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篇1

其实,“小心眼儿”是一种进步

CASE 1:妈妈带着未满4岁的丹丹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当老师安排小朋友以两个人一组完成搭积木的活动时,丹丹拒绝与身边穿着旧衣服的男孩合作,她甚至皱着眉头对妈妈说:“我不跟他一组,我不喜欢他穿的旧衣服。”

丹丹妈妈担心这些话被男孩听到后会影响他的自尊心,急忙把女儿拉出教室,并在走廊里严厉训斥她:“你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此时,丹丹只是茫然地看着妈妈不做声。

成长提示:对于丹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表现出如此“无情”一点也不奇怪,这也是成长的一种。因为他们已经能够注意到他人身上不同于自己的特性。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区别也是形成自我的一个过程。

CASE 2:4岁的宝儿从幼儿园回家就一直闷闷不乐的,妈妈给他买糖果,他也不乐意。妈妈很奇怪,就问宝儿为什么不开心。宝儿说,今天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分水果,由于数量不够,在无意中就给宝儿分了一个比较小的。其他同学笑话宝儿。宝儿很不开心,他觉得老师是不喜欢他了。妈妈就郁闷了,孩子怎么这么多心思啊,不就一个苹果吗,都想这么多。

成长提示:对宝儿而言,分苹果是“大事”,这预示这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这也代表,小朋友有了新的需求:被喜爱、被尊重。这是形成独立人格的一个重要过程。这时的“小心眼”不代表他不宽容,只是代表他对“尊重”、“被爱”的渴求。

如何让宝宝学会“宽容”

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家人。孩子最初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妈妈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自然就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乐于与人相处。

对孩子也宽容

如果孩子不小心犯了诸如打破杯子这样的小错误,妈妈是告诉孩子,其实妈妈有时也会犯这样的无心之错,只要下次小心就可以避免,孩子会从中体会到宽恕别人的好处。从原谅孩子的错误开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批评、惩罚以外还有宽容。

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心理换位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要消除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心理换位”。

教孩子接纳别人的缺点

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没有必要事事计较。

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会到宽容带来的快乐。

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父母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新生事物,让孩子喜欢并乐意接受新生事物,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能让他更好地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善知变和应变。

篇2

镜头一:公园秋千旁

军军看见了秋千架,飞快地奔过去。两脚用力一蹬,秋千高高地摆动起来。明明跑过来,但是慢了一步,只能在旁边等着。过了好久,也没见军军要下来的意思,明明问:“能不能让我玩一会儿,你已经玩了很久了。”军军的嘴噘得老高:“哼!我还没玩够呢!”明明又等了一会儿,见军军还是不下来干脆就哇哇大哭。坐在花坛边的明明妈妈一下子来了火,上前一把拉住秋千大喊着让军军下来。军军也吓得大哭,军军妈见了立刻冲上来与明明妈理论,双方争执不下,两个孩子哭声一片……

分析:

只要军军妈妈懂得一些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和沟通的方法。在儿子玩了一会儿之后,劝说儿子把秋千让给明明玩;而明明妈妈能够与儿子在忍让的基础上与军军好好地再协商一下,那么这场闹剧就可以避免了。双方缺少的正是那份“宽容之心”。

镜头二:小区广场

男孩杰杰把女孩妍妍的芭比娃娃弄坏了,妍妍哭着跑了过来。

妍妍:“妈妈,杰杰把我的娃娃弄坏了,我再也不和他玩了。”

妈妈:“杰杰,你怎么把妍妍的娃娃弄坏了?”

杰杰低着头站在一旁轻声说:“我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

妈妈:“妍妍,杰杰是不小心弄坏娃娃的,我们原谅他一次好吗?上次杰杰生日的时候,还分给你蛋糕吃了呢。”

妍妍低着头不说话。

妈妈又说:“如果你不小心把别人的玩具弄坏了,别人指责你,说再也不和你玩了,你心里是不是也会很难受呢?”

妍妍想了想说:“好吧,我原谅他。”

只见她拉着杰杰的手又坐回到了座位上,继续玩娃娃家的游戏。

分析:

两个孩子之间发生的这一点小小的纠纷,在平时幼儿交往中是非常多的。妈妈以和蔼的态度让妍妍尝试着进行换位思考,不仅化解了矛盾,同时又教会了孩子用宽容的心态善待身边的人和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学会宽容,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原因就在于,人们多以为宽容是一种软弱,是一种妥协,是一种迁就,是一种对他人的纵容。在满园春色大多是独苗的幼儿世界里,让孩子学会宽容,终生受用。因为,真正的宽容乃是源于一个人内心的力量,展现的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至上的美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道理,是一块成就大业的基石。有心理学家指出,不懂得宽容的人通常都会导致抑郁倾向的心理疾病;有宽容之心的孩子往往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生事物和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家长该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心理,及时指导孩子面对与人相处时的矛盾冲突,学会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在宽容中获得启迪,在启迪中收获快乐。

二、策略

策略一:言传身教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家长首先应该检点自身行为。”父母如果心胸狭窄,总是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或得理不让人,孩子怎能学会宽容?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才会重现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不小心犯了小错误,不应用惩罚或者责备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妨试着告诉孩子,其实爸爸、妈妈有时也会犯这样的无心之错,关键是要教孩子下次如何小心和避免。从原谅孩子的错误开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批评和惩罚外,还有宽容。这一点很重要。

策略二:认识自己

学会宽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只是家庭里普通的一分子,而不是全部。如今的孩子在家里往往都是中心轴,习惯了被大人们让着、哄着。父母首先要教育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不要过分娇纵,不要无限度地满足愿望,不要给他特殊权利让他高高在上。应该让孩子懂得爸爸、妈妈和祖辈都是很重要的成员,他们也有想看的电视、吃孩子爱吃的东西的权利。

策略三:文学作品

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了很好的教育内涵,我们提倡用儿歌、图片、故事等手段教育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宽容,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父母可以选择一些相关内容的连环画、图片等给孩子看,还可以把生活中的理解、关心、友爱、宽容等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或短小易懂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渐渐地使孩子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

策略四:换位思考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时,父母一定要冷静,正确对待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要先搞清事情的缘由,再与对方家长协商解决,切不可冲动地责骂对方,或怪自己的孩子笨、没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头去“还击”对方。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冷静处理才是上策。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孩子一生影响极大。

当孩子和同伴发生不愉快时,建议引导孩子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对方,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孩子体会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会训练孩子凡事多替他人着想,处理人际问题的水平也会提高,遇到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策略五:和谐家庭

教育孩子平时在生活中不仅要理解和尊重长辈,体谅长辈的辛苦,珍惜长辈的劳动成果和对自己的爱护;同时提倡家庭成员之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氛围,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宽容品质。

温馨小贴士:

篇3

顺顺妈妈同时也是幼儿教育专家,一起来分享她的经验和思考。

你怎么不教孩子反抗?

