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便是他编写论文提纲的方法和过程,先运用发散思维,后运用收敛思维。朱光潜的写作习惯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因而笔者也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尝试进行审题立意中的思维训练,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收敛思维,以拓宽学生思考的广度,并注重思考的深度,走好议论文写作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又叫作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指从同一个思维出发点开始,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以寻找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作文审题立意中的发散思维,先要找到发散点,也即审题立意的核心,而后,以这一核心为基点,向四面八方扩散,充分调动想象力,沿着不同方向、角度进行思考,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进行灵活多样的思维发散。若是材料作文,学生审出的立意即为发散点,若是命题作文,标题即为发散点。下面,笔者以活出自我的命题作文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老师先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提问:关于活出自我,你们可以提多少个问题?(调动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然后把学生的问题逐一写于黑板,大致如下:
什么是活出自我?为什么要活出自我?怎么活出自我?活出自我有什么好处?活出怎样的自我?
授课中,若发现学生的思考较为单向,只从正面作思考,教师可适时点拨:你们的思维都是从正面角度出发,较为单向,也可作逆向思维,或创新质疑等。
启发后,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
一定要活出自我吗?不活出自我的人为什么而活?活出自我有坏处吗?在什么情况下会有坏处?不应该活出怎样的自我?
二、收敛思维训练
收敛思维,又叫作集中思维,指对问题进行相对正确的解答,每一思考步骤都指向相对正确的答案,使多种已知信息从不同的方面集中指向同一个目标去思考。这种思维方法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到一个焦点,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层次中寻找出一个相对正确、接近真理的答案。
仍以活出自我的命题作文为例,在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后,在学生深入思考的前提下,可先请同学们集体交流,再师生共同交流。通过生生、师生共同探讨,对问题进行归类梳理、收敛解答,以趋近真知。
大致梳理如下:
1.什么是活出自我,它是建立在什么前提下的什么品质(不是什么)?
它是建立在对自己有正确认知的前提下,不轻易受外界影响(包括外在人、事、主流思想或传统价值观影响等),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及对世界的看法。但它又不等同于一意孤行、刚慢自用。
2.为什么要活出自我?
逆向思维:活出自我的对立面不活出自我。
不活出自我的人为什么而活,根源是什么?(追问原因,比如亲人的期待、社会的标准、主流价值观、物质财富名利等,教师可推荐简介《叔本华人生哲学》一书中关于名誉一章片段。)
有何危害,反例有哪些?
危害:迷失自我、心理扭曲、面具重重、枷锁多多等;反例:可以是虎妈狼爸下的孩子、药家鑫、如心理学上原生家庭、如名利场中人等。
为什么要活出自我,根据是什么?
体现出个体的生命价值和自我的尊严感等。
活出自我有什么好处?正例有哪些?可引用的道理论据有哪些?
好处:自由、悠然、乐享人生、丰富人生等;正例:可以用陶渊明、庄子、稽康、陈寅烙、李叔同、特蕾莎修女、到非洲做医生的志愿者等。
活出自我什么情况下会有坏处?(补足观点,以避免偏颇。)当活出自我成为一意孤行等的代名词时。活出自我的最高境界应是孔子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3.怎么活出自我?活出怎样的自我?
篇2
一、思维及逆向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他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什么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由果索因,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的一种思维方式.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 逆向思维新颖独特,与其他思维方式相辅相成,是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逆向思维,在“逆”字上做文章,摒弃常规的顺向思路,从对立的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创新思维训练的好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
二、小学儿童思维现状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而小学阶段正处于皮亚杰所论述的具体运算阶段. 一年级的学生是具体运算刚开始的阶段,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发现,对于年龄较小的一年级儿童,思维水平和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习惯于顺向思考问题,对于一些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很难理解,可逆性思维发展就相对缓慢.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书包45元,小明付了一些钱后,找回5元,问付了多少钱?对此,一年级的小朋友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再如:一共要做18朵花,做了一些,还剩8朵,问做了多少朵. 对于一些找规律的题目,学生顺向思考非常容易,一旦反过来,学生就抓耳挠腮了,例如:找规律填空,2,4,6,( ),( ),12,这道题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来,对于这道题目:20,( ),16,14,( ),( ),学生思考起来就很吃力. 还有一些问题,在小学阶段正向思维根本无法解决,只能逆向思考. 例如:有一种癌细胞分裂速度很快,它们每天增加1倍,经过100天,癌细胞长满了试管. 经过多少天试管中的癌细胞的面积为试管面积的一半?一些学生凭直觉得到答案为99天,但很少有人能说清理由. 此题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则可迎刃而解.
