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体育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二体育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二体育教学总结

篇1

一、在教学上

1、积极极探究新课改

我们打破常规教学,进行分专项教学,优势互补。四位教师轮流上课,既弥补教师自身缺陷,又满足学生选修部分内容的要求。

2、加强集体备课。

尽管我们分四大块进行教学,但是我们仍然加强集体备课。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实践新课改。特别是申丽梅老师的评优课,我们群策群力,上网查资料、反复听课找问题。最后代表郴州市参加省评优课获银奖第一名。

二、在训练上

1、组建高二体育高考队。

根据新的体育高考形势,我们在高二第一期就决定组建高二体育高考队。动员了一部分文化成绩中等,有一定体育素质的学生参加。由我和王振兵老师担任教练,着重培养队员对体育的兴趣,教会队员正确的跑、跳、投的基本姿势及基本的训练方法。

2、开展足球兴趣小组活动。

由周文华老师担任教练,主要是满足部分学生对足球的爱好,其次也能引导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高考。

三、积极参加业务学习

篇2

关键词: 体育社团 高中体育教学 课内体育参与 课外体育参与 节假日体育参与

1.社团开设后学生课内体育参与状况

社团开设后学生课内体育参与状况的统计分别为:问题1:社团开设后课内体育项目你是否更愿意积极主动参与?愿意主动参与的学生分别为:高一515人,占78.51%;高二576人,占83.60%;高三545人,占77.97%。问题2:学校开设的课内体育项目能满足您的运动需求吗?能够满足要求的学生分别为:高一251人,占38.26%;高二298人,占41.94%;高三307人,占43.92%。问题3:你对课内体育活动的指导或辅导的满意程度?很满意教师辅导的分别为:高一233人,占35.52%;高二245人,占33.46%;高三256人,占33.62%。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学习项目,以充分体现课程的选择性特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为调查社团开设后学生体育需求的满足情况,对高一(656人)、高二(689人)和高三(699人)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高一有78.51%的学生在社团开设后对课内体育项目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而高二、高三分别有83.60%和77.97%的学生在社团开设后对课内体育项目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从问题2可以看出学校开设的项目基本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三个年级分别达到了78%、74%和75%以上。问题3更加清楚地显示学生对教师的指导和辅导满意度分别为90%、87%和90%以上。说明学生经过社团学习后,已经转变观念,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

2.社团开设后学生课外体育参与状况

社团开设后学生课外体育参与状况的统计分别为:问题1:社团开设后课外体育项目你是否更愿意积极主动参与?愿意主动参与的学生为:高一504人,占76.83%;高二554人,占80.41%;高三434人,占76.39%。问题2:学校开设的课外体育项目能满足您的运动需求吗?能够满足需要的学生为:高一262人,占39.94%;高二312人,占45.28%;高三434人,占292占41.77%。问题3:你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师指导或辅导的满意程度?很满意教师指导的学生为:高一221人,占33.69%;高二232人,占33.67%;高三131人,占18.74%。

调查结果显示社团开设后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学生占76.83%,这说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调动;高二和高三也达到80.41%和76.39%。对于课外体育项目的设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一、高二和高三都比较低,分别为24.24%、15.97%和15.16%,这说明项目设置满足要求也取得较好成效。对于问题3教师的指导和辅导调查结果则不理想,不满意程度达到35.05%,这有可能是由于活动时间及教师的参与不够,有待进一步改进。

3.社团开设后学生节假日体育参与状况

社团开设后学生节假日体育参与状况的统计结果分别为:问题1:社团开设后你是否更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愿意主动参与的学生为1866人,占91.29%。问题2:社团开设的项目能否满足节假日体育运动的需求?能够满足需求的学生为1235人,占60.42%。问题3:社团开设后对你的运动技术水平提升是否满意?很满意自己技术水平提升的学生为879人,占43.00%。

对学生社团开设后学生节假日体育参与状况的统计,更加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达到91.29%。开设的社团活动能满足运动需求也达到90%以上,这充分说明学生经过课内的学习,运动技术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对运动的需求有很大提高,愿意参与体育活动,以使自我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结语

