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宣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宣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宣传制度

篇1

【关键词】;行政救济;司法制度文化历史传统

“有权利必有救济”,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权利的不法侵害后,法律应当赋予公民寻求和获得救济的渠道。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元的行政救济法律机制,包括行政诉讼救济、行政复议救济和救济。而其中,制度承载着艰巨的任务。制度是一项脱胎于东方传统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行政监督和权利救济制度。近年来,不断出现,上访人数、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与此构成鲜明反差的是,公民本可走法律程序的行政救济(包括行政诉讼救济和行政复议救济)却一直面临着一种困境:收案数严重不足。我们不禁思考:缘何缺乏一定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的却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我国司法的制度缺陷导致民众偏好

司法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中国的司法制度,深深扎根在中国广袤的沃土,因此,难免带有人治的色彩。法治与人治不断碰撞与交融,不仅可能损害程序公正,更有可能损害实体公正。现如今,中国的司法制度存在独立性不强、权威不足等问题。当群众在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受到损害寻求救济时,中国司法制度的缺陷使民众不得不选择。

(1)司法救济的高成本。正如有学者指出:不是所有的司法判决都能产生正义,但是每一个司法判决都会消耗资源。司法的每一项活动都有成本,甚至要考虑司法腐败所额外增加的成本。总之,司法的活动成本是可以明确、理性计算的,而且是预交的。相对而言,的成本是有优势的,至少在表面上看来是如此。政府不仅受理案件不收费,甚至来回路费都会给予一定的补贴。有学者在研究私力救济时发现了一个成本支付定理:事前支付比事后支付尤其不受欢迎,即使事前支付小于事后支付。这个定理更适用于,即使的实际费用高于司法,行政相对人仍会感觉费用低,在权利救济中选择。(2)司法救济的窄范围。司法的救济范围太窄,只包括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而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的合法权益不仅仅包括这两项。当公民的其他权益受到损害,而司法却不能受理时,公民就只能转向寻求救助。保护的是行政相对人的所有一切权益,对任何的侵害均可以提出请求,几乎没有任何的限制。在司法,尤其是行政复议中,明确规定不适用调解,强制的、冰冷的判决没有可回旋的协商。却不同,调解在中被广泛应用,几乎大部分的案件的处理都是经过调解最后解决的。的宽范围成为民众偏向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3)司法制度的不独立。司法只有不依托于行政、不受制于组织和个人权力,才有可能实现应有的公正。司法不独立就无法程序公正,甚至导致司法腐败的现象出现。现实生活中,关系网的错综复杂,权力触角的不断延伸,严重的损害了司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民众通过司法诉诸他们的需要和请求,而如果出现权力干扰司法最终导致结果不公正,民众必然出现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权威不认同的负面情绪。制度尽管缺乏规范的程序,但在整个体系运作中,仍有可能给民众提供一个引起上级重视的机会,虽然机会很小,但这对于仍对司法持怀疑态度的行政相对人来说,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导致民众偏好

不同的文化历史传统给人以不同的处事方式。中国的儒家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庸之道更是深入人心。长期以来,我们在面对和处理冲突时,更希望能以委婉、平和的方式协商解决。中国民众不喜欢过于生硬、冲突性过强的方式。在个人权利和利益受到损害时,司法诉讼的方式,在民众心理,认为比较冰冷,没有感彩,所以会排斥。于是相比较而言,程序的模糊反而让人易于接受。

儒学文化中有无讼理想,这也是中国人避免诉讼的文化根源。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更希望出现一位“无所不能”的清官。他既能体察民情,又能不畏强权,为民做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在中国人的政治文化心理中,清官意识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可以说,中国社会的普通民众无不抱有一份对清官的向往和期待,几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清官意识。渴望清官能了解情况、引起重视,并为自己做主。理所当然被认为是这样的一种途径和桥梁,而且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很多群众一旦遇到不公时,就给市里、省里、甚至中央写信,引起领导的重视,希望上级做主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结果。虽然基本上是杳无音讯,但他们仍会坚持不懈,完全忽略了寻求法律的帮助。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角度,我们分析了中国民众为什么在权利受到损害寻求救济时,偏向选择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司法制度上的缺陷;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历史传统。(1)司法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司法缺乏独立性和公信力,导致人们转而求助于权力,这是最终造成泛滥的体质根源。推进司法的改革,摆脱人治的弊端,首先要优化司法的权力配置。赋予司法更独立,更权威的权力,真正确立法律第一的地位。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法律的工具效力应上升到主导地位。其次,司法要进行专业化改革。专业化的人才,专业化的机构,专业化的行动。只有专业化才能更有权威和效力。最后,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救济制度要进行改革和推进。构建多元化的救济渠道才是主流。(2)转变思想观念,培育成熟的公民文化。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理性的政治参与要求是成熟的公民文化所必需的。我们现在依然存在太多的封建统治的残余思想。在民众思想中,人治依然被放在第一位置。人治凌驾于法治之上,损害了程序公正,更破坏了实体公正。法律不能随主观意志的随意变更而改动。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教育和强化的过程。(3)制度的改革。对于现在的何去何从,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与现代法治社会不相适应,应该取消;也有的认为要立法,把制度纳入法治建设的正轨中去。笔者认为:如今我国虽在不断的进行法治化建设,但是还存在很多人治的因素,制度的存在仍可以弥补这一点。当司法救济拒绝保证私权时,当司法救济导致实体正义失落时,当用尽司法救济仍无法获得权利保障时,当司法腐败导致人们丧失对司法的信心时,我们仍然为人们保留将作为“底线救济”的权利,必须认真对待这种权利。制度的改革首先要从程序上规范,变革的核心是改变长期存在的模糊性的特点。对工作的边界进行界定,可以明确问题的受理范围。最后合理利用电子政务技术,构建网络平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捷的条件,这样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胡元梓.中国民众何以偏好――以冲突解决理论为视角[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2)

