细粮合理搭配[3]。

1.5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1)治愈:经临床辅助检查患者骨密度等指标正常,治疗前自身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无行动障碍;(2)有效:经临床辅助检查患者骨密度等指标明显好转,治疗前自身不适症状大部分消失,行动障碍较之前有明显改善;(3)无效:经临床辅助检查骨密度等指标较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前自身不适症状仍然存在,行动障碍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两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可见,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8%,无效12%,比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24%。详见表1。

3 讨论

在笔者所在科室开展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安全的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的病情,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同时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日常护理能够顺利的进行,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同时要求笔者所在科室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素质,能够更好地为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吴华颖,梁彩明,薛青.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4):89-90.

[2]曾丽雯,黎海东,邱慕丹,等.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11,5(9):129-130.

篇4

关键词:强化护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影响

妇女绝经后,由于身体的衰老,缺乏雌激素导致骨量减少以及骨组织结构变化,容易引起骨疼痛、身体变矮等其它症状,严重影响到妇女的正常生活[1]。对PMO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然后治疗预后不是十分理想,髋部骨折中有12%~14%的人于骨折后1年内死于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各种并发症,存活者中50%行动不便[2]。有研究显示,良好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研究了强化护理对PMO患者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年龄(55.89±10.34)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30例,初中40例,初中以上10例,患者均有较好的书写与理解能力。纳入病例的标准:①符合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无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③患者及家属与院伦理委员会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并同意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加强护理模式,两组患者文化程度、病程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全身检查,询问患者病史,并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与此同时,从患者本人及家属处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对照组患者在观察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病情通知、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等。观察组进行加强护理,加强护理措施:①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骨质疏松症的严重性,绝不是简单的缺钙,告知治疗不当的严重性,高度引起患者的重视,用卡片方式记录健康相关内容并发给每位患者让患者便与记忆;②饮食指导:根据了解到患者的生活习惯,改正患者的不良饮食,如食物太咸少吃,少喝酒,戒烟等;③运动锻炼: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运动锻炼计划。护理12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密度测量方法:在患者前后一致的情况下采用我院韩国进口,型号为双能X线骨密度仪 EXA3000 测定腰椎(L1~4)和髋骨处的骨密度,即BMD(L1~4)和BMD(hip)。单位用骨g/cm2表示。记录护理期间两组的并发症,并调查满意度。

1.3疗效判断 患者满意度分为三级评定,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患者疼痛后不能耐,检查后诊断为病理性骨折为并发症纳入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2软件包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计算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 观察组骨密度增加情况明显,而对照组相对于护理前却有所减少,两组护理前BMD(L1一4)和BMD(hip)均无差异,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仅1例并发症,对照组有4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护理满意28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5.0%,对照组满意20例,较满意11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77.5%,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χ2=5.835,P

3讨论

强化护理的概念是随着护理学的日益发展而兴起的,主要的措施包括加强运动,注意饮食、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等[4]。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够,许多患者甚至认为只要服药就可以很快的将病症治愈,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就需要采用强化护理的措施[5]。

本文采用强化护理的措施,对40例绝经后PMO患者进行了护理,由护理结果可以看出,强化护理后观察组的骨密度相比较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强化护理之所以可以提高患者的骨密度,笔者主要认为的原因有下面两点:①饮食健康且补钙: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胃吸收功能障碍,如患者喜欢酗酒,酒精伤肝,进而影响患者的其他系统功能;指导患者选择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与钙的食物,如豆类,肉类食物,少摄入易使钙流失的食物,如碳酸饮料等;②运动锻炼加强骨密度:日常生活行为会影响人的骨密度,Swezey认为,每天轻快走5 min,BMD都有升高,在年轻人或绝经后妇女,每天跳60 s,5个月后BMD增加将近4%。加强运动对患者的影响不可小嘘。强化护理还可以减少患者治疗后期的并发症,本文研究得出观察组在1年内的并发症仅1例,而对照组出现4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在加强PMO患者的骨密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常规护理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汉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强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19-121.

