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6 00:4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战略
1邯郸钢铁集团公司概况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邯钢”)是一家拥有年产钢650万吨以上规模、总资产达320亿元、年销售收入过270亿元、年利税总额超20亿元的国家特大型钢铁企业。现有在职员工近2.3万人。
2邯钢的物流系统运行现状
2.1邯钢物流系统组织结构情况
目前,邯钢从事物流专业活动的部门设置有:
(1)邯钢汇达汽运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公司内外汽车运输任务。(2)运输部,主要负责进厂车皮的解体送达和出厂车皮的编组送出以及邯钢内部中间产品内部转运铁路运输管理。(3)生产管理中心,基本职责是为运输活动的组织协调、原材料的仓储保管、铁路运输外联协调、销售物流的公路运输管理、物流计划制定等。(4)销售部,主要负责产成品库的库存与产成品的装车、发货管理,铁路运输的月计划与日计划的填报以及运单的生成等。
物流组织结构图(见图1)。
2.2公司物流系统业务流程的介绍
各物料需求单位需要的物料首先经过物料主管部门进行需求审批后,然后传递需求到生产管理中心,生产管理中心收集各类需求计划,根据公司总体物流信息,通过调整后,制定公司物流实施计划,根据具体计划安排物流运输及运输方式。流程如下(见图2)。
2.3物流管理人员素质状况
邯钢物流管理人员共110余人,分布在生产管理中心、销售部、采购部、运输部等主要物流相关部门中,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1人,大专学历16人,占物流管理人员的24.5%,但物流管理从业人员中受过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不到8%。
2.4物流信息化现状
自2005年5月公司筹划建立实施ERP系统。邯钢实施了物料(包括采购、仓储、供应)、销售、财务等三大模块,建立了集中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高度统一;实施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打通企业内部供应链;实施了设备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企业整体资源的最大化;正在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从而实现以企业为核心的全过程的价值链管理。先后对200多个流程进行了设计和优化,极大的改善了系统的集成性和实时性。3邯钢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厂房及物流设施布局缺乏长远规划
邯钢是20世纪50年代的地方企业逐步发展起来的,产量规模不断扩大,一直以来受场地狭小的因素限制,使得公司内部的工艺布局、货场货位存在很大的不足,致使内部物流成本较高。厂区范围内受地形的制约,形成道路线路直线短,弯道多,曲线半径小,铁公路平交道口多的局面。
公司各级管理者尤其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物流的认识很大程度还停留在传统的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上,往往意识不到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对物流计划和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重视程度不够,只是被动地为生产、销售服务,处于一个附属的位置。
3.3物流成本高
物流成本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输成本高,运输成本包括物资进出厂对外支付的运输成本,内部生产运输成本,以及运输设施的折旧等等,约占邯钢销售收入的14%左右。二是仓储成本,仓储成本包括对外支付的仓储费用,占用资金的利息,物资的损耗、报废损失,货物搬运与加工,仓储设施的折旧,人员工资等等,约占邯钢销售收入的6%左右。
3.4管理手段落后
主要表现为:一是物流设备及其管理手段的投入严重不足,设备陈旧落后,信息反馈速度、准确性不高。二是物流管理手段上没有形成系统,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以寻求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和合理化。三是邯钢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导致物流作业过程效率低下、成本过高。
3.5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物流人才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钢铁企业物流发展的保障。目前,邯钢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明显不足,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随着邯钢“十一五”规划的逐步实施以及通过现代物流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邯钢现有物流现状和所处的内外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邯钢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利于邯钢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对邯钢的物流管理加以认真的改进。
4邯钢物流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4.1增强和培养现代物流的意识
从邯钢高层决策者开始,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把制定邯钢物流发展战略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和优化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公司竞争力,获取新的利润源的重要手段。
4.2构建邯钢物流信息平台
邯钢要在现有的信息网络构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建立、完善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积极促进物流管理系统尽快从人工系统向计算机系统发展,由分散管理向系统管理发展,由业务型向决策型发展,由单机向网络发展。优化邯钢内部的资源配置,努力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
4.3强化物流功能环节一体化管理
强化物流各功能环节的管理,实施邯钢物流管理一体化。(1)将现在分散在生产管理中心、生产管理中心、销售部、采购部的物流管理职能集中归并到一起,将物流与生产、采购、销售部门的目标冲突集中起来,放在整个邯钢公司的利益高度去进行统一协调,从而实现邯钢的整体最优。(2)强化邯钢物流各功能环节的管理,提高邯钢物流管理专业化水平。
要进一步强化采购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配备专业素质比较高的人员从事采购业务。强化储存管理,建立健全储存管理规章制度;利用科学方法对库存量和库存结构进行有效控制。
4.4创新邯钢物流模式
(1)邯钢属于典型的规模大、供应资源、生产流通资源、营销流解决方案,通过选取最优的运距组合、品种组合,最大限度地实现邯钢物流成本最低。
(2)参与建立物流联盟。对物流条件和环境较优越的企业,可以考虑建立物流联盟,通过协商与谈判,从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物流优势,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
(3)邯钢可以和铁路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双赢。一方面邯钢可以优先保障自身的物流需求,解决物流制约邯钢生产经营发展“瓶颈”的问题;另一方面,铁路物流企业可以在为邯钢提供货运的同时,逐步融入供应链管理,有效降低客户的物流成本。
4.5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篇2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 石化物流 应用研究
一、现代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管理是通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方法根据法规完成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一系列的运作,在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被视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现代物流管理强调业务流程的重组思想、快速反应思想和价值链战略思想,也分别为现代物流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效益的集成与优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快速反应和优化,快速反应主要集中在买方市场环境当中,是由企业通过对顾客的需求深度进行了解,通过最快的速度生产顾客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竞争需要。而优化主要是要关注企业的整个价值链,通过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以最有效的运用价值链激励机制,寻求非增值活动及相应结构的最小化,从而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效益的优化。
同时,在现代物流管理现象背后,也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其组织集成和优化基础,通过快速反应和优化,时刻关注价值链不断的进行调整,最终达到效益的集成和优化。
二、石化物流的现状