这天,顺顺的老师打电话来为顺顺鸣不平。在她眼里,顺顺在幼儿园很“”,北京话“软弱,好欺负”的意思。说顺顺被人打了,从来不知道还手,也从不报复。只是跑到一旁委屈地哭,最多不过是告诉老师:“某某打我了!”便作罢。老师问我,你们怎么不教孩子反抗呢?这样很容易受欺负。

妈妈的思考

我知道,老师不是在鼓励顺顺打架,实在是怕顺顺受欺负。也许是年龄小决定了他要受到来自哥哥姐姐们的“欺负”;也许是我们给他的家庭教育让他觉得,打人是不好的行为。我很难和他讲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正当防卫,什么情况下武力无法解决问题。

但是我坚信,幼儿园是一个自然的同龄社交场所,孩子要在这个小环境下生存下去,就要找到维持自己和周边环境平衡的办法。

有的孩子用的是武力,有的孩子用的是忍让,有的孩子用的是贿赂,有的孩子用的是智慧。就像成年人在这个社会生存,也必须找到各自的生存之道一样。我从没教顺顺要以暴易暴,也从没教他要逆来顺受,只是,顺顺,我“懦弱”的儿子,他大概准备选择一种“非暴力” 的甘地态度吧!

妈妈的回应

记得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4 岁的儿子和别的小孩儿一起玩,一个个头稍大的孩子为了争夺玩具,打了他的儿子。别的家长看见了,问他这位教育学博士、大学教授爸爸为何视而不见?他说:别人打了他,他必须自己找到办法回应这种冲突,我不能给予他任何帮助。

过了一会儿,儿子觉得自己不一定打不过那个个子大、但实际年龄和他差不多的孩子,于是扑了上去,反击那个欺负他的孩子。

别人又问他,你为何仍然坐视不理?他说,这是他自己选择的回应方式,假使他打赢了,他就会知道,武力可能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在捍卫自己的权利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冲冠一怒;假使他打输了,他会知道,武力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争端。这些都是他的人生必须经历和必须了解的,是成人无法用语言告诉他的,我为什么要插手呢?

别人又问他,那你还坐在这里干什么?他说:我是在保障他的基本生命安全,要是真打重了,可不行。

我一向敬佩这位老师的睿智,这个故事也让我多年之后一直回味。

很多时候,小孩子的事情,就像民事官司一样,没有什么明确的正义和非正义,不过是一些交往攻略而已。现在体验了,知道了,练习了,长大了也就不会斤斤计较,不会唧唧歪歪,不会铤而走险,不会动辄刀枪了。

只有在冲突中,孩子才能学会攻守之道,才能学会和谐与平衡。人不可能一辈子总挨打,也不可能一次都不挨打。

他开始……打人了!

事情很快就发生了180大转弯。顺顺虽然只有幼儿园小班的学历,但已经面临着请家长的危机了。接到老师电话时我实在哭笑不得:“顺顺今天把一碗面条扣到小牛牛头上了……”

妈妈的思考

我认真思考了儿子现在的表现:和小朋友打架,从原来的被欺负变成了快速反击,甚至主动出击,没有了我们期待的宽容、隐忍。

但我认为,这是4岁孩子的正常表现。如果要求他现在就为他人着想,进行换位思考,实在是难为他了。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孩子开始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体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体会别人对自己行为的感受。

妈妈的回应

在和儿子商量之后,我们购买了他最喜欢的Micky Mouse的本子,开始了我们每天晚上的睡前总结会。规则是,姥姥一起回忆一天都做过什么事,妈妈负责记录,做得好的事情加一颗红星,做得不好但是可以改正的不加星,做了不好的事情,就画一个大叉。

第一天。不错的开始。

儿子打开自己喜欢的本子,非常认真地告诉我:现非常好,在幼儿园里没有跟小朋友打架,可以加一个红星。

他爸爸说:“儿子离开幼儿园之后,在小花园里玩得不错,但是蹬着滑板车撞小朋友,这就不好了。”

顺顺说:“嗯,撞小朋友很危险,但是我可以改正,那就不加星也不打叉了,好吗?”

我表示同意,儿子有权利对自己进行评价……

就这样,我们相互补充着写下了几条,其中只有蹬着滑板车撞小朋友是顺顺认为是自己的不良表现,但是,因为都被列入能及时改正的行列所以没有打叉,而是以不打红星作为区分。

第二天,热情受挫。

第二天的行为大不如第一天。

首先在离园时,顺顺自己说不小心推了一个小朋友,因为她挡在自己面前,小朋友的头因此磕在了钢琴上,顺顺因此领了一项大过。

篇4

今天早上要体检。以前体检,估计是向老师领着他们做的,但三年级了,对体检不陌生了,我想让他们自己去。体检表发下来后,我告诉孩子们要检查的项目,检查时要安静,用眼睛看,在人少的地方先排队,检查完了把表交来。

学生乐滋滋地跑下楼,见队就站,不管队伍有多长。我连忙上去将他们进行分流。从排队上,就能看出孩子们的性格。量血压有两条队,有的耍小机灵,先站到了长队里去了,观察一下后立马换到短队去。有的就在长队那儿傻傻地死等。有的做事犹豫,检查完一项后,拿着表看好长时间,不知道再去检查什么。十几分钟后,吴致恒的表就交来了。确实是个小机灵鬼!我在心里说。

严益准备去检查牙齿,他拿着表站在队伍的最后。突然五年级的学生来了,他不自觉地往后退,又站在了最后。我连忙上前,和五年级学生打招呼,让他排到了前面。一节课过去了,学生大多已陆续交了表,回到了教室。就差三张表:严益、邹贝、李佳颖。这三个孩子的共同点都是性格内向,估计遇到高年级学生会退让。我决定帮帮他们。他们三个排在长长队伍的中间,我跟医生打招呼,让他们先体检。回到教室后,我对严益说:“以后不准后退,见了谁都不要怕,这种事不能让。可以做到吗?”“可以!”他笑着大声回答。“做不到,我可要打你屁股啦!”边说我边在他屁股上拍了一下。他笑着跑开了。

有时候,要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会成长。如果真的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指责,帮助他们解决就行了。

总之,既不能包办也不能不管。

尊严

下午第一节课后,隔壁班的李老师说,刚才的那节课,我班特别吵,而且门被踢得特别响。

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们的教室前后门都是铁做的,并且和一面墙的玻璃窗连为一体。劲用大了,震碎了玻璃,伤着孩子们就不好办了。我立马到教室调查此事,并讲了踢门的严重后果。但学生的回答让我无语。是老师踢的门!