[2] 赵海勇,田发明,刘家寅等.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2013,53(31):95-97.

[3]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篇5

[关键词]肝肾不足;骨质疏松症;补肾健骨胶囊;疗效

在临床上,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病,其病理表现主要是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量显著减少,其原因多为骨质吸收显著增多,导致患者出现骨骼疼痛、易骨折等现象。在临床上,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由于其自身的血钙过低、血磷过高,所以会导致骨质吸收显著增多,使其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1]。本研究选取80例肝肾不足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观察补肾健骨胶囊的疗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7月~2015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肝肾不足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49~72岁,平均年龄为(57.2+5.3)岁,病程为9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2+1.3)年;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52~75岁,平均年龄为(57.5+5.5)岁,病程为7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3.5+1.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比性强。

1.2肝肾不足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

1.2.1中医标准

伴有明显的腰脊疼痛、胫软膝酸症状,且其肢节痿弱,导致步履艰难;可伴有目眩症状,且其舌质偏红,而其脉沉弦。

1.2.2西医标准

(1)腰脊部疼痛、浑身乏力,可伴有骨折情况。(2)脊椎存在明显的后突畸形表现。(3)X线检查可见骨质普遍稀疏,并且其脊柱存在异常改变;且其椎体伴有明显的鱼尾样双凹形,并且其椎间隙显著增宽。(4)检测骨密度可见明显的阳性征象。

1.3方法

对照组使用西药雷洛昔芬(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50899)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为:每日早晚各1次使用0.25mg的雷洛昔芬进行口服治疗;而观察组则使用补肾健骨胶囊(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Z20020056)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4粒。1个疗程为2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腰脊酸痛等症状显著改善或者基本消失,且对其行骨密度检查可见其骨质密度显著增加:好转: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对其行骨密度检查可见骨质密度不存在明显的变化;无效:治疗后,患者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1.6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 软件,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雷洛昔芬属于常用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组织量,缓解其酸痛表现,但是见效迟缓,且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所以疗效有限[4]。

中医研究认为,骨质疏松症应该是属于“骨痿”的范畴,发病原因主要是腰脊不举,导致骨枯而髓减,进而引发骨痿,也即肾精亏损、肝血不足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因此这一疾病的治疗原则应是滋补肝肾、强筋壮骨[5]。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中药补肾健骨胶囊,其药物成分主要是钱乙六味地黄丸,方中,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滋补肝肾,益精养血;当归的药理作用主要是养血、活血,并能够有效地止痛;而阳藿、狗脊则能够有效地补肾壮阳,并兼具强筋骨之效。上述药物合用,有利于实现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治疗目的[6]。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参考文献]

[1]杜晓丽,郑德三,吕红玲等.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探[J].世界中医药,2014,(6):761-763.

[2]刘雷,塔拉,杨红云等.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附300例临床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0):1099-1103.

[3]王雪娇,吴琼,李咏梅等.辨证论治骨质疏松症[J].吉林中医药,2012,32(6):576-577.

[4]陈宏慈,甘爱萍,邹连珍等.中医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3):28-29.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08-02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指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简而言之骨质疏松是以全身的骨量减低、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极易导致骨折为结果的综合征。低能量骨折是与骨质疏松有关,高龄、绝经人群中经常发生,它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临床报道有增多的趋势。本文就近年来我科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治及预防结合自己的体会并参考有关文献做一综述。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528例60岁以上骨折患者,骨折原因均为低能量创伤,即受到轻微暴力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骨折。年龄为60-87岁。平均年龄73岁。男性211例,女性317例,股骨颈骨折1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160例,桡骨远端骨折176例,其中骨折后再骨折的病例11例。

1.2 分型 依据WHO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所推荐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骨密度值在同性别青年健康人骨峰值的正负1个标准差内属正常,低于1到2.5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低于2.5个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症,低于2.5个标准差以上,且伴有脆性骨折史为严重骨质疏松。