体育社团的开设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而且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找到自我,每次社团活动后都有所提高,充分调动积极性。体育教师在社团活动中的作用得到体现,确立了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教师不再对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学,因而体育社团开设后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而有助于体育教师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社团的开设首先要考虑所开设课程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他们具有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和特长,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体育锻炼的效果。从社团开设的实际过程来看,对体育社团的开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提高体育社团开设的合理性,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案例分析要做到位,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促进社团合理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应把体育基础设施、器材与设备建设纳入自身发展的规划,努力改善现有体育教学条件,这需要学校领导对体育给予一定的支持,切实加强体育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玲.《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陶玉流,王螽庆.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5.

[3]王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教学研究,2002.3.

篇3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备课提纲。集体交流,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团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课后交流,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开展好教研活动:

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篇4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新晨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4、十二月份加强速滑队训练工作,准备参加分局冰上运动会。

 

篇5

【关键词】指导介入时机与条件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119-01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的实施和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工作,教师指导介入的时机与条件的掌握不佳,直接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情况。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就教师指导介入的时机与条件进行了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交往与合作能力。

一 研究对象、方法及内容

1.实验对象

以某校高二幼师一班48人为实验班,高二幼师二班为对照班;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入学时身体素质及体育知识测试,经T检验(P>0.05)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属于同一水平,样本真实有效。

2.研究方法和时间

2010年2月~2011年7月,采用观察、问卷、实验对照、个别访谈、记录、案例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实验获得的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检验。

3.研究内容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开展非指导性的学习;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这些指导介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交往与合作能力,以及主体、探究、合作有哪些影响。

二 结果与分析

1.不同时机的介入对学生课堂探究学习活动效果的对比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介入得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会阻碍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介入得过晚,会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既要防止不必要、不应该的指导,以免剥夺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也要防止不够充分的指导,以免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这是一节探究支撑分腿腾越的上板踏跳点和推手的技术动作。笔者在课堂中分不同时机介入指导,导致教学效果形成差异。

案例1:教学设计:这是一节非常传统的课,教师直接通过讲解、示范马上引出动作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看、听、练的手段来完成动作,教师介入过早的行为,虽然学生完成动作的规格较好,但探究能力几乎得不到培养。

案例2:教学设计:将学生分成四小组由小组长带领,以人当“山羊”,由两人互跳背,初步尝试动作,逐步发展到一小组互跳接龙,这时我只强调自我保护意识,不讲动作,由学生自我尝试,小组讨论动作,并要求练习后谈要领。

处理一:我不停地巡逻观察,当发现有些同学动作完成不了,我组织他们相互观察自己的错误动作,再让他们观察完成率较高的同学动作进行对比,说说彼此的不同,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发现是自己的踏跳不积极、推手太慢的原因,之后他们组成了小组针对问题成功地解决了,最后小组总结,并保持了很高的学习热情,并可以挑战真正的横箱。那堂课学生的练习激情高,学习目标完成得很好。

处理二:我不停地巡逻观察,当发现有些同学动作完成不了时,我没介入,还是让他们继续练习,不一会他们的兴趣点降得很低,并脱离了小组的练习,干脆不参与练习了,之后我还是按计划讨论,当挑战横箱时,虽然也有几个学生较积极,但大部分的学生心存恐慌,不敢练习,整个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都不好。

以上课堂的教学内容相同,但三种不同时机的介入,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介入过早会剥夺学生解决问题、发现答案的机会,但介入太迟也有可能使学生因为问题难以求解而失去探究的兴趣。必须选择好恰当时机让学生领会他们所做探究的意义,当发现学生练习思路受阻、简单动作完成率很低时,教师要在判断学生困惑原因所在的基础上,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再次帮助、指导和激励学生。

2.适当的介入能提供学生间互学机会

介入不要过早进行,教师应在观察学生对问题产生后进行。鼓励学生质疑,或者进行讨论,提供进行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和帮助。教师以提问和让学生解决问题的形式,并及时纠正、指导、示范。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设故障游戏,相互检查、互相交流,纠正不当的动作技术及规则。教师的任务式问题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研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

