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年级数学思维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年级数学思维的培养

篇1

一、重视说理训练,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学中让其从直观的、最熟悉的事物、最简单的变化开始,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引导进行思考。如:我在教学“圆柱、球的认识”时,首先,拿一个木柱让学生观察,让其说说像什么,上、下底面是什么图形,上、下底面形状大小是否一样。再拿一个皮球,让学生摸一摸,通过触觉先感知其面,再从不同角度,用视觉观察其形状。通过一系列观察提问、回答,引导学生逐步得到完整、正确的圆柱和球的概念。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应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大量的直观和操作中,动脑动手,感知事物的特征,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看图说话、表述图意、编应用题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为学生学好较复杂的应用题打好基础。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所以在表述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

二、重视双基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家庭、教育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思维敏捷性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学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思维的起点和途径,也就谈不上思维的敏捷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首先,应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确保不同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过关。其次,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分类严格要求,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内容。通过分类推进,严格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在练习过程中,应先让学生说算理,按照一般方法计算到适当时间,简缩思维过程,提高计算速度。

三、重视综合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变式练习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巩固、应用新知识的练习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注重综合性练习。如:在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中《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并与前面的复习题进行对比,然后计算。这样,学生在思考中产生多个思维指向,沟通知识的联系。加深、拓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注意变式练习。如:在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认识图形》一节课的教学中,讲了圆柱的特征后,出示一些位置、形状大小不同的圆柱体让学生去判断,使学生通过变式、比较练习,认识圆柱的本质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所学知识,为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识打好基础。

3.注意一题多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新学的乘法口诀中寻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死记硬套,诱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产生新的构思,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得到多个答案。

篇2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低年级;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77-01

数学思维是人脑与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具有特殊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虽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 立足学生生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过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才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活动经验呢?低年级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看得见、摸得着、直观性强的事物,而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数学知识。

例如,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有这样一道题:观察直尺,说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课上,我这样表述:“这好比是我们课间玩的跨步游戏,如从数字5跨到数字8要跨3步,而从数字5跨到数字1要跨4步。你们说,5离哪个数字近些?”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轻松地回答:“8。”教材设计本题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接近”这一概念。低年级学生很难理解“接近”这一抽象的概念,但是对跨步游戏并不陌生,他们知道在每一步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跨的步数越多,距离越远。教师立足学生的生活,将数学概念与日常游戏联系起来,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奠定基础。

二、 巧用肢体语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主要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肢体语言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得到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实的感受,这样可降低思维的难度。

例如,教学“认识‘>’和‘”,反之亦然。这样,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和“

三、 结合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收获数学知识,而且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完一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一课后,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我要求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很快,一名学生上台摆出了图1的形状,但这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的摆法和他的不一样!”说着,她在黑板上把图1调整成图2的形状。D时,学生争论起来,但多数学生还是认为图2的摆法比较好,因为图2的摆法有一定的顺序,不会漏掉。虽然这两种摆法都摆出了“10的分与合”,但后者更具有数学思考价值,体现了数学的有序性,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篇3

【关键词】 语言训练 科学训练 逻辑思维

一、重视认知过程教学,培养思维的有理性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以及对这个过程的分析。只有重视学生获取知识思维(即认知)的过程,才能不断的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重视思维过程教学,从教学法方面讲,我努力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32-8=,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直观想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先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32根小棒中拿去8根,还剩下几根?怎样拿法?2根减去8根不够减怎么办?学生的拿法:第一种打开1捆和2根合起来成12根,再拿8根,剩下24根;第二种,打开一捆(10根),拿去8根,剩下2根和原来的22根合起来,共剩下24根。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操作,建立表象认识,在直观形象(摆学具)中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样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各种感觉器官,让儿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

重视思维过程,从内容上讲,我坚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准备题的教学,为获取新知识搭桥、铺路。二是注重弄清算理。三是注重数量关系分析。

二、重视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自觉的思维

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思维的自觉性,我注意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例如教学8+6=,教师要求学生边操作学具(小棒),边思考,边说“光想8加几得10,8+2得10,就把6分成2和4,8+2凑成10,10再加4得14.”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低年级学生自觉的思维。

