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思维;程序设计;代码实例教学;翻转课堂
引言
前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在谈到大学教育的本质时曾指出:“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却能够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在莱文看来,大学教育的核心在通识。目前,程序设计课程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通识类课程之一。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是传授知识,还是传授技能?笔者认为,这两者都不是程序设计课程的目的所在。正如乔布斯所说,学习编程教会一个人如何思考,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门编程语言。笔者认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的之核心在于教会大学生如何思考,就像学习《几何原本》一样,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是提升思维能力。
1课程内容的逻辑组织
精心设计好课程的逻辑组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C语言的逻辑之美,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几何原本》对包括牛顿、爱因斯坦等一大批的科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源于其逻辑体系的构建。目前,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虽然学习了几何学的内容,但很少有学生能够领略《几何原本》中逻辑体系的思想,其主要原因是中学时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大学一年级恰恰是训练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程序设计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献[1]中所确立的授课内容的逻辑组织仍然是程序设计课程中内容逻辑组织的最佳范本。笔者在此基础上稍加修改,使之更适合初学者,修改后的教学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初识C语言;第二部分: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第三部分:控制流语句;第四部分:函数与程序结构;第五部分:数组;第六部分:指针;第七部分:结构体;第八部分:文件输入输出。《几何原本》在5条公理的基础上推导出整个欧式几何学所有的定理,这种逻辑体系的思想在C语言中也得到很好的展现。通过课程内容的逻辑组织,学生认识到C语言在很少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却能够描述丰富的程序逻辑,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学习知识并不是程序设计课程的关键,学会利用有限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才是程序设计课程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例如,关于函数的参数传递,不同的教科书中有按值传递、数组作为函数参数、按地址传递等不同的说法。然而,用C语言原作者的话说,C语言只支持按值传递一种参数传递方式。在这个问题上,在课程的内容组织上让学生理解C语言只支持按值传递,只通过按值传递一种参数传递方式就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参数传递功能,才能准确地把握C语言参数传递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逻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比如,指针是C程序设计语言的难点,在指针这一部分,让学生首先把握指针变量是用来存放变量地址的变量这个基本概念,然后把握如何访问一个变量的地址、如何通过指针变量访问它所指向的变量这些有限的语法规则,就可以表达丰富的程序逻辑,并在此基础上理清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字符串的关系。理清各个语法规则的逻辑关系,是把握指针这一部分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C语言的成功与其清晰的逻辑表达是分不开的。理清程序设计课程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是利用有限的学时使学生把握程序设计的本质、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
2代码实例教学
选取好的代码实例,使学生在阅读规范的C语言代码过程中真正领略到C语言代码的逻辑之美,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理解代码的过程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读得韩文熟,便做韩文的文法;读得苏文熟,便做苏文的文法。”可见,模仿是学习的重要手段。许多学生大学学习了C语言程序设计之后,仍然不会写程序,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模仿规范的C语言代码的环节。我们在讲解具体的语法规则时,用了一些小的示例代码。例如,在讲解循环结构时,用了银行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的利息计算示例。我们发现,借助于这些小的示例代码把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之后,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阅读一个完整、规范的C语言程序,是教会学生写程序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选取了文献[2]中简单线性回归的源代码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阅读。通过阅读代码,学生对于如何利用C语言的语法规则构建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有了很好的把握。我们还推荐学生课后自己阅读文献[2]中方程求根、函数求极值、排序等方面的源代码。在阅读这些代码的过程中,学生对如何将正在学习的线性代数、微积分等课程的理论转变成解决现实问题的程序有了深刻的理解。模仿规范的代码之后,我们指导学生用C语言实现了稳定婚姻匹配问题[3]。在利用C语言实现稳定婚姻匹配算法的过程中,用到数组、指针甚至链表等知识点,使学生在模仿他人代码的基础上体会到自己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思维能力。此外,我们还讲解了PageRank算法[4]的原理,与学生一起对如何用C语言表达PageRank算法的逻辑进行探讨和程序示范,使得学生对如何利用C语言表达搜索引擎的程序逻辑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让学生理解了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本质。
3MOOC教学与SPOC教学
MOOC教学与SPOC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MOOC指的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对全社会开放;SPOC指的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仅对本校学生开放。理清课堂教学和MOOC教学与SPOC教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利用好MOOC教学与SPOC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便于与学生交流互动,MOOC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适时安排和控制学习,SPOC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在看视频短片时可以自主选择停下来思考,没看懂的可以倒退反复观看;同时,MOOC教学与SPOC教学的课程内容可以永久存档,方便随时复习。MOOC教学的逻辑组织与课堂教学的逻辑组织是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自成体系,MOOC教学也是自成体系,两者可以分开来学,又可以相互补充。对于课堂上需要扩展的知识点,则是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放在SPOC中供大家课后进一步学习。在与学生一起用C语言实现了稳定婚姻匹配问题之后,仍然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例如,稳定婚姻匹配算法所给出的稳定匹配的性质是怎样的?稳定匹配算法对男士更有利还是对女士更有利?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当场给出答案;另一种是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在SPOC上利用视频短片的形式给出问题的答案。事实证明,在课堂上给出问题,让大家课后进行思考,再与SPOC上视频短片中的答案进行对照,更有利于推动学生主动思考。
4翻转课程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每名学生在课程的最后都需要用C语言做一个项目,撰写实验报告,并且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自己所做的项目及心得体会。对于所做的项目内容没有任何限制,每名学生都可以自由选取。事实证明,对项目的内容不加限制是正确的,这给了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有名学生给笔者发邮件说:“老师您好,我的实验大作业是一个帮助妈妈理账的小程序,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翻转课堂,和大家分享我的程序。”有的学生做的是关于航道规划的程序。学生在利用C语言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以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并精心准备在同学面前的展示。每名学生的思维都在这个从开始着手解决问题到最后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成果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著名作家、思想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C语言程序设计本身的特殊性能够为学生思维的训练提供有利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利用C语言解决自己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真正理解C语言的全貌,体会C语言的魅力,提高自主探究的思维。