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初级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篮球初级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初级中学篮球的发展,全面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喀什地区疏勒县农村初级中学篮球运动的开展状况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 疏勒县初级中学 篮球运动 开展状况
一、喀什地区疏勒县农村初级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
(一)教师的配备情况及学生课外时间参加篮球运动的情况
喀什地区疏勒县全县疏勒县其中的八一中学、巴仁乡中学、洋大曼乡中学、巴合齐乡中学、亚曼牙乡中学、塔孜洪乡中学6个乡镇的农村初级中学共有25名体育老师,而疏勒县被调查的15所农村初级中学中每所学校体育教师平均不到5人,而这15所学校里面学生总数大约为15000人,完全达不到国家要求的体育教师配备情况。
只有28.7%的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参加篮球运动超过1个小时。说明了疏勒县农村初级中学课外活动时间参加篮球运动的程度是很低的,而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锻炼。
(二)学校对各年级体育课的安排情况
通过调查各年级体育课的安排情况,初一年级每周是两节体育课且不能正常完成教学计划;初二年级每周是两节体育课且不能正常完成教学计划;初三年级每周是一节体育课且不能正常完成教学计划。
初一、初二年级的体育课安排比较正常,而初三年级因为面临中考,每周只有一节体育课,但是由于喀什地区的环境影响,受风沙雨雪等因素影响比较大,加上各级学校并没有体育场馆,所以大部分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体育课不能按正常完成教学计划,长期就会使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出现不良情况,
二、影响疏勒县农村初级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的因素
(一)篮球场地的配备
在篮球场地的配备上,据统计喀什地区疏勒县初级中学中拥有标准篮球场地的学校不到总数的一半,某些学校里的篮球场已荒废,篮球场地的地面是用沙土组成,地面比较滑,学生容易摔伤,篮板破旧不堪,篮球场杂物较多,照明不均匀。
(二)篮球运动比赛的开展
喀什地区疏勒县农村初级中学今年未举办过一次篮球比赛的学校有3所占总数的20%;举办比赛三次下的学校有7所占总数的46.7%;举办超过三次的学校有5所占总数的33.3%。该县大部分学生篮球专业水平有限;学校没有专业的篮球队,即便是举行篮球比赛也不会有人积极主动的参加。所以学校应加大对篮球比赛的举办力度,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经过平时的生活中举办一些小型的篮球比赛,对学生计入篮球赛和篮球兴趣小组之中起着促进作用。
举办篮球赛,组建篮球队和篮球兴趣小组的各种组织形式,在喀什地区各个学校进行开展,这样就会对加快篮球运动开展。
(三)教学手段单一
体育教师是影响篮球运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体育教师专业的差异和老龄化等因素,严重影响学生篮球课的质量。通过调查发现,全县参加过相关篮球培训的体育教师只有12人,占总人数的19.35%。
三、建议
(一)加强比赛教学
比赛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最快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它能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增加团队精神和对战精神,在娱乐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篮球课程的学,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使人奋发向上。
(二)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对篮球掌握的能力是不同的,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训练的内容也要有所不同。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孩子掌握水平的不同,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科学判断,有针对性的使每个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要领。
(三)配备标准场地与器材
场地的标准是影响学生进行篮球比赛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场地偏小,地面较滑,学生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如果有条件,还是应该购买新的器材与场地,更有助于学生的练习。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球类运动――篮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m154-155.
篇2
【关键词】中学体育;篮球运动员;课余训练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运动训练项目之一。它不同于体育教学,有着更高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课余训练是在教练员的科学指导下,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篮球战术水平,从而为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输送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专业和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教育过程。开展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课余训练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篮球运动水平,推动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活跃学校的文化生活,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课余训练的特点和任务
1.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课余训练的特点
(1)训练层次具有初级性和基础性。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是运动训练工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国三级训练体制中的初级训练形式。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我国篮球运动员训练体制,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课余训练重在加强基础训练,为上一级的训练和选拔优秀篮球运动员创造条件。
(2)训练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年限从中学至高中,一般为6-7年,多年的训练过程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训练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参加各种文化考试,以及季节性比赛,而在这些阶段,训练计划应有所区别,这就体现出了课余运动训练的阶段性特点。
(3)训练内容具有专门性和针对性。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课余训练就是以升学为根本目的,其专项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助跑摸高,投篮、运球综合技术和比赛,所以,在训练中就具有了一定的指导性和专门性。
(4)运动负荷具有极限性和狭隘性。中学生运动员的年龄一般在11-17岁左右,相对于同龄的专业运动员来讲,心脏容量小,心肌不够发达,应合理安排训练负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以有益于心脏的发育,并为从事高一级的篮球训练和争取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这就决定了其承担运动负荷具有一定的极限性。
(5)竞赛成绩具有表现性和短期性。中学生篮球比赛时间具有固定性,根据江西省中学生篮球比赛的特点,一般是在暑假的7-10天内采用赛会制举行。参赛球队多,竞争激烈,所以取得前三名的球队,在高水平测试中可免于专业测试,取得第四名的球队可以获得审批二级运动员的资格,这样篮球竞赛成绩就具有了明显的表现性和短期性。
(6)运动训练具有业余性和课外性。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训练,中学生必须首先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计划,完成各学科的学习任务。因而学校课余训练要以我国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自愿为原则,要求运动员在学好文化课,上好体育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在课余完成训练任务。这就体现了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训练的业余性。
2.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训练的任务
学习、掌握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和技战术,并提高运用能力,为今后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不断提高篮球运动水平,打好基础。培养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和不断进取的意志品质。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为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骨干。为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和培养体育人才的专门院校输送后备人才。这是最重要的任务。
二、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训练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1.技术训练。中学生技术训练应注意基本功和常用技术两方面。一方面,提高攻守单个技术动作和组合技术动作质量,并根据队员的技术特点适当发展位置技术,培养场区意识。另一方面,提高观察、运用和判断假动作的能力,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适当掌握一定难度的技术,加强对抗技术训练,进一步提高在实战中合理运用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2.战术训练。应在掌握各种攻、守基础战术配合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和区域紧逼的全队攻守战术训练,培养全队快速的攻守转换意识,并进行一定的固定战术配合训练,强化全队战术意识,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
3.身体训练。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篮球技战术的基础。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训练任务,重点是提高速度和灵活性,应在继续发展一般身体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专项身体训练。通过全面力量训练和有氧耐力训练,提高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和有氧耐力水平。
4.心理训练。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保证在激烈对抗的比赛中和激烈竞争的高考中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的心理训练应着重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其顽强拼搏、敢打敢拼的优良作风,使其不断加强进取心和自信心。可采用模仿训练法和想象训练法,引导他们在实际训练中不断与困难做斗争,并在疲劳状态下圆满完成新任务。
5.文化教育。中学生的课余训练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在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前提下,还需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积极、主动、努力、刻苦,为升学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课余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育人过程,在许多方面还有待于我们中学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总结、改进和提高,从而为我国的篮球运动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强;对我国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年05期
[2]武巧玲;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11年06期
篇3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新课改