3.合适的介入时机和形式可培养学生多维的能力

将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使他们在课前、课余也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笔者采用介入指导的形式灵活多样。如在课余时间以个别谈心形式介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进行具体的指导介入等。学生中差异很大,对学生个别介入指导帮助,能尽量地做到在学生的思路上进行,而不是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教师的思路上来。

三 结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适时介入的时机和火候,进行适时合理的介入,要关注学生学习和运动的全过程,同时要关注是否所有学生都参与了,是否学生都取得了满意的学习目标,是否小组间相互学习,对练习失败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应相信学生的协作精神,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习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交往、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游戏法,高中,体育教学,运用

在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选择和运用尤为关键,根据授课的内容和目标合理安排,可以单独安排游戏环节,也可用做辅助活动帮助同学加深对主教材的理解掌握,同时还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作用。游戏不是目的,本质在于通过游戏教课,教师合理选择安排组织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游戏教学的目标和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游戏的分类特点以及在各阶段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育游戏的种类与特点

体育游戏数目繁多,这点我们有目共睹,其大致可以分为:竞速类、智力类、对抗类、娱乐类等等。无论哪种游戏只是方式不同,都具备开发智力、强健体魄、增强意志品质、树立人格的特点。以发展身心健康为目的,通过身体活动、大脑思维,实现强健体魄、开发脑力、掌握技能的教学目标。另外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规则性,这些都决定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去充分表现自身的运动思维能力,全身心投入课程中。根据国家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游戏法已然成为当今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教师怎样科学合理地将游戏安排在授课过程中是决定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生对于游戏的兴趣度高,如果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于游戏教学的运用,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准备阶段中游戏的运用

准备活动在各阶段的体育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师或体委的带领下,同学进行绕操场慢跑以及活动关节等活动。如此一成不变的准备活动难免使同学感到枯燥乏味,开课前就抱有抵触情绪会对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在准备活动中加入体育游戏是十分必要的。在体育课开始前,教师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能够使同学乐在其中的同时放松心态,以更好的身心状态参与到课程中来。例如准备操时加入娱乐性同时带有活动关节目的的动作,例如跨步跑、蛙跳、瑜伽拉伸等。热身即选用“螺旋形跑”“s形跑”或“追球跑”方法进行,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热身,又能保证课程的安全进行。同时,对于高中生来说,有的高中女生不喜欢运动,通过适当的体育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体育技能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练习。学习体育技能以及动作要领十分困难,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在技术教学阶段插入体育游戏,可以迅速改善教学氛围,打散学生训练时产生的负面情绪,更使原本单调劳累的动作练习变得灵动活泼,在多变的环境中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例如50米快速跑,以前只是单纯的记录学生时间,使学生只是应付性的完成,但只要利用游戏和一定奖惩制度,将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跑,或利用摆放障碍物进行跨步跑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更能提高团体的凝聚力。趣味性游戏同样能达到类似效果,如:耐久跑完毕后,慢步走成圆圈进行“丢手绢”等带有趣味性的游戏,使同学身心达到较为平稳的状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放松的目的,打消学生跑出厌倦,跑出反抗的不良情绪,让学生享受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自身水平降低要求,更改比赛规则,使学生充分体会体育运动的激情和享受,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这对于学生提高体育技能尤为关键。

四、课程结束前体育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慢慢恢复到相对平和稳定的状态。健康愉快融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够使运动器官快速得到放松,对身心恢复到较为平稳状态有着不错的效果。根据学生性别、年龄等特点,选用带有益智或肢体协调性的游戏。如:“丢沙包”等游戏,既进行了四肢放松,又练习了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圆满的结束本次课程教学。结束体育课后,使同学扔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对今后的体育课抱有期待,并以较好的身心状况投入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与此同时,对于游戏法教学的运用来说,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总结,通过游戏法教学的运用,学生对于体育能力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自己的体育技能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活动,为下一次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奠定基础。