我可以想象出,学生可能不听他的话,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叫学生听话,就只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学生义愤填膺地说了老师,还有其他的事。我很为难也很心痛。作为同事,我有什么权利指责别人?这几天,我一直在犹豫该不该写这件事,我的内心一直煎熬着。对此现象,我一直有自己的想法。

记得我儿子在上小学时,有一个特级教师,书教得很棒,但儿子就是不喜欢她,儿子说不出什么原因,只说老师说的话听着不舒服。后来,我慢慢明白,那就是尊严践踏。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在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当中,想要活得精彩就必须先有尊严。有尊严地活着,才是真正的活。孩子小,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也知道人格和尊严不能遭人践踏。所以,他们会愤恨,会反抗,会闹课堂。孩子们可以允许你批评,允许你生气,但不允许你羞辱,不允许你暴力。

而我们现在很多老师由于压力大,有的想出成绩,有的想图方便,学生成了出气筒,课堂成了泄愤场,根本不顾孩子的感受。

反观我在这片教书的二十五年,从一个班只有一两个农民工子女,到现在大半个班都是。我渐渐地了解他们,懂得他们的疾苦,欣赏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教学中,我也逐步知道他们缺少什么,应该教给他们什么。除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责任与尊严。尊严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职位的高低,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我担心,以后漫长的生活磨练,让孩子们学会圆滑,学会屈服,把做人的尊严抛到脑后,这才是最可怕的事。而我们有些家长也没有意识到尊严的重要性。我希望孩子们能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尊严。

活着,可以没有财富,可以没有名望,但是一定要有尊严。

做操

学校在每天做操时间,加了一个游戏。九月份十点钟的太阳威力不减,晒得人身上烫烫的,学生做完操后都懒懒的。玩了两天的游戏,新鲜感早已荡然无存。很多学生都心不在焉了:有的利用阳光玩起了手影;有的和二班的同学进行肢体交流;有的干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这时,偏有只蜜蜂停在了段淼渊的衣服上,引起一片惊叫。段淼渊不敢动,身旁的同学立马逃离。整个队伍成了弯曲的“小蛇”。赶走蜜蜂,游戏继续。我一会儿叫坐着的学生站起来,一会儿制止学生间的冲突,一会儿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

对学校在做操后安排游戏以及游戏的组织是否有效与合理,我不想发表评论。学生回班后,我和他们谈了一次话:“我今天很生气。你们让我很辛苦,我们班挨批评,我觉得很丢脸。我知道大家不想玩这个游戏了,想舒服一下,想说说话,想干点别的事。你是一个人可以,可现在是在集体中,你的一个小举动会影响到班集体和我。”

我没有批评某一个学生,我只是想让他们明白,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人,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做事说话要考虑他人感受。从开学到现在,我发现学生的视野很狭小,思维很狭窄。考虑问题只能从自己单方面出发,没有学会换位思考。对这个问题的教育,我觉得简单地批评,学生不一定接受。所以,我经常会说,“我生气了”“我很难过”“我不喜欢这样的你”“我很开心”“我为你骄傲”……孩子们很聪明很善良,说多了,他们自然就知道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做事要考虑他人感受。

奇迹正在一天天发生。

角色

这几天,有几位家长向我倾诉教育孩子时的困惑。我感觉家长朋友们在角色扮演上有点问题。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扮演各种角色,而且要不断变换角色。

一、当教练不当裁判

当孩子遇到麻烦找到我们时,我们要当好孩子的教练,首先要学会倾听,切身体会孩子的感受,安慰孩子。然后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分析问题,和他们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问题对人对己都好。最忌讳的是对孩子下判决书:“将来只能捡垃圾”“你这个没用的”“你怎么这么傻呢”……

二、当厨师不当奶妈

如果工作忙,我们有时会随便做点饭菜凑合一下。或者自己喜欢吃什么就经常做什么菜,让孩子去适合自己的口味。但是,孩子是在成长期,需要营养,我们要当厨师,研究菜谱,做一些孩子喜欢又有营养的菜。人说身体是“1”其他为“0”,“1”有了,才有可能有“100”“1000”。

三、当学伴不当老师

孩子刚上学时,学的内容简单,当父母的新鲜劲很足,教孩子做作业兴致很高,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态度。反正内容简单,成绩上看不出任何问题。孩子呢?反正回家有人教,上课就会不听讲,时间长了,对父母有了依赖性。如果父母在教的时候,遇到孩子不会,脾气一上来,什么难听的话都出来了。这时候,孩子更不敢动笔了。时间长了,自信心没有了,做任何事都畏手畏脚。我就不明白了,父母都会教了,我们老师不就失业了吗?毕竟我们每天研究的都是如何教孩子,为什么不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呢?不会的让老师教。在学习上,父母只能是学伴,和孩子一起学习,不会就不会,让孩子上课听懂后再回家教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和孩子一起进行思维碰撞,在讨论中思考,在碰撞中成长。让孩子觉得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不孤单。一起学习可以增进感情,不产生代沟,也可以让父母体会孩子学习的辛苦和困惑。

养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学问,孩子的成长过程不能重来。我们要摸索着前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告状

第三节下课铃刚响,几个小脑袋就悄悄地伸进办公室的门里来,然后就叽叽喳喳地说开了。

“段淼渊哭了,老师收了他的溜溜球,可他上课没有玩。”

“余俊杰也哭了,老师也收了他的溜溜球。”

……

我实在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决定到教室去探个究竟。教室里同样炸开了锅。段淼渊和余俊杰哭得很伤心,一群孩子有的安慰,有的在一旁义愤填膺。问了几个人,我终于弄明白了。老师没有弄明白情况,胡乱批评学生,还没收了溜溜球。学生都觉得是老师不对,想要我帮他们主持公道。我听了之后,感觉老师做得确实有点不对。正在思考该如何解决此事,上课铃响了。

“孩子们,你们先上课吧!”

学生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咦?邓毅横跑哪去了?有谁看见他了?”孩子们都摇头。我的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听到上课铃响不知道回教室上课,太不像话了,都上三年级了,还不知道上课的规矩。正想着,邓毅横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了。我瞪了他一眼。他什么也没说,顺着墙走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将此事告诉校长,毕竟这不是第一次了。

“校长,有件事我……想跟您……反映下。”我吞吞吐吐地说。

“课上有两个孩子哭了?!”

“您怎么知道?”我惊讶极了。

“那个喜欢躺在地上的孩子刚跑我这来告了状。”校长笑着说。

好你个邓毅横!一声不吭地直接找校长告状。难怪上课铃响后晚进教室。由于校长的介入,老师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并把溜溜球还给了孩子。

邓毅横俨然成了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是啊!今天,孩子给我们上了一课。作为大人,我们有时不如孩子来得干脆,有时吃了亏受了冤,也只是在心里忿忿不平,忍忍也就算了。其实,这是不对的,看到不平之事就应该说出来,歪风邪气才无处遁形。

篇5

【1】六年级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们:

你们好!

我是xx的家长。首先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的孩子xx ,刚上小学时,我们就选择了城西小学,事实证明了一切,我们的选择千真万确,几年来,我的孩子成熟多了,他的行为朴实,勤奋刻苦,不事张扬,不求虚名,得到了周围人的肯定。借此机会,我感激各位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老师们落落大方的举止、谈吐不凡的气质、生活朴实的作风、勤奋好学的精神,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使他既学会了读书,又学会了做人。让他在这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此,我代表与会的家长们对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表示衷心的感谢!

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孩子的健康

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养从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忠告各位家长一句: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可以看一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我们家凡是让孩子读的小说杂志全是我们家长读过的,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

三、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常对孩子讲我们不求无怨无悔,但求无愧于心。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地不好的时候,帮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务,以此来作为今天的总结。

孩子的成长还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还希望老师对xx及所有孩子悉心呵护,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谢谢大家!

【2】六年级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好!

今天我受学校的委托,在这里就孩子的成长问题做一些探讨。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我准备讲两个问题:

一、在当今素质教育下,我们如何做家长;二、如何在学习上引导孩子

一、在当今素质教育下,我们如何做家长?