《甘肃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改实施指导意见》要求:从2010年9月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进入新课程的实验阶段,各地应当大力推进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目标、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等内容,探索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课程体系。[1]经过近三年的实验,初步构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新课改模式。为了总结经验,本文对我校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深入思考,为我市普通高中实施模块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示范作用。
1 模块设置
1.1《新课标》对模块设置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健康教育专题和田径类项目为必修内容,至少必修1学分,而其他五个项目为选修内容,必须修满分。学生每学习一个模块的某一运动项目满18学时,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学分。[2]
1.2我校的模块设置
我校结合体育资源状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出发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初步设置了健康教育专题、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武术五个教学模块。
1.3 对策
1.3.1 除健康教育、田径两个必修模块外,选修模块还嫌单一,建议学校应在体育师资和场地器材有所改善后再进一步充实选项模块。
1.3.2 应以艺体办学特色学校发展为契机,积极引入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如锅庄舞、健美操、形体、舞蹈、瑜伽等教学内容。
1.3.3 新兴运动项目无论在锻炼身体的意义上,还是在娱乐性等方面,都是对传统体育教材内容的一种最佳补充方式。[3]建议应在重视对传统项目进行改造的同时,精选适应时代要求,学生参与度高的新兴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2 模块教学计划
2.1《新课标》对教学计划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意高中体育课每周2课时,健康教育专题共18学时。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包括根据《新课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目标的要求将其转变并确定为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要注意根据水平学习阶段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富有针对性的模块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合理分配到每个学期,以便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全面达成课程目标。
2.2 我校的教学计划
根据季节、气候特点,结合我校课程资源、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认真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3 对策
2.3.1 选项课引入的时间过早。建议选修课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留有一定时间让教师与学生相互了解,促成相对稳定的行政班集体的建设,同时也能让学生有时间了解高中的新课程方案和学校课程开设情况,逐步熟悉选择课程。
2.3.2 田径模块安排不够合理。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建议田径模块教学不宜在某一个阶段集中完成,可以将它们化整为零,安排在三年的教学中。
3 师资状况
3.1《新课标》对师资的要求
教育部《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高中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规定学生与体育教师的人数比为300∶1,学生班数与教师人数比为6∶1。[4]
3.2 我校的师资状况
我校历来注重吸引和培养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现有教师10人,从职称看: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4人,初级教师1人;从学历看:研究生1人,本科生9人;从性别比例看:男教师9人,女教师1人。
3.3 对策
3.3.1按教育部《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文件中规定的体育师资数量来看,我校体育教师缺编较大,所以现有体育教师工作量较重,建议补充体育教师时重点引进民族民间体育和新兴运动项目类毕业生。
3.3.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五章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高中女体育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果女体育教师过少,甚至没有女体育教师,就会严重影响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完成。
3.3.3在中学体育教学领域,似乎“多能”体现的实用价值要比“一专”来得更大些。所以建议教师多兼顾、多学习其他专项的技能,尽量做到一专多能。
综上所述,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这是学生的权利。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让学生掌握两到三项运动技能。建议在组织学生选项时,一般不提倡学生“一选到底”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至少要选择两到三项运动项目的学习。在实施选项教学中,不能把学生体质的增强放在一边,建议在每一节课中有针对性地穿插体能练习的内容,各项目的学习和练习具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期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和谐统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改实施指导意见[R],2010.
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 游戏式课堂教学 实践探讨
初中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他们喜欢游戏,体育课堂正是学生进行游戏和锻炼的最好平台。面对这一优势,体育课堂就应当融入游戏元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热情。但要对体育课堂游戏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真正发挥出这一新型课堂的优势。
一、体育课堂游戏教学概述
体育课堂游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领悟体育知识,并且能够享受到体育课堂乐趣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课堂上,所出现的每一项体育游戏都是为实现技能传授、开发学生智力或者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性活动,并且在这一种游戏中角色的设置可以是虚构或者想象出来。但要注意的是,体育课堂的游戏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对游戏过程设置规则,以保证体育游戏确实能够实现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种种弊端的目的。
二、体育课堂游戏教学的实践意义
1.诱导作用
由于初中生在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的欠缺,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课堂上会经常遇到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动作要领的现象,这会造成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厌学、畏学的心理状态。而体育课堂在引入游戏教学法之后,学生在类似动作的游戏中对动作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这就对学生今后动作要领的掌握起到了诱导性的作用。另外,学生的畏难心理被削弱,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体育课堂的趣味教学,体育课堂的热身活动自游戏展开,改变传统体育课堂单一的慢跑热身活动,这样在课堂的起初就将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有利于学生进入正式的体育活动。例如,在健美操课上,老师就可以教授一支舞蹈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调动肢体的协调准备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达到学习动作前所需要的热身程度,又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体育课堂游戏教学的具体实践
1.紧扣教学大纲要求设定游戏
体育也是中学生等级考试中所必考的科目之一。因此,老师在使用趣味教学方法时,必须保证是在完成大纲要求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游戏的课时。此外,游戏所选择的内容也应当是丰富课本内容,帮助理解教材。例如,在讲授篮球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小组对抗的游戏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练习中,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规则。对抗比赛的形式,是在激发学生胜负欲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篮球的乐趣,亦让学生在失败中加深篮球的操作要领。
2.结合具体的教学目的选择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中有发展学生敏捷度、增加学生腿部力量、增强学生身体柔韧度等等不同的教学目标。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时所采取的方式动作难度系数较低并且种类比较单一。然而,体育课堂游戏教学则可以利用不同种类的游戏来完成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例如,采用蛙跳接力、双人蹲跳的形式来增强学生腿部的力量,若想提高学生的敏捷度,则可以通过掷沙包、丢手绢的游戏。将教学目的与游戏联系起来的体育课堂游戏教学,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3.选择恢复学生体力,调节学生情绪的游戏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会消耗大量的体力。所以,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计划后,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体力恢复的游戏,例如在足球课结束以后,老师可以教学生打太极,让学生走出紧张的情绪,以让学生进入一种平稳的情绪中,达到调节学生心情的目的。并且小负荷量的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运动中枢的加深,推动学生体能的尽快恢复。
4.将游戏转变为准备活动的形式
众所周知,慢跑时最常见也是体育活动中最常用的准备活动。这种一成不变的准备活动形式,会让学生有枯燥、厌烦之感,由此也必定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压抑。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而又达到热身的需要,老师可以采用跳绳、踢毽子等游戏形式作为课前的热身活动。这样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对于接下来老师的教学任务分配十分有利。此外,利用游戏的形式作为课前的准备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反映,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学生科学的运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游戏教学法引入体育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现代体育课堂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原则之下,给予游戏教学发挥的空间。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跳绳、踢毽子的方法丰富学生的人身活动,也可以以小组对抗的形式组织蛙跳、双人蹲跳来增强学生的腿部力量,还可以采用掷沙包的游戏训练学生的敏捷度。这样一种结合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活动等环节的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体育课堂单一、枯燥的氛围,并且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热情和参与的活力,从而推动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跃辉. 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5):32-33.