三、逆向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结合我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 由顺而倒、由正即反. 低年级的学生对顺向思维还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让学生从0数到10,学生很容易数出来,但是让反过来数,那么就有些困难. 如果遇到类似于:20,( ),16,14,( ),( ),这样的题目,学生就感觉很困难. 有的学生不能理解题目意思,经常按照自己的顺向思维方法去做题目. 例如: 一年级下册第53页的想想做做:湖边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了一些还剩5只,划走了多少只?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运用加法去计算,他是这样想的: 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了22只,还剩5只,用划走的22只加上剩下的5只就是27只,所以他们的列式是22 + 5 = 27(只). 这是采用习惯的顺向思维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乐于运用,也是较直观的思维方法,但往往是错误的思维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一个符合逻辑的结论,再根据学生习惯的顺向逻辑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如教一年级的小朋友数数,开始教总是顺着数,熟练了这一顺向的次序和结构后,及时引导学生倒过来从10逐步数到0;对于应用题,可以先做符合孩子思维的题目,例如:湖边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了5只,还剩几只?这类题目熟练掌握后,再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就显得容易的多.
2. 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小学生逆向思维.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与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也与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然而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理解能力比较欠缺,更应该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 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66页,想想做做第3题,(1)学校买来21台电风扇和16台电脑,一共买来多少电器?(2)学校买来电风扇和电脑一共37台,电风扇有21台,电脑有多少台?这两道题目联系很紧密,如果学生不能够理解,很容易全部写成加法,所以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学生理解起来也会容易得多. 例如:一共有27棵花,还有2棵没有浇,小军已经浇了多少棵花?另外,提高阅读能力,也可以通过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 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 总之,语言能力提高了,对培养逆向思维很有帮助.
篇3
一、巧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没有创造思维的训练,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入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发散思维,开拓思路。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是教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描述方式,这种多向的辐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包含了创新的因素。其二,大胆想象,促进创造。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伴随着想象,想象犹如一条焊接已知和未知的焊条,是孕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温床。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功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三,大胆求异,逆向思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按常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突破定势逆向思维,大胆求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在当今全面迎接新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挑战之际,牢固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的前提条件。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教学活动才能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一个人的思维风格决定了他驾驭自身智力和知识的能力,能使学生走上获取知识的“捷径”,但同时要培养学生探索、应变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开放教学时空,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三、质疑讨论,激发创新意识
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经。“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说道,提出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疑和敢问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对于一些问题,不要盲目迷信书本,要用自己的脑子去反思,内化成自己的真知。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讨论是智力的激发,你一言,我一语,促使每人动脑筋思考,往往能迸发出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祥营造质疑讨论的氛围?一是要相信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然而这种天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被压抑了,我们应该把这种“天性”释放出来。二是要激励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学生有一个由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敢于发言,不善于提问到善于提问、善于发言的过程,而教师千万要有热情、有耐心。三是要启发引导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要营造热烈讨论的气氛,启动思维,拓宽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较好途经。学生在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时,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也就萌发了创新。除此之外,释疑讨论时,还要善于先抓重点问题,深入讨论,对次要问题则少花时间,一带而过,切忌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以致放开了收不拢,导致学生如在云雾中,不得要领,完不成教学任务。
四、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结合数学教学表现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性质规律的发现过程。学生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妙,才能学会创造。应该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教学中应该以各种数学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像科学家创造知识一样去经历、体验一下发现的过程。从而学到发现、发明的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怎样展示思维过程?方法很多,因学科而异,但有几点是共同的:其一,创设情景,作为铺垫。其二,引导探究,步步深入。教师要把“思维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阶梯,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拾级而登。其三,拓展迁移,学会应用。