三、重视科学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小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科学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有效方法。

1.重视练习设计,教给思维方法

要从小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注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我是从练习设计上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分析计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得数的变化特点,归纳出一般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速算,学生受到了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思维的敏捷性以思维的准确性为基础。因此先要求计算准确,以思维的正确为前提,即先练正确,后练速度。在摸清规律后进行速算是最科学、最准确的。

2.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以多向思维为基础,在低年级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入手。鼓励学生以变异的观点,突破习惯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借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如计算9+7,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算理:第一种,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再加6得16;第二种,把9分成3和6,3加上7得10,10再加6得16;第三种,因为7加上7得14,9比7多2,所以9加上7的得16;第四种,因为9加上9得18,7比9少2,所以9加上7得16。再如计算51-8,启发学生说出多种解法思路:第一种,11-8+40=43(把51分解成11和40进行口算);第二种,10-8+41=43(把51分解成10和41进行口算);第三种,50-8+1=43(把51分解成50和1进行口算);第四种,51-10+2=43(减8个位数不够减,向十位退1就是51-10=41,因为原题目是减8,现减去10,多减2,所以加上2就是41+2=43)。这是“退一加补”,思路清晰、简便。易掌握。经比较,第四种口算法较好。这样,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灵活地选择信息,灵活选用解题方法。

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时一事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实现的过程。只有始终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才会有发展和提高。在低年级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教者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逻辑因素,全面考虑全书、各单元和每课时培养逻辑思维的目标,自然结合。还要注意不同课型的教法。只要方法适当,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注意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开发儿童智力,将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4

一、注重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低年级学生刚人学,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思维的发展。

1.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给发现的思维以强动力。

2.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教学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生活化呈现,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思维能力。

二、注重知情交融。促进思维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师生间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教学是在知识线和情感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氛围、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可以激发创新意识,热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能充分调动和有效地组织智力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注重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

“手是脑的老师”。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教材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数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教学更是如此,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节课的核心。

如教数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先摆小棒。“8根小棒分成两堆,该怎么分呢?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法多,就奖小红旗。”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动作很快。边摆边说边记,有的还在争吵,都想说服对方。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四、注重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概括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教“8加几”时,我让学生先边摆边说想法,然后,指名说出计算的过程。要求语言清晰,表达清楚。一年级学生毕竟还小,有的不知该怎么说,我就及时帮助他说完想法,并表扬他想法不错,是个很能干的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感到无比兴奋,更有表现的欲望,探究的动力更加强烈,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有的学生说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我更是大力表扬鼓励。使学生在兴奋中、表现欲极强的情况下,自主地去追根求源,探究知识。

五、注重设计开放性题。促进思维发展

篇5

所谓的思维能力就是对事物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学生一旦进入学校进行学习作业,其思维过程就已经产生了,只是由于知识面窄,形成的能力还只是雏形,同时从教材内容来分析,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学习内容是成正比的,因而从低年级就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诱导,促其发展,形成学习能力。学习能力除包括会学习的技能之外,也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自然就会喜欢学习了,数学思维能力表现出的内容是:运算中的简便方法的运用,题意的正确分析,规律的分析推理等。那么如何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利用明试题运算,诱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简单的思维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兴趣,游戏式的学习情绪之中。教学中就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正确诱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发展,如教学17+9+3, 28+5, 32-8等类型算式。教学17+9+3类型题时,先激励学生谁能最好最快地算出此题?引导学生明白:先将17与3相加得20再与9相加得29,这样才能又快又好运用整十数加法原理的计算方法,就是一种思维诱导,是一种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形成,便可提高类型题的运算速度,引导练习中,先用准备的卡片每组一卡,每人一题,进行组与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游戏计算比赛,看哪组(哪个人)先完成,从而体验培训学生们运用上述思维的能力。