翻转课堂可以全面提升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每名学生都可以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程序,在从自己会到给其他同学讲明白的过程中,其分析、综合、论证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作为听众的其他同学则通过翻转课堂看到主讲人身上的优点。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传统教学中是讲台上的一位老师,而翻转课堂则让每名学生都可以贡献智慧并成为别人的老师。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而是培养学生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最后,每名学生能够利用C语言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又能够聆听其他同学的经验,取长补短。因此,翻转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环节。在实现这个环节的过程中,也有学生提出问题。例如,针对每名学生自己选择的项目,具体的评分细则是怎样的?许多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的考核方法——预先设计好项目由学生实现,实现项目相应的功能就给相应的分数。笔者认为,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选题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翻转课堂的结果表明,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会更大地激发学习热情。与由老师指定固定的项目相比,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利用C语言简单的语法规则解决多种多样问题的奥妙,这才是程序设计课程给予的真正的启示。关于评分,考试占50%,平时的程序作业占25%,最后的项目和课堂翻转占25%,其中项目的代码部分由老师给出评价,占15%,课堂翻转的成绩由学生投票决定,占10%。关于如何合理设计最后的项目和课堂翻转部分的分数比例及其评分细则,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5结语
篇2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计算思维;人文素养;教学模式
一、引言
2010年7月,在“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发表的《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中指出注重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1]。计算思维是什么?计算思维是人类科学思维活动固有的组成部分。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表现出了三种基本的思维特征,即实证思维、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以能行性、构造性、模拟性为特征的计算思维方式在现代科学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清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更进一步强化了计算思维的意义和作用。计算科学已经和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并列成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三大手段。对于当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必须探索一种以思维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既要保持原有的教学精髓,同时又要兼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之当今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前瞻毕业生将来从事的医药卫生工作实践,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思维高手,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力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传统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
当今的计算机教学存在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站在学科的高度抽象的刻画计算机科学的本质,层次较高,学术型比较强,偏重于研究型,对应用型学校计算机教学不适用,使得学生感觉计算机科学高深莫测,直至迷茫;二是使用教材为计算机学科中的诸多门课程核心内容聚集在一起,就是多门专业课程的浓缩版[2],教师授课难度增加,几乎是跳过了入门阶段,直接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学生听课效果不理想;三是存粹的工具书式的教材,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四是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人文素养教育亟待加强,计算机教学中严重缺乏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待加强。以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三、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思维教学模式
为加强计算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思维教学模式,自2015年3月起准备实施,并于2015年9月对2015级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摸底。根据摸底情况反应出的问题进行设计进行思维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3.1融入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无论学生是否有计算机基础,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是良好的学风的前提,决定学习态度的关键要素是人文素养——即人的内在品质。“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融入人文素养教育,并非长篇大论的灌输人文素养教育,而是在授课过程中以无形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正确的对待计算机课程,形成正确的三观,认清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工作以及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夯实基础。
3.2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其中任何高校、任何课程、任何教师无法做到开课之后先进行几十个学时的人文素养教育灌输,只能在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良好的教学设计将对授课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学设计可以使得师生思路清晰并保持一致,知识点衔接顺畅,内容环环相扣,学生听课效果事半功倍。例如,网络安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案例设计为:面对当前网络营销方式,采取互动的方式,各抒己见,畅谈对网络营销的看法。面对网络上的利益诱惑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否要理性的分析潜在的风险,还是一味的一意孤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国内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都可以值得借鉴分析,但不仅仅是专业技术上的借鉴分析,更重要的是分析成功的因素,失败的启示;计算机基础或是语言类知识点案例设计以计算思维为主导,将操作或是知识点分类归纳,侧重于举一反三能力。这些教学案例中都融入了大量思维方式及人文素养知识,包括先做人、再做事、最后做学问等。
3.3强化实践,设计配套的实用软件根据教学内容,将实用性的操作知识并根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等纲领性文件,结合计算思维,自主设计了多学科考试智能化辅导平台[3],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其应用能力,加强其对计算机科学的融会贯通,提高学习能力、效率、强化意志品质。
3.4言传身教、教学相长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是课堂的控制者,是学生学习导向的掌舵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不刻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无心的行为或话语对学生影响更大,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作为教师时时刻刻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空洞的说教莫如实际的行动,表率无巨细,处处是楷模,德为师之魂。
四、实效分析总结
经过近两年的思维教学模式开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次通过率大幅度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队伍参加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省赛均取得了普通高校组三等奖。更重要的通过对2015级500名学生进行了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对思维教学模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76.26%的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在对计算机知识望而却步、迷茫;大多数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或即时学习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模式的兴起,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手段。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的较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进入社会、投入工作锻造过硬的基本功,通过思维教学,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甚至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5-8.