现在,家长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后的喜怒哀乐。有的说:孩子作业少了,考试少了,周末补课取消了。一句话,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有的说:孩子除了在外疯玩以外,就是玩电脑游戏、上网聊QQ、用手机发信息,学习的时间少了,将来恐怕竞争力差。一句话,家长的担忧也多了。

只要有升学考试,家长的担忧就不会少。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是及时的,学生可以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来安排自己,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自主学习,拓展课外知识,发展自己的特长,真正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从而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但是理想和现实却出现了差距。问题出在:孩子已习惯了老师牵着手走路,一旦离开了老师的牵手,一时感觉茫然,不知怎么学、学什么,于是有的同学就放纵自己,家长也无可奈何,只有叹气的份。一些家长又走上另一个极端,双休日,马不停蹄带着孩子奔赴各个辅导班、提高班、兴趣班,孩子只有半天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弄得家长孩子好疲惫,学习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好。

现在大部分家庭有电脑、一部分孩子有手机、MP3,他们把高科技产品不是作为学习用具而是作为玩家的工具,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实在可惜!我家孩子充分利用MP3听英语,家里电脑成为全家人学习和了解信息的好帮手。里面装有《中华诗词》、《成语故事》、《奥数题解》、《电子词典》、《象棋软件》、《新概念英语1-3册》、《新英语300句》、《新英语900句》、《走遍美国》等等与孩子学习、益智有关的东西,小游戏作为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后的自我奖励才玩一会儿。

作为家长,要扶好孩子这一程。多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与孩子一起走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各层次人的不同生活环境,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目标,理出学习计划,并监督孩子完成计划。讲清沉迷电脑游戏的危害,把孩子的精力引到培养学习能力和锻炼生活技能上来,对学习不太自觉的孩子,家长要靠上去抓,并以身作则,家长的素质决定孩子的素质。如果你在玩电脑游戏,或出去打麻将,你让孩子好好学习,那是不可能的。

二、如何在学习上引导孩子

我有两个孩子,女儿小慧,在05年的中考中,以学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油田一中理科实验班;今年3月,参加中国海洋大学小语种提前招生考试,来自全国近1500名考生,女儿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提前被中国海洋大学法语专业录取。更重要的是,女儿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做事严谨认真,自理能力强。儿子明明,聪明机灵,自制力强,自学能力突出,是校十佳少先队员,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在数学、计算机、科普知识、英语、中国象棋等方面有浓厚的兴趣,知识面广。(在学校数学竞赛中,五次参加,五次获第一名,英语成绩98分以上,听说能力远远超过同龄孩子)有的家长问:你的孩子学习那么好,又让你省心,你到底用了什么秘诀?如果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家长对孩子从小引导得法,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兴趣的培养、呵护自信心,再加上他们自己刻苦努力的结果。

【3】六年级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各位家长某(姓)老师中午好!

应某老师的邀请,今天诚意参加此次家长会。其实开家长会不是目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家长能够多督促孩子多教育孩子,以及能够配合学校制度有效的管理孩子。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甚至希望孩子是班级的第一名,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为人处事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长。

明年就是初一。即将踏入好点的中学也是每位家长的期望。最后几个月的冲刺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多督促监督和促进。

在这里,我表态,我提议,孩子是希望,孩子是未来,多放下手中忙的事情,多管理好孩子,多关心下孩子。以下是我对小升初家长们的建议:

1、多鼓励,忌比较

这个学期有很多考试,对于孩子的成绩要有一颗平常心,尤其是当孩子考得不理想的时候,千万不要对其埋怨、斥责,甚至失望、放弃,既不要拿其他成绩好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作比较,也不要给孩子定某些硬性的指标,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这个阶段,孩子尽力了就好。

2、训练孩子的耐挫力

现在有些孩子偏脆弱,像玻璃瓶一样,扔在地上就碎了。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不要老是让孩子听好话。老是听好话,当他面对现实,发现不是这样时,容易有极端反应。孩子受点委屈,也是种教育,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受委屈,吃亏就吃亏一点,家长不一定要去争回来。你能保证孩子以后走上社会都不吃亏么?

3、学会做个倾听者

这个时候,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成绩,如果方法不当,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建议家长多和老师联系,从侧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和孩子谈学习,也要先做个倾听者,听孩子对自己学习的分析与困惑,理性倾听,听的同时也要做些引导,提醒孩子要理性看待每一次成绩,科学评价自己,然后再做个坚定的支持者,对孩子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要一起面对,共同解决。

4、培养孩子上进的心态

要教孩子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要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孩子考了60分,就觉得差不多。如果你孩子能考到80分的,考60分就说不过去,什么事情都随随便便,孩子以后会把这种态度带到生活、工作等方面去。在小升初时期,特别要培养孩子上进的心态,让孩子有自信上重点中学,有自信挑战更高难度学习。

5、搜集资料私下做

篇6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是管理者,也是引路人;是良师,也是益友;是慈母,也是严父。多年来,我就是用下面三句话带班,也带好了班。

一、“孩子,你能行!”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大自然不会因为花不如果实实用而冷落花,也不会因为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了草。”每个家长教孩子呀呀学语、学走路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每个家长都坚信自己的孩子能行。于是孩子在家人的鼓励下成功了。我一直担任中学班主任,在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学生的行为能力、个性品质还没有成型,也正是一个人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品德行为等形成的重要阶段。好与坏,将会影响其一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但是,我始终坚信:优秀的孩子是可以夸出来的。平时,我就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对学生加以鼓励和鞭策。如果教室地面干净,我会说:“感谢今天的值日生,为我们创造了整洁的班容,让我们为他们鼓掌致谢!”如果谁的作业字写得认真、漂亮,我一定会不忘在全班展示。如果哪一个学生课文朗读的好,我会笑着打趣:“电视台的播音员什么时候来到我们班了?”如果谁为班级做了好事或者帮助了同学,我一定会及时奖励他。每当孩子们听到这些表扬和受到奖励的时候,我总能在他们的眼睛里捕捉到异样的神采。

杨阳是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学生,年龄大,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经常出入游戏厅、网吧。为此,我特地多次到他家里走访。我发现他的父母读书不多,在城里靠出力气打工,也不怎么重视孩子的学习。一次我拿出杨阳的作业本对他父母说:“你们看,杨阳的作业本上字写得多认真,可以看出他是个有基础和有能力把学习学好的孩子。只是他目前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不好。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他一定能行的!”我发现他唱歌不错,就每星期安排他领一次唱歌。他个子大有力气,主动帮班上倒垃圾。我就当面对他大加表扬。双休日,我又常常打电话到他家里,和他谈上几句话,提醒他要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多看书。每当我发现他进游戏厅和网吧时,就毫不留情地制止。还做通他父母的工作,让他们天天亲自接他回家。他父母没空时,我就亲自陪他回家。渐渐地,他对学习开始充满了热情,作业的正确率高了,也再不玩游戏和进网吧了。他的父母都说:“真没有想到,我们的杨阳一回家不是做作业,就是看书。听话多了,也懂事多了。”现在他已毕业,进入高中学习。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好多孩子,就是在老师的一声声的鼓励下,一次次的表扬中,找回了自信,激发了信心。自强、自立的种子一点点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孩子,我爱你!”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而脆弱的生命。就像一棵小树,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老师的呵护和珍爱,为他们带去阳光雨露;也需要班主任老师的提醒与指导,为他们除去旁逸斜出的杂枝病枝。在工作中,我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记得在上一届班上有个叫秦丽的女生,她的家庭极为特殊,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可是她妈妈却有间歇性神经病,母女俩靠低保生活。艰难的家庭条件,使得她小小的年纪就在求学的道路上遭遇到种种困难。我常常在她的抽屉里偷偷放些学习用品,也经常在生活上接济她们家。班上组织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我会为她买好可口的食物,让她高高兴兴地和别的孩子一样参加集体活动。她很努力,也很懂事,学习成绩好,学习委员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升入高年级后,还担任了校广播站的播音员。