石化企业是我国的一个支柱企业之一,随着世界能源的不断紧缺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大,石化展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对物流的需求也更为高涨。
现阶段我国的石化企业基本还都是一体化销售物流体系,这个物流体系在石化的销售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体化的销售物流体系的大致流程基本就是物流公司为各大区域销售公司服务,将石化产品通过物流运输到各大销售公司,之后地区公司的销售中心对于物流的需求进行调运,输送到分部,最后才进入到市场当中。在一体化的销售物流当中,主要的物流业务是由销售中心来完成,包括运输等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取缔了资金流和信息流中的各种繁琐事务,为物流的畅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基本的物流流程如下图1:
然而,这种物流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物流管理理念
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就是快速、准确,可以及时的将货物送达需求地,主要的理念就是服务性、快捷性、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规模适当化及库存控制,而石化企业中,缺乏了这种统一的理念和实施效应,导致石化物流不能快捷和优化;
2、缺乏专业机构与管理
石化物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与物流公司的部分合作,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去管理石化物流的整个运作,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很难将石化产品快速、准确的送到需求地,而没有一个完整的专业机构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运营出现很多问题;
3、缺乏统一的规范与布局
石化企业是国内的主要企业之一,面对的是整个国家这个市场,然而石化物流现阶段却不能将整个市场全部统一,或者是因为路程的远近或者是时间的长短而导致各地的物流信息不能统一,缺乏一个统一的规范布局,去适应现代化的石化物流市场,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和发展带来阻碍。
与此同时,由于一体化的销售体系虽然给石化企业带来了简洁的流程,但也不可避免的给管理带来的很大的冲突,而对于现代物流而言,石化物流管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落后,在很大的程度上不能做到货物的及时运输,做好物流的优化和快速等,阻碍了石化物流的发展,这些问题也急需解决。
三、现代化物流管理在石化物流中的应用
现代化物流强调的是快速发应和优化,提倡各个公司的共赢,尤其是对整体的快速反映和市场的竞争力为主。将现代物流管理带入到石化物流管理中,可以为石化的物流提升很大的空间,增加很大的市场竞争力,达到共赢的目的,通过总结,现代物流管理进入石化物流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物流为导向的一体化销售运行机制
这种机制是在现代物流的思想中提出的,产品仓储在物流公司当中,是一种从下而上的物流,主要是通过销售市场的开拓,先对市场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将需求信息反馈到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再进行整体的物流资源配置,根据销售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配送货物。这种机制避免了原来石化物流因为对市场了解和不及时而产生的货物屯压或不足,主要的流程如下图2。
2、建立石化中转中心
虽然现在石化企业已经有了一些转运中心,但还是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包括联运中心和陆地转运中心,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转运中心串联起来,做成三级配送体系,同时,在客户较为集中的地域建立二级区域配送中心,通过运转中心和二级区域配送中心,形成一体化的配送体系,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费用将货物输送到市场当中,完成物流体系。
3、资源整合,建立专业性的石化物流网络平台
篇3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而所有制造企业都把经营的重心放在了生产领域,不断地扩大产能,不断地提高劳动效率就能够销售更多的产品,每一样产品的推出都能够马上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当时,民用商品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导入阶段和成长阶段,在高额毛利的基础上,销售量的上升意味着利润大幅度增加,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在当时有人提出物流整合的观点,其观点被接受的程度一定非常的低,这主要是基于整个市场利润和销售额的高增长,总额相对较低的物流成本与之就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了,如果在当时,要求??甙巡糠值木?Ψ旁谖锪鞴芾砩鲜遣幌质档模辉?/SPAN>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个别大众化的商品已经开始步入成熟期,在当时,自行车、缝纫机等家庭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已经开始走向低谷,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电产品则受到消费群体的追捧,同时,中外合资品牌的崛起填补了国内多个民用领域的空白,整个消费市场依然呈现出向上的趋势,那个时候的企业经营者主要的精力均放在产品销售、市场开拓方面,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部分城市开始出现了货运车场,而大部分新兴制造业的产成品物流开始采取从以往的自行经营转向粗放型的外包;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价格战成为了几乎所有制造企业主流的竞争策略,为此,降低成本逐渐受到了重视,但是,企业经营者对成本控制的关注点集中在生产和采购领域,毕竟这两个部分构成了产品制造成本的大头,并且,企业对市场的掌控力度不断加强,销售渠道呈现出向终端覆盖的趋势,与此同时,学术界和企业界掀起了“集中资源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讨论,企业界逐步形成非主营业务外包的经营思路,物流业务外包成为一种潮流,但依然属于一种粗放型的经营;90年代末期至今,互联网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营观念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物流作为电子商务实现的载体受到极大的重视,现代物流理论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物流整合所创造的竞争力和价值,具备领先物流理念和卓越运作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受到了制造企业的青睐……
从上述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历程分析,现代物流在制造企业中兴起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压力,根据国外的实践结果表明,通过物流的整合,可以使物流总成本降低23%,供货时间缩短75%,产品的可获得性提升9%,库存水平下降23%......种种的因素标明,中国“物流热”的兴起并不是偶然性的结果,是当整体经济迈向买方市场、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衰退期的阶段时,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就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此,物流也就成为了外界所说的“第三方利润源”了。
当然,如果从中国物流发展的历程来看,不得不提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随着著名战略家Michael Poter的价值链理论进入中国时,首次提到的“原材料-进货物流”和“产成品-物流”,这使学术界和理论界开始关注物流在中国经济中所取得的作用,但是,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以及“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维影响,在当时,物流只是作为一种辅的业务,并没有为众多企业所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当企业经营者把视角放到物流管理的时候,却由于缺乏对现代物流管理足够的认识而显得事倍功半,在他们理解中的物流依然停留在传统物流的范畴,仅仅以为物流就是运输和仓储两个环节。在与一些物流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采取的都是压缩物流成本的策略,每年给物流部门下达物流成本的压缩指标,让物流部门与供应商进行交涉,寻求最低价位的服务提供商。然而,随着该种策略的实施,有关的服务水平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市场缺货率上升、甚至工厂停工待料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出现,加大存货成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但因此换来的却是巨额的存货资金投入,使企业的现金流面临危机。