五、体育游戏法运用的要点

1.内容的选择

采用游戏教学目的在于让同学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前提下快速有效完成设定的教学内容,所以游戏内容形式的选择必须与主教材和教师教学方法紧密相连,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学效果,如实践后觉得不合适应立即作出修改,以免事倍功半。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把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做到寓德于体育中,寓教于乐趣中。对于体育游戏法来说,体育游戏的内容选择是做好游戏教学的第一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结合具体的年纪的特点,因材施教的选择游戏,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多采取一些简单的娱乐游戏教学;对于高二、高三的学生来说,多采取一些竞赛类的游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与此同时,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高三的学习压力大,在游戏的选择上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意见,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游戏组织的科学性

体育游戏多为竞赛形式,带有一定竞争性和对抗性,教师在安排游戏内容和组织进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区别对待。游戏前,强调游戏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尤其是技术层面的要求要讲解清楚,有需要时要有示范,必要的示范能够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游戏方式,避免潜在的危险。游戏活动中,时时观察各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保证游戏始终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必要时需要暂停游戏的进行。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紧急性的情况,应该及时的跟老师反应,并及时的采取措施。

3.指定严明的规则制度

为了保障游戏安全顺利的进行,指定规则尤为重要。教师应讲解示范,让同学建立准确的规则观念。游戏过程中,允许学生发散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前提均是在规定的规则范围内,在教师的监管下。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不时的改变游戏的规则,以增强游戏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更好的达到课前设定的教学任务。无论是何种游戏方式,教师都要强调执行规则的纪律性和自觉性,保证游戏全程均在教师的掌控下安全进行。

总之,对于高中的体育教学来说,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双向的展开教学。高中的体育游戏是一种深受同学追捧的教育方式,只要能明确体育游戏的主要特征,科学熟练地掌握,利用好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它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戚磊磊.传统与现代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利弊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11)

[2]石颖颖,崔斌.上海市高中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0(13)

篇7

一、现状分析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忽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育意识、能力的培养及体育习惯的形成,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根据我校历年体育达标率的统计,从中不难看出,尚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就近三年高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达标情况加以比较来分析一下学生的耐力素质水平。

近三年高二年级学生体育达标合格率统计表

从上面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每年的达标率虽以1.5%~2.2%的趋势上升,但从小数据来看呢?耐力跑成绩不合格人数远远超出其他四项的人数。我们不妨来动手计算一下,耐力跑不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2009年,耐力跑成绩不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5.22%,占不合格总人数的41.5%,2010年,耐力跑成绩不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5.68%,占不合格总人数的55%,2011年,耐力跑成绩不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6.07%,占不合格总人数的69.2%。从上面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耐力跑成绩不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不但没有下降,相反呈上升的趋势。根据高二年级的情况看,其他年级只不过大同小异而已。可见我校学生耐力素质的滑坡状况实在令人担忧。由此,我个人认为,要想提高全校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达标合格率,应把耐力素质放在首位。

二、原因分析

根据上面的情况分析,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炼,意志薄弱,对耐力跑从心理上有所畏惧。

2.教材比较枯燥,教法比较单一,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片面追求升学率,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天天围着书本转,不能有足够的时间到操场上进行活动,保证不了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了如球类、技巧等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教学,减少了身体素质的练习,尤其是耐力素质的练习。

5.学生人数增多,而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

6.中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心肺功能的发展滞后于身体的发展,在耐力训练中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不能承受较大负荷的运动量。

三、对策研究

要想正确处理耐力素质下降的问题,必须先了解它的特点:(1)耐力跑是一项持续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活动。如果教师的教法简单,练习方法单一,很容易会使学生产生害怕和厌倦的心理状态。(2)它是一项易于开展的项目,它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能在短时间内见效。(3)它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可以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预防现代文明病的产生。

根据上述特点,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加以解决:

1.理论教学,思想动员。在练习耐力跑之前,通过室内课的理论教学,首先讲清耐力跑练习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预防现代文明病。并运用生活中不少著名科学家英年早逝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提高学生参加耐力跑的自觉性。其次,让学生懂得“极点”是人在耐力跑中由于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