[2] 赵树春. 初中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的有效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74-75.
篇5
[关键词] 高中体育 选项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学分制管理下的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推动着体育教师积极地参与体育课程改革,使体育新课程在高中的推广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2003年4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为体育选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使选项教学成为此次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然而,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选项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着选项教学的实施与推广,分析制约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找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对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完成本文,笔者走访调查了深圳市南山区的两所普通高中,对30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对592名从事选项课学习的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68份,有效率94%。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1.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的构建缺乏合理性。体育选项课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实施时没有现成的基本教材。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在进行体育选项课时,20%的教师使用学校的自编教材,65%的教师只能依据有关的教学参考书籍和网站资源,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借鉴和吸收兄弟学校开展相关教学的经验编写模块教学内容。在构建教学内容时主要以选项的技术教学为主,缺乏辅助教材的合理搭配。
其次,部分学生的选项盲目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选项的真正意义。调查表明,只有55%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项目,38%的学生是随大流,还有是挑选项目的练习场地、学习的难易、以及是否脏、累等。由于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使得好多学生并无一技之长和明显感兴趣的项目,部分学生面对选项选择时候很茫然,挑选选项时候根据好朋友的选项来确定自己的选项,这些学生又主要集中在乒乓球和羽毛球选项上,这两个选项一般有室内教学场地,运动量不是很大,不会风吹雨打,学生练习时间的自由度较长,考评时较容易过关。
再次,大部分的学生无再次选项机会。调查表明,两所学校基本上是学生选好选项后三年不组织换项,每年根据学生的申请做个别调整。这样有利于教学班的稳定和组织教学,但学习内容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对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选项班学生体质调查中发现,学生由于长期在室内练习,缺乏耐力和下肢的爆发力练习,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较其它选项的学生有较大的差距。
第四,选项课教师的教学随意性较大。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现在好多教师的教学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没有认真制定水平、模块、课时教学计划,或者是制定了是应付检查的现象较重。教学上主要评教学经验,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缺乏系统性。出现这种原因有的是因为体育教师非本专项的,缺乏专项教学能力,如田径专项老师带羽毛球、乒乓球等。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有些体育教师缺乏责任心,未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肯学习、钻研新教材。另外,学校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较少,备课组集体备课程度肤浅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最后,选项课的考核评价不符合体育课程发展目标的要求。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对现在选项课的考试情况以及学生乐意的考试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表2。
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只有35.4%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考试方式合理,有54.9%的学生乐意从规定内容中选一项考试,只有4.6%的学生选择统一的考试内容。
而据对教师的访谈统计中发现,76.3%的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态度、动作技术、达标、理论考试等综合评定对学生实施统一的测试。
2.制约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因素
开设体育选项课的学校的体育教师认为选项教学难以在本校实施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场地器材不足(53.3%)、师资力量不够(23.4%)、领导不支持(10%),其次为传统观念的束缚(6.7%)、课表难排(3.3%)、实际操作困难(3.3%)。见表3。
在这些学校,学生的认识基本上和体育教师的认识相一致,其中选择“原因不明”的占23%,排在第二位,这也非常符合实际。因为体育课程的设置完全是由校方决定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任何参与的权利,学校也没有向他们解释的义务和责任,所以不明事理是完全可能的。
此外,传统观念的束缚阻碍了体育选项教学开展步伐。美国学者认为,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多元化特征在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中逐渐显现出来,作为基础体育教育者来说,该如何调整自己、提高自己、认识这些变化是很重要的。由于信息社会的新特征、新变化,必然使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校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原先已固有的教育经验和优势,一些学校和教师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结构,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要求。那么,必将被时代所淘汰。调查发现在一些学校,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非常大,一些新的思想和观念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认可和赞同。教师是新课程的参与者和最终实施者,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跟不上,体育课程改革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四、结论与建议
1.注意选项模块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构建
模块组合的教学是高中选项课进一步系统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它既区别于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也是高中学生做到自主选择学习、达到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目标的重要保障。模块的组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是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二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三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四是模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进行调整、更新和替换。
以模块为基础开展教学时,还应当在模块中配以副项,以起到互补作用,以全面落实体育课程规定的各项领域目标。归纳起来副项的作用有如下几项,现以篮球模块为例说明:第一是补偿作用。篮球对学生身体影响是较全面的。但缺少上肢悬垂与支撑能力,在篮球教学单元中搭配一些双杠练习可弥补其不足。第二是追加作用。篮球教学比赛过程中,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心血管系统的耐力,在平时教学中虽能达到发展该项能力的作用,但不够,可以增加有氧耐力的跑步练习,追加其不足。第三是诱导作用。在篮球教学单元中,可以针对性地增加一些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有利于篮球技能协调,对篮球技能起诱导作用。第四是准备和放松作用。走、跑、跳以及徒手操活动性游戏、武术等,可以作为篮球单元中的准备活动,舞蹈、韵律操也可以作为篮球教学的放松活动。
2.指导学生科学的选项
一是应制定体育选项课指南,向学生说明选课程序、介绍各个项目的学习目标、内容、成绩评价,以及运动特点、健身功能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项目对身心发展的作用。二是提高学生对选项课的认识,明确选项课的意义,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学习和锻炼对自己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三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心状况、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所选择的项目适合自己的特点和需要。
3.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
高中体育选项课经过多次选项后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面对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一是科学分层。根据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学习能力为基本出发点进行科学的分层。二是分类推进。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A类学生以引导自学为主。对B类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对C类的学生应采取低起点、小步子、个别辅导的办法,分类推进学生的能力和成绩。三是动态调控。采取“学生自选层,上下可流动”的动态调控办法。一个模块以后,采取“流动性”的动态调控,再让学生自主选层。这样的动态调控办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竞争意识,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4.建立发展性的模块评价体系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体育学习评价应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体育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而不是选拔式的评价。体育选项教学的学习评价,应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另外,新课标提出每个模块一般为18学时,学生经考核成绩合格可获得1学分。
5.逐步、有计划改善和添置体育场地器材设备
满足选项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考虑创造条件,走出校门,充分利用社会上已有的体育设施资源来服务于选项教学。还可以采取对学生适当收费和学生自购器材的方式,减缓体育经费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胡明武.体育选项教学对高中学生体质影响的调查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3).