[2]张泰苏.中国人在行政纠纷中为何偏好[J].社会学研究.2009(3)

[3]朱最新,朱孔武.权利的迷思[J].新视野.2006(2)

[4]刘丽芳,房倩.论制度的行政救济功能[J].法制与社会.2008(19)

篇2

关键词:宣传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73-01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局面已悄然形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我国各线企业正处于做大作强的快速发展时期,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的形成、完善、延续、开展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宣传,本文将从宣传工作的角度出发探析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稳步前行。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进程中优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建设关乎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文化是每家企业的发展之宝。那么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哪些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塑造传播者

企业文化的战略、宗旨、各项方案实施、制度执行等各环节都需要宣传。宣传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一些平台,将上述内容逐一或者逐项分解作宣传,使其传遍每位员工,他们心里萌生企业发展战略思想、管理制度、兴企理念;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牢记制度、勤学上进、使其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文化等中长期发展战略一致。这样就塑造了企业的文化。例如,现在企业高呼的“以人文本”理念、团队协作精神;价值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等。

企业宣传部门应根据相应的企业文化内涵,相应的职能工作,进行宣传。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与职责,要时刻提醒广大员工注意劳动作业安全;在“法制宣传日”就应该结合每年普法知识重点进行宣传,例如“送法进社区”、“法律大讲堂”等形式将宣传主题内容送进千家万户。

通过宣传,将企业文化内涵中的精髓、理念、观点等传播出去,使企业内部都能做到上听下达的效果,这样企业文化中的一些内容随着岁月的积累,慢慢就会在员工心中生根发芽,企业文化也随之在员工中慢慢塑造成了。

二、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

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宣传工作。宣传工作通过自身的平台、渠道会将企业文化建设舆论有所导向、有所取舍、有所推广。

单一的可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中,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真正的“实践者”。企业文化从战略开始就离不开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不同层面的认知,有来自一线员工的,也有来自中层干部的,他们的角色代表着企业文化中的某种共性特征。一项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落实也是如此。它需要宣传工作去落实,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宣传橱窗、主题活动等一些直观的宣传媒介去引导性宣传,告知获悉者那一项是员工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那一项是企业管理制度、那一项又是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

通过这些媒介直接或间接的宣传企业文化,在宣传过程中检验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时俱进的进行补充与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宣传,同时宣传工作在组织宣传时,通过宣传也在检验与验证企业文化内涵中的内容是否合乎企业发展需要、是否合乎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宣传企业文化建设,也验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内容,所以从这种单一的层面上来讲,可以说企业里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

三、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

企业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承担宣传,更多的是通过宣传使其达到效果。文化建设内容涵盖的层面比较广,企业文化建设一定是为企业健康发展服务的。每一项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等等都伴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宣传工作须依据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为主要报道宣传内容,通过企业宣传媒介将企业文化中实质性的口号、管理方针政策、会议精神等内容传播到员工的耳边,使得他们通过企业媒介得知、领悟、感知、认识到企业发展中的各方面工作,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将企业的发展推向新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宣传工作自然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者。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每一项定位、内涵,都将通过宣传工作传遍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乃至通过社会媒体宣传到祖国大江南北。把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亮点、企业发展中卓越的文化内涵及精神凝练出来、传播到每一位了解或将要了解企业的人们心中,从而提升企业发展的凝聚力,使得企业发展阔步向前。

展望未来,企业快速稳健的发展必将汇聚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每一家致力于做大做强企业务必要考虑的思想战略,只有有效的加强宣传工作,使得宣传工作真正发挥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企业的宣传工作也需适时贴近企业文化建设、深掘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结合自身特点、卓有成效的宣传企业文化内容,将企业文化建设扎实落实到位、宣传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凝神聚气、推动企业稳健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育涛.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S1期.