13+6+7

20+3+7

8+9+3

…… 24+8+6

35+4+5

27+8+3

…… 19+4+1

23+8+7

36+5+4

…… 17+10+3

26+8+4

14+7+6

……

教学28+5类型题时,引导分析:28差2满30,5可以分成2和3,在心中将28+5变成28+2+3,运用整十数加法原理很快得出结果。这种方法就是一种思维诱导,利用上列卡片式的游戏竞赛,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32-8类型题时,引导理解:先从32中拿出10来减8, 32变成22, 10-8得2, 22再加2得24,在心中将32-8变成22+10-8, “10-8”与“22+2”易于计算,将大数拆分成小数相加减,使运算简便,这也是一种思维诱导与培训。

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先将17+3变位相加,找出28与30的差数,将5分成2与3,使28变成整十数30,从32中拿出10来减8的运算方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学生熟练掌握之后,便成为一种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运算速度,思维能力最初也就是从这种运算过程中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又指导,促进运算能力的提高。

2利用应用题中添加条件法、分析关系法、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如:例1:小林家养了34只白羊养了多少只黑羊?

例2:商店有红气球26个,黄气球18个,花气球的个数与黄气球同样多,三中气球共有多少个?

引导分析:例1中的白羊与黑羊是两个不同概念,要想从白羊身上求出黑羊的只数,必须找到白羊与和黑羊之间的关系,而白羊与黑羊要么一样多,要么白羊比黑羊多或少,明确这三种关系是关键,横线上补充的必须就是表示其中某一种关系的句子,如“养的黑羊只数比白羊多五只”,分析两种羊所存关系,明确该填哪一种关系,就是一种思维启动与形成,今后运用这方法去分析题,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运用,同样,例2中找出“花气球的个数与黄气球同样多”这一关键句,求花气球的个数,最终求出三种气球的总数,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表现。

思维能力是随着运算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内容的加强而不断发展的,例如下题:

++=6

++=12

篇6

关键词: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数学教学

发散思维是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与途径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绪的变化往往会影响思维的变化,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一个人在心情状况良好时,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学习上,思维都比较开阔,且十分灵敏。而在心情不佳的状态下,操作上也变得迟缓。所以说,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奠定基础,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思维活动中去。如,在学习“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角?而学生在举例的过程中,提出对角的不同看法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述角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讨论与认识角,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让学生获得新知识。

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换角度

在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式,从多个方面与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抽象知识与年龄的限制,往往很难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扩展思维

发散性思维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广阔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与多变的能力。这其实就是在帮助学生解决思维的狭窄性,思维狭窄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只能够掌握片面的知识,看不到知识中的内在联系,一知识的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就不知所云了。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延伸解题思路。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多次的练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同时还要保证课堂内容要具有层次与坡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探索解题的思路,扩展思维。

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转化思想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及时转化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联想性思维。所谓的联想性思维,主要是学生由此及彼、从表面联想到内在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性思维,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宽度与深度,促进学生知识层面的变化,丰富知识结构,并进行充分的延伸与扩展。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转化学生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采用转化思维的方法,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并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实现迁移与深化,这样也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联想思维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最基础的,因此就要求教师不断总结与创新教学方法,寻找出能够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与途径。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性 低年级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87-01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趣味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特别重要。所以,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实现“三维目标”为根本,认真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让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进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1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在七、八岁左右,这些孩子很好动,教师应该想办法把好动的特点利用到学习中去,在学习时开展“摸一摸”、“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加深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巧板”时,借用“守株待兔”这个学生非常喜爱的故事导人,学生积极性即刻被调动起来。接着再给每位学生一套“七巧板”学具盒,这时学生发现“七巧板”也是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于是继续引导学生随心所欲摆弄“七巧板”,看看能发现什么。于是学生们个个就像拼“藏定图”一般,争先恐后地拼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时而一声惊呼。时而手舞足蹈,时而笑声朗朗,最后学生不仅能拼出“七巧板”原型,而且还“创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比卡丘、葫芦娃等动漫图案。紧后,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新发现。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仅凭教师讲解,学生并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差。如果能够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数的分解和组成”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究过程,没有急于得出结论,而是让学生拿出学具盒里的小棒、小圆片或者小三角摆一摆、分一分,学生们十分投入。由于学生的积极投入,亲自动手实践,很快就掌握了6~10的分解与组成。在教学“认识图形和物体”一课时,为了让小学生分辨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笔者就让孩子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相关物体,如乒乓球、魔方、茶叶盒、药盒,还有用彩纸剪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课堂上让孩子们比一比、摸一摸,具体感知这二者的区别。笔者还让孩子们用带来的立体物体摆一摆,用平面图形拼一拼,孩子们摆出了机器人、房子等各种美丽的图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3 给予适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扬可以强化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效果。学生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而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等赞赏,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能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充满了对学习的希望。