[2]李露璐.计算机思维影响下计算机导论课程初探[J].时代教育.2012(9):5.
篇3
【关键词】逆向思维;初中地理;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从问题的反面去考虑问题的思维形式。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侧重于向学生介绍一般的地理常识,因而描述性的内容较多。这样的教材特点,使平时教学极易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积极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就能很容易地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下面,我就平时教学的所思、所感谈谈逆向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逆向思维有助于解难释疑
课文中的一些重、难点内容,如果单纯从正面解释,学生往往难以接受和理解。此时换一个角度启发学生去思考,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在“地球的运动”一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所产生的结果,我们借助地球仪的旋转,从反面提出如下假设让学生思考:假如地球是透明的,昼夜状况将如何变化?假如地球自转而不绕太阳公转,昼夜和四季有何变化?假如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不自转,昼夜和四季又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和讨论,一般都能认识到:如果地球透明,则只有白天没有黑夜。而地球自转、公转与否,则直接关系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否变化,即直接决定了昼夜和四季的变化。此时可以接着假设: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不是66.5o,而是90o,太阳的直射点在什么地方?会带来哪些变化?我们只要旋转地球仪进行演示,学生就会想到:太阳固定直射在赤道,无四季更替、无昼夜长短、无极昼极夜现象。
这样难度适中的反面假设提问,既配合和加强了课文内容的正面理解,又能促使学生解难释疑、牢固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同时,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提高学生兴趣也会产生帮助。
二、逆向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就是对同一问题多角度、多方向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可以说进行逆向思维,是启动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向的钥匙,有了逆向思维这把钥匙,才能打开发散思维的大门。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常常局限于事物的表面。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而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如在介绍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而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时,我们应适时提出青藏高原在水平方向上对气候的影响。假如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新疆等内陆地区的气候有何变化?南亚的气候有何变化?学生由此可以进一步联想到:如果欧洲南部没有阿尔卑斯山、美洲西部没有科迪勒拉山系,两地的气候又将如何变化?如果这些山脉的走向变了,气候又会发生如何变化?等等。
再如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问题,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但他们却很难搞清楚悉尼的房屋哪面朝阳。如果先假设悉尼在我国境内,学生们马上就能回答出南面朝阳。接下去就比较好回答了:如果悉尼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哪面朝阳?悉尼在南回归线以南,哪面朝阳?悉尼和我国季节相反,昼夜是否也相反?等等。
从以上事例可知,先假设后发散,问题就能源源不断地提出来。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思路,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并为以后的集中思维打下了基础,所以说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第一步。
三、逆向思维有助于课文内容的深化提高
课本中有些内容看上去很平淡,教师讲课没劲,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如果运用常规教学方式,难免课堂气氛沉闷,效果差。我们如果能及时地运用逆向思维,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例如在“森林资源”一节教学中,先结合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森林有调节空气、含蓄水源、增加湿度、保持水土的作用,然后提出问题:假如地球上的森林被砍光了,我们人类会受到哪些影响?学生经过一一对号就能认识到,如果森林消失了,大自然失去了调度,必然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空气严重污染,干旱风沙加剧,水土流失严重,人类将失去生存的场所。
可以看出,同样的内容,只要我们在上课时角度变换一下,课就会上得生动活泼,而且课文内容的外延和内涵也明显扩大了。无疑,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容量都是有好处的。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
0 引言
大学生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掌握者、运用者和创造者,是国家未来高素质劳动者的主力军,是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调动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主动性,构建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对深入开展创新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成为新时期高校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现状
1.1 具有创新的热情,但缺乏毅力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共同作用下,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兴趣的深度、广度、稳定性及效能上,都有相当的发展,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需要具有坚强的毅力。大学生能够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缺乏毅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虎头蛇尾,甚至放弃追求。
1.2 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行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上。工科大学生普遍具有科技创新动机,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条件的局限及学生自身不善于创造和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缺乏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勇气,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由此限制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1.3 思维活跃,但缺乏科技创新思维
大学生在成长接受教育过程中,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逻辑、推理、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思维相当敏捷,但同时也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主要表现在:(1)功能固着,将某种对象的功能和用途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思维缺乏灵活性和独创性的突出表现;(2)权威迷信,绝对相信所学过的知识,全无批判意识,导致思想僵化和禁锢;(3)思维惰性,根据考试内容进行功利性学习。
1.4 科技创新“体验型”多,成果转化少
为激励“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各大高校都在政策、资金和学生期末综合测评上给予倾斜和支持。然而,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三大激励措施:证书、学分、奖金却成为部分同学参与活动的“动力”。其结果是部分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2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但是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呢?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和训练中逐步的提高和增强的。所以,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更加快速有效。除了国家和政府要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题,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期中来,并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构建共谱胜利之曲。