篇3

新媒体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制度建设高职院校作为廉政文化宣传和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有利优势,培养教职员工和学生树立廉洁的价值观,创建和谐的校园廉政文化。

一、新媒体为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带来机遇

新媒体的出现,使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环境和任务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契机。

1.拓宽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范围。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拥有了广播、电视和报纸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有70%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95%的学生拥有职能手机,平均每个宿舍至少有3台电脑,手机几乎人手一部。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表现出传播范围狭小的弊端,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范围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使校园廉政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阔。

2.提高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效率。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效率可谓首屈一指。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传统媒体,一般需要一定的制作周期,并且有固定的发行及播出时段,和接受信息都要受到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另外,在传播方式上原则性较强,传播内容比较单一。新媒体最突出的特点是传播的及时性,它能够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使校园廉政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形态更具多样性、语言更有感染力,广大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共享廉政文化建设讯息,自主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学习活动。

3.增强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互动。新媒体的互动特性,增强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动性。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负责部门可以运用新媒体的留言、聊天、投票等方式与广大师生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收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确立廉政文化建设的合理方案,使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突破传统媒体在校园廉政文化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互动的局限性,也改变了整个校园廉政文化的确立过程。这种互动型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方式,能够及时接受广大师生的反馈意见,跟踪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完善廉政文化建设,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解答,消除被动抵触情绪,提升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二、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挑战

新媒体带来了多元化的校园廉政文化,如何在众多的校园廉政文化中把握主旋律,是高职院校的廉政文化建设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1.校园廉政文化舆论环境日益复杂。随着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形式日趋多样化,加之新媒体的应用人数越来越多,校园廉政文化的来源也日趋多元化,各种思想和各种观点交织在一起,使得廉政文化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有一些人事故意利用校园网络和手机平台小道消息、制造谣言、恶意炒作,造成校园廉政建设出现认识偏差,引绪化矛盾。所有这些问题交织混杂在一起,使得校园廉政文化舆论状况愈加复杂,泯灭了师生判断对错、明辨是非的能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迎来了严峻的挑战。

2.校园廉政文化宣传管理任务更加艰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网站论坛、博客维客、短信微信等及时通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每个人既是校园廉政文化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廉政文化信息的者、传播者。这种多方、转发、评论的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严格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在“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连锁反映下,不良校园廉政文化的传播要远远快于主流廉政文化,加大了高职院校相关廉政文化建设部门的引导和监管工作。特别是随着职能手机的普及,教师和学生获取和传播廉政文化的平台也发生了重大转移,给传统的廉政文化建设方式和手段带来很大冲击,使得宣传和监管校园廉政文化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

3.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管制度落后。目前,高职院校的廉政制度建设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校园廉政文化制度与新媒体条件下的廉政新形势并存。在新媒体条件下,校园廉政文化传统的宣传教育制度、举报制度、监管制度、处罚制度等已经不能够有效地监管腐败行为。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更高级的校园廉政文化制度,更好地防范和规避校园腐败行为。

三、推进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举措

如何发挥新兴媒体在校园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积极作用,是高职院校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努力营造廉洁校园文化氛围。一要搭建校园廉政文化宣传新平台。除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内报纸、校内书刊等传统的宣传平台之外,还要积极开发学校网站、学校论坛、QQ空间、朋友圈等新兴载体,廉政教育信息,营造和谐廉洁的文化氛围。二要创新校园廉政文化宣传形式。除了廉政教育信息外,还可以通过播放廉政文化教育微电影、绘制廉政文化教育宣传漫画、连载廉政文化教育微小说,丰富校园廉政文化的宣传形式,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之关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廉政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2.不断完善校园廉政制度建设。廉政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是防范和规避校园腐败行为的重要举措。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除了学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在校教职工和在校学生的自律之外,严格的监管和惩罚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调查显示,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够是致使高校腐败多发的首要原因。一方面,这是由于学校监管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是制度实施不到位。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廉政制度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一要加强校园廉政监管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二要完善校园廉政举报制度,利用多媒体快捷、高效的特性,多种渠道监督腐败现象;三要加大惩罚制度建设,有力打击行为,做到以儆效尤。

3.大力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广大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加强廉政文化教育的实际成效。从校内来看,可以组织学生网上开展廉洁微视频、廉洁歌曲创造大赛,加强学生们对廉政知识和廉政文化的认识;还可以举办廉洁文艺演出、廉政图画展览等,提高学生们关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兴趣;还可以针对学校的行败、学术腐败等问题展开网上建言献策和投票活动,发动广大师生做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人翁。

4.推动多方联合共建校园廉政文化。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在互动中的优势,把廉政文化建设渗透到校园建设和发展的各个环节。总之,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工程庞大,需要多方共建。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高职 宣传思想工作 校园文化 作用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层面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明文规范等制度层面的内容,更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心理氛围及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理念层面的内容。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被师生员工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

校园文化在高校管理和学生成才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制度硬管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高校的主体是自我意识较强的成年人,光靠外在的制度、要求难以让学生自觉、主动地遵从。但当学生认可和接受了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后,他们就会发自内心地朝着学校期望的方向发展。从高校管理的角度说,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开发创造、娱乐调节、激励凝聚等功能,为育人营造了最优化的环境,润物细无声,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从学生成才的角度看,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校园文化的建设非一日之功,更不是靠搞一两次文体活动形成的,需要长期加以正确的引导、策划、提炼、巩固,才能塑造优秀的校园文化。

由此,我拟从高职宣传思想工作的功能出发,研究如何发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塑造优秀的校园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宣传思想工作的功能