可是有一次,班长告诉我,秦丽把捡来的10元钱花掉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猛地一沉:这孩子怎么……我把她叫到一边,温和地询问她是不是缺少什么学习用品,有没有喜欢什么书。并说:“秦丽,如果你缺什么东西,跟老师说好吗?”她点点头。我又不动声色地让其帮我填写班上的好人好事记载本,把班上同学捡到东西交公的事情记下来。记着记着,她突然哭了起来。我拍拍她的肩,说:“秦丽,别哭了。如果有什么心事,回家写到周记里吧。”之后她在周记里向我坦白了一切,还向我保证再也不会那样做了。我在她的周记后面写到:“哪个孩子在生活当中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呢。经过这件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懂得更多,你会成长的更完整。”

近几年来,“留守生”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上一届我班就有10来个“留守生”。据了解,有的父母一月或几个月给家里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才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他们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在读书就万事大吉尽到责任了,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疏导与交流。由于这些孩子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甚至走上极端,导致一系列悲剧发生。看到这些孩子,我经常想起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说的一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我对班上的“留守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在班上,我建立了“留守生”档案,并定期和家长保持联络,互通孩子的情况。时间一长,这些家长也经常打电话给孩子问这问那、沟通交流。亲情连线,孩子高兴,家长放心,老师安心。至今,许多上了初中、高中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还和我保持联系,叙说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

三、“孩子,要爱他人!”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懂得为别人着想,不懂得关爱他人,集体意识薄弱。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做到“心中有他人”,让他们不仅享受爱、接受爱,而且学会付出爱。我总向孩子们灌输:“成功与人分享,快乐便会加倍;痛苦与人分担,痛苦便会减半。”

篇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被动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这种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可见,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对后进生来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显得更为艰巨,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让这些后进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其重燃学习的自信,将会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让这些后进生体验并享受到学习的成功呢?

一、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让孩子接近成功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情境是联结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情境可以是真实的,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精心创设吸引后进生的学习情境,使他们从中唤醒学习欲望,引发思考,获得支撑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能产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

蒂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们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如在教学比这一内容时,正好是国庆节前夕,教师以此创设这样的情境:“根据国旗法第六条的规定,全日制学校除寒暑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出示三种长宽比例不同的国旗)你觉得这三种国旗哪一张看上去感觉比较美观?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是怎样的?”这种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易让学生投入其中并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自觉主动的产生探究的需要。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发思考,直奔主题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么问,就是思考问题。”小学生因年龄特征,认识活动往往出现盲目性。因此教师要创设带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对特定任务的思考上来,直奔主题。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提问:“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计算方法的?那圆是否也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它的计算方法呢?”此时,外部问题和学生的内部知识经验产生适当程度的冲突,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学生跃跃欲试。

二、多管齐下,促进主动参与,让孩子初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记得特级教师詹明道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父。”精辟的语言道出一个道理:让孩子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才能唤起自信,激发斗志。这一点对后进生来说尤为重要。

1.让预习为后进生建立第一印象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富尔还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课前预习是自学之树的萌芽,课前预习到位,充分的准备,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较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布置后进生预习,提前告知明天学什么?要做哪些练习?建立学习内容的第一印象,并约定课堂上举几次手……,这些极小目标的达成,可以让他们觉得和班上其他学生一样能跟上课堂的节奏,逐步确立学习的信心。

2.让“考试”不再成为后进生的噩梦

后进生害怕考试,因为每一次考试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打击。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把“红灯”高挂的原因归于“我的头脑天生比别人笨”。这种消极归因让他们产生极为严重的挫败感,失去自信。所以要让考试不再成为后进生的噩梦,而是促进他们进步的推动剂。考试之前教师可以将考题变换问题的情境或数据后适当透露给后进生,对于学习上的特困生可以直接将原题给其先练习一遍,但不能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故意透露考题,这样反而不利于后进生自信心的恢复,他们会觉得老师是因为他们很差才透露考题,是在帮助他们作弊,即使考出好成绩也是作弊得来的,他们仍然会觉得自卑。

三、创造条件,激发动机,强化成功的体验

1.激发学习参与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所以激发学习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而激发学习参与动机就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如每节课前2分钟的口算训练是后进生敢于大胆发言的较好时机,此时教师要关注他们的表现。另外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及时辅导,辅导时降低难度、增加层次,等等。

2.我也是发现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这种强烈的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部驱动力。后进生同样有这种渴望有所发现的强烈愿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经历发现、获得成功。如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算规律和计算法则的归纳,等等。

四、换位思考,善意的谎言,教孩子扔掉“香蕉皮”

暖易心理相容,寒则心理相距。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关注积极和建设性的方面,它的自我就会得到滋养和丰富。教师要善于变换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理解后进生的心理自尊。作为老师应通过教育孩子关注积极方面来帮助孩子学会扔掉尴尬、苦涩的“香蕉皮”。

在农村小学教育的工作中,每一个老师都会遇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有的智力低下,有的懒惰散漫,有的性格顽劣,还有的孩子因父母长期在外,让他们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管教和约束,行为放荡不羁,对学习毫无兴趣。

作为老师中一员的我,当然也毫无例外的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小石(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在这里用化名)。小石性格外向,行为散漫,对待任何事都是无所谓。课堂上心猿意马,写字龙飞凤舞,作业草草收兵,学习成绩自然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但小石的智力并没有问题,我批评他甚至责骂他都收效甚微,于是我决定家访。才了解到这个孩子的母亲是外地人,在小石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小石的父亲是个农民,文化水平很低,除了田间劳动和外出务工,其余的时间就是“砌长城”,对小石的学习从不过问。我忽然意识到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这样的行为习惯也就不足为奇了。怎么办?转化小石想借助家庭的力量是不可能了,只能依靠学校老师。

又一次考试后,小石的成绩仍是预料中的不及格,这次试卷我没有发给学生。来到班级前的走廊上,正好迎面遇上小石,正与同学追逐嬉闹的满头是汗,倘若在以前我见此情景必定会怒从心头起,狠狠教训他几句。可自从家访后,了解到他的特殊情况,我已决定改变他。我强忍心中不快,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装出一副很惊讶的样子对他说:“小伙子,这次考的不错嘛!”他先是一愣,进而咧着嘴笑,右手挠着后脑勺,破天荒的让我看到他羞答答的问我:“老师,我考了多少分?”我信口开河道:“有七十几分呢。”他半信半疑的追问:“真的”,“当然是真的”我坚定的说。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农村学生家长 育子心理