1)利用各种方法,例如组合法、类比法、联想法等,因为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经过学习和训练会使创造力获得迅速提高,创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这对于我们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创新水平、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极为有益。
2)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3)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的解决一些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
4)要学会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予以完美结合,充分利用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5)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单纯的为创新而创新,出现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
6)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
7)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
3 结论
大学生的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级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23):121-124.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个人智能的研究
一、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曲折。因此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也不是个人行为可以做到的。大学生应该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进来,与国家相互配合。
(一)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环境可以是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要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另一方面利用好大学中的各种环境,例如图书馆实验室,资料室等等。这些场所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理论和实践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成果。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们更应该将精力放在图书馆多翻阅书籍,提升自己的内涵,借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目前,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过分依赖网络及某些参考资料,在平时生活中放弃学习,应付考试、作弊等行为越发的多了起来。因而首先要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进行培养,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式,无论在什么时候尽可能的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将图书馆作为一个良好的工具场所,动手翻阅书籍文献而非百度搜狗,将网络的东西当做自己东西加以使用。此外,大学生思考思维受到太多的影响局限,同时又无新的意见见解。那么就应该放开思维,拓展想象力像名人说的:“敢想才能成功。”同样思考也不能仅从单个方面进行,要想有所成就,有所创新,要学会辩证思考,辩证分析提倡理性思维能力。
(三)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李开复认为,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含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其原因是创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层次组合,另外如果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很难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因此,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对于研究创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因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我们要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二、个人智能在创新能力培养同时的提升方面
智能及智能的本质是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脑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但至今仍然没有完全了解,以致智能的发生与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一起被列为自然界四大奥秘。近些年来,随着脑科学、神经心理学等研究的进展,人们对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认识,但对整个神经系统的内部结构和作用机制,特别是脑的功能原理还没有认识清楚,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很难对智能给出确切的定义。而个人认为智能会在创新思维与能力提升中有一定的提高。
(一)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首先具备的就是会说会写能说能写的能力。而在对于中文系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后提升其说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基本又不可或缺的能力对其十分重要。个人智能同时也会在语言表达能力中体现。一个人拥有高智能,那么语言表达水平也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创新能力的培育就是提升思维的过程,同样也会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模式,是符合世间事物之间关系(合乎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源于社会实践,再一次说明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人的智能有一定的提升。逻辑思维作为智能的具体体现提升的展示十分明显。然而获取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经常培养和训练,善于利用发散性思维,在创新能力培养之上提高智能。
(三)肢体动作能力
肢体语言肢体动作作为人的智能的又一展现,在只能提升同时展现丰富。肢体动作能力强调大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将大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那么也就是说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大学生的智能在提升。
(四)自我反省能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个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绝对是要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在创新过程中要面对事物错误会更多。因此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之中,大学生自我反省能力也有了提升。因而个人智能也在提升。
三、个人智能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提升偏差
个人智能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定深度上都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限制而出现某些问题。大学生处于一个成长的重要阶段,思维正走向一个成熟的过程,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出现偏激的理解状况,过分创新而偏离自己所学的基础理论,过分强调创新能力而天马行空奇思妙想,无科学根据无理论基础,这样不仅不能对创新能力的提高可能还会使自己误入歧途,那么就无什么个人智力提升,反而是在限制智慧发展,无强力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协调肢体动作,也没有逻辑表达能力,更不要说是否会拥有自我反省能力。
所以,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学会合理的方式方法,除自身的行动外,国家及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引导,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放在突出位置,这样才会提高创新能力带动个人智力提升。才能成为中国复兴之路所需要的有用的人。