2.改变环境,磨炼意志。在同一田径场进行重复跑圈练习,往往会使学生对周围环境产生厌倦情绪,使注意力不能转移,人会感到有苦又累。通过改变越野跑、自然地形跑等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注意力得到转移。如果在跑的过程中出现“极点”或跑到后程有点坚持不住的时候,可以采用“目标追踪法”,就是选择前方某一参照物为目标,进行一段一段的循环练习。这种练习方法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从而达到提高耐力跑的能力。

3.项目搭配,提高效益。由于耐力跑比较枯燥,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喜爱,选择项目与之搭配。同时,在耐力跑的练习中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凡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种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互助互学,共同进步。学生往往在课堂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组成锻炼小组。通常将那些平时合得来的同学分在一组,使他们在锻炼中加深友谊,形成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去创造更优异的成绩。

篇8

摘 要 篮球模块教学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篮球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形成对篮球的爱好和专长,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优化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策略,不断提高模块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篮球模块 设计 实践策略 探析

篮球模块教学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结合高中限制性选修教材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达到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策略

(一)增强目标意识。模块设计时必须用目标引领内容,并面目标渗透和体现到篮球模块的教学中优化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目标设置难适中。先设置阶段性的目标,再延伸到学期和学年教学目标,要不断更新教学组织、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具兴趣性和鼓励性,充分体现模块教学优质、高效、互动的特点。

(二)整合单元教学。单元是实施模块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篮球模块的学习过程中,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是对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篮球单元教学既要以技术学习的主线,也要以身体健康的主线。要注重模块整体性的框架下,搭建重点突出、相对平衡的篮球大单元教学,提高篮球模块教学的有效性。

(三)科学选择内容。高中学段(水平五)篮球学练内容可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的可能性,注重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将篮球教材设立为三大模块(六个单元),既要关注基础发展,又要关注个性发展。由于同一个模块中学生水平差距很大,特别是女生,甚至从零开始,教师应在各自的班上还可以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1)基本技术模块(1-2单元)。有层次性、针对性选编了运、传、投的基本技术及组合动作、各种行进间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以及一定量的攻防基础配合等学习内容。考虑到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其内容与初中相比,表现在基本动作结构、基础配合形式等方面的难度有了提高,竞技运动的竞赛性、对抗性等特征也逐步显现,学练中的运动负荷也会有一定的增加。

(2)基本技术模块(3-4单元)。技能教学部分由运、传、投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基础配合与攻防战术、以及教学比赛等几部分内容构成。基本动作主要以行进间动作、串联练习为主;组合动作和基础配合主要以动作串联练习和简单攻防对练为主;战术部分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攻防配合形式。侧重于提高学生组合动作、基础配合学练水平,提高综合运用基本动作的能力;

(3)篮球内涵模块(5-6单元)。加强弱化规则的比赛实战训练,增强学生配合意识的形成。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安排一些有一定负荷量和强度的对抗性和竞赛性体能练习。同时穿插介绍篮球的自我锻炼方法,规则和裁判法等内容,从体育文化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篮球,培养运动参与意识和欣赏能力乃至组织能力,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二、模块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统一思想,强化管理。选项教学尽量避免不同年段、相同模块教学班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出现。如:在高二、高三的选项教学中可能会同时出现几个“篮球”模块的教学班,在课程的安排上可以安排高二、高三的体育课尽量不在同一时间内上;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安排不同的内容来调节。

(二)加强指导,端正动机。让学生认识到选项教学对他们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做出全面的衡量、理智的选择。每个篮球班教学班不出现人数差异悬殊。应根据志愿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分配进行相应的调整。还可以增加相应模块的上课教师或增添体育器材、场地,对学习人数较多的模块再进行分班。

(三)多元评价,激励参与。合理的模块教学评估是对教学全过程的检测与总结,以保证教学评估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在学分处理上,模块学习之前进行一次摸底,建立学生水平档案。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按照正常的方法进行评价。而对于那些体质或者能力差的同学,对于他们的评价不以技能考试为主,而是参与学习和练习的态度。使学生也能在学到知识、得到锻炼的基础上得到认可,不会出现有的学生再努力却因为身体等原因拿不到学分的情况。