1.舆论引导。

学校新闻宣传、新闻策划及政治学习可以及时表彰、鼓励好的行为,弘扬正气。对一些不好的行为加以警示,对师生员工思想认识进行正确引导,可以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2.凝聚力量。

通过宣传思想工作,可以统一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提高学院的整体凝聚力。

3.氛围营造。

通过设置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等公共场所设置格言、警句,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教育舆论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为学院各项改革、发展营造一个积极上进的内部环境[2]。

4.展示形象。

通过系列宣传工作,可以及时将学院在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展示出去,塑造学院的良好形象,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发挥高职宣传思想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广泛动员宣传,使师生员工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部分学生会抱怨学校的学习氛围差,却不曾意识到他们自己实际上就是形成这种学习氛围的主体。因此,要广泛动员宣传,使师生员工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师生员工意识到他们既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2.加强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

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最为广泛、深刻、持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现代信息社会,大学生更需要行为上的楷模,而不是长篇累牍的大道理。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班主任尤其需要加强自身建设,以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树立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具备高尚的道德觉悟,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做诚实守信的典范,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起到榜样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对良好师德师风的宣传和对教师的思想教育教职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3]

3.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核心价值观。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以一系列事件和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高职院校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因此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以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从而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可以多举办一些公益活动,加强师生对国情、校情的理解,提高主人翁意识。

4.大力宣传优秀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的作用,加强典型示范、引领社会风尚,着力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校园文化应能让师生员工知道社会鼓励、赞扬什么样的行为,反对、抵制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对于一些优秀的典型事迹,应及时报道、表扬;而对于一些不良行为也要及时进行批评,发挥好的榜样的带动作用,另外对一些不好的现象起到及时的遏制作用。可以充分运用广播、宣传橱窗、网络、影视剧等载体,利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学生,把握正确导向,引领社会风尚,着力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5.加强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师生员工作为学校一分子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应该及时在鹰潭市或省级媒体宣传报道我院师生员工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优秀事迹;积极报道我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塑造学院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使师生员工感到身为学院的一份子而由衷的自豪。有了自豪感和荣誉感,自然而然地就会认可和接受学校弘扬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并自觉地贯彻到行动中去,同时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6.梳理文化理念,凝练核心价值观。

塑造优秀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园文化实现师生员工的自我管理。加强对校园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的提炼,提高师生员工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从而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用核心价值观发自内心地、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使其与校园文化的要求相一致,从而达到利用校园文化实现师生员工的自我管理的目的。目前,我院基本确立了善教、乐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厚德、博学、强能、自立的校训。这就是对我院的校园文化的凝炼,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7.文化理念的巩固和宣传。

首先通过入学教育宣传校园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板报,宣传校园文化的核心观念,使全体师生员工了解其内涵、要求及其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师生员工的行动指南;同时应将核心价值观与严格的规章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将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两个努力方向,牢牢把握以正面宣传为主塑造校园文化的基本途径,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这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保障,实现两手抓、两促进的工作效果。为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努力建设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措施,切实提高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的水平。

以上仅从宣传思想工作的角度谈优秀校园文化的塑造,而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有赖于领导层的重视,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学校应制定切合学院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院文化品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院德育常规管理,着力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目标将学院建设成校园环境美、艺术氛围浓、文化底蕴厚、各项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力争在美化校园环境、优化师生形象、凸显办学特色、提高文化品位上取得新进展。

参考文献:

[1]侯学峰.以校园环境烘托校园文化[J].青海教育,2009.11.

篇5

文/左进哲

摘要:技工院校文化建设有突出技工教育特点、渗透技能教育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也是技工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能大赛文化是技工院校文化中的一类新型文化。本文概括了全国技工院校近10年来全国技能大赛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技能大赛文化的构成,从大赛制度文化、大赛技能文化、大赛宣传文化三个方面对技能大赛文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文化?构成?探究

课?题:本文为2012年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重点课题《技工院校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RSJY2012-Z0195)。

《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强调:“要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就技工院校文化建设来说,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4个层面。随着近几年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举行,人社部门和各地区技工院校高度重视技能大赛的组织和实施,进一步营造了技能成才、劳动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了技工院校特色的技能大赛文化,这是技工院校文化建设中的一类新型文化。它是技工院校精神文化的特色,也是技工院校文化建设的特色,所以重视技能大赛文化研究对实现技工院校特色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以淄博市技师学院为例,对技能大赛文化进行如下研究。

一、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基本情况

从2004年开始,由人社部牵头组织了多次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属国家一类竞赛。前三届每3年举办1次。因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为了接轨世界技能大赛,从2012年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开始,改为每2年举办1次,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赛。前四届参赛选手基本都是技工院校的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从2014年开始,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改为中国技能大赛暨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也是从这届技能大赛开始,除了技工院校的学生外,各大企业的优秀技能选手也可以参与。每年从中国技能大赛选出的优秀选手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从中国这10年的技能大赛历程来看,每逢技能大赛,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派出代表队参加,参赛人数和工种逐年增多,参赛组别设置越来越完善,规模越来越大,规格也越来越高。通过比赛也选拔出了一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展示了新时期技术工人的风采。