1.3 结果 本病例骨密度检查中骨量减少病例为51例,发病率为10%,骨质疏松病例为477例,发病率为90%。

2 讨 论

目前全世界患OP总人数超过2亿,是位居第6位的常见病、多发病[1]。也是一种重要的老年性疾病[2],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WHO总署长Dr.G roH arlem Bruntland指出,OP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健康问题[3]。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这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一般而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脊柱、髋部、前臂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人的危害性非常大,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据资料统计,发生髋部骨折后的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除此之外,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治疗和护理,也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费用昂贵,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所以,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显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以及学者们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2.1 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发人群[1]。据资料报道[4]我国部分省市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59.89%,因OP而发生骨折的发病率为9.6%,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王增英等人研究显示:严重的COPD、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健康状况的老年男性也不例外。老年男性OP不同于绝经后女性OP,没有激素突然变化所致的急剧骨量减少,没有明确的年龄分界,是逐渐形成的过程,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下降,即高龄是老年男性OP的另一个危险因子,老年男性应是OP的重点防治对象[5]。

2.2 骨质疏松的分类 根据全身分布情况,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包括妇女绝经OP及老年性OP),继发性(包括药物性、内分泌性、先天性或慢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OP)和特发性(包括妇女妊娠期、哺乳期发生的OP)。

2.3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1994年WHO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女性),此标准是依据骨密度(BMD)或骨矿含量与同性别骨峰值量的比较,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低于2.5个标准差为OP。中国建议的OP诊断标准根据成人BMD的均值及标准差而定,BMD介于(均值-1个标差)-(均值-2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BMD低于(均值-2个标准差)为OP。

2.4 骨质疏松对骨的影响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之所以发生骨折是其强度减弱。当骨的脆性增加时,产生骨折所需的力减少。图-1显示这种关系,以及影响骨组织内在脆性的因素和作用于顾得力量的模式图[6]。在骨质疏松症中,骨骼本身的总量不足,这可以通过全身骨矿物质含量降低来证明。薄的多孔皮质骨是造成骨量减少的主要因素。然而骨量的降低并不能完全解释骨质疏松骨的脆性。骨的质量也遭到损坏,这可以通过显微镜下的异常来证明,如矿化不足的基质、疲劳损伤的积累和骨小梁的变薄、穿孔和瓦解。骨小梁的变化导致骨小梁的连接丢失,对骨的强度造成严重的影响[7]。

2.5 骨质疏松骨折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2.5.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 有三种病理生理机制决定了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①骨量,代表最易研究的骨的脆性;②骨的结构,可以不依赖骨量而单独影响骨的强度;③造成老年人摔倒的机制。这三种机制都是不同程度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篇7

【关键词】 CT引导;经皮椎体形成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患者越来越多,椎体压缩骨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美国,每年新发15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大约有70万会发生胸腰椎骨折,我国则会更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腰痛通常比较明显,常常会继发脊椎后凸、侧凸等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法卧硬板床、腰部垫枕、腰背肌锻炼,止痛效果慢且易发生长期卧床并发症,而长期卧床本身又会加重骨质疏松。西峡县人民医院脊柱骨关节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46例,配合围手术期精心护理,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共53个椎体,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61~85岁,平均68.5岁,单个椎体39例,2个椎体7例,其中T101个,T113个,T1216个,L118个,L26个,L34个,L43个,L57个,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片及CT、MRI检查,明确“责任椎”及定位方法。

1.2 手术方法 术前30 min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患者取俯卧位于CT机检查台,先用CT扫描定位“责任椎”,确定穿刺平面、穿刺点、穿刺角度,进针深度,并用油蕊笔标注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从皮肤穿刺点至椎弓根层软组织浸润麻醉,采用山东冠龙公司产3.2 mm椎体穿刺套蕊针,经皮肤按预定角度穿刺至骨质,再次CT扫描确认穿刺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必要时调整,无误后继续进针至椎体接近前缘处,穿刺成功后调配骨水泥至拉丝末期时缓慢注入椎体中,一般胸腰段椎体注入2.5~4.5 ml,腰椎体注射4~6 ml。在骨水泥硬化前拔出穿刺针,再次CT扫描了解骨水泥在椎体中分布情况。