上述的现象表明了,传统物流的观念只能在具体业务成本过高的时候起到相应的作用,当其成本压缩接近极限时(也就是与物流供应商的成本相当接近),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将抵消具体业务成本下降所取得的优势,为此,在企业进行物流整合的时候,必须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视点进行,从总成本的概念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变革,才能通过物流管理的提升,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①流程的一部分,它对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货物流和货物储存、服务及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美国物流采购协会对物流管理的最新定义,该定义界定了物流和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载体,并且,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据此,现代物流管理的服务功能也有了新的延伸,除了原有的运输和仓储职能以外,还延伸到了国际货代、搬运、增值服务(包装、再包装、打码、二次打码、分捡、加工、贴标签、回收)、物流信息服务(订单传输、订单处理、货物跟踪、数据分析、报表生成、库存警报)、物流规划(仓库布局及功能设计、运输方式规划、工厂布局、物流流程设计)等方面,而物流规划则是目前物流管理中的制高点,也是众多制造企业成功进行物流变革的必经之路。
虽然,“物流热”遍卷全国,然而,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的是,物流管理毕竟这是一个企业的后勤支持职能,物流管理能力的提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但是,却并不是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而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则主要是基于提升并满足客户服务水平和总成本控制的角度进行。
首先,企业实施现代物流管理的第一个前提是在管理上把商流和物流进行分离
目前,很多的制造企业,尤其是国有的制造企业均把物流纳入销售部门或者采购部门的管理范畴,并且,往往原材料物流和产成品物流是割裂进行处理的,这样所导致的问题是,为了满足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或者保证原材料供应的及时,在销售和采购职能领导的要求下,不得不常常不顾成本的上升来满足(内部)客户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整体物流成本的上升;另外,分散的物流运作体系也不利于企业进行物流的整合。而纵观外资企业的物流职能设定往往具有物流和商流分离的特点,如国际知名的P&G公司,其物流管理纳入客户服务职能中,由客户服务人员进行综合统筹管理,而生产和销售部门只需向客户服务部提出相关的服务水平,客户服务人员就会以此为依据,有效地进行物流规划,并对物流供应商进行整合。
而著名的跨国企业M公司则把物流职能独立出来成立了物流部门,并通过物流变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早在1998年,M公司在全国设有三个工厂和三个配送中心,为了保证产品的市场供应,还另设有54个小规模的区域配送中心,当时的供应商有30多家,但是,这些供应商主要都是向M公司提供干线运输的服务,而短途配送业务只 有30%由供应商负责配送,70%则是客户自提,当时的策略使M公司由于物流采购过于分散,造成相关业务成本偏高的现象,同时,由于仓库过多,库存投资非常高,并且,客户自提的做法也不利于M公司对市场的控制,市场缺货的现象频繁,有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跨区销售的现象。当时的物流部门负责人为了改善上述的现象,邀请国内知名的物流企业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参与了企业的物流变革项目,成立了由双方各相关职能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项目小组,在对相关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后,制订了具体的实施策略,通过选择少数专业的物流企业作为供应商以集中采购、运作网络整合(仓储布点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定单管理流程、运输管理流程、仓库管理流程)、物流职能内部架构重组、构筑物流信息网络等策略,从根本上扭转了物流管理的劣势,在现有工厂和配送中心设置不变的情况下,把原有的54个小规模的区域配送中心减少到20个,物流供应商从原有的30多个缩减到3个,并且,短途配送业务主要由3家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服务,客户自提的份额由原来的70%下降到20%......物流变革的成功,使M公司的客户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由原来的85%上升到98%,物流业务成本在原有的基础上下降5个百分点,库存也大幅度得到压缩。在实施物流变革的过程中,M公司的物流负责人的观点是,在物流职能管理方面,销售和采购部门只需提出有关的服务水平需求,而无须过多介入物流职能的管理过程,物流部门所进行的相关规划将是基于有关的服务水平基础上进行,这将使物流职能在行驶其业务控制的权力时,少了很多的制肘,其主要的业务就会在服务基准上寻找突破口,例如通过相关的规划,有效地进行成本的控制,降低库存等等。
其次,在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解上应着重于软性管理方面的角度出发,而不盲目先进设施的巨资投入。
随着“物流热”的升温,有相当部分的管理者对现代物流管理片面理解成只要加大物流方面的投入,就等于在企业内部推行了现代物流管理。例如,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物流投资热,在全国各地的政府机构、大型国有企业都纷纷把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基地作为其物流改革的特征,甚至不惜巨资引进世界上的先进物流的设备。但遗憾的是,盲目的投入往往换来的是巨额的亏损。造成该种误区的主要是因为国情的差异所造成的,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相当昂贵,为了有效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购置先进的物流设备以及建立现代化的物流基地就成为必要,而在中国则刚刚相反,人力资源成本低廉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引进一套先进的物流设备或者巨资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基地,往往其投入资金的利息往往已经超过聘请足够的工人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了,并且,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而言,高额的投入也意味着高额的回报,只考虑投入而忽略回报的行为是与财务投资的原则相悖的。
篇4
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对物流领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在现代物梳管理当中的应用已经逐渐广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作为第三方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了新的物流管理模式,在当前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愈来愈大,这对推动我国的物流产业进步有着积极意义。
一、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及作用分析
(一)现代物梳管理的特征分析
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现代物流管理自身具有着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企业的整体最优为目的,从原料购买规划到向客户供给产物的产品的诸多运动流程,都要能够和企业的各环节部门进行协作,从而发挥物流管理的综合性效益。同时现代物梳管理还是以信息为中心,这使得供应链管理方式作用下能够加强企业间联系,使得物流的流通效率有了提高。现代物梳管理不只是重视效率,还重视效果,以实现顾客満意作为第一目标,这些方面都需要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作为坚实基础。
(二)现代物梳管理的作用分析
现代物流管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它已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良性循环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将产品顺利的送达客户手中,促进企业的生产活动顺利的进行。同时现代物流管理也是企业在现阶段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发展优势的重要力量,拥有纯熟的物流管理技术的物流管理企业能够成为有着吸引力的供应商或者商业伙伴。随着不断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也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中新的利润源泉,并是现代市场竞争的新焦点。
二、现代物流管理中的科技创新及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现代物流管理中的科技创新分析