4 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提高他们思维能力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常用策略。数学知识的特征就是抽象。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要使他们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仅仅凭借老师的语言讲述是不行的。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让他们真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此外,老师要善于把学习、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等有机的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更要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促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有关数学问题与现象,不断增加学生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机会,把有关数学知识的外现动作过程同内隐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自身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比一比”、“看一看”,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教学中,组织活动形式多样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特别重要。所以,教师必须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样就可以使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国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J].考试周刊,2012,(6).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游戏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注意力不易集中、活泼好动,且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科学地利用游戏教学法,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且兴趣多变,想要学生对抽象性的数学产生兴趣,就需要老师采用合理的方法使数学充满趣味性。在游戏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维意识的有效结合中,逐渐用抽象思维取代感性认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游戏教学的趣味性和思维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愉快的教学环境,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互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目标已成为完成教学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缺少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不仅枯燥无味,还会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阂和陌生感,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完成。但是,老师对游戏教学法的科学利用,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老师和学生在共同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就有利于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游戏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结构的建立中,从而使数学教学实现过程与结论的有效结合。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的特点,通过对课堂作业的精心设计,用形式丰富、趣味性十足的问题情境取代枯燥无味的作业,使学生在发挥主动性的同时,积极地完成布置的作业,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完成,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游戏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游戏教学中,可以通过理论教学与游戏活动有效结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莫银尚.探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实施[J].新课程:教师版,2009(11).

篇9

[关键字]:数学计算 口算能力 口算练习

口算是不通过任何计算工具而只凭思维运转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它具有形式灵活、速度快且花费时间少等优点,为估算和笔算奠定了基础。因此,口算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甚至连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口算。可以说,口算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关键。我校一年级学生之前接受过一年的学前班教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数学计算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发现,大多数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差,还停留在数手指的水平,甚至有学生会拿笔在纸上画线数,耗时低效,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所以,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是相当有必要的。至于如何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练习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在传统的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只注重计算结果和形式而忽略计算方法和技能的现象,导致了低年级学生口算水平低下的状况。对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提高对数学计算教学中口算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让学生在知道计算方法的同时,熟知并会运用计算口诀,达到不假思索便能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进而提高计算效率和口算能力。

2、加强口算练习

在提高口算教学的重视度之后,首先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在实践中发现,学生懂得方法之后,计算速度仍很缓慢,计算方法也比较拙劣,就比如部分同学的画线方法。关于这一点,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抽象思维不足、口算能力过低。学生在面对计算题时,由于记不住计算口诀而算错计算结果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数学计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供学生加强口算练习,也可以通过课后组织相关的练习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3、明确口算算理

对学生的口算训练,要建立在学生能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摒弃以往“重结果而轻算理”的教学方式,若学生算理不清,则严重影响口算结果,或出现偏激的思维运算,影响口算质量。因此,让学生明确口算算理才能加强对其的口算训练。在口算教学中,应注意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口算方法,指导学生识别各种算法的优劣。通过一些巧妙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在明确口算算理的前提下进行口算练习,把算理运用到口算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4、创新练习方法

要提高口算能力就必须坚持口算练习。新课标提出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数学口算教学中,也应该创设多种情境给学生多样化练习的环境。例如变换练习方式:(1)让学生组成练习小组,通过游戏或是竞赛的方式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喜欢的游戏里加强口算练习,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并实时给予胜出者奖励,让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口算训练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2)教师可以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将书本上的或为加强口算训练而创设的口算练习题写在卡片上分发给学生,让其将口算结果写在卡片上,然后调换卡片秩序交由其他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校对,以加深学生的练习量和学生对计算口诀的记忆。(3)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将课本上一成不变的计算知识通过多媒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以图片的变化或变换字迹颜色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加强学生坚持口算练习力度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其形象、具体的数字变动等方式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刺激,加深学生对计算口诀的记忆,提高其口算能力和水平。