淄博市技师学院连续承办了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2010年承担了山东省无线电调试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维修电工、机电一体化项目的比赛,2012年承担了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的比赛,2014年承担了无线电调试工和机电一体化的比赛。除了承担大赛的组织工作外,学院也派出选手参加机械、数控等项目的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可以说笔者学院在技能大赛的组织实施上积累了一定经验,对技能大赛文化的研究也有了一定基础。

二、技能大赛文化的构成

技能大赛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是指通过大赛氛围的营造,参赛选手之间职业技能的比拼,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协调和意志等能力,并树立技能成才典型的一种文化。它包含三个方面:大赛制度文化、大赛技能(比赛现场)文化、大赛宣传文化。

1.大赛制度文化

大赛制度文化建设是指对技能大赛进行说明和制约的各种规定、实施意见、管理办法,以及通过各类制度的执行过程而形成的文化氛围。它是以规范大赛为目标,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技能大赛的管理,让制度成为规范参赛选手行为的自觉规范,从而激发选手的参赛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2.大赛技能(比赛现场)文化

大赛技能文化即在比赛现场,由参赛选手、裁判、指导老师、工作人员、志愿者及大赛场地等综合体现的一种文化,它尤其能突出大赛文化的内涵。按照技能大赛文化的体现方式,它分为大赛技能物质文化和大赛技能人文文化两个方面。

3.大赛宣传文化

大赛宣传文化即对技能大赛前、大赛中、大赛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宣传报道所形成的宣传文化。特别是在大赛后期对优秀技能选手事迹的采访报道,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三、技能大赛文化建设的启示与展望

通过对淄博市技师学院连续承办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省选拔赛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技能大赛文化建设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构建与时俱进的大赛制度文化是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规范化、制度化的保障

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走过10个年头,从小到大、从地方到全国、从国内到国际,可以说标准、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这也需要大赛在竞赛规则、裁判员守则、工种设置、组织方式、公开监督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参赛学校、参赛选手、指导教师比赛及交流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保证大赛的前瞻性和时代性。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才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技能大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淄博市技师学院在承办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省选拔赛时,除了按照要求制定了详细的竞赛指南外,还印发了《承办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实施方案的通知》(淄技办〔2014〕14号),成立了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会务组、竞赛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和学生工作组6个小组。会务组负责大赛承办工作的总协调、总调度,制订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邀请省、市领导,准备文字材料,安排食宿及车辆;竞赛组负责大赛理论考试、技能考试的安排组织,大赛设备保障,大赛指南编制,优秀成果及优秀作品展示方案的制订工作;宣传组负责大赛的宣传策划报道、校企合作文化长廊设计策划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大赛整体校容校貌、相关费用收取,参赛选手就餐及实训楼效果图展牌制作工作;安全保卫组负责大赛安全保障、学院车位规划、车辆统一指挥工作;学生工作组负责学生及志愿者的组织工作。同时实施方案还对各组分解了具体的任务,并指定了责任部门和牵头领导,以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大赛顺利进行。

要探索建立企业文化与大赛文化有机融合制度,让技工院校牵头,企业参与,使得大赛工种设置、标准能体现行业企业的标准和要求,真正通过大赛选拔对经济社会有用的人才。另外要制定奖励措施,如省选拔赛各工种第一名、全国大赛前十名的优秀选手都有资格参评“全国优秀技能选手”,全国优秀指导教师有资格申报享受国务院津贴等,以此更好地调动起各行业优秀人才的积极性。

2.构建积极向上的大赛技能(比赛现场)文化是技能大赛精神内涵的突出所在

首先要统一大赛标识。该标识能体现技工院校注重技能特色、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设计理念,设计完成后要在大赛背景板、选手服装上统一使用。每届技能大赛要统一主题、统一口号,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比赛场地可充分利用条幅、宣传栏、电子屏及宣传展牌等,对大赛标识、主题、口号进行宣传,这样比赛现场的物质文化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参赛选手们身穿印有统一标识和中文名称的参赛服装积极备战,时时刻刻在超越自我;裁判们认真公正地评判,工作人员、指导老师、志愿者都统一着装,秩序井然,这就是大赛技能文化人文文化的体现。另外可探索让更多的观众和技能爱好者参与的方式,让他们近距离观看比赛,享受精湛技能的乐趣,以进一步提升大赛技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淄博市技师学院每年有两个大赛活动——教学质量月活动和技能竞赛月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参赛要通过层层选拔,教师要互相培训人人参赛,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作品进行集中展评,营造全员参与、积极向上的大赛现场文化,从而进一步激发专业办学活力,规范技能教学标准。

3.构建形式多样的宣传文化是树立技能型人才成长成才典型的有效途径

淄博市技师学院通过参加和组织大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0年在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上,取得了11个项目的6个第一。2012年在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上,取得了4个第一、2个第二、4个第三,5名选手参加第五届全国数控大赛总决赛,牛欣同学取得了全国第五名。在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上,获得了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第五名、机电一体化第六名、数控车工教师组第八名、四轴加工中心第十五名;在山东省选拔赛中,共获得4个第一、4个第二、5个第三,有33名选手进入前十名。其中,包揽了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两个项目的前三名。