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在创新内部因素及外部环境建设结合中,通过合理化的结合创新资源能够在现代物流管理中获取更多的科技知识,从而找寻到适用的创新经验。现代物梳管理创新能够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主要体现在新运营技术概念在物梳管理当中,通过技术的创新得到了实现。还有就是将现代物流管理者在技能_的学习下通过技术知识的掌握増强了_培训的积极性,还有就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技术模式不断的发生变革[2]。最后就是政府对现代物梳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并构建了新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对国外的技术经验进行引进以及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中,使得我国的现代物流管理逐渐得到了技术上的完善,对综合竞争能力得到了加强。
(二)科技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分析
由于当前处在改革的深化阶段,一些科学技术的雕也比较迅速,在这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背景下,对我国的现代物流管理也起到了重要影响,总的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够提高现代物梳管理的周转效率。市场竞争力的加大使得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必须要借助新的科技创新作为依托,从而对物流管理进行系统全面的定位,通过创新科技来让现代物梳管理转为实际的生产力,这洋才能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为能够是ERP物流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精准实时监控物流运输设备的介入,可以在GPS技术以及GSM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作用下实现运单实时动态跟踪,这就在物流的管理水平及收益上有了保障。
不仅如此,科技创新与进步也使得现代物梳管理的供应链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其中的条码技术创新发展为现代物哩管理中的仓储配送业务和货物周转流通中的供应链管理科学化提供了保障。科技创新还能促进现代物梳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应用,在社会经济发展周期当中不断完善物流循环管理系统,从而形成物流管理供应链上的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并能够实现现代物梳管理中的各种资源最优化的配置。
科技的创新及进步对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首先是对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思维方式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推动了以供应链管理作为代表的现代雏管理系统发展,一些信息龄已经应用其中,EDI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中的基本流程中得到了应用,这也就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物流管理服务已经朝着物流科技供应链式的管理方向进行了转变,从而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不只是如此,还对现代物流管理自动化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物流管理的各个流程已经和网络计算机技术得到了紧密结合,对物梳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另外对物梳管理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方面,电子商务作为近些年新兴的科技创新产物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自身也増加了对现代物梳管理的需求。从现阶段发展来看,物流管理的各环节已经滩着信息技术,逐渐建立了鑛的管理系统,使得管里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交通运输;问题与措施
在国民经济生产系统当中,交通运输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是国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当前,世界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国际物流系统也随之而逐渐形成,相应地现代物流管理必然会越来越成熟,这势必会对交通运输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1我国现代物流管理和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1.1港站枢纽的物流服务水平尚待提升
港站枢纽同其他物流平台一样,具有仓储、配送和转运等基本的现代物流业务功能,在实现向物流区的转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这也是其发展成为物流园区的一个重要依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港站枢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在与物流园区的融合方面,仍旧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公路货运站场的功能较为单一,区域物流园区与货运枢纽之间,以及不同运输方式的货运枢纽之间,在规划和布局方面,统筹协调性还不够强。港口和临港的物流园区都还普遍存在着外部疏运不畅的状况,很多临港的保税物流区、物流园区以及保税港区的功能都未得到充分发挥。
1.2亟待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
改革开放的持续性发展促使我国交通运输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从总体上看,已经进入了运输服务一体化、网络完善和结构优化的集约发展新阶段。而相较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而言,综合运输的网络体系仍旧还不够健全,其结构的合理性程度也不高,在运输枢纽的建设方面,进展也还不够快,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性还不够强,很多组合性效率与整体优势都还没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从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的规模总量上看,还是比较不足,我国也尚未建成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仍旧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层次路网间的结构匹配性较差,功能也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内河的水运发展严重滞后,其中高等级的航道所占比重仍旧较低,大大降低了港口的运输能力。
1.3交通运输的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
最近几年,交通运输业对发展转型的重视程度还是相当高的,其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服务水平也上升了不少。但是,运输市场的主体仍旧较为分散,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的这一格局至今仍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甩挂运输、厢式运输和多式联运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的发展仍旧较为滞后。不仅如此,船舶的标准化、大型化和专业化程度仍旧普遍偏低,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运输的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很难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1.4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还有待提高
要想现代物流和交通运输能够有效融合,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与科技创新进展仍旧还无法适应现代物流和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需求。在很多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仍旧不强,行业区域性和综合性项目普遍较为缺乏,在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仍旧还存在着较多不足,这就导致了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的集成发展程度普遍不高,很多物流公共信息的服务功能都没能得到有效发挥。另外,在对社会公共资源和行业资源的兼容和整合方面,也是非常不足的。
2现代物流管理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1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善