2 结果 46例患者53个椎体穿刺均成功,均为单侧穿刺,术后CT扫描,骨水泥弥散均匀,有16例发现骨水泥弥散至椎体后缘,但未对椎管造成侵占。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受压症状,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下床活动疼痛无加剧。随访6~18个月, 1例因损伤疼痛加剧检查发现邻椎再次骨折,再次椎体强化后缓解,余病例疼痛缓解均持久。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疏导 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多受骨质疏松困扰多年,外伤或轻微外力作用下导致椎体压缩骨折,腰痛加剧,精神负担短时间急剧加重,加之对椎体成形术不了解,对手术期望值高,担忧手术风险,产生焦虑、恐惧情绪。针对此情况,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方法、目的、意义、优点,告知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止痛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卧床时间短,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等优点,主要作用是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使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3.1.2 术前准备及手术风险评估 入院完善各项检查。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大部分合并有一种或几种内科疾患,除常规检查项目外,一般需加做胸部CT、心脏彩超+心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监测等,综合评估心肺功能及手术风险,若心肺功能不能耐受手术经内科纠正仍不满意者,应主动放弃手术。有5例患者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放弃手术,未列入本组病例,术前积极治疗内科疾患,控制肺部感染、纠正心衰,降压降糖,间断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等。

3.1.3 训练 大部分患者入院时翻身困难,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指导患者直线翻身,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练习俯卧位直至可坚持半小时以上,才能达到配合手术的要求。

3.2 术中配合 提前与CT室取得联系,准备好抢救药品,建立静脉通道,空气紫外线消毒半小时。患者俯卧于CT室检查台上时,用软枕垫好,迅速为患者面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射骨水泥前静脉推地塞米松5 mg。文献报导,椎体成形术所用的骨水泥注入椎体后有使动脉血压-过性下降的作用,可能与PMMA的单体或聚合体被吸收入血循环有关[1],本组病例观察仅1例有短暂性血压下降,大部分患者血压较高,分析与及情绪紧张有关,血压过高者舌下含化心痛定片10 mg。推注骨水泥时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外,还需观察询问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3.3 术后护理

3.3.1 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持续导管吸氧2L/min,持续心电监护6 h,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本组术后6 h血压大部分恢复平稳。

3.3.2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经皮椎体成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和肺栓塞。观察骨水泥有无椎管西峡县人民医院脊柱骨关节外科内渗漏,最主要是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情况,如有双下肢麻木,活动障碍者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经小剂量甘露醇及甲钴胺应用后麻木消退,灌注剂向静脉丛渗漏并沿静脉回流后扩散可引起肺栓塞,血压下降,心脏停止等严重并发症[2],故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及时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如有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咯血、咳嗽心悸等症状,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本组病例未出现此类症状。

3.3.3 术后功能锻炼,术后2 h可直线翻身,6 h后做双下肢直腿抬高功能锻炼,第2天可鼓励患者坐起,由家人陪同沿床边站立行走,严禁扭伤及摔倒,活动量逐步增加。

4 出院指导

必须指出的是,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身系统性疾病,不要认为做了经皮椎体成形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必须出院时加强宣教,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骨质疏松治疗非常关键,如适当体育锻炼,避免外力因素作用于身体、多摄入高钙食物,增加日晒及户外活动,口服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等。如有扭伤或摔倒再次出现腰疼时及时复诊。

总之,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术中操作得当,围手术期精心观察、护理、宣教,可获满意的中远期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篇8