[2]陈建飞.新课标下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0,(3).
[3]张俊,丁祥干,朱恩广.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四对矛盾"[J].中国学校体育,2010,(4).
[4]李斌.关于高中体育选项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9,(12).
篇6
关键词 篮球教学 篮球训练 初中 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3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篮球运动的普及,很多学校都将篮球纳入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具备了篮球教学和训练的基础设施。而且,随着当前CBA篮球联赛、NBA篮球联赛以及篮球世锦赛等国内外篮球赛事的兴起,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情也大大升温,篮球运动已逐步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这种状况为学校篮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而同时也对体育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篮球教学和训练的质量成为了诸多体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因此,本文就对初中篮球训练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简要的探索和分析。
一、 因材施教,训练要有针对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的灵活性以及协调性能都比较好,但是身体各器官、各系统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并未发育成熟。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一定要针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由简到繁、由低到高,逐步提升训练水平。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团体运动项目,所以,一般来说,在针对初中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任课教师应首先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其次,在训练的初级阶段任课教师就要开始关注学生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及身体素质的训练,并根据中学的特点,尽可能的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讲解和示范则应尽力采取生动、形象、直观的方法,多鼓励、多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篮球学习和训练的热情,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训练中去,从而有效的提升训练效率。
另外,通过了解和研究发现,初中女生的篮球教学和训练现状较男生而言更不理想。很多女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程度不够,参加篮球学习和训练的兴趣不高,很多女生在参加了篮球学习训练之后,对篮球的很多基本知识和规则仍然一知半解。除此之外,女生的心理素质和吃苦拼搏的精神也相对较低,女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比较强,因此,要想提升篮球训练的质量,任课教师应根据初中女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加强吃苦精神、拼搏精神以及心理素质水平的培养,根据初中女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二、 注重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基本战术尤其是防守技术的训练
初中篮球队中的很多队员都是从其他运动队中选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或者是个头较高的学生,而他们的球性却通常较差,很多队员在这之前对篮球运动的接触和了解并不多,专业的篮球知识也比较薄弱。因此,在初中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从基础入手,首先让学生了解篮球的基本知识和规则,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篮球运动重点和区别于其它运动的特点,以此加深学生对篮球项目的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对篮球运动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印象。具体到训练的具体内容,则应以基本的技术训练为主,应重点加强运球、传球等关键技术的训练,让学生在了解了相关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为其以后的训练和比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以篮球的基本技术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同时,体育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训练进度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基本战术的教学和训练。在开展基本战术的教学和训练时,则应把防守技术的训练作为重点内容之一。防守技术是篮球运动员为了阻扰对方队员的进攻,并进行夺球反攻而采取的一系列动作的总称。初中学生的篮球基础比较薄弱、篮球运动水平比较低,在篮球训练和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常常因过度重视进攻而忽略了防守的作用和重要性。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针对这个问题,重点讲解和强调防守的重要性,并着重加强防守技术的训练。在进行防守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从无球队员的防守教起,重点强调防守位置的选择及移动,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防守概念。另外,在针对初中学生进行防守训练时,可以首先在消极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当学生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再在积极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但要重点关注学生防守步法的训练,还要针对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的进行讲解和纠正,随时对学生所学的篮球知识进行强化,从而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亲身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技战术知识,提升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三、 体能训练应作为整个训练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篮球运动是一项运动强度非常大的对抗性体育项目,篮球运动员必须要有足够的体能才能完成日常训练任务,也只有拥有足够好的体能做基础,才能满足篮球比赛的要求,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掌握主动权,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在初中篮球运动的训练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注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将体能训练始终作为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科学有效的练习,稳步提升队员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等,扎实的做好训练过程中的体能储备工作。
(一) 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1.体能训练的准备环节
体能训练开始之前的准备活动环节如果做的不科学或不到位,很容易导致训练过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伤害事故不但会影响学生篮球训练的成效,而且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热情也会有负面影响。所以,一个高质高效的体能训练过程,应该从准备活动环节就开始重视。一般来说,体能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通常包括:伸展运动和热身运动两种。适量的伸展运动和热身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的运动状态,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几率。
伸展运动分为静力性伸展运动、动力性伸展运动以及被动伸展运动三种。静力性伸展运动对来说比较缓慢、舒展,指的是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局限于某个范围内的伸展活动。动力性伸展运动则比静力性伸展运动的运动强度要大的多,动作也相对比较剧烈。所以,动力性伸展运动一般都放在静力性伸展运动之后进行,通过进行动力性伸展活动,来增加四肢的活动范围和活动灵活性,从而有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正常训练状态。被伸展运动则是由其它同学或体育任课教师来协助完成的伸展活动,被伸展运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关节活动范围非常有效。在开展伸展运动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训练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有序开展。
除伸展运动之外,热身运动也是开展体能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热身运动的过程中,一般也糅合了伸展运动的内容。热身运动一般分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是一般性的热身运动,比如慢跑、跳绳等活动,一般活动到身体微微出汗时为宜;其次是全身性的伸展运动,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得到有效的拉伸;热身运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则是动力性伸展运动、各种变向跑以及专项移动练习的综合,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后任课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正式的训练程序了。
2.体能训练的力量训练环节
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力量训练环节,是学生进行运动动力的基础,也是其顺利完成篮球学习、训练和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的前提。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随着现代篮球的发展,更是对参与者的力量素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篮球队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对提高篮球队员的专项对抗能力、速度素质以及专项技术水平的掌握和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篮球比赛过程中的进攻、防守、跑动以及拼抢等均与队员本身的力量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体育任课教师要想通过体能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通常有两种训练途径,首先是通过增大学生身体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从而提升其力量素质。其次是通过改善学生身体的肌肉协调能力,提高神经系统调动肌肉进行工作的能力,来提升他们的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将提升肌肉生理横断面的训练安排在提升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之前,会取得更好的训练成效。