Simpl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on the rural students’ mind of educating their sons

Wei Feng

【Abstract】At the course of actualiz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how to make the rural children have the same chance and right with the city children to accep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Especially, what a deep effect dose the rural students’ parents’ mind of educating one’s son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my more than ten years of personal experience of managing in the first position of the rural education in the village, I think that should be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o as to advanc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quality education effectively: ① to analyze the mind of “expecting their son and daughter to be talent”; ② to analyze the mind of “comparing unrealistically”; ③to analyze the mind of “allowing the success but not allowing the failure”; ④ to analyze the mind of “being left on their own and the tree being vertical naturally until it grows long enough”; ⑤ to analyze the mind of “being eager for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

【Keywords】Quality educationRural students’ parentsMind of educating one’s son

在全国上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如何更快地缩短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差距,如何使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平等地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据我从事农村一线教育管理工作十几年来的亲身感受,以及我国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的影响,浅谈一下素质教育下农村学生家长育子心理对教育的影响,以便于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根据不同因素对教育的不同影响,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以促进农村素质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大农村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村独生子女的比例大大增加,孩子成了父母的希望与未来。家长对子女的爱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成为广大农村家长的共识。特别是家长感觉自己过去没有好好上学,给自己留下终生的遗憾,所以家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在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学生花名册上,你会发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如某某龙、某某凤,子龙、文龙、智龙、金凤、银凤等名字比比皆是。从孩子名字的取舍上,不难看出家长的盼子成才的心态。在每次的家长开放日和每次的家长座谈会上,听到最多的议论是:我这辈子上大学的希望是无法实现了,我要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实现这个夙愿。每当听到这些言论,我的感触就特别大。从教育后代的责任角度出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既感到兴奋又感到伤心和难过。兴奋的是:现在我们的家长自我觉悟提高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信任程度大大加强了;伤心和难过的是:我们的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背负着长辈给予的精神枷锁,这十几年的学海生涯,不知还有多少精神枷锁伴随着他们成长!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农村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疾病,将严重影响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家长期望值如此之高,如果有那么一天,龙则成龙、凤则成凤,那将是多么美好的祝愿!假如龙则不成龙、凤则不成凤,那么家长和孩子又如何面对?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的“期待效应”表明,父母在这一期待心理过程中,靠的不仅仅是决心和言语的表达,它渗透到每一个教育环节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不是每天絮絮叨叨重复说教,就是天天给孩子上政治课施加精神压力。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清新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2.“攀比、爱面子”心理分析。咱们中国人非常爱孩子,孩子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孩子更是家长的脸面。在我接触的家长中,因孩子受教育层次的不同,家长议论的话题各不相同。幼儿园家长在接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场景,几位家长凑在一起,总会听到她们谈论:哎!我家孩子又受到老师表扬了,老师说他(她)聪明可爱,会背古诗上百首,能歌善舞爱画画,老师经常夸俺的娃是多才多艺!将来是个大学的苗子!讲到精彩之处总是眉飞色舞好不过瘾。为什么如此?这是我们的面子在做祟。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接送小学生的家长,会出现另一种场景,你家孩子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第几名?我家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你看人家的孩子真有出息!你再听听邻居家的争吵,都怪你没有教育好孩子,咱的孩子怎么这么笨呢?家长是越比越生气,越比越着急,失落感、失衡感一股脑袭上心头,家长心里愤怒感觉伤心,似乎自己的脸面在其他家长面前丢尽了,再也抬不起头。“棍棒底下能成才式教育”也就应运而生。批评、训斥、责骂的多了,鼓励、表扬的没了,父子、母女间的沟通少了,孩子与父母的鸿沟拉的越来越大。家长的眼睛里不再是期盼、鼓励和荣耀,孩子眼睛里没有了往日的光彩。这种比较在农村表现得更加突出。根据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分析,这种“比较”对于未成年的儿童是非常有害的,每个孩子都有其自己的个性,自身都有长处和短处。家长应在农闲之时,多考虑考虑自己孩子有那些优点和缺点,多帮孩子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作为家长应为孩子树立哪些榜样,在比较成绩的同时,你是否关心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是否多用一些鼓励的话语、赞扬的语句,而少一些指责与挖苦。从点滴小事和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作父母的应学会用正常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不要拿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与别人的孩子比较,要用赏识的态度激发、鼓励他们。一味地攀比会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嫉妒除了损坏美德、阻碍创新外别无它用。请各位家长放下所谓的“面子”吧!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面子本身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你不在乎它,它也奈何不了你!抛弃那心中期待的高标准,让孩子产生自我实现的喜悦和自我超越的欲望,让孩子们能够自信、快乐地成长。

3.“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心理分析。在广大农村学生家长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都没有读完高中,大学梦就更没法实现了。他们深刻体会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个中滋味,他们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孩子是他们的未来;孩子是他们家庭前进的动力!他们怕失败、怕孩子不成才,所以对孩子的期望值也特别高。这也是当今社会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一个孩子,的确失败不起,因为一个失败将会全军覆没。所以在许多家长教子心理过程中,要求孩子“只准成功,不准失败”,这一大的社会背景已根深蒂固。根据矛盾的二重性,成功了将向好的方向发展,如若失败将为广大家长采取“短期功利”埋下伏笔。于是乎家长过多干预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不断施加压力,不准失败造成孩子害怕失败,而不准失败的教育往往更加远离成功!有一次,一位家长非常气愤的来找我,说是他家孩子的试卷为什么让老师给撕碎了?让我必须有个说法。看着家长的气愤劲,我直接来了个现场办公,但是经过师生详细调查,结果却令我和家长非常吃惊!原来是孩子考试不理想,因害怕被父母打骂,孩子向父母撒了个弥天大谎。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我的心情总是反不过劲儿来,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后来,我对孩子单独进行了座谈和心理咨询。孩子的一句话使我感触最大:“校长,我若考不到90分以上,你能保证我爸妈不打我吗?你能保证俺爸妈不与我家邻居的孩子比吗?你能……”听着孩子提出的许多个你能吗,我的心似乎被针在刺!我能处理学校教学的一切工作,却不能解决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只能在这里大声劝告那些家长,请各位家长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赶上孩子们?当我们的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我们是否静下心来帮帮孩子分析一下原因,找一下差距到底在哪?根据教育规律对于经常失败的孩子,我们应逐渐恢复孩子的自信心,克服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在心理上摆脱忧虑和恐惧,允许孩子不断犯错误,在不断的纠正中真正成长起来。就像我们教孩子刚刚学走路时,用宽容和耐心,对孩子哪怕是有点滴的进步都感到欣喜若狂。那时我们给予孩子的多数是微笑、大拇指、亲吻和肯定。而为什么到了小学和中学,我们的那种心态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让我们回归心态吧,回归教孩子学走路时的坦然心态,让孩子在磨炼中健康成长。