关键词:循证护理;骨质疏松;股骨骨折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骨质疏松发病率也在逐年的增高[1]。骨质疏松多会导致老年人股骨发生骨折,对于老年股骨骨折的治疗,在临床上针对治疗后的护理应当引起重视,可以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2]。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的疗效影响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的影响,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5.1±3.7)岁,其中股骨下1/3处骨折18例,股骨中1/3处骨折15例,股骨上1/3处骨折22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5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0.5±3.8)岁,其中股骨下1/3处骨折15例,股骨中1/3处骨折19例,股骨上1/3处骨折21例。以上两组患者骨折情况以及性别、年龄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P>0.05),组间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的骨科护理,其中包括环境、饮食以及术后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对于参与护理的护士进行充分的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对具体的护理方法进行明确,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以及相应的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此外对于产生不良心理的老年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讲明疾病的特点以及治疗的方式和预后情况,减轻患者焦虑的心态。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1.3评价标准 优:X线检查示骨折线模糊或已经完全消失,关节功能已经完全恢复;良:X线检查示骨折线仍存在,但整体愈合比较理想,关节功能部分恢复;差:X线检查示骨折线清晰,愈合不理想,关节功未恢复,骨折愈合优良率=100%×(优+良)/n。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骨折不愈、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以及缺血性骨坏死等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

2 结果

2.1骨折愈合程度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分别为98.18%和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4例(7.27%)和18例(32.7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下降、骨脆性增高以及骨韧性的下降使得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骨折,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身体机能明显的下降,导致受损骨质修复能力下降,患者身体素质的下降导致骨愈合的时间延长,进一步的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3-4]。经过手术治疗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给予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接受护理治疗的依从性,提高骨折愈合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5-6]。通过科学与经验知识,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护理服务[7-8],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分别为98.18%和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循证护理模式护理,有助于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雁鸣,宇文亚,董福慧,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摘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886-1890.

[2]乔芳,常静.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7(30):271-272.

[3]黄成国.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综述[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844-2844.

[4]郭改玲,裴峰.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2):1112-1113.

[5]张锐.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3(8):152-153.

[6]吴佩霖,吴耀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7):106-107.

[7]苏树娟,李晓娟.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J].广东医学,2012,33(2):295-296.

篇9

[关键词] 骨科;老年;糖尿病;护理体会;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b)-0147-02

由于骨质疏松和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多种原因,老年人极易发生骨折、骨结核等疾病。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因此,越来越多的骨科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疾病。而研究发现[1],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辅助良好的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对该院骨科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以期为临床护理骨科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49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7)。观察组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3.04±4.42)岁。骨科疾病类型:骨结核5例,骨质疏松8例,骨折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2.93±4.57)岁。骨科疾病类型:骨结核6例,骨质疏松8例,骨折13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以骨科疾病为主要疾病,合并糖尿病[2]。③患者年龄大于55岁。④患者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患者脱落。②患者合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疾病。③患者糖尿病十分严重,治疗需以糖尿病为主。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即:(1)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通风良好。(2)早晚两次对病房进行消毒灭菌处理。(3)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和常规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4)护理人员做好常规抗感染和预防并发症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模式,即:(1)血糖控制:血糖控制是患有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护理内容之一,一般分两部分。①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糖尿病严重程度和骨科疾病严重程度调整其胰岛素治疗方案;②控制患者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2)病情监测:从患者入院开始,建立专人病例归档记录,之后每天检测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并对何时用药、用药剂量等一并记录。(3)并发症预防:考虑到骨科患者多行动不便、长时间卧床休息的特点,该院对患者实行定时翻转和按摩护理,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其次,护理人员还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排痰处理,帮助患者呼吸。对手术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需每天检查其切口变化,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复健指导:骨科患者治疗后可逐渐开始进行肢体功能性锻炼,强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复健初期,患者应在指定区域进行复检,复检区域应具备防跌倒、紧急救护方便等安全措施。同时,复健时避免患者单独活动,并推荐使用助行器。