(四)正视交叉,有效分层。模块选项教学中,学生在经过一定学习时间后需要重新进行选择。会带来在同一个年级里出现同一项目不同模块的交叉。一个教学班里有学模块一的,有学模块二的,一定要结合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差异确定不同的、合理的、有层次的学习目标,提高模块教学的有效性。

(五)内涵教育,终身篮球。通过篮球模块教学应让学生在游戏与竞赛中体验和认识篮球运动的攻防内涵及辩证关系。让学生理解参与篮球活动,不仅是学练技战术、参与竞赛活动的过程,也是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的过程,更是改善生活方式和文化审美的过程。既要学习进攻也要练习防守,最后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得到愉悦的体验,注重篮球的整体竞赛价值和文化内涵。

(六)组合学练,注重实效。

(1)加强技术教学。在篮球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竞赛中加强对篮球基本技术实用价值的理解,指导学生强化和运用运球、传接球、投篮、防守移动、抢断等技术,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基本技术的组合教学、应用教学,逐步提高在复杂条件和对抗环境下的动作正确性和熟练程度。(2)提高运用能力。根据学生掌握篮球技战术的不同程度,可以采取分组、分层、法定或自定规则的教学比赛等形式,促使学生运用技战术,提高竞技和协作能力,不断感受篮球运动的乐趣,形成技能及个性特长。(3)强化健身实效。既要强化篮球技战术学练与竞赛活动的练习负荷,又要将篮球教学与专项体能训练结合起来,在教学和竞赛中活化体能训练的方法,进一步发展篮球专项素质,提高体能水平和健身实效。

参考文献:

[1] 赵显强,张树超.模块框架下高中篮球教学内容的整体思考[J].体育教学.2011(4).

篇9

摘 要 中学生体质下降日益严重,略微提高运动量,对于一般体质的普通学生来说,在心理和生理上是双重的痛苦。所以,在不影响其他科目学习的情况下,逐步循序渐进改善中学生的体质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质 运动处方

一、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是当今社会竞争中的主要特征,强健的体格是整体素质体现的基础。中学时期是提高身体各项素质的有利时期。因此“高中三年内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体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以营养学等作为理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高中体育现状为主要脉络,?????希望通过健身运动处方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质进行干预,使青少年逐渐建立健康的体育运动方式,对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

受试者为河北师大附属中学高一及高二的100名学生,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其基本情况如下: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统计结果为:优秀的学生有4人,占4%;良好的11人,占11%;合格的27人,占27%;不合格的58人,占58%。

(二)实验方法

1.测试指标与方法

本文的主要方法是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影响高中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其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方法,控制运动负荷。

2.实验内容的设计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课的受欢迎的程度不比球类、健美操等课程,主要原因是内容枯燥、形式简单。跑跳投的教学内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想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田径中的各个项目是较为直接和效果最明显的方法。因此将田径内容健身化,并且通过“游戏结合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养成自我练习的良好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健身运动处方是以田径的训练方法和内容为主,制定出不同的运动方法。使高中生健身锻炼更科学更安全、更简便、合理而有效。

三、结果分析

对受试学生的问卷调查总结情况: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统计结果为:优秀的学生有4人,占4%;良好的11人,占11%;合格的27人,占27%;不合格的58人,占58%。

实验后的身体素质测试统计结果为:优秀的学生提高到10人,占10%;良好的学生提高到30人,占30%;合格的学生提高到57人,占57%;不合格的学生减少到3人,占3%。学生的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明显提高。经过对学生3个月的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

每周2次体育课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市场不稳定,有时会出现肌肉酸痛和肌肉拉伤,有时也会没有达到运动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达到教学效果。

学校体育安排为一周三次,教师和学生可以及时互动,教师可以控制学生的运动量,学生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运动感受,教师随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运动量和强度,不会让学生产生身体疲劳。