3.体能训练的弹跳力训练环节
篮球队员的弹跳力素质,对其成绩的影响很大。人体的弹跳高度主要是由人的腿部在蹬伸过程中产生的爆发力来决定的。因此,在体能训练的弹跳力训练环节,体育任课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伸髋、伸膝、伸踝等运动动作的构成。在这个阶段可运用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助跑起跳摸高、原地跳起摸高、负重浅蹲提踵、短距离冲刺跑等等。
助跑起跳摸高和原地起跳摸高是提升学生弹跳素质最基本的两种方式。而且这两种训练方式对弹跳素质的影响也最为直接。负重浅蹲提踵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力量来提高学生弹跳素质的有效手段,但是在进行负重浅蹲提踵训练时,负荷的设置一定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切忌负荷过大,急功近利。短距离冲刺跑则是通过提高人体腿部肌肉的收缩速度来提升人体的弹跳能力的。而且通过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也发现,一般来说速度快的学生都具有不错的弹跳能力。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应在训练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一部分有关短距离冲刺训练的内容。通过短距离的冲刺跑来提高学生的腿部肌肉群的力量、伸展性以及腿部肌肉的收缩速度,进而让学生的弹跳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弹跳素质的提升,是以力量素质的提升为依托的,因此在弹跳力训练的环节,体育任课教师也应适当安排有关快速力量的练习,只有通过快速力量练习才能将学生的力量素质转换成弹跳能力。立定跳远、多级跳等方式都是快速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
4.体能训练的速度训练环节
速度素质指的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通常会具体的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以及移动速度三种。反应速度与人的天赋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训练反应速度的敏感期是在少儿时期,而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则较小,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因此在针对初中学生的篮球教学和训练来安排速度素质的训练时,体育任课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动作速度训练和移动速度训练。进行速度训练的方法有多种,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选择。
5.体能训练的耐力训练环节
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很长,通常需要1-2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比赛过程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也非常重要。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利用长跑来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通过长跑运动来提高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增加学生的肌肉耐力,让学生体能血乳酸的代谢能力增强,从而让身体的供能效率得到提高,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提升。
6.体能训练的灵敏素质训练环节
灵敏素质指的是运动员快速、及时、有效并爆发性的移动身体,并在移动的同时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在篮球运动中,队员的灵敏素质主要有两种表现的形式,首先是起跳、急停、维持平衡以及改换动作等一般性质的灵敏素质,其次是,与专项技术相结合的专项灵敏素质。总之,对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其根据球场情况及时有效的运动相应的篮球技战术的能力与其身体移动的灵敏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篮球队员的灵敏素质水平,对篮球成绩的好坏会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灵敏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通常来说,灵敏素质通常会涉及到速度、力量、平衡能力以及反应能力四个方面的因素。在进行灵敏素质训练时,可采用软体、栏架以及反应变向球等多种方式来对这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训练,从而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
7.体能训练后的恢复环节
训练结束后的放松运动能让学生在经过一堂课的训练后紧张的身体状态得到放松,肌肉得到恢复。篮球运动的运动量较大,在经过一堂紧张的训练课程之后,学生身体的疲劳状态是在所难免的,这也就对其训练之后的恢复阶段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体育任课教师在训练结束后为学生安排放松活动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训练情况、疲劳程度来选择。通常来说常用的放松恢复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积极性的休息、合理的营养供给、良好的作息习惯、科学的心理调整恢复以及温水浴、按摩、音乐等。
(二) 体能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训练系统化、负荷适宜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也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而且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也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具体说来,学生身体发育的连续性表现在,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机体功能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即使不加人工干预,也是会存在的。而阶段性则表现为,在这个自然发育的阶段,发育也是有迟缓之分的。所以,在针对初中学生的篮球训练开展体能方面的练习时,一定要根据初中生生长发育的这个规律,随时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在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运动计划时都要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尽量保持训练的系统性,切忌盲目激进的训练方式。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骨骼、肌肉以及各个部分的机能还为发育完善,如果不顾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片面追求训练的强度和负荷,会造成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在初中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训练的安排应尽力全面、系统、合理。
2.体能训练尽量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尽量采用实战训练法
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传统的体能训练常常是与篮球技战术的训练分来来进行的。这样的教学和训练方式,导致学生对枯燥、乏味的体能训练抱有很强的抵触心理,从而妨碍了训练的正常进行,和训练效果的提升。
实际上,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升和进步,是在不断的进行对抗性训练中逐步巩固、提高、完善的,在对抗性训练中获得的体能基础在比赛中的更具实用性,而且这种体能训练方法相较传统的训练方法而言会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也更能主动自觉的参与、接受,从而实现良好的训练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体育任课还要注意应尽力将训练与球结合,并安排一部分比赛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身体动作和战术动作,这样可以将日常的训练与实战比赛紧密的结合起来,让训练尽量实战化会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在实际的篮球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而且随着比赛的进行,比赛的激烈程度会越来越高,相应的防守的强度也会越来越高,而学生在这个时候想完成日常训练时的技术动作就会更加困难。所以说,如果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真正的篮球比赛过程中,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就会大大降低,与日常的训练表现相距甚远。所以,中学阶段的篮球体能训练,一定要尽量与实战比赛相结合,让学生的体能水平、机体功能方式等尽量与真正的比赛的情况下的一致。
综上所述,篮球运动是一项复杂的、运动强度非常高的对抗性体育运动项目。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水平、战术水平、体能水平、心理素质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篮球学习和训练方面,基本上业余的性质都比较强,而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也往往比较关注于结果,而对具体的训练过程的研究和重视则稍有不足,以致在初中篮球训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想让初中篮球训练的水平和层次得到有效的提升,初中体育任课教师必须在重视篮球训练、深入研究中学生篮球训练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合理设置,积极探索适合初中篮球教学和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 戴亿新,钱琦.论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2] 陈李芝,吴雪.浅谈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J].体育博览.2011(10).
[3] 夏克礼.浅谈中学生篮球队业余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4] 冯守东,冯守军.篮球专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探索[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5] 李芬作,陆久海.对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04).
[6] 王新武.篮球意识的培养及对现代人竞争意识形成的影响[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02).
[7] 赵丽霞.浅析教学课与篮球意识的培养[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
[8] 曹梦春.浅谈篮球运动中篮球意识的培养[J].龙岩师专学报.2001(03).