5、培养口算习惯

一年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其本来受教育时间就短的情况下,这也是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注重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算习惯,加强其自主练习的力度。培养口算习惯,就要注重学生平时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其口算意识,提高其计算时运用口算的自主性,使其形成凡是通过口算就能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地用口算去计算这种思维意识,提高其思维敏捷度和反应速度,让学生的思维模式里建立起算式和计算结果直接的相互联系,使其将计算知识直接转换为思维技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水平。

6、增强口算练习的信心

新课改对口算的重视,使得口算练习遍布每一道计算内容。教师在加强学生口算训练的同时,应不时通过一些小测验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口算练习对提高成绩的显著作用,认识到自己的一段实践内的学习成效,提高学生加强口算练习的自信,让学生树立继续坚定练习的信念,并积极自主地花费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口算练习中去,自觉加强口算练习的力度,从而不断提高口算能力和水平。

结语

口算在计算中运用很多,尤其在低年级数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甚至可以说,口算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关键,口算水平高为估算和笔算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注重学生的口算能力的提高。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现在对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口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认识有些不足,甚至还存在一些会影响到学生口算能力提高的因素。因此,在以后的口算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创新教学思维,尽可能地选用对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水平。

参考文献

[1]冼炜贤.能力在于“练习”[J].辅导员下旬刊,2012(5).

[2]李永萍.如何加强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0(10).

篇10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1.前言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教师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励性评价是教学评价语言中最重要的一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地发展。学生能够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的激励性评价中获得正能量,能够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自主性。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说较于简单,在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下,教师在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应用激励性评价,学生在获得教师肯定的鼓励与表扬之后,学习动力便会更强,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2.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以直观的图形与文字来理解题目,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需要运用理性思维来思考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相对困难,面对抽象的题目,学生一时理解不了,产生烦躁的情绪,影响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更为活泼好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略微枯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给周围的同学带来阻碍,影响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运用严厉的批评性语言会使师生间的情感产生隔阂,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阶段,对外界的评价十分在意,教师严厉的批评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消极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低年级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也相对要慢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急促地催学生尽快解决问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检查时间,题目错误率增加,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激励性评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进行数学活动探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趣味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在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下,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容易被可爱有趣的事物吸引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使用的数学教具更贴近学生生活,并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寓教于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下,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具体的认知。以新人教版一年级《8.9的认识》这一课为例,图中老师和小朋友在校园一起浇水,日常校园生活中的做值日、课外活动和学校运动会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情境。教师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2进行小组学习互相激励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改革,通过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探讨,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为将来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中,教师以学习小组形式来展开教学,先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单位复习,并引出互相量一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采用激励性评价来给学生创造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中进行互相的帮助与检查。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是否与被测物体的起点重合,将测量到的数值记录下来时是否标明了正确的单位,最快完成课堂任务的小组成员予以表扬。通过教师激励性评价的引导与小组成员间的互评,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之间增加沟通和交流,并了解到其他人不同的看法。

3.3激励性评价配合多媒体设备进行应用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并且能呈现出活动影象特点,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堂应用中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多媒体容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优势,结合激励性评价语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数学知识中抽象难懂的学习内容。新人教版将“有余数除法”这一内容移至二年级下册,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而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通过播放教学视频与图片来给学生展现直观的教学过程,如把18个梨每5个放进一个盘子里,需要几个盘子?教学动画上显示需要5个盘子,还剩了3个梨,配合出现18÷5=3(个)……3(个)的算式出现,教师在课堂布置一道相同类型的题目并请学生解决,在学生发言后学生予以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

4.结束语

激励性评价能够对学生起着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等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正面的积极鼓励,通过设计数学探索活动、小组成员互相帮助,配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期间不断予以学生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获得肯定后能够更加坚定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夏杰.探究教学,改善方法-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