交通服务系统是连接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的重要纽带,紧密地联系着生产环节、分配环节、交换环节和消费环节,是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而物流又是构成生产消费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商品或服务等物质实体的一个流动过程,其中包含了存储、运输、装卸、配送、保管以及物流信息管理之类的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物流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活动实现形式。其一,直接以网络传输的方式来配送商品或者服务,比如各类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软件、信息咨询服务以及电子出版物等;其二,以传统物理的方式来配送商品或服务。因此,建立准确而及时的物流信息系统和高效的物资配送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善,更有利于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的建立,从而更好地实现运输工具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当然,这同时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实现物流网络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重要环节。
2.2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对生产来说,从最开始的原材料采购起,便会产生与之相应的物流活动,当原材料采购到位之后,所有生产活动才能够顺利开展。而在这一生产过程当中,又有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等。由此也可看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伴有物流,而不可否认的是,物流的实现不可能离开交通运输系统。现代物流的实现能够促进交通系统的完善,而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实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企业的库存结构,减少资金的占用,降低成本,并且还能够缩短生产的周期,以使现代化的生产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而从消费上来看,不管是生产性的消费,还是生活性的消费;不管是政府的消费,还是个人的消费,始终都离不开物流,也正是因为方方面面都有物流的存在,所以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2.3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
对物流来说,运输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并且,在所有的物流成本当中,运输成本所占比重是最大的。相关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各类货物的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就占掉了百分之四十左右,假如再把产品出厂时的包装费算到制造成本中,那么运输成本在物流成本中的比重就占了约50%。所以合理地配置运输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物流的总成本。通常情况下,当社会的各个生产条件不发生变化时,物流的合理化程度越高,其周转的速度就会越快,就越有利于社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加强对物流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流的合理化程度,商品或服务的周转速度就会越快,交通运输也会随之而不断发展,其所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会更高。
3提高现代物流管理对交通运输影响力的措施
3.1适当降低物流成本
一方面,要适当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不难看出,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的收费利润率普遍偏高,在未来,非常有必要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可喜的是,交通运输部中已有不少相关人士表态,交通运输部自进行高速公路收费大清理以来,就已经开始在着手对高速公路收费利润率过高这一问题进行处理了,希望能够通过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从根本上将这一问题解决,也就是说,当某一收费公路所获得的利润超过了合理的回报时,国家有权要求该公路降低其费率。并且,还要坚决清理那些涉农或者是超期的收费,一定不能为了地方利益而去损害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着力降低物流业的税负。尽管我国某些地区为了减轻物流业税负而做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尝试,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这一办法的尝试反而让很多大型的运输型物流企业的税负大幅度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货物运输业务的增值税税率相对偏高,另一个则是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对偏少。有人建议将交通运输服务中的货物运输服务剥离出来,纳入至物流辅助服务中去,并适当地增加一些增值税进项抵扣的项目,以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税负增加的这一问题。物流业发展当前还面临着一定的体制,例如对物流的行业政策、商业网点的布局、交通运输的收费以及商贸用地的规划等环节的管理,都是不容忽视的。有学者指出,在对物流行业进行宏观管理时,我国至今都还没有一个主导性的主管部门,并且其还建议由商务部来担此重任,对物流行业进行协调和管理,而其他的政府部门,则应做好配合工作。
3.2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
要充分地利用现代管理技术、金融工具和信息技术来对交通运输业进行改造,以提升其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要紧紧围绕当前交通运输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及其所使用的关键技术,不断地进行创新,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消化和吸收,实现再创新,以此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进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还需要积极地推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业务协同,不断地深化电子商务与交通运输电子政务的融合应用,以此来加快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的融合发展。
3.3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管理
任何一个行业或企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都离不开人,可以说,人力资源是其成长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加之物流企业又是一个多功能的合成系统,各种物流增值服务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多样化,这就对物流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专业的物流知识之外,对贸易、保险以及报关等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涉猎。我国的物流管理人才是相当缺乏的,这也是我国整体物流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在物流管理理念,还是技术手段的应用上,都无法与国外的物流企业相抗衡。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管理,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人才进行培训。一方面,要标准化和规范化相应的服务流程与相关准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其的新知识培训,以弥补其在国际贸易、水手、财务、管理和计算机信息化等方面知识的不足。
4结束语
现代物流管理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就目前看来,我国在现代物流管理和交通运输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物流管理对交通运输影响力的发挥,既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物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因此,需要积极采取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科技创新以及加强对物流人才的管理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伟.现代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有效融合[J].交通标准化,2008,05:106-108.
[2]李振福,曹印.大连市交通运输企业现代物流管理方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05:49-50.
[3]叶怀珍,杨泽轶.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01:56-58+83.
[4]李兰冰,刘秉镰.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如何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J].物流技术,2005,04:15-18.