笔者学院在每次技能大赛的赛前、赛中和赛后,都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特别是牛欣同学取得全国第五名后,学院及时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开辟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打造技能教育品牌”的专栏,刊发了《技工院校毕业生成为香饽饽——淄博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纪实》《“牛薪”效应引发学技能“时尚”》《学技能挣“牛薪”》等系列宣传文章和专题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技能大赛的宣传除了传统媒体外,也要积极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宣传内容不要仅仅是以消息的形式,而是要进行深度报道,真正突出大赛的魅力和价值,展现出更多选手的风采。每次技能大赛,学院官方微博和微信官方订阅号都及时信息,跟踪报道。另外,技能大赛专题网站文化是大赛宣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届技能大赛的内容既能在专题网站体现,又有连续性、易查性、聚焦性,从而形成大赛的品牌。一般专题网站设大赛指南、大赛快讯、文件公告、选手风采、行业交流、媒体聚焦等栏目,便于参赛选手及时查看比赛信息、掌握比赛动态,也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优秀选手展示风采的平台。

篇6

一、总体目标

按照“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下,以职能科室主动管理为主线,以社会群众监督与行业自律管理为补充,形成综合治理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的常态化监管体系,做到组织机构健全、监管职责明确、工作制度规范、日常检查到位、市场秩序良好,努力实现街道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二、工作举措

1、加强领导,建立网络。建立由街道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相关副主任任副组长的街道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文化站、综治科、安监所、派出所、城管中队等组成。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列入街道年度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加强文化市场监督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社会义务监督员作用,进一步完善监管网络体系。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完善街道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日常巡查(联合执法)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举报管理制度、信息通报制度、义务监督制度等制度,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3、宣传培训,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窗、横幅、展板等宣传文化市场政策、法规,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切实加强对义务监督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监督水平。协助组织开展文化经营单位业主法规培训,教育、引导业主守法经营、文明经营、示范经营。积极向有关部门上报文化市场管理信息。

4、加强监管,务求实效。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并结合街道实际,突出重点时段、地段、重点场所的专项检查。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开展联合检查,对文化经营单位的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同时,对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日常监管,发现较大安全隐患及时查处或报告相关部门。

三、工作要求

1、加强认识,营造安全氛围。街道文化市场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是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街道文化市场监管存在工作网络不健全、工作职责不明晰等问题,市场秩序、经营规范等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加强街道文化市场管理是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效率和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增强对街道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2、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街道文化市场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重视与相关科室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职能科室依法监管的作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加强与上级职能部门及社区的纵向沟通,真正做到属地管理与部门管理相衔接、主管部门与协管部门相配合,推动街道文化市场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篇7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开展“管理基础年”活动的工作总结,

2005年是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正式运作的第一年,全处以积极参与“管理基础年”活动为夯实管理基础的平台,以“严密、科学、规范、效能”为主题,落实制度建立,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开拓思路,大力开展群众性工作,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按照分公司关于开展“管理基础年”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了较为周密的活动计划,做到了任务明确,目标清楚,自查、自检、总结分阶段。全年围绕“基础管理年”活动,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八项制度”理顺内部管理程序。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从理顺内部管理抓起,注重基础建设,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岗位责任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处务会议制度》、《公章管理制度》、《学习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八项制度。

这些制度明确了处室人员岗位职责、岗位权限,建立了科室、领导之间的定期通联机制,对处室内部工作(资料台帐管理、工作派差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要求,约束了劳动纪律,避免了办公用品、设备的损耗、浪费,明确了内部管理程序。使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业务流程清晰。

二“四个到位”,落实内控体系建设。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认真落实内控体系建设要求,控制部门风险,做到了“四个到位”。

一是组织建设到位。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虽然没有设立专门内控办公室,但是明确了工会副主席徐国安为内控小组组长,副处长王华、团委副书记余有金为副组长,各科室科长为成员的内控小组,并设立专人负责内控建设的协调和日常事务工作。内控建设工作落实到人,明确了内控小组内各人员的职责。处室虽然人员少,但是内控建设组织到位。

二是方案切实到位。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充分考虑处室实际情况,制定了包含工会、团委、宣传、企业文化全面的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分别化提出了切实内控体系建设目标,对各部门职责等进行统筹策划、合理安排。处室虽然包含了分公司工会、团委两个大组织,但由于内控建设方案制定考虑得当,切合实际,有效保证了内控体系建设顺利完成。

三是工作细致到位。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认真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认真对各岗位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管理流程,完成了岗位描述、工作流程描述等等基础工作。在进行这些繁杂的工作时,细致到位,不遗漏、不夸大。特别是在建立岗位描述时,当时处内人员尚未到齐,处内人员兼职工作内容繁多,为了划分好岗位职,处内领导几次碰头商议,最终完成了对空缺人员岗位的描述工作,并对后来上岗人员起到恰当的工作指导作用。