所以,要想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运动频率至少在3次/周,这也提示了现在高中每周1-2次的体育教学并不能满足当下提高中生体质提高的要求。要想改变这样的状态,需要对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在运动量和强度达到一定标准下,“量”的积累才可以使得“质”的改变。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利用运动健身处方学生体育活动进行积极控制,此法简单而有效。但是教师在制定运动处方时需要考虑高中生的年龄、性别、青春期阶段的心理活动变化及生理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才能进行选择学生学习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制定运动健身处方。2.在指导下,学生逐步完成运动内容。经过8周的课程,半数以上的学生睡眠、情绪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日间学习的质量。为持续提高中学生的体质,不仅要有合理的运动安排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

(二)建议

1.将学生的体质进行区分,并分类做出教学计划,分别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体质。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增强各项身体素质。这样可以缩小学生体质方面的差异,在体育测试时适当奖励,提高学生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3.教师与学生积极沟通,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运动兴趣。4.创编新的体育运动形式,多样化的运动方式使学生在 锻炼的同时又也感到了体育的乐趣,也提高了课外活动的质量。5.学校要保证学生的充足的时间和相应的运动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参考文献:

[1] 田继宗.运动处方教学模式[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7.

[2] 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R].2003.

[3] 毛晓荣.“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5):97-99.

[4] 贺艳东,嵇明海.科学参加健身锻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运动.2010.10.

[5] 杨静宜.运动处方[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0-135.

[7] 黄玉山,邓树勋,曾凡,张琴,毛昌全,谢平.中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研究[J].体育学刊.2003.11.

篇10

本着“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目标,笔者探索如何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快乐,从而赢得掌声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教中掌声――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完美技能习惯的塑造

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带着学生去体验、去铭记、去追求那些深层次的快乐。任何运动,要想让人体验到快乐,都离不开“紧张备战―激烈比赛―胜利喜悦(或虽败犹荣)”的三部曲。教师在体育课常规教学中,巧妙利用激励的掌声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具有很好的实效性。无论是以“教”还是以“学”为基础,体育教师的示范过程是教师展示个人技能的一个机会。教师示范时优美的动作和高超的技能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不但对学生有震撼力,而且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从而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掌声,同时也让教师信心百倍。这样,就有了“教”与“学”的动力 ,师生共同积极参与,更能使体育课展现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创造出更加奇特的体育锻炼方式。

例如,在一次足球观摩课中,体育教师这样介绍足球:“足球是世界上观看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是世界上赚钱最多的体育项目;是世界上求新最多的体育项目……”赢来学生一阵阵掌声。这一介绍不仅向学生普及了体育知识,更使学生开动了脑筋,发挥了想象。同时,体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会有较大的提升,学生不再认为体育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爱做的活动。体育教师成了教学与示范的表演者,增强了教学的信心。

二、学中掌声――情感的交融,自信的展示,形象的树立,师生共同发展的奠基石

在体育学练过程中,学生练习与模仿的动作都来自教师的示范。教师肯定学生的模仿练习,让学生有了运动的激情,动作不再单一,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具有很好的实效性。

在观察、模仿、学习、归纳之后的循环练习中,学生的动作也会慢慢凸显高水平、高技能,精神面貌也大有改观。教师在这时对学生报以掌声的鼓励,会让学生信心倍增;即便学生的动作技能还不是很娴熟,但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也很快会消除紧张,克服心理障碍。学生克服了心理障碍,动作就会从生疏到熟练,从熟练到灵活运用。学生听到教师的赞赏后,在体育训练中也会从敷衍了事到一丝不苟,做好每一个动作,练好每一项技能,从心理上真正信服、尊敬教师。

例如,在健身操选项教学中,教师在巡回指导的环节发现高二(4)班几位学生的动作技能很到位,于是在心理上肯定,同时用言语和掌声来赞赏,让学生体会到快乐与成就感。这样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动作,在展示动作时更加规范优美。极个别学生技能虽然稍有欠缺,体育教师仍然报以微笑和掌声,于是他们也会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争取记熟动作,力求动作规范。在掌声中,学生学会了几种体育活动技能,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信心;教师达成了目标,收获了成绩与喜悦,赢得了学生的尊敬,有了成就感。同时,学生与教师、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真正做到了心往一想,力往一处使。

三、小结中掌声,肯定自己,增强自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