篇7
一、抓素质,从教师做起。打基础,严格要求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每节体育课的开始都几乎经历了:学生跑步到场、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集中注意力等这一教学常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在部分学生眼里只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就容易“疲”下来,因此每节课虽然形式相同,但教师具体要求却不一样。
首先教师在招待这一常规过程中,要求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上课钟声一响,就应着装整齐站在上课位置上,以目光去迎接学生队伍的到来,严肃接受学生的每一次报告,并进行整理队伍、提出要求、集中注意力等。认真做好这一简短的过程有三点好处:⑴预先站在位置上迎接上课队伍跑步到场,提示了教师准备工作的充分及师生间的互相尊重。如教师不预早站位,学生队伍就不知跑到什么地点、站什么方向为好,导致不知所措而凌乱。⑵在位置上以目光迎接队伍,可以第一时间观察到队伍的纪律状况、常规遵守情况。如发现学生有违纪违规现象,上课后,教师可即时采取指导或教育措施。⑶集中学生注意力,应注意周围的环境,不要把队伍调到迎向太阳的地方,也不要把队伍调到面向大范围看到动感的地方。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很多,如较常见的有:通过整队、整理服装、提问等。如果是通过整队的方法去集中注意力,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特别是“口令”后是否真正做到注意力已“集中”。这样,上课一开始主动权就掌握在教师手中,长此下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今后的体育课打下基础。
二、仪表大方,教育方法生动,措施灵活。
上体育课时教师的着装要得体,不宜着前胸印有卡通图案的外衣或过短的服装上课,并要求注意检查服装有否损破。上技巧课时衣服是否束好,上田径课时,鞋带是否已系紧。特别是上球类课时,教师不但要做到自己不带锁匙、硬物,还要督促学生身上不准带笔或其它硬物,女生头上不能戴金属发饰上课。总之,教师仪表应该大方,行为要洒脱,讲话要精,调动队伍时,口令要准确宏亮。上课时,既有体育教师威严的目光;辅导学生时,又要有人民教师慈祥的面孔;解决问题时,更要有体育教师敏锐的触觉与幽默的方法相结合。 在初中一年级,确有部分学生由于受这一年龄特点的影响,缺乏自我抑制能力,存在“多动症”,课堂中难免出现违反纪律、滋扰其他同学的现象,为此,需要教师既要以精辟幽默的说理教育,又要培养学生令行禁止的作风。如队列练习齐步走时,个别学生由于精神分散,动作错误,还干扰了其他同学,此时,教师不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耐心教育,也不能粗暴批评一顿了事,应采用有针对性的、简单幽默风趣的提示:“如此走路,能不碰上人吗?”(模仿行进间,头部左顾右盼的动作),使有此现象的学生在一笑之余,领悟到集中精神的必要。又如在处理学生课堂吵架问题时,也要注意教育方法。篮球、足球的教学比赛,抢球时身体接触有些碰撞是难免的,个别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引起吵架甚至打架,此时,教师处理问题一定要简明、果断。制止吵架后,先不要详细去了解他们谁先骂人、谁先动手等细节,而是各问一句:“打架对吗?”回答是肯定的,既然是错误的,就不用分先后,“孤掌难鸣”的道理,教师一讲,学生是会领悟过来的。教育学生、处理问题措施灵活得当,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将会给教学工作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三、准确的示范,精辟的讲解,努力树立教师威信和形象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初一的学生已经在电影、电视荧屏中,观赏到现代世界体育一流高手们的精湛表演。在他们眼里,老师的动作示范也应该是同样成功、优美、准确的,这样一来,对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挑战性就大了,要求也高了,特别是示范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很大。要记住:不要让学生失望!初一这一年龄的可塑性、模仿性都很强,学生们都渴望能观摩到老师精彩的动作示范,因为成功的示范,其一,会深深吸引学生的练习欲,刺激其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加快掌握动作技术。其二,可以从中树立教师的形象,提高教师威信,调动练习的积极性。
对初一学生,讲解动作过程要精辟,要领要易记,最好口诀化,练习提示要有重点。如篮球的原地投篮动作要领精简为“蹬”、“伸”、“扣”三个字。如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可精辟成:“后引挺腹前后(开立)站,收腹挥摆猛力掷。”两句话既形象,又易于理解。又如把侧向推铅球最后用力的要领归纳为六个字:“蹬”、“转”、“送”、“挺”、“推”、“拨”。这些精辟的动作要领,学生听起来易懂、易记,也抓住了练习的重点。而每次精辟动作要领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一次熟悉掌握业务、钻研教材的好机会,精讲多练,增强练习者的自信心,从而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团结、刻苦向上的精神
篇8
教学常规是教学的根基,落实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近年来,大荔县教育局将落实教学常规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从规范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人手,集思广益,制定了《大荔县中小学教学常规》;汇聚全县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和教研员200余人,编写形成了覆盖义务教育段各学科的《大荔县中小学学科教学指导标准》丛书,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由大化小,由粗化细,由学科到章节到每一堂课,“手把手”地指导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知识点和基本教法,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怎么练、怎么评,为广大一线教师规范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强有力地促进各学校进一步明晰落实教学常规的工作方向,把落实教学常规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精、更实。
变革初期大荔县教育局领导班子马不停蹄地深入基层。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改什么?怎么做?在苦苦的思索中追寻,在激烈的碰撞中捕捉,在反复的论证中聚合。“保基本,重建设,强管理,提效益”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深入推进制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大荔教育改革发展的“路线图”不断明确。
大荔县教育局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反思、修订和重建。从机关建设与管理、校长队伍建设与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学校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系统竞争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制定了《大荔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大荔县中小学学校管理常规》等制度,形成一整套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大荔县中小学学校管理常规》(修订):1.学校领导的管理常规。2.教职工的管理常规。3.学生的管理常规。4.德育工作的管理常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5教学工作的管理常规。6.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常规。7.艺术工作的管理常规。8.安全工作的管理常规。9.校园的管理常规。10.财务财产工作的管理常规。11.后勤工作的管理常规。
《大荔县中小学教学常规》(修订):1.基本教学原则。2.教学计划管理。3.教学过程管理。4.课外辅导常规。5.考试常规。6.学生评价常规。7.教学研究常规。8.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常规。9.管理督查指导常规。
提高教学质量没有捷径,唯有持之以恒的奋斗,才能不断前行。在已构建起来的大大小小的制度之中,有一项是大荔教育矢志不渝的坚持,并以超强的行动力不断推进,那就是必须扎扎实实抓常规,踏踏实实依靠常规落实提质量,一蓝苦,不容含糊。在常规管理工作中,应重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用制度激励,用制度约束。翻阅《大荔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大荔县中小学学校管理常规》,可以说常规管理的理念几乎贯穿到了每个细节。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常规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备课一上课――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的落实上,及学校对教学常规的管理上。凡是教学质量好的,无一例外,都是教学常规做得扎实,管得有效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平时的一砖一瓦,哪来教学质量的高楼大厦。可以说对学校的考核细化到了每周是否召开周例会、班主任会,每两周是否组织教研组长会,会议是否有详细记录的程度。对教学管理的考核具体到了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每个环节。
绩效考评管理机制,是激励先进、惩戒后进的有力措施。如城关中心小学制定的《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教育教学表彰奖励方案》《教师、学生学科竞赛、评优奖励方案》《我的最优秀教学活动评、比、看奖励方案》《毕业班教学质量奖励方案》等。都对教师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城关中心小学每学期拿出来10万元奖励、激励教师,在强大的激励机制推动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这样的努力给大荔县带来丰硕的收获。2014年高考,大荔县600分以上考生比上年增加36人,二本上线率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2015年高考二本上线率同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一本上线率同比提高了3.1个百分点。中考成绩跃居全市第二,500分以上考生较去年增加285人,全市前10名大荔县占2名,前100名大荔县占23名。优异的成绩,让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对全县教育系统进行重奖的决定。