五、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创造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指导学生打好基础、培养未来人才的必要手段,也是一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恰到好处地点拨指导,让学生主动尝试、积极参与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千教万教,为的是让学生“学会”“会学”“学活”,真正“授人以渔”,而不是让学生生搬硬套、死学、学死。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学活”呢?就学法指导而言,有注重学法过程,概括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导学法等。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传授要因人而异,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六、进行思维训练,激活创新头脑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因素,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以激活创新头脑,想出新点子、新构想,新途径。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互补,是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交融。发散思维就是多角度、多方面思维。发散思维在教学中到处可见,比如,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条件不变变换问题、问题不变变换条件、结构不变变换内容,以及“一题多解”等等,都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创造想象是思维新颖性的源泉。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穷的。”创造想象在教学中应用广泛,如数学教学中用割补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概念、性质间的联想等等。
篇4
【关键词】指导探究;写作兴趣;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写作能力是伴随学生终身的能力,它无论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说它艰巨,是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写作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最困难的事情,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乐写、爱写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
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纪,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源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开卷本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等。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积累
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利用课上引路,学习习作章法
语文课本选材文质兼美,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引路功能,结合范例教给学生写作的技能技巧,使学生懂 得如何去写。例如教学《桂林山水》着重让学生领悟写景如何抓住特点,写出真情实感;教学《开国大典》,要引导学生懂得写一项活动如何言之有序,如何进行场 面描写;教学《我的战友》让学生感受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及间接描写的重要作用等。教师长期坚持授之以渔,学生定会在众多课例的学习中掌握 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学生心中有法,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从容得多了。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创新
初中阶段是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但是从以往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障碍和困难,由于缺乏创造性及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解题思路混乱等,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增长。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满足新课改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中考的限制,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灌输式、题海战术式的教学方法,无暇顾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不相符。因此,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充分了解初中生的特征,制订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探索并尝试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创新思维培养工作的重视,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意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幅度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创新思路,因此加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非常重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优化措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并保证课堂认真听讲,夯实基础。(2)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思维的运用,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创新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思路,从而激发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3)掌握基本的学习规律。一定的学习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数学知识点。例如,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尝试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复杂的问题,总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锻炼逻辑思维。(4)创设宽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增强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自觉参加到课堂活动中,能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探究,与同学或者教师一起思考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遵循标新立异原则,给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质疑,允许不同思路和不同观点的存在,敢于突破传统定向思维模式的挑战,从多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有关“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在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假设在两个圆心角、两条弧及两条弦的轴心距中有一组相等的量,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他各组量是否相等?在这个问题中,既有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点,也有新的质疑点,所以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质疑、猜测和激烈的辩论,推出了“圆的定理”,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了圆形的相关知识点,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并且意识到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进而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强化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品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多培养学生的集中与发散思维,如多提出一题多解的问题,反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将原本零散的数学知识点整合起来,找到数学的解题规律。课堂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出发点,教师应多挖掘教材中的有利资源,通过纵向与横向相结合、本类与它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掌握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同时也开拓了思维。