1.3 观测指标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使用该院自有的德国罗氏Accu-Chek血糖仪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住院时间:以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时间段为准。护理满意度评分:患者出院时,使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差,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满意度越好。不良反应发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到出院时间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比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血栓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老年骨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会抑制骨代谢的钙化作用和人体对磷、肠钙的吸收,加重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而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则会进一步减弱骨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预后效果[3]。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护理对患者的治疗由重要意义。该次观察组护理主要由常规护理、血糖控制、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和复健指导五方面组成,常规护理同时用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和复健指导则单独用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主要是针对糖尿病展开的,高血糖症状可作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对罹患骨科疾病的患者而言,控制血糖含量显得更为重要。该次实验考虑到患者行动不便,只采用饮食和注射胰岛素控制患者血糖。并发症预防主要分两种,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侧重点在于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其次是血栓和压疮[4]。对于非手术治疗患者则侧重于预防血栓和压疮。病情监测贯穿患者治疗全程,从初期的病例记录到后期每天检测血糖血脂、体温等指标,能为主治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最有力的支撑[5]。复健指导则是患者治疗后适当运动以改善其肢体功能。在该文实验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4 结语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研究的深入,越远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中质量[6]。在该文实验中证实了加强对患者血糖的控制和对病情的监测和并发症的预防力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该次实验样本量偏小,观察组护理较为简单,仍需要更多的医学研究人员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吴治芳,邹小春,颜娟,等.骨科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对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 27(8):1261-1263,1266.

[2] 李金香,彦林,张凡,等.老年骨折患者营养筛查及肠内外营养干预的分析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403-405,408.

[3] 李凝旭,涂艳,刘晓霞,等.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炎症因子、脂肪因子变化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5):438-440.

[4] 曹玉凤.早期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178-180.

[5] 邱绍环.骨科糖尿病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围术期内的应用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7):148-149.

篇10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182-03

骨质疏松症可造成骨组织内钙的逐渐丢失,引起骨密度和骨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较轻的外力作用下都有可能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1]。发生骨折后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制动,自主活动受限,易发生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而在影像设备辅助下采用皮向伤椎注入填充物,可减少患者痛苦,成为替代传统治疗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本科收治的60例OVCF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站立或坐位时疼痛严重,胸椎或腰椎棘突有压痛及叩击痛,改为平卧位时疼痛减轻,常规检查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以明确椎体压缩的程度、椎体骨皮质及后壁骨皮质是否完整。60例患者中72个椎体采用PKP治疗,其中男28例31 个椎体,女32例41个椎体,年龄65~86岁,平均75.3岁;病程1~12 d,平均2.2 d;55例患者有跌倒外伤病史。CT 检查显示椎体后壁骨皮质无破裂,所有患者椎体压缩超过1/3,术中采用KM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包。

1.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1.2.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俯卧。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伤椎并做标记。穿刺点位于患椎棘突旁开2~3 cm处,正位透视下置入1枚穿刺针,针尖位于椎弓根体表投影外上缘(位置为左侧10点钟,右侧2点钟),穿刺角度与人体矢状面成15°~20°夹角。正位透视下针尖位于椎弓根影内侧缘,侧位透视下针尖位于椎体后叶缘,撤出穿刺针置入导针。沿导针置入扩张套管和工作套管,至椎体后缘皮质前方约2~3 cm处。建立工作通道,去除导针后,沿工作通道置入球囊,间断X线透视监控下缓慢注入显影剂扩张球囊。椎体复位后停止加压,抽出显影剂并退出球囊。调制PMMA 骨水泥至黏稠状态,X线间断透视监控显示骨水泥沿骨小梁间隙毛刺状浸润至椎体边缘。去除针芯。如发现骨水泥渗漏立即停止推注。骨水泥完全硬化后,拔出穿刺针。

1.2.2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平卧6 h,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了解其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等情况。术后第1天站立行走,必须腰托保护;复查胸腰椎X 线片,术后第4~7天可出院,

1.2 疗效判定

术前及术后1 d 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渗漏的判断以术中X线正侧位透视目测为准。同时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效果的比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评分为(6.7±1.1)分,术后评分为(2.3±0.7)分,术后VAS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表1 治疗前后效果的比较(x±s)