同样,个人智力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有一部分人可能想要将提升个人智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割裂开来,分别进行,那是万万不可的,
首先,个人能力提升是要有具体实践的,不能停留在书本中与个人的想象中,否则是不会有任何提升的,同时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反应在大学生个体上就是智力的提高。
其次,个人智力的外向表现就是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提高后的创新能力会应用的社会实践中有一定成就,这也是个人能力的现实成果,因此,个人智力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相互融合,而非割裂分开讨论与实践。
篇6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趣;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开放式教学”,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如何使学生在新课改中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教师应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越是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动越积极,对历史现象和问题就越关注,兴趣就越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对于课本内容和问题有所侧重,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的一般少讲甚至不讲。如有关科技文化的历史课,可画出表格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只简单的进行补充和更正,学生如果有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另外的学生解答。鼓励他们开动脑筋,锻炼思维能力。
二、多种模式、多种途径激发兴趣加深印象
多媒体教学。学生对于直观的东西印象往往比较深刻,我尽量多的利用多媒体,把许多的历史情景、现象、线索等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的生动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印象。
多搞其他形式的课,如辩论赛、历史故事会、历史成语大比拼等。学生对于此类自由活动、气氛宽松的课有着浓郁兴趣,教师可投其所好,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保持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把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拉近学生和所学历史知识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三次科技革命时,一些重大发明对当前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像火车、飞机、电灯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又如讲“,一国两制”时,可让学生寻找一些历史事实来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活动都是分裂祖国的行为,这样把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兴趣。
采用加分法、随机回答法。有些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并不是不会,只是不敢举手回答,教师可利用只要回答问题就给加分的方法鼓励学生,让他们明白参与的重要性。也可采用随便叫学生回答的方法,但要注意让大家都有机会参与,不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厚此薄彼。对于那些不大习惯举手或没有胆量的学生,这种做法看似有些强制性,但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开发思维。
篇7
第一,要转变大一新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学习观念。引导新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自觉钻研、自觉预习复习、主动思考,培养新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建议高校举办大型的新生宣讲会,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大二、大三优秀学生为新生面对面地进行宣讲,不但要介绍校情校史、校纪校规、入党知识、安全防范知识等,而且还要对新生进行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第三,对于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新生应该建立“一对一”的配对帮扶制度。邀请大二、大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新生,不仅可以提高高年级同学的志愿服务意识,而且可以让新生快速地跟上大学的学习节拍。
(二)加强大一新生的自我管理教育
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对校园的环境都比较陌生,辅导员应及时地对新生进行必要地指导和帮助。(1)带领新生熟悉了解图书馆、教室、食堂、校医院、校博物馆、体育馆、校内邮局、大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等。(2)鼓励新生参加课外活动、社团招新、各种比赛竞赛、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让新生在中小学时的兴趣爱好能够得到展示和锻炼,而且还能够提升新生的综合拓展能力和竞争意识。(3)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宣传国家对于贫困生的有关资助政策和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指导和帮助新生申请国家和学校的各种资助。(4)向新生介绍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和其它各类奖学金,鼓励新生通过刻苦努力学习获取奖学金而减轻父母的家庭经济负担。(5)培养新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
(三)加强大一新生的人际交往教育
大一新生来自全国的天南海北,在生活环境、成长过程、风俗习惯、兴趣爱好、沟通方式、性格脾气、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大多数的大一新生都是独生子女,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些都有可能构成大一新生人际交往的阻碍因素。加强大一新生人际交往教育是必要的,教育新生要尊重他人、团结同学、和睦相处、宽容友爱、互帮互助、用真心换真情,培养新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可聘请相关人士为新生作大学生人际交往专题讲座,介绍大学生交往特点、交往障碍及预防措施等,帮助他们主动克服自身不足,发展人际适应能力[2]。
(四)加强大一新生的心理教育
由于大一新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校后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都会有一些不适应,这就需要辅导员或班主任加强对大一新生的心理教育。(1)开展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新生如何面对和处理心理问题。(2)帮助新生树立自立意识,克服依赖心理,培养新生独立自主地面对和解决问题。(3)培养新生的自信精神,教育新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处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4)开展一些比赛、竞赛等新生交流活动,加强新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提升集体凝聚力。
(五)加强大一新生的宿舍文化教育
宿舍被一些大学生誉为“大学的温床”。大部分高校大学生除去上课的时间都愿意蜗居宿舍。宿舍成员之间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消费习惯、审美观念、恋爱观念、道德观念、与人沟通交流交往方式等,都在相互影响。良好、健康的宿舍文化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1)建立建全新生宿舍的卫生制度、安全制度、熄灯制度。(2)以宿舍为单位成立学习讨论小组,把每天课堂上和作业中不会或不懂的知识内容一起讨论分析解决。(3)教育新生宿舍要养成“早睡、早起、早读、晚自习”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4)组织开展以宿舍集体为参赛队的比赛、竞赛活动,增强宿舍成员之间情感交流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加强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篇8
关键词: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教育改革