篇6
一、我国铁路运输现状
1.市场占有率下降
我国公路和航空交通运输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迅速,随之,铁路货运业的市场份额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铁路货运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其主要表现为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在全社会货运量及周转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而更严重的是,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来看,铁路所承运的大部分物质为大宗的农副产品和各类矿石等原材料,附加值不高,运价低,而电子电器设备等高运价货物通常由公路进行长短途运输,铁路在此类高端市场上优势不大,市场份额较小,从而造成铁路一方面运能紧张,另一方面却货运收入不高的现象。
长期以来铁路运输管理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长期处于卖方市场下。在这种体制下,铁路货运管理部门形成了一种依靠上级指令开展生产和作业的管理思想和等货上门的营销机制。营销机制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货运手续繁琐复杂,无法适应“简便快捷”的需要,价格体制不灵活,无法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这些思维观念和管理方式,已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无法满足。
2.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劣势分析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是:信息网优势、基础优势、铁路货运具有完备的物资管理机构和系统和具有广泛的客户群体。
铁路拥有通信线路建立了覆盖铁道部、铁路局和主要站段的计算机网络,以及传输网、交换网、数据通信网三大通信基础网并且实现了运输管理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的结合,在保证系统安全独立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扩大了运输服务功能,促进了铁路运输组织、指挥和调度的信息化建设,为运输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铁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具有运能大、成本低、全天候,以及安全、节能、污染少等优势,尤其是已经拥有一定覆盖面的路网、充足的货场仓库、众多与企业相连的专用线,以及相当规模的集装箱运输体系。另外,铁路拥有遍布全国的车站,这些站点构成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发展,铁路已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作业方法,积累了许多如“一票到底”、“点对点运输”、“门到门服务”的管理经验。
铁路因其网络运输能力强、运输成本较低,特别是在长距离、大宗物资运输方面技术经济优势明显,使得铁路货运拥有一批固定的客户群体,与国内外众多的厂矿和企业保持长期协作关系,为铁路运输进一步向现代物流业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劣势是:组织管理机制与现代物流不相适应、物流设施技术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低、铁路运输企业的信誉度较差、缺少物流展业人才。铁路货运、行包、装卸、运代等环节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突出表现在:组织机构多,管理层次多,路局、站段各部门实体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分散的多元格局不适合物流业的开展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
我国铁路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没有建立一套完善和实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难辞其咎,这一问题导致各个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所拥有的储运设施设备,同样也由于标准不配套,很难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铁路物流企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也必然会影响物流企业的利润增长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二、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1.加快铁路运输业改革
明确实行政企分开,确立铁路运输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改革的总体目标,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符合运输生产规律的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具体来讲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
2.制定我国铁路物流标准化体系
制定并建立一套完善的铁路物流标准化体系,是保证铁路物流系统各个环节之间协调发展,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前提。首先,必须根据物流行业标准,对铁路物流业所涉及的各类物流术语、名词进行统一的规定。其次,对与物流服务配套的一些基础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内容进行制定。从而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物流作业效率。
3.积极拓展铁路传统物流增值业务
增值业务是铁路传统运输延伸出来的服务,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目前铁路货运营业站绝大多数的货场都有不同类型的仓库,主要用于货物承运后至装车前的保管、货物到达卸车后至交付前的暂存及零担货物的中转保管,如果将仓储保管的范围扩大,真正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无疑将推动货运营业站作为物流结点功能的建立。其次,在配送服务方面,可以开展集货、分拣包装、配套装配、条码生成、贴标签、自动补货等服务。
4.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的竞争。现代物流人才短缺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铁路物资部门更应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可以采取内外部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5.加快货运技术创新,提升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加快货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形成监测管理和决策一体化、覆盖全路的货运安全综合检测监控网络;加快货运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信息质量考核和信息综合应用;加快建设铁路保价与货运事故处理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货运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安全技术攻关,组织货运、装卸新技术、交流展示货运、装卸科技和管理创新成果,促进货物运输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众多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物流环节,铁路货运作显然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笔者相信,铁路货运业这一行业,必将为构筑货畅其流、方便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现代物流环境,建设和完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网络做出新的贡献。而铁路现代物流管理,也势必一如既往地积极探索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取得更大的成效。
篇7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观念;流程
1现代物流管理观念
1.1全球化观念
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物流的全球化,产品的销售区域已变成世界范围,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物流管理也要实现全球化。
1.2物流管理信息化
毋庸置疑,信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担任着重要角色。通过实时把握物流信息,我们可以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
1.3物流管理的社会化
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是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会给资金周转带来不利的环节,如果企业同时从事制造和物流,将会使得社会的物流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将产品的生产制造与物流服务行业联结起来,是物流管理社会化的体现。
1.4物流管理的一体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顾客选择商品的结果,都会受到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它是生产商服务顾客的重要能力。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值得让顾客信服的物流管理,才能使产品的销售流通顺利进行。物流管理的一体化不仅仅是指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一体化,它还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体化。
1.5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
物流管理服务让顾客满意是我们进行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决定我们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社会向多元化、信息化发展,使得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订货的不确定性增强,批次增多,批量减小,这些都增加了货物的流通,物流管理的工作量和烦琐度。我们在进行物流管理时一定要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把服务做到位。
2现代物流管理流程
2.1物流系统规划