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一个带有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很多地方基础教育生态遭遇冲击,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流失,形成恶性循环。但在大荔县,城乡教育同步协调发展的局面却已初步形成。
截至2015年全县累计实施了119个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拆除了8万多平方米的危楼校舍,新建、改扩建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县教育局要求全县所有农村新建学校标准全面向城区学校靠拢,确保建成一所,达标一所。与此同时还为农村学校添置图书10万余册,增加部室60个。添置多媒体教学设施550套,更换桌凳9600套,生活柜450个,架子床500套,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为了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大荔县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拿出300万元财政用于农村学校教师生活特殊补贴。除城区近郊的4个乡镇外,目前全县农村教师都被纳入了乡村教师生活特殊津贴补助范围,补贴标准也由原来每人每月平均120元提高到了150元。另外,县上出台政策,全面推行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鼓励优秀校长副校长到农村、薄弱学校交流任职,在乡镇内部中小学之间进行教师交流。仅2015年,全县交流教师就达到341人,城乡轮岗校长12名,并把招录的70名特岗教师也全部充实到了农村教学一线岗位,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情况。
教育只有着眼于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大荔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育教学“十项活动”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细落实,集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健身技能比赛、教学能手比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大赛、教案板书设计比赛,开展了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比赛、成语知识比赛、综合素质展演,召开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后勤管理观摩交流现场会等,通过比赛、展演、观摩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调动师生全员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大荔中学学生篮球代表队获得高中男子3×3篮球联赛全省冠军;大荔县学生运动员代表队夺得渭南市第五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青少组团体第一名。
直到走进大荔县羌白镇初级中学的时候,记者还颇怀疑眼睛,眼前这学校,哪里是一座农村学校啊?教学楼、实验楼、公寓楼挺拔雄伟,道路、运动场水泥硬化,绿树成行、花朵绽放、草坪如毯,来来往往的学生非常礼貌地向老师和记者打招呼……张光明校长告诉记者,他来学校已经三年了,实施双常规以来,学校会发生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的变化,周边村民心明眼亮,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娃转回来上学。从大荔县城实验初中主动转回来的赵英杰同学说:“之前有好兀.个同学都从县城转了回来,听他们说这里有多么多么好,我便也有了回来的打算,给家里人一说,他们都很赞成。”
篇9
据此,我调查分析造成这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认识不到位。第二,学生在家很少做家务劳动,缺少在实际生活中的锻炼,从小他们的锻炼强度就达不到。第三,在学校也是忙于学习,体育锻炼跟不上,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甚至有些毕业班的学生取消了体育课。随意创设教学计划,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经常被挪用。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再加上大多数学校场地不足,制约着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第四,学校体育器材不足,体育场地狭小。一些学校的体育器材严重短缺,有的也很少用,长期不用就散失或破损,有的学校连一个像样的篮球场地也没有,仅有的一个沙坑也是用黄土填的。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作为一名农村体育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对农村体育教学要有新的认识。明确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
一、重新认识体育,转变学习观念
由于地域的原因,农村的中学生与外界的联系不怎么畅通。大部分农村中学生淳朴内向,不自信,没有表现欲望,还有繁重的课业负担。上体育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是毫无纪律的玩,他们习惯了在体育课上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他们认为学习文化课永远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所以,在体育课上,有的学生就逃课,或者干脆带着书本来到操场上课,带本书来上体育课。这些错误并有些偏激的想法,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要想改变这些想法,只能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通过细心讲解让学生明白体育的重要性,再借助多媒体教学展示体育的魅力,让学生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体育的重要性。体育伴随着人的一生,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健身更健脑、“会休息的人是更会工作的人”。为了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体育课上放松身心做到劳逸结合。要让学生在观念上转变,在思想上对体育重视起来。
二、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教师作为一节课的引导者,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愉快主动地接受一门学科,是作为一个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体育课不像文化课,体育课既要用脑又要消耗大量的体能。有些身体弱不爱运动的学生,本身对体育不感兴趣,再加上一些烦琐的身体运动,他们更觉得无从应对。这时,体育教师就要寻找原因,改变教学方法。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上,就是让学生玩。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训练项目,找一些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融洽相处,活跃课堂气氛。让大家在玩的时候,掌握技术要领,轻松学习,让他们身心彻底放松。这时,学生就逐渐地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研究数据显示,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目的明确,动机高的学生更有耐心,他们会持续不断地完成学习任务。要告诉他们:体育课是玩,而不是“劳动”。
三、克服困难,探索有利于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农村与城市的体育教学相比,无论是教学的主体或是教学的客体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进行农村体育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教学途径和方法。如果按照传统的体育教学常规,很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在我从教八年时间里,我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条件,扩大活动空间。有些教材内容能在校内进行教学的,就安排在校内进行,而有些教材内容,校内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就安排到校外去进行。比如,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小山、河流、乡间公路,在强调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教学。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场地不足的矛盾,也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开辟场地,自制体育器材,保证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是疏散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放学后和节假日参加体力劳动,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一些体育活动内容渗透到学生的体力劳动中。比如在夏天挥动镰刀的同时进行臂力的训练,统计自己在一个小时内割到的麦子和同班同学进行比较,把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出来。可见,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才能搞好农村学校体育,增强学生的体质。
四、拓展课外锻炼时间,完善体育教学评价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 第二课堂 爱岗敬业精神 渗透举措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28-02
当前,中职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应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因此,除课堂外,中职教育也应多思路、多方式、多渠道地开展育人活动,第二课堂就是学校一个很重要的育人阵地。中职学校应足够重视和灵活运用这一育人阵地,以服务学校教学,实现育人目标,完成职业教育任务。为此,本文试从第二课堂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含义出发,分析中职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并针对中职第二课堂的消极状况,提出中职第二课堂渗透“爱岗敬业”精神的六个举措,意在提升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
一、第二课堂与爱岗敬业精神含义分析