高校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使学生能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同时,积累实践经验,坚持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提高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医患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重视临床教学、见习与实习,把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作为教学中心。针对医学生在学习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培养提高操作能力、锻炼增进临床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和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教学方案,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探讨临床医学生实践的方法,培养其从医学实践态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简单的体格检查到疾病治疗技术操作及辅助检查分析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切实提高临床教师教学与实习中的带教水平
要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临床教师队伍。指导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水平的临床技能,还要有强烈的教学意识,热心临床实习的教学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带教的教师须全面负责学生临床教学实习的具体工作,并轮流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病例分析、教学查房等教学活动。在高水平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生临床综合技能必将得到正规的、全面的培训,为他们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二、加大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培训力度
医学毕业生是主要服务于基层的医学人才,他们不能只是理论型或研究型的单一人才,而应该成为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培养合格的准医生首先要从教学模式抓起。以骨髓穿刺术为例,它是内科临床技能操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项操作。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病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引导。在整个穿刺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穿刺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其次,要求学生在观摩教师操作全过程时,加强无菌操作的观念培养,并根据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操作方法,予以强调和更正。再次,要规范演示。指导教师应边操作边再次强调重要知识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避免学生囫囵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最后学生独立操作时,指导教师应在旁边进行指导、提示,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直到完成全部操作过程,且要告诉学生应利用空余时间或实习机会反复进行操作训练,达到熟能生巧,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熟练地掌握操作技巧。
三、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
疾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是复杂多样的,临床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血液科的急性白血病病人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病情变化迅速,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多。因此在遇到比较典型病例时,就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病例的诊治及讨论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病人的病情变化,注意病人的症状、体征与血象、骨髓象及其它辅助检查指标的相关性,观察病人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根据病人病情变化书写病理报告,提出治疗建议,再与指导老师对病情的判断与分析进行比较,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经常组织专家和学生一起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不但能促进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提高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增强其主动参与医疗工作的积极性。
四、循序渐进地引导
学生从单纯的理论学习进入到临床教学实践环节中,经常会出现各类医学知识无条理,思路不清的状况,而且缺乏相应的临床实践经验,遇到病人束手无策。针对这种情况,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渐进式、分析式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还原临床实践、剖析临床思维方法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思考如何做出临床诊断,并进行批判性评价。具体做法是:从当前住院病人中,挑选1-3份典型病例,分别由不同的学生准备病历,病例讨论时,首先由学生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及主诉提出自己的病情诊断方案,治疗观点,预测治疗效果。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疏漏点或错误观点予以纠正,从而教会学生如何整理病史资料,注意细节,同时在诊断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剖析决策行为的理由,从决策分析角度做出相应评价,杜绝大撒网式的本本主义思维方式。学生可以经历一次从头到尾全过程诊治患者的经历,并做出自己的诊治决策,同时在与教师、同学们的多方观点碰撞中,得到临床思维的锻炼。这种教学模式开展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自行诊治患者时的紧张和盲目,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受到广大学生的广泛欢迎。临床实习引导学生把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医学生向医生成长的必经之路。临床知识、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临床实习中指导教师应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
临床实习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在实践中提升,全面训练临床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克服“重智轻能”,培养社会需求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
五、诊疗能力的培养
医学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已经过基础理论及临床理论知识的学习,已具备一些系统疾病总论知识及单种疾病的诊治理念。但是,在临床接触患者住院时,患者不一定是单种疾病就诊,很有可能是综合疾病就诊。这时,实习生就应该学会全面询问病史,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准确的查体资料,然后有的放矢地适当辅助检查。教师应加强实习生分析病例的能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出重点,以典型病史、体征来考虑疾病分类,逐一分析,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篇9
[关键词] 教学方式 价值观 责任感 大学生
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随着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利益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怎样保障转型期青年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学校思想教育固然重要,同样,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将是更为现实和直接的作用。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这种教学方式是我国传统中小学教学模式在大学的延续。而大学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和质疑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基本全部被磨灭,于是笔者打破传统考试方式,采用学生自由结组进行实验设计的方式进行课程考试。在该考试方式评分标准中,连续三年经历该试方式的学生数达448人,分为89组,互评分的平均分为94.8,其中组内标准评分的标准偏差小于1%,组间的标准偏差在1.2~1.8%之间,有19组每个人的互评分都完全一样。在评分之前,强调了互评分的标准,当学生面对第一次互评这样的评分方式,更多的是采用的“等价交换”的原则,而忽视了实验过程中各自同学的贡献。面对这样的群体行为,不能否认市场经济的利己主义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趋向有利于自己评分结果去为同学评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传统教学方式中缺乏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环节,从而导致了学生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出现了利己行为。