4.“放任不管,树大自直”心理分析。在广大农村中经常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好苗子不用管,养孩子就象种庄稼一样顺其自然,该成什么料就成什么料,树大自直吗。”如果你到村中去家访,许多家长都会这样说,我们文化低底子薄,指导孩子也指导不到点子上,如果管他们的时候,他们不但不听反而说我们唠叨,说了还不如不说,管了还不如不管,就让他顺其自然吧!我们把孩子全部交给老师了。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家长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对孩子将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入鳜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拿两只生活在一起的小白鼠,然后把它俩作了分离,一只放在四面光滑什么也没有的纸盒里,一只放在有各种玩具和放着音乐的纸箱里,经过一段时间居住后,再把两只白鼠放在同一个有食物的迷宫里,结果放在有音乐和玩具的小白鼠最先找到食物。实验告诉我们,孩子从小应接受不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不同良好环境的刺激。从不同角度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接受生活挑战的适应能力,这样才能促其思想和心理健康的成长。如果一味地放任不管顺其自然,没有依据不同的环境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与引导,那么我们做父母的责任在哪里?既然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责无旁贷地教育管理孩子,使他们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请我们抛弃传统家庭中生儿育女、无师自通思想束缚。在孩子面前树立好的榜样,对待孩子的优缺点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当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在骄傲庆祝的同时,也要看到还有哪些不足,应教育他们不自满、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应教育引导孩子不要气馁,找出自身失误的地方,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家长及时地给孩子指引方向,给孩子创造自由、和谐、积极向上的发展空间。家长是爱的阳光和雨露,而不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和狂风暴雨。

篇9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因此,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应结合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也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还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文明行为的培养。早上来园与老师、同伴互相问好,与家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伴随着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与外界的交往,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形成优良的文明行为,鼓励幼儿争做“文明小宝宝”。再次,行为习惯的培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会谦让,共同解决问题。心情不愉快时,不乱发脾气,学会控制、调整情绪。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形成于幼儿的生活,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幼儿园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本学期将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把品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如在“我们的祖国真大”这一主题创设中,为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布置了“各族娃娃手拉手”,“可爱的中国”、“中国雄鸡图”等,在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图片、材料、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真实、健康的情绪感染下,幼儿熟悉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家乡的名胜古迹,萌发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活动室内洋溢着浓烈的爱祖国的气氛和爱国热情。幼儿在师生共同布置的生活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适于幼儿活动与操作的区域或角落。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实践,满足自己参与社会的愿望和情感的体验,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可利用活动室的边角,建立“我是小小工程师”、“智慧屋”、“图书大家看”、“我有一双小巧手”等活动角,幼儿在这里可以自由探索,快乐游戏,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遵守纪律。活动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往空间,使他们懂得了相互谦让、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在自然角种植各种花卉,饲养金鱼、乌龟、小螃蟹、蝌蚪等动物。通过孩子们每天的观察、为植物浇水,喂养小动物等,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喜爱、做事细心、持之以恒的态度。在充分分享自然给他们带来情趣的同时,也激发着幼儿自己参与劳作的积极性。再如:在班内开创值日生角区,让孩子轮流充当值日生等,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样具有浓郁的品德熏陶氛围的环境,如春风化雨般的滋润着幼儿的品德,在品德的知、情、意、行诸方面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陶冶。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他人并获得愉。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道德情感。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娃娃家”游 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要尊重长辈,“奶奶”累了,帮“奶奶”捶捶背,“奶奶”病了送她去医院,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游戏让幼儿懂得了尊老爱幼。“医院”游戏中,医生要耐心、细心地为病人看病。“超市”里的“营业员”要为“顾客”提供方便,开展“送货上门”服务。“顾客”也要尊重“营业员”的劳动,提倡文明购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幼儿玩桌面游戏时,容易因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团结友爱,知道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独自占有。需要别人的玩具时,要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拿。培养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利用“移情”来教育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良好行为品格的形成。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强化合作精神,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篇10

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

家庭教育心得范文1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的、穿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现,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3~4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意义。

一、坚持“做中学”,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练习对幼儿能力的提升、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

经验告诉我们:“会自理的孩子是做出来的,不会自理的孩子是宠出来的。”“做”要尊重幼儿的自主,如果总是怕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采取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发展权,只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和胆小退缩的个性,不利于幼儿的正常发展。因此家长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建构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通过重复训练对幼儿强化教育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家长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收拾整理的习惯,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孩子6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

3、通过听故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和入厕习惯

午餐是一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孩子们在用餐的时候,有的桌子上撒满了米粒和菜,有时候地板上到处都是,妈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于小班的幼儿,如果采取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肯定是不行的。别急,告诉您小窍门,孩子对故事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尝试,利用睡觉前的一段时间,天天给孩子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让孩子懂得吃饭时不能掉米粒。有的孩子经常小便在床上,针对此现象,您可以给孩子讲《小猪尿床》的故事,幼儿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懂得睡觉前要及时上厕所,才不会尿床的道理。有的孩子很难入睡,可以通过欣赏歌曲“9点钟静悄悄”,逐渐使孩子养成9点要准时睡觉的好习惯,平时注意观察,要抓住一切可表扬的机会,督促和鼓励孩子。促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

4、和孩子玩扮家家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的生活习惯。

家长们可以用雪碧瓶做可爱的瓶娃娃,让孩子用筷子给瓶娃娃喂饭吃;提供玩具娃娃,给娃娃穿衣服,拉拉链,系蝴蝶结,穿鞋子等,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学习兴趣也会变浓厚。孩子通过给娃娃喂饭,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可以把家中的玩具集中搜集好开展游戏“玩具商店”,孩子通过买卖玩具,逐渐养成了把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在与您的游戏中,孩子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社会情感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的宠爱,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致使一些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一日活动中给以纠正。我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我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1、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的宠爱,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致使一些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一日活动中给以纠正。我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我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学会了很多生活自理本领,不知道您能不能说出?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的原则。

鼓励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次,我们建议家长订阅《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杂志,并定期组织家长来谈谈自己的育儿经验,反馈阅读家庭教育文章的心得,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用心地向书本学习,用心地向他人学习,用心地向孩子学习,用心地进行教育反思。“学、思、行”三者相结合,探索育儿规律,成为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我们还积极引导家长在家中统一家庭成员间的认识,育方法,在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反复强调,各种规则不断地得到强化和补充,使幼儿能够坚定不移地朝目标去努力。如:溶溶小朋友对进餐不感兴趣,胃口不好食欲差,进餐时注意力分散,常常将饭菜含在嘴里或吐在碗内。经过幼儿园的教育孩子在进餐习惯和进餐时间上都有了进步,但孩子在家中仍要外婆喂。我们及时与家长联系,希望家长配合并能和幼儿园一样地要求孩子,不无故迁就,在家中坚持让孩子独立进餐坚决不喂,而对孩子进餐时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渐渐地孩子在家和在园一个样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在逐步改变,他们不仅增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4、勤督促,多提醒,使孩子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一个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主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孩子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原处的习惯,家长就要有意识地督促孩子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而且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玩具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家家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的生活习惯。

家长们可以用雪碧瓶做可爱的瓶娃娃,让孩子用筷子给瓶娃娃喂饭吃;提供玩具娃娃,给娃娃穿衣服,拉拉链,系蝴蝶结,穿鞋子等,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学习兴趣也会变浓厚。孩子通过给娃娃喂饭,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可以把家中的玩具集中搜集好开展游戏“玩具商店”,孩子通过买卖玩具,逐渐养成了把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在与您的游戏中,孩子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社会情感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的宠爱,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致使一些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一日活动中给以纠正。我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我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心得范文2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规教育,搞好小学教育,对于孩子从小培养形成健康地品格和良好地学习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好“头”至关重要,它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品行如何。小学生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而分辩是非能力差,同时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及模仿接受能力。因此,应根据小学生的特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茁壮成长。