(一)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学生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日常活动。即除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依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专业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外,学生所从事的一切与第一课堂相关联的,具有素质教育作用的学生学习实践活动。
第二课堂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从活动范围上看,它立于学校,又不拘于学校;从评价方式看,它有考查、奖励,却又无需考试;从组织方式上看,它有组织、有计划,却又不强加,是学生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思想、学习经验、开发智力、锻炼能力、积累阅历,拓展和丰富课堂专业知识以外的各种技能和情感。
(二)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精神,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是个人认真对待工作岗位,尊重岗位职责,热爱岗位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勤奋有加的一种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而做好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用工人才的需求。所以,在第二课堂渗透爱岗敬业精神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做、在做中学,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中职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中职学生大部分是中学的后进生、学困生、贫困生。他们有的厌倦课堂上的说教;有的“躁动”,好表现,喜欢被表扬;有的急切盼望转变为“职业人”。不同于第一课堂的教学,第二课堂具有广泛、灵活和自主的特性,这使得它在中职学生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第二课堂通过学生间的竞技比赛、活跃的氛围、丰厚的激励机制以及别开生面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激情,在课堂活动中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从需要到满足,从满足到兴趣,再从兴趣到成功,形成学习的良好动力。
(二)促成习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课堂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优化组合,引导学生发展特长
在第二课堂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参加活动,优化组合,可谓志同道合,进而默契合作,协作进取,共同进步。
(四)增长学识,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从校内到校外,从课内到课外,中职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养成团结互助、细微观察、敏锐思考的良好习惯,也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学生认识社会的同时,也体会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更好地激发自律、自理、自爱、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
(五)陶冶情操,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第二课堂,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情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氛围融洽,沟通舒畅,学生的兴趣、情感、表现、意志都极易被激发。同时,活动的“战绩”更大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在身心欢愉中接受教育,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中职第二课堂的消极状况
(一)重视不够,思路老套
1.学校条件不足。一些中职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仅几间教室、几个球、几副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多元化的兴趣。在硬件不足的情况下,又未能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校际交流、校企合作、社会团体协合等,增加第二课堂开展的地点和方式,局限自家院内,自娱自乐,故步自封,没有认同“课堂学基础,课外练能力”,活动内容也仅为传统的班级篮球赛、板报比赛等项目,缺乏中职学校的“职业”特色,让第二课堂的开展限于口头,流于形式。
2.师资力量匮乏。部分教师认为,第二课堂是额外的工作,因而他们对学生的指导、督查积极性不够。同时,一些教师的知识技能老化,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力不从心,更让第二课堂的效力大打折扣。
(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影响力弱
一部分中职学生基础差、能力低、求知欲弱,不喜欢参与任何学习活动,对第二课堂的参与也不温不热;一部分中职学生渴望学习有新意的、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技能,对传统的、陈旧的第二课堂不感兴趣;还有部分中职学生碍于教师的压力,被迫参加,其实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三)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一些中职学校的第二课堂像平时课堂教学一样满堂填鸭,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变成了第一课堂的补课,学生抵触情绪高。而内容和形式的单一、老旧,再加上学校的不重视,第二课堂的学习就是纸上谈兵,不了了之,久而久之,第二课堂就更谈不上优质、高效和育人了。
四、中职第二课堂渗透“爱岗敬业”精神的举措
(一)制度和表彰相结合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第二课堂渗透“爱岗敬业”精神应从制度建立入手。通过制度要求,肯定和认可参与第二课堂的师生,从制度、精神和物质要求上激励教师和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例如,把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作为教师和学生评优评先的一项重要指标等,使爱岗敬业精神在第二课堂的渗透有保障。
(二)专业和特长相结合
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活动的开展应秉承第一课堂的使命,不但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特长,还注重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提升,应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如适合计算机专业的“PS修图班”,适合幼师专业的“板书课”,适合会计专业的“金蝶财务班”等,为达到专业的标准,对专业要求强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外聘教师或企业能手。良好的专业技能是爱岗敬业的基础。
(三)技能证书和奖金鼓励相结合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以及中、初级专门人才。第二课堂应把这一培养目标落实,针对各个专业的从业资格证开设第二课堂活动,除了一定物质奖励,还有未来从业的职业证书。比如“会计考证培训班”“电工考证培训班”“普通话等级证培训班”等,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还可以拿到相应的技能证书,实现“毕业证+技能证+从业证”多证毕业,使得爱岗敬业有了坚实的前提。
(四)学习观摩和动手实践相结合
第二课堂的学习,是学生自愿、自主地进行。但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效果,学校也应指派专业特长的教师进行指导、督查,不能认为是课外活动就没有组织、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总结,放任自流,必会随波逐流,无济于事。专业教师在第二课堂上进行演示,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教师再指导,再做好学生的点评记录备案。教师应通过比赛竞技和奖励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大为提高,为爱岗敬业创造条件。
(五)常规性和实时性相结合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常规性的活动,如“篮球赛”、“安全教育”等丰富校园文化,还应开展一些实时性的活动,如结合2016里约奥运设计“我为奥运加油”,以爱国、健康、爱岗敬业为主题的体育、书画竞技或晚会等,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又可丰富学生的视野和情趣,使得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生动化。
(六)家庭、社会和学校相结合
中职第二课堂的各种形式,如德育课程、社会实践、学习科研、顶岗实习、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勤工俭学、文学体艺等,不应局限校内,而应结合职业特点,拓宽开展的场所,让学生和其他学校、企业、社会团体接触,使学生了解就业要求、职业道德标准、为人处世之道等。第二课堂还应多和学生家庭合作,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爸爸的工作”等活动,使家校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络。多方参与学生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是发展中职学校、宣传中职学校、实现社会对中职学校监督的一种有利途径,一举多得,更让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得以传播和发扬。
总之,中职教育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撑,而爱岗敬业精神在中职第二课堂的渗透,能够更好地实现中职育人功能。在开展第二课堂教育中,我们应结合学校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设计项目,渗透爱岗敬业精神,使第二课堂更好地服务第一课堂,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雷庆.浅谈中职学校的“第二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2]韩宏博.在中职教学中充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J].职业,2012(7)
[3]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
[4]魏丽萍.第二课堂与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3)
[5]侯鹏飞.让爱岗敬业成为一种习惯[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