1.当代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发生机制
群体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就是“指那些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为”。耿依娜等将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发生机制归纳如图1所示。而20世纪90 年代以后的大学生群体行为由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群体行为形成和发展又有其自己显著的特点:诱发因素多样化,上个世纪90 年代以前,大学生群体行为的诱因多为政治因素,目前大学生群体行为诱因则多样化。比如,自然灾害、大规模疫病流等。其次,组织意识形态动员淡化。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影响显著化,而国家的政治结构影响隐性化。
2.传统教学方式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缺陷
从上述的论述中,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群体行为发生的机制,当笔者采用考试方式的同学互评分中出现大规模的利己评分。目前,我国各高校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传授;以培养学生聚合思维能力为重点,而忽视其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对教材和教案负责,而学生也只是满足于完成考卷,考试顺利过关并取得学分。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1.传统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将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为其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专业基础的教育,课程内容特别是专业课程内容,不应该再局限于一本或者两本较为权威的教材,而是应该一概教材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应结合课程的前沿与国内外最新报道和自己的科研成果,对课程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得到最新的专业动态,而且在这种教育氛围能提升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能力,改善学生盲目崇拜的价值观念。
2.教学方式固定化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民主的教学氛围,彻底改变教师的“一言堂”,唱“独角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讲授的内容要接触学科前沿,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与理论的魅力,达到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目的。
(3)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学和进行研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给学生确定自学任务和研究范围,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怎样进行提炼、分析与综合,如何谋划布局、组织成文;对学生的成果(论文)进行科学概括、剖析与总结。
三、教学改革日益凸显出教学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互动式教学方式体现了对学生价值的肯定和尊重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的现象依然存在。互动式教学应体现教与学之间积极思维的共鸣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2.科研、实践与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充分体会自我实现的价值
坚持实验向应用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方向发展。一方面,改革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内容向深层次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以激感和求知欲、创造欲和成功欲;让学生在实践中用所学知识来回报社会、服务于人民,从而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李洪艳新理念下的教学方式转变――课改教学反思[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2(3):25-26.
[2][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耿依娜,张胜红.当代中国大学生群体行为的诱因及影响因素[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12):77-81.
篇10
关键词:卓越计划;会计师;素质
1 前言
教育部推出的“卓越计划”工程,对高校的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出了工程教育的要求。通过卓越计划试点,各高校改革人才能力培养内容、教学理念,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能力素质,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作为教育部第一批进入卓越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宁波工程学院的一批工科专业在培养卓越工程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与宁波许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我校的会计学专业是宁波市重点专业,把借鉴 “卓越计划”的培养类型方式作为基础,与宁波的一些知名企业合作,将培养卓越会计师作为的我校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试验,已经创立了试验班。
2 卓越会计师能力培养目标
我校卓越会计师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包含四种能力:思维能力、技艺能力、沟通能力及学习能力。
首先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要跨学科设计,特别是要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针对各行业与企业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充分吸收卓越计划先进思想,大力增加会计专业课程综合性内容。
其次是技艺能力的培养,要求增加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调整减少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数,适当增加会计专业的技艺学习的时间;通过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会计技艺内容,增强会计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的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度更高;培养学生的会计工作实践能力、会计管理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
第三是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求进行团队性学习安排。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增加团队性课程教学内容。
第四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推动研究性学习方法。一般采用三种基本形式:一是基于问题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为学习途径,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二是基于案例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以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决策,来学习收集信息,提供和评估备选方案,进行交流和评价的学习方式。三是基于项目学习方式。学生围绕项目,进行长时期的开放性探究,最终构建起知识的意义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3 卓越会计师的素质培养目标
我们认为卓越会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1)扎实的理论基础,学有所长;(2)强大的动手能力,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应用所学的理论;(3)强大的社会调研能力,能独立开展有关项目调查研究,并能建立如何收集资料的方案,能有效地整理资料,快速高效地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并处理与解决好问题;(4)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有较强人际交往能力,有奉献精神;(5)突出的会计工作创新的能力,创新开展会计管理工作的能力。