企业的物流活动组成复杂,而且“效益背反”原则常常发生在各个活动功能要素之间,例如,运输与存储的背反特性。认真分析这些活动的逻辑关系,将它们构成能发挥综合功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减少物流成本,企业物流运行的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开展一个物流管理项目的运作前,对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极为必要的。
2.2建立工作分解结构
无论物流系统的规模有多么庞大,它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和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和系统之间,都存在着总的运行结果、总的目标和总的费用、资源利用方面、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等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做好物流工作的分解,是物流管理流程制定极为关键的一步。
2.3物流任务的安排
对物流任务进行安排的主要技术有:里程碑图、简单的条状图、甘特图、项目图和平衡线,我们可以利用一种或者是几种技术相结合对物流任务进行进度安排。
2.4成本估算和控制
篇8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9日
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就是物流网络的延伸,是产品与信息从原材料产地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增值服务。在这一认识条件下,必须强调供应链与物流网络的整合,并在供应链管理这个大环境下进行物流创新,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从而更加敏捷地应对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不仅会推动物流在企业中的发展,使企业获得市场存在的依据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还会推动物流客户服务战略以及供应链管理战略本身的发展。
一、供应链体系下的现代物流管理定位
现代物流概念的发展是将物流活动从被动、从属的职能活动上升到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物流本身的概念已经从对活动的概述和总结上升到管理学的层次。这表明企业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与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包括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投资收益的权衡取舍。与传统的物流概念相比,现代物流的定位应包含如下几点:
1、现代物流管理应成为一种供应链管理。从供应链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现代物流管理指挥着跨企业组织的物流作业,通过强化流通过程中所有企业的关系,以实现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价值和经营行为的最适化。现代物流不是单个生产、销售部门或企业的事,而是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有关联企业在内的整个统一体的共同活动,从而使物流管理成为一种供应链管理。
2、现代企业物流是客户服务为价值取向的物流。现代物流认为物流服务对象是组织体外的顾客,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以从产品制造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企业的物流活动也以客户服务为价值取向,同时向生产过程的上下游延伸。通过提供顾客所期望的服务,在积极追求自身交易扩大的同时,强调实现与竞争者顾客服务的差别化。
3、现代物流是信息化程度高的物流。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优化和物流功能整合无法开展,信息已成为物流管理的核心,现代物流活动必须及时了解和反映市场的需求,并将之反馈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创新策略分析
1、在物流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创新。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创新、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2、在物流组织方面进行创新。缔结物流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也改变了产业间的关系和结构,产生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组织,物流战略联盟也是为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通过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
3、在物流管理理念方面进行创新。物流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服务理念,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物流理念,这就要求制造商改变以前以规模效益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的制造模式――大量订制化生产。在大量订制化生产的环境下,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理念的关键是,要协调物流企业与用户的关系。
4、在物流管理技术方面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建立整合性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并运用从外部的POS、EDI、EOS、VAN到内部作业的RF、HT、AS/RS及CAPS等新技术手段,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要建立数据仓库平台,支撑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数据仓库应以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为主,要能有效地提供集成化和历史化的数据,支撑各种决策分析,以提高物流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现在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时代,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创新来建立新的物流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企业创建时期,物流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的捷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振鹏.探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J].科技资讯,2010.2.
篇9
一、变单一课程教学目标为双重目标
目前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多种课程目标观,其中主要的有三种:一是“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必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二是以赋予学生终身发展的牢固基础为宗旨,追求文化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泛;三是主张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形成学生较强的岗位能力,还要为其发展奠定基础,养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这三种关于课程目标的观点在实践中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在实现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困难。主张“以胜任岗位需要为出发点”的课程目标满足了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快速顶岗的愿望,但损害了学生要求继续发展的利益,吸引不到好生源;主张“以赋予学生未来发展基础”的课程目标满足了学生和家长要求继续发展的愿望,但缺乏职业教育的特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吸引企业应有的优势;主张“既为学生发展打好基础,又使学生具有某一岗位的能力”的课程目标,从理论上讲是最理想的目标。笔者也更赞同第三种观点,探索也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物流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物流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系列功能及合理化实施标准;并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有选择地介绍能代表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和软件应用,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研究物流,进行物流实务操作奠定基础。这也是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基本培养目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人们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他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能,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教育家B.F.Skinner曾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那么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可见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因此,像现代物流管理这样的课程必须设定辅助目标,并将其概括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一)坚持“两线并行”
1、教材的功能环节主线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由孙秋菊或黄中鼎主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现代物流概论》。教材站在三方(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物流)的角度,阐述物流基本知识,在突出第一方与第二方物流主要功能的同时,将职业资格手册的主体内容融合其中,实现物流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目的,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创造条件。