2.2 并发症情况

术中骨水泥渗漏4 例4个椎体。其中椎体前缘渗漏1个,椎体后缘渗漏2个,椎体侧方渗漏(包括椎旁静脉丛渗漏)1个,所有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明显临床损伤症状,故未作处理。典型病例如图1~3所示(患者男性,摔伤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1 d入院)

图1 术前腰椎正侧位X线片

术前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L1椎体楔形改变,高度丢失接近1/2

图2 术前腰椎CT平扫

术前CT检查示椎体后缘骨皮质完整

图3 术后腰椎正侧位X线片

术后1 d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L1椎体高度丢失不明显

3 讨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脊柱损伤,骨折多数比较稳定,经保守治疗即可痊愈,但是患者疼痛缓解较慢,疗效较差,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若治疗不彻底可导致顽固性疼痛、畸形等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创伤较大,费用昂贵,同时术中出血多、老年患者机体耐受力较差、骨质疏松等均会导致较大的手术风险,疗效较差[2]。PKP是近年来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常用的临床方法,通过球囊或膨胀器先行椎体扩张,以使部分或全部椎体高度恢复,并能在椎体内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骨性空腔,在低压条件下注入黏稠度较高的骨水泥,使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大大降低[3]。相对于开放手术,X线引导监视下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以下优点:①骨水泥注入后可短时间凝固,这有利于病理性微小骨折的固定,同时可减少对痛觉神经末梢的刺激;②骨水泥在聚合反应时释放的热量可破坏神经末梢组织坏死,减少疼痛;③椎体内充填可防治椎体塌陷,使患者在短期内即可恢复正常生活[4]。PKP手术近年来已得到广泛认可,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评分为(6.7±1.1)分,术后评分为(2.3±0.7)分,术后VAS 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预防骨水泥渗漏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严格掌握椎体成形术的适应症和禁忌证;②提高穿刺技术避免操作失误,熟练掌握PKP技术要领;③椎体复位要适度,骨水泥推注一定要在X线透视下完成,注意推注的速度、力度和注入量[6-8]。只要掌握手术技巧和方法,手术操作得当,PKP治疗椎体重度压缩骨折亦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9-10],而对于胸椎压缩程度在50%以上及腰椎压缩程度在75%以上者,注入的骨水泥宜稍稀,且可通过单侧穿刺注射,这是因为稍稀的骨水泥有较强的渗透力,可以自行渗透并分布于伤椎而不外漏[11-12]。

综上所述,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并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Yang H,Pan J,Sun Z,et al.Percutaneous augmented instrumentation of unstable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our experience in preventing cement leakage[J].Eur Spine J,2012,21(3):1410-1412.

[2] 王生介,谭红略,厉晓龙,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4):1851-1853.

[3] 冯玉旭,张崛,沈毅敏,等.应用Jack 椎体扩张器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 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8):972-976.

[4] Marco RAW,Meyer BC,Kushwaha VP.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treated with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supplemented with balloon-assisted vertebroplasty and calcium phosphate reconstruc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2010,90(1):67-76.

[5] 吕松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1):69.

[6] De Negri P,Tirri T,Paternoster G,et al.Treatment of painful osteoporotic or trauma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by 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procedures:a nonrandomized comparision between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J].Clin J Pain,2007,23(5):425-430.

[7] 刘杰,王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椎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4):399-403.

[8] Fuentes S,Blondel B,Metellus P,et al.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burst fractures[J].Eur Spine J,2010,19(1):1281-1287.

[9] 徐妍妍,李斌,邹海,等.波X线、CT、MRI在评估症状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1):832-835.

[10] 马雷,王辉,丁文元,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分布及危险因素[J].中华骨科杂志,2014, 34(1):19-23.

[11] 吴爱悯,倪文飞,池永龙,等.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脊柱外科杂志,2012,10(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