卓越会计师以上这些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仅依靠学习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肯定是完成不了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加以锻炼,通过有效的考核手段进行提高。
4 ERP沙盘教学培养卓越会计师能力与素质
ERP沙盘教学能够培养会计学本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激发会计学本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1 ERP沙盘教学的基本内涵
首先它是一种以体验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为一体的教学创新。借助ERP物理沙盘与电子沙盘结合进行教学,可以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管理知识,可以训练思维能力、技艺能力、沟通能力及学习能力,可以全面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体验中完成思维训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卓越计划”的全新教学要求。其次ERP沙盘教学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学习一个简单制造企业几年的完整经营过程。通过ERP物理沙盘与电子沙盘的结合使用,掌握企业的各种经营要素以及运用方法。我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6-8个组,建立6-8个相互竞争的虚拟企业,每个学生在虚拟企业里从事不同的管理工作。每个虚拟企业的产品研发计划如何、市场开拓计划如何,会影响销售计划、融资计划、生产安排计划的制定,做好虚拟企业的全面预算,则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中通过不断调节虚拟企业的短、中、长期经营策略,使虚拟企业实现持续经营并盈利。
ERP沙盘的教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步要让学生学习根据企业资源及外部环境状况,制定企业的策略,学会根据市场不断调整与充实战略;第二步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制定产品研发策略,学会如何不断调整产品研发计划;第三步要让学生学习如何选择生产能力各类策略,学会如何做设备更新与生产线改良决策。学会如何制定ERP计划,学会运用ERP软件进行产能安排,实现高效的库存管理;第四步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制定市场开发策略,学会如何进行新产品开发,学会如何调整产品组合,使之与市场定位相吻合。通过学习虚拟企业在市场中竞标过程,学会如何制定市场开发策略,如何抢占市场的方法,学会如何建立与维护市场有利地位;第五步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制定投资计划,如何掌握应收账款的回收,要让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全面预算的方法,学会如何预测企业资金需求,学会如何运用财务杠杆获得最佳的筹措资金方式,学会产品成本的管理,学会运用财务指标进行企业绩效的评价,协助管理决策,学会如何用有限资金进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学会如何编制企业的标准财务报表,学会如何计算投资报酬率,如何评估决策效益;第六步要让学生学习团队协作的方法,如何在各部门之间进行高效的沟通协调,如何培养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如何树立经营理念,如何建立团队并有效的组织团队。
4.2 实现卓越会计师能力与素质培养
4.2.1 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ERP物理沙盘与电子沙盘结合教学,会计专业学生将原来学习的会计理论与管理知识进行应用,在实践中学习管理知识。首先是在战略管理方面思维的学习,学生经过几年的虚拟企业经营模拟,学生学会了用怎样的战略思维能力,如何看待企业的经营管理思维,明白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的成功是靠战略性思维。其次是在营销管理方面思维的学习,学生学会了企业经营行为是以客户的需求为起点、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第三在财务管理方面思维的学习,会计学生对企业标准财务报表的理论知识是知道的,但往往不够深刻和全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了理解和掌握;学会资金需求预测方法的使用,掌握了以最佳财务杠杆进行筹资,如何控制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个别小组经营中的断流困境,使学生理解了现金流对企业经营的重大影响。ERP沙盘教学过程创造了良好学习环境,不仅提升了学生掌握各种管理知识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统观全局的思维能力。
4.2.2 大大加强沟通的能力
ERP沙盘教学的模拟实训中,学生分组成立不同的虚拟公司,每个学生模拟了不同的管理角色。首先是在模拟企业运作过程中,每年的年初都要进行公司决策会议,讨论企业的提升与发展规划,制定企业的长中短战略计划,特别需要彼此进行沟通和协商。其次是学生在模拟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每个学生将在虚拟企业中分别担任公司的重要职位,虚拟企业运营成果的好与坏,与成员之间的合作密切相关。通过ERP沙盘教学过程,学会如何增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使学生学会了如何以团队的方式高效工作,深刻体会到在团队工作中有效沟通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4.2.3 提高会计技艺能力
ERP沙盘教学过程包含了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与内容,使会计专业的学生熟悉了企业会计循环的内容,结合财务软件的使用,掌握了会计证、账、表的电算化处理,学会了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大基本会计报表实务操作的能力。
4.2.4 培养会计学习能力
ERP沙盘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和开展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大纲和讲授的内容,精心设计讨论主题,围绕课堂中涉及到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向学生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将策略培训与会计教学融为一体。教师可利用现在的各种媒体与技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4.2.5 培养诚信素质
诚信是一个企业发展成长的根本。诚信素质教育在ERP沙盘教学中体现为对各种“游戏规则”的遵守,例如广告投放、生产线建立、应收款等业务的处理规则。保持诚信对会计学生来说特别重要,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发展提高的基础。在ERP沙盘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行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诚信的素质。
4.2.6 树立创新意识
当前社会经济大环境下,每个企业要保持发展,都在于不断的创新。ERP沙盘教学中的企业,想要保持持续经营与发展,也要不断的创新。企业之间的竞争过程,需要创新的意识。作为决策者,应根据市场的新状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创新对策。只有创新,才能保证企业领先。
5 结论
随着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推进,我们要通过不断克服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大学生教育困境。相信随着我们对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卓越计划将会越来越有价值,我们也会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真正“卓越会计师”,培养好会计学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是会计学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王颖,朱嫒玲,乔梅.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效果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2):88-90.
[2]刘玉军,汤渊.“ERP沙盘模拟”在企业管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4):112-113.
[3]宋玉涛,马丽莹.ERP沙盘模拟课程功能及存在问题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5):116-118.
[4]张春萍.ERP沙盘模拟实训方式探析[J].开封大学学报,2005,19(4):32-33.
[5]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1,( 6) : 19-20.
[6]王新玲,柯明,耿锡润.ERP沙盘模拟学习指导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1-5.
- 上一篇: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