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小学阶段的子女是每个家长共同期盼解决的问题,在此我愿把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抛砖引玉,以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注重孩子人文品格的培养与塑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孩子今后人生道路的成长影响深远。“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因此,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自觉加强修养,言传身教地将有关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以诚等优良传统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使孩子真正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要培养和塑造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家长自己还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孩子树立的学习榜样,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

二、采用“严、宽”相济,因势利导的教育方式

大学者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如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严格教育。无形中造就了孩子这种“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个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期,这时我对孩子采用以严为主。教育孩子知道理,明德行,诚实守信,不染恶习,从要求孩子不说谎话、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洗碗筷、扫地等家务。出现问题时,要因势利导,及时对孩子给予严格指正,使孩子在明白道理中产生深刻印象,在挫折磨练中会慢慢体味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哲理,更能够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树立方向。同时,要注重跟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采取爱而不娇,严格而又宽容民主的态度,孩子的性格情操大多会表现为热情、直率、活泼、独立、大胆、自信,既不屈服、又尊重别人。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意识

作为刚踏进校园的孩子,要教育孩子立大志。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方向,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因此,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而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家长督促和引导,让孩子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勤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品质,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配合学校的要求,根据孩子的特性,制订计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老师要求家长每天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校的教学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校的表现等,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与孩子一同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孩子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孩子为什么那样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在实际生活中要随时随地注意磨练孩子的意志品质,培养独立意识,善于观察自然,观察生活,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目标,不断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孩子全面、真实地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持之以恒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内在潜能

兴趣是孩子成才的动力。小学阶段孩子的理想、信念尚未形成,因而学习的动力,多靠已形成的兴趣左右。小学时期的学习,要有伴随愉悦的体验。要告诉孩子“学习真快乐”。其实人生的乐趣就是求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知识的获得对未知世界的了解构成了人类的精神享受。在福建的一所奥林匹克学校,学校的校训不是我们常见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是“数学好玩”。这就抓住了孩子好玩的心理,让孩子觉得学习数学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好玩又令人开心的事情。因此,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引导,创造条件,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去,让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如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她: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孩子感到高兴,觉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够好时,我们会殷切鼓励她说: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孩子的学习情趣在无形中得到充分激发。积极的学习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和内在潜能,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达尔文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孩子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容易起来。

五、坚持课余学习相结合,注重艺术教育的熏陶

知识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除在学校汲取知识外,我们还为孩子在课余制订了学习、锻炼计划,让孩子参加兴趣班培训。如练习口算、背诗词、阅读文章、演奏古筝、绘画、声乐、武术等内容,按学期、周末交替进行,不断扩大学习视野,增长了不少知识。特别是引导孩子把兴趣触角伸向艺术领域,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美国教育专家曾指出: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学习更有效率,人生更加丰厚;真正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既要具有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审美和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艺术修养。因此,注重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有助于智力开发,通过调节左右脑功能,促进发育,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情感,提升鉴赏、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为孩子智力发展和完善型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础。

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育孩子的健康心理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作为父母,应起到表率作用。我们在家都喜欢学习并能长期坚持,不管书本知识还是网络知识,我们有意识地在家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如多读书多看报,这样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地作用。并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小天地,使孩子感受到读书是种享受。同时,我们注重培育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和挑战,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使孩子将来在逆境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意志,能从顽强不屈的斗志中对抗挫折,百折不挠。俗话说:宝剑锋利,从磨砺出;梅花清香,自苦寒来。一切创造与发明以及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让孩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真正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尽不懈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学习,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协调发展,紧跟时代脉搏,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高素质人才。

家庭教育心得范文3大家好!我是--小朋友的爸爸,很荣幸能在这里借这个机会来跟各位讲讲我对女儿的一些教育心得,家庭教育心得。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心得体会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老师对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注入了大量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孩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今后,我决心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体会,只是我一管之见。

家庭教育心得范文4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即学校教育。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也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女儿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严”字当头,绝对不能走向“宠爱”、“溺爱”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多了。以上现象均容易导致对孩子的“错爱”、“宠爱”、“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本该自己做的事情而要求爷爷奶奶代办。例如,在我所教的高二、高叁学生中均出现过父母给孩子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犯错。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帮助他克服缺点,同时也严格要求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要求孩子不要以大欺小,对人要很有礼貌。对待孩子我严格而不专制。专制是强迫孩从育从,严格管教一定要注重讲道理,以理服人,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正确的观点我尊重她,不伤害她,在不伤她自尊心的前提下给她讲某些她能理解的道理。

二、时刻注意恰如其分的夸奖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可能面临很多苦恼,例如:有时作业做不出、没有朋友、怕写作文等。我们首先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然后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决。此时父母亲的及时鼓励、开导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会认真仔细地让她向我倾诉烦恼的塬因,然后总有一句话:“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妈妈相信你。”孩子需要鼓励、夸奖。“夸”不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我认识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自己妄自尊大,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对孩子不公平。孩子都会以自己所特有的手段来回应,他们或者哭闹,或者任性,或者干一些“坏”事来加以回报。“夸”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子考试成绩一般或差时,不要给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帮孩子找一些塬因,关键是找出孩子闪光之处给予夸奖,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信心。

三、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可分为学习习惯和各种行为习惯。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引起学习较差。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特别可怕的是有的孩子从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们现在学习非常好,到以后的学习都非常麻烦。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当然还要做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敏捷灵巧,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因学习时间较长,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厌学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不是我们手中的一件物品,她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复杂的人,如果你从小就不能了解透她,不能与之交流,只是依靠父母所谓的“权力”来压服他,那当他上初中、高中时,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因为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他就会学会说谎,把精力放在交朋结友,沉迷于游戏。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我儿子不怕我们,就怕老师。”其实这种家长的观念有两个错误:一是自己不愿意承担管教孩子的责任,想把责任推给老师,寄希望于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管好,自己等着摘果实;二是说明自己根本不会管孩子也不知道怎样管孩子。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范文5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父母就应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做好榜样,带好头。和孩子一齐读书学习,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偶尔也以向孩子“请教”的方式培养孩子多读书学习、做一个有知识的人的自豪感。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长学习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经验,做一个有爱心、包容心的家长。

当今社会的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我们作为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能够有足够的潜力和信心离开我们,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但要怎样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我们每位父母的难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存环境,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与深远。以下便是我平时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问,注重智力的培养。我们一向没有刻意的去教她学习什么,只是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认真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在她喜欢看的书上方教她认一些字,给她一些她喜欢的书与碟子,让她自我学会放,怎样讲故事,平时在我讲一次故事,然后让她自我再讲一次给我听,使她对学习有着深厚的兴趣。

第二,尊重并引导孩子的思想,的培养。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脏话。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家里,在与孩子在一齐的时候,要做到不说脏话,不做过激行为。在孩子发现父母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引导她在犯了错误时也要勇于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