四是测试配合到位。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积极支持内控测试工作,一是派人参加内控测试小组,参加其它单位的测试;二是认真按照测试要求,组织了一次自主的测试自检工作,查处问题4个并整改;三是认真股份公司聘请人员测试,主动出示相关资料台帐,积极参与测试抽样调查,积极向测试人员解释解答。由于配合测试到位,使测试人员全面的了解到了处内内控建设工作情况,及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对处内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由于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领导高度重视,全员积极参与,团结协作,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按计划在下半年顺利通过了内控测试,对于在内控测试中暴露出的小问题,也落实整改,成功完成了内控体系初步建立工作。

三建章立制,规划远景,逐步规范党群工作。

由于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去年年底才成立,所以没有进行企业文化类制度的收集。但全年下发、转发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方面的制度七项,并建立制度登记。下发了《企业文化手册》、《职业道德手册》,编发了《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对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建设、视觉形象识别等进行了规范。团委对以往制度进行了清理,编发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共青团工作制度汇编》。工会对财务工作方面的下发制度进行了清理,并增加收集相关工会财务法律法规,编发了《工会财务制度文件选编》。同时还下发了四川省总工会的《〈劳动法〉法律法规汇编》。同时工会今年还新发了《劳模管理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文件的编制,对二级单位的党群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还编制了《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十一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规划中除对精神文明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长远部署外,还对制度建设专门拟定了计划,计划最终完成完整规范的制度体系。

一系列的建章立制,以及对今后的工作规划,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逐步将完成对处室职能工作的规范管理。

四深化“基础管理年”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积极参与“基础管理年”活动,并在深化活动方面开动了脑筋。处室一向认为,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立足实际,再取进步。在加强基础管理的同时,工作效果不断提高。

(一)“重点抓两头,中间不放过”,宣传工作进一步。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注重在进行“基础管理年”活动,强化基础管理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深化工作。2005年宣传工作“重点抓两头”,一头是领导层,一头是基层,把握领导活动指导基层、基层情况反映领导层管理实际的思路,宣传工作又取得明显的进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系列宣传,“劳模事迹”系列报道,“增强信心、加快发展”专题报道等等宣传工作,对鼓动分公司员工积极上进、为“52135”目标作贡献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宣传工作更上台阶。

(二)开拓思路,工、团互补,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显实效。

篇8

镇综合文化站挂牌正式成立以来,镇实际成立以老协会和文化站两个牌子成立一支乡文艺宣传队伍,各村组织一支宣传队伍,自筹资金购买设配和服装,每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008年我镇加上专项资金投资26万元新建了综合文化站370余平方米;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值班室,办公室,储藏室,文化站坐西向东,远处看镇文化站几个大字醒目,近处看各种标牌上墙,室內看摆设整齐、制度上墙,卫生整洁,资料齐全。

二、综合文化站活动开展情况

1、免费开放

专职人员全面负责文化站工作,兼职人员负责值班,全天候对外免费开放,包括节假日。开放內容有:多功能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培训室,及文体器材。进镇政府大门就可以看到免费开放公示栏。

2、培训制度

首先是我们的队伍培训文艺宣传器材培训,打鼓和舞龙灯我们用了两天时间。新建两支文艺宣传队伍的培训,利用文化站阵地和镇政府场地实地培训了一天,效果很好。节前和临时演出培训,我们的宣传队伍长期利用文化站活动室阵地进行培训,文化站活动室阵地就是我们宣传队伍的家。其他培训我文化站內多次进行梨树管理培训,健康知识讲座,安全知识讲座等,坝坝舞培训。

最后是放电影工作

利用投影放电影也是一种开放工作,我乡新街建设好后将放电影场地重点放到人多的地方进行放影。

3、队伍建设和宣传活动

(1)、队伍建设

我镇队伍建设还是以两个牌子组织两支队伍的原则,实行老、中、青、少、幼相结合的文艺宣传队伍。小的愿意看老的表演,老的希望把小的拉到台上锻炼,这就构成了我们队伍的积极性和团结性。

宣传活动以文化需求的市场为主,我们的文艺宣传队伍仅仅靠镇党委政府和文化站的名义来进行宣传活动是远远达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我们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积极鼓励宣传队伍下乡。政府和文化站出资金和场地对队伍进行培训。我们的宣传队伍已经走出了。

三、综合文化站其他管理工作

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管理严格按照文化市场管理法规来规范市场,严格巡查制度。没有不良事件的发生。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收集,我镇文物收集20余处,成功申报2处,其中省级文物1处,县级文物3处,文物点5处。非物质文化在大力收集中。农村广播;实行镇上分管领导开广播会,有计划生育、种植、养殖、安全、卫生等。村文化活动室管理;村文化活动室管理主要做农家书屋管理的培训工作和指导工作。

四、取得的成效

在组织实施综合文化站的各种工作中,不断和领导汇报工作时,长期以来相互增加对文化站工作的重视,逐渐增加文化站投入。在活动中广大人民群众知道需要精神文化就找我们的宣传队伍。自文化站成立以来我们创造了七支坚不可摧的文艺宣传队伍,极大的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了一批文艺宣传骨干,增加了队员范围,扩大了宣传队伍的影响力。