2、软件的岗位流程主线与顶岗实习相结合
目前正在应用的是厦门一方软件公司提供的TPL教学模拟平台。该软件站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并实践企业从设立到运营的全过程;强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四大核心岗位,包括物流管理中心、物流调度中心、物流运输中心和物流仓储中心活动的内容与流程;将物流市场的实际融入模拟公司运营之中,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多轮教学实践证明,两条线完全可以平行运作。若每周6学时,前4学时侧重物流重要功能环节知识点与技能点的讲授与训练,后2学时在机房完成企业设立及运营操作任务,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教学目的,实现即学即用的最佳效果。
(二)注重“两个突出”
1、突出重点功能分析《现代物流概论》教材与TPL软件内容,可以找到一个衔接点,即都依据物流活动业务流程组合内容体系。所以在教学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结合、循序渐进”。“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现代物流主要功能(运输、仓储、配送)为中心,其他一切活动围绕三大功能。“两个结合”,即将物流的中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结合;将物流活动的七项功能(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与搬运、信息系统)结合。“循序渐进”,即采用渐进式讲授与实践方式,围绕主要功能,一环扣一环地先分项研究,再整合应用。
2、突出岗位训练教学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阶段、多重训练”。“一个中心”,就是岗位中心。按照第三方物流组织的实际岗位特点,分四大中心———管理中心、调度中心、运输中心和仓储中心,以此来组合人力资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两个阶段”,即以一个人为单位完成岗位操作训练阶段;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岗位操作训练阶段。“多重训练”,即从岗位业务流程实际出发,区分企业设立训练,企业单一岗位业务活动训练,企业综合岗位业务训练。
三、突出能力与素质,构建“三化”考核体系
考核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基本方式或途径。为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构建了职业化、全程化、立体化考核体系。
(一)“三化”考核纵横一体
职业化考核主要围绕综合性职业技能达标,以模拟物流组织真实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考核,突出考核的职业化特色;全程化考核即随着教学的进行,每学习完一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一次平时测验,结果作为该门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同时教师还对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也作为每门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使考核伴随整个学习的过程;立体化考核即除了采用传统的纸质考核方式外,恰当运用题库、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考核物流核心知识与技能,同时考核其他相关知识与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纵横一体。
(二)“多元灵活”全面评价
平时与期末有别连续,“三有”与“三化”结合一体。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60%,体现“三有”,即有趣、有用和有效;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体现“三化”,即内容整合化、环节一体化和形式多样化。平时将教材和软件区分开来,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教材部分以方案设计为主,围绕物流主要功能———运输、仓储、配送,分环节设计物流活动方案。方案设计内容要求有三大组成部分,包括方案描述(需设计两个备选方案,明确指出哪一个你认为是最优的,为什么。)、方案图文展示(绘制最优方案的运输线路图或仓储空间分配图或简单堆码图等)和归纳并总结方案所运用的三个术语。能充分体现我之所想、我之所能。软件部分以公司运营为主,利用网络平台,分两阶段在机房完成。第一阶段,以个人为单位设立物流公司,一人承担四个管理角色,锻炼个人的全面思考与综合能力;第二阶段,以小组(一般4人一组)为单位设立物流公司,4人承担四个管理角色,锻炼分工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篇10
一、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网络化
(一)特点信息来源广,现代物流管理网络过程中,有一个日益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来源范围非常广。较之一般的网络信息传递来说,物流网络信息传递来源涉及从商品的采购到商品的流通;覆盖范围广,现代物流信息网跨区域跨部门流通的特点非常明显,覆盖的面积非大;信息专业性强,物流的信息传递主要表现在流通方面,并且注重信息的即时性。
(二)功能总体来讲,物流信息的功能主要建立在交易活动,管理控制和决策分析等几个比较重要的功能的基础之上,具体表现如下:1.实现信息共享物流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牵扯到很多环节,其中的各个分支系统通过资源实体的运动被联系在一起,当物流管理的总目标有需要的时候,各环节通过协调完成物流系统内资源的配置。而这些环节的沟通基础就是信息,只有在确保信息通畅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整个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转。所以说,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网络化是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是全社会信息共享的必要手段。2.物流信息透明化并且可追溯传统物流管理中有一些信息是不清楚,甚至是隐藏的。而现代物流管理中通过信息的网络化,可以使得物流信息传输更加流畅。并且得益于全球范围内信息网络的组建,物流信息已经实现由“点”到“面”的深入覆盖,以信息网络化的形式将同一物流企业内的不同部门、不同的企业联系在一起,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了信息数据的高效共享。与此同时,也减少了一些部门和部门之间不必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可追溯。
二、现代物流中信息网络化的实施对策
(一)加强国际互联网的合理利用简单来讲,国际互联网就是一种计算机网络系统。目前已知很多国内外的物流企业都非常注重对国际互联网的资源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各种属于自己的在线查询系统,并通过互联网,客户可以随时查询到物流信息并能即刻得到反馈,并且在数据传送到顾客电脑端的过程中是被加密保护的,安全性无可置疑。而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对国际互联网数据的利用这一方面明显做得不够,对专业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尚在初始阶段,这就导致国内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合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拉低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一部分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也开始使用国际互联网获得和信息,虽然有些地方比起国外还不是很成熟,但是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的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网络化的重要性并且正在积极地实现。因而对于国内的物流企业来讲,实现对通用数据的充分利用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攻方向。
(二)加强信息的主动性和时效性高频率地主动信息就是对信息资源最好的利用。只要是国际互联网能够覆盖到的地方,的信息就有可能得到有需要的人们的关注。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比的不仅是物流的速度和效率,信息的时效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信息后还需要注意时时更新,因为国际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并不是特定属于某一企业的,但是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却与时间息息相关,因而信息的时效性也将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三)企业内部网络的构建建立完善的内部网络可以对企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市场营销方面,销售人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随时掌握相关的客户需求信息并向客户及时准确地提供本企业最新的产品情况;其次,项目管理方面,企业的其他相关部门,比如生产部,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得到订单信息,及时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最后,客户支持方面,企业售后人员可以通过本企业的内部网络了解客户的反馈信息并提供具体的售后支持。具体来讲,物流企业内部网络一般包括客户服务器和基本平台两部分。客户服务器惯以三层组成,基本平台就包括网络平台、开发平台,用户平台和服务平台等部分。在通常情况下,内部网络按企业的规模和网络的功能可以分为四个应用级别:一级应用可以实现公共信息的基本共享;二级应用则可以使用工具检索,实用性加强;三级应用就实现了数据的动态访问;四级则可以访问所有联合数据信息。
(四)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在物流信息技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培养值得各企业充分的重视。同时,企业还应该为员工提供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这也是现代物流信息网络化的要求和目的之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流信息管理中实现信息网络化运作是现代物流信息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需要企业从各个方面引起重视,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等各种资源,积极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物流信息管理中的网络化水平,促进现代物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