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知识点,形成了独特的数学逻辑思维,并且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激发了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觉地与其他学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中提出命题:在两个锐角三角形中,有两个边与其中一个边的高度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如果将“锐角”这个条件去掉,那么命题是否仍然成立?这个问题是对知识点的进一步考核与深化,需要学生逆向思考,增强思维的发散性。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发散思维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要增强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乐于思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通过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艺术概论是艺术类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及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目前,艺术领域中的动画专业炙手可热,很多学校都开始培养动画大学生。但诸多原因导致动画专业学生理论修养欠缺、创新能力不足。所以,作为“授之以渔”的基础平台,艺术概论教学对于提升动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循序渐进点石成金
艺术概论课程偏重于理论的传授,大多数学生对这类课程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要想让动画大学生接受并喜欢这门课,就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来达到“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目标。
1.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艺术概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之中,不只是单纯的讲授者,还应该是一个亲切的倾听者,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创造让学生发表见解的情境。如“动画属于哪种艺术”这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先谈谈心目中艺术的定义,再来分析动画是否符合艺术的条件,属于艺术分类中的哪一项,之后,老师再根据大家的答案总结出什么是艺术和动画艺术的归属。这样学生参与其中,自身主动思考,对问题的理解才能更透彻,更全面。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气氛中,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培养其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针对传统思维而言的一种求异、求新、求变的思维,创新思维转变是动画专业思维训练的重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艺术概论教学不仅是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动画大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动画人才,就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多设置生动的例证启发学生。如美国迪士尼的动画片《花木兰》,改编的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兰从军的故事,但在东方文化的外衣之下,完全是西方的精神理念贯穿其中,让我们中国人看了都觉得耳目一新。通过这个例子,也让学生思考如何突破自己,如何在固有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颠覆。同时,艺术概论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动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进行。
2开阔思路放飞想象
想象在动画创作中无处不在,可以说动画艺术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都凝聚着想象的智慧,可见想象是动画创作的重要条件。只有扎根在知识与经验上的想象,才能闪耀思想的火花。所以,艺术概论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动画大学生不断开阔思路,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想象力的空间就越广阔。
2.1拓展知识储备,培养创新意识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创作的动画作品题材极其广泛: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史诗、随笔、散文、小说、哲学著作、漫画、影视等各种样式的素材都曾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这和宫崎骏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思维是分不开的。每一个动画大学生都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把大千世界的事物收入囊中,并能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新的内涵,做出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思考。艺术概论课堂也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平台,在教学中不但要加入大量绘画、音乐、建筑、雕塑、文学、影视、新媒体等艺术门类的知识,还可以加入更多的人类历史、地理、哲学、考古、动植物学等人文、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这些对于动画创作都是有力的素材积累。另外,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馆,举办学生参与度较高的艺术讲座,播放名家讲坛,观摩优秀艺术作品也都不失为拓展知识的好方法。如讲授艺术构思的时候,介绍了2010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商标的故事》,这部短片的取胜之处就在于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和强大的信息量。学生看过之后也能感受到这种构思的成功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创造精神。
2.2提倡发散思维,锻炼想象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以一个问题为中心,思考方向往外散发,寻求更多的答案。发散思维充分表现出了思维的创造性成分。这就好比大脑活跃的程度,把想象的能力全部开发出来,才有可能提高创造力。艺术概论教学的有限时间里应鼓励学生通过侧向、逆向、横向等多种方式思考问题,倡导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想象力是由多种能力决定的,它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记忆力为基础,运用分析力、综合力、判断力、推测力、注意力和选择力,进行创造性想象活动。笔者在课堂上曾通过一些想象训练了解动画大学生的想象力程度,结果发现多数同学的思维局限在有联系的想象之中,而不是那种天马行空的跳跃式想象。所以,在艺术概论的课堂上应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如任意的想象接龙练习,就是学生提高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再如,给同学们看一个没有结局的动画脚本,让大家发挥想象力,补充结尾。这种题目会引导学生主动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
3理实并重兼收并蓄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动画作品中要体现电影的技法、绘画的笔触、音乐的效果、文字的功底、科技的前沿……这就要求动画大学生要发展成知识复合型人才,要比其他行业人员具备更广博丰富的人文底蕴,更融会贯通的专业技能。而艺术概论教学就要调动一切因素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
3.1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成功的动画大学生既要动手画,又要用脑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所以,艺术概论教学中不但要把理论通过生动的例子阐释清楚,还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讲到艺术创作的过程,就让学生每人创作一个动画脚本,自己感受一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这就使得艺术理论不再流于表面,而是真正和学生的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现在很多动画大学生都存在“重技法,轻理论”的片面想法,试想一个理论知识匮乏、概念模糊、视野狭小、艺术思维混乱的人如何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对动画专业学生来说,艺术理论能够为其动画创作指明方向、明确任务,是指导他们今后创作的重要储备,技法训练是他们动画创作的功力支撑,两者应齐头并进,不可偏废。
3.2深化底蕴,通识与专业相交融