五、存在的问题

大量的文体活动属公益活动,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体育活动最需要经费,所以此活动很少。还有文化站人员配备不够,往往手忙脚乱。还要加大各级政府的重视力度。

六、建议和要求

1、加大投入。

2、提高待遇。

篇9

(一)企业管理阶层缺乏体育文化理念

理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运行前景,由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比较晚,大部分企业仍然受到军事化管理方式影响,对企业员工缺乏关爱。在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下,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忽略文化培育的重要作用,更未认识到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也有部分企业管理阶层片面的认为体育活动开展属于社会公共产品,体育文化建设的效益是一个缓慢、潜在过程,隐性期比较长。

(二)企业缺乏培育体育文化的长效运行机制

制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健康运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之所以很多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得不到良好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企业发展运行中,企业缺乏培育体育文化的长效运行机制。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文化制度,在体育文化的开展方面比较随意,没有充分发挥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资金支持不到位

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活动的开展均需讲究效益。我国大部分企业着重经济效益的追求。体育文化培育无法在短时间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经费投入减少。大部分企业均不希望在体育文化事业开展中投入过多资金,资金支持不到位,严重影响各项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更何谈体育文化建设。

二、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对策分析

(一)全面加强企业体育文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企业软文化,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带来经济效益,但其内在影响力不可忽略。新形势下,必须全面加强企业体育文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宣传栏、专题会议等多种宣传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舆论导向,全面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体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真正使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全面提高员工身心素质,不仅是企业文明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与此同时,还要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体育运动意识,通过多种体育活动的开展,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指导员工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多种创造性的体育活动,积极吸引员工自觉参与体育文化事业的开展中来。在加强企业内部宣传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宣传,真正让企业文化观念深入人心,进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可通过户外广告、大众媒体、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传,在具体操作细节上需关照各项活动开展的名称、口号、器材、服务等因素。

(二)完善企业体育文化制度建设

从整体上来说,体育文化建设事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新形势下,必须加强企业各项制度建设,通过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促进体育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否则,体育文化只能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企业需要结合自身运行实际,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而促进企业体育文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文化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需注意,企业体育文化制度建设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站在自身企业运营实际基础上,充分结合未来企业发展目标,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体育文化制度。

(三)强化资金投入力度

体育文化建设事业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支持。强化资金投入力度,是保障体育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保障。企业需要加强体育设备资源投入力度,加强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保障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员工体育运动的经费补贴,进一步激发员工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员工的健康体育消费意识。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人才投入力度,通过专家讲座、集中授课、实训练习等方式,积极培养大量的运动人才与管理人才。

(四)加强政府组织与民间团体的力量支持

篇10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政法和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公安中心工作和公安“四项建设”,加强沟通和联动,强化宣传策划,突出实战导向,为公安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生态环境。

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着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发好公安声音,讲好警察故事,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不断增进公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公安事业科学发展,推进公安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深化走访恳谈。以“走出去”和“请进来”为主要形式,继续开展大走访、警民恳谈、警营开放、向群众报告工作、市及市级以上代表、委员、机关作风监督员等视察评议公安工作等活动,不断拓展警民沟通互动的渠道。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政治处、各派出所、相关警种部门

(二)主动开展媒体访谈。主动与媒体协调,组织局相关领导、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分别走进__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政府门户网站,与记者、市民就社会关注的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热点问题,进行访谈交流。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相关警种部门

(三)定期召开新闻和情况通报会。由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牵头,有关业务警种配合,针对重点、热点和焦点案(事)件,定期召开新闻和情况通报会,增强警务公开,提升执法公信力。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政治处、指挥中心、相关警种部门

(四)及时编发简报信息。加强《__公安简报》、《__公安信息快报》的编撰工作,及时寄送相关代表委员、市级机关部门、乡镇以及市四套班子领导等,汇报宣传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亮点成效,上报重要信息。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指挥中心

(五)巩固传统媒体宣传阵地。在做好部、省、市主流媒体宣传工作的同时,深化与__电视台、电台、报社等本地媒体的合作,扩大宣传面,大力宣传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成效。

责任单位:政治处、交警大队、相关警种部门

(六)加强公安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接受快、辐射面广的优势,扩大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群,及时编发短小精炼的图文信息,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动态信息。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指挥中心、网安大队

(七)加大互联网站宣传和舆情引导。加大在__政府网、公安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的宣传力度,强化与网民在西祠胡同、400生活网、__论坛、泰无聊论坛、泰有趣等网站及书记、市长、局长信箱、123435政府服务热线、平安民声服务台的答复交流和涉警舆情导控、应急处置,把握话语权,传递正能量。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政治处、指挥中心、网安大队

(八)繁荣警营文化。大力实施“文化育警、文化强警”战略,通过先进的思想文化、浓郁的环境文化、优良的行为文化、高雅的娱乐文化,塑造公安机关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和人民警察又红又专、能文善武的良好形象。

责任单位:政治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政治处负责同志兼任主任,局办公室、指挥中心、网安大队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宣传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宣传工作专兼职人员,高度重视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